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蚂蚁教案范文

蚂蚁教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蚂蚁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蚂蚁教案

第1篇:蚂蚁教案范文

司马光是我国宋代伟大的史学家。这篇课文讲的是他七岁的时候砸缸救人的故事。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利于激发学生读书兴趣,浅显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沉着、机智、勇敢、聪明的

小司马光形象,对学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榜样感召作用。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课文内容相对熟悉,但是城乡学生会存在差别,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抓住课文故事性强的特点,突出以读为主的线索,促使学生在读中熟悉,读中感悟,读中思考,进而体会司马光的机智、勇敢。同时应结合课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增进对课文的理解感悟。

教学目标:

1、通过读书,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能正、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来感悟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

人的品质。

3、能从课文插图中观察出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4、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挂图或课文故事的VCD、课件等。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谈话:这节课我们来拜访一位古人,他是谁呢?(板书:司马光),这个人你了解吗?相机教认生字“司”,介绍复姓“司马”以及司马光。

(创设谈话情境,引发提问,组织学生谈话交流,了解学生对人物及课文内容的感知,为新课展开做铺垫。)

2、观察:出示插图,从图中你看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

(把观察与谈话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能力,口语表达能力,鼓励学生质疑,有利于教学活动有的放矢。)

对话平台:

自读:(扫清字词障碍,打下读悟基础。)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

(培养自我读书能力,确保读书活动有效,应该从一点一滴抓起。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识字(多种方法巩固识字,促进学生记忆。)

1、同桌利用字卡,互读检测。借助“我会认”和“我会写”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如换偏旁、猜字谜、组词识字等。

2、开火车读生字,读词语。随机选择生字扩词或选择句子指导朗读。强调重点字“玩、司”的读音,同时引导学生注意“一”的不同读音。

(课标指出:识字和识字能力的培养是一二年级语文教育的重点。多形式的识字与交流识字方法,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

写字(突出重点字的指导,培养良好写字习惯。)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我会写”中的六个字,发现六个字的规律:左右结构。组织学生讨论在书写中应注意什么?

2、自由练写,教师有意识地指导难点字:如“那、都”两字中的“右双耳”的写法。

3、书写展示,相互评价,引导学生把不好写的字多写几遍。

(课标指出:识字与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扎扎实实的加强写字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字能力,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

讨论(读书交流,理清故事内容。)

1、指名分段读文,引导学生思考课前提出的不懂的问题,如:小孩子是怎样掉时缸里的?当时情况怎样?是谁救了他?是怎样救的?等。

2、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读懂的问题。

(充分发挥学生自读交流的优势,实现生生互动,培养了学生阅读、合作的能力,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导入(自然引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司马光是个聪明、机智的孩子,那么在救小伙伴的过程中,他是怎样表现的?这节课让我们来更加深入地阅读课文。

读议(通过读书,想像讨论。)

1、自由读文,引导学生体会那口水缸在哪?是什么样的水缸?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相关的语句,以了解故事发生的环境。

2、观察插图,认真读书,想像思考: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破”缸救小朋友?教师相机引志学生想像:小孩子落水的情景和他落水后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融观察、想像、朗读、表达于一体,以读促思,以读悟情,进面初步体会司马光的沉着、机智。)

读演(读书体会,表演,感悟司马光的勇敢。)

1、引导学生阅读“怎样救”的段落,画出相关的句子及重点词语,如:“没有慌”“使劲砸”“几下子”等。重点体会读一读。

2、组织学生表演体会司马光救小伙伴时的表情动作,同学之间互相评议,也可组织学生在读4、5节的基础上,分角色表演(掉进缸的小孩、其他小伙伴、司马光),在表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再读体会。

(阅读与表演的结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了学生的语感,提高最阅读能力,促进了他们对课文及人物品质的感悟。)

背诵(练习背诵,促进积累。)

1、采用自由背诵、小组比赛、师生共背等形式,练习背诵。

2、同学之间互相配合检查背诵情况。互相评议。

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引发想像,深化认识,拓展思维。)

1、从司马光的身上你明白了什么?请你对司马光或那个被救的小朋友说句话。

2、如果你在场,你还会有什么方法救那个小朋友吗?组织学生讨论表达。

3、假如你身边发生了意外的事,你会怎么办?(如:一家长到校想要把一名同学带走,而老师不在怎么办?在热闹的大街上和家人走散了,你会怎么办?

(从课内走向课外,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地想像思考,并结合生活实际开发课程资源,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创新精神的培养,并对学生生活适应能力的形成起到指引作用。体现了大语文的观念。在这个环节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注意引导学生的把句子说通顺,把意思表达清楚。)

伴教锦囊: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宝元二年进士,官至左仆射兼门下待郎。

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他是北宋著名的史学家,主持编撰了大型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等。

司马光从政近五十年,对北宋的国计民生、典章制度发表过不少独特的见解。诸如虚心纳谏、崇尚务实、注意民心、知人善用等治国主张,长期不懈地编纂《资治通鉴》,使其成为中国古代史学史上一座高耸的丰碑,为历代统治者所借鉴。

自古光山山水素有“浮光熠彩”之誉,所以县名也以“光山”命名。又因司马光在光山出生,故其父为其取名为“光”。司马光为其出生地光山县增添了不少的光彩。古往今来,光山人民无不以此为自豪。对于司马光这样一位重要历史人物,光山人自然给予更多的挚爱,自宋代以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街道、弄巷、水井、书院随处可见;为他建词立碑、题诗、作记,更是代不乏人。

宋时,光山县署在东北大街(现司马光大道与正大街交叉口的东段)的路北。明代初,县署迁移,遗址被改建为学宫(现为司马光宾馆)。原署内有一口水井,司马光出生满三天时,用这口井的水洗浴(光山当地风俗,叫“洗三”)。后来这口井被叫做“司马光井”,简称“司马井”,迄今仍完好存在,另外,世人皆知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也发生在这里。

阅读在线:

司马光砸缸新传

天气晴朗,司马光和一大群孩子一起出去玩,路上,有一位孩子提议大伙来玩捉迷藏,输的人要翻跟斗,大家都同意了。

“石头剪子布!”

