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金融衍生品论文范文

金融衍生品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金融衍生品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金融衍生品论文

第1篇:金融衍生品论文范文

[关键词]金融创新金融衍生产品金融监管

一、金融衍生品的涵义

金融衍生品作为一种金融创新,是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初新一轮金融创新的背景下兴起和发展起来的。近20年来,金融衍生品市场的迅速发展已经成为国际金融市场最显著、最重要的特征之一。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日益显现。同时,金融机构和企业面临的竞争日益加剧。完善我国金融市场体系,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是我国金融业的必然选择。

二、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1.现阶段我国金融衍生品的发展处于混乱的状态

首先,表现在多头管理上,证监会、人行、国家发改会、财政部、地方政府,以及沪深证券交易所都享有一定的管理权。导致政出多门、市场政策缺乏稳定性、交易所之间不平等竞争,管理混乱。其次,交易制度、交易程序不规范。

2.产品设计不尽合理

金融衍生品的基本功能是转移风险。然而实践表明,多个品种的运用中风险并未有效转移反而扩大。这是由于金融衍生品“双刃剑”自身特点决定的,而导致我们实践应用中无益而害的导火索即是不尽合理的产品设计。以国债期货为例此产品的设计功能之一就是规避利率风险,但由于我国利率的非市场化,国债到期价格是固定的,这使国债现货的买卖并无风险可避。在这种情况下,推出的国债期货就变成了一种投机手段,国债期货市场变成了各大券商赌博的场所。

3.缺少真正市场均衡价格

在我国金融市场上,大多数金融价格还不是完全的市场均衡价格,相差于均衡价格之间的价差,即是游资和投机者的争夺之战,这将加大风险范围,削弱其规避风险、发现价格的功能。国家对外汇管制仍然较严,人民币资本项目下自由兑换和利率市场化都还未实现。1996年全国银行间统一拆借利率CHIBOR已经出现,但还远未像英国LIBOR利率那样具有权威性指导作用,还称不上是真正的市场均衡利率。另外,国家对银行存贷款利率、国债发行利率还实行管制,真正的市场利率也还不能形成。

4.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

金融衍生品的价格与利率、汇率、股票价格等基础性金融衍生品价格有密切的关系。我国是一个对金融价格管制较紧的国家,金融产品价格市场化程度不高,国家政策对金融产品价格变化影响很大,并且与重大信息的披露和财政金融政策的公布有密切关系。在市场经济比较成熟的国家,重大的信息披露及有关政策的公布均有严格的程序,泄密者和传播谣言者将会受到严惩,以保证交易公平、公正、公开。我国证券法规将发行人澄清谣传的义务仅限于澄清“公共传播媒介”中出现的谣传,这显然过于狭窄;对“重要问题”的标准界定不清,概念外延很大。另外,信息披露频率过低。

5.金融衍生品的复杂性加大了监管的难度

由于创新型证券的特性、现状及其深远影响一时很难以完全了解,对创新性衍生证券的投资更应当采取更为谨慎的态度。一个不失为稳妥的办法是严格控制创新型证券的投资规模。在规模有限的情况下,即使发生损失也不会是致命性的。控制投资规模的另一个方面是构造多样化的投资组合,以分散风险。创新的性金融产品及其衍生品不仅对金融工程师和银行家来说是一个新生事物,对美国金融监管当局来说也是深远影响认识不足,也就不可及时制定相应的健全的管理方式和手段。再加上金融全球化、自由化和金融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金融创新层出不穷,管理当局难免会有顾此失彼。就这次次贷危机而言,政府的救市行动仍然存在一些不确定的因素,比如美联储需要多大规模的注资才能保住卷入次贷风波的大型金融机构,以及受其拖累的资本市场体系,政府的救助行动能否在每一类衍生产品都出现问题的时候一一实施救助?

