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通信企业信息化环境下的控制活动分为两部分:信息化管理层面、业务层面控制和信息系统控制。
信息化管理层面、业务层面控制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的控制,但其形式和控制手段相对以往发生了很大变化,它以计算机程序的形式嵌入于公司信息系统之中,对业务的控制由计算机自动完成。
信息系统控制是公司为了保证信息系统正确性、完整性和安全性而采取的控制措施,其控制对象是公司信息系统,随着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信息系统控制还必须考虑网络安全和电子商务控制的问题。
信息化管理层面、业务层面控制和信息系统控制对控制活动有着不同要求,内部控制必须根据公司业务流程的情况和具体的控制点进行设置,因此,控制活动受到公司信息化的直接影响。
二、信息化环境下,通信企业内部审计采取的应对措施
随着国内四大通信运营公司在海内外上市,在当今信息化环境下,通信企业经营业务、经营领域的不断扩大,公司管理的难度、跨度、层次比以前更加复杂,面临的风险更多,管理层更关注公司政策、制度在集团所属单位的贯彻执行情况,关注公司资产的安全性和效益性,关注信息是否失真,关注权力是否失衡,控制是否缺失等。
(一)审计观念的转变
观念问题就是认识问题,通信企业必须积极转换审计观念,将审计目标不仅仅局限在查错纠弊,而应全面树立以风险为基础的审计观念,理解信息化环境下内部审计的重要意义;一个在信息化环境下,完善、良好的控制系统,应该能够防止、发现或纠正自身存在的问题,审计的任务就是帮助和促进被审计者建立、健全这种机制,而不应该是代替被审计者去履行他们的“管理责任”。
1.内部审计应积极参与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项目
内审人员应以相对独立的身份,在审计中可以保持客观态度,有助于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和完善。
2.加强信息化知识的培训和学习
目前,随着信息化的实施,对内审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审计人员不再局限于以前的工作方法和思路,通信企业应以上市执行内部控制制度为契机,以效益为中心,以内控体系为载体,以外部审计为驱动力,通过各种培训,使全体审计人员对企业信息化有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3.明确信息化环境稳定后内审工作的新方向
内审的职能应从查错防弊逐步向为强化管理,加强内部控制方向转变。通信企业审计工作的方向和重点应向管理审计和效益审计转型,应积极开展信息化环境下风险的分析,协助企业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二)信息化环境下审计工作的方法
信息化环境下,通信企业应统一审计项目计划,统一调配审计资源,统一审计办法。主要审计工作方法可归纳如下:
1.计划阶段
(1)深入了解、分析业务流程,寻找内控薄弱环节,确定审计重点;
(2)分析存在的内控薄弱环节;
(3)确定审计重点;
(4)进行穿行测试,评估信息化系统控制的实现情况,根据评估结果适时调整审计重点;
(5)熟练掌握信息化系统中相关查询功能,搜集所需的相关资料和信息;
(6)导出所需的业务资料,进行分析、比较;
(7)编制可行的审计工作方案,进行合理人员分工。
2.实施阶段
(1)追溯原始数据的来源,抽样核对原始数据的准确性;
(2)分析会计核算方法的差异、对会计报表的影响以及前后期是否一贯执行;
(3)对集成部分数据形成的报表进行对比分析,寻找异常,并抽查验证;对非集成数据从系统中导出相关凭证,抽样查阅原始凭证;
(4)利用信息化环境提供审计线索的功能,查阅相关修改记录并进行追查;
(5)形成审计工作底稿。为了便于以后更好地开展信息化环境下的内审工作,将审计过程所涉及到的审计发现以“实事描述”“信息背景”“风险影响”“审计建议”为内容全部记录下来,形成相应的工作底稿,以待备查,为撰写审计报告打下基础。
3.报告阶段
(1)完成审计工作底稿的三级复核;
(2)根据相关业务统计数据、审计结果,分析企业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编写审计报告,提出管理建议;
(三)消除信息化环境下内审工作认识上的误区
误区一,信息化环境下内审工作职能的削弱。有人认为,实施信息化内部审计部门没事干了,原先很多审计工作可以通过信息化环境下的业务流程的整合,内审工作职能就相应削弱。
误区二,按照传统审计思路开展审计工作。有人认为:信息化环境下,只需将所需数据从信息化环境下系统中导出,然后按传统的审计工作思路和方法进行核对,不加分析,不加判断,继续按照旧环境下容易出现的错误及舞弊为起点进行审计,其结果可能是既浪费时间又没有成效。因为许多核对工作信息化环境下系统已经能自动完成,或者说通过添加一些程序能较快地完成,能大量地减少核对工作。
在新的环境下对通信企业内审人员来说,一方面,要加强信息化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展信息化环境下审计的研究工作,将审计工作重点逐步进行转移。从现实意义上讲,信息化环境下内审活动是公司治理、风险管理的控制系统,审计的职能从查错防弊逐步向如何加强企业管理、强化企业内部控制、风险分析与控制等方向转变。
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审计工作目前还处于摸索阶段,一些观念和做法还不是很成熟,同时,随着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审计逐步完善,内审工作的重点和方法也需逐步调整,这就要求通信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不断地学习和探索,切实提高审计能力;为适应信息化时代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的需要,适应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要求,审计人员更应该改变审计理念、创新审计思路和方法,跟踪信息环境下内审工作的新方向,使通信企业内审工作进一步发展和提高。
【摘要】随着全球信息化和审计理论的发展,信息化对公司内部控制的影响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讨论了信息化对通信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并分析了内部审计应采取的对策;旨在引起通信企业管理层对信息化影响和内部审计对策的重视,尽快加强信息化环境下通信企业内部控制的审计。
【关键词】通信企业内部控制信息化影响审计对策
目前,我国信息化建设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通信企业由于传统业务收入下滑,也正在积极探索业务转形,而信息化的发展是公司实现成功转型的关键所在。信息化提高了公司业务流程的自动化程度,改变了数据和信息的获取、传递、存储的方式,提高了信息处理的效率,提高了信息的集成性。同时也造成通信企业内部控制环节随之发生变化,使传统的控制手段逐渐失去意义;评价和改进内部控制必须以信息系统的运转为基础,而公司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会导致管理风险日益增长,与之对应的公司内部控制审计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已经成为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李荣华.信息化时代的企业管理创新[J].广东科技,2003,(11).
