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学期教师寄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昨天,三百多名上届九年级学生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为他们付出无数心血的老师,但我们没有伤感,有的是欣喜和骄傲,因为他们都以最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高一级学校。正踏上人生新的征程。
我们不会伤感,因为我们又迎来了两百三十九名七年级新同学。迎来了新的希望、新的骄傲。
谨让我代表所有老师和各位老同学,向七年级的新朋友道一声:你们好!欢迎你们!
新的学期,我没带什么特别的礼物,但有三句话,我想送给大家。
目标比智力更重要——
我常听到家长夸自己的孩子,说他特别聪明,就是学习不太用功。听得多了,我就有了这样一个认识:其实你们都很聪明,没有多少人的智商是特别差的。可为什么许多聪明的孩子却对学习没有兴趣,反而是那些看起来天赋平平的同学变得越来越优秀,关健在于你没有方向,没有目标。
从跨进中学的第一天起,你就应该给自己一个目标,我准备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是品德高尚的君子,是博览群书、妙笔生花的才子,还是将来在某一领域有独特专长的人才。
就算你没想过这些大的目标,至少你也应该给自己定了个近期发展目标,比如这次单元考试我一定要超过谁。我准备中考时考一个什么样的学校。以前很多老师都要求同学在课桌上贴上学习目标卡,这种做法值得提倡。
只有那些游戏玩得比谁都好、功课做得比谁都差的学生才从来没有想过给自己一个目标。当然,有的同学一开始还是有目标的,但是玩这玩那,玩的东西多了,他就把自己的目标忘了。这就叫“玩物丧志”。所以,哪个家长说自己的孩子聪明,我往往不以为然。因为许多孩子就是葬送在自己的聪明上,那些被游戏玩得死去活来的、那些被网吧葬送了青春乃至一生幸福的,哪一个不聪明?
不要说你聪明,要说你有志向,有目标,有追求!
习惯比成绩更重要——
好习惯会成就一个人,而坏习惯可能毁掉一个人。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同学们的好习惯。昨天,我上楼梯时听到一个同学满口脏话,我当场制止了他。因为这种不文明的习惯不指出来,不改正,也许会伴随他一生,他长大后,在别人眼里就是一个没有教养、粗鲁野蛮的人。试想,一个不受欢迎的人,他的社会地位又有多高,生活能有多幸福呢?
昨天吃晚餐时,我要求同学们不要把饭端出餐厅,话还没说完,有个七年级男生就大声学我的话,我当场就批评了他不懂礼貌。即使是你的同学在说话时,你也不应该随便插话,那就更不要说老师和长辈了。否则,旁人会觉得你没有教养。
暑假里,我常常遇到一些同学和我打招呼,一句简单的“老师好”,常常引来周围无数羡慕的目光,不是羡慕我,而是羡慕这些同学受到了这么好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这么高的素质。
礼貌是一种好习惯,讲卫生是一种好习惯,勤奋是一种好习惯,感激和宽容他人也是一种好习惯。
好的生活习惯、好的学习习惯会让你受用一生。
生命比一切都重要——
“珍爱生命”这样的话同学们听得太多了,也说得太多了。哪一天班主任没有强调安全,哪一周学校没有进行安全教育,不是我们说得太多,而是同学们做得太少。仍有人爬到栏杆上晾衣服,仍有人集合时在楼梯上拥挤。上学期放假时学校和班主任刚刚强调了不准在没有大人陪同的情况下私自游泳,放假那天下午,七年级的一名男生就因偷偷游泳溺水身亡。
请同学们牢记老师的安全教育,关注身边的不安全行为,注意身边的安全隐患。
关键词:大学语文;难点;问题;对策
大学语文作为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中学生们的公共必修课程之一,发展到现在在各大高校课程体系中所占分量发生了较大变化,不少学校存在严重压缩甚至取消大学语文课程的情况,这对于提升大学生语文素养、语言应用能力、传承母语文化十分不利。面对当前大学语文教学中高校不重视、学生厌学情绪严重等尴尬情况,要深入分析大学语文教学难点与问题,积极探寻有效解决对策,以改善当前教学境况,促使大学语文教学得到进一步发展。
一、大学语文教学难点分析
(一)师生问题与教材问题
当前大学语文教学中,不少学生虽然希望提升个人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但是对于语文教学的热情、重要性、价值认知等不足,对于个人自我主观效能评价也不高,导致了学习热情低下、课堂积极性不足等诸多问题,不利于高效、创新大学语文课堂的构建。由于当前大学生学习更注重知识本身的实用性,关注其对于未来就业、谋生的价值,因此对语文本身的期待、实用性都偏低,导致了教学境况尴尬。教师方面,当前大学语文课堂中普遍存在教学方式单一、创新性不足、探究实践空间少、趣味性低等情况,学生们对于课堂现状并不满意,期望教师能够打造更为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教学课堂。教材方式,当代大学生对于传统教材兴趣较低,更喜欢一些文化性、实用性、特色性较强的教材。课时安排方式,目前不少学校都存在严重压缩大学语文课时等情况,这意味着在语文课程安排方面还需要进一步优化,以满足学生进步与学习需求。
(二)课时问题
大学语文教学中课时矛盾作为典型问题备受关注,教学内容多、课时少导致教师在课堂中缺乏足够得时间引导学生提升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虽然多种教学手段与资源提供了扩大课堂容量得途径,但是对于教师而言还是显得时间紧、压力大,导致教学质量与效率受到影响,不利于全新、高效语文课堂的构建。大学语文课时的安排与划分同专业性质息息相关,语文类专业或师范专业等课时安排比重相对较高,对于教师而言需在把握专业需求的基础上进行深层次拓展,当前很多高效课程安排偏科现象严重,导致大学语文授课质量下降。目前大学语文多数采用大班授课制,动辄几十人甚至上百人的授课模式严重影响了课堂活动的开展与教学质量的提升,不利于学生们综合语文素养的提升。由于大学语文本身课程性质所限,不少高校内部对于语文相关教学活动交流偏少,同一些相关专业如古代文学、当代文学、语言学等相比,受重视程度不足,地位偏边缘化,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学的进步与创新。
二、大学生语文教学对策探讨
(一)强化大学语文学科定位
