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福满人间小说范文

福满人间小说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福满人间小说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福满人间小说

第1篇:福满人间小说范文

金色的草房子,苦苦的艾叶,静静的大河,一望无际的芦苇荡。这就是油麻地。那里生活着一群可爱的孩子:顽皮、聪明的桑桑,秃顶的陆鹤,坚强的杜小康以及柔弱、文静的纸月……这些都出自于曹伯伯的纯美小说《草房子》。下面是小编为你们整理的几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草房子读书笔记小学开始,我就接触过曹文轩叔叔的书籍。每当阅读他的书时,我总是身临其境,陶醉其中,久久不愿放下书本。曹文轩叔叔的书中,我最爱的莫过于这本《草房子》。 故事讲述了六年中,桑桑亲眼目睹或直接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感动人心的故事。这六年,是他接受人生启蒙教育的六年。

秦大奶奶是书中最顽固的人,殊不知顽固背后却藏着一颗淳朴善良的心......她在油麻地生活了几十年,她总在学校里搞破坏。然而在一个春季,她冒险救了落水的乔乔。在油麻地人悉心照顾下,半个多月后才勉强下地。从此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自动离开校园、用拐杖赶走闯进校园的鸭子、用拐杖关她够不着的窗户……最后她竟为了学校的一个南瓜,不慎落水而永远地离开了。是什么使她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是什么使她为了区区一个南瓜而不顾眼前的河水?是什么使她在垂暮之年闪耀出人格光彩?是爱!是油麻地人的淳朴,是油麻地人对她纯真的爱,也是她那颗感恩的心。

杜小康曾是油麻地最富有的人家,生长在高大阔气的红门里。一夜之间,他家里变得一贫如洗,学习名列前茅的他不得不辍学在家,和父亲放鸭子,希望一次又一次破

灭。但一直生活在蜜罐里的他,在苦难面前表现得分外勇敢和坚强,他没有放弃生活,从富有到一贫如洗始终如一。他毅然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在学校门口摆起了小摊,让每个人都看到了他坚韧之后的美丽与优雅。杜小康与厄运相拼时的悲怆与优雅告诉我们:苦难来临时,我们不能逃避,而要满怀希望,微笑面对。

《草房子》是一本很有教育意义的书籍,它让我见识了少男少女之间毫无瑕疵的纯情;不幸少年与厄运相拼时的悲怆与优雅;垂暮老人在最后一瞬间所闪耀的人格光彩;在体验死亡中对生命的深切而优美的领悟;大人们之间扑朔迷离且又充满诗情画意的情感纠葛……我将这本书推荐给大家,相信你们阅读之后必定会受益匪浅!

《草房子》读书笔记油麻地是曹文轩小说里常常出现的一个地方,可爱的叮叮当当,可怜的杜元潮,作者都是从这个地方写起。这次作者要写的是那金黄的草房子。

草房子描写了主人公桑桑,六年纯真又刻骨铭心的小学生活。他尝到了人性的丑陋,也尝到了临近死亡的对生命的反思,更尝到了生命的尊严。

最值得一提的是主人公男孩桑桑,油麻地小学校长之子桑桑。他是一个拥有丰富创造力的男孩,他在夏日时拿蚊帐剪成了渔网。他是个与众不同的男孩,他想要被别人所关注。他也经历过死亡与病痛,在他得了鼠疫后,奄奄一息,快要到阎王殿时。温幼菊的鼓励,奶奶为他做出的帮助以及他自己的坚强使他慢慢康复。虽然他在得病时要与他的小伙伴们越来越远,但是他仍然做出十分开心的样子,想让别人放心。其实桑桑就是作者本人的化身吧。虽然当时十分穷苦,但是桑桑也十分开心,因为他有人关心。他觉得这就足够了。“知足是福,贪婪是祸.”最近,某报社对中国每个知识阶层进行了幸福度测评,发现小学学历的国人是最幸福的。最不幸福的就是博士后的国人。因为最幸福的人是知足的,他们每获得一点便会铭记在心,他们不会记仇。而博士学历的国人就不一样,他们学历高,他们觉得他们理所应当拿到生活中的所有事物。桑桑的知足使他快乐。

