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文科考试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科学性原则。方案必须符合教育教学规律,以先进的教育理论、考试理论为基础,确保方案实施过程和结果的科学性。
(二)基础性原则。方案要根据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要求,以接受高等教育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为主要考核内容,确保方案实施后被选拔出的学生具备接受高等教育的共同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
(三)公平性原则。方案实施有利于维护教育的公平性,确保不同年龄、性别、地区、报考专业的考生享有相同的权利。
(四)选择性原则。方案要反映社会对人才多元化的需要,满足个体发展不同的需要,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科类高校选才的需要,设置可供选择的考试和录取办法。
(五)导向性原则。正确引导中学实施素质教育,体现高中新课程改革精神,反映高中新课程方案的特点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
(六)操作性原则。方案实施要使考试组织、中学备考组织、高校录取等方面的操作简便、直观,易为考生、高等学校和社会各界理解并接受。
二、指导思想
在认真总结我省“3+X”高考科目改革的基础上,积极稳步推进普通高考改革,实现“有助于高校科学公正地选拔人才,有助于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高校依法行使办学自的原则,切实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改革精神,反映各学科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的目的。
三、考试与招生方案
(一)考试安排
1、科目设置
考试科目设置为:3+文科基础/理科基础+X。
“3”为必考科目,指语文、数学和外语,其中数学分为数学(文科)和数学(理科)。
“文科基础”指报考文科类专业考生所需具备的基础,为指定选考科目。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内容,其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的内容占70%,物理、化学、生物的内容占30%。
“理科基础”指报考理科类专业考生所需具备的基础,为指定选考科目。包括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内容,其中物理、化学、生物的内容占70%,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的内容占30%。
“X”为专业选考科目,有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音乐术科、美术术科、体育术科等9门学科。
2、科目组合
考试科目组合按照高等学校招生专业分为文科类(含外语类,下同)专业、理科类专业、体育类专业、艺术类(含音乐和美术,下同)专业科目组合。
文科类专业的考试科目组合:必考科目为语文、数学(文科)、外语;指定选考科目为文科基础;专业选考科目为思想政治、历史、地理;每一招生专业至少指定一门专业选考科目。
理科类专业的考试科目组合:必考科目为语文、数学(理科)、外语;指定选考科目为理科基础;专业选考科目为物理、化学、生物;每一招生专业至少指定一门专业选考科目。
体育类专业的考试科目组合:必考科目为语文、数学(文科)、外语;指定选考科目为文科基础;专业选考科目为体育术科。
艺术类专业的考试科目组合:必考科目为语文、数学(文科)、外语;指定选考科目为文科基础;专业选考科目为音乐术科/美术术科。
外语类专业及对外语有特殊要求的专业需加考口语。
在每年普通高考报名前,由高等学校根据上述4种专业分类公布每个专业招生考试的指定选考科目,并根据专业培养目标需要,选择一门专业选考科目(X科),组成考试科目组(如需要可选择多个专业选考科目,组成不同的考试科目组)。考生根据自身兴趣、特长和报考专业意向选择考试科目组。
3、考试内容
语文、数学(文科/理科)、外语的考试内容包括学科课程标准的必修内容和*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省普通高中选修课开设指导意见>的通知》(粤教研[2005]7号)中指定的选修内容。
文科基础的考试内容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课程标准的必修内容。其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的内容占分值的70%,物理、化学、生物的内容占分值的30%。全部采用选择题。
理科基础的考试内容包括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课程标准的必修内容。其中物理、化学、生物的内容占分值的70%,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的内容占分值的30%。全部采用选择题。
专业选考科目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各科的考试内容包括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必修内容和*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省普通高中选修课开设指导意见>的通知》(粤教研[2005]7号)中指定的选修内容。
外语口语、体育术科、音乐术科、美术术科考试内容另定。
4、命题原则
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理念,反映各学科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考查考生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及创新意识,注重能力和素质考查,注重时代性和实践性,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5、各科考试时间和分值
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卷面分值150分;
数学(文科/理科)、外语(含听力)、文科基础、理科基础、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等各科考试时间均为120分钟,卷面分值各150分;
外语口语、体育术科、音乐术科、美术术科考试时间和计分另定。
6、考试日期
2-3月:体育术科、音乐术科、美术术科
4月:外语口语
6月7日:上午语文,下午外语
6月8日:上午数学(文科/理科),下午文科基础/理科基础
6月9日:上午物理、历史、生物,下午化学、思想政治、地理。
(二)录取原则
1、高校招生计划确定
普通高校根据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把招生计划分理科类、文科类、体育类、艺术类(含音乐、美术)划定。理科类专业包括理工、农林、医科等专业,文科类专业包括哲学、文学(艺术类除外)、历史学、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类、法学、教育学等专业。文理兼招的专业需分列文科类、理科类考生的招生计划数。
2、专业选考科目确定
普通高校根据专业培养需要,确定各专业考试科目组。理科类专业可在物理、化学、生物中任选一门专业选考科目,组成不同考试科目组。文科类专业可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中任选一门专业选考科目,组成不同考试科目组。各专业考试科目组可为一组或多组,当考试科目组为多组时,各考试科目组之间为并列关系。
体育类专业的专业选考科目为体育术科;艺术类专业的专业选考科目为音乐术科或美术术科。
普通高校应依照专业培养目标,科学、合理确定专业选考科目,原则上工学、理学类专业指定物理、化学为专业选考科目,各学科门类专业选考科目参照见附件一。需要加考外语口语的专业由普通高校根据专业培养需要自主确定。
3、录取分数线
(1)分数形式
文科类、理科类专业按5科考试成绩合成的总分为依据进行录取,各科成绩及总分用标准分呈现。即每位考生的录取总分由3+文科基础或理科基础+1门X科组成,分别按文科类、理科类考生群体转换总分标准分。文科基础或理科基础、“X”科的考试成绩按各科目的考生群体转换标准分。
外语口语成绩不计入总分。
体育类、艺术类专业按4科的考试成绩合成的总分和术科成绩为依据进行录取。4科成绩及总分分别用标准分呈现,术科成绩用原始分呈现。即每位考生的文化课录取总分由3+文科基础组成,按体育类和艺术类考生群体转换总分标准分。
(2)分数线确定
省招生委员会依据文科类、理科类、体育类、艺术类专业招生计划,分别以5科总分(标准分)按一定比例划定文科类、理科类专业各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以4科总分(标准分)和术科分数,按一定比例划定体育类、艺术类专业各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普通高校根据专业培养需要自主确定外语口语录取标准。
4、投挡和录取
(1)省招生委员会办公室分别根据文科类、理科类招生计划,在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上,结合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和考生选考科目情况,以一定比例按总分从高分到低分投档。
(2)省招生委员会办公室分别根据体育类、艺术类招生计划,在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上,结合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和考生选考科目情况,以一定比例按文化分总分或术科分从高分到低分投档。
关键词:高校 文科 学习成绩 评价
通过以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导向,对高校考试与评价机制进行改革,能进一步发挥考试所特有的评定、检测、诊断、反馈和激励五大功能,可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个体才能和潜能,使其较好地为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服务。改革传统的高校学生评价制度,构建促进学生发展的、客观、全面反映学生真实学习状况的成绩评价制度,可以更加科学地评价学生个体的综合发展情况,更为重要的是能够通过评价的反拨作用推动高校制定准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实行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促进高校学生的根本发展和全面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高校文科专业学生学习成绩评价存在的问题,并试图提出有益对策。
