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海洋测绘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老实、稳重、逻辑清晰、做事认真……
这是王华强给人的第一印象,经常漂泊在海上,他的皮肤晒得黝黑,但掩盖不住脸上的自豪,这是一种海测人独有的自豪。在南海航海保障中心广州海事测绘中心(简称“测绘中心”)这个中国海测行业发源地的技术岗位上,他一待就是八年,由一个技术员做到高级设备工程师,王华强有足够的理由骄傲,但他却没有,反而选择了一条让自己时刻绷紧神经的路。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海测工作需要严谨再严谨,完成任务必须次次都精益求精,王华强满怀一颗“匠心”开创了属于自己的一番海测事业,在工作中一步一个脚印,在专业技术上不断突破,在理论基础上不断总结创新。2008年进入海测大队以来,他先后出色完成了马航MH370失联客机搜救、珠江口沉船应急扫测等任务,并参与港珠澳大桥建设测绘保障任务,主持或参与南海海区多个重点工程项目测绘保障,斩获中国航海学会优秀测绘工程铜奖一个,中国航海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两次,三等奖一次,还为测绘中心引入GDCORS系统,大大提高了一线测量人员的工作效率。
初探测绘,“门外汉”式的新兵
1983年出生的王华强已过而立之年,稚嫩褪去,处事老练。2000年至2008年期间,他本科和研究生在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学院就读,分别学习地理科学和海洋地质专业。海事测绘作为航运的保障服务部门,公众对其认知度并不高,当初王华强也并没想过自己会进入这个行业。据了解,海事测绘是通过开展海道测量,编绘出版各类航海图书,提供与船舶航行密切相关的海岸地形、海底地貌、水文气象、助航设施、航行障碍物等各种地理信息和航海信息,为海上运输安全和航运经济发展提供安全保障。没入职前,王华强对海事测绘有一定了解,但是并不熟悉,命运仿佛早已安排好,他工作的第一个八年,将由一个测绘“门外汉”,摇身一变成为这个领域的高级设备工程师。
据了解,目前我国有广东、天津、上海三个海事测绘中心,其中位于广州海珠区仑头村的广东海事局仑头基地于1955年成立,承担着华南沿海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航行图的周期性测量及相应160多幅海图数据处理工作,同时开展疏浚测量、扫海测量、海上定位、专题图制作等航海保障服务。2008年7月毕业后,王华强加入南海航海保障中心广州海事测绘中心,先后在测量四分队、三分队担任技术员,随后担任技术装备科高级设备工程师。在这支华南地区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海洋测绘队伍中锻炼,为王华强的海事测绘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入职初期,王华强由基础测绘学起,恰逢2009年1月份,港珠澳大桥筹备建设,需要做一些前期勘探性质作业,王华强被派遣到这个项目协助工作。“我对海洋地质方面比较了解,做完这个项目后,为我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据了解,港珠澳大桥桥区水域水下结构物扫测是一个大型专项服务项目。当时由15人组成的团队前后耗时40多天,测量面积达35.58平方公里。
大桥如何才能在海上搭建起来屹立不倒?这是一门技术活!说起这个问题,王华强滔滔不绝,他介绍,大桥桥墩只有打到海底的岩石层才会稳,所以当时他和团队主要的工作就是探测整个港珠澳大桥桥桩的最佳位置,由香港到珠海沿线35.58平方公里的水域全部都是做地质勘探,期间还要摸清楚海底有无淤埋的沉船、光缆、管道、锚、炸弹等,以免因施工时情况不清造成损失。“探测完成后,我们要告诉施工方,什么地方有危险物,什么地方有过海电缆,什么地方地层比较危险,这份资料的提出,也提高了我们单位在地球物理勘探行业内的影响力,算是一种业务的突破。”
匠心独运,技术创新的尖兵
海测是一门大事业,耐心、严谨、精益求精,工匠精神仿佛是海测人与生俱来的,这种精神在王华强身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王华强主要负责测绘中心海事测绘技术方面的工作,包括多波束、单波束、测流、水下机器人、水下声学摄像、海底底质分类、海底物理勘探等。除了要熟悉日常的设备仪器使用方法、并用通俗易懂的方法教会单位基层技术员外,为进一步掌握设备的核心技术,他还经常要下大工夫、花大精力去研究设备,并与制作设备的国外厂家的技术人员进行交流学习。
以我国工程教育认证的通用标准和补充标准为切入点,分析了目前我国测绘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体系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以学生能力产出为核心目标并将课程体系模块化为若干能力目标服务的测绘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调整策略,为提高我国高校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水平做出积极探索。
关键词:
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认证标准;课程体系;测绘工程
一、相关背景
