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子信息工程类论文范文

电子信息工程类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子信息工程类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电子信息工程类论文

第1篇:电子信息工程类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专业特色建设,对提高本科生教育质量,增强社会竞争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针对建筑类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如何体现专业特色,进行较为细致的探讨。建筑类本科院校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特色建设,不仅要注重符合社会需求、具有实际动手能力和一定创新能力的工程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还应注重结合建筑类院校的特点和优势,形成自己独到的专业特色。

根据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专业目录,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由原来的十多个本科专业合并而成,可见该专业的涉及面相当宽广。其业务培养要求中指出,本专业是一个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的较宽口径的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号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受到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在这样一个基本培养要求的基础上,各个高等学校如何根据自己的特色与优势,扬长避短,制订针对性更强、更切合实际地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十分必要。我们在进行多次调研和讨论的基础上,确定了我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重点,力求突出特色,在竞争激烈的高等教育领域站有一席之地。

1人才培养的基本定位

不同层次的高等学校应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也应多样化。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属于一般本科地方院校,根据我院战略发展纲要及人才培养规划,确立“立足安徽、面向全国、依托建筑业、服务城镇化”的办学定位。在学院办学定位前提下,我们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培养定位是:具有较宽理论基础、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综合应用所学专业知识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目的是:通过加强本科学生培养方案与工程实际的结合,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强化实践环节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提供更多的机会,鼓励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实验室成为学生动手能力训练和技术创新的主要基地。

2就业目标

比较重点院校,我院学生的入学成绩显然较低,尤其高等学校扩招以后,进入我院学习的生源质量进一步降低,如何适应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培养符合社会需求、具有实际动手能力和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是我们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

经过对我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分析发现,我院毕业生的就业主要集中在全国大大小小的IT公司、弱电公司、设计院等部门,大多数学生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系统运行与维护、技术支持等工作,因此就业单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较高。针对这样的就业目标,我们对本科专业的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做出进一步调整,基本要点是:强化电子电路的设计能力;增设选修课程,拓宽知识面;依托我校与建筑相关的专业,设置智能建筑专业方向;开设其它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特别强调电子综合设计能力的培养。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课外科技实践活动,参加各种科技比赛。从而扩大了我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面。

3专业特色建设

处在建筑类一般本科院校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特色建设,不仅要注重符合社会需求、具有实际动手能力和一定创新能力的工程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还应注重结合建筑类院校的特点和优势,形成自己独到的专业特色。

3.1智能楼宇控制专业方向的设立

建筑院校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如何体现它的专业特色,我们认为应紧紧依靠建筑院校的特点和优势,设立与建筑相关的专业方向。1998年我们在98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设立智能楼宇控制专业方向,如表1所示,经过几年的建设,已基本成熟。智能楼宇控制(既楼宇自动化系统)属智能建筑范畴。智能建筑是以建筑为平台,综合应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及电气技术等方面的先进技术,使建筑物成为具有远程通信功能、办公自动化功能和建筑物自动化功能的建筑。实现建筑物自动化功能的系统称作楼宇自动化系统(或称建筑物自动化系统,简称BAS)。楼宇自动化系统的含义是将建筑物内的各种机电设备以集中监视、控制和管理为目的,构成的一个综合系统。智能楼宇控制专业方向适应了现代建筑电气行业的迫切需要,满足了建筑电气行业中从事产品开发、系统集成、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和物业管理人员对相关知识的需求。近几年,该专业培养的学生供不应求,且大部分学生被分配到建筑行业。

3.2学生能力的培养

培养工程型应用人才的总体特征是“能设计、会操作、懂管理”,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有创新精神。实践教学是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关键环节。对此,我们除了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还对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1)建立新的实验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根据实验教学基本内容整体优化实验教学选题,重组实验教学,增加独立的综合实验课程,构建新的实验教学体系。整合实验室和实验教学设备,最大限度地提高现有教学设备的使用率。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他们能从实验中领略各专业学科之间的最本质的联系和内在规律,更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如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增设信息电子技术综合实验和智能楼宇控制综合实验课程,其中信息电子技术综合实验涵盖:《ComputerControlTechnology》、《DSPTechnologyandApplication》、《单片机原理》、《嵌入式系统》等课程的实验,智能楼宇控制综合实验涵盖:《智能建筑设备》、《安全防范》、《电气控制与PLC》、《电缆电视技术》、《智能建筑及小区总体方案设计》等课程的实验。同时,由学生参与组建我院“智能建筑实验室”的建设,目前,“智能建筑实验室”已正式批准为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重点实验室。同样,其它信息类专业根据各自专业特点,增加相应的综合实验课程。

中国-(2)因材施教,以“优生导师制”促进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为加快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挑选优秀学生,创建各种人才创新基地班,并配备具有丰富实践(工程型)的老师作为他们的导师,指导他们有针对性地学习某些科目,或直接进入老师的科研课题组,接受科研能力的训练,接受创新意识的熏陶,进行特色培养,以充分发挥高校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設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优势,同时积极开展理论研究与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最终将基地建设成为集教学、研发功能于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在信息类人才培养领域起到示范、辐射作用。由于采取因材施教,近年来,我们取得如下成果:培养的学生,分别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竟赛二等奖一项”、“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竟赛安徽区二等奖一项”、“西蒙杯征文竞赛(智能建筑)二等奖一项”、“中国智能机器人大赛银奖一项、铜奖一项”。

(3)开设综合课程设计,体现职业培训技能

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既需要科学家,也需要工程师,但大量需要的是工程师。为提高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在原有的毕业设计的基础上,开设部分综合课程设计。如电子信息专业开设信息电子综合课程设计和智能建筑综合课程设计等。综合课程设计覆盖工程训练的各个环节: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系统调试,系统测试与性能评估;既培养工程能力,又积累工程经验。职业化素养训练应训练学生工作的规范性,综合课程设计引入一定的工业界规范与标准来进行学生职业化素养训练,同时,包含一定数量的符合工业界需求的辅助工程工具的使用训练。

4结语

我们还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等专业开设与建筑相关和能力培养方面的课程。信息类专业开设与建筑相关的专业方向,是我院在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所进行的一次探索和创新,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充分发挥了高校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設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优势,同时积极开展理论研究与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最终为社会培养出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的有用人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体现建筑内涵,是建筑类高校的优势和特色,是其它类型的高校无法比拟的,是电子信息与建筑两大学科相互渗透的具体实现。它所培养人才,将会占领它所独有人才市场。

参考文献

[1]陈怡.教育本质和通识教育.全国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协作委员年会论文集.2005.

