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生恋爱观论文范文

大学生恋爱观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恋爱观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学生恋爱观论文

第1篇:大学生恋爱观论文范文

关键词: 婚恋观 校园伤害 健康成长

梳理近年来各地高校发生的校园伤害案件,笔者发现多数是由于学生情侣间没有处理好感情问题引起的。由感情纠纷导致的校园伤害案件给高校带来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同时也造成高校发展中遇到挫折和困难。剖析导致校园伤害案件发生的原因和应对之策,是笔者写作本论文的目的所在。

一、导致校园伤害案件的原因

笔者叙述了校园伤害案件多数是由于学生未能正确处理感情问题引起的。那么,造成悲剧出现的深层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学生心智不够成熟,性格偏执、莽撞、冲动导致的。

现在的大学生多是“90后”,他们是在福窝里成长起来的一代,并且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人的悉心呵护反而让这些独生子女养成了蛮横、跋扈,遇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就一定要得到的性格。性格上的缺陷导致他在面对感情危机时,不能理性应对,部分学生选择极端、不惜伤害他人的方式解决。如前两年四川某知名大学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发生两起因为感情问题引起的伤害事件,事件导致一死一伤的惨剧,鲜活的生命就那样离去,不能不令我们唏嘘不已,这些校园悲剧事件的发生与大学生的性格缺陷密不可分。

2.大学生普遍没有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恋爱是当今大学生群体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大学生成长,的必要环节。只有正确认识爱情本质,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何谓正确的恋爱观?笔者觉得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正确的恋爱观应以自由选择为前提;应以志同道合为基础;应以互相尊重为核心;应以忠贞专一为原则;应以遵守社会公德为底线。但是部分大学生恋爱观很不成熟,以狭隘占有和获得自我满足为目的”[1]16-21。这样一遇到自己无法克服的挫折的时候,往往诉诸暴力,用暴力手段解决感情困惑。这种现象出现与大学生不成熟、不负责任的恋爱观是不无关系的。

3.高校预防此类伤害事件机制不够健全,高校德育工作者工作不到位。

虽说因感情问题导致的校园伤害案件不时发生,但未引起高校的高度重视。很多高校未建立相应的应急预防机制。高校管理者把大学生恋爱问题当成司空见惯的事情,当成人饿了要吃三餐一样的平常事情。这样就忽视大学生恋爱出现问题时可能带来的巨大隐患和破坏效果。再者,学生工作一线的老师对管理学生情况不够熟悉。当恋爱学生出现感情困惑的时候,未能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在一定程度上放任伤害后果发生。管理不够完善,工作不够扎实和细致,两相作用是导致校园伤害事情再次发生的又一个原因。

当然,由感情出现问题导致校园伤害事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以上是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几个诱因。

二、避免校园伤害事情发生的对策

那么,如何开展工作,避免让大学生恋爱问题成为校园伤害事件的主因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特质。

高校在日常工作中针对大学生的性格特征,应该开展有针对性的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了解活动的现实意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进去,在活动参与过程中改正性格中的缺陷与不足。在活动参与之前与参与之后,还应该有专业老师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科学分析研判,依照科学分析和活动中的表现对学生开展个性辅导,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

2.加强高校学生管理精细化。

高校学生管理要趋向精细化,对学生恋爱引起的问题予以高度重视。不仅着力完善学校规章制度,建立完善预防预警机制。而且重点突出高校一线直接参与学生管理的高校辅导员、班主任的作用。通过培训学习,提升辅导员、班主任的工作能力与水平,让他们意识到做好学生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意义并付诸实践。具体是熟悉学生情况,掌握学生动态,尤其是自己管理的学生中有哪些恋爱群体,辅导员要有一个摸排,便于恋爱学生出现心理波动时,辅导员及时发现并有效处理,将可能发生的恶劣后果扼杀在萌芽状态。

3.高校应该设立恋爱课堂。

当下,随着社会开放程度提高,恋爱已经不再是一个谈之色变的话题,大学教育中更不应该是。各高校应该在通识平台中设立大学生恋爱相关课题。通过课程讲解,一定程度上解决大学生的恋爱心理困惑,进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婚恋观念。在课程讲解过程中还应该多部门联动,不能忽视高校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的重要作用。对于课堂上无法解决的心理困惑,学生可以通过心理辅导中心获得解答。

三、结语

恋爱从来就不是学生个人的事情,如何助力恋爱学生群体健康成长,除了学生对自己有准确认识,并能针对自身缺点加以克服外,更重要的是高等教育工作者在这个过程中应发挥应有的作用,扮演好大学生的引路人、指导者、知心朋友的角色,才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大学生因恋爱问题导致的一系列校园伤害事件。

第2篇:大学生恋爱观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高职大学生的心理障碍主要受应试教育、人际交往、贫富差距、恋爱受挫、焦虑、自信心不足等方面困扰,针对高职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形成原因,通过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开设心理健康课程,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等方面来培养高职大学生的心理调节能力,使之克服心理阵碍,拥有健康的生活心态。

一、高职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

心理障碍,通常指由不良刺激引起的心理功能失调,主要反映一个人在发展和适应上的困难,包括多种适应不良的心理与行为表现。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非常复杂,有遗传因素、身体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它们互相影响,互为因果。高职大学生出现的心理障碍主要有以下类型:

(一)自信心不足

许多高职学生在中学时曾是佼佼者,是令人关注的中心,心中充满着考取名牌大学的憧憬。他们经过高考拼搏最终进人高职学生行列后,发现高职院校无论是校园环境还是办学条件,都比不上许多历史悠久的高等院校,那种盲目的自豪感、自信感、优越感,也就随之消失。同时他们认为,高职就是比普通大专低一等,上高职不是上大学。从而产生失落感和抵触情绪,引起学习主动性下降,成绩下跌。这种困惑和受打击的心态调整不好,就容易导致自信心不足,自卑感增强。

(二)目标实现后产生的茫然感

目标是个人活动的方向与动力,当失去了目标也就失去了行动的方向和动力。许多高职生在读中学时,唯一的目标就是考上大学,随着这一目标的实现,一些同学没有及时确立下一阶段的新目标,往往导致目标、理想、方向的迷失,从而也失去了前进的动力,不知道上大学后该干什么、怎么办。相当部分学生人学后感到无所事事、迷茫,被动学习、被动生活。刚开学几周内,一些学生就出现了严重的迟到、旷课、上课不带书、不带笔等思想纪律松散现象。特别是一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他们把较多的时间花在上网、玩游戏、交朋友和谈恋爱上,甚至去赌博、打架斗殴,有的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严重焦虑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专业实践技能强,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生产、建设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级应用人才为目标。高职教学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要求等方面都不同于中学,学习上要求学生必须学会自主学习,重实践、重技能。每学期,每个专业除了安排理论课程学习外还有实验、实训等教学活动,要求学生有更快、更强的学习适应能力。加上部分高职教师应用能力差,无法很好地教学生掌握应用技术和技能;再者,就业压力也是学生产生焦虑的一个重要原因。很多高职生自视与普通本科生相比竞争力弱,没有足够的信心坦然面对,由此产生对未来的焦虑和不安情绪,诱发了就业焦虑症。

(四)经济困难产生的心理压力

高职院校收费一般比普通大学要高,同时贫困学生占了较大比例,有些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都是借的。生活困难对这些学生思想心理造成了极大的压力,有的学生担心学习不好对不起家人,思想负担过重,严重影响生活和学习,甚至想退学;有的不敢面对贫困,总觉得穷是没面子的事,产生自卑或焦虑;有的无力面对经济困难,从而丧失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产生了很多的心理障碍。

