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语文教师培训总结范文

语文教师培训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语文教师培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语文教师培训总结

第1篇:语文教师培训总结范文

一、教师培训工作

(一)2020年教师培训工作总结

2020年我县的教师培训工作严格按照下达的培训任务和指标进行,分为国家级、省级、州级、县级和校本培训共5个层次进行培训。

1.完成国家、省、州151人次。其中完成国家级培训共计25人(2020年“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22人正在陆续参培);完成省级培训53人(2020年省培项目6人正在陆续参培;完成州级培训73人。

2.完成县级培训共1720人次。全年共计完成国家级、省级、州级、县级培训1871人次。所安排的培训做到了“选派到位,严格要求和规范管理。参培教师遵守纪律。认真学习,学有所获,完成学习后都能积极开展好“一培四展”工作并与其他教师共同分享培训成果。

3.进一步加强校本培训工作。我县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主要是以各中小学校为单位全员参与,全面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实现教师终身学习的校本培训理念。基本途径是以“十抓一促”为载体,规范各校校本培训的过程管理,落实“十抓一促”为主要内容的校本培训责任目标。并与学校校长和教师的年度考核和绩效工资挂钩进行督促和考核。促进校本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并取得了成效。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个别参训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与培训发生冲突时,影响了培训效果。

2.个别教师为培训而培训,未达到培训目的。

3.建议线上线下培训内容减少通识性讲座,培训针对学科内容贴近一线教师,要具有实效性。

(二)2021年教师工作计划及“十四五”工作思路

1.“十四五”期间我县将以学前教育教师、中小学骨干教师、中小学校长名园长、学科骨干教师为亮点,坚持“打造骨干、夯实校本,优化课堂、提升课研,全员参与、整体提升”的工作思路,提高教师参训的积极性、主动性。优化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模式,扩大学习内容。进一步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形成教师培训的长效机制,完善教师培训的考核评估制度,秉承培训为教育发展服务、为学校发展服务、为教师发展服务的理念,突出师德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全面提高我县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促进我县教育改革和教育质量的跨越发展。

2.积极完成国家、省、州下达的各级各类培训任务。抓好学校的“十抓一促”、“一培四展”工作。

二、语言文字工作

(一)2020年语言文字工作总结

为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实施办法》。今年我县认真履行职责,扎实有效地开展了语言文字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党政机关带好头。党政干部必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认真贯彻落实语言文字各项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严格公文用字的规范化管理。

2.教育系统牢基础。一是将学校将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纳入学校教育目标。二是明确学校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教育教学用语用字。三是将教师普通话水平达标作为评优、晋职的必备条件之一。

3.新闻媒体做榜样。新闻媒体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严格节目制作播出的审制,播音员、主持人的普通话水平均达到规定等级。

4.服务行业强形象。把“说好普通话、用好规范字”纳入部门的管理目标,纳入员工的工作规范和考核要求。服务行业必须把规范用语用字作为文明优质服务的重要指标,纳入日常检查考核。在县城主要街道设置大型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牌,对主要街道、广场等地的社会用语用字进行了全面的清理整顿。

三、存在的问题及工作建议

1.公文格式仍有不规范现象,标点符号不能正确使用。

2.县域语言文字工作缺乏创新意识,创特色不够明显。

3.建议进一步加强公文格式规范化的培训,加强公文的审核校验,避免出现不规范现象。加大对各行各业、各领域的督导力度。

(二)2021年语言文字工作计划及“十四五”工作思路

1.2021年我县语言文字工作将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贯彻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全面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积极作用。

第2篇:语文教师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小学教师 有效性 培训对象 培训内容 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215-02

加强小学语文教师培训的有效性,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切实解决小学语文教师培训的质与量的矛盾是当前小学语文老师培训的关键。结合我参与学校的广东省两个省级课题《山区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模式的实践与研究》、《山区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四念一体”策略的探索与实践》,总结出了“分层培训,整体推进”策略与方法,所谓“分层培训”就是根据每个教师的特点和发展的需要,划分培训对象的层次,设计不同的培训内容,采用不同的培训形式,所谓“整体推进”就是培训对象所在学校、镇中心校、县教师进修学校三位一体进行培训,全面提高小学教师的素质。

一、确立培训对象,以促进不同层级教师的专业发展

培训对象的确立是培训工作有计划、有目的、有内容、有创造、有效性开展的前提。我们遵循教师成长的规律,以小学语文教师的知识、教育教学经验为主要依据,新教师为起点,并依对象确定前后接的层次和层递的对象。我们把小学语文教师划分为三个层次:“新手型”教师、熟练型教师、骨干型教师。“新手型”教师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刚刚参加工作或参加工作二、三年的教师,另一种是虽然参加工作时间长,但没有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直接从高中、初中毕业的小学教师或民办、代课教师。熟练型教师是指接受过正规师范教育,参加教育教学实践四年以上并且接受过一定的职业培训教育的教师。骨干型教师是指有比较高的学历、知识水平、教育教学经验较丰富、教育教学成绩较突出且有一定教研科研能力的教师。

