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思想政治表现情况范文

思想政治表现情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思想政治表现情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思想政治表现情况

第1篇:思想政治表现情况范文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 学业评价 新探索

在教育评价的研究和发展过程中,学生评价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是教育评价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的内容。学业评价又是学生评价的核心内容。在现代教育评价理论中,对学生进行学业评价就是指“以国家的教育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恰当的、有效的工具和途径,系统地收集学生在各门学科教学和自学的影响下认知行为上的变化信息和证据,并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1][P266]概括地说,学业评价就是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思想政治课是以马列主义为核心的综合性的人文社会科学常识课,是我国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要的课程。思想政治课学业评价就是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及其理解、运用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价值判断的过程。

一、思想政治课学业评价的重要意义

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诊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育效果,发展学生。思想政治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和主渠道。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为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管理和正确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2][P226]因而,思想政治课的学业评价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帮助教师和学生诊断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学习中的问题,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发展和提高学生的思想理论素质。

(一)诊断思想政治课教学和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现代教育评价的诊断作用已经远远胜过了它的甄别鉴定作用。评价的目的主要不是选出优劣,更重要的诊断教学和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发现并分析这些问题的原因所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思想政治课学业评价的重要目的也是诊断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学习中的问题,帮助教师和学生寻找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及其原因,并寻找解决这些具体问题的可行性方法。

(二)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

教学和学习中的问题解决了,教学与学习的实效自然就会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学业评价有利于帮助教师和学生扫除教学和学习中的不利因素,帮助教师和学生寻找到科学的教学和学习方法,有利于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的全面提高。

(三)发展和提高学生思想理论素质

“学生评价的发展功能是当代教育评价最为关注的问题。它是指评价应是基于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的一种评价制度,其评价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以及评价结果的处理等都是为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服务的。”[3][P271]对学生的学业评价,有助于帮助老师和学生在思想政治课教学和学习过程中,不断地认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得与失,有利于帮助和促进学生不断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提高学生的思想理论素质。

二、思想政治课学业评价现状

思想政治课主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业评价和教育测量密不可分。”“测量是评价的基础。”[1][P267]但是由于人们的道德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难以量化,因此思想政治课学业评价有很大难度,思想政治课学业评价的方式很难确定。目前我国思想政治课学业评价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一)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依据,对思想政治课进行学业评价

一些人认为考试就是对学校课程进行评价的主要方式,考试可以反映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和理解状况,因此思想政治课的学业评价就可以直接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依据,学生的考试分数高就说明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内容的学习和理解情况好,思想政治课的实效就高。反之,学生的考试分数低就说明思想政治课的实效低。根据这一评价方式他们认为:因为目前学生的思想政治课考试成绩普遍较高,说明当前我国的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是很高的。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可称为思想政治课的“高效论者”。

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依据对思想政治课进行学业评价,能够反映和考察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识记和理解情况,但是却难以反映出学生的能力发展状况,因而这一评价方式不够科学,有很大的片面性。

(二)以学生的日常行为和道德表现为依据,对思想政治课进行学业评价

针对以上思想政治课的“高效论者”的观点与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社会成员道德沦丧、品德败坏的矛盾,一些人又提出应该以学生的日常行为和道德表现作为思想政治课学业评价的依据。

根据这一评价方式,他们得出与思想政治课“高效论者”完全相反的观点。他们认为目前我国社会上普遍存在的社会成员道德沦丧、品德败坏的情况正好说明我国的思想政治课是失败的,思想政治课没有起到它应有的作用,即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培养社会成员良好道德的作用。因此,思想政治课是无用的。持这种观点的人可称为思想政治课的“无用论者”。

以学生的日常行为和道德表现作为思想政治课学业评价方式的依据,反映人们已经开始注意到对学生能力的发展状况的评价。但是对学生能力的理解又过于笼统。学生的能力“分为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两种[4][]P141]。学生的日常行为和道德表现是实践能力的表现。以学生的日常行为和道德表现作为思想政治课学业评价的依据,是片面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忽视了学生的认识能力的发展。因此,这一评价方式也是不全面的。

从以上两种观点可以看出,对思想政治课学业评价方式认识不同,导致人们对思想政治课学业评价的结果也大相径庭。目前理论界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业评价方式存在较大分歧。思想政治课的根本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可能像其他智育科目那样进行精确的量化和正误判断。因此,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业评价有相当的难度,首先必须寻找到相对合理的学业评价依据。

三、思想政治课学业评价的特殊依据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以马列主义为核心的综合性的人文社会科学常识课,其主要任务是系统地向学生传授以马列主义为核心的社会科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理解和分析社会现实问题和自身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想政治课程的特殊性质是思想政治课学业评价的特殊依据。

思想政治课是“我国德育的核心和主渠道” [4][P135]是一种“理论形态的”、“专门形式的”德育[4][P128-129],但同时思想政治课“主要是以‘认知’为开端和终结的德育”,是一种“认知性”的、“情感性”的德育[4][P129]。在人品德心理结构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个环节中,思想政治课主要作用于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两个环节,重点任务是帮助学生认识什么样的行为是道德的,什么样的行为是不道德的,为学生道德行为的形成打下牢固的理论和情感基础,解决“知”与“不知”、“知”与“信”的矛盾,。

