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教育专业本科论文范文

小学教育专业本科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教育专业本科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教育专业本科论文

第1篇:小学教育专业本科论文范文

对于课堂教学方式的研究一直是许多教育工作者长期关注的焦点,作为民办院校的一名一线教师,我和我们的课题组历时1年时间对西安欧亚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人才课堂教学方式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一、课堂教学方式研究的意义 首先,传统教育长期形成的教学方式是课堂教学,学生主要以静听、静观、静思的方式进行学习,处于被动地位,其活动形式主要是大脑机械记忆的活动。在这种方式下学生以个体学习为主,相互竞争,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实践性,缺乏群体的合作性,学习无兴趣、无动力,互不关心,不会交往,自我封闭等等,影响了学生全面、健康、主动地发展,远远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民办高校要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生存下去就必须改变这一现状,探索出有自己特色的课堂教学方式,以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其次,进入大学之后,大学生学习有自身的特点。

(1)广博性。进入大学后,大学生普遍觉得知识浩瀚如海,他们渴望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的获得各种知识和技能。(2)专精性。大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种以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特征的社会活动,围绕着如何使大学生尽快成为高级专门人才而进行。(3)自主性。大学生的学习虽然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但是不像中学生那样绝大部分时间是被动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是有相当大的自主性。大学生有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这就决定了大学生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学习计划能力。(4)创新性。创新性是指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书本结论之外新观点的寻求和钻研。大学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就是要重视培养学生具备思考、探索问题的本领。 最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国际贸易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较强的学习能力、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外贸业务能力与创新能力,毕业后能在外贸公司、跨国公司及各类企业的相关部门,从事进出口业务、外贸业务管理、市场推广和营销策划等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学生今后的工作环境除了让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与人沟通交往与合作的能力。

二、生本教育的方法 鉴于传统教学方式存在弊端、大学生学习有其自身的特点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应具备较强的与人沟通交往与合作的能力,我们提出了生本教育观。具体来说就是在课堂上运用各种方法,为学生自主学习而设计好具体环节,把教转化为学,以学定教,最大化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一)先做后学,先学后教 此法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预学、尝试练习等途径,对研究对象的本质及内、外部联系产生直觉地、感性地、综合地认识或疑惑,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达到对知识感悟深刻、易于内化、增强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如“国际商务英语口语”课的教学,在课前先给学生设置一些商务情景,学生在课下准备。在课堂上采取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交流讨论,通过学生讲解、角色表演、作业互改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开口讲英语,提高英语会话水平[ 1 ] 。

为了避免学生准备不充分、课堂气氛不活跃,老师还可提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学生讨论。例如,在《公司及产品介绍》一章中,教师先讲授一些常用句型、接待礼仪等理论,然后,通过幻灯片给出一条英语新闻———2008年欧盟对中国贸易出口配额增加,并补充过去欧盟对中国贸易出口政策。学生通读后,给出讨论话题, Do the trade between EUand China’s Import & Export corporations have a p ros2perous future? (中国与欧盟外贸公司之间的贸易有好的前景吗?) ,用20min时间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要求每个小组根据老师讲授,结合课本内容,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给出至少一个理由。教师应积极参与到各组中进行引导及答疑。最后每组找1~2位同学将各组观点陈述,教师对其发音、观点等给予纠正和点评。如果时间允许,教师还可以陈述自己的观点,给学生做出示范。这样,在课堂上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多,学生是真正的学习的主人。其教学模式: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尝试解决—师生合作—引导学生小结。又如“外贸单证”课的教学,教师利用外贸单证系统,给学生在课堂上布置作业,让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制作单证的理论知识在模拟机上检验。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单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老师当场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真正掌握了外贸制单的技能,为成功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 。

教研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积极加强实践性教学,比如:在教授“报关实务”、“国际货运”课程时,授课教师与西安海关联系,安排学生去西安海关观摩,并邀请西安海关报关科科长就报关程序和海关法规等知识进行专题辅导。活动过后让学生对此次活动进行小结,并就学生认为的实践和理论脱节的部分进行讨论,以增学生生的操作能力。

(二)创设自主学习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采取小组讨论、小组竞赛等方式,各组之间互相提出问题,互相解决问题。学生个人能解决的问题个人解决;学生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学生合作解决;学生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师生合作解决。教师起着启发、引导、帮助的作用,学生自主、主动学习,思维互启,创新灵感增强。

(三)加强学习方法指导 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是有限的,而学生自学得到的知识是无限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学习方法的研究,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1)确定学习目标、科学安排时间。(2)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3)组织课外学生学习互助组, 如“一帮一”等。

三、结果分析 开展“生本教育下教学方式研究”1年余,体会如下:

(一)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实践表明:实施生本教育下的学生普遍要求老师继续举行生本教学,要求教师多布置任务。

(二)学生从苦学转变到乐学 传统的教学教师讲得多,学生睡觉也多。由于生本教育体现了为学生为本而设计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式,尊重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权,学生在学习上自主,所以,他们学习的热情高、主动性强,创新意识强,维特别活跃,学习效率高。他们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乐于学习。他们欢迎新的教学方法,例如分组讨论在课堂上的使用。

第2篇:小学教育专业本科论文范文

关键词: 本科小学教育专业 科研型小学教师 教育科研素质

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逐渐取消中等师范学校,小学教师由师范专科学校和普通高等院校培养。1998年,南京师范大学和杭州师范学院首先尝试开办本科小学教育专业,至今,本科小教专业已在全国100多所师范院校开设,本科层次小学教师的培养受到教育界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2001年至今历经十余年的课程改革实践,充分印证在一线教育中好的教师一定是个好的反思者和研究者。这样开设本科层次小学教育专业的高师院校就面临着新的课题,即职前师范生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一、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定位

我国的本科层次小教专业是一个源于中师的高等教育新专业,它定性在教育,定向在小学,定格在本科①。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应该具有“双专性”,即具有一般师范专业的本科专业的共性、教师教育专业的个性和小学教师自身的特性。而本科小教专业和专科、中师层次培养的小学教师最大不同在于,专科、中师层次培养的小学教师是“教学型”的小学教师,本科层次培养的小学教师是“研究型”教师②。因此,培养“研究型”教师是我国本科小教专业培养目标的核心追求。

二、新课程改革视野中的科研型小学教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师范院校及其他承担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任务的高等学校、培训机构应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和内容,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改进教学方法。要实现小学新课改的顺利进行,关键靠教师,必须为此培养科研型小学教师。

科研型小学教师应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丰富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良好的教学技能,能了解自身教育生存的环境和条件,及时发现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的问题,有过反思、学习、团队合作,能够创造性地解决各种问题和困难。高师院校在培养本科小教专业人才科研素质方面的规格要求表述为:师范生掌握小学教育学科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并能创新性地使用现代小学课程与教学开发的策略和方法,了解有关的学科新成就和发展动态,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和一定的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进行小学教育科研能力和技能。教育科研能力需一定的教育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作为基础③。