一、高校文科专业学生学习成绩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1.学习成绩评价机制无法体现文科专业特色
当前,很多高校的学生学习成绩评价机制都没有体现文科专业的特色,而是简单地用一种模式规约所有专业的评价实践。虽然各校出台的考试规定中针对不同类型的课程会制定了不同的考核方式,但是文科专业的特征实际上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譬如,相对于理工科专业的一些课程来说,文科专业所涉及的问题基本上都是开放式的,没有标准答案。如果试题能够推动学生进一步思考这些问题,并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提出有说服力的解决方案,这样更能够在考试中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相对于考核学生死记硬背某些知识点或某些所谓常识来说,这些促使学生思考的问题显然更有价值。比如:某高校必读书目的试卷库,基本都是四项选择题型。其中的关于文学名著《红楼梦》的试题有很多考核细节知识点的题目,如“林黛玉哭过多少次”、“贾母有几个丫鬟”等,这些试题显然一味地在强调死记硬背,如果换成“分析林黛玉的性格缺陷”这一类型的题目,一定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更会激发学生的思考。
2.高校以及教师不重视学习成绩评价
目前,高校的价值取向决定了其把重点放在学科建设而不是本科教学上面,从学校到院系层面所有人关注的都是科研论文或项目,而不是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一方面,教师招聘过程中只关注其科研能力而忽视教学能力,教师招聘实际上演变为科研人才的引进,因此学校基本不重视教师教育方面的投入。加之很多地方高校成立教育学院后原来分布在各专业从事教材教法研究的教师大多数转到教育学院,使得教师教育更加削弱,许多教师在处理教学中的很多问题时基本不是按照先进的教育学理论,而是凭直觉或经验随意处理。另一方面,由于职称评定和学校舆论的导向也是重科研轻教学,教师认为在教学方面花费时间或努力得不偿失。譬如,有的高校花费了不少的人力物力建设试题(卷)库后不久便被废弃,专业负责人的解释是试题过时,其实根本原因在于没有人肯真正花工夫去维护和更新试卷库。
3.考试评价观存在误区
考试是根据特定目的测量人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一种方法,是当前对学生学业进行评价的一种常用方式。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考试都发挥着绝对的评定、区分和导向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决定了教育向社会输送人才的类型和潜质。没有合理的考试方式,合格的人才培养只能是一句空话。但是,因为考试长期存在所产生的惯性使然,考试的目的和方式选取常常不能与教育目的的更新同步。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一直没有走出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接受教育”窠臼。“接受教育”中的考试评价是为学生更多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提升升学率服务的,统一的教材、同样的考试及固定的评价标准,造就的是相同规格、或许有满腹知识但却没有个性、没有创造力的人才。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突出强调了考试的管理和评定功能,而对考试的教育功能弃之不顾。评价的功能仅限于确认学生的学业成绩,为给学生分等提供依据,很少提供改进教与学的有效信息。有的高校管理者仅把考试当作决定学生评奖评优和是否毕业的手段,有的老师认为学生学了所教的课程,总该给个结论,因而考试仅仅是为了给学生的某门课程学习下个结论而已。对于学生而言,考试也即是为了得到分数,分数就是对这门课程学习的全部说明。其结论既不利于培养和全面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能力形成,同时对创新能力发挥情况,也无从知晓。这一问题同样反映在教师所填写的期末试卷分析上面。我们调阅了100余门课程考试试卷的试题分析,发现教师对这项工作大多数比较马虎。即使有些老师认真填写了分析报告表,但他们至多是分析了考试成绩的分布情况和各单项试题的得分情况,我们没有看到一份分析表涉及考试反拨功能的内容,即透过考试成绩分析学生学习情况和今后改进教学方式的内容。这个现象同时表明,高校教师对于高等教育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尚未掌握。
4.对智育内涵的理解存在偏差
智育是教育者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提升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智育包括:获得知识与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发展认识能力与创造能力,培养脑力劳动的文明,养成一个人在整个一生中对丰富自己的智慧与把知识用于实践的需要。”“只有当知识成为精神的因素,占据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兴趣时,才能称之为知识。”
传统教学观的最大弱点在于把智育的任务仅仅归结为学习系统的基本知识与训练技能。在智育评价中更是不自觉地将课程教育当成智育的全部内容,将智育的高低等同于课程成绩的好与差。在教育中,一种思维方式、学习能力、实践运用能力的获得显然比单纯知识系统的掌握更有意义。然而在现代高校的教学和考试过程中,虽然任课教师或许有意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是这种有意识的引导和培养却无法在考试的过程中反映出来。传统的考试方法、考察内容、考查方式都无法充分满足智育的全面要求。目前,大学文科生的学习考试仍以简单记忆为主,考试也以考察背诵和记忆知识点的方式出现。
目前文科考试中的题型一般分为客观题与主观题,其中所谓客观题一般是指选择题和判断题有标准答案的题型,客观题的考察因其试题的形式所限,主要考察的目的是学生对知识点的简单识记和一般理解。文科考试的主观题中经常出现的试题方式是名词解释和简答题,这两种题型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上面所述文科考试中常见的几种题型,其考察的内容基本都是概念性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最多不过是对概念的简单运用,很难真正考察一个学生对本学科的思维方法和实际运用的能力,更谈不上对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的考察。因此,在当下的文科学生中普遍存在着“考前一星期,胜读十年书”的戏谑语,甚至许多学生通过在考前突击记忆的方式就能在考试中取得高分。这些考试评价的方法,无论从考试的形式还是考察的对象上都无法体现苏霍姆林斯基的智育理念的要求。
5.考试评价的方式、结构缺陷明显
(1)考试方法单一。大多数院校都是采取笔试+小论文的形式,存在闭卷考试多,开卷考试少;笔试形式多,口试、答辩方式少;理论考试多,技能、操作实践应用能力考试少;全校性统一考试要求多,因材施教式的考试少;记忆知识多,理解运用和创新的能力考查少;而且许多考试都是一次考试定结论,忽视平时成绩或是平时测试的作用。在文科考试中,普遍存在着突击记忆、强迫背诵就能通过考试的实例,反倒是重视实践能力培养和实际运用能力的学习的学生考不过重视背诵记忆的学生,这些问题都反映出当前的文科考试评价制度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2)评价结构不完整。当前的高校学生评价,主要存在以下缺失:首先,是终结性评价多,缺少安置性、诊断性、形成性的评价。其中终结性评价也称为总结性评价,它是对教学目标达到程度的判断,同时也提供着教学目标适当性和教学策略有效性的信息。而安置性评价主要解决考查学生是否已掌握参加预定学习活动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在多少程度上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兴趣习惯等个性特征更适合何种教学模式。诊断性和形成性评价主要显示学生学习过程中需要改进的具体的学习错误和调查学生学习中屡犯错误的深层原因。其次,是相对绝对评价多,个体内差异评价少。缺少个体内评价无法使老师了解学生的进步情况、优点与不足,也无法使学生对自己全面了解,并且确定努力的方向。再次,是他人评价较多,忽视自我评价。自我评价过程可以形成自我反馈环节,还有利于克服他人评价的逆反心理。缺乏自我评价的环节,很难使学生真正参与学习过程,使学习成为主动参与的过程。最后,是定量评价较多,缺少定性评价。定性评价的缺乏将使教师无法了解学生的整体状况,并制定有效的施教方案。从以上种种评价方法我们可以了解,每一种评价形式都有着特定的功能。在实际工作中,交叉使用多层次多角度的评价类型无疑能够让学生评价更为客观全面,也可以更好地发挥出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
6.学生学习成绩评价内容脱离现实生活
考试试题很少结合地方的经济文化活动实际,以纸上谈兵为主。我们承认高校某些专业的试卷库中设置了一些与社会热点问题有关的试题,但是此类题目覆盖面小,所占的分值不高。这个问题也与目前高校的价值取向有关,虽然地方高校在制定办学方针时基本上都会提到服务地方经济,但是其瞄准的目标是全国性高校,尤其是所谓985高校,因此经常弱化其与地方社会文化生活的关系。这种做法看起来是志存高远,实际上是自毁特色。高等教育的基本理论告诉我们,大学精神在于其各自独特的文化结晶,没有统一的模式。这可能是所有高校的管理者自身就该学习和深刻理解的。
三、解决高校文科专业学生学习成绩评价问题的对策
现代高等教育的人才质量标准应该包括两点:一是社会性,即培养的人才能够满足和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二是培养的人才要具有创新意识与可持续学习的能力,学生能够自主地对学习有预见性的判断,并能够充分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获得继续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审视现行的考试制度,片面注重知识的记忆和分数的弊端十分严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材施教、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需要打破过去整齐划一的培养模式,与之相适应的考试制度也需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针对上述阐述的问题,笔者提出如下的建议:
