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以人为鉴范文

以人为鉴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以人为鉴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以人为鉴范文

一、工作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认证认可条例》,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海峡西岸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认证认可工作体系。建立和完善我区认证认可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建立结构合理、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程序严密、执法有力、公正高效的认证认可行政执法体制,形成长效的认证认可市场监管机制,不断夯实认证认可工作的技术基础,加强认证认可从业队伍的能力建设。切实提高认证认可有效性、加强服务性、增强科学性、树立权威性。强制性产品认证生产企业全部获证;质量性产品认证和体系认证总数年增长率高于经济增长水平,其中:节能、环保产品认证总数年增长率15%以上,实验室依法获得资质认定;认证从业人员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审核员比例明显提高。

(一)强化认证认可的基础作用,服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充分发挥认证认可在质量管理和安全保障方面的基础作用,促进经济发展质量和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强制性产品认证要发挥市场准入制度作用,切实把涉及生命、健康、安全、卫生、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纳入认证范围。管理体系认证要对保证企业产品质量持续稳定的作用更加显著。加强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特别是要加大对关系食品安全和国计民生产品检验机构的资质认定监管,加强实验室能力验证。规范信息安全认证检测市场,推进信息安全产品的产业发展。

(二)强化认证认可技术作用,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针对我区产业特点,大力推进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推动环境友好型产品认证;推动森林认证、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积极开展循环经济相关领域认证试点工作。积极开展节水、节能、可再生能源产品认证。

(三)强化证认可技术支撑作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积极推动认证制度在农业领域广泛运用,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规模化、集约化和科学化水平;推动有机产品、良好农业规范认证,推动农业生产与国际接轨;组织开展绿色市场、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强化对农产品检测实验室的管理和监督;通过推动实施具有食品防护功能的HACCP监管体系,降低出口企业成本,促进食品农产品出口,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做出积极贡献。

(四)发挥认证认可的创新引领作用,服务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推动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向政府、公共组织和现代服务业延伸,促进社会公共服务管理水平升级;引导认证机构开展市场调研,挖掘中小企业及消费者对服务的关注点;大力发展体育服务、旅游服务等服务认证,促进服务业规范和服务质量提高。

(五)发挥认证认可提供信任证明的优势,服务社会诚信建设。

利用认证认可所具有的科学、规范、透明的标准、程序和体系运行模式,在认证认可行业中开展诚信建设。强化全行业的诚信意识,完善对认证及相关企业、获证企业的诚信评价机制和信息机制,建立失信企业、从业机构和人员“黑名单”制度,严厉惩处失信行为。充分发挥认证认可行业协会的作用,通过行业自律、机构之间的自我约束、相互监督促进诚信。加强社会对行业诚信等方面的监督,以行业诚信影响和带动社会诚信的确立。

(六)发挥认证认可对外交流作用,促进海峡两岸认证交流合作。

充分发挥台之间交流交往密切的优势,通过学(协)会、同业公会等行业组织开展讲学、互访、学术研讨等活动,加强台在认证技术和方法研究、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科研项目成果推广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积极为我区台资企业提供认证技术服务,扶持台资企业健康发展。推进台认证证书互认,拓展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促进台认证事业的共同发展。

二、工作措施

(一)加大认证优惠扶持。在已推行国家节水、节能、可再生能源产品认证制度的基础上,区政府在采购、财税减免等方面对获得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环境友好型产品认证、推动森林认证、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的给予政策扶持。

(二)完善监管机制。不断创新完善认证监管机制,加强监管措施,强化监管手段,加大执法力度。既要重视认证过程,更要重视认证结果与有效性的保持。建立认证结果的质量和行政监管责任可追溯体系。完善认证有效性行政监管机制。建立认证机构信息报备制度、获证企业分类管理工作机制,建立获证企业黑名单制度。建立认证结果监督抽查机制。建立获证企业的巡查制度,建立认证活动行政监督制度,依法处理有违法违规行为的获证企业或产品。依法加强对认证机构的监督管理;加强对与认证有关的认证咨询机构、检查机构、实验室的监督管理;加强对认证、认证咨询人员从业活动的监督管理;加强对认证结果的监督管理。

(三)加强保障能力。组织开展认证认可法律法规、执法监管和认证认可业务技能培训,不断提高认证监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能力。对认证监管机构、编制、经费给以支持,切实增强认证执法和监管保障能力。