关键词:内部控制 内部审计 内部控制审计 缺陷 原因 有效措施
二十一世纪以来,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和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对企业内部控制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以至于我国现行各企业纷纷立足于内部控制审计有关问题的研究之上。中国自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社会经济水平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并且,其诸多方面上的竞争力也愈加激烈,在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下,各企业若想更好的立足于中国市场之中,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加强内部控制审计,不仅仅有助于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与管理水平,而且还有助于推动企业实现自身的价值。
一、内部控制审计研究的必要性
企业内部控制可以有效的规避投资风险,规范企业行为,是衡量企业现代化进程的准则之一,是企业经营决策的基础。在内部控制过程中,内部审计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是检查企业行为的独立评价步骤。实施企业内部审计制度是企业管理的又一环节,也是一种特殊的企业控制方式,保证了企业管理的透明化、公正化,无论在企业决策层、管理层,还是基层员工当中都具有较为深广的影响力。同时,相对于外部审计而言,内部审计也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可以提高评估结果与企业实际问题的相关性与针对性,促使我国企业管理水平更上一个新台阶,加快我国企业与国际接轨的步伐。
就目前形势而言,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水平尚属薄弱,面对这一现状,对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与研讨显得十分必要。
二、开展内部控制审计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缺陷
现阶段内,我国诸多企业尚未对内部控制有一个清晰明确的了解,我国政府部门尚未构建有助于企业开展内部控制审计的相关法律法规,同时,基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起步比较晚,发展比较缓慢,目前,仍没有形成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体系,以至于企业内部控制在实施过程中出现诸多的缺陷,以下将针对于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缺陷及其原因做出具体的探讨与研究。
(一)企业内部审计缺乏可行性强的模式
目前,我国各企业经常实施的内部审计模式有两种,这两种有效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均未能够正确理解内部控制审计的实质,因此,其实施过程中,极易引发内部控制审计风险;另一方面,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受监事会、董事会以及总经理等高层领导,其大部分高层领导对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尚未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若贸然的实施企业内部审计,久而久之,势必导致企业内部审计缺乏可行性强的模式。
(二)内部审计缺乏权威性
在机构的设置方面,当前,企业多数内部审计部门普遍平行于其他的部门,甚至某些中小企业没有专门的审计部门或人员,这种现象导致内部审计工作往往受到人际关系、各方面利益等因素的制约,不能真实、客观、独立、深入、公正地展开工作,因管理体制的各方面制约,其审计处理往往无法贯彻落实,久而久之,内部审计缺乏权威性,此部门变得可有可无,无法在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监督工作中获得良好的效果。
(三)内部控制审计人员缺乏专业性
调查研究显示,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严重缺乏专业性,其主要表现在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人员方面,我国各企业构建前期,尚未成立专门的内部控制审计部门,后期,根据企业的需求,临时成立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部门,并且,普遍平行于其他部门,其部门人员也没有进行过专业的教育与培训,因此,无法真实、客观、独立、深入以及公正的开展控制审计工作;同时,我国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管理体制也有待进一步加强,基于以上两点,长此以往下去,势必将导致企业内部控制部门形同虚设,难以在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以及监督工作中取得良好的作用。
三、引发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缺陷的主要原因
(一)缺乏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法律法规与行为准则体系
不健全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法律法规与行为准则为企业顺利高效开展内部控制审计提供了基础保障,现阶段,我国尚未构建起完善的相关法律法规与行为准则体系,以至于内部控制人员缺乏可操作性;同时,基于企业缺乏完善的相关法律法规与行为准则,因此,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工作过程中只能依靠自身的经验和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给予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和结果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
(二)对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性质尚未有个明确的认识且审计工作方法相对落后
我国现行各企业受计划性经济影响较深,大多数领导者与工作人员对内部控制审计有着较深的抵触心理,并且,各企业将内部控制审计部门与其他部门出于平等甚至更为低级的地位,严重的损害了内部审计自身的权威,使其内部审计工作流于形式,继而,严重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同时,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运用的内部审计工作方法相当的落后,不能够更好的适应现代化复杂的经营管理环境,综合以上两方面,将严重降低了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工作效率。
(三)内部控制审计对象复杂化,审计内容不断拓展而引起审计风险
随着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国有企业的改制、重组、股份制成为改革的主要内容,内部控制审计的对象和内容逐渐复杂。现在,内部控制审计对象逐步发展,不但包括企业集团、也包括股份公司和连锁经营店等。内部机构层次增多,交易复杂、改制和改组、兼并和收购、联合和剥离等一系列新情况,为内部控制审计的对象扩展了新领域。这对审计人员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审计工作难度增大,审计风险变大。
四、加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有效措施
(一)建立健全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制度
完善的内部控制审计制度为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顺利开展指明了方向。基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起步比较晚,发展比较缓慢,现价段内,尚未形成健全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制度,以至于内部控制审计机构良好的组织到位性和绝对的权威性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因此,目前,我国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部门迫切需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审计制度,结合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财务管理、经营管理和资金管理等多方面的要求,有针对性的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审计制度。
(二)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团队
高素质、高质量的企业内部控制内部审计从业人员最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质量与效率,因此,企业应建立起内部控制审计队伍训练培养基地,定期的组织相关从业工作人员进行基地培训,确保不断强化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和审计专业技能;同时,增设技能考核部门,力求不断加强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认证资格考试和继续教育培训,为企业造就一批高素质、高质量的坚韧团队。
(三)创新审计方法,不断提高内部控制审计水平
