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贷款考察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牢记宗旨,积极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市场前景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
中心成立后,为有效提高服务质量,促进业务高效运行,我们从服务全市中小企业大局出发,开展"百户企业调研",按"科技型、成长型、效益型、就业型"四个类别,将企业资料载入中心客户群信息资料库,积累了较为完整、详实的资料,为项目评估提供了可靠的基础;选择出前20户基本符合担保条件的企业作为储备对象,促进中心"担保一批、受理一批、储备一批"的经营模式有效运行;根据企业需求和自身担保能力,本着有利于企业发展、有利于培植地方税源、有利于促进社会就业的原则开展担保业务。
但由于我中心担保资金注入方式与其它外地市不同,政府采取逐年追加。目前,中心1300万元的注册资金中,货币资金为250万元。由于资金规模小,造成在与金融部门的合作中业务开展严重受阻。加之**没有地方银行,四大国有银行仅设支行,审批权有限,且没有与担保机构合作的政策,尽管签订了协议仍是一纸空文。唯一合作对象是农村信用联社,但中心要承担全部的担保风险、执行利率高、担保贷款放大倍数没有超过三倍。另外,**市政府出台的中心章程中明确要求,企业申请担保,要向中心提前缴纳申请担保额的20%作为会费,这无疑增加了企业成本,使企业望而却步,为业务开展造成阻力。
截止2005年4月底,我中心累计为全市15家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贷款1953万元,其中到期顺利解除担保责任1265万元,在保责任余额688万元。
二、建立科学的项目评价体系和严格的项目评审制度,确保风险独控、审保分离。
我中心建立了科学的项目评价体系和严格的项目评审制度,聘请会计师、律师、评估师、金融专业人士,组成担保项目评审组,确保了项目评定能力;对受保企业均落实有效的反担保措施,以其合法的财产(包括股权)抵押或质押,提供反担保;严格执行"项目部初审、评审组把关、监管委决策"的三级审批程序、杜绝随意性和盲目性;
中心制定了严格的《企业信用评定与担保业务操作手册》,出台了《风险管理办法》、《责任追究制度》、《项目经理责任制及考核办法》。在项目的操作过程中完善了对担保企业的事前评估、事中监控、事后追偿方法,强化了内部监控,防范道德风险,保证合规经营;确立了企业信用分析、贷款担保风险预警系统、企业信誉等级评价标准及担保风险分类操作分析等详细内容,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形成了一套严谨的业务操作体系;在业务运作中,我中心坚持每笔业务操作两人以上,并与金融部门独立审核、独立拿出意见和考察报告。项目经理要将项目调查报告报评审小组共同研究,如有异议,深入企业再次调查,达成共识后报监管委最终审批。项目负责人在操作一笔担保贷款业务后,要与中心主任签订风险控制责任书,独立承担风险。在监管过程中严格执行月走访、季总结制度,监管调查内容认真填写输入电脑,供中心共同把关。严格的管理、有效的运作,确保了风险独控,审保分离。
三、强化财务管理,提高中心的风险控制能力
我中心在财务管理上制定了《财务部职责》、《财务管理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规章制度。财务部负责人能够在每月底前将中心上月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以及其他报表和资料按要求及时报送中心领导、市工业局、财政局、地税局及省中小企业局等主管部门,增加了财务运作的透明度。并能不定期地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财务审计。
目前,中心的担保责任余额为688万元,没有超过当期中心净资产和受托资金的5倍。对单一客户提供的担保等各项责任金总额原则上没有超过中心当期净资产和受托管资金总额的10%,个别超过10%,但最高没有突破20%。中心没有从事境外担保业务与外币担保业务。由于资本金有限,目前,正积极与省担保中心、省担保公司运作联合担保业务。
四、加强资本金管理,坚持风险分散
目前,中心全部的担保资金均存在协议银行,没有购买国债、银行债券和国家重点企业债券,没有用于对外非股权短期投资及项目股权投资等业务。已按担保收入的50%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已按不超过当年年末担保责任余额的1%的比例提取风险准备金。中心收取的担保费率,是根据省中小企业局及我中心章程中规定的担保期限1年的其月费率为2.19‰,担保期限在6个月以下的月费率为2.09‰。
以上是我中心在实际运作中的自查报告,尽管中心在新兴行业的运作中努力地工作,但由于主客观原因,距上级的要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的改进与完善。今后,在上级部门的指导、帮助下,我们在一定加倍努力,扬长避短,取得更大进步。
需解决的困难与问题:
李剑
中交一公局东非公司于2015年5月7日到10日在埃塞机场项目会议室举办第一次东非公司商务人才培训班,本人有幸参与其中,并担任商务一组组长,就本次培训本人对市场开发,投标过程及控制要点,投资思路和开发人员应具备的各项素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发现自身素质的不足,那么接下来对本次培训谈一下自身的感受。
1.对市场开发工作的认识。
1.1市场开发人才及团队培养的重要性。
市场开发工作是海外事业部所有工作的第一步,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步,因为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集团"五商中交"战略的落实,一局"强、好、优"战略的推进,开发工作作为一切工作的起点和龙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海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原来那种单打独斗开发项目的方法会渐渐淘汰,而以团队分工协作的市场开发模式在以后会越来越普及,个人的能力再强也比不过团队的协同作战、群策群力,而东非公司作为公路一局的平台公司,需要发挥其在市场开发工作上面的经验和优势,努力开拓市场,那么开发人才和团队的培养已到了迫在眉睫的时刻。
1.2市场开发人员应该具备的素质。
市场开发工作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积累的挑战性工作,对开发人员来说除了要做到:通语言、能合作、熟合同、善谈判、善交际、懂技术,我认为还应该具备以下四种素质:
一、忍。开发工作是一种长期的工作,尤其是刚进入一个新的国家,开发人员要忍得了寂寞,受得了委屈,没有一个忍字当头的心态,是不可能胜任的。
二、准。当从各方面得到市场招标信息或投资信息后,准确找出我方优势及竞争对手的优势,分析比较后,做出准确判断,并持续跟踪,并保持与片区公司良性沟通,尽最大努力把优势项目拿到手。
三、狠。开发人员要有一股狠劲,也就是韧性,要有足够的自信,有一种永不言败的精神,对自己严格要求,对工作尽心尽责,不能因为困难而退缩,充分发扬一局敢打敢拼的精神。
四、稳。开发人员要对市场全局有把握,在人际关系培养和投标方面一定要做到循序渐进,稳妥而行,尤其是马上要取得成绩的时候,更得耐心,避免小的失误而功亏一篑。
1.3目前开发项目的分类及各自特点。
对于当前的市场项目,根据此次学习,开发人员应当跟踪的项目为框架项目和现汇项目,另外还有投资类项目。
框架项目一般为融资类项目,这类项目的跟踪一般是从其战略发展需要、业主发展规划、国家财政部门的优先发展清单等条件中发掘,结合中国政府支持,且发展前景及收益良好的可行性出发,能够申请到中国口行贷款,框架项目的优点是资金来源有保证,且标价较高,一旦中标,项目的利润有保证且结算较为及时,但其缺点是跟踪时间较长,手续较为复杂,牵扯到MOU的签订、经参处的支持函、可研报告、申贷涵、银行评审、商务部评审等很多方面。
第二类项目为现汇项目,一般是业主自筹资金的项目,其招标模式分为,公开招标、短名单招标、短名单邀标和议标四类,其中公开招标的信息来源主要是通过报纸和网站,竞争激烈,中标几率较小;短名单招标是商务运作的结果,这类招标竞争较小,且标价较高,但对企业的资质有较高要求;短名单邀标则是口碑较好且业主较为熟悉的企业参与,中标几率较大,标价较好;最后是议标的项目,一般这类项目规模较小且无竞争,是现有项目的延伸,利润空间有保证。现汇类项目较框架类项目来说一般手续较少,且跟踪的时间也比较短,需要内部立项审批、外部报审、标书准备、投标等几个步骤,这类项目的重点是开发人员需要对所在国业主的信用评价做出评估,如果其信用评价较高,即使其资金支付不及时,但资金还是有保障,但其信用评价很低,则项目的风险较大,得注意规避风险。
第三类是投资类项目,投资类项目对开发人员的要求更高,首先要搞清所在国目前市场情况,建立当地良好的沟通机制,研究所在国政策及经济发展战略,对市场有深刻的认识,配合其发展政策,找出有良好市场发展前景的行业,再在其中选定投入少见效快的项目进行投资。此类项目优点是容易打开市场,并且收益稳定,缺点是如果前期调查做的不好,很容易造成项目亏损。
2.对投标工作的认识。
2.1投标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投标前购买标书后,首先要对招标文件进行详细解读,搞清标讯来源,是政府公开招标,还是前面提到的其他招标形式,根据招标文件的内容确定投标战略;然后要把标书中业主的需求搞清楚,分析我公司的优劣,分析项目的难易程度,招标的部分可能不是我们的优势产业,但是经过分析,通过优秀的项目运作是有利可图,或能建立中交信誉品牌,那么我们需要开拓思路,进行资源整合,通过国际或国内的专业公司来一起运作项目,做到合作共赢;另外还要通过各种消息来源搜集主要竞争对手的资料,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主要放在其单价构成方面,看他们的类似项目的单价从而分析出此类项目他们的投标价格,进一步的分析他们与我们在各方面的对比,得出一个标前结论,如果我们能够凭借我们的优势胜出则已,否则是否可以考虑合作,由竞争到竞合从而达到合作共赢。
对具体的招标项目,通过前期的市场调查,搜集国别信息,从中反映出该国的政治、经济、自然环境、人口、海关税收政策、当地机械购买及租赁价格、人工价格等等,从中我们需要提炼出此项目的风险源,比如政治风险,该国政府的信用评价如何,与中国关系如何,有没有地方保护主义政策,海关在清关、税收等方面是如何规定,有没有什么特别针对境外承包商的特殊政策等。再比如其汇兑风险,该国是否对美元、欧元等通用货币有严格限制,每年的汇兑率是否有较大程度的变化等。其他风险主要还有合同风险,工期和技术风险等,对这些风险源的辨识程度可以说是前期投标决策的关键点。
通过前期综合信息的判断,决定进行投标,那么一般在招标文件中会反映出投标保函的价格,以及该国所接纳的投标保函的形式,开具投标保函是直开还是需要中方银行通过当地银行转开,如果接受直开,需要请示东非公司,将资金转入当地银行,如果需要转开,则需要通知东非公司和海外事业部,一起联动,开发人员定期跟踪,将转开手续办理齐全提交业主招标部门。其实在中标后同样的履约保函和预付款保函也是通过上述步骤来办理。
在投标过程中也要认真分析业主招标文件别涉及到的调价问题,工程调价其实就是根据FIDIC条款中的调价公式,把固定部分和浮动部分分开,浮动部分中将人、机、材按不同权重分类,工程调价是一把"双刃剑",风险较难预见,需要商务人员及经济分析人员一起对市场前景进行分析、预测,尽可能的规避风险。
招标文件中一般都对工程保险这一项做特别的说明,强制要求承包商进行工程一切险的签订,在此过程中,需要商务人员仔细阅读招标文件,确定是否能够由中国国内保险公司与当地保险公司联保,因为当地保险公司的赔付能力有限,风险较大,只要不是业主强制性的要求,尽量进行联保模式,减少以后的工程风险。
投标前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现场考察,现场考察工作需要业主出支持函,允许我方进行项目附近的调研工作,现场考察工作的重点就是调查项目施工所必须得到的细节材料,为投标工作的技术标和商务标部分提供可行性及数据支持。对现场考察人员的要求比较高,其组长需要具备独立项目项目经理所具备的各项素质,能够把控项目将遇见的主要风险点,另外还需要专业的设计人员参与,这方面我们的力量比较薄弱,需要联系东非公司和海外事业部,联合专业设计团队一起踏勘,对水文、地质等方面做出正确判断,同时还需要有经验的试验人员,能够对沿线的料源进行判定,当然还得有商务人员参与,主要搜集当地的人、机、材、运输等各方面的资料便于下一步投标工作的进行。
2.2投标阶段的工作。