1.建立符合文科学生学习特点的成绩评价模式
文科生的考试如果片面追求客观的答案,只能是以死记硬背的方式考察学生。同时,文科的学习更加强调过程性,最后的成绩往往不能反映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大学里靠临时抱佛脚突击过关甚至取得不错的成绩的学生大有人在。因此,文科的考试评估就应该强调考试方式的灵活性、多元化和过程性。以试卷方式的考察应该注重分析论述题的考察形式,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综合理解和全面掌握,重点是考察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意考试方式的多元化,加强以论文和综述、调研等方法来考察学生,注意全面地考察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改变过去以成绩论英雄的做法。
2.创新考试内容
高校课程学习一般对学生要求掌握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二是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目前的许多课程考试中,一般只注重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检测,对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检测涉及较少,而评价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往往被忽视。考试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积极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考试内容无论是客观题还是主观题,都应避免过分侧重对知识机械地记忆与再现。命题应注意多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进行解答。
因此,笔者认为,创新考试内容应该注意区分知识考察和能力考察,平衡知识性考察内容和能力性考察内容的比例。对于文科教育而言,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的理解和记忆是必须的,教学和考试首先是建立在使学生掌握本学科基础概念的基础上的,离开了基本概念就无法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和创造。因此,考试的重点当然应该是对学生的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但是,同时也要注意考察学生对学科体系的理解、对学科思维方式的运用,更为重要的是考察学生使用本学科的思维方法和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新问题的能力。因此,对考试的内容而言,应该注意客观性试题和开放性试题的比例,同时对于应用性的学科,则要尽量减少笔试内容,通过实践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动手操作能力。
3.改革考试手段
应该说,在高等教育改革的过程中,考试的方式在不断革新。很多高等院校增加了开卷考试、小论文、实验及上机操作等各种形式,逐渐克服了原来单一闭卷考试的缺陷。
在国外,大学考试的方式至少在二十种以上,如无人监考考试、论文、答辩、专题讨论、口头演示、个人研究项目、图书馆运用评估项目、课堂表现、作文、实习和社会实践笔记或日记、口试以及闭卷考试。而且国外考试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每一种形式都有与之配套的设施和措施为后盾,以保证整个考试的有效性。外国考试的形式和方法不能全盘照搬,但是值得借鉴吸收。主要包括:注重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重视学生自我评价,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重视培养个人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独立性与合作性相结合;注重思维的训练,笔试与答辩、口头演示等形式相结合;重视社会实践。
另外,针对我国高校目前文科学生的学习状况,笔者认为可以将听课笔记、读书札记、阶段论文纳入平时成绩的考核范围。这样的考察方式重视了教育活动的过程意义,也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4.建立健全考试质量分析与评价反馈机制
在现代考试管理中,加强考试质量的科学分析,对于提高考试管理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考试质量分析通常分为两个部分:试卷质量分析和学生成绩分析。试卷质量分析是学生成绩质量分析的基础。只有试卷的各项指标基本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成绩分析的结果才能准确、有效地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程度和实践能力水平,才能准确地探讨教师教学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目前多数高校虽然均开展了试卷分析工作,但因各种原因,多数流于形式。学校大规模的课程考试结束后,多数教师阅完试卷,把成绩送给教务部门就标志着期末考试活动的终结。有的教师及时做了试卷分析,也只是简单的进行了及格率、优秀率、各分数段人数分布的统计,真正组织教研室教师坐下来认真地、科学地分析试卷,分析试卷的难度、信度、效度和区分度的少。因而考试对教学的诊断和反馈功能难以发挥。因此,对于质量监控机制中不可或缺的考试质量分析与评价反馈工作应该引起各高校的高度重视。
同时,由于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教育的内容也在不断的更新变化,试题库的内容也应该及时随着教育内容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学校应该在各个专业安排专门的教师负责试题库的更新,根据试卷的分析情况,及时总结试卷的效度与信度,根据考试的情况不断更新题库。而且也要随着教育内容的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考察的内容和方式,防止题库过于陈旧而被任课教师所抛弃。对于试卷的分析,不仅仅要分析一次考试的情况,而是要分析整个题库的长期综合的考试情况,及时改变试题库中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谭亚莉.对构建高校现代学生评价体系现状的分析[J].财经科学,2002,7
[2]李丽.高校教学考试现状分析与改革思路[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3]汪霞.我国课程与教学评价的改革[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3,1
[4]邢维全.美国高校考试评价制度的启示[J].高教论坛,2009,6
[5]赵丹,李新宇.国外高校考试制度的特点及启示[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7,10
一、学业水平考试对生物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1.学业水平要求把教学着眼点放在大多数学生身上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由全体学生参加的省级水平考试,是评价高中生物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因此,生物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重视理科考生,而忽视文科考生。因为几乎所有学校都在高二进行了文理分科,学业水平考试又是在高二末期进行,所以对于文科考生来讲,是十分困难的考试。一是由于其自身的不重视,二是授课教师的不重视。
但是我们教师应该明白的是,生物学科作为高中生的必修课,是作为一个现代社会合格公民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要求。我们不能用世俗的眼光看待文科考生的生物教学,忽视他们对生物知识的学习。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从实际情况出发,使我们的教学适应大多数学生的要求,特别是文科学生的要求,争取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教学质量的指标是合格率。所以教师要保证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学习都能达到合格要求,就应该认真改革教学方法,启发学习兴趣,让多数学生能够完成学习任务。
由于实施学业水平考试已经有了文理分科,怎样将生物教学适应全体学生的难度也增加了,也就是我们要面对一部分理科基础不太好的学生,这也是对生物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加之学业水平考试是水平考试,重视的是目标达到程度。这就要求我们把教学注意力转变到培养学生的兴趣上,要求我们在教学中紧扣学业水平考试目标,强化教学反馈,讲究教学实效,充分重视改进教学方法,使每个一学生学得懂、学得会、有兴趣、有信心。
2.加强实验教学,深化教学改革
生物教学其实是围绕高考指挥棒转的教学,当然学业水平考试这根指挥棒也要指挥生物教学了。学业水平考试将进行实验考查,特别是进行实验操作考查,以促进理科的实验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克服一切困难,结束在黑板上做实验,习题上练实验的不正常状况,确实让学生动手操作,确实让学生在动手中培养基本技能,获得最基本的实验方法,培养实验中的科学态度,将基本技能的培养落实在实处。在进行这一工作时,教师应仔细研究实验所应达到的目标,所应掌握的理论知识,所应掌握的操作方法,还有实验中所应该具有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把它们落到实处。这是一个很高的。从已举行的实验考查来看,可以发现对实验的考查是较高和较细的。对此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
但是我们也不能不看到,很多学校是不重视实验教学的。这反应了很多学校与教师的教育理念不正确。口里喊的是素质教育而实行的是应试教育。这是十分不恰当的,也是不符合国家教育方针的,应该予以纠正。
