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生恋爱心理范文

大学生恋爱心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恋爱心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学生恋爱心理

第1篇:大学生恋爱心理范文

关键词:80后;大学生;恋爱心理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14(C)-0245-01

前言:爱情是人类美好而神圣的情感,更是大学校园一个永恒的热门话题。大学生作为时代的骄子,其恋爱趋势必然引领着时代的潮流,而恋爱观是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恋爱问题上的具体体现。而目前正值青春期后期恋爱期的大学生大多数是“80后”出生的,他们的成长阶段恰逢社会变革、文化转型期,给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念以及实际的恋爱行为带来极大的影响。近年来,80后大学生恋爱中的负面问题日趋突出,甚至出现精神崩溃、自杀、情杀现象(在上海几所高校均有发生),严重地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笔者对80后大学生的恋爱心理特点进行研究。

一、恋爱动机多元化

80后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或许是因为成长过程中的寂寞,他们对感情表现得饥渴,恋爱的欲望非常强烈,多数是为了找寻真爱。一些大学生把恋爱当作一种感情体验,及时行乐,借以寻求刺激,满足精神享受。也有些大学生是为了弥补内心的空虚、好奇、摆脱孤独寂寞或随大流的从众心理,“大家都恋爱了,我们也恋爱吧”。有些人认为自己缺乏被爱的魅力,认为别人会瞧不起自己,为没有恋爱而自卑,所以他们会追随潮流的脚步。更有甚者,“以身相许,我用青春赌明天。”80后大学生处于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有些学生从功利思想出发,为自己找好以后的“靠山”,为自己将来就业和发展打下基础。这种爱情带上了利害得失的功利色彩。这类学生在择偶时很少把恋爱行为与婚姻结合起来考虑,缺乏责任感。

二、恋爱抗挫折能力较弱

心理尚未成熟的大学生“有情人”虽多,但“终成眷属”者少,感情遇到挫折后出现一段心理阴暗期是正常的,多数80后大学生失恋后会通过找朋友诉说或通过理性思考,采取宽容的态度,尊重对方的选择。但是有些大学生却不能及时排解失落和悲伤的情绪,导致心理失衡,产生孤独感和绝望感,丧失生活的勇气;如果不能及时疏导这些负性情绪,会产生轻生或报复的严重后果,造成毁坏性的结局;或从此嫉俗厌世,怀疑一切;或从此玩世不恭,寻求刺激。还有一种是自我认知偏差,失恋后认为是家庭经济条件和长相不够好等,从而产生严重的自卑和焦虑心理。种种不良心态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甚至会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据调查,恋爱失败已成为大学生自杀的第一大原因。

三、处理学业和恋情关系的矛盾心理

大学时代正是积累知识、培养能力、成才立业的最佳时期,大学生的天职是学习。所以应该如何对待爱情和学业,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是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大学生能够正确看待学业与爱情的关系。大学阶段是以学习为主,爱情应服从学业;或者希望爱情学业双丰收。这些仅仅是主观上、思想上的愿望而已。但具体行动中却不能正确处理,更多大学生一旦坠入情网就不能自拔,加班加点谈恋爱,成为恋爱“专业户”。当学习与恋情要做出时间和行为上的让步时,很多大学生会情不自禁的把感情放在了首位,浪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错过了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能力的最佳时期,影响了学业。

四、恋爱观念开放、传统道德淡化

80后大学生恋爱的一个新变化和新特点,无疑是在性观念上的变化。虽然中国传统文化及伦理道德观对大学生影响较深,但随着对外开放的范围不断扩大,受西方的性自由生活方式的影响,使80后大学生的性观念和性态度已日趋自由化,而在恋爱观念开放的同时,传统道德逐渐淡化。一些大学生在公共场所、大庭广众之下做出过分亲密的动作。大学生在理性认识上觉得应该保持,但在爱的激情下认为“只要有爱情,性是可以理解的”,在上持理解和宽容的态度。从调查显示,大学生同居和发生婚前具有轻率性和盲目性。这种现状已经使部分大学生面临未婚先孕、人工流产和性病等生殖健康问题的威胁。

五、追求高层次的恋情,但有功利性倾向

80后大学生恋爱观基本成熟,比较理智,在选择恋人时,女大学生注重人品、个人素质;男大学生注重性格和长相。一般重视两往中的精神生活,有理想信念。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受其负面影响,功利主义思想在大学生恋爱观中也渐见端倪。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和满足肉体需要和物质生活的享受,而达到这一目的的捷径就是找个有钱人,所以交往对象的家庭背景和经济状况成为他们关注的焦点。而对于80后大学生来讲,就业是一个较沉重的问题,一些大学生为了一份工作而出卖自己的身体和灵魂。建立在功利基础上的恋爱之花很快就会枯萎凋谢。

结语:对于大学生而言,大学时代是人生的黄金时期,一生的事业在这里奠基。恋爱是大学生最为关注和敏感的话题之一,而恋爱问题也是大学生们最感困扰的心理问题之一。80后大学生应以学业为重,全面提高自身修养,理智把握恋情,树立良好的恋爱观及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健康成长,成为国家和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单位:梧州学院外语系

作者简介:张碧芬(1981― ),女,广西昭平人,职称:助理编辑,学历:本科,主要研究方向:社会科学。

参考文献:

[1]陶国富,王祥兴.大学生恋爱心理[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2]巴方.大学生恋爱心理调查与分析[J].现代医院管理.2004,(6):36-37.

第2篇:大学生恋爱心理范文

大学生恋爱心理辅导员正确恋爱观的培养

大学生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现今大学面临着很多的心理问题,比如大学生恋爱,高校辅导员要全面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这样才便于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分析当代大学生恋爱特点和普遍心理,进而诠释当代大学生恋爱的主要原因,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价值观。

一、提高高校辅导员自身的素质,努力学习和掌握心理教育知识,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教育。

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明确学生的教育培养目标,要热爱辅导员工作,责任心强,工作作风好,严于律己,是辅导员教育学生的立身之本,只有不断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在工作中积累和总结经验,才能正确分析工作中所遇到的学生心理障碍问题,对症下药,成功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辅导员加强心理素质修养的同时也要具备高尚的情感,努力追求心理美,要热爱每个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乐观向上的心境,辅导员的心理品质是对大学生最好的影响。作为最基层的学生工作者,在知识结构上,除要懂得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美学、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同时也要接受对自身的心理健康辅导,了解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并将其运用到具体的工作中去。其次,要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性格、兴趣、专业能力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性。这样,辅导员可以对不同的事情做出相应的反应,从而使辅导员的思想教育、心理疏导工作更有针对性。

二、要了解学生对于恋爱这个观念,以及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当代大学生恋爱心理主要有以下几种:生理发育成熟、没有家长和老师的约束、好奇心理、从众心理、排解寂寞的心理、游戏人生心理、价值追求。大学生恋爱心理主要是这几种,对于大学生恋爱,大多数人都是不反对。那么,对于大学生来说,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恋爱价值观,从而自身得到升华。

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了解学生是关键。如果不了解学生们有什么共性困惑,不清楚有哪些存在心理问题的特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便无从谈起。了解学生,首先要对学生整体有一个全面把握,对学生的共性问题有清晰的认识,如对大学生活的适应问题、学业问题、过度沉迷于网络的问题、对感情的困惑问题、对人际关系相处问题、就业问题等。把握好共性问题的同时,还要重点排查有特殊心理问题学生。在新生入学之时,辅导员就要认真了解学生,可以通过新生军训、学校体检结果、和学生逐一谈心、可以通过学生干部及宿舍长了解每位学生的基本情况等,及时发现问题、查找原因并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要尽可能详实,要结合学生的日常表现及谈心情况,对特殊学生要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与跟踪观察。

