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应急物资储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e paper studies the feasibility of realizing the common inventory between the emergency supplies that the government purchases and the enterprise's safety inventory in a certain extent. Then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management mode of common inventory and mechanism design. Firstly, establish the optimal model of the government emergency service level and logistics service level when the total amount of inventory unchanged; secondly, establish the optimal models of the total inventory in the condition of constant of the government's emergency service level and logistics service level; finally, analyze the impact of the government and the enterprise inventory ratio of two models,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is kind of common inventory mode of government and the enterprise can achieve win-win situation in the inventory management.
Key words: emergency materials; safety inventory; service level; common inventory
0 引 言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较多的国家之一,经常性的地震、洪水、泥石流等灾害,给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了重大的威胁和损失,并且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的冲击。当突发事件发生时,应急物资保质保量地及时送达灾区至关重要,并且应急物资储备需要专门的仓库占用大量的资金,还存在储备成本高、过保质期浪费等问题,这就需要对应急物资储备进行管理。合理的储备量既能降低应急物资储备成本,又能提高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应急物资储备模式的研究大多侧重于从定性角度上研究,应急物资储备的定量研究内容比较薄弱,还有待成熟。很多学者对国家应急物资储备发挥的作用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邹俊义等肯定了国家物资储备体系在抗震救灾中的工作,提出国家可以充分利用仓储设施、应急救灾队伍、开展物资储备和物流体系优势等,开展应急救灾工作[1];杨子健提到国家物资储备体系发挥了从灾害发生到灾后重建过程中的物资保障功能[2]。也有一些学者认识到国家在应急物资储备中的不足,提出了应急物资储备的其他模式,储备模式多元化,刘利民和王敏杰介绍了我国应急物资储备的现状,并且提出了我国应急物资储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3];张永领总结了我国救灾物资储备体系的构成,提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并对完善储备体系提出了建议[4];张红指出要完善应急物资储备制度,各级政府应急委员会应该下设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小组,应急物资储备管理资金要有保障,明确参与应急储备活动各主体的权限和关系,应急物资储备方式要多元化[5];张文峰首先讨论了应急物资的五种储备模式,继而对不同的储备模式,确定了应急物资的储备量[6]。随着对应急物资储备的深入研究,很多学者对应急物资的储备成本进行了定量分析,Whybark指出用于救灾物资的存储管理成本和一般的库存成本有很大不同[7]。Sven Axsater针对应急订单下库存系统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启发式算法最大限度减少了预期库存成本[8]。Johansen S G和Thorsten son A提出了面对突况,处理不确定需求的应急供应模式[9]。丁斌,雷秀提出了政府与企业以委托方式合作的应急物资存储成本控制问题的研究[10]。夏青,徐庆提出了政府和企业以委托的方式建立生产能力储备补贴激励模型[11]。
现有的储备方式主要还是以政府储备为主,这种储备方式会造成储备成本过高、过保质期浪费等现象。故可以考虑政府和企业合作储备应急物资,可以有效地降低储备成本并且使物资始终在保质期内,而现有研究仅限于以基本的委托的方式,这其实给政府和企业带来一定的损失和资源浪费。故本文研究政府和企业合作进行应急物资储备,政府把自己的应急物流中最重要的部分―应急库存委托给一家或几家企业来管理。政府向企业支付一定的预付款,由企业来管理应急库存。而且企业由于日常生产经营和规避风险的需要,会储备一定量的半成品或产成品,即企业会保有一定的基本库存和安全库存量,企业在保有自身基本库存不变的情况下,将政府的部分应急库存和自身的部分安全库存合作储备,这部分储备物资既可以作为政府的应急物资,又可以作为企业的安全库存,进而实现总储备量的降低或服务水平的提高。同时,企业安全库存要求按照单品设置,而应急物资无过多要求。这种储备方式可以实现政府和企业更大的共赢,对应急物资的储备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 模型建立
1.1 问题说明
政府和企业以委托的方式储备应急物资,政府把自己购置的一定量的应急物资交由企业管理,政府支付给企业一定的费用,企业把政府委托的应急物资和自身的安全库存一起运营管理,使其一直处于保质期内。在此基础上,企业预留一定比例的应急物资,只有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才可调用,同时预留一定比例的安全库存,只有基本库存无法满足需求时才可调用。与此同时,企业把政府的剩余应急物资和自身的剩余安全库存作为一个中心库存,当预留的政府应急物资和预留的企业安全库存无法满足需求时均可调用且遵循先到先得原则。为了便于研究,在不改变问题性质的条件下,做出如下假设:
(1)政府和一家应急物资供应商签订合约,仅涉及单种商品的生产、采购和库存。
(2)企业储备应急物资,把这些应急物资融入自身日常的运营中,故不需要考虑动态更新费用。
(3)政府和企业存储物资量随着需要量的变化而变化,并且服从正态分布Nμ,σ■。
1.2 变量说明
对本论文所涉及到的变量用如下符号表示:
i=1,2:1代表合作前的变量,2代表合作后非合作储备部分的变量;
j=g,e:g代表政府,e代表企业;
S■■:应急物资或安全库存储备量;
SS:合作后应急物资和安全库存合作储备量;
μ■■:政府应急物资平均需求量或企业基本库存,σ■:表示标准差;
μ:合作后合作储备量的平均需求量,σ:表示标准差;
p■■:政府应急服务水平或企业物流服务水平,z■■:对应的安全系数;
p:合作储备部分的服务水平;z:对应的安全系数。
政府应急物资的储备量、企业安全库存储备量均和物资需要量的标准差以及服务水平有关。政府应急物资需要量的标准差σ■比企业安全库存需要量σ■的标准差大,即σ■>σ■,这是因为国家突发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相比于企业存储安全库存应对不确定性更大。政府存储物资的服务水平的安全系数也应该高于企业,即z■>z■,这本身就取决于国家突发事件的发生涉及面更广,而企业的安全库存存储水平也仅涉及到企业相关的合作人。
1.3 服务水平最优化模型
在总储备量不变的情况下,建立政府的应急服务水平和企业的物流服务水平最优化模型。
(1)对合作前后政府的应急物资储备量进行分析。政府应急物资储备量:
S■■=μ■■+σ■z■■ (1)
假定合作后非合作储备量是合作前总量的α,即:
S■■=αS■■ (2)
(2)对合作前后企业的安全库存储备量进行分析,同时分为两种情况来看。
①简单模式:假定储备的商品只有一种质量和特性
企业安全库存的需要量:
S■■=σ■z■■ (3)
②模式的进一步推广:假设储备的商品有两种及以上的质量和特性。此时企业针对这种商品例如布匹的不同颜色、花纹等需要根据顾客的需求量分别设定不同的安全库存,而政府则不需要,只需要储备一定量的质量相当的应急物资即可。针对这种储备特性,企业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库存储备量和提高客户服务水平。
企业针对商品的不同特性分别设置安全库存,假定该商品共有n种不同的特性,并且用e■,e■,…,e■代表n种不同的特性:
S■=σ■z■k=1,2,…,n (4)
此时企业安全库存储备量:
S■■=■σ■z■■ (5)
假定合作后非合作储备量是合作前总量的β,即:
S■■=βS■■ (6)
(3)对合作后,政府应急物资和企业安全库存合作储备部分进行分析。
SS=μ+σz (7)
其中,合作后合作储备部分的平均储备量仅与政府的平均储备量相关,可表示为:
μ=μ■■-μ■■ (8)
合作后合作储备的标准差与政府、企业需求量的标准差均相关,可表示为:
σ■=σ■+■σ■ (9)
(4)合作后,政府的应急服务水平和企业的物流服务水平包含两个部分,即非合作储备部分满足的服务水平和合作储备部分满足的服务水平之和。
政府的应急服务水平和企业的物流服务水平可表示如下:
p■=p■■+1-p■■・p (10)
基于上述分析,针对商品的单种特性建立服务水平最优化模型如下所示:
maxp■,pe (11)
且要满足:
S■■+S■■=S■■+S■■+SS (12)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推出在此模型下,政府和企业可以实现双赢。对于企业来说,企业物流水平的提高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客户,赢取更大的收益;对于政府来说,应急服务水平的提高可以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提高相应度,使国民的人身安全多一份保障。
1.4 总储备量最优化模型
在政府应急服务水平和企业物流服务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结合服务水平最优化模型分析基础上建立总储备量最优化模型如下所示:
minS=S■■+S■■+SS (13)
且要满足:
p■=p■■+1-p■■・p≥p■■ (14)
在此总储备最优化模型下,总储备量实现一定程度上的减少,这既可以减少物资的生产成本又可以减少库存成本、管理费用等,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利润,为政府节约一定的财政费用。
1.5 模型结论
通过以上的分析,政府和企业合作储备的库存模型下政府和企业可以实现双赢,特别是当企业储备的安全库存具备多种特性时,企业可以充分利用政府储备在自身仓库中的应急物资,在保证政府应急物资质量和数量不变的情况下,为自己创造更大的收益和利润。
2 物资储备比例的影响分析
本文分析当物资储备比例发生改变时,对服务水平的影响以及对总储备量的影响,进而说明合作储备模型下,政府和企业实现双赢。且本文针对单种商品的单种特性作数值分析,并以此推断当商品具备多种特性时,企业可以获得更大的收益。
为了便于分析,对涉及的变量和数据做以下说明:
假定合作前:
μ■■=7 670件/年,σ■■=1 000,p■■=0.99,查表得z■■=2.33,求得S■■=10 000件;
σ■■=100, p■■=0.8, 查表得z■■=0.84,求得S■■=84件;
因为σ■+σ■+σ■,故合作后σ=1 005。
(1)对第一种模式分析
表1表示在合作前后总储备量不变的情况下,政府应急服务水平和企业物流服务水平随变量α、β的变化情况。
用图1、图2直观地表示在合作前后总储备量不变的情况下,合作前后服务水平之差随变量α、β的变化情况。
①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在合作后总的储备量不变的情况下,合作后与合作前的政府的应急水平之差随着α的减小而减小,而β的变化对政府的应急服务水平几乎没有影响,这是因为本文假定的数据政府应急物资储备量远远大于企业安全库存储备量,由此也可推断当政府应急物资储备量与企业安全库存储备量相差不大时,β的值也会对其有影响。
②从图表中可以看出,随着α的减小,合作后的服务水而小于合作前的服务水平,所以合作储备量要在一定范围之内。
③从图表可以看出,在合作后总的储备量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合作后与合作前的物流服务水平之差随着α的减小而增大,随着β的增大而增大,由此可以推断出企业和政府合作储备应急物资时,企业可以在保证政府应急服务水平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合作储备大大提高自身的物流服务水平,为企业赢得更大的收益。
(2)对第二种模式分析
表2表示各储备量变化与变量α、β之间的关系:
图3直观地表示合作后的总储备量与变量α、β之间的关系:
①从图表可以看出,在α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总储备量随着β的增大而减小;
②从图表可以看出,在β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总储备量随着α的减小先减小后增大;
③从图表可以看出,在一定范围内,这种储备方式使得合作后总的储备量减少,且可以求出在一定条件下的最小储备量。
3 结论和展望
本论文提出了政府应急物资和企业安全库存合作储备的两种模式并且具体分析了物资储备比例改变时对模型的影响,进而说明两种模式的适用情况,对于政府和企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接下来主要研究实施机制和激励机制的设计对模型的影响,同时考虑到储备空间改变和管理模式的改变所带来的管理成本增加,这也是以后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邹俊义,李威. 国家物资储备系统参与应急救灾探讨[J]. 国际地震动态,2009(12):23-27.
