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数学教学课件范文

小学数学教学课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数学教学课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数学教学课件

第1篇:小学数学教学课件范文

【关键词】情境创设;认知发展;潜能开发

数学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最主要的学科之一,而小学低年级又恰恰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基础阶段。我们要抓住小学生外显性的情感特征,从激发其学习兴趣入手,把握好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亲历和体验知识学习的过程。下面我就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这方面的体会。

一、营造和谐氛围,创设最佳情境

尽管小学数学学科具有开发学生智力,启迪学生思维的教育功能,但是由于受应试教学的影响,学生长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使其创新思维受到了压抑,主观能动性也并未被完全调动起来。事实证明,学生一旦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学心理。因此,我们要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通过情境的创设激起孩子的求知欲望,延长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得以优化。

(1)创设操作情境。低年级学生抽象思维弱,越是具体、形象的东西,越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因此,我十分注重直观教具和学具的使用,将教材中抽象的叙述转化为直观的演示,并且组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让他们在感官与情感的驱动下愉快地获得知识,这不仅可以摆脱枯燥的学习气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我在教学“100以内的数的认识”时,让学生各自查出25根小棒,学生们开始一根一根地数起来,很快地一堆堆儿小棒摆在了学生的面前。为了培养数感,让他们体验到“数”就在身边,对数产生亲切感,我启发性地试问学生:“老师十分相信你们数的都很准确,但是怎样摆放才能更好地让其他人一下子就看出来你面前的小棒的确就是25根呢?”经过思考,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可以5根5根地数,然后摆放成5堆儿。”“可以10根10根地数,然后摆放成2堆儿,在旁边另外再摆放5根”……这些想法让我感到十分高兴,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思维,我又让学生摆出32根,64根……创设这样的数学情境,十分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发挥了学具在教学中所产生的作用。教学中类似这种拼一拼、摆一摆、加一加、减一减的动手操作训练,为学生将来接触乘法奠定了基础。

(2)创设音画情境。多媒体进入课堂后,为我们的课堂增添了一份亮丽。一个集图、文、声、像、动为一体的教学课件不仅能够吸引学生,而且能够在愉悦情景和氛围之中提高学生的发现能力和创造水平。

实际上,在激发小学低年级学习兴趣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通过游戏情境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渴望,或者创设竞争性情境,给学生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让他们体验和享受成功的快乐等。但是,无论是创设哪一种教学情境,其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他们在思考讨论、合作交流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巧借生活素材,实现认知发展

在小学数学教材当中,有很多内容都与学生日常生活有关,作为数学教师应该善于捕捉这些生活现象,让生活与数学对接,通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让学生们实实在在地感觉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学会感知数学,深深地体会到生活真的离不开数学,最终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一点,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例如,在“元、角、分”的教学当中,我创设了一个模拟“超市购物”的生活场景,让学生扮演售货员和顾客,通过轮番演练和集体讨论,同学们不但学会了比较,而且还掌握了人民币的单位换算。再如,学习“加减混合”时,我通过讲故事的方法,编写应用题,列举生活当中孩子们所熟悉的实例,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经验来进行演算,孩子们就会饶有兴趣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即学到了知识又获得了能力。

三、鼓励学生质疑,开发学生潜能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既是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新时期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若要让小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就要从低年级抓起,从兴趣的培养到潜能的开发,都要以儿童的发展为中心,其中鼓励学生质疑,无疑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开发学生内在潜能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好办法。疑,是打开知识大门的一把金钥匙,因此,我们要善于围绕知识设置疑问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这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让他们在探讨中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之,小学低年级学生自律能力不强,需要老师的帮助和引导,不仅要为学生的尝试和探索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足够的空间,而且还要以积极的心态去感染学生,精心组织和安排教学,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让每一个教学环节对学生都能够产生一种强大的吸引力, 这样才能促使他们的内在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让孩子们的数学素养在快乐的课堂氛围中得以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第2篇:小学数学教学课件范文