(四)加强信息化建设。重点建设好质量安全风险预警平台,实现行政许可项目网上审批。要建立地方认证监管部门、认证及相关机构、相关行业与认监委的信息采集、交换和信息共享的工作机制,满足认证监管部门的执法需求和社会对认证认可的信息要求。要加强“检测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促进政务公开和检测资源综合利用,实现资源共享。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把认证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完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政府认证认可工作责任制,把认证认可工作纳入政府节能减排等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强化责任落实,大力推进工作认证认可工作。建立“区认证认可工作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认证认可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区经贸、科技、财政、交通、卫生、环保、统计、质监等部门为成员单位,市质监局直属一分局为牵头单位。协调和落实本地区的认证工作。

(二)加强协作配合。有关部门要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全省认证认可工作。质监部门要加强对认证认可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努力提升认证认可工作水平。区政府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认证认可工作,在资金扶持和奖励政策上予以落实。经贸、建设、交通、卫生、环保等部门要做好本行业的认证监管工作。

第2篇:以人为鉴范文

《老子》有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这段话以“上善若水”为提纲,指出一个人如要效法自然之道的无私善行,便要做到如水一样至柔之中的至刚、至净、能容、能大的胸襟和气度。

老子自己的一生,始终以周守藏史的卑职自处,就是效法“居善地”的道理;历史上许多圣君名臣,宽厚容养,成为“心善渊”的榜样;诸葛亮的三顾出山,终至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以说是“与善仁,言善信”的楷模;汉代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之治,君臣上下,大体都蕴涵了“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的精神。

水,具有滋养万物生命的德性。它能使万物得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争利,如古人所说:“到江送客棹,出岳润民田。”只要能做到利他的事,就永不推辞地做。它永远不占据高位,更不会把持要津。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它在这个永远不平的物质的世界里,宁愿自居下流,藏垢纳污包容一切。所以老子形容它,“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以成大度能容的美德。

“水唯能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这是古人拿水形成的海洋和土形成的高山写就的一副对联,以此作为人生修为的格言。

老子认为:一个人的行为如果能做到如水一样,善于自处而甘居下地――“居善地”;心境养到像水一样,善于容纳百川的深沉渊默――“心善渊”;行为修到同水一样助长万物的生命――“与善仁”;说话学到如潮水一样准时有信――“言善信”;立身处世做到像水一样持平正衡――“正善治”;担当做事像水一样调剂融和――“事善能”;把握机会,及时而动,做到同水一样随着动荡的趋势而动荡,跟着静止的状况而安详――“动善时”;再配合最基本的原则,与物无争,与世不争,那便是永无忧患而安然处顺了。

第3篇:以人为鉴范文

一、坚持以人为本,必须要做到充分尊重人

做人的工作,尊重人是前提和基础,缺少尊重,一切工作无从谈起,组织部门尤其要注意把尊重人放在第一位。一是要充分尊重他人的人格和尊严。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人格特点和人格尊严,组工干部在做人的工作时要树立平等意识,不要总把自己看得高人一等。要善于进行换位思考,在平时的接触和工作中,充分尊重每一个人的人格尊严,多站在他们的立场上想问题,不能总拿自己的标准和要求去苛求别人,因为每一个人的思想水平、能力影响、工作权限和个性特点等并不一样。二是要正确看待他人的性格和个性。每一个人的性格个性都不同,有人急躁,有人宽厚,有人火暴,有人温和,组织工作者对任何性格个性的人都要一视同仁,不能随自己的爱憎喜恶,尤其在使用干部上要善于合理地搭配各种个性的人,实现干部的优势互补。三是要客观评价他人的劳动和创造。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每一名干部哪怕是普通老百姓都有自己的创造潜力,譬如这几年桃源县涌现出的明月带山河、党员联户带创和乡村夜话等许多典型经验和做法,最初都是从基层群众那里起头发脉的,是他们的首创,做组织工作的人如果没有充分的敏感性和发自内心的对他人的尊重,就难以发现这些很有意义和现实影响力的好做法。