二、设计培训内容,以满足不同层级教师的需求

我们在课题实验中发现,不同层级的教师,对培训内容有不同需求,对以前的院本培训比较反感,培训效果不理想,因此,我们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的特点,从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实践的需要和促进教师发展的需求出发,设计不同的培训内容,加强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

(一)“新手型”教师

对于刚刚从事教育教学的教师,他们处于角色的转变时期,缺乏从事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和经验,不了解当地的文化环境和民风民俗。他们最需要的是了解当地的文化,了解与教育教学有关的一些情况和教育教学的具体情境,因此对他们而言,教育教学经验的传授和积累是最重要的。我们设计的培训内容主要有: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小学语文新教材分析;小学语文典型课例分析;小学语文课例现场分析;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技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和操作;当地文化介绍等。对于已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民办或代课教师,他们已有了一些教育教学经验和技能,但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知识结构存在不健全,教研科研能力较弱。我们设计的培训内容主要有: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小学语文新教材分析;小学语文典型课例分析;小学语文课例现场分析;教育学;心理学;小学汉语拼音教学及口语纠正;疑难解答等。我们提倡“边培训、边实践、边总结”的原则,旨在迅速提高教育教学技能,适应工作的需要。

(二)熟练型教师

他们已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技能,能处理日常的教育教学问题,能对自已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他们渴望向骨干教师转变,提高自已的教学、教研能力,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作出理性的思考。我们设计的培训内容主要有: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论;小学语文教学理论与研究;小学语文教学教研理论与方法;多媒体课件制作与信息收集;当代小学教育教学教研科研动态和发展趋势;小学语文典型课例分析;小学语文课例现场分析;疑难解答等。我们旨在为教师解读教学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及提供理论依据,又能提高他们在实践、理论、再实践过程中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教研能力和科研意识。

(三)骨干型教师

骨干型教师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积累了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技能,知识结构较为合理,能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达到教学目标,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较强。他们希望进一步提高自已的教学能力,能够理性地审视自己的昨天、今天,反思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在更高的层次上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教学技能,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教学风格和教育信念,向优秀教师甚至向教育专家转变。我们设计的培训内容主要有:小学语文教学理论与研究;小学语文教学教研理论与方法;多媒体课件制作与信息收集;当代小学教育教学教研科研动态和发展趋势;疑难解答;专题讲座;专题研究等。我们原则上采用讲座和学员自修自研相结合,布置一定的任务,建立一定的管理制度以保证培训的实效。

三、选择培训模式,以适应不同层级教师的特点

(一)“新手型”教师

⑴集中讲授式。集中进行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知识的学习与考核,使教师尽快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集中讲授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使教师尽快了解、掌握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⑵集中讨论式。既可以把“新手型”教师集中到县教师进修学校,也可以以镇为单位集中到镇中心小学,在进修学校指导教师和县、镇学科带头人的组织下,以一定周数为周期,主要讨论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同时做好相应的记录,这些资料同时可以做为熟练型教师和骨干型教师课题材料或教研专题。

第3篇:语文教师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教师;角色;有效转变

自2001年教育部颁布《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距今,新课改的实施已经整整十年了。在很多方面我们可喜地看到,这次改革无论从教育改革的广度、深度、层次性以及可实施性上,都是成功的,它从各个方面都充分地体现了“学生本位”教育理念。在课改实施的过程中各级各类教育者对新课程理念的贯彻执行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在实际行动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例如,很多教师为了贯彻在“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于是便将教学形式由传统的传授式方式换成了游戏教学,在课堂上教师本末倒置,把课程的实质内容当成了辅助方式,而把游戏当成了授课的主要目的,一节课下来学生学到的知识不重要,学生在课堂上热闹的气氛却成了首要。然而,一味地追逐教学形式上的变化,这样的教学过程只会变成“闹课”或者“游戏课”。最终,教学流于形式,学生非但没有学到知识,反而浪费了时间。

那么,在新课程概念下,教师应如何将新课程理念融入自己的课堂,并能够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呢?笔者认为,课堂教学尤其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教学形式主要取决于教师在课堂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新课改后,很多专家、笔者都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对教师角色的重塑与定位从各个方面来探讨。总体看来,一改传统教师的角色,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其实,不管新课程怎么变化,它的根本目的没有改变,课堂教学仍以传授知识为主,让学生在受教育中学到知识文化,进而达到全面发展。事实上,新课改后专家们对于教师角色的定位给教学本身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甚至有些笔者将教师角色的定位完全改变了教师应有的职责,导致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出现了“乱”“难”的尴尬局面。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就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角色的有效转变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语文教师在扮演引导者角色的同时不能忽视知识传授者的角色