道德行为的最终形成不仅要解决学生的“知”与“不知”、“知”与“信”的矛盾,还要解决“信”与“行”的矛盾。只有“知”并且“信”了,“行”才有了可能。但是在许多情况下,学生“知”了,不一定会“信”,当然就没有了“行”;有时学生既“知”了又“信”了,但也不一定会“行”。因此,在思想政治课的学习与教学中,从“知”到“行”有一个逐渐“损耗”的过程,就是说学生的道德行为与其思想政治理论不一定成正比。

思想政治课是“我国德育的核心和主渠道”,但并不是我国学校德育的全部。德育是我国学校教育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我国学校全部课程都渗透着德育的因素,共同作用于学生的道德行为的形成。不同的课程采取不同的形式对学生的道德行为的培养产生作用。学生的行为是整个学校教育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业评价不能以学生的全部行为做依据,不能把学生的全部行为都归功于或者归咎于思想政治课。

另外,思想政治课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和主渠道,担负着培养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任。但是,一方面,一个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不可衡量的;另一方面,一件具体的事或一个具体的行为是不可能全面反映一个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人们处理任何的具体事务、做出任何具体的行为,都是与当时的客观环境分不开的。在不同的客观条件下,一个人的行为甚至都会前后矛盾。因此,对一个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判断也不能以某一具体的行为依据。

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决定思想政治课不需要也不可能为学生的全部行为负责任。[4][P130]思想政治课学业评价不能以学生的全部行为或者某一具体的行为表现作为依据。

四、思想政治课的学业评价方式创新

由上述内容可以明白,行为的变化信息不可能准确全面地反映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的发展情况以及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情况。尤其是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与学习过程中,道德的行为或者不道德的行为都不能够全部归功于或者归咎于思想政治课。思想政治课不需要也不可能为学生的全部行为负责任。思想政治课的学业评价不能以学生的全部行为或者某一具体行为表现为依据。

思想政治课是一种“理论形态的”“专门形式的”德育,同时“主要是以‘认知’为开端和终结的德育”,是一种“认知性”的、“情感性”的德育。它主要作用于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两个环节,为学生道德行为的形成打下牢固的理论和情感基础。因此思想政治课的学业评价就是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及其理解、运用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价值判断的过程。思想政治课学业评价的方式必须注重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基础

思想政治课的基本任务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以马列主义为核心的社会科学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教育。丰富的知识是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基础,这里的知识不仅包括学生通过思想政治课学习获得的知识的结果,而且包括获得这些知识的过程与方法。新课程强调获得和理解知识的过程和方法。思想政治课学业评价应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包括其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为基础。

(二)以学生分析、认识社会问题和自身问题的能力为重点

学生的能力发展是新课程强调的重要的目标之一。思想政治课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关键任务。因此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业评价要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为重点。这里的能力主要是指学生的认识能力,即学生运用所学的思想政治课理论知识分析、认识社会问题和自身思想问题的能力。例如,对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就要培养他们运用价值规律的相关知识来分析现实生活中商品价格变化的规律及其原因的能力;对于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就要培养他们运用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分析、认识和改造自身的思想问题的能力,等等。因此,思想政治课学业评价必须以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相应能力要求为重点。

(三)以帮助和培养学生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方向

以帮助和培养学生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方向,就是说因为思想政治课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重任,因此,在对思想政治课进行学业评价时我们必须了解和参照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情况,确保思想政治课在学生道德培养中的方向性。

然而,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很难准确衡量的,因此,对思想政治课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所能起到的作用进行评价,只需要把握思想政治课是否坚持了帮助和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方法论这个方向就足够了。

第2篇:思想政治表现情况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学生管理;有效结合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4-0169-02

1 前言

高校是培养未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的摇篮,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需要,也是推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进入新世纪,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跨越式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步伐也不断加快,目前,高职院校在校生人数已占到高校在校生总数的半壁江山。然而,由于高职院校自身的学校建构、师资状况和生源素质等较为复杂,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诸多难题。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与学生管理有效结合,是切实抓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出路。

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学生管理有效结合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学生管理相结合是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高职教育“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教育部教高[2006]号文”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学生管理共同的保驾护航。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职院校学生的必修课,是执政党的指导思想和执政理念在高职院校的传播和贯彻,它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道德、历史和法律知识,是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渠道,在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居于主导和核心地位。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高职学生,是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重要渠道,也是保证高职院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途径。学生管理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它通过各种渠道和环节对学生进行日常管理和教育,是一种集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与实践性为一体的综合性教育,它体现着一个学校的校风校貌,是反映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办学水准的重要窗口。从终极意义上讲,无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还是学生管理,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培养目标的实现保驾护航是它们在育人目标上的共同价值追求。

尽管很多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与学生管理有效结合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学生管理分属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两个不同的职能部门,二者在工作过程中往往各自为政,相互脱节,无法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功能:①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中,由于许多教师过多地依赖理论灌输和讲授,教学手段与方式不够丰富生动,教学内容缺少现实说服力,教师与学生课后沟通不足,再加上考核评价方式的单一,使得目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整体效果不甚理想。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学生管理者们往往过多依靠实践经验,缺少理论指导,影响学生管理工作科学性的提升,个别学生管理工作者对理论、路线和方针把握不到位,影响对学生教育引导效果的持续性。基于此,寻找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与学生管理有效结合的现实路径就显得尤为重要。

3有效结合的现实路径

3.1 教学队伍与管理人员的协调配合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两支主要队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学生管理人员,如果二者协调配合不够,就难以形成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与课外的对接,也难以发挥它们之间的互补效应。只有两支队伍共同努力,协调配合,才能够打造出坚实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壁垒。