6.金融衍生品可能助长投机行为

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发展,金融机构受到的来自国内和国际双重的竞争压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传统业务增长有限且不断地受到其他竞争者的侵蚀,只有通过不断地开展创新性业务来弥补传统业务增长的不足。这就使一些银行铤而走险,进行“过度”的创新,并从事高风险的投资来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和抢占大的市场份额。

三、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的建议

1.发展金融衍生品宜采取谨慎的态度

在金融衍生品投资上,跌过大跟头的国外知名公司有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巴林银行,最近又有花旗银行和法国兴业银行等。在国内,也有万国证券投资国债期货、株洲冶炼厂投资金属期货造成巨额亏损的例子。发达国家的衍生品交易尚且时常会引发大大小小的金融危机,更何况处于金融转型中的中国。因此,中国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宜采取谨慎的态度,要集思广益,循序渐进,要充分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经验,充分考虑到可能发生的风险和相应的应对措施。当然,最为重要的是要打好宏观经济和基础证券市场这个基础。

2.稳步推进我国金融衍生市场的国际化

金融衍生市场本质上是国际化的竞争性市场。从我国未来的衍生市场的发展来看,实现国际化的目标,需要经过两个发展阶段:一是以开拓国内金融衍生市场为中心的国内经营阶段。这是起步阶段,应重点发展合乎社会需要的衍生产品,完善交易规则和监管体系,培育衍生市场的交易主体。二是金融衍生市场的国际化阶段。在这个阶段上,应当放开对企业和金融机构参与国际衍生市场的限制,同时允许外国资本在规定条件下参与中国衍生市场。

3.鼓励金融衍生品创新和交易所制度创新

金融衍生品市场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市场,创新是其生命力所在,是其不断发展壮大的前提。新产品创新能提供新机会,提供新的交易手段,产生新的盈利模式,因而能促进交易量的持续增长。而交易所的制度创新,则可以通过引进资金和技术,走低成本扩张的道路,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交易所的竞争力。

完善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国内金融市场的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交易系统的电子化、网络化程度较低,应该积蓄力量强化对远程异地交易的技术服务,大力推广电子化、网络化交易模式,为衍生产品市场的稳步发展提供技术创新支持,条件成熟时,要探索与国外交易所联网交易。

4.建立健全金融衍生市场立法和监管体系

在立法体系建设方面,一要尽快制定统一的《金融衍生品交易法》和《金融衍生品交易所法》,以保证金融监管框架的稳定性、持续性和一致性;二要针对不同种类的金融衍生品分别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强化各类规范的协调性和可操作性。在监管体系建设方面借鉴欧美的监管经验,首先,要建立一个统一监管机构,对银行业务、证券业务、保险业务、衍生品交易实行集中监管,提高监管效率。其次,要建立行业自律的监管体系,重视金融衍生品市场的非官方监管和行业自律。再次,有效的金融衍生市场监管需要国际间的通力合作。

5.培养和引进专家型人才,发展中坚力量

金融衍生品的交易具有较高的技术性和复杂性,与传统的银行业务有本质的区别,需要专家型人才从事衍生产品交易和风险管理。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管理人才需要对衍生产品的风险进行识别、度量和控制,因此同样需要具有高素质和复合型的知识结构。21世纪发展之最终竞争力是人才的竞争,金融市场发展之关键也是专业人才。坚持自主培养与引进来相结合,培养一只熟悉国际市场运行规则,了解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特点,具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丰富经验的专业人才队伍,为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刘华:金融创新对中国金融发展的效应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5

[2]张敏黄阅王芳: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发展道路分析[J].财经界(下旬刊),2007,07

第2篇:金融衍生品论文范文

【关键词】石油 石油储备 选址

一、前言

石油,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能源,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都被各国政府视作一种及其重要的战略资源。当今世界,石油价格飙升,因石油引起的经济争端不断,甚至因石油引起的局部战争以及地区冲突近年来也时有发生。石油在国家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之重要可见一斑。发达国家需要石油。作为西方发达国家代表的美国,被称之为车轮上的国家。高度物质文明的代价就是美国国民在某种意义上在消耗全世界的资源,其中很重要的资源就是石油。发展中国家更需要石油。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居民消费上还远远没到消耗资源来享受生活的程度,但是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汽车制造业等各种工业的崛起,对石油等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因此我国必须有强大的能源储备作为后盾。在新能源的开发尚未成熟之前,石油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可以说,足够的石油储备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国的石油储备远远没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发展需求迫切。因此,我国应当根据当前国内国际形势,建立完善的石油储备体系,加大石油储备,以保证我国经济发展需求和国家战略安全需求。