“哇!司马光你输啦!你来抓!”

说完,孩子们一下没了踪影,藏得非常隐秘,只有一个躲在假山后面的孩子在探头探脑地张望,可一不留神,“扑通”一声掉进了缸里。

大家闻声而来,不由得着急了,在那儿议论纷纷,有的说想把水舀干;有的则慌张得不得了,询问是否要叫大人过来。只有司马光镇定自若,只听他大喝一声:“慢!”说着就拿起大石头砸去。他知道,时间紧迫,不能让人离水,就让水离人。一,二……

第2篇:蚂蚁教案范文

一、超载严重,安全隐患大

在上下班高峰期,公交车超载现象十分严重,有时实载人数甚至是核载人数的200%以上。公交超载首先带来了严重的不安全隐患,一旦发生交通事故,乘客在如沙丁鱼罐头般的车厢内相互碰撞、挤迫,极易出现群死群伤。其次,拥挤的车厢也让小偷有机可乘。第三,要注重城市文明建设,过分超载的公交车与一个大城市的形象十分不符。“公交车大概有三十几个座位,但是每天上下班的时候都要挤入差不多60多个人。大家挤在过道里,动都没法动。而且这么多人,小偷也容易下手,特别不安全。”每天乘公交车上下班的李小姐说,“遇到雨天,有的人甚至穿着雨衣就冲了上来,人多就难免将雨水弄到别的乘客身上。”另外,敬老爱幼在拥挤的公交车上似乎也成了空谈。

建议: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相关的法规,规范不文明行为,保障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要与公路车一样,限死公交车乘坐的人数,不应过分超载。超载时交警发现要进行相应的惩罚。在公交车上定期开展“友爱在车厢”的等系列活动,提高乘车人的自觉性。经营者须对乘客(消费者)人身和财产安全加以重视,为消费者营造安全舒适的乘车环境,加强对司机职业道德的教育,增强其服务意识,还应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如定期地检修车内设施,为乘客提供便利的手扶装置。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乘客乘车时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除了抓稳、扶好、保持身体平衡外,还应增强防被偷、防摔伤等意识,以免发生不必要的伤害。

二、细菌污染超标惊人

公交车的污染十分严重,主要是乙肝病菌、皮肤病菌等。据一位医务工作人员介绍,在她诊断的病例里,有很多患者的病是在公交车上被传染的。她同时建议:公交车要每天消毒一次。公交车上的扶手和椅背是乘客接触得最多的地方,也是最容易滋生细菌的地方。提及公交车的消毒,一位行业相关人士表示,清扫车厢地面、擦拭车外表和车窗玻璃,表面上看已经达到清洁目的,但不能真正达到“干净”;尤其在消毒方面,早已不能满足现代人们的卫生要求。大部分人均认为应对公交车予以消毒,为大家创造一个较为放心的生活环境。由于卫生部门并没有相应的标准和强行要求,是否消毒取决于公交公司的自觉性。严格意义上讲每趟都需对车内设备进行一次消毒,重点放在扶手、栏杆、门边、座位和收款机等部位。

建议:公交车上应建立“清洁消毒制度”,要像不少楼宇电梯一样在车内明显位置张贴“消毒登记表格”,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在实施消毒的过程中,对各种运营车辆上的靠背罩、坐垫等进行定期的更新、更换。让广大乘客放心乘坐的同时,还提醒广大市民,即使公交车实行每天消毒的制度,但并不代表就能避免病菌的产生,大家一定要把洗手作为首要“任务”。

三、医疗广告扰民安

如今,不少公交车上都安装了车载电视,让乘客边乘车边欣赏电视节目,这应该说是件好事。然而,车载电视启用后,乘坐公交车的乘客大都有过类似金女士的遭遇。前几天,她带着6岁的儿子乘坐公交车,当时正在播放“三分钟无痛人流”的广告,她儿子看了后问她:“妈妈,什么是人流?”当时,车内乘客听了她儿子的问话,不少人都在偷偷地笑,她尴尬得不知该如何解释。不少市民认为,公交车上安装车载电视,目的是为了让乘客在乘车的过程中有个轻松愉快的心情,节目内容应该有所选择,应播放一些健康、有用的信息。

公交车上不时播没经筛选的广告,搞得人心烦意乱!乘客付费乘车,公交公司播放商业广告涉嫌扰民,有强迫乘客收听的嫌疑,建议公交公司予以取消。有些广告在报站前播,让乘客没听到报站差点坐过了站!就有乘客因此状告公交公司和当地工商部门。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对此表示,由于法规没有明确规定,执法部门无权要求公交公司停播广告,此问题一直处于法规“空白地带”。

建议:公交车是城市的一道流动的风景线,也是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如果播放一些人文历史或风土人情的片子,这不是更好吗?公交车广告扰民的问题应该引起社会有关部门的关注,对乘客反映的问题加以考虑,尽量减少对乘客的侵扰。公交车公司广告应由有关部门审查后,方可播放,由工商部门进行事后监管。

四、打瞌睡,易受到意外伤害

大家都知道,开车时如果打瞌睡,会引发车祸,那么坐车的人是不是就可以放心打瞌睡呢?很多人认为,坐车打瞌睡无妨,既可以赶路,又可以“补觉”,可谓一举两得。每天在公交车上,常常看到很多人在“补觉”。然而,这种“见缝插针”式的休息会给人带来很大的健康隐患。坐车打瞌睡还会造成意外伤害。众所周知,人在清醒的时候都具有一种比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可是一旦瞌睡起来,这种自我保护意识就会被抑制,如果汽车在紧急刹车或快速转弯时,瞌睡中的乘客很有可能要受到伤害。如果不幸发生交通事故,清醒中的乘客会做出反应,进行必要的自我保护,如保护头部等重要器官,而瞌睡中的乘客等到清醒过来时,可能已经失去了最佳时机。

建议:要想从根本上防止坐车打瞌睡,最重要的是每天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嚼嚼口香糖、吃块巧克力、喝点水也会赶走“瞌睡虫”。乘务员要提示乘客注意安全,不要打瞌睡。

立秋后早晨喝碗粥能防秋燥

夏秋交替之季,会有脾胃功能减弱的现象,特别是体虚者。粥是此时调节脾胃最好的饮食,立秋后早晨喝碗粥,既可泻秋凉,又能防秋燥。

秋季最适宜的粥是玉米面红薯粥。玉米面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物质,红薯有祛病延年的作用。具体做法是:将玉米面100克,先用凉水调成糊状,待水烧开后放入,然后将切成碎块的红薯一并放入,轻轻搅动以防止玉米面粘在锅底。熬粥时要用文火,中间可点几次冷水,玉米面红薯粥以不稀不稠为好。

另外――

山芋粥:山芋与粳米同煮,常食可防高血压、动脉硬化、过度肥胖等症。

芝麻粥:捣碎芝麻与大米同煮,可治眩晕、记忆力衰退、须发早白等。

第3篇:蚂蚁教案范文

糖友眼里的日常:

医生——测血糖了没,记血糖了没,不然我怎么给你看病呀?