二、适应学业水平考试,生物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正确理解课程标准,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
实行学业水平考试后,每一个生物教师手中都有两个“纲”:《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与《山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及教学要求》。那么,我们怎样理解《课程标准》与《教学要求》的关系,并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呢?对于教材提供的内容应该怎么样在教学中把握?课程标准在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列出了具体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然而,“内容标准”中的条目是高度概括的文字表述,如何把提纲挈领的内容标准,是从宏观上指导教学,缺乏可操作性,怎么样使其转化为课堂教学可操作、明确、细化、可检测的教学目标,是需要教师在认真领会课程标准精神的基础上,运用教学智慧进行开发的创造性环节。若教师手头没有《教学要求》一书,这是比较困难的一个环节,也是考查教师教学智慧的环节。也就是要完成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应达到什么“度”?教师心中无数,不易掌握教学深度,往往会担心达不到要求而深化教学内容,或对课程标准理解不透而淡化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则是将课程标准的要求具体化,成为可操作的目标、可测量的目标。显而易见,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把握学业水平考试要求,使学生获得的知识符合《课程标准》的最低要求。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所制定的教学目标,就应是帮助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知识,准确理解相近考试目标间的关系,并帮助学生经过知识的积累达到学业水平考试的最低要求,达到一个合格高中生的水平,切实提高学生的生物学能力。
2.认真学习学业水平考试要求,掌握规律,改进教学
我省为学业水平考试制定了考试要求,它对有关学业水平考试性质、要求、考试的目标层次范围,试卷结构等都有统一、明确、具体的规定。因此,我们在复习也就是学业水平考试备考活动进行之前,没有理由不把学业水平考试要求来一个透彻的分析,深入的学习,尤其应对其中的不同知识点的不同要求要进行领会,把握其用意,进行针对性复习教学。还要充分利用考试要求在制定复习教学目标中的导向作用和复习中的指导作用。同时,在平时教学和复习中,还应让学生适应学业水平考试题型,掌握答题方法,掌握一定的应试技巧,并应进行适应性训练,使更多的学生发挥真实水平,争取帮助大多数同学达到毕业要求。
3.重视中差生,提高合格率
学业水平考试是考查学生是否达到高中毕业的水平考试,是一个合格高中生的基本要求,这就决定了学业水平考试是把合格率做为教学质量评价的首要指标。在这样的要求下,做为生物教师必须时刻注意理科的差生,特别注意文科生,加强对这部分人的教学和辅导,了解他们的要求,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只要教师切实关心他们,多对他们进行鼓励,并加强个别辅导,是能够使大多数确实努力的学生经认真学习达到毕业要求的。
一、过度强调综合能力的考核,忽视全国各地学生历史素养的不均衡
依据教育部考试中心《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要求,参加高考的文科考生应该具备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如2009年新课标全国卷文科综合的第21题:1787年费城会议制定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规定:合众国不得授予贵族爵位。反映了美国宪法的主要原则是:A.民主主义;B.平等主义; C.自由主义;D.共和主义。以江西考生为例,据不完全统计,此题当年的正确率不足30%。
为此,全国各地的高中历史教学均以此为考核目标,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式都朝着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素质教育的方向在发展。客观地说,全国各大中城市的高中历史教育改革进行得比较成功,这既是因为大中城市的高中学生基本素质相对较高,也有大中城市高中教师综合素养较高方面的原因。比如大中城市的广大学生能较熟练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信息资源,视野开阔,思维活跃,与时俱进,能不断跟上信息时代和全球化的潮流,再加上学生无需上晚自习和周末补课,学生有大量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这无形中在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而这也正是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的主要考核目标。因此,在面对2015年以前的新课标全国卷高考历史试题的时候,大中城市的高中学生显得游刃有余,而全国其它地方的高中学生则因基本素质有限显得无所适从,常感觉到自己的能力与考试的要求有巨大的差距。这充分反映了2015年以前新课标全国卷高考历史试题的命制忽视了地域差别和城乡差距,盲目追求一刀切。
二、试题与教材内容严重脱节,使师生教与学的方向不明
综观2015年以前新课标全国卷高考历史试题,我们不难发现,试题的命制似乎与教材内容的关系不大,有时脱节还较为严重。这主要表现在试题考核的知识点很难在现行教材中找到依托,有时就算找到了依托,其知识点考核的深度也似乎大大超出了高考考试大纲的要求。如2010年新课标全国卷文科综合的第12题:中国古代常用五行相生相克解释朝代更替,称作“五德”。每个朝代在“五德”中都有相应的次序。曹魏被定为“土德”,通过“禅让”代魏的西晋应为A.金德 B.木德 C.水德 D.火德。对于此题,笔者翻遍了所有现行的高中历史教材均未找到与五行相关的知识详细介绍。为了避免类似知识盲点的再次出现,我们广大的高中师生开始密切关注与学习高考文史常识,但我们发现2011年以后的新课标全国卷历史试题却再也未考文史常识。因此,有人说这可能正是高考历史试题神秘的地方吧――总让人琢磨不透。但其造成的影响使高中历史教学的方向逐渐迷失,当然,某种程度上说也大大加重了广大高中师生的负担。
三、选择题对语文水平要求大高,冲淡了对历史知识的考核目标
关键词:高考地理;命题;命制
高中地理从属于文科综合的一部分,随着新教材的学习,新课改的推广,新高考模式下地理试题的命制在命题的思路、方法、题型、材料等方面有以下变化:
一、以能力立意为主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强调对各学科知识的整体综合把握,在考核目标和要求中有以下四个方面:(1)获取和解读信息;(2)调动和运用知识;(3)描述和阐释事物;(4)论证和探讨问题。每一方面都体现了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如读图分析能力、迁移能力、表达总结能力、论证能力、计算能力、空间想象力与各学科联系的综合分析能力。同时新课改下,师生对问题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模式,所以对能力的考查是永恒的主题,课改下会更强调这一点。
二、不强调知识的覆盖面,强调知识的综合运用
初高中地理教材有8本书,新教材下初中4本,高中必修3本,选修模块7选2或3,这样就有9本书必须学。而考试时,地理选择题共11个,学科内综合题2个,选做题3个,所以这样少的试题很难把知识全部考查出来,也没有办法强调知识的覆盖面,但试题考查时,特别强调知识的综合运用,特别是第36、37题学科内综合题,知识的综合运用尤其突出。
三、选择题以材料加组题形式出现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中选择题一般是以“材料+组题形式”出现,即以背景材料为依据,后面跟2~3个试题。主要分为两类,即“并列式选择题”“递进式选择题”,一般有4~5组试题组成。并列式选择题相对简单一点,可独立成题,上下题之间关系不大,失分不太严重,递进式选择题相对复杂,上下题紧密联系,失分往往接二连三,在分析时尤其要注意。
四、综合题是以初高中地理知识结合的学科内综合题
综合题一般指第36、37题(学科内综合题),一般是以初中地理知识引入,以区域图为载体呈现,然后设计问题,设计的问题多考查高中地理知识,从位置、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区域发展等方面考查,体现区域特征,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体现环境保护内容。
五、以热点问题为材料引入设计试题
文科综合中的地理材料,往往是一年来的热点材料,以2010年文综一卷为例的背景材料,都是热点问题。“沙尘暴”“工程建设对河流径流和泥沙的影响”“柑橘果酱生产的发展”“大学生副极地科考站考察”“伊犁河谷异常的天气变化”“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开通和中国的能源安全”,无一不渗透热点,设计问题。
六、关注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学习一门知识,就要用一门知识,地理作为一门科学,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所以对生活有用。在出题时越来越体现这一点,如沙尘暴对人们的影响,楼房楼高与楼距问题,太阳能热水器倾角的大小问题,网上购物的相关知识,逆温层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自然灾害的有用性,地表物质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鹅卵石对法国葡萄生长的影响等,这些无不渗透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考查。
关键词:文理科;物理与文化;素质教育
作者简介:胡蓉(1978-),女,湖南长沙人,北京工商大学理学院,讲师。(北京 10014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1-0107-02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的今天,实施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高校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然而,由于我国教育一直存在着文理分科现象,导致受教育者知识片面化、思维单一化。为了培养出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教师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文理渗透,努力提高文科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同时也应加强理科学生的文学素养;另一方面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形式、教材使用等环节上改革,探索出适合文理科生不同的教学方法。