(五)交往障碍

高职学生处于青年时期,大多数都渴望友谊,迫切希望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但由于来自不同地方,受到区域传统习惯的影响,缺乏社会生活阅历和人际交往的经验,加上个性差异,使得部分学生在人际交往上存在很多烦恼和忧虑。有的学生想与异往,但与异性讲话就脸红,到三年级还叫不出本班异性同学的姓名;有的学生过分关心个人的需要,在人际交往中表现为目中无人,与同学相聚,不高兴时不分场合地乱发脾气,高兴时则海阔天空、手舞足蹈讲个痛快,全然不考虑别人的情绪和感受;有的既骄傲又娇气,造成同学关系紧张,以至情绪低落、压抑。

(六)恋爱困扰

高职学生生理发育已进人成熟期,加上社会文化的影响,他们的性心理很快发展,开始追求异往,谈恋爱。但是由于他们的恋爱观尚欠成熟,以至不能正确对待和处理异性之间的关系。有的学生在谈恋爱时出现因单相思而困惑;因热恋影响学习而烦恼;因失恋而精神萎靡,感到羞愧难当,陷人自卑、心灰意冷之中,甚至走上绝路。

二、解决高职生心理障碍的途径

对高职生的心理障碍既要治标,又要治本。治本是从根源上对高职学生做心理上的彻底清洗,治标则利用学校、教师和社会组织所在位置的优越性对学生的思想进行适当的疏导,尤其是充分利用好“两课”在大学先开的优势,积极占领这一对学生进行“心理按摩”的阵地,培养学生在心理上的自我调整的能力。

(一)借鉴经验,健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工程系统

十几年来,我国教育工作者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障碍防治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理论上取得丰硕的成果,实践上获得丰富的经验,我们应借鉴过来,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工程系统。

1.应对高职生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人细致的调查分析,建立起高职生的心理健康预警系统,为做好有心理障碍高职生的安全防范工作提供信息依据。

2.着重抓好心理健康教育,培养高职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其心理机能,促进高职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与个性的和谐发展。

首先,认真抓好“两课”教育,充分发挥这一对学生心理按摩阵地的作用,帮助高职生树立远大理想和精神支柱,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建立起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精神意志。

其次,充分利用校园网和多媒体等现代化教育手段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提高教育的时效性,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3.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应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个别心理指导,帮助他们矫正不良心理状态,消除思想上的顾虑和情感上的郁闷,重新扬起理想的风帆。当前要进行心理教育的全员师资培训,加紧培养培训一支专兼结合、素质较高的心理教育师资队伍,健全心理咨询机构,提高心理咨询工作水平。

(二)突显特色,创建高职生心理障碍防治工作的基本模式

1.正确认识高职,准确定位。

加强宣传我国改革和经济发展的大好形势以及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政策,重点介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历史、地位、作用及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今天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使学生正确认识职业教育,深刻理解“职业技术教育是经济腾飞的基石,是民族跃升的阶梯,是每个社会成员走向职业世界的必经之路”。积极宣传国家在这方面的政策,使高职学生消除自卑心理,尽快走出高考挫败的心理阴影。

2.开展“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活动,激发学生成才创业的激情

“请进来”是请一些高职毕业后工作业绩突出的校友,回母校畅谈奋斗的经历和创业的感受,进一步破除一部分学生的“高职将来只能做工难以成才”的消极思想,使之增强自信心,激发成才意识。“走出去”是组织学生到与专业相关的工厂企业参观调研考察,使他们对自己的专业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对自己将来的事业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从而焕发学习专业知识技能的兴趣热晴和动力支柱。在此基础上,引进学习的竞争机制,采用学分制,设置不同等级的奖学金,评比学习标兵,激发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奋发学习,立志成才。及时反馈和奖惩激励。要不断激励高职学生钻研学习应用技术、技能和管理知识,要充分肯定,表扬、奖励他们,使其看到成长的意义和价值,从而产生一种成就感,并形成积极的心理态势。

(三)排除心理障碍,学会悦纳自己

1.正确评价自己

正确评价自我,学会悦纳自我,善待自己。大学生应该把今天的自己与昨天的自己相比,看到自己的进步,善于捕捉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有时甚至有必要适当地挑一挑自己崇拜对象的缺点和不足,从而提高自信心。

2.正确对待贫穷

把贫困当作最好的大学,高职生应对自己目前的经济状况要有正确的认识和合理分析,贫穷并不可怕,它可以磨炼一个人的意志。作为贫困大学生,应该更感激自己的父母,是他们在极度困难情况下,含辛茹苦地供自己读书。他们是父母中的伟大者。贫困生应该为自己拥有这样的父母感到自豪和骄傲。应该把贫穷当作一笔财富,它可以更加激励人奋进。大学生在为自己生活费辛苦奔波的同时,更加深刻领会到大学生活的来之不易,更加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为改变困境而不懈拼搏,培养自己顽强的毅力。

3.掌握交往的技巧和艺术

高职生应当充分认识到人际交往是一门艺术,把它当作一门知识来学习,虚心学习别人成功的交往经验,在人际交往中,不能消极的告诫自己:我不行!我能行吗?失败了怎么办?而是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鼓励:我行!我一定能行!从而增强必胜的信心,争取交往的主动。树立合作意识,乐于帮助别人。高职生应该正确对待社会中的竞争和合作,牢固树立合作意识。积极主动与别人交往,主动寻求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从别人那里得到新的思想和新的方法,使自己更快、更好地进步。在为他人、为集体的服务和奉献中体现自身的价值,赢得他人赞誉,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3篇:大学生恋爱观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低年级大学生,即刚刚进入高校深造的一、二年级大学生,正处于一个多角色的过渡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学生对新的环境适应力较差,不能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时间。因此辅导员的引导对学生适应大学生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根据两年政治辅导员的实践经验与心得体会,就低年级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做出初步的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论文关键词:低年级学生 政治辅导员 学生问题 教育对策

作为一名政治辅导员,我看到了大学生入学初的多种形态,有的学生自我认知能力较差,过多的参与到校院的各种学生组织当中,不能良好的安排学习与课余活动的时间,荒废了学业,直到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才恍然大悟,但为时晚矣:有的学生来到大学后,依旧沿袭初高中的学习方法,不参加学校组织的任何课余活动,失去相应的锻炼机会,不能够满足大学教育中的德育要求,最终导致综合能力的匮乏。面对学生在大学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辅导员应通过多与学生谈话、开展座谈会、班会、深入寝室、开展健康向上的班级活动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第一,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班级活动。在新生入学之前,应当及时通过录取信息熟悉每个学生的姓名、特长和家庭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并通过班会、各种文体活动的开展,发现学生的特长,科学合理的发挥学生特点。作为辅导员,在带领新生军训歌咏比赛训练时,从中挖掘到几名有声乐、指挥、琴艺特长的学生,并在比赛中让他们承担领唱、指挥等工作任务,现在几名学生已经成为了校院和班级的主要干部力量;同样在竞选班级干部时,我给了班级每位成员自我上台推荐的机会,在锻炼大家胆量,了解学生实力的同时,挑选到了得力的班级干部。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避免了学生产生孤独感,又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了集体的温暖,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二,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生活的能力。面对部分大学生动手能力较差、难以生活自理等问题,可以通过座谈的方式,让学生彼此介绍生活窍门及经验,作为辅导员,也要鼓励学生在寝室和班级互帮互助,给自己设定跨越生活障碍的阶段性目标。这样,不但可以使学生更好的适应生活环境,更使学生逐渐养成互助友爱,独立自主的良好习惯。

第三,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树立人生目标。面对学生提出对未来定位矛盾的问题。一方面,需要耐心结合自身经验,根据学生性格特点帮助分析;另一方面,还应尽早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教育和引导。从参与我院的品牌活动“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和“就业技能大赛”过程中,体会到了学生应尽早通过职业规划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适宜的工作类型,从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学习,避免未来定位矛盾,出现盲目乐观和悲观失望的情况。

