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护理实训课总结范文

护理实训课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护理实训课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护理实训课总结

第1篇:护理实训课总结范文

关键词: 内科护理 实训教学 实训方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本研究在对《内科护理学》这门课程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为一体,围绕促进健康这一护理的根本任务,将改革着眼点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构建基于护士核心能力培养目标的内科护理实训教学体系,以期提高护生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强化内科护理实训教学效果。

1.内科护理实训课现况调查

1.1对象与方法

本实训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前的调研对象以江苏省南通卫生高职校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大四的学生,以及该校从事《内科护理学》教学的教师为对象,分别设计调查问卷,如表1。

1.2结果

我校内科护理任课教师共9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2名,讲师4名,助教2名,发放调查问卷9份,回收9份,回收率100%。随机抽取2013级五年制大专护理专业学生100名,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回收率100%。

1.3结论

从调查结果来看,94%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开展内科护理实训课,92%学生愿意开展,并且73%的学生认为内科护理实训课内容应该以内科疾病护理为主。而100%的内科护理教师认为有必要开展内科护理实训课,77.8%的认为该以内科疾病的护理为主。开展内科护理实训课的难点排在前三位的是:无现有的,适合本校的内科护理实训方案、没有现成的可供内科护理实训课使用的教材、开展实训课的实训室及教师资源紧张。

因此,开展内科护理实训课是十分必要的,但要开展内科护理实训课必须制订切实可行的、科学的内科护理实训方案,编写实训课可用的教材及解决实训课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

2.内科护理实训方案制订

“方案”是进行工作的具体计划或对某一问题制定的规划。而内科护理实训方案就是关于内科护理实训教学的具体计划,包括实训教学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施步骤、评价方法、具体要求等。通过方案的制订,加强内科护理实训教学的规范性、计划性、可实施性、可评价性。

2.1内科护理实训目标

为什么要开展内科护理实训课?制订方案时,这是首要考虑的问题,关系到实训课的内容选择、实训方案、评价方法。按护理人才培养方案医院对护士的要求,内科护理教学目标是“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为一体”。从护士职业成长来说,今天在校的学习是为了成长为一名临床合格的、甚至优秀的护士。而护理人才的成长有其阶段性、复杂性、实践性。我认为阶段性大体包括三个阶段,即护生的在校教育、临床见习、临床工作。可以说,知识、能力、素质的提高是贯穿整个护士职业生涯的,但每个阶段又有侧重点。护生在校期间,就内科护理学这门课来讲,主要是夯实理论基础、掌握基本专科技能、了解理论知识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因此,内科护理实训课应该以促进理论知识理解和掌握、促进专科技能掌握和应用、在内科护理理论与临床实践之间搭建平台。而这一切都是以护士核心能力[1][2]培养为中心,今天的教育是为了成就明天的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

2.2内科护理实训内容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很多从事内科护理教学的人将“腹腔穿刺术的护理、胸腔穿刺术的护理、骨穿的护理”,“心电监护、管道氧的操作使用、胰岛素笔皮下注射、血糖监测仪的使用”等作为内科护理实训的主要内容,少有人将内科疾病病人的护理作为内护实训课的主要内容。我认为内科护理学要教给学生的是“如何护理内科病人”,培养护生护理内科病人的能力。而“腹腔穿刺术的护理、胸腔穿刺术的护理、骨穿的护理”、“心电监护、管道氧的操作使用”等诊疗技术不仅内科护理中用得到,外科护理中同样用得到;至于“胰岛素笔皮下注射、血糖监测仪的使用、内科护理病人病情监测、咳嗽咳痰的护理等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等技术是具有内科护理特色的、体现内科护理技能的项目。所以,内科护理实训内容应该以后者为主,即内科常见病病人的护理、一些症状体征的护理、内科病人病情监测及内科护理中常用的一些技术。

2.3内科护理实训方法

首先,方法是为目标服务的,用什么样的实训方法培养符合临床护理工作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呢?用什么样的方法有利于护士核心能力培养呢?无论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还是护士核心能力,都有其共同点,都是为了满足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所以,要想获得临床护理工作的能力,除了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夯实理论基础,还要像做临床工作一样去学习、训练。内科护理实训方法总体来说是模拟训练,具体包括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情景模拟、仿真教学、标准化病人等。

其次,每次实训课都应该包括课前准备、课堂训练、课后反思三部分。每次实训课前教师提前把实训课内容布置给学生,请学生做好理论知识、实训用物、分组准备,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实现训练满意结果的必备条件。课堂上,组织学生就某个护理技能进行训练、讨论、讲评,没有反复的训练就没有技能的成熟,讨论是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而讲评的目的是扬长补短,不断提升。课后,让学生反思、总结本次实训课,以达到不断提高的目的。

2.4内科护理实训教材编写

内科护理实训教材不仅是实验内容的体现,更是内科护理实训目标、方法的体现,含有内科护理实训方案的指导思想。目前内科护理实训教材多以内科常用诊疗技术的护理及内科护理技术的护理为主,很少有以疾病护理为主要内容的教材。因此,要开展内科护理实训课,迫切需要一本能提升护生护士核心能力的实训教材,内容以疾病护理为主,在疾病护理中运用一些内科护理技术。内科护理技术应该在护理内科病人中得到训练,而不是作为一个单独的实训项目。因此,我和几位内护教师一起编写了《内科护理实训指导》。

2.5评价方法

参照内科护理实训课的教学目标,结果评价应该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理论考试,很多研究证明内科护理实训课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内科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3][4]。另一方面是技能抽考,关于内科常见病病人的护理技能及内科疾病的健康教育情况。同时,效果评价要关注教师和学生对内科护理实训课的体验,及时了解并设法解决学生及教师在内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常见问题。

3.讨论

关于内科护理实训的研究从未终止,要开展内科护理实训,必须理清以下问题:

第一,为什么要开展内科护理实训?开展内科护理实训课应该结合护理人才培养目标,即获得日后护理内科病人的能力,或提升护生的护士核心能力。对于在校护生应该夯实理论基础、掌握专科护理技术、了解内科护理理论与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第二,内科护理实训课“练”什么?应该突出内科护理专业特色,即护理内科病人需要的技能,如常见内科疾病的护理、护理内科病人所需的内科护理技术、内科病人的健康教育。

第三,内科护理实训课怎么上?想怎么上就怎么上,制订科学、合理的实训方案。显然是后者,方案是有序、有效实施的保障,是广泛推广的必备条件,更是不断提升内科护理实训教学水平的研究方法。

第四,内科护理实训效果如何评价?结合实训课开展目的采用理论和技能双项考核方法,再按各自比例综合成内科护理这门课的成绩。

护理人才的培养是综合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应该对护理人才培养有宏观认识。同时知晓,自己所任的这门课程在护理人才培养中所起的作用。既知道学生在这门课应达到的理论水平,又知道这门课应达到的技术、技能水平,才能更好地实施教学。内科护理实训教学是不可或缺的,实训课不仅促进理论知识掌握和运用,还是培养护士核心能力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刘明.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架构之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2009,9(4).

