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外科护理学论文范文

外科护理学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外科护理学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外科护理学论文

第1篇:外科护理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外科护理学;网络资源;教学改革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s)是公共可访问的教育资源,给教育者提供全球化的教育资源,帮助其改进课程内容,因此,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课程教学改革的注意。外科护理学是高职院校护理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涉及多方面的护理学知识,而且越来越需要新的和更好的教学方法。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s)的医学教育促进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临床实践的开展,我们在此基础上,利用强大的交互性,通过实时反馈、调查问卷等形式,应用于我校2016级护理专业学生的外科护理学教学中,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外科护理学慕课的时间跨度为6个月,内容包括阅读材料、视频讲座和多种选择问题,其特点是由教师指导的课程与考试、作业结合在一起,利用网络较低的成本缩小师资力量不足带来的差距,如果学习者达到一定的水平,就可以通过在线测试来确定,鼓励学生和老师共同参加在线讨论,以反馈和分享他们学习的知识内容。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本研究共纳入2016级护理专业学生2006名,其中男生556人,女生1450人。所有护生对研究方案知情同意,并表示能够严格按照研究方案完成培训。2.研究方法(1)教学改革方法。参与了此次学习,当他们登录“在线课堂”,并且至少访问了一个学习模块(视频课程或作业)时,参与者均完成了我们的在线课程调查。平均来看,大多数同学都有回答“我学到了一些在我的课程中使用的东西”。我们继续评估这门课程对他们的专业教育和实践的影响,并给以更细节的网络问卷调查。这次课程的教学大纲包括流行病学、预防医学、诊断学、遗传学、药理学等多学科的内容。(2)调查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2016级护理专业2006名学生进行无记名调查。共发放问卷2006份,回收率100%,全部为有效问卷。问卷分3个部分,分别为学生一般资料、对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s)教学改革的看法、对教学方法及效果的评价。(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

关于2016级护理专业学生对教学改革的看法,其中有90%的同学很喜欢这种学习方法,80%的同学获得了该学科的知识,75%的同学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并且提高了临床实践能力,87%的同学拓展了专业网络学习,激发了学习兴趣,培养了同学间的合作精神。

三研究讨论

在为期6个月的在线课程之后,参加实验的同学们都提高了外科护理学知识,并且提高了他们的整体学习能力。在2006名学生中,有超过90%的同学表示,他们改善了对外科护理学知识理论和实践操作的认识,重要的是,他们认为通过这门课程学习,提高了他们对相关基础课程的联系。完成这门课程的学生中,大多数人(89%)表示,他们获得了与未来职业相关的知识。这表明,以适当的教学基础设计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s),可以改善学习效果而从中受益。通过增加与网参与者的互动,充分地认识到改变一个人的知识并不一定会转化为她们的实践或行为。不过,当前研究尚存一个局限,由于我们的数据是基于自我评估而非客观测量的,因此,无法准确地调查课程参与者的能力。因此,未来的研究可能更多是对结果的客观评估,比如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s)对护生职业生涯的影响。医学教育,包括基础和临床医院,仍然是护理学的支柱。外科护理学是相互关联的学科,影响了很多的护生的职业定位。过去十年技术的进步,为医学专业学生继续教育提供了一些新的机会。在线教育,尤其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s),成为学校教育的主力,也作为学生继续教育的重要补充,并让学生们认识和掌握了相关疾病的新的治疗方法和指导方针,更新学生的知识储备。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s)是一个在线教育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无论位置如何,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参加课程。然而,这些在线资源和课程的影响并没有得到彻底的调查。为了提高我们的调查的价值,在学生完成整个课程的过程中及结束之后,我们将所有调查问卷通过电子邮件发给参与的学生。基于目前的研究设计,抽样偏差可能并不一定是一个主要的问题,正如之前所解释的那样,但是,回忆偏差,尤其是在理论上,反应偏差可能会对我们调查的有效性产生影响。毫无疑问,在当前的设计中,我们无法控制调查的数据受选择偏差的影响,然而,调查参与者和课程参与者并没有显著差异。鉴于调查参与者和课程参与者在年龄、性别和完成率方面没有显著差异,我们认为目前的研究有效性对得出的结论是能够支撑的。

第2篇:外科护理学论文范文

1.1对象

选取我校2011级四年制中职护理专业在校生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化分组法将研究对象所在班级按顺序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按所在班级分为对照组(102人)和观察组(104人)。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基础技能水平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研究结果测评时排除厌学或因其他原因中途可能退学的学生。

1.2教学方法

在实践教学安排上,两组学生均为同组教师授课,在教学时数、授课内容、基本技能步骤分解及成绩考核标准均一致。

1.2.1对照组教学方法

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的实训教学模式,即:一听(教师讲,学生听)、二看(教师示教,学生观摩)、三练习(学生自主练习,教师指导)。