1989年,由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爱尔兰、澳大利亚、新西兰6个国家的民间工程专业团体发起并签署了《华盛顿协议》,其宗旨是通过双边或多边认可工程教育资格及工程师执业资格,促进工程师跨国执业和国际交流。至今,该协议已成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本科工程学位互认协议。我国也于2013年6月19日以全票通过,成为华盛顿协议预备成员国。这标志着我国工程教育及其质量保障迈出了重大步伐,为我国工程类专业学生走向世界提供具有国际互认质量标准的通行证,推动教育界与企业界的紧密联系,提升我国工程教育水平和工程师职业能力水平,实现国家新型工业化战略目标,提升工程行业国际竞争力都具有重大意义[1]。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最早开始于1992年,经过多年准备,自2006年开始,在土建专业以外的工程领域开始试点工作,通过探索专业评估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起了适应我国职业制度需要的专业认证体系,成立了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监督与仲裁委员会。认证委员会按认证领域共分为14个分委员会,分委员会对各专业领域组织开展认证工作。目前,由教育部牵头,我国已对373个专业点开展了认证工作。2012年3月14日,经教育部批准,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被纳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同年6月,作为试点单位,武汉大学测绘工程专业第一个通过了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认证。截至2014年8月,同济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南大学和西安科技大学等5所高校测绘工程专业也相继通过测绘与地理信息类国际工程专业教育认证,标志着我国测绘与地理信息类专业工程认证工作已拉开了序幕。
二、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
某个工程专业通过国际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不仅意味着该专业学生从此具有了在各《华盛顿协议》成员国的宽泛的就业渠道,更意味着通过认证的办学单位工程教育质量得到了国际认可,其国际声誉也会得到相应提高。然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一套严格认证标准体系,其基础是系列能力标准体系。一个专业,只有其办学水平能达到所有能力考量标准才能通过最终认证。就《华盛顿协议》规定来看,各国认证标准虽略有不同[2-4],但基本上都是采用合格评估的方式,标准一般只是最低标准,且为保证工程教育质量,各国制定的标准都应当具有“实质等效性”。所谓“实质等效”是指包括认证组织、认证程序、认证标准等所涉及的核心要求应具有等效性和可考性。美国做为世界上最早倡导和实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国家之一,1936年就开始对包括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等大学进行了首次工程专业认证,至今已有近80年历史,其认证程序和标准体系已经相当成熟。以美国目前的认证标准EC2000为例,就包括三个层次[5]:第一层次适用于基本水平专业的一般标准,该层次是适合于全美高校各本科层次工程专业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第二层次适应于较高水平专业的一般标准,是在满足基本水平专业一般标准之上的更高层次要求,是适用于全美高校硕士层次各工程专业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第三层次是专业标准,适用于基本水平专业一般标准基础之上,依据各工程专业的特殊性而提出的具体要求。并且这些标准并非一成不变,而是由EAC执行委员会在每年1月的年度会议上就其中的某些条款向工程与技术认证委员会(简称ABET)董事会提出修改建议,A-BET最高董事会在每年3月的董事会成员会议上表决通过修订草案,并在下一个认证年度开始执行修订过的认证标准。
三、我国对测绘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认证标准
我国工程专业认证工作开展较晚,直到2007年才初步建立工程教育认证的组织体系,正式出台了《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试行)》等系列文件,并且完成了在26所高校近80个专业领域的认证试点工作[6]。我国工程专业认证标准分为两部分,第一部是通用标准,通用标准规定了所有工程专业的一般标准,不分专业和领域。第二部分是专业补充标准,补充标准是在通用标准的基础上,针对各工程专业领域规定的特殊标准,不管是通用标准还是补充标准,都是工程专业认证的最低标准,申请认证的专业只有同时满足通用标准和相应补充标准才能通过认证。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试行)通用标准对课程设置的总体要求是:“课程设置要服务于专业培养目标、满足预期的毕业生能力要求。课程体系设计有企业或行业专家参与”。对各类课程所占比例的具体要求是: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至少占本专业课程设置总学分的15%,工程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和专业课程至少占30%,工程基础类课程和专业基础类课程应能体现数学和自然科学在本专业的应用能力培养,专业类课程应能体现系统设计和实现能力培养;工程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至少占20%,此类课程应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毕业设计指导和考核应有企业或行业专家参与;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至少占15%,以使学生在从事工程设计时能够考虑经济、环境、法律、伦理等各种制约要素。