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街道的美学范文

街道的美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街道的美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街道的美学

第1篇:街道的美学范文

   适合小雪节气到了发的唯美文案

   1、小雪了,愿我的每一个字,都是一朵温暖的火花,融化寒冷的心房,愿我的每一次祝福,都是一种温馨的怀抱,温暖彼此的心房,小雪快乐。

   2、温柔的小雪送给有爱的人,快乐的小雪送给悲伤的人,浪漫的小雪送给有情的人,永恒的小爱送给等待的人,我把幸福的小雪送给正在看信息的人。小雪时节,愿你健康快乐!

   3、知你冰雪聪明,懂你冰清玉洁,陪你傲雪凌霜,为你雪中送碳,盼你雪兆丰年,与你风花雪月,不要冷若冰霜,真情不会冰消雪释,实意不能冰消雾散。小雪节气,祝福云起雪飞报平安!

   4、小雪到了,有几个重要任务交给你。一吃好、二睡好、三玩好、四保持好心情。还有天气越来越冷了,注意防寒保暖,一般人我不告诉他,嘿嘿!

   5、小雪小雪,送你一片快乐雪,心中快乐绵绵不绝;送你一片健康雪,身强体壮无病无疾;送你一片祝福雪,愿你拥抱幸福岁月。

   6、小雪到,寒冬了,天气阴冷晴天少。寒流跑,冷气闹,革命事业入低潮。囤脂肪,加外套,风刀霜剑来过招。控情绪,要协调,放松心情会心笑。

   7、今日小雪天气寒,我为朋友来御寒:送你祝福做外套,遮挡寒风心不寒;送你快乐做棉帽,温暖大脑智商高;送你健康做棉鞋,踏破冰雪幸福来。小雪温暖,快乐!

   8、重重叠叠的忙碌,淡忘了些许联系,久违的问候,心中深切盼望,朋友的惦念,友情的相许,短信传递思念,关怀言语呈现:好久未曾联系,小雪愿你如意!

   9、冷风吹,吹走霉气病菌,雪落下,落下片地黄金落,小雪到了,祝你洋溢在幸福里,徜徉在健康里,保重身体多添衣!

   10、霜花飞舞,迎来冬的欢笑;薄雾弥漫,送来冬的舞蹈;小雪翩跹,带来冬的美妙。只愿这个冬天霜花飞舞,舞不尽我的祝福翩翩;这个小雪,雪花飘摇,飘不散我的牵挂缕缕。小雪时节快乐。

   11、青松翠柏,寒意正浓,雪花飘飘思绪万千种;思念深深,无处寄托,愿你生活永安好;小雪节气到,祝福也送到,加衣防感冒,愿你心情永远好!

   12、冰封了烦恼,风吹了忧愁,霜凝了苦累,雪美了心境;小雪来到了,祝你小雪,快乐环绕,温馨伴跑,幸福美好!

   13、小雪一到,北风吹寒,预防感冒,保暖第一;事业家庭,健康第一;朋友情深,祝福第一。祝你小雪节气,快乐第一。

   14、虽然雪花还未飘落,虽然寒风还未发作。不知不觉,变冷的天气告诉我,变短的白昼提示我,浪漫的精灵已经来了,这一刻,只想对你说:小雪快乐!

   15、小雪到,气温降,天虽冷,情却暖,送问候,暖人心,送祝福,暖心窝,送快乐,愿幸福,送健康,保平安,送好运,佑吉祥,送短信,表心意,祝愿你,小雪节气快乐无比,幸福无限。

   16、雪藏烦恼,就能收获快乐;雪藏懒惰,就能收获成功;雪藏痛苦,就能收获开心;雪藏悲伤,就能收获笑容。小雪节日,不能雪藏给你的祝福,愿你好运每天!

   17、小雪小雪要‘小歇’,小雪到了;愿朋友你:追求小歇片刻,奋斗小歇瞬间,苦累小歇一天;祝你小雪轻松快乐相伴,团聚幸福乐翻天!

   18、迎春花,是春天的报晓;牡丹花,是夏天的微笑;金,是秋天的丰收;小雪花,是冬天的来到;小雪到,天气冷,注意保暖,祝小雪快乐!

   19、小雪节气天降雪,来年定是丰收年,农夫忙碌不停歇,收葱复播忙翻天。发条短信表关怀,莫把自己累过头,注意休息保健康,愿你幸福更安康!

   20、是小雪,入对成双吉利扬,快快乐乐心舒畅,高高兴兴喜洋洋,开开心心皆欢笑,幸幸福福多健康。祝愿朋友:小雪吉祥,好运成双!

   21、小雪从天而降,降下幸福健康来临;小雪随风飘舞,带来吉祥送来如意;小雪洁白大地,覆盖忧伤掩埋烦恼。微风轻送,小雪晶莹,愿你快乐吉祥,幸福安康!

   22、小雪收葱,不收就空,烦恼去无踪。萝卜白菜,收藏窖中,幸福来跟踪。小麦冬灌,保墒防冻,健康在其中。改造涝洼,治水治岭,温暖在心中。

   23、小雪节气,保持联系,温馨关怀,必不可少,暖衣暖胃,健康约会,感冒无情,温暖出行,友情珍贵,价值连城,祝福虽好,自爱是宝,祝你快快乐乐,开开心心好生活!

   24、小雪恰逢成双日,11.22送祝福:1帆风顺前程广,1马平川业辉煌,2话不说幸福享,2人同心友谊长。祝你小雪快乐!

   25、小雪到,温度降,出门需把外套加;寒风至,天气冷,在家需把身体暖;短信来,祝福到,愿你:吃好、睡好、玩好、心情好,身体更好!

   26、小雪到,我搬来千年寒冰,将你的烦恼冰冻,将你的忧愁雪藏,将你的霉运蒸发,将你的忧郁覆盖,最后吸走所有的冷气,只给你留下一个温暖的冬天!

   27、飘飘洒洒,纷扬的是吉祥,晶莹剔透,玲珑的是快乐,六瓣雪花,绽放的是幸福,小雪到,愿你平安幸福,笑口常开,小雪快乐!

   28、小雪来到天气寒,尽量减少室外玩;多喝开水多锻炼,早睡早起是关键;雪花飘飘带祝愿,开心快乐来陪伴;清闲享受心里暖,福星高照有钱赚;家庭和睦多团圆,生活美满众人赞!

   29、有人惦记的旅程,不会迷路;有人关怀的岁月,不会孤单;有人祝福的冬天,不会寒冷;小雪节气到了,给你送去温暖的祝福,愿安好!

   30、小雪节气至,祝福短信告知:天气已近严寒时,防寒保暖第一要旨。心胸狭窄幸福来迟,心胸开阔如沐暖日。真诚希望冬之天使,飞雪盈门喜乐滋滋。

   31、小雪节气天转冷,出门记着加衣帽,睡眠充足精神好,营养均衡免疫强,坚持锻炼身体强,我送祝愿你安康。祝小雪开心开怀,福到运到。

   32、抬头仰望星空,繁星不再闪烁;望眼滚滚长江,潮水不再涨落;静静漫步雨中,身体不再凉意;小雪悄悄地来,温暖不再贴怀;动动我的手指,送去我的关怀!

   33、小雪到,愿你像雪花般美丽动人,愿你的.快乐像雪球般越来越大,愿你的身体像雪人般不怕冷,祝你健康快乐!

   34、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小雪而至,喝水之前不忘加热,出门之前不忘加衣,工作之时不忘身体,睡觉之时不忘盖被,记住以上要点,冬给你展笑脸。

   35、纷飞的雪花把我的思念传递给远方的朋友,风卷着落叶将我的情意传达诉说,小雪到了,别再逞强,穿戴棉衣裤帽围上毛巾,关好门窗温暖过冬,愿你健康长寿快乐!

   36、小雪时节雪花飘,漫天飞舞透着思,晶莹剔透把乐凝,温馨大地雪花溅,我心问候如暖衣,暖手暖脚暖心房,祝你身体壮如牛,幸福美满乐逍遥。小雪快乐!