三、制订恋爱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利用共性问题分类进行心理辅导。

对于大学生恋爱心理以及各个方面的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有一些是属于共性的东西,如新生适应问题、大学生感情困惑问题、就业压力问题等,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心理问题共性特征可以制订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使同学们能够正确认识心理压力,正确面对挫折,防患于未然。

四、进行多种形式的情感交流?,进行恋爱心理交谈。

1.与学生进行面对面谈心。辅导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便利条件是平时和学生接触较多,解决心理问题的方式也比较多,其中谈心尤为重要。通过谈心,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敞开心扉,将心中的郁闷、不快一一倾诉,从而使心情释放。辅导员通过学生的倾诉也能更进一步了解学生心理症结所在,对症下药,也可以从学生的言谈举止把握学生性格及心理现状,对学生的问题把握较为真实,并能立即感知谈心效果。面对面的谈心可以选择不同的地点。选择的地点要尽可能地使学生放松和辅导员产生亲近感。

2.网络也是做学生的心理辅导一种便捷的方法。有些学生不愿和辅导员面对面的交流,面对面谈心的时候并不会将心中所想真实地告知辅导员,而网络恰好提供了一个学生和辅导员老师对等交流的平台。辅导员可以利用QQ、短信、博客等网络工具和学生在网上匿名交流。这样增强了学生的隐蔽性,有利于其将心中所想真实地告知老师。在这里学生可以责问辅导员,也可以尽情宣泄苦闷及不满、寻求帮助。面对这样一个完全暴露的心灵,是辅导员进行心理辅导和思想教育的大好时机。在对学生进行耐心引导的同时,辅导员应注意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可以借机向学生灌输在日常教育中学生听不进甚至抵触的教育内容。

五、加强与心理问题学生家长的沟通

家是温馨的港湾,学生出现不同类型的心理问题,有很大一部分与家庭背景有关。有些家长比较熟悉学生,但有些家长由于孩子从中学到大学一直不在身边,学生有什么心理问题也不愿与家长深谈,以至不了解自己孩子现状,学生已出现心理问题家长却还一无所知。加强和学生家长的沟通,可以和家长联起手来做学生工作,如果学生的心理诱因在家庭,家长了解学生现状,进行自我反省,改变家庭氛围,多给孩子以温暖,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建立信息员制度,及时处理突发事件

第3篇:大学生恋爱心理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恋爱心理;恋爱观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218-02

随着时代的发展,有关大学生恋爱的话题人们早就习以为常,不再视为异端,学校大多也持宽容态度,不去干涉大学生的情感生活。从2005年9月1日起,教育部取消了对大学生结婚的限制,只要符合男22岁、女20岁的法定要求即可成婚,这也体现了法律对个人权利的尊重,彰显了法制观念。然而,有关大学生恋爱的负面新闻时常见诸报端,诸如性观念开放、未婚先孕、为情所困而自杀或者伤害他人、被包养等等,在此笔者就不一一赘述了。至于大学生结婚生子的行为,社会也都普遍不赞成,理由不外乎会影响学业、心理还不成熟等等。因此,大学生的恋爱行为虽已不像早先受到学校的明令禁止,但在公众看来,大学生恋爱似乎总是弊大于利,这也反映出目前高校在大学生恋爱观教育方面的缺失。在本科院校之外还有一个群体即高职院校大学生。2012年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职(专科)院校共1288所,占全国高校一半多,高职在校生将近800万,占全国高校在校生的一半多。他们与本科生年龄相当,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恋爱心理有其独特的地方。

一、高职生恋爱心理的特点

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普遍存在以下特点:

1.大多来自各省农村或经济欠发达地区,不少同学家庭条件一般。由于家庭教育的欠缺,应试教育的弊端,造成学生心理素质差,承受挫折的能力较为薄弱;对将来缺乏信心,学习没有动力。部分大学生依赖心理重,远离父母独立生活之后,潜意识中依然在寻求依赖。

2.缺少丰富的社会资源,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由于人们对职业教育的不理解及不认同,使得高职大学生的学习质量不高,处于大学教育的低层次。社会对高职生往往存有一些偏见,认为其学习成绩不好,素质不高。

3.本科学制4年,大专只有3年,除去实习和求职外,真正在校学习的时间只有两年多。在较短的时间内,他们除像本科生需要考取英语及计算机等级证书外,还必须取得各种职业资格证书,学习压力大。

从恋爱心理的发展状况分析,初涉爱河的高职大学生往往凭直觉选择对象,偏重于对异性气质、形象的迷恋,很少有理性的介入,呈现出明显的波动性、冲动性、排他性等特征,自制力往往处于较低水平。性生理发育的成熟和性心理发展的滞后,对爱情的强烈渴望和同异往经验、技能缺失的矛盾,加上情绪的自控性、意志的自觉性与果断性发展不完善,极易导致大学生恋爱行为上的偏差。目前在校的高职生基本都是“90后”,他们从小被娇生惯养,自立、自理能力差,心理发展尚未成熟。还有一些偏远地区的学生,他们通过刻苦努力,从乡村、小城镇考入高等学府,进入消费水平比较高的城市生活,这让没有经济收入的学生特别是贫困生难以适应,面临理想与现实的反差,易产生失意、压抑、焦虑、自卑等不良情绪。高职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不成熟性,决定了他们恋爱观的不稳定性和对恋爱时机把握的不准确性。高职大学生处于开始独立生活和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人生观的确立呈现多元性、多层面的特点,且动荡不定,容易被外界影响。在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前对爱情的理解和认识不够全面;对人的本质以及人生道路的选择,对爱情与事业、爱情与道德、爱情与集体的关系等问题缺乏科学的认知;对恋爱行为将要承担的家庭义务、社会责任以及恋爱的道德要求等也都缺乏充足的思想准备和心理承受能力。

二、树立正确恋爱观的途径

针对上述现象,高职院校需要对学生展开合理的引导和适当的管理。

1.加强教师在学生心理疏导中的作用。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主要是由辅导员负责。辅导员一个院系只有几名,学生却多达几百乃至几千名,并且辅导员平时很少代课,与学生的交流不多,甚至很多学生从来没有和辅导员说过话。在出现情感方面的问题或挫折时,学生很少会去主动求助于辅导员。因此,简单地将学生的心理工作交由辅导员或是专门的部门并不可行,必须要由对学生的心理有充分了解和认识的人来完成。处于教学一线的教师正是合适的人选。高职院校的教师应该持客观科学的态度,既要看到恋爱中部分学生的恋爱失范行为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同时又要看到大学生恋爱的意义所在,积极健康的恋爱活动对大学生将来适应社会不仅没有害处,反而会产生积极的影响。高校教师应该通过心理辅导与教育,让学生认识到爱情是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体,大学生在享受爱的权利时也必须承担起爱的义务,懂得通过爱激励双方共同成长、共同进步,使爱情成为努力追求事业成功及人生价值实现的强大动力。

2.充分利用网络作为载体。在信息化社会,网络已成为人们交流的主要方式之一。学校要重视校园网络和论坛的积极舆论导向,利用网络快捷化的特点对恋爱知识和安全意识进行宣传与讨论;制作恋爱指导与安全教育的专题网站;设立教师与学生互动的QQ群、微博等,在线为学生答疑解惑。笔者所在的学校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QQ群和微博,方便学生与教师之间随时进行沟通,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部分学生性格内向,对感情生活羞于启齿的也可以很好地利用网络虚拟的特点求得帮助。