第四,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学生管理亦要依靠学生。作为辅导员,一方面,在生活中要多深入到学生寝室,关心学生的衣食冷暖,使学生信任自己,出现问题才能够第一时间和老师交流。另一方面,要培养班级和寝室的心理宣传员,定期开展座谈,了解班级和寝室同学的生活学习情况,做到学生心理问题有效预防、及早解决,面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要更多关心,经常谈话合理开导,如果自身不能解决,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带至心理咨询中心。我在做辅导员工作的两年间,经历了六名心理问题的学生,但通过心理咨询员和班级干部的及时反馈,做到了及时交流发现问题,并立即反馈给校院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和学生家长,通过及时有效的处理,其中三名病情较为严重的学生由家长陪同办理了休学手续,而另三名通过谈话、时时关心等方式,现在已经基本摆脱心理困扰,正常在校生活学习。辅导员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低年级时严格管理,高年级时多做感情交流,从而更好的做好学生工作。

第五,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要着力引导学生多有感恩之心,家中亲人含辛茹苦供自己上大学,要对得起父母的养育之恩;学校对学习好的学生实行奖学金奖励制度,是对学生在校生活的一种补贴和鼓励,要了解学校的苦心,对得起自己的辛苦所得,不要铺张浪费;学生贫困认证过程中,助学金的获得,是班级同学的推选,老师的推荐,学院学校的帮助,才使得大多数贫困学生度过难关;一些学生入学时,否定自己的专业,否定自己的学校,没有认识到是学校学院的接纳才使得这些学生得以跨入大学校门。以上的这些,要讲给学生,让学生理解他走过的路是通过多少人的帮助和扶持才得以成就,从而让学生更加珍惜自己的大学生活,珍爱自己的生命,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

第六,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学生在大学期间的每一年都有着不同的心态转变,每一年都会有更新的择偶标准,如果恋爱关系处理不当,极易引发不良事故。所以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要着力引导学生在恋爱前明确目标,并且要自重自爱,共同进步,才能为未来组成家庭奠定良好基础,避免为了搭伙而产生不当的恋爱关系,阻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第七,注重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学生干部良好的服务心态。学生干部也是从学生中来,更多的要服务于同学,不能官位主义,要妥善处理同学关系。学生干部遇到工作阻力时,要耐心帮助分析问题原因,在每一次解决班级矛盾的同时培养学生干部工作的信心,从而成为老师的得力帮手,建立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班集体。

第八,培养入党积极分子正确的入党动机。通过给学生开展党课、鼓励积极分子班级有脏活累活时主动承担,真正做到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让学生了解成为党员不只是迎来荣誉,更是承接责任,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明确党员不是靠要、争而来,尽早让党员的“为人民服务”宗旨深植学生心中。

第4篇:大学生恋爱观论文范文

湖南文理学院副院长,教育部高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魏恰教授在其论文《大学语文的学科性质与教材编写》一文中提到:“大学语文应当遵循语文学科工具性、人文性和美育性的三性定位,美育是其灵魂,对学生汉语言的听说读写实用技能的提高是其最基本的任务。突出技能训练、努力增强大学生就业前的语文适应能力是其目的。”

目前大学生的听说能力普通较差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形成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在大学语文课堂上应该培养大学生听说的能力。正如美国成人教育家戴尔卡耐基在《语言的突破》一书中指出的“任何人都没有天生的演讲能力,当众说话是培养这种能力的第一步。”首先我们来分析下为什么大学生没有机会当众说话,听说能力较差。

其一、受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语文课堂教育中普通存在着重读写轻听说的现象,不自觉地把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看成是语文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而置听说能力于不屑一顾,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视读写结合,以文取士的科举选拔人才的制度,根深蒂固在人们头脑中形成了写好作文就是学好语文的观念。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个人要获得大量的信息,于是又把阅读能力提高到重要地位,自然而然忽视了素质教育的另外一方面――听说能力。

其二,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中学和语文教师迫于升学压力,根本就摒弃了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甚至认为听说能力是在读写能力基础上自然具备的。

大学语文要有效地承担起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作,就必须拓宽教学视野,树立起先进的教学理念,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因为中小学语文教学在听说训练方面的缺失,大学语文教学就需要在有限的教学空间中,担当起补缺填漏的工作,把语文作为人文语文的基础,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的语文能力在社会交际,专业工作中体现出更大的实用性。

在我多年的的大学语文课堂中,坚持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主要有两个环节:课前练讲和课堂讨论。

一、 课前练讲提高学生听说能力

大学语文的每学期开始,我都组织学生报名参加课前练讲,安排好顺序,我做了以下要求:

1.课前练讲内容要有知识笥和趣味性

(1)知识性。在5分钟的讲时间内。要求学生准备的内容要适合全体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在听到后有所收益。摒弃过去浅显的儿童故事等形式,也不能过于专业性,不能选择枯涩难懂的知识,那样的话,既不利于讲也不利于听。

(2)趣味性。要求学生在准备的时候,有意识的倾向时代性强的内容,时效性、新闻性的内容是首选,再配合诙谐风趣的语言,才能有上佳的表达效果。

2.表达上要求学生要脱稿和普通话

要求学生在练讲时既不能读也不能背诵,练讲时要用普通话流利表达。不能有方言夹杂在其中。在练讲中针对出现的问题,我从几方面引导,使学生说的能力得到提高。

我主要采取对症下药的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很多学生没有当众讲话的经验,面红耳赤,张口结舌的理象很多,教师要帮助学生调控。

(1)自我调控。①平稳心情,慢步走上讲台,站在中央。我教的大学语文课堂是2个班级公理课,课前练习时学生有的就站在自己班级一侧,我要求他勇敢的站在中间面对全体同学②要求学生把注意力集中自己的说话内容上,尽垒力说不在乎别人怎么想,这样有一两名学生讲过后,其他同学就解除了一些心理障碍。

(2)、给自己信心:有学生带着稿子上来,我要求学生不能带稿子,先不要在意表情语调说态等因素,只要满怀信心的说。

(3)、多褒少贬:对学生进行热情但中肯的赞扬,说的是否理想,我都是先找出进步,挖掘优点来点评,然后指出不足。只要学生不背稿不看稿,能报找到的材料融会贯通,用自己的书面语结合口头语有逻辑性的表达出来就是基本的合格。一下子要求学生无论是语音语调还是表情动作、仪表仪态等方面都做得完美是不符合学生实际能力的。

3.要求全班学生进行听的训练

据一项调查表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对于进入社会后成为幼儿教师的学生来说听同样重要。在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都是听教师讲授知识比较单一,而课前练讲和小组讨论提供另外一个平台,可以进行听的训练,主要可以从二个方面进行:

(1)、听辨。辨别重音、语音,也要找出普通话不正确的字音。

(2)、听记:记住练讲同学和讨论发言同学的语言,能够复述并品评。在此基础上通过反复训练使学生能在听的过程中,确定话语的可信性和真实性,分辨信息的真伪以获取真实有用的信息,并进一步的能体察说话人的感情内涵,能听出话外之音,能体会出弦外之意。以及能理解发话人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一语双关,正话反说巧用谐凌晨,旁敲侧击等,品评出话的意味来。

二、课堂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要使课堂讨论达到良好的效果,完成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的教学目标,就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结合课文精心设计讨论内容

在学生课前顾习思考以及教师讲授一定知识的基础上,教师设定讨论问题,我的经验是要设计出高质量的讨论问题。一定要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兴趣爱好,个性心理,这样斟酌出的讨论内容才能激发学生思考,有不吐不快的欲望。比如说在大学语文Ⅸ世说新语任诞》的教学中,针对学生对古文兴趣太浓厚的特点,我设计的思考和讨论内容由原文的任诞内容拓展开来,延伸至“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思考”,学生刚刚进入大学校门,离开小家融入班级的大集体中,对人与人间相处正探索前进,有着交流这方面经验的欲望,踊跃发言,效果较好。