语文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因此语文教师需要把握好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这就需要语文教师首先要扮演好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其次再扮演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语文是一门基础性课程,它对学生基本学习能力的提高、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形成以及学生全面发展以及终身发展起着奠基作用。在基础教育阶段,语文所承担的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重在综合,它以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知识、语言能力、审美情趣、思想道德、个性品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根据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识记1600个左右的汉字,其中会写800个左右的字,此外还要掌握字的偏旁、部首。例如,当学生认识一个“好”字,教师就不能引导学生去认识其他带“女”字旁的字,因为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认知水平是有限的,很容易混淆两个部首相同的字。但是,除了在知识传授方面教师需要扮演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外,在思想感情、审美情趣、思想道德等方面还需要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因为我们都知道这些是不能传授的,而是需要教师去引导学生。

二、从传统的教学评价中走出来,实施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动态评价方式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对自己角色扮演成功与否的主要评价方式就是考试。因此,有这样一句俗语,“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而传统教学培养出来的人才也出现了很多“高分低能”的结果。但是,新课改后,在素质教育呼声高涨的今天仍然有不少教师还在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语文教师可以结合自己教学的实际情况来制订动态的教学评价方式,并制订学生自评、互评等多元评价方式,充分体现学生是评价的主体,而评价本身也是学习和提高的过程。学生的评价方式关系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是新课改执行的重要环节。作为第一线的语文教师应该不断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内涵,根据自己的经验在教学评价方面做一些有益的探索,以求得更加科学、更加敏捷的评价方式,进一步完善语文课程评价体系。

三、严格接受新课程语文教师培训,加深语文教师对新课程概念的理解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有很多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不是深入的、全面的。对于教师培训,很多教师也只是敷衍塞责,走形式而已。而一个好的教师角色的扮演者必须汲取新课程的精华,掌握新课程的精髓,严格接受教师培训。语文学科作为中小学主要课程之一,有其独特的性质与特点。无论是在教学设计,还是在具体的语文教学活动中都应将学生和教师作为一个教学整体的两个方面去考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语文课堂上教师的整合作用来满足每一个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用语文的感染和影响功能去教育和熏陶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语文的美,喜欢语文,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熟练地阅读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和习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8.

[2]李瑾瑜,柳德玉,牛震乾.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转换[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104.

第4篇:语文教师培训总结范文

一、指导思想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工作在教育局和教研室的正确领导下,继续坚持以课程改革理论为先导,总结课改经验,确保课改工作的进一步深化。突出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拓宽小学语文教研的思路,重视小学语文青年教师的队伍建设,改进教育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牢固树立为学校服务,为教学服务,为教师服务的思想,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为小学语文教育的健康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工作思路

1.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增强驾驭教研的能力。

2.拓宽教研思路,丰富教研形式,发挥各级教研网络的作用,组织内容丰富的座谈会、研讨会、现场观摩等活动。

3.继续落实教研室听课制度,经常深入到学校,深入到课堂,听课、座谈,倾听教师心声,指导教学研究。

4.不断总结教学质量监测经验,拟制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监测方案,提高监测的效度和信度。努力做到客观、公正地评价学校,评价教师,促进课程改革,推动小学教育的发展。。

三、具体工作

八月份

2.完成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评选工作。

九月份

1.做好小学语文论文评选上报工作。

2.筹备组织外出参观学习。

3.督促小语课题结题筹备情况。

4.2012年新聘上岗小学语文教师培训会。

十月份

1.开展送教到村小活动(紫阳)。

2.开展“工人子弟小学教育教学开放日”活动。

3.组织部分教师参加“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

4.小学语文课题结题。

十一月份

1.做好课改听课、调研工作

2.开展城乡教研分会联谊活动。

3.2012年新聘上岗小学语文教师中期调研会。

十二月份

1.召开明光市特级教师、教坛新星、骨干教师教育教学座谈会。

2.开展2012年新聘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调研会。

3.深入村级小学开展听课、交流活动。

2013年一月份

1.做好小学期末监测教学进度调研工作。

第5篇:语文教师培训总结范文

本论文主要研究了新课程改革之后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有效改进的建议。一方面有助于初中语文教师深入理解语文教材,树立正确的教材观,另一方面对于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也有积极的意义。