二、石油的战略地位

(一)石油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第一,石油对工业发展的保障。

近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机械制造、汽车工业、钢铁冶炼、交通运输、航空航天、旅游开发等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而这些成绩的取得都与能源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众所周知,汽车工业的长足进步离不开成品油的供应保障。没有汽柴油的充足供应,发展汽车工业无从谈起;就全国各地所搞的旅游开发而言,似乎是一件耗能少产出高的第三产业,而且无工业污染,但我们不可否认,旅游开发离不开交通运输,而海陆空所有的交通运输途径都是与能源,确切地说是与石油分不开的。其他工业发展更是如此,因此说石油是我国工业发展的保障之一。

第二,石油对居民生活的保障。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腾飞,我国居民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在一些大、中型城市,汽车已经大量进入家庭,但问题也随之而来。普通百姓也开始关心油价的涨跌,因为这关系到自己的出行成本。间接影响居民生活的就更多了。例如,油价上涨,交通运输成本上涨,从而间接影响到大城市的菜价,粮价,而这些无一例外地影响着居民生活的成本和生活质量。

(二)石油在我国国家安全中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世界局势多变,和平的主旋律下暗潮涌动,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时有发生。我们可以看到,这些纷争除了宗教、种族间的冲突外大部分是国家之间的利益之争,而这当中源于石油的不在少数。当年的海湾战争就是其一。而要避免战争,除了实行我国一贯坚持的和平友好的外交策略以外,必须增强国家实力以减小遭遇战争的危险。经济实力、军事实力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实力。石油储备是增强国家实力的强有力的和必要的保障。

三、加强我国石油储备的必要性

(一)我国石油储备分析

我国自1959年发现大庆油田石油产量逐年上升。1963年我国宣布了石油的自给自足。科学家李四光,铁人王进喜都是我国人民不能忘记的名字。那么,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石油供给状况是什么情况?下面根据有关资料报道做简要分析。

第一,我国石油进出口现状。

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从1993年开始成为了石油净进口国。下面资料援引自我国商贸部对外贸易司副司长梁树和在第六届上海衍生品论坛上的讲话。他讲到,“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我国对能源的需求,也在增长。2008年,我国共进口原油1.78亿吨,同比增长了9.6%。当年原油的消费量是3.65亿吨,原油对外依存度,接近一半。成品油的进口,2008年进了3686万吨,同比增长15%。由于原油价格的问题,国内的成品油出现了局部的紧张,我们增加了采购国际市场的资源,保证了国内市场的供应。”通过这个讲话我们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对石油进口、成品油的进口大大增加。也就是说,我国的石油供应在相当程度上来源于国际市场,而国际局势、国际市场的风云变化会直接影响到我国国内的石油供应,其风险随之增大。

第二,我国石油储备现状。

下面资料来源于《新浪财经》2011年3月9日的报道《国家物储局:我国石油储备量已达30天》。“在今年两会期间,《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了国家能源局的第一任‘主帅’张国宝和国家发改委党组成员、物资储备局局长王庆云。王庆云局长透露,目前我国石油储备量大体可用1个月,将来会扩建到国际准则的90天要求。按照国际能源署的标准,石油储备应达到90天的标准。我国目前的石油储备(量)大体是一个月,也就是说一期已经基本储备完毕。这里面的储备包括原油储备和成品油储备,基本上原油和成品油储备的比例是三比一。”从这个报道中我们可以清晰、全面地了解到我国目前的石油储备情况:只达到了国际标准的三分之一,与国际标准相距甚远。而我国相关部门也正加紧做石油储备的工作,可见石油储备问题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二)世界发达国家石油储备现状分析