   37、又到了小雪时节,我让祝福如雪花一样飘飘洒洒,把天地的快乐和好运送到你身边,落在你的肩头,融化在你心间,浇灌出幸福的种子,发芽成长,伴你一生。

   38、冬天临,小雪这天祝福到!一祝身体健康没病闹;二祝事业顺利赚钱不少;三祝家庭美满脸常笑;四祝心情愉快没烦恼;五祝冬天天冷别感冒!愿冬天快乐!

   39、小雪到,雪花飘,空气挺冷易感冒。多运动,常笑笑,心情好跟着身体好。天虽冷,祝福暖,祝你一切都平安。有朋友,莫忧愁,万事大家一起走。友谊天长地久,小雪快乐!

   40、小雪节气冷风吹,雪花伴你走西东,送上祝福来问候,愿你快乐无忧愁。祝冬日吉祥如意、幸福安康。

   41、小雪到,凉气绕,天冷注意防感冒;早穿暖,晚防寒,身体健康最关键;常锻炼,身体棒,寒冷季节享安康。

   42、节到小雪天降雪,短信祝福不能歇;继续浇灌冬小麦,地未封牢能耕掘;大小冬棚精细管,现蕾开花把果结;农家副业要大搞,生活美满遍地跑。

   43、小雪时节天气冷,朋友问候暖你心:让美好的心情如雪花般漫舞你身旁,让快乐的微笑如雪花般晶莹在你脸上。小雪快乐!

   44、小雪节气悄悄来,天气突然就变寒,多吃萝卜粥化化痰,熬点食醋防流感,姜汤红糖御凉寒,羊肉山药阳气添,户外锻炼筋骨健,短信一条表祝愿,愿你身体多康健!

   45、当地球转到某个角度,小雪就到了;当友情的指针受到磁极吸引,思念就到了;当多情的电波插上关怀的翅膀,问候就到了。祝愿亲爱的朋友,温暖过冬,照顾好自己!

   46、小雪节气到,雪花漫天飘,祝愿随你愿,问候把心宽,飞雪飘落到你家,祥瑞喜气送你啦,雪花满地皆银装,忘却烦恼抛弃忧伤。小雪快乐!

   47、雪花飘,幸福摇,洋洋洒洒小雪到;添吉祥,交好运,身安体健乐逍遥;好朋友,送问候,滴滴情谊润你心。愿你小雪乐开怀,日子红火享幸福!

   48、天冷了,送条短信哪里够?送你条围巾吧!愿她的温暖能:圈住夜空流星,留住灿烂温馨,围住花香清新,记住我对你的关心!大雪快乐!

第2篇:街道的美学范文

关键词 新闻报道 媒介形象 大学生

新闻报道是大众传播构建的信息环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新闻报道所使用的话语在潜移默化中为人们建构了意识形态,形成了我们的认知框架和模式。媒体是形象的“加工厂”,人们对某一群体的了解,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媒体的形象再现。新闻报道对社会某一群体形象的呈现,实际上也反映了媒体对这一群体的意义建构。

一、研究对象与样本采集

本研究把大学生群体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所界定的“大学生”概念是指作为群体的大学生,而非指具体某个或某一类大学生。研究样本涉及我国全日制高等学校(包括全日制大学、独立设置的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高等职业学校)以及各类民办高校的大学生,高校的硕士生和博士生不在研究范围之内。研究文本全部来自新浪网的爱问新闻搜索,搜集到的样本包括纸质媒体和网络媒体上的新闻报道。具体操作方法是:以“大学生”为标题,对标题中含有“大学生”的新闻报道进行搜索。这种搜索既是出于对文本纯度的考虑,同时符合我国新闻媒体的普遍新闻价值观,即在新闻标题中凸显报道的相关主体。

笔者将研究样本采集的时间跨度定为一年(2006年3月至2007年2月),目的是为保证样本的覆盖面,避免因抽取到某一特殊时间段的新闻,而使得某一新闻主题过分突出。在具体日期选取上,搜索每月的5日、15日、25日的相关新闻,即每月的上、中、下旬各一天,既考虑到时间上的均衡,也避免了一些重大和特殊日期给研究带来的影响。采用上述方法,得到新闻样本1862个,因本研究将研究对象定位在以“大学生”为主角的事件性新闻报道体裁上,故在统计之前,人为剔除了一些新闻评论类文章,非事件性报道以及大量重复和无效的新闻样本共计879个,最后得到研究样本883个,样本利用率47.42%。

二、新闻报道中的大学生媒介形象分析

通过对883个新闻样本的研究发现,以大学生为主体的新闻事件报道主题主要分布在以下方面:就业和创业,学习,消费,恋爱,自杀、犯罪,社会实践与公益活动和其他等方面(详见表一)。由于概念界定上存在一定难度,笔者只对含义较清晰的以上六个类别:就业与创业、学习、消费、恋爱、社会实践与公益活动、自杀与犯罪进行了统计,其他不易做归类的新闻标题统统归入了其他类,其他类包括:与大学生活无关的事件以及一些难以归类的事件。

在前六大类别中,就业与创业报道所占比重最大,占研究样本的三分之一还多;大学生参加的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报道也占有不小的比例;而与大学生的主要任务之一――学习的相关报道却寥寥无几。

综合所选新闻报道样本归纳分析,我们发现大学生媒介形象呈现出以下六种类型:

1.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形象――喜忧参半

在研究样本中占三分之一比例以上是关于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的报道,可见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已成为媒体对大学生群体最为关注的问题。媒体对大学生就业的关注,反映了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新闻报道对就业中的大学生形象是如何塑造的呢?在对364篇关于就业和创业的报道中,笔者对大学生在这类新闻报道事件中的形象定位作了分类统计,分为:积极形象、消极形象和中性形象(见表二)。

从图中可以看到,新闻报道呈现出的大学生形象出现了消极和积极并重的情况。大学生的积极形象和消极形象分别通过以下方面表现出来(见表三):

在创业的新闻报道中,“破烂王”“羊倌”“洗车工”等字眼频繁出现,大学生多以追求梦想,不怕吃苦,艰苦奋斗的形象出现。大学生有较强的独立意识和自立精神,有强烈的挑战欲望,他们希望通过创业实现自我价值,“实现自我价值”,是他们首先考虑的因素,但面对创业实践,大学生又明显感到了自身素质,能力和经验等方面的不足,为追逐梦想,选择从最底层和最不起眼的行业做起。根据统计,大学生创业有85%以失败收场。①而对于大学生的创业失败与困难等方面,新闻报道则鲜有关注。

在就业报道中,大学生的积极形象是现代大学生调整心态,抓住机遇,积极面对挑战的最好写照。经历了1999年高等教育的扩招,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实现了大众教育的转变,大学生的精英形象逐渐在人们心中瓦解。 “大学生保姆”“高端家政”“大学生村官”“服务生”等等,既是对传统大学生精英形象的颠覆,又体现出现代大学生理性的求职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从本次研究来看,网络媒体对从事“保姆”“服务生”等职业的大学生过分关注,“上海首位大学生职业奶妈正式上岗”“外语系大学生担当涉外管家”等类似的新闻频繁出现,而现实中,许多大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其他的工作岗位,媒体鲜有报道。

面对就业压力,有的大学生选择消极应对,一些偏远、贫困地区,一些不体面,工资不高的工作,如销售类工作等,仍是大学生不愿选择的。在塑造大学生就业的消极形象中,将大学生与民工、保姆等职业相提并论,似乎是有些新闻媒体乐衷的报道手法,“民工市场半月来了60名大学生‘经验’仍是门槛”“ 大学生保姆双选会上演全军覆没”等,媒体的态度几乎都认为大学生“要价偏高、爱挑活儿以及心气高”, 太过计较“名分”,应该“自降身份” 应该抛弃这种“门第观念”。

2.热衷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

在883个研究样本中,有215个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与社会公益活动的报道样本。在研究中,笔者将标题中带有“志愿者”“无偿”“义工”“献爱心”等字眼的报道都纳入“社会公益活动”主题,大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报道有137个,占215个样本的63.72%。大学生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包括:勤工俭学、暑期实践等;公益活动包括:环境保护、反盗版、维护交通安全、无偿献血、捐献骨髓、帮助患病和生活困难的同学、帮助孤寡老人、孤儿和残疾人等、志愿服务基层、农村和西部地区等。