1 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1.1初中语文教师缺乏必要的经验储备

伴随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与其相关的初中语文教师培训也是层出不穷,但是培训效果却不容乐观,在进行语文教学实施中,教师往往是不能灵活的处理语文教材,致使语文教材没有成为语文教师的应有资源而成了束缚。其次,教师缺乏语文课堂的教学经验和知识储备。初中语文的教学是立足于语文,但是绝不止于语文,其中有走进生活的尝试和跨学科的尝试,给我们的语文教师提出挑战,要求他们要拥有比较丰富的社会和科学、人文知识,才能游刃有余的由于初中语文新课程培训大都流于形式,没有落到实处,导致教师们的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经验的缺乏,教师本身没有一桶水,就很难倒给学生一碗水,结果经常出现的现象诸如没有给学生充裕的时间搜集资料,学到某一单元了,一布置下任务,导致学生茫然无措,效果不佳。

1.2教学规模与学生需求矛盾

我们在语教学实践中,所预测到的客观因素诸如经济条件限制,安全因素考虑,活动场地限制,学习资料有限等其实不是个案,是一个广泛存在的问题,每个学校也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发挥最大的作用,积极改进,但是我们在实践中还发现还有一些短时期内很难解决的教育体制性原因,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转变的,也许需要长期的发展才能逐步改观,在语文教学中,课堂上做到给每个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是很难实现的,这也表现在给学生进行及时评价和后期评价的时候,就不可能给每位学生与适当和有效的关注,那么这将会影响很多表现不是那么突出的一些学生的自尊心,从而打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最后,呈现的结果就是语文教师是一过式讲解,走马观花,而有些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再积极,不在高涨,显然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也很难理想。因此,学校的办学规模与学生需求的矛盾很大程度上也是制约语文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与开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1.3语文课程的难度陡增

我国现行语文学科教材体系中,小学到初中的知识容量跨度比较大,衔接不是水到渠成而是有些突兀。小学阶段以语文和数学教学为主,而其它科目几乎不做要求的,其他科目统称小科,从不考试。当学生上了初中,生物,物理,历史,地理,化学等科目不仅新增而且要考试,初中阶段短时间内新增加了如此多的课程,在这种知识由小学到初中突然难度陡增的情况之下,学生一下很难适应,原本应该是生机勃勃,活力四射,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学习,在其它科目的重压之下,几乎没有自由生存的空间。语文老师煞费苦心,只是学有余力的学生或许可以体会到语文学习的快乐,而学习压力大的学生也只能是疲于应付了。兴趣消失已尽。

2 解决初中语文教学中问题的方法

2.1教师之间协作开发课程资源

语文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教学研究,就是要求,充分发挥语文教师个人,教师集体的作用。使教师逐步养成学习与思考的习惯,增强语文教学研究的意识,以不同的视野来反思,分析问题和解决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把日常教学工作与培训内容融为一体。教师的集体备课是促进语文教师的互助合作和专业发展的最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不同教学特点的教师,通过交流,学习,在提供教学资料,教学教法,教学计划与策略等方面进行互通有无,这样有利于实现语文教学资源的共享,有利于集中集体智慧,语文教师共同研究教材,教学教法和学生的学习需要,最终提出各自的最优解决方案,实现语文知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知识内容的更新与充实。语文课堂学习的内容是灵活多变的,语文课堂的教学教法也是灵活的,实践中,语文教师都认识到于集体备课的方式中探讨教法,解决问题是有效的途径。所以,要完善语文集体教研体系,使语文集体备课成为校本教研的一个常规化内容,使语文集体备课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园地与沃土。

2.2更新语文教师的教材观

语文新课程教材的实施需要语文新课程观念的指导,离开语文新课程理念,语文课堂犹如空心菜,毫无内容。新的语文教材观要求语文教材要具有时代教育的导向性,要立足于生活的前沿,把最新的语文知识介绍给学生。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不仅要立足与语文教材,而且更要把教材延伸到课外,到社会生活,在语文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语文教师必须创造性地使用语文教材,积极的探索开发语文教材的途径。语文教材取材于学生的生活世界,但其实,实实在在地生活世界才是学生的教材。语文教材也只是一扇沟通课内与课外联系的桥梁而已。因此,语文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大胆地延伸。把知识分类组合。经过对语文教材深入细致地研究和课堂的实际实施,运用不同的教研方法,去处理不同类型的教材,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时,是即学习了语文知识,也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

2.3更新学生学习语文的观念,正视初中语文学习的基础性作用

学生的学习观反映了学生的语文知识观的问题,实践中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观,主要在于转变学生的语文作业观,在语文学习中,通常很多学生的观念里,作业就是做练习题,抄写,背诵等。很少有学生把看课外书、观察生活等作业作为必须做的作业来完成的,而语文学习的作业基本上都是比较灵活的,有查资料,有要求体验的等比较灵活的作业,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必须引导学生转变语文作业的作业观。实践证明可以分三步走:(1)语文教师要注重分析,晓之以理,教育引导学生克服轻视语文作业的错误思想,和错误做法。(2)语文教师要把语文课外作业作为一项常规作业来布置,不仅要求学生完成其数量,还要检查学生完成的质量。(3)是要做出及时的评价,尽可能的鼓励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使之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学习语文。其实学生是语文课堂学习的最重要的参与者,只有学生积极思索,勤于动手、善于探究和总结,才能真正在语文课堂学习中获取基本的基础的语文知识,从而达到语文新课标要求的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