1.2.2观察组教学方法

观察组采用微格教学模式。首先,教师向观察组学生说明微格教学法的目的、具体程序、评价方法与标准、阶段性任务等,在课前设计实施方案及教学路径并分发给学生,使其能积极参与每个教学设计环节。将教学实施地点放在实训中心的微格教室中,教室内配备微格教学的相关设备及教学系统,可控制相关摄像系统、录制教学过程中的声音和图像,以便对讲课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信息记录用硬盘存储或刻录成光盘,师生可随时随地通过网络或光盘对教学过程进行点播、测评与观摩。微格教学的具体做法为:将完整的操作项目分解成多个可独立操作、易重复、可测量的具体步骤,对每一步动作提出具体训练目标和评价标准。这样,将复杂的教学过程分成独立的操作子项目,每个子项目时间控制在5min~10min;并将每个子项目规格化、规范化,使学生分步骤、有重点地训练各项环节技能;同时,摄录系统将教学过程全部记录下来,师生针对整个教学过程及子项目的技能练习环节共同研讨分析,并反馈于技能训练中。

1.3效果评价

①学生实践技能评价。课程结束后,评价学生实践技能。为排除主观因素干扰,考核时实施教考分离制,安排授课教师除外的教师考核,依照统一的学科实践考核标准,实践成绩为依据大纲要求完成的技能综合总成绩。②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采用自行设计的学生测评表评价教学效果,含10项内容: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创新思维能力、提高自我意识、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自身形象、自我成就感、评判性思维的养成及对实践教学的整体感受,采用Likert5级计分法,分为非常好、比较好、好、一般、差5个等级,得分越高表示教学效果越好,总计100分。③学生对教师教学技能的评价。采用教学能力评价表调查两组学生对教师教学技能的评价,该表结合师范院校的教师教学技能评价表自行设计,将教学技能分为10项,每项技能得分为10分,均有不同的评价条目,总计100分。调查问卷均在所有实践课程结束后统一发放给护生填写,采用统一指导语、不记名、当场收回的方式。观察组和对照组学生均按时参加技能考核,成绩有效,调查问卷均发放206份,回收206份,有效率100%。

1.4统计学方法

所测数据输入电脑建立数据库,并进行逻辑核查,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两组学生实践技能考核得分比较

对照组实践技能考核得分83.29分±6.10分,观察组得分90.22分±5.09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6,P<0.01)。

2.2两组学生对教学效果评价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教学效果总体及各分项目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两组学生对教师教学技能评价比较

在对授课教师的教学技能评价上,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板书、演示两项技能上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8项技能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讨论

3.1微格教学可有效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本研究结果表明,实施微格教学组学生的外科护理实践成绩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微格教学模式对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上均有效。微格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实践教学的“教师示教—学生练习—教师评价”的了三段式教学方法,采用现代化教具和实践模型加强学生的感官印象;同时,利用多媒体摄录系统拍摄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对教师示教及自我练习的过程有一个整体、系统的认识,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微格教学法将拍摄的教学过程用于教学反馈、评价和教学效果的完善,学生通过合作研讨、分析、评价自作练习中的不足,并寻求进一步完善,可激发其探究意识,提高其创新意识、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微格教学法要求学生在训练中不断完善自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调动其自我训练、自我评价的积极性,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评价分析不断提高、完善,调整自我学习能力及行为,有助于提高其学习的自我监控能力,使学生在提高实践能力的同时又完善了自我。张洪等指出,采用微格教学法,学生通过小组协作学习,不仅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被他人观察、评价的对象,这种相互交流反馈,为培养和训练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自我意识和表现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此外,学生通过交流、评价、反馈、改善,自我学习能力及学习效果得到了提升,可增加学生的自我成就感,激发自身形象的塑造;教学评价及反馈贯穿教学的全过程,有利于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养成。

3.2微格教学有助于培养教师技能,促进师资队伍发展

实施微格教学组的学生与传统教学组相比,在对教师在导入、提问、讲解、教学语言、变化、组织、强化、结束8项教学技能的评价上有显著差异,可见微格教学可促进教师能力提升,凸显其教学主导地位,这与刘燕南等的研究结果一致。岳定权指出微格教学将教学过程分为教学设计、教学展示、教学反馈、教学修正,教师分别担任指导者、观赏者、评价者、帮助者,学生担任设计者、主持者、评价者及修正者,微格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动态交融的。因此,微格教学法在提高学生能力的同时也促进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微格教学法优化了教学手段,同时将授课过程微格化,激发教师对课程的关注度和对技能改革的热情。在进行微格教学前,教师需对教学过程进行精心设计才能保证教学过程的有序性及完整性;同时,微格教学中摄录系统将对教学过程进行摄录,因此,要求教师需在课前做充分准备,将操作程序标准化、科学化,这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理论、娴熟的技能、丰富的临床经验为前提;其次,微格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有良好的调控能力;这些都可有效促进教师技能的培养,有利于师资队伍的发展。

3.3微格教学可优化教学调控,有效展现教学效果

微格训练的特殊性在于将复杂的教学过程分解为若干教学单元,利用录像反馈使教学行为具有可观察性、可操作性和可描述性,实现教学技能训练的有效调控。传统的外科护理实践教学的三段式教学模式缺乏完善的反馈、调节机制,而评价恰是微格教学的主要反馈方式,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微格教学评价是以教学行为的改进为目标所进行的一种价值判断活动,教学评价阶段以学生自由表达为主,这种学生自主性的表达将评价主动权归于学生,更能反映评价的真实性、具体性,师生相互评价有利于弥补不足,从多个视角完善教学效果,弥补了教师评价的单一性和主观性;其次,微格教学模式在特定的微格教室中进行,有可控制的摄录设备、训练环境、完整有效的反馈系统,师生可及时了解训练效果,将教学的反馈信息有效地应用于教学过程,优化了教学调控,提高了教学效果。