此类新闻报道体裁多为消息,请看下面一则新闻:

浙工大学生为慈善献爱心②

早报讯 7月13日,浙江工业大学社会实践分队在西湖边开展了一次主题为“爱在西子湖畔 情洒天堂故乡”的慈善公益宣传活动。

天气闷热,酷暑难耐,但是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大家没有说过一个“累”字,都积极地向来往的行人做着慈善事业的宣传和介绍,积极呼吁广大市民前来参与。在做问卷调查时,有时也会受到行人的冷落和刁难,但同学们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一直坚持到所有问卷发放回收完毕。

当代大学生越来越意识到社会工作对自身综合能力发展的意义,并热衷参与各种社会实践与公益活动,多数媒体在此类报道中,使用“积极”“坚持”“爱心”等字眼,为当代大学生树立了典型的正面形象。

3.高消费和缺乏理财能力

新闻报道中的大学生呈现高消费、超前消费,经济上依赖父母,而财商和理财能力偏低的整体形象。关于大学生消费的新闻多以调查类和评论类报道为主,内容涉及相对单一,主要集中在大学生的高消费和超前消费上:“超前消费大学生难挡透支卡诱惑”、“大学生不顾父母窘迫狂消费” 、“大学生消费多靠父母,被侵权时48%认倒霉”、“透视大学生卡奴生存方式”、“大学生财商低 调查七成受访者算不出贷款利息” 等等。

超前消费大学生难挡透支卡诱惑③

……

据悉,办这种卡的同学主要集中在大二、大三。因为大一学生刚入校,父母还未完全放手;而大四学生流动性大,追款不便,所以,银行的推销目标锁定了这批人群。在采访中我们发现,不少大学生理财观念尚未成熟,很容易被周边氛围带动,盲目产生消费冲动。一位打扮时尚的女生说:“以后不用为看上了漂 亮衣服,但卡里没这么多钱而犯愁了!”也有同学认为:“办卡本来就是让自己有更多的‘私房钱’,所以不想让父母知道。”

……

请同学们想想,你挣钱了吗?你有资格超前消费吗?你这是在透支父母的血汗啊!

结尾句:“请同学们想想,你挣钱了吗?你有资格超前消费吗?你这是在透支父母的血汗啊!”为整篇报道奠定了话语基调,也体现了媒体的价值立场,这种以报道加评论的手法在消费类报道中十分普遍。

4、婚恋观开放

研究样本中的大学生呈现出婚恋观开放的特征。在23则报道中,出现“同居”等字眼12次,个人本位主义、忽视传统道德、片面追求享乐的倾向突出,例如:“女大学生征男友过节”“高年级大学生争补黄昏恋”等等。

下面一则报道是媒介对现代大学生婚恋观的典型描述:

调查显示七成大学生不介意婚前④

“在青少年性观念日益开放的情况下,相关的性教育急待跟进。”在日前举行的“心系女性―玫瑰绽放校园行”启动仪式上,北大医院妇产科郑淑蓉教授强烈呼吁说。

她列举了一组对2600名大学生调查后的数据:大学生对婚前的态度普遍比较开放,“不刻意追求,但感情成熟时,也不介意发生”的占70.4%,认为“不道德”和“不应该”的仅占7.2%。而承认有婚前的,男生达29.7%,女生达12.9%。……

市场经济在带来了当代大学生道德观念和道德实践方面积极的、革命性变化的同时,其功利性与道德性的内在矛盾,也导致了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功利性和个人本位主义。这些变化给大学生的婚恋观带来极大冲击,使得他们在恋爱和婚姻中,自主意识增强,择偶注重人品与个人体验,但也出现了个人本位主义、忽视传统道德、片面追求享乐并存等一系列倾向。

5.犯罪报道中的弱者形象

关于犯罪的报道有52则,自杀的报道有5则。在犯罪报道中,大学生以被害者形象出现的有31则,占59.62%;大学生实施犯罪的有21则,占40.38%。大学生因涉世未深,社会经验不足而成为被害人的报道在犯罪报道中占很大比例,如“大学生误入传销陷阱,抛纸币报警获救”“19岁少女自称网络美少女骗光大学生万元学费”等。在这些报道中,大学生被呈现出“好骗”“易上当”的形象,请看下面一则报道的导语:

19岁少女自称是网络美女骗光大学生万元学费⑤

5月13日,海口市公安局刑警队接到多名群众举报后,在临高沿江北路富罗江宾馆,抓获一名以网络美女头像冒称自己,以网恋的形式疯狂诈骗大学生钱财的女骗子。女骗子年纪只有19岁,诈骗手段并不高明,却让不少大学生上当受骗,甚至把他们的学费、生活费全骗光了。 …….

“诈骗手段并不高明” “却让不少大学生上当受骗” “甚至”等词句的使用,透露出媒体对大学生“如此好骗”的惊讶态度。

6、略显消极的女大学生形象

所有研究样本中,有85则以“女大学生”作为新闻标题的报道,呈现出的形象大致分为三类,见表四:

表四:

女大学生的消极形象明显多于积极形象,占整体数量的68.24%。本文界定的消极形象指女大学生的负面形象和其作为弱者的形象,主要包括:

违法犯罪者,如“返校途中见财起意 风华正茂女大学生成为盗贼”。

受害者如:“女大学生街头追贼被刺两刀无人相助”“女大学生遭3名匪徒抢劫 消防战士奋勇施救”“女大学生列车钱财被盗 沿途铁警联动揪出惯犯”。

身患疾病者,“女大学生捐骨髓 不料查出白血病”

心理不健康者:如“女大学生厌学 母亲征寻良方”。

生活困难者,如“不忙就业忙相亲 三大压力让女大学生成急嫁族”。

其中,以受害者形象出现的最多,有31个,占负面形象的53.45%。受害者成为新闻报道中女大学生形象的主体。

积极形象包括:“河北一女大学生创办报恩网”“患癌女大学生选择自强”“女大学生开起小面馆”“女大学生网上追缉骗子版主 嫌犯网吧落网”等,女大学生的积极形象特征并不显著,报道主题不集中,可以说女大学生的正面形象和积极风貌未能充分展现。

关于女大学生的研究样本中涉及“性”的有26个,占30.59%,;涉及女大学生“求职”的位居其次,有19个,占22.36%。

三、简短的结论

综上所述,新闻报道中的大学生媒介形象以消极和负面形象稍多。大学生群体是新闻报道中大学生媒介形象在现实生活中的“原型”,是新闻报道的信息源,媒体的报道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大学生现状的描述。当代大学生群体的价值取向,总体上是健康向上的。但面对社会转型,当代大学生身上既体现出具有时代精神,符合社会进步潮流和积极向上的一面,又有着因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带来的各种消极思想与心态。当代大学生的这些特征无疑应该全面反映在以大学生为主题的新闻报道中。但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媒体报道并没有完整呈现出现代大学生在就业和创业中的完整形象,对创业失败的大学生,对从事家政服务、村官、服务生、保安等职业以外的大学生鲜有报道。对大学生婚恋观和消费观的报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代大学生的特有社会价值观,但报道内容过于单一,两性观念开放和高消费的大学生媒介形象,并不能全面反映现代大学生的整体形象。过于消极的女大学生形象和大学生在犯罪报道中的弱者形象,则体现出了媒体对大学生形象塑造中的歧视和偏见。

注释

丁三青:《大学生创业心态及其流变》[J],《当代青年研究》,2007年第2期。

省略.2006.07.15.05:16来源:今日早报

省略 2006.10.25.09:34 来源: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第3篇:街道的美学范文

关键词:中学生 道德教育 传统美德教育

我国劳动人民历来重视道德修养和文明礼貌,具有悠久的传统美德。为了更好地传承传统美德,我们应把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结合起来,以便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具体应从五个方面着手:

1、传统美德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爱国历来被看作是一种“大节”。中国人民历来崇尚气节、注重情操,爱国主义思想培育了中国人的正义感和是非观,形成了民族的浩然正气。历史上出现过无数仁人志士,如“北海牧羊”的苏武、“精忠报国”的岳飞、“”的林则徐,以及爱国诗人陆游等,他们至今受到人们的称颂,是因为他们具有“舍己为国”的高尚精神。教师应通过讴歌爱国志士和他们感人的业绩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从而增强学生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传统美德教育与遵法守纪的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早在两千多年前,曾子就提出“吾日三省吾身”,同时古人又倡导“责己严,待人宽”的原则,这都说明古代思想家已经具备了勇于自我批评、加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3、传统美德教育与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相结合。古人所讲的“仁爱孝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最具特色的思想精华。“仁”的核心是“爱人”,即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同情人。在家庭生活中,“仁爱”以“孝悌”为根本,崇尚“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从而形成一种浓厚的家庭亲情,进而有利于形成“尊老爱幼”的社会风尚。如果学生对养育自己的父母和教育自己的师长都不尊敬,又怎么能爱他人、爱社会、爱祖国呢?因此,我们必须以此来教育学生,在家庭要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在学校要尊敬师长、尊重每一位职工、在社会要敬老爱幼、助人为乐。

4、传统美德教育与文明礼貌教育相结合。我国人民历来注重文明和礼貌。“与人为善”、“平易近人”、“推心置腹”等成语即说明了人要以善良、谦让、诚恳、宽容的态度处理人际关系;“圯上老人”、“举案齐眉”、“曾子杀彘”、“让枣推梨”、“宾至如归”、“千里送鹅毛”等典故,则分别说明了长幼、夫妻、父子、兄弟、亲友、主宾等各方面具体礼貌原则。

上述成语、典故是我们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好教材。教师必须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原则,突出文明行为的训练和养成,如语言文明、礼貌待人、尊敬师长、遵守社会公德等。

5、传统美德教育与立志成才教育相结合。古人是非常重视立志成才的,并倡导自强不息、持之以恒。如大禹为根除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屈原为挽救楚国的危难而“上下求索”,还有“磨杵成针”、“悬梁刺股”、“羲之墨池”等故事,表现了古人为实现理想而甘愿吃苦的决心和恒心,这无疑是我们民族精神中的精华,对教育学生立志成才具有极大的启发和教育作用。

如何落实对中学生的传统美德教育呢?我认为教师必须打破旧的模式,积极探究,不断改进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方法和途径,做到以下几点:

1、注重教育的科学性和灵活性。教育的科学性和灵活性是道德教育能见成效的保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注重科学性、灵活性,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传统美德教育,规范道德行为,让学生真正接受,达到入脑、入心的程度,才能由理解变为自觉的道德行为。这样道德氛围才能形成,思想道德教育才能真正见成效。

比如学生的打架问题,学生对学习“做人”不理解,也不重视做人应该从哪些地方做起。我们在对学生传授“做人”知识时,要结合民族的优良传统,以及他们身边的许多正反两方面的实例,解释“做人”的内涵,引导他们正确把握“做人”的基本准则和立足点,用事实教育他们懂得:学会“做人”是自己生存的需要,是社会大家庭和谐的需要,也是人生幸福的源泉。学生明白了这一道理,就会在实践生活中自觉去观察、思考、审视身边人际关系的处理。

第4篇:街道的美学范文

【关键词】美学 理论 道安

一、潜在读者与审美经验的期待视界

在接受美学中,“读者”这一术语备受青睐,因其认为文学创作的目的必须通过读者才能得以实现。作者将其生气灌注于作品,赋予作品以潜在的文学性。然而,只有当读者进行阅读活动后,作者的主体性才能对象化,作品的潜在意义才能具体化,文学的创作目的才能实现。

译者,作为原作的读者,同时也是译作的创造者。那么,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就不可避免的要面对两次接受活动:译者与原作的交流;译者同原作者一样,对译文可能的读者进行预设,预测译文读者的参与和接受。同理,译文读者也会对译文的产生造成影响。

然而,所有的读者,包括译者在内,受他们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一般文化视野;艺术文化素养;文化能力的影响,在进入阅读时,心理上就已经有了一个既成的结构图式,这个结构图式会影响他们的阅读与接受,海德格尔将之称为“前结构”。姚斯认为文学阅读不是一般的“前结构”,而是审美认识活动,因而将“前结构”发展为“审美经验的期待视野”。无疑,读者的期待视野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他们阅读和接受的基本走向。

二、“五失本,三不易”新解

一般说来,中国的翻译史始于佛经翻译。经佛经翻译的实践,东晋时期的道安在《摩诃钵罗若波罗蜜经钞序》提出了著名的具备译论价值的“五失本,三不易”说,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篇》中认为“五失本,三不易”说为“吾国翻译术开宗明义”。道安写道:

g胡榍兀有五失本也:一者,胡ZM倒而使那兀一失本也。二者,胡尚|,秦人好文,骺杀心,非文不合,斯二失本也。三者,胡委悉,至於U,丁反覆,或三或四,不嫌其,而今裁斥,三失本也。四者,胡有x正似yo,ふf向Z,文o以,或千五百,刈而不存,四失本也。五者,事已全成,⒏傍及,反v前o已,乃後f而悉除,此五失本也。然般若,三_之心,覆面所演,}必因r,r俗有易,而h雅古,以m今r,一不易也。愚智天隔,}人叵A,乃欲以千q之上微言,魇购习偻踔下末俗。二不易也。阿y出,去佛未h,尊大迦~,令五百六通,迭察迭,今x千年,而以近意量裁,彼阿_h乃兢兢若此,此生死人而平平若此,M⒉恢法者勇乎,斯三不易也。

他的意思是翻译梵文佛经,有五种情况容易使译文失去原文的面目,有三种情况不易处理。目前,对“五失本,三不易”的研究大多集中于直译与意译这一翻译方法问题上,以求忠实;也有另辟蹊径者,如王宏印教授在《中国传统译论经典诠释》中分别从“五失本”的客体角度、“三不易”的主体性差异来论述翻译本体论问题。而作者则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窥见了道安对潜在读者和读者期待视界的感悟。

对于“五失本”,道安曾在《@婆沙序》中说:“遂案本而传,不令有损言游字;时改倒句,余尽实录也。”如此,道安的直译态度是无疑的了。然而,梵语汉语语言文化上的差异,使得道安不得不“时改倒句”,见五失本“一者,胡语尽倒而使从秦”,“二者,胡经尚质,秦人好文,传可众心,非文不合”。此处,道安已预设了他译本的潜在读者,即“秦人”。

“三不易”则更体现了道安对读者接受问题的重视。“时俗有易,而删雅古,以适今时”指的是古今时俗的差异。随着时间推移,世俗有异,读者的审美经验和期待世界亦随之改变,为适应现时读者的视界,译者只能“删雅古”,此乃其一。“愚智天隔,圣人叵阶,乃欲以千岁之上微言,传使合百王之下末俗,此处道安考虑到了作者与读者的关系问题,今日读者的智力水平不可比拟当日佛陀的思考水平,于是译者考虑到译本读者的接受能力,只能让前者俯就后者,“传使合百王之下末俗”,此乃其二。“今离千年,而以近意量裁”,道安则点出了原作者与译者的关系,作者佛陀已逝,译者只能以其审美经验的期待视界做到“近意量裁”,再将其传达给译文读者,一方面说明“文学作品并非是一个对每个时代的每个观察者都以同一面貌出现的自足客体”,一方面又体现的了同样作为读者的译者的重要性,此乃其三。而在中西方翻译宗教典籍的历史上,直到20世纪50年代,奈达才提出读者反应说,但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道安的“五失本,三不易”就已经有了读者反应的思想萌芽。

三、结语

杨自俭先生在为王宏印教授的《中国传统译论经典诠释》所作的序――《中国传统译论的现代转化问题》中提到要建设中国译学,就必须对我国传统译论进行现代阐释,对传统译论进行继承性研究。他说道:“中国也有家训相传,不过那是话语代代传承,话语形式可能不变,但内容会因时空的不同而变化。看来精神的继承是要随时空的变迁而变化的。所以今天讨论传统译论的继承问题,就必须联系今天的时代、社会现状以及本学科发展状况来进行,也就是说要我们现代人的创新研究相结合”。秉着继承传统的愿望,本文将道安的“五失本,三不易”与西方接受美学理论相结合,发现了其中所蕴含的潜在读者与读者期待视界的思想萌芽,满足了从新的角度和思路来解释中国传统译论的愿望。