高职院校应当建立协调的用人机制,打破现有岗位限制,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学生管理人员的双向沟通。为了克服一些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沟通,除了上课时间,基本上不参加或很少参加学生活动,对学生管理的相关工作情况基本上不了解的问题,应当鼓励、支持和引导思政课教师深入学生管理实践,创造条件让他们到基层院系担任一段时间的班主任或辅导员,通过开展各项学生管理活动,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和生活状况,保证日后的教学工作能够植根于学生现实和社会现实。同时针对一些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人员工作过多过杂,思想理论水平有限,无法有效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的问题,应当为学生管理人员减压增效,创设条件通过脱产培训等方式提升其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必要时也可承担一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

3.2 课堂教学与学生管理的相互助推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重视课堂理论普及,学生管理重视日常教育引导,二者在实际工作中的相互助推能够促成思想政治教育课内与课外的功能互补,从而形成合力,带来院校整体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最优化,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一方面,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可以助推学生管理工作。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学生思想上的一些难点问题仅靠学生管理工作者自身的力量难以有效解决,必须充分借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力量,发挥他们在理论教育方面的优势,在课堂上用专业理论知识说服和教育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可以将自己掌握的学生课堂表现状况反馈给学生管理工作者,辅助做好班级风气的整体建设。另一方面,学生管理也可以助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针对高职学生自我约束力较差的现状,学生管理工作者可以发挥自身工作优势,严格课堂纪律要求,采用适当的奖惩措施加强学风建设,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创设良好有序的教学环境。在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针对高职学生对抽象理论知识的学习积极性较低的现状,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管理在辅助实践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将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组织的活动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相协调,双方根据各自的工作需要,共同商定活动方案,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如学习小组、社团活动、社会调查和实践、参观思想教育基地等等。通过这种实践活动的方式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与学生们所处的社会发展实际整合起来,实现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

3.3 “知行合一”的考核评价方式

对学生的考核与评价是教育的“指挥棒”,我们倡导和抵制什么,学生就会相应地调整发展方向。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主要还是以考试成绩的多少来度量学生的学习效果,重视对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核,而忽视日常行为表现状况,而实质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与评价不应仅仅停留在对个别概念、结论的记忆和背诵上,还应当同时考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和政治表现。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情况却恰恰相反,很多院校过度看重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状况,并以此作为学生操行评价的依据,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个别操行评价好的同学思想政治理论水平较差。因此为了弥补二者在考核方面存在的不足,实现优势上的互补,可以尝试建立一种“知行合一”的考核与评价方式,在这种方式下,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学生管理的考核与评价相结合,双方的最终成绩评定都由两部分组成:理论考试成绩和日常表现成绩。其中,理论考试由思政课教师负责命题,根据高职学生特点考查自主发挥题型,尽量避免死记硬背的知识考核。日常表现由学生管理人员负责,通过组织相关活动,根据学生的活动完成情况以及在日常活动中的表现进行整体评价,打出日常表现成绩。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学生管理最终的考核与评价都应将对方所打成绩折合成一定比例计入自身成绩得分。例如:思想政治理论课最终成绩=理论考试成绩×70%+日常表现成绩×30%;学生管理操行成绩=理论考试成绩×30%+日常表现成绩×70%。当然,各个院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行定夺二者所占比例,以最大程度调动学生课堂和学生活动积极性为准。

参考文献:

[1]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沈听,凌宏彬.论科学发展观与高校德育创新[J].思想教育研究,2005(1).

第3篇:思想政治表现情况范文

一、思想政治活动在基层区队运营中的作用

少数人觉得企业政工人员的业务务实性很差,这个认识是非常片面的。在企业之中,大部分普通员工日常业务就是体力劳动,而政工人员的日常业务通常需要付出很多的脑力,其服务对象是企业员工,基本的作业模式就是对企业职工开展思想政治培养。在思想政治培养影响阶段,将对基层区队中职工和企业文化带来潜移默化的作用。在企业稳定发展的环境下,生产运营效益很好,员工难以了解到企业政工人员的所发挥的具体作用。可是,当企业运营出现瓶颈后,或是遇到奖金分配、薪酬待遇情况以及住房情况时,职工的思想状态就会出现很大的波动,面对该种状况,就可以充分体现出企业政工人员价值。在党的指导下,企业政工人员对职工开展思想政治培养,促使企业职工可以在思想与行为上协同努力、齐心发展、克服问题,而这就是企业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价值表现。

二、目前基层区队中思想政治工作的状况

(一)党务人员的构成

基层区队思想政治作业的价值主要指企业思想政治活动在符合职工精神要求的同时,激发职工积极性上所表现出来的作用。在其体现模式上,基层区队中思想政治活动的价值和物的价值不一样。思想政治活动主体的人,其价值便直接表现在对人的价值方面,党员与党务人员在思想政治活动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二) 加大思想政治工作价值体现的主因

伴随中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人们的心态出现了很大的变化,急切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实践的科学定位。随着中国长时间的建设,人们在物质方面质量的提升,使得人的价值观也出现了变化,从原来的纯物质要求,转变为更大的精神需求,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在基层区队中充分发挥出必要的价值。