他也十分善良,小时候的质朴、纯真在他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当他的同学纸月,被学校的男同学欺负时,他,只有他,挺身而出。三字经上说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人的本性——善良在他的身上灿灿发光。

杜子康也是令我佩服的人物之一,他本是村里的“富二代”,但是由于一次翻船,把他爸爸的货物翻到了水里。这一翻,翻出一个凄凉的家庭。但是杜子康没有自卑,虽然被迫退学,还是用自己独特的风度,继续生活下去。“少年时就有一种对痛苦的风度,长大后才有可能是一个强者。”这是作者在《青铜葵花》中的一句话。在绝望中寻找希望,我们才能脱离绝望。

黄金似得草房子,映照他们纯真无暇的童心。也许草房子就是作者心中童真的象征吧。

《草房子》读书笔记《草房子》这本文学作品是曹文轩叔叔1997年10月18日于北京大学燕北园撰写的一部现代著名长篇小说。它是曹文轩在继《山羊不吃天堂草》之后沉淀多年、酝酿数载,倾心奉献的又一部儿童文学作品。

《草房子》这本长篇小说的主人公是油麦地小学校长家的儿子桑桑。作品记下了小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桑桑和他的家人是开学不久才调过来的,桑桑的父亲原是一位猎人,打猎直到25岁。虽然只上过一年学,可他一直坚持读书,才当上了校长。在这六年小学生活中,桑桑或亲眼目睹或直接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撼动人心的故事:蒋一轮老师与白雀姐之间毫无瑕疵的纯情;不幸的杜小康与厄运相拼时的悲惨与优雅;残疾男孩对尊严的执着坚守;垂暮老人在最后一刹那闪耀的人格光彩,在死亡体验中对生命的深切而优美的领悟;大人们之间扑塑迷离且又充满诗情画意的情感纠葛;桑桑得鼠疮快要死时,温幼菊的发自内心的鼓励……这一切;既清晰又朦胧地展现在少年桑桑的世界里。小学六年是他接受人生启蒙教育的精彩的六年!、

我们会有这样的学习欲望吗?一样东西只有时去了才会明白它的珍贵。而在失去之前就明白它珍贵的,才是真正懂得珍惜的人。

我最喜欢桑桑。桑桑虽然很脏,学习也不名列前茅,但是他还是有许多优点的。比如,他见到纸月,便一改以前的不干净,说明他知错就改;他帮蒋一轮和白雀传信,说明他乐于助人;他在病危时带妹妹去城里玩,说明他说话算话和关爱妹妹。令我不由地开始敬佩起他。

但是,在药寮那一章,又让我多次流下泪水。在那章,桑桑被诊断为患了绝症,桑桑的爸爸走南闯北,四处寻访名医,但是又一次次的失败,我为桑桑这样短暂的生命流下了泪水。在几乎要绝望的时,温幼菊老师带桑桑到她的药寮里,为他熬药,鼓励他。终于,桑桑的爸爸访到了名医。当看到桑桑的病痊愈的时候,我高兴得又一次流下了泪水。从此,随着时间的流动,桑桑懂事了许多。

第2篇:福满人间小说范文

关键词:汉字 对联 形式美 音韵美 蕴意美

华夏文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汉字是最重要的载体,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汉字是更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宝库的瑰宝,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具有形音义三位一体的特征,兼具象形、表音、表意功能,形声兼备,内涵丰富,传播久远。鲁迅先生曾概括汉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1]在文学园地中,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形式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异彩纷呈。这些文学形式世界各国文字都能创造,只有对联是相对应汉字特点而存在的,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民族传统文学形式,是文学园地中的奇葩,散发着民族文化的芳香。

对联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民族传统文学形式,雅称楹联或楹贴,俗称对子。《现代汉语词典》对它的解释是:“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上、木头上、柱子上的对偶语句。”[2]对联一般分为上下两联,就上下两联来讲一般要求字数相等、字词相对、平仄相调、左右对称,而意义要求相似、相连或相反。它非常注意用字造句,要求鲜明适当,

