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老照片的故事范文

老照片的故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老照片的故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老照片的故事

第1篇:老照片的故事范文

当一个个今天逐渐成为失去的过往,你是否曾忆起,生命中那些温暖而美好的一幕?

--------题记

在我还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喜欢为我拍照,经常为此忙的不亦乐乎,打开相薄,儿时的记忆翻滚在眼前:有取得三好证时的开心;也有小时候因摔倒儿哭鼻子的难过,而当目光停留在这张看似普通全家福时,心头却不由泛起涟漪……

还记得那天我一进门报告了一个喜讯,我们一家被评为社区优秀家庭,高兴之余,我忽然想起居委会黄阿姨说过,转天要价一张全家福,爸爸一听,忙不迭的找起照片,可知道翻到最后一张照片才发现照片的女主角几乎都是我,却根本没有全家福。

我不以为然地说:“咱们去照相馆找一张不就得了吗?”“恐怕不行,”爸爸一脸的焦急与担忧,“你妈妈这几天发高烧自己去输液了。”什么,高烧?我怎么没发觉?连照相馆也去不了,有这么严重吗?“叮咚!”门铃响了,我打开门,一看是妈妈输完液“全副武装”地回来了。我瞥了她一眼,她的脸雪一样白。

爸爸走上前去,搀着妈妈走进卧室。门虚掩着,偶尔传来她们的悄声细语。不一会儿,妈妈走出卧室,又开始“武装”自己,我诧异地问道:“妈,您这是……?”妈妈并没有停下手中的动作:“宝贝,别听你爸的,我的病哪有这么重,走,咱们照相去”不知怎的,原本预想的欣喜却被一阵酸楚重的烟消云散,望着妈妈红彤彤的面颊,我嗫嚅道:“妈,算,算了吧,我再问问黄阿姨过两天交行不行……”可还没等我说完,妈妈便费力的拉起我爸爸往家门外走。爸爸没说什么,但我看得出他的不情愿。

第2篇:老照片的故事范文

地久天长。友谊万岁!

多么熟悉的旋律!看着写字台玻璃下开始泛黄的相片,让我把思绪拉回到六年前。那是我的“死党”——琳。我们曾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但是因为特殊原因,

她“飞”到了另一座城市。顿时孤独女神从天而降,不巧落在了我的身边。

瞧!她那圆圆的眸子。睫毛又密又长,似乎一眼就要被电死的感觉。美中不足

的是“雀巢”永远是蓬乱的。热情、活泼、危险。我想这三个词是上帝专门为她所

创。像柠檬的味道酸酸甜甜,因此称她为柠檬女孩。

这张相片是在水果便利店留下来的。我们当时知道在一起玩耍的日子不多了。

特别在柠檬柜台前留下我们的“友谊见证”。两个大大的脑袋碰在一起,摆了个胜

利POES。笑容更像花儿般灿烂。

我们的友谊不是纸上谈兵。从刚见面到成为无话不说的好朋友不到几分钟。只

是觉得有共同语言便走到了一起。课内课余我们总发挥中国优良传统——互帮互助

。可以说是铁得要死,让你羡慕不已。

而现在,她在茫茫人海中消失了,我也曾在网上找过她,可也毫无音迅,难道

两年的“姐们”就这样消失的无影无踪。唉,那段美好的回忆…… 柠檬女孩!“

心跳是我们唯一的呼喊,请告诉我你在何方?”

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朋友

第3篇:老照片的故事范文

第一个“革命化的春节”

那是1972年1月,我由重庆市来到邻水县向阳公社大光明七队落户,告别熟悉的城市,来到偏僻的山村,由热闹的大都市来到孤零零的土墙屋。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由于寂寞而引发内心孤独,不由得对家乡亲人无限思念,独自在煤油灯下翻看日历,期盼春节早日到来,好回到亲人身边。

几天后,我们接到镇里通知,号召知青尽量留下来参加镇宣传队文娱演出活动,与贫下中农一起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这个通知来得太突然,正犹豫不定时,镇宣传队队长找到我,拿出他创作的一个独幕剧本给我看,并详细地介绍了剧情,邀请我参加演出。我把剧本看了两遍,被剧情深深地感动了。话剧反映的是我们大队年近6旬的老书记彭锦堂为了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带领社员战天斗地,改田换土,经过几年的大干苦干,把座座荒山改造成良田,创高产、夺丰收,把我们大队建设成为全镇先进大队的动人事迹。