内部控制审计方法是企业开展内部控制审计的工具与手段,传统的审计方法已经不能够满足现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要求,先进的内部控制审计方法有利于减少决策上的失误,最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的经营投资决策风险。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的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得到了空前的大发展、大繁荣,因此,将电子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运用于内部控制审计方法和手段上,使其得到不断的创新和发展,有助于企业财务内部审计趋于现代化,为顺利开展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打下坚实的基础保障。
五、结语
综合上述可知,伴随着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与发展,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现阶段,已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基于我国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缺乏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法律法规与行为准则体系以及对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性质尚未有个明确的认识且审计工作方法相对落后,因此,导致我国现行内部审计部门缺乏可行性强的模式以及内部控制审计人员缺乏专业性,为此,我国企业结合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知识,按照我国现行企业的发展需求与特点,制定了以下有效应对措施,即建立健全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制度、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团队、创新审计方法,不断提高内部控制审计水,力求我国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得以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职能。
参考文献:
[1] 张龙平,陈作习.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的理论分析(下)[J]. 审计月刊. 2009(01)
关键词:内部控制 控制现状 监督机制 发展对策
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发展现状
一直以来,我国对内部控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会计审计上,与国外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缺乏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标准,以至于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着财务报告虚假、经济效益差,管理者得不到想要的内部信息。但在我国政府、行业监督机构、证券监督机构的引导下,我国内部控制建设正在走向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
2001年到2004年财政部先后关于《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具体会计控制规范性文件。
2006年证监会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中规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发行人的内部控制应该在所有重大方面是有效的。
2006年国资委颁布《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丰富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标志着我国内部控制建设的突破性进展。
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虽然我国企业认识到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性,并在此方面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在内部控制理论研究与实践方面与国外相比,无论在深度还是广度上都存在较大差距,还存在很多问题。
1、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足
对内部控制的正确认识是内部控制制度健全实施的重要保障,一些单位的领导对内部控制知识缺乏基本的了解,错误地认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就是简单的建章立制,对资产、成本、会计制度的控制。没有认识到它是企业运营中环环相扣、动态监督的机制,相关部门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在内部控制的过程中都要承担应有的责任,而不只是错误的把内部控制作为上级管理下级的手段。典型表现在:多数企业人员认为领导签字,一切服从领导就是内部控制制度。
2、企业管理机制不健全
大多数企业在表面上都成立了董事会、监事会等,但在实际的工作当中,董事会在其功能上还存在很多误区,法人治理结构并未真正建立起来。董事会的监控作用遭到严重弱化,监事会形同虚设。在企业实际经营管理中,董事会与总经理职责重复,造成管理层次和权利分配混乱,导致内部控制漏洞经常被不法分子利用,违法违纪现象经常发生,屡禁不止,长此下去,给企业发展带来恶性循环。具体表现在:部门负责人、财务人员、业务人员利用内部控制制度不严的漏洞收受贿赂、贪污挪用公款、侵吞单位资产等。
3、企业凝聚力低下
一些企业在权责方面的分配还未成熟,员工的道德行为、知识技能与企业文化没能科学合理的进行有机整合,造成人心涣散,各为其利。具体表现为:有的企业领导以貌取人、任人唯亲、排斥异己等现象。
4、现代化信息的弊端
信息技术的应用一方面可以使企业在减少人员数量情况下,经济有效的实现控制目标,丰富了实施内部控制的手段,提高了内部控制的检查与监督功能。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的隐蔽与共享性,可以随意通过网络浏览未经授权的秘密文件,篡改计算机上的数据,弄虚造假,为自己或他人谋利。这样虽然信息技术的应用带来了便利但同时也加大了内部控制的难度和复杂性。
5、内部审计监督职能弱化
内部审计是一种特殊的监督形式,然而,在当前的形式下,大多数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是在行政干预下建立起来的,并未履行真正的监督职能,很难受到重视,与其他职能部门平行,受上级部门的领导,很难保证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与独立性。一些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和人员由财务部门和人员兼职,审计职能还停留在防弊查错上,而不是依据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提出分析、评价、建议等。
6、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性
在内部控制客观环境方面,投资者的风险意识、资本市场发育情况、企业内部制衡机制都会影响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内部控制自身的局限性如果得不到较好的控制,也会导致内部控制的失效。再完美的内部控制制度也不能解决企业所有困难和问题。具体表现在:不能左右经营环境和政府政策,不能解决人员素质问题,不能保证企业完成经营目标,不能保证管理者在经营决策中不出现失误。
三、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发展对策
1、加强内部控制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提高企业所有人员对内部控制的认识
内部控制理论和实践是不可分割、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一方面,理论可以指导实践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实践可以检验理论是否正确,在实践中找出理论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同时,企业应加强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宣传与推广,使所有人员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的真实意义,认识到内部控制制度的系统性,规范性。只有提高了管理人员和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理解,才能有效的促进内部控制规范的建设和实施。
2、优化企业治理结构,完善管理机制
内部控制是企业内部的控制制度,主要是按人的目标依据设置的,充分体现了人的管理意图。因此,从人实施内部控制的角度上是十分有效的,而在委托人对人实施的内部控制上则是无效的。优化内控的治理结构所要解决的正是委托人对人的监督和控制,只有强化法人治理结构,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对人的监管。把“内部控制”的大网从企业的最高层撒至最底层,实现全方位、全过程、全员控制的企业制度,真正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3、明确权责,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在企业众多的组织机构中,各机构的权责必须得到保障,并不受外界干预。每项业务流程必须通过不同部门,并保证各个部门间相互检查。同时通过人和事的管理,协调人与人、人与事之间的协调配合,通过沟通,提高企业凝聚力。