二、坚持以人为本,必须要做到全面了解人

全面了解人是组织工作者最基本的素质。要做到全面了解人,我认为要从三方面下功夫:一是要广泛接触。组织工作者要多接触社会上形形的人,不带有色眼睛,尤其要多接触最基层的广大干部群众,做他们的知心人和贴心人。要通过广泛接触各种人,从中发现各种优秀的人才,同时要通过广泛接触来增强对广大党员干部的了解。二是要深入考察。主要是对干部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不仅了解干部的现实表现、工作实际,也要了解干部的社会交往、为人处世,不仅了解干部的工作圈,也要了解干部的生活圈、社交圈,不仅了解干部对工作的主观态度、努力程度,也要了解干部的生活处境、家庭困难和思想心态。三是要认真分析。同志反复强调过,组织部门要做到能够象X光机一样了解和掌握干部。其实这就是要求组织部门要把接触和了解到的干部情况进行认真的分析,要深入掌握干部个性性格的多面性,要发现干部在平时工作中没有表现出来的特点、潜力甚至缺陷,从而避免在使用时出现失误。

三、坚持以人为本,必须要做到公心选用人

公心选用人是组工干部公道正派的具体体现。因此,组织部门在选拔任用干部时,一定要出以公心、客观公正。一是要公道评价人。在评价、推荐干部时,做到光明磊落,敢于说真话、反映真实情况。无论干部有没有背景,背景怎么样,无论干部与自己关系亲疏与否,始终要以对党和人民负责的态度、以对干部本人负责的态度,实事求是汇报和反映干部情况。二是要公正使用人。组织工作特别是选人用人工作是相当敏感的,如果用了不公道的人,就可能贻误党的事业,最终损害我们组工干部的形象。古人说“用一贤人,则贤人毕至;用一小人,则小人齐趋”。因此在考察干部时坚持做到既注重能力,也注重人品;在推荐干部时,既注重推荐那些活跃、外向、有能力的干部,也积极推荐那些肯干事、踏踏实实的老黄牛式的干部;在评价干部时,不单纯以票取人,而要客观分析干部的工作和思想实际,尽量做到不让那些敢说直话、不怕得罪人的人吃亏。

第4篇:以人为鉴范文

【关键词】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

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人的本身里外都是一种和谐。”人的身心是和谐发展的内在基础。按照教育规律,学校教育就是要创设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和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实现个体与社会的和谐。使和谐社会成为由和谐的人组成的社会,也使和谐的人成为和谐社会的合格一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著名权威报告《学会生存》中指出:“应该把培养人的自我生存能力,促进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作为当代教育的基本宗旨。”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建设和谐校园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客观需要,是学校更好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推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制建设,不断提高师生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切实完成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为己任,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的历史使命的可靠保证。

因此,有了这样的科学理论作指导,构建和谐校园也就有了行动的准则。“以人为本”的和谐校园应该是一个既强调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又注重三者之间和谐发展的活动整体。关于如何构建和谐校园,我有以下几点想法:

一、优化育人环境,构建和谐校园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和谐社会的典型特征,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在学校的管理活动中,实施人性化管理,以热爱学生为切入点,给予每一位学生切实充分的人格尊重、人文关怀和人情温暖。教育者要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为学生的学业成才、健康成才、快乐成才和精神成才无私奉献。在人格上充分尊重学生在学校中的主体地位,在各项工作中,多作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宣传、倡导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

努力建设生态化校园,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全校师生员工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按照我国古代哲学“天人合一”的朴素思想和现代文明的“生态平衡”理念,构建集绿化、美化、净化为一体的校园建设格局,塑造学生健

全生态人格。增强师生的“生态平衡”观念和“环境保护”、“资源节约”意识。

二、实行科学管理,构建和谐校园

首先,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根本前提。学校办得好不好、水平高不高,关键取决于学校领导队伍建设。继续深化学校以往的管理者兼任年级课程的这一制度。这样的零距离管理,既便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又便于产生管理智慧。管理者同时又是实践者,消除了管理与被管理的矛盾,从而能更好地实现学校决策于民,用之于民。

其次,加强制度建设,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有力保障。健全的、科学的体制、机制和制度,能合理划分学校各级组织的职能,明确工作程序和要求,明晰学校管理、教学活动的责任归属,实现资源要素的有效配置,从而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学校要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学校发展的全过程,来规范和调节各种关系,使一切活动都有制可依、有章可循,并对重要决策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反馈,从制度上保证决策执行的质量和效率。