2、教师要善于引导

例如,在《天才梦》一文讲解完后,我布置学生谈谈读后感,引导学生把讨论方向转到对恋爱观看正确树立后面,我先以法律对婚姻恋爱的规定,讲到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现状,引导学生结合张爱玲爱情悲剧根本原因,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3、问题设计要有时代感、实用性

学生经过了高考的强化训练,对文章写作有一定固定模式,讨论问题要求学生多联系社会现实、生活实际,避免空谈,有感而发的发言才是成功的、感人的,这一要求也激发了学生参与讨论的兴趣,例如,《西湖七月半》本是篇古文,我根作者身特点,设计讨论题目《苦难是一种财富》,要求学生从自身谈起,制定自己苦难的标准,学生大多有感而发,总

结了自己的人生经验,而非名人名言,典型事迹,泛泛而谈,说者有心,听者有意,使大学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结合起来。

4、保证讨论小组进行讨论的核心是民主和自由

很多人抱怨说,学生不肯讨论,其实学生大部分不是不想讨论,而是不会讨论,教师简单的一句下面开始讨论吧,学生不可能就完全调动起来,教师要作一些讨论要求。

(1)、小组要优化组合,可以选一有组织能力学生做组长,另外3名最好选好、中、差组成既可互相学习又可互相促进。

四人讨论小组的优点是人人参与,学生以自己为活动中心,普遍动脑少,可以广泛交流信息,能最大限度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2)、要求先有顺序性的轮流发言,当然有成熟讨论经验的小组也可不做硬性要求。

(3)、讨论结尾要组长组织总结,并选定汇报讨论结果的组员。

5、要求当一名学生发表观点时其它同学注意倾听。

训练听的能力时首先要让学生掌握鼓励的方法。

(1)非语言性进行鼓励。学生可以目光长时间注视发言学生的两眼,或额头部分,并辅之以一定的肢体语言,例如点头微笑,身体前倾,而且一定要停止其它一切无关的动作。

(2)语言进行鼓励。在不打断不影响学生发言的前提下,用。哦,对,是的等轻声、短促的语言加以鼓励。

(3)回应,当发言者有问句出现或泛读了互动时,倾听者要有所回应。

6、重视互评和考核

在课堂练讲之后,和讨论小组进行课堂汇报之后,我都要进行评价也会让学生互评,并对学生互评进行指导。

(1)要求学生听的时候,在辨音和词汇感知的基础上记忆听到的内容及要眯,在此基础上理解并抓住中心,而且有意识地去思考判断是否有隐语。

(2)练讲后和讨论汇报后我会设计问题,通过提问考察学生听的效果。

(3)要求学生互评。对练讲或汇报讨论结果的讲说人从几个方面评价,其中必定评到的有:

A.普通话。找出错误及方言语调。

B.说的内容是否全面有条理,结构清晰。

c.语速是否恰当,表达是否流畅。

D.肢体语言是否得体。

7、每学期都对听说训练进行考核

我不仅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在课堂教学的听说训练中使学生激发兴趣,也把这种手段应用到考核中,制影音资料,然后让学生复述其基本内容,说出要点和中心。设定问题让学生回答检测他听、说能力。

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产出的即见成效成了人们的普遍追求,语文教学的细火慢慢虽然是改变不了的事实,课堂教学的听说能力训练,却可收到立竿见影的功效,几堂课下来学生自我感觉学到了很多。

第5篇:大学生恋爱观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本文针对当前一些大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分析了心理障碍的成因,并提出高校要做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以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从总体上看是比较好的,存在的问题也不可忽视。综观大量的大学生心理调查的统计资料,在当前的大学中,存在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等心理卫生问题的,大约占大学生总数的20% .

一、大学生主要心理障碍的成因

据调查:现阶段,大学生心理疾病有增加的趋势,其原因主要来自三方面;大学生自身、学校和社会。不少大学生由于自身的性格缺陷,很容易诱发心理疾病。同时,大学生还面临学校方面的原因,比如刚进校的新生面临独立生活和新的人际关系等问题,即将毕业的学生面临毕业和找工作的压力,这些都容易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

(一)目标缺失造成的心理障碍。和国外相比,中国的高等教育与高中教育的紧张度是严重倒挂的。在高中阶段,有老师和家长的监督和教育,每个学生都有明确的奋斗目标—那就是考上理想学校,接受大学教育。加上高中学校追求升学率,每个班级都配备班主任,狠抓学习纪律,督促学生学习。每门课的老师都有固定的辅导学生时间,课堂讲授过程中如果学生没有理解消化,还可以利用规定的辅导时间来弄懂,直到学会掌握为止。因此,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是紧张而有序的。而到了大学阶段,特别是刚刚步人大学校门的新生,对大学的一切都感到很新鲜、刺激,同时对未来充满迷茫。因为大学的学生管理和高中阶段截然不同。大学基本是导员负责制,一般一个导员要负责若干班级几百学生的管理工作,所以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顾及每个同学的表现,对学习的要求完全和高中不同,需要靠学生自己分配时间和精力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教学上也是松散式管理。很多基础课程都是一二百人大合班上课,老师课堂讲授,很少顾及学生的听课效果,对课堂纪律也不过多要求。很难保证学生的听课效果。课下基本没有辅导,完全凭学生自己理解巩固。很多学生受惯了高中的严格要求,适应不了大学这种松散的管理方式,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失去了学习的目标和动力。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学习以外的事情上面。结果期末一考试,成绩非常不理想,因而产生心理障碍。

(二)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造成的心理障碍。从与父母、家庭的、老师联系紧密的中学时代,到初步脱离父母、家庭和老师的依赖而进入大学校园,大学生在心理上会产生一种强烈的独立意识。虽然他们在经济上还需要父母的资助,但在心理上却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竭力摆脱家长的羁绊,要求独立自主。这种心理往往造成他们过分自以为是,听不进不同意见。然而,由于社会经验的缺乏,加之他们的思想还很不成熟,在应对复杂的问题和面对社会现状时,往往又表现的手足无措,潜意识中渴望得到成人的指导和帮助。这种矛盾是他们对大学生活感到很不适应,甚至产生心理障碍。

(三)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导致的心理障碍。大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上进心,他们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幻想,但这种幻想往往不切实际。由于我国的国策,所以现在的大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的地位至高无上,从小基本没吃过苦、受过累,少有挫折,生活在称赞和表扬当中。这就导致他们对自我评价过高,过分自信甚至自负,而当理想与现实发生错位时,由于受认知能力和调控能力的局限,很容易表现出消沉、颓丧甚至自暴自弃,产生严重的心理失衡。

(四)改革开放对大学生的影响。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一方面各种新思想、新事物不断涌现。活跃了大学生思想、开阔了他们的眼界,另一方面,在理想、信念与追求与选择过程中,受不良环境影响和不正社会风气的侵蚀使得一些大学生出现了“信仰”危机,部分大学生只看重“自我”忽视他人,怀疑一切。失落、消沉、空虚、迷茫的情绪充斥自身。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不是通过苦练内功,充实自己的知识提高能力,去实现自我价值。而是采取一些非正常手段,去获得就业时优势,一旦竞争受挫,则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产生心理障碍。

(五)强烈性意识与正确的异性关系矛盾造成的心理障碍。现代大学生较之他们的父辈,思想意识比较超前。在他们这个年龄生理上发展已经达到成熟水平,性意识强烈,但其性心理、性知识及社会条件还不具备,加之很多院校即不鼓励大学生在校谈恋爱,也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致使一些大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不懂如何正确处理与异性的关系,盲目恋爱,不计后果,一旦恋爱受挫则陷人痛苦不能自拔,产生性困惑、性罪错、性困扰,甚至于发生性心理变态。

