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数学教学课件范文

小学数学教学课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数学教学课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数学教学课件

第1篇:小学数学教学课件范文

【关键词】情境创设;认知发展;潜能开发

数学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最主要的学科之一,而小学低年级又恰恰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基础阶段。我们要抓住小学生外显性的情感特征,从激发其学习兴趣入手,把握好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亲历和体验知识学习的过程。下面我就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这方面的体会。

一、营造和谐氛围,创设最佳情境

尽管小学数学学科具有开发学生智力,启迪学生思维的教育功能,但是由于受应试教学的影响,学生长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使其创新思维受到了压抑,主观能动性也并未被完全调动起来。事实证明,学生一旦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学心理。因此,我们要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通过情境的创设激起孩子的求知欲望,延长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得以优化。

(1)创设操作情境。低年级学生抽象思维弱,越是具体、形象的东西,越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因此,我十分注重直观教具和学具的使用,将教材中抽象的叙述转化为直观的演示,并且组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让他们在感官与情感的驱动下愉快地获得知识,这不仅可以摆脱枯燥的学习气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我在教学“100以内的数的认识”时,让学生各自查出25根小棒,学生们开始一根一根地数起来,很快地一堆堆儿小棒摆在了学生的面前。为了培养数感,让他们体验到“数”就在身边,对数产生亲切感,我启发性地试问学生:“老师十分相信你们数的都很准确,但是怎样摆放才能更好地让其他人一下子就看出来你面前的小棒的确就是25根呢?”经过思考,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可以5根5根地数,然后摆放成5堆儿。”“可以10根10根地数,然后摆放成2堆儿,在旁边另外再摆放5根”……这些想法让我感到十分高兴,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思维,我又让学生摆出32根,64根……创设这样的数学情境,十分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发挥了学具在教学中所产生的作用。教学中类似这种拼一拼、摆一摆、加一加、减一减的动手操作训练,为学生将来接触乘法奠定了基础。

(2)创设音画情境。多媒体进入课堂后,为我们的课堂增添了一份亮丽。一个集图、文、声、像、动为一体的教学课件不仅能够吸引学生,而且能够在愉悦情景和氛围之中提高学生的发现能力和创造水平。

实际上,在激发小学低年级学习兴趣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通过游戏情境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渴望,或者创设竞争性情境,给学生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让他们体验和享受成功的快乐等。但是,无论是创设哪一种教学情境,其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他们在思考讨论、合作交流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巧借生活素材,实现认知发展

在小学数学教材当中,有很多内容都与学生日常生活有关,作为数学教师应该善于捕捉这些生活现象,让生活与数学对接,通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让学生们实实在在地感觉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学会感知数学,深深地体会到生活真的离不开数学,最终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一点,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例如,在“元、角、分”的教学当中,我创设了一个模拟“超市购物”的生活场景,让学生扮演售货员和顾客,通过轮番演练和集体讨论,同学们不但学会了比较,而且还掌握了人民币的单位换算。再如,学习“加减混合”时,我通过讲故事的方法,编写应用题,列举生活当中孩子们所熟悉的实例,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经验来进行演算,孩子们就会饶有兴趣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即学到了知识又获得了能力。

三、鼓励学生质疑,开发学生潜能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既是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新时期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若要让小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就要从低年级抓起,从兴趣的培养到潜能的开发,都要以儿童的发展为中心,其中鼓励学生质疑,无疑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开发学生内在潜能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好办法。疑,是打开知识大门的一把金钥匙,因此,我们要善于围绕知识设置疑问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这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让他们在探讨中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之,小学低年级学生自律能力不强,需要老师的帮助和引导,不仅要为学生的尝试和探索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足够的空间,而且还要以积极的心态去感染学生,精心组织和安排教学,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让每一个教学环节对学生都能够产生一种强大的吸引力, 这样才能促使他们的内在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让孩子们的数学素养在快乐的课堂氛围中得以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第2篇:小学数学教学课件范文