在前期所有工作的基础上,判断出可以进行相关项目的投标,则要进行内部立项审批以及外部报送审批程序,内部立项审批程序主要由投标立项申请、现汇项目投标阶段风险识别与处理清单、投标可行性分析表和项目投标审核任务单组成,而外部报送审批包括:经参处投议标申请、投标申请登记表和外派劳务事项表。内部和外部审批报送工作需要开发人员和东非公司开发部共同完成,需要联络海外事业部、经参处等单位,并得到其批复。
内部和外部审批报送工作完成和得到批复后,就要进行相关的资格预审文件(Post Qualification)的编制,在资格预审文件的编制过程中需要仔细阅读业主招标文件的要求,根据其要求认真填写每一项内容,在资格预审文件中往往会涉及本公司资质情况、与投标项目相同性质项目的业绩完成情况,现金流状况、机械设备情况等方面,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漏项不能少报相关资料,并要注明这些情况发生的时间。
在资格预审文件编制的同时,工程技术人员和合同经营人员应该根据业主招标文件要求,结合现场考察报告开始编制该项目的技术标(Technical Proposal)和商务标(Financial Proposal)工作,在清单项目中应着重明确BOQ清单,尤其是结合现场考察报告,针对工程数量进行报价;在DB或EPC合同中需要体现技术标准,运用的规范,现场考察后的细节,大致的工程量、并结合人、材、机、运输等各方面的费用等方面,并考虑调价和汇率风险,最终上报总价。这几个方面的工作,需要由专业人员来完成,开发人员需要向东非公司请求协助,避免出现专业细节上的失误。
标书准备完成后,要根据业主招标文件中的要求准备封装,一定要搞清资格预审文件的装封,而且装封时要对内容进行double check,防止疏漏,避免出现错误而导致投标失败。
3.评标后的工作。
经过前期大量工作后,终于来到最后的评标阶段。评标就是开标,开标后有两种结果,一种就是中标,另一种就是投标失败。中标后,我们应该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去准备和业主签署合同,在此时应该请东非公司的相关领导到所在国签署由业主或者我方提供的合同,并准备相应的履约保函及预付款保函(如果有),后附会议纪要、技术标及商务标、业主要求、争端处理等详细资料。
如果投标失败,那么我们应该从中总结失败的原因,是分析竞争对手的报价出现失误还是自己的报价细部出现问题,还是预审文件准备有纰漏,或者技术标和要求出现偏差等等,做到不气馁,善总结,有韧性,能担当。
关键词:社区牧场 牧区建设 启示
内蒙古具有独特的区位与地理优势,是全国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之一。近年来,由于国家经济增长的大环境促使能源富集的内蒙古经济飞速发展,成为世人注目的焦点。但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生态严重破坏的残酷现实不得不让一心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人们驻足思考我们赖以生存的草原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作为生态屏障的牧区草场,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如何更好地利用牧区草场,把内蒙古畜牧业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是目前我们不得不正视的一个重要课题。
目前,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等畜牧业发达的国家已经形成了完善的牧区草场利用发展模式,他们同样经历了牧区草场自然利用──过度放牧──草场沙化──加强草场治理的过程,在牧区草场建设利用方面积累了很多有效的经验,对内蒙古牧区草原建设利用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其中,加拿大的社区牧场发展模式是牧区草场治理一个非常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
一、值得借鉴的加拿大社区牧场
(一)社区牧场的由来
1937年,为挽救当时即将崩溃的生态环境,加拿大政府开始实施 “公共牧场计划”,重新安置牧区草原人口并调整牧业政策。对牧区草原生态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并成立大草原农田改造管理局(简称PFRA),专门负责社区牧场的管理、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技术推广普及等工作。
(二)社区牧场的职能
加拿大社区牧场和草场产权都属联邦政府所有,大部分社区牧场本身并不饲养牲畜,其主要职能是按牧场载畜量为周边的牧民和中小规模的农牧场主在夏季提供放牧管理服务,并按牧畜数量收取一定的管理费用,疫病防治费用则按实际发生额收取,牧畜的保险费用由畜主向保险部门缴纳。牧场经营管理实行经理负责制,社区牧场经理由PFRA聘请,并负责管理社区牧场的一切事物,其他管理人员由牧场经理聘任,其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巡查牧场中的牧草和牲畜情况,并对生病的牲畜进行简单的治疗。
(三)社区牧场的管理
社区牧场的管理非常严格,其放牧管理体系的技术操作规程是:固定牧群分群管理时时防病限时放牧连续、轮牧、延迟、补充、控制时间等多种形式放牧制度灵活运用。社区牧场严格执行以草定牧的制度,要求牧场管理人员对自己管理的每片草场的生态状况了如指掌,PFRA的专业工作人员每年都要对草地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通过评估结果确定适宜载畜量标准,并按照各地草场的不同状况时时调整,同时提出专业的管理意见,以确保社区牧场的草场生态始终处于良好的状态,更好地为社会提供多种用途。
加拿大社区牧场的草场管理实行围栏放牧、划区轮牧,即对大片草场进行合理的区划,用围栏分成若干片,一般较大区域边界多采用固定的钢柱刺丝或网状围栏,小区域内部边界多用移动式围栏。一般社区牧场将草地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放牧场,另一部分是人工草地。划区轮牧就是将放牧场分成若干季节牧场, 施行有计划地轮牧,每年轮牧的顺序和时间都要交替错开,早春和晚秋在人工草地上放牧,夏季在天然草地上放牧,再在一个季节牧场内分成若干轮牧小区, 然后按一定次序逐区轮回放牧。每片草地都有明确的放牧时间和放牧路线,按照草场等级状况,采用连绩放牧、轮牧、延迟轮牧、补充放牧、控制时间放牧等科学放牧,严格遵循牧草充分利用,又有充足的再生环境的原则,使牧草得到充分恢复和发育,实现高效的利用。
社区牧场同样有健全的监测制度和方法。每年6月15号至8月底,PFRA的专业人员都会对牧场草地进行监测和取样。从土壤侵蚀程度、有毒有害杂草情况、样方产草量和放牧强度等指标, 综合评价评估草地植被覆盖度、草地植物种类组成、不同植物在草群中比例、枯落物存量等。将草地状况划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从植物群落外貌、群落层次、入侵物种、土壤侵蚀、枯落物等方面评分,将草地分为健康、次健康、不健康三个水平。并根据评估结果, 确定不同草场的轮牧时间、数量和天数,并对草场生态严重受到威胁的牧区实施禁牧管理。
此外,加拿大牧区草场干旱少雨,社区牧场如何保证足量、清洁饮水的供应,保护珍贵的水源是内蒙古牧区建设需要借鉴的一项重要内容。加拿大对水源及其质量极为重视,目前,加拿大政府通过开发,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牧场供水体系。主要包括利用天然的低洼地形蓄积雨水和雪水加以利用,或者建设小型水坝拦截地表水流,将其引流到蓄水区饮用;其次是挖水井,利用地下或地表的输水管道和设备将水输送到各个放牧小区的蓄水区中。并在大多数在水源的四周加上围栏保护,防止牲畜践踏和污染,保证水资源的永续利用,不但有效地保证了牲畜和清洁用水的供应,还平衡了草场和水源的分布,达到有效利用水源和保护草场的目的。
二、对内蒙古草原牧区建设的启示
加拿大草原地区属于典型大陆性气侯,日夜温差较大,气候干燥,降水量较小。草原类型以草甸草原、灌丛草甸、疏林草甸为主,其自然生态条件和内蒙古部分地区草原生态条件较为相似。所以,加拿大社区牧场模式的成功为我国内蒙古大草原的牧区建设和草原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非常好的借鉴。除了以上应该借鉴的社区牧场管理经验外,加拿大社区牧场模式可以给我们以下一些启示。
(一)增加政府投入,明晰牧场产权
对于草原牧区的公共设施建设,政府应增加财政投入,特别是水利设施建设,包括输水管道、小型水坝,水泡、水井等,使内蒙古草原牧区形成完善的牧场供水系统,平衡内蒙古草场的水源分布。同时,适时监测并保护水源,根据牧场载畜量,限定不同的用水量,采取过量有偿用水制度,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目前,内蒙古牧区草场施行畜、草双承包责任制,国家拥有草场所有权,牧民拥有草场使用权。就目前情况来看,牧民对草原的投入严重不足,过牧、盲目垦荒等现象严重,缺乏监测机制,草原严重退化。基于此,政府应该重新明晰牧场草地的产权,让牧场的经营成为以营利为目的的资本经营,使牧场成为一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独立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此外,应尽快完善草场流转机制,国家可以拥有牧场,也可以出租给牧民,但租期一定要长,避免使用者在租期内对草场进行掠夺式使用。政府还应建立和完善相应的草原生态监测机构和监测制度,建立草原退出机制,及时发现超载过牧和草场退化等生态破坏现象,视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补救措施,直至将草场收回,由国家有关部门统一治理。
(二)提高牧民素质,增加牧民收入
中国畜牧业生产主要以粗放型经营为主,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加拿大的牧场主通常都具有高中以上的学历,大部分都进行过牧业相关的专业培训或学习。目前,内蒙古也展开了对牧场主、经营管理人员的专业教育培训,但对牧民的培训还有所欠缺。因此,应该增加政府投入,加强对牧民的专业知识培训,甚至提供无偿学习和培训的机会,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向农牧民传播推广畜牧业新技术,并在这个过程中,有效监管相关部门的政策落实,避免以往“走形式”的覆辙。
此外,增加牧民的个人利益也是牧区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虽然自治区政府已有一些关于牧区贷款、补贴和税收优惠的政策,但实际操作力度不大。尤其是在牧民收入和社会保障方面,政府应该加大投资力度。目前,中国针对牧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还是一个盲区,所以应该以中国大力推进农村合作医疗系统为契机,采用新型合作的形式建立牧民社会保障体系,增加牧民收入,改善牧民生活条件。
(三)坚持科技兴牧,推进畜牧产业化
我国畜牧业科研设施比较薄弱,为了搞好畜牧业科技支撑,建议政府增加对畜牧业科学研究基础设施投入。加快适应我国国情的畜牧业应用技术的引进和研发,同时加强草地生态保护方面的应用技术研究。对影响当地畜牧业生产的关键技术进行攻关,注重应用当地传统有效的畜牧业技术知识,同时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畜牧业生产和草场保护技术,提高草原建设的科技水平。此外,加强先进适用的成果技术推广,多渠道、多形式地普及草地建设先进技术。
目前,内蒙古畜牧业产业化的程度较低,不仅深加工能力较为薄弱, 而且销售流动范围较为狭窄。所以,为加速推进内蒙古地区畜牧业产业化,首先要以项目为载体, 大力扶持与农民利益相联结的深加工龙头企业。其次,要培养和造就更多素质高、懂经营的新型牧民,进一步打开畜牧业产品的市场, 以促进其健康发展。同时,更应该注重增强牧民的规模经济效益,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鼓励合作经营,促进各种合作组织的建立,促使牧民积极加入合作企业、协会等,提高牧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实现畜牧业生产与市场经济的有效对接。
参考文献:
[1]时彦民,左玲玲,陈会敏.加拿大草原管理启示[J].中国牧业通讯,2006.
[2]丁佩秋.我国草原生态保护制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0.
[3]吉木色,安卯柱.赴加拿大草原畜牧业考察报告[R].内蒙古草业,2005.
[4]彭启洪.加拿大PFRA社区牧场生态放牧管理考察报告[R].草业与畜牧,2008.