参考文献:

第5篇:街道的美学范文

一、教育者方面的问题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都比较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还存在老师讲、学生记、学生背、考试答题往里套的现象。因为大多数人认为“升学率是一所学校立足社会的标准”。这一届的升学人数直接导致下一个循环的招生人数。所以很多人认为“学习是硬道理,成绩是王道”“只要学习好,一俊遮百丑”。在课堂上老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讲解,忽视思想道德的教育,甚至于两名学生发生矛盾,老师在潜意识中都会不自觉地偏向学习好的学生。这些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教育者的重视。所以,我们教育者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时时不忘思想道德教育的渗透。只有心底纯净的孩子,才能更容易敞开心扉,打开思绪,反应灵敏;才能从心里接受我们的教育。虽然我们不提倡师道尊严,但我们必须坚信“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对工作的态度直接影响学生对学习的态度。教师的勤于备课,仔细钻研教材、大纲,研究教法、学法,精讲精练,精心选题,就能让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减少学生的厌学情绪。也只有这样优秀的有责任心的老师,学生才会接受。

二、德育方式上的问题

中学德育方式存在着脱离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内容过于空泛,没有真正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导致相当一部分中学生忽视对自身思想品德的培养。对学生的德育大多是在问题出现之后,只有问题出现了,教育者才忙着联系家长,或者是家长急忙请教老师寻找解决办法,这就是平时只注重分数而忽视思想教育的结果。从中可看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作为班主任,可以利用每周的班团会课对学生进行传统的美德教育,教育学生学习做人,学会做人。一个班级的环境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作为班主任,我很重视班级的环境建设。我每周都要求学生推选一位古代名人,认认真真书写名人事迹或名言,抄写美文,抒发美感。一个月办一期手抄报,要求紧跟实事和学校要求的主题活动。学生这时可以施展自己的书法、绘画、编辑、整理等各方面的能力,还可以把自己崇拜的名人画和搜集的简报粘贴上。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使教室的每一面墙壁说话。”我力争让我的班级的教室的每一个角落都洋溢着文化的气息,班级的文化气息在无形中一定会影响着学生,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因为文化可以使人成为“人”。

三、家庭方面的问题

现在的家庭基本上是一家一个宝贝,孩子是家庭的未来,他们的核心地位越来越突出了,弄得一些家长不知该从何处入手进行教育。面对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家长们也采取了分数带动经济这种拙劣而愚蠢的办法,即进步一分给多少钱。成绩落后就惩罚劳动。把中国的传统美德即劳动者无限光荣彻底玷污了。现在的教育与中国的传统美德严重脱节。另外,现在的家长过于溺爱孩子,凡事都怕自己的孩子吃亏,好事多抢,坏事绕行,成为一些家长教育孩子的信条,导致孩子极端自我,没有集体责任感,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些都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背道而驰。孔融不再让梨,吃亏不再是福,集体的利益不再大于个人利益,等等。可见,中学生的道德教育应该和传统美德教育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我们教书育人的目的。

四、学生自身方面的问题

第6篇:街道的美学范文

在寻求这一目的达到的过程中,教师还是要认真研究、掌握学生的审美心理,作为教师设计每一节不同内容、不同风格与流派作品的依据,形成一定的教学规律,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设计,使之做到心中有数、对每节课的顺利进行做到掌控有序,这都需要教师运用心理学的原理,探究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导入方法,来适应高中音乐鉴赏课的需求。

1.满足学生审美心理的求同性

导入音乐的选择,首先要具有感人的艺术效果。这种审美心理效应应该具有三种层面。它们各自来自与欣赏者在听赏音乐作品时所产生的同感、同情、同意的心理反映层面的认同感。三同的发生,需要找准导入音乐与课时内容间的最佳结合点,作为引发学生产生认同感的最佳切入点。

同感――要能在鉴赏者的心理上产生身受感同的震撼力。比如学习《非洲鼓乐》一课前,导入环节选材为视听并用的非洲歌舞。黑非洲人民歌舞时,喷射出的热情奔放与激情澎湃的情绪;加上夸张的表演;奇特的服饰与造型,把鉴赏者带入一种忘我的境地。超越现实的氛围,即刻消除了作品与鉴赏者之间的心理距离,使鉴赏者于享受音乐美的同时,在心灵深处产生一种物我一统的感受,谓之同感。

同情――选择导入音乐作品时,要能使鉴赏者在获得悲或喜同感的基础上,通过作品的情绪宣泄的方式,使鉴赏者继续产生物我命运与共的激情动力,激发鉴赏者的恻隐之心,来获取鉴赏者的同情。例如,在欣赏柴可夫斯基的《悲怆》前,先用与主题相关的画面展示、语言描述的方式,义正言辞地历数沙皇亚历山大三世血腥统治的罪行,设计问题,如:“这部交响乐反映的社会生活虽然远离我们的时代与现实,为什么还能在鉴赏者的心理上产生对亚历山大三世的厌恶情绪?在鉴赏者内心深处还能诱发对俄罗斯人民的同情之心呢?”因为柴可夫斯基在《悲怆》中所抒发的情感,从深层次上揭示了一个普遍现象:人际关系间的悲剧性遭遇与叵测命运,在欣赏者心理上产生了明显的厌恶情绪,同时引发同情心。同情心的激发,就会让现实中的鉴赏者与不同历史时期的作品,在思想感情上出现交流或渗透,并对同一个审美对象产生相同、相似的审美感受、取得相似或相近的审美评价。

同意――是指入选导入的音乐作品,得要有A可以是A;B可以是B认同感。即作为导入音乐作品在某些元素上必须与正课内容具有共性特征,或明符或暗合。因为真实、熟悉、可信是赢得鉴赏者认同的重要前提。

学习我国民歌《西北民歌》前的导入音乐在选择时,就得考虑选用能体现出鲜明西北民歌风格的通俗歌曲《我家住在黄土高坡》;用钢琴小品《献给爱丽丝》,引导“一代音乐大师――贝多芬”,不乏温情与真诚;用视频音画展示捷克秀美壮丽的山川景致、唤起鉴赏者对交响音诗套曲《捷克的森林与原野》的认同感等。能引起这种认同、同意审美心理效应的原因是鉴赏者多借助某一具体、鲜明事物的特征,激活自身记忆中的相关知识存储,由对某一特征的熟悉,以致产生对这一事物的整体的认可,因为“人类心性既然相同,则这个国家里能感动人的东西,自然也能感动别的国家的人类。”(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感动是建立在以上“三同和一”基础上的音乐魅力的产物。这是因为来自作为创作主体的作曲家,在他所创作的作品中倾注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并融入了彼时彼地人民的真实生活――所产生的魅力,在鉴赏者心理上就能激发出情感的共鸣。

入选导入环节的音乐作品在继续进行的过程中,能产生感动,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是音乐作品在导入环节中能诱发欣赏者产生同感、同情、同意三同审美效应的涌现,并不尽如教学设计者“手到”即可“擒来”、“一蹴”就可“而就”的事情。总有不尽人意的时候:有时候它是单独出现,有时候又是以交叉的方式同时涌现。在上课的过程中,由于导入音乐的选择,与当堂课时内容共有音乐元素、风格特征较少、较远,但是,只要能引发以上三同中的某一个审美心理层次效应的产生,能把欣赏者引入必要的情趣与意境之中,只要达到导入新课飞目的,就可以了。

满足 2.满足学生审美心理的求异性

三同的产生一般多出现在鉴赏者与被鉴赏作品之间的顺向思维的迁移过程中。即同一首作品与一班人生阅历、生活经历、兴趣爱好、文化水平基本相同的学生群体鉴赏过程中。体现出的是审美心理的一般共性特征。

结合具体作品在鉴赏过程中,更多存在的是三同审美心理感受的相互交叉现象。比如面对同一部音乐作品,每个人所获得的审美心理感受各不相同:你被感动、我不同意、他要同情。有时还会出现三同交叉或有所侧重的现象,并集于一身。面对同一首作品聆听过程中获得的感受既同感又同情,但对曲作者蕴含在作品中的思想内容或哲理持否定的态度――不同意!或者是有同感,也同意,但就是不同情。