4、充分运用信息管理手段
企业经营必然需要以某种形式取得信息,信息管理就是要各部门不只是利用信息,还要求其对外提供信息。这样,每个部门既是信息的利用者也是信息的提供者。通过信息管理,可以动态的掌握公司人财物、产供销的最新资料,以便提高业务、财务决策效率。
5、内部审计监督控制
内部审计发挥着重要的监督作用,它既是企业内部控制中的一部分,也是监督内部控制的其它环节的主要力量。因此,首先,内部审计监督不仅要审核会计账目,还要稽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对提高各部门执行职能的效率,并向企业最高管理部门提出报告,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严密。其次,保障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权威性,将担任内部审计的人员从财务、会计人员中分离出来,将内部审计部门直接置于董事会和监事会的领导下,直接对董事会负责,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保护企业资产安全,监督企业朝着良性方向发展。第三,提高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定期对审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
6、注重企业文化的经营
企业文化是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对企业的发展起到凝聚、约束、朔形的作用,其目的就是要在企业内部营造一种活泼、健康、和谐的企业氛围,号召大家共同探讨学习,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让大家感受到集体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李凤鸣.内部控制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郝艳敏.论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期刊论文] -会计之友2010(01)
[3]张丽珍.浅谈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下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 [期刊论文] -商场现代化2010(32)
一、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的研究综述
20世纪50年代中期,内部审计界开始对业务审计、管理审计进行研究,1948年,ArthurH.Ke nt.Frederic E.Mi nts提出了内部审计的“业务审计”(Operating Auditing)概念,把内部审计的范围由财务审计扩展到业务审计。1954年,W.A.Ha miltion在《The Internal A uditor》上发表文章,阐明了财务审计向管理审计的延伸。1959年,RobertE.Se iler在《TheIn ternalAuditor》发表题为“审计实务是管理控制的延伸”的论文,系统地讨论了业务审计的概念、独立性、基本方法、特殊评价项目和所面临的困难等。1964年,布拉德福·卡德默斯(BradfordC admus)出版了《业务审计手册》,详细说明了业务审计的具体内容和操作方法。1973年,劳伦斯·B”索耶(Lawrence B.Sawyer)《现代内部审计实务》以及布林克(Br ink)的《现代内部审计——业务法》出版,这些著作的出版发展了内部审计的理论,规范了内部审计的实务方法。1999年,理查德·L·赖特里夫,温特·A·华里丝,格兰恩·A”萨姆那等著的《内部审计原理与技术》一书中,作者全面系统的介绍了当代西方内部审计理论最新的概念体系和内部审计实务。2001年,国际内部审计协会(IIA)在新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中全面阐述了内部审计的新定义,突出了介入风险管理和高层管理的要求。IIA的新的内部审计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为组织增加价值和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它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国内近年来有关内部审计的研究不断发展,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务上,对我国建立内部审计制度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1992年,苏启健,易仁萍,侯玉珍,冉洪著的《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1999年,徐政旦,朱荣恩著的《现代内部审计学》等等。上述的著作,大多从整体上论述内部审计的原理、实务以及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的制度建设问题。另外,刘实(1999)从管理的角度考察了企业内部审计演变的过程,提出了受托管理责任的概念,提出了企业内部审计的本质、特点、职能,并提出了“控制手段论”,同时指出企业内部审计的三个职能:证实职能、评价职能与指引职能。
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的重要意义
(一)促使注册会计师规范执业
内部控制审计,是指会计师事务所接受企业委托,对企业特定基准日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并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意见。与传统财务报表审计相比,内部控制审计可谓是一种新兴的业务,《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的出台不仅是注册会计师执行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指示灯,还能为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质量提供有力的保证。
(二)促进企业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其目标是合理保证经营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系统与沟通和监督等五大要素。这五大要素相互依存、相互协调共同确保内部控制的目标的实现。但是从目前来看,许多企业内部控制薄弱,没有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或设计的内部控制没有得到有效执行。由于内部控制存在的固有限制,不论设计多么合理的内部控制都只能为企业实现目标提供合理保证,不可能提供绝对保证。这些限制包括在决策时人为判断可能出现错误和因人为失误而导致内部控制失效,也可能由于两个或更多的人员进行串通或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而被规避。
三、《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的主要亮点
(一)划分注册会计师和董事会的责任
该指引明确指出: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董事会的责任。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是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二)界定内部控制审计的范围
注册会计师执行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应当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为发表内部控制审计意见提供合理保证。该指引规定注册会计师不仅要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还要对内部控制审计过程中关注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并要求在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增加“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描述段”予以披露。这些要求充分表明,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范围应当全面覆盖企业内部控制而不是仅仅限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但是,考虑到注册会计师在内部控制审计过程中的风险责任承担能力限制,该指引要求注册会计师只针对企业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而对相关审计过程中注意到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只要求其增加描述段。
关键词:企业内部会计控制 ;问题;对策