【关键词】数学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学;教师;学生;现代科学技术

21世纪是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新世纪,现代科学技术的广泛运用是新世纪时期的突出特点。其中将多媒体技术及电教设备、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有利于改变传统的“粉笔十黑板十一张嘴”的单一的信息呈现和流通形式。在数学教学中广泛使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既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又能实践个别化(因材施教)、协作等方式教学,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学会观察并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通过观察并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从教育的角度看,是一种亲历亲为的活动,是一种积极参与活动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观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引导,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

依据新课标的精神,在教学时我对整合数学现代化技术教学做了一些尝试,深深感到了这一举措对学生学习的实效性的提高:

一、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技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伟大的发明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低年级儿童,兴趣是学习最重要最直接的内部动力,是发展学生智力最活跃的因素。如果能让低年级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和强烈的求知欲。恰当利用电教媒体,能很好地创设情境,激感,渲染气氛,震撼人心。

本学期,我带一年级数学。我发现,新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具有年龄小,活泼好动,善于观察的特点。如果你把一幅图画放在他们眼前,不用老师说,他们首先会认真观察。此时你先不要说话,让他们自己观察、自主探究,往往,你会从他们的口中听到一些意想不到的观察结果。例如,在教学“数一数”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把一幅生动美丽的校园图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马上被画面中的人物形象、色彩及热闹场面吸引住了,他们非常高兴,津津有味地看起来。这时,我不急于把问题提出来,牵制学生的注意力,而是给他们一定的时间随意看自己想要看的,再引导他们说说图上有什么。同学们会说出这样的观察结果:如“1位老师”, “2位小朋友跳绳”“3位同学踢足球”“4个垃圾桶”等等。随着知识点的增多,他们的观察渐渐地由表及里,由粗到细,由局部到整体,自主探究能力越来越强。

二、在课堂上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可以由静变动,便于理解学习

课堂教学中,把握重点、难点,采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展示知识的全过程,有利于学会新知识。比如说,“加法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低年级学生学习加法的开始,是教材的重点、难点,让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非常重要。由于初次接触加法,用语言叙述很难表达准确、完整。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演示操作程序,寓加法的含义于演示操作过程中,通过演示操作的条理化,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为学生思维的条理化打下基础。

在教学中,我将教材中的苹果图制成化静为动的活动灯片,在屏幕上演示两个苹果合在一起的全过程。经过老师的启发提问,组织学生动手摆一摆圆片,从中体会加法的含义,就是把几和几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由于制作的灯片色彩鲜艳,动感强,而且是学生爱吃的东西,这样学生就听得很认真,看得仔细,这样建立的加法概念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现代科学技术中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使教学时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教师在多媒体课件的教学中,随时可讲解理论知识、演示步骤、指导学生学习或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学生在多媒体课件中,既能学习到“必需”、“够用”的理论知识,又能做到省时、高效,课时矛盾迎刃而解。在新课程标准下,选取恰当的教学方法,配合先进的科学技术,小学生们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很多知识,有效地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结合时代特点,全面发展、快乐学习。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虽然在《数学新课程标准》下教学效果显著,但《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每一位教师都是一个新的挑战,特别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作为一位合格的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探索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还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发展和完善自我。学会用新的技术教学,同时把握好新教材,灵活运用教法,使学生乐于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陈瑶.《课堂观察指导》.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周卫勇.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一谈新课程的评价改革[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10)

[3]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

[4]张炳意.小学数学新课程实施中学生数学学习过程性评价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11): 2

[5]闰寒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中的评价[J].全球教育展望,2001(11)

[6]孔企平.小学儿童如何学数学[M].见:张炳意.小学数学新课程实施中学生数学学习过程性评价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11):11

第3篇:小学数学教学课件范文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满堂灌的模式长期存在,学生根本无法参与其中,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教学模式的弊端越来越明显。作为教师,我们应改变这种无视学生的学习基础,把学生当作容器的落后模式,精心设计利于学生钻研、领悟的教学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实现有效教学。具体而言,有两个方面。首先,加强小组合作。《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所以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采取小组合作、同桌讨论、全班交流等学习形式,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知识产生、发展的全过程。例如,在教学“认识时间”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各小组分工协作,通过观察、制作钟面,增强学生对时钟及时间的认识,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其次,开展实践活动。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就要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创造性地设计适当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实践,自主探索。例如,在教学“数一数”的相关内容时,考虑到大部分学生已对10以内的数有了初步的认识,教学时笔者把重点放在了实践上,组织开展了“看一看、画一画,说一说”活动,即先让学生观察校园内有什么,然后再画出自己看到的景象,最后绘声绘色地描绘校园内的美丽景色。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仅轻松掌握了本堂课的知识点,更多了一些自信与勇气,这样的教学远比空洞、乏味的说教好得多。