4小结

第3篇:外科护理学论文范文

1)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即教师常规授课,按照教学大纲及试验大纲要求,针对每项内容及技能操作先讲解示教,然后学生分组练习,教师针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纠正,最后抽查考核。此教学方式为大多数医学院校普遍采用的教学方式。

2)实验组。采用情景教学法,同样按照教学大纲及试验大纲要求,对相关教学内容及技能操作项目运用先进、复杂的情景带入等方式进行教学。a.情景模拟:将相关教学内容及技能操作项目融合到具体的相关情境中,引导学生按照教师假设或实体布置的相关案例思考问题,随着案例情境的逐渐发展,使学生连贯、有序、形象具体地掌握相关内容,且记忆深刻。如在教授《损伤患者的护理》此项目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假设有病人在马路中间发生车祸,进而需要紧急处理,从而引导学生从生命体征判断,急救复苏,现场包扎,现场转运等方面主动思考处理方法,条理清楚地掌握所学内容。b.分组讨论: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利用多媒体等手段将相关案例布置后,学生利用模拟模型为载体,分组讨论相关操作要点,然后选出代表进行汇报,一人解说,一人操作,汇报结束后由其他组同学及教师进行点评,纠正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找到优点供其他组同学借鉴,反复强化练习,从而达到教学大纲要求。分组讨论有利于激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能力,在教授过程中可取得良好效果。c.综合模拟训练:在学生将所有单项操作练习掌握完毕后,教师设计综合病案情景,将各单项练习游记联系起来,是学生将各项技能操作融合掌握,便于临床实际运用。如在模拟人员受伤的病案环境中,设计不同角色,让同学扮演医生、护士、患者等,各司其职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如需手术处理可将巡回护士、器械护士让同学分开扮演,从准备手术器械、刷手、穿手术衣、戴手套等方面系统地将所学护理技能展示出来,教师根据同学训练效果做针对性点评,纠正错误,并强化练习,加深记忆,使同学讲所学知识融为一体,为己所用。

(一)教学效果

1)教学效果调查,将教学效果评价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部分满意”和“不满意”,向两组同学发放调查问卷,进行无记名调查,并且在调查结束后将问卷回收,统计结果。

2)考核结果调查,将所有操作项目教学完毕后,制定统一标准进行考核,分为单项考核及综合考核,综合考核由多人配合完成,考核时分别记分,考核标准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及“不合格”,并且将考核成绩进行统计。

(二)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软件,两组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显著性。

二、结果

1)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发放问卷105份,回收105份,经整理和分析后,有效回收率为100%,实验组学生教学效果满意度为94%,对照组学生满意度为83%。实验组学生普遍认为通过情景教学法可以将书本内容更直观地展示出来,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此种方式教学可以更好地调动自身学习主动性,加深记忆,增强学习效果,提高学习成绩,并且普遍认为自身实验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都得到了较大提高;对照组学生认为传统教学方式缺乏趣味性,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且在学习中师生交流较少,缺少互动,容易滋生厌学情绪,学生外科护理技能掌握熟练程度较低。2)两组学生技能考核结果。通过考核,实验组学生合格以上人数为50人,合格率为96%;对照组学生合格以上人数为41人,合格率为77%,结果表明实验组考核结果优于对照组。

三、讨论

1)情景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外科护理学这门课程比较注重实践性及操作性,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要求比较高,而传统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比较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对于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比较欠缺,情景教学法恰恰通过引导学生进入相关的案例情境中,刺激学生主动思考,有利于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足够多的相关知识,并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意识极高自身动手能力,从而获得好成绩。

2)情景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团队合作能力。通过情景教学法可以将不同的单项操作融合起来,设计成综合的实验考核项目,在学习中需要多人配合,如果想获得好的考核成绩,就需要明确个人在团队中的作用,明确个人与团队之间的关系,通过不断的练习与磨合,可以大幅度提到学生的团队配合能力,为今后在临床工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奠定基础。

3)情景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教师在运用情景教学法教学过程中,可以设置不同的情景,而学生需要发挥自身不同的能力来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各项能力,如团队协作能力、自学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在完成相关教学的过程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不足

第4篇:外科护理学论文范文

1.1研究对象

我校2010级三年护理专业120名学生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60名。两组均使用同一统编教材、同一教学大纲、同一授课计划,由同一位教师授课。A组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法,B组学生采用病案引导-情景模拟教学法。

1.2方法

1.2.1A组:教师依据教学大纲写出教案,依照教科书的程序进行讲解。采用多媒体教学,以教师讲授教材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缺乏感性认识。