[2] 杨子健. 国家救灾储备在应急救灾中的作用与启示[J]. 宏观经济管理,2008(7):19-21.
[3] 刘利民,王敏杰. 我国应急物资储备优化问题初探[J]. 物流科技,2009(2):39-41.
[4] 张永领. 我国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完善研究[J]. 管理学刊,2010,23(6):54-57.
[5] 张红. 我国应急物资储备制度的完善[J]. 中国行政管理,2009(3):44-47.
[6] 张文峰. 应急物资储备模式及其储备量的研究[D]. 北京: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7] D. Clay Whybark. Issues in managing disaster relief inventori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2007,108:228-235.
[8] Sven Axsater. A heuristic for triggering emergency orders in an inventory System[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07,176:880-891.
[9] Johansen S G, Thorstenson A. An inventory model with poisson demands and emergency order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1998(56-57):275-289.
本文探讨中行西宁中心支行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的途径:应急物资储备是应急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灾害和突发事件处置的物资基础;领导重视,是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工作的根本保证;制度支撑,是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工作的有力保障;规模适度、管理科学、是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和救援工作的重要保证;强有力的采购渠道,是保证应急物资储备及时到位的基础。
【关键词】
应急物资;体系;经验;做法
一、领导重视,是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工作的根本保证
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为切实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工作,按照“以人为本、减少危害、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保质保量、安全及时”的原则,成立了应急物资储备和救灾物资紧急调运领导小组。由分管后勤的行领导任组长,后勤服务中心负责人任副组长,成员由后勤服务中心各科科长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后勤服务中心,并明确了职责及分工。根据民政部《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人总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及时确定储备和调拨紧急救援物资的品种、数量。
二、制度支撑,是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工作的有力保障
物资储备坚持“质量第一、快速及时”的方针,建立抗灾救灾统一指挥、综合协调、职责明确、运转有序、反应迅速的应急救援储运体系,在接到救援命令后,迅速组织救灾物资和生活必需品的调运,准确及时地将救灾物资安全运送到灾区。
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制定了《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物资储备应急预案》、《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物资储备制度》、《应急物资管理办法》、《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救人救援机具物资储备制度》、《机关食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机动车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车辆维修保养制度》及《突发公共事件运钞车辆应急保障机制》等,应急预案和制度,并通过建立应急物资管理制度,对现有应急物资登记造册,分类存放,并建立了应急物资专人管理制度。玉树地震发生后,后勤服务中心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各部门反应迅速、快捷,在第一时间保证了救灾物资的到位,稳定了人心,确保了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管理科学、运行高效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是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和救援工作的重要保证
1、物资储备方式:分类、分库储备物资
物资储备主要分三类,一类为食品类;二类为救援设备机具类;三类为应急物品及药品类。由于西宁中心支行储备场地的局限性,对以上三类物资储备,分别实行了不同储备管理方式。对容易变质的食品和药品等物资实行按季流动报废制和分库储备制。其它应急物资分库储备。即:一部分物资储备在行里的储备库中,另一部分物资储备在供货商的储备库中,确保库存可满足不少于400人的应急救援物资。
(1)西宁中心支行储备库储备40%的物资。
(2)供货商按照中心支行应急物资储备领导小组的要求,及时为中心支行储备60%的应急物资,做到供货及时、调运及时。
(3)小区超市按照中心支行应急物资储备领导小组的要求,储备应急食品及日用品,做到调运及时到位。
(4)中支医务室按照中心支行应急物资储备领导小组的要求,储备应急药品,做到调运及时到位。
2、储备物资的管理
(1)储备物资必须保证质量。
(2)凡物资进(出)库,均应经过清点、登记。在日常管理中,严格按照《应急物资管理办法》执行,做好物资的出、入库、报废等工作,以保证物资回收后能重复使用。
(3)对库存物资适时进行清点、通风、倒垛。特别是对储备的应急食品,防止食品过期储备,采用滚动式管理方式,提高出库速度。
(4)随时与供货商联系,及时了解物资储备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保证紧急状态下在短时间内能有优质的衣被、粮食、纯净水及生活必需品等救灾物资供应,以保障应急的基本生活需要。
(5)树立常备不懈的救灾服务意识。
培养造就一支调动及时、技术过硬、协调周密、服务诚挚的备灾队伍。做到在应急状态时,主要岗位人员5分钟内到位。每年进行装卸物资演练、库内物资倒垛演练、帐篷搭建等业务演练,提高全体人员业务能力。
3、储备物资调运的管理:采用分级调运物资方式管理
(1)根据国家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级别划分,结合西宁中心支行物资储备应急特点,各部门根据行指挥部的指令,在最短的时间内,调运所有储备物资,保证调运的储备物资品种、数量、时限、地点符合指挥部的要求。
(2)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过程中,视危害程度按国家有关规定级别,调运应急储备物资。在本单位所储备物资不能满足需要时,物资采购部门根据指示及时协调供货商,保障应急救援物资及时到位,并将落实情况向领导小组汇报。
应急物资储备工作在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紧密结合实际,确定物资储备的种类,做到先急后缓,保证重点,逐步形成了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管理科学、运行高效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当突发事件发生时,统一调配,资源共享,避免重复投资,节约了资金。
四、强有力的采购渠道,是保证应急物资储备及时到位的基础
一、执行难的局面成因复杂
执行难,是指由于人民法院执行员的内在因素、执行环境的外在影响、被执行人的客观执行能力等综合因素共同作用下,所造成的人民法院生效裁判文书在执行过程中的阻力和无法实现。
社会现状中守法经营的观念较差,大量的债务人道德观念淡薄,逃债、废债、赖债的思想严重,有的债务人视法律和法院判决书为儿戏,肆意对抗法院执行,法院不得不加大执行力度,强制其履行义务。
二、被执行人出资不实及恶意转移财产等现象频繁出现
为逃避执行,被执行人以各种手段千方百计转移、隐匿、消耗其所有的财产,有些案件的被执行人甚至在诉讼乃至仲裁阶段就开始转移、隐匿财产,一旦进入执行阶段,早已是人去楼空,财产踪影难觅。
我们重点讨论:即其股东用于出资的非货币资产,未经法定程序评估作价;针对这种情况如何判定及应对,以实现最大限度维护申请人合法权益。
1.被执行人出资不到位的,应对承担法律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80条规定“被执行人无财产清偿债务,如果其开办单位对其开办时投入的注册资金不实或抽逃注册资金,可以裁定变更或追加其开办单位为被执行人,在注册资金不实或抽逃注册资金的范围内,对申请执行人承担责任。”1990年12月国务院了《关于在清理整顿公司中被撤并公司债权债务问题的通知》(国发[1990]68号),也明确开办单位对所开办的企业法人的注册资金投入不实,应当在实际投入和注册资金差额的范围内,向债权人承担责任。
2.被执行人的股东用于出资的非货币财产应对依法进行评估作价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十七条规定: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但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作为出资的财产除外。对作为出资的非货币财产应当评估作价,核实财产,不得高估或者低估作价。
三、案例分析
被执行人汇邦公司成立于2007年6月19日,注册资金15000万元,其中股东①世景公司认缴4950万货币出资;股东②远景公司认缴4950万货币出资;股东③张某认缴5100万元货币出资。
1.汇邦公司2007年收到的第一笔4500万元出资在3天后被全部转走
被执行人汇邦公司第一期的4500万元注册资金于2007年6月19日交足,其中:股东①世景公司投入2250万货币资金;股东②远景公司投入2250万货币资金;值得注意的是,汇邦公司2007年6月19日收到的4500万元注册资金在之后的第3天(即2007年6月22日)全部一次性转给了案外人。
2.汇邦公司收到的第2008年收到的第二笔9000万元出资由货币变成了知识产权
根据被执行人汇邦公司2008年度的年检报表,截止2008年12月31日被执行人汇邦公司已经收到股东③张某9000万元的知识产权出资,张某持股60%(对应出资9000万元);但是,在汇邦公司的出资协议和章程中均载明:各股东的出资形式为货币,而不是“非货币财产”。就此,我们可以认定,汇邦公司的股东①世景公司、股东②远景公司、股东③张某出资不到位:
(1)汇邦公司将出资形式由“货币形式”擅自变更为“知识产权”,在工商档案中没有,关于出资形式变更的相关登记事项。
