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范文

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范文

关键词:诗歌教学;高中语文;美的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068-02

诗歌是文学作品中思想感情最饱和、艺术想象最丰富、语言艺术最精美的一种文学样式。在新课程标准下,大量的古代诗词与近现代诗歌翩然走进教科书,这是教改的特色和亮色,是重视美育的体现。新课标中指出:“要努力提高对古今诗歌语言的感受力,体味诗中的积极情感,提升审美能力和境界。”的确,诗歌教学能培养学生的“诗兴”;利于对学生进行艺术熏陶;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能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等。所以,诗歌教学越来越引起教师们的重视。诗歌是四种文学样式中最美的一种文学样式,它的美是由外而内的,既有形式美、音韵美,又有语言美、结构美,更有意蕴美、情趣美。那么在诗歌教学中应注意哪些呢?下面笔者就诗歌教学浅谈几点自己的做法。

一、享受诗歌形式之美

诗歌以其独特的形式之美与散文和小说的外在形式有所不同。一出场,或清新淡雅,或古意十足,令人一见倾心,它以它特有的形式美征服了读者:短小而精巧的五绝七绝,二十几个字排列于书页之中,配以插图,诗与画交相辉映,文与图美妙结合,这样的布局,美轮美奂,惹人爱看。若是现代诗,则体现为每个小节错落有致,每行长短不一而又同中有变,天地与两侧的留白似是诗意的氤氲,留给人无限想象的余地。单从视觉上来谈,诗歌就给人以“未成曲调先有情”之感,较之布满密密麻麻文字的散文和小说来说,疏密相间的布局便已是诗意盎然了。

二、享受诗歌音韵之美

诗歌的音韵美是其他艺术形式无法相比的。看小说,品散文,而诗歌则是要诵读的!读之,音韵之美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诗歌学习的第一步便是朗读。古典诗歌讲究平仄,所以在诵读古诗时,更应读出其音韵之美。现代诗,在长短句的交错之中,节奏与韵律尽显,通过抑扬顿挫等音调的变化来诠释心中的情感,这不就是一曲曲动人的歌吗?读诗时,要读出节奏,在节奏中体现感情,要读出音韵,在音韵里体悟深情。

古诗的诵读较简单,先指点学生把握节奏,如五言的“二二一”拍结构和七言的“四三”拍结构等,再根据诗的意境掌握声音的轻重缓疾即可。新诗的教学可分为以下几步,首先应是学生聆听范读,让学生从最基本的模仿做起。其次,从划分节奏入手,可以帮助学生用打斜线的方法划分出停顿,通过划分节奏指点诵读。最后,是学生通过自己的试读,找到最佳的语速与语感,形成自己的诵读风格。当然,诵读特色的形成还需随着对诗的进一步了解而慢慢地形成。多读,也为理解诗歌内容作好了铺垫。

例如,在讲《雨巷》一课时,要着重分析音韵美的艺术特色。音韵美主要是由词句的复沓和韵脚的有规律的反复所造成的。词句的复沓有哪些呢?再看看韵脚的反复。该诗押的是“ang”韵,每节押2~3次,这些韵脚的反复使用,使读者反复感受这个音韵,从而也造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音乐效果。最后请同学们依据这些再次读文,一定能品出这种音韵之美来。

三、享受诗歌语言之美

多读是学习诗歌的热身,读得多了,许多诗歌内容方面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学习诗歌,不宜多讲,应提倡多悟。分析诗歌内容,宜浅不宜深,点到为止。因为,如果把诗歌的内容讲得太直白,就把诗意冲淡了,试想,如果白话能够诠释得了诗意,为什么还要写这样的诗让人来玩味呢?所以诗歌教学宜采用提问式启思与精彩句点拨相结合的方式,切忌直译或多讲。例如在讲《再别康桥》一诗时,教师可以这样点拨去启发学生通过品读去感悟诗歌的语言美:

1.重回康桥,哪些美景深深吸引了作者?

2.常言“花红柳绿”,在作者笔下,河畔的柳树被比作了什么?文中还有哪句用了暗喻?

3.写水底的青荇时用了什么手法?品读之。

4.重回康桥,作者观金柳,赏青荇清泉,还做了什么?

这样,通过一步步的提示,引导学生去品味和感悟语言之美,再通过优美的语言更好地理解内容与情感,学生在品味语言美的过程中,为进一步感受诗歌的意蕴埋下了伏笔。

四、享受诗歌意蕴之美

品味诗歌的意境,是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等的综合性、系统性探讨,品味可以从意象、意境、写作手法等方面进行,但更为重要的是从整体上去体味。例如,对《雨巷》这首诗,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步骤帮助学生理解:

1.词语都是诗人表达忧伤感情的载体,诗的高妙之处,不仅仅在于只靠词语来表达情感,而且还会创造一些意象来营造情感氛围。那么本诗的意象是怎么样的呢?

2.丁香花开花在暮春时节,形状像结,花紫色或白色。丁香花虽美,但容易凋谢。自古诗人对丁香往往生出伤春之情。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诗人许多的愁怨和凄美。“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独自愁。”而本诗中作者在诗中用丁香花来比喻姑娘,作者是想说什么呢?

3.诗人为什么会这样低沉幽怨呢?请联系作者性格的忧郁、时代的忧郁与诗人对待爱情的忧郁去品味。

……

通过对诗的意象、表现手法及情感的分析,慢慢品出诗歌包含的意蕴之美。

五、享受诗歌文化之美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