其实这种审美心理的或交叉、或有所侧重等现象,以其审美心理的复杂性,又造成与三同相悖的现象。它们以"三异"的反差形式展现了出来,反倒为音乐课的导入创造了一些便利条件。

在的思维模式中融进逆向思维,把新、奇、特运用在导入新课的环节中,取得新颖、别致的审美心理效果,何乐而不为呢?三异主要体现在审美心理的相对、相背、相离三种层面上。

相对――导入音乐的选择,要与主课鉴赏内容的情绪完全对立。在欣赏者的审美心理上,造成与鉴赏者预期的期待心理完全不同的情感体验和心理感受。比如用贝多芬《第九交响乐・ 第一乐章》尾声,那气氛异常热烈的歌颂全人类团结友爱、欢呼胜利的音乐声中,引出巴赫悲哀的《马太受难曲》的第一分曲;用盛唐歌舞的华丽辉煌引出清唱剧《长恨歌》等。审美心理的这种期待与结果的极大反差,常常会使欣鉴赏者在鉴赏心理上,生成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心理效应,增强鉴赏者对主课内容的特别关注。

相背――导入音乐的选择,是在鉴赏者专注倾听一首自认为耳熟能详的旋律时,突然发现现有音乐作品中的某些音乐形式要素,居然与自己记忆中储存的信息和思维定势背道而驰,在瞬间会使人的思维产生混乱,甚至无所适从。引发出的却是一种新颖、奇特的审美心理效应,反倒更加容易激发出必须追究到底的自信与决心。比如用《好汉歌》导出河南民歌《王大娘钉缸》;运用我国民歌变异的特点,用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引出江苏民歌《孟姜女》;本人为《独特的民族风》一课,设计了脍炙人口的歌曲《敢问路在何方》。但当同学们兴趣盎然地随唱着、体味一番快乐情趣之时,却发现歌曲的味道不对。原有的歌声、笑声消失了。静静地聆听、细细地揣摩,经过一番认真的慎思,全新的结论在对比、鉴别中产生了:发现这是一曲维吾尔民间艺人用唢呐演奏的《敢问路在何方》。乐曲固有风格的突变,使鉴赏者的审美心理在新奇、欢乐的音乐所创造的不同美感享受中、因为新的发现而获得满足。新课内容的学习欲望水到渠成地到来了。

相离――导入音乐的选择,总是要把鉴赏者的审美情绪情不自禁地引导到一个三岔路口,令鉴赏者不知所措。即使导入音乐把鉴赏者的情感引领到情切切、意绵绵的境地,还是要让鉴赏者有所取舍。如贝多芬那百听不厌的《献给爱丽丝》与《热情》奏鸣曲;难于尽兴的探戈舞步学习的戛然而止、与拉丁美洲音乐的赏析;柴可夫斯基那描写型极强的《1812序》与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的交响素描《大海》第一乐章《海上――从黎明到中午》;从妙趣横生的歌曲,到梅兰芳的传统京剧唱腔的努力聆听。若即若离、两厢分离的审美心理感受,常常会带来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心理效应。但是这种情绪还没有达到难分难舍的程度,可是又让人难以割舍。

导入音乐往往会留下比较深刻的影响,在依依不舍的情愫驱动下,反而容易使鉴赏者不得不把更多关注,投入到风格迥然不同的本课时主要音乐作品的鉴赏过程中去。由于相离的审美心理感受,多不容易在心理上给人造成大的心理体验反差,学生经常会在课后向我反诘:“老师,您难道只会吊人胃口吗?”我想,这可能就是我们所需要的导入环节应该产生的审美心理效应吧?

第7篇:街道的美学范文

现代景观设计缘起于蒸汽机的发明,带来了人类的产业革命,使农业社会过渡到了工业社会。人类从自然界掠夺性开发,将传统的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转变为对立,导致了自然环境的恶劣。一些有识之士开始致力于自然保护。英国学者霍华德写的《明日之田园城市》等,形成了现代景观建筑园林的美学思想。其后,兴起的生态学又为其注入了新鲜血液。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现代景观艺术审美的构思设计。在后工业化的今天,城镇化的景观设计已经不仅仅是建筑群体,正在发展成为涉及广泛学科的新兴综合性专业。如建筑、园林、地里、规划、生态、环保、物理、化学、经济、历史、艺术等等领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关系密不可分。其核心是改善人自然的关系,强调遵从自然法则,重视治理污染,也即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还城市一片净土,达到天、地、人的合一而生。从客观规律看,现代景观设计的主流艺术美学观点已经与中国传统的景观设计美学思想达成了一致性。

二、景观设计与艺术美学体现的公共性

由于景观设施自身处于公共场所的展览性、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的大众性以及公众具有了话语权的参与性,景观设计逐渐承担了社会职责,景观设计师们也要了解其公共性的艺术美学内涵。首先从其功能性、大众性角度来讲,如现代化城镇街道景观设计,街道是城市景观设计公共开放的一部分。现代主义的景观设计街道仅仅注重了交通的功能性。今天我们已经认识到,一个城市的街道网络体现着这个城市的外在形象,它具有艺术美学的适宜性。著名的哥本哈根市的景观建筑设计,为我们的城镇化景观设计带来了很好的启迪。由于哥本哈根市常有风,因此,景观设计师赋予了这些景观建筑引导性。当风吹过时,它们使得城内比城外温和。不仅体现了人文关怀,而且也给予了公众们一个宜人的环境。而相反的,一些城市的建筑也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不仅没有减弱风力,而且形成了强烈的风口,形成龙卷风,吹得风沙弥漫。不仅影响公共设施的美化,也给公众带来了不安全因素。一些高层景观建筑物周围的风力可能比周边风力要强上几倍。其次,从其心理需求、审美需求来讲,街道景观的设计,也要有地域的识别性、文化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旅游业、休闲业等也都发展起来了,更加需求景观设计突出地域性、特产性。比如,巴黎埃菲尔铁塔、卢浮宫等。再比如,与当地风俗节庆日结合。如德国“啤酒城”——慕尼黑,形成了街道、广场等公共地标性景观设计。不仅满足了旅游休闲的现代人们的心理审美,给予了其心理依赖,也提升了城市文化性、艺术性的层次,成为最具色彩的城市特征之一。拉近了人与景观之间的距离,吸引了各地的人们喜欢来此游览、漫步、休息或驻足,令人愉悦流连、难以忘怀。目前,现代景观设计的主流艺术美学观点也更加重视保护古老的街道景观。如罗马分为罗马古城和新城。景观虽然古老,但带有地域特色的老的景观建筑群,体现着一个城市最本质的传统内涵。只有摩天大楼的城市,千城一面是无趣的。没有了城市自己的特色,只会带来公众心理和生理上的审美疲劳。随着后现代主义艺术美学理论的出现,国内外很多景观设计已经纷纷开始进行地域性艺术美学探索和实践,如创建满族文化特色的旅游型小城镇,整体建筑既体现了满族特色,又融合了现代风格。既吸引着公众的审美关注,又服务于公众的旅游所需。

三、结语

第8篇:街道的美学范文

关键词:城市街道景观 设计 相关要素

Abstract: "Cityscape" refers to a passage in specific areas of the city space, by a variety of landscape elements,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and human organizations formed to meet the people stay and open space complex. This article was study on the urban streetscape design elements.