下面仅就西方发达国家代表美国和亚洲强国日本的石油储备状况进行简要分析。美国是一个地广人稀资源丰富的国家。而美国的石油政策却是大量低成本进口石油。1975年美国通过《能源政策和保护法》,1977年开始,该国从世界各产油国长期大量进口原油并保持相当高的战略储备。下面是来自国家发改委国家物资储备局官方网站的资料。该网站《储备研究》专栏标题为《美国战略石油储备接近“满仓”》的文章表明,美国早在2005年的石油储备就高达6.9亿桶。而标题为《日本石油安全的重要保障》的文章显示,日本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就建立了战略石油储备制度,并制订了《石油储备法》等,通过立法来强制国家和企业储备石油。该法规定,政府必须储备够全国使用90天的石油,民间企业必须储备够全国使用70天的石油。石油储备制度经过30多年的改进和完善,已经成了日本石油安全的重要保障。目前,日本政府拥有的石油储备量可供全国使用92天。另外,日本民间的石油储备量也可供全国使用79天。加上流通领域的库存,日本全国拥有的石油储备量足够全国使用半年以上。我们发现,日本作为一个几乎全部石油靠进口的国家做到了石油储备的世界第一,远远高于国际能源署的90天标准。日本作为一个幅员远不如中国辽阔,人口密度高于我国,自然资源贫乏的国家,石油储备工作做到如此巨大的储备量,对我国的启示作用是及其明显的。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仅仅有30天的石油储备,距离世界强国的差距不言而喻。

(三)加强石油储备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我国石油储备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加强我国石油储备建设是十分必要和十分紧迫的。我国的经济发展需要石油,人民生活需要石油,国家安全需要石油。我国的进口油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中东。众所周知,中东地区是近年来因石油引发战争最多的地区,也是时局最不稳定的地区之一。我国的石油供应不可避免地受到该地区诸多事件的影响。最近发生战争的叙利亚也是我国石油进口国之一。虽然从该国进口量在我国进口石油中所占比例不大,据报道只占3%,(2011年3月9日新浪财经报道)但这个事件足以提醒我们,加大国内石油储备是保障国家安全的必要保障。古语讲“有备无患”,因此加强我国石油储备体系建设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

四、当今我国石油储备面临的问题

(一)我国石油储备法律体系有待完善

迄今为止,我国石油储备工作仍缺乏完备的法律法规的支持,石油储备法律法规尚未颁布实施,相关立法工作仍在进行中。

第一,发达国家石油储备法律体系现状。

通过对西方发达国家日本等亚洲强国的石油储备历史和现状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国家无一例外地在早期就制定了完善的石油储备法律法规。在1973年石油危机开始之后,美、日、德、法等国开始对石油储备立法。美国制定了《能源政策与保护法》,日本制定了《石油储备法》,德国则是《石油及石油制品储备法》,法国是《关于工业石油储备库存结构的第58―1106号法》。这些国家的法律法规为该国的石油储备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和指导。

第二,我国石油储备法律体系现状。

据报道,我国的《石油储备条例》已经列入国家立法计划,但目前还未得到该条例颁布实施的信息。

(二)我国石油储备体系建设尚未完备

我国的石油储备工作起步较晚。我国建立石油战略储备的讨论始于本世纪初。2007年12月18日,国家发改委宣布中国国家石油储备中心正式成立,旨在加强中国战略石油储备建设,健全石油储备管理体系。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地方战略石油储备、企业商业石油储备的石油储备体系,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体系尚未完备,很多方面都有待建设。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仅仅建成投如使用了一期工程,远远不能满足我国的储备需求;商用石油储备也处于起步阶段。一个完备的石油储备体系还需要有诸如储备资金保证、合理高效的运行模式等多方面的支持。总之我国在很多方面都需要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经验、不断完善。