[2]徐少波,叶志弘.护士核心能力概念和构成要素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8):764-766.

[3]张莉,裴琦,赖桂荣等.模拟病房与标准化病人结合在呼吸内科临床实习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7:106-108.

第2篇:护理实训课总结范文

探讨目标案例教学在急救护理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护理系2015年4月~2016年4月100名高职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名护生。研究组在急救护理实训教学中采用目标案例教学,参照组在急救护理实训教学中采用常规教学,最后对比2组护生的考核成绩及其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的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参照组,且护理满意度同参照组相比较也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救护理实训教学中应用目标案例教学,其效果理想,同时可以使高职护生的考核成绩得到明显提高,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

关键词:

目标案例教学;急救护理实训教学;应用效果

急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急救实训教学中要给予正确有效的教学方法。本研究为探讨目标案例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选取本院护理系2015年4月~2016年4月100名高职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将与常规教学进行对比,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对象共选择高职护生100名,纳入时间为2015年4月~2016年4月。其后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00名高职护生分为参照组(n=50)和研究组(n=50)。研究组中,最大年龄为22岁,最小年龄为18岁,平均年龄为(20.1±2.1)岁,全部为大专学历。参照组中,最大年龄为22岁,最小年龄为19岁,平均年龄为(21.3±2.3)岁,全部为大专学历。2组的基本信息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教学方法

选取急救护理实训教学项目中的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作为实验内容,共包含课堂教学2学时,实训教学4学时。课堂教学同一教师学,实训课参照组高职护生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教师示教、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指导、学生回示与教师总结、课后练习、考核。研究组实施目标按例教学。具体如下:

1.2.1教学准备

研究者向带教老师及研究组护生介绍目标案例教学的相关知识和要求,取得师生配合。带教老师于实训课前一周集体备课,学设计、组织和要求。根据教学目标制定相应教学任务与情景。在理论课后,分发教学案例,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完成相关情景剧本编写。

1.2.2课堂实训

以1例心脏病患者突发心跳骤停导入实训,结合PPT图片和操作视频,分步骤详解操作要点后,学生分组进行情景角色扮演,老师指导纠正。

1.2.3教师小结

研究者将分组模拟练习中的问题汇总,对共性问题进行集中讲评,对操作中的难点、疑问启发学生思考及讨论,并予以解决。

1.2.4练习、考核

以学习组为单位开放试验室自主练习,第2次实训课,对每名学生进行操作考核。考核前给每名学生不同的案例,对复苏模型进行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急救。实训课程结束后教师对实训课的总结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组织学生填写本实训项目意见的调查问卷。

1.3观察指标

对2组单人徒手心肺复苏考核成绩进行统计,同时记录2组对护理教学的满意度,结果分为三个标准,即非常满意、一般和不满意。

1.4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整理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考核成绩

研究组接受目标案例教学后,考核成绩为(92.15±6.73)分;参照组接受目标案例教学后,考核成绩为(84.82±8.43)分;t=12.35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教学满意度

研究组采用目标案例教学,对该教学模式较为满意的护生37名,满意度为98%;参照组采用常规教学,对该教学模式较为满意的护生50分,满意度为86%;组间比较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教学满意度对比,见表1。

3讨论

3.1调动高职护生的学习兴趣

研究组在实训期间期间接受目标案例教学,首先将实际案例引入教学中,并让护生认识到护理岗位的真正需求。其后,可以将临床案例与真实情景相结合,这样既可以调动护生的积极性,又提高护生的学习欲望。此外,护生进一步加深了对知识的了解,案例进行教学,可以使护生的学习目标得以完成。在急救护理实训教学中应用目标案例教学,护生可以针对自己的爱好和性格,在学习中扮演不同角色,一起参与。团队合作会使护生的各种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学习兴趣也会得到明显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护生和临床实践进一步接触,与日常生活和工作更加贴近,从而为护生未来工作奠定良好基础[1]。

3.2有利于培养护生的操作技能

结果显示,研究组操作考核成绩显著优于参照组。研究组在练习过程中,对各种情景案例中心脏骤停患者的处理准确有效;参照组只掌握了心肺复苏的操作流程,在面对具体临床病例的处理方面表现应对能力差,不够灵活。

3.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急救护理实训教学中,教师要加以重视高职护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与理论相结合,不仅提高了高职护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智商得到明显提高;锻炼了护生的逻辑思维和预判能力,巩固所学知识,为高职护生的未来工作奠定良好基础[1~3]。

3.4有利于提高实习护生的综合素质

目标案例教学教学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强调护生运用护理程序来分析和设计案例,角色扮演中实施护理及健康教育,老师可以适时进入情景扮演一角色,训练护生的应变能力,同时提高了护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临床护理及健康教育的能力[5]。在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分工协作体现了团队合作精神;通过查阅书籍、文献资料,护生获取专业知识的同时,了解护理专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提高了护生的专业和自我发展。同时还提高了护生的沟通交流能力。通过角色扮演,使护生给予患者更多的人性化关怀。护生通过对角色的掌握,进行换位思考,更切身地了解病人的需求,理解病人,在临床护理中会用更多的爱心、关心、责任心对待患者。

4小结

在高职护生急救护理实训教学中应用目标教学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在提高护生急救护理技能考核成绩的同时提高了护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其对临床护理工作的认识,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周丽欣.多媒体案例教学的应用与思考[J].求实,2014,10:280~281.

[2]刘燕.法学教学方法的问题与完善途径———以案例教学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3,(7):62~64.

[3]陈雄林,傅文学,曹小明,等.案例教学法在护理本科专业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的实施与体会[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13,22(6):569~571.

[4]柳琴,张银玲,徐巧玲,等.“护理与法”案例教学中伦理问题的反思[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6):111.