Keywords: urban street landscape; design; relevant elements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

1.城市街道景观设计的基本理论

1.1规划学理论

城市规划思想的出现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城市规划的出现使得原本按自然形态发展的城市变为了一种有序的,更具功能性的城市空间。从古希腊,古罗马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广场、街道、街区、公园都是城市规划思想兴起的产物,同时也组成了城市各个区块间的组团斑块,而街道则成为了这个规划时代中的重要的产物。

1.2美学理论

“美学”是指人们对现实物体的审美感受,以艺术形式作为主要对象,研究美、丑、崇高等审美范畴和人的审美意识,美感经验,以及美的创造,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1.3行为心理学理论

行为学是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研究型科学,主要是应用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进行的综合理论方法研究,通过选择性的理论研究使人们更好的了解人的行为规律,更好的进行人的行为活动的预测,由此达到无形的合理控制作用。

1.4城市空间理论

“城市空间”是城市组成的基本单位,城市街道则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设计师芦原义信在《街道的美学》一书中通过对比意大利城市的城市空间特征与日本的街道空间特征,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空间关系的问题,举例论证了城市空间中所存在的积极空间与消极空间之间的关系,提出城市空间与空间、空间与街道与广场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每个空间的特点是不同的,所以相应街道的特点也是有差异的,因此我们需要在设计中寻找空间中的关系,合理的进行串联。

2.城市街道景观设计的原则

2.1以人为本的原则

城市街道景观设计的对象是人,城市街道景观设计中所提倡的以人为本的原则其主旨是强调人在街道景观中的主要地位。街道中所有的景观元素其服务的对象都是建立在使用人群的感受基础之上的,所以在街道景观的设置中应该不断的提出一个相同的问题:人们需要什么?我们应该在街道景观的设施的设计中从人体工程学的角度出发,如座椅、路灯、垃圾箱、景观墙的大小尺度、建筑立面材料的色彩、纹理等所带给人们的视觉感受。当然各个地区因为气候、光照条件的不同及人们的生活习惯的差异、地域文化的差异,使得不同区域的景观特制也有所不同,所以在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的基础上不忘记与当地整体街道氛围相融合,与当地的风俗习惯相统一。

2.2延续历史文化的原则

历史文化是每个城市特有的个性,也是每个城市留给游客和居民的一个重要印象的元素之一,历史文化的存在决定了城市的整体建筑风格、色彩及装饰纹理图案,使得人们在内心对于一个城市文化产生一种心理上的属性定义,让市民和游客产生一种共鸣感和认同感,这种认可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是很重要的,在城市街道中我们不应该以不断的拆除历史遗迹来扩宽街道空间做为代价,而是应该尽可能的对现存的历史遗迹进行修复和改造,实现其特有的文化景观价值,使它成为街道景观中的一个重要历史景观、文化元素,这样才可以保持住一个城市的“魂”。

2.3整体性原则

街道景观是城市空间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个庞大的景观体系,街道景观的覆盖面广、跨度大,所以如何保持街道景观及其周边环境的整体性就成了一个设计中的大问题。在街道景观整体性设计中首先是要对城市的整体空间和文化个性进行定义,了解城市的历史文化和故事;其次是要满足基本的功能使用需求,不能因为一味的追求整体性而忽视了各个区块的异同点;再其次应该通过分析历史文化的特点,归纳总结属于城市自身的图案纹理、材质肌理、颜色、装饰形式等,将它们应用到街道景观中,让文化成为贯穿城市内部街道景观设计整体性的主线。当然也需要去注意各个街区文化上的一些差异,所以也要根据文化上的不同对相对区块作出一定的改变,但以城市文化作为规划主线的主旨并不能改变。

2.4尊重,崇尚自然的原则

城市街道景观是每个城市的重要组成空间,往往我们都喜欢引用和借鉴其他城市景观中的一些好的方法和手段,但是不同的城市因为文化、地域、地形地貌、气温气候的不同,运用的材料、植物都会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在景观的设计中我们要因地制宜,尤其是在植物景观的引用中,一定要注意是否符合自然的规律。

在中国传统的古典园林中,人在景中、景中有人,可见人与自然景观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一个城市绿地覆盖面积的大小可以直接反映一个城市的市民整体健康水平和文化素质,可见植物在一个城市中的存在的重要性。植物就像是城市中的“绿肺’可以帮助城市吸收减少一定的污染气体的排放,我们需要不断的通过添加城市绿地空间来恢复城市的生态链,扩大绿化范围,对街道景观这个庞大的城市景观空间进行打造,营造一个庞大的城市街道绿地系统,让自然生态景观和人造生态景观不断的融合。

3.城市道路建设相关规范

《城市道路设施管理条例》、《城市道路管理条例》、《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城市规划条例实施细则》、《城市道路管理条例19%年6月4日国务院令第198号》。

4.影响城市街道景观设计的因素

4.1街道类型

街道在城市中根据其功能可以分为如下的类型,一般在城市中的主干道,主要功能是以疏导交通为主,需要满足大量的车流日通行量,城市街道按等级分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三级,各级红线宽度控制:大多数城市主千道的平均宽度为30一40米,次千道20一24米,支路14一18米。世界上比较著名的主干道有北京长安大街、法国香榭丽舍大街、纽约第五大道、日本银座等。

其次是城市的次干道,它的作用一般是为了满足与主干道相交或相错的其他方向上的车辆功能的使用,一般次干道的道路宽度比主千道要窄,会用做单行道等单向道路;另一种形式是因商业化而改变功能的街道形一步行街,步行街的前身一般是主干道或次千道,但由于受到街道商业性质的影响和人流量的加大而进行的一种区域性的,形成了步行街,这样的街道不许车辆入内,只允许人们在其间步行。再其次是连接居民小区和社区的道路,这样的道路路幅一般为双向四车道,同时在道路上放置有减速装置和减速慢行的警示标志,以保证居民出行的安全,在地区道路中,人行道路空间的面积往往都比较宽,这是为了满足人们日常步行外出的需要。在欧洲如英国、荷’兰、瑞典等国家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对于社区街道稳静化的研究,直至今天道路安全稳静化的科学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专门用于车速过快的社区和地域,以减慢车辆的行驶速度,保证市民的安全性。

4.2地域性因素

地域因素是一个地区的地质属性,生态气候属性是一个地区特有的特征,不受外界条件影响而变化的主观生态情况。它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城市的属性,大到城市的地形高低,小到城市的水体酸碱含量,同时还有地域性导致的气候问题,直接影响到了植物的属性和其存活率。

4.3人性化需求

“人”是景观的使用者,所以景观设计的一切宗旨是围绕人的需求展开的,什么样的人群需要什么样的景观这是一个很复杂的社会问题,因为人群并不是单一的,总会出现混杂的现象,所以对于人群的人性化的需求就必须通过精确的调研和比例分析来做最后的比重决定。

参考文献:

[1]我国城市街道景观研究.金超;《现代经济信息》,2009,0723.

第9篇:街道的美学范文

关键词:环境小品;原则;方法;定向;自然;模仿;人工

Abstract: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expounds the city streets in shaping characteristic environmental details design problems, causes, to the city streets characteristic mould in environment design sketch a new understanding, this paper concludes that the creation of the design key points, and put forward the city streets in grappling with the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 shape design method.

Keywords:environmental embellishment;principles;method;orientation;nature;imitation;artificiality

中图分类号:TU985.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2)07-0123-03

1 绪论

近年来,随着城市环境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街道环境小品,已经逐渐演变成表达城市文化内涵的最佳表现形式之一,在沟通文化、连接空间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这样的创作背景下,街道环境小品的设计也从过去孤立的、单独的个体化设计模式,逐步向能融合自然环境与建筑环境、人文环境的联系性设计模式转型。这类模式的转换,不仅增强了环境小品设计的现实意义,而且为现代化城市环境发展提供了更高的精神内涵。同时,基于城市街道特色的环境小品设计理论研究与实践成果,能为国内街景整治规划及环境艺术设计实践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2 城市街道环境小品的基本原则

城市街道环境小品不仅要与环境相融合,还要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和审美情趣,这就需要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尊重人对生活舒适的需求,考虑实用性以及观赏性。

2.1系统性原则

城市街道环境小品作为一个特定范畴,设计时要与街道特色风貌和精神文化内涵相结合,进行系统性设计,综合考虑环境相关的各类因素。

2.2以功能为本的原则

城市街道环境小品设计,不仅应满足人们对环境小品物质功能的要求,还应传达出精神功能的需求。在功能原则的范围内还应注重作品的安全性以及舒适性,创造出功能齐备的城市街道环境小品。

2.3人性化原则

城市街道环境小品作为城市环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充分体现出人文思想,设计时,考虑不同人群对环境小品的不同使用需求,尽量满足人们的各种要求,提高人们在户外环境活动中的生活质量。