三、基层区队中思想政治活动的价值显现

(一)在生产运营过程的价值体现

生产运营活动是基层区队各种业务的重点,基层区队是企业生产运营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展现思政工作的作用,一定要将之融进到生产运营业务的活动中,根据不同阶段的生产运营情况,采用适当方式引导干部员工全面认识做好生产运营工作的关键性,让干部员工了解到区队生产运行工作和自身利益之间的关系爱,牢牢建立“矿兴己荣、矿荣己受益”的思想,与区队一同发展,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提升工作效率,开发潜力减少能耗,从而提高区队的凝结力与战斗性。区队人员在思想教育的方法上应防止单一的说教,通过自己的实际行为感染及带动员工,发挥出模范带头作用,保证在顺境下当好员工的主心骨,在逆境中敢当生产运营实践的排头兵,只有这样,生产运营活动方可在努力克服困难中取得长远的发展,思政作业的价值方可获得充分的体现。

(二) 在和谐发展中价值的表现

企业中基层区队思政活动怎样务实改进,深入创新,认真处理职工最关注、最直接、最实际的物质与文化要求,经过夯实共同的思想品德基础,创建区科科学文化,创建和谐的管理空间,为区科稳定生产运营活动带来精神动力,这不仅是相关单位基层区队思政活动遇到的重要问题,还是考察其业务、展现是价值的科学方法。企业中基层区队需指引干部员工准确了解、处理生产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与矛盾,通过和谐的思想推动发展,通过和谐的态度面对问题,以和谐的方式加强管理,在尊重员工时获得认可,在理解包容中达成共识,让思政活动发挥出必要的价值。唯有如此,方可集聚人心,调动积极性,思政工作的价值方可在和谐区队创建中取得提高。

(三)党务人员在企业中的价值表现

企业思想政治活动是企业党建作业及企业文化创建的关键部分之一,强化与优化企业的思想政治作业,充分意识到企业政工人员的作用,提升政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全面发挥政工人员的价值非常重要。首先需准确了解思想政治互动在企业内部的作用,企业在日益发展、深化改革时,主要就是为了不断优化生产关系,全面推动生产力的提高。思想政治作业在企业中是为经济发展提供服务的,无论企业怎样改革,也无论今后怎样改革。总而言之,改革少不少思想政治作业,改革自身也脱离不了思想政治活动的支持。这是长时间以来企业经营所表现出的事实,不管是什么人都改变不了。由于,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好了,会调动企业广大干部职工尽心工作,给企业、社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而思想政治活动的最终目的也在于提升广大职工的思想?J识,处理企业当中的各种关系,在最大程度上极大干部与职工的积极性、创新力与主观能动性,增加企业的经济利益。此外,准确认识政工人员的价值与作用,有人觉得政工人员是不务实的,主要靠嘴皮子工作,这是完全不合理的。在企业生产运营过程,政工人员具有本身的生产价值与特征,其是经过作企业职工的工作而发挥经济作用的间接性工作。

第4篇:思想政治表现情况范文

关键词:中专教育;思想政治;学生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150-02

对于中专教育的思想政治课来讲,只有根据各学校实际情况,深入分析中专学生群体思想方面的特征,了解剖析其特殊性,并采取相应措施改进教学方式,才能真正发挥思想政治课的作用。而当今中专学校思想政治课,不重视改造学生思想行为的实际需要,仅仅作为课程需要而设置,笔者认为应该对思想政治课进行必要的改进。

一、中专学生生源分析

中专教育所面向的招收对象主要是16~18岁之间的未成年人。与刚恢复高考时的状况不同(那时候的大中专学生凤毛麟角,都可谓是当时青少年中的佼佼者),在我国现阶段,扩大招生使得升学率普遍提高,就学历而言,这类学生最高学历一般为高中,主要包括高中辍学生或者初中辍学生;就综合素质而言,这类学生在普通初中或高中阶段通常被视为“差生”,无论学习成绩还是思想素质都不能与其他学生相比。以笔者所在的中等财会学校为例,学校总共有269名学生,其中90%以上为农村户口学生,有138名为初中毕业未考入普通高中的生源(占51.3%),49名为初中辍学生(占18.2%),其余82名为高中辍学生源(占30.4%)。

二、中专学生思想特点分析

当前中专学生群体以初中后学生为主,这个阶段正是学生青春期发育阶段,其身体与心理正趋向于成熟。尽管中专学生生源相对处于劣势,但不能就此否认其作为青少年本身具有的同阶段其他类学生相同的思想特征:

1.思维活跃,可塑性强,但思想稳定性差。这个时期,他们的感觉、知觉灵敏,记忆力、思维能力不断增强,逻辑思维能力逐步占据主导地位,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都有显著的提高。但青少年学生的身心、思想还处于未成年时期,思想观念、政治态度、价值取向等也正趋于定型的关键时期,这也表现出思想稳定性差的特征。

2.智力发展迅速,求知欲强烈,但盲目性强。青少年期由于大脑机能的不断增强,生活空间的不断扩大,社会实践活动的不断增多,其认知能力获得了长足发展,他们对周围的新事物非常好奇,有较强的探究意识,这也是部分中学生“追星族”产生的思想基础。

