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游戏化教学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激发;展现;培养
利用计算机的教学手段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一个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所收获,促进学生独立思考,积极主动参与的良好品质,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利用电脑对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信息进行处理,形成声、像、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视、听、触、想等多种方式的形象化教学,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在突破教学难点等方面的教学起着显著的作用。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主旨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把数学知识放在一个主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利用计算机教学可展示优美的图象、动听的音乐,有趣的动画,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创设学习的情境。在上课几分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一进课堂就想学。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采用故事导入,生动形象的画面,伴以美妙的音乐,很快让学生进入教学过程。有一天,唐僧师徒在四人去西天取经的路上,走得又饿又渴,这时,刚好路过一个桃园地,停下来休息。“哇,好大的桃子呀!”孙悟空、猪八戒见了大蜜桃口水直流。八戒问:“师傅,可以吃桃子吗?”师傅说:“要吃桃子可以,不过我得先考考你们。”悟空、八戒连连点头说:“行啊,行啊。”师傅说:“有4个桃子平均分给你们二人,每人得到几个?请写下这个数。”猪八戒很快就写下了这个数。(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数是什么吗?)八戒一听,哈哈大笑,这还不容易!提笔写了个“2”。师傅接着说:“要是把2个桃子,平均分给你们二人,每人得到几个?再写下这个数。”(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数是什么吗?)孙悟空手快,顺手写了个“1”,师傅不紧不慢地说:“要是把1个桃子平均分给你们二人,每人得到几个?(学生回答:一半或半个)师父问:“半个该怎么写呢?”二位徒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该怎么办好?小朋友,你们能帮帮他们吗?像这样,就会使整个课堂顿时活跃,不仅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醒学生有意注意,而且使学生的心一直被教师引导着,教学紧凑,过渡自然,使教学过程顺利进行,还提高了教学效率。
2.创设应用情境。学是为了用。利用计算机为学生创设一个“虚拟商店”让学生去实践购物,从而为更好的用打下学的基础。如:我在教学小数的认识后,我事先到学生都熟悉的福意超市,拍下了含有小数的商品名称,在上课时打在黑板上,让学生去“购物”。增强了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意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
二、展现过程,深化认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利用计算机的动画、渐变、叠加等效果和计算机的声像功能将知识难点和某些过程直观化,以多种媒体刺激学生的感官、深化认识程度,并通过揭示内在的规律和现象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变静为动,加强对概念的理解
如教学“长、正方形的周长”时,对于“周长”这一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不易理解的情况。教学设计时,我在屏幕上先出现一个长(正方形)且给出它的长、宽(边长),然后让一只蚂蚁沿着长(正方形)的四边走一圈,问,小蚂蚁爬了多少米?学生很快能算出小蚂蚁爬的米数,然后,让学生照小蚂蚁爬的路线用手指在空中学画一遍。充分感知,建立了“周长”的表象,为学生由形象思维转向抽象思维架起了桥梁。
2.多方面,多角度地演示,强化算理教学
重算法、轻算理,是课堂教学中长期存在的问题。而运用计算机教学,可通过多方面、多角度地演示,揭示算理,使学生充分理解。如教学“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时,在屏幕上出现了一个盒子,里面放着10个球,盒外放着2个球,题目是一个皮球24元,买12个皮球共花多少元?通过演示,让学生看到想求出12个球花多少元,可先求出10个球花多少元,再求出2个球多少元?最后再把两个数相加。学生明白了算理,掌握算法也就更容易了。
3.变静为动,突破教学重难点
变静为动,可以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突破知识的重难点,提高认知水平。如求长正方形的周长时,通过观看长、正方形的展开图,学生对周长计算的方法也易理解。
4.变静为动,培养学生求异思维
论文摘要:笔者针对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从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制度等方面对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有机化学实验是有机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及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科技创新的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等方面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1]。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行,在学校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有机化学课程组的全体教师共同努力,经过不断改革与实践,形成了新的实验教学体系,在教材建设、师资培养、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与方法和考核制度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
1.实验教材建设得到加强