参考文献:

第6篇:语文教师培训总结范文

一、德育渗透的重要性及优势所在

1.促使学校德育工作顺利开展

就中学德育目标来说,很多地方和语言类学科教学的目标与要求是一样的,特别是在初中语文教科书里面都有非常直接或者间接的呈现。正是这样,我们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要依据中学的德育目标,有的放矢地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些内容进行必要的强化,这无疑会有利于中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进而促进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更好地实现中学德育的目标。

2.充实和完善学校德育内容

在初中语文教科书里大多都会体现中学德育的内容,而且更加具体、直观。与此同时,初中语文教科书里还会有一些教学内容,也是会对中学生的德育起到一定的强化作用。因而,借助语文课堂教学来实现对当前的中学生进行道德方面的教育,这本身就是中学德育手段。正因为这样,加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有助于不断充实中学思想品德教育。

3.更好发挥品德教育的作用

针对整个状况而言,现在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作用发挥不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应试教育对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影响。一部分学校对学生的德育不重视,这会使他们无法意识到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对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重要的意义,更不能有意识地发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2)单纯传授知识对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影响。现在仍有一部分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对教科书里适合对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挖掘不够深入、不够透彻。因此,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没有有效地发挥对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作用。

(3)教师素质对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影响。有一部分语文教师教育教学基本功不扎实,课堂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仍然比较简单,在教学理念方面没有重视通过语文课堂教学来加强对中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

以上这些方面都会影响到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对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作用的发挥。而面对上述情况时,唯有增强中学语文课堂中的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重视发挥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德育的功能,才能够有效地解决。

二、德育渗透的方法及措施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德育先行。中学思想品德教育一定要渗透到每门学科的知识里面,只有这样才会让思想品德教育不再成为空洞乏味的说教。

1.认真寻找教材里的德育渗透点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教育的基本途径,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渗透是课堂教学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

中学语文教科书里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德育因素。中学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必须要有渗透的资源,教师健康的人格就是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非常重要的资源。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直接的影响,我们在每堂课都要用自己的真情去感染学生。如在语文教学中悉心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课文的同时,更感受到文章所带来美,从而激起学生热爱伟大的祖国和美丽的家乡,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会热心地帮助别人,关心爱护别人,尊敬师长,孝顺父母,这样,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不再浮于表层之上,每一堂课都达能到预设的目标。想要更出色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实现制定的教学目标,广大教师必须要努力研究教材,不断深入挖掘德育方面的教育因素,充分发挥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教育性。

2.增强语文课堂德育渗透的有效性

在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行为中发生作用,乃是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关键,并且能够深刻地触动学生内心,使中学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落实位,不能浅尝辄止,只做一点表面的文章。如引用著名的先进人物以及事迹,让学生受到教育,受到感染,使他们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另外,也可以利用语文实践活动课,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德育活动,邀请革命先辈到班级为同学们讲一讲革命传统。与此同时,教师更该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身教重于言教,要时刻注意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使学生能够接受正面的积极引导。

3.加强教师培训,提高德育水平

(1)充分利用好常规思想政治培训,逐步加强对中学语文教师的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培训,努力提高中学语文教师思想政治的水平。

(2)充分利用好中学语文教师基本功培训,积极鼓励中学语文教师间的交流与沟通,进而促进语文教师教育教学的水平能有大幅度的提高。

第7篇:语文教师培训总结范文

一、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实施“新课标”的“两大不适应”

(一)观念不适应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教师对教学进行彻底的调整与改革,逐步更新和转变语文教育观念。

要想让新课程标准得到较好的实施,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树立起相应的语文教育观念。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对课程改革有许多不太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不能完全理解语文的性质。以往的教学大纲,主要强调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但是,新课程标准除了要突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主要明确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同人文性较好地结合起来。可是,当前不少农村中学教师始终将语文的工具性放在了首位,总是片面地认为语文学科就是对语言进行学习,让学生掌握字、词、句、篇就可以了。特别是到了九年级之后,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更是将教学过程变为了实施题海战术,反复训练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忽略了语文浓郁的人文气息。

但是,另一个方面,却有些教师总是片面强调语文的人文性,忽略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这部分教师认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就是进行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将语文课上成了政治课;没有对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进行较好的理解,或者总是忽略语文学科中的基础知识,脱离语言环境进行学习。比如,在对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有些教师总是没有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的对话,就让学生在没有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谈主题,但是在谈主题的时候,又强制性地将文章的主题归纳到“对封建教育的批判上……”,这样就夸大了语文学科的思想政治性。