当今社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想要较好的生存和发展就离不开内部会计控制。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已经成为企业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它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但是,我国大部分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都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一现状,本论文就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引言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指企业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实施而制定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有力保障。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立和完善是社会经济发展、充分发挥会计职能、贯彻实施法律法规的必然要求。第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企业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理水平高低对企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建立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规范企业会计行为,有效调动管理者积极性,使得企业能够获得最大利润。第二,会计在进行内部控制的同时,在进行核算、监督、控制等各环节的工作当中,需要以制度作为执行的依据,控制制度能有效避免人为干扰。第三,为了进一步规范企业会计行为,我国已经相继颁布了相关的会计准则和法规,建立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贯彻执行相关法律和法规的客观要求。
二、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会计控制总体效果不太理想
我国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但是在现实生活当中,企业往往把内部控制与审计联系起来,对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积极性不大,甚至还有一些工作人员存有抵触心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根据《会计法》制定的,起着规范指导作用,供企业参考实行,强制约束力还不够。由于这些原因,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应用的总体效果不太理想。有关调查表明:从行业来看,金融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应用效果较好;从企业类型来看,国有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则相对薄弱,它们实施内部会计控制主要是政府要求必须实行所致;从企业规模来看,规模大的企业其控制效果要比规模较小的企业好。
(二)内部会计控制的体系不健全
很多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体系的不健全导致总体上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大多数企业只重视经营而不重视管理,在制定内部控制的内容上过于简单、片面,在利益的驱使下,更是使原有的内部控制失去控制。在真正发生问题时又开始重新强调事后控制,可这样通常是在违规之后再去挽救,也就失去了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应有效力。
(三)企业内部审计不能有效发挥其监督作用
内部审计是企业为了实现自我监控、自我约束而采用的重要措施,是保证会计资料客观真实、科学完整的重要举措。企业内部的审计人员处在企业的经营管理系统当中,他们的发展、升迁都依附其所在的单位,受制于企业经理人员。审计人员有可能因为受到某些因素影响,而不按照既定程序进行操作。那样审计人员的审计报告和审计结果则会背离客观实际,导致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作用被弱化甚至是形同虚设。企业内部监督主体从属于企业经营者,使企业内部审计不能发挥其监督作用。
(四)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缺乏社会监督
目前我国很多的企业在其内部缺乏必要监督,在其外部也缺乏必要的社会监督。某些企业虽有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但是缺乏必要的社会监督,导致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社会监督的缺失造成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能发挥作用。会计监督机制是内部监督、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的有机统一。目我国会计监督机制还不太健全,而财政、税务和审计等国家监督机构也没有很好地发挥它们的监督作用,各个监督主体只在各自领域实施监督,不能有效形成监督合力,最终难以达到理想的监督效果。会计中介机构本来是属中立的社会监督机构,但是会计行业同行之间的竞争使得它们为求自身生存和发展而去迎合客户需求,导致它们不能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所以不能有效发挥其中立的社会监督作用,最终结果是社会监督的低效甚至是无效。
三、完善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策略
(一)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
目前首先要做的是加快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形成适合所有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基本框架,按企业性质和行业特点分门别类地制定相应的控制制度,增强其可操作性和指导性。其次要进一步拓展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方法。其内容不仅要涵盖实物资产,还要包括无形资产、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内部会计控制信息披露。应该加快推进方法体系的建设,正式出台相关控制方法的专门规范。再次应加强宣传教育和监督检查,将上市公司建立并执行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情况作为其监督检查的重点。
(二)企业应该提高认识,自觉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
企业领导者的思想认识、综合素质和道德水平是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立的关键,完善的法律法规只是为企业提供了一个框架,企业还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如果领导者不兼容岗位串通舞弊、,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性就会降低。企业应从管理学的角度重新认识内部会计控制,把它作为内部管理的手段和方法,积极主动地增强自身设计并实施内部会计控制。领导者更要转变思想观念,认识到内部会计控制对企业生存发展的重大意义,为建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三)加大企业内部审计力度
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会计人员对企业领导者的从属和依附使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监督作用。科学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需要强而有力的内部审计来监督执行。有效的内部审计不但可以及时发现企业存在的经营问题,也能更好地规范企业行为,最终实现企业的利润目标。企业只有将内部审计与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及时发现问题,防患未然,避免企业内部审计失控。企业应发挥内部审计机构的作用,有条件的企业可以设立独立的审计委员会,专门负责监督企业内部审计质量、审查企业内部控制程序的有效性。内部审计工作内容应包括审计会计账目、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设计的合理性、有效性的评价,并且针对审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督促相关部门进行改正,使得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健康有效运行。
(四)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社会监督
整个会计控制过程也需要在社会监督下完成,有效的社会监督能促进企业管理机制的完善,当企业经营不规范的时候社会监督机构可以要求企业及时整改,从而有效地发挥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对企业管理的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立法机关、执法机构、审计部门和监管部门等社会监督力量需要对企业内部的会计控制制度进行必要监管。社会审计机关和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一道监督企业的经营活动,社会审计机构在监管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过程中应该提出有效的建设性建议以此帮助企业不断规范经营行为、完善企业会计制度。国家审计机关应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防止舞弊行为和行为的发生,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应充分肯定和支持企业会计的内部监督,以此规范企业的经营活动。
参考文献:
[1]姜萍.交通管理单位内部会计控制浅议[J].中国集团经济.2008(2).
[2]孙玲.浅谈内部会计控制[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9(14).
