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检察工作思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掌握规律、规范程序
健全制度,规范程序,是加强和改进企业效能监察工作的重要保证。
第一,建立健全效能监察工作制度。随着企业效能监察工作的不断深化和企业经营管理的规范化要求,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管理规章制度,要抓紧建立健全效能监察的组织机构、职能定位、职责权限、操作规程等基本工作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加以修订和完善。
第二,严格规范效能监察工作程序。要认真总结效能监察工作的有效做法和经验,明确工作流程,突出监督重点,逐步完善,将效能监察工作有机融入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体化运作程序,从选题立项、组织实施、协调运作、督促检查、成果审定、总结推广等方面,认真加以规范,充分体现全过程、全方位监督的合理性与适用性。
第三,监督检查制度执行和落实情况。要对贯彻落实效能监察工作制度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健全组织协调机制,完善效能监察工作评价体系,科学界定效绩,量化考核指标,制定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奖惩制度,维护制度执行的严肃性。尤其是在促进企业落实整改建议和措施、实施有关责任追究等制度方面,要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
二、明确重点、服务中心
第一,在惩防体系建设中开展效能监察。围绕制度创新这条主线,进一步规范和深化效能监察,着力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减少腐败机会,提高有效预防腐败能力等方面,加大源头治本的力度。发现问题,剖析原因,追究责任,督促落实整改,发挥效能监察在标本兼治、防范风险方面的监督保证作用。
第二,在加强国有资产基础管理工作中开展效能监察。在清产核资后续工作中督促对不良资产进行分类分项分析,做好帐销案存资产的后续管理工作,提出整改建议。加强国有资产的基础管理工作,推进资产与财务管理的制度建设,最大限度降低国有资产的流失风险。
第三,在规范企业改制重组工作中开展效能监察。要把效能监察工作拓展并深入到企业的资本运营活动中去,推进国有企业改制行为合法、操作程序规范,产权有序流转,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切实发挥维护资本运营效益和安全的重要作用。同时,督促做好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工作,积极协助解决好影响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
第四,在促进企业加强经营管理工作中开展效能监察。围绕投资决策、营销采购、招投标项目、资产处置、财务和质量管理等环节,通过效能监察,实现企业生产成本、管理费用的降本增效,提高企业的成本利润率,推进持续开展创建资源节约型企业活动,实现效率、效益和质量的优化。
三、合理安排,周密部署
开展效能监察同其它任何事情一样,必须掌握事物内在的运动规律,讲究科学的操作程序,采取恰当的方式方法,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一,综合分析,确定方向。效能监察工作应掌握足够的信息,通过信息分析掌握工作的主动权。要做好效能监察工作,必须要有畅通的信息渠道,要收集企业内部科研、生产、管理等各方面大量的信息,从中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发现薄弱环节,确定工作重点,主动而有目的地制定工作方案或调整工作内容,变被动监察为主动监察,变事后处理为事前预防。
第二,重点立项,分步实施。企业管理是一门包罗万象的综合学科,在实际工作中每个企业也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纷繁复杂的问题。通过效能监察,分析这些问题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可以帮助我们查找问题存在的原因,从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实际工作中,纪检、监察部门对企业出现的一些重点和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选题立项,报主管领导同意后,督促检查相关部门工作的规范性、程序的符合性和运作的效率。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针对工作和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问题,向有关部门提出监察建议,以期达到加强和改善管理的目的。
第三,查清问题,从严奖惩。针对企业出现的问题苗头或现象,要详细调查,认真研究。对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一时不能解决的,在采取一定措施后,由监察人员对执行情况和事态的发展进行全过程跟踪监督,确保问题能够真正得到最终解决。报经企业党政领导同意后,由监察部门对工作积极、有突出表现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失职、渎职的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二)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即“收”要实行票款分离,直收统管,将能纳入政府服务中心集中收费的单位和项目要全部纳入政府服务中心,防止个别单位乱收费和收费不开票等行为的发生;“支”要统一开支标准,规范支出管理,从而将收支全部纳入正常循环渠道。通过建立财政票据电子开票、自动化核销系统,有效防止超标、违规开票等行为的发生,确保非税收入及时足额缴入国库,从源头上堵塞财政资金流失的漏洞。