大学语文目前教与学存在的不少尴尬问题都与学科定位不合理有一定关系,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学科定位导致定位无法统一,不利于学科目标的实现以及语文工具价值的发挥,从而造成了教与学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强化当前大学语文学科定位,要从精心选择国内外经典作品入手,引导学生学习、阅读、体验、感悟等,让其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获得培养与锻炼,强化语文综合能力与专业素质,全面提升当代大学生语言综合运用技能,培养个人分析概括能力与发散思维,实现语言应用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完美结合,突出语文学习的工具性与人文性。
(二)提升语文学习实用性
当代大学生重视未来谋生与就业技能的学习,由于语文学习本身工具性、实用性不显,导致学生们学习热情低下,在后续语文教学改革中,要着重突出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目标,从授课内容到模式着重突出语文的工具性与实用性。教学过程中要专门各种专门技能训练,做到与本专业有机结合,强化语文同专业之间关联性,联系学生未来就业与谋生关键技能点,应用各取所需、文同教异等策略,实现教学与专业技能得高度结合,满足学生提升个人人文素养与就业技能水平等目的。当前社会发展的快节奏意味着大学生就业需要比以往更高的读写技能,对个人语言运用能力也有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围绕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展开大学语文教育至关重要,便于进一步做好知识传授、技能训练等,让其更好的跟上社会发展步伐,提升个人未来就业能力。
(三)改进教学方法
大学语文授课中学生们对于枯燥、刻板、无趣的授课模式缺乏兴趣,更倾向于那种非常规化、非公式化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学中针对不同教学内容、不同水准学生应用各类教法实现课堂创新已经成为必然,利用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巧妙运用各种教学资源与素材及别出心裁的教学方式调动、巩固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扩充课堂教学容量,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实现对学生语文授课的精讲,有利于实现教法、学法的改进与创新。大学语文教学课堂的创新有助于极大的缓解从前的课时矛盾,提升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在创新实践与探索的过程中寻求更好可能性,达到拓展学生视野、引领学生感悟语文人文魅力等目的。教学中教师要巧妙运用文学鉴赏、阅读感悟、多媒体教学资源等实现对不同语文模块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着重加强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让其掌握合理运用资料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接触各种文学体裁、资料的过程中启迪个人智慧,利用不同教法的配合与刺激让学生始终保持在活跃状态,实现高效课堂的打造。
(四)拓展学习空间
大学语文教学中课时矛盾的存在意味着如果仅仅只依靠课堂教学,在完成教学任务与目标、提升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等方面将会显得力不从心,要在积极丰富语文教学资源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学生学习、实践空间,将有限的课堂延伸到课外,做到课堂内外有机结合,围绕大学语文教学目标开展教学创新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可供发展与锻炼的空间,实现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升。为拓展大学语文教学空间,教师要善于利用网络平台实现对教学资源的高效整合,利用多媒体、电子白板、论坛、网站、微信微博等服务课堂教学,建立专门的大学语文资源网站,整合相关教学资源与音视频等,联合国内同类高校大学语文精品资源网站等为教学提供便利,支持教学开展多样化授课的同时,让学生们有更多吸收先进资源的渠道,以便弥补课堂授课的不足。为突出大学语文授课工具性与实用性,配套课程要积极组织类似于外国文学经典学习、国内现代小说赏析、演讲与口才锻炼、公务员写作、现代礼仪训练等专题活动,根据学生就业与个人发展需求开展教学,提升授课深度与广度,督促学生个人综合就业素质获得提升。另外,要积极应用国内外诸多经典名著服务教学活动的展开,将名著带入课堂,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课堂内外阅读、实践、探索活动,在提升个人语文素养的同时锻炼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与实践精神。要积极联合语文课堂内外开展各类实践性活动,比如演讲比赛、写作比赛、辩论比赛等,在锻炼并挖掘学生个人潜在能力的过程中拓展学生学习空间,提升语言运用能力,为打造高效语文课堂服务。另外,针对大学语文教材,要积极组织选编特色教材服务学生学习,以满足当前综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彰显语文教学实用性,为学生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提供支持。结语综上所述,大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影响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当前语文教学改革要立足于教学问题,强化大学语文学科定位,积极创新提升语文教学实用性,在改革教法的基础上引领学生进行积极探索,以提升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实现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林阳.任务教学法在旅游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华章,2012,,09.