一、注重大学物理教学的文理渗透和美学教育
19世纪法国雕塑家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研究自然的规律和法则,大自然本身处处存在着天然的艺术设计,因而,物理学和美学是分不开的。
许多文科生认为物理是较为抽象的自然科学,学起来艰涩而枯燥乏味。为了提高文科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教师应针对文科生形象思维和语言感知能力强的特点,在讲解物理学中让他们明白物理学中蕴含着对称美、简约美与和谐美。
1.对称美
对称总给人美感,物理学规律的描述处处显示出了对称美。例如,平面镜成像、电荷的正负、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电生磁和磁生电、物质与反物质等空间对称性,角动量守恒体现了宇宙的空间转动对称性,能量守恒体现了宇宙的时间平移对称性。
2.简约美
在一个艺术家眼里,简洁就是一种美。物理学源于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和摸索,曾经是很繁琐的,随着物理学家对自然规律一步步探究,他们逐渐总结出了反映物理本质属性的基本概念、定理和定律。例如,宇宙中的种种作用力可归纳为万有引力、电磁力、强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四种;牛顿三定律解释了低速条件下的物体动力学特征;麦克斯韦方程组可以解释电磁学的许多问题;爱因斯坦相对论内涵很神奇,它的原理却十分简单明了。
3.和谐美
自然界既是千姿百态的,又是统一的,万千事物的存在和变化遵从一定的规律,这些为数不多的规律体现了自然界的统一与和谐之美。牛顿将“落下的苹果”和行星运动引力联系起来;麦克斯韦理论统一了电、磁、光;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将引力、时间、空间、物质联系起来;德布罗意关系揭示了物质波动性和粒子性的统一。
物理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文化,在理科生大学物理课堂上,教师可以将物理与文学结合起来,借助优美的古诗词句加深学生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诗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描绘了明月与潮水同升的景象;史达祖在《满江红·中秋夜潮》中用诗句“万水归阴,故潮信盈虚因月”提示了潮汐现象与月亮相关。由此,教师可以让学生明白:利用万有引力公式定量计算发现,月球的引潮力是太阳的2倍多,潮汐主要是月球对潮水的引力而形成的。苏轼的诗“峰多巧障目,江远欲浮天”形象讲述了“光沿直线传播”的理论。教学中以诗句引趣,以意激情,使学生自然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强化学生记忆,调动课堂气氛。
二、注意文理科生大学物理教学的差异性
文理科生物理基础差距大,理科生熟悉的内容,文科生可能并不了解。文科生具有较强的文字功底和语言表达能力,理科生独立思考和逻辑思维强。为解决不同知识背景学生的需求,教师应从教学内容、考核方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探索出适合高等院校实际的、能充分调动师生积极性的教学模式。
1.教学内容的不同
文科学生与理工科学习物理知识有着本质不同。首先,课时差距很大,北京工商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理工科每学年总课时为119课时,而文科学生只有34课时,这要求教师要精选文科生物理学习内容;其次,物理基础的不同使得任课教师在教学深度和难度上要把握得当。另外,理工科大学物理教学是为了培养研究和应用型人才,文科学生学物理是为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因而,理工科教学内容应 “系统化”、“逻辑化”和“研究型”,而文科学生侧重于科学精神和物理规律的定性学习。
我校理工科大学物理教学内容系统化,涉及力学、热学、振动和波动、光学、电磁学和近代物理。教师教学不单纯以“传授知识”活动为主,而且要辅之以“探索知识”活动,这不但发展一般应用知识的能力,还要发展高层次能力,即创造力。在教学中,注重教学主题的引入,启发学生思考问题,理论联系实际,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从单纯的物理知识学习上升到创新能力的培养。我校教师让学生走进实验室,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和开发新的实验仪器,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科研技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最终,教师指导学生获得三项物理演示实验竞赛奖:2011年北京市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一等奖,2011年北京市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三等奖,全国高校第10届物理演示教学仪器一等奖。
文科大学物理教学中注重物理学史的介绍,让学生了解物理学规律和定律变革的洗礼,深刻领会物理学家思想的真谛,感悟科学家所具有的探索精神、求真精神、创新精神和献身精神,以及科学家们所表现出的谦虚、诚实、合作、淡泊名利的优秀品质。例如,在讲述卡诺循环物理原理时,介绍了法国青年工程师卡诺如何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找到了提高蒸汽机效率方法的研究过程,由此激励学生在学习中应像卡诺那样具备不断探索的精神。又如在引入库伦定律时,不仅让学生了解库伦,还要了解卡文迪许、富兰克林等科学家为该定律的建立付出的不懈努力,使库仑定律最终在1784~1785年间通过纽秤实验得以验证。课堂物理学史的引入不仅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印象深刻,还激发了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的人文精神。
2.课堂教学方式不同
针对理工科学生特点,教师着重训练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运算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可以采取下面几种教学方式:第一,运用所学物理知识,教师引导学生对物理问题进行科学分析,形成一定的逻辑思维习惯、抽象思维能力、解题思路和物理模型。第二,教师指导学生熟练运用高等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微积分是最常用的数学分析手段,也是学生觉得最难的数学工具,物理教师应向学生深入剖析微积分的物理意义,以此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第三,大学物理实验数据经常要使用计算机软件来处理,有些学生计算机水平低,教师应加强他们的信息处理能力。第四,物理规律和理论来源于实验和生产实践,教师通过大学物理实验课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大学物理学习对文科生要求相对比较低,主要掌握基本物理概念和原理,培养一定的科学思维方式。考虑到文科生物理基础薄弱,教师可利用轻松愉悦的教学方式引入教学主题,向文科学生适当介绍与物理有关的社会问题如能源、环境问题,当代科技前沿知识如航天飞机、纳米材料知识,而最简单形象的就是利用实验仪器的演示来解释物理问题。我校大学物理演示实验室已向文科生开放,“法拉弟笼”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实验之一。当约50~100 KV高压电源向法拉第笼放电时,笼内的同学安然无恙,学生对此惊讶不已,觉得真不可思议。教师用静电屏蔽的物理理论进行解释后,并启发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是否存在类似现象?学生想到了高压线圈外的铁架,还有些同学想到如果将易发生雷电地区的房屋装上这些具有屏蔽作用的笼网,可以保护人身安全,这样的演示实验让学生感觉到物理现象就在身边。物理演示实验室展厅还摆放有许多生活中可以见到的实验仪器,如三维电影、鱼洗盆。这些实验仪器越贴近生活,学生越有兴趣,急切地想知道它们的物理本质。教师再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物理奥妙,学生必然兴趣盎然,觉得物理大有用处。
3.教材和考核方式不同
我校大学物理课程是在理工科学生一、二年级开设的必修基础课,而文科生大学物理为选修课。大学物理课教学内容丰富,知识具有一定深度和难度,课时比较紧。教师选用好的物理教材,可启发潜在的物理人才,精进其物理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参照教育部制定的《理工科非物理类专业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理工科大学物理课程选择了由程守珠和江之永主编的《普通物理学》(上、下册)作为主要教材,该教材还有配套的习题分析与解答、思考题分析与拓展、学习指导书等资料。文科生选取的是由倪光炯和王炎森主编的《物理与文化》,是以传递物理文化和科学精神为主的教材。此外,笔者还与IT公司软件技术人员合作,用actionscript语言开发了集文字、图像、视频和声音于一体的多媒体物理教学软件,该软件使教师教学更灵活生动,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理工科考试成绩主要由两部分组成:期末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40%。文科学生因理论课比实验课时少,成绩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来评定:期末考试成绩占50%;教师对学生实验仪器操作、数据测量和数据误差分析进行记录,学生课后上交实验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仪器、原理、数据处理和分析讨论,该部分占总成绩的30%;每组学生选一个专题进行口头报告,由教师和本班学生共同评定,评定成绩占总成绩的20%。
参考文献:
[1]陆文庆.文科大学物理课的教学探讨[J].物理与工程,2010,
4(20):56-58.