第3篇:护理实训课总结范文

【关键词】儿科护理;说课

说课是指在授课之前或授课之后,让教师面对同行或教学研究人员,系统地谈自己的教学设计及理论依据,口头表述一节课的教学设想,然后由听者评析,以便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一种教研活动[1]。说课是一种教学、教研改革的模式,说课活动可以有效地调动教师投身教学改革,学习教育理论,钻研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是提高教师素质,是培养造就研究型、学者型教师的途径之一。笔者现对我院儿科护理课程的说课设计介绍如下。

1 课程设置

1.1 课程定位

《儿科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强的临床学科,是研究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儿童保健、疾病预防和临床护理的一门学科。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儿科护理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运用护理程序对患儿实施整体护理。《儿科护理》和《基础护理技术》、《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共同构成了护理专业核心课程,且《儿科护理》是护士执照必考内容之一;是护理专业,母婴保健专业,涉外护理专业的必修课程。

1.2 课程教学目标

1.2.1 知识目标:掌握儿科基础知识;熟悉儿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专科护理;掌握儿童预防保健知识。

1.2.2 能力目标:具备规范的儿科常用护理操作技术;具有对儿童、家长及社区群体进行儿童保健指导和健康宣教的能力;能根据各年龄阶段儿童的体格、智力发育和心理行为特点对其提供全方位的整体护理。

1.2.3 素质目标: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娴熟的专业技术素质;具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对患儿同情、爱护与关心。

2 课程设计

专任教师和临床儿科护理行业专家一起,对儿科护士岗位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结合岗位需要,以能力为本位,确定课程目标;根据临床儿科护士的工作过程,找出与本课程所对应的职业能力,并联合执业护士考纲,确定并序化教学内容;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及职业成L规律,设计以学生为主体,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情境。

3 课程内容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需求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标准,学校专任教师联合临床儿科护理专家,根据临床儿科护士工作岗位所需的能力选取教学内容,以必需、够用、科学、实用为原则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并按实际工作任务过程进行学习情境的编排。把儿科护理课程按照工作流程分为分四个项目,十五个任务。教学组织安排如下表:

4 教学方法和手段

4.1 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突出护理专业特色,结合高职护生的认知规律与身心特点、各教学项目内容要求,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4.1.1 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以每一个学习项目为载体开展教学活动,以完成一个学习项目为目标,通过导入项目进行项目分析、制定学习方案、教师评价方案引导、实施方案、教师检擞肫拦赖攘个教学步骤实施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组织与引导作用。这种教学的特点是项目并不是具体病案,有很多解决的途径可供选择,学生有较大的自主性。

4.1.2 仿真教学法

学生先在儿科护理实训室中高仿真模型上进行模拟操作演练,熟练掌握操作目的、操作前准备、操作程序、操作注意事项。在此基础上深入医院儿科病房进行真实操作,体验其中的技术要领、体验护理患儿必需的职业素质,总结出护理经验。如儿童头皮静脉注射是儿科护理技能中的难点,经验性很强,单纯靠在模拟患儿身上进行训练效果也不理想,此时进行仿真教学法会有很好教学效果。

4.1.3 角色扮演法

家长是年幼患儿的代言人与病情的知情人,家长知识缺乏常造成儿童患病,如营养不良性疾病等,所以儿科护理要实现“以儿童家庭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健康教育对象也包括患儿家长。角色扮演教学法主要要求学生相互扮演患儿家长,了解有关儿童营养与喂养、患病儿童的护理与病情观察、儿童素质教育等方面知识。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部分项目的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质量意识。

4.2 教学手段

4.2.1 开展融多种教学媒体为一体的多媒体教学

《儿科护理》教学主要在一体化实训室完成,实训室内均配备有多媒体投影系统、全套儿科护理教学光盘、图片资源等丰富的教学资源。课程组教师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开发制作了10多个学习项目的电子课件,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和视频完美地融合在一 起,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形象、直观,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4.2.2 采用仿真软件进行综合能力模拟训练

实训室配备了包括常见护理项目综合训练的各类模拟操作软件,可以让学生进行模拟操作,同时该软件系统还配置了学生进行模拟技能训练操作考核反馈系统,为学生课后自学提供教学保障。

5 教学条件

5.1 师资标准

专任教师都具备以下条件:本科以上学历;高校教师资格证和护士或医师执业证;一定临床工作经验;较强的专业技术操作水平;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手段组织教学的能力;善于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能力。兼职教师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以及较大的行业影响力,使教学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5.2 实训条件

校内具有儿科护理技术各项技能训练所需的医护器械设备和模拟儿科病房。根据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制定了完善实验教学大纲、实训指导教材,每个实训项目均制定了详细、规范的考核标准和操作流程,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护理专业技能考核手册。

在校外广泛建立了实习实训基地,与多家医院签有校企合作协议,并制定有巡回检查制度与计划,密切学校与医院的联系,保证实践教学计划的落实,满足学生实践训练的需要。

6 考核与评价

采用多元嵌入式评价方式进行考核,实现职业能力培养的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6.1 评价主体:将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学生互评相结合。

6.2 评价方式: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形成性评价由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的互评构成,终结性评价由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构成。考核的内容包括知识、能力、素质。

6.3 成绩评定:按百分制记分,成绩=平时成绩×30%+理论考核成绩×60%+技能考核成绩×10%。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回答问题、作业、考勤、实训报告。

7 改革思路

加强教师培训,理论联系实际,产、学、研相结合;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深入探讨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增加学生临床见习的机会,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第4篇:护理实训课总结范文

关键词:肌肉注射法;教学设计;信息化

1教学分析

1.1教学内容

本次课选用国家规划教材科学出版社出版、王静主编的2016版《护理学基础》,本次教学内容选自第十四章给药中第四节注射给药法中的肌肉注射法,结合临床应用实际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开设肌肉注射法实训课程,共计两学时。

1.2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为中职护理专业二年级学生,关于肌肉注射法,学生前期已学习注射给药原则、肌肉注射理论知识,学会了吸药法、皮内注射和皮下注射,这为肌肉注射法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学生课上表现活跃,动手能力强,对多媒体很感兴趣,能够熟练应用智能手机。

1.3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中职护理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我们确定了本次课的知识目标:掌握肌肉注射法目的、注射部位的定位方法;技能目标:正确进行肌肉注射部位的定位,正确实施肌肉注射法,能够运用无痛注射技术;素质目标: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注射原则,养成严谨的工作态度,培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根据相关培养方案,结合学生以往的课堂表现和临床护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确定本次课的重点为肌肉注射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肌肉注射部位定位、肌肉注射的进针角度为本次课的难点。

2教学理念

传统的护理实训教学模式存在以下问题:教学与临床脱节、学生机械地进行操作练习与学习兴趣不高、重难点难以突破、评价方式单一且行业评价较难实现。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团队成员改革传统的实训教学方式,遵循“在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理念,加强院校合作,使教学适应临床护理岗位需求,同时以学生为中心,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此外,充分利用移动数字平台、理实一体化教室、录播设备等开展实训教学。

3教学过程

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主线,将两学时的课堂内容分为4个环节,将教学重点放在难点突破和技能训练上。

3.1课前导学

课前学生通过微信接收学习任务,并登录手机App,复习相关理论知识,观看与肌肉注射法相关的操作视频,了解操作要点;学生到开放实训室,根据任务单进行小组合作,在肌肉注射模型上进行肌肉注射法流程演练,录制操作过程并将其上传至平台。