为提高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对实验教材进行了大胆改革,自编了一套适合本校各专业实际的有机化学实验教材。教材秉承现代教育理念,摒弃“小而全、面面俱到”的常规编法,选择了有机合成实验的基本操作,使学生在学习过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后,通过实验能够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并能应用多种实验技术和方法来探究化学反应,掌握化合物的制备、分离和结构鉴定及表征的方法;精选了涵盖近年来有机化学发展起来的有代表性的新反应、新技术、新方法等的基础性实验和综合性、设计性及创新性实验,使教材体现了学科前沿,体现了对学生工程素质和意识的训练,体现了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2.实验教学人员专业素质得以提高
实验教学质量的保证,实验教学改革深化,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一支爱岗敬业、实验技术水平高、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适应新的教学要求,我们对实验教学人员进行了全方位的培训,采用专职和兼职相结合、一带一的教学方法,提高实验教学人员的专业素质。结合实验课内容,教师把个人的科研项目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经过建设,已经形成了一支由教授、学科带头人带队,实验教师积极参与的教学理念先进、学术水平较高、科研能力强、精于实验教学并热爱实验教学的实验教学人员队伍。
3.加强实验内容和形式的改革
有机化学的实验内容和教学形式方面的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精选基础实验。
每学年都要根据实际情况修订各专业有机化学理论课及实验课的教学大纲,课程组教师根据大纲精选基础实验,这些实验旨在训练学生掌握实验基础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与实验方法、数据测定与记录及分析实验结果的方法。通过训练,学生都能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和技巧。
3.2精心设计增开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除基础实验外,学生还须选做一定数量的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进行新实验项目的“开发”[2]。为此,我们指导学生查阅文献,提出设计方案,并由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实验方案的可行性,修改实验方案,从药品试剂的准备到实验结果的分析都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解决方法,而是要求学生自己分析,寻找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要求学生最后写出实验小结[3]。
综合性、设计性和创造性实验项目的开设,提高了学生学习有机化学实验课的兴趣,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综合运用、创新思维等适应科研工作的能力[4]。
3.3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开放包括两方面:一是实验时间开放,有机化学实验室面向全校学生全天开放,学生可任选指导教师和实验时间,也可网上预约实验时间,学生还可以选择多次重复实验,实验做得不满意的学生可以重新再做实验;二是实验内容开放,无论是基础实验还是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学生都可选择,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学生可设计成科研方案到实验室进行实验。
3.4设立学生科研基金,吸引学生参加科研。
为激发学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鼓励师生共同从事科研,每学期设立一定数量的学生参与的科研课题由学生申报,学生自己选择指导教师,对通过“评审”的项目,由系里提供一定的科研经费资助。学生可以从实验准备工作入手,逐步过渡到承担部分科研工作。参与或承担科研工作,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为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且学生活跃的思维也对教师的科研起到促进作用。
4.利用多媒体课件,改进实验教学方法
我们在教学中引入有机化学素材库和仿真实验软件,通过多媒体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实验全过程,让学生从视、听等各个角度全面获取教学信息,尤其是动画演示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改革实验考核办法
在多年的实验教学实践中,我们不断探索、改进学生实验考核办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操作性强的实验考核办法。有机化学实验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组成,前者占总成绩的60%,期末成绩占40%。平时成绩由实验预习、实验纪律和实验态度、实验操作过程、实验报告或实验小结的成绩按一定的权重相加构成。其中,实验预习、实验纪律和实验态度各占10%;实验操作过程占50%,主要根据实验内容、实验有无改进性诉求、有无创造性发挥、独特性等来综合评定;实验报告或实验小结占20%。对于基础实验,要求学生写出规范的实验报告,而对于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要求学生写出实验小结,以培养学生的科技写作能力。期末成绩包括理论考试成绩和操作考试成绩,各占50%,理论考试在学期结束前统一进行;操作考试则由教师根据实验教学内容,选配操作组合,并制成卡片,由学生随机抽取,教师根据题目按照实验原理、操作过程的注意事项及实验中常见的现象等提出问题,学生口答或笔试后再进行操作,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性、操作的规范性、结果的准确度综合给予评分。
结束语
通过对有机实验课程的教材建设、师资培训、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考核办法和教学管理等领域的改革与实践,一个以学生为主体,重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开发学生创造力的“研究性教学”模式已经构建并实践。这种教学模式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引入学科前沿知识和教师自身的科研工作,将实验内容改为以“三性”实验,即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为主,基础实验为辅的研究型教学模式,启迪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励了学生的创新行动,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了学生观察、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几年的改革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兰州大学,复旦大学.有机化学实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朱红,朱英.综合性与设计性化学实验[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合理性思考