[2]李永辉.文科大学物理选修课教学初探[J].宜春学院学报,2007,
一、注重基础知识,以不变应万变,过好基础关
上海高考卷曾经考过一个4分的填空题:解析几何的本质是_。这个题,难倒了很多人,这都是平时不注重教材的结果。其实该题答案在教材上写得可谓清清楚楚:用代数的方法研究图形的几何性质。又如某年湖北卷第19题,理科考正态分布,文科考抽样方法,分别有10分和12分,按理说属于课本知识简单运用题,据说就有相当多的考生得0分。在剩下的有限时间里,要注意回归课本,对课本上的公式、定理要了如指掌。对基本知识点还不能回忆出的,要及时把课本拿出来看一看。如何过好基础关呢?请把握以下几点:
(1)有针对性训练,反对题海战。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搞好每个专题板块的复习,并针对薄弱环节,查漏补缺,进行针对性训练。如每次考试立体几何大题做得不好,不妨找来几套模拟题,专攻里面的立体几何题,通过归类以后的训练,才会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2)相信老师言,不盲目“自恋”。现在,一部分学生脱离老师复习自己搞“单干”。如上课时不听老师讲题,而是自己在下面做其他题目,进行“自主”复习。对大部分学生而言,这样是得不偿失。因为老师们有着多年的教学经验,他们紧扣考纲,所选择的题目针对性很强,在这样的情况下考生跟着复习,可少走弯路,绝对是有效果的。而盲目地“自主”复习,由于缺乏系统、缺少针对性,很可能忙了一场,还是徒劳无益。
(3)解决“夹生饭”。什么饭最难吃?半生不熟的饭。学习中的“夹生饭”是学不好的直接原因。“夹生饭”的形成原因是对知识理解不深,记忆不准,没能及时复习巩固,做题时缺乏反馈和联想。比如:函数在某点处导数为0,在该点处一定有极值吗?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是否一定是二次函数?利用法向量求二面角时两法向量夹角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吗?三角形的重心、内心、外心、垂心你能正确区分吗?怎样判断函数的连续性?解决“夹生饭”的方法是在做题中认真领会、总结和反思。
二、突破运算关
突破运算关的基本要求是三个字:准、快、活。首先力求准,再在准的基础上求快,在快的基础上求灵活多变。过运算关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在课堂上多动笔,多注意演算技巧,多注意细节。有时候,听得懂,不要以为就会算了。解析几何题,很多同学一把直线和圆锥曲线联立就傻眼了,看到个参数λ更是泄了气。其实,在关键步骤上不偷懒,多算几次,以后就有信心了。常见的代数运算技巧不外乎以下几种:因式分解、配方、换元、消参、降次、根式有理化、放缩、分离变量等。多想点办法巧算,速度就提高了,运算也会更准确。对于基础差点的同学而言,我想指出的是答题的快慢不在于书写速度,而在于认真的程度。有很多成绩好的同学不仅考分高,而且卷面工整。粗心马虎,屡犯低级错误确实难得改,但只要决心改,总会进步的。书写规范,杜绝低级错误,仅凭这一项,就可把总分提高一个档次。
三、适当多做题,学会总结经验,过好能力关
“熟能生巧,通能应变。”我常告诫同学们要准备一支红笔,把每张卷子上比较经典的题目的最关键步骤勾记一下,自己做点点评,这就是总结经验。有人把它叫“掩卷之后的凝思”,经常坚持,必有收获。怎样总结经验,过好能力关呢?
(1)资料细整理,勤翻看。我们的资料大体上有四部分:课本、补发的资料(题集)、考卷、课堂记录。平时做题时,认真整理考卷和资料,记录重点、难点,典型题目有所标注,以后经常翻看,作用很大。
(2)思维要严谨,答题要规范。在高三复习过程中,必须重视数学思维能力及规范答题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转化与化归的思想应在平时的练习中加强运用。配方、换元、分解因式、添项拆项、待定系数、分离变量、消参等常用方法要多加历练。
题型方面,尽管客观题中选择题和填空题中绝大多数属容易得分题目,但很多考生失误颇多。客观题按现今高考要求是只需写出答案,不要过程。因此我们要突出一个“快”字,注重基础解法,也要注重特殊值法、数形结合法、排除法、验证法等巧思妙解。解答题前三题一般是三角、概率、立体几何,后三题多为函数与导数、数列与不等式、解析几何等大题,是拉开考生档次的主要题型,应认真对待。有些考生在该省略处却啰啰唆唆地书写了一大片,不该省略的得分之处却不加阐述地跳跃过去,缺乏按步得分的意识。解答题的特点要求推理严密、计算准确、书写清楚,立足于稳打稳扎,平时训练时选择题和解答题的前三题争取不丢分,后三题要立足于多得分。对于压轴题,入手并不难,但得满分绝非易事,这样就要力求介入,不可放弃,能做几步算几步,能争几分算几分。对于平时每一套训练试题,我们的观点是:立足低中档,难题不放弃,力争有所作为。
衷心希望奋战在高考最前线的所有考生们过好基础关、运算关、能力关,打好高三最后一战!