3.2课堂实施

3.2.1导入新课课上,通过连线临床专家导入新课,突出肌肉注射法的临床应用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播放学生课前操作视频,请学生找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纠错总结,同时提出两个任务难点。3.2.2难点突破针对难点1:肌肉注射部位定位,可采用以下方式进行突破:首先展示臀大肌解剖模型,使学生熟悉臀大肌部位神经、肌肉、血管的解剖结构,理解定位原理;然后播放肌肉注射部位定位微课,展示定位法,学生边看边做,在肌肉注射模型上练习定位;最后真人定位,每组学生在同学身上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要求学生将定位手法拍照并上传至平台,以检验掌握程度。针对难点2:肌肉注射的进针角度,可采用以下方式进行突破:先播放肌肉注射进针的动画,形象生动地展示肌肉注射的进针角度、深度,使学生快速理解操作要点;然后教师示范,学生在模型上练习进针手法和力度,逐渐掌握肌肉注射的进针角度、深度,教师巡回指导,突破难点。3.2.3技能训练在掌握肌肉注射操作难点的基础上,学生要了解操作流程。先由教师示范肌肉注射操作流程,使学生对操作有整体认识,然后通过平台任务单,4个小组分别选择一个任务,小组成员结合临床案例进行角色扮演,配合练习,互相纠错,掌握操作要领。将案例与临床情景相结合,提高学生沟通能力,培养其严谨的工作态度。3.2.4总结评价在熟悉操作流程的基础上,学生进行小组展示和评价,同时录制视频,以学生为主体,培养职业素养。本次课除了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外,还可将录制的视频上传至平台,邀请临床护理专家对小组操作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学生课堂成绩由课堂学生操作表现和小组展示成绩组成,小组展示成绩综合了3方评价结果。

3.3课后拓展

课后要求学生登录学习平台进行测试与拓展学习,分析4种注射法的异同点,并且到校内附属医院进行临床见习,完成反思日记。

4教学效果

根据学生的测试结果和问卷调查结果,与传统教学相比,此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兴趣、操作技能、课堂满意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学生积极参加全国护理技能大赛并获得优异成绩,学生和临床护理教师一致认为在实训教学中引入信息化教学手段,能使教学与临床护理岗位接轨,显著提高学生操作技能。

第5篇:护理实训课总结范文

关键词:职业教育;实训教学;任务驱动

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护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除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外,护理技能实训对学生能否尽快适应临床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传统护理技能实训教学大多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按照“演示—练习—指导”程序开展教学,虽然对规范教学和临床护理操作起到促进作用,但也存在许多不足,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不高、理论与实践脱节;无法培养学生的沟通技能等[1]。由于护理专业的特殊性,将来面对的是广大患者,目前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及维权意识增强,学生在见习、实习时最好能掌握一定的护理技能。如何提高护理专业学生实训教学的课堂教学质量,成为高职院校护理专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选取了“人文素养教育、项目任务驱动”的实训教学模式,旨在研究本方法的实训教学效果,为学生寻找更好的教学模式。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选取高中起点的三年制大专学生为研究对象,12级护理1~6班,共246人,将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0人,各组学生学习成绩、年龄、性别搭配得当,在教材、课时、教师、授课计划、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考试方法都相同的前提下,对对照组和实验组学生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进行实训教学。

1.2实训内容

根据课程目标及培养方案的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必须掌握相关护理技能,如肌肉注射、静脉点滴、导尿术等常用基础技术及临床常用护理技术,教师将以上技能结合临床典型案例编写成为情境模拟技能训练项目,如病人出入院护理、急危重症的救护、正常分娩的阴道助产等。

1.3实训方法

对照组和实验组学生按照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经过集中实训后使用同一考试标准进行考核.

1.4具体实施过程

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方法,即教师讲授,先由教师操作示范并详细讲解操作细节,然后由学生进行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并最后总结;实验组采用“人文素养教育、项目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实施过程分为准备工作、角色分担、模拟操作三个步骤。首先,在实训课开始之前,教师将实训项目交给学生,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及相关知识的储备。课堂上,学生根据实训项目及护理操作的需要,进行相关物品的准备。其次,实验组学生根据实训项目给出的情境案例,分别担任医生、护士、助产士、患者、家属等角色,组中其他没有得到角色的同学可在旁边观摩指导整体操作过程。最后的模拟操作完全按照患者在医院的治疗、护理流程进行。实验组学生边模拟操作边讨论交流、遇到问题及时讨论,由于实训具有可重复性,学生可以互换角色后重复进行练习,教师总结并规范操作,直至将该操作掌握为止。由于护理专业学生将来面对各种不同的病人,我们在实训中引入了人文素养教育,加强人性化服务意识,把与患者沟通交流技能同临床护理技能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感受临床情境,使机械性、枯燥的训练变得更加贴近临床实际,成为真实的职业化技能培训。经过实训后,教师按照本校自行编写的《护理技能考核标准和评分办法》统一评分,每位教师负责固定项目的测评,各组学生考核相同项目,学生抽签后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模拟操作,每项得分按照百分制记录,各组学生的相应平均成绩即为所考核项目的成绩。

1.5统计学处理

基础护理、内科、外科、妇产科各选取3个项目进行考核,各组的成绩进行统计学软件包SPSS13.0进行比较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结果

(1)一般情况被调查的学生中,男生27名,女生219名,年龄分布19~22岁,年龄中位数为22.35。(2)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实训成绩.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所得成绩由以上表格可以看出,在使用传统实训教学模式的对照组学生的成绩徘徊在85~90分之间,而使用新的实训模式后,实验组学生的成绩平均可达95分以上。将两组学生的成绩进行比较,不同科目相同的实训项目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后得出的成绩具有明显差异(p<0.01)。

