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气安全技术范文

电气安全技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气安全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电气安全技术

第1篇:电气安全技术范文

关键词:住宅电气安全防人身电击

一、安全

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变化及家庭形式多样化,使得人们对安全保障的要求愈来愈高。这种高度安全性的要求主要体现在防盗、防犯方面,这是最为直观的安全,也最为人们所重视及关注。然而,不为多数人知晓的电气安全更是与人们的生命财产密切相关的。

1. 防人身电击技术

漏电保护电器(RCD)作为实用的防电击措施之一,已为广大电气设计者、管理者及使用者所接受,并付诸实践。

RCD的应用大幅度地提高了安全用电水平,成为防触电事故的有效措施之一,1996年6月1日开始实 施的国际《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的第四章第四节明确规定,采用接地故障保护时,应实施总等电位联结。按规范规定,当采用低压断路器、熔断等保护电器实施自动切断供电时,应在建筑物内实施总等电位联结。等电位联结的目的不在于缩短保护电器的动作时间,而是降低接触电压值,某些情况下有可能将接触电压降到安全值以下。等电位联结有总等电位联结(又称主等电位联结)和局部等电位联结(又称辅助等电位联结)。

2. 防电气火灾技术

近年来,电气火灾不断增加,已居火灾起因首位,电气设备或线路故障起火是十分常见的起火原因。

电气故障主要是带电导体之间的短路和带电导体与“地”之间的短路。这是所说的“地”是泛指与地有联系的设备外壳、金属管道及构架等外露可导电部分的短路,通常将前者称为短路,后者叫做接地故障。

接地故障虽也表现为短路形式,但它在短路电流值、故障后果和保护措施上与相间短路均不相同。

带电导体产、发生短路时,由于短路电流大,可令保护电器设备自动切断供电,防止电气火灾的发生。而接地故障却因短路电流小,特别是电弧性接地故障,无法令保护电器设备动作,它不仅能导致人身电击,也能引起电气火灾。通常电弧性接地故障起火的危险性及发生的几率大于一般的相间短路。

能引燃起火的电弧电流在500mA以上,IECTC64认为RCD是防范电气火灾的措施之一,但保护装置的IΔn

据有关资料介绍,在一些发达国家,要求建筑物电源总进线上设置IΔn≤500mA的RCD,否则,当地的供电公司不予供电。

3. 电涌防护技术

为了保护建筑物免遭雷电袭击,设计了由避雷带(针、网)、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组成的外部防雷系统。

然而,雷电电涌可通过室外线路入侵建筑物内的设备,造成毁坏。同时建筑物内部投切过电压亦可造成设备的损伤,这些都是外部防雷系统无法保护的。

防止上述用电设备绝缘被击的主要措施是装设电涌防护器,如过电压保护器、放电间隙、避雷器等。当雷电电涌或内部过电压值大于电涌防护器的动作特性时,均能在瞬间使电涌防护器动作,并通过等电位装置,形成等电位。

也就是说,防范雷电电涌及过电压的措施,是在最短时间内(纳秒级)令其释入电路上产生的大量脉冲能量,通过等电位装置将其泄放至大地,从而降低设备各接口间的电位差,保护用电设

4. 保安技术

对多层住宅而言,安全系统是进户处设置一道常锁的大门,住户只有使用钥匙方可进出。来访者则要通过设置在大门上的对讲盘和住户取得联系,方可进入。

对于高层住宅,是在入口的门厅处设置常锁大门,住户与来访者的进入程序同多层住宅,但增加了住户与高层管理人员间的对讲。

随着闭路电视技术引入对讲安全系统,住户对来访者的语言及容貌有准确的识别,从而提高了安全程度,这就是可视对讲安全系统。它是在前种系统的基础上增设了一个影像传输通道,在大门的对讲盘上装有摄像头,以观察来访者。

用于家住安全保护的设备还有红外探测器、玻璃破碎探测器等,除了业主明确要求设计此类防盗保护设备外,在设计中,一般未设置。

二、安全可靠的配电系统

对于不设置变配电所的独立建筑物,其低压配电系统最好能采用TT接地制式。对于同一变压器供电的TN系统,不论是TN-S、TN-C或TN-C-S系统,其PE线或PREN线是连通的,当任一处发生接地故障时,故障电压会沿PE线或PEN传至其他未发生故障处,可能会引起新的电气故障,而TT系统的PE保护线是从各建筑物的接地装置引出的,彼此不会连通,因此某栋建筑物发生接地故障不会殃及其他建筑物,避免了TN系统“窜”电位的缺点。

三、合理的配电系统

按沈阳供电局推荐,新开发小区一般住宅的安装容量为6kW/户,住户进户开关选32A或40A,其进户线截面不小于10mm2铜芯绝缘线。室内的配线不小于2.5mm2。电度表选用与微机抄表系统接口的宽负荷表10(40)A。

在电子时代的今日,很难估计会出现什么新的家用电器产品,特别是厨房用电设备。为适应这种难以预料的发展,除了在厨房设置较以往多一些的插座外,其供电回路的容量也适当放大,可视住宅面积大小,其配电线路选为:BV-3×4mm2。

对于面积较大的高级住宅,其安装容量按家用电器的设置累计而成,通常大于10kW。单身公寓面积虽小,但“五脏俱全”,其用电量约为3~4kW/户。

在生活水平日渐提高的今日,提高用电可靠性、缩小停电范围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在些设计中,应给予厨房、卫生间用电各一个专用回路,其上设置IΔn=30mA的漏电断路器;

客厅、餐厅及卧室用插座则由另一回路供电,其上亦设IΔn=30mA的漏电断路器;照明、壁挂式空调用回路不设置RCD,原因是它们可视为固定安装设备,不会像电吹风、电熨斗这些手持的用电设备,使人们有发生间接接触触电事故的可能。

参考文献:

[1]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BG50054-95

第2篇:电气安全技术范文

摘 要:10KV以下电气线路广泛应用于居民供电和小型工厂供电,供电的安全、稳定直接影响居民的用电质量和工厂的正常生产。设计、安装好10KV电气线路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电气线路;室内低压布线;安全技术要求

1 架空线路

架空线路由杆塔、导线、绝缘子和金具组成,架空线路在设计、安装、运行和维护方面的安全要求是:

(1)线路设计应满足用电需求和安全要求,最重要的是正确选择导线截面和保证安全间距。

(2)施工前应对器材进行外观检查。水泥电杆横向裂纹的宽度≤0.1mm,长度≤电杆周长的1/3。

(3)电杆的埋设必须牢固稳定。一般土质电杆埋设深度为杆长的1/10加700mm。

(4)线路横担应平直整齐。直线杆单横担应装在受电侧,90?转角杆和终端杆采用单横担时,应装于拉线侧。导线为水平排列时,上层横担离杆顶距离不宜小于200mm;

(5)承力杆必须打拉线。与电杆的夹角不宜小于45?,受限制时不小于30?。转角杆的拉线与线路分角线方向垂直,大于30?的转角杆应分别在导线的反方向各打一根拉线。终端杆拉线在导线张力的反方向,耐张杆应顺着导线方向向两侧打。