(三)建立健全资产监控体系。应从资产的形成、配置、使用、产权变更到处置全过程管理单位资产,建立一套完整的资产监控体系,从而彻底解决了经营性物业资产重复建设、资源浪费、资金缺乏监管等问题。进一步强化政府采购制度,拓宽采购类别,不断推动政府采购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
(四)深入推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建立新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和管理信息系统,财政拨款由国库直达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改变了以往资金分散、层层拨付的做法,减少了资金支付的中间环节,有效地防止财政资金被挪作他用,彻底解决了公款私存、账外设账、多头开户等问题。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逐步扩大国库集中支付范围,预计第三批再纳入教育、公、检、法、统计、审计、招商局、卫生和劳动等单位,实现全区财政性资金缴库和拨付方式以国库集中支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
(五)健全制度,完善惠民惠农政策落实工作机制。
构建以检察岗位素能基本标准为基础的检察教育培训体系
(一)观念更新
检察机关教育培训管理部门和学院要牢固树立和强化“大教育、大培训”的理念、“培训出人才、培训出效益”的理念、“以问题为导向、以学员为主体、以能力为中心”的理论、“培训者先受培训”及“体系建设出规模、出效益、出战斗力”等理念,准确把握体系构建的总体思路,抓紧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紧紧围绕五大基本要素构建专业化教育培训体系:一是构建更具活动的培训机构,要建立与岗位素能培训任务相适应的培训机构,重点建设特色突出、分工明确、优势互补、布局合理的培训基地体系。当前,要在充分发挥国家检察官学院和各省市检察官学院分院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推进特色教学培训基地建设,逐步建立覆盖检察机关各业务类别的特色培训基地、二是构建更加规范的培训运行体系,要使需求导向全面落实,计划生成更加科学,培训流程更加优化,考核评估更具实效。三是构建更加完善的课程体系,构建针对不同层级、不同类别、不同岗位检察人员的课程框架和培训大纲,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实效性。四是构建更加完备的师资体系,要建立一支能够满足各级各类培训需要,素质优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检察培训师队伍。五是构建更加科学的培训管理体系,形成结构合理、关系协调、程序严谨、运行顺畅的管理体系。体系构建要开放包容,确保体系的外部联系和内部要素之间所形成的关联、匹配有机衔接,还要与检察改革同步合拍,相互配套。
(二)机制建设
具体要推进三大机制建设:一是建立以岗位素能标准要求为导向的培训计划生成机制。坚持以岗位需求为导向,注重教育、培训、经验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内容、形式上切实贴近检察人才和检察岗位的实际需求。依据检察人员实际素能与岗位素能基本标准的差距,通过开展教育培训需求调研,重点针对检察业务技能分级分岗位制定教育培训计划,培训计划要求要与素能标准相匹配,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建立以岗位素能提升为目标的实施机制,突出以提高检察人员的素质能力为目的的在职培训。依据岗位素能要求,明确培训组织机构、实施机构、确定参训人员,编制培训组织手册,规范培训实施流程,创新教育培训模式,要由以前的“灌输式”向“互动式、实践式、点评式、交流研讨式”转变,激发干警参训的积极性,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益。当前,我国检察人员的素质能力建设是检察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检察人员的在职培训方面,建立各岗各职检察人员的专门培训制度,保证在系统知识、思维方式和职业素质方面都能在不间断的学习中得到持续提高。加强检察人员的在职培训,根据不同岗位、不同对象统筹规划检察人员的素质能力培养。三是建立以岗位素能为标准的培训考核激励机制。重点考核干警素能水平是否达到岗位素能标准的要求,把学习培训情况作为干警年度考核和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形成培训、考核、任用“三位一体”的有效运行机制,切实打破参不参训一个样、学好学坏一个样的局面。还要建立教育培训考核评估机制。在对参训人员进行考核的基础上,参训人员对教育培训活动进行客观评价、提出建议,以便于在今后的教育培训中加以改善,进一步增强教育培训的实效性。
(三)制度设计
1.建立完善教育培训师资体系
教师是培训的核心要素和力量源泉,岗位素能基本标准的顺利实施,必须有与之相配套的师资力量作保障。加快建立与检察岗位素能培训任务相适应的师资体系。根据素能培训要求,抓紧建设涵盖不同专业背景的师资队伍,重点完善师资组成结构和教师专业结构。要建立一支由资深检察官、大学教授、各类专家学者组成的,涵盖侦查监督、公诉、反贪污贿赂、渎职侵权检察、监所检察、民事行政检察、控告申诉检察、职务犯罪预防、案件管理等不同专业背景的结构合理、专兼职比例适当的优良师资队伍。大力选聘优秀兼职教师,建立优秀检察官兼职师资人才库,改变兼职教师在选任、授课、使用、培训和管理上长期存在的随意性大、缺乏制度机制保障、培训缺乏依据和标准等问题,积极推行检察教官制度,推广检察官教检察官模式。着力落实培训师培养计划,建立一支结构合理、专兼职比例适当、与岗位素能基本标准相匹配的师资队伍,切实满足各类素能培训需求。加大专职教师的培训力度,加强与各高校的联系,充分利用高效优质的师资资源和良好的学习环境,定期选派业务骨干教师到大学院校深造学习,深化专职教师法学理论功底。通过挂职具体业务部门深入检察实践,提升专职教师检察业务实践技能,打造一批特色品牌教师。总之,要根据素能标准要求,进一步完善培训资格准入、动态管理和激励约束机制;制定实施名师培训工程和培训师培养工作,通过搭建各种平台,培养造就一批在政法系统和职业培训领域有一定影响力的检察教师培训名师;同时,努力建设一支理论型、专业型、实践型相结合的教师队伍,确保培训质量稳定,切实提高培训的吸引力感召力。
2.建立完善教育培训保障体系