3讨论

众所周知,护理学是一门以实训为主的、抽象、深奥、不断发展变化的课程,单纯利用课堂讲授很难将相关理论知识讲解透彻,必须经过实训才能协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目前的各大院校培养方案中,均是设置一定的课内实训课,再结合最后一学年的医院顶岗实习完成学生的实训技能教学。如何使学生在实训课中更好地掌握护理技能,成为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上述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即“人文素养教育、项目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护理技能,对照组和实验组学生的成绩具有显著差异性(p<0.01),而且学生在使用新的教学模式后学习主动性大大提高。在教师将相关实训项目交给实验组学生后,他们会利用课余时间上网、去图书馆找资料,解决项目中提出的问题。在实训课中,实验组学生表现出了更强的积极性,他们根据项目分角色扮演医生、护士、患者、家属,亲身体会患者及家属面对医护人员的需求,在此过程中能更好地渗透人文关怀。经过学生多方面努力后依然解决不了的问题,就由指导教师解决,这样最终经过教师悉心指导后学生掌握相关护理技能。而使用传统实训教学模式的对照组学生更多地是在模仿教师的技能操作过程,在实训过程中提出的相关问题也比较少,局限于课本知识,由于传统实训模式没有给出学生典型的临床情境,学生不能身临其境,与临床结合不够紧密,也不便于人文素养的渗透。要想让“人文素养教育、项目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顺利实施,对指导教师、学生、学校实训基地及学习资源的设置均有一定的要求。安力彬指出,在教学中必须抓好师资队伍的建设,培养“双师”型人才,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医学人才[3]。我们要求教师既要有专业理论水平,又要有较强的实训动手能力,没有高素质的实训教学教师队伍,实训教学的任务和目标不可能完成[2]。我们的教师可以利用假期到医院进修,了解医学前沿动态,学习医院新的护理操作技能,提高教师的实训技能和创新能力;或者聘请工作在医院一线护理岗位的护士到学校为学生指导实训操作。其次,要想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不断渗透人文关怀的思想。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模拟病区,让学生在高度仿真的医疗环境中,完全按照患者在医院的治疗、护理流程进行实训,才能更好的将人文关怀融入到实训当中。学生要有一定的自习及查阅资料的能力,才能初步解决项目中给出的任务。学校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图书及便利的网络资源,让他们学会利用网络、图书馆等资源学习,及时拓展知识,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总之,“人文素养教育,项目任务驱动”的实训教学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实训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增强其语言沟通能力及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为学生将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继续探索该教学模式,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其教学优越性。

作者:宋巧丽 郑晓春 苑建兵 单位:张家口学院护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刘经蕾.护理技术操作模式改革与实践[J].护理研究,2007,21(10):2716~2717.

第6篇:护理实训课总结范文

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卫校的基本情况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卫生学校(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卫生学校)创建于1957年,有五十余年的办学历程,为社会培养了大量卫生职业技术人才。学校坚持“素质为先、技能为本、医技为主、全面发展”的培养宗旨,立足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学校聚焦国际先进标杆,引入国际行业标准,与美国、英国、日本、法国、芬兰、澳大利亚、挪威、荷兰、新西兰等国的院校开展护理教育教学合作项目,形成了国际化合作办学特色。多年来,学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努力凸现办学特色与品牌效应,成为上海一流、国内知名的卫生相关类中等职业教育的示范学校。

学校目前专职教师中具有中、高级职称占84%,拥有教学经验和临床技能的“双师型”教师达40%。学校目前拥有数十名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等国常驻外籍教师。建立了一批权威的专业发展指导专家和一支高素质的实习、实训带教队伍,分布在医疗设施齐全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各附属医院、其他三级甲等医院及相关行业内

(一) 专业设置:护理专业;护理(中英合作)专业;医学检验专业;

口腔工艺技术专业;药剂专业。

(二) 校训:秉学厚德 擎术济生

(三) 教学环境

学校设校本部、嘉定校区、临床一分部(瑞金医院内)、临床二分部(市九院医院内)、临床三分部(新华医院内)等校区,设有浦东新区、金山、宝山等分校。校本部位于周浦上海国际医学园区,占地面积29.46万平方米,可容纳4000余名学生。建造了计算机教室、数码互动形态学实训室、多媒体语音室、报告厅、图书馆、运动场地以及5万余平方米的学生公寓,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现代化生活和学习环境。新校区采用智能化、网络化、多媒体化、无纸化办公的教育管理网络系统,形成了集教学、科研、管理的数字化控制体系。拥有国家财政和上海市教委重点建设的4个中等职业技术公共实训中心:上海现代护理公共实训中心;上海医学检验公共实训中心;上海口腔医学技术公共实训中心;

上海市现代药学公共实训中心。

(四) 升学就业

学校各专业教学基地广泛分布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的各附属医院及其他全市三级甲等医院,区中心医院及市区各牙防所和齿科制作所等,为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实习就业机会。近三年平均就业率达98%以上,就业单位主要分布在上海市各级医院和医药企事业单位等。

2010年,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卫校校和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为衔接载体,开展护理专业的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试点。实行自主招生,包括中外合作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年限为6年,毕业后颁发中等职业院校和高等职业院校的双毕业证。

(五) 国际合作

学校坚持与国外医学教育界合作交流,引进国外先进的高等职业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师资和教材,教育合作项目达37个,初步显现国际标准融入教学过程的办学特色,在教育国际化方面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长期聘任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日本等国的外籍教师执教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拥有国际化的智囊团——国际护理教育委员会,成员是来自美国、英国、芬兰、挪威、荷兰、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大学护理系主任和专家。作为本市职业教育单位代表,与鹿特丹ROC 教育集团签订了职业教育合作备忘录。

已与9个国家的19个院校实行学制互通、学分互认。通过选拔资助优秀学生赴国外合作院校及教学实习单位学习进修,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对外交流学习能力,并获得护理专业国外临床经验和相应学分。此外,学校每年接受多批次国外留学生来临床教学基地参加见习和实习、撰写实习报告和论文,获得学分。

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卫校教改的基本情况

1.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 教师、事业、行业共同发展,教学和临床向结合,教学工作进医院,外聘医护工作者进学校。实现学校老师和医院老师1:1。

2.模块化课程设置

主要有:人文素质模块、基础模块、 临床模块、护理基础模块、核心课程模块和实验实训模块。

加强人文突出素质;加强专业基础突出课程综合化;加强实践性教学突出动手能力;体现“够用、实用原则”。

3.对职业教育提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观点;对课程如何设置提出了“贴近临床,贴近学生”。

4.实践教学模式

实行了操作流程“规范化”,自己学校老师编写了一本关于操作流程的书本;“实训、见习、实习”一体化,有大量的医院支持保证了教学改革的实行。

5.如何做到“工学结合、定岗实习”做了一系列的探索。

6.对怎样以能力为本质量观、推动改革学生学业评价体系做了探索;对专业设置和师资建设也做了工作。

三、亮点

(一)教学实验一体化

很多理论课在实验室上,上完了理论课,学生马上进行实验操作,使学生学习理论更加具体化,效果较好。

(二)学生知识体系以“实用、够用”为原则

对中专层次的学生,理论和实践的比例少,加强实践操作的训练。老师反映比如问学生量血压的具体步骤,同学可以根据操作来回忆具体过程。如果只上理论课,同学一点印象也没有。

(三)三位一体化培养,即:“顶岗实习、院校结合、订单培养”

院校结合:学校内部的结合

与医院的结合:聘请师资

合作教学(把教学任务下达到医院。如果学校的标准和医院的标准不一致,采取:制定专业操作考核规程,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或者教师去临床一个月进行培训)

订单培养:在实习之前,针对各个医院、科室的标准来培训,强化训练2周,自己老师来做(自己老师先去医院学习,学习后回来培训学生)。

以上是在陈标校长和张荣军老师的带领下,以及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卫校领导和数名老师的介绍下,我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卫校所了解和学习到的。通过数十天的学习,我对我校示范校建设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更合适的定位,