三、本科小教专业人才职前教育科研素质的培养途径

1.从意识上重视。长久以来,高师教育存在着重学术轻师范、重学科专业培养轻教师专业培养的倾向,对于师范生的教育科研素质培养的重视不够。随着基础教育领域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着力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被提上日程,师范教育开始重视对师范生教育科研素质的培养。本科层次小教专业在高师院校中开设,几经实践和厘定,小教专业的定性、定位越来越清晰,在小教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上可以达成共识,那就是本科层次小学教师在职后生涯发展中的核心能力是教育科研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是小学教师最为重要的能力。所以,必须使小教专业师范生明确认识到教育科研素质在其职业的长足发展中的重要性,使小教专业师范生牢牢树立起教育科研意识是教育科研的灵魂的重要观念。

2.从知识结构上积淀。小教专业师范生要具备良好的科研素质必须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基础,全面的知识结构。未来的小学教师要“多能”,这既是对教师自身的要求,又是秉承初等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目标定位,培养“全面发展的小学生”自然要求小学教师具有全面性,在知识方面要求小学教师的知识面要宽广,各个学科广泛涉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兼通。未来的小学教师还具有“双专性”,一方面是学科专业知识要专,一方面是教师教育知识要专。这要求师范生在职前教育阶段努力学习,扎实牢固地掌握未来职业需要的主体性知识,即某一学科的专业知识,同时也要牢固掌握条件性知识,即关于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

3.从课程上强化。基于小教专业的性质和特点,小教专业课程设置一般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学科类专业课程、教师教育类课程和教育实践课程。师范生学会开展教育科研必然要以跨学科知识为基础对教育问题的研究。通识教育课程门类要齐全,内容要丰富,必修课和选修课比例要适当,使师范生既学到广博的知识,又立足自身有针对性的弥补、丰富。

中国教育的传统历来是以学科课程组织和实施教育内容的,师范院校也不例外,顺应当前初等教育阶段的课程改革,加强综合课程的组织与实施,不仅要通过通识教育课程来完善师范生的知识结构,培养自身的综合能力,还要给师范生设置与小学教育密切相关的综合类课程,特别是综合类的教师教育类课程。

重视教师教育类课程的开设,比如教育学知识、心理学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德育论知识、教育管理类知识、教育科研方法知识等,教师教育类课程的实施要以本地区的小学教育和本地区小学生的实际为生长点。

教育理论作为一种独特的产物④,它转化为师范生的教育思想和能力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实践类课程的实施一直是高师院校的一个薄弱环节,必须增强实践课程的实效性,通过切实开展教育见习、实习,教育调查,加强小学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等,提高师范生的教育教学能力。

4.从活动中锻炼。开展丰富的教育科研培训和讲座,建立科研兴趣小组,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鼓励师范生进行课题研究,进行教育科研论文及成果评比,倡导教育科研导师制,让师范生参与到教师主持的科研项目中,由导师躬亲指导,师范生在研究中学会研究,在行动中完成积累,学会用教育科研理论解决教育问题,提升教育科研能力。

5.从评价上激励。健全有效的评价机制是师范生行动的巨大动力。建设良好的外部环境能够激发师范生的内在动机,使师范生具有教育科研兴趣,树立起科研意识。要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建立科学细化的科研评价制度,加强科研活动开展的监督和监管,进行周期性的评比表彰,将师范生的科研活动参与度和科研能力纳入学期、学年的评奖评优体系,尽可能地利用一切资源和条件从外部和内部激励学生从事教育科研。

注释:

①南京晓庄学院,晓庄试验:建设小学教育专业的初步探索[A].“全国小学教育专业建设协作会”首届年会论文.

②四平师范学院初等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本科)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A].“全国小学教育专业建设协作会”首届年会论文.

③申仁洪,黄甫全.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培养目标体系的建构[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1.

④[英]迪尔登.教育领域中的理论与实践[J].瞿葆奎.教育学文集(教育与教育学卷)[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参考文献:

[1]庞雪群,朱昆,庞晓晴.论新课程改革视野中教师的科研素质[J].学术论坛,2006.8.

[2]王昌善.论我国本科学历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3]谢燕.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培养目标的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

第3篇:小学教育专业本科论文范文

关键词:城乡统筹;重庆市;小教师资;人才培养;层级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9-0024-02

小学教育作为普九义务教育的重要基础,地位日益凸现,小学教师的人才质量培养问题日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在城乡统筹背景下,重庆市要构建“西部教育高地”,必须重视小学教师人才质量的建设和发展,小学教师人才质量的科学培养是其关键环节,需要积极地进行培养模式的改革。由于重庆是地处西部的大直辖市,城乡之间、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主城区与非主城区之间的差异甚大,小学教师人才质量的职前、职后培养不能搞“一刀切”,应充分照顾到这些差异的存在。重庆市在小学教师人才质量培养中必须改革以往单一的培养模式,可尝试建构以下层级培养模式。

一、经济较发达地区“2+2”本科学历模式或“4+3”小学教育专业硕士模式

“2+2”本科学历模式:在重庆主城区这些经济较发达地方,由市教委协调联系知名师范大学如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与本地本科院校结对子,形成“2+2”的本科学历小学教师培养模式。即在本市非师范专业本科二年级升三年级期间,组织报名考试,选拔部分优秀自愿从事小学教育事业的学生,送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重点师范院校继续2年的师范专业教育。后两年的培养重点在于小学教学技能方面。此类模式培养的学生,知识面宽,综合素质较好,有一定的教育教学专业技能,发展潜力大,适应经济发达地区对小学师资的要求,将是我市主城区小学教育事业发展的中流砥柱。此类模式培养的学生将大幅度提高我市主城区小学教育师资素质,提升小学教育软实力。

“4+3”小学教育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此类模式在于培养学生的教学实践技能和一定的学术科研能力。在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时增设小学教育专业硕士,在本科毕业生中招收这种应用型的硕士生。在硕士阶段,第一年主要完成教育教学相关知识学习,第二年将学生送至全国知名小学完成教学实践技能阶段学习,第三年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硕士论文撰写。此类模式培养的学生知识面宽、厚,又具有一定的教学实践技能和学术科研能力,是未来小学教师队伍的“领头羊”,是未来小学教育的校本专家,他们将承担未来小学教育理念创新和知识更新的重任。此类模式将改变小学教育由大学专家、教授主导的创新向由小学校本专家主导的创新转变。这一转变将使小学教育创新更加实际,更有生命力。

“2+2”或“4+2”模式培养出来小学师资,学科专业水平和教育理论水平较高,经过几年的实践教学,基本上会成为学校教学和教改的主体和中坚力量,也相对更易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较为成熟的教育教学思路,教学方法也会日臻成熟。这部分教师对众多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成败至为关键。因此,随着重庆市及各区县教育(尤其是小学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需要通过“2+2”或“4+2”模式培养小学师资,这二种模式很可能会成为重庆市小学教师培养的主要模式。

二、经济欠发达地区“3+2”中师+大专连读模式

“3+2”中师+大专连读模式:重庆东部地区部分城乡以及黔江、秀山、酉阳、彭水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经济欠发达,加之地理偏远交通不便,很难吸引和留下大学本科毕业生。针对这类地区小学教师师资培养,可以采取“订单式”培养模式。首先选择条件较好的中师作为培训基地,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验收,指定有关师范本科院校为指导单位,给予该类中师专科学历授予权。然后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定向招收部分中师生,在中师完成“中师+专科”连读培养。在完成中师学习阶段后,通过一个资格考试,即转入大专学历教育。