(三)已建成石油储备基地数量少储量低

我国的一期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已经于2008年全面投入使用。该期基地位于浙江舟山、镇海、辽宁大连以及山东黄岛,储备总量1640万立方米,约1400万吨,储量相当于我国10余天的原油进口量。这是国家储备的情况。由中国石化建成的我国第一家原油商业储备基地于2008年12月24日在江苏镇海岚山建成,该基地建有38座10万立方米储油罐,总储油量380万立方米。虽然仍有一些在建项目,但就已建成项目来看,储量还远远不能满足我国石油储备的要求,储量与国际标准相距甚远。

(四)石油储备企业形式过于单一

目前来看,承当我国石油储备义务的企业大多为国有大型石油石化企业。中国石化、中国石油是主力企业。根据国外经验,民间企业也可以成为国家石油储备企业的一部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报道称我国有针对民营石油企业参与国储油的试点,也仅限于租用民营企业闲置油罐的方式。我国应充分利用民营企业的设备资源和人力资源,发挥民营企业规模小、储油分散安全的特点,用经济手段调动民营企业为国家石油储备做贡献的积极性。

(五)石油储备基地选址存在的问题

已建成的石油储备基地在选址上有着共同的特点,存在共同的问题。

第一,已建成石油储备基地选址特点。

我国的一期战略石油储备基地位于浙江舟山、镇海、辽宁大连以及山东黄岛。中石化的商用原油储备基地位于江苏镇海。不难看出,已建成的石油储备基地全部位于东部沿海地区,具体来讲北至辽宁南到江苏,涵盖了我国东部海运发达的沿海城市。

第二,当前选址的弊端。

石油储备基地选址于沿海地区,临近海港,有利于海上运输,降低了运输成本。而且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市场成熟,包括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在内的各种资源丰富,有利于商业企业取得经济收益。但是我们发现这种选址存在一个弊端,那就是不利于油品储备的安全。近年来,我国东部沿海的紧邻国家,包括朝鲜、日本、韩国、乃至我国台湾地区都处于一种微妙的国际局势当中。西方国家如美国的介入更使得这一地区的局势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可以想见,一旦战事发生,我国的现有石油储备基地的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

五、加强我国石油储备的对策研究分析

(一)国家从政策、法律上保障体系建设

我国应当根据西方发达国家以及日本等国的石油储备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国情实际建立完备的石油储备法律体系。相信已经列入国家立法计划的《石油储备条例》会尽快出台,并将为我国的石油储备体系建设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和保障。我建议除政策性规定外,还应具体出台能够指导储备企业实施具体储备运作方式、规定储备企业义务等相关具体法规,规定尽可能细化,使这些法律法规具有十分实用的可操作性,让我国石油储备工作有法可依,有条不紊地步入发展成熟的快车道。

(二)加快完善我国石油储备体系建设

虽然我国的石油储备工作现状落后,起步较晚,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国具有了大量的国外先进经验可以借鉴,成为我国石油储备建设中少走弯路的一个优势。我们欣喜地看到,我国的石油储备工作已经逐步展开并走向成熟,规划中的三级石油储备体系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相信我国按照计划严格执行,能够在计划时间内完成健全石油储备体系,完成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建设,使我国的石油储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三)国家战略储备和石化企业储备相结合