产品汪——智能血糖仪配合我们这款App,您就再也不用为血糖的事情操心了……

运营喵——血糖仪绑定App,这是最完美的推广方案!

VC们——你们那钱到底怎么花的?

你们说的,我怎么觉得没啥卵用呢?

两会上总理一声号召,给大家送来互联网+大法,各路英豪跃跃欲试、摩拳擦掌,争先恐后的给血糖仪加上智能翅膀,想趁着互联网+的东风飞起来。

作为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高发病,各路英豪们早已垂涎糖尿病这块蛋糕,而血糖仪自然也就成为了他们认为的必争之地。

诚然,作为糖尿病管理的第一入口,血糖仪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从2012年始,国内就涌现了数十家主打糖尿病管理的医疗App,他们也不约而同的选择了血糖仪这个切入点,冠以智能的名头。然而,所谓智能血糖仪真的是解决糖尿病的良方吗?

自身不硬,何以打铁?

一方面是厂商们的暗暗角力,从最初的音频口产品,再到蓝牙4.0,到现在的无线传输解决方案。他们正努力说服着糖友:

用这个血糖仪,你就再也不用记血糖;

用这个血糖仪,你的子女就可以时刻知道你的血糖;

用这个血糖仪,医生就可以时刻关注你的血糖;

那么,这些看上去这么屌炸天的血糖仪对糖友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据美国《消费者报告》杂志调研,美国人选购血糖仪的标准主要集中于精确度、使用成本、易用性、采血量以及设备尺寸等方面。显然,作为一个人命关天的医疗设备,精确度理应是血糖仪的安身立命之本,而其他则属于锦上添花。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国内糖尿病App的硬件几乎全来自第三方OEM,在CFDA±20%的标准要求下,笔者尚未听说过如罗永浩般去和代工方死磕的创业者,不过倒是看到某糖尿病管理产品员工努力为糖友介绍某国际品牌,而非自家正在力推的血糖仪。

笔者最近对糖友进行了一次访谈,不经常自我监测的糖友表示,使用阻碍在于有创穿刺采血的疼痛和较高的试纸价格。而经常进行监测的糖友则说,选择血糖仪的第一条就是精确度。

目前来看,市面上的智能血糖仪并没有打消这两部分用户的疑虑,比如某巨头的采血针依旧是传统的28G采血针(针管外径,日本32G/34G采血针早已普及)。对糖友来说,听过很多广告,依然好不过一根采血针。遑不论每次测血糖都需要打开App,连接血糖仪等画蛇添足的步骤了。

后端服务不足,软硬集合不能承受之重

“智能血糖仪+App”的组合看似神奇,从各方的描述几乎解决了测血糖、记血糖、管血糖、问医生全流程的问题,然而事实却并不如看上去那般美好。

对于测完血糖之后的事情,目前并没有一家能够拿出成熟的解决方案。说白了,还没有一套智能的线上诊治控糖方案。笔者注册的多款糖尿病App,在记录了多次血糖之后,得到的无非是一个正常、高、低的机器语言答复,以及模棱两可的注意事项。除此还接到几个热心的回访电话,却完全经不起专业的咨询。

不过有一点大家倒是有共识的,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所以不少国内的Apper们跑到台湾学习糖尿病管理模式。

不能短期内提高服务质量的情况下,团队一边学习建立多元化的专业医疗团队组合,一边却也无奈争相借以名医大家的名气来博得用户眼球,但遗憾并没有找到治疗标准共识,那又何来标准化的服务和个性化的诊疗?最后的最后,还是“记血糖”……

良好的服务是怎样的?亲历过游能俊诊所诊疗的糖友在博文中这样表示:

游能俊医生那边就诊后,游医师很快的就帮我作了很多项的检查,包括糖化血色素、视网膜、心电图、动脉血管流、尿液,就连脚也用软毛帮我检查,确定神经还正不正常。

(注:糖尿病容易引发足部神经病变)

也帮我看了肚子打胰岛素的地方有没有硬块!

(注:长期注射胰岛素后容易致注射部分的皮下组织出现增厚的“橡皮样”病变,质地硬或呈疤痕样改变,会导致胰岛素吸收延迟或不稳定,对糖尿病治愈不利)

大家都知道,糖尿病控制需要五架马车并驾齐驱,是一件复杂且专业性强的服务。糖尿病管理领域创业者们把血糖仪作为连接医患两端的桥梁,然而这条复杂的路显然不是简单由硬件来达成,无法填平医患之间的信息鸿沟,成为诸多产品尴尬的地方。

缘木求鱼,心猿意马,从智能血糖仪本身到服务之欠缺,笔者看到的是这个行业的焦躁:

第4篇:蚂蚁教案范文

活动目标:

1、区分红、黄、蓝、绿、紫五种颜色,并尝试着按颜色进行分类。

2、通过操作活动,感知5以内的数量。

3、学会大胆地与同伴、客人老师进行交流。

活动准备:

1、太阳妈妈图片,红、黄、蓝、绿、紫五种颜色的标记、花瓣若干,五只小篮子、背景图一张。

2、操作卡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以太阳妈妈的身份与幼儿打招呼:“小朋友们好!”引导幼儿与太阳妈妈打招呼。“今天我带着我的宝宝们来到了幼儿园,你们欢迎我们吗?”