3.建立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是大学的血液。健康向上、丰富多彩、充满乐趣的校园文化氛围能在潜移默化中缓冲教育制度变化带来的震荡,使学生适应和理解新的体制,找到自己的努力方向,有利于管理层调整节奏,开展工作。校园文化作为高校个性化的集中体现,其包含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对学生品行的陶冶、人格的塑造和全面素质的提高,具有非常巨大的作用,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至关重要。学校应该采取各种方式,如定期开展讲座、进行讨论会、辩论赛、主题班会、举办各种专场报告等,为大学生传授恋爱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学业、生活和恋爱之间的关系。在满足大学生归属和爱的需要的同时,培养其多方面的高雅兴趣,展示和锻炼自身的综合能力,为其营造一个和谐、朝气、富有活力的精神家园,使之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生活和学习中去。

大学环境有它的独特性,对大学生来说,它在青年走入社会的过程中提供了一个缓冲环境。有了这个缓冲,青年能更从容地完成社会化的身份转变,而不会引起强大反差和心理不适。大学的学习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更应该包括生活能力的学习和发展。高校所培养出的优秀人才,不仅应该能在事业中表现出非凡的才能,在处理家庭和爱情问题上也应该表现出成熟与稳重。

参考文献:

[1]黄莉.高职大学生恋爱心理初探[J].科教纵横,2011,(9).

[2]韩丽春.高职大学生恋爱心理分析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7,(12).

[3]王茜冉,王小会.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2,(10).

[4]黄玉赟,黎天业,陆静静.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与维稳工作互动研究[J].高教论坛,2012,(10).

第4篇:大学生恋爱心理范文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09)03-0039-02

摘要:大学生的恋爱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学校、家庭所关注的焦点话题,它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大学生谈恋爱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现象,而是一种潮流。但形形的校园恋情时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是有影响的。因此,关于大学生的恋爱问题进行心理分析,有益于社会、学校、家庭多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适时和适度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婚恋观。

关键词:大学生 恋爱 心理分析

在校大学生谈恋爱已经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据统计,有55.2%的大学生涉足恋爱。362-363恋爱是人生发展到青年早期面临的一个普遍的发展任务,根据艾里克森的自我发展理论。人从出生到死亡可以划分为八个相互联系的阶段,每个阶段都具有特定的心理社会发展任务,如果个体想要成功地应对后面发展阶段的冲突的话,就需要在特定的阶段充分地解决这个主要危机。但是,恋爱问题已经成为困扰大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之一。因此。了解大学生恋爱心理对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一、大学生恋爱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

当代社会为大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自由、平和的环境,在大学校园里谈恋爱越来越普遍。随处可见手牵手的情侣,大学校园成为培植爱情之花最肥沃的土地。但是大学生在恋爱的观念态度上还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对自己的学业和身心健康带来了某些负面影响。产生负面影响的几点主要原因:

1、恋爱的目的。部分大学生谈恋爱往往是以满足其对生理和心理的好奇心、追求性刺激,消除空虚寂寞为目的的。51-53据调查,37.4的大学生谈恋爱的动机在于消除寂寞,57.6%的大学生认为恋爱的目的不是婚姻。他们需要的是打发无聊、空虚、寂寞的时间,使自己的生活不那么枯燥乏味。

2.恋爱的态度。在调查中,男生在恋爱态度上的得分要高于女生,并且表现出显著的性别差异。这一点在武松、刘茜等人的调查研究中也得到了证实,他们在对大学生的恋爱状况调查时发现。大学生在回答恋爱是否会影响学业时,61.7%的男大学生选择了“否”,而选择“否”的女大学生仅占46.2%。表现出显著的胜别差异。因此,部分大学生的恋爱态度显得过分的轻率和不负责任。

3、恋爱对象的选择。在高校恋爱对象的选择中,男女都有一些随意性,但是在今日的大学校园中,如果一个外形并不出格的女生到了高年级还没有男朋友,在其他同学纷纷去约会的周末自己独守空房。那种心理压力是非常大的。女大学生一般虚荣心都比较强,攀比男朋友就是其中一项很重要的内容。这正是由于此原因。造就了部分女大学生选择对象的轻率性、片面性和随意性。

4、恋爱途径的多样化。在信息社会如此发达的今天,网络、手机等,各种可以被大学生所利用的方式和手段通通的被采用。网恋的成功率也在慢慢的提高,许多大学生通过网上QQ和短信聊天等纷纷准入爱河。但长期以此作为浪漫爱情的交往方式,当爱情一旦遭遇现实,结果往往是最糟的。

5、恋爱的行为方式。大学生正是处在幼稚与成熟两者交接的关键时刻,伴随着残存的幼稚性和抗诱惑力弱的特点,以及性生理、性心理成熟期的低龄化,不少大学生都已有了性经历,他们采取多样的恋爱行为方式,比如最常见的就是同居,之类的问题。

二、大学生恋爱问题所带来的危害

1、对自身学业的危害。大学生社会阅历较浅,加上正处于青春萌动期,因此,他们的恋爱大多是冲动型的,往往通过短暂交往就决定恋爱关系。而这样的恋爱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而在恋爱过程中,恋爱的浪漫性使得大多数人容易迷失在情感纠葛之中而忽略了自己的学业。

2、对大学生身心的危害。根据2004年对全国24个省、市的在校四个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专业的2000名本、专科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和座谈得出的数据,发生同居行为后悔的,女性有62.4%。男性有24.4%,对于女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伤害。143-146由于大学生面对网恋的自我控制意识和能力下降’,网恋容易引发大学生的精神问题。严重者精神受到重创、心理承受能力下降甚至产生心理疾病。

3、增加经济负担。在恋爱的交往过程中,随着爱情的升温,消费会变的愈来愈高,两方会费尽心思来为对方挑选礼物。当恋爱到达一定的阶段,由于同居,上网,就需承担这些与恋爱相关的费用。

三、大学生恋爱问题的心理分析

1、竞争心理。在校大学生在年龄、经历和文化等方面都是大体相当的,加之大学生心理发展还不够成熟。部分大学生常常为了盲目的攀比和竞争,满足虚荣心而行动。

2、从众心理。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群体中容易出现从众,即个人的观念和行为会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心理现象。有的大学生本来没有谈恋爱的想法,但是看到周围的同学谈,其谈恋爱的动机和行为就会被激发起来。

3、依赖心理。离家在外的大学生,在情感上少了父母家人的关照,没有了直接的依赖对象。空缺的情感地带需要找人来补足,因此,部分大学生在入学不久就开始寻找一个恋爱伴侣来作为自己的依赖对象。把自己对亲人的依恋转移到恋人身上去。

4、好奇心理。处在青年前期的大学生对自身的性生理、性心理方面的现象与问题,既敏感又似懂非懂,对这种好奇心理是大学生生理心理成熟的要求,是正常的。然而在我们的传统文化的影响下,性体验的神一切秘感,这种神秘引发的强烈的好奇心理与从众心理联系在一起,最终触发了恋爱体验动机。

四、引导大学生进行的正确恋爱的心理分析

1、培养正确的恋爱观。人的恋爱观由爱情价值观、爱情道德观和性心理组成,这三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人们对爱情乃至人生的看法。可以说:恋爱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一个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所以我们要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恋爱观,以帮助更多的大学生进行文明恋爱。