3.尽管中专学生身上有着青少年学生思想特点的共性,但是囿于学生生源这一现实条件,使得中专学生的思想特征还有其特殊性的一面,有如下三个方面:①追求个性,叛逆心理过于强烈。追求个性是青少年学生自我意识提高的表现,追求个性发展本身并不是一件坏事,甚至可以起到培养自己独特性格、增强个人魅力的作用,但其相反面却是以追求个性为借口,拒绝接受意见和劝诫,这无疑是当前中专学生思想性格中所面临的第一大问题。因为青少年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伴随着“个性突出”,中专学生在面对家长、老师的劝诫时听不进去,采取对着干的方式,助长了其叛逆心理的增长。②自信心不足,极易诱发自卑心理。自信心在推动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习进步等方面有着巨大作用,但中专学生在初中阶段可能由于学习成绩欠缺,通常被冠以“差生”的称谓,长期忍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日久而诱发自卑心理,伴有一些特殊的情绪体现,诸如害羞、不安、内疚、忧郁、失望等,日久积深,会对该类学生造成终身的影响,办事无胆量,畏首畏尾,随声附和,没有自己的主见,一遇到有错误的事情就以为是自己不好。这样导致他们失去交往的勇气和信心。③自暴自弃心态严重。与自信心不足的学生相比,有自暴自弃心态的学生更加让人担心,自信心不足,尚且有“惧怕”心理存在,而自暴自弃者,对外界没有畏惧,我行我素,如同失控之火车,沿原来轨迹滑动,让人在一旁徒劳叹息。由于初中阶段成绩差,老师批评,家长数落,缺乏关爱,自认为是破车一辆、破罐一个,从而自甘堕落,破罐破摔。导致学生此类心理的主因是自尊缺失,因为较长时间缺乏周围人的关爱,自己轻视自己,从而导致心态失衡。

三、思想政治课的改进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只有充分认识中专学生思想特征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原有思想政治课程内容与形式进行适当改进,才能达到思想政治课引导中专学生修正思想错误、向正确方向前进的作用。当今中专教育的思想政治课程,需要做到以下几方面修改。

1.强化思想政治课在中专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面对中专学生生源的特殊性,必须将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放大到和就业同等地位来考虑,如果学生仅仅专业技能、文化知识水平达标,而思想水平处在低端水平,无异于为社会培养了一个潜在的危险人员,诚然违背教育的初衷。提升思想政治课的地位,需要学校领导重视,除了各年级设置专门分管思想政治工作的老师外,各班级要以思想政治教师为骨干,同时发挥各科教师协同教学的作用,从相关老师处了解学生近期的行为表现,将表现纳为思想政治课的考核范围内,在发现学生有思想问题后,本着尊重学生的前提下,采取疏导方式,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思想行为的端正。同时加大对好人好事的表扬和奖励力度,树立榜样,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人文环境。

2.改变思想政治课的考核形式。试卷考试几乎是各类课程最终考核的必选形式,对基础知识性的科目,试卷考核不失为最佳形式,但对于中专思想政治课来讲,其意义有很大折扣,该课程本身是以引导学生思想健康向上为目的,其政治思想面貌需要通过本人的具体行为来表现,而一张试卷只能看出学生记忆相关知识的多寡,根本看不出学生通过此课程的学习,其具体行为有所改善,这种考试必然不会有多大实效。考核形式应分成平时成绩和试卷成绩两类,各占一半。平时成绩需要根据学生上课情况、下课表现来打分,具体需要从各科教师和同学间了解,好则加分,坏则扣分。

3.增设信心教育章节,运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前进的动力。课堂上要求学生铭刻“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意义,告诫学生不应该仅看学习成绩就判定一个人好坏优劣,判定一人应综合考虑各方面;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励志类电影、图片、文字等以增强学生感受;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激发其潜能,通过培养多种能力来增强信心。

参考文献:

[1]李福森.新时期中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与对策分析[J].传承,2010,(8).

[2]陈华.中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浅见[J].内江科技,2009,(12).

[3]沈宇辰.浅析当前加强中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J].教师,2008,(11).

第5篇:思想政治表现情况范文

一、内在需要因素

需要是人的普遍性追求。所谓需要,是指主体对客体的依赖和摄取状态,是人们对某种东西缺乏时所产生的主观意向。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当人产生了某种需要时,心理上就会产生不安和紧张情绪,形成一种内在驱动力。这种驱动力促使主体去寻找目标,表现出接受的积极性,同时去选择接受的内容。当目标找到后,就开始了满足需要的活动,也就是接受外来信息的活动。当需要接受的内容满足后,对这种需要的接受活动就暂告一段落,于是产生新的需要,开始新的接受过程。接受是以受体内在需要的适应与满足的程度为其条件的,人们的内在需要是其接受教育的驱动力。人的内在需要往往表现为价值追求,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受需要所驱动的、价值观参与的,人的思想接受活动也是如此。

人的需要作用于其思想接受活动的整个过程中。正是人的需要唤醒其接受注意,强化其接受准备,使其产生对与自己需要有关联的思想信息源的敏感与专注;正是人的需要激活人的思维,激发其求知欲望,引起人的思想接受活动的主动与活跃;正是人的需要左右其接受选择,需要越强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弃取选择、受拒反应越鲜明,这是人们思想接受活动的共同点。思想政治教育越能接近受体的内在需要,则越能产生受、教双方的心理共震,越能产生受体在受教活动中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理解力因素

接收主体在接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时,总是要先理解其内容,根据他们的“理解定势”来进行接受。这个“理解定势”,就是接收主体原有的认知结构,该结构由受体已有的文化积淀、概念体系、思维定势三个部分组成。