测绘工程专业补充标准是在课程体系通用标准基础上,针对测绘工程专业给出了课程设置的具体要求,这些要求对应于通用标准,依次是: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至少须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地球科学概论;工程基础类课程须包括: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图形学、工程力学或土木工程概论、工程制图等;专业基础类课程须包括测绘学、地形测量、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大地测量学、地图制图学、摄影测量;专业类课程须按大地测量学与导航定位、工程与工业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制图学与地信信息工程、海洋测绘、矿山测量六个方向自主选择一个或多个办出特色,不规定具体课程;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应包括我国注册测绘师职业资格相关的职业道德、岗位职责、测绘法律法规与相关标准及规范等方面内容。
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测绘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调整策略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条件下对现有测绘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合理、科学的调整,必须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正确把握和分析我国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对测绘专业课程设置的核心要求,二是分析我国测绘工程专业目前课程设置体系与这些核心要求之间的差距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核心要求及分析
如果将专业认证制度看成是一种对学生工程从业能力培养系统的话,那么专业认证的核心即是响应这种能力系统的高校课程设置和组织保障。笔者认为,学生的每一种能力培养目标必定对应着一门或几门课程的集合。基于工程专业教育的最终“产出”是学生将来以工程师身份服务于社会来考虑,课程体系要求有企业界或行业人员参与是十分合理的。然而,虽然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用标准对毕业生提出了10种能力要求,并且在专业补充标准中也相应给出了具体标准,但是在能力描述上过多的参考了国际惯例,并未按照我国教育实情和学生薄弱环节提出明确要求,这导致了某些认证标准难以掌控。就课程设置而言,举例来说,在通用标准中,关于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规定的标准是:“应使学生在从事工程设计时能够考虑经济、环境、法律、伦理等各种制约要素。”在测绘工程专业补充标准中对课程设置要求相应描述为:“应包括我国注册测绘师职业资格相关的职业道德、岗位职责、测绘法律法规与相关标准、规范等方面内容。”然而,我国目前还尚未建立起完备的工程职业资格认证体系,且高等工程教育和行业职业资格教育也远未融合为一体,导致我国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制定在某些方面比较笼统,针对性不强。因此,笔者以为,从长远来看,我国目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体系必定会经历一个自我完善过程,各申请认证的专业还应参考国际上其它国家的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认真研究提炼出共同的核心要求,按“实质等效性”对本专业进行建设和准备相关认证工作,以提高我国的工程认证水平和增强我国学生的国际竞争力。那么工程教育认证的核心要求到底是怎样的呢?认真研究我国及国外有关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发现它们在提法上虽略有差异,但不难发现,其核心要求却是一致的。具体地说,就是强调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学到什么为评估重点,兼顾教学条件和师资。这就是说,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在专业认证过程中都是以工程教育的“产出质量”为导向的,而教学过程被淡化,学生能力评估是重点。
(二)目前测绘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普遍存在的问题
高等工程教育认证对师生的双向要求强调了工程教育认证对工科专业的评估认证不同于以前的高校办学评估。而缺乏工程教育实践正是我国高校难以通过工程教育认证的主要问题之一,这个问题也表现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总结起来,由此导致的课程体系设置问题如下。
1.课程设置科目缺乏系统的服务目标
鉴于国际形式和科技发展对人才要求的提高,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提倡“宽口径,厚基础”,各高校培养目标一般也相应为培养具有一专多能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一专多能”一般是通过设置大量课程来体现的,为保证总学时不超限,几乎所有传统课程学时都被一定程度压缩。结果由于执行上的缺陷,“宽口径”人才成了“四不像”人才现象屡见不鲜,着实可悲。笔者以为“宽口径”本身没错,根本原因是高校在课程设置时,仅仅开出了足量课程,但对所开设的课程服务目标不明确所导致课程简单“堆砌”成为了这一结果。
2.实践课程设置不当