第三,提高办学质量,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根本目标。办学质量始终是学校的灵魂和生命线,提高办学质量是学校工作的永恒主题。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老师,要通过各种政策和机制调动和鼓励广大教师热爱教学、细心教学,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中去,投入到提高教学质量中去,为教师队伍中的每一位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努力创造人人做贡献、人人都成才的良好氛围,充分激发广大教师的创造活力,培养更多质量的人才,创造更高水平的科技成果,促进师德和教风的不断优化。

三、倡导礼仪文化,构建和谐校园

校园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是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促进和谐校园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各种习惯的关键时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道德教育的成败关乎学生一生的发展。礼仪文化的构建中心应是学生的养成教育。学校应该遵循儿童的认知与成长规律,将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作为德育的中心,努力为学生营造礼仪文化的校园环境,让校园环境既富有艺术品味,又贴近学生生活及各适龄学生的

心理特点,用无声的语言来感染学生知礼重行。

四、教学相长,构建和谐校园

第5篇:以人为鉴范文

关键词:以人为本;建构;和谐;课堂;预设;生成;人文素养;心灵舒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9-018-01

“以人为本”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其根本所在就是以人为尊,以人为重,以人为先。当我们将“以人为本”作为教育的价值选择时,教育便具有了创造人的价值的意义。它以充分开发个体潜能为己任,以丰富的知识、完整健全人格的培养为目的。“和谐”是一种美,“和谐”能产生美,作为教师应致力于“创建和谐的课堂”。和谐的语文课堂,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宰”,是引领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是知识发现的引导者,是对话的启发者,是学习的指导者,是学业的评价者,是纪律的组织者,是教学信息的重组者。因此,在整个和谐语文课堂中,教师应该用自身的和谐发展去创造和谐的教学,用自己的和谐底蕴发展学生的个性。

一、生活与人文并进,凸现课堂和谐

教学是一种艺术。课堂上,教师应依据学生特点和教材的实际以及教学的进程,对教育教学资源有机的融合,让课堂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分有合。通过整合和聚散,让语文充满“生活味”和“人文味”,更符合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竭力在“文”和“性”的碰撞中,促进学生整体性的发展,让语文课堂充满灵性,充满智慧,充满和谐,实现课堂的和谐。

1、让生活走进课堂,放大和谐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教育即生活。”生活就处处有语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把生活带近课堂,让小课堂变成大社会,让学生在小课堂中领悟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促进师生教与学的联动与和谐。如在教学古诗《所见》时,在初读古诗,借助注释及字典理解了字词之后,教师播放了一段录音,请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并说出是根据诗中哪个词来想象的,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此时的教师在学生中间,时而朗诵,时而表演,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在尽情表现自己的同时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习个性得以展示。师生作为不同的个体,其生命活动的展现融合为一,相互感动,和谐成长。

2、让人文走进课堂,丰富和谐

“语文课要以人为本,充满人文关怀,对学生要尊重其人格、理解其需求、赏识其个性、激励其潜能,真正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只有充满人文的课堂,才是和谐的课堂,才是有价值的课堂,才是师生生命延续的课堂。

(1)和谐课堂的支撑——人文素养。人文教育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挖掘语文本身人文价值,是十分必要的。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应是一种民主、平等,相互协调、和谐发展的互动关系,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不搞“语言”、“思维”、“行动”上的“霸道”,而是在“润物细无声”的组织引导中,带领学生逐步建构和完善。要尊重学生的独特的体验、感受和理解,让语文课堂的阅读成为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2)和谐课堂的承载——心灵舒展。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是创新能力形成的最重要的条件,也应成为和谐课堂氛围的基本保障。教师要对学生抱以最大限度的尊重。尊重学生的爱好和需求,鼓励他们自主选择与评价;尊重学生的情感和体验,让孩子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尊重学生的幼稚与差异,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摸索他们的思维方式,保护并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学会知识,掌握知识,让他们的心灵在和谐的氛围中舒展。

二、预设和生成碰撞,展示课堂和谐

学生的学习过程,就其实质来说,是一种把外部的知识结构转化为个体内在的认识结构的过程。由于学生年龄小、认知水平不高等因素,学生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给予引导和帮助。要想引导出色、帮助到位,和教师自身的钻研是分不开的,也就是教学的“预设”,出色的预设是课堂教学和谐的必经之路。