[2]耿娟.浅析旅游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4.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英语教学
一、引言
积极心理学倡导人类要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解读人的许多心理现象,以此来激发每个人自身所固有的潜在的积极品质和建设性的力量。积极心理学认为,学生在学科学习等各方面都有很多潜力并没有充分发挥,教师完全可以运用积极心理暗示、积极情绪体验、积极习惯、积极人格、积极的认知方式等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潜能,以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20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股新的研究思潮,创始人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Martin E.P. Seligman)。这门学问的本质特点是“致力于研究普通人的活力与美德的科学”。它提倡用“兴趣、爱、满意、愉快”等积极情绪来应对生活,通过激发每个人自身固有的或潜在的积极品质和力量,协助人们叩开幸福之门。
三、积极心理学对英语教学的启迪作用
积极情绪体验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重点之一。Fredrick的“拓展―建构”理论指出,积极情绪的拓展和建构功能可增强个体的智力并能帮助个体建构长久的智力资源。Ashy指出,适度的积极情绪能增强个体克服习惯性反应的能力。更多的研究显示,积极的情绪能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更广泛的关注(Fredrickson, 1998; Bolte et al., 2003; Fredrickson & Branigan, 2005; Rowe et al., 2007),激发更多的创造性思维和整体性思维(Isen et al., 1987; Estrada et., 1994;Isen et., 1991; Kuhl, 1983, 2000)。由此可见,作为一种重要的非智力因素,积极情绪对学生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积极乐观的学习情绪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充分发挥其自主性,从而提高学习效能。
(一)积极心理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大有裨益
积极心理学认为,人在愉悦的状态下,往往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记忆力增强。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传授学生知识、技能,还要注重师生情感交流教育,从情感上感染学生,以情感人、以情化人,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在动机。
一方面,要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成就感。当一些学生在面对自己比较令人沮丧的考试成绩时难免情绪低落,丧失学习英语的勇气和信心,而积极心理学要求我们要教会学生摆正心态,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制定许多切实可行的小目标,每当达成一个目标,便会增添一份欣喜和满足感,如此不断累积的成就感必然成倍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也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地制定小目标,避免目标过于困难或过于笼统而使学生无法达到或不知所措,不但达不到增强成就感的目的,还会使他们自暴自弃,认为英语学习无趣。
另一方面,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积极心理学认为,人有使自己行为不断成功的积极心理因素。当学生通过努力取得学习上的小小成果时,一定要在肯定他们价值的同时,让他们懂得不能仅仅满足于现状,要勇于向更大的目标迈进。教师要用快乐的心态去面对和感染学生,使得学生有快乐学习的能力,使得学生学会并从心底里愿意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遇到不懂的问题能乐于虚心向教师、同学请教,从而形成有凝聚力、有上进心、轻松愉悦的英语学习氛围。
(二)积极心理学对英语课堂教学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积极心理学将幸福体验解构成三种成分:愉悦感,它包含三类积极情绪:指向过去的积极情绪(满足、坦荡、自豪等)、指向现在的积极情绪(此时此地的愉悦体验)以及指向未来的积极情绪(乐观、希望、信念等);参与感,指的是对一切生活事件的高度卷入和由此产生的内在充盈感;意义感,指的是可将自己与外在世界建立连接,精神得以升华的积极情感。积极心理学认为的这三种幸福体验(愉悦感、参与感、意义感)就要求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能使学生参与到游戏或活动中去,能感受到其中的愉悦感和成就感,能体现出自己的自身价值。
为此,英语课堂活动话题要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可以是猜谜游戏、角色扮演、编故事、绕口令、脑力风暴、情景表演、话题演讲、辩论会等各种各样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激励他们与同伴用英语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对话,即使有个别错误的地方,对他们敢于展示自己的行动也要予以肯定,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才华、表达个人见解的机会。对于课堂提问环节,教师要尽可能照顾到每个学生,使得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答对了教师要表扬,说错的除了批评指正外,还要鼓励学生继续勇于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不会的内容教师要更加细致入微地讲解,直到学生没有疑问。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在重难点讲解环节,教师不能只是“照本宣科”似的完成教学任务,要善于通过典型例题,发动学生提问、质疑,经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教师详细解释说明之后,最后配合随堂习题加以巩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深刻领会、完全吃透这些常考点。