二、开展心理咨询,调适大学生的健康心态

针对大学生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能否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及时的心理调适,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成长,关系到我国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心理健康有利于大学生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他们在心理上和行为上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通常表现为气质和性格两个主要方面。气质主要是指情绪反映的特征,性格除了气质所包含的特征外,还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现为思想活跃、善于独立思考、参与意识较强、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等等,这些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有针对性的开展讲座。当前很多高校都设有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机构,主要是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咨询工作。比如新生人校第一次远离父母,很多东西都要独立去面对。大学的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人际关系的处理方式等于中学相比发生了巨大改变,而想像中的大学生活与现实又差别较大,凡此种种造成了很多新手陷人迷茫无助的状态,对自己该如何适应大学生活不知所措。因此在这期间,学校应有针对性的开设一些专题讲座,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和调适;邀请高年级同学做经验介绍,以解除新生对大学生活的陌生与困惑。

第6篇:大学生恋爱观论文范文

【关键词】传统婚恋观 跨国婚恋 跨文化交际

中美文化承载着各自民族不同的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与自身的传统文化紧密相连、不可分割。中美传统婚恋观念的显著差异所引起的跨文化交际失败的案例屡见不鲜。这也给跨文化交际提出了新的课题。在愈来愈频繁的文化交流中,一方面,中美传统婚恋观在跨文化交际的背景下各自显露了自身的优缺点,并在文化互相渗透的融合中寻求着完善与统一;另一方面,跨国婚恋已成为交际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却由于婚恋观念的差异,面临着激烈的民族文化冲突。我们必须正确把握中美不同民族在婚恋观念上的差异,并提出克服这些差异行之有效的方法,把它们正确地运用到跨文化交往的过程当中去,形成正确的交际策略,为我们跨文化交际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中美传统婚恋观念差异及原因

由于东西方两种文化根源、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及其他方面的不同,中美文化存在着显著差异。美国社会张扬“个性”, 重视个人的权益和自由;而中国社会注重伦理生活, 注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在中美文化中,传统婚姻观念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对比中,我们可以发现中美恋爱观、婚姻观和家庭观的差异。

(一)恋爱观差异

1、恋爱目的

中国人恋爱是为了结婚,美国人恋爱是为了恋爱。

许多中国人都熟知这样一句网络语:一切不以结婚为目的的谈恋爱都是耍流氓。由此可见,在中国人传统观念里,谈恋爱的目的就是为了结婚。美国人把恋爱和结婚分的很开,只要两人相爱,便享受在一起的过程,一切顺其自然。有时候,他们反而惧怕结婚,因为爱情是浪漫的,婚姻是现实的。一旦与意中人步入婚姻殿堂,就要一起为生活中的牛奶和面包发愁,曾经在脑海中完美无缺的人,很可能会将自身的本质弱点暴露无遗,最后导致爱情的终结,所以西方有一句名言家喻户晓:“ Marriage is the tomb of love(婚姻是爱情的坟墓)”。

2、恋爱年龄

一方面,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的恋爱年龄仅停留在一段生命时间。特别是中国女人,热恋时间往往限于十多岁到三十出头期间,这一段年龄非常宝贵,如果到四十岁以后还没有结婚,就被称为“人老珠黄”而很难恋爱了,所以中国女人要趁年轻的时候把自己嫁出去。而美国人却不同,美国人的恋爱期可以是整个人生,就算过了青春期也不着急。许多美国老头老太太,到六七十岁了,还在恋爱找对象,因此出现了所谓的“黄昏恋”。另一方面,美国人开始恋爱的年龄较早,许多人在中学就开始恋爱,而家长老师很少管。同样的情况出现在中国,则被视为早恋,家长往往会想办法把孩子拆开。有的家庭孩子上了大学也不允许恋爱,理由是要把精力放在学习上,等毕业后找到工作时才能谈。

3、表达方式

古往今来,中西方人的典型性格就各不相同。中国人崇尚的是一种含蓄美,喜欢言语委婉,形式谦虚低调。西方人与此截然不同。他们个性张扬,说话做事直截了当,不爱拐弯抹角。因此,面对真爱,中西方人表露真情的方式就很不相同。总的来说,对爱情的表达方式,中国含蓄而优雅,美国开放而绅士。

(二)婚姻观差异

美国人的婚姻观与中国人的婚姻观有着极大的不同。美国人认为:婚姻纯属个人私事,任何人不能干涉。中国的传统婚姻观,一般都讲百年好合,注重从一而终,所以都相当谨慎。

1、结婚目的

从传统观念上分析,美国人结婚是为了爱情,而中国人结婚更多的是为了家庭。中国人注重人际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结婚绝不是简单的两个独立个体的结合。父母为儿子娶来媳妇, 表面看来是为儿子完婚, 其实是为整个家族娶媳妇。1男子娶妻主要是为了传宗接代、延续香火、孝敬父母, 是对家庭应尽的一种义务和责任。相比而言,美国人的观念显得更人性化。由于美国人信奉自由,崇尚的是个人主义,他们认为结婚就是两个单独个体的结合, 结婚是为自己,结婚是他们的个人权利而不是义务, 是一种形式而不是一种责任。

2、择偶方式

由于结婚目的的不同,中国婚姻的择偶建立在家庭条件和容貌之上,择偶标准是门当户对。几乎不考虑男女双方是否相爱,而看对方的家庭条件能否匹配得上,身高相貌要能过关。而美国更多建立在共同的兴趣爱好之上,美国人的择偶条件是:尊重、信任、兴趣。他们更重视价值观的趋同,性格是否适合、爱好是否相似,而不是外在的身高,相貌,年龄。因此有人形象地比喻:“对中国人来说,结婚更像一种商业活动,所以叫经营婚姻;而对于美国人而言,婚姻更像家家酒,爱到一起翻天覆地,不高兴了就一拍两散。2”

3、离婚态度

中国传统婚姻的双方在物质和精神上都是相互依存的,一旦结合,则很可能是一辈子,即使夫妻感情已经破裂,迫于社会、家庭施加过来的压力,以及考虑到经济因素,孩子的成长环境等,很多夫妻都会选择继续痛苦地生活在一起。相对于中国人对离婚消极回避的态度,美国人如果婚姻出现了裂痕,对离婚会积极很多。由于他们夫妻关系经济与精神上相对的独立性,以及社会文化对离婚的宽容性,面对婚姻中出现的危机,他们会坦然许多。据数据表明,1979年美国离婚率已达到53% , 是美国历史上的离婚高峰。3这显示了中美传统婚恋观在离婚态度上的差异。

(三)家庭观差异

家庭价值观可以说是个人对于家庭事务所抱有的一种观点、态度或信念,它影响着个人经营家庭生活与家庭相关事务的决定。

1、夫妻关系

在中国,集体主义精神已经渗透到人们的感情生活中,夫妻之间保持着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不仅经济上物质共享,而且精神上互相支持,甚至不分你我。如果对方有什么事情自己不知道,就会以为对方离心离德,甚至是背叛。在美国,夫妻关系是平等的。他们的结合是自由的,是个人的权利,受到法律的规范,父母不敢干涉。美国夫妻双方虽然已经结婚,却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结合非常理性。在结婚前,他们会先作财产公证,以免离婚后与对方的财产互相混淆。他们会尊重对方的隐私,夫妻之间都不过问那么细。美国的丈夫们并不喜欢一味迁就和顺从妻子,而要求对方尊重自己的个性。双方之间不仅在热恋期间会注重仪表,婚后依然如此。4