(6)导线架设应遵守下列规定:1)放线 防止导线在展放过程中发生磨伤、断股、扭弯等现象。钢芯断股或导线损坏的截面超过导线导电部分的17时,应割断重接;断股或损伤较轻时,可敷线修补,敷线长度应超过缺陷部分两端100mm以上; 2)导线的连接 不同金属、规格、绕向的导线严禁在同一档距内连接;同一档距内每根导线只允许有一个接头,接头距导线固定点不应小于0.5m。架空线路在跨越铁路、公路、电车道、河流、通信线路和其他电力线路时,在跨越档距内不允许有接头;3)采用单线收紧,应先紧中线后紧边线;4)城镇地区的高压线路,应至少每月巡线一次;郊区和农村的高压线路,应至少每两个月巡线一次;低压线路应至少每三个月巡线一次。树叶与3~10Kv线路的垂直距离

2 进户装置

高压接户杆应装设跌落保险一是作为进线段的保护,二是便于停电检修;档距不应大于30 m。接户线在引入口处的对地面距离不应小于4.5m(有遮拦和非通道处不小于3.5m);接户线的线间距离不应小于0.6m(进户穿墙套管间中心距离不得小于350mm);导线截面应不小于25 mm?(铝绞线)。

低压接户线的档距不宜大于25 m(最大不超过35m),超过此档距时宜设进户杆。进户点距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2.7 m,当进户点高度不足2.7 m时,或则在墙上固定线穿管进户,或则加装进户杆。接户线在最大驰度时,对通车困难的街道、胡同、人行道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3.5m。接户线从上方与弱电线路交叉时垂直距离应大于0.6m ,从下方交叉为0.3m,如不能满足,可用瓷管隔离。

进户线的最小截面允许为:铜线1.5 mm?,铝线2.5 mm?。不宜用软线,中间不可有接头。

3 临时低压架空线路

临时低压架空线路的架设必须牢固。档距不宜超过30 m,干线线间距离不得小于300mm,对地高度不得低于4 m,跨越通道时不得低于6 m;分支线必须采用绝缘导线,线间距离不得小于200mm,距地高度不得低于2.5 m。临时线路的使用期以6个月为限,超过6个月应按正式线路的标准架设。临时线路使用完后,应立即拆除。

4 电缆线路

施工过程中,严防电缆扭伤。电缆弯曲半径与电缆外径的参考比值:油浸纸绝缘铅包铠装多芯电力电缆为15倍(无铠装为20倍),同型单芯电缆为25倍;铠装塑料绝缘电力电缆为10倍(无铠装为8倍)。

5 室内低压布线

5.1 室内布线方式的选择

室内布线可分为明配线和暗配线两大类,每类又有若干敷设方式,应根据内线工程的周围环境和现场条件选择安全合理的布线方式。在有腐蚀性介质,特别潮湿以及在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应采用暗配线敷设。禁止在以纸、桔杆等易燃物做成的顶棚内方式导线。

5.2 对布线的一般要求

线路的走向应尽量远离锅炉、烟道、蒸汽管道等热源、易燃物品及其他危害线路安全运行的设施。当间距不足时,应采取在管外包绝热层的隔热措施或绝缘隔离措施。水管与电线管在同一平面敷设时,宜将电线管敷设在水管的上方。

布线完工后,通电前应进行绝缘电阻测量。相对地和相对相的绝缘电阻分别不应小于0.22MΩ和0.38MΩ,对于36v及以下的低压线路也不小于0.22MΩ。在潮湿有腐蚀性蒸汽或气体的场所,绝缘电阻值的标准可降低一半。

5.3 对各种配线方式的安全技术要求

配管管径应依据穿管导线的截面和根数来确定,即管内导线截面(含绝缘层)之和不应超过管孔面积的40(或者说线管内径不小于导线束直径的1.4~1.5倍)。

电线管的弯曲和连接:电线管路应尽量避免弯曲过多过急,明管的弯曲半径一般不小于配管外径的6倍;如只有一个弯时,可不小于配管外径的4倍。暗管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配管外径的6倍;埋设于地下或混凝土楼板内时,不应小于管子外径的10倍。弯曲处不应产生凹裂或变扁,弯曲角度不小于90?。

管路在下列情况下应加装接线盒:直线敷设长度达45 m处;有一个弯时,全长达30 m处;有两个弯时,全长达20 m处;有三个弯时,全长达12 m处。接线盒间的直角弯曲数,在暗管工程中不应超过3个,明管工程中不超过4个。

管路垂直敷设时为防止管内因自重而拉断,凡50 mm?及以下导线长超过30 m,50 mm?以上导线长超过20 m,也应装设接线盒,在接线盒中或管口处将导线加以固定。

瓷夹板、瓷柱、瓷瓶明配线的安全要求:水平敷设时,室内不低于2m(室外为2.5m);垂直敷设接到开关等设备时,不得低于1.3m;穿越楼板时,在穿越楼板的一段1.3m以下部分的导线应加保护管保护。室外配线跨越人行道时,导线距地面高度不应小于3.5m;跨越通车车道时,不应低于6m。

如环境条件许可,在工业厂房内也可以采用裸导体布线。这时要加大配线的各项间距:无遮护的裸导体至地面的距离,不应低于3.5m;装有网孔遮拦时,不应低于2.5m;裸导体与网状遮拦(网眼不大于20×20mm)的距离不应小于100mm。

第3篇:电气安全技术范文

关键词:数控机床 电气设备 维修 故障

中图分类号:TM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9(a)-0145-01

所有机床的电气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会出现多种不同类型的故障。然而引起机床电气设备产生故障的原因,一方面源于机床电器元件在运行过程中的自然老化,另一方面源于机床设备在平常运行过程中的保养与维护工作不到位而致,由此就出现了小故障发展为大事故的现象。除了以上两方面的原因以外,电气维修技术者在处理电气故障时的误判断、误测量及操作方法不正确进而酿成了事故范围扩大的局面,也为其中的一个原因所在。因此,为了确保机床能够正常运行,以压缩因电气修理的停机时间,提高机床的劳动生产率及利用率,就务必对机床电气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目前,数控机床电气维修技术由于还未形成一个完善、成熟的理论体系,所以,笔者就自己的工作经验及多年的业务基础对数控机床电气维修技术进行了整理和总结,以供参考。

1 数控机床的维护与保养

具体来讲,数控机床的维护与保养需以各机床型号、种类、实际运用情形为依据,以机床的操作说明书作为参考,有必要规划并制定定级、定期的维护与保养工作制度。

1.1 提高数控系统的维护力度

提高数控系统的维护力度,需从以下几点入手:(1)对存储用电池进行定期替换。为了防止RAM内信息丢失,在替换电池时需在数控系统供电的情况下进行该项工作。(2)就日常维护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应严格执行并遵照,尽可能的少开强电柜门及数控柜门。(3)就数控柜的散热通风系统应及时定期的进行清理。定时维护数控系统的输入/输出装置。定时查看并替换直流电动机电刷。每年对数控铣床、数控车床等查看一次。定时查看、替换电动机电刷。

1.2 提高数控机床的生产利用率

以机床电气方面而言,为了提高数控机床的生产利用率,应从以下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即为组成机床的整套电气控制体系硬件的电子元件在寿命与性能上的“磨合”阶段,由于该阶段为故障率趋向下降的阶段,若能保证在该阶段内不断开动机床,那么该“磨合”就会缩短其工作时间,同时,也能对一年的维修期进行充分的利用。第二阶段,即对效能进行充分发挥的阶段。创造最佳的平时维护与保养条件,对机床进行合理使用,那么机床正常运行的期限最少大于5年。第三阶段,即为系统效能下降阶段,8至10年左右的寿命期限为数控系统的平均使用寿命期限。