多年以来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已经在我国广泛存在,幼儿教育小学化这个问题经历过几次改革,但是效果甚微,它需要家长、学校、社会、政府等多方面共同努力进行解决。因此,治理幼儿教育小学化是一件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程。
1近代我国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治理过程
在我国正规学前教育机构产生的时候,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就已经开始存在。1980年左右,幼儿教育也有小学化的表现。在不同的时期,政府对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都进行了关注。1.1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历史: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就开始了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讨论,进行的识字教育一定程度上可以算是对小学化教育的探讨。后,幼儿教育开始向着正常化发展,有研究者分析,小学附设的学前教育是造成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主要原因。改革开放后,社会力量不断加入到办园中,不少地方社会办园的数量达到一半以上。但是都存在师资力量低的特点。1.2我国治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政策发展轨迹:1980年以来,在幼儿教育领域就开始了治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历程。各地通过各种方式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加以控制,比如:检查、督导、整改、罚款等。国家教委先后在全国五省一市进行了改进与加强学前班的试点工作。2010年颁布并实施了《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其中就直接谈到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
2治理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时代困境
长久以来对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的批评很多,但是这种问题一直存在,是一个具有较长历史性的问题,要想更好的治理这一问题,我们不得不面对以下的挑战。2.1幼儿教育小学化标准不统一:20世纪90年代,幼儿教育对小学化教育提出过相对比较系统的观点,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管理方式等方面基本与小学一样。这一观点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但是在对小学化教育的理论方面缺乏一定的研究。2.2幼儿教育师资水平难以去小学化:我国幼儿教师由于受到我国历史方面的原因,教师的地位和待遇方面相对偏低,教师的积极性受到很大的影响,导致很多优秀的教师流失。目前大多幼儿教师都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工作,没法按照幼儿的自身特点进行教学,一部分教师虽然受过专业训练但是也缺乏一定的爱心、耐心不利于幼儿的成长。2.3缺乏合理的政策支持:在目前的学前教育方面缺乏一定的政策指导,导致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政策乏力,增大了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难度。由于没有配套的经费支持,大量公办园不断减少,民办园不断增加,民办园为了节约成本使用大量未培训人员上岗,使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存在成为了可能。
3治理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路径选择
针对目前幼儿教育的现状,理论上可以通过专业途径与政策法规两种途径解决。但是理想的途径还应该把家长的合理需求考虑进来。理论上的两种方法虽然可以解决问题但是都没有考虑家长的需求,导致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难以解决。3.1治理幼儿教学小学化的专业途径与法律途径:用专业的角度来思考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解决途径成为专业途径;运用法律手段及国家政策等解决问题的方法成为法律途径。专业途径又可以分为课程途径与师资途径两种。根据幼儿衔接的要求,假设存在一种可以完成幼儿衔接工作的课程模式,不存在小学化倾向。但是由于社会环境的复杂,课程途径已经被认定为行不通的路径。师资途径重点强调教师素质对幼儿教育的影响,认为提高教师的素质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但是面对家长及社会考试方面的因素,参加过培训的教师还是按照原有的模式进行上课,小学化并没有得到改善。运用法律武器,通过行政手段使得幼儿教育脱离小学化是政策法律途径的主要任务。通常是教育部门引导相关的治理小组对辖区的幼儿园进行监督和检查。但是这种检查方式不具备常年监督的效果。也有一部分家长通过新闻媒体进行举报的方式要求幼儿园进行整改,但是这种方式使用的人数较少,得不到想要的结果。3.2幼儿教育去小学化的合理途径应该定位于学前教育改革:重视幼儿身心发展、家长的需求、幼儿衔接为基础的途径才是合理的途径,同时反对对中班及小班的儿童进行小学化教育,对于大班的儿童采取结合义务教育的方式对现行的幼儿教育制度进行改革,这种改革方式被称为制度途径。理想的途径应该是考虑到家长的需求与幼儿的身心发展,但是现行的制度往往有迎合家长需求的嫌疑。
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由于我国是隶属于两个教育部门,两者没法及时的沟通协调为小学化提供了条件。虽然我们一直强调幼儿园与小学分开教育,但是两者之间的关联是密不可分的。受到科学技术进步的影响,幼儿在家庭的教育水平越来越高,也为小学化教育提供了可能。我们应该遵循因材施教的基础,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儿童,采取不同的侧重点。对于较小的以游戏为主,较大的重点关心身体的健康和良好的品行,反对小学化倾向。
作者:郗艳红 单位:山东省邹城市第一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
参考文献
[1]北京教育科学研究所.陈鹤琴文集:第二卷[G]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636-638.