2、女性责任

中国有一句俗语:“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就是说中国古代女性出嫁后要遵循传统的美德,遵守三纲五常,对自己的丈夫绝对忠实,为家庭恪守妇道,投身于家庭,抚养好儿女,服侍好公婆,并做到尽善尽美。受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中国女人结婚以后,会全身心承担家庭的责任,为家庭、丈夫和孩子奉献,甚至舍弃自己的工作。与中国女性相比,美国女性要轻松得多。美国女人结婚以后,也会认真承担家庭的责任,当孩子很小的时候做全职太太,当孩子大了以后,会继续工作。受独立文化的教育,美国女人对自身的自由和自我空间是有较多要求的,不会勉强和委屈自己。

(四)传统婚恋观念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

1、历史渊源的不同

中国是有 5000 年文化底蕴的千年古国,封建社会长达二三千年之久。传统的儒家文化对古代的婚姻家庭影响深厚。在儒家文化“大统一”思想的熏陶之下,两个家庭的融合不仅是夫妻二人单纯的结合,而是整个家庭所有成员参与的融合过程,汉代明确的“夫为妻纲” 、 “男外女内” 等伦理道德观念影响至今。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门当户对”更是延续了几千年的择偶方式,导致中国人在择偶过程中更多的考虑是外在条件而不是爱情。

相比中国,美国是个年轻的只有两百多年历史的国家,多种族,多文化,经济文化程度相对开放,民主自由,独立平等。从一开始就是以资本主义精神建国的,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追求个人成就和物质财富的观念深入人心,所以在婚姻观念上相对自由、开放、平等。

2、文化认同的不同

中国是集体主义为核心价值观的文化群体,个人利益应该服从集体利益,注重宽容的人际关系。中国家庭成员的行为观念大多数是以家庭这个小集体的利益为中心。中国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家庭成员不是完全平等的,婚姻关系对夫妻双方都是重大的影响。在中国,婚姻已经不属于个人问题,它包含道德,责任,荣誉感等因素,所以中国人在择偶、离婚等方面更多地考虑了家庭因素。

美国社会文化以个人主义价值观为主导,个人利益是他们一切活动的目标,美国的家庭价值观中没有类似中国传统的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等观念,家庭成员之间强调自由平等,强调个人权利。

二、中美传统婚恋观念差异的启示

研究中美两国传统婚恋观的差异,主要就是为了使两个国家能从对方的传统婚恋观念的优势特点中获得启示,通过互相学习与融合,取长补短,以寻求中美婚恋观的互补、完善与统一。

在日后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中,笔者建议中国人的恋爱观念应打破恋爱年龄的限制,尽量排除世俗的偏见,降低婚恋的功利性,以更加宽容的择偶方式去选择婚恋对象;夫妻之间建立情感依赖的同时要树立个体的独立意识,注重个体生命价值的体现;在女性责任上,希望部分中国家庭能对女性提出合适的责任要求,同时尊重婚姻中女性应有的工作、自由等权利。当然,笔者也建议美国人学习中国人对婚恋的责任感,对家庭的奉献精神,对离婚的慎重态度等。

此外,跨国婚恋的顺利实现,与中西文化互补、中美文化融合密切相关。跨国婚恋夫妻双方在跨国婚恋中要相互理解宽容各自民族文化的差异,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将中美两国包含传统婚恋观在内的民族文化冲突得到最大限度的减少,使中美两国包含婚恋观在内的整体文化能走向更加完善、和谐、统一的轨道,那么跨国婚恋的顺利实现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蔺学才.试析中美婚姻观念的不同[J].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

[2]悲鸽鸽.浅析中美婚姻观差异及形成原因[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2013.

[3]朱晓映.中美妇女婚姻与家庭观念比较[J]. 妇女研究论丛,1998.

[4]桂佳芸.中美家庭婚恋观的比较研究[J].学术探讨,2010,7.

[5]孙建军.中西方文化在婚姻观念上的差异[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4.

[6]杨文华.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中美婚姻家庭价值观比较[J].Journal of Yunnan Finance & Economics University,2004,26(3).

[7]刘彩玲.浅析美国婚恋观对在校大学生的影响[J].伦理学研究,2010(9).

[8]陈硕.中美婚姻伦理比较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硕士论文,2012.

[9]方倩.从婚姻的角度看中美文化差异[J].文学教育,2013,5.

[10]文化维度理论视角下的中美婚姻观差异[J].边疆经济与

文化,2013,5.

[11]蔺学才.试析中美婚姻观念的不同[J].河南纺织高等专科

学校学报,2002.

[12]裴鸽鸽.浅析中美婚姻观差异及形成原因[J].华北水利水

电大学学报,2013

[13]朱晓映.中美妇女婚姻与家庭观念比较[J].妇女研究论

第7篇:大学生恋爱观论文范文

(一)知识完整的需要:完善专业知识体系,提高哲学理论素养有关哲学的价值论部分已经在学术范围内越来越多地得到重视,因为在任何一种哲学理论中,无论是否作为显学而存在,价值问题都既是哲学理论的思想基础,同时也是其理论发展的终极旨归。作为一门学科,伦理学是哲学的分支,在研究内容上以其独特的视角关注价值问题,因此,伦理学是专业理论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习伦理学使专业知识体系更加完整,哲学理论素养更上一层。尤其对于哲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在已有哲学史和哲学原理基础之上,通过进一步的教学活动使其了解哲学史上的各种主要伦理学流派及其思想观点,掌握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内容和基本方法,并能够将伦理学知识与其他哲学知识融会贯通起来,最后能够运用这些理论和方法观察并解决实际问题。这也是伦理学兼具“思想性”和“实践性”的学科特点所决定的。

(二)个体完满的需要:强化自我修养,提升人生境界重视个体道德修养是中华文化一以贯之的优秀传统,人生境界的提升没有终点,是需要每个个体毕生坚持的事业。大学生拥有更加开阔的视野,享有更多自我选择的自由,同时也面临更复杂的诱惑,因此能够寻找并坚持正确的修养方向和路径是每个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伦理学教学通过对伦理学核心理念、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介绍,通过理论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促使学生追问生命的存在,反思人生的意义,勇敢面对生活世界,不断校正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树立正确的道德理想,坚持正确的人生目标,才能行的很远,对于非哲学专业的大学生,学习伦理学将有助于幸福美好人生的实践与实现。

(三)时展的需要:坚持人文价值导向,防止人类自身异化不同于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不仅仅是对真理的探索,更代表一种价值观,并且要表达这种价值观。现代诸多科学领域呈现迅速发展之势,促使各学科领域的研究不断深化并对我们的生活世界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比如“黄金大米事件”引起的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和人权问题,“斯诺登事件”暴露出的网络安全问题和隐私权问题,“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福岛核电站爆炸”等特大事故造成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问题以及“克隆人”“安乐死”等问题。因此人们越发感到应用伦理学存在的必要。应用伦理学的教学活动,就是要将伦理学一般理念、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与专业知识相结合,阐明该专业在人类生存和发展中的地位与意义,应遵循哪些伦理学原则,应怎样防止科学和技术异化对人类生存发展可能产生的破坏和伤害,从而增强学生从伦理学高度分析解决专业领域重大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伦理学教学难以达到期望效果的原因

(一)传统的伦理学教学方式僵化传统伦理学教学主要是教师讲授为主,注重知识的传授,不能否认这种方式对于理论传播和继承有必要且重要的意义。然而,仅仅通过说教的方式告诉学生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需要遵循哪些道德原则、道德规范?按部就班地为了讲知识而讲知识,这样只会让学生感到呆板枯燥,完全没有情感上的共鸣。传统教学方式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的客体,忽略了其能动的一面,导致课堂沉闷,甚至有的学生在课堂上打瞌睡,更有甚者直接逃课。“接受”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不能调动多种因素共同发挥作用,必然达不到良好的效果,所以就有学生抱怨,学过的知识随着期末试卷的提交都一并还给了老师,头脑中如鸟儿飞过天空,什么都没留下。