1.2.2B组:采用病案引导-情景模拟教学法,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过程以典型疾病为主线,由外科护理学教学组教师联合临床带教老师集体备课,讨论外科护理学教学大纲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病例,如乳腺癌、腹外疝、肠梗阻、阑尾炎等,提供病例相关疾病的多媒体资料和参考书籍。学生以10人为1组,分为6个学习小组。课前1周将病例资料发给各组,小组长负责组织病例相关问题的讨论、分工合作及查阅文献,学生结合课本和查询的资料预习相关知识。课堂上每组选派学生模拟真实的病例,授课教师按照病例资料内容,依据教学组编排的诊疗护理评价规范引导学生根据病例设置若干临床情景,每个情景提出若干问题,由每组讨论后派代表发言,各组互相补充、取长补短。最后,教师引导、补充、完善、总结并提出要求和改进措施。各小组在每次课后相互评价,以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1.3考核方法

期末理论考试从本校题库中随机抽取试题,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70%;实训操作考试由学生抽签选取两项操作,占总成绩的30%。同时,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调查B组同学对病案引导-情景模拟教学法的评价,问卷统一发放,当场收回,发放问卷60份,回收60份,问卷有效率100%。

1.4统计分析

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B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和实训操作考试成绩均明显高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本研究通过对比两组学生的成绩及问卷结果可见,病案引导-情景模拟教学法较传统教学法具有明显的优势,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有助于在以下方面提高学生及教师的综合能力:

3.1调动了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

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病案引导-情景模拟教学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授课模式,学生需要亲自查阅文献、搜集资料,参与备课和讲课等活动,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向主动学习、积极探究。这样不仅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习的辅导者和引领者,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2提高了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助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病案引导-情景模拟教学法促使学生完全自主利用学习资源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这种教学法给予了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以便形成他们自己的临床思维。学习过程中,在教育者不断地启发、引导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提高自身的知识能力和水平。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共同探讨交流,充分体验相互协作的重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病案引导-情景模拟教学法通过教师设立的问题情境,学生获得了广阔的探索空间,也引导和激励了学生的探索欲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

3.3有助于改善学生的临床处置能力

提高学生的竞争力病案引导-情景模拟教学为学生提供的是临床典型病例,情景也大多为临床上遇到的真实情景,使学生仿佛处于医院工作任务的实际情景中,通过教师演示和学生角色扮演等方法将理论与实践、认知与情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教与学巧妙地结合起来,把课本知识和临床紧密结合起来,学生在学习中身临其境,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有助于改善学生的临床处置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了相互评价的环节,既能保障学生基础知识达标,又能提高学生对自己的认知,以促进他们竞争力的提高,使学生成为具有综合能力的高素质实用型护理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不同服务对象提供个性化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3.4有助于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第5篇:外科护理学论文范文

护理学专业课程

开设课程:

1、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学。

2、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护理学导论、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急救护理学、预防医学、精神护理学、护理管理学、护理礼仪、护理科研。

3、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临床综合实习、社区实习、论文撰写等,一般安排不少于36周。

护理学专业就业前景

护理专业被教育部、卫生部等六部委列入国家紧缺人才专业,予以重点扶持。世界卫生组织对各成员国卫生人才资源统计结果显示,许多国家护理人才紧缺。

在我国,护士的数量远远不够,医护比例严重失调。这为学习护理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随着国际医疗市场对护理人员的需求激增,“护士荒”现象已日益突出地摆在各国医学界面前。

随着我国向老龄化社会转变,将来从事老人医学的人才将走俏,保健医师、家庭护士也将成为热门人才。我国近年来人口年龄结构呈现老龄化改变,家庭结构却呈现出小型化趋势。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群疾病谱发生了改变,慢性病护理的需求量增加;人们在重视身心健康的同时,对疾病的预防和自我保健意识也不断增强,社区医疗保健工作面临着难得的机遇。

第6篇:外科护理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外科护理学 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外科护理学》是护理学的一大分支,也是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临床专业课程,它包含了医学基础理论、外科学基础理论和护理学基础理论及技术,是一门理论紧密联系实践、临床实践检验护理理论的临床学科。随着现代护理模式发展,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她已成为护理教学人员关注和研究的热点。现就我院《外科护理学》教学改革实践过程进行总结。

1 研究对象

选择我校2006级护理本科学生116名、2007级护理本科学生94名,将2006级学生设为对照组,2007级设为实验组,年龄20-24岁,平均24岁,两组学生年龄、录取成绩等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教学改革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实验组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方法手段,师资人才,评估体系,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深入思考和整体推进改革。

2.1 建立教学与实践的良性循环互动

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内容,构建“以人为中心”的课程体系,采取双轨制的教学计划,以护理专业知识和医学基础知识为主线,以人文、社会、心理学等知识为副线齐头并进,使各门课程之间合理衔接,协调配套,着眼于创新,紧跟社会发展[1]。发挥教学医院的优势,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实现教学与临床的良好结合。按发病机制、病情判断、并发症、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来组织,强调病情观察、判断、紧急情况处置、危重症监护和健康教育等与临床护理工作密切相关的知识点突出护理特色。

充分利用有利资源,加快与国际护理教育接轨的步伐,提高课程和教材的国际化程度和水平,教学内容既体现本学科的最新进展,又维护课程结构内在的逻辑性和整合性,促进交叉渗透。以国际上新的教育理论和思想为指导,借鉴国际上成熟的心理护理教育、教学经验改革护理教学,突出以人为本的现代护理理念。近年来国内外护理实践发生了实质性变化,一是实行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二是实施了以实证为本的循证护理,三是采用了一种新的工作方式——临床路径。因此,强调人性化和人际沟通技巧,注重护生护理伦理、护理保健和护理专业角色的培养,让护生形成一个整体观念,能够把服务对象看成是一个由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多维度构成的整体,对生活环境、生活习惯、文化背景和社会因素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有所认识,对疾病治疗和预防有较全面的把握,能够多角度去观察和理解护理服务的对象,为其提供优质的身心整体护理服务[2]。