1.3 加大操作人员的培训工作以提高其综合素质

加大操作人员的培训工作以提高其综合素质,对操作机床电气系统的技术人员来说尤为重要,原因是:(1)在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系统中的CNC系统更换、升级较快,若未能跟紧发展的步伐来进行相应专业方面的培训与学习,那么CNC系统的相关新信息、知识就不能及时的掌握和运用。(2)由于数控机床是一种特殊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其涉及的知识范围较广,同时普通机床的使用难度远远不及数控机床,所以,很有必要对操作人员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以适应发展。因此,对数控操作技术人员必须进行相应操作上的培训与学习,同时制定出一套符合实际要求且操作有效的关于数控机床在管理和使用方面的措施与方案。

2 几种常见的数控机床电气故障

2.1 电源故障

整个机床正常工作时的能量来源于电源。就我国而言,由于国家的电力不足、电网质量较低,以及人为等因素会致使电源出现故障,故此,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给机床电气系统正常工作时带来的影响进行电源设计。

2.2 硬件故障

通常情况下,元器件质量等造成硬件故障。通过修复甚至替换这些元器件等才可有效解除硬件故障。

2.3 软件故障

通常情况下,数控机床的PLC逻辑控制程序中所产生的故障即为软件故障,解除此故障的方式为:输入或是改动一些数据甚至于采取修复PLC程序的方式解除此类故障。除此之外,采取程序归零的方式也是一种排除软件故障而行之有效的渠道。在软件故障中也包括零件加工程序故障。

3 数控机床电气维修技术的探究和讨论

3.1 进行数控电气故障的检查工作

数控机床电气故障的检查工作包括:(1)查询故障产生的原因、表象、后果。(2)检查各电控装置是否有报警迹象,机床各部件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3)检查局部是否存在保险烧坏的现象等。通过常规电工仪表检测各组直、交流电源电压等,从其中找出可能存在的故障。

3.2 电源故障维修和排除

数控机床电源故障维修和排除的措施:一方面,进行电源重设计和安装。另一方面,维修、替换出现故障的电子元器件。

3.3 工作台定位不准故障的维修

通过分析和研究,以下3点是产生工作台定位错误的可能性原因:(1)编码器联轴节出现磨损现象。(2)测量电路不佳。(3)由于同步齿形带出现磨损现象,致使检测到的工作台转数与实际转数不吻合。以上述原因为依据,检查编码器联轴节与同步齿形带,整体判断由于测量电路不佳而产生故障的可能性极大。

3.4 控制轴运行故障的维修

致使控制轴运行产生故障的原因为:闭环电路检测信号线出现折断的现象。当出现上述故障时,应采取重新接线的措施来消除故障,达到维修故障的目的。

4 结语

数控机床的电气设备是一种结构较复杂、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先进加工设备,是企业生产的关键及重点设备。只有正确操作、精心维护数控机床的电气设备才能使其发挥高效益,产生高经济,也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设备的利用率;及时发现和消灭电气设备出现的故障隐患,保证数控机床正常运行。

第4篇:电气安全技术范文

[关键词]建筑电气;工程质量;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4)08-0045-01

近些年来,随着建筑物的服务功能不断增加和扩大,提高了建筑电气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标准,这就使得建筑电气专业在建设工程中的复杂程度越来越大,对电气系统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电气工程的质量,对于建筑工程的使用功能、竣工后运行的安全可靠程度、投资效益的体现等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一项建筑电气工程而言,从开工到竣工,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工作自始至终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就关于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工作,谈一些个人体会。

1.电气工程施工技术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21世纪的电气工程概念已经远远超出上述定义的范畴,电气工程也是工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建筑智能化的发展,凸现出电气工程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它不仅影响到整个工程的工期、质量、投资和预期效果,还对整体设备的安全运行、节能效果及工程投入使用后的使用功能等等有影响。

电气工程包括的工作内容较多,对于其管理也相对较为复杂,因而电气工程质量在建设上呈现出一定的不稳定性,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时刻关注电气工程建设施工中的每个细节,切实将工程质量管理置于重要地位。

电气工程建设的另一大特征是各个要素之间具有很强的连贯性。电气工程施工中的任何一个要素不合格都会给整个工程带来连锁效应,因此搞好电气工程质量管理就必须关注每个发展阶段及各个要素。

2.建筑电气安装质量保证技术措施

2.1认真搞好电气管理技术交底

为保证电气安装工程的施工质量,应切实抓好管理工作中的事前控制。在施工前,承包单位的管理人员及电气技术负责人、电气施工工长等人员都必须参加管理交底。监理交底时,应对施工单位约法三章,以书面形式提出严格的电气安装质量要求,以管理工程师通报的形式下发至各施工队,在施工过程中密切注意。经验证明,这种预防措施能大大减少施工中的返工和扯皮现象。下面是某电气安装工种施工管理时,在工程初期向安装单位提出的一份电气安装质量基本要求的实例,其主要内容如下:

(1)该工种以下几个文件为电气安装工种施工质量检查验收标准。《电气安装工种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3032-2002)等。

(2)严格按图施工,如需改动设计图,一般应有建设、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各方的签认,未经监理工程师签认不得施工。

(3)用于该工程电气安装的各种电气元器件、材料必须符合图纸要求,并带有产品合格证、质量保证书及生产许可证,并须经质检员和监理工程师审验后方可使用。对于重要材料及元器件要由工程人员组织抽样,送当地质检部门检验后方可使用。

(4)该工程为三相五线制( TN2S) 供电系统,保护零线和工作零线严格分开,不得混用。所用导线颜色规定如下:相线A ――黄色、B ――绿色、C――红色、中性线N ――兰色、保护线PE ――绿黄双色、开关线――白色。

(5)电气安装工程的隐蔽部分,如线管、接线盒的预埋,接地装置、防雷装置的安装敷设等,必须经管理人员验收认可后才能隐蔽。

(6)测量绝缘电阻及接地电阻时,必须有管理人员在场,否则结果无效。

2.2电气施工方案审批

工程正式开工前,各施工单位必须提交电气施工方案设计,对于特殊单位还需提交电气施工组织设计,由电气工程师审核后,报总工程师签发同意后方可施工。

(1)电气施工方案设计。电气施工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该电气安装工程包含的项目;施工技术措施与电气专业分期工程技术交底;质量管理体系、技术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的有关内容;质量保证的措施;施工进度的安排;施工现场电力供应;施工资料的管理;成品保护措施;安全、消防及文明施工措施等。

(2) 电气施工组织设计。下述工程范围内,一般应有电气施工组织设计:具有10 kV 变配电系统的工程;具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工程建筑电视共用天线、闭路电视、电视监视及防盗系统工程;楼宇自控、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等。

3.电气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

建筑施工中的电气操作危险高、事故多,因此必须做好施工时的安全保障措施。在电气施工人员进场后,电气负责人员应与项目部专职安全员,对其进行专项的电气人员施工前的上岗培训和安全教育。现场的临电施工人员必须持有正规的劳动部门颁发的上岗证,严禁无证上岗,平时还应做好交底记录并建立相应的技术档案。在具体的电气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的实施要点如下:

(1)施工安全管理职责的划分。 项目经理部应根据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要求,把安全责任目标分解到岗,落实到人。 ①项目经理对本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负全面领导责任。②项目总工程师对本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负技术责任。③工长(施工员)对所管辖劳务队(或班组)的安全生产负直接领导责任。④安全员的安全职责。

(2)安全技术交底制度。①工程开工前,工程技术负责人要将工程概况、施工方法、安全技术措施等向全体职工进行详细交底。②分项、分部工程施工前,工长(施工员)向所管辖的班组进行安全技术措施交底。③两个以上施工队或工种配合施工时,工长(施工员)要按工程进度向班组长进行交叉作业的安全技术交底。④班组长要认真落实安全技术交底。每天要对工人进行施工要求、作业环境的安全交底。⑤安全技术交底按施工工种安全技术交底:分项、分部工程施工安全技术交底;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施工的安全技术交底。

(3)安全检查。①安全检查方法可以分为定期性、经常性、季节性、专业性、综性和不定期的职工代表巡视六类安全检查方法。 ②安全检查内容是:查思想、查管理、查隐患、查整改、查事故理。③安全检查的重点是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在安全检查过程中应编制安全检查报告,说明已达标项目,未达标项目,存在问题,原因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④安全检查应注意:将自查与互查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检查与改相结合;制定和建立安全档案;安全生产责任制及管理制度是贯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必须认真执行;落实责任是前提,强化管理基础,以人为本是关键,常抓不懈是保证。

针对现在施工人员比较杂乱,素质参差不齐,经常进行安全检查可以有效督促各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我曾经在我负责的“迎亚运市政道路两侧综合整治配套光亮工程(荔湾区段)施工专业承包”中遇到这样的情况,由于该工程需要高处作业,施工人员由高处吊落,慢慢把灯带钉入外墙,但是某施工人员坐在吊板上,只用吊板上的绳带绑住身体就开始施工(连个安全带都没有),正好遇上我在做安全检查,于是我马上叫停这名施工人员,责令再绑上安全带再进行施工。

(4)现场安全事故的处理程序。施工活动中发生的工程损害纳入安全事故处理程序。按照有关律、法规的规定执行。安全事故的处理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处理规定 》执行。

4.结语

总之,随着建筑电气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建筑电气工程的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建筑施工单位的建筑电气工程师,不单是酒店工程,所有的建筑工程的电气系统施工管理必须以严谨的工作作风对待,并不断学习,以高超的技术、丰富的经验将电气工程施工做好、管理好,以合格的工程,优良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回馈业主和自己所在的施工企业。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2002(04):01.

[2]陈御平.电气施工员(工长)岗位务实知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第5篇:电气安全技术范文

医用电气设备的安全测试中最重要的测试是仪器的漏电流。泄漏电流主要由电容泄漏和电阻泄漏所致。两导线和导线与外壳之间的分布电容和电容耦合造成的漏电存在于设备内部的各个地方,若分布电容越大则产生的漏电流也越大。如50Hz的交流电,2200pF的分布电容大约产生150μA的泄漏电流。如果绝缘材料失效、导线破损或电容对地短路(仪器故障)等会产生传导漏电流(电阻漏电流),若电源的火线与外壳短路,外壳金属带电会产生致命的危险。口腔全景摄像装置电源属于B类型,对其检测需进行对地漏电流和外壳漏电流的漏电流检测。(1)对地漏电流。由网电源部分穿过或跨过绝缘流入保护接地导线的电流。在保护接地导线断开的单一故障条件下,若人体接触与该保护接地导线相连的可触及导线(如外壳),则该对地漏电流将通过人体接地,当其电流大于一定值时会有电击的危险。根据国家标准GB9706.1-2007的要求,B类设备的对地漏电流在正常状态下<500μA和在单一故障状态下<1000μA。电气检测使用的电气安全分析仪是METRON-QA-90和RIGEL-288型全功能手持式电气安全分析仪整合了自动和(或)手动检测模式、数据记录和设备管理等诸多功能,轻便且方便技术人员使用。检测标准为GB9706.1-2007,等同于IEC60601-1医用电器安全标准[3-4]。根据IEC60601-1标准,每单项进行3次测量。采用RIGEL-288分析仪测量结果取最大值为对地漏电流在正常状态下为171μA和在单一故障状态下为527μA,采用METRON-QA-90分析仪测量结果取最大值为对地漏电流在正常状态下为150μA和在单一故障状态下为510μA,均满足对地漏电流在正常状态下<500μA和在单一故障状态下<1000μA,符合要求,但也表明口腔全景摄像装置存在对地漏电流,其测量结果见表1。(2)外壳漏电流。外壳漏电流是在正常使用时从操作者或患者可触及的外壳或外壳部件(应用部分除外),经外部导电连接而不是保护接地导线流入大地后外壳其他部分的电流。根据GB9706.1-2007的要求,BF类设备的外壳漏电流在正常状态下<100μA和在单一故障状态下<500μA。同样采用METRON-QA-90和RIGEL-288型电气安全分析仪分别对口腔全景摄像装置进行外壳漏电检测,检测原理示意图如图2所示。根据IEC60601-1标准,每单项进行3次测量。采用RIGEL-288分析仪测量结果取最大值为对外壳漏电流在正常状态下为<4μA和在单一故障状态下为171μA,采用METRON-QA-90分析仪测量结果取最大值为对地漏电流在正常状态下为0μA和在单一故障状态下为156μA,外壳漏电流均很小,满足对外壳漏电流在正常状态下<100μA和在单一故障状态下<500μA的要求,其测量的结果见表2。

2绝缘电阻的测量方法

绝缘电阻是用于测量绝缘材料的击穿程度,即电导线和交流插座接地连接线之间的电气绝缘性[5-6]。根据GB9706.1-2007的要求,绝缘电阻必须>100MΩ。绝缘电阻的测量原理如图3所示,先将被检装置(口腔全景摄像装置)的电源火线和零线相接(此连接在检测装置内部,无需外部连接),再将检测装置内产生的500V的直流电压加在火和零连线与外壳接地端之间,检测流过的电流后再换算成电阻值。采用METRON-QA-90和RIGEL-288型电气安全分析仪分别进行测量绝缘阻抗,绝缘阻抗值均>100MΩ,符合规定要求(见表3)。

3保护接地电阻的测量方法

通常医用电气设备是靠设备的接地端通过导线和大地相连,即“接地”,通过此方法将电源漏电流入旁路,以防因设备故障使患者和操作者受电击,因此接地线与接地端的连接是否良好是安全的重要因素[7-8]。根据GB9706.1-2007规定,医用电气设备通常使用电源软电线连接,网电源插头中的接地保护端子与保护接地的所有可触及金属部件之间的阻抗不得超过0.2Ω。保护接地电阻的测量原理如图4所示,在METRON-QA-90和RIGEL-288型电气安全分析仪内产生50Hz、空载电压≤6V、≤25A的额定电流的电流源,加在网电源插头中的接地保护端子和设备保护接地的任一可触及的金属部件,测量其电流和电压降,确定设备的保护接地电阻。测量结果见表3,采用RIGEL-288分析仪检测接地电阻最大值为55mΩ,METRON-QA-90分析仪检测接地电阻最大值为65mΩ,均<200mΩ,表明设备外壳接地与网电源插头的接地连接良好。