我被推选为支书老伴的扮演者,这下可把我难住了。一个刚下乡的十七八岁女知青来演50多岁的支书老伴,能演好吗?但宣传队长一直鼓励我,大家也信任、支持我,被大家的热情感染,我毅然决定放弃回家过节,参加到演出中去。

离春节不到一个月了,为了把老支书的感人形象搬上舞台,宣传大寨精神,鼓舞社员斗志,宣传队的队员们热情很高,积极投入到紧张的排练中。为了让群众过好春节,除了独幕剧外,我们还准备了独唱、表演唱、京剧选段等节目。

春节那天我们第一次在公社礼堂演出,社员们从四面八方携儿带女赶来观看,人山人海,场面非常壮观,演出获得圆满成功。

春节后,邻水县委又组织全县文艺调演,我们的独幕剧和京剧选段被选中参加汇报演出。演出结束后,宣传队全体同志异常高兴,即刻留下了这张珍贵的照片。下乡第一年,我与山村农民和大批知识青年一起过了一个愉快而有意义的春节,至今回味无穷。

老支书教我学犁田

立春气节过后,春寒料峭,路边的树枝还没有发出新芽,人们也没有脱下棉衣,但勤劳的农民就开始做春耕育秧的准备了。

一天早晨,我正准备出工和大伙去铲草积肥,只见大队老支书彭锦堂走到我身边说:“你戏演得好,愿不愿意跟我学犁田,成为既是搞宣传的好手又是生产上的能手?”我痛快地答应了。心想,犁田有什么难的?男同志能办到的女同志照样能做好。

60岁的老支书挽起裤腿稳稳地下到水田里,我学老支书的样子往田里伸腿,没想到脚刚下到田里就被稀泥淹没到了膝盖。我没有站稳,身子一歪往水田里倒去,幸亏老支书一把拉住我。接着,老支书教我怎样握犁把,怎样拿牛鞭,怎样招呼牛走犁道,一犁到了尽头,怎样吆喝牛停下并转身。我学着老支书的样子,握住犁把,挥着牛鞭,没走几步,冰冷的田水就冻得我直打哆嗦,迈不开步子。我好几次差点跌倒,都是老支书眼明手快,将我扶住。真没想到犁田还这么难,这么艰辛。几次坚持,几次给自己打气,我艰难地扶着犁把往前移动。

老支书见我吃力的样子,硬把我扶上田坎,笑着对我说:“你们太年轻,犁田这活是太苦太累了,还是让我们来吧!”听着这朴实的语言,看着他犁田远去的背影,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老支书的话语反而激发了我要学会犁田的决心,我再次跳进水田,坚决让老支书再教教我。在老支书的悉心指导下,我终于掌握住了犁田的要诀,把一行行泥土从底层翻了起来。到中午收工时,我虽然耗尽体力精疲力竭,心里却异常高兴。

秋收时节,我看到田土里黄澄澄的谷穗,吃着自己种出来的香喷喷的新米,感到格外踏实。正是因为春天辛勤耕耘,才换来秋天丰硕的成果!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犁田,我看到了老农民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精神,也真正体会到劳动创造价值的快乐。

第4篇:老照片的故事范文

这回又一次心血来潮,看着数以千计的扫描照片,又心生遗憾,想着胶片中有一些洗出来的照片早已送人,未曾扫描入盘,想再去洗出来扫进去,以弥补自己记忆的缺漏。于是,胶卷倾囊而出,堆了老大一堆,想想无从着手,便从题名开始筛选,遇到年久的、可能遗漏的再作细看。