四. 我的心得总结如下:

(一) 在教学方面:

1. 在教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觉得教学实验一体化的教学方式挺好,能使学生更加容易掌握理论知识和加强动手操作能力。

2. 订单培养,对实习学生帮助应该会很大。能够缩短学生适应医院环境的时间,使学生一下到实习单位,就能适应工作岗位。

3. 人文素质方面训练, 参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卫校实训基地的时候,正好遇上几名同学在一楼值班,我们进去后,同学很有礼貌的问候了我们,总体感觉同学们的形象气质很好,还有就是他们的实训室都是由同学轮流管理, 这样也发动了同学们的自主自觉性. 所以我觉得我们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进一步加强人文素质和思想道德方面的培养。

(二) 对毕业学生的考核方式:

我认为如果能让学生一毕业就能就业需要对学生实行三个阶段的考核:

1. 课程实施后理论和技能考试

2. 实习前验收考核

3. 毕业前技能考核

经过以上层层把关验收,我相信我们的学生一走上社会也能成为抢手的香饽饽。

(三) 应职业化人才要求,深度开展校企结合和工学结合:

以实际工作任务为线索,组织课程内容;

以典型医技服务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

以职业技能鉴定为参照,强化技能训练;

实现“教/学/做”一体化,职业道德和素质教育,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能训练三不缺。让学生早期接触专业,早期认识专业,早期规划职为发展。让学生在校学业,临床见习,顶岗实习。

(四) 教学和临床结合, 双师型队伍建设:

这个方面我们学校今年已经实行了,就是医学教师有机会必须进医院,熟悉岗位,培养好的学生前提就是先培养好的老师。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其实还可以请行业兼职教师,就是医院里有经验的医护工作者进入学校教学或带教。实现医

院学校共同培养学生。

(五) 结合我校和我地区实际:

我日喀则地区职业技术学校组建于2000年8月,是由原日喀则地区范学校和卫生学校合并而成。十年来,我日喀则职业技术学校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多种形式办学,不拘一格育人的办学理念,以为西藏经济建设服务,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从事生产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办学宗旨。在长期的办学中,学校始终坚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教育方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农牧区,面向现代化。

随着西藏社会的飞速发展,整个西藏地区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断增加,社会对护理人员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我们要适应这一新的形式和要求,真正培养出适用型,素质型,创新型护理人才,实验实训教学是基础,良好的实验室实训室条件是前提。

鉴于以上原因,结合我校实际我对我校示范校建设有以下两点见解:

1. 全力建设实验和实训室:

我认为我校本身已拥有相当数量的实验实训设备,也具有相当数量的执教人员,在这次示范校建设中进一步建设我们的护理实验和实训室显的尤为重要。我希望通过两年的努力,大幅度提升我校护理专业整体水平,形成以护理重点专业为龙头、带动其他医学专业群的建设与发展,为社会输送适应经济和卫生事业发展的技能型、实用型护理专业人才,形成以创新教育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鲜明特色的护理专业示范点. 在这里我希望学校能发动各专科任教老师根据需要申报所需设备以避免我们项目组老师在采购设备方面出现遗漏。

2. 全力打造精品课程:

邀请专家组成校内精品课程评审委员会,认真评审每年度的校级精品课程申报材料,并对课程建设提出宝贵建议。组织专家与负责教师就推进新一轮的精品课程建设进行研讨与总结。针对精品课程评估指标体系,各专业系部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合理分工,重点建设薄弱之处;

开展项目中期评估和验收,不断总结建设经验;体现工学结合特色,打造优质教学平台,加强精品课程资源的共享和推广应用,为申报国家和市级精品课程奠定基础。

第7篇:护理实训课总结范文

【关键词】建构主义护理专业实训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228-02

中职学校护理专业课的教学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理论和实践是紧密相关、相辅相成的。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始终坚持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强化对理论的理解,在中职护理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开设实训课,就是给学生一个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机会。通过实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水平,最终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并为学生以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在大力加强实训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又出现了相当多的困惑,很多专业课教师不知道如何有效地进行实训活动设计,因此,面对现实,积极探索有效的实训活动设计理论、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认真上好中职护理专业实训课,提高学生护理技能水平,已成为中职护理专业加快发展的关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可见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和传统教学相比已发生很大变化。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正是顺应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上述要求而提出来的,因而很自然地,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就成为以“学”为中心的护理专业实训活动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一、中职护理专业实训课的设计原则

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主张教学设计应围绕学生如何学而进行,特别强调“情境创设”、“协作学习”和“学习环境”的重要性。因此,在运用建构主义的理论和教学思想指导护理专业实训课教学设计时,教师应着重考虑如何通过适当的学习活动创造问题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首创精神和自主意识,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

基于有专家指出了目前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研究的几种偏向:忽视教学目标分析;忽视教师指导作用;忽视自主学习设计。所以,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护理专业实训课教学设计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既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也是教学过程的归宿。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中,强调学生是认知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所以应把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作为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如《儿科护理学》实训课有“用心抚触”这一内容,在对教学目标进行分析后,我们不仅从知识与技能(①知道婴儿抚触操作的几个要素 ②初步学会将体现关爱护理的几个要素应用于婴儿抚触操作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情境模拟练习,树立操作与关爱相融合的职业素养意识 ②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团结合作精神 ③通过情境实践展示,增强关爱护理之重要性的认识)方面确立了5个教学目标,还从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观察学生的操作,归纳出婴儿抚触操作的几个要素 ②通过小组合作,形成将关爱融入婴儿抚触操作的设计方案 ③通过情境的模拟,练习将关爱护理的几个要素应用于婴儿抚触操作中)上确立了3个目标。

2.教师的合理指导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提倡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同时也非常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则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教师要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过程起促进和帮助作用。缺乏适当的环境、背景和铺垫,学习将不能发生。教师的指导只有做到合适、合理,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在呈现主题时的示范环节,教师示范操作是否符合要求、是否熟练、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实训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要加强基本功训练,具备高级工以上的技能水平,特别是实训课的示范操作,要提前做几遍,做到规范熟练,应用自如;又如在提出目标要求时教师的过渡语,既要合情合理,又要简单明了;再如在学生进行情境分析和模拟练习环节,教师给予小组对于关爱护理与婴儿抚触操作实践结合的编排内容的指导和教师进行实践的指导、纠错以及评价等都要合理。

3.有效的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自己正在进行的学习活动进行主动、积极、自觉的计划、监控、评价、调整的过程(单志艳定义)。