(2)在被执行人汇邦公司的工商档案中,没有股东③张某以无形资产作价9000万元出资的《评估报告》和《验资报告》。
(3)在被执行人汇邦公司的工商档案中也没有:股东③张某用于出资的无形资产办理的过户登记手续。
3.应当依法追加汇邦公司股东①世景公司、股东②远景公司、股东③张某为本案被执行人
鉴于本案被执行人汇邦公司自身无可供执行财产,因此依据《执行暂行规定》第80条的规定,由申请人追加抽逃出资/出资不到位的股东为被执行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以下简称:规定三]对于被执行人出资不到位的认定更为详细。
《规定三》第九条:出资人以非货币财产出资,未依法评估作价,公司、其他股东或者公司债权人请求认定出资人未履行出资义务的,人民法院应当委托具有合法资格的评估机构对该财产评估作价。同时,《规定三》第十条:出资人以需要办理权属登记的知识产权等财产出资,已经交付公司使用但未办理权属变更手续,公司、其他股东或者公司债权人主张认定出资人未履行出资义务的,人民法院应当责令当事人在指定的合理期间内办理权属变更手续;在前述期间内办理了权属变更手续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其已经履行了出资义务。
关键词: 应急;保障;响应
电网物资是保障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的物质基础。在发生自然灾害或其他突发事件时,只有快速响应电网物资需求,提高物资供应的柔韧性,有效、有序的开展应急物资保障与供应,才能确保电网短时间内恢复正常运行。
一、电网应急物资的概念及其特点
电网应急物资是指为防范恶劣自然灾害或其他因素造成电网停电、电站停运,满足短时间恢复供电需要的电网抢修设备、电网抢修材料、应急抢修工器具、应急救灾物资和应急救灾装备等。
(一)电网应急物资储备的特点
1.超前性
由于突发事件具有不确定性和紧迫性的显著特征,作为应对突发事件的物资保障体系,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必须具有超前性的特点。
2.科学性
根据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性质,科学储备应急物资。应急物资储备要适合应急处置要求,在数量、品种、规格、储备地点以及各个管理环节上做到统筹规划、科学合理,既要保证在应对突发事件的过程中有物可调、有物可用,还应避免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工作低效、无序和资源浪费。
3.动态性
突发事件随时可能发展变化,这就要求应急物资储备根据突发事件的发展进行变动,同时,应急物资储备管理也必须适应时展的需要进行动态化管理。
4.信息化
应急物资储备工作必须依托信息技术的支撑实现网络化和信息化,在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准确把握突发事件的特点和现状,加强沟通与联络,全面、快速、高效的整合资源来有效应对突发事件。
(二)电网应急储备物资的分类
按照应急作用划分,可分为应急救灾物资、应急装备物资和应急电力抢修设备与材料。
1.应急救灾物资是指满足各种自然灾害应急抢险需要的救灾物资,如专用安全防护用品、应急着装、应急标识、医用急救箱、临时救灾帐篷、活动板房、野战餐车、雨衣、个人应急照明灯具、应急设备操作手册等物资。
2.应急装备物资是指满足各类突发事件应急抢修需要的装备性物资。如通信装备、交通工具、起重机械、抢险车辆、维修工具、照明装置、救护装备,以及保障应急抢修工作的供电、供水、通风设备等灾害救援装备。
3.应急电力抢修设备与材料是指电网运行所需要的相关电力设备和材料,如变压器、断路器、电容器等。
(三)电网应急物资储备方式
1.实物储备
根据灾害特点和应急工作需要,遵循“规模适度、布局合理、功能齐全、交通便利”的原则,因地制宜设立应急物资储备仓库,储备应急发电机、照明灯具、帐篷、冲锋舟等抢险救灾物资。
2.协议储备
结合应急物资需求和招标采购中标量结果,充分利用供应商库存资源,与供应商签订应急物资保障协议。当发生应急抢险救援需要时,优先安排应急物资协议储备商供货。供应商需合理保证储备物资的动态流转和储备额度,优先满足电网应急物资需求数量和响应时间的需求。
3.动态周转储备
在实物储备和协议储备不能完全满足应急物资保障需要时,可以通过在建工程物资合同台帐信息,及时跟踪了解签约设备材料生产、交付、到货情况,实施应急状态下采购物资紧急调拨。
为提高物资利用效率,电网抢修设备、电网抢修材料的储备可采用动态周转方式,应急抢修工器具、应急救灾物资、应急救灾装备可采用实物储备与动态周转相结合的方式。
二、电网应急物资的供应保障机制
应急物资保障机制是应对突发事件,迅速、有效、有序的开展应急物资保障的基础,主要由日常保障机制和配套保障机制组成。日常保障机制包括储备物资维护保养、储备物资动态周转和应急预案。配套保障机制包括信息保障机制、应急管理培训及应急保障演练。
(一)日常保障机制
1.应急储备物资维护保养
应急储备物资的维护保养主要包括日常巡视检查、整理、清洁等工作。对需要进行电气、机械性能保养维护的物资定期组织维护保养和检测。
(1)变压器。每月检查是否漏油、变压器外壳金属件是否锈蚀、漆皮是否脱落;变压器保持清洁,如有积灰,要用清洁干燥的布擦拭;为防止瓷套管受到撞击而破损,用麻包、木板包扎保护。
(2)电器设备。每月检查是否受潮、锈蚀、外壳漆皮是否脱落;本体和局部有易碎的电瓷制品,储存在能防止剧烈震动,防止机械性撞击的地点,用麻包、木板包扎保护;存放在露天货场的电器设备,应有毡垫、密封等措施。
(3)线缆类。大型电缆盘采取楔形枕木进行两侧固定,防止滚动;线缆切割前,将切点两侧扎紧,以后切割后护层或铠装层松动脱落;切割后的电缆头包裹密封;电线电缆采用电缆盘架方式,如室外存放做好遮盖。
(4)金属材料。大尺寸钢材可露天存放,盖上油布或用油毛毡封包,下垫枕木或方石;小尺寸的钢材存放库内,上货架或下垫枕木。
(5)工器具。各类小型电工、检测工器具采用相应的容器按类别盛装存放,便于集中标识、清洁和保养。
(6)备品备件。备品备件入库前,应将油污或生锈处清理干净,重新涂刷防锈油脂,用盒、塑料袋等包装存放于干燥清洁处。
(7)应急装备。发电机和带有自发电的充电类照明设备,每季定期进行发电机组试运行启动,确认机组状态良好;充气类冲锋舟应定期进行充气试验,确认是否存在漏气现象;非充气类冲锋舟查看是否有老化、开裂等现象。
(8)劳保用品。绝缘手套、绝缘鞋、绝缘靴、绝缘垫等防触电用品上架存放,采取防尘、防油渍措施,不可与酸碱油类物质接触,防止尖锐物刺伤;安全带、安全绳、安全网等防坠落工具,存放时避开酸碱腐蚀性化学物质,发现磨损、断股、变质的,禁止发放领用。
2.储备物资动态周转
储备物资主要通过在建工程新入库物资替换应急储备物资、将原有储备物资用于在建工程的方式进行动态周转。
3.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要明确应急物资保障组织机构,明确应急物资保障工作职责,优化应急物资保障工作流程,加强应急物资保障日常管理。
(二)配套保障机制
1.信息保障机制
顺畅的信息沟通是提升突发事件处理效率的可靠保障。要动态跟踪可调配资源信息,掌握应急储备资源的分布和存量,制订资源优化方案,切实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
2.应急管理培训
应急培训是增强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事故防范能力的重要途径。培训的主要内容应包含电网应急物资保障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处置突发事件的程序和方法。可采取以岗代培、以学代培等,提升应急物资保障工作的组织协调能力。
3.应急保障演练
应急保障演练模拟突发事件处置全过程运作,能够系统的检验应急物资保障工作机制的有效性,及时发现并改正应急工作中的缺陷和不足,解决各方协同配合等问题,达到完善机制、锻炼队伍、提升能力的目的。
三、如何做好电网应急物资保障工作
在紧急抢险状态下,如何做好应急物资保障工作、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是考验电网物资应急管理体系机制是否健全高效的判定标准。
(一)加强组织领导,准备工作到位
成立应急物资指挥中心,统一组织应急物资保障工作,集中研究应急物资采购、供应以及跨区调拨等重大事项,实时掌握库存信息,确保应急状态下能在第一时间内快速调出物资。
(二)密切关注动态,统筹调配资源
密切关注事态,迅速组织开展仓储物资普查工作,更新动态周转物资信息。提前做好函调供应商库存情况的准备工作,与承运商进行联系确认,做好紧急运输准备。
(三)预警快速响应,确保及时供应
应急预警发出后,按照“先近后远、先利库后采购”的原则以及“先实物、再协议、后动态”的储备物资调用顺序作出调拨、配送及采购决定。
1.应急物资调拨:(1)国网物资部统一组织实施公司范围内储备物资跨区调拨,向应急物资储备库、协议储备供应商和动态周转物资所在的省公司下达调拨指令。(2)接到应急物资调拨指令的调拨单位,负责应急物资的运输和配送,并对运输情况进行实时跟踪和信息反馈。(3)应急物资需求单位负责与调拨单位联系,做好应急物资的接收,并保存验收记录作为结算依据。
2.应急物资配送:(1)应急物资储备库、协议储备供应商和动态周转物资所在的省公司负责调拨应急物资的运输和配送。(2)紧急采购物资由被委托紧急采购单位组织供应商进行应急物资的运输和配送。(3)配送过程中的实时跟踪信息主要包括车辆实时位置、运行速度、沿途道路情况、周边环境、车辆里程等。大件运输物资通过信息系统实现实时状态反馈,重点物资车辆通过加装GPS实现实时运输状态查询,一般物资由供应商或配送商实时反馈上报途中信息。
3.应急物资采购:(1)根据抢险需要,紧急采购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取非招标采购方式,国网物资部对于省公司可以自行紧急采购物资的情况,由计划处及时批复紧急采购申请。(2)对于省公司自行紧急采购、应急物资调拨均不能满足需要的情况,由国网物资部统一组织采购或委托相关单位进行紧急采购。(3)为保障应急物资及时供应,导致未及时签订合同的,可在应急事件响应结束后统一补签,在应急解除后3个月内完成资金结算办理。
(四)注重闭环管理,防范廉政风险
应急响应后,物资部门在保障物资供应的同时,要注重物资调拨、采购、运输、交接等相关单据的记录、梳理和补充,务必做好过程记录,以便寻源处理物资账务。发生紧急采购时,需按照国网公司紧急物资采购程序和非招标采购活动管理规定,完备采购过程资料,确保应急供应程序规范,防范廉政风险。
1.1储备
应急物资的储备是供给的基础,在考虑应急物资的储备时,往往需要从储备品种和储备量两个因素去考虑。如果是分支机构较多的企业,还需从储备地点的选址及储备系统的建设两个方面去考虑。
1.2管理
只有储备充分且管理得当,才能在关键时候供给出数量充足、质量可靠的应急物资。企业对应急物资的管理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从管理制度、管理人员、管理方式方面予以考虑。
1.3物流
物流是应急物资供应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企业除了依托社会现有物流网络外,还可以建设自身的应急物流系统,在非紧急状态下处于未激活状态,而在应急事件发生后,可以迅速激活,并且发挥作用。该应急物流系统的管理可以和应急物资的管理一并纳入企业的应急管理系统中。
2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的应急物资管理措施
2.1加强应急制度建设
制度乃管理之本,任何管理的实践都要从制度的建设开始。建设良好的应急管理制度同时,也是提高企业及其员工应急意识的必备途径之一。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在制定应急管理制度时,可以我国的《突发事件应对法》为参照,以当地的社会应急管理系统为依托,结合自身实践,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管理制度。制度制定完成后,再加以培训等手段,保证员工对制度熟谙于心,且在自己的岗位中严格执行制度的规定。