第2篇:电子信息工程类论文范文

摘要:加强专业特色建设是高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式下的必然选择,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切入点和立足点。本文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整合优化、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三个方面阐述了凸显“航空电子”特色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的具体措施,为应用型大学的专业建设教学改革提供了经验和范例。

关键词:专业建设;电子信息工程;航空电子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3-0126-02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电子信息产业获得了飞速发展,国内外高新技术企业对具有综合电子信息分析和设计能力的创新人才需求旺盛。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是一所以航空宇航为特色,以工为主,工、理、文、经、管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高等院校,是教育部、中航工业集团公司与辽宁省三方共建高校,是国防科工局与辽宁省共建高校。根据学校的具体定位和办学宗旨,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以航空航天、国防企事业单位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建设为主要服务对象,以培养“航空电子”特色人才为目标,探索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专业建设道路。下面将从专业建设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优化、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体现“航空电子”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结合我校的总体发展目标与定位,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与能力标准进行广泛调研和讨论,了解社会与行业需求,认真考虑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聘用企业、研究所等多单位的高级技术人员作为本专业兼职教师,参与培养计划的制定。秉承“重视基础、强化实践、突出特色”的教育理念,从人才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入手,制定了体现“航空电子”特色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视数理知识及学科基础理论,依托学院优势课程、实验教学基地、科学研究平台与师资队伍,联合航空航天和电子领域的企业,强化实践教学体系。

以省级精品课、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和校级精品课为基础,以质量工程建设为指引,探索以“工程认知―工程实验―工程设计―工程实施”能力培养为主线,设计了“核心课程+专业模块”的理论教学体系,设置了“航空电子”方向模块,构建了“多层次,多类别”的实践教学体系,制订了相应的人才培养管理运行机制,构建了突出“航空电子”特色、通才与专才相结合、共性和个性相结合、个人发展与行业需求相结合的电子信息类工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二、突出“航空电子”特色的课程体系优化整合

1.优化课程设置,加强核心课程群建设。授课内容紧跟新技术发展方向,定期组织教师讨论教学大纲,去兄弟院校进行调研,保证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紧跟社会发展的需求。结合电子类企业需求,归纳出所需知识点和相应的技能要求,在此基础上组建相应课程群,目前确立了四大课程群:信号处理课程群、电子系统设计课程群、计算机类课程群、航空电子课程群。

2.与企业需求接轨,紧跟新技术发展开设课程。与用人单位密切联系,认真研究电子信息领域的发展趋势,增加了《嵌入式系统设计》、《虚拟仪器技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导论》、《软件开发综合实训》、《专业工程设计》、《专业工程实习》等产学研课程和课程设计,保证了课程内容与电子信息领域发展的一致。将电子技术类课程、单片机课程前移,确保学生尽早感知专业、步入专业。在专业教育选修平台加入业务和前沿知识模块,紧跟行业发展的趋势及企业用人需求,确保学生就业后上手快。实践教学环节采用先进的电子元器件、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和实验装置、先进的现代设计工具和设计方法,使学生在得到实践锻炼的同时,与新技术、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接轨。

3.设置“航空电子”方向模块,突出“航空电子”特色。在保留原有信号处理方向的基础上,新开设“航空电子”方向课程,开设“卫星导航原理与应用”、“雷达原理与系统”和“航空电子系统”等体现航空电子专业特色的课程。另外,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生在大四开始可自主选择专业方向。

三、强化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

第3篇:电子信息工程类论文范文

【关键词】合并;教育新常态;责任制

0 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的逐步发展,提升本科教育的质量,同时淡化本科教育的的固有层次概念,普通本科逐渐实现合并统一招生已是大势所趋,而合并招生意味着相比以往三本的分数线将会适当拉高,而二本的分数线将会有所下降,三本院校的教学质量较于二本有一定差距,二三本院校合并招生势必对三本院校的生源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作为私立学校的三本必须清楚未来各专业的发展趋势,我校作为偏重于文科专业的私立三本院校,近年来随着生源的变化及学校相关专业定位的迁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招生并不理想。作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老师队伍中的一员我也时时牵挂专业的未来情况,试想出各种发展培养模式旨在提高锻炼自己的同时将本专业更好的延续下去。

1 高等教育新常态形势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面临的问题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从第一次高校扩招时就已存在,而三本院校对本专业的定位一直是一个比较模糊的问题,较之于专科院校,学生与外面市场需求有一定的距离,导致在校期间并未接触到很多市场项目相关的实际工程项目,从而实际操作能力并不占优,而较之于重点本科院校,由于基础差一些,学习积极性等方面有所欠缺,使学生的理论研究也并不处于一个有利的地位,这样一来三本院校学生往往处于一个不尴不尬的地步,今年以来重庆地区二三本院校合并招生,这也是未来的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而针对创新性的提出新常态发展理念并结合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相关教育专家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高等教育新常态理念[3]:

1)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成为新常态。

2)在改革创新中释放办学活力成为新常态。

3)以法治思维推进大学治理现代化成为新常态。

4)政府宏观管学与社会参与办学成为新常态。

5)大学深度开放与教育科技引领成为新常态。

而二三本学校合并招生打破以前的招生模式,在未来的几年中也会形成一种新的态势,其中的核心理念将依然是以上的高教新常态教育理念。

以我所在电信系系为例,近年的生源也在不断减少,而由于缺少必要的激励及创新教育机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普遍不高,兴趣不浓,动手能力欠缺,等等这些情况使学生在就业时处于一个劣势的境地,长此以往老师也会不由自主的陷入一种得过且过的状态,这十分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的综合水平。总结当前二三本院校合并招生及提出的高等教育新常态理念形势下三本院校的问题如下:

1)三本院校教师和学生发展方向不明确,导致队伍涣散,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也仅限于课堂,学生不够主动学习,老师更不会主动去与学生沟通学术等。

2)三本院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固有的教育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诉求以及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新新常态形势下如何发挥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创造更多的产业成果。

3)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生源减少对学生的心理,对教育从业者的心理以及学校对该专业的教育投入都有一定的打击,这样导致学生会本专业有一种无用论的想法,而对老师的积极性及个人的发展都十分不利。

2 培养计划及实践课程探讨

2.1 专业培养目标

随着科技进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人们也在不断的寻求更好的人文品位,所以学校对专业的培养目标也注重了这一点,旨在让学生能具备本专业所需要的基本专业素养的同时也注重综合能力的提升,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具备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专业技术和实践能力,面向电子工程技术、信息和通信等领域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技术复合型应用人才[2]。

2.2 课程设置及培养方式的优化

相较于电子信息工程行业的迅猛发展,本专业设置的相关课程已是多年前的老状况,已不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参阅市场需求、行业发展趋势及学生自身实际情况,对专业培养模式做出以下调整[1]:

将企业管理及人际沟通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加入课程计划之中,对专业的就业导向做出适当调整,以电子信息控制及信息处理作为两个主要发展方向,同时如自动控制,过程检测等方向作为辅修由学生自主选择。

鼓励学生在学校阶段就与市场接触,定下一个职业发展目标,具体做法为每一个学生都必须与一个自己有发展意向的公司做出适当沟通,了解该公司的产品、服务等,必要时可申请去该公司实习等同于修完相应课程学分。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环境下老师与学生更多的沟通,汇聚更多的创新想法,同时支持、帮助学生或者合作完成某些创新项目,以提升学生的创新动手能力与市场接轨。

建立责任制的培养模式,类似于研究生阶段的导师制,在下一节对此重点阐述。

3 责任制模式探讨

以高等教育新常态为指导思想,要凸显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注重产学研的有效结合;提升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同时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