当前,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我国高校的共同追求,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工程教育与企业脱节,缺乏行业引导和支持,培养模式单一,导致工程实践环节不足成为了高校普遍问题。有些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在职称和学位压力下,更多潜心于科学研究,长期忽略工程实践,结果是很多教师由于缺乏工程经历无法在教学中深刻地向学生教授工程设计技能和其他的复杂因素。此种情况下,为避免开设教师驾驭能力之外的实践课程,学校只好勉强设置了一些与既定的培养目标联系不甚紧密甚至无关的实践课程来保证培养方案的完整性。
3.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严重不足
高等工程教育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目前,各高校都提倡“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模式,这确实是培养师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具体落实形式,可以通过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设立各类各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和SRT项目等形式来实现。然而,这些形式的实践环节难以覆盖全部学生,受益面过窄,有时难以持续进行。在笔者看来,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其次要培养创新欲望。在所设置的课程里,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行业现状、规范和生产作业过程、劳动安全等知识,教师可提出一些生产中的难点问题供学生思考解决,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思维,使他们一旦走向就业岗位,通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很快就能发现和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真正为他们在工作中具有创新能力做最好的准备。
(三)专业认证背景下测绘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调整策略
鉴于以上分析,要建立旨在通过测绘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课程体系,就必须在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体系对测绘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的核心要求基础上,对目前我国高校测绘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进行调整,课程设置需要优先考虑的是培养学生能力,应尽可能提供数量充足的选修课程,从而保证学生对自己能力达成有宽泛选择余地,充分贯彻以人为本思想,给学生以最大的能力达成选择自由。具体做法是将目前测绘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所有课程,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中四类课程按性质进行分类并选择培养特色方向,根据培养特色方向对课程进行模块化,使得每一模块皆服务于学生受教育的某项具体“能力产出”,最后各项“能力产出”具体要求,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课程的增减,从而使目前大量课程的“堆砌”成为某一系统目标服务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以上调整工作中,重点是研究如何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办学特色方向并设置相应课程模块,最终建立满足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测绘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作者:张俊 董敏 张鹏飞 张显云 单位:贵州大学矿业学院
参考文献:
[1]白洁.五所高校测绘工程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N].中国测绘报,2014-08-08.
[2]樊一阳,易静怡.《华盛顿协议》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14(8):45-49.
[3]ABET.AccreditationCriteriaforEngineeringEducationPro-gramme[EB/OL].(2007-03)[2014-05-27].EngineersIreland/media/SiteMedia/SiteMedia/services/accreditat-ion/Accreditation-Criteria-for-Engineering-Education-Programmes-FINAL-amended-Mar-09.pdf
[4]ABET.Criteriaforaccreditingengineeringprograms[EB/OL].(2012-10-27)[2014-05-27].a-bet.org/uploadedFiles/Accreditation/Accreditation_Step_by_Step/Accreditation-Documents/Current/2013-2014/eaccriteria-2013-2014.pdf.