【关键词】数学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学;教师;学生;现代科学技术

21世纪是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新世纪,现代科学技术的广泛运用是新世纪时期的突出特点。其中将多媒体技术及电教设备、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有利于改变传统的“粉笔十黑板十一张嘴”的单一的信息呈现和流通形式。在数学教学中广泛使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既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又能实践个别化(因材施教)、协作等方式教学,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学会观察并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通过观察并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从教育的角度看,是一种亲历亲为的活动,是一种积极参与活动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观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引导,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

依据新课标的精神,在教学时我对整合数学现代化技术教学做了一些尝试,深深感到了这一举措对学生学习的实效性的提高:

一、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技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伟大的发明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低年级儿童,兴趣是学习最重要最直接的内部动力,是发展学生智力最活跃的因素。如果能让低年级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和强烈的求知欲。恰当利用电教媒体,能很好地创设情境,激感,渲染气氛,震撼人心。

本学期,我带一年级数学。我发现,新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具有年龄小,活泼好动,善于观察的特点。如果你把一幅图画放在他们眼前,不用老师说,他们首先会认真观察。此时你先不要说话,让他们自己观察、自主探究,往往,你会从他们的口中听到一些意想不到的观察结果。例如,在教学“数一数”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把一幅生动美丽的校园图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马上被画面中的人物形象、色彩及热闹场面吸引住了,他们非常高兴,津津有味地看起来。这时,我不急于把问题提出来,牵制学生的注意力,而是给他们一定的时间随意看自己想要看的,再引导他们说说图上有什么。同学们会说出这样的观察结果:如“1位老师”, “2位小朋友跳绳”“3位同学踢足球”“4个垃圾桶”等等。随着知识点的增多,他们的观察渐渐地由表及里,由粗到细,由局部到整体,自主探究能力越来越强。

二、在课堂上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可以由静变动,便于理解学习

课堂教学中,把握重点、难点,采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展示知识的全过程,有利于学会新知识。比如说,“加法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低年级学生学习加法的开始,是教材的重点、难点,让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非常重要。由于初次接触加法,用语言叙述很难表达准确、完整。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演示操作程序,寓加法的含义于演示操作过程中,通过演示操作的条理化,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为学生思维的条理化打下基础。

在教学中,我将教材中的苹果图制成化静为动的活动灯片,在屏幕上演示两个苹果合在一起的全过程。经过老师的启发提问,组织学生动手摆一摆圆片,从中体会加法的含义,就是把几和几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由于制作的灯片色彩鲜艳,动感强,而且是学生爱吃的东西,这样学生就听得很认真,看得仔细,这样建立的加法概念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现代科学技术中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使教学时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教师在多媒体课件的教学中,随时可讲解理论知识、演示步骤、指导学生学习或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学生在多媒体课件中,既能学习到“必需”、“够用”的理论知识,又能做到省时、高效,课时矛盾迎刃而解。在新课程标准下,选取恰当的教学方法,配合先进的科学技术,小学生们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很多知识,有效地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结合时代特点,全面发展、快乐学习。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虽然在《数学新课程标准》下教学效果显著,但《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每一位教师都是一个新的挑战,特别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作为一位合格的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探索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还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发展和完善自我。学会用新的技术教学,同时把握好新教材,灵活运用教法,使学生乐于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陈瑶.《课堂观察指导》.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周卫勇.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一谈新课程的评价改革[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10)

[3]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

[4]张炳意.小学数学新课程实施中学生数学学习过程性评价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11): 2

[5]闰寒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中的评价[J].全球教育展望,2001(11)

[6]孔企平.小学儿童如何学数学[M].见:张炳意.小学数学新课程实施中学生数学学习过程性评价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11):11