胶卷虽然是反色的,但人物的神态、动作还是清晰可辨。“一九九五年夏”,初学摄影,自己琢磨着拍的黑白照,人家已经不会给你洗了,而且又贵,也没什么内容,虽然想着弄点什么艺术出来,也远没有现在的来得生动。只看到那时的人和物看上去都比较纯朴一点,或者叫做稚气也可。彩色成为主流是几十年前的事了,所以,除了那练习的几卷黑白之外,其余全都用色彩来“说话”了。自己的故事当然自己最清楚,年纪是最明显的印记。不论照片有多苍老,照片上的人却总是那么年轻,这便是它保存时光的奥秘。十多年的光阴在当时看来是遥远的未来,在现在看来却是遥远的从前,而从现在往将来看去却又变得短暂而近在眼前了,大概人只有过了一定的年岁,才会相信时间其实过得太快。当你越是不希望它老的时候,越是不希望它过去的时候,它却过得越快,就像人到中年时的感受,哪怕是过了三十也都会有这种心情了。所以,当看到眼前十多年的样子时,不免感慨,茫然不知自己何为,也无从看出自己的存在改变了什么,只仿佛觉得岁月在悄悄转变人的模样,从眼神到精神,从脸部到身体。更让人想起故事来的是那一个个定格了的动作和事件,回忆会告诉他什么时候、在哪里、做了什么、和谁一起、心情如何、结果如何,甚至到现在的影响如何。还记得在雪地上两人自拍的情景,还记得在山上为别人留影的样子,还想起死去的人生前的音容笑貌,步履身姿,还浮现相亲相爱的亲人朋友之间的欢声笑语、你来我往,依旧看到“成熟”了的人曾有的英俊洒脱、年迈的人曾有的活泼开朗和谈笑风生。老照片里的故事最耐看,就像一本厚重的书,读也读不完,又像一本有情节有想像的图画书,看也看不厌。平常里的事,哪怕是一次吃饭,被记录下来时也变得如此生动而美丽,那个时候始终只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点,那个地点果真只发生了这样的事,这是偶尔与巧合,也是生命的必然与现实。

过去的总是要过去的,爱记录的男人有这样一种病,不知道生命哪天结束时全然不会去欣赏曾有的激动和精彩,也不知道在生命进行的日子里用享受的感觉去忘掉每一天,他只待老实地记录下曾有的约定、曾有的幸福和回忆。

老照片并没有老,也不会老,老的只是回忆,但回忆又是那么新鲜而灵动;照片没有老,老了的是外壳,没老的内涵,是故事,是青春。如果青春是值得珍藏的,那么老照片就该是最可珍贵的人的生命之源。有人拍写真,拍记录,拍明星照,无非是让自己年轻的光华不要因此断送,埋没到岁月的河流里再也找不到。因为在这些老照片里,他们永远是那个年龄。

第5篇:老照片的故事范文

岁月流金,每个家族的全家福,都是值得珍藏的家族编年史。

老照片里的我和新照片里的儿子,都是一岁多。年轻的母亲也曾是时髦一族,梳着大辫子,穿着当时流行的假领子和罩衫,但看她脸上的笑容,和今天穿着单肩晚礼服的我,完全的一模一样。母亲和父亲因对电影共同的爱好而结缘,而我和先生嵇波,也都在从事电影行业,这也是一种家族的美好传承吧。

老照片中是年轻的父亲和童车里的我。那时候的父亲风华正茂,对工作极为认真,对我的教育也很严格。他最爱对我说:“要成为一个有用的人。”而当我有了自己的孩子,父亲却成了一个溺爱的祖父,一个他所谓“没正型”的老人家。看着两张照片就能感觉到,当年的父亲,踌躇满志,神情严肃,而今天的他,抱着小外孙,笑的如此投入。

我们的孩子俊博和先生嵇波神情毕肖,对照当年我和父亲的合影,我有时也会想,这个和当年的我一样大的宝宝,是否也会像我一样,以自己父亲终生热爱的事业为人生风帆呢?