二、区分红、黄、蓝、绿、紫五种颜色。

1、分别出示太阳妈妈的五个宝宝(五种颜色标记)。

“这是红宝宝,小朋友们好!”引导幼儿与太阳宝宝打招呼:“红宝宝你好!”依次介绍、认识其他四种颜色。

2、感知5以内的数量:“一共有几个宝宝呀?”师生一起数一数。

3、小结:“太阳妈妈一共有五个宝宝,它们是红宝宝、蓝宝宝……”

三、尝试按颜色进行分类。

1、幼儿找花瓣。“刚才,太阳宝宝在来幼儿园的路上捡到了许多花瓣,它们悄悄地藏了起来,在哪里呢?(贴在幼儿的小椅子背面)”“你找到了几片花瓣?是什么颜色的花瓣?”

2、幼儿送花瓣。让幼儿将找到的花瓣按颜色送还给太阳宝宝,边送边说:“红花瓣,我送给红宝宝……”

四、粘贴太阳花,巩固对五种颜色的认识及5以内的数量。

1、“这些花瓣开开心心地围在一起,看,变成了什么?”出示粘贴好的太阳花,引导幼儿观察比较:“这朵太阳花有几片花瓣?”“花芯里有几个圆点?”“花瓣是什么颜色?”“圆点是什么颜色?”

2、幼儿粘贴,提出操作要求:“你想来做一朵太阳花吗?”“做的时候要看清花芯里有几个什么颜色的圆点,就找几片什么颜色的花瓣做朋友。”

3、幼儿操作完后,拿着太阳花和客人老师一起看一看、说一说。

五、展示幼儿作品。

将幼儿粘贴好的太阳花布置在花园里。

第5篇:蚂蚁教案范文

关键词:性能分级;粘性;高温性;低温抗开裂;抗疲劳开裂;使用寿命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through the PG performance level standard to introduce kelamayi road asphalt and esso nature of the road asphalt, and further to evaluate the contrast between two asphalt in various conditions with the road performance.

Keywords: performance classification; Sticky; High temperature sex; Low temperature resistance to cracking; The fatigue cracking resistance; Service life

中图分类号:TV4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美国公路战略研究计划(SHRP)提出了“按性能分级(PG)的沥青胶结料标准规范”,这一规范将沥青材料的粘弹性能的本质用流变学指标进行量化,提出了在不同温度下与路面使用环境相关的流变特性指标。

SHAP计划中对沥青胶结料进行PG性能分级,将沥青的性质与路用性能联系起来,比较真实地反应沥青材料的实际使用性能,它不仅能够提供沥青所适用的施工区域,而且能够反映出沥青在载荷作用下及路面使用几年后的性质。因此,它是一种更为有效的评价沥青材料的分级方法。

1 按PG性能等级规范评价克拉玛依道路沥青和埃索道路沥青

1.1 主要评价内容

试验内容主要包括:首先对新鲜沥青测定闪点、粘度,用DSR测定剪切模量和相位角;然后对新鲜沥青进行薄膜烘箱TFOT或旋转薄膜烘箱RTFOT试验,测得沥青蒸发损失,再对老化后的沥青用DSR测定剪切模量和相位角;第三步是对薄膜烘箱TFOT或旋转薄膜烘箱RTFOT后的样品进行压力老化(PAV)试验,试验后的样品用DSR测定剪切模量和相位角,用弯曲梁流变仪(BBR)测定蠕变劲度和劲度对数与时间对数关系在60s的斜率,还要进行直接拉伸(DT)试验;最后根据实验结果,对照规范的要求确定沥青的PG等级。

PG性能分级实际上是在模拟沥青结合料寿命期的三个临界段做试验。第一阶段对原样沥青进行动态剪切流变(DSR)试验,试验结果以G*/sinδ表征;第二阶段再进行动态剪切流变(DSR)试验,试验结果以G*/sinδ表征;第三阶段是再对残留物进行动态剪切流变(DSR)试验,试验结果以G*.sinδ表征。

1.2 克拉玛依道路沥青和埃索道路沥青的粘性比较

沥青粘度是用旋转粘度计进行测定的。一般来说,在不影响沥青生产、泵送和拌和的情况下,沥青的粘度越大,其抗车辙能力越好,PG等级规范要求135℃的粘度不大于3.0MPa・s。

试验可知,克拉玛依道路沥青60℃、135℃粘度分别为克AH-70(356.2Pa.s, 0.685 Pa.s), 克AH-90(231.0 Pa.s, 0.525 Pa.s),与埃索沥青在两种温度下的的粘度(161.1 Pa.s,0.428 Pa.s)基本相同。粘度的大小影响沥青的粘结性能,粘度大的沥青其粘结性能越好。因此克拉玛依沥青具有优良的粘结性能。

1.3 克拉玛依沥青和埃索沥青高温性能的比较

高温性能即抗车辙能力是通过动态剪切试验来检测的,试验结果以G*/sinδ来表示,称为高温下的车辙因子。G*为复数剪切模量,δ为应力与应变之间的时间滞后相位角。复数剪切模量G*是材料重复剪切变形时总阻力的度量。通常以新鲜沥青及薄膜烘箱TFOT或旋转薄膜烘箱RTFOT试验后的残留物G*/sinδ值的大小来恒量沥青材料的高温抗车辙性能。

对克拉玛依道路沥青AH-90、AH-70和埃索沥青进行动态剪切流变仪的复数剪切模量和相位角的测试,采用动态剪切试验。

根据Superpave规范,原样沥青G*/sinδ应大于1.00kPa,克AH-70、克AH-90、埃索沥青64℃的G*/sinδ分别为2.210 kPa、1.707 kPa、1.116 kPa均大于1.00kPa,其高温等级有可能达到PG64,其中以克AH-70、克AH-90的G*/sinδ为大;而克AH-70沥青70℃的G*/sinδ为1.119kPa大于1.00kPa,该沥青高温等级有可能达到PG70。