2、摆正爱情与学业的关系。大学生应该摆正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爱情在人生中占有重要地位,没有爱情的人生是不完美的,但爱情不是人生的根本宗旨,更不是全部。要明确坚持学业第一的观点,要使大学生理解,今天的学习和未来的事业息息相关,也是美满爱情的基础。那种抛开学业谈恋爱的做法。不仅有碍成就事业,也难以获得幸福的爱情。

第5篇:大学生恋爱心理范文

【论文关键词】 民族地区 大学生 恋爱消费

【论文摘要】 随着经济地迅猛发展和社会地不断进步,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也在不断更新。而作为社会消费中重要群体的大学生,尤其是处于民族地区的大学生有其特有的消费理念。本文将通过对右江民族医学院大学生恋爱消费心理与行为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探讨民族地区大学生的恋爱消费状况与行为特征,以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处理好恋爱与消费之间的关系。

我院(右江民族医学院)地处“老、少、边、山、穷”的广西百色,在校大学生大多来自较不发达地区,家庭经济状况普遍较差,其恋爱消费的行为与心理合乎自身条件的同时又有一定的区域性特点。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方式对我校医学生的恋爱消费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分析研究了其恋爱消费心理与行为的特征,以期得出我校大学生恋爱消费现状存在的弊病和非理性因素,探讨出相应措施和对策,希望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处理好恋爱与消费之间的关系。

1 基本数据分析

这次我们以问卷形式对位于民族地区的右江民族医学院的

部分本专大学生进行了恋爱消费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65份。其中男生112人,女生153人。有恋爱经历的占总数的65%。

1.1 月生活费 400元以下占54%;400~600元占39%;600~800元占5%;800元以上占2%。

1.2 经济来源 家庭给予占86%;课余打工占10%;勤工俭学占3%;奖、助学金占1%;其他则是0。

1.3 问卷调查

1.3.1 问题一:你的恋爱消费主要用于 饮食(38%);服装、日用品(15%);礼物(11%);通讯(23%);游玩(12%);其他(1%)。

1.3.2 问题二:如果你是男生(女生),在你看来恋爱消费的目的 取悦对方,巩固感情(25%);显示自己潇洒大方(必须的,没什么目的)(29%);其他(46%)。

1.3.3 问题三:你认为自己的恋爱消费合理吗 量入为出,合理(68%);不合理,但有能力接受(30%);难以接受,是在超前消费(2%)。

1.3.4 问题四:如果你是男生(女生),你怎样看待恋爱消费中的AA制 理所当然(58%);很没面子(认为是男生穷酸了一些)(28%);根本不能接受(14%)。

2 民族地区大学生的恋爱消费行为特征

2.1 消费形式多样化,总体消费结构趋同 当今的大学生恋爱方式不再只局限于花前月下,往返图书馆。总体来讲,学生恋爱消费主要在饮食和日常通讯方面。服装、日用品、礼物、游玩这四种消费基本均分比率,分别占到总数的15%、11%、12%。他们对自己的恋爱消费各有“偏好”,但是总的消费结构并无大的分别。

2.2 消费水平不高,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 本次调查对象位于老区,当地的经济发展落后,故而消费水平不高。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人月均恋爱消费在50元以下的占48%,50~100元的为30%,100~150元的为10%,150元以上的仅占6%。大学生恋爱消费主要从月生活费中支出,扣除每月必须其实所剩并不多。民族地区大学生家庭经济大都不富裕,家庭所供给的生活费并不宽绰。在调查中月生活费在400元以下的占54%,即使在民族地区,四百元的生活费支出也会稍显紧张。我们通过学生访谈了解到,每年都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因家庭经济拮据而申请国家助学贷款,这个比例在各个班级中大约占到了50%。经济制约成为恋爱消费直接的“关卡”。所以民族地区大学生恋爱消费就比一般大学生多了一份克制。

2.3 理性消费为主,但仍存在不合理因素 尽管在调查中68%的大学生自我评估恋爱消费是量入为出,合理,然30%的大学生也坦言在处理恋爱消费存在“不太合理,但有能力缓解”,2%的大学生感到“难以接受,是在超前消费”。由于大部分大学生独立掌管自己的生活费多在上大学后才开始,他们中间很少有人会刻意培养和加强“财商”。部分同学经常没到月底生活费就已经用光了。情侣在一起消费的增加让两个人都感到有压力。可见大学生恋爱消费存在弊病。

转贴于

3 民族地区大学生恋爱消费心理

恋爱消费一直是大学生日常消费的主战场。但对于民族地区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处于追求与现实相矛盾的这样一个特殊阶段,有其独特的恋爱心理。

3.1 家庭经济跟不上恋爱消费步伐,产生心理误区 今天的大学生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受到社会上一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风气影响[1]时,如果自己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老师、家长的指导帮助,很容易出现相同的心理趋向,自卑、虚荣、把感情等同利益化等,正因为这些思想的作怪,他们在恋爱的过程中就很容易用金钱来衡量感情的好坏,然而我院大学生家庭状况普遍一般,这样就很容易出现“为爱缩紧裤带”的现象,甚至出现一些家庭比较困难的同学因为跟不上高消费恋爱的步伐而做出一些损人利己的事情来。从表面上看,恋爱消费是个人行为,但从更深的意义上说,这种消费现状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了当今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和价值取向。这种心理和意向同时也是一种精神文化现象。大学生对爱情浪漫的追求高,这就很容易造成大学生爱情高消费和低收入的矛盾。

3.2 大学生恋爱心理各异,消费易受群体影响 由于对自己的把持力不足,大学生的恋爱行为易在群体引力下走入误区。例如:(1)从众心理。进入大学,来到一个新的、陌生的环境,由于种种原因很容易导致大学生不自觉地希望寻求异性知己。尤其是看到身边双双对对的景象,“跟大流”心理也就无可厚非;(2)虚荣心理。有的大学生只顾追求物质追求,贪图一时享受,为搏红颜一笑出手阔绰、费尽心机。尤其是看到周围的恋爱轰轰烈烈的时候自己也想让制造点希奇的事情来炫耀一下,这样消费开支也就大大超支。(3)忧患心理。学生情侣在消费分担上存在着隐患。性别角色在恋爱中会得到强化。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在认为AA制很没有面子或根本不能接受的人当中,很大一部分是男生。也许受传统思维观念的影响,很多人认为只要有男生在,就不会让女生买单,在恋爱中由男方买单更是人之常情,如果由女方买单,男生会被看不起。因此,虚荣心作崇,在外出消费时,男方就很容易成为买单者。此外,当和对方闹别扭的时候,许多同学通常通过买礼物来为自己弥补错误,从而使开支又 大大提高。

4 思考和建议

加强大学生包括恋爱在内的消费心理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事业观,处理好爱情和学业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大学教育重要内容,同时也一直是社会关注的敏感话题。民族地区的大学生是同龄青年中的佼佼者,肩负民族地区发展的重任,均衡恋爱与学业的关系对他们来说尤其不能疏忽。作为大学生,加强对爱情的认识,理解爱情的本质,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消费观、理财观是提高修养的“必修课”。引导健康的恋爱消费理念,需要集合学校,社会,以及大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

4.1 普及高校开展对民族大学生恋爱消费的教育和引导 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对他们科学价值观的形成具有推动作用。但我们了解到,目前针对大学生恋爱消费引导的课程相对缺少,在日常生活中大学生对于恋爱消费没有明确理解。开展校园互动交流活动,开设理财的讲座,增设学生勤工俭学岗位,这些都将为大学生提供一个更理智的消费环境。