(三)积极心理学有利于学生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所在
积极心理学认为,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清晰的自我意识和进取心。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深刻地意识到学习英语不是仅仅停留在死记硬背或应付某次考试,而是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系统学习,整合一切资源,及时弥补英语学习中的不足之处,不断提高自己。
利用多媒体可以在课前短短几分钟以内,迅速抓住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一种渴望和激动的氛围中,不但掌握了知识,同时体会到了体育运动带给他们的乐趣,使学生的积极性得以充分发挥。
1.课中细节呈现,突破教学重、难点
学生对一个新的动作的形成,必须通过听、看多方面来感知技术动作过程。但在体育教学中,有许多动作技术不仅结构复杂,而且需在一瞬间完成一连串复杂的动作,学生很难领会到其中的要领。例如在“背跃式跳高”中有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四个动作过程,其中腾空动作有两个部分,分为:空中连体挺髋、形成反弓。在教学过程中,腾空部分的两个动作是重难点,但是由于教师示范空中姿势无法做到定格,或者慢动作演示;同时教师的示范次数也有限,所以导致很多学生在脑海中,对于空中连续极快的这两个动作只能留下一个大概的印象,在实际练习中不得要领,给学生和老师都造成极大的困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制作教学课件,分别将四个动作过程用PPT或者动画进行演示,采用慢动作演示、定格、回放等方式,结合教师的讲解、示范,帮助学生清晰地理解每一个动作细节,从而突破重、难点,大大增强教学质量,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2.课后回放,反馈巩固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动作的形成,是在不断地模仿、练习、纠正、再联系的过程中形成。运用信息技术的反馈功能,可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到自己的动作情况,更快更准确地完成学习的动作技术。②例如利用摄像机把多个学生的跳高动作录下来,用软件编辑进行对比播放,并同时播放正确的跳高动作。通过定格、慢放等播放方式,让学生主动地指出哪些动作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并能说出错误在什么地方,应该如何纠正。这种方式通过学生自己找不足,比老师手把手纠正来得有效,学生能够直接地观察自己以及全班同学的实时状况,会惊讶于自己的动作水准,感叹别人优美的动作,有利于学生针对性反思自身学练效果,达到更好的巩固作用。
二、信息技术与体育学科整合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
1.教师教学意识应转变
信息技术与体育学科整合的过程必须要有先进的教学理论作指导,突破传统的教学理念,打造现代化教学模式。同时,教师应该意识到,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并不是减轻自己的工作强度,反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备课之外,还需要花大量时间去寻找视频,精心制作课件,后期视频编辑等。但毕竟,多媒体讲解不能代替教师讲解,所以要求教师对课件做到心中有数,何时详细讲解、何时动作示范、何时板书等,都需要教师多下功夫做准备。
2.教师技能应提高
在日新月异的现代化技术的面前,大多数教师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明显不足,所以提高教师的计算机、网络的意识和使用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可以通过自学、参加培训等途径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同时应该申请获得学校的支持,组织全体培训、互相讨论学习,培养一定数量的专业课件制作人员,建立完善的课件库,内外加强,那么信息技术与体育学科的整合将会更加顺利可行。
3.教学资源应精挑细选
在运用多媒体过程中,切忌为了应付教学,选择一些与教学内容不太相符的资源,否则教学效果将会大打折扣,甚至产生负面效果。所以,教师必须将网上下载的资源精心筛选、加工、整理,然后做好详细说明,添加到课件库中。
4.克服教学环境带来的困难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推广为契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确立德育为首的思想,坚持与时俱进,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创新德育方法,拓宽德育渠道,优化德育层次目标,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不断开创我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二、工作思路:
1、从学校德育管理薄弱环节入手,抓住两条主线:养成教育,班级管理。
2、细——管理细化,即制定各项评比检查有据可依,有过程,有激励,有总结,有提高。
3、严——严格管理,即严格执行学校德育各项管理规定,管理者认真履行职责,依章办事。
4、新——独特新颖,以“弘扬传统美德,传承抗联精神”主线,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推动学校德育建设的新发展。
5、活——思路开通,即学校班级德育管理者要认真学习新形式下的德育理论及德育管理方法,认真学习校内外优秀班主任和德育工作者的优秀经验,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会合各方的教育力量形成有卓有实效的工作局面。
三、具体工作及措施:
1、要加强理论学习,鼓励班主任阅览有关优秀理论书刊,通过各种途径学习先进的经验,派优秀的班主任外出学习,学习回来后向全校班任做汇报,以便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2、健全班主任的培训学习制度,开好每周一次的班主任例会,明确学习目标,不断充实学习内容;经常将班主任工作中的新信息传递给班主任,要求班主任多学习、多吸取好的经验和做法,融入自己的工作中,改革班主任工作小结的写法,注重实效,提高理性思考的成份,让他们在研究的状态下工作,在工作中研究,不断提高班主任工作的水平。