第3篇:小学数学教学课件范文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满堂灌的模式长期存在,学生根本无法参与其中,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教学模式的弊端越来越明显。作为教师,我们应改变这种无视学生的学习基础,把学生当作容器的落后模式,精心设计利于学生钻研、领悟的教学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实现有效教学。具体而言,有两个方面。首先,加强小组合作。《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所以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采取小组合作、同桌讨论、全班交流等学习形式,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知识产生、发展的全过程。例如,在教学“认识时间”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各小组分工协作,通过观察、制作钟面,增强学生对时钟及时间的认识,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其次,开展实践活动。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就要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创造性地设计适当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实践,自主探索。例如,在教学“数一数”的相关内容时,考虑到大部分学生已对10以内的数有了初步的认识,教学时笔者把重点放在了实践上,组织开展了“看一看、画一画,说一说”活动,即先让学生观察校园内有什么,然后再画出自己看到的景象,最后绘声绘色地描绘校园内的美丽景色。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仅轻松掌握了本堂课的知识点,更多了一些自信与勇气,这样的教学远比空洞、乏味的说教好得多。

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学校将多媒体运用到了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这主要是因为多媒体集声、光、色于一体,可以把抽象、深奥的知识转变成具体、直观的图片或视频展现在学生面前,有利于增强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率。比如,在教学“圆的周长”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用动画的形式演示两只小蚂蚁比赛的情景,让一只蚂蚁绕长方形爬一周,另一只蚂蚁绕圆爬一周,提问学生“谁爬的路程长一些”。这一问题实质上是比较长方形和圆的周长,而长方形的周长学生已会计算,自然会迫切地希望解决圆的周长的计算方式,这样一来,学生马上就进入了探究“圆的周长”的情境之中,教学过程十分顺利。

三、安排一定的练习

第4篇:小学数学教学课件范文

1.实施参与式课堂的原则

1.1尊重原则

民主与平等是课堂上最为基础的原则,同时也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良好关系的基础。假如教师对学生打骂、批评,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只会让学生感到反感,进而与教师形成对立面。只有尊重学生才能够有效的开展参与式教学活动。

1.2平等原则

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的沟通是开展参与课堂的重要因素之一。参与式教学更加需要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参与。教师应该多多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考虑,使用换位思考方式来了解小学生的需求与心理活动,使得学生与教师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沟通。

1.3真诚原则

教师要给予学生最为基本的真诚。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每一次赞美与认同很有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因此,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仔细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且给予学生一定的肯定,利用“你真棒!”“我相信你”等肯定性语句来赞同学生。即使当学生的表现不是很好的时候,教师也应该用恰当的方式来反馈给学生,让学生能够虚心接受。

1.4信任原则

信任是学生与教师之间产生情感的基础。教师要充分信任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学困生以及经常犯错、跳皮的学生。教师应该用发展、变化的眼光来看待他们。在参与课堂活动中多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且鼓励,赞同。这样不单单能够缓解教师与学生的对立面,同时还能够推动参与式课堂的进行。

2.参与式课堂教学策略实践

2.1联系生活创设情境

参与式课堂教学要的就是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小学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构建生动的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来。让学生通过参与来掌握数学技巧。例如,在进行“人民币的认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模拟超市购物,准备一些不同面值的教学道具人民币,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角色扮演进行买卖交易活动。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人民币的面值以及使用。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构建的教学情境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紧密度越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越大,自然能够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4]。

2.2尝试探究学习

在教学活动中叫应该更多的给予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自我探索、小组合作等方式来提升数学知识与能力。例如,在进行“认识钟表”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预先准备好实物钟表,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手上的钟表有什么特征,看谁能够发现最多的特征。学生对观察钟表十分有兴趣,都纷纷参与到观察钟表的过程中来。学生们有的发现了钟表中有两根针,一长一短,有的学生发现了两根针都是顺着一个方向旋转的。在观察钟表的过中,学生对钟表进行了观察、触摸,充分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动手能力。