在以学为中心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支架式教学法”:围绕“概念框架”的自主学习;“抛锚式教学法”:围绕“真实问题”的自主学习;“随机进入教学法”:围绕“事物多面性”的自主学习等。在中职护理专业实训课的实际教学当中,我们常用到的是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创设的情境要能够引起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热情,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很自然地参与到教学中去,成为课堂的主人。如在上“用心抚触”这一内容实训课时,教师呈现2个具体情境,并提出具体的要求,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展开讨论,培养学生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动机是一切学习的原动力,它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因素,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教学设计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其求知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参与交互式学习的积极性,在交互过程中去完成对问题的理解、知识的应用和意义的建构。最终通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每个学生学会学习,达到愿学、乐学、会学、善学的目的。

二、护理专业实训课的教学设计方法与步骤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护理专业实训课教学由“创设情境”、“协作探究”、“分析深化”和“拓展强化”四个步骤或环节组成。这四个步骤或环节构成了一堂课完整的教学活动或过程。下面以《用“心”抚触》为例,对上述教学设计思想和模式进行简单的阐释。

1.创设情境,呈现主题

“创设情境”是建构主义下护理专业实训课课堂教学的步入步骤。根据教学内容,这一环节可以选择既能贴近市场学生又喜闻乐见的话题,以声像结合或人物扮演的表现手法,向学生展示真实、有趣的问题情景,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产生学习和探究的动机,丰富情绪体验。

情境(1):在一个寒冷的冬日,出生一个月的乐乐,由妈妈抱着来到贝比龙婴儿抚触中心第一次接受抚触服务。观察:乐乐较安静,发育良好。场所:抚触中心(护理专业实训室)。护士由老师扮演;乐乐由高仿真橡皮婴儿扮演;乐乐妈妈由一女生扮演。先通过形象而有情节的扮演,让学生在现场观看中学习和感悟婴儿抚触操作,进而教师提问―引导―归纳婴儿抚触操作的几个要素,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共鸣,并为下一步学生设计方案做好铺垫。

2.协作探究,情景分析

在“协作探究”环节,教师可以提前将班级的学生随机分成若干组,每组4~6人。教师呈现2个具体情境,并提出具体的任务要求,如情境的选择、分析、练习和组内评价等。目的是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此过程中,要给予必要的指导,达到突破难点,促进学生将关爱和护理较为自然地融入婴儿抚触操作中。小组对问题进行讨论后,小组报告人将全组的意见集中反馈。

“协作探究”是渐进步骤。教师也可以通过课前给学生设定任务,课上选择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这种“在解决问题中学习”的理念更能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此外,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在群体中,允许观点和方法的碰撞和交锋,但最终需要群体成员的配合和支持才能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

3.分析深化,模拟练习

对于婴儿抚触,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操作要素和情感融入,还要让他们知道某些社会因素可能带来的一些安全或责任问题,因此,针对性地预设些困难,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处理事件的能力。

情境(2):在一个炎热的夏日,出生已五个月的淘淘,由妈妈抱着来到大拇指婴儿抚触中心,据妈妈说:平时淘淘在家接受抚触时不太配合,今天过来想重新体验一下抚触中心的服务。观察:淘淘较活泼好动,体型偏胖。在学生小组合作分析讨论情境中的一般问题后,教师又提出两个现实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如何避免淘淘不配合再次发生?必要的安全措施有哪些?这样就能让学生对“关爱”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产生自己的观点。通过情境模拟练习,学生基本上能将关爱护理的必备要素融入到技能操作中,将关爱护理与抚触技能操作进行完美结合,从而提高学生对于不同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责任是把握好课堂的节奏以及重难点的处理,进行实践的有效指导、纠错和评价等,深入引发学生的思考。

“分析深化”是展开步骤。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向学生提供学习的情景、资料,然后由学生自己完成知识的建构。

4.拓展强化,实践展示

该课的实践展示环节是用“心”抚触的拓展体验,以模拟招聘的方式来进行展示。请每组学生推举一名应聘者,按照提供的具体情境要求做展示练习,其他同组成员作模拟应聘单位的领导,观察并最后形成共识。学生们很快发现随着角色的转变,对同一事物的看法竟有很大不同,因此学生在拓展体验中的感悟很深。通过模拟招聘的方式进行的实践展示,使学生在展示过程中的体验和评价的融合度得到进一步加深,同时,学生的评价思维能力和职业成就感也得到提升。

“拓展强化”是结束步骤。教师通过对问题解决的思路、方案和过程的评价与反思,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和技能的掌握。

作为西方教育教学理论的建构主义理论,能为建构和指导我国中职护理专业实训课教学提供一种有意义的理论借鉴;作为中职护理专业的实训指导教师,必须重视自身的教学理论学习和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科学地设计好每一堂实训课。从实训课的设计、准备到训练过程,都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能力为目标,在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大胆地去创、去试,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丰富想象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在实训课中,更应体现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积极思索,认真模仿,规范操作。特别是技术要点和操作难点,更应强化指导,让学生学会、学好。要求学生既要严格程序、认真细致,又要大胆泼辣,积极主动,并鼓励学生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创新,尽快达到应有的技能水平。

参考文献:

[1] 徐照,物流教学中实训活动的开展和组织[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12.

第8篇:护理实训课总结范文

(一)课程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总目标。专业能力目标为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及护理技术操作能力;方法能力目标为使学生学会自主分析、评估病例的方法以及使用评判性思维的方法;社会能力目标为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团队合作、组织协调等能力。

(二)课程设计。

1.设计思路。以真实的临床护理工作过程为主线,设计紧密衔接的工作情境。每个工作情境赋以相应的工作任务,均以评估分析病例、协调分配护理工作、提出护理问题及实施护理措施为流程。(1)工作内容的选取。工作内容是以经过教学改造的工作任务为中心来进行设定和组织,课程内容的学习在一定的情境中完成。收集临床各科真实病例,改编后每次课围绕一个或几个病例设计一个工作过程。该工作过程又分为若干个工作情境,各情境串联起来即是一套完整的护理工作流程。以“老年结肠癌患者入院当天护理”为例进行简要介绍.(2)临床工作流程与工作任务对比。工作情境与任务的设计是完全基于临床实际工作过程的。当三个班次依次完成各自的工作任务后,即完成了一轮完整的护理工作过程。

2.组织与安排。每次课授课对象为一组,10-15人为宜。再将小组划分为3个班次:白班(5-7人)、中班(3-4人)、夜班(3-4人),根据病例需要调整人数。每次课4学时。首先由教师为白班学生提供白班病例资料,该小组成员讨论出应该执行的护理任务、如何协调分配任务等问题,达成共识后记录,白班学生分别照此执行。如:1人担任主班护士,负责信息录入、制作病历、处理医嘱、书写交班记录等;1人担当总务护士,负责药品及耗材管理;1人担当责任护士,负责入院介绍、床单位准备、书写护理病历、生命体征测量、各种治疗护理措施等;1人担当治疗护士,协助责任护士完成各项护理操作。4人各司其职,各项工作同时进行,完全模拟真实的临床工作过程。教师可以给予提示,中夜班学生在旁观察思考,同时对白班护士的表现以打分的形式作出评价。待白班工作任务完成后进行交接班,由中班学生完成中班的工作任务,依然按照“教师提供信息—讨论—分配工作任务—实施护理措施”的程序来进行。夜班学生的工作过程亦是按照此流程进行。在三个班次的学习任务均完成后,整个工作过程结束,教师对该次课作出总结与点评,约0.5个学时。