[关键词] 化学实验教学论体系;存在问题;优化
[基金项目] 本文是西北民族大学2013年科研创新项目的研究成果,立项名称是:新课程理念下实验教学论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现状调查与思考,项目编号是ycx14161。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3-020-1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化学教育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实验教学在化学教育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显著,众多国家普遍重视并呈现以下趋势:实验已不仅仅只是一种直观手段来为学生提供感性知识,更重要的是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机,让学生掌握实验技能和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态度,成为训练学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和从事实际工作能力的一种极其重要的途径。由先前为主的教师演示实验逐渐演变成学生实验占主导,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并且设计相关实验,要求学生亲自去动手、操作并观察、由所得的数据通过分析并且得出结论。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主动性和主体性。与此同时,化学实验的设备、条件和仪器也日趋完善,特别是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引入,为实验教学在化学教育中的作用充分有效地发挥提供了物质基础。为了优化实验教学的模式,在人们长期的探索和研究当中,一种用来指导实验的理论――化学实验教学论,便应运而生了。
一、存在的问题
“化学实验教学论”体系发展至今,虽经过不断的实践与探索,依然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首先,在教学理念方面,由于多数师范院校的目标是要把师范院校建设成综合性的研究型大学,鼓励学生考研,对专业课尤其重视,却对教学论课程另眼相看,虽然同是专业必修课,并且还能够体现师范生的特色,很多老师把它当做副课,非常不重视。
其次,在教学内容方面,近些年来,新课改进行得如火如荼,此时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论教材内容便显得老化,所选实验都是传统的中学化学实验,或大学无机、有机实验的照搬照抄,过分强调学术化,强调实验技能的训练,验证实验偏多,没有创新,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生产、生活、社会联系较少。而且,关于实验教学论中的理论部分偏少,市面上的“化学实验教学论”教材基本上都是采用了大部分的基础实验操作作补充,这样就与普通的实验教材没有了区别。我们需要更详尽的理论来更好地指导实验教学。
第三,在教学方式方面,传统的高师化学教学论实验一般采用老师讲解实验原理和注意事项或演示实验、学生进行具体实验操作的方式,这种模式不能体现师范生的特色,也不利于学生实验创新能力、实验教学能力的提高。化学教学论实验应该根据不同的实验内容和培养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以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创新探究潜力,培养作为未来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第四,在教学评价方面,教学评价是对学生现有的以及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活动,它的基本目的是更好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之前的化学教学论的实验成绩主要通过平时成绩加上期末考核两部分组成,而平时成绩一般是由实验报告来评分。因为学生的不重视,最后的实验报告也是毫无创新、毫无特色,给评价结果造成了严重的误差,也起不到激励学生的作用。期末考核也只是通过一次性的实验操作来定论,只注重结果,没有关注过程。以上这些评价都与新课改的理念背道而行,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二、优化的迫切性
“通过实验学化学”这样的趋势在化学改革中已经越来越明显,化学实验主要作为化学课的辅助手段和认知基础,通过改革,它已经在化学课程中变得无处不在,从始至终,不仅成为化学教学的重要手段和内容,而且成为学生掌握知识、学会技能、了解方法、领悟思想的重要平台和媒介。达到学生获取实验事实,了解化学概念,构建知识框架,提高科学方法和科学素养的目的。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从理念到内容、形式也随之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第一,实验教学目标方面,从基础知识掌握和培养基本技能到全面的学生科学素养转变,突出了通过实验教学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充分展示了创造性和探究性的教育思维,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更为关注;第二,实验内容方面,从注重学科知识向联系生活、贴近社会、体现STSE思想的方向转变,呈现实验内容微型化、生活化、绿色化等特点;第三,实验方式方面,探究性实验逐渐代替验证性实验,通过探究的形式,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知识,还能够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并且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实验手段方面,从以前的玻璃仪器向核磁共振仪、质谱仪、红外光谱等现代化实验手段发展。不但提高了化学实验的形象性和准确度,还能够与时代接轨,了解最前沿的科技;
实验评价方面,从单纯的关注实验结果转变为注重实验过程,提倡评价方式、评价主体多元化,特别是学生的自我反思性评价。由于实验教学的发展改革,所以我们更需要一个有效的理论来进行指导,实验教学论体系就应该优化,以便让师生们更加容易去适应化学实验教学的变化。
基于上述分析可知,现行的化学实验教学论体系根本不能满足当前的实验教学模式,特别是在我国,新课标的实施过程中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师资、认知度等方面的原因,化学实验教学论的推广程度更有待提高。本文旨在归纳总结出现行的实验教学论的不足之处,希望通过实地调研,探究其具体的实践操作情况,发现问题,找出解决的对策,最后通过实践来实现对现有化学实验教学论体系的优化。