所谓责任制也即是老师更多的参与指导学生的各个学习阶段,同时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老师的部分绩效考核要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挂钩,有以下一些方法。

3.1 优化学生及教师的双向综合评价机制

结合学校自身情况及教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以下方案:

1)作为教师要指导学生熟悉国家层面甚至世界上本专业方向的发展态势,了解国家的相关行业宏观政策,增加自己的知识面。

2)大学阶段是一个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在这个阶段中责任教师需指导、提醒学生从大一入校时就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好相应的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

3)大学生是思维最为活跃的一个阶段,想象能力丰富,通过责任分组模式可以随时讨论交流想法,更好的将一些好的想法转化成实际成果。

4)建立教师及学生责任考核模式。综合素质的衡量绝不是单纯的考试成绩,因此学生的综合考评将不再单纯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标准,同样教师的考核也需要和同组学生的实际情况挂钩。

3.2 责任制的基本实施方案

本课题的核心是采用责任制的思想,这有些类似于导师制的方法,但较之研究生期间的导师制也有所区别,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从2015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大一进校开始,完成所在系教师与学生的第一次见面会,这一步工作需要让学生和老师做一个初步的双向了解,作为老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擅长的地方,作为学生要根据自己的爱好并清楚老师的擅长方向选择合适的老师作为以后四年的责任老师,这样一来形成组别,每一组由一名指导老师及有共同点的学生组成,根据本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次的招生计划,计划将学生分成6组,每个责任老师大约负责6-10个学生四年的发展。

各组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四年的学习任务,比如绩点的多少,职业发展的方向,论文、专利等的发表,实践能力的提升等,并一月核对一次,责任教师一月一次例会向电子信息专业系主任汇报各组情况。

每学年需要总结出本学期的进步及预期的学习目标是否达到,总结原因并初步制定出下学期的目标,具体细节还需和本系老师在实践中逐步制定出来并形成规章制度。

4 总结

本文讨论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二三本合并招生的高教新常态形势下的培养模式,重点探讨了高等教育新常态形势下三本院校面临的问题及责任制培养模式的可行性和初步方案,通过方案的实施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解答了学生关于职业规划方面的诸多疑虑,同时也更多的让老师和学生做出沟通,学生的学习成绩及学习态度有一定程度的提升,责任制培养模式的实施需要老师的责任心,需要学生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动性,只有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才能更好的落实。

【参考文献】

[1]王海,张颖,王志红,隋燕.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5(1):139-141,144.

第4篇:电子信息工程类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介绍嵌入式系统的概念和发展状况,以及目前国内外嵌入式系统在独立学院教育的现状,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结合目前本校开展嵌入式系统教学的教学经验,总结出适合我国独立学院开展嵌入式系统课程的教学模式。

1.引言

目前,国内开设有关嵌入式系统课程的独立学院极少,培养出的基于Linux平台上的嵌入式软件开发人员更是凤毛麟角。所以,注重应用能力培养的独立院校,特别是有计算机、电子技术等相关专业的工科独立院校,应该尽早引入嵌入式系统的教育,结合自己专业特点,大力开展嵌入式系统的教学工作。

2.嵌入式系统简介

嵌入式系统一般指非PC系统,而是指小型、专用的计算机系统。它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硬件包括处理器/微处理器、存储器及外设器件和I/O端口、图形控制器等。软件部分包括操作系统软件(要求实时和多任务操作)和应用程序编程。有时设计人员把这两种软件组合在一起,应用程序控制着系统的运作和行为;操作系统控制着应用程序编程与硬件的交互作用。

3.国内嵌入式系统教学的现状

国内教育界将嵌入式系统的教学大致分为三类:软件学院专业嵌入式教学;计算机专业嵌入式教学;电子、自动化等相关专业嵌入式教学,对于嵌入式系统的教学研讨从嵌入式课程体系的设置、嵌入式理论教学的开展、嵌入式实验教学的开展、嵌入式综合设计与学生工程实训等几方面展开。

4.嵌入式系统教学模式的探讨

综观国内外,长期以来都没有专门针对嵌入式系统专业的学科设置,从事该领域的研发人员都来自不同专业背景,例如自控、电子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应用等专业。由于知识结构不能完全满足嵌入式系统工程的要求,需要经过较长的再培训才能胜任嵌入式系统工程师的工作。嵌入式系统教育给传统计算机、电子信息工程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也带来了历史的发展机遇。嵌入式系统工程(ESE)是一个全新的专业,需要企业和社会的认知过程,课程体系需要经历设计、发展、完善的过程。

通过与国内其他高校的专家的探讨与学习,结合西部高校普遍存在的资金非常缺乏,实验条件的局限,以及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的特点,我们积累和总结出关于嵌入式系统教育教学模式的一些想法,列举如下:

4.1 建立一套适合学校特点的课程体系

嵌入式课程是近几年来建立的一门新课程,有它自身的特点、规律。嵌入式的课牵扯面很广,包括研究生的课程、本科生的课程、技能课程的培训等。由于该课程与实际结合得非常紧密,容易教成短期培训,而作为一门课程要有自己的规律,不要把这个课程做成嵌入式系统教学的技能培训,要结合独立学院的自身培养目标特点制定出相应的教学计划以及实施方案。例如在我校,针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目前师资力量等都不能满足直接建立一个嵌入式系统的专业,设想把嵌入式系统设定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主修方向,在低年级时开设相关的专业选修课,让有意于此方向的学生打好基础,在本科高年级进一步学习。作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教学中一定不能光注重应用,也要将清楚计算机本身的规律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发展嵌入式,有什么原理进行探讨,从而建立一套适合我们特点的课程体系。

4.2 课程应该分层次

嵌入式系统教学的层面应不同,有研究生、本科生高年级、重点大学、普通大学、独立学院等的分别,在授课时有所区别。在本学院推行这门课,考虑到针对的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和其他学院的侧重点是不同的,但作为电子信息专业中的一个主修方向,在教学中应该突出原理与应用的紧密结合且能体现出理论和实践并重的特点,在教材的选定上应该包括有关嵌入式处理器、操作系统(linux或ubantu)、开发平台和应用,重点学习原理及相关应用。

4.3 主动去获得更多的支持

由于学校在技术、经验、资金等方面有很多的困难,所以应该主动寻求以获得更多的帮助,例如主动跟国内外相关公司索取资料、设备,要求一些技术支持等,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全国范围的各种嵌入式系统教学研讨会、及到各知名企业进修,让教师深入了解技术发展。

4.4 可利用仿真软件、书籍内容辅助实验教学

如果让理论知识能让学生达到所见即所得是本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由于资金的缺乏,现成的实验板很昂贵,应采用仿真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一部分学生在SkyEye、microwindows仿真环境下做实验,一部分学生在实验板上面做实验,在实验之后再一起互相讨论。

4.5 利用互联网进行教学交流

由于教师对嵌入式系统课程不熟悉,在教学中要自己一边学习一边讲课,应该充分利用极其丰富的网络资源,例如教学课件及背景资料都可以从网站上下载,教师和学生均可通过论坛交流。

4.6 全国高校大学生电子竞赛及行业相关竞赛

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全国高校大学生电子竞赛来深入了解和学习嵌入式系统。虽现在的电子竞赛还没有直接用到嵌入式系统,但是我们必须现在开始在思想上有所改变,主要是使学生多搞创新想法,而不仅仅是产品创新。

5.结语

嵌入式系统工程是一个全新的专业,目前的关键是怎样与现有专业学科融合,以及怎样进行现有课程体系的改革和调整。我国在嵌入式系统教育方面起步较早的是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的嵌入式系统系,他们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专业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和与国际技术接轨的嵌入式系统工程实践环境,目前,嵌入式系统系在我院本科生达到480人。独立学院由于很多因素的制约在教育上也比较落后,但已经积极行动起来,投身到嵌入式系统教育中去,为我国嵌入式系统的发展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马忠梅.嵌入式系统教学模式探讨[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08(11):5-37.