1、浙江民营企业的总体现状
在改革开放中先行一步的浙江,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民营经济大省。全省民营企业已突破20万户,注册资本超过1600亿元,其中注册资本百万元以上的达2.46万家,年销售额超亿元的民营企业数居全国首位。2004年,浙江全省个体私营经济增加值达2935亿元,加上其他混合经济成分占全省GDP的比重为51.4%;2005年,全省平均每天新增私营企业138家。浙江省工商业领域的非国有经济的比重已经从1978年的38.7%上升到目前的95%以上。在浙江省工商业联合会的全部5万多名会员中,非公有制经济的会员占总数的约56%。(数据来源:浙江民营企业考察报告――对千家浙江民营企业的问卷调查[R],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12)
2、浙江民营企业的总体发展水平
(1)浙江民营企业的竞争力强。浙江省的民营企业在全国民营企业中有着很强的代表性,同时也有着很强的竞争力,竞争力可以有以下数据具体说明(2005年数据):183家民应企业入选中国民企500强,居全国第一;民营企业品牌竞争力50强,浙江省拥有23席;43家企业入选全国500强,居全国第四;61家企业入选全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居全国第一。
浙江省有两家民营企业进入前10强,分别是第6位的光厦控股创业有限公司和第9位的UT斯达康通讯有限公司。浙江省民营企业在全国500强中的数量一直处于第一位,占全国的比重从1999年的24%上升到今年的36.6%。
(2)民营企业发展迅猛,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总量急速增长。我国上规模民营企业数量位居前三名的省市是浙江省(33%)、江苏省(21%)、山东省(9%),浙江名列第一。2004年,浙江省共有个体工商户168.39万户,从业人员312.81万人,资金数额498.3亿元,户均资金数额为2.96万元/户;民营企业达33.32万户,注册资本3906.41亿元,户均注册资金117.24万元,实现工业总产值9909.77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88%以上,销售总额或营业收入7826.0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55.61亿元。
(3)民营经济所处的行业以制造业为主,形成产业集群,表现为区域块状经济结构。浙江民营企业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79.2%)和第三产业(20%)。在第二产业中主要集中在制造业(66.4%)、采掘业(7.5%)和建筑业(5.3%);在第三产业中主要集中在商业餐饮(4.2%)、社会服务业(2.6%)、交通运输业(1.9%)和房地产业(1.1%)。各地政府根据自身优势培养龙头企业带动地方经济,相对形成产业集群,表现为区域块状经济。民营企业通过家族制+产业集群达到强势企业目标,实现了民营企业做大做强。
(4)民营企业家素质不断提高。一是民营企业主素质有了明显地提高:在早期,浙江民营企业主体是乡镇企业,经营者绝大部分是刚刚从田地里上岸的农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如今民营企业主中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调查总数的84%,其中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经理人占37%,在科技企业工作的经理人更是具有较好的文化背景。
(5)民营企业国际化迅速提升,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角。浙江省2004年出口总值达到581.6亿美元,进口达270.7亿美元,其中民营企业出口额达149.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8.2%,出口增速超过全省平均增幅48.4%,出口增速连续8年占各类企业首位,有7557家私营企业当年的出货值超过100万元,共计1465.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91%、48.78%。民营企业出口规模首次超过国有企业,成为浙江外贸出口的领头羊。
二、浙江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浙江民营企业治理结构存在明显的家族化
民营企业家族制治理特点突出。从民营企业的普遍性看,大多数处于成长期的民营企业,是家族式治理结构,主要由家族内的亲信占据着财务、经营、销售、供应等部门要害职位。通过对265家企业调查统计,54%被调查企业的管理人员与业主有亲属关系,44.5%的企业经营决策、32.4%工资决策由业主本人决定,有6.4%的经营决策和7.9%的工资决策由家人决定。家族化经营带有一定的封闭性,家族观念根深蒂固,使得引入优秀人才比较困难,不利于企业的管理和发展。
2、部分浙江民营企业的品牌意识弱,削弱浙江民营企业竞争力
近年来,浙江省成为被控倾销的“重灾区”,研发投入不够、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产品层次很低,品牌意识相当薄弱。不少企业却因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沦为“打工企业”。目前,浙江省平均13家企业才拥有1件注册商标,3200多家企业才拥有1件著名商标。浙江省民企品牌发展滞后于产业的发展,不少企业商标意识不强,不注重自主知识产权的积累,热衷于仿造而不专注于制造,热心于贴牌而不专注于创牌。
3、人才匮乏是制约浙江民营企业的一大瓶颈
民营企业认为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就是人才匮乏。浙江的很多中小民营企业大都是土专家,长期仅依靠自我摸索和实践,同时由于高校资源有限,企业许多依靠“星期天工程师”,况且很多专家薪酬较高,许多中小企业都不舍得花钱,以致人才缺乏。
4、融资难是民营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
融资难是制约浙江民营企业发展的老问题。据目前银行信贷资产统计显示,非国有经济所占比重不到30%;证券市场上,民营公司也仅占上市公司总数的1.6%,被调查的企业已上市的也只有1.39%。在浙江民营企业资金来源中的50%依靠银行贷款。贷款的方式以抵押、担保为主,信用贷款非常少。(数据来源:中国民间金融调查报告[R],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4)。)
三、浙江民营企业发展的对策及分析
1、政府层面――加大政府的积极扶持有效转变政府职能
浙江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与浙江的政府机关的大力扶持是分不开的,浙江政府总结的“三宽”经验还是值得关注和学习的。即“三宽”:环境宽松、政策宽待、空间宽容。要解决好民营企业的实际问题,政府必须要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水平,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政府要完善地方法规,营造促进私营企业发展的法律环境;政府要制定完善的鼓励私营企业发展的财政金融政策。如为民营企业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增强对应企业的银行贷款,充分发挥城市合作银行和城乡合作信用社的作用,建立民营企业风险基金和贷款担保基金。
2、企业层面――要加强自身素质,切实练好内功
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选择适宜的管理方式。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是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基础,而现代企业制度需要有与之适应的管理方式,因此,私企应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产业、不同的规模、不同的外部环境选择适宜的企业制度和管理方式,既不要为了赶时髦而人为地把本来不错的模式硬性地加以改变,也不要因循守旧而抱住原有的管理模式不放。
3、行业协会层面――增加企业的凝聚力
加入世贸组织后仅仅3年,我国外贸额就猛增一倍多,占全球贸易总额的比重激增至6.4%。在国际贸易摩擦的舞台上,企业永远是主体。从近年来国外对我国提起反倾销的大量案子看,无一不是由国外行业协会组织企业发起的,蜡烛案、手动叉车案,以及套头衫案、鞋子案等。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现有的行业协会带有较为浓重的行政色彩,对政府的依附性较大,这种体制不利于行业协会作用的发挥。因此改造、重塑行业协会形象,壮大行业协会力量已刻不容缓。
1、用于企业融资、对外招商合作的可行性研分析报告
此类研究报告通常要求市场分析准确、投资方案合理、并提供竞争分析、营销计划、管理方案、技术研发等实际运作方案。
2、用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以前的计委)立项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此文件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而编写,是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立项的基础文件,发改委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核准、备案或批复,决定某个项目是否实施。另外医药企业在申请相关证书时也需要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
3、用于银行贷款的可行性研分析报告
商业银行在贷款前进行风险评估时,需要项目方出具详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对于国家开发银行等国内银行,该报告由甲级资格单位出具,通常不需要再组织专家评审,部分银行的贷款可行性研究报告不需要资格,但要求融资方案合理,分析正确,信息全面。另外在申请国家的相关政策支持资金 、工商注册时往往也需要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该文件类似用于银行贷款的可研报告。
4、用于申请进口设备免税
主要用于进口设备免税用的可行性研分析告,申请办理中外合资企业、内资企业项目确认书的项目需要提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5、用于境外投资项目核准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企业在实施走出去战略,对国外矿产资源和其他产业投资时,需要编写可行性分析报告报给国家发展和改革委或省发改委,需要申请中国进出口银行境外投资重点项目信贷支持时,也需要可行性研究报告。
在上述五种可研中,第(2)(4)(5)准入门槛最高,需要编写单位拥有工程咨询资格,该资格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颁发,分为甲级、乙级、丙级三个等级。
可行性分析报告格式模板
第一部分
项目总论
总论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首要部分,要综合叙述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结论,并对项目的可行与否提出最终建议,为可行性研究的审批提供方便。
一、项目概况
(一)名称
(二)承办单位介绍
(三)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承担单位介绍
(四)主管部门介绍
(五)项目建设内容、规模、目标
(六)建设地点
二、项目可行性研究主要结论
在可行性研究中,对项目的产品销售、原料供应、政策保障、技术方案、资金总额及筹措、项目的财务效益和国民经济、社会效益等重大问题,都应得出明确的结论,主要包括:
(一)产品市场前景
(二)原料供应问题
(三)政策保障问题
(四)资金保障问题
(五)组织保障问题
(六)技术保障问题
(七)人力保障问题
(八)风险控制问题
(九)财务和经济效益结论
(十)社会效益结论
(十一)综合评价
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在总论部分中,可将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列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使审批和决策者对项目作全貌了解。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
对可行性研究中提出的项目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并提出解决的建议。
第二部分
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可行性
这一部分主要应说明项目发起的背景、投资的必要性、投资理由及项目开展的支撑性条件等等。
一、项目建设背景
(一)中国奢侈品行业迅速发展
(二)项目发起人发起缘由
(三)翡翠市场需求强劲
二、项目建设必要性
(一)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二)优化本地区产业结构
(三)带动本地区居民就业
三、项目建设可行性
(一)经济可行性
(二)政策可行性
(三)技术可行性
(四)模式可行性
(五)组织和人力资源可行性
第三部分
项目产品市场分析
市场分析在可行性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在于,任何一个项目,其生产规模的确定、技术的选择、投资估算甚至厂址的选择,都必须在对市场需求情况有了充分了解以后才能决定。而且市场分析的结果,还可以决定产品的价格、销售收入,最终影响到项目的盈利性和可行性。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详细研究当前市场现状,以此作为后期决策的依据。
一、项目产品市场调查
(一)国际市场调查
(二)国内市场调查
(三)价格调查
(四)上游原料市场调查
(五)下游消费市场调查
(六)市场竞争调查
二、产品市场预测
市场预测是市场调查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延续,是利用市场调查所得到的信息资料,根据市场信息资料分析报告的结论,对本未来市场需求量及相关因素所进行的定量与定性的判断与分析。在可行性研究工作中,市场预测的结论是制订产品方案,确定项目建设规模所必须的依据。
(一)产品国际市场预测
(二)产品国内市场预测
(三)产品价格预测
(四)产品上游原料市场预测
(五)产品下游消费市场预测
(六)加工项目发展前景综述
第四部分
项目产品规划方案
一、产能规划方案
二、工艺规划方案
(一)工艺设备选型
(二)工艺说明
(三)工艺流程
三、项目产品营销规划方案
(一)营销战略规划
(二)营销模式
在商品经济环境中,企业要根据市场情况,制定合格的销售模式,争取扩大市场份额,稳定销售价格,提高产品竞争能力。因此,在可行性研究中,要对市场营销模式进行研究。
1、投资者分成
2、企业自销
3、国家部分收购
4、经销人代销及代销人情况分析
第五部分
项目建设地与项目土建总规
一、项目建设地
(一)地理位置
(二)自然情况
(三)资源情况
(四)经济情况
(五)人口情况
二、项目土建总规
(一)项目厂址及厂房建设
1、厂址
2、内容
3、造价
(二)土建规划总平面布置图
(三)场内外运输
1、场外运输量及运输方式
2、场内运输量及运输方式
3、场内运输设施及设备
(四)项目土建及配套工程
1、项目占地
2、工程内容
(五)项目土建及配套工程造价
(六)项目其他辅助工程
1、供水工程
2、供电工程
3、供暖工程
4、通信工程
5、其他
第六部分
项目环保、节能劳动安全方案
在项目建设中,必须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能源节约和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法规、法律,对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对影响劳动者健康和安全的因素,都要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分析,提出防治措施,并对其进行评价,推荐技术可行、经济,且布局合理,对环境的有害影响较小的最佳方案。按照国家现行规定,凡从事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都必须执行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制度,同时,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对环境保护和劳动安全要有专门论述。
一、项目环境保护方案
(一)设计依据
(二)保护措施
(三)保护评价
二、项目资源利用及能耗分析
(一)项目资源利用及能耗标准
(二)项目资源利用及能耗分析
三、项目节能方案
(一)设计依据
(二)分析
四、项目消防方案
(一)设计依据
(二)项目消防措施
(三)火灾报警系统
(四)灭火系统
(五)消防知识教育
四、项目劳动安全卫生方案
(一)设计依据
(二)保护措施
第七部分
项目组织计划和人员安排
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根据项目规模、项目组成和工艺流程,研究提出相应的企业组织机构,劳动定员总数及劳动力来源及相应的人员培训计划。
一、项目组织计划
(一)组织形式
(二)工作制度
二、项目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一)劳动定员
(二)年总工资和职工年平均工资估算
(三)人员培训及费用估算