一是加大对教育培训的领导保障。落实领导责任制,各级院领导对教育培训工作要领导在思想上重视、行动上支持、制度上保障。进一步完善干警教育培训档案,对培训档案采用学分制管理,对参训情况和培训效果分别设定分值,每季度进行汇总,对没有达到规定学分的,集中进行补训。对漏训、缺训的也要及时补训。同时,各级领导还要加强检察教育经费投入。在培训经费上应多向基层检察院倾斜,争取各级财政的支持。设立检察官培训专项基金,专款专用,从时间、场地、交通等方面尽力保障参训人员能够顺利参加各类培训。二是打造特色品牌培训基地。培训基地是开展专业化培训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承担检察教育培训任务的主体力量,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就构建培训体系而言,检察机关已经形成国家检察官学院为龙头、各省级检察院培训基地为骨干、地市级培训基地为补充,比较完整的培训基地体系。但还存在诸如特色不明显、布局不合理、开放度不高、竞争性不强等问题。下一步,重点要突出培训特色,改革培训体制机制,提高培训实力,激发培训活力;大力推进特色业务培训基地,走专业化建设之路,逐步建立覆盖检察机关各业务类别的特色培训基地体系。三是开发完善与标准相配套的培训课程和教材。岗位素能基本标准的顺利实施,必须有与之相配套的培训课程体系作保障。因此,岗位素能基本标准研制出台后,需要尽快依据标准制定分类培训大纲,加强素能培训课程研究,开发完善与标准相配套的培训课程和教材,打造一批能够适应素能培训要求、推动素质能力提升的精品课程,并逐步建立培训内容更新机制,确保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下一步,要依据素能标准,重点开发完善三类培训课程:各层次的检察通用素能课程,各层各类检察业务素能课程、专项业务研究和更新知识课程。培训课程的研发和使用要体现前瞻性和全局性,要有系统性和层次性。还要加大精品课程建设力度,鼓励专兼职教师多出快出精品,打造一批国家级品牌课程,推动课程建设从分散性向系统化的转变,尽快形成分层分类分岗的培训课程体系。
以检察岗位素能基本标准为基础的检察教育培训体系实例———以预防岗位为例。
(一)训前准备阶段
首先要确立培训原则。一是素能本位原则。更新传统培训理论,以“岗位素能为本位”,确立学员的培训主体地位,按学员的素能培训需求组织培训,把培训过程变成学员积极参与、亲自体验和师生双向交流互动过程,使学员在培训过程中素能得到补偿和开展,适应岗位需求。二是实践导向原则。基本素能本位的培训方式的显著特点是与提升预防人员岗位素能紧密相连,围绕此战略目标进行培训项目设计,以在实践中提高预防岗位素能为原则,从预防岗位实际出发分析岗位素能建设需求,开发培训课程,突出培训模式的实战性。三是分类培训原则。以素能为本位的培训是以差异性的岗位素能为基础的。预防人员尽管从事着同样的预防工作,但由于具体岗位序列和职位职级的不同,不同岗位要求的素能就会有所不同。另外,作为具有能动性的主观个体,其文化水平、能力和个性特点也不同。因此,以素能本位的培训定位中应充分考虑到预防人员个体的差异,突出预防培训的专业化和个性化,做到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发挥培训功效。为此,学院需要依据预防岗位素能标准,制定分类培训大纲,根据预防岗位序列科学设置培训内容,建立更新机制,确保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其次要完善机构、师资和课程体系。一是巩固和发挥国家检察官学院的岗位素能培训龙头地位和作用,走预防专业化办学之路。为此,建议设立预防职务犯罪室,在全国预防职务犯罪开展较好的标杆省级院所在的省级检察官学院建立一所预防特色教学培训基地,同时将其建成全国预防职务犯罪教研基地,组织全国预防系统人员至此地开展培训科研,满足预防人员专业化培训需求。同时,以此基地为支点,大力推广预防网络培训和远程教育,其他省市预防人员可选择在本地检察官学院接受网络远程培训,以降低培训成本。二是抓紧建设一支职务犯罪预防专业背景的师资队伍。建立与预防岗位素能基本标准相匹配的教师队伍专业结构,切实满足预防岗位素能培训需求。定向培养职务犯罪预防专职教师,通过到预防部门挂职锻炼提升专业技能;同时大力选聘预防职务犯罪全国检察业务专家为国家检察官学院检察教官,选聘省级预防职务犯罪专家和预防业务拔尖人才为省级检察官学院检察教官。通过落实预防职务犯罪专业培训师计划,打造一支结构合理、专兼职比例适当的预防职务犯罪师资队伍。三是建立与预防岗位素能培训任务相适应的职务犯罪预防课程体系。要加强预防岗位素能培训课程研究,开发完善与预防岗位素能基本标准相配套培训课程和教材,打造一批能够适应素能培训标、推动素质能力提升的精品课程和教材。为此,建议国家检察官学院与高检院预防厅合作,共同研制预防职务犯罪课程体系基本框架,以《检察机关执法规范2013(预防)》和《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教程》等为蓝本,开发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教材体系,具体内容应包括预防人员应知就会读本、预防管理学、预防公共关系学、预防宣教学、职务犯罪犯罪学等,还可以根据不同岗位序列和人员情况设置《预防文书写作》、《PPT制作》、《预防纪律和职业伦理》等专题课程。再次是建立与预防岗位素能培训相适应的培训管理体系。重点改进管理方式、加强管理部门自身建设。强化教育培训管理职能,坚持由微观管理、过程管理为主向宏观管理、质量管理为主转变,集中力量抓好理论创新、战略规划、制度规范、宏观指导和考核评估,推进培训培训工作有效开展。加强教育培训管理队伍自身建设,注重培训,促进交流,优化结构,提高素质,尽快适应素能培训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进一步增强做好素能培训和开创教育培训工作新局面的能力水平。为此建议:强化教育培训处、学院和预防部门的三向联动,预防部门研发、调整预防岗位素能标准,教育培训处联合预防部门开展预防岗位素能培训需求调研并制定培训计划,学院负责实施培训和质量管理,最后由三方共同进行培训效果评估。最后是做好培训需求调研分析,建立以预防岗位素能为导向的培训计划生成机制。培训需求分析是培训体系建立的基础,教育培训处和预防部门应依据预防人员实际素能与标准的差距,通过培训需求调研,科学生成培训机制,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与传统的培训需求分析,基于岗位素能的培训需求是以预防人员的岗位素能基本标准模型为基本框架,通过对预防部门的任务、预防岗位的任务及预防人员任务完成的绩效情况,树立起岗位素能跟培训需求之间的关联性。主要依据是:一是根据各检察院预防绩效年终档次排名的客观评价结果,找出关键绩效指标(KPI)的客观差距所在,再结合上级院预防主管部门的主观评价,找出各院预防人员的素能差距,识别培训需求,即依据“过去”的绩效结果;二是基于岗位任务的要求,明确岗位与职能系列胜任素能的要求,可以以“现在”来理解;三是根据预防工作发展与预防人才梯队建设计划,识别未来的培训需求,这就是“将来”;比如,在某个岗位上实现高绩效并不能说明这个预防人员就可以晋升,而是要看他即将晋升的岗位胜任素能测评怎么样,新岗位需要的胜任素能培训参加了多少?预防领导者的现有素能是否符合预防工作发展需要等等。具体来说,培训需求可以分为以下3个层次(见表1)。