第二、对学生的理解不能完全适应。从新课程标准中可以得知,“新的教学理念主要是将学生放在了学习的主体地位,要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提高成绩,而是为了让学生得到全方面的发展。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教师只起到引导作用。比如,在对九年级语文教材中的《江村小景》这篇文章进行教学时,教师不能将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强加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通过感悟,去领悟课文中体现的这一家人从“团聚”到“离别”的背景,从而让学生理解当时的社会状态,珍惜当前的幸福生活。

(二)教学方式不适应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方法的多样化,特别是要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说,将以往那种传授知识的方式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但是,在不少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不适应这样的教学方式,不明白学生要学什么、怎么学,还是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讲得越多,学生听得就越累,无法把握学习的重点。比如,在教学《苏州园林》的过程中,教师没有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进行学习,对苏州园林的美景进行欣赏,只是简单地将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传授给学生。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感到比较枯燥,最终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实施“新课标”的“两大困惑”

笔者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不少农村初中语文教师总是感觉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主要就是“新课标”的要求同当今农村教育的现实存在着一定的落差,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无法理解真正的和谐发展

和谐发展是多方面的,除了教师的因素之外,还有社会因素以及家庭因素。先谈谈社会因素,由于农村的经济状况相对落后,严重制约了课程的实施。当地的经济状况会给学校的教师培训、教学场地的改造、教学设备的更新等带来制约。在有些偏僻的乡村,有时连教师的工资都没有保障。如果学校得不到社会经济的保障,那新课程标准就是一句口号了。同样,家庭氛围也是比较重要的。和谐的家庭氛围,能够让学生感到轻松、幸福。

(二)无法准确理解研究性学习

新课程标准要求“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来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即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但是,不少教师无法完全进入到这种状态中。没有电脑设备,即使有了这样的设备,乡村中学的不少教师年纪较大,没有学习的愿望。比如,在对《马说》这课进行教学的时候,涉及不少多义词,这些词语的拼音也是有区别的。其中的“食”在不同的地方就有不同的读音,如果教师能够给学生用多媒体进行朗读示范,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实施“新课标”的相关对策

针对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不适应和困惑,笔者提出了一些策略。

(一)加强校本培训,提高教师自身素养

要想让教师的素质得到提高,渠道是比较多的。但是,从农村中学教育的现状来讲,校本培训是比较实在的。通过校本培训的形式,可以通过专业人员的引导,让教师学到较多的符合教学实际的理念和教学方法。可以让教师多进行观摩和演练。比如,教师在教学《明天不封阳台》这篇文章时,可以总结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较好地展示出来。

第8篇:语文教师培训总结范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对教育教学过程认识的日趋透彻,教师的职业行为相应要求逐步提高,“教师必须在履职过程中不断进取、终身学习而实现专业化发展,以适应教育教学的相应要求”的基本观点越来越清晰地被确立。可见,教师专业发展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时展的要求。然而,当前山区高中语文教师普遍存在缺乏教学经验、专业能力不足等问题,本文对山区高中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山区高中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山区高中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为了寻找有效促进山区高中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方法,笔者对百色市西林县共79位高中语文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发放问卷79份,共收回有效问卷79份,具体的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一)山区高中语文教师缺乏教学创新能力

 

山区高中语文教学要达到《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必须具有《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和专业能力,特别是教师创新能力,其包括创新观念、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三部分。山区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与创新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和促进剂。调查结果发现,认为在教学中欠缺创新思维、创新方法的教师分别占38%和40%,而对教材和疑难问题处理情况中能“独立钻研”和“以自己思考为主”的教师分别占13%和12%,这反映了山区高中语文教师在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上的严重不足,见表1。

 

表1山区高中语文教师创新能力的调查情况[n(%)]

 

认为自己在教学中最缺乏的是 创新观念 创新思维 创新方法

 

10% 38% 40%

 

自己对教材的处理 以学生的实际为主 以教参为主 以自己的思考为主

 

48% 40% 12%

 

在教学和科研中遇到疑难问题时 向同事请教 独立钻研 暂时放下

 

85% 13% 2%

 

山区高中语文教师创新能力的欠缺在课堂教学上表现最为明显。与外地同行相比,山区高中语文教师在目标把握、教学设计、资源整合、教学方法和课堂艺术等方面明显低一个层次。笔者曾参与外校名师和山区高中语文教师讲授《荆轲刺秦王》的听课,相比之下,外校名师的授课效果更明显。外校各师采用影视导入课堂,先让学生观看张艺谋导演的电影《英雄》,然后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情境,让他们说出许多相关的知识,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荆轲在易水送别时“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怆感情。而本地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对文章进行故事引导、介绍人物背景。学生在课堂上似听非听,课堂气氛较沉闷,课堂三维目标大打折扣。可见,山区高中语文教师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其教学效果不佳。这也反映了山区高中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较低,从而导致其教学质量不高,并导致了山区高中的高考语文成绩总体较低。