(二)社会大环境相对恶劣使人文学科教学的低效化有目共睹一方面,令人担忧的是快餐文化已然盛行,大学生更加关注所学课程能否在未来生活中尤其是在就业的关键时刻发挥立竿见影的作用。自然科学以其“精确性”让人折服,社会科学以其“工具性”让人青睐,而人文科学所拥有的“价值性”更多的是间接实现,只会让学生学习的主观愿望不强,精神动力不足,这是人文科学的不幸,更是伦理学的尴尬。另一方面,我国当前仍然处于社会转型期,价值文化呈多元状态,市场经济条件下功利主义价值文化的冲击,以及后现代社会思潮对意义的解构,更加重了理论世界与现实生活世界的非对应性,加之生活世界本身就比理论世界更为复杂,因此导致学生产生“所学理论无用”的错误判断在所难免。比如在是否要给老人让座的问题上,伦理学告诉学生要尊敬老人,但有的学生认为人人平等,年轻人乘车买票也是花了钱的,何况年轻人每天努力学习、工作,身体疲惫,精神压力大,而很多老人出行只是为了休闲,为什么一定要让年轻人给老人让座呢?还有,伦理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在恋爱中要保持纯洁、专一、持久、有责任心,但有的学生提出,当前就业压力巨大,生存是第一位,“陪我走一程,毕业就分手”才是明智的选择。

三、如何通过有效教学充分发挥伦理学的价值

(一)教学方式不拘泥于传统,重视情感认知在教学中的作用与其他课程相比,伦理学课程具有非常鲜明的特色,既有思想性又有实践性,因此,在教学中决不能仅仅囿于理论知识的讲授,更重要的在于“价值”的引导和实践,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认知。[2]比如在讲授社会公德时,除了介绍社会主义社会公德的内涵、特点、主要内容、基本要求、制度保证等知识,更要将社会热点问题或者学生在生活中亲身经历的典型案例引入课堂,比如“让不让?”“扶不扶?”的问题,可以设立辩题“到底应不应该给老人让座?”“老人摔倒了应不应该扶?”等,组织学生分组辩论,或者创设环境让学生角色扮演,亲自体验残疾人在公共生活中的不便之处,学生感同身受,既有助于理解相关理论知识,又能借此引导学生培养公德心,建立社会公德观念。再比如在讲授婚恋道德时,不仅要有理论的讲解,更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一些实践活动。当前已婚大学生还属个案,因此婚姻生活对他们绝大多数来讲还是个陌生环境,而爱情却是他们正在经历或者即将经历并且“有话要说”的话题,在教学设计中可以特别安排一些环节。例如,通过指导学生观看经典影视作品,赏析作品中人物之间的爱情状况,把艺术化的生活还原到真实的世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也可以通过分析当代大学生恋爱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凝练出讨论题目(如恋爱动机问题、同居现象等),组织学生参加讨论,既巩固所讲授的理论知识,又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学会反思,有效处理恋爱中的问题,包括正确对待失恋,这无疑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是有益的。实践证明,在这样的教学环节中学生往往表现出极大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教学效果良好。

第8篇:大学生恋爱观论文范文

[关键词] 大学生 挂科现象 原因

高校扩招后,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到平民化,大学生昔日佼佼者的光环已经一去不返。在大学生群体中,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刻苦学习,努力钻研,掌握知识,完善自我,这是主流。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感到迷茫、困惑、彷徨。高中时代学习精英的踪影已消失殆尽,产生厌学、斥学、学习效率不高,考试不及格,论文抄袭和考试作弊等不良行为。大学生挂科现象在各大高校已经相当普遍,甚至部分大学生因为挂科被劝退学或强制退学,部分大学生毕业拿不到毕业证,这已经成为影响大学形象和教学质量提高的严重问题,值得研究和探讨。

一、挂科原因探析

1.外部影响因素

(1)物质、精神诱因

大学环境相对宽松,课程任务安排不重,大学生自我支配时间比较充足,各种社团活动丰富多彩,一部分同学沉醉于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热衷于交朋结友,常出没于餐馆、酒巴、歌厅、舞厅、卡拉OK厅、溜冰场等场所,贪图于物质上的享受,大量时间用在了课余活动而忽视了课后消化和吸收,无心学习;同时,一部分同学由于来自贫困家庭,昂贵的学费和生活费成了家里的负担,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忙于打工挣钱补贴家用,忙于家教、促销、兼职等工作,难以保证时间和精力去学习。

(2)网络诱惑

网络的诱惑力也是影响大学生挂科的重要因素之一,一部分缺乏自制力的大学生沉溺其中,难以自拔。由于各种各样的网络游戏层出不穷,富有诱惑力,而网吧人员竞相用各种手段吸引大学生。这演变成网络是主要任务,学习是业余工作,成绩自然就差了。

(3)恋爱诱惑

大学是恋爱的天堂。在大学校园里出入成双成对已是司空见惯的事。受身边同学和学哥学姐的影响和感染,于是上演大学时代的爱情故事便成自然,整天缠绵于浪漫,心思和精力都献给了对方,学业也就难以顾及。

2.个人因素

(1)思想放松

高中时期紧张的生活一直压抑着大学生奔放、自由、叛逆的青春,而大学生活学习环境相对轻松自由,生活丰富多彩,社团、娱乐齐备。面对突如其来的改变,大学生思想彻底放松,迷失了自己,找不到坐标,行动上就更没有什么约束力了。有的学生经常逃课或作业“抄袭完成”,学业几乎全抛脑后。

(2)目标不明确。一部分学生认为,进入大学就是进入了天堂,在多年苦读后应该放松,大学应当是“既学好,又玩好。”应该在轻松愉快中“玩学习。”一到考试就紧张,害怕考试、逃避考试,考试作弊,挂科就不足为奇了。

(3)学习方法和技巧匮乏

从高中时填鸭式的应式教育转变到大学的以自主学习为主,学生不能很好适应,想学好但又不得法。有些学生苦啃课本,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理论掌握不少,解题就不行,学习效果甚微。

3.学校及教师因素

(1)“学非所爱”。“学非所爱”是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的一个突出的问题。不少学生由于高考填报志愿对专业情况不了解,特别是来自农村的学生,对专业了解更少,进入大学后才发现自己所学并非自己所爱。而在现行大学教育制度下,学生要想在学校转换自己喜受的专业十分困难。同时,现行本科教学计划和课程表的刚性很强,课程、教材、教学大纲划一。学生在选课、选时间、选教师等方面缺少选择余地,学生喜欢的课开不出,或者开设了但不能满足需求,不感兴趣的课程,又不得不学、不得不考。

(2)教师精力转移。近年来,高校教师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直接原因是因为经济利益与高校教师学历、职称和科研能力挂钩,导致高校教师更多的精力致力于拼学历、评职称、搞科研。特别是搞科研经济利益更明显,使部分教师更注重于提高学历上职称、拿项目,心思和精力转移,和学生接触减少,上完课就走,上课也是照本宣科,毫无新意,教学能力和水平滑坡。

(3)考试公平公正打折扣

考试前,有的学生向老师打探信息,而有的老师为了保证通过率,采取划复习范围和重点的方式透露部分题目,有些老师在监考过程中对学生舞弊行为更是视而不见。助长了学生临时抱佛脚的思想,平时不学习,考前突击就行了。甚至有些同学通过考前突击和舞弊比平时学习努力的同学考的分数更高,打击了部分同学的学习积极性。部分学生觉得平时努力不努力不要紧,因而放松学习。