第八部分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项目实施时期的进度安排也是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项目实施时期亦可称为投资时间,是指从正式确定建设项目到项目达到正常生产这段时间。这一时期包括项目实施准备,资金筹集安排,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施工准备,施工和生产准备,试运转直到竣工验收和交付使用等各工作阶段。这些阶段的各项投资活动和各个工作环节,有些是相互影响的,前后紧密衔接的,也有些是同时开展,相互交叉进行的。因此,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需将项目实施时期各个阶段的各个工作环节进行统一规划,综合平衡,作出合理又切实可行的安排。
一、项目实施的各阶段
(一)建立项目实施管理机构
(二)资金筹集安排
(三)技术获得与转让
(四)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
(五)施工准备
(六)施工和生产准备
(七)竣工验收
二、项目实施进度表
三、项目实施费用
(一)建设单位管理费
(二)生产筹备费
(三)生产职工培训费
(四)办公和生活家具购置费
(五)其他应支出的费用源
(六)项目筹资方案
四、项目投资使用计划
(一)投资使用计划
(二)借款偿还计划
五、项目财务评价说明&财务测算假定
(一)计算依据及相关说明
(二)项目测算基本设定
六、项目总成本费用估算
项目总成本费用估算
项目总成本费用估算
(一)直接成本
(二)工资及福利费用
(三)折旧及摊销
(四)工资及福利费用
(五)修理费
(六)财务费用
(七)其他费用
(八)财务费用
(九)总成本费用
七、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
(一)销售收入
(二)销售税金及附加
(三)增值税
(四)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
八、损益及利润分配估算
九、现金流估算
(一)项目投资现金流估算
项目投资现金流估算
项目投资现金流估算
(二)项目资本金现金流估算
第九部分
项目不确定性分析
在对建设项目进行评价时,所采用的数据多数来自预测和估算。由于资料和信息的有限性,将来的实际情况可能与此有出入,这对项目投资决策会带来风险。为避免或尽可能减少风险,就要分析不确定性因素对项目经济评价指标的影响,以确定项目的可靠性,这就是不确定性分析。
根据分析内容和侧重面不同,不确定性分析可分为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和概率分析。在可行性研究中,一般要进行的盈亏平衡平分析、敏感性分配和概率分析,可视项目情况而定。
(一)盈亏平衡分析
(二)敏感性分析
第十部分
项目财务效益、经济和社会效益
在建设项目的技术路线确定以后,必须对不同的方案进行财务、经济效益评价,判断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并比选出优秀方案。本部分的评价结论是建议方案取舍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对建设项目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本部分就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财务、经济与社会效益评价的主要内容做一概要说明
一、财务评价
财务评价是考察项目建成后的获利能力、债务偿还能力及外汇平衡能力的财务状况,以判断建设项目在财务上的可行性。财务评价多用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以动态为主的办法进行。并用财务评价指标分别和相应的基准参数——财务基准收益率、行业平均投资回收期、平均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相比较,以判断项目在财务上是否可行。
(一)财务净现值
财务净现值是指把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的财务净现金流量,按照一个设定的标准折现率(基准收益率)折算到建设期初(项目计算期第一年年初)的现值之和。财务净现值是考察项目在其计算期内盈利能力的主要动态评价指标。
如果项目财务净现值等于或大于零,表明项目的盈利能力达到或超过了所要求的盈利水平,项目财务上可行。
财务净现值
财务净现值
(二)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
财务内部收益率是指项目在整个计算期内各年财务净现金流量的现值之和等于零时的折现率,也就是使项目的财务净现值等于零时的折现率。
财务内部收益率是反映项目实际收益率的一个动态指标,该指标越大越好。
一般情况下,财务内部收益率大于等于基准收益率时,项目可行。
财务内部收益率
财务内部收益率
(三)投资回收期Pt
投资回收期按照是否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可以分为静态投资回收期和动态投资回收期。以动态回收期为例:
(l)计算公式
动态投资回收期的计算在实际应用中根据项目的现金流量表,用下列近似公式计算:
Pt=(累计净现金流量现值出现正值的年数-1)+上一年累计净现金流量现值的绝对值/出现正值年份净现金流量的现值
(2)评价准则
1)Pt≤Pc(基准投资回收期)时,说明项目(或方案)能在要求的时间内收回投资,是可行的;
2)Pt>Pc时,则项目(或方案)不可行,应予拒绝。
(四)项目投资收益率ROI
项目投资收益率是指项目达到设计能力后正常年份的年息税前利润或营运期内年平均息税前利润(EBIT)与项目总投资(TI)的比率。总投资收益率高于同行业的收益率参考值,表明用总投资收益率表示的盈利能力满足要求。
项目投资收益率
项目投资收益率
ROI≥部门(行业)平均投资利润率(或基准投资利润率)时,项目在财务上可考虑接受。
(五)项目投资利税率
项目投资利税率是指项目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后的一个正常生产年份的年利润总额或平均年利润总额与销售税金及附加与项目总投资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投资利税率=年利税总额或年平均利税总额/总投资×100%
投资利税率≥部门(行业)平均投资利税率(或基准投资利税率)时,项目在财务上可考虑接受。
(六)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ROE)
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是指项目达到设计能力后正常年份的年净利润或运营期内平均净利润(NP)与项目资本金(EC)的比率。
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ROE)
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ROE)
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高于同行业的净利润率参考值,表明用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表示的盈利能力满足要求。
(七)项目测算核心指标汇总表
二、国民经济评价
国民经济评价是项目经济评价的核心部分,是决策部门考虑项目取舍的重要依据。建设项目国民经济评价采用费用与效益分析的方法,运用影子价格、影子汇率、影子工资和社会折现率等参数,计算项目对国民经济的净贡献,评价项目在经济上的合理性。国民经济评价采用国民经济盈利能力分析和外汇效果分析,以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作为主要的评价指标。根据项目的具体特点和实际需要,也可计算经济净现值(ENPV)指标,涉及产品出口创汇或替代进口节汇的项目,要计算经济外汇净现值(ENPV),经济换汇成本或经济节汇成本。
三、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分析
在可行性研究中,除对以上各项指标进行计算和分析以外,还应对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进行分析,也就是对不能定量的效益影响进行定性描述。
第十一部分
项目风险分析及风险防控
一、建设风险分析及防控措施
二、法律政策风险及防控措施
三、市场风险及防控措施
四、筹资风险及防控措施
五、其他相关风险及防控措施
第十二部分
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与建议
根据前面各节的研究分析结果,对项目在技术上、经济上进行全面的评价,对建设方案进行总结,提出结论性意见和建议。主要内容有:
1、对推荐的拟建方案建设条件、产品方案、工艺技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影响的结论性意见
2、对主要的对比方案进行说明
3、对可行性研究中尚未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建议
4、对应修改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提出修改意见
5、对不可行的项目,提出不可行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意见
6、可行性研究中主要争议问题的结论
二、附件
凡属于项目可行性研究范围,但在研究报告以外单独成册的文件,均需列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附件,所列附件应注明名称、日期、编号。
1、项目建议书(初步可行性报告)
2、项目立项批文
3、厂址选择报告书
4、资源勘探报告
5、贷款意向书
6、环境影响报告
7、需单独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单项或配套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8、需要的市场预测报告
9、引进技术项目的考察报告
10、引进外资的名类协议文件
11、其他主要对比方案说明
12、其他
三、附图
1、 厂址地形或位置图(设有等高线)
2、 总平面布置方案图(设有标高)
3、 工艺流程图
关键词:绿色贸易壁垒;农产品;绿色产品
一、绿色贸易壁垒理论
1、绿色贸易壁垒的概念
从广义讲,绿色贸易壁垒指的是一个国家以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为理由和目标,为限制外国商品进口所设置的贸易障碍。从狭义上说,绿色贸易壁垒实际上是一种市场准入的障碍,是指进口方通过制订严格的环保技术标准,复杂的卫生检疫制度或采用绿色环境标志、绿色包装制度,以阻止或限制某些外国商品的进口。
2、绿色贸易壁垒的基本类型
绿色贸易壁垒的内容比较广泛,大致包括以下五种类型:
(1)绿色技术标准。绿色技术标准是通过立法手段制订严格的强制性环保技术标准,限制国外不符合环保技术标准的产品进口,对贸易实施限制。这些标准都是根据发达国家生产水平和技术水平制订的,对发达国家来说,是可以达到的,但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很难达到的,因而势必导致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被拒在发达国家之外 。
(2)绿色环境标志。绿色环境标志是一种在产品或其包装上的图形,是由一国政府或其授权部门按照一定的环境标准颁发的,用来表明该产品不但质量符合标准,而且在生产、使用、消费、处理过程中符合环保要求,不危害人体健康,对环境无害或危害极 小。其基本目的是引导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从而引导企业自觉调整产品结构采用清洁的工艺。
(3)绿色包装制度。“绿色包装”也称环境之友包装或生态包装。绿色包装一般是指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能循环复用和再生利用或降解腐化,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包装。
(4)绿色卫生检疫制度。绿色卫生检疫制度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的。各种检疫措施不仅极为严格,而且繁琐复杂。基于保护环境和生态资源,确保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制订了严格的环境与技术标准。由于各国环境和技术标准的指标水平和检验方法不同,以及对检验指标设计的任意性,而使环境和技术标准可能成为绿色贸易壁垒 。
(5)绿色补贴。它是指一种将资源环境费用内在化以降低外部经济效果使成本与效益尽可能在生产和经营者身上得到统一的一种手段。为了保护环境和资源,有必要将环境和资源费用计算在成本之内,使环境和资源成本内在化,发达国家还将严重污染环境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以降低环境成本,使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成本因此而提高。
3、绿色贸易壁垒的特点及实施条件
(1)绿色贸易壁垒的特点
绿色贸易壁垒具有其他非关税壁垒所不具有的特征:
第一,表现内容上具有合理性。贸易保护主义者抓住消费者的心理,以保护人类、动物的生命或保护环境与资源为理由,表面上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潮流,也迎合了绿色消费的需要,以达到其贸易保护主义的目的。
第二,保护对象上具有广泛性。绿色贸易壁垒具有广泛的保护倾向,不仅对产品本身的质量,而且对产品从生产前的设计一直到消费后的最终处理都有限制。近年来还从产品贸易扩展到服务贸易、技术贸易等领域,呈现出无所不包的态势。
第三,保护方式上具有隐蔽性。一些国家对某些商品质量、规格、性能和安全等规定了极为严格、繁琐和特殊的标准,检验手续繁琐复杂,而且经常变化,使外国商品难以对付和适应。其目的是利用环保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使出口方难以预见其内容及变化而难以对付和适应,但又不易产生贸易摩擦。
第四,制订形式上具有合法性。大多数非关税壁垒不是通过公开立法来加以规定和实施,而国际贸易中的绿色贸易壁垒则有相应的法律为依据,如1994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简称TBT协议)和《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协议》(简称SPS协议),同时,各国还制订有本国关注的一些法规,如1989年美国实施的609条款。
第五,动态性。发达国家所制订的绿色贸易壁垒措施会随着其贸易伙伴经济和技术水平的进步而调整,从而使得绿色贸易壁垒出现不断提高的趋势。如近年来,日本对进口大米检验的量化指标已经从1993年的20多项增加到2000年的104项。有些国家规定,当某种具有绿色标志的产品在其市场的占有率超过2096时,该国对其环境标志的要求就会做出提高的调整。
(2)绿色贸易壁垒的实施条件
绿色贸易壁垒这种贸易保护措施,虽然能有效地阻止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但并不是所有国家都具有实施壁垒的条件。到目前为止,实施壁垒的主要是发达国家如欧盟、日本、美国,而受影响的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如中国。这主要是因为:
①绿色贸易壁垒主要是通过规定高药残标准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准入门槛,如欧盟对氯霉素残留量的标准规定为0.2——0.3ug/kg,这个标准不仅是我国就是欧盟本身也很难达到标准。
②实施绿色贸易壁垒要具有完善的检测体系。仅有高药残标准是不够的,必须辅以先进的检测设备、检测技术以及高素质的检测人员。具有先进的检测技术、设备可以增加应检农药的种类,以及最大限度的提高限量标准,这样就可以对低检测水平的国家形成壁垒。
二、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1、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现状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业生产国,我国己经具备相当的农产品竞争力,在水稻、蔬菜、水果和畜产品、水产品、茶叶等方面具有较大的比较优势。我国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加入WTO后,良好的制度条件为我国扩大出口、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然而,“走出去”的道路上并非阳光灿烂,作为我国具有相对优势的农产品出口首当其冲,频频受挫。近年来虽然我国农产品的出口额一年比一年高,但农产品出口增长速度一直低于出口总增长速度,究其原因,除了我国出口的农产品主要是初级产品、产品附加值低以外,农产品出口屡遭国外绿色贸易壁垒是另一大重要原因 。
自1996年8月起,欧盟成员国相继停止从我国进口禽肉和部分水产。我国有关部门和企业按欧盟法规进行了全面整改,并于1997年接受了欧盟兽医代表团的考察。代表团考察报告对我国的相关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但欧盟只做出了恢复从我国3家工厂进口兔肉的决定。1998年9月、1999年6月和1999年10月,欧盟兽医代表团先后三次来华考察。2000年5月,欧方公布决议,认可我国山东、上海可以对其出口禽肉,但未批准我国加工厂注册。2001年欧方专家来华考察我国动物及动物源性产品残留物质监控体系,随后向欧委会提交了一份关于我国残留监控体系的片面的、不切实际的考察报告,导致我国冻鸡出口下降了41%,保鲜蔬菜和暂时保藏的蔬菜的出口分别下降了20%和29%。