4.2 积极融入社会角色,加强大学生自我定位和理解 长期以来,大学生的主要任务在于学习。由于长时间厚此薄彼,养成了大学生缺少对社会的认知与适应。绝大部分大学生的生活支出来自于家庭供给,所以他们在支配经济的能力上尚欠缺,在恋爱消费的掌控上尤显薄弱,恋爱消费的目的和具体安排对于大部分大学生而言都是模糊的。身为一名大学生同时也是一名普通的社会成员,在消费上应当遵循量入为出,统筹规划的原则。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既能促进大学生合理消费,又能使大学生对于爱情有正确的理解。恋爱消费并不是大学爱情的“新衣”,它只是正常生活的一部分。真正做到科学消费,关键在于大学生始终不忘自身角色,加强个人修养的提高,提高约束力和判断力。

第6篇:大学生恋爱心理范文

论文摘要:采用SCL - 90症状自评量表对河南农业大学146名学生进行测试后,选出12名患有较为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以每周三次,每次进行俯卧撑,2000米跑的方法,锻炼10周。实验结果提示,长时间结伴方式的锻炼,能有效改善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运动徽炼与心理健康存在着显著的互动关系。

心理健康是现代健康概念的重要内涵。目前,我国已步入独生子女时代,而大学生是心理障碍的高发群体,其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增强适应挑战的能力,是目前高校素质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作者针对大学生这一心理障碍高发群体,专门设计了矫正大学生心里障碍的实验方法,初步探索运动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与实践的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对河南农业大学的146名学生经SCL一90量表测试后,选出12名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平均年龄19岁,生活和学习条件基本相同,均无器质性疾病,无专项运动训练史,而运动锻炼的内容安排及难度充分考虑到实验对象的运动能力及所掌握的技能,同时注意运动场地及器材尽可能简单,以提高运动锻炼的可能性。

1.2研究方法

①测试工具:症状自评量表(SCL - 90 symptoncheck list一90)②制定克服心理障碍的运动锻炼的方法:俯卧撑,200()米跑;③练习方法:在课外活动时间,采用集体练习方法,教师现场指导,每周三次,共试验10周;④运动强度:2001)米控制在(220一年龄土10)60%一80%的靶心率范围内,俯卧撑在每人原始成绩的基础上每周递增2个,教师对受试者随时检测心率,以便控制每人能保持在靶JL率范围内;⑤试验方案:试验前用SCL一90量表进行测试,经10周练习后,再用该量表进行测试,在测试和练习前后都没有对学生进行暗示,以保证学生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真实试验;⑥数据处理:所测数据由SPSS.8.0软件进行统计,求平均数(无)、标准差(S)并进行配对T试验。

2结果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到被选的12名学生的SCL - 90各因子得分与国内普通高校学生SCL一90常模相比较,他们在人际关系、焦虑、抑郁的得分明显高于国内普通高校常模,表明他们有较严重的心理障碍。经过10周有计划的运动锻炼后,再对这12名学生进行SCL一90测试,与运动锻炼前的SCL_ 90得分比较发现,在人际关系、焦虑二因子有明显的下降,在抑郁、躯体化、强迫三因子有一般性的下降,而敌对、精神病性、恐惧、偏执四因子前后基本上变化不大。

3讨论

3 .1 SCL - 90量表编制以来己广泛应用于神经科的临床研究,其症状的效度系数在0.77一0.90之间,表明此量表的评定结果具有较高的真实性。近10年来我国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中SCL一90是最常用的量表之一。目前我国已步人独生子女时代,许多学生缺乏自觉运动锻炼的习惯,而课外体育活动组织与辅导的减少,又进一步造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下降,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已迫在眉睫。

3.2运动锻炼能调节紧张情绪,缓解心理上的紧张压力,形成稳定的心理状态,有效的改善人际关系。试验结果表明,人际关系因子有显著性下降。这一方面说明与集体运动锻炼有关,强制性地增加了他们相互交往的机会,另一方面运动锻炼要求参加者的身体和心理活动处于一定程度的兴奋状态,这有利于情感交流和解除自我幽闭,经常参加锻炼者更容易与他人之间形成亲密关系,大学生可以借助运动锻炼的方式来认识、调整和改变心理品质与行为方式。

3.3运动锻炼对心理健康积极影响的可能是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是健全人格的重要标志,通过运动锻炼,身体素质的提高与锻炼的内在动机是分不开的,运动锻炼的水平与精神健康之间存在一种正相关(slephens.1988 )。从表1可看出,受试者的焦虑因子有显著的下降,这与几位学生身体素质差、运动能力低有关,运动能力低的学生总的焦虑水平明显提高,通过锻炼,健康的感觉导致心里功能的积极变化,锻炼后学生的焦虑状态、学生的心理紊乱等水平显著下降,自我概念在锻炼之后有显著加强,这说明运动锻炼水平、心理健康水平存在较强的互动关系。

3.4运动锻炼能有效地降低抑郁程度。表1试验结果显示,抑郁因子试验后比试验前的值有所下降,这说明经过10周的有规律的运动锻炼能有效的改善大学生的抑郁情况,减轻抑郁程度。有研究表明,运动锻炼可以增加人体内啡吠的含量(其作用是协调统一应激状态下全身各系统的机能),含量改变运动中的情绪变化以及交往的增加,使紧张压抑减轻,提高了学生的欣。

3.5从表1结果显示,试验后的强迫症状因子的得分要比试验前有下降,表明通过有规律的运动锻炼后使强迫症状减轻,强迫症状主要指那些明知没有必要担忧但又无法摆脱的无意义的思想冲动和行为,因为运动锻炼可以作为一种发泄,将各种烦恼、不安的情绪发泄出来,从而使心理得以平衡。

3.6运动锻炼能提高大学生的意志品质,在锻炼的过程中,如果想要实现既定的运动目标,就必须付出汗水与努力来克服身体上的、心理上的惰性,经过这样长时间的锻炼与磨练后,不仅仅是增强了体质,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勇敢顽强、勇于战胜一切困难的信心。

4结论和建议

第7篇:大学生恋爱心理范文

关键词: 大学生 恋爱 恋爱观 恋爱教育

1.前言

针对大学生恋爱问题,我国高校曾采取一系列的对策。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高校对大学生恋爱的普遍原则是“不准谈恋爱”,到90年代初起演变为“不提倡、不反对,出了问题要严肃处理”,当前,高校对大学生的恋爱问题,基本上持“承认现实,正面教育,合理引导”的教育态度。应该说这一变化符合社会发展和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要求。如今,大学生恋爱已经成为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现象,但这一现象随之也引发了种种问题,如近年媒体披露的某些大学生同居,未婚先孕、流产,或因承受不住感情挫败而颓废堕落,甚至伤害他人等事件时有发生。这表明当前部分大学生心理未完全成熟,在生理和心理上不能协调发展,恋爱观和恋爱行为的偏离不仅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和人生发展带来严重影响,而且给构建和谐校园及社会带来隐患。因此,教育、引导广大大学生树立成熟、理性的恋爱观,提高大学生爱与被爱的能力,解决大学生恋爱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完善,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管理工作的一个不容回避的重要问题。

2.高校大学生恋爱现象状况

2.1恋爱动机多样。

调查发现大学生恋爱的动机多样,而其中“为找到情投意合的爱侣”的比例最重,占61.7%。但由于在空虚、百无聊赖中寻找刺激,为满足好奇心理及生理需要而恋爱的大学生的比例由2004年不到10%,上升到2007年的17.6%[1]。