2.2 优化教师结构, 教学团队“一帮一”结对活动

教研室非常注重教师的选拔和培养,选择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并具有“双师”资格的临床专家担任《外科护理学》的教学工作。在师资培养、教学方式改革、教书育人等方面科学地认识和运用隐性知识[3],积极开展教研室教学团队“一帮一”结对活动,教师之间形成一股良好的“传帮带”相结合、教学相长、教书育人的良好教风。青年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加强学科的研究和管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推进教科研工作。

2.3优化教学方法—五字教学法

2.3.1引—探究性、启发式教学法

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引导学生要经常深入外科病房,查找病例、检索资料,并在病人身边真实情景中主动体验、探索,从而了解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直接掌握疾病护理的特点、难点。例如:围手术期护理中,必须结合病人自身的特殊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和护理。我们一直认为保持伤口的干燥对于伤口的愈合十分重要,但如今研究已经证明保持伤口的湿润更有利于伤口的尽快愈合,因为湿性的环境能够极大地促进细胞迁移、增殖、分化,形成神经和血管,促进伤口愈合。

2.3.2问—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

注重评判性思维,循证护理理念的培养,开发学生潜力,关注枨?倡导民主的教学环境。针对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由教师提出问题,教师在讨论中的角色体现多元化的特点,时而是组织者,时而参与者,时而是评判者,时而是引导者。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思维活跃时会有不同于教材、教师观点的时候,教师要动之以情地鼓励,观点偏颇的要晓之以理地启迪,允许有不同观点,大胆鼓励发散思维。例如:术后压疮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压力、潮湿等,通过查询相关资料发现糖尿病、营养不良、贫血等也是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前对于术后压疮的预防护理措施中有一项是对骨突部位进行按摩,这些方法好不好? 效果怎样? 这样做有证据吗? 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这些方法是否适用于所有患者?在1992 年AHCPR 指出RCT 研究结果表明,按摩会导致局部皮肤血流受阻,局部皮温下降,甚至发生组织变性,因此,现主张避免在骨隆突部位进行常规按摩。

2.3.3案—案例教学法

根据典型案例,组织学生讨论。老师挑选典型或疑难病例,学生分组到病房收集病史资料,护理体检—运用护理程序提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目标—实施护理措施。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鼓励学生以循证护理的理念进行批判与质疑,寓思维训练于问题解决之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举一反三的能力。例如:胃肠减压排空胃、肠道的积气、积液,有利于更好的暴露手术视野,减少手术并发症。胃肠减压可以减少全麻时的误吸,减轻术后腹胀、恶心、呕吐。保留尿管可以避免膀胱过度充盈而造成的肠管上移,影响手术视野,可以避免术后发生尿潴留。因此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推行的初期我们几乎都是遵循常规安置了胃管、尿管。改良LC所进行的术前准备是:免去术前留置胃肠减压,代之以术前一天禁食产气及不易消化的食物,术前晚进适量不产气流质,术前10~12 h禁食,对于某些患者(比如有习惯性便秘者)术前视情况分别给予口服清洁肠道剂,或开塞露塞肛,或清洁灌肠。免去术前留置尿管,代之以术前1~2 d进行床上排便训练,术前排空膀胱。

2.3.4演—情景模拟教学法

实战演练,组织学生角色扮演,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要让学生体会到师生间、同学间合作的欢愉,使优秀生有所得,后进生有所获。例如:对高血压病病人术后出院的健康教育指导,让“护士”和“病人”进行有关休息和运动,情绪调节、饮食护理、药物疗效观察及病情监测等方面的指导,提出模拟要求,通过对角色的塑造和模拟,增强学生的真实感和现场感。

模拟练习的使用:生理驱动型模拟系统它能够模拟人体真实的病理生理特征以及临床实践中经常遇到的各种病例和救治场景,模型人的各项生理指标会自主发生相应变化。我院护理实验中心在利用规范化培训标准来培训护生进行“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救治”的过程中,采用了一种与国际接轨的新模式——“简短理论讲授+分项技术练习+综合模拟演练+录像分析总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开展床边教学或教学查房和实习护生教学。学生10—18人一组,在病房或示教室授课,锻炼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教案书写能力,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2.3.5 研—研究性教学法

教学要从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密切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教师不仅要增加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演讲、辩论、表演以及观看影视、录象等活动成分,而且应打开校门,引导学生走向广阔的社会生活,进行社会调查,参与社会实践,并及时引导学生收集资料、举办展览、壁报等活动,安排学生撰写小论文、调查报告,选择不同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等。

2.4 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师生交流沟通。

教学活动中的教与学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一种特有的社会现象,是集约化、高密度的多元结构的沟通关系,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现象。我教研室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所提供的强大资料库和开放性软件系统平台,极大地满足了教师与学生个性化、高效性的教育需要,不仅为学习者提供很大的交流学习机会,也为教学管理提供了多种便利,进一步促进了护理教育的发展。学生可以通过向教师发电子邮件、在网络电子论坛(辅导答疑)、QQ等方式与教师进行实时或非实时的交互。