近年来,许多进口国更是加大了对我国出口农产品的检测、检疫力度,这又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难度。2002年日本对我国青岛的肉鸡产品检疫项目增加了10个指标,对蔬菜农药残留化验检测项目,由入世前的4项增加到46项;韩国对我国出口蔬菜的检测仅农药残留的检测指标最高时就达200多项;欧盟对我国茶叶的检测项目从过去的6种农药残留检测增加到62种;据《中国新闻网》报道,美国以担心输入病虫害为由,自2005年4月1日起,禁止进口中国的人造圣诞树等人工木制装饰品,仅此一项禁令将会影响中国对美国上亿美元的出口。
2、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原因分析
使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异常严重。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农产品的生产环境,同时由于各种卫生、农药标准也因耕作方式不当而常常不合格,从而使中国成为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大国。
(1)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国内原因分析
①我国环保意识淡薄,缺乏绿色经济观念。我国在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进程中,尽管农作物的产量不断提高,但由于我国环保意识淡薄,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致使农业的污染也日趋严重。工农业造成的19各种污染,通过周围的环境(土壤、水等)作用于农作物,使农产品受到污染,导致“问题蔬菜、问题粮食”的产生。此外,由于食品加工、包装、储运等环节设施落后,导致食品后续污染问题严重,造成食品生产前期污染未消除,后续污染依然存在的状况。然而,目前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已建立了环境标志制度,国际标准化组织也推出ISO14000标准认证,其环境管理体系成为世界各国企业跨越绿色贸易壁垒的重要跳板,但我国企业并没有作出积极的反应 。
②我国环境标准过低,农业生产企业认证能力薄弱。环境标准是有关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各种标准的总称。在我国已有的国家标准中,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不足50%,高新技术标准严重缺乏。此外,国外标准在产品研发阶段就已开始制定,而我国的标准制定却相对滞后,周期也长,没有严格的标准制约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产品的品质。另一方面,我国农产品要进入国外市场,就需要获得国际上公认的和特定进口国家的绿色认证,一些企业担心认证会降低价格竞争能力,造成认证不积极,普遍存在侥幸的心理 。如在绿色标志认证方面,我国外贸企业要获取国外认可的绿色标志,不仅要支付大量的检验、测试、评估等费用,还要支付不菲的认证申请费和标志的使用年费,使一些企业望而生畏。
③农产品检疫系统不健全。从中国近年来发生的假大米、有毒奶粉、冠生园劣质月饼事件到最近被查出的“苏丹红一号”等事件,“苏丹红一号”在十年前就已经被禁了,为什么在今天又查出它存在于大量食品中,在其他国家关注食品安全之际,我国的卫生检疫系统却还形同虚设,更为可气的是,还有一部分官员在开绿灯,使中国农产品生产者对其产品本身的质量要求不高而导致农产品受阻国外的绿色贸易壁垒,因此中国的检疫系统建设势在必行 。[ hi138_Com]
④环保法律规范不健全,执法力度不够。正是由于我国法律中有关农产品各种标准的规范不健全,才使发达国家常常钻我国法律的漏洞。目前我国引进外资、进口等环节中的环境条款还不完善,对国外进口产品和外商投资企业的环境保护要求不严,对外国产品和污染密集型企业的进入管制较为宽松。且在事实上,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
(2)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国际原因分析
①国际社会对保护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的关注日益强烈。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生态价值观被广泛接受,人们对自己的生存环境和卫生食品安全日益关注,追求高品位生活的意识也越来越强,对衣、食、住、行的要求越加严格,“绿色”成为了一种时尚,一种健康的代言。这促使发达国家政府通过立法满足国内居民的绿色需求,保护本国产品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为此,发达国家政府便在国内推行绿色生产、绿色营销和绿色消费,实施绿色管理,通过制定相关法律与政策,约束和限制国外未达到本国或国际环境标准的农产品进入本国市场。
②将同一标准使用在处于经济与科技发展不同阶段的国家。发达国家的科技水平较高,处于技术垄断地位,同时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作后盾,它们制定了众多的环保技术标准和环境标志,是想利用生产和销售绿色产品,发展绿色科技和相关服务,控制未来的世界市场。而发展中国家面临着极为迫切的经济增长甚至是温饱问题,在环保领域的缺口较大,它们既无雄厚的资金,又无可以利用的高科技手段,其环保水平尚处于初始阶段,在短期内缺乏实施同一环境标准的能力。而在两个发展水平不相等同的阶段适用同一标准,这本身就是不合理的。这就使发展中国家在环保上始终处于被动局面,导致发中国家的产品被排斥在发达国家之外,极大的制约了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环保步伐的加快。
三、我国应对农产品出口中的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
1、强化国民绿色经济意识,完善国内环保法规
(1)加大传媒宣传环保的力度。21世纪经济的主旋律将是绿色经济,政府应呼吁提高国民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开展环境教育。环境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将环境意识化为公众自觉的环境行为,因而要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作用,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事业,使其知晓我国经济的“绿化”是一项公益事业,受益的应是整个国家和每一个公民。同时,政府要注重发挥职能指导作用,提倡绿色生活方式,把绿色贸易、绿色生活的思想融入我们社会经济发展的全过程,这既可从根本上冲破绿色贸易壁垒,又可保持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使之适应全球一体化浪潮,并与国际贸易体系接轨 。
(2)制定和完善国内相应的环保法规。在国内立法方面,应加快我国环境保护法律与国际接轨的步伐,缩小与发达国加环保水平的距离。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国际社会在处理贸易与环境争端案件时,与贸易有关的国际环境法和国内环境法往往倍受重视。从已处理的贸易与环境争端的一些案例的裁决来看,只要引用的国内环保法律规定准确、有权威性,维护环境利益的一方往往胜诉,而对环境保护不利的一方则往往败诉。因此,必须加速与贸易有关的环境立法。
2、改善我国农产品生产的外部环境
(1)整治农业环境,治理农业污染。主要是加强对农业环境、渔业水域、草原牧区、特别是土壤环境的监测。一是要定点、定期对主要农(畜)产品污染情况开展例行监测;二是开展对大中城市郊区、工矿企业周围等重点区域土壤环境例行监测;三是定期对重要水源进行常规性监测。及时掌握农业环境受污染损失状况,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调整产业结构(例如受污染的土地种植花草等),进行植物修复。
(2)控制农业水源污染,解决湖泊、大中型水库的富营养化问题。首先要纠正或扭转偏施、重施氮肥的习惯,推广节氮施肥技术。调整肥料结构,实行配方平衡施肥,大力发展多元高效肥,推广专用复合肥,积极推行有机无机肥配套施肥体系,同时应加强改善生态环境的新技术的研究。其次,要推进有机肥工程,以减少化肥的用量,采用多种形式使秸秆还田,集中处理加工畜禽养殖基地的鸡粪、猪粪等使之成为商品有机肥料。结合疏浚河道开发利用丰富的河泥资源,大力开展河湖清淤工作,同时实施河湖岸植树,减少水土流失 。
(3)加强对农业环境科学的研究。政府应增加农业环保科技的投入加强农业保护宣传培训,提高各级农业管理与技术人员及广大农民群众的农业环境保护意识,增加科技投入,引进国外先进的农业环境保护技术模式,引导农业结构合理化,逐步建立起农业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农业结构体系,努力做到生产技术生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农业产品无害化。
3、实施扶持绿色产业的政策措施
(1)制定绿色产业倾斜政策。一是要在税收上给予优惠,在一定时期内,对绿色产业企业可以减征或免征增值税,对企业新开发的绿色产品也可以缓征所得税。二是要对绿色产业企业在贷款利率、贷款额度上实行优惠,鼓励其上市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三是要在工商注册上对绿色产业企业给予照顾,并赋予一些规模较大的绿色产业企业以出口经营自主权。
(2)建立农产品国际绿色贸易壁垒预警机制。大量事实表明,绿色贸易壁垒之所以能起到限制与障碍作用,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企业对进口国的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不了解。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组成专门的机构,收集研究我国主要出口农产品可能在哪些国家遇到什么样的绿色壁垒,提出需要采取的应对措施,形成预警机制,以改变目前这种遇到壁垒就无所适从的状况 。
4、积极推行IS014000标准
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IS014000系列国际标准己于1996年正式公布。该标准以改善全球环境、促进国际贸易为目标,涉及从原材料的开发生产到产品制造使用及报废处理的所有环节和活动。对于任何不符合该标准的产品,任何国家都可以拒绝进口。因此,为了适应国际市场对出口产品环保标准的要求,我国应制定和实施与IS014000环境体系国际标准配套的国内法律法规以及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标志法律法规,通过立法程序把IS014000环境体系国际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施。
5、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开发绿色食品
面对绿色贸易壁垒,开发绿色农业、发展绿色食品将有益于我国农产品出口、提升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具体方法:
(1)实行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目前,我国出口的部分绿色农产品多为农户零星生产,这种小规模分散经营阻碍了农业技术的改进和管理水平的提高,难以降低产品成本,参与国际竞争。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采取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是必然选择。只有企业联合起来,才能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强实力、实现规模效益,从而扩大经营范围,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应考虑扶持一批绿色农产品出口企业,实行贸工农一体化和企业集团化效益。可采取“公司+农户”的组织形式或者新的生产经营方式“公司+农场”,实现绿色农产品出口生产的规模化经营。
(2)建立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我国具有生产绿色农产品的自然条件、技术条件和社会环境条件,可以建立一批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利用科技成果优势,实现绿色农业加工增值。
6、积极推行农业标准化工作、推广绿色技术
农业标准化工作就是以农业科技和实践经验为基础,按照简化、统一、协调、选优的原则,把先进科技成果和绿色技术转化为标准,并加以监测、实施,使业生产、加工、管理和服务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的活动。实施农业标准化,既可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推动我国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又可以促进农产品优质化,增强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能力。我国要加强对国际农业标准的研究,而在这一过程中,就需要企业自主研究和引进先进的环保技术、生态技术,并将其大力推广,使绿色技术上升为“农业标准化”中重要一部分的。我国根据农产品国际市场的需要,不断更新农业标准,并使农产品品质标准与安全卫生、分级、包装、运输标准相配套,通过逐步完善,形成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 。从而为我国农产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国际贸易理论》,龚关,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65页。
2.《贸易与环境》,赵玉焕著,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42页。
3.《如何应对贸易技术壁垒》,李志军著,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1年版,第56页。
4. 《如何积极应对农业绿色贸易壁垒》,李一南著, 中国财政,2006,年9月。
5.《浅析绿色贸易壁垒及其对策》,余鹏著,世界经济情况,2006年7月。
6.《我国出口农产品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刘翠萍著,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6年4月。
7.《国际绿色贸易壁垒及其突破对策探析》,谭蓉娟著,特区经济,2006年5月。
8.《如何应对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于宝苹著,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6月。
9.《浅谈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影响》,顿红著,科教文汇,2007年6月。
10.《绿色贸易壁垒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岳利鸿著,前沿,2007年5月。
[关键词] 指定审计 注册会计师 会计师事务所
在注册会计师行业内,一直存在着有关政府部门或机构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指定少数事务所执行有关的审计、验资、评估等注册会计师业务的情况,即指定审计现象。指定审计现象在工商、税务等政府部门以及银行类金融机构和其他具有条块管理权限的机构中均普遍存在。据了解,60%的被调查的事务所反映工商部门存在指定事务所进行工商年检审计的现象,尽管工商年检中指定审计业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这只是审计市场指定业务的冰山一角。税务、审计等政府权力部门,银行类金融机构,邮电、电力、军工、铁路等具有条块管理职能的企事业机构,均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指定审计现象。
一、指定审计现象类型的分析
1.按指定业务的指定者不同可将指定审计分为:由政府权力部门指定的审计,如工商局、税务局在工商年检和纳税申报时的指定审计行为等;由金融机构指定的审计,如银行对在其处贷款的企业指定事务所做该企业的年度财务报告审计工作;由具有条块管理权限的机构指定的审计,如邮电、电力、军工、铁道等相关机构的指定审计行为。
2.按指定业务的形式不同可将指定审计分为:有形指定审计,即由相关部门或机构以直接下发文件的形式指定的审计业务;无形指定审计,即由相关部门或机构以口头指定的形式指定的审计业务。其中后者更为隐蔽,由于是口头指定业务的形式,所以无论是行业自律监管还是行政监管,对此都难以取证、监管。
3.按指定业务的具体方式不同分为:直接指定,即由相关部门或机构直接指定一家或数家会计师事务所来承做相应的审计业务;间接指定,即相关部门或机构虽未指定具体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但却对相应业务的执业资格做了限制,如司法鉴定资格、土地评估师、房地产估价师、工程造价师、注册税务师等等,以此来限定会计师事务所。
二、指定审计现象成因的考察
指定审计现象由来已久,早在1995年广西区财政厅就有针对指定审计的文件[(95)桂财注协字第7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第二十九条:“会计师事务所受理业务,不受行政区域、行业的限制”,但是,审计市场中的指定审计现象一直可谓屡禁不止,究其成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部门和行政的条块分割。目前,我国的注册会计师职业服务市场被政府部门人为地设置了进入壁垒,行政分割成若干子市场,因为我国的法规体系事实上将行业管理方面的很多权限授予相关政府管理部门,同时在规范执业资格等方面也为相关政府管理部门留下了很多活动空间,所以当谈及某政府管理部门设置的“执业资格”不合法时,往往找不到明确的法律依据,这些都为各相关机构指定审计创造了条件。