第5篇:电子信息工程类论文范文

关键词:地方院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魏立明(1974-),男,吉林省吉林市人,吉林建筑工程学院电气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授;韩成浩(1972-),男,朝鲜族,吉林延吉人,吉林建筑工程学院电气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吉林 长春 130118)

基金项目:本文系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GH12181)、2012年吉林建筑工程学院教学质量与建设工程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5-0007-02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普通高等院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带来了较多良好的发展机会,因此,如何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进行培养成为各高校的重要任务之一。如何构建新的培养模式,优化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良好的教学体系,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工程能力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高级应用型人才成为应用型工科院校所面临的任务之一。吉林建筑工程学院是吉林省建筑类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属于二本院校,其办学理念是培养“理论基础坚实、实践能力扎实、思想作风朴实”、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意识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吉林建筑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能够从事建筑电气领域内的相关设计工作、施工工作、运行与管理工作,并且把他们培养成为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根据吉林省经济发展的需求和建筑行业的特点,加快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成为电气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实现飞速发展的有效渠道。为此,电气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在优化培养方案、加强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构建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一、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应首先强调应用性,所以既不能延续普通本科传统的教学模式,也不能削弱相关基础理论的教学,而是应该两个方面同时发展。特别是应该加强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把相关课程中的应用环节(例如:实验、课程设计、实习等)充分融入到教学过程之中,以便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教学环节中应突出实践应用与理论教学的相互渗透,坚持工程实践与科学教育并重的原则,逐步建立合理的符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给学生打下较扎实的基本理论基础;二是让学生在大学期间参加相关专业工程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具备建筑电气方面的专业技能、提高学生在认知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因此,吉林建筑工程学院组织电气工程教研室教师进行了广泛调研,主要通过座谈会和实地访问等多种形式。通过调研了解用人单位对学校所培养的人才的需求和要求。同时向沈阳建筑大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等有关其他院校进行调研,获得其人才培养方案。学院还定期组织召开电气学院校友会,了解往届毕业生在工作中对大学期间所学知识、技能和能力要求的反馈。学院派教研室主任和骨干教师参加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指导委员会会议,了解该专业最近动向,广泛听取设计院和施工企业中的专家、企业负责人的意见及建议。在上述调研的基础上,优化原有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培养方案,形成自身的特色。该方案应以夯实基础、开拓专业知识面、重视应用能力为主要原则,切实加强对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

电气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了优化,主要体现工程实践教育,删除课程之间重复的内容,构建了注重建筑特色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整合应依据吉林建筑工程学院的办学定位,主动汲取建筑设计院、建筑施工企业等相关单位的意见,合理确定专业课程的学时以及实践教学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比例。整合后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课程体系平台由“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构成。该平台体现了课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其中“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包括注册电气工程师资格考试应必备的理论基础,其中有模拟电子技术、电路原理、电机与拖动、电气控制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课程。“专业课程模块”课程的设置应体现建筑行业的特点。我院设置了建筑电气技术措施、供配电技术、建筑照明、消防与安防系统、建筑电气施工与概预算等课程。每一模块含有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三个内容。上述课程的设置使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符合建筑行业的特点和要求,使得学生在就业时更加明确自己的定位方向。同时课程体系平台还可以根据就业方向进行相关选修课程的设置,以满足工程应用性要求,例如设置综合布线、楼宇智能化技术、嵌入式系统等课程。

二、加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质量工程建设

1.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

在优化专业课程、强调应用能力的课程建设原则指导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所需要的课程建设包括相关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手段促进等方面的建设。我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所开课程中电气控制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被评为校级优秀课,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被评为校级精品课,自动控制原理以及消防与安防系统两门课程被评为省级优秀课,电路原理被评为省级精品课。在进行课程建设的同时,电气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也非常重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的教材建设。教材建设应该体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成果,要积极推进纸质教材、电子教案、教学参考书以及教学课件四位一体化的教材建设,选用智能建筑专业指导委员会推荐的高质量教材,同时结合本学院课程撰写相关建筑电气教材。

2.教学管理制度的完善

规范有序的教学管理制度是提高学院的教学质量、推动学院教学改革的重要保证措施。为保证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人才培养方案的全面落实,电气学院充分发挥领导和学院教师的力量,建立起包括毕业设计(论文)规定和实习要求等相关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对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进行了具体规定,提出了明确要求,从制度上保证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学院成立了由学院领导、教研室主任和实验室主任组成的二级教学督导组。督导组成员通过平时听课、 课下与教师、学生交流等形式了解教师教学状态以及学生的学习状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院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并且为学院进行教学二级化管理提供了相关的依据。

按照电气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学质量评估实施规定,每学期由每一年级的辅导员组织各班学生对每一位专业任课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评估,根据学生所反映出的问题制订相应的整改措施,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针对毕业设计(论文)的应用环节,学院结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特点,制订了相应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流程和考核办法。该办法规范了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保证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有效性。

3.采取多种教学形式,提高课堂质量

在教学形式上,改革传统的“以老师讲解为主”的教学形式,实行“老师教与学生学互动”以及“学生之间互动”的教学模式,建立起以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为主的教学方式。具体措施有:将老师的科研项目带入课堂,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学习优秀的学生在课后充当其他学生的“老师”;让学生讨论某一教学内容,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每一位老师将自己的科研项目引入课堂,将本专业的前沿知识引入课堂中,引导学生学习相应的知识点,同时讲授该课程知识点在科研项目中是如何应用的。优秀学生当“老师”就是拿出一部分较容易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自己讲,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分组讨论就是在每一堂课中留出部分时间组织学生讨论,每一小组发表自己的观点,使学生在讨论中增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逻辑思维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搭建学生与教师沟通的新平台。具体措施包括建立相关专业课程QQ群、构建课程教学资源网站等。

三、构建以工程能力训练为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电气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所构建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以工程能力训练为主要特色。这其中包括编写实践教学计划、实纲和、专业教材时将本专业的的技术实用性及时反映出来。在制订课程教学计划时,应该明确规定所有实践教学环节的目标和任务,并且按照每一个实践项目分批次规定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考核办法等。以往的实验教学中主要以验证型实验为主,现在变为以设计型和综合型实验为主导。同时在实验考核要求上改变以往的考核方法,取而代之的是以每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力以及实验过程中解决实验疑难问题的能力的综合考核方式。对于专业基础课实验考核(例如: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等课程),应该在做实验的时候一人一组进行考核。考核时应该根据教师所提的要求单独设计相关实验方案,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实验,获得正确的实验结果并且对实验结果误差进行分析。实践证明,上述做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是非常有效的。

我院拥有吉林省高等学校智能建筑系统集成与节能控制重点实验室和吉林省科技厅建筑电气综合节能重点实验室,上述两个实验室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提供实践训练的场所。我院建立了较完善的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制度,举办了全国大学生智能建筑实践技能竞赛(北方赛区),从2004年至今连续举办了九届校内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科技活动,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在所参加的各种课外科技活动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例如2010年参加吉林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的好成绩,2010年参加全国大学生智能建筑实践技能大赛获一等奖。

四、结语

本文详细阐述了地方院校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具体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加强专业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构建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与尝试。同时,根据吉林建筑工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中体现建筑行业发展和要求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

[1]陈小虎,刘化君,朱晓春,等.电气信息与电子信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6,(4):55-56.