(二)训中实施阶段
要依据岗位素能要求,建立以预防岗位素能提升为目标的实施机制规划设计培训,编制培训组织手册,规范培训实施流程,形成促进培训质量不断提高的良性循环运作机制,不断提高培训效益。在实施过程中要进行受训者特征分析:将参加培训的预防人员特征与已经建立的预防岗位素能基本标准进行对比,寻找两者的差别,并分析受训者的性格、气质等特点来开发培训策略,确定培训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组织形式,选择适合受训者能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将通过将教学方法与课程内容、学员特点进行最优匹配,确保教学内容的最佳呈现与学员的最佳吸纳。如对于年纪较大的预防人员在培训中应避免枯燥的课程传授,可以采取研讨式、经验分享、情境教学式等方式学习;对于年纪较轻的受训者可以引入多媒体辅助培训、案例教学、拓展训练等方式,同时做好训中学习观察和记录,为后续评估奠定基础。总之,要通过倡导参与式教学提高其参与培训的兴趣,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从而获得较好的培训效果。
(三)训后评估阶段
摘 要 当前对医院的纪检监察引发了社会的大范围讨论,特别是在新医改的情况下,中国卫生行政管理机构对医院的纪检监察系统还没有整合规范。医院怎么进行纪检监察,纪检监察不但触及医院的方针任务、内部治理、进展策略,还影响着医院整体实力的提升。特别是怎么_立纪检监察标准还没有参考条例,使中国医院纪检监察的目前状况有着巨大的差别,文章在新医改情况下,围绕医院对纪检监察进行研究,给医院纪检监察考评提供了部分参考。
关键词 医院 纪检监察 管理
一、新形势下医院纪检监察出现的问题
(一)纪检监察模板并未有效建成
医院的纪检监察系统触及多方面的步骤和要素,是一个互相联结和限制的系统。在整体建设里,应该充分思考这些要素的影响。中国医院因为它本质的原因,对纪检监察系统的建成注重不足。从现有已经建立纪检监察系统的医院来看,系统的建成基石和参照物都比较单一,对于目标间的相互联系、不同病患情况对数值公正性和比较性的影响,都没有一起展开探究。纪检监察的结果有着不稳固性,也缺少应该有的牢靠性。
(二)纪检监察目标的选择不够科学
我国医院纪检监察的指标不够科学,相对限制,缺少可以展现效力的纪检监察标准,标准的选择也不够透彻。另外,各项标准的权重体系设立不够充裕和适宜。并且在挑选医院纪检监察系统标准的方式上还存有主观意识。
(三)管办分化不透彻
对中国的某些地区来讲,医院纪检监察的主导是医院自己和上级主管机构。这样的纪检监察和被纪检监察相联结的系统,影响了纪检监察的初始目的,致使监察不充足。在中国医疗卫生变革不停提升的今日,管办分化的方式得到了更多学术研究者的拥护,但是因为长期以来医院出现的纪检监察权和经营服务圈的掺杂,使管办分化的措施没有完全实施出来,还止步于论述措施方面,没有在现实中普及,在部分实践区域的施行里也显露出了很多问题。
(四)没把纪检监察结果使用在管理上
当下,中国虽然有的医院在内部管理里使用了纪检监察,但是还没有把它当成一种管理方式,而是为了监察而监察,过于重视该怎么设立纪检监察标准、怎样选择纪检监察标准等,但忘了纪检监察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将纪检监察结果运用在管理上为医院服务,即以监察促整改、促提升。现在的医院施行的纪检监察系统,监察结果大都没有回馈医院。
二、纪检监察对医院的必要性
首先,有效的纪检监察系统可以投射出医院运营的经营结果。医院和其他企业不一样,它拥有比较强的公益性,医院的运营本质是为了不断满足人们对卫生市场的需求。纪检监察可以辅助医院提升管理,使医院高效运营,使病人得到更高效的服务。另外,医院实行纪检监察,可以对医院的的运营实施有效测评,实时发现并且修正医院运营中存在的问题。
再次,纪检监察是医院的一项重要管理措施。纪检监察系统的高效建成有利于医院加强内部管理,给医院的全面建设提供全方位、高效的建议,给医院的高效运行提供保证。最后,纪检监察系统的建成还可以为医院的激励制度的建设提供根据,对发现的恪于职守的典型人物和案例进行嘉奖,营造清正廉洁的工作氛围和环境,最终实现在提升纪检监察效力的同时,又提升医院自身运营能力的双赢目标。
三、新形势下医院纪检监察工作的创新思路
(一)确立准确的纪检监察机制
纪检监察重要的是对医院职工的工作施行审计和监察,但是医院和公司不一样,它虽然有一定的盈利因素,可是同时具有更多的社会服务性能。所以,医院在拟定自己的纪检监察考评方式时,应重视对医院服务质量的考评,对医德医风的考评。通常公司对团队的纪检监察方式不能够使用在医院里。医院应对服务好的职工进行鼓励,激励更多的员工不停地提升服务效果,进而全面提高医院的社会服务力量。
(二)建立交互式纪检监察考评系统
任何系统的建成和完善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都需要与各方不停地沟通、交流,将讨论结果归纳整理后,再对现有的系统进行修改和完善,纪检监察考评系统也是这样。对于我们国家的医院来说,建成纪检监察系统就像在探寻一条从未被开发过的路途,有曲折、有险阻,但是又极具期望。医院要想在这段路途里稳固推进,就应该脚踏实地。目前要做的就是,将反馈和交流结果运用在纪检监察考评系统的建立上。医院在拟定纪检监察系统的时候,要重视与医护人员和管理机构的交流,多汲取各方建议,一同探究考评方式。纪检监察考评体系建成以后,还应和被考评人员实时交流,对考评方式展开反复琢磨和完善,不断加深它的可行性和指向性,使纪检监察系统更加完善。
四、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新医改不停提升,必须确立科学完善的纪检监察系统,制衡公正和效力,透过纪检监察体系,促进医院提升公益性,以此来获得优良的革新成果。