真正反映车辙性能的是旋转薄膜烘箱以后残留物的动态剪切流变试验结果,根据Superpave规范,RTFOT后残留物G*/sinδ应大于2.20kPa,其中克AH-70、克AH-90沥青64℃时分别为3.810 kPa、2.986 kPa,大于2.20kPa,埃索沥青为1.515 kPa,小于2.20kPa,而70℃时小于2.20kPa;埃索沥青58℃时为3.315 kPa,大于2.20kPa,64℃时为1.515kPa,小于2.20kPa。根据RTFOT残留物DSR的数据,可以判断确定克AH-70、克AH-90高温等级均为PG64,埃索沥青的高温等级为PG58。

1.4低温抗开裂性能

低温抗开裂性能试验之一是弯曲梁流变(BBR)试验,它能准确评价低温下沥青劲度和蠕变速率,它是用蠕变载荷模拟温度下降时路面中所产生的应力。通常有两个评价参数:第一个参数是蠕变劲度S,即沥青抵抗永久变形的能力;第二个参数是m值,即荷载作用时沥青劲度的变化率。SHRP认为变化率m值越大越好,规范要求m值大于或等于0.30。

根据SHAP计划的内容,需要对旋转薄膜烘箱后的残留物进行PAV压力老化试验,用PAV后的残留物进行弯曲梁流变(BBR)试验,试验可知,克AH-70、克AH-90两种沥青-18℃时的劲度模量分别为206 MPa、164 MPa,小于300MPa,蠕变速率m 值分别为0.357、0.354,大于0.30,因此,低温等级可达到-28℃;而埃索沥青-12℃时为0.372,可以符合此要求,-18℃时为0.286,达不到此要求,因此,低温等级为-22℃,所以在这两种道路沥青中克拉玛依道路沥青的低温抗开裂性能最好。

1.5 抗疲劳开裂性能

通常将TFOT或RTFOT后的残留物在100℃(或90℃、110℃)高温、2.2MPa的压力下进行PAV压力老化试验,模拟路面使用后期的性能。对试验后的残留物从高温到低温作DSR试验,测定其G*.sinδ的值,直到G*.sinδ值不大于5000KPa时为止,取满足规范的最小试验温度作为该沥青的路面疲劳设计温度,大致相当于路面最高和最低设计温度平均值以上4℃,一般来说,温度越低,抗疲劳开裂性能越好。

用经过压力老化的沥青在常温下进行复数剪切模量和相位角的测试,其试对于埃索沥青的性能等级可以确定为PG58-22,要求在22℃时的G**sinδ不大于5000kPa,实测的数据22℃时的G**sinδ值为3607 kPa,满足规范PG58-22的要求。克拉玛依道路沥青的性能等级可以确定为PG64-28,要求在22℃时的G*.sinδ不大于5000kPa,实测的数据22℃时的G*.sinδ分别为1571 kPa和1148 kPa,远远小于5000kPa,满足规范PG64-28的要求。19℃时,埃索沥青的G*.sinδ均大于5000kPa,而克AH-70、克AH-90的G*.sinδ值远远低于5000kPa,16℃时克AH-90的G*.sinδ值为3032kPa,仍然小于5000kPa,因此,在所列出的这几种沥青中,克拉玛依道路沥青的PG等级最高,因此,也是路用性能最好的道路沥青。

2 结论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

(1)克拉玛依道路沥青通常具有很多优良的路用性能,粘度大,不仅具有优良的高温抗车辙能力,而且其抗疲劳开裂性能、低温抗开裂性能也非常强,产品性质稳定,性能优良。

(2)克拉玛依道路沥青性能适用于平均7天最高路面设计温度为64℃、最低路面设计温度为-28℃的道路路面,不仅适用于气候炎热、多雨的南方地区,而且适用于气候寒冷的北方地区,使用温区范围广,适应性强,是国内外优质的道路沥青。

(3)埃索道路沥青通过改性,既能最大限度的提高极端高温环境下沥青混合料的抗永久变形能力,又能降极端重载条件下沥青混合料的疲劳破坏,能够有效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

参考规范:

[1] Standard Practice for Determination of Low-Temperature Performance Grade (PG) of Asphalt Binders. AASHTO Designation: PP42-01.

第6篇:蚂蚁教案范文

关键词: 语文公开课 常见问题 四个方面

公开课,是教师精打细磨、反复推敲出来的,常让听者受益匪浅。不过,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在很多令人感动的课堂中,也常有“不足”。现我结合实例从四个方面谈谈语文公开课中常见的问题。

一、拘泥于预设

解读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并依据学生的情况来设计教案,这是教师所特有的工作,预设教案。然而,长期以来,教师已习惯于把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看作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课堂上如果学生稍稍偏离预设的“轨道”,教师或无所适从,或把学生拉回“正轨”,然后带领学生继续预设的教案。

下面就是一位老师在上《蚂蚁和蝈蝈》时死抱住预案的“模板”不放的片段:

师:寒冷的冬天到了,西北风呼呼地刮着,蚂蚁和蝈蝈又是怎样过冬的呢?请接着往下读。(生读课文)

生: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师:蝈蝈过冬的情景我们过会儿再看,有谁知道蚂蚁是怎样过冬的?

生:(欲语无言,沮丧地低着头坐下了。)

不难看出老师的预设是:先教学蚂蚁过冬的情景,再研究蝈蝈过冬的场面。当学生先说出蝈蝈过冬情景时,老师如果抓住这一契机,依据学情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顺其自然地引导学生学习蝈蝈过冬的场景,然后问:“为什么蝈蝈会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呢?”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想象夏天的场景,再来与蚂蚁过冬的情景继续对比,更具有教育意义。

可惜,老师为了控制“局面”,为了按预设循规蹈矩地完成教学任务,竟然不予理睬,白白错过了一个生成的契机。在这种教学状态下,“生成”何处扎根?又怎能开花结果呢?请不要用僵化的教学程式禁锢学生的思维,请让预设开心地“约会”生成,“约会”精彩;请放飞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去语文世界尽情地畅游,去真情地对话文本,真实地展示自我。

叶澜教授说:“课堂应当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案,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课堂教学中需要预设,但又绝不能拘泥于预设。因为课堂教学是师生、学生之间有效互动的过程。在这样一个双边参与的动态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审时度势,让课堂预设根据课堂的变化而变化。

二、浮躁的浅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时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一些阅读教学由老师领着学生分析理解的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一味地让学生自主读悟,于是课堂上出现了形式多样的“读书”,诸如老师领着读、自由读、同桌互相读、分小组读、班级齐读、分角色朗读等,整节课倒是做到了“书声琅琅”。另外在学生一遍一遍读的同时,还不时地让他们谈感受,说理解,感觉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充分。这样的朗读效果又如何呢?许多文质兼美的课文,学生读起来却是味同嚼蜡,莫说有感情了,甚至连起码的流利和准确都达不到。如前不久听到的《天鹅的故事》一课,当讲到第五节(第五节描绘的是老天鹅一次又一次冲向冰面、奋力破冰的感人场景)时,老师是这样教的: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五节,体会一下。你觉得老天鹅怎样?