2.3课堂参与知识巩固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往往都会有“做一做”等习题,通常来说教师一般都是让学生在几分钟内完成,然后由教师讲解并且订正。这种教学方式并不能充分吸引学生的积极性,有时候学生的思想与教师的教学都脱轨了。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全新的课堂参与知识巩固的方式。将集体订正转变为学生之间互相批判的过程。教师可以让学生将习题在书本上完成,然后在三分钟之内完成后与同桌相互检查,对比一下谁做的又快又好。这种方式能够使得小学生人人都参与到课堂上来。

2.4引导学生课外参与

课堂教学活动结束了,但是数学教学的内容依然在延伸。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人让学生与家长一同参与到学习中来。例如,教师在完成了图形这一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布置一个图形自由组合的课后活动,由于这个活动需要涉及到图片的修建,所以需要学生与教师一同参与[4]。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展示自己课后拼组的团,有的是房子、有的是自行车、有的是事物等等。这一引导学生课外参与的活动充分展现了学生与家长的智慧,让学生对图形的影响更加深刻。

第5篇:小学数学教学课件范文

一、激发小学生对美术这一学科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认识某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也是人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内在动力,更是推动人们探求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有了兴趣,才会有学习动力。小学生在小学美术这一学科时也不例外,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学美术教师要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基本的美术素养。

1.要打造一个有艺术氛围的课堂。我认为在美术课堂中,艺术氛围的营造对小学生兴趣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总是讲一些理论上的东西,要让小学生动手操作,拿起笔,认识自我,展现自我,如果小学美术教师只是一味地讲,小学美术这一学科就跟其他理论课没什么区别。如果让小学生拿起笔,画一画,亲自感受美术这一学科,就会给小学生带来新鲜感、神秘感,对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有非常大的帮助。小学美术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课堂活动,比如:可以组织一些比赛活动,让小学生兴致勃勃地挥笔作画,当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展现在大家面前时,这无疑是对小学生的一种莫大的鼓励,一方面给小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另一方面营造艺术氛围,激发小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要建立友好、平等的师生关系。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小学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小学美术教师要与小学生平等、和谐地相处,营造自由的、民主的、尊重的、信任的、理解的、宽容的环境,只有这样,教师与小学生互相尊重、互相需要、互相信任、互相理解和宽容,融洽相处,小学生才能形成自主的、自觉的学习意识,小学生才能得到更好的、不受任何束缚的发展,才能得到感化、激励和鼓舞。

3.要创造轻松活跃的课堂。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活跃课堂氛围,美术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多和小学生互动,多联系一些小学生感兴趣的知识,这样小学生就有话可说了。小学美术教师还要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小学生充分的自由,给予小学生自由发言的权利,让小学生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不用顾忌课堂纪律和教师的威严而不敢说话。小学美术教师要创造一切条件让小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要打造轻松的课堂,不让课堂的制度制约小学生的思维,多鼓励小学生多思考、多发言、多质疑。小学美术教师要给予小学生充分的肯定,对于小学生的发言和看法,要以鼓励为主,如果发现错误,千万不能轻易否定,要巧妙引导,这样既纠正小学生的错误,又不伤害小学生的自尊心。让小学生在轻松愉悦没有压力的环境中学习,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4.小学美术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一位小学生。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注意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兴趣爱好,用一种开放的心态,营造开放的情趣。小学美术教师还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调动小学生学习小学美术这一学科的热情,激活小学生的求知欲望。小学美术教师要关心小学生,善于发现小学生的闪光点,宽容小学生的缺点,善于发现小学生细微的进步,这样就会使小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学习兴趣更浓厚。

二、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想象力。

小学生在学习小学美术这一学科时,由于刚刚接触这一学科,只是对这一学科充满了好奇感和新鲜感,这就需要小学美术教师给予正确的引导。

1.小学美术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任务,小学生的观察力越强,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就越强。美术教师必须结合美术学科的特点,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美术教师可以多引导小学生有目的地观察,鼓励小学生直接感受客观事物,减少盲目性。也可以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

第6篇:小学数学教学课件范文

【关键词】数学教学;高效课堂;优化策略

高效课堂就是教师应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指定的教学目标.所以我们不仅要从教学改革的角度来理解,更应以学生的有效发展为基点,全面、辩证地认识和处理教学中的各种矛盾关系,从而努力建构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教学效率观.