1、给予学生思维的迸发

在语文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如何激活,让他们在思维有水一般的灵动,是和谐语文课堂的生命。在课上,教师要变“人云亦云”为另辟溪径,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变“单一思考”为复式思索,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变“自我需要”为群众需求,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变“思维惯性”为思维创新,培养思维的变通性;变“狭窄思路”为思路开放,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让课堂活力无限。

2,给予学生创造的灵动

第6篇:以人为鉴范文

【关键词】综合实践;兴趣;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42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小学综合实践课就是让学生从学校这个小课堂,走进社会这个大学堂的一门课程。正如曹雪芹曰:“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要使现代的学生具有真正有用的学问,综合实践活动必须让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那么,如何才能使小学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和社会呢?

1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选材贴近学生生活

兴趣是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起点,兴趣的满足需要在活动的过程中实现。关注学生的兴趣,将兴趣转化为可探究的问题,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获得学习的自由以及快乐的感悟体验,实现对自我价值的认识和承认。因为学生的学习内容主要来源于儿童生活实践经验,以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选取学习课题,建立与生活目的的联系,使学生产生情趣,这是维系学习的原动力。因此,选取学习课题时,就应当使课程和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相关联,缩小学生实践经验的距离,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搭起一座桥梁,使它们得以沟通。例如:在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走进春天》时,可以让学生们亲临大自然去走一走、看一看、找一找、闻一闻,真真切切地去体会春的变化,去感受春的气息,这毫无疑问的比课文中的描述要更有说服力。

2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活动中体验成功

小学综合实践课要回归生活和社会,需改变以往书呆子高分低能的现象,让学生自主活动,给学生提供开放的学习空间,使教与学相互推进。因此,教师应引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在家庭、社区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供并创造学生主动探究、独立操作、自由表达的时空,用自已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已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通过各种生活体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快乐和愉悦的同时获得发展。例如:在学习综合实践课《电与我们的生活》时,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留心观察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变化,体会社会进步与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通过简单的观察、调查锻炼和提高调查、探究及搜集资料的能力,学会讨论与合作。从而让学生们在自主学习中了解到了电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哪些作用。这样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思维、能力、情感、自我价值观、行为等均得到发展。

3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知识能力同步发展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他认为生活的过程就是教

育的过程,教育应该在种种生活中进行,从中可以看出他极其重视学生在生活中的亲身经历、实践和创造,注重教育向生活的回归。因此,理论联系实际是小学综合实践课的最大特点。实际上,生活中蕴藏着巨大的教育资源。教师将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与书本知识融通起来,学生就会感受到书本知识学习的意义与作用,同时也意识到自已学习的责任与价值,就有可能产生学习的动力,联系自己的已有生活实际,达成活动的过程,还可能发挥联想,生成创意,使活动引向新的领域。例如:在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我们的学校》一课时,了解到我校原来是一所很小的学校,如今,它正为创建市一级学校而努力。我抓住这时机,组织学生去了解学校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我并以“我们美丽的学校”为主题,开展了一次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们热情高涨,积极动手、动脑、尝试、探索。由此可见,学校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生活事件随时发生,只要注意把握时机,针对学生的思想和具体表现找准时机,然后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有目的地渗透,使学生随时随地受到教育。

4深入挖掘身边的资源,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第7篇:以人为鉴范文

为了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弘扬社会正气,维护社会秩序,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根据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含义)

本办法所称的见义勇为,是指个人为保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制止违法犯罪、协助有关机关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以及抢险救灾的行为。

第三条(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范围内见义勇为行为的确认和对见义勇为人员的奖励、保护。

法律法规对见义勇为人员已有奖励和保护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条(原则)

对见义勇为人员实行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原则。见义勇为人员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第五条(管理部门)

本办法由市和区、县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对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的具体工作由各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综治委)负责。

公安、民政、劳动保障、卫生、医保、财政等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的相关工作。

新闻出版、文广影视、教育等部门和工会、妇联、共青团、残联等群众团体应当做好见义勇为的宣传工作。

第六条(专项经费)