生:勇敢。

师:你从哪儿读出来的?

生:老天鹅“像石头似的把自己的胸膛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

师:(指一学生)你觉得呢?

生:坚强。

师:你从哪些语句读出来的?

生:老天鹅“接着第二次、第三次……”扑向冰面。

师:同学们用心体会了。下面你能通过读,把你心中的老天鹅形象告诉大家吗?

(自由读后,再指名读。)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组织、引导只在浅层面上进行――抛给学生一个问题让学生去读,原因是害怕自己讲得太多,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殊不知,像这样单纯地让学生自己去读,由于知识经验、生活体验的限制,对文字的感悟较浅,对文字所蕴藏的内涵挖掘得更少,没有真正走进文本,对文本的理解浮于表面,更达不到《语文新课标》所要求的: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三、脱离文本的热闹

现如今有的教师对把新课程的改革理解为教学形式的改革,因而将改革的重心放在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变化上。为了上好一节课,教师们在设计教学时,挖空心思、花样百出。于是游戏、表演、采访、画画、给动画片配音、辩论会等,在课堂上被充分运用,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听课的教师也感觉很轻松。可是一节课下来学生又学会了哪些语文知识?发展了哪些语文能力?

如一位老师在教学《云房子》时有这样一个环节:

生:老师,我也想造一座云房子。

生:(七嘴八舌地附和)我也想造。

师:(很爽快地)行,我们也来造一座云房子。请小朋友们拿出卡纸,4人一个小组分工合作,比一比哪一小组造的云房子漂亮。

生:(有的作画,有的剪纸,有的粘贴,兴致勃勃。)

师: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把创造的作品贴到黑板上来。

生:(踊跃上前台长贴“云房子”。)

师: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来介绍你们造的云房子。

生:我的云房子像一个蘑菇。

生:我的云房子像一朵花。

生:我的云房子像一只小白兔。

……

乍一看,整堂课热热闹闹,学生情绪高涨,课堂上又是音乐,又是图画,又是手工;学生又是画,又是剪,又是贴,看似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却只是剥离文本的游戏,只有身心的娱乐,却无文化的涵养。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语文能力的培养都无从谈起,也没有任何创新价值,更谈不上有什么教学效率。语文课是学习“语言文字”的,必须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感悟语言文字,品味文本精髓,拓展思维空间。

四、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教师的教学语言要丰富多彩,千百万化,幽默风趣。教师的语言幽默,可以感染学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如果教师的幽默不当,会适得其反,甚至伤害学生的自尊,给学生留下不良影响。如某老师教学《秋姑娘的信》。由于刚接触到自然段,有的学生对自然段还没有十分深入的了解。当老师让学生说说本课有几个自然段时,有一学生兴奋地说有8个自然段。于是老师就分别找8位学生进行分段读,当第7位学生读完后,老师“幽默”地说:“大家注意了,让我们安静地听××给我们读第8自然段。”事实上,课文只有7个自然段。老师着实幽默了一下,但让这位学生感到无地自容。当学生苦于得不到正确答案时,老师可以关怀地询问:“课文有第8自然段吗?”既给学生一个台阶下,维护其自尊,又为其他同学搭建展示自己的平台。虽然老师的教学语言可以风趣,但是必须以尊重学生、保护其自尊心为前提。

如此等等,虽然只是教学中的枝节末梢,但对学生的影响却是深远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把握好教学的尺度。

参考文献:

[1]杨九俊.新课程说课、听课与评课.教育科学出版社.

[2]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7篇:蚂蚁教案范文

关注个体、敞开心扉

语言活动《想家的蚂蚁》是一个故事,故事大概内容是:两个小孩子把一只蚂蚁捉回家,喂给任何好吃的食物蚂蚁都不吃,只是趴在玻璃罐口看外面,后来两个小孩子把蚂蚁放走,蚂蚁开心地找食物去了……活动中孩子们能安静地倾听故事,特别是当讲到“小蚂蚁在瓶子里爬上去,滑下来,爬上去,滑下来,小蚂蚁爬累了,趴在那里一动不动,可就是不吃东西。小蚂蚁不看好吃的东西,只是看着瓶子的外面”时,教室里鸦雀无声,我知道:孩子们能体验到故事中蚂蚁想家、想妈妈的情感了,瞧:孩子们开始发表感慨啦:“蚂蚁想家了!”“蚂蚁想妈妈了!” “蚂蚁想奶奶了!”顺着孩子的感慨,我赶紧追问:“那该怎么办呢?”孩子们大声地说:“把蚂蚁送回家!”为了激发孩子们尊重动物、让动物回归自然的情感和行为,我重重地点点头:“很好!那就让我们看看盼盼和妞妞是怎么做的吧”接着讲故事之际,我看到年龄较小的凡凡含着眼泪的样子,捕捉到这一镜头后,顺着故事的脉络和孩子的情绪,情感式的发问便随机生成了:“你们有想家的时候吗?”大家异口同声:“有!”“想家里的什么呢?”孩子们的回答是真实的、丰富的:“我想家里的大床!”“我想我的妈妈!”“我想家里的玩具!”“我想家里的电脑!”“我想家里的金鱼!”“我想我的奶奶!” ……话锋一转:“那你们回到家里,会想幼儿园的什么呢?”这时我特地看了凡凡一眼,只见她“乌云转晴”地高举起了小手:“我会想幼儿园的城堡!”其他孩子也纷纷回答:“想幼儿园的钢琴!”“想幼儿园的朋友!”“想幼儿园的老师!”“想幼儿园大型玩具上的红旗!” 温馨的留恋在自由而宽松的氛围中尽情流淌着……

及时发现个别孩子情绪的变化,将故事情节与特殊情感的需求互相融合,一句“想家里的什么呢?”结合实际生活让孩子说出自己心底的话语,并分享给大家聆听,这既是一种心灵的释放,化解了凡凡的心结,同时又能让整个活动更加流畅自然、圆满而生机勃勃!