参考文献:
[1] 陆新华.新形势下做好医院纪检监察工作的创新思路与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6.02.
[2] 谢艳.新形势下医院纪检监察工作新思路[J].新闻世界,2012.06.
[3] 黄政,冯玉波.探索医院纪检监察工作新途径[J].江苏卫生保健,2011.05.
大德无碑,大道无形,谁心里装着百姓,百姓就把谁刻上心碑。2008年1月,刘洋任凌河区检察院检察长,上任伊始就提出“一年磨合晋到位、二年晋级拿到奖”的工作思路,争取在二三年内在省检察院考核评比中晋级省优秀检察院的工作目标。
三年间,院党组带领全院干警已经把凌河院建设成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各种检察机制健全,机关环境整洁,干警举止文明,办案廉洁高效,执法文明公正,措施利检便民,内部管理规范,外部形象良好,检察工作创新,让市院区委放心,让人民群众信赖,让本院干警热爱的和谐文明的检察机关。
三年间,院党组带领全院干警加强案件质量管理,在符合法律标准、政治标准、社会标准的前提下,办“五无”案件:即捕后无撤案、诉后无无罪、抗后无不改、办时无上访、结案无后患,切实做到为百姓服务,为凌河区发展保驾护航。
三年间,院党组秉承“不拘一格、用人唯贤”的方针,人尽其才,对表现突出的干警大胆启用,使一切有利于检察工作进步的愿望得到尊重,使一切有利于检察工作创新的活动得到支持,使一切有利于检察工作取得实效的方法得到肯定,使一心扑在检察事业上的典型得到树立,使一切为检察工作着想的人才得到重用。
论文关键词 社会管理创新 民行检察工作 监督方式
一、以社会管理创新理念引领民行检察工作的时代背景
党的十七大提出“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这是对社会管理创新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性部署和要求。社会管理创新主要涉及到行政机关、社会组织和社会成员的关系问题,显然也涉及到检察机关。2009年同志在全国政法会议上提出的要深入推进三项“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重点工作,体现了新形势下政法工作离不开社会管理创新。民行检察工作作为政法工作组成部分,也是社会管理体系的一部分,同样离不开社会管理创新。检察长在全国检察机关第二次民行检察工作会议上强调:“民行检察工作与三项重点工作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民行检察工作肩负着化解社会矛盾,促进依法行政,推进社会管理创新重大历史使命。
二、社会管理创新与民行检察工作的关系
社会管理是国家通过制定一系列社会政策和法规范,对社会组织和社会事务进行规范和引导,培育和健全社会结构,调整各类社会利益关系,回应社会诉求,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维护和健全社会内外部环境,促进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自然协调发展的一系列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过程。狭义仅是指政府的管理,广义也包括对管理过程进行的监督,民行检察工作就是广义上的社会管理,其肩负着对行政机关、审判机关的社会管理活动的法律监督职责,根本任务与目标在于促进依法行政,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民行检察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就是在社会管理改革和发展的时代大背景下创新监督方式,寻找民行检察工作新的切入点,依法履行法律监督的同时,形成新的思路和做法,这样反过来对民行检察工作起到强劲的推动作用,真正收到社会各界认可的社会效果。社会管理创新与民行检察工作在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保障人民利益、维护社会稳定、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等方面具有内容上的共同性和目标上的一致性。
三、民行检察工作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主要途径
(一)领会社会管理创新内涵,拓展民行检察工作思路
民行检察工作要在实践中探索并创新监督方式方法,必须将监督关口前移,将重心由事后监督改变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并重,也就是将原先以抗诉为中心的民行检察工作模式向行政执法监督、督促起诉、执行监督、违法案件调查等多元化方向发展。从浙江省人民检察院对基层检察院的考核考评办法来看,逐渐将原先较高抗诉的权重降低,行政执法监督、督促起诉、执行监督等权重相应升高,这说明了上级院对基层检察院的对民行检察工作方向性的导向。因此基层检察院的民行检察工作就会随着考核这一指挥棒形成了多元化工作模式,拓展了民行检察工作思路。
(二)完善民情民意畅通机制,拓宽民行检察工作渠道
民行检察社会管理创新,最根本的在于深入基层,了解社情民意,认真对待,妥善办理群众的诉求,监督管理组织依法合理进行社会管理,及时有效解决问题。民行检察具有直接贴近百姓民生、社会经济、促进依法行政的职能特点,民行检察要着力在“引导”上下功夫。首先借助网络、电视报刊媒体等媒体宣传民行检察工作;其次主动实现检力下沉,依托基层检察室或联络点,通过走访、约访、发放联系卡等形式广泛收农民、工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企业家及其他群众反映民生民利的问题;再次还要不断深化检务公开,多渠道多层次公开检务信息,开展检察开放日活动,面对面与社会各界代表进行沟通,实现检察机关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如2012年4月27日浙江省三级检察院举行了“检察开放日”活动后,参加活动的代表及时向我院反映危害民生民利的线索,我院民行科干警及时实地走访,发现灵江源头始丰溪两岸存在多家违法生产企业,都是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同时还存在违法排污、无证生产或超范围经营、违法占用耕地或林地违章建筑等违法现象,为民行检察行使行政执法监督奠定了事实基础。