参考文献:
[1]郑长龙.化学实验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马建峰.化学实验教学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3]蔡亚萍.中学化学实验设计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
[4]姚如富.师范生“化学教学论”实验演说改革的实验[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5).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体育教学中合理安排体育游戏能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果,越来越被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重视。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由于内容单调乏味,无论是准备活动还是教学内容,都给学生的感觉是老一套。为了扭转这种局面,使体育课对学生产生吸引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提高学术的兴趣使体育课上得更生动活泼、有实效。发展游戏者的体力和智力,或是为了娱乐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同学们在游戏的运用过程中,可以创造性的发展游戏的内容,制定游戏新的规则,以及不断创造新的游戏,提高体育游戏的功能,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完全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新教学观念方面有着重大意义体育游戏教学论文开题报告模板体育游戏教学论文开题报告模板。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
游戏的内容更加多样化、游戏形式更加大众化、游戏方法更加科学化、游戏设施更加现代化,使游戏的参与性和观赏性大大提高。
为了了解本课题同一领域的研究现状,把握其发展趋势,我们借助网络系统搜集了相关资料,查阅了教育科研方面的报刊,翻阅了一些教育理论专著。我们发现,国外很多国家如美国、日本的研究,他们在教学策略、游戏内容等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建立了适合本国国情的体育游戏教育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
在我国,体育游戏也是源远流长,在人类社会初期就把它作为教育儿童的一种手段体育游戏教学。家长常把自己的生活与劳动经验通过游戏的方式传授给孩子们。同时,孩子们也自发地对周围环境和成人的行为进行观察和模仿,做各种简单的、象征性的游戏。孩子们在结伴游戏中,还可受到友爱、合群等教育。然而游戏是随着时代的演进而不断翻新的,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很大一部分的游戏内容已经不适应如今的体育教学
淘宝精品
要适应新的教学形式,游戏内容和教学策略必须有所创新体育游戏教学论文开题报告模板默认。虽然现在已经有些教育工作者或教育专家也在研究游戏的创新等内容,但是作为有着良好的“自然资源”的一线体育教学工作者,对研究体育游戏的教学还有着很大的空间。
三、主要研究内容
1:对体育游戏的概念理解
2:体育游戏的特点和作用
3:体育游戏的教学原则
4:体育游戏的教学特点与形式
5: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6: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应注意的问题
7:结束语
四、实验设计
1:查询有关资料和相关的研究课题
2:实地进行访问、调查、实习获取所需和有关的数据资料
3:对所获资料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获得结论
4:咨询导师老师、有关老师对结论进一步讨论
5:完成所作论文
五、完成论文的条件、方法及措施
进入校园进行观察,直接参与体育教学进行实习,运用多媒体查阅有关的资料和相关的文献。这需要所在学校老师及相关领导的全力支持、广大同学的积极配合。
观察法:是通过感官有目的地对学校上课中对体育游戏的运用进行系统考察
文献法:是了解和搜集与课题有关的研究情况资料等
问卷调查法:通过在校实习直接参与询问在校师生来获得相关的资料。
开题报告范文:
开展少先队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小学生个性社会化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略)
二、理论基础与依据
(一)理论基础
社会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基地。实践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运用所学知识实践自我的最好途径。社会实践活动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飞跃。
学习离不开生活,知识要在实践中得以展现。为使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意志品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有效合理地开展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从理论上讲,是国内外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学校推广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是学校培养能适应未来社会的新型国际创新人才的一种重要手段。从实践上看,少先队是学校实施德育的重要组织与载体,优势是“活动育人”,社会实践是学生能力的“培育场”。少先队活动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学生可以获得直接经验、有助于学生获得正常社会生活所必须的心理品质、价值观、信念、以及文明的行为方式。课题的深入研究为学校教育实现全面育人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和途径。