本市设立见义勇为专项经费(以下简称专项经费)帐户,由市综治委负责日常管理。专项经费用于见义勇为人员的奖励和保护。

专项经费的使用和管理,依法接受财政、审计等有关部门监督和社会监督。

第七条(专项经费筹集)

专项经费通过下列途径筹集:

(一)政府财政拨款;

(二)社会捐赠;

(三)其他合法途径。

第八条(专项经费用途)

专项经费主要用于:

(一)见义勇为人员的表彰、奖励、慰问;

(二)因见义勇为而牺牲、伤残人员的补助;

(三)办理因见义勇为而牺牲、伤残人员的无记名人身保险。

第九条(评审机构)

市和区、县综治委设立见义勇为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会由综治委办公室和公安、民政、劳动保障、医保、财政等部门及精神文明办、工会、妇联、共青团、残联等单位组成。

区、县评审委员会负责对见义勇为行为确认申报的审核。

市评审委员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确认见义勇为行为;

(二)评定见义勇为先进分子;

(三)对有异议的见义勇为行为确认行为、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评定行为进行复核。

第十条(确认见义勇为行为的条件)

个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确认为见义勇为行为:

(一)当国家利益、公共利益、集体财产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权利受到不法侵害或者遭受危害时,进行制止或者予以救助的;

(二)除受害当事人之外的个人向公安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检举、揭发违法犯罪行为,为侦破犯罪案件和追捕、抓获罪犯、犯罪嫌疑人起到重要作用的;

(三)抢险救灾中,保护国家财产、公共财产、集体财产或者他人的财产和人身安全的;

(四)其他应当确认为见义勇为的行为。

为履行法定职责实施了前款所列的见义勇为行为的,按照其他有关规定予以奖励和保护。

第十一条(见义勇为行为的申报)

单位和个人可以向区、县综治委申报确认见义勇为行为。申报人应当填写见义勇为行为确认申报表。

见义勇为行为发生地以外的区、县综治委收到申报表后,应当及时将申报表移送行为发生地的区、县综治委。

第十二条(行为确认)

见义勇为行为发生地的区、县综治委收到申报表后,应当调查核实,收集和保存有关证据材料,组织区、县评审委员会进行审核,提出审核意见,报市综治委。

市综治委收到上报的材料后,应当及时组织市评审委员会予以确认。对符合条件的,发给证书;对不符合条件的,应当书面告知申报人。

第十三条(表彰、奖励)

事迹突出的见义勇为人员,经市评审委员会评定后,由市综治委授予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荣誉称号,并给予物质奖励。

对见义勇为先进分子的表彰可以公开进行,也可以秘密进行。公开表彰应当事先征得当事人的同意。

第十四条(确认和评定的复核)

申报人或者其他人员对见义勇为行为的确认和见义勇为先进分子的评定有异议的,可以向市综治委申请复核。

市综治委应当组织市评审委员会进行复核,并将复核结果告知申请人。

第十五条(见义勇为的宣传)

区、县应当对见义勇为人员予以宣传、表扬、奖励;新闻媒体应当及时宣传、报道见义勇为人员及其事迹,但需要保密或者当事人要求保密的除外。

第十六条(优先待遇)

被授予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荣誉称号的人员报考学校或者应聘就业时,在同等条件下,学校、单位应当优先录取、录用。

第十七条(救治义务)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因见义勇为而负伤的人员,应当及时送往医疗机构抢救和治疗。

第十八条(抢救费用的暂付)

见义勇为人员因见义勇为负伤而发生的抢救费用,有工作单位的,由其单位暂付;无工作单位或者单位未予暂付的,从专项经费中暂付。

第十九条(医疗费用的支付)

见义勇为人员因见义勇为负伤而发生的医疗费用,由医疗保险机构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支付后的不足部分,从专项经费中支出。

第二十条(伤残评定和烈士追认)

见义勇为人员的伤残评定、烈士追认,由民政等有关部门按照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予以认定,并给予相应的抚恤。

第二十一条(保护措施)

对需要保密的见义勇为人员或者见义勇为人员要求保密的,有关评审、表彰、宣传部门应当为其保密。

见义勇为人员及其家属因见义勇为行为致使其人身、财产安全受到威胁的,公安部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予以保护。

对见义勇为人员进行打击报复的,由有关部门依法处理。

第二十二条(监督措施)