言简意深,精练蕴藉,是单音节、方块形的汉语独有的艺术形式。和其他许多国家的拼音文字不同,汉字是一个个独立存在的方块字,每个汉字都具有形音义三要素,对联特有的艺术魅力,只有通过汉字才能得到完美的体现。

汉字集形音义于一身,而对联则正是运用字形结构、音韵平仄、字义虚实才能构成对仗工整、韵味无穷的名联佳作。对联的形式与内容都与汉字的特点紧密相关,是汉字文化的集中体现。汉字独特的构形造字法在对联创作中巧妙运用,大大增强了对联的表现力和趣味性;汉字音声和谐,声调多变,给对联增添了韵律和节奏感;汉字个个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使得对联蕴藉深厚。对联的形制特点以及它的巧思妙对都是由汉字的特点决定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联选择了汉字,汉字成就了对联,对联的特征就是汉字特征的缩影。汉字的形音义共同决定了对联的美。

一.形式美

汉字的形就是汉字的外形结构,字的写法。由于历史的原因,汉字的形有古今之别(篆、隶、草、行、楷),繁简之分,但字形总体上来说基本呈独立的方块形状,是典型的方块字。汉字的形,决定了对联的形式美。对联的所谓形,就是外表,就是上下联要大体一致,形成对称。汉字字形的大小和长宽比例都基本一致,保证了汉字与汉字之间能做到所占空间大小一致,容易使上下两句字数相等,空间上长短一致。而每个汉字的相互对立,又便于横向排列,也便于逐字顺次纵向排列。这特点恰好适用于悬挂、张贴在楹柱或门框以供欣赏。同时,汉字笔画多少、结构繁简,相去悬殊。从笔画看,最少的只有一笔;笔画多的,可达四十余笔。从结构看,最简单是独体字;在合体字中,有些字是由六七个部件组合而成的。但不管笔画多少,结构繁简,无论是手写还是刻写出来的汉字,都是每个字占有面积基本相同的一个方块,在书写成联后,都能整整齐齐,两两相对,左右对称;即使横向排列,也丝毫不影响与竖行排列相同的特点。横排竖排都能整齐相对,不枝不蔓,这是和汉字字形多是方块的特点密切相关的。

汉字独特的造字法,也使对联具有形象美。汉字字形构造灵活多变,具有象形、偏旁部首和一字可以拆散为几个字等特点,它可以把偏旁、部首、笔画予以组合、分散、增加、减少和重组,形成“新”字。利用汉字这一特点,可以创造大量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对联。有在同一联当中由两个或多个偏旁、部首、笔画组成一个或几个汉字,如“此木为柴山山出;因火成烟夕夕多”、“山石岩前古木枯;白水泉中日月明”等的;有在同一联中把一个字或几个字的偏旁、部首、笔画拆开分散,如“张弓长,骑奇马,单戈而战;嫁家女,孕乃子,生男曰甥”、“鸿是江边鸟;蚕为天下虫”等的;有在同一联中以一个字为基点,在其基础上增加一个或几个偏旁、部首或笔画形成一个新字,如“天寒地冻,水无一点不成冰;国乱民愁,王不出头谁作主”等的;有以对联中一个或几个字为立足点,把其偏旁、部首、笔画加以削减形成对联,如“要加盐,谢神童抽身出讨;见了汤,吴学士倒口便吞”等的;有对同一联中的偏旁、部首、笔画进行重新组合,如“或在@中,拖出老袁还我;余临道上,不堪回首问前途”、“棘作薪,析落劈开作四束;阊门造屋,移多补少成双间”等的,形式多样,生动有趣。

二.音韵美

汉字的音,就是它的x音、读法。对联的音,就是上下联句子中汉字的读音,要符合句中平仄交替,上下联间平仄相对的要求,这样读起来才会抑扬顿挫,才能使读者得到听觉美的享受。汉字单音节、多声调的音声特点,决定了对联的音韵美。