高考目标责任书模板一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名牌战略,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增强我校在地区的影响力,保证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确保20XX年高考工作的顺利开展和20XX届高考指标圆满完成,依据新修订的《高考名牌战略指导意见》,学校对20XX届高三年级下达如下任务,规范甲方(学校)、乙方(20XX届高三年级组)的责任、义务和权利。
一、甲方的要求及奖励
(一)基础指标
1、甲方规定本届高三年级上线率指标为:重点13%,本科(含三本)36%,总上线率不低于地区总上线率(以下简称三率,包括艺术类考生和民考汉考生,但不可重复计算;考生总人数指当年参加高考的实际考生人数)。
2、考入名牌院校指标为:2人。
(二)基础指标奖励
乙方完成上述(一)中的任务,享受如下奖励:
1、学校奖励高三全年级任课教师共38000元人民币。(以下所涉奖金均指人民币)
2、从以上奖励中,奖励班主任每人400元、年级组长800元后,其余由年级任课教师按人头平均分配。
(三)三率超标奖励
重点上线率每超出一个百分点奖励1600元,本科(含三本)上线率每超出一个百分点奖励800元,学生总上线率每超出一个百分点奖励1000元。此项奖励提取5%奖励年级组长后,再从该班超标奖励余额中提取5%奖励该班班主任,其余由该班文化科教师分配。(计算时保留小数点后三位数)
(四)突出成果奖
1、理科考生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文科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甲方按15000元∕生标准奖励乙方;考取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甲方按7000元∕生标准奖励乙方;考生总分进入省前100名,或者地区前5名,或者考取规定的其他名牌院校,甲方按5000元∕生奖励乙方;总分高于当年重点控制线理科90分、文科80分(民考汉考生总分高于当年重点控制线理科80分、文科60分),或者考生总分居地区第610名者,甲方按3000元∕生标准奖励乙方。(以上考生高考文化课成绩必须均高于当年省重点控制线,乙方方可获得相应奖励;以上各档次奖励不重复计奖;此项奖励不含空乘、招飞等所有特长生)。
2、从以上1、2奖励中,提取3%奖励年级组长;再从该班突出成果奖余额中提取3%奖励该班班主任,其余由各班文化课教师分配。
3、普通快班的学生文化课达到重点线以上者,学校奖励该班1600元∕生;文、理普通班的学生文化课达到第二批次本科线以上者,学校奖励该班1600元∕生(此项奖励不含音乐、体育、美术、空乘、招飞等所有特长生)。
4、如果学校确定的尖子生辅导教师不是该尖子生的任课教师,该尖子生所产生的该科的突出成果奖,按6:4分配给该科辅导教师和任课教师。
5、考入北京体育大学按本责任书第一项第(六)款计奖,不计突出成果奖。
6、名牌院校是指规定的二十六所名校(不含名牌大学的二级学院和分校)。
(五)学科优良考分奖
各学科成绩均以地区全部成绩排位为据。文、理科取得地区第一名,奖励该科教师800元∕生;第二名,奖励该科教师700元∕生;第三名,奖励该科教师600元∕生;取得45名者,奖励该科教师500元∕生;第610名者,奖励该科教师400元∕生;第1120名者,奖励该科教师200元∕生;进入第2130名者,奖励该科教师100元∕生;进入第3150名者,奖励该科教师50元∕生;理科进入第51100名者,奖励该科教师30元∕生;文科进入第5170名者,奖励该科教师30元∕生(以上各档次不重复计奖)。对于3+X科目中的X科目,奖励按学科数计奖。(如果学校确定的尖子生辅导教师不是该尖子生的任课教师,该尖子生所产生的该科优良考分奖,按4:6分配给该科辅导教师和文化课教师。)
(六)音乐、体育、美术术科奖励
考入本科以上院校奖励教师100元∕生,考取北京体育大学,学校奖励5000元∕生(高考术科及文化课成绩均达到该校当年在省录取线且按正规途径录取)。此项奖励提取5%奖励年级组长,再从该班奖励余额中提取5%奖励班主任,其余奖金由术科教师与该班文化课教师按6:4分配。
二、乙方的义务和权利
1、在进入高三前,乙方须提前召开高考动员大会;认真组织高三上学期月考;积极配合甲方做好三次诊断性考试的各项工作;扎实做好尖子生培养、踩线生辅导、阶段性备考反思总结和年级稳定等工作。
2、乙方须自觉接受甲方的领导和管理,年级所有工作须服从学校大局。
3、年级组长、各学科负责人须在当年10月15日(公历)前书面向教研处呈交年级工作总结材料和各学科备考经验介绍材料。
4、甲方如果不按责任书规定条款兑现,乙方可通过正当途径要求按责任书规定条款执行。
三、处罚
1、基础指标(三率、两个名牌)未完成,甲方取消乙方基础奖励38000元(若有考入清华大学或北京大学或复旦大学者,甲方酌情给予基础奖励),并追究乙方如下责任:
甲方扣发年级组长两个月的岗位工资,扣发班主任一个半月的岗位工资,扣发所有任课教师一个月的岗位工资。
2、名牌指标和基础指标的三率单项指标未完成,则按如下标准处罚:名牌每欠一人,从奖励中扣除5000元;重点上线率每低一个百分点从奖励中扣1500元,本科(含三本)上线率每低一个百分点从奖励中扣800元,学生总上线率每低一个百分点从奖励中扣1000元。(计算时保留小数点后三位数)
3、乙方各学科总均分与地区各学科总均分相比较,负值者一律受罚。分差在0~5分(含5分)之间,减发该学科所有任课教师所得奖金总额的10%;分差在5~10分(含10分)之间,减发该学科所有任课教师所得奖金总额的15%;分差在10分以上,减发该学科所有任课教师所得奖金总额的20%。
4、乙方迟交年级组复习备考工作总结材料和各学科备考经验介绍材料,每一人次,扣除基础奖金总额的1%。
四、其他事项
1、本责任书签字生效后,从外地转入的考生,以一诊结束时所在班级确定归属。
2、本责任书的兑现原则上在高考当年1011月(公历)完成。
3、本责任书由甲方(校长)、乙方(高三年级组长)、仲裁(学校工会)签字后生效。
4、在执行中,若出现超出责任书规定条款的情况,产生争议,须在党支部监督下,由仲裁(学校工会)协调,在遵循本责任书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甲、乙双方协商解决。
5、本责任书一式六份:校长、高三年级组长、党支部、工会、办公室、教务,各执一份。
高考目标责任书模板二一、20xx年高考目标任务
1、重点大学:争取榜上有名。
2、一本院校:力争有新的突破
3、二本上线绝对人数确保30名,较上年增加14人。
4、三本上线绝对人数确保245名。
二、指标分配
三、实现目标的保障措施
以《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为准则,以教材为依据,强化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训练;抓纲务本、落实双基、培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狠抓复习过程的落实与成效;实施目标管理,责任到人。遵循低起点、缓坡度、密台阶、高落点的原则,统筹策划、精心安排、优化过程、确保质量。
1、建立健全务实高效的高三年级组,有效发挥团队精神,群策群力,备战高考,明确高考目标责任,化解目标,责任到人,质理跟踪。
2、制定切实可行、操作性强、见效快的高三学科复课备考方案。
3、积极组织学生按时参加市、县组织的高三复课质量检测考试,并能及时进行质量分析,查漏补缺,对症下药,做到一考一讲一重做再一查。
4、根据学生实际,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推进。重点班的教学要在扶优上突破,要解决偏科问题,确保全面提升高考成绩,不降低要求,要有一定的速度、难度、深度和灵活性;使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自学有机结合。普通班的教学,应当注重书本,注重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习题的选择应当以容易题和中档题为主,注意逐步提高。补习班的教学,要帮助学生认识到基础知识复习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克服眼高手低的致命缺点,坚决杜绝师生两张皮的情况,要引导学生与老师的授课同步,在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大量穿插高考试题和典型习题,提高复习生复习基础知识的积极性。文科班则要注重班内的分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收获。
5、课堂教学要坚持精讲多练,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坚决摒弃以讲代练,题海战术等不良做法;课堂容量要大,密度要高,节奏要适中,训练要夯实,检测应及时,纠错应到位。
6、研究高考对知识、能力和思想方法的考查方式、考查范围及其变化,逐步领会在知识网络的交汇点设计试题的命题原则;研究高考试题中情境、设问、方法独特的创新型题目;探索高考试题中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新课程理念的体现,关注新课标中新内容、新方法、新思想的变化。
7、注重练习与考试的针对性。科任教师必须督促并帮助学生分析每次测试的成绩和失误,建立纠错本,测试分析档案,将做题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记录在案,便于查漏补缺,提高成绩。
8、加强学生管理,强化班级建设,班主任要全面了解学生,针对工作面学生设计具体教育个案,有的放矢,克服学生不良品质(包括学习品质),教给学生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方法,并跟踪控制。建立工作面学生档案,包括学习档案和心理档案,定期与学生交流(以两周为一周期),要注重班级方向性建设,把学生精力全都吸引到高考上来,防止学生自暴自弃。
四、奖励办法
1、完成指标奖
①完成学校规定的班级上线指标,奖该班任课教师300元/人,班主任另奖200元.
②完成学校规定的基本指标,奖该班任课教师500元/人,班主任另奖300元;每超额1人奖该班任课教师200元/人。班主任另奖300元.