第8篇:以人为鉴范文

关键词:绿色设计;天人合一;节约资源;人本主义

在科技突飞猛进、工业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能源和环境正成为人类共同面对的两个最大的问题,人们对于自身生存问题的越来越关注的程度,是前所未有的:土地沙化,森林砍伐,大气污染,水土流失,能源枯竭,物种灭绝——工业技术带来繁荣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不可估量的生存威胁。在这种背景下,全球各地域关注环境,防止污染,尊重自然,崇尚自然的呼声日高,这种生态主义意识反映在设计领域,就是追求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绿色设计。包装又是设计领域较大的行业,因此,包装设计首先要融入到绿色设计中,以人为本,简约包装。

当今社会提出万事要以人为本的口号,因此我们在做包装设计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以人为本的原则,我们所设计的内容、所选择的材料对人类的利弊大小,对消费者的价值有多大。包装——在带动经济增长、优化人类生活的同时,又给人类带来了多少危害呢?

首先,我们来关注一些数据。据《世纪流论坛》(中国经济出版社)上海1997年资讯,每天产生1600余吨生活垃圾,其中含有大量的包装垃圾,如纸箱、纸袋、塑料袋、玻璃瓶、金属盒等。上海因工业废水污染,上海市郊40%的粮食,80%的猪肉,20%的水产品,36%的蔬菜受污染的程度超出了国家标准。

城市污染引起多种影响,直接引起发展居民的多种疾病,如肺癌是一种明显与大气环境有关的疾病,近20年中,北京,上海的肺癌死亡率增长了20%。

据《环境与发展》(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提供的大量资讯,遍布农村成千上万的小造纸厂、小水泥厂、小化工厂、小制革厂、小焦碳厂等放出的有害气体、粉尘、废渣、废水使渔业减产,鱼虾绝迹,农田受害,在淮河两岸,大运河两岸,污染随处可见。

其次,万事万物都相互作用,相互矛盾,相互统一。人类在伤害自然的同时,也是对自身的伤害。现在人们终于认识到了自然对于人类是多么的珍贵!只有适应了自然,自然才能更好的回报人类。通过大量的污染数据,作为一个设计者,我们可能正在联想身边的包装污染,及我们所设计的作品给人类带来的损害。污染是人类造成的,自然也一样反作用与人类,这是简单的逻辑。因此,在人类生活日趋富裕化,社会生产发达化,经济高度繁荣化的同时,人类开始审视自己的生活:我们包装设计也要追求人性化,简约化,以人类生活的方便快捷为基础导向,一切设计理念都要以人为本,将人本主义放在首位。因此,我们在做设计和选材的同时,必须首要考虑到节省资源和资源再利用等问题。

针对于严重的生态污染和危害、资源缺乏等问题,全世界都开始了反污染的行动。主要表现在垃圾资源在利用和节约资源两方面。科学家们研究出了城市垃圾分拣过筛法,将不同种类的垃圾回收再利用,或转变成其他物质在利用。其中,纸、木片、棉麻可直接回收利用。因此,我个人认为现今最具有价值的包装材料应该是纸、木片、棉麻。采用这些材料不仅节约资源,而且节省生产工艺成本。现今的设计者往往不去考虑包装的副作用,所以在设计时选择材料只从美观和经济效益出发,再加上现代数码技术,工艺技术的不断提高,使包装越来越繁杂,越来越浪费,更有甚者是出现了产品包装成本比产品本身成本更高的现象。如现今的名牌月饼包装盒,有的内包装用铜盒,外包装用硬纸板,大多才用烫金等繁琐工艺,浪费资源,美观却不实用,多数产品本身不外露,不符合产品包装的基本要求。鉴于上文提到的污染数据,我呼吁设计机构及设计者们从事设计之前,多考虑一点包装的副作用,反复推敲慎重选择材料,以最节简的材料,最使用的价值,最美观的设计将产品呈现给消费者们。

现在一些包装设计作品只注重材料与工艺制作的奢华,而忽视设计价值的实用贴切,这也是脱离人本主义的一种表现。

包装设计还是应该遵循“实用、美观、经济、环保”的原则。尽管我国的国民经济有所提高,但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处于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因此包装设计还是应该将实用放在第一位。实用就是讲究功能,包装装潢设计应该在实用功能得到充分保障的基础上,在考虑表面装潢和工艺制作效果。只有内在实用功能与外表装潢艺术效果以及工艺制作上表里如一、实用贴切、相得益彰才称得上是一件优秀的成功作品。