4结论

第6篇:电气安全技术范文

关键词:电控技术;主动安全;被动安全;发展

引言

在近半个世纪来,电子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其成果运用到各个领域,大量的电子技术已被应用到汽车上,汽车作为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在给人们带来享受舒适与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交通事故,汽车安全性能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所以为了提高汽车安全性能而广泛的应用电子控制技术。

1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历程

电控技术在汽车上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1)七十年代以前为第一阶段,是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发展的初级阶段。主要应用在电子点火控制器、交流发电机电子电压调节器、电子式闪光器、汽车收音机、数字时钟等。(2)八十年代为第二阶段,是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迅速发展阶段,在汽车上广泛应用集成电路和16位以下的微处理器。主要应用在电控门锁系统、超速报警系统、车辆防盗系统、故障自诊断系等。(3)九十年代为第三阶段,也是微型计算机在汽车上应用日趋成熟并向智能化发展阶段。主要应用在牵引力控制系统、四轮转向控制系统、声音合成与识别系统、数字式油压表、蜂窝式电话、加热式挡风玻璃、倒车报警器、自动后视镜系统、道路状态指示系统等。(4)二十世纪以后为第四阶段,是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向智能化发展的高级阶段。主要应用在多路传输系统、32位微处理器、动力最优化控制系统、通讯与导航系统、安全驾驶检测与报警系统、自动防追尾碰撞系统、自动驾驶系统和电子地图等。

2 电子控制技术在汽车上的具体应用

汽车上的电子控制技术主要应用在主动安全与被动安全两方面,还有就是对汽车进行综合的控制。汽车主动安全技术主要包括:制动防抱死系统、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驱动防滑系统、电子稳定系统、 智能巡航控制系统;汽车被动安全技术主要包括安全带、安全气囊防护系统。

2.1 汽车主动安全技术

2.1.1 制动防抱死系统(Antilock Braking System,简称ABS)

制动防抱死系统也称刹车防抱死系统。系统的基本功能是在实时状态下感知汽车车轮的运动状态,并对其作出调整,使车轮的滑移率在最佳范围内(15%~20%),防止车轮抱死而导致事故的发生。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轿车,重型卡车和客车在安装了ABS系统后,交通事故发生率分别减少了8%,15%和5%。通常情况下,防抱死系统可以明显的提升汽车车轮运动状态下的安全性,并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事故的发生。

2.1.2 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Electric Brake force Distribution,简称EBD)

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在汽车制动的瞬间,利用传感器测出汽车每个车轮的转速,控制单元算出4个轮胎接触路面时的不同摩擦力数值,根据数据提供相应的制动力分配方案,调整制动力的分配,制动力分配系统经常被看作是防抱死系统的辅助系统。EBD可以调节汽车前轴和后轴制动力的分配比例,从而保证汽车的制动性能,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还可以和防抱死系统结合使用,提高汽车制动的稳定性。

2.1.3 驱动防滑系统(Acceleration Slip Regulation,简称 ASR)

驱动防滑系统又称牵引力控制系统,是建立在防抱死系统的基础上,根据驱动轮的转速及从动轮的转速来判定驱动轮是否发生打滑现象,如果发现驱动轮的转速比从动轮的转速高,系统就自动发出控制命令,进而抑制驱动轮转速的一种控制系统,它与ABS作用模式十分相似,两者都使用传感器测量转速后把信号传输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收集信号计算、比较、处理后发出控制指令使汽车制动调节器起作用。主要防止车辆在起步、加速或者降低档位时驱动轮打滑现象,从而保证汽车驾驶的稳定性。

2.1.4 车辆电子稳定系统(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简称ESP)

车辆电子稳定系统也称为“电子稳定程序”。ESP以制动防抱死系统为基础,通过汽车上的传感器收集方向盘的转动角度、侧向加速度等信息,这些数据信息会被传输到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经过微处理器把储存好的标准状态数据和新接受来的数据进行比较,以此来判断汽车当前是否处于不稳定的运行状态,一旦发现汽车处于不稳定的运行状态,控制单元发出指令,使液压调节器控制车轮制动器,来实现对侧滑的纠正。ESP系统包含ABS(制动防抱死系统)及ASR(驱动防滑系统),是这两种系统功能上的延伸,不仅能防止车轮在制动时抱死和启动时打滑,还能防止车辆侧滑。汽车在转向时常出现转向过度情况,此时后轮失控而甩尾,ESP便会制动减慢外侧的前轮来稳定车子;在转向不足时,为了校正运行方向,ESP则会制动减慢内后轮,从而校正行驶方向。此外,ESP还能以25次/秒的频率对驾驶员的行驶意图和实际行驶情况进行检测,随时待命对车辆的侧滑进行控制,保证驾乘者的行车安全。

2.1.5 智能巡航控制(Intelligent Cruiser Control,简称ICC)

智能巡航控制与普通巡航装置不同,ICC可以充分考虑日常行车不同状况,可设定几项自动调整项目。它通过前红外线雷达随时监控与前车距离(车速在40-140Km/h的工况下,有效距离达120M),并及时采取制动措施,提醒并帮助驾驶员规避追尾危险。曾九明发明的一种车辆防碰撞电子控制装置,2008年获得国家专利,该装置利用了红外线接收头和凸透镜聚焦原理,安装在车辆前端,可以接收较大范围的信号,并在接收到一定距离外的阻碍物信号后,装置内的预警和减速制动装置起动。该装置危险距离最小可设置为2米,最大可设置为20米,可有效防止追尾碰撞的发生,此产品正在推广应用。

2.2 汽车被动安全技术

2.2.1 安全带系统

安全带系统的作用是:预紧装置在汽车紧急制动或碰撞时迅速的收紧,同时安全带将乘员固定住,以防止乘员和物体碰撞并造成伤害。当撞车影响减弱时,安全带会自动松开。大量的事故案例证明,安全带可以在90%的事故中起到减轻或防止伤害的作用。安全带控制装置分两种:一种是电子式控制装置,另一种是机械式控制装置。常见的电子控制预拉紧装置是一种爆燃式的,由气体引发剂、气体发生剂、导管、活塞、绳索和驱动轮组成。当汽车受到碰撞时预拉紧装置受到激发后,密封导管内底部的气体引发剂立即自燃,引爆同一密封导管内的气体发生剂,气体发生剂立即产生大量气体膨胀,迫使活塞向上移动拉动绳索,绳索带动驱动轮旋转,驱动轮使卷收器卷筒转动,织带被卷在卷筒上,使织带被回拉。最后,卷收器会紧急锁止织带,固定乘员身体,防止身体前倾避免与方向盘、仪表板和玻璃窗相碰撞。

2.2.2 安全气囊防护系统(Supplemental Inflatable Restraint System,简称SRS)