2.经济利益的驱动。在指定审计的背后常常是各种形式的权钱交易,市场运行机制(包括民间审计市场运行机制)的不健全,在民间审计领域产生了大量的租金可寻,于是就出现了政府部门设租、会计师事务所寻租的情况。一些政府职能部门利用手中权力指定事务所进行审计,从而向事务所收取所谓的业务介绍费、中介费、协作费等等名目的回扣;而事务所则通过某种手段(比如游说、向政府官员行贿等)从政府手中寻求某种特权(如成为指定事务所),以此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赚取较高的利润。
3.行业内部的恶性竞争。目前国内的审计市场还远未饱和,但众多国内事务所竞争的都是法定审计业务这一块,在企业改组改革、联合兼并、上市、破产等部分却涉及较少。而一旦成为指定事务所,其业务量就会有所上升。于是,各事务所各显神通,希望能成为被指定者,这样在客观上为指定审计创造了市场。
4.国有资产所有者缺位。在我国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形式下,政府作为社会事务管理者的身份和作为国有股代表者的身份是合二为一的。在这种情况下,相关政府部门出台的文件、规定或意见指定一些事务所进行审计的行为,究竟是以国有股股东身份发出的,还是以政府身份的,就很难辨析清楚,这就为相关机构指定审计提供了借口。
三、指定审计的社会效应分析
1.审计质量难以保证,降低行业社会公信力。指定审计现象直接引致了执业质量的失控,使得原本是市场经济秩序守护者、从事法律赋予的经济鉴证职能的注册会计师,冒犯法律的尊严,成为贪污受贿等犯罪行为的帮凶,破坏了整个行业的社会形象,对注册会计师行业面临的诚信危机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在指定业务的背后,往往存在着事务所向指定单位返还介绍费、业务分成等名目各异的回扣,使得事务所的审计收费在扣除回扣部分后所剩无几,在这种实际低收费的情况下,事务所不愿意承担高额的审计成本,难免偷工减料,不能履行必要的审计程序,获取必要的审计证据,执业质量无从保证。
2.加重企业负担。在指定业务的环境中,许多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只认可自己指定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企业被迫重复请不同的事务所出具相同的审计报告。同时,各指定业务的单位对审计报告都不同程度地提出了特定的要求。如工商部门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中增加“该企业实收资本真实,未有抽逃情况”等字样。注册会计师出于谨慎考虑,在不同类型的指定业务审计报告中追加“本报告仅供工商年检(或者纳税申报、某银行信贷、基建项目审计等等)之用”。那么,这样的一份审计报告似乎只能有一个用途,为了应付不同的需要,企业须提供内容相似的多份报告。凡此种种皆使得企业负担明显增加。
3.不利于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指定审计加剧了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不正当竞争,使执业水平相同的不同会计师事务所在竞争中处于不平等的地位,混淆了注册会计师行业市场竞争中优势者与劣势者的区别。长此以往,会使得市场的主要资源(客户和执业人员)无法流向服务水平高、具有一定经营规模、能产生较大效益的会计师事务所集中,同时也会造成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四、针对指定审计现象综合治理的若干建议
1.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内外协调功能
(1)转换注协“准政府”的双重身份。行业协会作为企业与政府之间沟通的中介, 其具有服务于企业和政府的双重功能。但是行业协会服务于二者的功能不是平均分配的, 其主要宗旨和职能是为其会员服务,其与政府之间的联系也仅仅是服务于行业并最终使构成行业的事务所受益。如果行业协会从观念上依然依赖政府, 追求自身效益, 服务意识淡薄, 官本位思想严重, 那么行业协会就难以与其成员产生共鸣,从而发挥其职能。
(2)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内外协调功能。行业协会是沟通连接政府和会员的“桥梁和纽带”。指定审计现象产生的根源关系到政府部门和会计师事务所,若要根治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同时在治理的过程中也会涉及到经济利益的再分配,所以需要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其内外协调功能,形成行业的声音,同各部门和机构进行沟通,共同治理指定审计。
2.行业内部寻找解决指定审计问题的突破口
(1)通过行业自律治理指定审计。一个只有依赖外部管束才能做到合规合矩的行业,是得不到市场和公众的认可。解决指定审计问题,需要提高行业自律水平,建立有效的自律监管模式。注协须进行自律管理,对承接指定审计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依据执业标准、职业道德规范作出相应的内部通报、经济处罚,并将其违规行为和处理结果记入诚信档案,根据诚信档案的记录限期与相关事务所的负责人谈话提醒,并对有关人员加强后续教育。依靠业界自发抵制和行业内部管理治理指定审计。
(2)通过会计师事务所自发合并,全面提升竞争力。目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有4000多家,其中雇员人数在250人以上、年营业额超过5000万人民币的会计师事务所凤毛麟角,同时大多数事务所缺乏高素质的经营管理者和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不高,抗风险能力弱,不具备承接大型或特大型企业审计的能力,更不具备与国际大会计师事务所竞争的实力。在客户资源有限、小事务所数量多的情况下,必然出现“僧多粥少”的现象,造成恶性无序竞争,频频出现事务所寻租的情况。所以,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会计师事务所可实行同业强强联合,形成规模大、服务功能强、内部管理严格、执业质量高的事务所,减少小事务所的数量,避免法定审计市场上的恶性竞争。
(3)拓展业务品种,提供审计延伸服务。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的业务领域大都局限于传统的审计、验资,而提供会计咨询、税务等各项服务,几乎都没有开展。然而,在目前的竞争环境下,战略、管理、经营、市场、投资等一系列企业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对于单个企业和机构来说都很难独立完成,因此咨询服务市场的发展潜力很大。事务所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成功,就应根据客户的需要拓展新业务领域,逐步开展投资咨询、管理咨询、税务咨询、清算等服务业务,以求双方共同发展。
3.政府应对指定审计进行监管
治理指定审计除了进行行业自律监管外,还需要进行政府监管。政府管理和自律管理必须在公众利益中形成互补,最佳的管理,既不是政府全部承担管理责任的体制,也不是自律管理全部承担管理责任的体制。
(1)明确监管主体,落实监管职责。目前,由于我国对注册会计师行业政府部门监督职责的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不明确、不具体,没有明确的分工,存在交叉和重叠,而且各有关政府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机制,造成了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多头监管与重复检查。根据财政部公布全国百家会计师事务所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8.29%的事务所认为存在多头监管,59.78%认为存在重复检查。如果不改变这种状况,摆脱部门偏好,难以从源头上遏制设租、寻租和腐败的机会主义倾向。因此,建立独立于各种利益集团的管制机构是治理指定审计现象的重要任务。建议修订相关法律,理顺监管体制,明确财政部门是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政府监管部门,落实监管责任,监管人员有意过失等要负连带责任。
(2)理顺注册会计师行业存在的资格限市局面。各种资格限市为各相关机构指定审计创造了基础,政府部门应尽快理顺、扭转这种混乱局面。注册会计师从一开始就有“市场准入”制度,如果说某种执业资格还有什么特殊的要求,那么也应有统一的监管机构制定相应的制度和办法,如实行继续教育培训,而没有必要由其他的职能部门对其“能否执业”予以再确认,这种做法会导致管理重复甚至市场混乱。
(3)严格执法力度,加大违规成本。目前已有的针对支付各种形式的回扣承揽指定业务的处罚措施比较轻,如没收违约所得等,威慑作用不大。所以应加大惩处力度,加大其违规成本,使相关单位不敢轻易以身试法。加强政府监督处罚机制,目的是通过加强对少数违法违规会计师事务所和设租机构的查处力度,整顿和规范执业市场竞争秩序,保护更多诚实守信的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 为注册会计师行业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同时,对违规参与指定业务的事务所务求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在行业内起到有效的震慑作用。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赴美考察团:美国会计国际趋同注册会计师监管和内部控制考察报告.会计研究,2007年8月
[2]顾全根:我国社会审计市场监管体系的构建.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年12月
[3]陈文椿张稷锋:关于我国行业协会发展前途问题的探讨.南方经济,2004年6月
2002年6月应加拿大楼宇贷款保险及房屋署(CMHC)和美国住房与城市发展部(HUD)的邀请,以外事司司长李先逵、住宅与房地产业司副司长兼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主任沈建忠为正副团长的建设部赴美国、加拿大住宅产业考察团一行10人,对美国、加拿大住宅产业的发展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访问、交流和考察活动。此次考察目的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参加第九届国际住房与住房保障制度大会,宣传中国政府改革开放以来住宅建设所取得的成就,与国际社会广泛交流,学习发达国家在推动住房建设与住房保障方面的经验。二是加强与美国、加拿大住房建设管理部门交流与合作,就中加、中美住宅建设合作项目事宜进一步磋商,促进合作项目的顺利进展。三是学习和考察美、加在促进住宅技术进步,发展住宅产业,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方面的成功经验。访问、考察期间受到了加拿大CMHC、美国HUD、美国商务部(DOC)、全美住宅建造商协会(NAHB)及两国住宅技术研究机构、技术服务企业的热情款待,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交流和考察。
一、国际住房与住房保障制度大会的基本情况
6月2日-6日,代表团参加了在加拿大班夫举办的第九届国际住房与住房保障制度大会。本次大会由加拿大阿尔伯达省新建住宅保障项目组织主办,加拿大CMHC特别支持。该大会每三年举办一次,旨在加强国际间在住房保障制度方面的合作与经验交流。参加此次大会有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英国、荷兰、法国、德国、日本等17个国家代表200多人,各国代表围绕住房建设与住房保障分别介绍了各国的进展情况。我代表团长李先逵在大会上作了题为"中国住房发展与住房政策保障"报告,介绍了中国政府在改善人居环境和居住条件方面的作用和所取得的成果,并详细介绍了中国政府在培育住宅消费市场、加快住宅产业发展方面的方针政策措施。代表团副团长沈建忠在大会上作了题为"中国住宅建设与住宅质量保障"报告,介绍了中国住宅建设取得的成就、住宅建设的发展前景及住宅建设的质量保障体系,着重介绍中国政府在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方面所做的努力。大会发言取得较好的效果,使国际社会对中国住宅产业发展有了较全面的了解,为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创造了新的机遇。
从大会交流的内容来看,各国政府把坚持人居可持续发展,提高住宅建设技术水平,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和质量;解决中低收入者住房,特别是保障住房质量和购房者的利益做为政府工作的重点。在保证住房质量方面,把推动住宅科技技术发展做为首要任务,通过加强和完善住宅技术标准,建立系统的质量保证体系和制度,严格建造过程把关,完善质量检测手段等措施确保住房建造质量。在住房制度保障方面,为保证人人享有住房为目标,通过建立不同层次的住房供应体系,采取住房建设基金、住房贷款等经济手段,提高购房者的购房支付能力,使低收入者的住房能达到一定的标准和相应可靠的质量保证。
会议期间,我代表团还与加拿大、日本等国代表团进行了双边交流活动,就住宅技术的发展与合作进行了进一步交换意见,为加强今后的国际合作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加拿大CMHC董事会主席Peter Smith先生介绍了CMHC的主要职能,并期待着中加双方在住宅建设领域进一步合作与交流。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唐力教授介绍了太阳能住宅建筑体系技术;加拿大建造材料中心主任波登介绍了加拿大住宅标准、规范和住宅建筑体系等内容。一行30人的日本代表团非常珍惜与我代表团的会晤和交流。日方表示,第十届年会将于2005年在日本东京召开,中国在住宅建设方面的成就世界瞩目,中日两国间的住房合作与交流一直开展得很好,希望中方在下届年会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双方就住宅技术方面的交流与合作进行了商谈,为加强技术合作奠定了基础。
二、中加技术交流与合作
代表团在访加期间,与加拿大楼宇贷款保险及房屋署就中加技术交流与合作情况进行细致的商谈,对今后合作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在加方的安排下,考察了加拿大住宅技术和住宅小区建设情况。
1、中加合作项目与交流活动取得的初步成果。我部与加拿大在建筑技术、住房金融、住宅产业、建筑标准等领域开展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主要的项目和活动有:
中加住房金融合作项目。1999年11月,我部向外经贸部和加拿大国际发展署(CIDA)申请将"研究和借鉴加拿大住房抵押贷款担保制度与实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方面的经验"列入CIDA的资助计划,2000年2月获得批准。加方提供300.000加元的资助,加方与我部共同实施该项目的合作伙伴是加拿大CMHC。该项目的目的是学习和借鉴加拿大模式,为在中国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住房抵押贷款担保制度和抵押贷款证券化制度做准备。该项目于2001年7月结束,中方完成了详实的研究报告,提出了政策建议,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果。做为该项目的延伸,由CIDA资助,并根据刘志峰副部长访加时与CMHC签署的合作协议,我部与CMHC于2001年8月开始进行在中国建立住房抵押贷款担保制度的可行性研究工作,此项研究正在分阶段进行中。
中加建筑技术领域的合作。加拿大住宅建筑体系主要以木结构和轻钢结构为住宅建筑的主导结构,在这方面有较成熟的经验和技术。中加双方在木结构建筑方面开展了广泛的技术合作与交流,在加拿大CMHC、自然资源部、国家研究中心、森林工业理事会等部门的支持与协助下,为我国木结构标准修订提供了技术咨询和服务。目前木结构设计规范和木结构施工验收规范在双方的合作努力下,已正式出版。同时,我部正在与加拿大CMHC就轻钢住宅结构技术标准制订方面进行合作,该项工作进展顺利。
中加双方在技术交流与研讨、技术贸易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取得了较好成果。
2、中加技术交流与合作的建设性意见。代表团在双方的商谈中提出了加强中加技术交流与合作的建设性意见。在住房金融方面,加快在住房金融领域合作的进程,尽快开展住房抵押担保和抵押贷款证券化试点工作。同时,开展住房发展基金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中国产业基金的建立与发展。在技术交流与贸易领域,加快轻钢住宅建筑体系技术的合作,在制定技术标准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在技术引进方面,应与中方有关企业合作,引进成套生产技术,而不仅仅局限在产品的出口方面,以有利于降低使用成本和加快新技术的更新与进步。在人才培训方面,应有实质性的进展,加强技术人员的培训,促进技术交流与合作。
3、加拿大住宅建设管理与技术发展的考察研究。在CHMC的安排下,代表团考察了加拿大政府住房建设与住宅技术管理机制及木结构建筑体系技术、轻钢住宅建筑体系技术、住宅供暖系统、新能源利用技术及参观了加拿大科学研究院建筑研究所实验室和居住区建设等。