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学校将多媒体运用到了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这主要是因为多媒体集声、光、色于一体,可以把抽象、深奥的知识转变成具体、直观的图片或视频展现在学生面前,有利于增强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率。比如,在教学“圆的周长”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用动画的形式演示两只小蚂蚁比赛的情景,让一只蚂蚁绕长方形爬一周,另一只蚂蚁绕圆爬一周,提问学生“谁爬的路程长一些”。这一问题实质上是比较长方形和圆的周长,而长方形的周长学生已会计算,自然会迫切地希望解决圆的周长的计算方式,这样一来,学生马上就进入了探究“圆的周长”的情境之中,教学过程十分顺利。

三、安排一定的练习

第4篇:小学数学教学课件范文

1.实施参与式课堂的原则

1.1尊重原则

民主与平等是课堂上最为基础的原则,同时也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良好关系的基础。假如教师对学生打骂、批评,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只会让学生感到反感,进而与教师形成对立面。只有尊重学生才能够有效的开展参与式教学活动。

1.2平等原则

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的沟通是开展参与课堂的重要因素之一。参与式教学更加需要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参与。教师应该多多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考虑,使用换位思考方式来了解小学生的需求与心理活动,使得学生与教师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沟通。

1.3真诚原则

教师要给予学生最为基本的真诚。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每一次赞美与认同很有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因此,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仔细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且给予学生一定的肯定,利用“你真棒!”“我相信你”等肯定性语句来赞同学生。即使当学生的表现不是很好的时候,教师也应该用恰当的方式来反馈给学生,让学生能够虚心接受。

1.4信任原则

信任是学生与教师之间产生情感的基础。教师要充分信任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学困生以及经常犯错、跳皮的学生。教师应该用发展、变化的眼光来看待他们。在参与课堂活动中多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且鼓励,赞同。这样不单单能够缓解教师与学生的对立面,同时还能够推动参与式课堂的进行。

2.参与式课堂教学策略实践

2.1联系生活创设情境

参与式课堂教学要的就是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小学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构建生动的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来。让学生通过参与来掌握数学技巧。例如,在进行“人民币的认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模拟超市购物,准备一些不同面值的教学道具人民币,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角色扮演进行买卖交易活动。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人民币的面值以及使用。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构建的教学情境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紧密度越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越大,自然能够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4]。

2.2尝试探究学习

在教学活动中叫应该更多的给予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自我探索、小组合作等方式来提升数学知识与能力。例如,在进行“认识钟表”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预先准备好实物钟表,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手上的钟表有什么特征,看谁能够发现最多的特征。学生对观察钟表十分有兴趣,都纷纷参与到观察钟表的过程中来。学生们有的发现了钟表中有两根针,一长一短,有的学生发现了两根针都是顺着一个方向旋转的。在观察钟表的过中,学生对钟表进行了观察、触摸,充分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动手能力。

2.3课堂参与知识巩固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往往都会有“做一做”等习题,通常来说教师一般都是让学生在几分钟内完成,然后由教师讲解并且订正。这种教学方式并不能充分吸引学生的积极性,有时候学生的思想与教师的教学都脱轨了。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全新的课堂参与知识巩固的方式。将集体订正转变为学生之间互相批判的过程。教师可以让学生将习题在书本上完成,然后在三分钟之内完成后与同桌相互检查,对比一下谁做的又快又好。这种方式能够使得小学生人人都参与到课堂上来。

2.4引导学生课外参与

课堂教学活动结束了,但是数学教学的内容依然在延伸。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人让学生与家长一同参与到学习中来。例如,教师在完成了图形这一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布置一个图形自由组合的课后活动,由于这个活动需要涉及到图片的修建,所以需要学生与教师一同参与[4]。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展示自己课后拼组的团,有的是房子、有的是自行车、有的是事物等等。这一引导学生课外参与的活动充分展现了学生与家长的智慧,让学生对图形的影响更加深刻。