[2]华红艳,楚随英.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4(1):97-98.

第6篇:电子信息工程类论文范文

关键词:电子设计竞赛电子信息工程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高等教育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组成部分,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要重视实践环节[1],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目前,在我国高校中实践教学没能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在教学中占有绝对主导地位的是纯理论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普遍存在。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四大学科竞赛之一,是由教育部和前电子工业部共同倡导和主办的[2]。我院于2000年首次派出代表队参赛,共取得全国二等奖一次,全省一等奖一次,二等奖三次、三等奖多次的优异成绩。以上这些优异成绩凝聚了老师心血和同学们的汗水,更证实了我院近几年来,改革实践教学内容、管理体制、加强实验室建设等实践教学改革方面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效果,吸引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和各类竞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完成对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

我们的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能力培养之路也是伴随着参与电子设计竞赛工作逐渐展开的。竞赛要求参赛者在规定的时间里,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题目涉及到80%的专业课程知识,因此竞赛题目具有实用性强、综合性强、技术水平高、技术水平发挥空间大的特点。每组参赛队员协作完成从题目选择到方案论证、从软件设计到系统整体调试、从电路的独立涉及到电路安装调试完成、最终的论文写作等全部工作。涉及实践性教学环节有:专业实验课、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等;因此若想取得好成绩,必须在每个教学环节都有好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实践教学环节要脚踏实地,切实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相关的经验和做法总结如下:

1 结合实际构建实践教学新体系

根据我院培养人才的需要,积极探索和改革实践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与内容,构建适合学分制相配套、开放式教育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建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前提,创新人才培养为主导思想,将实践教学改革融入到教学改革的总体中,强化实践教学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强调实践教学对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相结合,建立不断更新和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和机制,构建系统化的实践教学模式。统筹规划,逐步形成毕业论文(设计)、社会实践、课程设计、生产实习,认识实习、基础性实验与综合性实验以及研究性实验等多种实验方式共存的实践教学体系,并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逐步分层次开设实验课程,因材施教,在大学不同学习阶段设置不同类型的实验课程。由单一性质实验向综合性实验转变,由传统的验证性实验向设计性实验转变,形成适应现代创新人才培养教育理念的实践教学培养模式改革,逐渐实现实践教学体系系统化、实现实践教学考核过程化。多年来我们坚持务实方针,脚踏实地的构建和完善我们的实践教学新体系,并经过检验效果是良好的。

2 深化实践教学改革

为建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我专业首先确立以“理论、实践、研究”三位为一体为主导思想的新的教学模式,在这一主导思想的指导下,确定实践教学的两个重要目标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根据这两个重要目标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开展实验内容与实验课程体系改革。

根据我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确定的培养目标,整合实验内容,创建新的实验教学体系。对实验教学体系的层次划分为四个逐步递进的层次。首先,是培养学生最基本的工程能力和工程素质的基本工程概念和基本工程理论的学习;其次,是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动手能力的训练。第三层是工程应用能力的训练和专业技术结构理论的学习;第四层次是以实现工程应用和创新为目的,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领域的内容进行综合训练和学习。通过以上逐层递进式培养,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大力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建立起高校科技创新平台

为了给学生们的科研活动提供便利的场所。我们还在校内实验场地非常短缺的情况下建立了开放式实验室,无条件地向参加各类科技和创新活动的学生开放实验室,为同学们的科技活动提供了场所。为了形成良好的专业学习氛围,我院还注重学生梯队的培养。能够充分利用本院的师资力量,首先培养一大批专业能力较强的学生骨干,发挥学生骨干专业导向作用。通过开放实验室的训练,为参加各类设计大赛选拔人才、输送人才,促进专业的建设和专业的发展。

利用本院的科研优势和师资力量,专门组织师资力量为学生的课内外实践活动提供指导,使学生较早地参加科研和创新活动。学生在低年级就能够参加学院老师主办的科研活动,如2011年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二等奖的三位参赛选手,均参加过教师的科研任务。

学院定期举办“院电子设计竞赛”,专门组织、聘请校内外相关领域专家出题和进行集体评审,赛制完全模仿全国竞赛的比赛形式,这些比赛既锻炼了学生的比赛经验,也受到学生们的普遍欢迎。

4 重视创新教育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电子设计竞赛正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好途径。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校内建立了电子设计训练基地,在电子设计训练基地,免费为学生提供常用仪器仪表,实训基地的运行模式是由专业教师指导、学生自主管理。学生可以任选课余时间进行实验、实训。同时,基地的实验实训活动面向不同年级学生、灵活多样,全天候对学生开放。如学生可以根据兴趣爱好自选实验,也可以选择学生科研实践项目竞赛等。以上是我们在实践教学改革上的一些想法和做法,特别强调的是参与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让我们教育工作者有了危机意识,从而形成了动力,同时这项赛事也为学生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空间,通过参与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能够发挥学生在高校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们学习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们参与实践活动的主动性,促进学生们创新精神的培养。

我们专业过去在全国电子设计竞赛中取得的成绩,更多的得益于我们学院多年来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深化实践教学改革的结果,为此我们将继续重视实践教学改革,坚定不移的走实践教学改革之路。

参考文献:

[1]潘蕾.充分发挥实验室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1,20(4):107-109.

[2]郭云林.重视电子竞赛推进教学改革[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25(1):63-66.