(二)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即社会环境背景下,借助他人(教师或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构建的方式而获得的。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构建者;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已经提出“坚持能力为重。着力提高学生的各项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教育部也发出通知,要求各地教育部门把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和成效,纳入对学校的综合考评体系;3.重庆市教委特别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管理工作的意见》。要让学校教育的功能向社会化倾向,学习的场所不仅仅限于课堂,而是扩大到整个社会生活。从侧重“外部施教”转向受教育者的自主学习。有针对性地开展广泛的社会实践体验和积极的教育引导,消除少先队员身上的弱点,使之养成健康向上的人格品质和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能力,从而体现学生自我存在的价值,客观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在对未来职业生涯的不断探索中,通过学校教育的过程,努力实现自我价值。
三、核心概念界定
(一)“少先队”:少先队是是中国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它在少年儿童教育事业中起着一种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校实施德育的重要组织与载体,引导少年儿童树立远大的革命理想,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和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促进广大少年儿童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二)“少先队社会实践活动”:是少先队组织以队员为主体开展的群众性实践活动。它指根据学校培养目标的要求,对在校少先队员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走出教室,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依靠社会力量,以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符合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具有少年儿童情趣和时代气息的实践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对少先队员人生观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三)“个性”:具有一定倾向性的人的心理特性的总和。人的个性有共性与个别差异性、稳定性和可塑性等特点。个性是以社会性为主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其实质乃是社会性;
四、同类课题国内外研究述评(略)
五、本研究的创新及研究假设
(一)创新程度
1.把少先队活动与社会志愿者活动有机结合,在安全与稳定上得到政策支撑,在活动方式上保证了深入实践,让学生明正言顺地真正走入社会,亲身体验,寻求自身个性与社会共性之间的平衡,达成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实现人性的社会化。是该课题的一个创新点;2.把学生实践能力与学生生涯发展的研究有机结合,通过开展现场体验、岗位体验、社会场景模拟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直接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从而树立远大的理想目标,对生涯发展产生有益的影响。也是该课题的一个创新点。
(二)研究假设
1.对少先队社会实践活动内容的研究,有助于提高教师指导学生获得正常社会生活所必须的心理品质、价值观、信念、以及文明的行为方式的能力,为学校教育实现全面育人提供了宝贵的素材;2.对少先队社会实践活动策略的研究,为有机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资源,为社会实践活动具有系列化,着力构建切实可行的少先队社会实践活动模式,成为学校推广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是学校培养能适应未来社会的新型国际创新人才的一种重要手段,对学校管理决策提供理论依据;3.少先队社会实践活动与小学生个性社会化关系的研究,可以真实有效地反映少先队社会实践活动对小学生个性社会化发展的影响,为学校以人为本,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拓展教育的途径。
六、研究的目标及内容
(一)研究的目标
1.学生目标:通过开展少先队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自我认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让学生学会交往,学会生存,为学生生涯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2.教师目标:提高教师组织、指导实践活动的能力。培养出一支德才兼备,勇于实践的教师队伍;3.学校目标:通过实验,促进学校的特色发展,拓展学校教育的途径,推动我校素质教育更上新台阶。
(二)研究的内容
1.少先队社会实践活动内容的研究。研究要点:通过划分单元,确立主题,完善少先队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如初步确立主题研究单元:热爱自然主题单元;历史文化主题单元;革命传统主题单元;走近科学主题单元;现代生产主题单元等。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社会实践中养成尊重自然、关怀生命、关爱他人、关心社会、完善自我的意识和能力;2.少先队社会实践活动策略的研究。研究要点:有机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资源,根据小学高、中、低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实践经验,社会实践活动具有系列化,着力构建切实可行的少先队社会实践活动模式;3.少先队社会实践活动与小学生个性社会化关系的研究。研究要点:着重研究少先队社会实践活动与小学生个性社会化关系,每个年级确立两个班作为实验班,通过社会参观活动、社会考察活动、社会调查等活动,一方面通过个体案例研究个体社会化,另一方面通过群体(班级)案例研究群体社会化,从而真实有效地反映少先队社会实践活动对小学生个性社会化发展的影响;4.学生实践能力与学生生涯发展的研究。研究要点:通过开展现场体验、岗位体验、社会场景模拟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直接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从而树立远大的理想目标,对生涯发展产生有益的影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无论在一个人的事业选择还是一堂课的导入中都会体现出它的具大魔力。对于新授课来说,有趣的要求和作用更是显得尤引入提供了大量的空间,形成也更多样化。根据初中生尤其是初一的学生的心理特点,我认为游戏导入的作用其是初一的学生的心理特点,我认为游戏导入的作用非常的大,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但是应该注意:
一、游戏的规则要明确化
在游戏前应把规则,要求向学生介绍清楚,以免引起混乱。而且教师总的规则应该是让学生在比较真实的情景中更多地练习和运用所学语言,不宜过于注重学生猜得对与错。因此教师应确定范围。例如,让学生猜“What‘s his job?”时,可以预先告诉学生所猜的职业范围“teacher,doctor,soldier”等。
二、游戏的内容要有针对性
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精心设计教学游戏,使游戏为语言知识的学习、掌握和运用服务。例如,在对八年级下册中,引入过去进行时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问一问”的游戏,通过向学生单体、整体对其陈述句,一般疑问句及其回答,否定句进行操练就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三、游戏的评价要有创新性和交面性
一、思想上积极重视课程游戏化研究工作
思想重视是一切工作得以顺利推进的前提,广大幼儿教师在思想上首先要树立重视课程游戏化研究的理念,才能够在具体工作中充分谋划、广泛研究、细致探讨。教师要从三个方面着手推动课程游戏化研究:
一要深入研究这一领域成果。幼儿教师在教学改革研究中不能坐井观天、自以为是,要重视这一领域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已经得到验证和广泛实践的好经验、好做法。这是做好自身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能够极大地提高自身从事课程游戏化研究的高度。
二要积极开展游戏化的尝试。教师不能纸上谈兵,要理论联系实践,勇于探讨、勇于尝试,将推动课程游戏化的各项因素考虑周全,确定方法与模式,主动在教学设计中予以兼顾,在教学中充分彰显游戏化的特色。只有积极开展尝试,才能够保证理论更好地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优化和提高。
三要做好经验总结积累工作。任何一项工作都需要不断提炼总结才能够提高进步,对于课程游戏化研究而言也应如此。教师要重视现有经验的总结,对工作中取得的成果予以固定,提炼经验并以文字形式体现出来,如读后感、教学反思、教学心得、教学论文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更好地为下一步研究提供素材、指明方向。
二、教学中积极开展游戏化路径突破工作
开展课程游戏化研究不仅要重视理论研究,还要重视指导实践,在实践运用中完善补充教学经验和方法,更好地为幼儿全面成长服务。
(1)数学教学以游戏帮助理顺数量关系。在幼儿园开展数学教学时,教师要尽量避免直接的关系讲解,要通过一些趣味小游戏活动帮助幼儿直观了解其中蕴含的数量关系。例如教学减法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小游戏,要求一位学生担任售货员,手里有三支铅笔,另一位学生扮演顾客,来买走了一支。这时候引导孩子们分析原来一共有多少、被谁买走了多少、还剩下了多少,让孩子们在脑海中形成“原有的量减去被买走的量等于剩下的量”这样的概念关系。以游戏形式帮助理解数量关系是非常好的形式,实践证明也非常有效。
(2)语言教学以游戏帮助提高表达能力。学前教育中语言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要对孩子们进行表达的训练。表达的训练可以通过设置情境游戏的方式进行,如组织几位小朋友开展角色扮演游戏,一位幼儿扮演“老师”,与其他幼儿进行对话小游戏。如“老师”问:“同学们,你们今天吃早饭了吗?”幼儿回答:“吃过了。”接下来可以进行“吃的什么、好吃吗”这样的连续提问。一问一答的方式让孩子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对话可以不限定内容,在这样的游戏活动中,幼儿之间对话的内容非常广,有学习的,有生活的,有食物的,等等。这样的小游戏既让孩子们有了动手表演表达的机会,也让他们对学习活动更感兴趣,提高了表达能力。
(3)美术教学以游戏帮助增强创新意识。幼儿园美术教学工作一定要注意保护孩子们的积极性,让他们的创新思维从小得到培养。教师教幼儿画什么,这是方式方法的引导,幼儿在掌握方式方法之后,可以给予他们更加广阔的空间,鼓励他们开展想象。在这一环节,笔者对幼儿进行了拓展,在教给幼儿一些简单的绘画技巧后,要求幼儿四人一组合作完成一幅画,以“未来的家”为题进行创作小游戏活动。小组中有的幼儿负责绘画,还有的进行补充,这样的游戏活动中,绘画的意义已经超过了其本身,兼顾了幼儿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孩子们发挥了丰富的想象,有的在画中除了房子、家电之外,还画有飞碟,理由是为了将来上学、上班不再拥堵;有的孩子设计了可移动的房子并画了出来,为了方便家人在不同的城市生活,等等。这样的创作小游戏活动,既兼顾了美术自身的绘画技巧方法训练,同时让孩子们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
作为一名幼教专业美术教师,李荣的教学思想独树一帜,教学方法及内容自成体系,在幼儿美术教育方面成绩突出。她很注重学生的综合美术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时除了教授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外,还教给学生对幼儿美术作品的正确分析、评价能力及幼儿园美术教学方法等。并引导学生把美术与幼儿园其他学科有机地融合到一起,让学生自制教具、玩具,进行幼儿园环境设计,舞台头饰、道具、布景设计等等,通过这些训练,为今后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美术工作打下了基础。同时,她还特别注重对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幼儿期是创造能力培养的关键期,而美术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李荣在教学时不是让学生看一个画一个,而是教学生一种规律,一种举一反三的方法和创造能力。如在绘画课上,她把卡通画作为入门的基础,让学生过一个绘画的童年,并教给学生创造卡通画的规律,怎样创造拟人化的动物,怎样把不同的动物进行灵活的变通,怎样把动物造型演变成人的造型;在泥工课上,她引导学生用五颜六色的面泥捏出各种各样幼儿所喜爱的卡通形象,并创编童话故事情节,然后把卡通泥塑摆放到相应的童话布景中去,这样学生的创造思维在手脑并用间产生、发展、升华。