思想政治教育者所提供的任何思想政治教育信息,都要首先经过接受主体的已知的过滤、检验,才能起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是接受主体的已知与新知的视界融和过程。接受主体的知识、经验的差异,直接影响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程度。如果接受主体知识水平高、接受能力强、经验丰富,那么在接受教育的活动中会扩大其接受教育的容量与跨度。但是,另一方面,知识能力强的人,自信心、自尊心也强,不轻易改变自己的信仰和观点,接受教育也会越困难。如果接受主体智能水平高,易于接受理性化的、合理性的、宏观性的教育内容,而智能水平低一点的,易于接受简明的、情感化的、经验化的教育内容。另外,接受主体知识、经验、价值观、世界观等会凝成一种合力,从而构成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亲和与拒斥作用。如果接受主体的认知结构与外来信息一致时,则受与教易于同化、契合;如果不一致,则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是顺应,重构,改变思维定势;二是封闭、排斥,固守自我。因此,作为一个成熟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施教过程中要认真考虑接受主体的认知水平与接受能力。

三、情感因素

情感是心理过程的重要内容,它具有引起人们主观体验的特征。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中的情感,是对思想政治教育与自身关系的主观体验,是思想的非理性状态,表现为喜、怒、哀、乐等,反映的不是教育的客观价值,而是接受主体对教育价值的心理感受,所以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接受受其情感参与的影响,这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接受活动的重要特点,接收主体的情感体验是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中正负效应的关键。

情感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接受活动的信息接收、信息选择所发挥的过滤作用,对接受活动所发挥的激发作用。对接受活动的信息接收、信息选择所发挥的过滤作用。当接受对象确定后,接受者会不由自主地对教育主体产生一定的情感倾向,这种情感的产生,有时来源于以往的经验;有时是由于情感的传递等等。这种在接受活动初始就形成的情感,将对教育主体的信息择取、信息的理解产生重要的作用。接受主体会有意无意受到这种情感的驱使,从而使接受主体的注意力指向能满足主体情感需要的信息,回避或忽略与接受主体情感需要相悖的信息,或者对这些相悖的信息作出与主体情感需要相一致的理解。同时,情感还对接受时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强度发生影响。总之接受主体对教育主体所具有的情感强度越高,接受过程中情感的支配作用就越大,而对信息的过滤作用也就越明显。

四、教育者自身因素

第6篇:思想政治表现情况范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地位;作用

一、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地位

(一)教育活动的主体之一

从接受学的角度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属于接受主体。“他自觉能动地以主体的视角体察教育者的实际活动及其所表达的意义,以自己的认知图式诠释、选择、内化教育者所传递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并通过自己的实际活动来实践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所具有的行为指令意义。”教育对象在教育接受过程中的自身素质的提高源于受教育者自觉主动认同教育目标和教育要求,独立作出判断和选择,自主调节行为,并在实践中完善自身品德,丰富和发展社会道德规范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二)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1、教育对象思想行为现状与社会要求的矛盾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解决人们的思想、观点和政治立场问题。人的思想、观点和立场是客观存在作用于人的大脑的结果,“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环境教育会使对象产生不同的思想倾向和思想层次,从而形成人的不同的思想特点。

2、教育对象思想道德行为的提升是教育活动的落脚点。在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任务的完成必须通过教育对象的思想道德行为表现出来,换句话说,教育活动的每一个过程都指向教育对象,教育活动中其他因素的调整都是为了更好提升教育对象的思想道德行为。教育对象思想道德行为的优劣才是教育目的和实质所在,是教育活动的落脚点。

二、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作用的程度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因此,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作用,科学地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作用,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效性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基础。

(一)制约教育活动

1、教育对象制约教育者工作的积极性与水平。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发生变化,必然会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工作产生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状况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水平。低素质、低水平的教育对象不会提出高素质、高水平教育者的要求。反之,高素质、高水平的教育对象必然要求高素质、高水平的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会对思想政治教育者提出更高的要求,进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增强自身素质和水平的积极性,否则就会产生主体水平与客体要求的偏差,出现主体不适应的状况。

2、教育对象制约教育工作的效率。教育活动是永无休止的,旧的教育任务的完成意味着新教育任务的开始。从长期来看,教育过程可以视作内化、外化、评价等阶段的循环往复、螺旋式的上升过程。在教育活动中,教育对象不仅可以影响教育者,还可以教育自身,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教育者的活动,改变教育节奏,实现教育对象对教育内容的过滤选择、能动接受和主动掌握,从而影响教育工作的效率。

(二)反馈教育过程

1、教育对象反馈教育的内化情况。教育对象的内化过程是主体意识主导下的自觉主动的行为。教育对象在教育活动中接受到的大量的思想、政治、品德以及心理等方面的教育信息,形成相应的直观感受,并对初步形成的感受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形成确切、稳固的认知,然后通过筛选、排除和接纳来进行取舍与整合。从感受到认知再到整合这几个阶段中,教育对象接受教育信息的程度会直接反馈教育活动的内化情况。

2、教育对象反馈教育的外化情况。外化过程是教育对象自觉实践的过程,是内化的延续和深入,“是把已经内化了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准则转化为行为表现,并在持续的外在行为中反复强化形成习惯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对象能够直接反馈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化情况,在外化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与教育目的不协调的思想观念以及实践行动,可能还有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因此,要想保证实践行为的一致性和长期性,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就要经过反复的实践和训练。

(三)体现教育效果

1、教育对象体现教育释疑解惑效果。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作用主要为传授知识、释疑解惑。然而,教育过程是在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互动中完成的,教育者释疑解惑的效果不能靠教育者自我做出评价,而必须由教育对象体现出来并由社会做出评价。当教育对象能够掌握教育者传授的知识,并做到“举一反三”时,才可以说教育者的作用得到了良好的发挥,如果仅是教育者机械式的灌输,而教育对象没有顺利的理解与吸收,则教育者释疑解惑的作用必然要打折扣。

2、教育对象体现教育内化外化效果。思想政治教育有无效果,不能从思想政治教育者来判断,而应从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来判断。“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最终是通过教育对象的接受活动来完成和体现的,是以教育对象思想、行为的积极变化为标志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否富有成效要看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和行为经过思想政治教育是否出现了积极的变化。即思想政治教育内化外化效果取决于思想政治教育对象能否积极主动地接收、吸纳、认同、内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并自觉地进行自我教育,外化成实际行动。

参考文献

[1] 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71.