讲述人:吴妍妍(吴天明女儿)

再看老照片,就像是回望已经氤氲在旧时光里的温暖记忆,每个家庭都是一部记载流金岁月的传世大片,对家人的爱与责任,是不变的主题。

在我家的老相册里,几乎都是我的成长记录,很遗憾的是,几乎没有我父母的合影,在照片里,父母似乎把自己忘记了,或许对他们来说,只有我的成长才最值得记录。所以我们的全家福,也是仅此一张,连爸妈自己也忘记了拍摄这张三口合影的具体时间地点。据说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他们推着还在童车里的我在家门口散步,很偶然的,一位路过的熟人为我们仨按下快门,于是才留下这珍贵的图片。现在再看,觉得很温馨。老照片中的我还在懵懂中,爸妈还正值华年,如今我也已经是1岁孩子的妈妈,而爸妈已过花甲。时尚版的全家福中爸爸依然注视着我,岁月能改变容颜,却永远改变不了父母对我的爱。

在你家的相册中,能找出几张全家福?还记得上次全家人一起打扮整齐隆重其事拍摄全家福是什么时候吗?你愿意和我们分享你家相册中那张有些泛黄的老照片的故事吗?2012年《GOOD》开年推出“时尚全家福”,我们寻找有故事的温馨大家庭,集合摄影、美容、服装、视觉等专业人士,为你和家人拍摄前所未有的时尚合影,如果你们正是这样的大家庭,不要犹豫,赶紧hold住这个机会吧!

请简单描述你家情况(几代人,从事行业,年龄构成)

联系方式:

第6篇:老照片的故事范文

夕阳西斜的傍晚,余辉把天空的一角也沾染上了一抹靓丽的玫瑰红,我静坐在小阳台上,翻看着一本老照片集。翻开尘封的第一页,看见了一片早已晒干的泛黄了的栀子花瓣。从上往下看,35片花瓣;从下往上数,也是35片花瓣,似乎芳香依旧——太太走了好几年了,可日益模糊远去的身影,却总让我觉得无处不在,因为这一张张老照片带着一个个爱的故事。

NO.1小桥流水,小院人家

小时候,我和太太同住在老家的小院里,院子不大,却充盈着温馨,旁边一座小桥,底下是潺潺流水。这么一座普普通通的小桥,是一座古老沧桑的小桥,却亦是一座永远属于我和太太的小桥。太太,招待记忆里是一个慈祥和蔼的老人,她总着我的头,唤我:“小囡!”一老一少亲昵的身影,也曾经呈现在小桥上,多么和谐、快乐的时光啊!我总听太太的话,挽着她的手,和她一起慢慢地走上小桥,慢慢地到对岸去。桥下没有小鱼小虾,在清澈的流水中却有缠绵的水草在拂动,会带给稚嫩的我无限的向往。而春季拂堤的杨柳;夏日芬芳的睡莲;秋天飘落的黄叶;冬晨纷扬的大雪..........一年四季,各色的风采都被桥上的我们一览眼底了,暖暖的微笑就这么在“喀嚓”的一瞬间被永远地定格在了这张老照片上。呵,小桥流水,小院人家,是永远童真与梦幻吧!

NO.2月色悠悠,藤架青青

太太的小院里,有着古老的记忆,一座青藤架最是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青藤静静地攀在架子上,绿色在涌动,带来清新和凉意。现在夏日闷热的夜晚,月光柔和地洒遍了小院的角角落落。悠悠的月色下,太太往往手拿一柄大蒲扇,带我坐在青藤架乘凉。几根纤巧的藤蔓缓缓地在青藤架上缠绕着,月光给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边,好似等待展开和参加夏日的盛典。萤火虫在四周飞舞,绿莹莹的光到处盘旋,蝉儿倦了,草丛中的虫鸣却愈加清脆了。我和太太坐在那儿,我呆呆地凝视着这美好的一切,看天上的星星一眨一眨的,像极了一双双慈爱的眼睛,让我想起了牛郎织女的故事,细细地回味着它。太太在一旁为我轻轻地摇着蒲扇,仿佛和我一起沉浸在了静谧的神话中。几年后的夏夜,青藤架已不在了,只有月光依旧将银辉洒落在窗前。可还是留下了一张满存着夏夜的温情的照片,和太太的爱交织在了一起,..........着又让我想起了它——月色悠悠,藤架青青,最是那水一般的温柔,让幸福在四周弥漫...........

NO.3白色的墙上,长长的线

每次我回老家,太太都会让我在墙上量一量身高,留下了一条条长长的线,看看她最爱的小囡长高了吗?于是,有了照片上的那一幕,在白墙的映衬下,太太笑着为我量身高,一条线也就此牵动了我和太太的心,尽管,我笔的那只手已经有些颤抖了。是一条条长长的线,更是那一条又一条的情丝,一头系着我,一头牵着太太,斩也斩不断。虽然未来的路还很长,但有了它,我也不怕寂寞!