第7篇:电子信息工程类论文范文

计算机理论基于软件工程理论的信息工程监理的研究

自从二零零二年十二月我国信息产业部颁布《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暂行规定》(简称《规定》)之后,信息工程监理公司越来越多。根据《规定》,信息工程监理主要是指依法设立且具备相应资质的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受业主单位委托,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合同,对信息系统工程项目实施的监督管理。[1]

1 信息工程的特点

跟其他的一般的建设工程项目相比,企业信息工程有着复杂高度、能见度低等不确定因素。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1 组织驱动技术

企业信息工程项目的组织和建设越来越表现出不可分割的一面。工程项目组织要求信息工程必须严格确定“前期准备-工程项目规划-工程项目设计-工程项目实施-工程项目验收-工程项目维护”的“组织思维”过程,设立周密的“组织标准”通过这些组织标准来带动技术标准的设立,通过组织的需求来带动技术方面的需求,也通过组织的满意度还评价技术方面的满意程度。

1.2 全员全程参与

信息工程并不能跟那种“交钥匙”工程一样,其要求建设单位的所有员工进行全程参与。这主要是由于企业信息工程项目不并简单,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知识传递的过程,其要求建设单位的所有员工必须学习并接受相关知识;因此建设单位与开发单位之间必须相互适应、相互协调,必须协同共进。企业信息工程系统是一个人机相结合的有机系统,没有建设单位人员的全程参与,信息工程系统将不可能实现其有效性、完整性、全面性。

1.3 复杂度高,不确定因素多

由于信息工程项目的需求比较复杂,其不像其他建筑工程那样具有可见性。检验复杂,较长的维护期,还有其它非技术因素原因导致企业信息化项目失败[2]。因此,企业的信息工程项目具有搞复杂度、低能见度,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

2 信息工程监理的必要性

现在,我国企业实现信息工程项目的成功几率还非常低,根据我国企业信息工程项目的自身特点,保证信息工程项目的成功几率的提高,必须进行信息工程建立,即必须通过第三方监理单位对企业信息工程项目的实施进行监督。信息工程监理将有利于开发单位跟企业的相互协调,彼此协同共进,能确保信息工程项目的有效进行。对于信息工程监理的必要性,主要原因在于:目前我国企业信息工程监理对过去传统的建筑工程监理模式进行了参考,但又跟一般的建筑工程的监理有一定的差别。第一,信息工程的可见度非常低,开发过程相当多变、复杂,其知识密度也相当高。不像建筑工程项目的监理那样能随时对施工现场进行其质量、进度进行监督管理,信息工程监理根本无法对信息工程的操作现场、质量进行监督和管理,信息工程的进合同执行情况、软件质量、资金使用情况、进度等很难把握和操控。从而致使了信息工程监理低能见度、高复杂度、差操作度等现象。为了解决这些监理中出现的问题,必须采用软件工程理论。通过软件工程,可以将高复杂度的信息工程项目进行分解,对信息工程中低“能见度”的难题设置了一套有效的解题方案。根据现有的软件工程平台和工具,将能为信息工程项目的监理提供一套“复杂度”低、“可见性”高的监理平台,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现阶段我国企业信息工程项目建设的需要。

求学网小编为你提供论文范文:“计算机理论关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高频实验的改革”,大家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写出论文。

计算机理论关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高频实验的改革

(一) 目前高频电子技术试验课的现状

高频电子技术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工程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它的内容丰富,应用广泛。该课程的任务是研究高频电子线路的基本原理与基本分析方法,以单元电路的分析和设计为主。其主要内容包括:高频电路的基本知识、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正弦波振荡器、振幅调制和解调、环形混频器等内容。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对高频电子技术试验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1 教学现状与需求分析

当前大部分“高频电子线路”教学仍然沿用较为经典的内容。例如。在功率放大器章节中,动态负载线和丙类功率放大器的分析方法依然是其核心内容,而在目前的射频功率放大器设计中,由于c类放大器具有非线性特性,所以应用较少,D类和E类放大器已经成为当前设计应用的主流;当前教学中,调制与解调主要以模拟调制(AM/FM,PM)方式强调,这些内容有助于理解调制与解调的基本概念,是教学内容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

“数字调制”方面的内容和要求在教学大纲中有待加强。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创新渐渐成为当今的主题。因此。在高频电子线路实验中的创新也变得极为重要。这就需要学生能用所学的理论充分与实际相链接,达到自主创新的目的。

如:开展电子设计大赛等相关的活动,不仅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充分的调动了大家对于实验的兴趣。同时,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1.2 实验设备存在的问题

首先,由于设备的使用寿命有限,试验室的设备损坏的程度比较严重,设备的更新和维护问题成为关键。

其次,再进行高频实验中,试验设备很容易受到干扰,如何解决设备的干扰问题也尤为重要。

最后,就是实验设备的选择问题。现行高频电子线路实验课程中采用的高频电子线路实验箱,将高频实验所需的直流电源、频率计、低频信号源和高频信号源设计成一个公共平台。而且,这种整机实验如果某部分电路或元件被损坏,实验员检修很困难,模块不宜更换,且很难配置。因此,实验器材的选择也要予以考虑。

1.3 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根据多年从事高频实验教学工作来看,学生在做实验的时候自身也存在各方面的问题,比如有的学生害怕接触实验仪器。可能出于实验设备昂贵的原因,学生都不敢随便动用设备上的任何一个旋钮或开关,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的自信心不足造成;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及对实验的重视和兴趣成为关键问题。

3 基于软件工程理论的信息工程监理模型

软件工程是一门通过工程化的手段来维护和构建高质量的、实用的、有效的软件的学科。软件工程涉及到的内容有:设计模式、软件标准、系统平台、软件开发工具、数据库、程序设计语言等多个方面。在目前的现实生活中,软件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政府部门、航空、银行、农业、工业都会应用到软件,其最具典型的软件有:游戏、数据库、编译器、操作系统、办公套件、人机界面、嵌入式系统和电子邮件等等。软件工程的应用将对社会和经济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多年的实践证明,通过软件工程的方法对信息工程进行监理能更易被监理活动过程中的三方接受,因此将软件工程引入信息工程项目监理中,将能为信息工程项目的监理提供一套“复杂度”低、“可见性”高的监理平台。

3.1 设立信息工程监理的目标

进行软件工程最主要的目的是利用科学的有效的管理方法来促进软件开发质量的提高。其主要要求是要将过去的软件开发模式(小作坊开发模式)进行转变,对过去的开发模式其进行细分和分解,按照各阶段的特征选用不同的方法和工具,从而使复杂度较高的软件生产进行可度量、可控的设置。再者,经过对各个阶段进行严密的、有效的控制,从而促使一些可能出现的风险和问题在前期阶段就得以解决和重视,从而促使软件开发风险的降低和软件质量的提升。总之,企业信息工程监理的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对工程的进度、质量、投资等进行有效的、科学的控制和规划,其最基本的方法是进行有效的合同管理、展开合理的组织协调、实现工程的动态控制、完成理想的目标规划,使监理贯穿于整个“前期准备-工程项目规划-工程项目设计-工程项目实施-工程项目验收-工程项目维护”的工程项目过程。因此,信息工程监理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合同管理、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成本控制、信息管理来保证工程项目的有效、高质量、顺利的进行。