顺应孩子、顺其自然

音乐《彩色的世界真奇妙》活动中,我手拿一只粗的记号笔划着和歌词相匹配的图谱,因投入就忘了把记号笔给放下来,一直拿在手上,这时孙阚智宸的一句“像个话筒!”的发言顿时将孩子们的注意力吸引到了记号笔的身上,歌唱的常规看似快被打破,我赶紧巧妙地接了过来:“嗯,还真像!来,我们用话筒唱!”接着,我唱前半句,孩子们唱后半句;孩子们唱前半句,我唱后半句;我唱每一句的第一个字,其余的孩子们接唱;孩子唱每一句的第一个字,其余的我再接唱;分男孩组和女孩组唱;随机唱,“话筒”对着谁就是谁唱……

有了“话筒”的参与,枯燥的歌唱变成了有趣生动的游戏,这时的“生成”是孩子依据自己的兴趣,在与环境交互作用中自主产生的活动。

追随孩子、顺藤摸瓜

在前一个主题活动“春天的童话”里,孩子们都在植物区种植了自己的种子,班上总有一些孩子能予以悉心的照顾,每个星期一的早晨孩子们都会兴奋地和我分享:“老师快来,我的种子发芽了!”我也会兴高采烈地附和着:“发芽了,长大了!”小长假后的一天,孩子们又围在了植物区,有的孩子说:“我的叶子枯萎了!”有的孩子说:“我的青菜都倒了!”还有的孩子大叫:“我的叶子被虫子咬掉了!”…… 。看着孩子们“乱轰轰”“不知所措”的场面,我赶紧追随孩子的脚步来到植物区,并产生了一系列的疑惑:“怎么回事呀?”“怎么办呢?”,孩子们纷纷说出自己的主意:“要浇水!”“不能太多,我妈妈说浇水太多也会淹死的!”“是不是有虫子呀!”“虫子在哪里呀?”“打点农药就好了!” 看着孩子们就这样自发生成的研究植物的话题,我好高兴,为了让孩子更深入全面地了解种子成长的情况,我在教室的一角提供了有关植物生长的图书、VCD、图片等,由此,又形成了有关“植物”的一系列主题活动。

第8篇:蚂蚁教案范文

浙江省龙泉市教育研究培训中心 陈永飞

2004年度,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我市全面展开,新课程实施以后有什么样的变化成了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为适应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新的教学理念层出不穷。下面,本人根据科学课教学实践,对教师、学生及教材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产生的变化

1.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需求。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的关注点过分侧重于自己的表现,不会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不会想“学生在做什么”、“他们的学习进行得怎么样了”、“他们需要什么”、“我得想办法帮助他们”等问题。随着新课程的开展,教师把更多的目光放在了学生的需求上,改变了过去只顾自己的教学进度不顾学生感受的做法,想方设法让更多的学生卷入到活跃的学习活动中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留意观察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方式,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例如:在科学课中,教师让学生取一个指纹,大部分同学用胶带,有少数同学则用印泥、橡皮泥、墨水等。在课堂上,教师没有批评哪位学生,而是让他们介绍了方法,并让全班学生对这些方法进行讨论。这样,学生在讨论时就引发了思维的碰撞,从而深人思考,开阔思维,激发创新的欲望。

2.教师必须参与教学研究。在传统的教师角色界定中,教师只需按书本传授知识,无需研究创新。对教育科研仅停留在如何便捷地传授知识方面,认识较片面、肤浅。随着新课程在学校的逐渐实施,教育科研能力的不足已成为走进新课程的“绊脚石”。在新课程实施中,面对新课程,我们必须全力提升教育科研意识。新课程从本质上否定了传统单向的灌输做法,强调教师、学生、课程的互动关系,重视课程的生成性、体验性,从而迫使小学教师从被动的传授者走上主动的研究者。在教学中,要注重用研究和改革的观念开展教学。例如:在教学中面对课本中诸多体验性的教学内容时,我和学生一起共同搜集有关资料,整合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当学生面对众多问题时,我就引导他们自己动手研究解决。课程改革使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教育科研意识对走进新课程的作用,也真切感受到了新课程的实施没有既成的模式和预成的教案,确实需要较强的教育科研意识。结合自己的课改实践,我认为教育科研的目的与价值,是要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真诚地投入,其更重要的价值是在于不断地增长自己的教育智慧,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不断领悟教育的真谛。我应把教育科研视为教师的一种需要、一种手段和方式。

3.在教学中体现人本主义精神。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充满民主精神和爱心,体现人本主义精神。传统师者总要塑造这样一个形象:什么都在学生之上,教师要扮演一个居高临下的圣者的角色,这就导致了师生关系从本质上讲是上下尊卑的关系,无法建立起平等的关系,使得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定位发生扭曲。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现在的学生发展的研究者转变。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逐步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同时受到激励和鞭策,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和体验,拓宽学生自我表现的空间,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例如:对怎样比较出水多少方法的讨论、用哪些方法观察我们身体内部结构、怎样设计一辆既结实美观又能跑的远的纸车等等活动中,鼓励学生敢于否定所谓“权威”的定论,敢于奇思妙想。

只有在爱的基础上进行教育,教师才会投入他的全部力量。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喜爱之情。教师对学生应不偏爱与溺爱,不迁就和姑息;在平时的教学中以鼓励为主,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树立“自立、自强、自信”的观念,让每一位学生都爱学乐学。