NO.4栀子花的烂漫花季

还记得小时侯,最爱做的事,莫过于跟着太太去采栀子花,残余一手的花香。在栀子花的花季,它们就是童年里纯洁的天使,散发着淡雅的香气。每一片花瓣都像是一个上下飘飞、嬉戏的精灵,有酷似无暇的羽翼般轻柔,让我的童年因为拥有它而心驰神往!我多想可以乘上一叶绿色小舟和太太一起荡漾在着乳白色花瓣的海洋上啊!阳光下,我们站在那繁密的栀子花丛的一片葱茏幽雅中合影。那一刻,我们笑嫣如花。太太,在每一页照片中都夹上了一片花瓣,那里面见证了我们永远的爱。还是难忘,那栀子花的烂漫花季!

NO.5在那麦子黄了的时候

第7篇:老照片的故事范文

正如那些被唤醒的记忆,沿着照片上没一张发黄的脸,来回的,被时间抛向虚无……

手术房里,护士们从她手中接过沉甸甸的爱——一名男婴。男孩裸的来到这个世界,“哇哇”地哭了好久,好久,无休止的,好像以此来表示来到这个世界最大的抗议。而她却深情地望着血淋淋的孩子,笑了。然后左手抽出一张纸,用圆珠笔歪歪扭扭地写道:我一定要让他幸福。

我想,那时与生俱来的使命感,谁也无法阻止。

——咔嚓。这是故事的开头,也是最美的一幕。

如果把时间再往后推移一点,那就是男孩的年少时,他是真的很幸福。她无微不至的照顾他,渴了给他倒水,饿了给他吃饭,让他上最好的学校,过最好的生活。甚至犯了错了没关系,有她一个人努力扛着。很快,他上完高中,接着又过完了三十出头的岁月。原本一切都很平静,但是到了这个年龄也是娶亲了,她苍白的面容又多了几条皱纹。

终于,他迎来了他的爱情,也很爱他的妻子。

——咔嚓。结婚时的一幕,她看着她的孩子喝交杯酒,很开心地笑了。

再后来,那就要带着凄凉的心情去读完她:

小两口的日子越来越甜蜜,而她也渐渐老了,一个人住在空荡荡的房子里。寂寞,迷惘,惆怅,一下子都侵卷而来,正如那蔓延在心底的疼痛。她真的很想她的儿子,日子久了,就会打电话到那儿。但令她忐忑不安的是,没次接到电话的,都是他的妻子。妻子说,阿华么?哦,他出去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妈,你别老是往这儿打电话,我们也有我们的生活。现在的日子真是越过越艰难了,我们也是穷的叮铛响,别说拿钱给你了,连我们都自身难保啊!

每次打过去,都这么说。

她的心彻底冷了,为了生存,把家里能卖的都卖掉了。但唯一没有卖的:是那一叠旧得发黄的老照片。

——咔嚓。她含泪抚摸着旧照片,一张一张的凝望,也不舍得丢弃。

某一天里,她真的老了快不行了,但是她最想见的,是她唯一最爱的孩子。

她顶着不能再直起腰来的背,艰苦的向儿子房屋走去,一步一步,是那么得辛酸。

“叮呤”,开门的是她的孩子,那曾经梦里犹存的笑颜,现在高高大大的站在她面前,问她是哪位。

她颤抖地把照片递给他,什么也没说就静静地,永远地走了。

他看着泛黄的照片,一张又一张,那是她为他照的每一张照片,儿时的欢乐,年少时那青春狂热的梦……

都映在了泛黄的老照片里,是那么的深刻,那么得刻骨铭心。

好像打了个霹雳,他不禁头涔涔地跪下了,向母亲笨拙跨过的门槛里望去,那里有她曾经残留的黑色背影……

——咔嚓。母亲说,孩子,只要你快乐,做什么都可以。

第8篇:老照片的故事范文

里面的每一个物件都可作为一个场景导入的切口,让人“穿越”一般,感受到身份、情感、关系被重塑。短短两年,这家白夜照相馆,在京城掀起一股复古风,影星名流们纷纷前往。

杨威是辽宁铁岭人,85后,自小喜欢画画。2005年,他考上了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大二暑假,杨威去表舅家玩,扒捡一木箱旧画册。画册里夹带的照片掉下来,表舅乐了,“哎呀,这是我6岁时的照片呢,居然没丢,成老古董了。”