3.2 构建信息工程监理的模型

根据信息工程监理的目标,信息工程项目应该分为:项目分析、项目设计、项目实施以及项目维护等四个阶段[3]。基于软件工程理论的信息工程监理并不是机械地复杂软件工程的相关理论于信息工程的监理中,而是根据软件工程理论,对搞复杂度、低能见度的工程项目进行设计和管理,并将其融入到信息工程的监理中去的一种方法。根据这中方法,从而建立基于软件工程理论的信息工程监理模型。该模型以信息工程项目过程控制为主线,对企业信息工程的项目分析、项目设计、项目实施以及项目维护等四个阶段进行全方位控制和监督,从管理上对其进行风险管理、需求管理、合同管理、信息管理,从控制上对其进行进度管理、质量管理、成本控制,并从管理角度对项目阶段进行总体协调,形成企业信息化项目监理的“三控四管一协调”三维监理模型。其监理模型如图1所示。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软件工程是一门通过工程化的手段来维护和构建高质量的、实用的、有效的软件的学科。通过软件工程的方法对信息工程进行监理能更易被监理活动过程中的三方接受,因此将软件工程引入信息工程项目监理中,将能为信息工程项目的监理提供一套“复杂度”低、“可见性”高的监理平台。进行软件工程最主要的目的是利用科学的有效的管理方法来促进软件开发质量的提高。其基于软件工程理论的信息工程监理的模型应该以信息工程项目过程控制为主线,对企业信息工程的项目分析、项目设计、项目实施以及项目维护等四个阶段进行全方位控制和监督。

参考文献:

[2] Joseph S Valacich,Joey F George,Jeffrey AHoffer.系统分析与设计基础[M].施平安,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第8篇:电子信息工程类论文范文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作为IT行业,社会需求虽然比较大,但是毕业生数量大,就业竞争压力也大,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深入实施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实践创新能力,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就业机会、摆脱就业困境,提升学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

关键词:

实践创新能力;就业;电子信息工程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高校招生规模的逐年增加,给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连续15年毕业人数递增的情况下,201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749万,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进一步加大,预计在770万以上,再加上出国留学回来的约30万以及往届没找到工作的毕业生,预计将有1000万大学生同时竞争[1-2].随着各行各业信息化进程的深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社会需求虽然比较大,但是毕业生数量大,就业竞争压力也大,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而毕业生就业率已成为专业能否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标志,直接影响专业招生数量、生源质量及专业的生存和发展.

1结合专业特点,加强大学生就业探索

1.1新形势下社会需求分析近几年来,本专业毕业生在市场供求关系上普遍还是保持稳定的状况,社会需求量相对乐观.本专业毕业生在全国各地都有着比较广阔的市场,但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深圳、浙江、江苏、大连等沿海发达地区.对于深圳、广东、浙江这些电子、IT类行业很发达的地区,虽然提供的就业岗位很多,但大部分公司都要求应聘者要有出色的专业技能,很看重应聘者的工作经验,就业竞争非常激烈.这对于跨省去找工作的应届毕业生有很大的挑战,需要具备过硬的基本功和技能才有可能被招收[3].

1.2就业技术需求分析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各个公司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专业技术人才要求越来越高.从总体上看,以下几个方向的就业市场广阔,社会需求量大[4-5]:(1)硬件方面,市场对比较高端的硬件开发技术需求量大,主要包括嵌入式系统、DSP和FPGA等技术,用人单位往往要求技术熟练、经验丰富的人才;(2)软件方面,电子商务、软件外包、互动媒体和数据库开发等行业需求量非常大,JAVA/J2EE,.NET和VC++等软件技术仍占主导地位,熟悉Windows,Linux应用平台和内核开发是就业应聘时的一个优势;(3)网络及通讯行业的快速发展,对电子信息专业人才需求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由于通讯行业的要求比较高,移动互联网高新技术产业相关的技术人员还比较少,应届毕业生如果能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并熟练掌握该门技术,受聘于比较大型的通讯技术公司还是有相当宽阔前景的;(4)未来的发展重点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等产业;新兴通信业务如数据通信、多媒体、互联网、电话信息服务及手机短信等业务也将迅速扩展;(5)信息技术支持人才需求中排除技术故障、设备和顾客服务、硬件和软件安装以及配置更新和系统操作、监视与维修等4类人才最为短缺.

1.3本专业学生在就业竞争中存在的主要差距通过近3年就业情况分析和对学生的摸底调查发现,本专业学生主要存在的不足是自主学习能力不足,大部分学生没有清醒地认识到就业形式的严峻性.实践创新能力薄弱,一方面由于学生缺乏实践创新意识,对积极参与实践创新活动缺乏热情;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专业师资培养方向、课程体系和实践体系建设的步伐滞后于社会对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需求.就业准备不充分,认为大学毕业了就应该能够找到工作,缺乏培养个人综合素质的意识,工作经验不足,社会接触少,不能将所学的知识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6-7].

2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加强实践创新人才培养

2.1深化专业主干课程教学改革以深化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方法为突破口,根据课程性质特点、培养目标的不同进行有效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锻炼实践能力.树立“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改革理念,以专业主干课程传感器原理及应用、通信电子线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嵌入式系统和EDA技术等5门课程的理论、实验、实践环节“一体化”、“模块化”教学实施,从“感”、“传”、“控”3个分支的独立改革到协作互通环节,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将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教学模式引入教学过程.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任务驱动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科学的课程考核、评价与激励机制,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2.2加强实验实践环节根据社会需要和专业发展,针对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差的问题,加强实验和实践环节的教学设计和过程考核.搭建了专业课程实验和实践课程群,包括电子信息综合实验、传感网络综合实验、无线技术应用综合实验和信息处理综合实验.在各个综合实验模块中增加了创新实验项目,教师给出创新实验课题,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实验分析和实验总结.对于实验实施效果较好的项目,实验指导教师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以激发他们的创新和创造意识.在以往的课程设计环节中,每个专业教师参与指导一定数量学生的选题、指导与考核,教师和教师之间是“背对背”各施其职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各个实践环节间没有必要的联系.在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后,将“综合实验”、“单片机系统课程设计”、“电子线路CAD设计”和“综合实践”等实践教学环节建立了从“点”到“线”,从“线”到“面”的教学过程设计.实践指导教师由4~6人作为一个指导团队,研究课程设计选题、过程指导和考核环节.在考核环节中通过答辩环节了解学生情况,将课题从一个实践环节延续、扩展、应用到下一个实践环节,从单片机最小系统设计与制作到小型电子产品分析与制作,从电路板设计与制作到电子产品综合开发与制作,不仅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在实践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3阶梯式多样化第二课堂鼓励、引导学生积极进入专业开放实验室,参与各种科技创新活动,分层次多样化开展科技讲座、竞赛、撰写学术论文、开展科技节等多样化、系列化活动,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和创新需求.(1)以加强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为重点,鼓励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和专业技能竞赛,并把工作落实到具体教师,第二课堂和学科竞赛、开放实验室工作由专人负责.(2)为了促进学生参加第二课堂的积极性,研究制定教师、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和技术竞赛相关奖项与对应课程的学分替代方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学生科技节活动,提交作品10余项;组织了专业“电子设计竞赛”,学生积极踊跃参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评出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优秀奖若干.(3)实践项目从小到大、从易到难梯次化设计,实践技能梯次化培养.从单片机最小系统设计制作到小型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从电路板设计与制作到电子产品综合开发与制作,学生们不断提高实践创新能力.(4)鼓励一年级学生进入实验室,高年级带动低年级.30余名大一学生在实验室里得到了锻炼,参加了“电子设计竞赛”,成绩显著.对专业有所认知,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今后进一步完善开放实验室的管理,使更多想进实验室进行锻炼的学生能够走进实验室,实现心中所愿.