3、班主任要认真上好每一节德育实践课,让德育实践课起到真正应该起的作用。
4、对《班主任工作手册》进行改革,要求班主任对每周的班级工作预先作好安排,分解、落实学校各月份的教育要点,使学校的各项德育工作能真正落到实处。
【关键词】新生;入学教育;适应性
0 引言
高考招生各项数据引起公众对高等教育质量的关注。中国教育在线公布的高招调研报告显示,高考的报名人数从2008年至今呈现出逐年递减的趋势下,而高考招生的录取率从2008年的57%逐年上升到2013年的75%,这种反差归根于国外高校、港澳台高校对内地学生的吸引。在此背景下高等教育质量将面临挑战――低分考生相对来说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参与学习互动积极性不高,进而影响教学效果;没有强烈的上大学的意愿、不具备扎实教育准备的毕业生进入大学校园,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产生极端行为[1]。已有研究表明:大学的成就在于该校学生第一年的在校经历[2]。然而,认知结构理论揭示:大学新生处于智识、心理、伦理、道德的关键性转折阶段,在这个过程中遭遇的困难和挑战在短时期内会表现为大学第一年的不适应[3]。新生入学教育的目的就在于科学系统地干预以实现大学新生成功地适应转型、为新生展现大学中广阔的学习机会、让新生融入大学的生活的效果。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的对象是一批在网络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独生子女,他们的学习自控能力、人际沟通等能力在基础教育阶段没有得到有效地培养[4],因此亟需具备新生发展的专门研究以对新生教育进行有效和针对性的指导和干预。
1 实证研究
1.1 研究对象及方法
为了解2013届大学新生在经济、学习和社交方面的适应状况,倾听新生切实的评价和需求,特对武汉三所不同类型高校的560名新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运用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专业分布较均匀。回收的205份有效问卷中男生占276人,女生占284人,其中“211”高校210份、一般本科院校180份、独立三本院校170份,有效率78.84%。调查问卷是在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设计而成。本文运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6.0研究不同高校、不同经济背景、不同中学背景的新生在经济、学习以及社交上的适应状况。
1.2 调研结果分析
1.2.1 经济适应
经济压力是影响大学新生适应的重要原因,已有研究成果表明:不少贫困新生不得不半工半读,导致学习精力投入下降,成绩下降,从而被迫退学或延长休学年限[5]。研究中主观上只有17.5%的新生表示经济上没有任何压力,同时16%的新生表示有较大经济困难,需通过半工半读的方式满足日常的生活开支,甚至不能保证有足够资金完成大学学业的新生占10%。从分析结果看,经济适应的难易程度与新生的籍贯地、高校的类别、家庭收入以及父母的最高学历呈显著相关。籍贯地在乡镇和农村的生源经济适应不及直辖市和地级市生源;家庭收入低于5万的新生尤其显示出经济压力沉重。同时经济适应的强弱与高校类别的差异也较显著:“211”高校近半数新生表示无任何经济压力,而独立三本院校近九成新生显示经济压力大,主要原因是由于三本独立院校的高额的学费所致。
1.2.2 学习适应
新生学习上的不适情况主要体现在学习目标不明确和学习动力不足上,入学新生是否有学习目标和动力与其中学类型存在显著差异,P
1.2.3 社交适应
大学的社会交际由于不同地区甚至不同国家的生源在性格习惯、经历、背景等差异使得新生在交往中需要合适的方式和心态。高中课外活动参与的程度和所在高校的类型与社交适应性的差异最显著,高中课外活动参与频繁的学生较快适应新的社交环境,家庭收入对也社交有一定影响:家庭收入高的新生可以更自如地进行新环境中的社交。同时,各类高校新生都普遍存在大学活动参与度不高的现象,但相对来说,三本独立院校学生比其他高校学生参与活动和聚会最为活跃,社交适应能力最强。
2 启示与对策
笔者借鉴美国高校已经完善了的新生入学教育体系,针对新生入学不适的状况和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结果提出如下启示或对策。
2.1 重视新生适应性测评工具和评价标准的研究:新生入学教育应从新生入学调研开始,到一学期后的新生反馈调研结束。
美国已经具备较多权威的包含新生学习适应性测评工具在内的大学新生整体适应测评:学者贝克(Baker)、斯瑞克(Siryk)编制的大学新生适应性问卷(SACQ)已成为使用最为广泛的大学新生适应问卷之一,从学习适应、社会适应、情绪适应等多方面对大学生的适应性问题进行评估[7]。同时新生教育的反馈也很重要,这关系到管理者看到教育成效的显著程度。美国高等教育标准促进委员会(CAS) 已经制定了新生教育的18 个可行评估的标准,对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必要干预,避免极端事件发生。
2.2 划分出适合我国高校校情的新生入学教育阶段,重视教育项目的质量。
美国高校为招揽生源和提高高校知名度,新生教育从入学前一个月进行,主要邀请学生及家长来校参观,进行校园服务展示。我国的新生入学教育首先可以从寄出通知书的一刻开始,将附有学校历史、文化、资源等信息的宣传册同通知书一起寄出。第二阶段则可以借鉴美国的模式,即“新生周”模式。该模式的活动主要包括高年级同学带新生熟悉校园等。第三阶段是新生入学教育的主体部分。南卡罗来纳州大学自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创设的“新生讲座”(Freshman Seminar)是今天美国各院校中运用最为普遍的环境熟悉与适应项目模式,其主要内容包括学术指导、人际关系、时间管理等[8],美国标准促进委员会(CAS) 规定了在新生教育中应当涉及的领域[9]。建议我国高校结合CAS标准和新生入学调查的结果设置高质量的项目,吸引学生参与,满足不同背景和经历新生的适应需求。
2.3 加强新生辅导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准
问卷调查的主观题中,除“211”高校外,普通高校新生反应辅导员在学生事务管理中的作用不大。可以看出,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准的欠缺程度。调查结果显示各个高校新生皆存在学习目标不明确、动力不足的状况,这与辅导员工作开展的有效程度必定有关。辅导员在新生事务管理中应将每年的新生调查结果和日常学习、社交、生活中的表现结合,主动对新生进行干预和指导,而不是等到后果严重时才进行补救。因此,专业、高质的辅导员队伍建设是提高新生适应性,进而提高高等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4][7][8]郭娇,张景岫.主动出击提升高校新生适应性[N].中国教育报,2012.5.28.