【关键词】 课程整合;知识可视化;SVG技术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8)11-0125-03
一 引言
知识的可视化就是让知识变得更容易理解,通俗易懂。知识的可视化往往就用图像和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传统的图像格式分为位图图像和矢量图图像。而动画一般是FLASH矢量图形动画。使用位图图像往往比较大,不利于网络的传输。虽然,FLASH也有强大的交互性,但它必须在特定的软件插件支持下才能实现交互性。本文所提到的SVG技术可很好的解决位图图像和FLASH矢量图形动画这些不足之处。
二 SVG技术
1SVG概述
W3C推出的SVG是可升级矢量图形(Scalable Vector Graphics)的简称。SVG是一种采用XML来描述二维图形的语言,目前W3C推荐使用的版本是SVG 1.1(本文所说的SVG即指SVG 1.1)。SVG允许使用3种类型的图形对象:矢量图形形状(例如由直线和曲线组成的线条形状),图像和文本。图形对象可以被组化、样式化、变形和重新组合,包括图象嵌套、变形处理、剪辑路径、Alpha蒙板、滤镜特效和模板对象。[1]目前SVG已经得到很多浏览器的支持,如IE(添加Adobe提供的SVG Viewer插件)、Mozilla Firefox等。SVG 的文档对象模型(Document Object Model)可以很容易地将图像中出现的元素处理成一个个对象,这正是相对光栅格式图像具有优势的基础。
SVG图形可以是动态的、可交互性的。动画通过直接声明(比如在SVG里嵌入SVG动画元素)或通过脚本来进行定义或触发。
SVG不但可以表现图像,还可以表现文字、音频等其它信息,对于那些有视觉障碍的人,可以通过可替换的方法把图像替换为音频信息,这样对那些有视觉障碍的人,也能够得到SVG所表现的信息。另外,对那些手持设备、车载设备、无线设备来说,它们的屏幕一般都比较小,而且显示分辨率低,SVG的矢量特性也可以让这些设备清楚地浏览SVG图像信息,这都是目前的位图图像所不能做到的。
2SVG、位图图像和FLASH矢量图的比较
所有权指公司的专有格式权,网络检索难易指文件的内部结构对于搜索引擎是否可见。
由上表可看出SVG具有的特征:
(1) 所有权方面,SVG是由W3C管理的一种开放标准,W3C是web技术的国际化标准组织。
(2) 可缩放性,按字面意思就是指讲内容放大的能力,可以帮助确保有视觉障碍的人,或者那些距离显示器比平常更远的人们,可以看到应当看到的所有内容。
(3) 结构化图像,SVG本身为结构化图像,它包括了有关一幅图像中每个组件的结构,这使得辅助技术更容易按照一种其用户可以理解的方式复制图像。SVG使用了文档对象模型,即DOM是分析XML文件的方式,并由描述该知识实体的几何数据和属性数据之一,用它来定义每一个元素,可以在必要时能够处理每个元素从而确保它和这幅图像作为一个整体可以由用户访问 [1]。
(4) 普通文本,因为SVG是纯文本,所以任何SVG内容可以输入为纯文本格式,通过屏幕阅读器阅读,或者以其他使其更易于理解和创作的方式表示。
(5) 可扩展样式特性,SVG属性不同于CSS中包括的其它属性,它可以用来进一步提高有视觉障碍和使用辅助技术的人们的易访问性。通过改变字体和滤镜,设计人员可以方便的采用供视觉较差、色彩缺乏或需要辅助技术的人们使用内容[1]。
SVG提供了描述矢量的一种方式,同时能够通过其他XML实例、脚本语言、CSS和DOM进行扩展,开发人员已经意识到了SVG解释器可以添加到几乎任何应用程序中,甚至像蜂窝电话和手持设备中使用的嵌入式软件。
三 可视化技术
1 可视化概述
可视化技术是指将抽象的事物或过程变成图形、图像的表示方法,为的是更有利于人们理解和记忆。“可视化”一词,来源于英文的“visualization”,原意是“可看得见的、清楚的呈现”。知识可视化是指应用视觉表征手段来表现知识及相互之间的联系,以促进群体知识的传播和创新,其实质是将知识以图解的手段表示出来,形成能够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的知识外在表现形式,从而促进知识的传播和创新。人类80%以上的信息是通过视觉获得的,常言道“百闻不如一见”、“一图胜过千言”就是这个意思。知识可视化是教育技术为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的利器之一,是教育技术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2]目前,知识可视化工具有:概念图(Concept Map)、思维导图(Mind Map)、认知地图(Cognitive Maps)、语义网络(Semantic Networks)、知识地图(Knowledge Map)等。[2]
2 SVG在知识可视化方面的优势