此阶段可采取灵活多样的模式培养,如由对口支援院校送师资,送课程,完成大专学历教育。也可选送部分优秀学生赴对口支援本科师范院校,组建一个高师班继续深造一年或二年形式完成大专学历教育。此类培养模式优点就是“短平快”,能快速提高欠发达地区师资力量,也能有效解决该类地区师资流失问题,有助于稳定当地小学教师师资队伍。该类模式适应该类地区经济实际,有利于培养欠发达地区的全科型小学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此类模式培养要注重学习基础教育,要注重“中”与“专”的教育衔接。此类模式的特色凸显应结合地区实际放在“全科型”教师培养上,只有这样才能使该类模式有生命力。

三、推行教师校级”1+1”培训模式

校级“1+1”培训模式:对新入职教师可采取“1+1”培训模式。即选拔部分骨干教师作为“师傅”,选为“师傅”的骨干教师每人带一名新进教师,按照师傅带徒弟模式,“手把手”、“传帮带”方式培养新进教师。要求新进教师必须保证每周听一定量的课时数,作为指导教师“师傅”必须定时检查和指导新进教师的教案,要实地指导新进教师的教学技能。

该模式特点是成本低,工学矛盾小,教学技能提升快。但该模式的不足是骨干教师容易按照思维定势带徒弟,教学观点创新少,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容易被忽略掉。新进教师的“新”思维容易和“师傅”的传统理念相冲突,引起一定的“师徒”关系紧张。

完善该类模式就是需要加大骨干教师的培训力度,实施骨干教师“持续充电”计划,不断提高骨干教师的自身素质。作为师傅的骨干教师,要用理解的立场去思考新进教师的思维,不断在“新”与“旧”的碰撞中,找到“新”与“旧”的融合点,这种碰撞的过程也是新的理念生长的过程。

四、推行教师校级交流与职后脱产培训模式(6+1)

目前小学教师就职后,基本是“定岗定员”模式工作,在职期间若不得到相应的“营养”补充,思维将会固化,脱离日新月异的教学理念革新。针对重庆市实际教学情况,笔者提出重庆市小学教师的师资结构的优化和师资素质的提高,可采用教师校级教师交流和职后轮训方式。

教师校级交流模式:根据重庆市的经济结构布局,借助小学地区优势,笔者提出地区间、校与校之间的教师交流计划,即重庆主城区间、主城区与区县间、区县间校级交流,实行跨区域,跨学校间的交流,盘活重庆市的小学教师资源,平衡小学间的地区优势,将重庆发达地区的小学教育资源辐射到欠发达地区,推动小学教育公平。此计划可根据小学教育特点,实行3年一周期的师资交换。师资交换不仅是教师间的交换学习,而且发达地区的教学设备也可采用借用或折价出售方式向欠发达地区学校流通,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互用。

职后脱产培训模式(6+1):长期的教学工作会产生职业倦怠,也会形成职业的思维定势,不利于师资队伍的健康成长,笔者为此提出职后轮训培养模式(6+1),以期解决相关问题。针对小学教育特点,职后轮训培养模式以6年为一个教学周期,即让完成一个教学周期的老师脱产1年选送到相关高校进行职后1年的工作反思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在这1年时间内,脱产的老师应完成相关的知识更新和论文撰写。在这1年时间的脱产学习中,思维将会活化,教师的职业倦怠将转换成职业势能,不断让在职教师获得职业创新,才能有所作为。

五、积极组建“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专家资源库”培养模式

“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专家资源库”培养模式:市级教育主管部门应积极遴选高校教授资源和小学骨干教师组建“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专家资源库”,通过资源库的运行来辅导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其成长。

目前,我市小学放学较早,可充分利用富足的业余时间,借助“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专家资源库”资源举办讲座,开点书目,指导读书,辅导综述。由于这个专家资源库基本由本市教授和小学骨干教师组成,拥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技能特点,而且具有“本土”气息,能较好的根据本市小学教育实际需要,开出适宜的良方,满足教师发展需要。本资源库的专家长期深入第一线,能很好地捕获教育机会,为理论找到新的生长点,也能使一线教师更好地吸收理论,有利于丰富教师教育发展理论。该资源库运行的缺点就是容易挤占教师业余时间,引起教师反感。故该资源库的运行应纳入教师职后教育学分。而且辅导的内容要体现“新、实、用”特点,“新”就是要观点新,“能”给培训教师耳目一新的感觉;“实”就是要切合本市小学教育实际,要落在实践上,不能给人漂浮的感觉;用就是要能解决实际问题,要有针对性的给予指导,能给教师发展开出“济世良方”,让教师知道怎么做,切实的解惑。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培训教师的共鸣,达到资源库运行的效果,提高小学教师人才培养质量。

总之,在城乡统筹背景下,新时期小学教师培养模式的构建,是需要长期发展和投入的复杂社会系统工程,是政府、社会、学校和教师共同发展的结果。本文结合重庆实际,在遵循教师教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尝试建构一个开放、多元和系统化的具有重庆特色的小教师资人才培养层级模式。

参考文献:

[1]重庆市教育委员会.2008年重庆教育发展报告[M].重庆出版社,2008,(1).

[2]蒋亦华.本科层次中小学教师培养模式的主体建构[J].江苏高教,2008,(4).

[3]康海玲.关于本科小学教育专业人才模式的思考[J].集美大学学报,2003,(4).

第4篇:小学教育专业本科论文范文

报名时间

白银2018年4月自学考试报名时间:2018年3月3日0:00至3月12日24:00。

报名条件

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受性别、年龄、职业、民族等条件的限制(特殊专业限定报考对象除外),均可报名参加自学考试。报考本科层次专业的考生须在毕业前校验国民教育系列专科层次毕业明。在押**人员经司法*管理部门同意后方可报考。

高职(高专)在校生或自学考试专科在读考生可同时报考本科段或独立本科段相关专业,但在申请本科论文答辩和办理毕业有关手续时,须交验“学信网”认证的专科毕业证书。

报名流程

网上报名:全省自学考试全部实行网上报名。考生持居民身份证(18位身份证号)和开通电子支付功能银行卡登录甘肃省教育考试院官方网站ganseea.cn或直接登录zkwb.ganseea.cn报名。

报名手续及相关要求

1.新生首次报考,须使用身份证号登陆网站报名(密码为身份证号),填写本人自然信息和手机号、确认照相地点和考试地点、支付电子注册费后,到当地自考办确定的报名点进行现场照相,然后填报课程,在线支付报考费用,完成报名过程。

2.老考生报考时,可使用身份证号或准考证号登录网站报名(首次登陆密码为身份证号),完善考生信息,填报课程,在线支付报考费用,完成报名过程。

参加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证考试和自学考试已获得毕业证的考生,不得使用原准考证进行网上报名,须登陆报名网站重新注册,申请新准考证号,按程序报名报考。

3.考生报名时先确定所学专业,并查对该专业的设置课程及代码、学分,选择课程报考,每次可报考开考课程中的一至四门课程。老考生也可以使用一个准考证号选报其他专业的课程,达到毕业条件时可申请颁发该专业毕业证书。

4.公安管理(本科)首次报考者须持本人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开具的报名介绍信到当地自考办报名;老考生可直接到网上报名。