(三)探索建立民事行政检察与行政执法相衔接的机制,促进社会管理创新体系的完善
以食品药品安全、企业改制、征地拆迁、教育医疗、环境资源等热点难点类案为切入点,主动与相关行政执法部门的沟通和衔接,对社会存在的各类违法现象督促相关行政执法机关予以查处;对发现行政机关在社会管理过过程中存在有普遍性、倾向性、全局性的社会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帮助行政执法机关查找原因、建章立制、堵塞漏洞,共同研究建立提高社会管理水平的模式和机制;对行政执法工作人员有违法行为、侵害或影响社会公共利益、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情节轻微的建议行政机关予以相应处理,情节严重的启动违法调查程序,追究其相应的刑事责任。
(四)善用民行检察建议并跟踪落实,为社会社会管理创新助力
检察建议具有法律监督和服务社会的双重性质,它既包含有法律监督的内容,又满足于弥补监督手段的不足,辅助法律监督的服务社会、参与社会综合治理两种需要。如我院民行部门针对灵江源头始丰溪两岸那些违法生产点存在违法排污、无证生产或超范围经营、违法占用耕地或林地违章建筑等违法现象,向市国土资源管理局、工商行政管理局、环境监测大队、林业特产局四部门发出检察建议书,建议相关部门对违法现象进行查处。同时将进一步监督四部门的行政执法的进展情况。民行检察工作利用检察建议并跟踪落实,可以通过行政、管理的手段转化为社会管理创新的力量,其作用的发挥实际上是一个从法律监督向行政、向管理转化的过程,因此积极运用民行检察建议新并跟踪落实为民行检察工作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助力。
(五)理顺内外协作工作关系,形成社会管理创新合力
建立和完善向党委、人大报告的工作制度,主动接受人大对民行检察工作的监督,积极落实人大常委会对民行检察工作的审议意见,依法按时完成各类交办、督办的民行检察工作事项。加强与上级检察机关民行部门的联系,接受业务上的指导的帮助,便利民行检察工作更高层次的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完善。注重与法院的沟通协调,由于民行抗诉的谦抑性,可抗可不抗的不抗,更不能为了抗诉而抗诉,同时对于确有错误的民行判决、裁定,要坚决抗诉,如发现审判人员有违法现象,情节轻微的建议法院予以相应处理,情节严重的启动违法调查程序,追究其相应的刑事责任。在院内,把民行检察监督职责与检察机关整体法律监督职责密切结合起来,与相关的内设职能部门极力协调配合,最大限度地争取相关部门的工作支持,健全线索管理、移送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民行检察监督的作用。民行检察工作中通过理顺上述种种内外工作关系,形成社会管理创新合力。
关键词:检察机关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问题与对策
一、基层检察机关服务和保障非公有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履行着《宪法》规定的法律监督职责,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主力军之一。为促进经济发展转变服务方式,既不能脱离法定职能去服务,也不能单纯履职而不顾大局。要找准切入点、结合点,通过履行刑事检察职能打击犯罪,通过履行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职能反腐倡廉,通过履行诉讼监督职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检察机关职能职责履行得好,社会和谐稳定、政务风气清正、群众安居乐业,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就是服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要靠强化法律监督作保障,强化法律监督和服务加快发展是检察工作内部协调统一的两个方面,离开服务发展这一中心任务,检察工作就会失去正确的方向;离开法律监督这一工作主线,服务发展的目标就会落空。优质、高效是检察机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也是检察机关立足于检察职能做好服务工作的检验标准。立足检察职能、强化法律监督切实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才是检察工作的正确职责定位。
二、基层检察机关服务和保障非公有制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与检察机关缺乏“统一服务经济”思维。
作为企业,为了创造经济效益,难免有一些游走于法律边缘的行为,很自然地希望司法机关对此不要过多干涉,因此强调“保护”多一些。而检察机关在“服务非公有制经济”方面,存在少数干警重视程度不够,大局服务认识存在偏差,强调“打击犯罪”多一些, “服务”少一些。在办理涉及企业案件中,检察机关主要考虑的是法律效果,而社会效果就考虑的少一些。
(二)企业与检察机关缺乏联动接触机制
在实践中检企双方很少联系,在对企业的法制宣传教育、检务公开等方面做的少,导致企业对检察职能缺乏足够的认识,对一段时期检察工作的重点缺少足够的认同。检察机关与企业的接触联系局限于有关会议上交流意见,主动征求意见少,个案服务多,综合服务少。限制打击多。如企业在发展中存在哪些法律意识方面误区,企业在经营中如何既用足法律政策,而又不触犯法律底线,不违背政策。检察机关在对企业提供法律服务时,如何既有效惩治犯罪,又有效保障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对这两个关键问题,检企双方交流少,也就难以形成一定程度上的共识,出现这种情形的原因,是没有一个检企定期接触制度性的平台。
(三)检察机关少数干警服务企业“大发展”意识不够。
在少数检察干警中,孤立地看待检察工作,把检察机关的工作与经济发展割裂对待的现象仍然存在,认为检察工作不能直接创造经济效益,对于把检察工作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中来谋划、来推进这个总体要求缺乏足够的意识和具体方法,难以从社会主义经济大浪潮中找准服务经济的切入点。
(四)警力不足素质偏低与经济快速发展存在矛盾