第5篇:小学数学教学课件范文

一、激发小学生对美术这一学科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认识某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也是人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内在动力,更是推动人们探求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有了兴趣,才会有学习动力。小学生在小学美术这一学科时也不例外,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学美术教师要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基本的美术素养。

1.要打造一个有艺术氛围的课堂。我认为在美术课堂中,艺术氛围的营造对小学生兴趣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总是讲一些理论上的东西,要让小学生动手操作,拿起笔,认识自我,展现自我,如果小学美术教师只是一味地讲,小学美术这一学科就跟其他理论课没什么区别。如果让小学生拿起笔,画一画,亲自感受美术这一学科,就会给小学生带来新鲜感、神秘感,对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有非常大的帮助。小学美术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课堂活动,比如:可以组织一些比赛活动,让小学生兴致勃勃地挥笔作画,当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展现在大家面前时,这无疑是对小学生的一种莫大的鼓励,一方面给小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另一方面营造艺术氛围,激发小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要建立友好、平等的师生关系。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小学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小学美术教师要与小学生平等、和谐地相处,营造自由的、民主的、尊重的、信任的、理解的、宽容的环境,只有这样,教师与小学生互相尊重、互相需要、互相信任、互相理解和宽容,融洽相处,小学生才能形成自主的、自觉的学习意识,小学生才能得到更好的、不受任何束缚的发展,才能得到感化、激励和鼓舞。

3.要创造轻松活跃的课堂。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活跃课堂氛围,美术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多和小学生互动,多联系一些小学生感兴趣的知识,这样小学生就有话可说了。小学美术教师还要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小学生充分的自由,给予小学生自由发言的权利,让小学生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不用顾忌课堂纪律和教师的威严而不敢说话。小学美术教师要创造一切条件让小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要打造轻松的课堂,不让课堂的制度制约小学生的思维,多鼓励小学生多思考、多发言、多质疑。小学美术教师要给予小学生充分的肯定,对于小学生的发言和看法,要以鼓励为主,如果发现错误,千万不能轻易否定,要巧妙引导,这样既纠正小学生的错误,又不伤害小学生的自尊心。让小学生在轻松愉悦没有压力的环境中学习,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4.小学美术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一位小学生。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注意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兴趣爱好,用一种开放的心态,营造开放的情趣。小学美术教师还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调动小学生学习小学美术这一学科的热情,激活小学生的求知欲望。小学美术教师要关心小学生,善于发现小学生的闪光点,宽容小学生的缺点,善于发现小学生细微的进步,这样就会使小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学习兴趣更浓厚。

二、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想象力。

小学生在学习小学美术这一学科时,由于刚刚接触这一学科,只是对这一学科充满了好奇感和新鲜感,这就需要小学美术教师给予正确的引导。

1.小学美术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任务,小学生的观察力越强,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就越强。美术教师必须结合美术学科的特点,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美术教师可以多引导小学生有目的地观察,鼓励小学生直接感受客观事物,减少盲目性。也可以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

第6篇:小学数学教学课件范文

一、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构建知识与学生学习状况的和谐,促进教学效益的提高

学生数学学习过程显然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结构有关,作为教师,应贴切了解学生,并适当发展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的数学知识必须在一定的数学知识基础上生成,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必须对学生的数学知识及状况作充分的把握,从而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可以采取“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使整过学习过程完整和谐。教师应创设合理的教学情趣,使学生产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心理,使学生想学;根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采用恰当的方法揭示知识,以便使教学内容在数学知识方面合理衔接;根据知识的难易,合理设计坡度,降低难度,巧妙运用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学、会学。整个教学过程在数学知识发展方面应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自然流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快乐。