[2]Upcraft M, Gardner J, Barefoot B. Challenge and support: Creating climates for first-year student success[M].SanFrancisco, CA: John Wiley and Sons Inc. Jossy-BassPublisher, 2005.
[3]杨钋.毛丹.适应大学新生发展的关键词:基于首都高校学生发展调查的实证分析[J].2013(3):16.
[5]Pascarella E, Terenzini P. How college affects students: A third decade of research[M].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2005.
关键词:中学体育;模块教学;现状;创新型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3-036-01
一、中学体育模块教学现状
1、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学生的思维、想法也在不断更新和进步着,若是教师的专业素质、讲授水平等不高,那势必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一定影响。针对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学校和教师应通过共同努力,以促使教师自身素质得以有效提升。就教师专业技能而言,因为体育课程主要为室外教学,且教学重点为运动技能,因此,学校应对体育教学的技能进行严格审核,最好是在选拔初期就提高聘请标准,以有效提高体育教师的整体质量。
2、教学内容缺乏吸引力
对于大部分中学学校而言,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制定都是学校和教师主观意识的结果,制定依据也仅是教材内容及教学大纲,并没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更没有征求学生的意见,这样的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并不符合模块教学中涉及到的自由选课,这样便导致学生对体育课程教学缺乏必要的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从而严重影响中学体育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就以“篮球”为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极为喜爱以男生为主,也有一些学生无法接受以女生为主,这样由于学生兴趣不一致而导致出现教学时间浪费情况。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应从根本出发,根据学生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和安排,以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同时,促进体育教学效果的有效提高。
3、体育开设课时较少
在我国,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学校的教学重点都集中在提高学生的语数外分数上,而至于以体育为代表的一些公共课程,并不受学校、教师及家长的重视,因此导致了在中学阶段体育课程开设的总课时极少。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这种现象得到了一定的抑制,但是仍有存在,想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中学学校应加强对体育课程的重视,这样才能确保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
4、缺乏课外实践活动
在中学阶段,因为学校普遍都有高考压力,而对于体育实践活动,学校均以浪费时间为由而在逐渐取缔。但是实际上,体育课外实践活动的缺乏,不仅会导致学生的课堂理论知识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巩固,还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体育创新型教学模式
现阶段,针对体育创新型教学模式,众多学者及专家都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对此,笔者并不能轻言肯定或否定,但不管是何种教学模式,笔者认为不可或缺的便是“实际性”,即运用的体育教学模式必须从各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而只有实际性的创新型教学模式才能促进学校及学生体育综合能力的有效提升。经不断实践研究,笔者提出了复合式教学模式这一创新型体育教学模式,通过理论教学与其他形式活动的有机结合,在相辅相成、相互协调中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以下是笔者针对复合式教学模式,就其中的两种主要形式进行的简要阐述。
1、理论教学与课外活动结合
就中学阶段而言,体育开设的课时极为有限,且时间也较短,这种情况既不利于学生进行系统化、针对性的体育学习,还会影响学生对体育知识的全面、深入掌握。但是课外活动与理论教学不同,其场所与时间并没有限制,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之后,便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一方面既能确保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践性掌握,还能加强学生的运动训练,从而在两者有机结合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提高。
2、理论教学与社团形式结合
这种模式主要适用于中小学的体育课程,通过将国外的俱乐部以及社团充分融入到我国的学校教育中,并以此来促进体育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有效提高,从而推动我国的体育教育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这方面,国外一些学校做出了很好的榜样:在英国,学校将体育活动主要分为3类,即运动会、儿童会以及俱乐部;而在日本,学校体育活动的实施形式主要以俱乐部或者是兴趣班为主,其中俱乐部不受形式以及时间的限制。因此,我国的学校应积极吸取和借鉴国外这些优秀的经验和成果,在合理引进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学校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科学利用,从而更好地提高我国体育教学的整体效果。综上所述,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在中学体育课程中运用模块进行教学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和分析,笔者进一步提出了一种体育创新型教学模式,即复合式教学模式,旨在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及效果,从而促进学生全面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 巩科呈.中学体育模块教学现状及体育创新型教学模式的探讨[D].山东师范大学,2013
[2] 张浩年.浅析中学体育模块教学中的选项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11)
【关键词】学前教育;教学策略;探讨