2.4以科研项目为载体,打造大学生核心竞争力鼓励和引导优秀学生、有特长的学生参与专业教师的教学科研项目,使他们能够进一步开阔眼界,了解更多的前沿知识,培养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同时也使这些学生的个性特点得到充分的发挥,对所学专业的前景有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为学生本科毕业后进一步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以科研项目为依托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层次化、系统化和持续性等特点,将教学和科研有机结合作为重要途径.通过有计划、有目标的项目驱动可以使学生积极获取、积累和整合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专业核心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

3结论

人才来源于教育,为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紧密结合社会需求,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等关键因素为切入点,根据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搭建实践创新平台.探索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锻炼实践能力,充分解决大学生“出口”问题,提高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侯士兵,毛伟,宣璇.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建设路径探析[J].就业指导,2015(12):95-98

[2]孙春玲,张梦晓,赵占博,等.创新能力、创新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自主创业行为的影响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5,33(4):87-90

[3]刘小春,饶盼,李婵.影响大学生就业区域选择的因素和完善大学生就业保障政策的建议[J].高等教育研究,2015,32(4):70-75

[4]李莎,李刚.应用型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问题探索[J].赤峰学院学报,2013,29(9):199-201

[5]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就业调查和专业分析[EB/OL].(2011-12-22)[2015-12-01].豆丁网:

[6]叶青,黄明,宋鹏.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自主创新实验探索与实践[J].中国现代装备,2013(1):48-50

第9篇:电子信息工程类论文范文

根据项目研究内容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工程素质培养模式[5-9]的实践探索目标进行了有计划、有步骤的研究活动。派专人深入相关企业、院校,广泛调研,认真分析,确定电子信息类各专业工程素质要求;咨询企业专家、高教专家,确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构架;按工程素质要求修改各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修(制)订实践教学计划;项目组教学组织形式和项目编制的合理性和适用性进行审定并付诸实践。具体研究过程与活动如下图1。

(一)工作过程分析深入相关企业、院校,广泛调研,认真分析,确定电子信息类专业职业素质要求。利用2011级学生见习之机,走向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陕西黄河机械厂、达内软件公司、富士达等企业通过现场观摩、交谈、及管理人员报告,对岗位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归纳出行动领域的综合能力要求:(1)专业技能方面需要具备:应用相关材料、设备、工具、过程或产品的思维能力和工作能力;车间和实验室实践的知识和思维能力;与工程相关的背景知识,即经营与管理,技术的应用和开发等;有从技术文献获得信息,并加以应用的能力;有应用合适的实践规范和工业标准的能力;具有工程过程管理原理的思维能力;知晓质量问题及其在持续改进中的应用。(2)自我情感调节与职业态度方面应具有:乐观、自信、勇气、感恩、欣赏等正确的非智力情绪。

(二)教学过程分析根据认知规律和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及分层分级分类训练的原则,为培养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设计、建立了与本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循序渐进的实践课程教学体系,结合我校特点形成“课程实验注重知识点、课程设计连点成线、综合设计跨课成面”的实践教学体系。将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的教学计划作了相应的调整和补充,把工业见习感性认识的实践环节由第五学期提前到第三学期、增加了金工实习环节;在原有课程实验的基础上,重新布局、规划了接近实际应用的课程设计和综合设计实践教学项目40余项。结合我校电子信息类实验条件并充分考虑课时的限制和学生基础差异,使这些项目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可更新的特点。完成了从行动领域素质要求到学习领域中学习任务(项目载体)的转换。使实践教学体系更完备、更科学、更有利于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和适用性、竞争力的提高。

(三)教学实践研究与教学模式形成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进行广泛的学习与交流。曾于2013分别参加了清华大学电工电子技术实训中心组织的“FPGA骨干教师考查培训班”、教育部“高校电子电气课程教学系列报告会”、“西北地区电子技术与线路课程教学改革研讨会”。于2014年参加了陕西省教育厅组织的“高等学校MOOCS时代的教学创新与改革报告会”、“视频公开课研讨会”;走访参观了西安交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和培华学院;2014年8月承办了“西北地区电子技术与线路课程教学改革研讨会”。通过广泛的学习与交流,对兄弟院校的经验进行了适切性取舍,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教学模式。

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工程素质培养模式的内涵

1.创设项目式教学情境。强调教学内容和素材尽可能来自实际应用需求,创造工程实际环境,将项目论证、组织实施、阶段任务落实、产品性能测试分析、技术报告撰写等项目完成的整个过程贯穿于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参与工程实践项目。2.采用答辩式的项目方案论证和设计成果验收。突出了教学工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针对项目任务要求,以答辩方式组织课堂,让每个学生拿出自己设计方案进行单个方案汇报,然后又师生集体评议——即由设计学生对自己设计方案向全班汇报,老师和其他同学就相关问题进行提问、再由汇报者做出解答。要求同学们不但知己而且知彼,使每个学生了解多个项目的实现思路,明确每一个项目多种实现途径。从不同角度对各组选定题目的内容获得更全面、更具体、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力求收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设计成果验收环节中也采用了边演示、边解说、边提问、边解答,设计结果优劣一目了然,成果验收环节的成绩由师生共同评出等次。通过这种形式互动教学促使学生不断地思考,提高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同时,对考查课成绩的形成融入民主成分[6],增加了透明度和说服力。3.阶段任务完成情况的验收检查。通过下达项目工作任务让学生明确要去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完成工作任务需要哪些知识和技能,怎样去查找有关的资料,怎样去制定项目实施计划之后,指导小组长根据同学的特长进行项目任务分工。在分工协作基础上,限定功能设计、电路设计、PCB板的制作、焊接组装、电路调试、电路作品展示等阶段任务完成的时限。一方面,督促学生的学习进度,另一方面对阶段性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作出评判,作为最终考查成绩合成的依据。在教学方法上实施“教、学、做”合一原则,以项目驱动法组织教学,注重实践性教学,所有课程设计和综合实训内容完全产品化。4.课程体系建设重点放在“两个核心专业能力课、一个优质核心课程”上。以“重点打造核心专业能力,重点建设优质核心课程”为目标,围绕核心专业能力培养,开发“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与“电路综合设计”两门项目教学型课程构建了专业优质核心课程体系,申请获批“模拟电子技术”省级网络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一项。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教育信息上网、专业资源共享。5.凝聚了各有侧重设计专长的中、青年教师投身于实践教学。用项目经费资助了具有实践教学热情的教师外出研讨交流、发表教学研究论文、有组织地指导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技能,初步形成一支项目式教学师资团队,其中,3人已获得“双师证”。

三、教学模式应用效果

新模式在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两个专业的09、10、11、12级中10个教学班的“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电路综合设计”试行推广,成效较为明显。收回设计作品100多件,部分获得实用新型专利。基于项目式教学,组织我院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未来伙伴杯”中国智能机器人大赛、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延安市大学生科技创新创意大赛等赛事,获奖60余人次,显性受益学生达50余人。特别是在“2014年TI杯电子设计竞赛”中,我校学生获得陕西赛区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一项,打破了我校电子设计竞赛最好成绩——二等奖一项的记录。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