音节是听觉感觉可以区分清楚的语音的基本单位。一个汉字代表一个音节,一个语素基本上也是一个音节,汉字和语素基本上是相对应的。这就使得用汉字作对联时,不仅在视觉上是字字相对,在听觉上也仍是一一相对,不管视觉、听觉都保持匀称相对的特点。而且,汉字中有大量的多音词、同音词,将这些用之于对联创作,大大增加了联语和对句创作的趣味性,也丰富了对联的表现手法。叠字联就是充分利用汉字字音特点的一个典范。它把对联中的同一个字或几个字重叠起来使用,以增强对联声律的节奏感,造成“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音乐美;同时还能利用同形汉字的不同音义变化来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深化对联的主题。如西湖天下庭园的一幅著名叠字联“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就抑扬起伏,清脆悦耳,显得生动活泼。利用同音汉字,也能加工润色对联,达到“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双关效果。著名才子金圣叹在临终前与儿子诀别时所作双关联“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将自己心中的悲切怜爱、酸楚难忍表达得出神入化,这样的一语双关,字字玑珠,撼人心魄。

汉字是有声调的文字,同一音素,由于声调的不同,可以区分成不同的字词。汉字声调的巧用,可以使对联具有节奏感、音乐美。对联和律诗一样,都是要讲究节奏的,也即讲究平仄相对。所谓平仄,就是把汉字因发音高低、升降而形成的四种声调分为平仄两类。讲究平仄就是讲究声调的平升曲降,抑扬顿挫。对联至少上下联偶位数的字音要平仄相对,上联末字音节要求仄声,下联则要求平声,同时上下联要避免连续四字的声调相同,要平仄交替。一幅对联,如果平仄交替、对立做得好,就能够构成奏与旋律,造成声调的跌宕与和谐,形成一种音乐美,给人一种舒畅的享受。如眉山县三苏祠联“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和现在多用的春联“春回大地风光好;福满人间喜事多”,读来音韵和谐,悦耳动听。由于讲究平仄,对联这种文学成了不歌而吟的无谱之曲,使人们喜闻乐见,雅俗共赏,其韵味实是不亚于诗词。

三.蕴意美

汉字的义,就是汉字所表达的意思、内涵、涵义。汉字中,有些字是一字一义,但大部分字则是一字多义的,每个汉字都蕴含着丰富的意义,表达着深厚的内涵。对联的所谓义,就是对联的句子,意思要通顺明确,上下联间意思连贯,内容相关,不能脱节,联合起来共同表达一个主题或中心思想。对联的形制短小,想要传达意义,就需要语言凝练。而汉字作为一种表意丰富的文字,为对联的意义表达提供了基本条件。只有汉字这种历史悠久,含义深厚,长于表意的文字,才能够帮助对联在有限的字数里传达最深远的意义,才能够帮助对联形成一种蕴意美。

汉字是表意文字,能够见字知义。见字知义这种直观效果使人们可以更快地理解语言,使人们简单观之就能理解深刻含义。这也给对联的表意传情提供了有利条件。对联运用于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各种时节,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人们对它往往不会多做留意。对联必须能够在第一时间就能将所要表达的意思传递出来,才能发挥作用。汉字传情达意的便捷性为对联功能的发挥提供了必要条件。对联中的同旁联更是能迅速准确的表达意义,因为其同一偏旁代表着同一意义范畴,所以意义上的对偶以及特定意思的表达都能在视觉上找到感觉。上下联相对称,两组意义范畴、两种意趣合二为一,构成一种简明形象的意境。如“泪滴湘江流满海;瞪叹嚎啕哽咽喉”,上联均用三点水旁,渲染出泪水之多,有灌满江海之势;下联均用口旁,标示着嚎啕之烈,一直哭哑了嗓子,为对联意义的传达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

四.结语

对联艺术是汉字文化的独特产物,是中国文学所特有的,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瑰宝。由汉字而产生的对联,具有形式美、音韵美和蕴意美,是地地道道的汉民族文字的产物。整齐对仗、音韵协调、言简意深,是其独有的艺术魅力,也是汉字文化的集中表现。可以说,汉字文化成就了对联艺术。

参考文献

1.《鲁迅全集(第九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

3.苍舒:《中国对联艺术》,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

4.李土生:《汉字与汉字文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

5.林芳胜等:《古今对联荟萃》,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

注 释

[1]《鲁迅全集(第九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344页

[2]《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345页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精选范文推荐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