一、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科学表明,学前教育不仅是人的情绪情感、性格、社会以及认知等方面培养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人的一生中成长速度最快及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在幼儿时期的教育对于每个人未来的成长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这个阶段,人的大脑的发育与年龄的增加呈反比,因此,在幼儿时期,是每个人快速学习的好时机。所以,加强学前教育工作,能给每个孩子未来的生活习惯和学习奠定优良的基础。
学前教育主要是对每个学前儿童实施适应儿童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过程,可进而有效地促进儿童成长。倘若错过在幼儿时期进行科学、良好的学前教育,那么要想在未来就需要付出很大家庭和社会的代价进行弥补。在社会发展的今天,学前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普遍关注,许多发达国家积极采取措施,优先发展学前教育,在普及学前教育与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上作了很多的投入,而我国政府也正在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其目的就在于让孩童从小就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为孩子奠定行为、性格和人格的基础,学习对和错,形成初步的判断对与错的能力,使其初步了解并开始接受社会规范,形成最初的自我调节能力。
二、现阶段学前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伴随着当前我国社会不断进步以及教育事业稳步的发展,幼儿时期的学期教育逐渐被人们关注。但是,在新形势下,我国在学期教育这方面与小学教学、初中教学相比,幼儿时期的学前教育这一基础性阶段的建设依然面临的许多的问题。
1.学前教育定位不合理
(1)缺乏学前教育的重视度。据相关学者指出,成年人大约50%的智力是在4岁以前获得的。但是当前,许多家长对学期教育的认识只是片面的认为学期教育就是带着孩子玩,或者偶尔“写几个字,背几首诗”,因此,对学期教育的重视度不够。
(2)学前教育的目标不合理。当前,由于社会普遍存在重认知教育轻社会以及人格培养的现象,这种不合理的追求也带到了学期教育,导致学前教育的目标不合理,忽视幼儿良好行为、情感、态度、自主性、社交能力等培养。
(3)学期教育的内容不科学。当前,许多学期教育的机构以盈利为目的,一味的迎合家长的心理,脱离实际进行盲目安排不科学的教育内容。
2.学前教育教师团队素质普遍较低
在我国,由于对学前教育重视度不够,并且办理学校的门槛较低,因此,导致一些学校在学前教育的教师资源配置上不合理,一个老师身兼数门学科教育的现象十分普遍。其次,由于学期教育的重视度不够,导致在学期教育的资金方面也存在问题,导致有能力、有经验的教师非常的缺乏,进而使得学期教育的教师团队大部分都是一些缺乏专业熏陶的幼师。因此,面对这种教师团队素质较低的局面,使得学前教育的教学质量令人担忧,更为孩子的未来埋下潜在的差距。
3.学前教育的思想理念落后
现阶段,许多学校的学前教育思想依然停留简单的教学生认字、算术等内容方面,缺乏与时俱进的创新,导致面对更加开放和信息的不断更迭,学校学前教育依然停步不前,甚至很多地区直接将改为“托儿所”,认为就是简单地帮家长照看孩子,不需要学习启蒙知识。这是非常狭隘而且错误的思想理念,直接影响孩子未来受教育的能力。
4.教育方式方法缺乏创新
幼儿时期的儿童,对一切事物都充满新鲜和好奇,这个时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都非常的强烈。但是如果这个时期采用一成不变,按部就班的学前教师的教学方式,久而久之,很容易导致孩子们失去对学习和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要不断的学前教育教学方式,并且要充分考虑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认知规律,突出活动的新颖性,进而以激发学前儿童的学习兴趣,调动儿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的促进儿童各种能力的成长。
三、搞好学前教育教学的有效策略
1.积极掌握学前儿童的心理特征
学前儿童和成人在心理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是两个不同范畴的群体,因此,要想做好学前教育就必须掌握学前儿童的心理特征。通常,学前儿童具有活泼好动、好奇好问、认识具体形象、模仿性强、无意性大等等心理特征。所以,针对这些学前儿童的心理特征,在学前教育过程中就不能长时间的进行单纯而枯燥教学。
2.加强学前儿童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
学前儿童是形成思维能力的初始阶段,同时也是可塑性较强的时期。因此,在学前儿童进行学前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积极的采用培养方式,加强对学前儿童的智力的开发,辅助其形成初步的思维能力。通常,开发学前儿童智力和培养其思维的有效方式中,主要采用的方式就是通过生动故事以及游戏,故事是影响幼儿思维的最好方式,而游戏作为幼儿最主要的学习活动,是促进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最好途径。
3.加强孩子学习的兴趣培养
学前儿童的特点,在于童心、童趣。俗话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的重要意义在学前儿童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学前儿童是成长的关键时期,其各方面都还未成熟,唯一左右他们行为的便是这“兴趣”。在学前儿童的学前教育过程中,不断的创新教育方式增强孩子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因此,学前教育 ,重在的应是指导和激发。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的把握好儿童的心理特点,采用儿童喜爱的方式,指导孩子进行有效的学习,培养其学习兴趣。
4.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
众所周知,在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而这个时期都是以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为主的,因此,在教育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1)科学引导。在学前教育过程中,我们常常碰到一些教师和家长很想教育好孩子,辅助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但是往往却事与愿违,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教育方法方式的问题。因此,只有坚持科学的教育方法,对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家庭和学校教育相结合。学前儿童的行为习惯不仅需要教师的引导,同时也需要家庭的培养。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的相互结合才能更好的促进孩子的行为习惯的培养。幼儿园和家庭之间用家园联系册、幼儿成长手册,使家长了解科学育儿的知识,对家长提出一些具体要求,要求家长督促幼儿严格执行,积极鼓励有进步的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强化巩固。行为巩固主要是指定期对学前儿童的行为习惯进行检查和评比,使其能够在生活常规的制约下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常规和巩固已经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在行为巩固教育时,还使用适当的激励手段来促进幼儿坚持良好行为。在检查中对行为习惯好的幼儿进行表扬,对较差的孩子进行个别帮助。检查中为行为表现好的孩子在墙报上贴上星星,使其产生自豪感和荣誉感,以激励其他幼儿,并能有力地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四、结语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对于每个幼儿的成长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教育教学的飞速发展,幼儿学前教育已经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当前,我国幼儿学前教育依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良影响因素,因此,为了促进我国学前教育的全面发展,我们要家长重视起幼儿的学前教育工作,加大力度进行整改,从而促进我国幼儿学前教育水平的进一步完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给每个孩子未来的生活习惯和学习奠定优良的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等师范教育 实践教学 问题 对策