以北安市人民检察院为例。按上级核定编制检察院应有74名干警,而现在岗65名。既要承担辖区繁重的法律监督工作,又要完成上级交办的大量临时性工作,或被抽调到上级院协助办案。警力不足使得服务经济发展工作常常感到捉襟见肘、力不从心。同时,现有65名干警中。第一学历为法律本科毕业的仅19人。其他人均通过进修后才达到大学本科学历标准,且经济专科毕业的很少,因而精通法律、懂经济、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相当匮乏。部分干警形成了就执法论执法、就发展论发展的现象。这种人员不足,专业人才匮乏的现象在黑河地区基层院中是普遍存在的。这样的发展速度对检察人员的素质要求与当前的人员状况显然不成正比。
三、基层检察院应创新思路,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有效服务
(一)解决好科学法律监督观认识问题,强化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相统一
检察机关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科学把握国际经济金融危机给检察工作带来的影响,增强社会责任感,积极主动谋划,周密部署,妥善应对,认真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加大对扩大内需、保障民生、转变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牢固树立服务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识,为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司法保障和法律服务。
科学的法律监督观要求,在服务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工作中,不能强调打击多、处理多就是政绩,致使一些源头的、根本的、长远的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压下去”、“稳定了”固然是成绩,“化解了”、“和谐了”是更大的成绩,不上访、不发案、不出事是更为突出的成绩。因此,检察机关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必须要在领导干部中树立正确的法律监督观,着力解决一些干警中存在的重治标轻治本,重当前轻长远,重案件数量,轻案件质量,重法律效果,轻社会效果,重机关轻企业等问题。引导检察干警真正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各项检察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实践中着力打造“亲民检察”、“亲企检察”。在廉洁执法的同时,让我们所办的每一起案件,都能成为“铁案”,都能达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让人民满意、让企业接受,体现检察工作的人民性,促进社会可持续和谐稳定。严防因经济问题引发社会稳定的次生灾害问题发生,确保在经济波动时期实现社会和谐稳定。
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对我院开展“服务年”活动的动员和部署,这是检察机关落实省委政法委及上级院关于开展“服务年”活动意见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的具体体现,是增加工作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的具体体现。我们要把这项活动作为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一个重要抓手,作为改进我院机关作风和干部作风的一个重要载体,作为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一个重要举措,以加强对企业、群众和基层的服务来推动各项工作落实。下面,就如何做好“服务年”活动相关工作,我再强调几点。
一、 充分认识检察机关“服务年”活动的重要意义
省委政法委确定XX年开展“服务年”活动,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工作会议精神,科学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重大举措,对进一步把“保稳定、保增长、保民生”各项政策落到实处,促进我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检察机关服务经济建设、提高自身工作水平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载体。
坚持党的领导,服务工作大局,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坚强保障,是检察机关的首要任务。xx同志在今年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要求各级政法部门“紧紧围绕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积极主动提供良好的法律保障和法律服务”。“服务年”活动的开展,为检察机关充分履行职能作用、主动服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提供了施展本领的舞台。今年,我们要以“服务年”活动为载体、为动力,进一步从严要求,扎实工作,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中提高工作水平,不断促进检察工作再上新台阶。全体干警要充分认识开展服务年活动的重大意义,尤其对促进检察业务工作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强化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把服务服务年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服务工作任务目标,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结合点,积极主动发挥职能作用,全力为服务年活动保驾护航。