杨威自此对老照片产生巨大兴趣,没事时就去古籍市场转,谁家收藏有老照片他都会登门欣赏。每张照片都是一段古旧的故事,里面有绰约多姿的少女,有姐妹花,有爱情的见证,也有全家福。杨威从中看到了不同的人生轨迹、世迁。

后来,杨威遇到学弟王旭,引为知音。王旭爱收藏摄影器材、研究照相馆历史。两人决定未来往这方面发展。

2010年,学弟王旭毕业,杨威还在美院继续读硕士,两人便开始摄影赚钱。三年后,杨威毕业了,两人正式创业,在艺术街区租了一间旧厂房。

他们决心重拾传统照相馆的庄重感与仪式感,便搬来很多旧物件,两架大画幅相机处于正中间,里面有木质舞台上的老式留声机、铁皮玩具车,有大块头收音机、老式电话,还有座钟和鸡毛掸子……走进这家“白夜照相馆”,就像走进了民国照相馆。

杨威将信息在微博、博客和网站后,习惯了五彩缤纷现实的人们,一下子对这里奇妙的黑白世界发生了兴趣。

2015年6月,一位五十多岁的阿姨找到杨威,“能不能给我母亲拍张合影?”“当然可以,让你母亲来吧。”对方赶紧说:“不是让她来,是让你们去,去北海公园……”

原来,阿姨的母亲已经83岁了,上世纪60年代在遂安伯小学担任班主任。她退休后,常有当年的学生来探望恩师。那天,又有几名学生结伴而来,聊天中,在相册里翻到一张1961年的小学毕业照。大家惊呼起来,将旧照片你传我,我传你,寻找着54年前的自己,说着当年的趣事,叹嘘着远逝的光阴。不知谁提议道:“咱班同学大部分都还联系着,不如再去拍一张毕业照。”

大伙儿兴奋极了,纷纷出主意安排具体事项。最终,这事交给了老师的女儿来办。

8月1日,老师和同学们再次相聚北海公园,戴上红领巾,手举少先队队旗,模仿当初的老照片合影。杨威和王旭为照片做了精细加工,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片水,白塔仍是那座白塔,当年淘气少年虽已年过花甲,青春焕发的教师也已耄耋之年,但师生情真挚如初。

“白夜照相馆”提供的服装、饰品,有些是民国时代的旧物,有些是订制复刻的。虽有近百年时光,但这些传统服饰的独特花色、精细剪裁仍令人惊艳,带领顾客回到那个无需修饰、简单纯美的时代。

胶片拍摄的价格是数码的十倍多,且老式相机照片冲洗工艺非常讲究。杨威和王旭用银盐、蓝晒、铂金让照片的色调更柔和细腻,每天保持着很缓慢的拍摄节奏。

第9篇:老照片的故事范文

那是一本已经泛黄的相册,里面放着的是一些老照片。照片上的人,我是完全不认识。那本相册,是姥姥的。据姥姥说,那本相册上,有她的亲人。

姥姥今年已经七十高寿了。可身子骨还硬朗。眼睛也还甚好。每次看照片,看看就会拿出自己的老花镜,给我告照片里的人,和那些人的故事。

这个是她的妈妈,这个是她的爸爸。这个是她和姥爷年轻的时候,那是他们第几次见面的时候,在哪拍的。听着姥姥诉说着这些照片上的人和事,突然发现,原来,真正能留住回忆的,除了文字,就剩照片了。

如今,人们都不习惯把照片拍出来,而是喜欢放在空间里,微信里。有时在想,等我们将来老了,眼花的玩不动手机电脑了,身边是不是也该有一本相册,里面装着古老的照片。

真希望,人们在享受高科技带来的好处的同时,也能够不忘传统,给自己的以后,留一份珍贵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