当我们极力想设计出优秀的包装作品时,一些反污染的激进组织已开始了反包装活动。在看过相关报道之后,我作为一个专业设计的设计者,对此作以深刻反思。其实,我们在追求高质量生活的同时,也可以将许多实体包装省略掉,而更换成可更节省资源的实用设计。譬如,我们可以设计出可以反复使用的买菜折叠袋,将其代替塑料袋,这样我国就可以减少2/3的一次性装蔬菜的塑料袋。同时减轻了白色污染,节约了资源,减少了回收在利用的工序。

我想设计师们在引领时尚的同时,更可以引导生活,引导市场消费,改变生活。在设计领域中的“3R”原则是绿色设计的指导思想,属于方法论的范畴Reduce减少,指的是数量的减少、面积的减少以及使用上的各种减少,通过一系列的产品在各个环节上的减少,来达到节约能源及原材料的目的; Reuse回收在利用既是将用过的、或是已被淘汰的产品的全部或一部分回收后应用于另一合适的结构中,重新使用,以减少浪费、增进节约; Recycle再生的意思,既是将完全报废的产品、经过在加工,形成新的物质材料源,达到资源再生的目的。“3R”的实质思想是要求人们不要过分索取大自然的资源,要有节制,也不是说不用资源,而是有一个限度,即合情合理得运用,从而达到与自然的最佳的状态。“3R”原则第一点提到的就是Reduce减少,可见减少的重要性。因此,在注重设计简约的同时,更要注重减少。当生活无忧时,人们便要开始注重回归自然追求纯真。所以,现代设计要以精简为主,开始恢复古时的味道,很多思想都要以“回归意识”为主导观念,以“人本主义”为生活概念。

总而言之,强调“以人为本,简约包装”就是重视包装设计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的危害,如污染,疾病等;强调“以人为本,简约包装”就是要减少甚至禁止产品包装设计对消费者的消费误导,只注重表面装潢效果,材料的奢侈,而夸大产品功能,夸大体积,不注重使用价值等。

我只希望设计者们能将人本主义、绿色设计,融入到自己的设计理念中,将社会责任和职业责任融于一体。设计出简洁、完美、实用的包装设计作品,设计出可以代替具有污染性包装的优秀作品,给人类一个美丽简洁的世界。

参考书目:

《世纪流论坛》中国经济出版社 刘苍劲 编著1998-4-1

《环境与发展》科学技术出版社国家环境保护局宣教司 编著2000-6-1

《生态文明》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刘宗超 编著1997-5-1

第9篇:以人为鉴范文

大家可能对诺基亚的那句广告词习以为常了――科技以人为本。是的,手机尚且如此,每天那么多人都要使用的软件更应该如此了。从上述这些即将的操作系统可以感觉到软件以人为本的理念。其实软件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理论了,具体体现在人性化设计、应用挖掘以及多元化选择三个方面,下面就以大家接触最多的软件――操作系统为例,来阐述软件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人性化设计

关于人性化设计大家最容易理解,不外乎将软件设计得更加易用、更加方便、更加高效。人性化的界面,人性化的功能还有人性化的操作,这从下文对Windows Vista、SUSE 10的介绍中可以体会一点吧。然而,这只不过是软件的以人为本的初级表现。

应用挖掘

笔者使用了“应用挖掘”这个自创名词,何谓应用挖掘呢?就是充分挖掘现有技术的潜力,将这些技术落实到某种应用,如Windows Vista中的家长管理功能:可以控制儿童在使用Windows Vista时运行什么程序,上什么网站,访问那些资源,并将孩子进行的操作一一记录。这个功能并没有添加多少新技术,只是充分挖掘了组策略的应用并加以功能聚合和定制。另外如SUSE 10中的YaST,较好地解决了Linux软件和驱动安装的难题,使用户可以更加便捷地使用Linux。这项功能只是整合了一些早就出现的命令行工具新版本并加以图形化包装而已,但这样的确确地改善了用户操作体验,降低了用户使用难度,提高了效率。

应用挖掘可以说是软件应用以人为本的一个较高层次表现。

多元化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