根据国外经验,一个国家的石油储备通常由几个部分组成而不是完全来源于国家的战略储备。也就是说采取国家储备和民间储备想结合的方式。例如日本的石油储备采取国家、民间两级储备体制。国家储备原油,民间企业储备原油、成品油。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建议采取以下储备方式:一,国家储备为根本保证。从国家安全角度出发,中央政府应当建设一定规模的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建设位置应当以隐蔽安全为考虑主旨,这部分建设国家可以不考虑经济效益,应有国家专项资金支持。储存油品应该以石油为主体,成品油为辅。这部分储备油品在一定周期内采取“发陈存新”的原则随时保障国家安全的用油底线。二,国有企业储备为主体。充分发挥我国大型石油石化企业的资源优势,支持大型国企建设原油、成品油储备基地,增强企业储备能力,实现石油储备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双赢。国家应给予相关企业优惠政策,调动石油石化企业扩大储备的积极性。可依据企业实力不同确定该企业应具有的储备能力。具体操作上可以划分出义务储备和非义务储备两部分,义务储备部分属于企业为国分忧,无经济收益或者收益较低。经济效益好的国有大型企业适当增加义务储备,为国家分担储备任务,做到义务与经济效益的合理分配。三,民营企业为必要补充。石油储备是国家大事,每个有能力有实力的企业都要做出应有贡献。民营企业是不可忽视的一分子。基于民营企业的经营特点,国家对于这些企业应该以经济杠杆调动储备积极性,采取非义务储备方式,国家给予其应有的经济利益,使之成为我国石油储备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相信通过国家统一部署,多方合作,石油储备工作必然快速发展成熟。

(四)关于石油储备基地选址的建议

目前我国的二期战略石油储备基地正在建设之中。有消息称建设地点位于新疆、甘肃、广东、江苏等地。我国的三期战略石油储备项目正在规划中,目前选址没有确定。下面简单谈谈关于选址我的一些粗浅看法。纵观一二期的建设基地,主要位于东南沿海、东北、西北等地。东南沿海海上运输便利,成本相对低;西北地区地理位置偏远,但从战略安全的角度也是十分必要的,一旦发生战争,沿海地区的石油储备基地的安全问题较大。三期的建设可以考虑一下地点:首先是西南地区。我国大西南幅员辽阔,尤其是四川省自古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战略要地。虽自古有“蜀道难”的说法,但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速发展的今天,运输不再是一个难题。四川的地理环境复杂,作为战略石油储备基地有着相当的优势。而且我国当年的“三线”企业在该地区有着大量的运输、通讯资源,基础设施相对完备。四川是我国的“井盐”生产基地,有着大量的盐矿。自贡井盐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产地。我的想法是,利用开发井盐后废弃的地下矿井作为地下储存资源,安全性和经济性都值得考虑。美国的石油储备是沿海的岩洞,我国四川地区的战略安全性要远远高于沿海地区。其次可以考虑内蒙古地区。虽然该地区石化企业匮乏,现有条件不优越,但该地区幅员辽阔,而且靠近国际形势相对稳定的蒙古、俄罗斯,从安全角度比南部沿海占优势。当然,从隐蔽的角度出发,这一地区需要建设地下储油设施。虽然建设大型地下储油项目投入相对较大,但储存损耗相对较小,后期效益较好。综合战略安全考虑,可以在该地区建设适当规模的战备成品油储备库。一则保障国家储备,二则降低当地企业、居民的用油成本,方便该地区企业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用油。

再次可以考虑海南地区。海南是地处祖国最南方的一个省,但这里距离东南亚国家较近,众所周知的原因,南海地区一直与一些国际有着领海分歧,小磨擦不断。在海南建设战略石油储备基地有着一定必要性。而且海南海上运输相对便利,利于在油价较低时大量储备国际原油。建议采取山洞油库或者地下油库储存方式,严格保障储存安全。

六、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石油储备体系与发达国家先进的石油储备体系尚有很大差距,储备能力也未达到国际标准。从保障国家经济高速发展、保障国家安全的目的出发,我国应加速石油储备建设,从国家实际出发并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建立完善的石油储备体系,尽快建立完备的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和企业商用石油储备基地并将符合条件的民营石油石化企业纳入石油储备体系,使我国的石油储备工作做到储存安全、储量充足、管理先进、调运便利,为国家经济的腾飞、国家的安全和国民的安居乐业提供切实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军,齐银山,王梦康.我国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建设的若干思考[J].海南金融,2010

[2]朱颖超.我国石油战略储备方式研究[D]. 中国石油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6

[3]朱颖超,张在旭,朱渊超,王翘楚.我国石油战略储备问题研究[J].油气储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