[2] 陆庆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986:160.

第7篇:思想政治表现情况范文

一是了解。即通过多种方式与途径了解和把握群众的思想及所发生事情的真实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这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要全面正确了解和掌握当事人的思想情况,必须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才能得到。如果偏听偏信、主观臆测,那么所了解到的情况难免是片面的,有时甚至是失实的。

二是理解。在全面、正确了解情况的基础上,还应进行综合分析,才能掌握群众的思想与心理动态,了解他们的处境以及产生这些思想和行为的主客观原因,并给予必要的尊重、信任和同情。在这种情况下,思想政治工作就可以在良好的气氛中进行,问题也就容易迎刃而解。群众常称“理解万岁”,充分表现他们渴望别人理解自己。有时候思想工作效果不佳,就是由于不能理解对方,情绪偏激,从而不能使对方所接受。因此,要在理解对方上多下工夫。

三是谅解。人们在思想、工作和生活中会有各种缺点,甚至做一些不利于单位集体或他人利益的事,但只要问题的性质、情节不严重,本人又有认识和悔改的表现,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就要能容人之过、谅人之短,给予必要的谅解和信任,使其有悔过与改正的机会,而不应当对当事人喋喋不休地指责,一事定终身。

四是劝解。对犯有错误或可能发展成错误而一时尚无认识和悔改表现的人,就应通过劝说促使他们认识改正,中止错误言行,这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进行这种劝说,应该怀着与人为善的热情态度,采取耐心细致、循循善诱的谈话方式,使对方提高认识,逐渐醒悟。一般来说,劝解容易使对方感到亲切,自觉接受启发、劝导和帮助。

五是调解。当矛盾纠纷出现在两个以上对象之间,就需要用调解的方法,以缓解和解决矛盾。调解时必须充分掌握各方情况,明辨是非,并按政策、法令、规章制度公正进行,不能偏袒一方,也不能在原则问题上和稀泥,各打五十大板。应对双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使之采取互相谅解与和解的态度,才能奏效。

第8篇:思想政治表现情况范文

摘要: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把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与时事教育、学校日常思想教育工作、校外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把思想政治(品德)教师的课堂教学与班主任、政教处、共青团(少先队)干部对学生的政治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合力,共同完成学校的德育任务。

关键词:政治课 德育 教育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当前,中学德育工作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德育实效性较差,德育工作陷入了困境。本文仅从学校德育工作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学校德育的手段与方式,学校德育工作与学生主体的关系,学校德育的内容等具体层面进行探讨,并寻求对策,以有利于以后的中学德育实践。

1 建立思想政治课“四位一体”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

“四位一体”教育教学的具体做法是:

1.1 制定思想政治课“四位一体”教育教学计划。在开学初,学校德育领导小组召开政教主任、班主任、团总支书记、政治教师联席会议,根据思想政治课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思想政治课的内容,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学校本学期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中心,制定“四位一体”的教育教学计划。计划包括:本学期德育工作的重点和中心;思想政治课哪些内容作为本学期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思想政治课怎样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地进行教学,向学生提出哪些行为要求;政治思品课教师、班主任、共青团组织,共同开展哪些教育活动,内容、形式、目的是什么,谁牵头组织等。

1.2 根据计划安排,各教育渠道做到目的统一、内容统一、行动统一。

1.3 学校德育领导小组负责监督“四位一体”教育教学计划的实施,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共同搞好学校德育工作。

建立“四位一体”教育教学管理体制,有利于发挥思想政治课在学校德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有利于学校整个德育工作的开展。

2 建立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活动相结合的教学结构

形式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活动相结合的教学结构形式,是把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学生撰写小论文、专题讲演会、英模报告会等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地对学生进行“知行统一”教育的教学结构形式。

2.1 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做到既教书又育人。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小学思想政治课的内在要求。一方面,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下功夫,恰当运用实际材料讲清理论基础知识,使学生懂理论,掌握基本观点。另一方面,教师必须逐步培养学生学会运用的立尝观点、方法去分析实际问题,使学生运用所学理论指导自己的言行,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2 组织学生搞好社会调查,参加社会实践。教师组织学生到社会做调查,是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思想政治课授课之前或授课之后,师生坚持向社会做调查,了解社会生活实际。把调查上来的材料运用于课堂,进行理论联系实际教学,这样做有利于教师讲清知识理论,学生弄懂理论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