安全气囊防护系统也有的称之为“Air Bag”。汽车安全气囊,通常设置在车内方向盘上、正面、侧面和车顶几个位置。在汽车发生碰撞事故时,汽车与阻碍物的撞击为第一次碰撞,人与汽车上相应部件的撞击为第二次碰撞,人的伤亡由第二次碰撞造成。在汽车第一次碰撞发生后,第二次碰撞发生前,传感器感受汽车碰撞信号并将其传给控制器,SRS的ECU接收到传感器的信号,判断碰撞强度达到必需打开安全气囊时,立即发出点火信号触发气体发生器,气体发生器点火后迅速产生大量气体并快速展开气囊,气囊的整个充气过程大约需要30ms,安全气囊充满气体后,又通过气囊上的排气节流阻尼放气作用吸收乘员的动能,防止乘员正面、侧面、膝部、头部与车内相应构件之间可能发生的碰撞,从而达到保护乘员的目的。

3 电控技术对汽车安全性能作用的展望

随着汽车使用电子设备越来越多,电子控制技术的综合应用越来越强,从发动机电控到汽车底盘电控系统、从传动系统控制到电源管理系统及仪表报警系统、从汽车舒适系统到安全保证系统的电气电路形成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现代典型的控制单元(ECU)管理着电控燃油喷射系统(Electronic Control Fuel Injection System)、无级自动变速器系统(ECVT)、双离合无级变速系统(DSG)、电子悬架系统(ECS)、电子防盗系统(PATS)、防抱死制动系统(ABS)、防滑控制系统(ASR)、车辆电子稳定系统(ESP)、安全气囊防护系统(SRS)、智能四轮全时四驱系统(HALDEX)等等。由于智能交通管理系统(ITS)的迅速发展,以3G(GPS、GIS和GSM)为代表的新型电子通讯产品的出现,而这些都要集中进行控制管理,车载局域网(Controller Area Network,简称CAN),局域网系统作为一种可靠的汽车计算机网络总线系统可以胜任次项任务。汽车计算机控制单元能够通过CAN总线共享所有的信息和资源,如车载局域网系统图所示,汽车上所有的电子控制单元通过总线与网关连接,统一处理信号与发送指令,达到简化布线、减少传感器数量、避免控制功能重复、提高系统可靠性和可维护性、更好地匹配和协调各个控制系统的目的。CAN总线已经开始在高档次的汽车上应用,具有高度灵活性、简单的扩展性、优良的抗干扰性和处理错误能力,使得汽车的动力性、操纵稳定性、汽车舒适性、驾驶安全性都大大得到提升。

4 结束语

人们对于电子控制技术的探索与创新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止。很多成果都运用到汽车上,安全性能作为汽车技术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一定会随着人类的科技进步把汽车技术整体推进,向着更高品位,更精尖技术的方向发展,从而保证汽车行驶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覃新居.基于CAN总线技术在汽车中的实际应用[J].大众科技,2012,8.

[2]王兴祥.汽车安全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科技论坛,2013,6.

[3]张琨林.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在汽车安全领域的应用[J].电子技术,2013,4.

[4]谢晓鹏,王喜顺.现代汽车安全技术综述[J].汽车运用,2005(5).

[5]王勤.浅谈电子技术对汽车安全行驶的作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8).

第7篇:电气安全技术范文

国家规定“起重机械归入特种设备”,但基于各方面的原因,起重机械一般或较大事故还时有发生,对其事故行剖析,找出发生事故的深层次原因,深刻总结经验教训,制定和落实预防控制措施,从而减少各类起重机械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起重机械;安全管理

Abstract: the large hoisting machinery is the equipment composition, plant construction hoisting in place, the necessary lifting equipment such as material handling, translation. In recent years, due to high parameters, the optimal performance of the unit used in power plant, the hoisting machinery toward large-scale, hydraulic, practical, versatile, efficient direction,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power plant construction of lifting equipment.

"Hoisting machinery as prescribed by the state special equipment", but based on various aspects reason, hoisting machinery general or major accidents still occur from time to tome, the accident analysis, find out the deep reason of accident and summary of lessons learned, formulate and implement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thereby reducing the occurrence of all kinds of hoisting machinery accident.

Key words: hoisting machinery; The safet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H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 火电建设常用大型起重机械的主要类型

火电施工现场汇集了土建、锅炉、汽轮机安装等多种专业,多数构件安装或组合需要由垂直起吊机械来完成,吊载单件(或组合件)起吊重量从几吨到几百吨不等。基于火电建设施工特点,现场也就汇集了不同类型和型号的大型起重机械。包括:平臂塔式起重机、变幅式起重机、龙门起重机、门座起重机、桥门式起重机、履带起重机、汽车起重机等。

二 常见的起重机械事故类型

1 失落事故

1.1 脱绳事故:脱绳事故是指重物从捆绑的吊装绳索中脱落溃散发生的伤亡毁坏事故。

1.2 顶钩(脱钩)事故:顶钩事故是因高度限位失灵而造成。脱钩事故是指重物或专用吊具从吊钩口脱出而引起的重物失落事故。

1.3 断绳事故:断绳事故是指超载起吊拉断钢丝绳;起升限位开关失灵造成过卷拉断钢丝绳、斜吊、斜拉造成乱绳挤伤切断钢丝绳;钢丝绳因长期使用又缺乏维护保养造成疲劳变形,磨损损伤等达到或超过报废标准仍然使用等造成的破断事故。

1.4 吊钩破断事故:吊钩破断事故是指吊钩断裂造成的重物失落事故。

2 挤伤事故

挤伤事故是指在起重作业中,作业人员被挤压在二个物体之间,所造成的挤伤、压伤、击伤等人身伤亡事故。

3 坠落事故

坠落事故主要是指从事起重作业的人员,从起重机体等高空处发生向下坠落至地面的摔伤事故。

4 触电事故

触电事故是指从事起重操作和检修作业人员,由于触电遭到电击所发生的伤亡事故。

5 机体毁坏事故

5.1折(断)臂事故:各种类型的悬臂起重机,由于悬臂设计不合理,制造装配有缺陷以及长期使用已有疲劳破坏隐患,一旦超载起吊就有可能造成断臂或悬臂严重变形等机毁事故。

5.2倾翻事故:自行式起重机倾翻事故大多是由起重机作业前支承不当,如作业场地支承基础松软、起重机支腿未能全部伸出、起重量限制器或力矩限制器等安全装置动作失灵、悬臂深长与规定起重量不符,超载起吊等因素都会造成自行式悬臂起重机倾翻事故。

5.3机体摔伤事故:无夹轨器或无固定锚链等,或者上述安全设施机能失效,当遇到强风吹击时造成起重机被大风吹跑、吹倒,甚至从栈桥上翻落造成严重的机体摔毁事故。

5.4相互碰撞事故:在同一施工区域布置多台起重机,由于相互之间无缓冲撞保护措施,或缓冲碰撞保护设施毁坏失效,或措施不当,极易发生起重机相互碰撞致伤。

三 近两年起重机械发生事故现状

据国家质检总局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情况通报(第27号),2011年全国共发生各类特种设备事故275起,其中起重机械74起,占事故总数的26.9%。起重机械事故的特征主要为倒塌、坠落、撞击等,主要发生在使用环节。

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网站消息,2012全国共发生各类特种设备事故228起,其中起重机械事故37起,占事故总数的16.2%。事故原因主要是特种设备安全意识不强、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和违章作业所致。

四 起重机械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分析

1 起重机械的使用部门对其安全使用重视程度不够是起重机械事故频发的最根本原因。重口头、轻落实,表现在制度落实不到位、管理存在盲区;维护资金投入不足;赶工期,不能按时进行维护保养;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操作规程等现象时有发生。