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在课堂上45分钟的学习效率,对于一个高中数学老师来说,是很重要的课题.那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打造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探讨.

一、认真研究,创设情境

凡事预则立,备课无疑是高效课堂的基本点.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案而必须备教材、备学生,不仅要花工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没有问题,学习数学也就没有了乐趣.适时提出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刺激学生学习的渴望点和兴奋点,通过让学生独立合作地解决问题,可促使学生把握解决问题的技能,形成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课前预习,注重归纳

数学课有很多是可以自学完成的,教师只要课前组织安排合理,恰当布置预习题,并充分利用学生的合作、竞争的意识,便可由学生自主完成新课的学习,使学生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三、合理设计,优化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高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基础上的更高层次追求.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关键要看教学的内容是否与课程标准吻合,是否能够体现事先制定的课程教学目标.

众所周知,数学课堂教学一般有复习、引入、传授、反馈、深化、小结、作业布置等过程,如何恰当地把各部分进行搭配与排列,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层次,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是上好一节数学课最重要的因素.

1.课前导入,出示目标

引人入胜的导入,可以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一进课堂就可以或让学生听听与课文有关的录音或音乐,或讲一个与课文有关的小故事,或展开一段与课文有关的精彩对话,或利用视频短片导入等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2.设置提纲,引导自学

课前写好小黑板,课上通过小黑板让学生看,明确自学要求,即自学什么内容,用多长时间,如何检测等,并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看书,是独立围绕思考题看书、找答案,还是边看书边讨论边解决疑难问题等等.而学习目标与自学要求的提出,低年段学生以激励比赛方式最好,因为比赛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它越来越成为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受到大家的青睐.而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发展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

四、以生为本,多元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尤其是对于学习活动中的弱势群体而言.

第7篇:小学数学教学课件范文

一、活用数学教材,让教学资源更有效

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教师要学会“跳出教材教教材”,结合数学内容的特点将生活中的问题引入课堂,并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其实就是用数学知识解决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生活问题。例如:在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后,我出了这样一道题:我们班级要办小小图书馆,需要一只长7分米,宽5分米,高6分米的铁箱,现在有一张边长15分米的正方形白铁皮,能做得成吗?大多数学生用计算的方法发现15×15=225平方分米,(7×5+7×6+5×6)×2=214平方分米,225>214,所以认为能做成的。但有的学生是用画草图的方法来判断,通过作图发现白铁皮不够长,最后学生想到用焊接的方法拼起来还是能够做的。这类与实际应用紧密联系的问题,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这样,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学能帮助我们解决实际中的许多问题,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认识到:通常情况下表面积越小越好,越省料。这样,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同时也培养了实践能力。

二、合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实践证明: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能使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形象,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例如:在教学“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在美丽的太湖边上有一个小渔村,村里住着一老一少两个渔夫。有一年,他们从4月1日起开始打鱼,并且每个人都给自己定了一条规矩。老渔夫说:“我连续打3天要休息一天。”年轻的渔夫说:“我连续打5天要休息一天。”有一位远方的朋友想趁他们一起休息的时候去看他们,同时享受一次新鲜美味的“太湖鱼宴”。可他不知道该选哪个日子去才能同时碰到他俩。同学们,你们能帮帮他吗?(屏幕上打出两个渔夫的对话和一张四月份的日历)。这种有趣的故事情境,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一下子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想找到答案。