2、单科成绩奖
凡单科平均成绩进入全县前2名,奖励该科1000元;进入全市同类前8名奖励该科20XX元。
3、重点院校奖
学生考入全国百强院校,每考1人奖科任教师每人500元,班主任另奖200元;考入清华、北大,每考1人奖科任教师每人1000元,班主任另奖500元。
4、突出名次奖
学生中有语、数、外单科成绩在140分以上者,综合成绩在280分以上者,奖励该生该科科任教师100元;有总分位于全省前10名者,奖励该生科任教师每人200元;有总分位于全市前10名者,奖励该生科任教师每人100元,后两项不重复计算。
5、班级优秀奖
班级平均成绩理科列全县前15名奖励500元,文科前10名奖励500元
6、专业考生奖
音、体、美专业指导教师以输送本科人数计发奖金,每录取一人,奖励指导教师300元。美术考生若外出借读则按高三期间辅导时间比例计算。
7、学生奖:
(1)本校考生考入二本每生奖励200元,考入一本每生奖励300元,考入清华北大每生奖励10000元。
(2)本校考生单科成绩名列全县状元者,奖励该生1000元;名列全市状元者,奖励该生10000元;单科成绩列全市前20名,或全县前5名者奖励300元。(只奖最高项,不重复计奖)
8、招生任务奖:
教职工每招回一名流失学生并且考入二本以上者,奖励教师800元;
五、惩处措施
坚持质量上则人上,质量下则人下的原则。凡未完成学校划定的高考目标任务,学校将坚决追究相关当事人的责任,班主任必须写出原因分析书面材料,对最差学科的相关教师,限其调离本校。
高考目标责任书模板三为充分发挥高三年级各班任课教师的集体智慧,最大限度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确保我校高考成绩再上新台阶,力争实现20XX年高考一本、二本、三本上线率全面提高的目标。特制定高三各班目标责任书,进一步明确高考目标责任。
一、职责要求:
1.团结一心,努力培育优良班风和学风;
2.加强协作,随时商讨提高学习成绩的办法;
3.确定目标,培优补差工作务实高效。
二、目标任务:本班上线人数必须达到或超过下列标准。
一本xx人二本xx人三本xx人专科高职xx人主管副校长签名:xx
年级组长签名:xx
班主任签名:xx
任课教师签名:
语文:xx数学:xx
英语:xx物理:xx
化学:xx生物:xx
关键词:数学学习;心理障碍;文科生
笔者多年从事高中文科数学的教学工作,在长期的工作中发现,选择学习文科的学生,确实有部分学生是出于对文科的喜爱,而且这些学生的各科成绩都非常优秀,但也有部分学生是出于无奈而选择文科,这其中的原因较多,但主要还是出于对理科学科有畏难心理,还有这些学生平常学习都是很勤奋和努力的,但是理科考试的成绩总是不怎么理想,无奈之下,才选择文科,此举虽回避了在以后的学习中面对物理、化学、生物等几门学科,但却无法回避数学这门主课,而数学成绩不理想是很大一部分文科学生的致命弱点,有的同学为此很苦恼,付出了很多努力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甚至有个别同学失去了对学好数学的信心,有放弃数学的想法。
的确,笔者也看到他们努力了,无奈成绩却始终不见起色。笔者也和他们一样着急,也在思考。于是,笔者深入观察了他们平时的学习,从上课听讲、课堂作业、课后练习到考试的每一环节。从了解的结果来看学生的基础还是不够扎实,遗忘得较多,更多的是在记忆数学,不能真正理解一些概念、原理、公式。对定理、公式、法则的记忆仅局限于当时,时间长了很快又忘记了;做题仅限于模仿例题,不会变通,题目一变,又不会做了。很难举一反三,更不能把握本质东西,认识上只停留在表面。针对他们学习上存在的诸多方面的不足,结合笔者的教学实际提出几点建议,期待对这些文科班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够有所帮助。笔者以为,在对文科学生进行数学教学时,必须要有针对性地提高文科学生的数学成绩,只有这样,文科学生在高考中才有可能取得好的成绩。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经过不断的摸索与实践,发现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是提高文科学生数学成绩的关键所在:
一、消除对立情绪,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很多数学教师本身对文科学生带有偏见,总是认为文科学生不喜欢学数学,成绩差,而文科学生也私下认为数学课不好学,对数学却乏兴趣,有些学生甚至有放弃数学科目的想法,自然对数学教师也就缺乏好感,在这样的前提下,学生是不可能学好数学的。
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先导,如何让教师摒弃对学生的偏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对教师既尊重敬仰,又亲密无间,那么教师和学生集体之间,和学生个人之间,在心理上就会彼此协调一致,并相互接纳。这种融洽的气氛对维持正常教学秩序,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有着重大作用。因此,笔者认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文科学生数学成绩的基础。
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一般来说,师生之间要经历“接触、亲近、共鸣、信赖”四个步骤才能建立起较为亲密无间的关系。师生初次接触难免有生疏之感和敬畏心理,尤其是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对数学教师望而生畏、敬而远之。那么,作为教师就要主动接触学生,经常与学生交流,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经过多次良好的接触,让学生感到教师平易近人,从而产生愿意同教师亲近的感情,在学习与生活中教师的诚挚关怀、耐心引导被学生理解,或在共同生活中激发起学生的浓厚兴趣,进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学生也就会信赖教师,“亲其师而信其道”,自然慢慢会对数学这门学科产生兴趣,这自然就为学生学好数学做好了前期准备。
二、以点带面,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数学水平
新课程改革让教材走出了神坛,成为师生共同研讨和挖掘的资源和材料。同时,这种改革也使课本的内容删减不少,部分勤学好问、乐于探索的学生也因此在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得到锻炼成长。但也有部分接受能力相对较差,学习不够自觉的学生则会因课本内容的缩简而无所适从,成绩慢慢降下来,这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数学成绩。为此,教育工作者都在努力探索,寻找一种帮助这些学生的方法。笔者的具体做法就是:从所带班中挑选出几名有代表性的学生,对之进行重点培养,从学习的过程、方法、解题思路等方面悉心指导,强化训练,使他们的学习成绩稳步提高,让其他学生都能从这几名学生身上看到自己学好数学的希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几名学生的成功,他们数学成绩的提高,会激发全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甚至会带动全班整体数学成绩的提高。
三、实施分层教学
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及接受能力是不相同的,尤其是文科学生,在数学方面这个差别更是明显,要使全班学习的数学成绩都能够提高,就必须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因材施教。笔者在教学中采用了分层教学的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实施分层教学过程中,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对学生分层
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教师首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笔者在每个班当中,先对学生充分地进行摸底,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甲、乙、丙三个小组。其中甲组为成绩最差的小组,乙组为中等成绩组,丙组为成绩优秀组,这个分组只是笔者用来区分学生的学习水平,不跟学生见面,以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各组的学生也都是暂时的,随时可根据情况进行相应变动,这样,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等第一手资料。
2.分层备课
对学生分层,教师在备课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备课,对各层学生的不同要求应在备课中体现出来。这样在实际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至于流于形式。
3.分层授课
前面的两点分层,最终都要体现在分层授课上,以高二代数中的“指数不等式和对数不等式的解法”为例,笔者是这样处理的,首先给全班复习了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单调性,然后给学生讲解了两种不等式的解题策略,是将不等式先转化为代数不等式,再行求解,并给出实例,在这个过程中,笔者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这节课中的例1和例2是课本中的例题,要求甲组同学必须掌握,另外,笔者又针对乙组和丙组学生补充了例3和例4,乙组同学要求除例1和例2外,还必须掌握例3,而丙组的学生必须要求掌握全部四个例题,这样三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了相应的提高。
四、认真对待试卷讲评
每次试卷发下来之后,多数学生只关注考试的分数,对于教师的评讲根本没有听进去,或者听完之后就算,该不会的仍然不会。这样的试卷讲评对他而言是毫无意义的,也就不会有进步。针对这种现状,怎样正确对待试卷讲评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首先要对试卷中出现的问题加以分析,是概念的理解错误,还是公式、定理的应用出错;是运算不过关,还是没有看清题意;是题目读不懂,还是知识有盲区。其次要对症下药,找出错误的地方,加以及时弥补,在今后的训练和考试中要多加注意,减少不必要的失误。最后要把试卷保存好,把错因写在试卷上,写心得体会,一时难以理解的题目要整理到错题集上,经常翻看,做到试卷评完后能得满分。
五、重视作业批改,及时反馈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