2 “三定”落实不到位,人员流动性较大,培训跟不上或达不到预期培训效果。起重机械事故多发生在安拆和使用阶段,部分技术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安拆检修人员、司索人员基本技能素质不能满足要求,责任意识差,是引发起重机械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

3 目前,火电现场部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履带式和变幅式塔式起重机还在使用,使用期限有的接近或以达到报废年限,维修频率高,带病作业现象较为普遍。

4 由于火电建设起重机械使用率高、安拆转场频繁,有的在高寒或环境比较恶劣(诸如风电现场日常或瞬时风力较大或在沿海地基松软处布置吊车)的条件下使用,使吊车各系统和地基都面临着严重的考验,增加了吊车的不安全因素。

5 影响起重机械安全使用和引发事故的因素还有很多,无论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造成起重机械较大或重大事故,所以,起重机械的安全问题必须引起各级监管部门和使用部门的高度重视。

五 加强起重机械的安全管理减少事故发生的几点建议。

一般火电施工企业对起重机械按照公司、项目部、专业公司(起重机械专业队伍)、班组四级进行管理。必须建立和完善各级机械管理保证体系、技术管理体系、责任体系和监督体系,建立和不断完善机械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管理责任,从起重机械的选型,安拆,检验、维护保养、使用、报废等实行全过程的管理,不能出现管理漏洞。

1 起重机械的选型

起重机械的选型首先要对其使用范围、利用率、额定起重量、现场使用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选择满足使用要求工作级别的起重机。在充分进行市场调研和技术安全论证的基础上,选择具备特种设备安全许可证的专业起重机制造企业,并就制造厂家加工设备的配套性,生产的规范性,产品的先进性,进行比较后选择价格合理,性能优良,安全装置齐全的起重机械。

2 安装单位的选择

一般的火电建设单位都有自己的起重机安装专业队伍,也可选择具有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证》、具有安装相应起重机类型的安装资格和安装业绩的专业队伍,并对其实施安装过程的监督管理。取得监管部门颁发的安全检验合格证后方可使用。验收合格后,安装单位应从作业方案的科学性、交底的清楚性、组织分工及责任的明确性、执行的全面性与合规性、危险点源辨识的准确性及控制措施的有效性、人员技能和素质的满足性等方面进行评价和总结。

3 建立和不断完善起重机械安全管理制度

依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起重机械使用部门应明确经理是起重机械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保证起重机械安全运行就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使作业者有章可循,管理者有法可依,并依据不同类型的起重机械、使用年限及状况和现场施工环境不断进行完善和补充。

3.1起重机械安全管理一般包括以下管理制度和规程、标准

3.1.1起重机械安全管理与使用制度;

3.1.2租赁与分包工程自带起重机械安全管理制度;

3.1.3起重机械日常检查和定期维修保养制度;

3.1.4起重机械安装维修队伍培训、考核管理制度;

3.1.5起重机械安拆作业指导书编制、审查与执行制度;

3.1.6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管理与考核制度;

3.1.7操作人员交接班制度;

3.1.8起重机械检验仪器、工器具管理制度;

3.1.9机械设备事故调查处理制度;

3.1.10起重机械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评价考核制度;

3.1.11起重机械安全技术档案和技术资料管理制度;

3.1.12起重机械大修、改造、报废制度;

3.1.13各级管理部门及人员岗位责任制。

3.1.14起重机械事故综合应急预案和各种安全措施

3.1.15各类起重机械安全操作规程、保养规程、技术试验规程、检查标准等。

4加强起重机械档案管理(一机一档)

4.1原始资料档案

4.1.1调研选型报告、购销合同、制造许可证、起重机械出厂技术资料、产品合格证、使用维护说明书、易损零件图、电气原理、电器元件布置图等设计文件、必要的安全附件型式试验报告、监督检验证明文件等有关资料制;

4.2动态资料档案

4.2.1安装告知书、安拆作业指导书、安装位置、启用时间等;

4.2.2过程检验记录、安装自检报告书、技术交底签字记录;

4.2.3负荷试验记录、特殊检验报告(有关焊缝探伤、应力测试校核计算等);

4.2.4特种设备检验机构出具的验收证明或定期《检验报告书》;

4.2.5日常保养维护、主要零部件更换、维修、故障、大修鉴定和修理竣工验收记录、检查和试验记录、技术改造记录、报废鉴定和手续、事故及未遂事故记录等;

4.2.6基础或轨道验收及沉降观测记录、特殊工况作业记录(超负荷作业、双机抬吊作业等);

4.2.7应急预案演练记录。

4.3台账和记录

4.3.1起重机械管理和使用台账;

4.3.2起重机械作业人员台账;

4.3.3起重机械安全检查和缺陷整改验收记录;

4.3.4起重机械安全管理评价和机械管理评比记录;

4.3.5起重机械事故调查处理报告;

4.3.6起重机械作业人员培训、考试、考核和奖惩记录;

4.3.7有关机械专业会议、通报、文件等记录(或会议纪要);

5起重机械事故应急预案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65条规定,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制定事故应急专项预案,并定期进行事故应急演练。第66条规定,特种设备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应当立即启动事故应急预案,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及时向事故发生地县以上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现场起重机械须设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以机械安全管理部门为主,相关部门配合的紧急事故救援领导小组,明确职责。根据起重机械使用情况,判断可能出现的故障、引发的险情、意外事故的发生等,制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包括起重机械出现事故后的处理原则,紧急情况下所采取的程序、方法、步骤及相关部门人员的职责、分工协作等,并定期组织现场演练。

6起重机械的使用管理

6.1起重机械安全教育和培训

起重机械的安全管理和作业人员在上岗前接受监管部门组织的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起重机转场作业,做到人随机走,并进行入场人员的“三级安全教育”,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6.2起重机械的“三定”管理

“三定”制度是做好起重机械使用管理的基础。“三定”制度即定人、定机、定岗位责任,使起重机械的使用、维护保养的每一个环节、每项要求依据岗位职责落实到人,有利于增强操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并有利于开展单车核算、落实奖罚。

6.3起重机械的安全检查与评价和维护保养

起重机械使用部门要经常对在用的起重机械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保养,有异常情况随时发现,及时处理,同时将外租和分包队伍自带机械统一纳入管理和安全检查范围。

6.3.1巡视检查:指现场的日常巡视,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进行纠正、停止和要求整改等。

6.3.2旁站监督:指现场在重要大件吊装、起重机械安拆关键工序、双机抬吊、超负荷作业、负荷试验等进行现场监督和检查指导。

6.3.3专项检查:指现场起重机械的重点关注问题的单项检查。如各种钢丝绳、吊车轨道、基础下沉等情况、制度建设和记录留存等进行的检查。

6.3.4月检查(定期检查):一般是由现场业主或项目部组织。定期检查具有一定的常效性、正规性。各级分管领导应亲自组织检查并做好检查后的总结工作。

6.3.5安全评价:是指项目部和业主(或监理),按一定的评价标准对所管辖范围的机械安全管理全面打分评价。一般半年或一年进行一次,一般和开展评比活动相结合。

6.3.6日检:由司机负责作业的例行保养项目,主要内容为清洁、、调整和紧固工作。

6.3.7周检:由维修工和司机共同进行,主要内容是外观检查,吊钩、钢丝绳等使用的安全状态,制动器、离合器、报警装置的灵敏、可靠性,观测传动部件有无异常响声及过热现象。