三、精心设计活动,提供动手的机会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教学中要赋予学生以主体地位。”教师要从“以学论教”的理念出发,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在参与中体验,真正体现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的有效课堂教学。美国华盛顿书馆墙壁上有这么一句话:你听见了,就可能忘记;你看见了,就可能记住;你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动手操作是学生多种感官协调参与的学习活动,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之一,教师要努力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养成动手实践的习惯,培养动手实践的能力。例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课前我安排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有角的实物或图片,下一节课进行交流展示,这样学生都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课前准备当中。课堂上,让学生交流展示,并组织讨论、探究,抽象出角的特征,然后通过找一找、指一指、摸一摸、说一说等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对角的认识由形象感知过渡到表象的建立。

四、巧用预设与生成,促进知识的内化

第8篇:小学数学教学课件范文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7-0245-01

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数学教育是创新性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的实验具有重要意义。人类社会的进步是靠创造来推动的,创新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教育来提高学生的创造素质,培养学生创造素质的核心问题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教学中,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该做个有心人,这样才能提供充裕的探索、实践的空间和时间,才能调动大多数同学的积极性,让数学真正成为学生愿学、乐学的学科,才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如何小学数学教学效果?我认为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创设情境教学挖掘潜在智慧

小学低年级课堂上,元、角、分的认识十分困难,不是因为数字大,而是因为生活中不常用,学生心目中没有角和分的生活实例。一般情况下,教师用元、十元、百元、千元"十"进位的情况类推,一言带过,学生似懂非懂。其实,数学教师要有较真的劲头,把元、角、分面值的钱币拿出来,让学生亲身体验,掌握起来就轻而易举了。数学教师拿着"分币",用形象化语言为学生找问题、作辅导。把知识融进生活,打开"分、角、元"换算思路,深究作业盲区提升感知,这也是数学即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的一个缩影。生活中用到角和分的情况太少了,加上市面流通的纸币已没了分币,一年级数学在"钱币兑换"教学中,元、角与分之间怎么来换算,学生主观判断的表象意识较为模糊,教师只能模糊讲解,学生也是胡乱推理,思维一片混乱,没有亲身体验的独特感受,致使低年级孩子必然因作业走入误区。

2.指导学生善于质疑问难

如何鼓励学生质疑,指导解疑,需要讲究策略。浅显的问题学生自己解答。日常教学可以发现,学生大多提出的问题是一般性的问题,教师可以不必急于解难。应鼓励学生自己解答,使学生既敢于质疑,又能解疑,以树立信心。如教学"面积的认识",为了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教师先教学认识"物体的表面",让学生摸课本的表面、桌面等直观感知。由于教师举的实例其表面都是规则的长方形,学生也很容易看出面是有大小的,这时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质疑,提问:我们认识了物体的表面,你还想到什么?这一问,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文具盒的表面有6个,都是长方形的面,一个足球的表面是什么形状?""苹果、茶杯的表面是指哪一部分?"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让学生展开讨论,就有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方式,对"物体的表面"作了颇有新意的描述:"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部分是物体的表面。"这样新奇的回答,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得学生有效地完成了从生疑到释疑过程的思维跳跃,并能自己解决。争议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课堂教学要鼓励学生之间的争辩,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争辩过程中可以陈述矛盾,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3.联系生活培养学习兴趣

新课程指出:让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习生活中有价值的数学,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小学数学课程学习的总目标。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习目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资源,利用学生生活中熟知的例子设计问题,让数学走向生活。例如:在学习"人民币的认识"这一课中,可以让他们从实际活动中去感知人民币的各项功能,教师课前布置,学生跟着家长去逛一次商场或者去超市购物,并且记住所交易物品的价格,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告诉大家是怎样购物的,并且再次模拟购物的过程,从实际当中感受到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及其用途,学会人民币运用和换算,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处处需要数学知识。再如,学习三角形的稳定性,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征,提前布置学生用细木条或硬纸条做一个三角形、一个平行四边形,做好让学生用手拉一拉、感受一下,我还请学生去观察生活中,哪些建筑使用了三角形,哪些地方使用了平行四边形,各有什么好处?让学生们通过自主探究发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这样把课堂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增强了数学教学的实践性、生活性、实用性,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效率