3.教学方法。整个工作过程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方法一主多元,即以病例分析法为主,综合运用引导文教学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4.考核评价。采用自评、组评、师评三方面评价,项目包括学习态度、专业技能、工作方法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考核在本次课结束时完成。

二、小结

第9篇:护理实训课总结范文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我校2006级10个班高职护理专业学生500人,研究对象均为女生,年龄18~20岁,均为全国中考统招生。

1.2确立项目

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将产前检查实训项目分解为4个任务,任务涵盖产前检查的常规护理操作。

1.3项目评估

1.3.1护生层次评估

2006级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该年级护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医学基础及护理基础知识,初步具备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已系统掌握了护理职业基本技能,能较好地把握护理操作整体实施过程,具备护理职业道德,有较强的求知欲,实践能力强;能在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体系,适合开展项目教学。

1.3.2教学资源评估

我校教学资源丰富,校内妇产科护理实训基地设施完善,功能齐全。模拟产检室为护生提供了高仿真的学习环境,内有四步触诊模型、骨盆外测量器、多普勒胎心听诊仪(台式、袖珍式)等仪器,供护生学习和反复练习。我校与多家医院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方便护生临床见习,促使护生通过临床实践加深理解理论知识。校外临床见习产前检查与校内高仿真学习环境,真正实现了教学和临床的“无缝连接”。校内拥有多媒体教学系统,教学中配以幻灯片产前检查VCD碟片等资源,可吸引护生注意力,加深记忆,活跃课堂气氛。

1.3.3本课例功能定位评估

在开展本次课程前,护生已学习了胎势、胎先露、胎方位概念,正常胎方位种类,足月胎头的结构和径线等基础知识,明确了产前检查实训操作的前期准备工作。在本次课程的基础上,护生将继续学习妊娠图的绘制等知识和技能,从整体上把握产前检查工作流程。本次课程的内容分析:产前检查实训操作,旨在向护生阐明产前检查的具体操作流程,使其掌握产前检查操作的具体内容。本次课程中的4项任务互相联系,是产前检查中关键的一环。

1.4项目目标

1.4.1总体学习目标

高职护理专业妇产科护理学旨在培养满足妇产科实际工作需要的高素质护理人才,通过妇产科护理基本理论及操作技能培训,注重提高护生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水平,进而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1.4.2具体学习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按照任务顺序,通过教师组织和引导、护生分组学习、组内护生自评、组间互评、教师点评等方法,帮助护生完成以下学习目标:(1)认知目标。掌握四步触诊的目的和方法;正常胎心音的次数,胎心听诊的位置;骨盆外测量的正常值和方法。(2)能力目标。在项目实践操作中通过学案、网络、参考书等多种渠道查找相关资源,培养其查阅文献获得知识的能力;通过临床见习培养护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临床思维能力,为今后临床工作奠定基础;通过分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知识的能力及与人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3)情感目标。通过实际操作端正护生学习态度,具备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通过护生自评、组间互评、教师点评等方法培养护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1.5布置任务

根据目的性、涵盖性、问题性、协作性、开放性五大原则制订项目实施计划,准备相关教学资源,为实施项目教学奠定基础。笔者根据项目目标布置4项任务:(1)四步触诊(在孕妇模型上进行);(2)胎心听诊,掌握正常胎心音的次数,在模型上找到胎心听诊位置,鉴别正常胎心音与孕妇腹部杂音;(3)骨盆外测量,掌握骨盆外测量的正常值;(4)为孕妇进行产前检查,进行骨盆外测量并判断是否正常,在孕妇腹部进行四步触诊,根据四步触诊结果判断胎心听诊位置,正确听胎心。

1.6制订项目实施方案

教师给出项目和任务,具体实施计划由护生制订,经教师修改且双方认可后执行。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1.6.1课前预习

教师编写学案,指导护生阅读学案,使其通过网络、图书馆等多种渠道查找相关资源,培养其查阅文献获得知识的能力;组织护生在产前门诊见习,引导其进行临床观察,对产前检查形成总体印象。

1.6.2复习回顾引入新课项目介绍

教师通过设置问题(设疑激趣法)引导护生回忆相关知识;激发护生探索新知的兴趣,进而展示学习目标,介绍项目并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1.6.3护生分组制订计划

首先对护生进行分组,为教学开展奠定基础。2006级高职护理专业每班50人,随机分组,每5人1组,每组推选1名护生任项目组长。每组配备1位教师指导护生制订计划。各组存在的共性问题,可由教师统一示范,集体解决;而个别问题可由教师组织组内或组间讨论,从而培养护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1.6.4执行计划、调整计划

项目组长按计划组织护生进行技能操作演示,组内其他护生观察并记录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指正、补充及总结,确保操作正确。在此过程中,教师用任务驱动法、探究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法指导护生实施计划,指出其需要改进的不足之处,并及时调整计划。

1.6.5成果展示

各组选出1名护生演示操作后,教师引导护生总结学习心得,组织护生进行互评,最后教师总结护生优点和需要改进的不足之处,帮助护生掌握项目教学的一般流程和注意事项。在这一阶段,护生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使掌握的知识熟练应用于实践。

1.7教学评价

通过提问、观察、任务展示等方法,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多角度和全方位评价。

1.7.1自我评价

让护生采用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方式,记录任务完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获得的经验等并进行总结归纳。

1.7.2小组评价

小组成员对他人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的优点、不足等作详细评价,使护生从互评中发现自身不足,进行反思。

1.7.3教师评价

教师分析护生学习状况、特点,将实践操作技能、观察实验技能、语言表达技能、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作为评价重点。让评价真正发挥督促和改进作用。

2讨论

项目教学法大大提高了护生妇产科护理实训操作技能,2005级护生实训考试90分以上的占80.0%,60~90分的护生占12.0%,60分以下的护生占8.0%;而2006级实训考试成绩达90分以上的护生占90.0%,60~90分的护生占10.0%,无不及格护生。笔者对2006级护生进行了项目教学法教学效果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50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0%(见表1)。在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教师地位和角色不断转变。当护生学习新技能时,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当护生运用已学技能时,教师是引导者;当护生自主活动时,教师是秩序维护者;当护生进行小组活动时,教师又需要充当协调员[2]。而护生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课堂主体,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不断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实施项目教学法,护生将有更多的操作机会,易有成就感,进而激发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