现在,她的许多学生已经成为幼儿园美术方面的骨干教师,充分发挥着美术教学的魅力,并出色地承担着幼儿园其他方面的美术工作。她们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幼儿对美术的兴趣,真正实现玩中学,学中玩的游戏式教学模式,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发散性思维、想象力、创造能力等多项美术能力。这种美术教育对于孩子的一生都是非常重要的,不论他们今后从事什么职业,都应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此,她的学生获得了幼儿园和家长的好评。
李荣热爱艺术,更热爱艺术教育事业。她期盼着她的学生塑造出更具创造性的祖国花朵。
李荣,毕业于河北师大工艺美术系。1995年至今任石市职教中心幼教专业美术教师。
她的美术作品、教学论文、评优课曾多次在市、省、全国获奖,她辅导的学生也曾多次在市、省、全国的美术大赛中获奖。她还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语文》等教学软件的研制中担任美术设计工作。2006年,她被评为石家庄市中等职业教育“骨干教师”。
【关键词】识字激趣提高效率
学习能力的基础,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一打开课本就是大量的、抽象的归类识字,这就决定了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地识字,教师要根据儿童年龄特点,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培养识字能力。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对低年级识字教学进行了探索。
1.根据儿童的思维特点,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
识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对于枯燥的事物,人们的情绪总是消极和被动的。如果孩子们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识字的效率低,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思维的发展。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在起步阶段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儿童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识字的乐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于识字,主动识字。
2.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的兴趣
兴趣是激发儿童从事学习的动力。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儿童喜欢模仿,喜欢重复,喜欢表现。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不断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如:猜字谜,找朋友、风车转转……将这些儿童学前生活中的游戏引入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学前游戏的乐趣,对识字就会兴趣盎然。
3.利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识字教学
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来观看一个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文字。如:先出一组象形字,这组字采用由实物图到象形字,再到现代汉字简化字,逐渐演变的动画形式出现,富有动感的,生动有趣的画面一定会使学生产生神秘感,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识字教学。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识字教学,简化了思维过程,减轻了记忆的强度,促进了思维的正迁移,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认知策略,激起学生去探索这蕴含无穷奥秘和乐趣的汉字世界的欲望。
4.给字配“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引导学生想象,帮助他们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简笔画言简意赅、形象生动,而且内蕴丰富,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低年级儿童对图画的兴趣浓于文字,在生字字形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给生字配上“身体动画”“思维动画”,如:教学“跳、扔、举、拍、扫、洗、刷、端”一课时,学生运用想象,给生字配上身体动画,让字形在脑海里如动画般流出来,让一个个静止的生字都活起来,初步培养他们的识字能力。给字配“画”恰当地结合在图画与文的巧妙联系中,丰富了学生的想象,使学生生动地识字,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5.开展实践活动,把学生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
教师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开展实践活动。采取模拟、创设情境的办法让儿童识字。如举办“娃娃超市”、“动物运动会”、“秋天的田野”、“我当小导游”、“逛商店”等活动,活动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和社会生活相沟通,使儿童尽快从“我”的世界跨入更广阔的周围环境,以吸收各种信息,扩展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因此,当学生掌握了识字方法,乐于识字,善于识字后,教师就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6.编口诀
在一二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我发现“编口诀”能帮助孩子们轻松地掌握一些难教的生字。比如: 朋:两个月亮交朋友。 种:禾苗种在水田中。 树:村子里的树木对对齐。念:今天要用心念书。肯:月亮不肯止步。狼:狼狠一点。
7.排队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