2.2对恋爱和态度开放。

大学生对恋爱和态度比以往开放,他们在恋爱中发生过度亲密行为甚至的比例在上升。

调查发现,81.4%的人认为大学期间可以谈恋爱;12.3%的人认为大学生恋爱可有;对恋人曾与别人有过的,64%的人表示不追究过去,只看相恋以后。46.4%的人不反对婚前[2]。而对某医学院学生进行调查后发现,在校大学生恋爱比例更高,38.6%谈过或正在谈恋爱,恋爱率随着年级升高而升高,五年级男学生恋爱发生率为53.8%,女生为67.1%[3]。

近年各高校的调查表明,超过50%的大学生已经谈过恋爱或者正在谈恋爱,而且比例越来越高,年龄也越来越趋向于低龄化[4]。2007年11月,对佳木斯大学1685名大学生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赞成谈恋爱”的同学占64.1%,同时9.1%“已经谈成”,21.6%“正在谈”,26.8%“原来谈过”,只有26.1%的大学生认为“学习期间不想谈”。这和2006年南京某高校调查资料基本一致。另外,学生恋爱的年龄有所提前,在年龄较小的新生中,谈恋爱的比例上升到了15.5%。与异往中,拥抱占43.6%,接吻占29.1%,发生占14.5%,无上述现象的仅占31.7%。现代的恋爱观在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中得到认同,“谈过已分手”的比例在上升[5]。

3.当前大学生恋爱现状特点

当前大学生谈恋爱普遍表现出三种特点,具体为:1)普及化。调查情况表明,大学生中已谈恋爱的人数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高年级学生高达50%―60%,而赞成谈恋爱的学生约占学生总数的95%。2)低龄化。大学生谈恋爱历来有之,但过去多是高年级学生,而现在很多低年级的学生刚进大学校门就走进了恋爱圈,部分甚至在初高中就已经确立恋爱关系。据不完全统计,五年之前大一学生恋爱人数只占5%,而现在已达15%左右。3)公开化。过去,大学生谈恋爱很讲究东方民族的含蓄和深沉,恋爱处于“地下活动”状态,常常鲜为人知,而现在大学生谈恋爱往往较为公开。

大学生恋爱,除具有一般青年恋爱的特征外,还具有自己独有的特点。

3.1爱情与学业关系处理不当。

调查发现,在对待学业与爱情的关系上,43.6%的学生认为“学业高于爱情”,6.8%的学生认为“爱情高于学业”。说明多数大学生能够正确地看待学业与爱情的关系。但是,仍有部分大学生未能正确处理学业与恋爱的关系,甚至因为谈恋爱耽误了学业。现实表明,部分大学生能从主观认识上意识到学业第一,但真正在客观上、行为上能够处理好学业与爱情关系的为数不多,更多的是一旦坠入情网就难以自拔,强烈的感情占据了生活的大部分,学习受到严重影响,更有甚者,将爱情视为生活的唯一追求。

3.2恋爱观念日益开放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今大学生恋爱观念日益开放,传统恋爱意识逐渐淡化。虽然中国传统文化及伦理道德对大学生有较深影响,但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和时代变化,大学生的恋爱观也逐渐变得开放起来。一方面反映在“一见钟情”的增多或缺乏深入地观察和全面地了解就确立恋爱关系,另一方面表现在性观念的变化。调查中,面对“你认为‘爱人只能一个,情人可以多个’”的问题时,认为“有一定道理”和“正确的”男女生比例分别达到40.8%和22.91%;有34%的学生不反对婚前,其中17%的学生赞成婚前,9%的同学认为无所谓,只要顺其自然。部分大学生甚至漠视恋爱道德,缺乏相应的爱情责任感。

3.3恋爱动机非单纯化。

大学生恋爱动机多样,且呈现非单纯化:部分人对生活缺乏明确目标,仅仅是觉得寂寞,想找一个异性朋友解解闷,以充实课余生活,排除寂寞,把恋爱当作一种消遣方式;有的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认为不谈朋友就是表明自己没有魅力,借恋爱寻求刺激,满足精神享受;或是看到别人有了对象,唯恐自己落后,故随大流;有的担心毕业后谈恋爱没经验,不如先在学校“练习练习”;有的则是遵照父母意见,想在大学找个如意伴侣等。

3.4恋爱关系脆弱化,恋爱受挫心理调适能力弱。

由于部分大学生谈恋爱本身目的不明确,在择偶标准上没有正确的认识,导致恋爱双方在各个方面存在极大差异,常常出现“闪电式恋爱、闪电式分手”的局面。调查发现,大学生中“有情人”虽多,但“终成眷属”者少。有些大学生还不完全懂得恋爱的方式方法,意气用事,行动往往轻浮、草率、鲁莽;有一部分学生摆脱不了“感情危机”,有的失去信心,放弃对爱情的追求;有的因失恋,丧失生活动力,甚至有少部分做出自杀或报复他人等偏激行为,从而造成恋爱上的“创伤”,悔恨终生。如北京某大学对学生进行调查,主张“不成恋人成朋友”的为49%,主张“发奋学习驱散失恋痛苦”的为36.5%,主张“找新的对象抚平创伤”的为10.6%,主张“报复对方”的为2.4%,选择“悲观厌世”的为1.6%。

4.大学生恋爱教育内容及实施途径

通常认为,恋爱教育主要是爱情观、恋爱观的教育,而对于其具体内容,学者们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以往研究认为爱情教育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爱的道德教育、爱的情感教育、失恋教育、爱情与性的教育、恋爱的原则教育、性别观教育、爱的艺术教育、爱情与事业的关系教育、生理教育、法纪教育等。

但本研究认为,恋爱教育本质上是心理的教育、自我认识的教育。只有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性格、个性,才可以更好地认识他人、接纳他人,与他人建立良好安全的亲密关系。

由于对恋爱教育具体内容见解不同,学者们提出的恋爱教育的途径丰富多彩。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课堂教学法、课外活动法、讲座讨论法、经典诵读法、个别咨询法、家庭教育法、自我教育法、环境熏陶法等[6]。通常认为恋爱教育必须遵循两个原则,即正面引导和持之以恒。而课堂理论教育、讲座讨论和个别咨询是大学生恋爱教育的三种基本方式,其中课堂上系统的理论学习是培养大学生正确爱情观的有效途径。而开展讨论会和辩论赛可以及时消除学生恋爱中的疑问,有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爱情观。由于爱情的私密性和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开展爱情心理咨询和审美教育也是进行恋爱教育的有效途径。

最近有研究发现,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的恋爱观具有明显的影响作用[7],还可以积极缓解大学生恋爱心理危机[8]。因此,还应在高校积极开展团体恋爱心理辅导及相关活动,加强大学生自我认识能力和恋爱能力。

参考文献:

[1]郑长波,李晓毅.大学生恋爱动机调查与分析.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4,22(3):179-180.

[2]赖小林,刘发荣.当代大学生恋爱心理调查分析.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11(5):325-327.

[3]武松,刘茜,朱继民,范引光,叶冬.安徽中医学院1257名大学生恋爱状况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5.8(26):634-635.

[4]冷旭东.对1685名在校大学生恋爱心理的调查与分析.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26(2).

[5]李民菊.近五年我国大学生婚恋观研究述评.巢湖学院学报,2008,10(2).

[6]刘涛,赵惠.近十年我国大学生爱情教育研究综述.江西教育科研,2007,11.