5.护理学专业只接受已经取得卫生类执业资格的在职人员报考。卫生类专业在校学生也可报名参加护理学专业考试,但只能在取得相关资格证书之后,才能申请颁发毕业证书。

6.小学教育专业(专科、独立本科段)面向在职小学教师开考,其报名资格由县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审查。

7.全省必须使用本简章的统一专业和课程代码,不得更改。

8.高职高专毕业生报考非本专业本科不再加考专科段的基础课程。不考英语(二)课程的考生可在本科专业计划中任意选考三门专业课,考试合格成绩可以顶替“英语(二)”。不考“英语(二)”的考生只能获得学历而没有申请学士学位的资格。

9.考生可凭准考证在本省内跨考区报考。

10.金融(专科)、工商企业管理(专科)、旅游管理(专科)、物流管理(专科)、销售管理(专科)、英语语言文学(基础科段)、新闻学(基础科段)、机电一体化(专科)、房屋建筑工程(专科)、计算机信息管理(专科)、农学(专科)、兽医(专科)、经济学(独立本科段)、项目管理(独立本科段)、销售管理(独立本科段)、政治学(独立本科段)、数学(本科段)、计算机信息管理(独立本科段)18个专业于2018年上半年停考。在籍考生转入相关专业,按照相应顶替关系继续参加考试,2021年上半年起不再办理原专业毕业证书。

第5篇:小学教育专业本科论文范文

报名时间

庆阳2018年4月自学考试报名时间:2018年3月3日0:00至3月12日24:00。

报名条件

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受性别、年龄、职业、民族等条件的限制(特殊专业限定报考对象除外),均可报名参加自学考试。报考本科层次专业的考生须在毕业前校验国民教育系列专科层次毕业明。在押**人员经司法*管理部门同意后方可报考。

高职(高专)在校生或自学考试专科在读考生可同时报考本科段或独立本科段相关专业,但在申请本科论文答辩和办理毕业有关手续时,须交验“学信网”认证的专科毕业证书。

报名流程

网上报名:全省自学考试全部实行网上报名。考生持居民身份证(18位身份证号)和开通电子支付功能银行卡登录甘肃省教育考试院官方网站ganseea.cn或直接登录zkwb.ganseea.cn报名。

报名手续及相关要求

1.新生首次报考,须使用身份证号登陆网站报名(密码为身份证号),填写本人自然信息和手机号、确认照相地点和考试地点、支付电子注册费后,到当地自考办确定的报名点进行现场照相,然后填报课程,在线支付报考费用,完成报名过程。

2.老考生报考时,可使用身份证号或准考证号登录网站报名(首次登陆密码为身份证号),完善考生信息,填报课程,在线支付报考费用,完成报名过程。

参加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证考试和自学考试已获得毕业证的考生,不得使用原准考证进行网上报名,须登陆报名网站重新注册,申请新准考证号,按程序报名报考。

3.考生报名时先确定所学专业,并查对该专业的设置课程及代码、学分,选择课程报考,每次可报考开考课程中的一至四门课程。老考生也可以使用一个准考证号选报其他专业的课程,达到毕业条件时可申请颁发该专业毕业证书。

4.公安管理(本科)首次报考者须持本人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开具的报名介绍信到当地自考办报名;老考生可直接到网上报名。

5.护理学专业只接受已经取得卫生类执业资格的在职人员报考。卫生类专业在校学生也可报名参加护理学专业考试,但只能在取得相关资格证书之后,才能申请颁发毕业证书。

6.小学教育专业(专科、独立本科段)面向在职小学教师开考,其报名资格由县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审查。

7.全省必须使用本简章的统一专业和课程代码,不得更改。

8.高职高专毕业生报考非本专业本科不再加考专科段的基础课程。不考英语(二)课程的考生可在本科专业计划中任意选考三门专业课,考试合格成绩可以顶替“英语(二)”。不考“英语(二)”的考生只能获得学历而没有申请学士学位的资格。

9.考生可凭准考证在本省内跨考区报考。

10.金融(专科)、工商企业管理(专科)、旅游管理(专科)、物流管理(专科)、销售管理(专科)、英语语言文学(基础科段)、新闻学(基础科段)、机电一体化(专科)、房屋建筑工程(专科)、计算机信息管理(专科)、农学(专科)、兽医(专科)、经济学(独立本科段)、项目管理(独立本科段)、销售管理(独立本科段)、政治学(独立本科段)、数学(本科段)、计算机信息管理(独立本科段)18个专业于2018年上半年停考。在籍考生转入相关专业,按照相应顶替关系继续参加考试,2021年上半年起不再办理原专业毕业证书。

第6篇:小学教育专业本科论文范文

“小学教育是为小学儿童举办的,……小学教育和小学教师必须正确认识小学儿童,认识他们的发展规律及发展要求。”〔1〕儿童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发展时期,小学教育和小学教师对儿童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小学教师了解儿童,拥有正确的教育观念,能恰当地运用儿童喜欢和易于接受的方法对儿童进行教育,才能促进儿童健康成长。但是,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当前中国教育遇到的一大问题就是教育中对人的不重视,教育中单纯注重知识学习和智力的片面发展,而且“近些年,日益激烈的‘应试教育’,已经从中学蔓延到小学”。〔2〕小学教师中的“许多人并不了解小学生,当让他们谈谈小学生的需要时,许多人都是根据自己的角度来推测”。〔3〕为使教师充分认识儿童,促进儿童健康成长,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有必要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以及对未来教师进行相应的教育。我国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培养目标逐步清晰,定位于培养合格的乃至高素质的小学教师。小学教师的教育和教学是为了促进小学儿童健康成长,因此,小学教育专业的师范生不仅要学会“教什么”,更要学会“怎么教”,“怎么才能教好”,更重要的是学会“怎样育好人”。为了能促进儿童健康成长与发展,未来的小学教师要充分了解儿童,要学会成为“长大的儿童”,能把自己“变成孩子”,能用“孩子喜欢的方式教育孩子”。〔4〕但当前一些院校的小学教育专业还存在一些缺陷,如过于重视专业知识的教育,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定向在小学’在大多数小学教育专业培养方案中体现不够明显。”〔5〕“许多小学校长反映,现在专科或本科毕业的小学老师反而不如中师毕业生那样适应小学教育。”〔6〕笔者在对某校小教师范生在小学实习的表现进行调查时,一些小学的校长和教师反映实习的部分师范生缺少儿童化语言,通过听师范生的课和与其交谈,发现缺少儿童化语言是存在的,而且部分师范生缺少对儿童实际的、具体的认识,甚至存在错误认识;教育教学中也不太会从儿童的情况出发,不能采用儿童喜欢的方式来进行教育活动。因此,培养师范生重视儿童、正确认识儿童,能采用儿童喜爱并易于接受的方法进行教育和教学,是小学教育专业必须解决的问题,为此,小学教育专业需要构建儿童化教育。

二、儿童化教育的内涵及构成

所谓儿童化教育是指通过教育使小学教育专业的师范生深入掌握儿童身心成长的特点和规律,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发展观,能从儿童的角度认识世界,并掌握儿童易于和乐于接受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儿童化教育包括三个层次:儿童精神的教育、儿童视角和儿童化方法的教育、儿童化语言的教育。