2.2签订物资购销合同
由于企业的逐利性,其储备的应急物资往往只有少量,只靠企业自身的应急物资储备难以供应救援地区的需求。因此,在一些政府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的主导下,上述机构可以同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签订应急物资的购销合同,以便在考虑到企业经营效益的前提下进行应急物资的储备。合同中可以将应急物资的种类、数量、价格、供货时间等进行明文规定。该方式应该作为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应急物资储备及管理的主要方式。
2.3加强应急物资管理
医疗类应急物资由于其需求的不确定性及周转的慢速性,往往要求经营企业进行特殊管理。为了保证医疗应急物质的有效性,企业需对物资的效期、批号等登记在册,并且按照既定计划进行周转,以保证在急需之时能够供给质量合格的产品。建议企业设专职或兼职人员专岗管理应急物资。张杨提出在应急物资的管理中,可以借鉴现代商业物流发展的先进成果,通过加强仓储设备现代化建设等手段实施科学管理。应急物资的管理要注意动态性。由于区域应急状态是一个连续的动态变化过程。特别是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对应急物资的阶段性需求导致了库存应急物资的种类和数量必须随之变化,而不能一成不变。这就要求相关管理人员随时关注事件动态,并且建立有效的应急物资调整机制。
2.4建立应急物流系统
物流是应急物资管理的重中之重。企业在进行应急物资的物流时,一方面,可借助政府部门的应急物流平台,社会的现有物流网络;另一面,可以自建应急物流系统。该系统可建立在企业物流平台之内,非紧急状态可以出于非激活状态。在应急事件发生后,可以激活该系统并在最短时间内将所需物资送达救援区域。在这一环节中,企业也可以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改进自己的物理系统及供给成效。
3结论
(一)安徽应急物流管理的成功经验
1.初步建立了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体系省本级共编制总体预案1部以及专项应急预案19部,市本级依据省预案编制本地区的应急预案16部,应急预案体系规范了应急处置程序。发生自然灾害后,省、市、县人民政府视情启动本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有序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3]。2.应急物流资源保障力度不断加强(1)应急物资储备保障安徽省制定了《安徽省省级救灾储备物资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省级救灾储备物资的技术标准、储藏方式、采购计划和应急购置计划的制定主体、物资核查流程、管理经费的使用以及物资使用与回收流程。要求市、县级救灾储备物资,除代储的救灾帐篷外,以衣服、被褥、粮食、油品等生活物资为重点[2]。(2)人力资源保障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安徽近几年一直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原则,已基本建成以公安队伍为骨干力量,以专业应急队伍为基本力量,以驻皖、武警部队为突击力量,以企事业单位专兼职队伍、应急管理专家队伍和志愿者队伍为辅助力量的应急队伍体系。在人才培养方面,安徽注重与省内高校合作,对应急管理相关人员定期开展理论知识培训;抓住“11.9”消防日、“5.12”防灾减灾日等时机,组织相关应急管理部门开展抗洪抢险、地震逃生、矿难救援等应急演练活动;同时规范应急志愿服务内容。3.初步搭建了应急物流信息专业平台安徽是全国第一家成立省级社会应急联动服务中心的省份。安徽省社会应急中心作为应急联动服务中心,负责安徽省社会应急联动网的组建和运行。应急中心利用GPS、GSM、GIS和Internet等信息化技术,不仅在自然灾害发生的前中后期,通过应急联动网,对灾区提供全天候灾情信息提醒服务;在日常运营阶段,应急中心还是现代化高科技信息服务企业,可全天候向单位、商铺、社区、家庭、个人、车辆等提供安全警报,向社会各界提供防盗、防劫、防火、防地震、防煤气、防急病等紧急救助服务[4]。4.应急物资储备仓库网络已基本形成安徽已根据各区域自然灾害类型、居民人口数量和分布等情况,合理规划建设省、市、县三级救灾物资储备库以及各类专业应急物资储备库,完善救灾物资储备库的仓储条件、设施和功能,形成较完善的应急物资储备网络。其中合肥储备库属于中央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可应对汶川大地震等灾难性自然灾害引发的应急物资需求[2]。在战略层面,安徽已逐步完善其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体系。但在操作层面,还存在不少短板,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二)安徽应急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应急物流管理的法律支持机制尚不健全目前,安徽省虽已制定了《安徽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等一系列法规规章,但对具体的各类突发事件的防范和治理缺乏操作性强的法律支持机制。如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等领域,还没有完善的分类操作指导性文件。在处理突发事件时,现有应急管理体系运行仍以行政命令为主要手段,缺乏规范化、专业化的操作制度。对于自然灾害下多源头救灾物资管理、应急通道建设、临时救助站建设等方面还没有完善的法规性文件。缺乏应急物流动员及救援设备征用流程等方面的法律规范,这些均降低了应急物流的运作效率2.指挥层与作业层的工作协同性有待提高安徽省应急物流管理体系尚未形成网格化、多元协同的管理体系。从静态管理角度看,各职能部门通过联席会议制度,可以做到应急物流管理信息共享。但应急物流管理对象是动态变化的,容易导致作业层面的各部门间出现多头应对、各自为政、管理脱节的状况,进而造成应急物资供需信息不畅,物资调度困难,严重影响了应急物流管理的时效性。3.信息管理及共享能力有待加强安徽虽已搭建应急物流信息专业平台,但仅局限于具备信息模块,提供应急物流管理信息的单方面接收,缺乏统一的应急物流管理信息共享模块,使得自然灾害发生时应急指挥机构无法准确掌握灾情变化的详细资料及应急物流各环节的运作情况,容易导致救灾物资容易出现供需失衡现象。完整的应急物流信息管理平台应该具备应急物流资源的预测与规划、应急物资采购或征用、应急物资调度、应急物流能力预测与规划、应急物流能力调度等功能,可以涵盖应急物流的采购、储存、运输、配送等各活动环节,同时还可提供应急物流的事前准备、事中决策、事后评估等支持服务[5]。4.应急物资储备保障体系不合理目前,安徽省应急物资实行多部门管理,衣被、帐篷等生活类应急物资的储备由民政部门负责,而药品、粮食等其它应急抢险物资分别由卫生、粮食等各主管部门负责储备。应急物资的专业化管理在日常情况下有助于降低管理成本,但在自然灾害情况下,应急物资的分散管理、分散储备容易导致应急物流过程中应急物资需求信息传递速度慢、物资供应调度困难、应急物流成本高。5.应急物资配送方式以单一推动模式为主安徽省应急物流配送方式主要以灾区被动接受各类应急储备物资为主,使得在自然灾害发生初期,出现救援物资短缺;而在自然灾害后期,灾区物资出现总量上供应过多、结构上供应不足的现象。而依据灾区不同 阶段的物资需求变动情况配送应急物资才是时效性、经济性的配送方式。灾区应急物资的发放,也主要通过政府工作人员、救灾部队分发给灾民,此种方式效率较低,分发面较窄,容易出现分配不够合理、配送方式欠灵活、应急物资未优先配送到最需要的地方等现象。
二、安徽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体系的构建
(一)管理体系结构示意图
在构建安徽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体系过程中,我们综合参照了应急物流系统、应急物流体系及应急物流管理体系构建的相关研究文献。曾文琦认为应急物流管理系统由决策与指挥系统,管理信息系统与预警系统,计划与评估系统与行动系统四大要素组成[6];王旭坪等认为应急物流系统包括控制层、决策层、数据层、环境层四个层次[5];黄洪涛认为应急物流管理系统由系统本部与加盟物流中心组成[11];王宗喜认为应急物流系统由指挥系统、物资系统、设备系统、信息系统四个子系统组成[8];余朵苟等认为应急物流体系由指挥中心、运作体系、保障机制三大要素组成[9];程琦等认为构建应急物流管理体系主要从分级和分阶段管理、政府和社会资源的协调机制、应急物流公共平台与风险预警管理四个方面展开[4];周广亮认为应急物流体系包括保障系统、储备系统、指挥系统、技术支持平台、应急物流中心五个子项目组成[10];宋爱华认为应急物流体系包括指挥中心、储存系统、信息平台及监测预报系统四大要素组成[11];李从东等从人员与组织、物资、信息、运作环节四个维度构建应急物流管理体系[12];何梅芳从基础设施、物资储备、机制合理性、预案管理、风险管理五个方面构建应急物流管理体系[13]。综合可知,应急物流管理体系是与应急物流相关的指挥协调系统、物流运作系统、应急保障系统、信息管理系统等要素的综合。本文将这些要素大致划分为三个层次:战略层、控制层、操作层。由此构建安徽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体系的整体框架。政策法规系统:与应急物流管理全过程相关的各项法律法规、规章、条例等构成。它明确了应急物流管理的指挥协调机构、责权划分、动员依据与物资来源,为应急物流提供法律与政策支持,使应急物流管理向制度化方向发展。指挥协调系统:包括应急物流决策机构、应急物流指挥协调机构与应急物流监控反馈机构。其中应急物流决策机构由省市、地县、乡镇等若干层级的应急物流上级主管部门(分级应急管理中心)、应急物流决策部门、应急物流预警管理中心等组成。预案管理系统:包括快速反应能力机制、全民动员机制、政府协调机制、绿色通道机制、预警管理机制、演习机制等各类型运作机制。系统建立应区分不同自然灾害的类型,区别省市、地县等不同系统,依据自然灾害发生后的不同阶段,为应急物流阶段管理设计不同预案。预案管理系统是提高应急物流运行效率的稳定器。信息管理系统:它以应急物流技术平台为主体,一般应具有三大功能模块:(1)通信模块。可为应急物流管理各环节提供电话、无线通信、传真、可视电话系统等多种通信方式,它是应急物流管理工作能否有效开展的基础;(2)信息共享模块。为应急物流管理过程中提供信息传播、交流和反馈,灾害处理方案、措施的征集与灾情信息等服务,它是应急物流管理工作能否高效完成的支撑;(3)物流技术支持模块。包括应急物流物资养护技术、包装技术及装卸运输技术等,它协助指挥中心领导机构实现应急物资调配的高效运转,如可为调配活动完善标准化运作体系与安排标准化运输流程。应急保障系统:它是以应急物流管理体系运作所需的各类物资、人力资源、设施设备、运载工具、运输通道等有形资源组成的资源储备系统。应急保障系统是实现自然灾害应急物流活动正常进行的保障。物流运作系统:涵盖应急物流中心网络布局、中转站网络布局、救助站网络布局以及应急物资在运输、中转、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分发、回收等一系列物流操作活动。物流运作系统是应急物流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
内容摘要:近年来频发的突发性公共事件,产生了巨大的应急物流需求。本文在明确了应急物流、应急物资内涵的基础上,简要分析了我国应急物资保障现状,据此提出了构建我国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应急物流 应急物资 保障体系