二、构建和谐师生情感,促进教学效益的提高

和谐的师生情感,是师生关系的最高境界。教师多一点宽容、智慧,学生就可以多一点热情,教师必然要起到引领作用。教师有一颗高尚的爱心,热爱全体学生,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真诚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关心每一位学生,会使学生从心里感到温暖,从而产生亲师性、向师力,教师的号召力就会增强,能实现良好的师生互动,促进教学效果的优化。教师要运用高超的语言艺术,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鼓励、启发和有效的帮助与指导;在学生出现错误时给予善意的提醒、艺术的批评;在学生取得成功时给予赞许,真心地和学生一起高兴。教师要宽容、大度,对教学中偶然出现的不正常现象要巧妙化解,不能斤斤计较,以免影响教学的正常进行,影响和谐的课堂氛围生成。一节其乐融融的数学课必然会使学生在心理、思维、知识等方面得到高效的发展。

三、构建和谐的课堂结构、节奏,促进教学效益的提高

一堂高质量的数学课,在课堂结构、节奏等方面犹如和谐乐章,让人赏心悦目。这就要求教师能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过程,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师生讨论、思考归纳、练习、总结反思各环节自然流畅,真正做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师的点拨和学生的学习相互促进。教师应恰当把握教学节奏,让学生有足够的思考时间,自己去感悟、建构知识培养能力,不拔苗助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机智,适时地调整教学内容,恰当把握调控教学节奏,巧妙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整个教学过程适应学生的学习过程,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产生良好的效益。

四、构建知识与思维能力和谐的发展,促进教学效益的提高

没有数学思维,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数学教学过程中,知识教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同步的,只有二者和谐发展,才能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做到同时关注知识传授和思维能力发展,在知识传授过程中渗透能力培养,在一定知识基础上发展相应的能力,并且使学生的能力发展循序渐进。教师要逐步使学生认识并掌握数学思考的基本方法,如归纳、类比、猜想与论证等;要培养学生阅读教材的习惯和能力、自主探究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处理数据信息的能力、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反思和总结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每一位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思维特点应充分了解,从而在能力培养过程中因材施教,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促进教学效益的提高。

五、构建知识与习惯的和谐发展,促进教学效益的提高

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掌握知识的过程,更是培养良好习惯的过程,良好的习惯将使学生受益终身。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积极思考的习惯,主动与同学合作的习惯,尊重他人、善于倾听他人意见的习惯;要结合解题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工整的书写习惯,一丝不苟、有条有理的答题习惯,解题后反思和总结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了,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数学的能力,促进了教学效益的提高。

数学课堂教学中,构建和谐课堂,就是在教师引领下,构建和谐的知识结构,构建和谐的师生情感,构建和谐教学过程、节奏。同时关注知识与能力,使两者和谐发展,才能为提高数学教学提供有效支撑,促进教学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第7篇:小学数学教学课件范文

一、活用数学教材,让教学资源更有效

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教师要学会“跳出教材教教材”,结合数学内容的特点将生活中的问题引入课堂,并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其实就是用数学知识解决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生活问题。例如:在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后,我出了这样一道题:我们班级要办小小图书馆,需要一只长7分米,宽5分米,高6分米的铁箱,现在有一张边长15分米的正方形白铁皮,能做得成吗?大多数学生用计算的方法发现15×15=225平方分米,(7×5+7×6+5×6)×2=214平方分米,225>214,所以认为能做成的。但有的学生是用画草图的方法来判断,通过作图发现白铁皮不够长,最后学生想到用焊接的方法拼起来还是能够做的。这类与实际应用紧密联系的问题,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这样,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学能帮助我们解决实际中的许多问题,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认识到:通常情况下表面积越小越好,越省料。这样,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同时也培养了实践能力。

二、合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实践证明: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能使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形象,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例如:在教学“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在美丽的太湖边上有一个小渔村,村里住着一老一少两个渔夫。有一年,他们从4月1日起开始打鱼,并且每个人都给自己定了一条规矩。老渔夫说:“我连续打3天要休息一天。”年轻的渔夫说:“我连续打5天要休息一天。”有一位远方的朋友想趁他们一起休息的时候去看他们,同时享受一次新鲜美味的“太湖鱼宴”。可他不知道该选哪个日子去才能同时碰到他俩。同学们,你们能帮帮他吗?(屏幕上打出两个渔夫的对话和一张四月份的日历)。这种有趣的故事情境,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一下子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想找到答案。