2.5 优化考核方式,完善评价标准

在教育评价上,注重考量学生的综合能力。改变单一的闭卷考试方式,探索实验、口试、现场操作、课题研究等多种考试、考核形式。学生的课程总评成绩由讨论发言、论文撰写、社区实践、临床教学等多个环节中学生的态度、知识、能力的评价和综合卷面考核来确定,在成绩中体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进一步淡化学生对过分细化成绩的追求,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抓好课堂评估、课程评估、终末评估、师资评估“四个评估环节”,采取专家督导、同行评价、学生评价三者结合的方法,使评估更具有规范性、综合性、指导性。有老师明确提出要建立考核反馈机制,建立课后网络联系方式,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如对阶段测验、大作业、主题作品要及时讲评,而且讲评时要淡化分数,注重实质性评价,以能给学生有效的指导为讲评的宗旨。有效应用多次性考核结果,可随时指导学生改进学习。如教师能对多次性考核结果加以认真地反思,必将会不断地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3 结果与评价

下发问卷调查表,发放问卷共210份,全部收回,有效问卷100%。课程结束时两组学生进行理论、实践考核比较。

两组学生问卷调查情况,见表1

表1 2006级护理本科116名学生对《外科护理学》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

项目

有很大帮助

有较大帮助 没有帮助

班级

06护本

07护本

06护本 07护本

06护本 07护本

(116人)

(94人) (116人) (94人) (116人) (94人)

对促进基础课与专业课的衔接

50

54

53

40

13

对引导理论与临床问题联系

40

70

67

24

9

对规范操作,提高实践效果

53

51

59

40

4

3

对激发学习兴趣

46

52

70

42

对观察病情、分析及

46

60

56

31

14

3

处理问题能力提高

对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52

59

59

35

5

对沟通能力的提高

55

53

59

41

2

对循证护理理念、 批

22

50

45

43

49

1

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注:表1显示95%以上的学生赞同创新教学方法。

4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外科护理学教学中教育方式的创新,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肯定,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首先,创新型护理人才的培养以创新素质培养为目标,注重社会对护士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着力构筑完美的人格教育,加强了护理学生专业责任感、使命感,更好的服务社会。其次,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理念,建立教学与实践的良性循环互动,优化课程设置、优化师资结构、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考核评价标准,培养和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另外,针对外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和弊端进行改革与创新,全面提高外科护理学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效果。

参 考 文 献

[1]刘宇,张静平,叶曼.护理模式转变下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现代护理,2007,7(13):21.

[2]刘书铭.构建与国际护理教育接轨的课程体系[J].卫生职业教育,2003,21(5):5.

第7篇:外科护理学论文范文

1文献的概念及其分类

文献是通过载体记录的知识,载体是文字语言附着物,是物质形态。从古至今,载体有竹简、纸张、磁带、磁盘、光盘等。科技文献是记录、保存、交流和传播科学知识和思想的一切著作的总称。其分类包括:①一次文献即原始文献。②二次文献。在一次文献基础上加工而成,常称为“检索工具”,如目录、索引、摘要等。③三次文献。通过检索工具(二次文献)收集原始资料(一次文献),加工整理成的综合性文献资料,如综述、述评、年评、指南等。④零次文献。

未成文的口头传递的信息,或手稿之类的资料,即还没有传播载体。

从上可以看出,综述既不同于原始论文,不属一次文献,也不是论文的摘要、索引或书目,不属二次文献,而是一次文献高度浓缩的产物,是把多篇相关文献综合加工而写成的三次文献。因此,综述包容的信息量大、反映学术动态快,是获取信息、促进科研、指导实际工作的有效途径。

2文献综述的特点

综述包括现状综述——成就性综述、回顾性综述——动态性综述和专题争鸣性综述三种。其特点如下:①资料来源是拿别人的文章做自己的文章。②研究对象是文献资料,不是人或动物。③内容涉及面广,信息浓缩、精炼。④叙述性的表现手法,以事实为基础,在充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评论。⑤引文多,有很强的参考性。

3撰写文献综述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信息时代的特点如文献数量多、增长快,内容分散,重复交叉,语种增加,知识老化加速,质量下降,时滞严重等,呼唤着护理综述文章的出现,使其显得非常必要。此外,综述是知识再创造的研究(科研分为创造知识、修改知识、综合利用知识),写作综述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步骤,是促进护理学科发展、成熟,促进人才成长的重要环节。再则,综述提供回溯检索文献线索等,以上说明文献综述的撰写显得非常重要。

4写作步骤

4.1选题

①选取护理工作中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②选取位于学科前沿,有一定超前性,能反映新成果、新技术、新动向或矛盾焦点的问题。③选取自己熟悉或有一定研究基础的题目。④选题要大小适度。⑤希望在杂志发表的综述,应注意期刊的要求。总之,选题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掌握四个相符:与个人主观条件相符、与自身客观条件相符、与护理进展现实相符、与自己今后的研究方向相符。