应急物流的内涵
(一)应急物流的内容
应急物流(Emergency Logistics)是指为应对严重的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安全事件以及军事冲突等突发事件,而对人、财、物的需求实施紧急性保障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物流活动。应急物流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通过采购、运输、包装、配送等环节来整合应急物资,以实现时间效益的最大化和灾害损失的最小化。应急物流可以分为军事应急物流和非军事应急物流。其中非军事应急物流可以分为灾害应急物流和疫情应急物流;灾害应急物流又可分为自然灾害应急物流和人为灾害应急物流。
(二)应急物流的特点
比较而言,应急物流的特点如下:第一,突发性。应急物流是为了应对突发事件而产生的,而人类很难精确确认突发事件将会在何时发生;第二,不确定性。突发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强度、影响范围等无法预知,因此相应的应急物流的内容和方向也变得不确定;第三,需求的急迫性和多样性。突发事件发生时,在极短时间内受灾人员需要大量的应急物资,涵盖了救灾、医疗、通讯等方面的专用设备、生活用品等,种类多样,需要进行合理计算和配备;第四,多主体参与性。应急物流来源的提供方式主要包括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方式、公益捐助的方式、企业和个人自主采购满足自身需求等方式,是政府、企业、个人相结合的方式;第五,非常规性。应急物流不同于普通物流,特别服务于突发事件,省略了许多普通物流的中间环节,流程趋于紧凑化,机构趋于精干化。
从应急物流角度看应急物资保障体系
应急物资的充分有效保障是应急物流实施的核心环节,它有利于保障遭遇突发事故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有利于在最短时间内有效地恢复社会生产、生活秩序;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消除经济、社会、政治方面的消极影响。目前我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应急物资保障能力以应对各类突发性公共事件,但大多数情况下还难以实现第一时间的应急物资保障。综合而言,主要是因为应急物资保障体系不完善。
(一)应急物资的内涵
应急物资广义上指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而在应急处置过程中所使用的保障性物资。对于应急物资,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进行不同的划分,如按使用的紧急程度可分为一般级、严重级和紧急级三类;按使用范围可分为生活物资、工作物资和特殊物资等。应急物资不同于一般物资,包括以下五个特点:不确定性。由于对受灾人员、受灾范围等难以精确估计,导致所需的应急物资的具体数量、发放范围等不确定;需求的急迫性、大量性、多样性和低频率性;不可替代性。应急物资是专用于突发事件中的特殊物资,具有不可替代性;时效性。追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发挥最大的效用和价值;滞后性。应急物资的启用滞后于灾情的发生。
(二)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的基本要求
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是一套全面、综合、协调的体系,它具有以下基本要求:第一,追求可靠的质量保证。这是应急物资保障的首要环节,遵循此原则,高水平的应急物流才成为可能;第二,确保安全。确保应急物资的运输、配送、发放等安全稳妥,为应急物资的保障提供基础;第三,合理储存。选择合适合理的空间位置存放应急物资,以提高管理效率;第四,流程优化。最大限度地减少物流的中间环节,使得物流流程更加紧凑化,从而实现时空效益的最大化;第五,准确无误。准确掌握应急物资的基本信息,从而严防应急物资的储存、配送、发放等各个过程中各类偏差的出现;第六,全程监控。对应急物资在需求、筹措、储存等整个过程进行静态和动态监控,以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三)我国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现状
在突发事件的处理过程中,我国已经形成了应急物资储备制度、应急经费保障制度、行政征用制度以及社会动员和捐助制度等一套应急保障制度,它们在我国应急物资的保障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我国已初步形成了应急物资储备网络,拥有比较完善的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制度,但是目前为止我国应急物资保障体系还存在一些问题:无法准确预测可能将要发生的突发事件,从而不能全面、准确地分析应急物资需求,这直接影响了应急物资的筹集、储备、配送等方面;物资存储系统不合理。具体体现在不合理的物资存储中心布局、相对缺乏的存储物资的种类和数量、尚未对物资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存储设施不充裕、存储物资欠缺动态管理等;不能深入、全面地分析调配应急物资,导致协调统一的指挥系统难以建立起来,针对应急物资建立的管理配送体系不完善,结果往往在应急响应初期形成救援真空,而在后期需求达到饱和后,救援物资仍源源不断地配送;应急物资管理信息化程度很低。针对应急物资管理而建立的信息系统不够全面、系统、完善,发送的应急物资信息报告不够及时,统一的信息和共享平台还未建立好,诸多因素导致应急指挥机构无法准确掌握突发事件的详细资料及应急物资的运作情况,造成分析判断不准确。
我国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构建
为应对日益频繁的突发事件,许多国家将应急物资保障视为应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如俄罗斯为了确保在突发事件中能够全面有效地供应应急物资,特别在紧急情况部设立了物资采购与装备局等。因此,对于我国而言,在结合本国国情的基础上,建立与完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是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的必然要求。
(一)科学分析应急物资需求
根据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制定相对应的应急物资需求,在这过程中,既要考虑专业应急物资与后勤物资的需求,也要考虑用于救济的一般生活物资的需求,从而构建完整的应急物资保障需求制度。第一,构建多层次的应急物资储备制度。其中以国家、省、市、县4个层级为核心,从而应对不同层次的应急物资需求,确保应急物资的全面充分供应;第二,建立健全应急物资的存储预案制度。加强针对专业应急物资、一般生活物资等的存储、监测、调配工作的预案的制定,在工作的实施过程中,进行充分有效的预案演习和大覆盖面的预案宣传,从而发挥预案的积极指导作用;第三,根据“先急后缓,保证重点”的原则,建立健全发生地区的应急物资目录,应急目录涉及应急实物、产能的储备目录等多方面,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应急保障工作的需要,及时更新、修订有关应急物资的储备目录,动态地监控应急物资的需求;第四,加强相关部门的协作。各部门之间相互沟通配合,全面动态地把握应急物资的需求,最终确保应急物资的供应落到实处。
(二)充分筹集应急物资
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所需应急物资具有多样性,这就需要合理分析、调查并预测所需的应急物资,从而保障应急物资的合理筹集和采购。应急物资是针对突发事件而使用的物资,它的筹集势必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和社会性,因此政府部门必须综合利用政治、经济、法律等手段来有效地筹集应急物资。一方面,应急物资可以由多种方式提供,主要包括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公益捐助、企业和个人自主采购满足自身需求等方式,物资筹措方式的多样性要求政府与市场共同参与应急物资的采购;另一方面,结合应急物资的分类特点,可以采用不同的采购方式。如对于生命救助类和工程保障类物资,由于风险程度大,虽然采购成本相对较低,但在采购物品定位中它们处于瓶颈物品的位置,因此采购中的总战略是保持库存。进行预防性采购或者事先采购都有重大作用,因此不仅要储备物资,也要储备生产能力。
(三)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存储管理制度
首先,对应急物资进行必要的分类,针对具体情况适当地增加所存储的应急物资的品种和数量,同时合理化物资存储的布局、规模及结构;第二,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保障应急物资存储工作落实到位。提前调查当地市场,掌握超市、商场等部门的物资存储信息,并事前与这些部门协商好各类物资的价格,避免突发事件发生时物资价格的疯狂上涨,导致采购的物资无法满足需求,针对情况对部分物资进行动态的存储管理;第三,高度重视质量,严格制定并有效地执行物资的入库和验收制度;第四,全面地制定针对存储物资的筹集、存储、配送等各个环节的程序和规章制度,以建立完善的存储物资日常管理制度;第五,完善统计报告制度。针对前期对应急物资需求的有效准确分析,精确、全面地记录应急物资的存储和使用情况,并定期向上级汇报;第六,完善应急物资存储管理的信息系统建设,充分发挥信息网络系统的整体功能,以保障各个层级救灾应急物资储备信息的共享,从而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第七,合理借鉴国外经验,走应急物资存储的专业化与社会化相互结合的道路,从而建成一体化、全面的存储体系。
(四)科学配送应急物资
一是成立统一高效的应急物资指挥中心,结合具体情况,对现有社会资源进行整合,借助信誉高、价格合理的物流企业来协同配送应急物资;并且可通过一些大型物流企业已经建立起来的较为完善的供应链等渠道将应急物品适时适当地投放市场;同时与物资供应商建立合作机制,做好战略储备物资的协调工作,把供应链完备地部署到位;二是在危急紧要关头,可借助军方的力量,动用军用运输装备等以保障应急物资快速配送工作的落实;三是重点完善涉及电子商务系统的应急物资配送网络,加强政府部门与企业之间的紧密联系,最大可能地减少物流的中间环节,以保障快速的应急物资配送;四是在应对突发事件中,政府可根据需要,通过媒体的宣传等充分运用广大人民的力量,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应急物资顺利地发送给受灾人员,这样可确保应急物流配送体系的高效率和广覆盖面。
(五)及时补充应急物资
在对应急物资的保障过程中,除了针对需求提供保质保量的供应外,及时补充应急物资也是不容忽视的一方面,它是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必然要大量消耗应急物资,为了保证供应的落实,及时对这些物资进行补充是必须的,否则必然会造成严重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引起社会秩序的混乱。但是除了对这些显性消耗的应急物资进行补充外,另外一些物资的补充也必须引起重视。虽然在应急过程中物资没有被完全地消耗完,但在长时间的存放过程,由于不断更新的技术而渐渐被淘汰,以致失去原有的效用。所以在应对完每次的突发事件后应及时对应急物资进行盘点,列出所需补充的应急物资条目,从而对应急物资进行及时补充、更换,最大限度地保障应急物资的可利用性,确保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的完善。