第8篇:大学生恋爱心理范文

关键词:和谐社会;新时期;大学生;婚恋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2-0223-02

我们构建和谐社会,首先应该构建和谐幸福家庭。而家庭的幸福主要是由家庭骨干成员的婚姻幸福决定的,骨干成员的婚姻幸福,整个家庭才会美满。我们都知道,一个人要想收获幸福美满的婚姻,首先必须具备正确科学的恋爱观和婚姻观。所以大学生的教育和环境影响非常重要。作为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和谐发展为宗旨的大学,应当承担起教育学生形成正确科学婚恋观的重要职责,从而为学生的人生幸福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奠定坚固的基础。

一、新时期大学生婚恋观教育的必要性和时代背景分析

1.单亲家庭大学生心理问题引发的社会思考。当前,单亲家庭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已被教育界和社会广泛关注。因为经历了家庭变故和心灵创伤,很多没有调整好自己心态和情绪的单亲家庭大学生,往往容易产生自卑感,从而情绪低落,自尊心下降,行为退缩。摘要:婚姻和家庭生活幸福,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我们构建和谐社会,首先应该建设和谐幸福家庭。而一个人要想收获幸福美满的婚姻和家庭生活,首先必须具备正确科学的婚恋观。婚恋观不是天生就有的,它是受后天的教育和环境影响逐步形成的。作为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和谐发展为宗旨的大学,应该承担起教育学生形成正确科学婚恋观的重要职责,从而为学生的人生幸福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奠定坚固基础。本文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出发,对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婚恋观教育的必要性、时代背景分析以及方式方法提出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和谐社会;新时期;大学生;婚恋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2-0223-02个别学生,因为国家新婚姻法对在校学生结婚不予限制,选择了在大四实习期结婚,怀着几个月身孕或抱着小孩回校参加答辩。年轻人婚育年龄的提前,使得我们的婚恋观教育形势显得愈为紧迫,我们必须在他们结婚前完成婚恋观教育。

3.新媒体对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随着新媒体和手机网络平台的兴起,西方文化中的“性解放、性自由”思想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婚恋观,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摈弃了中国传统性道德,以较为开放的态度对待,接受或以身试行了婚前和未婚同居。另外,各类广播电视婚恋类节目的恋爱心理导向也对大学生的婚恋观产生着很大的影响,节目中流露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功利主义动摇着大学生还不完善的价值观,使得大学生的恋爱心理出现了一定的偏差。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媒体投射出来的“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嫁得好还得要趁早”的社会时尚,使得部分女大学生尝试通过婚姻摆脱就业困境,在恋爱婚姻中急功近利,掺杂太多的物质因素,为今后的婚姻生活埋下了隐患,也给社会和谐造成了不安定因素。因此,结合新时期大学生心理特点及时有效地做好其婚恋教育和引导,对高校来说非常必要。

4.大学校园内因恋爱处理不当而频发的各类问题理应引起各高校重视。因沉溺于所谓的“爱情”而荒废学业;因约见校外异性朋友而夜不归宿;因缺乏正确的性知识,怀孕4个多月后女大学生才知道自己怀孕了,才去做人流手术;因缺乏有效的性安全知识,在与社会上异性朋友发生性关系后,感染性病;因道德感和责任感的缺失,男大学生一年内致女朋友怀孕做人流多次;因法制观的不足,女大学生在校园厕所内产子后把婴儿遗弃在马桶内;因不能有效处理恋爱中的矛盾冲突,不少学生产生了焦虑、失眠、情绪低落等症状;因不满对方提出分手,采取极端无知方式,选择了自杀或者杀害对方,对自己、对恋爱对象、对家人、对学校、对社会都造成了极大的伤害……这一个个案例都警示我们高校,要重视大学生的婚恋教育,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大学生的婚、恋、性进行引导。

二、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婚恋教育的方式方法

1.正确恋爱观和婚姻观的引导。首先,要让大学生懂得爱之真谛,明白爱情的意义在于帮助对方提高,同时也提高自己;成熟的爱的核心在于给予。其次要让学生正确认识到恋爱和婚姻的关系:“恋爱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建立男女双方的真正爱情,为未来将要开始的婚姻、家庭奠定牢固的心理素质和感情基础。”恋爱应以结婚为目的,而不是为了从众或寻求刺激,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对待自己和恋人。再次要加强婚恋道德教育,如独立、平等、尊重、信任、关爱、责任等,以及在性方面的相互忠诚。最后要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好恋爱与学业的关系:大学生在大学阶段的人生主题和主要任务是学习,是要吸收大学中沉淀深厚的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素养。因此,大学生应将学业放在前,恋爱放在后,使爱情的力量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在对大学生进行婚恋观教育时,不要只采用刻板的课堂教学方式,而应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如采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与互换、心理测试和播放教育视频等。

2.爱的能力和承受恋爱挫折能力的培养。爱的能力包括表达爱的能力、接受爱的能力、拒绝爱的能力、鉴别爱的能力、解决爱的冲突的能力和保持爱情长久的能力。教育学生要清楚什么样的爱适合自己,不因寂寞草率地开始恋爱;遇到渴盼的恋情时能够用恰当的方式和语言表达和接受爱;遇到不合适的追求者时可以果断智慧地拒绝爱;当恋爱过程中遇到冲突时,可以用巧妙的方式化解矛盾,避免冲突激化;要和恋人一起相互支持,共同进步,不断学习为爱情保鲜的方式。同时,要增强应对恋爱挫折的能力,在遭遇失恋时能够以合理的调适方法对自己的情绪进行调控。引导学生认识到失恋只是一种选择的结果,只意味着双方并且适合,并不意味着自身魅力的降低,因此没有必要因失恋而自我贬低或愤怒仇恨对方,而应该以尊重的态度接纳对方的选择,同时也给自己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

3.性健康知识教育。新时期大学较为开放的性观念和严重缺乏的性健康知识现状应引起高校的足够重视,高校应该结合大学生实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对他们开展包括性道德、性心理、性修养、性保护、性安全和法制教育等在内的性健康知识教育。只有了解性,才能有更正确的爱。以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悄悄话、教育视频等形式,教育学生在恋爱中注意保持性文明行为,理智面对各种性心理和行为冲突,引导他们认识到恋爱过程中发生的危害性,特别是对女生的身心伤害,提高学生对性的控制和调适能力。通过全面系统的教育,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性观念,培养学生科学的性态度,强化学生对传统性道德的认同,促成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引导学生自信与异往,进一步完善学生的婚恋观。

4.加强对恋爱问题的心理咨询和疏导。高校应加强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对学生恋爱中遇到的冲突、挫折和性困惑等进行情绪调适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恋爱观。另外,要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院系和班级三级工作网络,充分发挥院系心理辅导员和班级心理联络员的作用,通过日常观察和问卷调查,及时了解和收集学生恋爱的基本信息及恋爱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对恋爱心理和行为异常的学生进行沟通、疏导和干预,同时,要加强对其的监管,密切关注其思想和行为动态,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避免自残、自杀、他杀等极端事件的发生。需要指出的是,奠定社会和谐的坚固基础,加强大学生婚恋教育,是一个社会性的系统工程,单凭高校一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联动力量。家庭方面父母要给予孩子足够的情感关怀,并通过身体力行传达给孩子科学的婚恋观。社会方面要大力建设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和良好向上的舆论环境,积极影响和引导大学生正确婚恋观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左红梅.当代大学生婚恋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对策[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11).

[2]向欣.对当代大学生婚恋观教育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0,(2).

[3]苏亚杰.单亲家庭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02).

[4]文斌.大众传媒环境下大学生的婚恋观[J].成功(教育),2011,(10).