加拿大住房建设及住宅技术的发展主要由加拿大CMHC、工业部、科学研究院建筑研究所、自然资源部、矿物与能源技术中心等部门协作共同完成。
加拿大CMHC是加拿大政府的住房机构,成立于1946年,其宗旨是协助加拿大政府制订和实施住房建筑计划,以解决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加拿大国内存在的住房紧缺问题。从那时起,该公司一直协助政府为一代又一代加拿大人民提供住房,使加拿大人民居住条件达到世界最高水平。该公司多年来采取了各种途径,包括向加拿大家庭提供直接和间接援助,以及协助建立一种能促使加拿大住房建筑业健康发展的有利环境。通过推广有关住房方面的研究与专业技术知识,协助住房建设减少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并与其他部门和单位合作,支持和修订加拿大的住房建筑标准,确保加拿大在解决目前出现的各种住房问题和面对各种新兴的发展趋势的同时,能够全面考虑国内和国际因素,做出统筹兼顾的积极反应。为了实现其支持住房产业的目标,该公司采取各种途径,包括技术与经济研究、信息交流、人员培训、示范工程、规章制度的制定、研制行业标准等促进和协调住房产业与各级政府机构以及加拿大国内外的住房用户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加拿大科学院建筑研究所是加拿大的建筑技术中心,从事综合性研究、制订建筑法规和提供质量鉴定服务等,其所从事的消防安全、建筑性能、室内环境、材料与结构、产品鉴定等方面的研究在国际同行享有较高声誉,对促进加拿大住宅产业技术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加拿大自然资源部是主管加拿大能源、采矿、地质和森林资源的联邦政府部门。该部门通过各种措施,积极发展和促进住宅建设中的能源效率,包括为新建住宅制定的R-2000计划和适用于现有旧房的"住房能源改造措施"。负责管理使用能源的设备,包括住房设备和家用电器,并为制定和实施加拿大住房建筑能源法规提供协助。矿物与能源技术中心作为自然资源部的下属技术开发机构,主要从事建筑节能设备与系统的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该中心为新建住房和现有旧房的节能住宅技术提供技术支持和计划管理服务,包括研制技术标准、鉴定工具、质量性能检查、建筑培训和计划评估等。同时,还致力于开发太阳能、风能、小型水力发电及生物能源。加拿大的住宅技术发展,在各有关部门共同协作下通力合作、协调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住宅产业技术的大发展,使加拿大住宅工业化水平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加拿大住宅建设倡导"健康住宅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保证居住者健康。包括室内空气质量、水质、采光照明、隔声及电磁辐射等因素。二是能源效益。包括建筑物的保温性能、用于采暖与制冷的能源、可再生能源技术利用、用电及高峰用电需求等。三是资源效益。可再生材料的利用、节水器具、建筑物的耐久性及长期性等。四是环保责任。包括排放及燃烧副产品的设备性能、废水及污水处理、社区的选址及自然环境的利用等。五是可支付能力。包括住宅的性能价格比、建设的工业化水平、住宅的适应性和市场性等。加拿大的住宅建筑技术发展以"健康住宅"理念为原则,发展相应的体系与技术,形成了以木结构、轻钢结构、混凝土板式结构、轻钢与混凝土复合结构为主要建筑体系和与其相配套的工业化生产的墙板、布线、门窗、厨卫部品及技术体系,实现了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机械化施工、一体化管理的住房现代化生产体系。
木结构住宅体系在加拿大已成为低层住宅发展的主要建筑体系,其源于加国拥有丰富的木材资源、现代化生产工艺和其成熟的配套技术。木结构体系的特点是:应用于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可在任何气候条件下高效建造;其空间布局可改性好,可按照市场要求临时改变其空间布局;在安装配电系统、管道系统、供暖系统与空调系统以及其他现代化系统时可节省时间、提高工效,可达到最高的绝热保温标准,保证既节省能源,又能提供长期的舒适环境。同时,可以尽量减少废料和工序,并能充分利用回收材料。
轻钢结构住宅体系在加拿大住宅建设中也有较大发展,其技术特点及技术体系和木结构体系具有相似之处,其不同之处在轻钢结构体系中的结构由钢代木,是加拿大低层、多层住宅常用的结构形式,具有很大的市场。其优点在于:质轻高强,抗震性能好;有利于环保,回收率可达100%;材料性能好,结构质量有保证;工业化程度高,施工快,有利于实现工业化生产;不可燃、不助燃,防火性能好等特点。目前,加拿大轻钢结构体系用于旅馆等公共建筑可盖到七层,用于住宅可盖到四至五层,今后发展还在进一步研究。
混凝土板式结构、轻钢与混凝土复合结构是加拿大高层住宅的主要建筑体系。混凝土板式结构综合利用了加拿大各种模板技术及现场浇注混凝土板等工艺技术,实现了机械化施工。轻钢与混凝土复合结构是将冷轧钢与现场灌注的混凝土粘合在一起或在工厂制成板,构成楼板、横梁、顶梁、立柱和墙壁等结构,是逐渐取代混凝土板式结构的新的结构型式,在高层住宅建筑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加拿大的住宅配套技术与产品水平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如:混凝土砌块技术、屋面装饰技术、塑料产品技术、空气流通与热量控制技术、门窗技术、厨卫技术供暖技术等具有世界领先水平,值得我国学习和交流。
三、中美住房合作项目与交流
代表团访美期间,与美国住房与城市发展部、商务部就中美住房合作项目事宜进行了实质性协商。同时,对美国住宅建设的政策和技术发展进行了较深入的调研,达到了预期效果。
1、合作项目的进展情况。中美住房合作项目由2000年5月优先启动"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合作项目"和"住宅产业示范工程"以来,在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初步成果。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合作项目。2000年5月,在上海举行了中美住房金融研讨会,详细了解了美国在住房抵押证券化方面的经验。2000年7月和9月,中美双方先后派出了代表团就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进行交流,为中国实施住房抵押证券化进行了技术准备。目前中方有关部门正就在中国实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工作进行努力。
住宅产业示范工程合作项目。根据《关于建设示范工程的谅解》,初步选定北京龙泽苑小区和上海新里程小区做为中美住宅示范项目。2001年3月,中美双方联合评审组在北京召开了龙泽苑示范项目规划设计方案评标会,美国FRANK WILLIAMS建筑事务所的方案中标。2002年3月在北京举行了龙泽苑示范项目环境规划设计方案评标会,美国盛林景公司的设计方案中标。龙泽苑项目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已于6月29日开工建设。上海示范工程项目于2001年9月召开了项目规划设计方案评标会,美国DESIGN COLLECTIVE建筑事务所的设计方案中标,目前设计方案仍在修改阶段。
2、合作项目的建设性意见。住宅示范工程合作已经步入到技术合作的实质性阶段。此次访问和交流就有关示范技术和产品事宜与美国商务部、住宅建造商协会等部门进行了进一步的沟通和协调,明确了示范技术与产品的内容和要求。在引进美方规划设计理念的同时,重点应在引进和示范技术和产品方面,要侧重于工业化建筑体系、部品体系以及建筑节能技术、新能源利用技术、居住区环境保障技术等方面。经过双方协商,同意先由美方提出可供中方住宅示范工程选用的技术和部品清单,再由中方根据清单提出具体技术要求和选用要求,双方协商确定。双方认为,为保证示范工程项目启动后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双方应建立工作协调小组及协调机制。
3、美国住房建设的考察研究。美国住房与城市发展部是负责美国住房投资、住房计划和住宅技术的发展的主管部门。从1930年开始,美国国会推动公共住房计划,共新建120万套住宅提供给最低收入家庭。从1993年开始启动希望6工程,主要解决低收入者、经济落后地区以及居住条件较差的群体的住房。主要是改造危旧和居住质量差的住宅,1993年-2001年计划拆除危旧住宅78156套,新建住宅83163套,到2000年实际新建住宅70898套,其中58%作为公共住宅提供给低收入者。公共住宅的投资来自国会拨款、地方机构筹措和私人投资等多种渠道。2001年国会拨款45亿美元,地方机构筹到90亿美元用于公共住房建设,为解决低收入住宅提供了巨大的资金来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美国政府为逐步消除贫民区和贵族区的居住者素质的差别,在公共住宅中吸引高收入者来居住,共同提高全民素质。公共住宅在40-50年代以建高层住宅为主,实践证明,高层住宅管理难度大,除纽约等城市外,已不再新建高层住宅。在发展住宅技术方面,美国政府非常重视住宅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国会每年拨款1000万美元用于住宅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并且在公共住宅建设中大力推广住宅建设新技术,不断改善住宅的综合质量。
四、美、加住宅产业考察的启示
1、住宅区规划。住宅的规划设计理念应从住宅小区为主发展到居住社区为主的转变。北美的住宅很少见到像我国封闭式布局和封闭式管理的住宅小区,其规划设计是以居住社区的理念,形成街坊邻里和组团区段的布局模式,体现社区开放交流的生活方式,有利于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如:社区服务、生活设施等),有利于城市交通疏散。我国封闭式住宅小区(组团)是几千年来"围城"思想的延续,每个小区必须配套相应的商业服务设施、中心广场、教育设施等,是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造成小区内外交通组织复杂,生活不便等。如果封闭式围墙是起到安全防范的作用,那么现代化监控技术、门禁系统完全可以取而代之,使住宅小区由封闭走向开放,资源(如绿地、设施)由小区独享变为社会共享。
2、住宅的装修。提供毛坯房的做法是我国住宅建设的特有现象,在住房商品化、社会化高度发达的美国、加拿大的住宅全部做到一次装修到位,而且住宅装修实现一体化设计、施工,既能保证工程质量,又有利于实现装修工业化。装修讲求简洁、明快、舒适和实用,创造一种方便、安逸的居住环境。我国目前住宅装修存在着很大的误区,装修的宾馆化或装修繁琐化给人以眼花缭乱之感。
3、居住区环境。不管在美国、加拿大的高档社区,还是普通社区,很少看到像我国住宅小区环境塑造的大手笔做法,目前我国住宅小区建设中大做环境文章,大是指人工造景,以宣传广告式手法为环境而环境。如:浩大的中心广场、人造瀑布、山石景观等,既是形式主义,又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在国外也只是在公共公园或城市广场中才能看到。在美国、加拿大的居住区环境讲求利用自然、回归自然、享受自然的原则,以种树、种草为主,营造朴实、自然的环境,既经济实惠,又具有园艺美的自然和谐,而不是人工过份做作造景。
4、住宅技术的实用性和高效性。在美国、加拿大资源丰富的国度,积极开发、推广应用污水处理和回用技术、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太阳能和地热等自然能源的利用技术、小型箱式变压器技术等,体现"健康住宅理念"的"4R"理论,即检查(Review)标准程序和做法;减少(Reduce)产生的浪费;重复利用(Re-use)资源和材料;回收(Recycle)通常被废弃的材料。
5、重视新技术的研究。尽管美国的建筑技术处于领先水平,美国政府仍然重视新技术的研究工作,国会每年拨付住宅与城市发展部1000万美元专门用于新技术的开发与研究费用,委托美国国家建筑技术研究中心负责建筑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而美国的各种协会等社团组织,更是集中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推动美国住宅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科研单位的改制与政府部门脱钩,技术研究工作弱化,同时,科研经费严重不足,很难调动起企事业单位开展新技术开发研究的积极性,严重阻碍新技术的发展。在新技术研究领域,不仅要加大科研投入,而且要稳定一批技术设备齐全、技术实力雄厚的科研单位和科研队伍,积极投入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推动新技术的发展。
6、加快我国住宅建筑体系的研究。美国、加拿大住宅建设的工业化之高,是因为有成熟的成套建筑体系(如木结构、轻钢建筑体系)和与之相配套的成套技术。我国的住宅建筑体系较多,尚未形成系列化体系,而且建筑技术以单项技术发展为主,缺乏标准化、配套化技术,住宅部品的配套性、通用性差,限制了住宅建设工业化的发展。加快我国住宅建设工业化进程,首先是解决建筑体系问题。应加强混凝土结构、钢结构住宅建筑体系的标准化研究,形成完整系列的体系。其次是完善住宅技术、部品的通用性研究,逐步形成系列化、规模化的生产体系。
7、木结构、轻钢结构住宅在我国的发展前景。我国城镇住宅主要已集合式住宅为主,由于木结构、轻钢结构的建造层数所限,其建筑结构体系在我国城镇住宅建设中应用范围有限,但与其配套的屋面体系、内墙体系及其配套的技术在集合式住宅中仍有广阔的用途。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及广大农村住房条件的改善,木结构、轻钢结构住宅在小城镇及广阔的农村住宅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轻钢结构住宅在发展小城镇和农村住宅中具有较大的潜力。
建设部赴美、加住宅产业考察团
团 长:李先逵 建设部外事司司长
副团长:沈建忠 建设部住宅与房地产业司副司长兼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主任
团 员:
王瑞春 建设部住宅与房地产业司处长
田灵江 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副处长
于 萍 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工程师
韩红丽 陕西西安高科(集团)新西部实业发展公司副总经理
陈 琳 浙江温州市安居工程建设指挥部主任
唐文华 浙江温州市安居工程建设指挥部处长
樊 阔 内蒙古包头市房地产管理局副局长
苏 和 内蒙古包头市住房资金管理中心主任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是企业从事建设项目投资活动之前,由可行性研究主体(一般是专业咨询机构)对市场、收益、技术、法规等项目影响因素进行具体调查、研究、分析,确定有利和不利的因素,分析项目必要性、项目是否可行,评估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项目投资主体提供决策支持意见或申请项目主管部门批复的文件。
《商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对项目的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方面的研究,从技术、经济、工程等角度对项目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并对项目建成以后可能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影响进行科学预测,为项目决策提供公正、可靠、科学的投资咨询意见。具体而言,本报告体现如下几方面用途:
—— 用于报送发改委立项、核准或备案
—— 用于申请土地
—— 用于申请国家专项资金
—— 用于申请政府补贴
—— 用于融资、银行贷款
—— 用于对外招商合作
—— 用于上市募投
—— 用于园区评价定级
—— 用于企业工程建设指导
—— 用于企业节能审查
—— 用于环保部门对项目进行环境评价
—— 用于安监部门对项目进行安全审查
【商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
第一部分 项目总论
第二部分 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可行性
第三部分 项目产品市场分析
第四部分 项目产品规划方案
第五部分 项目建设地与土建总规
第六部分 项目环保、节能与劳动安全方案
第七部分 项目组织和劳动定员
第八部分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第九部分 项目财务评价分析
第十部分 项目财务效益、经济和社会效益评价
第十一部分 项目风险分析及风险防控
第十二部分 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商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
第一部分 商场项目总论
总论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首要部分,要综合叙述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结论,并对项目的可行与否提出最终建议,为可行性研究的审批提供方便。
一、商场项目背景
(一)项目名称
(二)项目的承办单位
(三)承担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单位情况
(四)项目的主管部门
(五)项目建设内容、规模、目标
(六)项目建设地点
二、项目可行性研究主要结论
在可行性研究中,对项目的产品销售、原料供应、政策保障、技术方案、资金总额筹措、项目的财务效益和国民经济、社会效益等重大问题,都应得出明确的结论,主要包括:
(一)项目产品市场前景