(六)加强应急物资信息系统建设
应急物资信息系统是针对应急救灾工作而建立的专用信息系统,对应急物流活动起重要的支持作用。应急物资各环节优化所采用的方法和途径,如选择合理的运输工具、最短的运输时间、最佳物资储备量等都需要依靠应急物资信息系统。因此必须全面地提高应急物资的信息水平,以保障应急物资的充分有效供应。一方面要加强建设信息平台,保证各个层次、各个方面应急物资信息的及时有效传递,为科学决策提供指南;另一方面要保证提供先进、稳定的信息交流方式。针对应急物资而建立的信息手段、渠道要比一般状态下的信息传递方式更加先进、稳定,这样才能保障应急物资的筹集、存储、配送等各环节的有效衔接。
参考文献:
1.尚庆南.略谈应急物流[J].市场周刊,2008(5)
2.周定平.突发事件应对的物资保障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3)
3.张潇化.从应急物流的角度谈应急物资的管理[J].现代物流,2009(1)
4.魏际刚,张瑗.加快应急物流体系建设 增强应急物资保障能力[J].现代物流,2009(5)
5.姜玉宏.应急物流中应急物资的管理研究[J].研究与探讨,2007(6)
6.钱佳.应急物资特性及其库存管理研究[J].物流科技,2009(7)
关键词:选址;多目标决策;成本费用;NSGA-Ⅱ
中图分类号:F251;F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409(2013)11-0048-05
The Decision Model of the Multiobjective Supplies
Reserve Storage Location Problem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Random Risks Based NSGAⅡ
FU Deqiang, ZHANG Wei, WU Xianfeng, LI Changbi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Chongqing 400065)
Abstract:
This paper establishes a multiobjective location decision model. The model takes the cost of supplies storage under random disaster risk, the efficiency of the coverage and the backup coverage of the key areas into a comprehensive consideration, thus making the selection target and the constraints condition of the good’s storage more in line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del, it applies the 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 Ⅱ(NSGAⅡ) into the solution of the multiobjective supplies reserve storage location problem, and a Pareto solution was produced. By analyzing the Pareto graph, it gives a constructive opinion to the preferential choices of the decision maker and also give prove to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model.
Key words: location; multiobjective decision; cost; NSGAⅡ
引言
近年来,世界各地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不断产生,例如2001年美国“911”恐怖袭击、2003年SARS疫情、2004年印度洋海啸、2008年中国南方的低温雨雪冰冻以及汶川地震、2011年日本福岛核泄漏危机以及前不久发生在我国北京的“721”超雨袭击等,这些自然灾害及突发事件的产生使受灾害国家和地区人民蒙受了巨大损失,阻碍了世界经济的良好运行。我国是世界上受灾最严重的国家之一,1998年抗洪抢险以来,我国经历的灾害情况总体呈现种类繁多、灾害较为集中、受灾面积广、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巨大等特点。
为了减轻这些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带来的巨大损失,国家越来越重视应急基础设施的建立以及应急服务体系的完善。在国家应急体系中,应急物资储备库选址问题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储备库的成本费用和选址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效益和国家防灾减灾系统的运行效率,并且与应急物流保障系统的时效性紧密联系。国家于1998年开始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制度,随后的几年中,国家不断完善应急物资储备库的体系建设,在《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1]和《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中还明确了物资储备库的新、改、扩建办法。虽然我国目前的救灾物资储备网络体系已基本建成,但在大型物资储备库布局方面仍存在不足,如缺少有效的成本约束和储备库运行效率低下等。因此,研究应急物资储备库的选址问题对于当前我国的应急管理工作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
对于设施选址问题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09年,阿尔弗雷德·韦伯(Alfred Weber)研究的单一仓库设施选址问题。随后的几十年中,设施选址问题得到了专家学者的深入探讨和研究。1964年,Hakimi
[3]发表了他的关于网络多设施选址问题的相关论文,从那以后,设施选址问题引起了全世界相关研究者的兴趣。研究者们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建立了许多模型并得到了颇多成果[4~9],大多数基本的选址模型是确定型的,这些数学模型广泛应用于赢利企业与非盈利公共服务方面。
在国内,选址问题的研究者们对于公共应急设施选址的研究一般都是基于一定的应用背景下,公共应急设施如医院、消防点等的选址理论研究已经较为成熟。但是国内对于大型应急物资储备库选址问题的研究目前还正处于起步阶段。李静等[10]建立了基于时间满意的应急物资储备库双容量限制选址模型,并给予仿真计算以验证其模型有效性。郭子雪等[11]在构建了约束条件中含有梯形模糊数的应急物资储备库选址模型,给出了一种基于梯形模糊数排序准则的模型算法,最后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陆相林等[12]探讨了考虑覆盖半径内需求满意差异的最大覆盖设施选址模型,并利用蚁群算法进行求解。刘浪等[13]运用二次分层法的思想应用集合覆盖理论求解无权网络中的应急物资储备点最少点集合的所有组合方案。葛春景等[14]分析了我国目前应急物资储备体系的现状,构建了轴辐式应急物资储备网络体系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上述研究人员对于应急物资储备库的选址问题进行了有效的探讨并给出了一些模型及相应算法,但是,考虑了风险随机下大型储备库节点和边上成本目标的模型并不多,在这些已有的考虑成本目标的模型当中并没有把储备库无法提供满意服务时,在运输路线上产生的缺货惩罚成本考虑进去。本文基于目前的研究现状,针对风险随机环境下的应急物资储备库选址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建立了综合成本费用、覆盖效率以及对重点地区备用覆盖的多目标决策选址模型,并尝试利用NSGA-Ⅱ算法结合相应算例讨论其求解策略。
1 模型的建立
11 问题的描述
本文认为,大型应急物资储备库选址问题应具有如下实际特点:
(1)储备库的建立是长期基建项目,由于建设投资、维持及营运成本较高,故具有多项成本约束。
(2)储备库建成后,尽可能覆盖较大范围内需求点的需求。
(3)对灾害多发且人口较为密集的区域可进行超额覆盖。
(4)应急储备库内存放单品种库存物资且库存是处于动态饱和状态的。
(5)储备库起用后,储备系统会产生运输成本费用以及由于无法提供及时满意服务而引起的缺货损失费用。
(6)建成后的储备库可以为需求区域提供高效、及时的应急物资服务。
一般而言,大型应急物资储备库的选址要满足成本最小化、效率最大化和重点地区的备用覆盖。所以,应急物资储备库选址是一个多目标的问题。
12 基本假设及参数定义
假设建成后的储备库提供的是同一类物资的应急服务;每个储备库之间相互独立;当储备库不能提供可靠的满意服务时,需求点损失不断扩大,政府需要承担较高的补货运输费用,由一个惩罚系数C表示,这个系数表示单位经济损失;由于不同灾害风险发生概率不同,为保证在任何情境下,费用都能保持较低,固引入期望值系数α,定义如下:在考虑所有灾害风险发生的前提下,能够得到一个期望估计量,如期望产生的成本Y*s,这时定义可以接受的期望成本是在一个较小的百分比范围内,即在Y*s(1+α)内,本文把这样一个系数α称为期望值系数,α1为期望成本损失值系数。为便于计算且不失一般性,本文假设Pj是物资储备库j能为需求点i提供的服务满意水平且该满意水平随机产生。
定义参数I为需求点集合,由下标i表示;J为储备库候选点集合,由下标j表示;S为风险发生的情境集合,由下标s表示;灾害风险s发生的概率为qs;单位距离运输费率为cij;dij为储备库与需求点的最短距离;i需求点的权重为wi(可以由经济重要性、人口数量以及风险发生的概率进行综合评价)。为了方便计算,每个需求点权重可由该需求区域人口数来确定,即wi=需求区域人口数量,结合以上假设和问题描述,需求点需求量即为人口数量wi。单个储备库年固定投资及运营费用之和为fj;单位持有成本设为hj。本模型中储备库总的持有成本看成是关于需求量的一个函数,由于储备库提供的是同一类物资,因此单位物资的持有成本hj可以看成是一个常量,Qj为储备库j的物资容量。决策变量ui即需求区域i被超额覆盖的次数;设置0-1变量Xj,当j储备库候选点设立储备库时,Xj=1,否则Xj=0;在风险情境s下如果设施j为需求点i提供物资援助,则yijs=1,否则yijs=0。
13 模型的建立
风险随机环境下的大型应急物资储备库多目标选址决策模型可以表述如下:
minY1=C [ijs(1-pj) qs wi yijs]+jfjxj+ jhj Qj+ijscij dij yijs wi (1)
minY2=ijswi dij yijs (2)
maxY3=iwi ui (3)
ST ijwiyijs cij dij+C j (1-pj) iwi y ijs≤(1+α1) Ys s ∈S(4)
yijs-xj≤0 i∈I j∈J s ∈S(5)
jyijs-ui≥1 i∈I s ∈S(6)
Qj= maxiwiyijs s ∈S j∈J(7)
yijs , xj∈0 ,1, i∈I j∈J s ∈S ,u i≥0,整数(8)
14 模型说明