心理学实验证实:人类获取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学生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都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多媒体手段刺激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和直观教学,加快了学生理解过程,等于增强了学生的认知能力,从而缩短了学生对同样内容的接受时间,为课堂上各种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同时,课堂上板书的方式、速度一定程度上影响课堂教学的进程,尤其是板书的文字和作图比较多的课堂上,粉笔书写和作图会极大地影响教学的速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储存功能可以根据需要把把一些图形、题目、分析和解答过程等预先存储在电脑当中,课堂上适时地在学生面前再现出来,还可以利用计算机高速处理信息的特点,在课堂上快速、准确地进行作图。有助于学生增进记忆和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我们只有善于挖掘数学教学中的趣味性,科学合理的调动和利用好学生的兴趣,尊重、关心、赏识每一个学生,才能使他们把学习数学当做一种享受和一种需要,而不是一种负担,才能使他们在数学学习中有如浴春风之感,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样老师才能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陈素萍. 培养学生数学兴趣六法[J]安徽教育, 2005,(01) .

第9篇:小学数学教学课件范文

走进课改课堂,我们经常看到:学生爱说了,敢动了。经常听到老师说:“不用举手,会的就自己站起来说。”“没关系,爱怎么说就怎么说。”有的学生甚至连老师问题没问完就站了起来,不停地喊“我、我、我”全然不顾其他学生的感受。有的老师认为以往课堂教学的规矩太多了,学生的束缚也太久了,应当给学生解套!要张扬学生的个性,应当“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越放得开说明改革力度越大。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发展”作为一种开放的生成性的动态过程,不是外在的也不是内发的,只有在人的各种关系与活动中才能实现。在大力张扬学生个性的同时必须确立“共生性”的人学观。个性是以其他个性的存在和与其他个性的交往为前提的。课堂不仅是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殿堂。数学课堂的教学也应该成为学生道德提升和人格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和关注学生的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使学生在数学知识增长的同时也不断发展与健全自己的人格,学会倾听,学会对话,学会尊重,学会理解,学会分享,学会设身处地,学会换位思考,变得有爱心,有同情心,有责任感,变得越来越有教养。

二、强调了合作探究,放弃了教师指导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学生选择的余地更大了,主动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更多了,也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青睐。但是,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当学生合作探究时,有的教师只是象征性地来回巡视,有的只是站在讲台上看教案他们并没有参与到某一合作小组中去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这种倾向必须克服。教师既要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如果放弃教师的指导作用,自主学习可能异化为自流。因此,既要反对教师牵着学生走,也要反对教师跟在学生后面走。师生应在共同学习、平等对话、互相交流中完成学习目标。教师的角色定位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引导学生学习的人。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不应是学生单方面的行为,而应该发挥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作用,缺一不可,如教学苏教版标准教材第二册“统计”时,教师发给每个小组若干个长方形、三角形和圆,让学生统计长方形、三解形、圆各有多少个?比较在统计中谁记得既清楚又方便。教师指导分以下三步:

①先分工报名称;

②先想一想自己准备怎样记录;

③记下来后怎样交流、怎样比较、怎样分析。如果不作指导,小组学习效果就会比较差。

三、评价浮于表面,缺乏客观

如今,课堂上“你真笨”少了,“你真棒”“你真聪明”多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树立信心。这就需要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肯定和表扬,使他们享受成功的愉悦、树立信心、扬起成功的风帆。尤其是在学生智慧的火花闪现时,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可是赞赏也应有个“度”,千万不可滥用,如果学生发言就说“你真棒”“你真聪明”,这样的廉价表扬就会失去应有的意义和价值。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