二、引导大学生正确学习,减少挂科的措施

1.加强大学生理想和专业思想教育,树立远大的目标,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从新生入学开始,通过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恋爱观。树立学一行爱一行的思想,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专业志向,明确学习目标,塑造良好的学习风气。立学习标杆,重视典型效应,通过优秀学习标兵、优秀教师、优秀毕业生作演讲等方式,辐射和影响学生思想,逐步树立学习的信念和兴趣。同时,严格考试管理、纪律管理,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2.加强心理教育,及时帮助解决学生心理困惑、疑难问题

大学生挂科的因素很多,每个人情况不同,要坚持一把钥匙开一锁的原则,解开学生心理困惑,走近学生、亲近学生、关爱学生,把心理教育开展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理深处,帮助解决因心理困惑而引起的忧郁、自卑、孤独和自曝自弃,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克服学习上的难关,形成良性循环。

3.优化环境,树立良好学风,创造利于育人的氛围和条件

良好的学风是成才的外部环境条件,为此必须严格考试管理,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性,激励学生通过努力学习成才,而不是投机取巧、侥幸作弊、蒙混过关。积极开展“学习标兵”、“学习型寝室”和“优秀毕业生”评比活动,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创造利于育人的氛围和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信心和勇气,以主要精力投入学习之中。

4.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

改变过去那种重理性而轻感性的传统教学方法,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实现教与学的互动,提高学习的效率,使学生乐于学、快乐学。

5.变革管理体制,实行学分制

首先,要变革以教师学历、资历和科研成果为量化标准的教师晋升、晋级和职称评定制度,制定教学质量量化标准,实行教学质量“一票否决制”。把教师的主要精力从拼学历、上职称、拿项目上转移到以教学为中心的主要战场来,以严谨治学的精神搞好教学工作;其次,要改变现行学年制,实行学分制,保证学生有选课、选时间、选教师的充分自由权和弹性的学业完成时间;再次,要改革考核方式和评价制度,变一次考试为多次考查,变终结性评分为指导性评语,变标准答案为交流创新。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和创性,让学生在创新创造中完成学业,在创新创造中成才。

参考文献:

第9篇:大学生恋爱观论文范文

关键词 婚恋观 价值多元化

所谓价值多元化,就是承认并尊重人在社会生活中多种多样的存在意义。它的实质就是容纳不同的价值标准与追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的迅速推进,价值多元化在各个社会领域的渗透,人们的婚恋观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价值判断的多元性和行为观念的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以往那种婚姻价值评判体系和婚姻行为的相对稳定性。价值多元化背景下青年的婚恋观发展出现了诸多的新问题。

一、 异化的婚恋观念

1、择偶中自主意识明显增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句话在华夏大地上流传了千百年,这也一直是过往人们择偶的主要方式。而当代青年逐步摆脱传统婚姻的束缚,在择偶中其自主意识明显增强,都倾向于按照自己认可的方式去行事,无需让任何人包括父母干涉自己的生活,当代青年更加希望让自己的感觉做主,依自己决定婚姻恋爱的对象,而较少考虑或者根本没有考虑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以及它可能造成的后果和负面影响。

2、经济地位的重要性逐渐上升,对物质基础实力的需求增加,对物质要求的坦白持不掩饰态度。一方面表明我国社会在不断深化改革、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经济建设确实取得了巨大成绩,青年认可金钱、物质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也表明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青年的择偶观受到了相当的影响。感情、个人能力与人品这些择偶的传统要求仍然是主流选择,但择偶标准中的经济实力和家庭的被关注度逐渐上升,成为青年择偶时的重要指标。

3、性开放从幕后走到台前。对婚前持宽容态度。在传统的中国社会中,性一直是扮演着一个丑恶、低贱的角色,人们可以说是“谈性色变”。当代青年的性观念逐渐开放。那种认为恋爱、结婚、三者关系不能颠倒的旧式婚恋观念,在当今的青年心目中已经越来越淡,不再对他们的行为起主导作用,即随着时代的发展,青年的性道德观念趋于淡化,性开放从表层走向深层。

二、速食的情感方式

现在一些青年的恋爱观出现偏差,对待感情问题过于随意,缺少应有的责任感和严肃性,来去匆匆的快餐式爱情盛行。给他们未来的生活会埋下诸多隐患。这种速食的情感方式的滋生有诸多的原因,首先,孤独是催生 “快餐爱情”的温床,但这种因不想孤独而催生的爱情自然来得快消失得也快,来去匆匆成了难以避免的结局。其次,网络为速食恋爱提供平台。什么促使那么多的青年跑到一个虚拟的爱河里冲浪呢?他们的答案五花八门:有的说是因为隔着网络,很多当面不好说的话可以用文字敲出来;有的认为网恋是对未知的一种好奇;还有的人纯粹是因为想体验网恋的感觉,为网恋而网恋;有的人说现实生活中接触的异性有限,网络里面却存在着无限的资源,可以自由选择。

三、落差的期待标准

当代青年个性十足,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就受父母的宠爱,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谈对象往往有很高的期待标准。他们不像父辈人一样,认为两人没什么大的政治问题,长相看着顺眼就可以了,他们都希望能够找到样貌姣好、性格和顺、经济条件好,工作能力强的人作为自己的另一半,这种择偶观点广泛存在于当代青年的婚恋意识当中。由于不考虑自身条件基础的过高的期待标准,在婚恋过程中必然出现与现实存在落差的情况。攀比心理得不到满足的时的落差心态也是导致现在大龄剩男剩女增多的原因之一。看着亲朋好友有的嫁入豪门,过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就恨不得自己也找一个那样的老公。看着同学朋友的女朋友身材高挑、面容清秀,也希望自己可以找到这样的你女子作为终身的伴侣,却完全不考虑自身的条件。然而现实生活总与期望存在差距,过高的期待标准只会让婚姻、恋爱都脱离现实的土壤,最终迷失方向。

四、极端的婚姻态度

大部分青年重视爱情、肯定忠贞、尊崇责任,强调双方平等、自由,注重婚姻的情趣与质量,他们的婚姻观中充斥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要素。但是近年来青年中也出现了一些极端的婚姻态度。

“闪婚”是时下流行的另一种极端的婚姻态度,是速食爱情时代的产物,是前卫、开放的代名词,只有另类的人才会闪婚,但偏偏身边越来越多的朋友加入到“闪婚”一族中。他们认为,“闪婚”既节省了金钱又节约了时间,同时感情上还得到慰藉,是两全其美的事情。闪婚族当然不是什么新名词,在这个追求效率的时代,就连恋爱婚姻的程序也可以变得更简单更快捷。近年来闪婚族的队伍似乎越来越壮大,根据网上调查,超过6成的网友都表示身边有认识6个月以内就结婚的闪婚族;有律师也称经手的离婚案件至少4成都是闪婚的夫妻;有征婚网站统计显示,通过网络走向婚姻的会员,超过三分之一都属于几个月之内的闪婚。闪婚确实就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个中利弊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也有越来越多的青年接受“丁克家庭”以及“未婚同居”等众多西化的婚姻态度。他们要做新新人类,要摆脱婚姻、责任的束缚,甚至一些人认为婚姻可以不以爱情为基础,婚姻只是必然的一个人生阶段,在婚姻存续阶段也可以寻找额外的感情补给,填补内心情感的缺失,也正是这样极端的婚姻态度,才会有“婚外情”、“”等不负责任的做法。

以上是笔者对于价值多元化背景下青年婚恋观发展的新问题的概括分析,可见由于经济、社会、文化的影响和冲击,当代青年的婚姻观发生着巨大的改变,家庭责任、社会责任,甚至反对离婚的法律都不能提供或保障家庭幸福,现代人需要一个关于婚姻的新观念,来帮助人创造出令人满意的婚姻关系。

参考文献:

[1]王卫国. 价值多元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