随着中小学新课程体系改革的不断推进,高等师范专业的教学也随之做出了相应调整。2004年8月,教育部重新修订了本科的教学评估体系,将实践教学定为评估体系的核心指标,提高了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但在当前高师教育的实践教学中还存在一定问题亟待解决。
一、高等师范教育实践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重专业知识,轻教育技能
当前高等师范院校在教学中,普遍对于理论知识较为重视,而对于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则相对弱化。师范专业和非师范专业在前两年中学习的课程大体上是相同的,到大三时,方开始对师范类专业开设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总体考量,教育类科目的课时数仅占到高师教育专业总课时数的7%,且在这有限的教育类科目的教学中,并没有充分对学生进行教育技能的培养。对普通话的要求不严格,使得很多学生的普通话夹杂着浓厚的地方口音。在现代教学技能的培养上,部分学校并没有让学生实践制作课件,致使学生在学习完毕,连基本的ppt制作方法都不会。另外,对于毛笔、钢笔以及粉笔的三笔字教学,则又片面认为这些技能的培养已经过时,而只是草草了事,实际意义不大。
(二)忽视学生探究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
实践教学课并没有将对学生的培养与现今中小学的新课改要求相结合,加大对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缺少让给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另外,教育学和心理学的教学在部分高师院校流于形式,学生学习这两门课仅对他们修满学分起到了帮助。教师机械讲,学生考前突击背,成为当下很多高师院校的教、学特点。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便无从谈起。
(三)实践时间较短,实践内容单一
现下高师教育类专业的实习时间一般安排在大三下半学期或大四上半学期,且实时间较短,并非占用一个学期。在这有限的时间内,很难让学生充分体会教师岗位的特点,并适应当下中小学的课改要求运用现代化方式教学。另外,实习的内容一般仅是到附近的中小学进行教学实践,并没有通过其他实践形式丰富实践内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
(四)教学评价体系缺失
实践教学的结果如何,是否真正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起到了作用,部分高师院校并没有同步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这很容易使得学生产生松懈心理,部分自觉性不强的学生甚至浑水摸鱼,仅是从要求实习的单位开回实践证明向学校交待,而并未真正落实实践活动。评价体系的缺失影响了学生实践教学的效果。
二、完善等师范实践教学的对策
(一)加强学生教育技能的培养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虽然对学生的知识结构以及整体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但高师院校切不可丢弃自身特点,盲目“综合化”发展,应充分体现师范类院校的特色,加大教育类课程的设置,并增强对学生教育技能的培养。首先,师范教育类科目应从大一就开始设置,以让师范类学生在学习中更有针对性,对于教育技能的培养能及早引起重视。其次,应全面加强学生实际技能的培养。普通话水平应保证所有学生基本达标,对某些地方存在的平翘舌不分以及“n、l不分”等现象应通过科学的方法予以及时纠正。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应通过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边学习边操作,切实达到会制作和使用课件的目的。三笔字并非已与时展脱节,教师仍需要使用粉笔进行黑板教学,也需要使用钢笔进行作业批改,应同步让学生予以掌握。
(二)加强学生探究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
首先,应通过开放式教学,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锻炼,以及探究能力的培养,严禁旧有的“满堂灌”。教学中应适时设置问题,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予以解决,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表达对知识的各种见解。通过这种互动式教学,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地位,提高他们自我处理问题的自觉性。其次,教育学、心理学的教学,应对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起到应有的作用。在教学中可通过引入一些案例等较为有趣的授课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课堂成为教师的自言自语,以让学生通过学习通晓基本的职业道德操守。
(三)增加实践时间,丰富实践内容
实践教学不应固定在某个较短的时间段集中进行,应将其分散在学生的各个学期,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穿行,起到相互补充的良好作用。同时,实践方式应灵活多样,凡是对于学生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有益的方式均可采用。如,可适时让学生参加一些调研活动,不定时让学生登台试讲等等。通过多样化的实践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建立起合理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应对实践教学进行严格要求,并将其落到实处,通过构建起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实践教学成绩进行测评,并以此督促他们认真参与实践教学。通过评价,应及时鼓励实践教学成绩优秀的学生,并对实践态度不认真的学生提出批评,可将评价结果与学生的毕业成绩进行挂钩,以使得实践教学对学生产生实际作用。
结语
高师教育实践教学随着中小学新课改的推行,愈来愈受到重视,但在当前还存在一定问题。应通过加强学生教育技能以及探究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增加实践时间并丰富实践内容、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等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为他们顺利走向实践岗位做好基础工作。
【参考文献】
[1]牛佳.试论高等师范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