(二)项目原料供应问题
(三)项目政策保障问题
(四)项目资金保障问题
(五)项目组织保障问题
(六)项目技术保障问题
(七)项目人力保障问题
(八)项目风险控制问题
(九)项目财务效益结论
(十)项目社会效益结论
(十一)项目可行性综合评价
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在总论部分中,可将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列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使
审批和决策者对项目作全貌了解。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
对可行性研究中提出的项目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并提出解决的建议。
第二部分 商场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可行性
这一部分主要应说明项目发起的背景、投资的必要性、投资理由及项目开展的支撑性条件等等。
一、商场项目建设背景
(一)国家或行业发展规划
(二)项目发起人以及发起缘由
(三)……
二、商场项目建设必要性
(一)……
(二)……
(三)……
(四)……
三、商场项目建设可行性
(一)经济可行性
(二)政策可行性
(三)技术可行性
(四)模式可行性
(五)组织和人力资源可行性
第三部分 商场项目产品市场分析
市场分析在可行性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在于,任何一个项目,其生产规模的确定、技术的选择、投资估算甚至厂址的选择,都必须在对市场需求情况有了充分了解以后才能决定。而且市场分析的结果,还可以决定产品的价格、销售收入,最终影响到项目的盈利性和可行性。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详细研究当前市场现状,以此作为后期决策的依据。
一、商场项目产品市场调查
(一)商场项目产品国际市场调查
(二)商场项目产品国内市场调查
(三)商场项目产品价格调查
(四)商场项目产品上游原料市场调查
(五)商场项目产品下游消费市场调查
(六)商场项目产品市场竞争调查
二、商场项目产品市场预测
市场预测是市场调查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延续,利用市场调查所得到的信息资料,对本项目产品未来市场需求量及相关因素进行定量与定性的判断与分析,从而得出市场预测。在可行性研究工作报告中,市场预测的结论是制订产品方案,确定项目建设规模参考的重要根据。
(一)商场项目产品国际市场预测
(二)商场项目产品国内市场预测
(三)商场项目产品价格预测
(四)商场项目产品上游原料市场预测
(五)商场项目产品下游消费市场预测
(六)商场项目发展前景综述
第四部分 商场项目产品规划方案
一、商场项目产品产能规划方案
二、商场项目产品工艺规划方案
(一)工艺设备选型
(二)工艺说明
(三)工艺流程
三、商场项目产品营销规划方案
(一)营销战略规划
(二)营销模式
在商品经济环境中,企业要根据市场情况,制定合格的销售模式,争取扩大市场份额,稳定销售价格,提高产品竞争能力。因此,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对市场营销模式进行详细研究。
1、投资者分成
2、企业自销
3、国家部分收购
4、经销人代销及代销人情况分析
(三)促销策略
……
第五部分 商场项目建设地与土建总规
一、商场项目建设地
(一)商场项目建设地地理位置
(二)商场项目建设地自然情况
(三)商场项目建设地资源情况
(四)商场项目建设地经济情况
(五)商场项目建设地人口情况
二、商场项目土建总规
(一)项目厂址及厂房建设
1、厂址
2、厂房建设内容
3、厂房建设造价
(二)土建总图布置
1、平面布置。列出项目主要单项工程的名称、生产能力、占地面积、外形尺寸、流程顺序和布置方案。
2、竖向布置
(1)场址地形条件
(2)竖向布置方案
(3)场地标高及土石方工程量
3、技术改造项目原有建、构筑物利用情况
4、总平面布置图(技术改造项目应标明新建和原有以及拆除的建、构筑物的位置)
5、总平面布置主要指标表
(三)场内外运输
1、场外运输量及运输方式
2、场内运输量及运输方式
3、场内运输设施及设备
(四)项目土建及配套工程
1、项目占地
2、项目土建及配套工程内容
(五)项目土建及配套工程造价
(六)项目其他辅助工程
1、供水工程
2、供电工程
3、供暖工程
4、通信工程
5、其他
第六部分 商场项目环保、节能与劳动安全方案
在项目建设中,必须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能源节约和职业安全方面的法规、法律,对项目可能造成周边环境影响或劳动者健康和安全的因素,必须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论证分析,提出防治措施,并对其进行评价,推荐技术可行、经济,且布局合理,对环境有害影响较小的最佳方案。按照国家现行规定,凡从事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都必须执行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制度,同时,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对环境保护和劳动安全要有专门论述。
一、商场项目环境保护
(一)项目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二)项目环境保护措施
(三)项目环境保护评价
二、商场项目资源利用及能耗分析
(一)项目资源利用及能耗标准
(二)项目资源利用及能耗分析
三、商场项目节能方案
(一)项目节能设计依据
(二)项目节能分析
四、商场项目消防方案
(一)项目消防设计依据
(二)项目消防措施
(三)火灾报警系统
(四)灭火系统
(五)消防知识教育
五、商场项目劳动安全卫生方案
(一)项目劳动安全设计依据
(二)项目劳动安全保护措施
第七部分 商场项目组织和劳动定员
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根据项目规模、项目组成和工艺流程,研究提出相应的企业组织机构,劳动定员总数及劳动力来源及相应的人员培训计划。
一、商场项目组织
(一)组织形式
(二)工作制度
二、商场项目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一)劳动定员
(二)年总工资和职工年平均工资估算
(三)人员培训及费用估算
第八部分 商场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项目实施时期的进度安排是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实施时期亦称投资时间,是指从正式确定建设项目到项目达到正常生产这段时期,这一时期包括项目实施准备,资金筹集安排,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施工准备,施工和生产准备,试运转直到竣工验收和交付使用等各个工作阶段。这些阶段的各项投资活动和各个工作环节,有些是相互影响的,前后紧密衔接的,也有同时开展,相互交叉进行的。因此,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需将项目实施时期每个阶段的工作环节进行统一规划,综合平衡,作出合理又切实可行的安排。
一、商场项目实施的各阶段
(一)建立项目实施管理机构
(二)资金筹集安排
(三)技术获得与转让
(四)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
(五)施工准备
(六)施工和生产准备
(七)竣工验收
二、商场项目实施进度表
三、商场剂项目实施费用
(一)建设单位管理费
(二)生产筹备费
(三)生产职工培训费
(四)办公和生活家具购置费
(五)其他应支出的费用
第九部分 商场项目财务评价分析
一、商场项目总投资估算
商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总投资估算
图:项目总投资估算体系
二、商场项目资金筹措
一个建设项目所需要的投资资金,可以从多个来源渠道获得。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资金筹措工作是根据对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估算和流动资金估算的结果,研究落实资金的来源渠道和筹措方式,从中选择条件优惠的资金。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应对每一种来源渠道的资金及其筹措方式逐一论述。并附有必要的计算表格和附件。可行性研究中,应对下列内容加以说明:
(一)资金来源
(二)项目筹资方案
三、商场项目投资使用计划
(一)投资使用计划
(二)借款偿还计划
四、项目财务评价说明&财务测算假定
(一)计算依据及相关说明
(二)项目测算基本设定
五、商场项目总成本费用估算
商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总成本费用估算
(一)直接成本
(二)工资及福利费用
(三)折旧及摊销
(四)工资及福利费用
(五)修理费
(六)财务费用
(七)其他费用
(八)财务费用
(九)总成本费用
六、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
(一)销售收入
(二)销售税金及附加
(三)增值税
(四)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
七、损益及利润分配估算
八、现金流估算
(一)项目投资现金流估算
商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现金流估算
(二)项目资本金现金流估算
商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资本金现金流估算
九、不确定性分析
在对建设项目进行评价时,所采用的数据多数来自预测和估算。由于资料和信息的有限性,将来
的实际情况可能与此有出入,这对项目投资决策会带来风险。为避免或尽可能减少风险,就要分析不
确定性因素对项目经济评价指标的影响,以确定项目的可靠性,这就是不确定性分析。
根据分析内容和侧重面不同,不确定性分析可分为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和概率分析。在可
行性研究中,一般要进行的盈亏平衡平分析、敏感性分配和概率分析,可视项目情况而定。
(一)盈亏平衡分析
(二)敏感性分析
第十部分 商场项目财务效益、经济和社会效益评价
在建设项目的技术路线确定以后,必须对不同的方案进行财务、经济效益评价,判断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并比选出优秀方案。本部分的评价结论是建议方案取舍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对建设项目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本部分就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财务、经济与社会效益评价的主要内容做一概要说明
一、财务评价
财务评价是考察项目建成后的获利能力、债务偿还能力及外汇平衡能力的财务状况,以判断建设项目在财务上的可行性。财务评价多用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以动态为主的办法进行。并用财务评价指标分别和相应的基准参数——财务基准收益率、行业平均投资回收期、平均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相比较,以判断项目在财务上是否可行。
(一)财务净现值
财务净现值是指把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的财务净现金流量,按照一个设定的标准折现率(基准收益率)折算到建设期初(项目计算期第一年年初)的现值之和。财务净现值是考察项目在其计算期内盈利能力的主要动态评价指标。如果项目财务净现值等于或大于零,表明项目的盈利能力达到或超过了所要求的盈利水平,项目财务上可行。
(二)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
财务内部收益率是指项目在整个计算期内各年财务净现金流量的现值之和等于零时的折现率,也就是使项目的财务净现值等于零时的折现率。财务内部收益率是反映项目实际收益率的一个动态指标,该指标越大越好。一般情况下,财务内部收益率大于等于基准收益率时,项目可行。
(三)投资回收期Pt
投资回收期按照是否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可以分为静态投资回收期和动态投资回收期。以动态回收期为例:
(l)计算公式
动态投资回收期的计算在实际应用中根据项目的现金流量表,用下列近似公式计算:
Pt=(累计净现金流量现值出现正值的年数-1)+上一年累计净现金流量现值的绝对值/出现正值年份净现金流量的现值
(2)评价准则
1)Pt≤Pc(基准投资回收期)时,说明项目(或方案)能在要求的时间内收回投资,是可行的;
2)Pt>Pc时,则项目(或方案)不可行,应予拒绝。
(四)项目投资收益率ROI
项目投资收益率是指项目达到设计能力后正常年份的年息税前利润或营运期内年平均息税前利润(EBIT)与项目总投资(TI)的比率。总投资收益率高于同行业的收益率参考值,表明用总投资收益率表示的盈利能力满足要求。商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收益率ROI。ROI≥部门(行业)平均投资利润率(或基准投资利润率)时,项目在财务上可考虑接受。
(五)项目投资利税率
项目投资利税率是指项目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后的一个正常生产年份的年利润总额或平均年利润总额与销售税金及附加与项目总投资的比率,计算公式为:投资利税率=年利税总额或年平均利税总额/总投资×100%投资利税率≥部门(行业)平均投资利税率(或基准投资利税率)时,项目在财务上可考虑接受。
(六)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ROE)
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是指项目达到设计能力后正常年份的年净利润或运营期内平均净利润(NP)与项目资本金(EC)的比率。商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资本金净利润率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高于同行业的净利润率参考值,表明用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表示的盈利能力满足要求。
(七)项目测算核心指标汇总表
二、国民经济评价
国民经济评价是项目经济评价的核心部分,是决策部门考虑项目取舍的重要依据。建设项目国民经济评价采用费用与效益分析的方法,运用影子价格、影子汇率、影子工资和社会折现率等参数,计算项目对国民经济的净贡献,评价项目在经济上的合理性。国民经济评价采用国民经济盈利能力分析和外汇效果分析,以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作为主要的评价指标。根据项目的具体特点和实际需要也可计算经济净现值(ENPV)指标,涉及产品出口创汇或替代进口节汇的项目,要计算经济外汇净现值(ENPV),经济换汇成本或经济节汇成本。
三、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分析
在可行性研究中,除对以上各项指标进行计算和分析以外,还应对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进行分析,也就是对不能定量的效益影响进行定性描述。
第十一部分 商场项目风险分析及风险防控
一、建设风险分析及防控措施
二、法律政策风险及防控措施
三、市场风险及防控措施
四、筹资风险及防控措施
五、其他相关粉线及防控措施
第十二部分 商场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与建议
根据前面各节的研究分析结果,对项目在技术上、经济上进行全面的评价,对建设方案进行总结,提出结论性意见和建议。主要内容有:
1、对推荐的拟建方案建设条件、产品方案、工艺技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影响的结论性意见
2、对主要的对比方案进行说明
3、对可行性研究中尚未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建议
4、对应修改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提出修改意见
5、对不可行的项目,提出不可行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意见
6、可行性研究中主要争议问题的结论
二、附件
凡属于项目可行性研究范围,但在研究报告以外单独成册的文件,均需列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附件,所列附件应注明名称、日期、编号。
1、项目建议书(初步可行性报告)
2、项目立项批文
3、 厂址选择报告书
4、 资源勘探报告
5、 贷款意向书
6、环境影响报告
7、 需单独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单项或配套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8、需要的市场预测报告
9、引进技术项目的考察报告
10、 引进外资的名类协议文件
11、其他主要对比方案说明
12、其他
三、附图
1、 厂址地形或位置图(设有等高线)
2、 总平面布置方案图(设有标高)
3、 工艺流程图
4、 主要车间布置方案简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