二、学生在新课程中的变化

新课程改革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了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中,小学生的学习方式除了听教师讲课外,亲身实践的机会也逐渐增多,动手实验、寻找资料、小组合作学习和社会调查已经成为重要的学习方式。例如:在上《蚂蚁》这一课时,先让孩子们自己通过平时的生活经验画出蚂蚁的简图。这时,大部分学生不能正确画出简图,却急于寻找正确的答案:到底蚂蚁的各部分是怎样的?接着,他们分组观察蚂蚁,参与观察实验的热情很高。孩子们很快展示出了观察结果,较准确地画出了蚂蚁的简图。这之后,再让学生分组玩小蚂蚁,继续探究、讨论平时自己了解小蚂蚁的哪些生活习性。在讨论中,孩子们畅所欲言,甚至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课后,他们将小蚂蚁送回家,继续观察。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改变了以往以听、记为主的学习方式,而是经历了科学探究的过程,从而不仅获得了表面看到的知识,而且在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都得到了发展。

三、科学教材带来的新变化

《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教材从内容的选择、组织到呈现方式都紧紧围绕培养科学素养的宗旨,摆脱以科学知识为中心的模式,全面关注学生在科学知识、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的理解、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的能力等各方面的发展。教材突出强调了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亲身经历、动手操作和实验来学习科学。科学探究活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小学科学课程实施的主要形式。三年级上册教材由40多个典型活动组成,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在典型活动的设计中,教材充分考虑了观察能力有步骤、有计划地发展上,还综合性地考虑了科学探究方面诸多能力的培养上。同时,全册教材自始自终都强调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力图从多方面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四、问题与思考

目前,在科学课中实施新课程的主要问题是:学期课时明显不足,有些单元的教学内容不能完成;要完成课堂作业,在时间上得不到保证;同时,由于受学校条件的限制、教具的限制,配套的教学资料相对少,部分探究学习活动不能进行。

第9篇:蚂蚁教案范文

【关键词】移动学习 移动终端设备 小学语文 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

一、移动技术的发展催生移动学习

“互联网+”突飞猛进的发展,给我们的传统课堂带来的巨大挑战。随着移动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开始普及,移动学习开始影响基础教育,并成为基础教育中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在移动学习环境下,学习者不再被限制于电脑桌或书桌前,而是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随时随地进行不同方式和不同目的的学习,极大地满足了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如若将移动学习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整合,那么翻转课堂的学生课前自主学习部分就可以采用移动学习的方式,学生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随时随地学习,更有利于学习目标的实现和学习效果的提高。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可行性分析

(一)小蚂蚁教学平台教育功能分析

小蚂蚁互动教学平台能提供海量微课学习资源,满足课内外翻转课堂教学的需求,教学管理系统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及实时互动,实现教学当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在线作业、智能阅卷系统、成绩分析与排名等功能。同时它是一个为学生、家长和老师搭建信息互动平台而设计的集校园、班级、教师、学生和家长的独立学习空间,具有极大的前瞻性。

(二)翻转课堂在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可行性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独立自学相对简单的知识内容。

翻转课堂对于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整个教学过程的实施:课前的 “教学视频呈现”和 “学习材料呈现”,课中 “探究问题的确定”、“教学情境的创建”、 “总结、评价与反馈”,以及贯穿于课前和课中的“个性化指导”、“自主探究”、“协作学习”,课后总结性评价与复习。

三、基于移动终端的语文翻转课堂实践

1. 课前准备

1) 构建个性化学习环境

整个移动学习的过程需要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学校应有校园网络,在教室需要有能保证课堂流畅进行授课的网络环境。学生家中也必须保证有无限网络的覆盖,在网络和硬件达标的情况下,学生借助平板电脑在小蚂蚁移动教学平台上进行学习。

2) 结合学习目标,创建丰富的学习资源

教师根据学校的教学安排,老师在小蚂蚁网页端上进行指定教案(PPT、PDF、word课件)的上传,同时也可以上传相应的课堂和课后练习以及音频视频教学资源。

2. 利用移动终端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1) 自主学习能力。课前,老师将每一课的预习内容发到学习平台上,学生根据要求和自己的实际学情,选择恰当的学习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并完成对应的习题。这些学习内容都通过移动终端,由老师在线批改,及时反馈学习情况,也可以分享到平台,全部学生共同研讨,互相学习;也可以查阅老师的答案。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2) 朗读能力。传统的教学,学生朗读后,对自己读的声音,是不能客观地感受的。在线学习利用移动终端就很好地弥补了这一不足。学生把自己读背的声音录下来, 反复试听,反复练习,老师的在线点评,也能及时帮助学生读正确,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3) 整理笔记的能力。利用移动终端来学习,学生学会创建笔记、整理笔记是极其重要的。首先是要学会创建笔记。老师在点评作业时,会通过移动终端传送已经批改的学生作业,有的是有典型性、代表性的错题,学生一边听点评,一边在平台上记录。学生可以把错题专门收集在错题集里,也可以把订正的笔记收藏;还可以把老师、同学分享到平台的作业、资料、图片等等资源进行整理收藏。这样的学习过程,不仅有利于学生系统化学习,还极大地提升了学生整理笔记的能力。

4) 阅读能力。利用移动终端,学生在平台上互相交流、探讨,各抒己见,能有效地激发大家的学习兴趣。有的学生觉得大家说的有意思,就自觉不自觉地走进文本,静心阅读,以期在探讨时自己也能有独特的见解。有移动终端作平台,提升学生阅读的广度、 深度 ,有效激发学生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发表有见地的看法。

5) 写作能力。传统语文教学中,学生习作难,老师批改起来也很难。借助移动终端,我们的作文教学有了很大改变,学生有了写作的欲望。老师在平台里面分享优秀的学生习作,其他同学能非常便捷地及时阅读学习,从而触发灵感,打开思路。老师把全部学生的作品拍成图片,分为10份一组,推到作业里,让每个学生选择一组习作,进行批改。每个人的习作会得到很多人的意见。综合大家的修改意见,学生再次修改,习作会更完美。孩子们的写作能力也在这一来一往中悄然提升。

3. 学习效果分析

学生在学校使用小蚂蚁教学平台进行课堂上课,后使用小蚂蚁进行课后的复习和新课的预习。产生了较好的学习效果。语文学习效果统计表如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