三、精心设计活动,提供动手的机会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教学中要赋予学生以主体地位。”教师要从“以学论教”的理念出发,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在参与中体验,真正体现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的有效课堂教学。美国华盛顿书馆墙壁上有这么一句话:你听见了,就可能忘记;你看见了,就可能记住;你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动手操作是学生多种感官协调参与的学习活动,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之一,教师要努力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养成动手实践的习惯,培养动手实践的能力。例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课前我安排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有角的实物或图片,下一节课进行交流展示,这样学生都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课前准备当中。课堂上,让学生交流展示,并组织讨论、探究,抽象出角的特征,然后通过找一找、指一指、摸一摸、说一说等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对角的认识由形象感知过渡到表象的建立。

四、巧用预设与生成,促进知识的内化

第8篇:小学数学教学课件范文

【关键词】教学模式;教学质量;备课过程;课堂组织能力。

现代教学论思想,主张教学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的主体发展为条件和归宿,强调课堂中的数学学习就是儿童主体性的数学活动。因此,在学习活动中,我们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师生合作为基础,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重视教给学生自行获取知识的方法以及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获得终身受用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创造能力。

1.课堂组织能力

作为一名教师,课堂组织能力直接影响这我们每一堂课的成败,好的课堂组织将会让我们的教学事半功倍。如何提高我们的课堂组织能力呢?我认为只要我们在以下几方面多下功夫,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能游刃有余地组织学生,收放自如地控制课堂,使孩子们能轻松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1.1不断补充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质。

每个不同专业的教师都有其必须要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们绝大部分都是用英语来组织教学,因此我们必须要掌握足够的单词量,语法时态知识和口语表达技能。所以,我们必须利用课余时间在教辅资料、词典或电脑上自学很多单词和口语交流方面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词汇量和口语交际能力,使我们能用滔滔不绝抑扬顿挫而又准确无误的英语有效吸引孩子们的耳朵,锻炼他们的听力,从而有效地进行课堂组织。

1.2用夸张的肢体语言,丰富的面部表情快乐地组织课堂。

孩子们多一件普通物品或事件的关注时间是有限的,但他们对新鲜有趣的东西或事件的关注时间却相当长。因此在上课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大胆放开我们的身体部位,用夸张的肢体语言传达老师要求他们仔细听,要坐端,积极举手或赞赏他们等的信息,这样我们就能把他们的眼睛和耳朵统统地吸引过来,有效地进行课堂组织。而大部分单词和句型我们也会用固定的肢体动作表达出来,改变了过去那种单一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孩子们投入到有趣的肢体运动中自然记住了所学英语而我们的课堂也变得活跃而不乱了。

2.课堂应变能力

乌申斯基说:不论教育者怎样研究教育学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精力旺盛、思维敏捷、活泼好动的学生,出现一些意外事件是不足为奇的。这些意外事件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属于教学中非认知因素的意外事件。如课前发生的一些事情,使学生产生了亢奋或低落的反常情绪,影响了课堂正常的教学气氛;淘气孩子的恶作剧引起学生的哄堂大笑,使课堂教学失去控制;教师因处理个别学生的纪律问题而产生的节外生枝。另一类是有的学生在课堂上提出一些古怪的问题(包括从其它书中看到的),其中有的学生反映的问题,是教师事先没有想到的,并有被学生难住的可能性。也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出现的疏漏或错误,学生发现并指出的。

综上所述,教育机智应变能力是教师在职业道德和文化修养基础上闪发出来的智慧火花,它像文学家的“灵感”一样,是勤奋探索所积累的结晶。

3.课后反思的重要性

课后反思是教师及时补救的依据以及今后教学改革的借鉴,通过课后反思能达到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以及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有的教师执教多年,却长进不快,有的教师刚涉足教坛,却能后来居上。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者是否在与思考、探索和总结。可见,写课后反思是一种促进教师改进教学策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的好方法。

3.1课后反思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他强调教师既是新课程的实践者又是思想者。按照新课程标准来看,完整的上课过程应该包括教学前的预案设计和教后的反思。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不再能仅仅满足于“今天我的课已经上完了”,而应该在课后反思自己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有何得失、有何感悟,要把写好课后反思当成一种自觉的行为,最终达到“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透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的目标。