内部会计控制是指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
控制与管理的关系非常密切,二者日益融合。现代内部控制已逐渐渗透到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与管理活动的各项职能交织融合在一起,内部控制概念的历史演进充分表明了这个发展趋势。
内部控制概念的演进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内部牵制阶段。内部控制思想的萌芽在五千年前就出现了。漫长的几千年来,内部控制一直以最原始的内部牵制形式出现在各种组织的管理过程中。
第二,内部控制制度阶段。20世纪,审计理论界及实务界开始关注内部牵制对审计人员的重要性,进而对其进行研究,扩大了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内部控制制度包括企业内部采用的机构计划和所有有关的调整方法和措施,其目的在于保护企业的财产,检查其会计资料是否正确可靠,以及提高业务效率,促进经营方针、组织计划的贯彻和企业内部所有调查方法的实施。这个定义涵盖的范围已经超越了与财务和会计职能有直接关系的内容,而涉及经营管理等多方面。
第三,内部控制制度两分法阶段。内部管理控制制度包括,但不仅仅限于组织结构的计划,以及关于管理部门对事项核准的决策步骤上的程序与记录,目的在于提高经营效率、促使有关人员遵守既定的管理方针。
二、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的含义
(一)内部审计的概念
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内部审计作为中小企业企业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进行审核和评价,注重审查企业的内部控制状况,为建立、健全企业的各种政策和规章制度,完善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服务。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深入研究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的相关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中小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必须保持应有的相对独立性,独立性是内部审计人员提出公正的鉴定或评价的保证,是顺利开展审计工作的前提。就内部审计组织结构而言,内部审计部门应该对该企业中的一个具有足够权利的负责人负责外,企业还应设立有关制度,确保审计部门经理和该负责人之间能直接交流信息。就内部审计人员而言,内部审计人员必须是专职的,而不能由其他业务部门,特别是会计部门的人员兼任。就内部审计业务的独立性而言,内部审计不能负责内部审计工作以外的计划,不编制会计报表,不直接参与企业各部门的生产经营活动,以保证其独立性。
(三)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的对象和范围
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责是帮助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其审计的对象和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可以涵盖企业的一切行为和所有方面,而不仅仅限于其内部按行政职能划分的部门或单位。在确定审计对象时,内审人员关键是要确定可审计的活动。
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现代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
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的组成内容,发挥着对内部控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的作用,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控制环境、监督等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中小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控制的再控制。尽管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外聘中介机构和专业人士评价,行政主管部门监督检查等外部的监督检查,以及包括会计监督在内的部门的日常控制,但对这些日常活动控制的全方位的不间断的再控制,则只有内部审计才能做到,因此,内部审计对于完善内部控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内部审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基本方法之一。在内部控制系统中,董事会、各级管理层甚至一般员工,都是内部控制的主体。在这一过程中,内部审计负责对有关业务流程内部控制的充分性、有效性进行认定、评价,提出纠正问题和改进控制的建议。
内部审计作为对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监控的专门机构,通过对内部控制适时持续的监测、评价,保证了内部控制按预期进行,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而进行合理的调整,为内部控制机制的有效运行提供了保障、维护的作用。
通过采用询问、问卷调查,观察,审阅各种文档资料,测试等审计方法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可以有效地监督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
内部控制制度审计是内部审计人员通过对被审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审查,分析测试、评价,确定其可信程度,从而对产生的结果做出鉴定的一种现代审计方法。随着经济改革的发展和企业管理的不断深入,围绕财务收支和会计资料,以查错纠弊为主导的审计方法,不仅效率低下,而且也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企业内外环境对风险防范的需求。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更着重关注内部控制制度下审计,变革审计方法,提高审计效率,以促进内部控制体系日益完善,这是规避企业经营风险,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的主要作用有:
一是促进国家方针、政策及财经法规和企业内部经营决策和规章制度的正确实施和对内各部门和流转环节进行有效控制;促进企业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促进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正确性和财务活动的有效性、合法性;促进财产物资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二是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目前企业对内部审计的要求越来越高,审计工作量越来越大,而内部控制审计的评价可有效的确定审计重点、减少审计样查,节约时间和人力成本,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达到有效履行审计职责,强化审计监督的目的。
三是突出审计重点。通过对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可信赖程度进行鉴定和评价,针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薄弱环节分析,明确审计重点和内容,保证了审计重点和方向,提高审计质量。
四、结语
适当的组织目标和合理的评价标准是管理和内部审计工作走向规范的标志。没有合理的评价标准,就等于没有实质意义的管理,缺少有效的内部控制,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展开也就无法真正发挥其作用,以风险评估为基础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属于开放式的模型,这不仅体现在具体项目及与部门的相互沟通方面,而且还反映在宏观上审计目标的不断演变。由此可见,中小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根据风险评估的思路开展对内部控制的评价,以组织目标为起点和核心,能够更加有效地发挥建设性作用,完成由监督控制到风险基础,为组织做好服务。
参考文献
[1]张孝兰,肖章大.内部审计的风险与防范对策[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8).
[2]赵菁.降低内部审计风险的途径[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3]范太艳,王彬彬.浅议内部审计的咨询服务职能[J].网络财富,2008,(6).
关键词:企业会计 财务控制 会计报表 粉饰问题研究
目前我国一些上市公司为达到企业管理当局的经济和政治目的,利用一些合法手段或会计舞弊等不合法的手段,粉饰会计报表,操纵会计信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损害了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并且这种现象愈演愈烈,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市场发展已构成一大隐患。本文通过对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粉饰行为动机的分析,剖析了上市公司操纵会计报表行为的手段,从而提出了对其的识别,进而提出治理上市公司粉饰会计报表操纵会计信息行为的措施。目前,中国正处于转型期,企业财务粉饰会计报表现象比较严重。这些经过歪曲的会计信息,将不可避免会给整个社会带来非常严重的经济后果。因此对会计报表粉饰问题的研究,在会计理论和实务中均具有重要意义。