在以上建立的多目标决策模型中,目标函数式(1)左起第一项表示因储备库无法提供需求点满意物资服务而引起的缺货惩罚成本,第二项则表示储备网络中储备点产生的建设及运营费用之和,第三项表示储备库物资的维持成本之和,由于储备库的建立是要覆盖所有需求点的需求量,所以把它看做是需求点对于储备库的物资需求总和。为了便于理解,把维持成本看做是关于需求量的一个函数。最后一项则表示在风险s下,储备库j向需求点i运输物资的总运输费用。目标函数式(1)的建立表示期望建成的储备库在风险s下的成本费用最小;目标函数式(2)表示使设置的储备库服务需求点的加权距离总和最小,即p-中值模型,用来表示服务效率水平;目标函数式(3)使设置的应急储备库对需求点的超额覆盖最大化,即使在风险s下,权重较大的需求区域也有更多的应急储备库为其服务;约束条件式(4)表示储备网络要达到的期望成本费用水平,即在风险s发生的情况下,系统产生的运输及缺货损失费用与期望最优费用目标之间的差额系数应该是在小于α的范围内;约束条件式(5)表示每个需求点只能由已经设置的储备库提供服务;约束条件式(6)表示至少有一个储备库为需求点i提供服务;约束条件式(7)保证了储备库容量处于一个最大的安全库存范围内;约束条件式(8)限制yijs和xj为0-1决策变量以及ui的整数性质。
2 算法设计
以上所建多目标模型属于NP难题,存在不确定数量的解集即非劣解集,而NSGA-Ⅱ算法可以利用非支配排序使多目标变化为适应度函数的形式,从而解决多目标问题,NSGA-Ⅱ算法已经在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中得到了广泛应用[15,16],因此本文首次尝试将该算法运用到应急储备库多目标选址问题中,其步骤如下:
第一步,编码:由于备选的是10个候选点、200个需求点以及4种风险,那么决策变量yijs的个数为10*200*4=8000;决策变量Xj的个数为10, ui的个数为200,那么总的决策变量V的个数为8000+10+200=8210个。约束条件是用来检测每个方案是否正确,每个染色体的位置向量对应一个选址方案。
第二步,虚拟适应度的计算:将染色体进行解码,然后按照多目标选址模型计算与每个个体相适应的目标函数,再依据目标函数的值进行非劣解分层,从而计算每一层个体的虚拟适应度。
第三步,交叉、变异及精英策略:(1) 随机初始化开始种群P0。并对P0进行非支配排序,初始化每个个体的rank值。(2) t=0。(3)通过二进制锦标赛法从Pt中选择个体,并进行交叉和变异操作,产生新一代种群Qt。(4)通过合并Pt和 Qt产生出组合种群Rt=Pt∪Qt。(5)对Rt进行非支配排序,并通过拥挤和精英保留策略选出N个个体,组成新一代种群Pt+1。(6)跳转到步骤(3)并循环,直至满足结束条件。
在本文选取的算法当中二进制变异所使用的基本位变异算子的方法步骤如下:
第一步,对个体的每一个基因座,依变异概率Pm指定其为变异点。
第二步,对每一个指定的变异点,对其基因值做取反运算或用其他等位基因值来代替,从而产生出一个新的个体。变异是针对个体的某一个或某一些基因座上的基因值执行的,因此变异概率Pm也是针对基因而言,即:pm=BM·L。式中B表示每代中变异的基因数目;M表示每代中群体拥有的个体数目;L代表个体中基因串长度。
第三步中,单点交叉算子的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1)对群体中的个体进行两两随机配对。若群体大小为M,则共有[M/2]对相互配对的个体组。
(2)每一对相互配对的个体,随机设置某一基因座之后的位置为交叉点。若染色体的长度为l,则共有(L-1)个可能的交叉点位置。
(3)每一对相互配对的个体,依设定的交叉概率Pc在其交叉点处相互交换两个个体的部分染色体,从而产生出两个新的个体。
重复以上具体步骤,可得算法流程图如图1。
3 算例分析
某省区计划在10个候选点(A、B、C、D、E、F、G、H、I、J)内选择其中的几个来建立足够容量的大型物资储备库,以满足省内200个需求点的应急物资需求,需求点和物资储备库的位置在600*300的矩形区域内随机产生,需求点和储备库的距离按欧氏距离计算,需求点区域的人口数量wi在U(50,200)内随机产生。
政府部门计划对人口权重位于前三位的区域进行至少超额1次覆盖,建成后的储备库要对这3个区域进行至少2次覆盖(即ui>=1),其余需求点均覆盖1次即可。候选点在灾害风险发生情况下能为需求点提供满意服务的水平pj随机产生于(07,1)内,这里给出四种灾害风险情况,每种发生的概率假设为qs=(1/12,1/10,1/9,1/8)。
表1明确了储备系统产生的各项成本费用,政府在建立这些大型应急物资储备库时,预算的在途正常运输与惩罚成本之和Y*s共计1200万元,期望损失值系数α1设计为10%,为了便于计算,库存物资数量按需求区域人手一件来计。
在仿真计算过程中取初始种群规模为200个,最大遗传代数为145,交叉概率Pc为09,变异概率Pm为002。利用Matlab软件,编程实现NSGA-Ⅱ算法。根据算例所设置的数值精度,当种群规模为200个,迭代次数为145时,运行主程序得到的Pareto前沿(如图2),图2即为选址优化结果。
图2所示的Pareto最优解在空间中的分布情况类似一条不连续的“上升曲线”,该“曲线”实际是由201个非劣解在目标空间均匀分布而组成的。在得到的Pareto最优解集中,三个目标函数之间是此消彼长的关系,由图2可知,总成本、加权距离之和及超额覆盖数是三个相互对立的目标,其中一个目标值发生变化将会导致另外两个目标值的变化,曲线上各点都是三目标值的非劣组合,当选址的目标偏向以成本控制的角度考虑时,可在曲线的左下半支中选择相对满意解;当选址以加权距离总和为出发点考虑时可选取曲线中靠近f2原点的半支,当选址目标为超额覆盖最大时,可在曲线的上半支中选择。
图2中显示了201个点,每个点对应一组非劣解,而一组非劣解又包含了三个目标值。决策者可根据主观意愿或一系列评价方法对f1、f2、f3分别进行赋权,再采用三目标值加权求最小等方式计算并选取图中的某一特定点,该点对应的三目标值即为满意解。
4 结论
在风险随机环境下,应急储备库多目标选址是一个目标与约束复杂度较高的NP难题,从最低成本、加权距离之和最小以及超额覆盖最大这三个角度出发,本文建立了一个应急物资储备库多目标选址决策模型,通过利用NSGA-Ⅱ算法与算例较好地进行结合,得出了可行度较高的非劣解集并为决策者进一步根据主观意愿选取满意解提供了条件,验证了所建多目标选址决策模型的可行性。由于算法本身的特点,采用随机数据得出的数值结果可能与实际存在一定偏差,但总体上NSGA-Ⅱ算法与所建模型具有较高的契合度,说明了模型的实用性,对于应急物资储备库多目标选址决策具有一定意义。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Z]政府网,200618. http://wwwgovcn/yjgl/2006-01/08/content_21048htm
[2]国务院.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Z]政府网,2011128. http://wwwgovcn/zwgk/2011-12/08/content_2015178htm
[3]S L HakimiOptimal Location of Switching Centers and the Absolute Centers and Medians of a Graph [J]. Operations Research,1964,12:156-164
[4]Ceyhun Araz,Hasan Selim,Irem Ozkarahan A Fuzzy Multi-objective Covering-based Vehicle Location Model for Emergency Services[J]Computers & Operations Research, 2007,34:705-726
[5]Revelle C,Swain R WCentral Facilities Location [J].Geographical Analysis,1970,2:30-42
[6]C Toregas, C ReVelle Optimal Location under Time or Distance Constraints[J]Papers of the Regional Science Association,1972, 28:133-143
[7]R L Church, C S ReVelle Theoretical and Computational Links between the P-median Location Set-covering and the Maximal Covering Location Problem[J] Geographical Analysis, 1976,8:406-415
[8]陈志宗,尤建新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救援设施选址的多目标决策模型[J].管理科学,2006(4):10-14
[9]方磊, 何建敏 应急系统优化选址的模型及其算法[J]. 系统工程学报, 2003, 18 (1) : 49 - 54
[10]李静,赵林度 基于时间满意的应急物资储备库双容量限制选址模型[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1
[11]郭子雪,齐美然,张强 基于区间数的应急物资储备库最小费用选址模型[J].运筹与管理,2010,19(1):15-20
[12]陆相林,侯云先 基于设施选址理论的中国国家级应急物资储备库配置[J].经济地理,2010(7):1091
[13]刘浪,黄有方 加权网络应急物资储备点选址方法[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1(2):245-252
[14]葛春景,王霞,关贤军 应对重大灾害的轴辐式应急物资储备网络体系[J].自然灾害学报,2011,4
[15]Deb K, Pratap A,Agrawal S, et alA Fast and Elitist Multi-objective Genetic Algorithm: NSGA-II[J]. IEEE Trans Evol Comput, 2002, 6 (2) : 182 - 197
[16]张志刚,马光文 基于NSGA-Ⅱ算法的多目标水火电站群优化调度模型研究[J].水力发电学报,2010,2
收稿日期:2012-12-23
关键词:应急物流;信息;储备
中图分类号:F252.1 文献标识码:A
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各类灾害、事故等突发性公共事件就侵袭与困扰着我们。特殊的地理环境致使我国灾难不断,而且近年来各类灾害事故发生的频率、强度、规模以及造成的损失日益增大,从1998年的南方特大洪水灾害到2003年的SARS,再到2008年的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了多次突发性事件。灾害发生后,由于应急物流系统不健全,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以及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灾区与外界信息的不对称导致仓储、配送、运输等环节出现了问题;由于仓储系统不完善、仓库应急物资储备量少,使得一些应急物资不能及时到位;配送系统的不完善导致配送的整体秩序混乱;过高的运输成本造成人员和资金的浪费等。
这些问题的出现都促使我们应对应急物流做进一步的建设与完善。
1 应急物流概述
应急物流是指以提供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重大事故等突发性事件所需应急物资为目的、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特殊物流活动。其特点包括:
(1)时效性
由突发事件引发的应急物流,最突出特征就是物流活动的时效性。由于应急物流要求的高时效性,所以一般物流运行机制难以满足应急状态下的物流需要。应急物流应遵循特事特办原则,尽量压缩一般物流的中间繁琐环节,使物流机构更加精干,进而使整个流程简洁紧凑,物流行为也随之表现出浓厚的非常规色彩。
(2)非预见性