(1) 任意放缩,用户可以自由的放缩图像而不会破坏图像的清晰度。
(2) 文本独立,SVG图像中的文字独立于图像,可以编辑和查询.同时,也不会再有字体的限制,用户系统即使没有安装某一字体,同样可以看到。
(3) 较小文件尺寸,一般而言,SVG图像要比其他网络图像格式如GIF,JPEG更小,下载更迅速。
(4) 超强显示效果,SVG图像的清晰度适合任何屏幕分辨率或打印分辨率(dpi),无论是300dpi,600dpi甚至更高,都不会产生位图图像的马赛克现象。
(5) 超强交互性,由于SVG是基于XML的,因而能制作出空前强大的动态交互,SVG图像能对用户动作做出不同响应,例如高亮,声效,特效,动画等优点。
四 运用SVG技术实现WEB环境《计算机网络》知识可视化表示的方法及实例
1 SVG对象模型结构的设计
通过分析SVG文档的结构,本文从Script操作SVG角度出发设计了SVG对象模型,如图1所示。
Windows窗体对象是一个全局变量,该变量表示SVG运行时的浏览器窗口对象。因为脚本的运行就是在Windows对象内部进行的,所以调用该对象方法和属性时可以省去对Windows变量的指定,例如Windows,Document可以直接通过Document实现引用。Document是静态全局变量,通过该变量我们可以立即获取当前浏览图形的文档对象(SVG Document)。[3]通过获取文档对象,我们就可以在DOM框架下对各种图形元素进行动态操作。SVG文档还可以嵌入HTML网页中,通过HTML文档对象获得SVG文档对象。
将SVG文档嵌入网页中可以用以下代码实现:
<embed width=”800” height=”600” type=”image/svg-xml”
id=”svgnetwork”src=”网络.svg”>
</embed>
下面程序演示了如何利用脚本和DOM进行创建文本节点和向文本节点添加文本内容的过程:
var text = document.createElement ("text");//创造一个文本节点对象
text.setAttribute("x", 100);
text.setAttribute("y", 100);
text.appendChild(document.createTextNode("new text"));//将文本内容添加到text节点对象中
2 基于SVG《计算机网络》知识数据的组织
本文设计了基于SVG的《计算机网络》知识数据组织结构图。如图2所示:
该结构图将知识数据表达分为文字知识表达和图像+动画知识表达两部分,并且这两部分都是在图层的基础上实现的。点、线、面是组成图像的基本几何属性。在SVG中,<line.../>是绘制线条的标签,<polyline .../>是绘制折线的标签。而<circle .../>是绘制正圆的标签,<ellipse .../>是绘制椭圆的标签,<rect .../>是绘制矩形的标签。动画是由<animate.../>或脚本+DOM来实现的。
3 基于SVG《计算机网络》知识图形的方法
基于SVG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图形主要是利用B/S的架构来实现的。S是服务器端,而B是客户端浏览器,客户端通过浏览器进行URL连接请求,获得服务器端的SVG文档的应答,在脚本解释器的作用下,应答内容在浏览器中显示。如图3所示。
4 基于SVG《计算机网络》知识可视化表示的具体实例
使用SVG制作图形方法有两种:用文本编辑器(记事本等)直接制作或是用专门的制作软件制作如Inkscape等。而动画一般是由脚本+DOM或使用SVG本身属性进行描述。图4和5是网络拓扑图中传输包的过程演示图,使用SVG本身属性进行描述编写动画的部分代码如:
<animate attribute Name="visibility"
id="Animation_1_Segment"
begin="accessKey(b);
end="Animation_1_Segment.repeat(2);accessKey(e)">
用id获得动画片段层,并且设置了开始动画热键和结束
动画热键及重复动画次数。
五总结
SVG技术尽管在可伸缩性和交互性等方面有很强的优势,但在还需要大量的编程工作才能完成,它的很多方面也不是很完善,需要进一步的发展。技术是为教学内容服务,SVG技术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知识可视化方面,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能够可视化出来。
参考文献
[1] W3C网站:省略.
[2] 苗英恺,陈佳."知识认知导航图"在教育中的应用初探[J].教育信息化,2006(1):10-12.
[3] 和万礼,陈应东.基于SVG的网络地图交互研究[J].海洋测绘,2006(5):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