一、会计报表粉饰常见的几种手段
(一)利用资本经营:资产评估;债务重组;资产重组。
(二)利用会计准则规定的灵活性和会计制度规定的不完整性。如运用不合理的借款费用核算方法和不当的股权投资核算方法;随意选择折旧方法和存货的计价方法;运用不正当的收入和费用确认方法等。
(三)利用关联交易调节利润。虚构经济业务,人为抬高上市公司业绩;采用大大高于或低于市场价格的方式,进行购销活动或置换资产;以旱涝保收的方式委托经营或受托经营,虚构上市公司的业绩;以低息或高息发生资金往来调节财务费用;以收取或支付管理费为由调节利润等。
(四)利用虚拟资产,虚构利润。指已实际发生的费用或损失,但由于企业缺乏承受能力而暂时挂账的长期待摊费用、待处理财产亏损等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由此可见,防止会计报表粉饰、保证会计报表的质量是十分重要的事情。本文所提出的建议包括:完善公司产权制度、内部监控机制、外部监控机制,以建立规范化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政治制度、业绩评价机制和经理人员薪酬制度、以消除或缓解会计报表粉饰的动机;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增加会计报表粉饰的难度;完善政府监督体制,加强对会计报表粉饰的监督;加强企业的科学化管理,确保真实会计报表的生成等等。
二、防范财务报表粉饰的几条对策
1.建立对经营者的长期激励机制。激励是对经理人员的正面刺激,即通过给予足够的报酬使作为被激励者的高层经理,人员乐意付出全部的努力,达到激励提供者的利益要求。会计报表粉饰本质上是一种趋利行为。如果能够通过建立合理的分配机制,使经理层收益和企业的长期业绩挂钩,就会自发地激励经理层摒弃对财务报表粉饰,转而关注企业经营,削弱其会计信息造假的动机。
2.开展诚信教育。诚信守则原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体系中一个重要内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个原则仍然是社会信用的基础。德治与法制是相辅相成的。一般来讲,制度的制定往往落后于实践。那么怎样解决制度落后于实践而引发的虚假行为,那就要靠加强道德建设依靠伦理道德规范。
3.建立企业内部有效制衡,约束制度,完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①2008年6月28日,国家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必将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发挥积极的作用。②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果。③建立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制度。为了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能有效发挥作用,并使之不断得到完善,企业必须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
三、强化企业财务控制的措施
第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各级人员的内部财务控制意识,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创建良好的财务控制环境,根据现有的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规范规定,单位负责人是单位财务和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让你,对本企业的财务控制负主要责任,因此强化财务控制的宣传力度,加强企业责任人和员工的培训,帮助其认识到财务控制的重要性,以便切实履行自身的职责。
第二,加强内部审计机制,完善内部监督。内部审计的有效实施是企业财务控制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利用内部审计可以对企业财务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的监控,了解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反馈,及时解决,保证企业的财务控制可以真正起到作用。在具体的审计机制的构建完善中,首先,要保证企业审计部门可以独立的进行审计工作。其次要建立起会计部门监督,财会人员监督和全体员工监督相结合的内部综合监督机制,对企业财务控制做到全方位的监控。同时,一定要打造一支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优秀的内审队伍。
第三,坚持授权批准控制与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企业内部应当明确组织架构,建立岗位责任制,保证组织架构中各部门的职责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相互之间协调配合良好。涉及企业经济业务事项的处理必须经过授权和批准,在规定的范围、权限、程序和责任内进行。
希望本研究报告的研究能够丰富我国的会计理论,对实务中治理会计报表粉饰问题能有帮助。通过对企业经营管理所面临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深入分析,本论文指出不同类型的企业粉饰会计报表的动机是不同的,企业粉饰会计报表的动因是多方面的。本论文分析了企业目前惯用的粉饰会计报表的方法和手段,提出了在识别企业粉饰会计报表之时所需把握的基本原则,为了治理和杜绝企业粉饰会计报表的不良现象,本论文提出了防范企业粉饰会计报表现象的具体措施,最后指出治理企业粉饰会计报表问题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谢向东;财务报表粉饰成因与治理对策[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10
在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今天,企业内部控制实现电子化已经越来越普及,许多企业原有的一些制度已经不能适应信息环境下的管理要求,当出现计算机信息失控、人为破坏的情况后,部门之间相互推卸,责任不明,其原因就在于企业各部门在制度方面缺乏牵制性。因此,企业必须重新制定完善信息环境下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众多的事例证明,企业经营的失败、会计信息失真、违法经营等情况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都可以归结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或失效。如郑州亚细亚的衰败、震惊中外的琼民源、银广厦事件的发生,乃至美国安然公司的破产等等,都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有着一定的关系。因此,为了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转、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与有效运行、提高经济核算(包括会计核算、统计核算和业务核算)的正确性与可靠性、推动与考核企业单位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准确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企业必须制定一系列适应计算机信息化要求、符合自身发展的实际状况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二、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
内部会计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内部会计控制,是指企业建立的控制程序,用于保护会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保护资产。在信息环境下,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审计机制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在履行审计职能,监督经济活动,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在计算机信息环境下,各种违法犯罪行为比较隐蔽,加大内部审计力度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开展内部审计,可以及时查明各种损失及贪污腐化行为,有效“制止铺张浪费、贪污盗窃、检查财产增减结存、审查账薄、进行盘点,发现问题,堵塞漏洞,从而保障财产安全完整”。因此,内部审计机构同样是信息环境下内部控制制度的一项基本措施。由于计算机违法犯罪具有快速、隐蔽的特点,一味的事后审计往往难以起到内部控制的作用。因此,在信息环境下有效的内部审计应该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这样可以及时发现管理过程中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便及时采取控制措施,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2.加强会计资料内部审计