二、通过开展“服务年”活动,努力实现以下目标任务:
一是进一步增强服务发展意识。要通过广泛的学习教育活动,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武装广大干警的头脑,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牢固树立为“第一要务”服务的思想,切实端正执法理念,主动增强全局观念和服务意识,立足本职工作,依法有效履行职责,更加自觉地肩负起服务发展的重大政治责任。
服务经济发展,是改善市域经济环境、促进市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必须找准自身在推进加快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切入点,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服务经济发展执法观。不断转变执法理念,转变角色定位,自觉将检察工作融入经济发展全局之中,不断改进和提高自身的执法能力和服务经济发展的水平,全面推动检察工作深入、健康、持续发展。
一、服务经济发展要强化“三种”意识
服务经济发展要有大局意识,进一步把检察工作置于党委、政府的工作大局中,增强为市域经济发展服务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作为检察机关。要牢固树立为经济发展服务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意识,紧紧围绕经济发展环境,强化“三种意识”:一是强化服务中心意识。要坚持为大局服务的工作方针,提高认识,充分发挥检察工作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的作用,站在讲政治的高度,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进一步增强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服务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增强做好检察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广大干警要牢固树立“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大局观念,更加自觉、主动地围绕全市工作大局来深化推进检察工作,以良好的工作状态,务实的工作作风,饱满的工作热情积极投入到活动中。二是强化参与意识。检察机关要积极进入“角色”,明确任务,调整工作思路,建立组织。加强领导,制订措施,落实责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最大限度把检察要素配置到市域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中去,做到与党委同向思维认识到位,同步运作措施到位,同一目标工作到位,为经济社会更大更好更快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三是强化学习经济意识。面对高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服务经济发展就对检察干警所固有的知识水平提出了新的挑战。这就要求检察干警更新观念,加强学习,不仅要学习市场经济理论,掌握市场经济知识,还要研究企业经济基本特点和运行规律,全面了解和熟悉检察机关要保护的各种经济关系。有的放失地做好服务工作。以适应服务经济发展环境工作的要求。
二、服务经济发展要履行检察职能
要紧紧围绕服务经济发展,拓宽法律监督范围,依法全面履行检察权。一是要严厉惩处扰乱和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刑事犯罪。积极参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专项斗争,与公安、法院及有关行政执法机关密切结合,通力合作,对走私、贩私、假冒注册商标、制造假冒伪劣商品、金融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侵犯企业合法权益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分子依法快捕快诉。全力维护经济健康发展。二是要加大查处严重危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职务犯罪案件的力度。要积极查处“三机关一部门”的案件,重点办理大要案。要从一些市场如金融等要素市场建立和运行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查处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犯罪案件,净化经济发展环境,引导经济健康发展。要重点打击利用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之机,在改革、重组、出售国家资产过程中,大肆侵吞、私分、挪用国有资产的犯罪行为。要严肃查处因渎职侵权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犯罪案件。重点查处负有经济监管职能的行政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的渎职侵权案件。三是要狠抓法律监督。维护经济主体合法权益。首先,加强对各类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的立案监督工作,坚决杜绝以罚代刑现象发生。其次,加强对民事(经济)行政诉讼活动的监督。对判决、裁定明显不公,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民事经济案件。要优先受案,从速办理。对确有错误的判决裁定依法履行职责,通过对错误判决的抗诉,平等保护各类市场经济主体的合法权益。同时要继续开展公益诉讼,直接或支持国有资产流失案件。维护国家利益。再次。要全面推行首办责任制,充分履行监督职能,积极开展对行政执法机关违法行为的法律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