由于突发事件涉及面广、破坏力大、突发性强,导致事件持续时间、影响范围、强度大小等因素难以预见,也使应急物流内容随之变得难以预料。当然这种非预见性也是相对的,随着科技的进步,原先不可预测或难以预测的东西,如自然灾害等,将逐渐变得可以预测。
(3)需求的急迫性和多样性
突发事件发生时,短时间内需要大量物资,从救灾专用设备、医疗设备、通讯设备到生活用品等无所不需。与此同时,往往还会伴随着物流运输环境的恶化,如道路被洪水或山体滑坡阻断、通信线路中断等。除了需要及时配齐所需物品,还要求将物品及时送达,这对应急物流系统将是严峻考验。
(4)应急物流供应的弱经济性
应急物流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急”,这也使得物流成本急剧增加,如果依然运用常态物流理念,必将难以满足紧急的物流需求。因此,在重大险情或事故处理过程中,经济效益将不能再作为物流活动的中心目标来考虑,应急物流也将呈现明显弱经济性。
2 国外应急物流研究现状
世界政治经济战略格局不断调整变化。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宗教冲突导致的各种天灾人祸层出不穷,使得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始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力求通过有效的应急管理来减少生命财产损失,进一步维护社会稳定发展。其中,应急物流就是一个弥足重要的内容。特别是近年来,鉴于一些应急事件的发生,国内外一些专家学者都将应急物流的保障等有关内容融于应急管理中加以研究和建设。
美、日、德等发达国家经过多年探索和发展,大都已经形成了运行良好的应急管理体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应急救援系统,并且逐渐向标准化方向发展,使得包括应急物流在内的整个应急管理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和高效。
(1)美国——设救灾物流专门机构
经过多年的努力,针对各种自然灾害,美国建立了完备的应急体系,形成了以“行政首长领导,中央协调,地方负责”为特征的应急管理模式。在地震、飓风、火山、洪水等可能造成重大伤亡的自然灾害发生时,美国政府就会立即宣布进邦紧急状态,并启动应急计划,所有防救灾事务由联邦应急管理署(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FEMA)实行集权化和专业化管理,统一应对和处置。
(2)日本——救灾物资分阶段管理
由于日本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地质条件,经常遭受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的侵袭。在救灾的物流管理上,日本的主要做法有:制定灾害运输替代方案,事前规划陆、海、空运输路径,编制救灾物流作业流程手册,明确救灾物资的运输、机械设备以及其他分工合作等事项;预先规划避难所,一旦发生灾害,立即转成灾民避难所,并作为救援物资发放点;对救灾物资进行分阶段管理。
(3)德国——民间组织的成立
德国拥有一套较为完备的灾害预防及控制体系,德国的灾害预防和救治工作实行分权化和多元化管理,在应急物流管理中由多个担负不同任务的机构共同参与和协作。对于救灾物流,德国是建立民防专业队伍较早的国家,全国约有6万人专门从事民防工作,此外,还有约150万消防救护和医疗救护、技术救援志愿人员。
尽管各国应急物流模式因国情不同而各具特色,但都存在一些共同的特点:建立了协调有效的应急物流管理体系,制定了完善的自然灾害应急物流预案,具备科学合理的应急物资储备系统,都运用现代物流和供应链理论指导应急物流管理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3 我国应急物流系统的问题分析
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其破坏程度令人毛骨悚然。地震发生后,全国上下众志成城、齐心协力。事实证明,面对灾害我们绝不是束手无策,我们以实际行动进行了一次成功的应急物流实践。在救灾过程中,应急物流系统成功地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不到24个小时和武警部队投入16 760个兵力进行抗震救灾,铁道部门和交通部门也相应做出应急预案,停止一切社会货物占用铁路资源,同时大量救灾物资、医务人员被通过空运、陆运方式送到灾区。
但在地震刚发生后的数天,由于救灾前线物资的分配存在多种渠道分发、多种指挥协调的混乱局面,导致一些救灾物资未能及时发挥作用;受地形、天气和投送能力的影响,不少地区灾后数天救援部队都未能抵达,通讯也无法恢复。救灾物资输送不及时,连不少救灾部队都面临断粮断水的困境,大批部队只能徒步轻装进入灾区,这都表现出我们国家在面对巨大自然灾害时所面临的方方面面的问题。
不可否认,应急物流系统在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其在实施过程中,仍然暴露出很多问题。
(1)应急物流信息化程度低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的赈灾过程中,救援机构对哪些物资什么时间往什么地方运输、捐赠物资的发放效果等情况未能全面掌控,造成部分救灾物资没有及时发挥作用。这充分说明了目前应急物流信息化程度偏低,难以满足应对应急物流的要求。
(2)救灾物资储备仓库布局不合理且物资储备量少、设备落后
汶川抗震救灾的面积达10万多平方公里,面对这么大规模和大范围的灾难,要保障抢救方和受困方的生活、卫生和抢救设备的运送等,应急物流的任务非常繁重。
1998年张北地震后,全国建立了救灾物资储备制度,经过10年的建设和调整,设立了哈尔滨、沈阳、天津、合肥、郑州、武汉、长沙、南宁、西安和成都10个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仓库。但是这10个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仓库却主要分布在中东部,难以对西部重大灾害实施快速响应。加之仓库数量较少,很难保证物资调运24小时到位的应急目标。此外仓库管理及物流设备比较落后,物资装卸搬运主要依靠人力,机械化水平较低。
(3)物资调配整体秩序混乱,应急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
地震发生后,由于没有正规化、法制化的应急保障机制,全民齐上阵造成了整体秩序混乱,并且捐献物资来源广、调配部门多,多部门调配难以协调、效益背反原则下使得社会应急物流成本增加,影响反应机制的效率。
汶川大地震的救灾物资,既有地区捐助的,也有军队支持的,有国家调拨的,还有国际援助的。从承担物流的实体来看,既有企业也有部队,有国家控制的物流资源,还有志愿者自己组织的。最关键的是对灾民的具体需求并不是很清楚,尤其在地震后两天的重灾区,根本不知道灾区需要什么。
(4)运输组织衔接不畅,成本较高
任何救灾都有一个黄金时段,比如抗震救灾是72小时,在黄金时间内能否把食品、药品以及工程设备运送到位,是由应急物流决定的。其次就是环境恶劣,汶川地震,除了交通通信以及电力都中断外,地震过程中基础设施的损害也非常严重,不断的余震和恶劣的条件都增加了物资运输的难度。针对这种情况怎样更好地组织应急物流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命脉,时刻影响着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和工作,特别是当出现诸如地震、暴风雪、低温冻害等突发事件时,更加彰显了物流,特别是应急物流的不可或缺性。为了保证应急物流合理、有序、高效的运转,我们必须通过一系列措施来解决上述问题。
4 我国应急物流系统的完善措施
虽然我国目前的应急物流系统还存在缺陷,但灾难让我们去思考、去反思,在思考中体会应急物流的价值,在反思中进一步完善应急物流体系。
(1)完善应急物流信息保障系统
应建立规范的应急转换机制。虽然不同的应急任务对应的信息流的内容、流量有所差别,但信息系统的展开和运行流程是相似的,所以我们可以建立规范的信息保障转换机制,以防止混乱和无序;其次,还要有科学的决策处理机制。在充分了解物流运作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大量数据和信息的分析建立优化模型,优化物流流程和日常管理,从而提高应急物流的保障效率。
(2)增强物资储备能力
发生大范围的严重突发事件时,政府应急物资储备无法满足需求,并且许多基本生活物资和医疗卫生物资不适宜进行大规模储备。因此,应急储备可采取实物储备与合同储备相结合的方式。储备物资的品种除单、棉帐篷外,增加医疗物资、防护器材、生活用品等应急物流前期阶段必须使用的物资储备量。此外,还必须改善仓库管理及物流设备、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合理安排存储计划、充分利用仓库空间优化内部结构。
(3)提高基础设施的保障力度,加强“绿色通道”建设
完善发达的物流基础设施能使救援物资、药品快速抵达受灾地区,高效的物流信息网络对于实施应急物流是必要的。因此,我们可以依托政府公共信息平台建立应急物流信息网络,及时受灾情况,收集和传递运输及仓储的最新信息,通过快速反应和广泛覆盖的物流体系来减少损失,提高应急物流的实施效率。
(4)构建运输优化模型,提高集货运输的效率
在运输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ABC分类法划分救灾物资的优先级,然后在灾情发生后第一时间内将最重要、优先级最高的救灾物资分配给需求最急迫的地区。除了模型上的优化外,还可由政府牵头,联系专业物流公司,让其负责一部分救灾物资的配送,或是联合大型物流公司,利用他们已建立的运输网络进行协同式配送。必要时还可动用军方及其运输设备,以实现应急物资的运输快速化。
(5)强化政府协调机制
应急物流具有社会性,它的社会功能需要整个社会的参与,在这种情况下就必然要求政府建立相应的指挥机构和运作系统,对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的协调和调用。因此,我们应该根据我国的政府结构和物流运作机制建立一个常设的、专业的应急物流指挥中心,及时准确地完成应急报告与信息公布,快速组织协调应急物资的采购、储备、调度、运输与配送,对来源多样化的物资进行统一调度,保障应急物流高效、顺利的实施。
5 结 论
应急物流作为一种特殊的物流形式,对于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重大事故等突发事件的有效控制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其作为现代物流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实践过程中涉及到许多学科。因此,我们应当从战略角度出发,不断研究它的发展规律、特性和运作模式,使之日趋完善。
与物流系统的建立和完善一样,应急物流的建立、完善也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作为现代物流中的新兴门类,应急物流还有许多规律、特点、模式需要我们去认识、研究、实践和总结,随着人类防范抵御突发性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意识的增强,应急物流一定会逐渐发展壮大,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 王丰,姜玉宏,王进. 应急物流[M].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19-45.
[2] 方静,陈建校. 我国应急物流现状及系统优化[J]. 铁道运输与经济,2008(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