3.2课后反思是教师改进教学的一种手段

要评判自己的一堂课是否实现了教学目标要求,是否有效,以及在备课和教学中有何得失,通常要在讲完课才能发现。因此,经常性的进行课后反思能使今后的教学更加符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并根据教学情况对下一阶段教学任务进行调整,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是教学具有针对性、实效性。教师写课后反思是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自我诊断的一种有效手段,它对于提高教师授课艺术、优化课堂教学是大有益处的。可以说,认真写好课后反思是一个教师走向成功的起点。

3.3课后反思能使教师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第9篇:小学数学教学课件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是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但现阶段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整体情况却并不理想,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未能及时转变教学理念,仍在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呆板机械地进行教学,以至于课堂教学效率一直提高不上去。面对这种情况,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与学生互换位置,站在学生的立场考虑问题,还要及时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施有效教学。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因素,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有了兴趣,学生就愿意学习,会主动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反之,缺乏兴趣,他们就提不起一点学习的动力,甚至会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具体来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采取以下方法。

(一)巧设导入,激发兴趣

成功的课堂导入是上好一节课的良好开端,能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迫切的求知欲望,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导入的方式有很多,如利用问题设疑导入,联系新旧知识导入,利用数学故事导入等,只要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合理选用,就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自觉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能够解决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具体来说,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年级学生的兴趣点不同,所创设的情境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并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如针对小学低、中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创设游戏情境、生活情境等;针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创设操作性情境、设障质疑情境等。只有这样,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情境,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组织竞赛,激发兴趣

每个人都有好胜心,小学生尤其强烈,这种好胜心能促使小学生更积极努力地去学习。数学教师应把握好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根据教学内容组织一些竞赛活动,把枯燥的数学知识与有趣的竞赛活动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最终使他们在你追我赶中增长知识,提升能力。

二、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传统教学中,教师牢牢占据着主置,完全不给学生自由讨论的时间和发表见解的机会,师生之间的关系一直处于紧张状态,课堂教学自然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必须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转变自己的角色,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首先,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由课堂控制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启发者和引导者。师生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完全控制着课堂,师生之间的地位不平等。实际上,在学习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教师应把自己当作一个学习者,并放到与学生同等的位置,成为学生学习的启发者和引导者,与学生共同讨论、分析、解决问题。其次,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及时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师爱是教育的灵魂,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凝聚成的一种高尚的教育情操。教师要怀着满腔热情,真诚地对待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多关心和爱护学生,及时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用亲切的眼神、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鼓励学生,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再次,教师要尊重、信任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尊重和信任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教师必须丢掉高高在上的“架子”,改变以往威胁或惩罚学生的做法,将尊重、信任给予学生,把每一个学生都看成是独特而有价值的人,尊重他们的意见,相信他们能够改善自己的行为,尤其是学困生,更要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们,给予他们完全的信任,鼓励和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只有做到以上几点,师生之间互相关心、尊重、信任,就一定能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习惯于占据课堂主体的位置,按部就班地进行灌输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单一、枯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课堂教学效果自然不可能好。新课程改革倡导多媒体教学,这是一种新型教学方式,集声、文、图、像于一体,具有传统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能够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解决以往课堂教学单一、枯燥的问题。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根据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生动、具体的内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如在教学《线段、射线、直线》时,我利用多媒体对线段、射线、直线的形成进行了演示,并根据学生的需求,反复进行了回放,从而让学生对线段、射线、直线的特性有了一个直观的理解,得出了结论:有两个端点,不可延长,可测量的是线段;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边无限延长,不可测量的是射线;无端点,可以两边无限延长,不可测量的是直线。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每节课都需要用到多媒体,也不是整堂课都必须使用多媒体,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实际,选准时机,适时切入,合理运用,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结语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一门极深的学问,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和研究,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采取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课堂教学,构建高效课堂,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开创小学数学教学的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1]刘云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点滴体会[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9).

[2]李方益.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新课程:中,2011(4).

[3]权松爱.略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考试周刊,20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