4.2收集文献资料

4.2.1对文献数量和质量的要求:①数量要求。>40篇,有人提出初始收集资料最好>100篇。②质量要求。年代分析,文献发表的年代越近越好,近3年最好,至多不超过5年;专业分析,资料来自本专业学术期刊、核心期刊的论著性文章;国别分析,资料来自本课题研究的先进国家、权威机构、有威望的专家;主题分析,引用资料的主题与自己的选题相同或相近。

4.2.2收集方法:①顺查法。顺年查找,由远及近。②逆查法。由近及远,从当前开始,倒查近3年或5年的文献。③追溯法。又称篇后文献检索法,是利用已发表综述后的参考文献进行追溯查找的方法。

4.2.3检索工具:有目录、索引、文摘等类型。①中文工具。《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全国报刊索引》(自然科学技术)、《中国医学文摘》和《国外医学》等。②英文工具。美国《医学索引》(IM)、荷兰《医学文摘》(EM)、美国《生物学文摘》(BA)、美国《化学文摘》(CA)等。③联机与光盘。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CBMDISC)、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联机数据库(MEDLINE)等。④网上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数据库、中医药信息检索系统网上数据库等。

4.2.4检索途径:①题名途径(主要按书名、刊名检索)。②著者途径(按作者姓名检索)。③分类途径(按文献所属学科类查)。中国图书分类法规定,“R”是医药卫生,如R4为临床医学,R47为护理学,R248为中医护理学,R5为内科学等。④主题途径(按规范化术语即主题词查)。

4.3整理加工文献

①阅读(浏览、粗读、精读;应确定优先阅读的文献)。②整理、分类、筛选。③综合组织(可按主论点、分论点组织论证材料,确定论证方法,安排层次结构)。④拟定提纲,完成全文。

第8篇:外科护理学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临床实习,内科护理

 

临床实习教学是护理学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在有限的临床实习时间内培养学生正确的护理思维能力,将护理理论知识与护理实践能力最大化结合是我们一直在探讨的问题,为此,我们对湖北医药学院2005级护理学系本科实习生在肿瘤科尝试性地实施了以问题为中心的(Problem-Based Learning,PBL)PBL教学模式,并与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比较,确实收到了较好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

1 PBL教学法实施

按大纲要求,实习学生轮转肿瘤科时间安排为3周,我们选择已完成内外妇儿等其他专业实习任务,最后来我科实习的学生做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6人,一组安排在肿瘤一病区做为试验组,采用PBL法带教,另一组安排在肿瘤二病区做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带教。在具体实施中临床实习,试验组一般是一名教师带教3-4名学生,这符合PBL教学法所要求的小班学习,教师向学生讲解临床实习所应掌握的常见病例诊治和实践技能要求,向学生说明PBL教学的目标和具体安排。学生每天上午跟随教师所在护理小组进行查房或操作,由相应的带教教师负责指导。在带教中,除了让学生熟悉临床工作程序、掌握临床操作规范外,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医学风险意识和医学伦理知识。在空闲时间,将学生组织起来通过PBL教学法进行理论自学、病例讨论、书写临床资料和临床技能培训等。

我们在内科护理学临床实习教学中采用PBL教学法遵循二步法:①问题呈现②问题解决。

1.1问题呈现

PBL包含的问题是整个教学环节的焦点,是影响PBL教学效果的关键论文怎么写。肿瘤患者往往都有基础病史和并发症,涉及到全身的各个系统,这使得学生在临床实习中,可以遇到许多真实的临床场景,也帮助带教教师提出各种好的临床问题,以食管癌患者的护理为例,首先由带教教师带领学生在病床前收集病人的资料,主要由学生执行,带教教师在旁协助,事后指出不足并提出问题,如:①要对该患者进行护理评估,需要收集哪些资料?②护理诊断是什么?③你的护理计划,护理措施有哪些?④如何进行护理评价?等[1] ,要求实习学生自己收集相关资料然后进行小组讨论,最终形成统一意见后做以汇报。问题的设置除内科护理知识外,还可以是外科护理、基础护理等方面的问题,由于学生已系统地学习了护理专业的全部课程,并已完成了其他专业的实习,理应有这个基础,也有这个能力完成上述的任务。

1.2问题解决

我们按照经典PBL教学要求,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由带教教师和3-4名所带学生组成。这一过程可在第二天进行。学生在讨论前通过网络资源、图书馆、参考教科书温习和查找资料获取相关理论知识,在讨论与问题相关的临床资料和信息时,学生密切合作,相互间弥补不足。针对所提问题进行自由讨论分析,提出自己的思路和见解。如:我们要求学生在接触典型病人前,将有关食管癌护理实习摘要组织好学生的讨论及相关知识的引导和启发,重在培养学生临床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考核

考核分为对教师考核和对学生进行考核临床实习,对教师主要进行问卷调查,对学生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和出科考试进行考核,出科考试采用综合评定,最终成绩由理论+临床实际操作组成。理论考核采用闭卷方式进行,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将试题分为记忆(50分)、理解(28分)和应用(22分)3部分,满分100分。临床实际操作按临床操作熟练程度评定,分优、良、差三等并折算成相应的分数,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评价两组学生在肿瘤内科护理学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应用方面是否有差异。