 

(二)山区高中语文教师缺乏良好的教学科研态度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结合教育教学新理论,不断探索教育科学,勇于开展创新型课堂教学活动。教学科研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衡量标准,也是教师不断拓展领域知识广度和深度的重要手段和途径。然而,从调查结果来看,山区高中语文教师的科研热情和科研水平较低,见表2。

 

表2山区高中语文教师教学科研的调查情况[n(%)]

 

参加教学科研活动的态度 主动要求参加 36.6%

 

被动参加 63.4%

 

参与教学科研活动的主要内容 学习新课标、文件、学科理论 30.3%

 

听课、评课 42.7%

 

组织相关活动 22.9%

 

进行有目的的课题研究 4.1%

 

由表2可见,占63.4%的山区高中语文教师是被动参加教学科研活动,这说明了他们对自身的教学领域缺乏深入的知识探索欲望,对教研活动缺乏兴趣,这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他们甚至认为教学科研活动浪费时间和精力,还不如花更多的时间辅导学生的学习。从参与教学科研活动的主要内容来看,教学科研活动大多是让教师参与学习一些例行文件、听课、评课活动,只有4.1%的教学科研活动是针对课题研究而进行的。在西林县所抽查的10所中学中,能正常开展教学科研活动的学校未达到30%。教师普遍认为教学科研活动只是一种形式,走过场,没有真正在教学科研活动中解决教学中的难点、重点和疑点,因而没有兴趣也不愿意参加此类活动。由此可见,教师不能有效参与教学科研活动,其科研成果不明显,影响了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转变。

 

(三)山区高中语文教师写作能力有待提高

 

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项硬指标,无论是从应试、考核还是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角度来看,写作能力都应该是语文教师专业发展必备的、首要的基本技能和专业素养。由表3调查的数据来看,占74.4%的语文教师从教以来没有发表过作品,可见,语文教师的写作能力普遍存在缺失现象,严重影响了作文教学的开展,直接影响了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学生难以在写作上提高语文成绩。

 

表3山区高中语文教师写作能力的调查情况[n(%)]

 

从教以来公开发表作品5篇以上 3人 2.6%

 

从教以来公开发表作品5篇以下 18人 23%

 

从教以来没有发表过作品 58人 74.4%

 

山区高中语文教师写作能力缺失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不能从容驾驭作文教材,对作文教材理解和把握存在偏差;二是作文评价方法单调,指导学生写作的效率低下,无法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三是对各类写作体裁的特点和写作方法不了解。笔者曾参与某山区高中语文教师讲授人教版第三册二单元《中学生要不要读名著》的听课,该教师对名著了解比较有限,且没有预先设计学生该如何写这类作文,因此,他在布置作文的时候,并没有任何讲解和引导,就只在黑板上写出作文题目,并向学生提出上交作文的时间和要求就不了了之,让学生无所适从,结果可想而知。

 

(四)山区高中语文教师普遍缺乏虚心向学的品质

 

自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实施以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从事农村义务教育工作,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为山区学校带来了新的师资力量,也极大地提高了山区教学质量。然而,有些新来的教师因为在学历上高于老教师而自恃清高,与其他教师之间缺乏必要的合作与沟通,导致自己在专业成长过程中走了不少弯路。此外,还有部分山区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师专业发展上急功近利,凡事以岗位的提升、职称的晋升、教学或科研评优评先等奖励的获取作为教研活动的出发点,普遍缺乏虚心向学的品质,极易产生负面情绪,这就影响了山区高中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质精神,也会影响教师教学过程的实施。

 

二、促进山区高中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专业知识、专业精神、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相关教育部门要完善继续教育制度,提高教师的专业创新能力,山区高中语文教师应积极主动参与教研活动,重视教学反思,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使自己成为一个专业教育者。

 

(一)完善继续教育制度,提高教师专业创新能力

 

山区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充分认识教师专业发展在新课改中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将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提到议事日程,进一步完善继续教育制度,如完善教师培训和进修制度体系。山区高中语文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自觉做到自我进修、自我完善,使学习成为专业发展的内需,提升其职业修养,更新知识结构,增强理论底蕴;还要积极投身教学科研的改革与实践,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探求、感悟和反思,培养自己成为研究型、开拓型、全能型的教师。教师创新能力的提高,关键是自身知识的不断积累和教育理念的更新,而这些只有在完善的继续教育体系下才能得到保障。因此,教师要在科学、合理的继续教育制度下,通过积极参与业务学习和教育科研活动,不断地自我提升,博采众长,独立思考,潜心研究,从而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专业水平。