(一)儿童精神的教育

所谓儿童精神的教育,是指使师范生树立以儿童为主的精神,并深入儿童精神世界,从儿童本身看待儿童,以儿童为教育的起点,在教育中尊重儿童,平等对待儿童,以儿童为成长的主体,以促进儿童生命成长、全面和谐的发展为根本目标。儿童精神的教育主要是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发展观,并建立正确的教育观。

(二)儿童视角与儿童化方法的教育

儿童视角的教育重在培养分析儿童的能力和“移情”能力,促使师范生主动从儿童的位置和角度看世界,而不是用成人的眼睛代替儿童看世界。例如能蹲下身来以儿童的高度和眼光看世界。儿童化方法的教育是指师范生掌握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以儿童成长规律和成长经验为基础,从儿童的视角出发,采用儿童易于接受和乐于接受的方式、方法来进行教育和教学。例如,能根据儿童思维特点采用直观教学、“玩中学”等教育和教学方法。

(三)儿童化语言的教育

儿童化语言的教育主要是对师范生进行符合儿童心理和语言习惯的儿童化的口语与体态语的培养和训练。儿童化的口语是指用简短、清晰、具体形象、浅显、幽默的语言,亲切柔和的语调,适中的语速与儿童进行交流和沟通;儿童化的体态语是以微笑、可亲的表情、适当的手势和身体姿态,恰当的空间距离与儿童交流和沟通。儿童化的语言是儿童乐于和易于接受的语言方式,可以极大地增强教育教学效果,特别对于低年级的儿童有很好的作用,因此,师范生需要特别进行儿童化语言的教育和训练。

三、“儿童化教育”的构建

(一)建立以儿童发展为线索的教育类课程体系

当今师范院校中教育类课程是“‘专业’的附属品”,〔7〕教育类课程不太受重视,内容较落后,“教育类教材基本上是从教师的角度来探讨如何教,较少涉及如何学。”〔8〕教师的教育方法脱离实际,更多是理论的讲解,不利于儿童精神的建立和儿童视角的形成,也影响到儿童化方法的形成。教育类课程应注重联系儿童的身心特点,应借鉴美国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教育课程,“以儿童发展的阶段为主要线索来设计整个课程体系”。“课程的设置结合每一阶段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和他们的学习内容而定。”〔9〕教育类课程联系小学实际,联系儿童实际,真正做到以儿童为主,使师范生深入认识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在实践中能对儿童实施良好的教育和教学。同时要配合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改变“教育类学科教师在课堂中运用最多的方法(74.4%)”,但却是“师范生认同率是‘0’的‘纯理论教学’”〔10〕的情况,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可采用案例分析、讨论、到小学实践、调查等相结合,使师范生理论联系实际,真正学有所用。积极探讨教育类课程的多样化评价方法,改变学习就是为了考试,考完就忘的情况。

(二)专业课程突出儿童化方法的教育和训练

高师院校近年来重视对师范生教育教学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但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的师范生将面对的是小学儿童,这就决定了将来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不同,“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都表明,教育对象越是低龄,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性和艺术性要求越高。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关注知识内容本身,还必须关注知识的呈现形式。”〔11〕而在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中“缺乏对小学各学科所涉及知识及小学生知识状态分析,造成师范生在知识准备和教学方法选择上的困难。”〔12〕对小学教育专业的师范生不能只局限于一般性的教育教学方法、技能和能力的培养,必须针对性的进行儿童化教育教学方法的训练。在《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小学音乐》、《小学美术》、《小学科学教育》等课程的教育和教学中,要充分建立在对儿童的认识和了解上,教学突出和小学儿童的联系,突出实践性训练。例如,如何采用符合儿童提问和交流,如何组织儿童讨论,具体的教学如何依据儿童来展开。专业课程的教学可以采用小组讨论,与小学合作研究,甚至可以让儿童直接参与和提出建议等形式。

(三)建立儿童化语言训练课程及标准

目前,一些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开设的《普通话》、《教师口语》等课程中的内容和训练没有突出小学教育专业特点,忽视将来面对的教育对象———小学儿童,没有针对性地进行“儿童化语言”的训练,缺少儿童化语言培训的标准、内容、培训方法、考核标准和方法,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缺少儿童化语调、语言、表情、姿态的训练。因此,在《普通话》训练的基础上,开设《小学教师口语》课,对儿童化口语和体态语进行专门教育和培训,并给予充足的课时进行教学,与此同时建立儿童化语言培训的标准、内容、培训方法、考核标准和方法。小学教师口语训练上采取符合儿童思维和语言特点的表达方式,在语速、语调、语气、遣词用句上进行训练;体态语上对表情、手势、身体姿态等进行训练。此课程最重要的是进行实际的训练,可采用个人练习与小组练习相结合,采取深入小学和儿童交流的方式进行提高。

(四)建立以儿童为主的教育实践课程和活动

目前师范生教育见习和实习主要学习的是做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实习生的备课和课堂教学常围绕‘我怎样教’而不是围绕‘学生怎样学’来进行。”〔13〕缺少对儿童的分析,缺少对儿童学习的认识。改革教育实践课程和活动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第一,教学试教和教育实习突出儿童,突出以“学”为主。教学试教和教育实习突出以“学”为主,以儿童为主,重视儿童的已有知识和经验,研究儿童如何学习,实现教育教学以儿童为起点,学习如何促使儿童更好的学习,学会促使儿童主动的学习,指导教师要以此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对学生成绩做出评定。第二,开展师范生与小学儿童一对一的“手拉手”活动。组织师范生与小学儿童交朋友,要求师范生每周和儿童见面一次到两次,进行交谈、玩耍、学习互助等活动,要求能了解儿童的语言、需要、爱好、性格、情感、行为特点等,做好交往笔记和反思记录。这个活动从大学一年级下学期开始一直持续开展到大学四年级,使师范生生动而深入地认识小学儿童的心理与行为特点。第三,开办“星期日义务小学”。〔14〕应高校依托小学教育专业的教师和学生,采用免费方式向社会招收小学生,在学校内举办数学活动、美术与手工、写字与书法、舞蹈、英语培训等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利用周末组织开展,每学期举办一期,学生具体组织实施,教师担负指导和帮助,师范生重点学习如何针对儿童进行教育和教学。

(五)建立小学教育专业教师与小学合作制度

“高师小教专业教育类课程的教师大都是大学毕业直接走进教学课堂,他们没有亲身的小学教学体验,这自然会影响教师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程度。”〔15〕不仅仅是教育类课程的教师,其他专业教师也存在这种情况,而且教师与小学的联系较少,使教师对小学不了解,对儿童不了解,对儿童的认识往往停留于理论上,对儿童的发展缺乏清晰的、实际的认识,影响了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因此,“承担小学教师培养任务的高校教师必须改变封闭自守的学术方式,走出大学校门,深入到小学熟悉小学教育教学实践,掌握小学教育问题,明确小学教师的培养方向。”〔16〕建立小学教育专业教师与小学的合作制度,使教师深入小学开展教研活动,甚至可以让教师深入小学一线进行教学和管理,去小学执教,使教师深入认识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特点,了解儿童不同时代的要求和特点,了解小学教育教学的要求,使教师在对师范生进行教学时有丰富的感性知识和针对性的教育。同时,通过合作“实现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共同发展”。〔17〕