2效果

两组学生的出科考试成绩统计结果见表1,在总分和记忆部分两组比较没有差异,这可能是由于实验组进行PBL学习的时间较短,所学内容占整个考试内容比例不大所导致的。而在理解和应用部分,实验组则优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说明PBL教学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增强了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见表2),多数学生认为通过PBL带教,在文献检索和阅读能力、主动发现和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总结问题和撰写论文能力及信息共享和协作精神的培养等方面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对带教教师的问卷调查显示,①PBL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②在辅导学生的同时对带教教师的知识更新也非常有帮助,促使自己主动学习。③PBL提高了带教教师通过查阅文献解决问题和撰写论文的能力。

表1 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考试总分、记忆、理解和应用成绩比较(分, ±s)

 

班别

人数

总分

记忆

理解

应用

实验组

16

82.2±3.7

37.6±5.3

26.1±2.6*

19.1±3.4*

对照组

16

79.3±4.1

38.8±4.8

第9篇:外科护理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病因 护理措施

(一)护理评估

1.护理病史及心理社会资料 急性心肌梗死发生时,病人极度不适,护士应重点收集有关病人疼痛的情况,包括疼痛的部位、性质、剧烈程度、持续时间,以及是否出现恶心、呕吐、心衰、休克等表现。急性心肌梗死疼痛剧烈,使病人难以忍受,往往产生濒死感,使病人处于恐惧之中。此外,看到医护人员紧张的抢救工作以及身处陌生的、充满仪器设备的冠心病监护病房也易使病人由此产生不安、担心、焦虑等情绪反应,护士应注意观察,及时给予护理。至于病人既往是否存在冠心病病史、以往用药情况,及是否有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吸烟等病史,可通过病人家属或待病人疼痛稍有缓解后再进一步询问。

2.身体评估 病人的神志、面色、脉搏、血压、呼吸、心尖部第一心音变化情况、肺部湿啰音应重点评估,这些资料有助于及时发现病人是否出现了心力衰竭或休克。

3.有关检查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心电图和血清心肌酶是最重要的两项检查,其结果不仅为诊断提供依据,也有助于了解病情进展及对溶栓治疗效果做出评价。

(二)主要护理诊断

1.疼痛:胸痛:与心肌缺血坏死有关。

2.恐惧:与剧烈胸痛导致的濒死感有关。

3.焦虑:与对自身疾病不了解有关;与担心梗死再次发生有关。

4.有便秘的危险:与急性心肌梗死后绝对卧床及进食减少有关;与不习惯床上排便有关。

5.活动无耐力:与心肌坏死致心脏功能下降有关。

6.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猝死。

(三)护理计划及评价(举例)

疼痛:心前区痛:与心肌缺血坏死有关。

1.目标主诉疼痛减轻或消失。

2.护理措施

(1)卧床休息:发病后1~3天内应绝对卧床休息,自理活动如洗漱、进食、排便、翻身等由护士协助完成。向病人、家属说明绝对卧床休息目的是减少心肌耗氧量、减轻心脏负荷,随病情好转可逐渐增加活动量。

(2)疼痛护理:疼痛使患者烦躁不安,可加重心脏负担,易引起并发症发生,需要尽快止痛,遵医嘱给予吗啡或哌替啶皮下或肌肉注射,可同时使用硝酸甘油持续静脉滴注或口服硝酸异山梨醇酯。并随时询问病人疼痛变化。

(3)吸氧:给予2~4L/分持续吸氧。

(4)保持情绪稳定:病人心前区疼痛剧烈时,保证有一名护士陪伴在病人身边,便于询问疼痛变化情况及安慰病人,向病人说明应用多种治疗措施,疼痛会逐渐缓解。

(5)饮食护理:最初2~3天以流食为主,随病情好转逐渐改为半流食、软食及普食。饮食应低脂、易消化食品,需少量多餐。

(6)心电监护:在监护室行连续心电图、血压、呼吸监测3~5天,若发现频发室早>5个/分,或多源室早、R-on-T现象或严重房室传导阻滞时,应警惕室颤或心脏骤停可能发生,必须立即通知医生,并准备好除颤器。

(7)排便护理: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排便用力可增加心脏负荷,易诱发其并发症,嘱病人排便时严禁用力。由于急性期卧床期间活动少,肠蠕动减慢,进食减少,又不习惯床上排便,故易发生便秘,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应常规给予缓泻剂。’

(8)溶栓护理:心肌梗死发生在6小时之内者,可遵医嘱进行溶栓治疗,其目的是使闭塞冠脉再通,心肌得到再灌注。护理工作包括:①询问病人有无近期大手术或创口未愈、活动性溃疡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出血倾向或出血史等溶栓禁忌症,了解后及时与医生沟通;②遵医嘱迅速配制并输注溶栓药物,使用链激酶需做皮试;③注意观察用药后有无过敏反应如发热、皮疹等;用药期间是否发生皮肤、粘膜及内脏出血,尤应注意消化道出血;④用药后定期做心电图、心肌酶检查,且询问病人胸痛情况均为判断溶栓是否成功做准备。

3.评价 病人主诉心前区疼痛消失。

参 考 文 献

[1]叶任高.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93.

[2]杨永丽,许琼芬,代静.急性心肌梗死康复护理[A];全国心脏内、外科专科护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