 

(二)积极参与教学科研活动,使自己成为专业教育者

 

教师成为一个研究者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教师实现自身价值的途径。山区高中语文教师在参加教学研究时,应将语文课程与教材、语文与其他相关的学科、学校特有环境等作为研究对象,把教学的相关环节或课堂授课方式或学生的学习方法等作为研究过程,运用相关的教学理论来检验其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研究课题、发表教学论文、编写教材、举办课题讲座等方式,不断检测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可以有效提高山区高中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并在专业发展过程中使自己成为专业教育者。

 

(三)重视教学反思,做到虚心向学

 

在新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山区高中语文教师要面临许多棘手的问题,要敢于结合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理念与方法,改变不合时宜的教学方法,运用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山区高中语文教师要结合山区学校的特定环境,抓住课堂与课外的“关键事件”,总结一套适宜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及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使自己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少走弯路。与此同时,老教师在处理教学难题时有一定的经验和方法,新教师要虚心向老教师请教各种问题,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发展能力。

 

总之,教师专业发展是当今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山区高中语文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应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存在问题进行仔细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使之贯穿于整个课程改革和教学活动之中。

第9篇:语文教师培训总结范文

草长莺飞,春去夏至,不知不觉中一学期即将过去。回顾本学期工作,教研组的每一位成员工作兢兢业业,踏踏实实,根据期初的教学工作计划,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转变教学观念,从课题入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课程改革和教学。俗语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们有着几分充实、几分收获,圆满的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现将一学期的工作小结如下:

一、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为了提高我年级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年级根据学校教学教研工作计划积极组织了集体备课活动,特别是在4月的教研活动中,老师们共同参与备课、研讨,从各课语言点的分析到课文难点、重点的把握,从教学方法的应用到学生学法的研讨,点点滴滴,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在6月份最后的复习阶段,大家也是共商策略,办公室内,时常洋溢着团结互助,群策群力的气氛,有的老师遇到上课过程中突发的教学或学生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大家都会出谋划策,一起帮助解决教学问题和学生思想问题。

2、教研组的教研活动立足于人人参与,全员提高。每位教师进行了人人一节的研究课,人人一节的观摩课。高级教师示范课等教研活动,在活动中,我们每一位老师都精心设计教案,积极备教材,努力上好每一节课。开课的教师积极准备,虚心听取建议;课后进行“八说”,评课的教师们踊跃发言,不伪饰、不做作,真心地帮助上课者。

3、扎实严格的教学常规是学校的语文教学工作有序良性运行的保证,是有效提高学校语文教学质量的根本。本学期,教研组配合教导处从备课、上课、听课、批改、辅导、反思课堂教学入手,全面落实教学常规。每月检查老师的教案、月考、单元计划和学生作业的批改情况;通过严谨的治学,持之以恒的工作,我们把教学常规真正落到了实处。

二、不断充实自我,更加胜语文教学工作

1、我们语文组教师9位教师,都十分注重自我提高,大家工作一丝不苟,不但能无私地传授教学经验,还能虚心向其他老师学习,精神可佳。刘邹老师在全县的新教师培训结业汇报课获得一致好评。除此之外,大家都积极参加各级教研活动,课余认真研读课标,浏览推荐书目,自读汉语词典,上网等积极学习理论知识,对网上的教案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去粗取精,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平时组内团结合作,共同探讨有关教学问题,谁有困难,大家热情帮忙。大家都意识到,只有真正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更好地从事教学工作。

三、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

4月份开展手抄报评比活动,组织年级学生进行手抄报比赛。6月份开展了学生硬笔书法比赛,扎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和汉字规范书写,不断提高阅读能力和实践能力,丰富了学生的语文学习经历与积累,引导师生实现从课堂到课外转变,进而推动书香校园的建设;构建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和理想的文化生态体系的成长。

四、存在不足

年级个别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专业发展水平与当前新课程的新理念、新要求还很不适应,每位教师对语文教材的把握有待加强;课程意识比较薄弱,教学创新的能力不够强。

五、下一步的设想与努力方向

1、继续加强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创设以人为本开展教学研究的浓郁氛围,提高年级语文老师新课程的实施水平,使语文教研组不仅成为学生学习成长的摇篮,而且成为教师不断学习、超越自我的学习型组织。

2、继续从教师个人自学研究,教师集体研讨,教研组交流提高,专业研究人员引领这四个方面研究和落实具体的校本教研工作,并在活动形式、运行机制上不断创新。

3、教研组工作要在“实”字上下功夫,在“研”字上做文章,真正把教研与提高课堂效率结合起来,与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与教师的成长结合起来,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