第7篇:小学教育专业本科论文范文

关键词 林业教育;供给侧;改革;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 G5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4-0152-01

当前主流观点认为,供给侧改革是相对于投资、消费与出口需求侧刺激而言,加强劳动力、土地与资本管理,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张国庆基于其提出的生态论认为,供给侧改革不能只是站在经济层面上增加经济发展潜在动力与质量,而应该定位在经济可持续发展与人类社会和谐发展上。因此,供侧改革重点应该是通过人、资源和科学技术三要素管理的改革,实现科学、公平的公共管理,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实行科学、持续、高效的资源利用方式,实现社会的公平有序与发展。

1 林业教育的供给侧

就林业教育而言,“供给侧”是个相对的概念。从宏观上看,林业院校是供给侧,社会则是需求侧。从微观上看,对于林业院校外部而言,入学前的学生是林业院校的供给内容,也即中学教育是林业院校的供给侧,社会则是林业院校的需求侧。对于林业院校内部而言,在校的林业学生则是林业院校的需求侧,林业院校是在校林业生的供给侧。因此,对于林业教育供给侧改革而言,既涉及到林业院校本身,还涉及到即将入学的中学学生和在校林业学生。一般而言,对于林业教育的供给侧改革,更多涉及的是林业院校的教学改革[1-12]。

2 我国当前林业教育供给侧存在的问题

首先,对于社会而言,我国当前的林业教育在知识传授上缺乏基础性,学生技能训练不足,林业毕业生实践能力弱,不能适应复杂的社会需求。其次,对于林业院校而言,其供给侧的中学教育,应试教育的中学生社会通识教育不够,尤其是基本民主素质的培养,入学后乃至毕业后,由于基础性社会知识的缺乏,不能很好地理解林业管理、林业技术应用的内涵,特别是难以运用民主思维和我国正在逐步完善的法律来解决林业实际工作实践中的复杂社会问题。再次,在林业教学管理上,浓重的行政化教条式管理,约束了林业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阻碍了林业领域的科研创新及其成果的推广应用,其中突出表现在教师职称评定与聘用评估中,对数量权重占比过高,严重影响了林业教师教学积极性与教学的创新。在林业教育中,林业科研创新毕竟是少数,高质量的教学才是林业教育的根本。因此,职称制度改革,在林业教育供给侧改革中显得尤为重要。

3 提高林业教育的供给能力――理论水平、实践能力

在林业院校层面看,林业教育供给侧改革,主要是提高入学前的林业专业学生学业水平。在社会层面看,林业教育的供给侧改革,主要是提高林业院校的教育供给能力,包括教学管理水平、林业理论教育水平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等。

(1)就教育整体而言,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国民整体素质,而不是培养精英,更不是把全体国民都培养成科学家、企业家与政治家。因此,改革我国当前的中小学教育制度,提升入学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显得尤为迫切。对于中小学教育制度改革,要逐步取消当前的应试教育制度,将统一高考改为学业水平测试,降低大学入学门槛;改革当前中小学课程设置,只保留语文、数学与英语为基本教育课程,并减少这3门课的教学内容,将物理常识、化学常识、生物常识、地理常识等简化合并为自然通识教育课程,将历史常识、政治常识简并后加入社会学常识、法律常识、民主常识等内容作为社会通识教育课程;对于法学、临床医学等专业要求较高的高校招生,可以在学业水平测试的基础上,法学专业学生入学前加试法律常识与社会学常识,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入学前加试生物常识与化学常识。

(2)在林业教学管理上,逐步推进去行政化,高校所有教职员工采用统一的级别管理,取消行政、事业、技工等人为藩篱隔阂,借鉴当前的公务员职级平行的工资管理方式,大力推进工资制度改革。改革目前的职称评聘制度,将林业教师的职称评聘改为考评结合,即林业教师职称的评聘,结合教学成果进行考评,并且在教学成果评估中,降低论文的评分比重,提高教学成效的评分比重,以提高教师的教学热情。

(3)改革当前的林业高等教育模式,以满足社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将目前的林业专业教育模式招生改为本科、本硕连读、博士3种模式,取消专科与职专,将其并入本科,本科生与六年制本硕连读生招生对象为具有高中学业水平的学生或其他专业大专以上的毕业生,博士生招生对象为林业硕士毕业生或者获得林业工程师资格考生。之所以在林业专业招生对象中增加其他专业学生,其目的是将其他专业的知识、思维模式、研究方法等内容引入林业领域,加强学科间的融合,以新的思想来开拓林业领域,遏制长久以来林业领域“近亲繁殖”带来的独自尊大的学术藩篱,以提升林业研究水平。

在培养目标改革上,林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是一般林业事务工作者,林业硕士培养目标是高级林业工程师和一般高校林业教师,林业博士培养目标是正高级林业工程师、林业

(下转第156页)

(上接第152页)

专业研究人员和林业院校高级专业课教师。

在课程设置改革上,本科阶段教育适当设置社会通识专业课,取消政治课教育,增加专业课比重,特别是基础林业事务处置课程,硕士阶段教育增加林业专业技术实务教育比重,以提高林业专业毕业生对当前林业事务与社会实际环境的融会贯通能力以及林业实务实践能力。

(4)在实践能力教学方面,聘请林业实践水平高、能力突出的高等级林业技术人员,给学生讲授林业实务实践课。

4 改进林业教育的供给方式――案例教学、生产实践、“互联网+”等

林业教育改革的供给侧改革的另一方面,是林业教育供给方式的改革,除了改革目前的课堂教学与专业实践之外,还应该引入案例教学,加大专业实践的教学管理。

(1)在课堂教学上,除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之外,还应该引入自由讨论、自由命题小论文写作等教学方式,以及引入教学动画、教学游戏等新的教学工具。

(2)在专业实践上,严厉禁止专业实践成为找工作的代名词的走过场做法,借鉴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实践方法,林业专业本科生学完专业课之后,至少要留有半年到1年的时间,分别到国有林场、乡镇林业工作站、林业产业经济体、县级以上林业行政管理部门等机构中实习,以完成林业专业基础技能实践。硕士生、博士生至少要有半年时间在省级以上林业行政管理机构、林业院校、林业科研机构和林业产业公司等机构中实习,以完成林业专业高级技能训练。

在案例教学上,在林业生产机构、管理机构、科研部门聘请林业生产实践经验、管理经验与科研经验丰富的林业技术专业人员,教授林业专业学生的案例教学,以真实的案例和林业亲身实践,传授学生林业实务处置能力,培养学生法治与民主意识,提高学生对林业专业知识深层理解能力与社会实际事务的融合能力,以及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3)在林业教学中,积极引入互联网技术,尤其是大力推广“互联网+林业实践”和“互联网+林业专业课课件”教学。在“互联网+林业实践”方面,大力推进林业数据无门槛共享,让学生在共享数据中更加深入地学习林业知识,让林业教师与研究者更加方便地获得所需要的教学素材或研究资料。在“互联网+林业专业课课件”上,让更多更加优秀的林业教学课件实现网上无障碍共享,以便林业专业学生更加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课件开展学习,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此外,还可以将学生选择课件的数量,作为教师教学成绩进行考核,以促进教师教学积极性的发挥,促进林业教师开展林业教育创新,提高林业教育水平,增强林业教育的供给能力[12-20]。