2.4与环境协调原则

城市街道环境小品设计不仅要注重设计本身,也要充分考虑与街道其他元素相协调,使环境小品与环境空间相融合,展现人文气息和地域特色,共同塑造街道特色风貌。

2.5美学原则

城市街道环境小品应该注重现代审美原则,遵循协调性、层次性、比例性以及均衡性的美学原则。实践中,应该将美学原则贯彻到城市街道环境小品的设计创作中。

2.6可持续性原则

城市街道环境小品设计,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对空间环境的影响,选用低能耗、可循环利用的材料,做到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合理设计,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图1-垃圾桶设计(图片来源:ELEMENTOS URBANOS)

3 城市街道环境小品的设计方法

对于城市街道环境小品,设计师应在确定设计目标的前提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再依据相适应的设计原则,最后选用较为合适的方法来设计。通过对目前国内部分城市街道相关的环境小品设计的调查,以及对家具与产品等相关设计方法的归纳与剖析,结合深圳市城市街道环境小品设计的实际,在此归纳出三种城市街道环境小品的设计方法,即定向设计法、组合设计法和模仿设计法。

3.1定向设计法

所谓定向设计法,是一种带有目的性的方法,它是依据城市街道环境小品的不同特点以及使用人群的不同需求进行设计,同时它也是一种以解决问题为核心的设计方法,是城市街道环境小品设计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定向设计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也有很好的使用价值。城市街道环境小品的设计受所处街道环境及该地区人文、地理条件和使用人群的性别年龄、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所以,要想设计出一件满意的作品,这些因素在设计时都应该纳入考虑范畴。

现有城市街道环境小品设计中目前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一些因功能欠缺而引起的形态问题,周围环境不能与小品自身相融合以及地域特色无法体现等问题。具体而言,垃圾桶的设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呼吁要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倡导使用绿色节能、可回收利用的产品,现在城市街道上虽然看到很多分类回收的垃圾桶,但仍然存在一些并未分类的垃圾桶,这样不仅削弱了人们的环保意识,也不便于人们的使用,影响了城市的整体形象。所以,我们应该通过定向设计法,将垃圾桶的形象具体化、定向化,从而体现出垃圾桶的形态意义与使用价值。图1所示的垃圾桶设计除标注了可回收、一般性垃圾的投放,还设计了废旧电池的投放口,使垃圾的分类更细致,也使环境保护在行动上更为人性化。

3.2组合设计法

组合设计法是按照一定的科学规律和艺术形式将现有技术、原理、形式、材料等有效地组合在一起,使它们相互作用产生新的功能。城市街道环境小品的设计中,组合设计方法的应用能够使环境小品的形态更为丰富,也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比如空间的节省和成本的节约。组合设计法可以分为三种类型:附加型组合、异类组合以及同类组合。

3.2.1附加型组合

主体附加型组合是在原有小品为主体的基础上,添加新的功能或形式。这种“锦上添花”的组合形式,是通过在原来已经被人们所熟悉的事物上,利用其他产品现有的多种新功能来改进原有产品,给它带来新的亮点,从而使设计出来的产品更具有生命力,能够更好地为人们服务。

在城市街道环境小品设计中,主体附加型的设计应用颇为广泛。许多城市街道环境小品在未进行改造之前已经获得了人们的认可,但人们潜意识里仍觉得这样的设计存在着某些缺憾,渴望更好的设计概念融入其中。如可移动式的售货商亭,在原有商亭的设计上,加上了滚动的滑轮,与之前相比,整个设计就显得更加实用方便,整个设施的维护和移动也更加自如,使用起来也倍感舒适。

3.2.2异类组合

异类组合是将不同特点的两个物体组合成一个整体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将功能作加法,将形态作减法的设计理念,从而使设施更方便人们的使用,节省街道环境空间(如图2)。

城市街道环境小品的设计中,异类组合的实例非常常见,如广告牌和车站、花池和车档的组合;广告牌与导向牌的组合等等。异类组合设计是一种更加具有开发价值和说服力的设计,这种组合方式需要构成组合的环境小品间存在一条可引导组合设计的主线,就像路灯与广告牌的组合,二者都需要支撑杆,这样的设计组合方式不仅节约空间,还能使广告在夜间有更好的宣传效果,一举两得。人的精神审美需求也是异类组合的重要主线,如花池和车档的组合,在步行街上逛逛摆放车档,难免会显得有些单调,而将车档和花池组合在一起摆放在步行街上,视觉上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功能上也完全发挥了作用,既美化了环境,也起到了空间分割的作用。

3.2.3同类组合

同类组合是把若干个同一类环境小品组合在一起,在保留自身功能和外形特征的同时,相互之间紧密联系、相互契合,为人们的使用带来更多的便利。

在城市街道环境小品的设计中,同类组合的表达方式更多地体现在形式上的重复与叠加,如指示牌的组合、休息坐具的组合等等。这样的组合形式能够产生群体效应,它们的功能会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在节省空间的同时,也能使整个街道更加有秩序感。

总而言之,组合设计法着重体现在对其功能上的研究。如今的城市街道环境小品的分类不断细化,组合设计的方法也日益增多,组合设计法已然成为当前小品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方法。

3.3模仿设计法

模仿设计法是一种通过对已经存在的形态进行提炼、简化或变形而得到的物质形态的造型方法。根据模仿对象的不同性质可分为自然形态模仿法和人工形态模仿法两种方法。

3.3.1自然形态模仿法

自然形态模仿法是指模仿自然界的形态或动植物形态的一种设计方法。根据模仿对象的有无生命性,还可细分为无生命的自然形态模仿法和有生命的自然形态模仿法(如图4)。

3.3.1.1无生命的自然形态模仿法

无生命的自然形态模仿法是指对自然界中行云流水、山川怪石等无生命的事物进行模仿的方法。这种方法使设施与环境融为一体,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于自然的渴望与向往,使用时也会感觉更加亲切,更能接近自然。由于与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这种方法运用较为广泛。

3.3.1.2有生命的自然形态模仿法

有生命的自然形态模仿法,俗称仿生设计法,是通过模拟的形式,将生物系统的某些原理进行整理、分析、构思和提炼,设计出与生物系统的某些特征相近的一种新的设计思维方法。

产品设计中,仿生设计法的应用十分广泛。大自然中的部分物种在某些方面都具有特定的能力,自然界中优胜劣汰的生存原则也是值得学习和研究的,如果将这些好的部分应用到生活中,融入到设计中,便能设计出更好地为人类服务的设施。仿生设计,就是将产品赋予生命。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在与自然争斗的同时,也在不断向往与追求自然。仿生设计的出现,是人们追求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产物。

仿生设计在城市街道环境小品中的应用更多体现在造型上,将小品赋予生命,使小品显得更加生动,富有灵气,从而能够与人们产生互动,也能张扬出小品自身的特点与个性。

3.3.2人工形态模仿法

人工形态模仿法是把前人或他人创造的某种类型形态用于其它类型产品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在街道环境小品设计中比较常见(如图5)。

置身于城市街道的城市街道环境小品,其风格要与街道周边环境相一致。特别是一些具有独特地域风貌的街道上,其环境可以很大程度地影响到小品的设计,所以人工形态模仿法在这里就更加得以体现。如对周围建筑及结构的模仿就是人工形态模仿最常见的例子,这样的设计组合能够使街道在空间上的风格更加统一、整齐。

图2-路灯设计(图片来源:ELEMENTOS URBANOS)

图3-同类组合的城市街道环境小品(图片来源:ELEMENTOS URBANOS)

图4-石凳设计(图片来源:ELEMENTOS URBANOS)

图5-公交车站设计(图片来源:ELEMENTOS URBANOS)

4 结语

定向设计法、组合设计法和模仿设计法在城市街道环境小品设计中各有侧重点。定向设计法更加注重设施本身的形态个性,如在功能上、地域上更加突出城市环境小品的特点;组合设计法使环境小品的功能更加集中,使形态更加丰富;模仿设计法则是从环境出发,让城市街道空间与环境小品的相互融合、协调,同时也能与人的精神产生共鸣。三种设计方法在城市街道环境小品设计中可相互补充,而非孤立独行,根据街道功能不同,环境不同,设计要求上各有侧重,具体设计时,可两种或三种自由组合。

参考文献:

[1]安秀.公共设施与环境艺术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鲍诗度,王淮梁,孙明华. 城市家具系统设计.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