第9篇:大学生恋爱心理范文

关键词:光棍节;大学生;恋爱观;调查;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1—0027—02



恋爱观是人们恋爱方面的心态和价值取向。作为社会中最为活跃而又最富有文化知识的青年群体,大学生总是走在时代的前列的、开放的。如何把握大学生恋爱心理和恋爱观的特点,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研究目的与问卷调查活动介绍

(一)研究目的

大学生群体正值恋爱、事业的选择阶段,其恋爱观、婚姻观直接影响其对配偶的选择,进而影响他们未来的家庭及对事业的选择和发展。本研究从分析学生的恋爱心理出发,通过调查问卷设计、进行调查、数据处理,分析我校学生恋爱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为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并针对性地提出教育引导学生向健康恋爱心理发展的建议,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在人生的道路上摆正爱情的位置,这是学生人生观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

(二)问卷调查活动情况

11月11日是人们热炒的另类节日,因为这一天的日期里面有连续4个“1”的缘故,这个日子便被定为“光棍节”。“光棍节”既非“土节”又非“洋节”,乃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诞生于南京高校,是校园趣味文化的代表作品之一。

为力求掌握分析当代大学生真实的恋爱观,以便更好地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可行性,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学院74期在“光棍节”开展了主题为“缘分你我单身快乐——暨树立正确恋爱观”的活动,在学校餐厅门口发放了111张针对于关于在校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问卷,对全校做了抽样调查和访谈,抽样涵盖在校研究生、本科生,共发出调查问卷111份,有效问卷111份。这次活动意在通过调查学生对“光棍节”的了解,反映当代大学生对待恋爱与单身的态度,从而鼓励学生树立正确恋爱观,拥有更美好的大学生活。

二、结果显示与分析

(一)调查结果显示,参加此次活动的药科大学男同学和女同学的比例为1:2.5,与我校男女比例基本符合,其中在恋爱中与单身的比例为3.5:1.。这个数据看出了我校单身比例较大。这一次的调查能够概括性的说明我校学生“恋爱与单身”的想法与态度,暗示我们学校的学生目前大部分以提高自身素质为主要发展方向,将恋爱放在其后。

(二)对于“光棍节”是如何家喻户晓的这个问题,97.3%的学生是通过身边的朋友,网络,各种媒体等方式知道的,仅有2.7%的学生以前从未听说过光棍节。可见,光棍节已经逐渐被接受,尤其是在年轻人的心中。“光棍节”这一天,近半数的单身同学选择了和其他“光棍”朋友一起聚会,大家纷纷选择这一天来一场狂欢party,另一半单身同学则会跟往常一样,没什么特别的庆祝活动,“双双”虽已告别单身,但仍热衷于和朋友们在这天聚聚,爱情友情亦可兼得。可见“光棍节”在大学校园中已日趋普遍。

(三)大学生当前的恋爱状况是反映大学生恋爱态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你目前的恋爱状况这个问题,只有21.31%的大学生回答“不想谈”;而“正在谈”的占33.20%,“准备谈”的占16.99%,两项相加占50.19%。换句话说,在高校学习期间至少约有一半以上的大学生有恋爱经历。当然,这还不能排除约占28.50%的“没有谈”的大学生中将有相当一部分人很有可能加入到恋爱大军中去。

(四)对于你对大学期间大学生谈恋爱的态度这个问题,持“应当禁止”态度的仅占1.04%,“应当限制”的也只有1.95%;而认为“应当正确引导”和“顺其自然”的各占62.08%和34.94%,两项相加,对大学生谈恋爱持基本肯定态度的学生约占97.02%。尤其是有95.73%的男生对“应正确引导”和“顺其自然”两项进行了选择;有97.96%的女生对其进行了选择,这一数据很能说明当代大学生对待恋爱的态度。这反映了绝大部分大学生对谈恋爱持一种积极的心态或无所谓的心态,目前谈或不谈在于时机是否成熟。

三、对大学生恋爱观的正确引导

(一)加强正面教育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1、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帮助大学生认识爱情的本质与内涵

针对大学生恋爱过程中的思想实际、情感状态,把培养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开展爱情的真谛教育,帮助大学生深刻理解爱情的内涵与外延,懂得爱情的本质,懂得严肃对待恋爱的行为,学会珍惜,学会关心,在恋爱中做到彼此激励,共同促进的效果。

2、切实做好学生的思想疏导工作,保护好学生的隐私和自尊

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感情非常敏感、丰富,自我意识强,稍微生硬偏颇,都可能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因而做好疏导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对于那些恋爱观不成熟、社会阅历浅的学生要从尊重他们的需要出发,先交朋友、推心置腹,再做工作,使他们明白只有在深人了解并建立在友谊的基础上,顺乎自然地发展起来的爱情才是真正有利于身心健康和事业发展的。

3、教育大学生摆正爱情与学业的关系

生理学认为,大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正是人生中脑神经系统最发达的阶段,其思维和记忆能力都进入了最佳时期,也是一个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更是实现专业知识储备、智力潜能开发、个性品质优化的主要阶段。因此,高校要组织开展培养大学生学习兴趣的系列教育活动,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使大学生集中主要精力,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正确处理好学习与恋爱的关系,立志成才,主动适应新时期的新变化和新要求。

(二)加强心理咨询工作,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心理咨询可以弥补教育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的不足。大学生的心理困惑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爱情的烦恼,这种困惑长期积郁在心中将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对这种现象高校要充分发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在全校范围内、全体学生中广泛开展心理普及系列教育活动。二是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学校应开展心理咨询工作通过具有专业知识和丰富学生工作经验的教师提供面对面或电话咨询服务,或者在校园网上建立谈话专栏以解答学生在恋爱等方面的心理问题。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高校要整合优势资源,运用现代手段,通过多种具有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和感染力的途径,根据大学生求知、求乐、求美的特点,组成多种学习科研、创新、娱乐、活动兴趣小分队,在课余时间开展多形式、多层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他们在集体活动中充实精神生活,陶冶情操,摆脱空虚、颓废等不良情绪,激发聪明才智和想象力,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四)高校可以开设恋爱婚姻方面的专门课程,引导同学正确理解和看待恋爱和婚姻

大学是恋爱的高峰段,而且和以后的婚姻家庭联系也最紧密。开设恋爱婚姻的课程也是学校实施恋爱观教育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可以把大学生模糊、感性的认识清晰起来,明确起来。对于这些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只有帮助他们掌握更多的恋爱知识,使他们对恋爱由“神秘”走向“明智”,才能有效地避免盲目的恋爱,防止走弯路或误人歧途。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恋爱观,站在婚姻的角度,审视自己的情感。

(五)加强校风校纪管理,严明规章制度

高校应加强外部管理机制建设,通过严格的管理制度,定期考勤,对学生中出现的无故夜不归宿、旷课等不同程度的违纪违规行为,要严肃处理。只有这样严格约束学生,才能避免发生不恰当的恋爱行为。同时学校应构建出加强校风建设,狠抓教风和学风,把学生精力引导到学习上来。对于已经谈恋爱的大学生要定期地、有针对性地找其谈话,交流思想,对他们提出严格要求,防止不良现象的发生。对于大学生在恋爱中出现的言行举止不文明行为要早发现、早教育,以“小洞不补,大洞叫苦”。

通过“光棍节”进行问卷调查活动,了解了新时期大学生对恋爱和单身的态度。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在大学生恋爱观上给他们以适当的教育和引导,以帮助其尽早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促进其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张进辅.现代青年心理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2.

[2]黄希庭,郑涌等.当代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