5 林业继续再教育的供给侧改革

当前,有相当一部分林业从业人员,实际专业技术能力普遍不高,甚至频犯低级的基础性技术错误,这就需要林业继续再教育进行补救。但是,目前的继续再教育普遍流于形式,特别是网上进行的继续再教育,尤其是公务员中的领导岗位人员的继续再教育,基本上都是由其下属进行。因此,继续再教育不能由地方人事部门,而交由高等院校进行正式的脱产培训与考试,所有在职公共管理人员,包括公务员、事业编制人员和在公共管理机构从业的其他人员,至少每3年轮训1次,3年累计轮训学时不得少200学时,并且轮训考试要合格。轮训内容包括民主与法治、社会与经济、生态环境、公共管理等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轮训内容通识课与专业课参考比例可以为1:4,通识教育可以由综合大学承担,专业教育可以就近在相应的专业院校进行[1,9,20]。

6 参考文献

[1] 张国庆.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之陋见[EB/OL].(2016-10-29)[2016-11-02].http:///home.php?mod=space&uid=3344&do=blog&id=1011604.

[2] 张国庆.林业供给侧改革探讨[EB/OL].(2016-10-27)[2016-11-02].http:///home.php?mod=space&uid=3344&do=blog&-id=1011249.

[3] 张国庆.林业标准化原理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2(1):225-226.

[4] 张国庆.林产品溯源系统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1(22):226.

[5] 孙笑侠.法学教育的制度困境与突破[J].法学,2012(9):108-116.

[6] 张国庆.复杂系统生态论方法及其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3(11):190-193.

[7] 张国庆.生态论:复杂系统研究[EB/OL].(2013-03-27)[2016-10-27].http:///data/attachment/home/201304/01/082301npp-13fnh5bllmra3.attach;http:///home.php?mod=space-&uid=3344&do=blog&id=674444.

[8] 张国庆.系统法学与我国生态法制建设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3(10):160-161.

[9] 张国庆.发展学基本理论与我国当前农村发展问题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3(17):303-313.

[10] 张国庆.生态健康评价及生态系统管理方法[J].现代农业科技,2012(11):247-248.

[11] 张国庆.生态论与经济生态化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2(10):28-29.

[12] A余兵.林业公平发展浅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5(23):175-176.

[13] 张国庆.基于高分辨率遥感数据与TSE方法的生态系统精细化管理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5(16):153-156.

[14] 王艾.从减熵化角度探讨林业多元化发展策略[J].现代农业科技,2015(23):178-179.

[15] 王坤宇.基于减商化理论的我国林业产业发展对策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4(18):172-173.

[16] 张国庆.森林健康与林业有害生物管理[J].四川林业科技,2008,29(6):77-80.

[17] 张国庆.和谐城市融入文化、生态[J].绿色中国,2005(9):53-55.

[18] 张国庆.现代和谐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N].中国绿色时报,2008-05-20(004).

第8篇:小学教育专业本科论文范文

【关键词】体育教育教育实习专业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202-01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改革与发展对高校的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小学教育对师资的要求不断提高,这就要求师范院校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层次与规格。因此,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必须是适应性强、竞争性强、发展后劲强的一专多能型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做好学校体育工作,体育教师是关键。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到未来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而实习是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实践内容,是教师职业训练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是综合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培养学生的从师任教的职业心理和职业道德,以上种种值得关注与思考。

1.教育实习现状

我校每年为体育教育实习的组织实施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和令人满意的成绩。同时也反映出了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1.1对教育实习的认识

教育实习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和规范性。体育教育实习属于高师课程结构中实践课程的范畴。通过教育实习,使体育师范生能够尽快了解教育、教学、训练、竞赛等方面的工作,使其在教学能力、组织训练能力、组织课外体育活动、组织运动会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

1.2教育实习的综合能力

教育实习是一个全面提升实习学生综合能力的过程,通过实习能够使其在教案编写、语言表达、动作示范、教学组织、指导运动训练和组织运动竞赛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在此过程中,实习生要学习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并能根据实际条件调整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手段顺利地组织教学,指导学生课余体育活动。只有具备了这一能力,才能真正完成从学生到老师的转变。

以上都是在实习中要重视的问题,促使各高校在不断创新,响应国家课程改革的号召的同时,是否也应该根据中学体育教育现状作出改革,让毕业生能更好的掌握技术技能,成为中学体育教育的主导者。

2.教育实习中的问题与分析

2.1课程体系陈旧而单一

长久以来,因着教育体制的改革的滞后性,我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传统而陈旧,不能引进新型运动项目。另外,在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应用型和前沿性课程开设较少,开设的课程与教育实习的关联性有距离。

2.2 体育教育专业理论课与术科比重失调

我校在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类别设置方面,重视理论课程的建设,而对术科课程的建设力度较小。具体表现在:学生重视理论的学习,论文的发表,而对于教育实习有很大关联的技术联系失去重视。另外,在学生考核方面,也是重视理论的建设而忽视了术科的建设。

2.3 体育教育专业的设置与社会需要脱节

专业的设置与社会对职业的要求是息息相关的。在专业的设置方面,应该立足于专业人员在对未来的职业定位上,以期找到最合适的专业领域问题的解决办法。但是,目前我校的专业设置和教育实习与社会现实需要是有一定距离的。主要表现在:专业设置的名称与社会需求不一,比如现在健身理念已经普及,但是我们的专业领域没有设置健身健体专业;其次是专业领域的人才缺乏,长久以来,社会对体育专业存在一定的理解偏差,认为体育专业就是跑跑跳跳,文化内容比较少,导致专业领域人才流失严重,数量匮乏;第三就是专业学生的实习主要放在了校外的实习上,而忽视了校内的实习,缺乏对讲座的理解和体育课的观摩实践。

3.结论与建议

3.1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学生的师范素养

体育教育专业院校应开设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型运动项目,比如:攀岩、户外运动等项目、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由以技术为中心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转变。开设应用型和前沿性课程,课程体系与基础教学内容有机地衔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3.2提高术科课程学分的比例

术科课程学分比例的增加,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对运动技术和技能的重视程度,从而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和技能水平。在加强专业学科课程的基础上,可以使学生在普遍掌握“技能形成和发展”的一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有重点、有特色地发展学生技能。

3.3以社会需求为依托加强就业教育课程

就业教育课程是专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技能,解决未来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它是培养具有组织能力和协助能力的体育人才的重要措施。其内容除了校外实习,还包括校内教学实习,进行教学讲座或组织学生进行校外体育课的观摩,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潘绍伟,于可红.学校体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刘继平.走向多元:教育个性化的课程选择[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2:29-31.

[3]黄汉升,季克异.我国普通高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3,(11):61-63.