会计资料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对会计资料的监督、审查,不仅是内部控制的有效手段,也是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的重要措施。根据内部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我国会计工作实际情况,新《会计法》明确要求对会计资料应定期进行内部审计,以使内部审计机构或内部审计人员对会计资料的审计工作制度化和程序化。
3.强化实时监控
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需要采取预防性的、检查性的和纠正性的控制。为了防止各种企业内部的各种舞弊行为,应积极提倡采用实时审计技术。这种审计技术可以实时探测信息系统中发生的大额、异常的交易或者在某个重要环节,对系统处理的业务进行实时跟踪,并把跟踪过程和特殊事件记录在审计日志中,系统将收集的数据实时处理并及时反馈,达到强化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的目的,保证企业各项经营活动都在严格的内部控制程序下进行。
三、加强对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控制
加强对电算化系统的安全控制,可以有效地防止和减少因自然灾害、工作疏忽以及蓄意破坏和计算机犯罪造成的损失和危害。企业要加强操作权限与操作规程控制、信息安全与数据处理流程控制,明确规定系统管理人员、维护人员不得兼任出纳、会计工作,任何人不得利用工具软件直接对数据库进行操作。严格按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要求配置人员,加强输入、处理、输出的控制,保证数据的准确性。程序设计人员还应对数据库采用加密技术进行处理。健全数据输入、修改、审核的内部控制制度,保障系统设计的处理流程不走样变型。对存取权限进行控制,应设置多级安全保密措施,系统密匙的源代码和目的代码应置于严格保密之下,通过用户密码口令的检查,来识别操作者的权限,同时还要预防用户利用合法查询查到该用户不应了解的数据。操作权限(密级)的分配,应由财务负责人统一专管,以达到相互控制的目的,明确各自的责任。目前,企业内联网大都在互联网环境下工作,已不再是独立、封闭的系统,因此,为保证企业包括数据在内的资产的安全性,还需要进行企业外部控制,如设置外部访问区域、建立防火墙、远程处理控制、邮件系统控制、网上信息查询控制、电子商务控制等等。
四、重视人力资源管理
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得再完善,若没有称职的人员来执行,也不能发挥作用。因此,在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一方面,企业充分利用多种有效方法开展对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企业员工防止自身犯罪的能力。二是完善职工培训制度。计算机信息化环境下,对有关人员的知识、技能有了新的要求,因此,企业应该通过各种培训班、进修班来保证员工尤其是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人员的业务素质。三是建立良好的绩效评价机制、激励机制以及约束机制,使拥有知识的人获得合理的报酬,实现知识创造财富,留住了解重要信息资源的人才,防止人才流失以及相应的信息资源损失。
综上所述,信息化改变了企业数据存取、保存、传递的方式和生产经营模式,提高了业务运转与管理的效率、业务流程的自动化,以及信息的价值化。在这样的环境下企业的内部控制重点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在当前,企业内部控制的工作重点应包括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审计机制、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加强对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控制、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等,尤其是电算化部门是当前企业内部控制的重点。当然,在信息化环境下,企业的内部控制还其有他许多工作要做,需要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采取全方位的内部控制措施。只有这样,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卫星李晓仙:内部控制与审计[J].当代财经,2002(10):77~79
[2]苏运发袁小勇王海洪:计算机审计[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55~56
[3]张金城:计算机信息系统控制与审计[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88~91
[4]蒋燕辉:现代内部审计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24
[5]刘汝焯等:计算机审计技术和方法[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66~75
[6]陈少华:内部会计控制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
[7]陈元芳:内部会计控制[M].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4
一、写作原则
(1)超前性。在论文选题前,要选择具有前瞻性的题目,即对我国职能部门制定有关方针、政策时有一定参考价值的论题。
(2)实用性。我们在做论文写作时切忌空谈,切忌重复已过时的东西,要选择工作中对企业有重大影响的现实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新的见解。
(3)时间性。特别提醒撰写会计方面论文的同学,由于2001年财政部颁布了现行会计制度,因此,我们在进行论文写作时要注意参考2001年以后刊物发表的文章。如:写会计信息失真方面的文章同学注意。自从现行制度颁布后,从制度层面已将会计信息造假问题杜绝了,建议这方面的论题就不要再选了。
(4)观点正确。论文写作时,其观点不要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规定相违背。
(5)论题要严格限定在会计、财务、审计和会计电算化方面;或写财务会计专业与其他学科交叉方面的论题。如:"税收筹划对企业理财活动的影响"等。其主旨必须体现出财务会计专业的内容。否则就离题了。
二、构思
1、选题
(1)不是所有刊物发表的题目都适合我们写。因为会计专业本科论文完成字数要求在8000至10000字之间,而有些发表的论文题目写作字数达不到我们规定字数要求,故并不适合我们选用。
(2)若写与会计专业实践相结合方面论文时,要突出所学财务会计专业理论与方法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离开这一指导作用,论文将变成调查报告或工作总结。
(3)要注意审题。有的同学为了追求题目新颖,确定题目时,出现了自相矛盾的情况。如:有的同学把题目定为"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创新"。我们知道,对于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有关部门没有出整的规定,该题属于探讨性问题,更无从在此基础上创新了。
(4)论题要有探讨价值。论文的写作要以建立和完善相关规定或解决企业财务会计工作中面临的重大问题为对象,如:"浅谈我国的财务分布报告"。该题针对我国现行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不够完善的地方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设性意见,对职能部门进一步完善《企业财务分布报告》征求意见稿有一定参考价值。相反,有一些同学《关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加强成本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这类题目写起来很空,又没有实际内容。因此,建议同学们不要选择这些题目作为论文来写。
2、写作过程
一旦确定题目后,就要开始写作了,写作的时候要注意:
第一,确定题目;围绕题目搜集有关资料;第三,对相关资料进行筛选;第四,根据筛选后的资料确定论文提纲,在提纲中把自己的观点融入其中;第五,依据详细提纲开始论文写作。
同学们在收集资料时,可以到北京图书馆查找一下刊物:《会计研究》、《财务与会计》、《财务与会计导刊》、《财会通讯》、《财会月刊》、《中国农业会计》、《现代会计》、《天津财会》等,还可以参考各财经院校学报有关财务会计方面的文章。
三、应注意的问题
(1)题目和内容要一致。如:有的同学在写"试论企业内部控制"一题时,夹杂了许多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的内容,表现出题目与内容相脱节,从而消弱了主题。
(2)论文结构要严谨。论文提纲确定后,要看看其结构是否合理。举例说明:"试论审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的一般结构应为:
审计风险的定义。进行各国审计风险定义比较,通过比较得出结论;审计风险的特征。对特征进行详细说明;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对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逐项分析;审计风险的控制。主要把控制审计风险的步骤写出来;审计风险的防范。把防范的主要措施写出来。举例:例如,在防范审计风险方面,现行会计制度中那些不够规范的方面还需改进,怎样改进。国际上成功范例给我们的启示。
(3)文章内容要详略得当,重点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