2.3 组织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定期召开小论文宣读会。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促进学生知识、能力、觉悟三统一的重要一环。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和宣读小论文的过程,就是学生运用思想政治课学到的理论、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可见,教师组织学生撰写小论文,定期宣读小论文,是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2.4 上好思想政治活动课。思想政治活动课是和政治课有联系的,但又是不同于思想政治课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它是围绕思想政治课的有关内容或在思想政治课的理论、观点指导下开展的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在学校德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必须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适当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富有教育性的活动,如主题班会、讲演会、知行统一汇报会、小论文宣读会、知识竞赛等活动。

3 建立思想政治课“四位一体”的知行统一体综合评定制度

对思想政治课进行整体改革,充分发挥其在学校德育中的主渠道作用,不仅要在教材内容、教学管理体制、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而且,必须在考试方法上进行改革,打破单一笔试、一张考卷定成绩的考试制度。思想政治品德课“四位一体”的知行统一综合评定制度,是思想政治课教师、班主任、政教处和共青团干部组成“四位一体”的评委会,把学生知识理论学习情况和行为表现情况综合起来,评定学生政治课思品课的学习成绩的制度,它包括理论知识考试评定和行为表现考核评定。

3.1 理论知识考试评定。把每个学生期中、期末两次考试分数平均作为一学期政治科、思品科的理论知识成绩,然后根据这个成绩做定性评价,90分以上为优,70分~89分为良,60分~69分为及格,59分以下为不及格。

3.2 行为表现考核评定。由思想政治课教师、班主任、班长、团书记组成评委会,根据思想政治课向学生提出的行为要求及《守则》、《规范》内容,制定行为表现考核标准。采取自评、小组评、最后评委会总评的办法,给学生评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

第9篇:思想政治表现情况范文

关键词:课程改革;思想政治课;思想政治课程考核方式

思想政治课考核是提高本课程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手段,也是我校课程改革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环节。然而,长期以来,其考核方式的深刻含义都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和挖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教学效果。为此,考核方式的变革就成为当前思想政治课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思想政治课程考核方式的现状

目前,我校思想政治课属于理论课程,对思想政治课程的考核也是理论考核,主要通过理论考试而实现,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60%,平时成绩占40%,平时成绩由以下几方面构成:政治课出勤情况、课堂表现、作业、笔记、单元小实训。因此,不管这个学生平时是否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个人修养和道德情操如何,是否参加社会实践,即便受到学校的处分,只要学生期末考核能达到60分,思想政治课就能通过,修到学分。这种考核方式使学生错误地认为思想政治课与其自身行为规范是两码事,把思想政治课只是当成一门“课”来对待,没有认识到思想政治课对其自身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的指导作用。这种与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脱节,一份试卷就决定了学生成绩高低的考核结果,显然没能达到思想政治课的教育目的。

二、思想政治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原则

1.学生主体性原则。即在考核的各部分中,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地位,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思考、研究和创造的时间与空间,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真正地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透明原则。

2.“三全原则”,即全面、全过程、全员参与。思想政治课涉及学生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及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取向,这一切都可通过日常行为表现出来。因此,只有全面、全过程和多角度考核,才能对学生做出客观评价,促进学生平时的自律和他律,有效地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

3.综合考核原则。改变单一、片面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学生潜力发挥和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既重视总结性评价,也重视过程性评价;既重视核心知识的评价,也重视伴随知识的行为评价;既注重考核基本的理论知识,更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思想政治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方案

思想政治课考核分理论教学考核和实践教学考核两种方式,按两科成绩登记在学生档案之中。

1.理论考核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期末笔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主要考核点为: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和法律意识、法治观念,以及掌握理论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运用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50%。平时成绩的考核要从过去只是出勤、作业、课堂表现等方面拓宽到教师所能接触到的各个方面,如班级活动、专题研讨是否积极参加,发言是否踊跃,态度是否端正,是否有集体荣誉感等。

2.实践教学考核内容由三部分组成:假期的社会实践、学生在校期间的日常行为表现和政治口试。(1)假期的社会实践考核。思想政治课任课教师根据思想政治课教学大纲,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制订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大纲及学生实践课题。学生利用假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活动结束学生需提交2000字的社会实践调研报告,任课老师根据社会实践过程中录制的VCR和社会实践调研报告评定成绩。如,举办深圳十年变化的摄影展览,采访先进人物等。教师给学生提供知识背景,让他们获得更多信息,给他们提供实践结合,让他们在实践中获得真知。根据思想政治课有关实践活动的要求,可让学生自己去实践基地联系,自己组织调查访问,在整个实践活动过程中,使学生在知识、品德、能力等素质方面得到全方位的体现。(2)学生在校的日常行为表现成绩,依据《技工学校学生操行评定》由各班班主任组织进行测评。(3)组织口试。口试要求学生当面回答问题,需要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备考、动口回答,可以从多方面培养和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现场应变能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口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机会,也为学生毕业答辩和就业面试做了必要的演练和准备。为保证口试效果,我们抓住两个环节:一是把好命题关,包括:命题内容要坚持专业课与基础课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时政热点与就业创业相结合;减少记忆性命题,加大理解性命题,侧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将试题规范地制作成卡片,每张考试卡上的考题难易程度大体相当,并做出参考答案,要留给学生理解答案和发挥的空间。二是把好组织关。由任课老师研究制订日程安排、考试规则和评分标准,对学生答题的内容、逻辑、语言、仪表、考纪各个方面有明确的规定,确保考试的公正公平。在抽签、问答、评判等环节分别安排教师负责,确保口试工作顺利进行。(4)实践教学考核分数分配:假期的社会实践成绩考核占30%,学生在校的日常行为表现成绩占40%,政治口试成绩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