[4]夏思永.体育教育实习理论与实践[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第9篇:小学教育专业本科论文范文

一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定位不够明确

在学前教育学教学实践中,一是此门课程的开设缺乏必要的调查和论证过程,造成所学的部分内容与实际工作联系不大,教育理论和实践脱节。一些高职院校学前教育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沿用多年,对学生真正所需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缺乏深入理解,课时安排也不尽合理,知识与技能学习的比重远大于实训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相对普通,往往造成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态度不端正,不懂得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教育实际问题,学习效果欠佳,更不利于对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2课程内容交叉重复

学前教育学课程应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但是实际教学中,有些章节之间缺乏有机联系,课程内容交叉重复现象严重,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没有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高职生源质量不均衡,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理解和认同不足,倾向于重视专业技能的学习,轻视理论知识学习,也缺少对学前教育现象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对教育理论知识的接受有一定困难,不能融会贯通,综合运用能力不强。许多任课教师关注的往往是自己所教课程的完美性,而很少顾及与其他课程的重叠问题,更很少去考虑学生学习的感受,这会让学生产生倦怠情绪,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3教材面临严峻挑战

学前教育学教材版本较多,估计未来几年会有更多教材出现,但是目前大多数教材与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相去甚远。这些教材一是强调学前教育学的学科独立性,重心在于学前教育学的学科框架,而不关注未来的幼儿教师到底应该知道什么,学些什么。二是教材的教条主义倾向严重,基本是沿用普通教育学教科书的编写模式。事实上,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不会关注学前教育学是否应独立成为一门学科,而是关注学前教育学究竟是什么,它和中小学教育不同之处何在,独特性在哪里。学前教育学应该是幼儿园教师职业视角下的学前教育学。

4教学范式急需改革

独白式教学是目前高职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的主导范式,在独白式教学范式中,师生之间是非民主的对立关系,教师成为传递知识的专家,学生只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教师讲、学生听是学前教育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教师关注课程知识与学生的学习态度,容易忽视学生的实践经验,比如,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忽视去引导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与教材、幼儿等建立对话式关系等。独白式的教学方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

5考核评价标准单一

高职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相对落后,并对教材体系如何转化为教学体系的把握不足,教学过于注重学科的理论性而忽略其实践性,教学评价基本沿用多来年的考核评价标准,任课教师往往是根据学生期末成绩,再加上平时课堂表现进行综合评定。课程考试以知识点为主,大多数学生在期末考试之前突击应付,学生只凭记忆就可取得高分。上课记笔记,考前背笔记,考后全忘记,已经成为教学的生动写照,学生并没有真正掌握学前教育学相关知识。这种考核方式急需改革,否则不利于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二完善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的建议

1课程开设需经过必要的调研和论证

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的开设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经过充分的调研和分析,广泛收集社会对学前教育专业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将这些要求进行整理、归纳和分类,转换成核心技能,再根据核心技能的要求开设相应的课程。明确每一门课程所要达到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这样才能保证所开设的课程和社会的实际需求一致,避免所开课程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的现象。把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放在突出的地位。要积极从幼儿园实际需要出发开发课程,紧紧围绕“学生毕业后可适应哪些工作岗位”、“幼儿教师需要完成哪些主要工作任务”、“幼儿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专业素质”等重点问题开展调查,以此为据构建课程体,实现由学科知识本位向职业能力本位转变。

2关注幼儿园发展动向,更新课程教材内容

教材内容要推陈出新,任课教师要充分关注学前教育领域的发展动向,创造条件深入到幼儿园一线,做好资料收集工作。所编写的学前教育学教材要有一定的前瞻性,教学内容应贴近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反映幼儿园教改新动向,对课程内容和教材进行革新,不拘泥于学科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跳出原有的课程框架。教师也可以编写补充教材或是以活页补充讲义的形式,把最新的知识充实到课程教学中,特别是丰富的家庭教育学相关内容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不能再自我陶醉于现有的学前教育学教科书体系,不能再迷恋学科体系的完美光环,而应与时俱进,转换思维方式,超越单一课程逻辑的局限,对传统学前教育学教材进行变革,让课程内容具有鲜活性、情境性、有效性、实用性。将以往教科书的宣言式风格转换成对话式,对教科书和教学计划重新设定,既要考虑教师教的空间,也要考虑学生学的空间。在教材的编写与教学过程中就要把“主题活动”模式贯穿其中,让学生从学习之初就真实地接触到幼儿园教学情境。着眼点要放在幼儿园教师职业准备的有效性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上,不再局限于自身逻辑的科学化追求,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取向

3变革学前教育学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引入幼儿园活动模式,改革幼儿园专业课程教学方法。学生根据分科教学所学的知识技能并不能适应目前幼儿园以“主题教学”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模式。延长实践教学活动时间,丰富教学实践方式。要按照职业工作岗位所对应能力的要求组织教学,基础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基本的原则,增加学生实践实训课程的内容与比重,让学生在“教、学、做”合一的过程中不断学习、提高,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实践中提升”。一是统一安排学生深入幼儿园进行教育实习,加强对教育实习的管理与指导,通过改革教育实习过程、指导方法、评价指标和考核方式等,提高教育实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二是以完成幼儿教师工作任务为驱动,在课堂内进行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训活动,可以采用案例分析法、操作练习法、情境体验法、片段模拟练习法、试讲评价法等多种形式(包含教育活动设计、说课、研讨、相关的教育材料制作等内容)。让学生知道怎么做和为什么要这样做。还可以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发挥其“直观感性、开阔眼界、启迪思维”的重要功能。

4改革课程评价体系,大力推行过程性考核

一是改变学生成绩的评定办法,强化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以学生的实践学习为主,应适当增加学前教育学课堂考核和课后作业的评价环节,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小组作业、教育实践报告、研究性学习小论文、讨论以及平时的读书笔记、心得体会等应作为课程评价指标。二是可以举办校园文化节、舞蹈、音乐剧、玩教具制作,开展美工、故事演讲等实践技能比赛,还可以让学生利用寒暑假进行社会实践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项目完成的情况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让学生获得丰富的实践体验和相应的专业实践能力。三是要改变教育实习的评价方法。例如,增加评价环节,变目前的结果评价为过程评价,对实践教学的准备、中间过程及结果均进行评价,从而对教育实习活动进行全程监控和指导;改变评价主体,变过去指导教师的单一主体评价为多主体评价,除高职指导教师、幼儿园指导教师评价外,将同学互评和本人自评也纳入评价范围,从而充分调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搭建实践教学平台

一是组建由高职指导教师和幼儿园指导教师共同组成的实践指导教师队伍,充分发挥高职教师的理论优势和幼儿园教师的经验优势,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建立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和实践教学基地,在高校与用人单位之间架起连接平台,在此基础上,开展教育实习、教育见习、教学观摩、幼儿园教学研究、科研课题研究等系列活动,既为学生提供稳定的实践教学机会,又丰富高职教师的实践经验,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也有利于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二是着力打造一支“名师引领、双师素质、专兼结合、重在建设、形成梯队”的优秀课程教学团队,吸纳行业专家参与课程改革,加强“教学研一体化”的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对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和行为的指导,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展学术交流和横向研讨,开发校企合作和行业技术服务,实现校、园互动,全面参与幼儿园的教改实践,培养青年骨干,推动课程团队教师的成长。总之,通过搭建合作平台,可以加强高职教师和幼教一线工作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有助于人才培养和人才使用方形成实践指导合力,不断提高幼教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秦金亮.学前教育专业“三学”受到的挑战与未来改革路径[J],幼儿教育,2011(7).

[2]范小玲.高专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J],时代教育,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