五 结束语

起重机械的安全管理涉及的内容较多、范围较广、专业性较强。起重机械事故和其它事故一样,是完全可以预防的。一是起重机械管、用、养、修等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重在落实;二是强化员工技能培训;三是完善制度建设和奖惩考核,提高管理和操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责任意识。只要我们认真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树立安全就是效益的理念,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起重机械事故就一定会得到有效遏制。

参考文献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549号

第8篇:电气安全技术范文

关键词:电气工程,施工技术,安全管理,安装工程

中图分类号:F4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自从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以来,电气工程的施工建设管理便再也无法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相分离。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科学进步的突飞猛进,电气工程施工技术得到了突破性的发展,许多新的施工材料、新的施工工艺、新的理论方法被应用与电气工程建设的实践中去,极大的推动了电气工程施工的现代化。伴随施工技术快速进步的同时,人们对于电气工程施工技术的标准和施工安全管理的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电气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企业不仅需要考虑工程施工的质量,还需要兼顾工程施工技术应用的正确合理性及施工的安全管理的有效性。为了探讨如何才能够在施工技术和安全管理方面为电气工程的顺利完工提供保障,本文将分两部分对其施工技术和施工安全管理从措施和对策的角度进行深入探讨。

我国电气安装工程施工技术措施

电气安装工程是一项涉及要素较多、规模较大、工期较长、专业交叉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项目。从技术的角度来讲,电气安装工程施工技术包括的种类较多,且技术难度系数较大,施工单位只有通过对这些技术要素进行深入的分析,才能在施工实践中确保施工技术应用的正确性和合理性,进而为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提供切实的保证。

PVC电线管暗配施工技术的要求

PVC管是电气工程施工过程中十分重要的施工内容,虽然PVC管本身具有耐腐蚀强,但同时也存在着机械强度较弱、容易变形、较易老化的缺点,因此,PVC管适合应用与腐蚀性较强但压力承受较小的工程施工环境中。鉴于PVC管具有上述特点,电气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当尽量在线路铺设的过程中使用直线形式,避免曲线铺设,假若施工过程中遇到了存在弯度且存在裂缝的PVC管件时,应当及时废弃,避免应用与工程施工中去给工程质量和安全带来较大较多的隐患。对于管线来讲,弯曲半径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指标,在通常情况下,应大于等于管外径的6倍,并且在弯曲处使用弹簧弯管,以确保弯管能够均匀受力。

钢管暗配施工技术的要求

在钢管暗配施工过程中,应当尽量确保电线电缆和连接环节的干燥性、清洁性,以免因潮湿和纤维灰尘等引起局部短路现象的出现。对于施工中灰尘较多,湿度较大的部位应当在施工前对电线电缆及连接环节进行密封处理。若配电箱需要添加落地保护,应当首先对其线路进行有序的排列,然后对保护口进行加高。在安装可挠管时,如遇到下列情况,应在管的中间添加分线盒:通体无弯折,长度超出管子300厘米;通体有1处弯折,长度超出管子200厘米通体弯折2处,长度超出管子1 500厘米;通体3处弯折,长度超出管子800厘米。分线盒与管子在进行焊接操作时,要使管与孔进行间隙适中的直插式配合,完成配合后进行角焊接处理。

金属软管的敷设施工技术要求

金属软管在实际工作中,起到对电气设备及电线的保护作用,金属软管在选用时,长度应小于200厘米,且确保其松散无接头,在作连接使用时,应使用专用接头进行连接,并且要对连接部位进行密封处理,在安装时应注意R应大于6 倍的管外径。

电气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防雷施工处理

在电气施工中,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的电气设备,表面应无电流通过,但在有些情况下,设备表面会产生电流,对此,电气设备应进行防雷、接地处理,以确保电气施工的安全开展。

我国电气工程安全管理措施

电气工程安全管理同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唯一存在的不同点在于其所服务的对象不同,电气工程安全管理顾名思义是为了确保电气工程施工安全提供切实保障的各种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活动。对于电气工程安全问题的管理应当本着预防为主、安全为首的管理理念和原则。结合我国近年来电气工程安全管理实践,本文认为可以通过下列措施为电气工程施工安全提供保障。

重视员工岗前安全教育工作

员工岗前培训是让员工尽快熟悉工作内容,胜任工作要求的重要表现形式。电气工程施工企业对员工进行岗前培训具有两方面的基本作用。一是能够使得员工的综合素质得到极大的提升。再者有效的员工岗前安全教育能够使得工程施工质量得到基本的保障。员工岗前安全教育的作用要求施工单位制定完善的员工岗前安全教育制度,从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在科学管理思想的指导下对员工进行一整套科学、全面的岗前安全教育。另一方面强化员工岗前安全教育,能够使员工了解更多电气工程安全施工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合格的施工操作将会导致的严重后果,从而鞭笞员工自觉树立安全意识,掌握更多的安全防护技能,从根本上提高电气工程的安全性,从而有效的避免电气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

确保工程施工安全措施的有效落实

施工单位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施工过程中安全措施的落实力度。为了防范可能发生的施工安全施工,施工单位应当对工程施工环境和工作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以便从详实的实际情况出发,汲取过往安全施工事故的教训,确定安全事故管理控制的重点,并就这些重点制定比较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安全措施的落实仅仅依靠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自觉性是远远不够的,要想确保企业在所有的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措施都能得到有效的落实,就必须尽快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符合企业特点的安全管理体系,并根据工程施工实践的不断发展对其进行持续更新,从而使得安全措施能够处在进步的状态之中,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期望一个良性的安全施工结果。

强化对电气工程材料和施工设备的控制

施工材料的质量和施工设备的性能是影响电气工程施工安全的两个重要因素。为了确保电气工程施工过程的安全性,施工单位应当强化对施工材料和施工设备的检验力度。对施工材料的采购、库存和进场质量进行严格的动态跟踪监测,对于不合格的施工材料坚决不能被允许流入都施工现场,应用于工程建设中去。在施工设备方面,施工单位应当定期对其性能和精确度进行检测,建立合理的设备养护计划,并为设备养护明确具体责任人。

参考文献:

薛超锋.浅析建筑电气施工技术[J].技术与市场,2011(07).

第9篇:电气安全技术范文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计算机作为重要的信息传递媒介,已经普遍应用于企业办公和人们生活中,包括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网络系统。但是目前电力信息系统在使用中还存在很多不安全因素,如果信息网络安全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就会严重影响供电企业的正常生产,电力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转对供电网络自动调节等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而电力信息网络安全保障是一项较为复杂、时间长久的工程,供电企业网络的安全性已经成为当下影响供电企业正常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1 当前电力信息的网络安全

电力系统目前得到了史无前例的发展,在电力系统为人们提供了便利的同时,它所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电力系统安全问题的风险也成为了影响国家电力系统安全的主要环节,因此,需要高度重视。目前的电力系统无论在管理上,还是技术层面上都制定了一定的措施来确保系统的安全稳定性。相比较过去的电力系统而言,目前的电力系统越来越受到信息安全技术的影响。电力系统在朝着结构复杂化和数据量的方面进展的同时也包含了电力信息系统的全部业务。各个内网的业务在网络信息系统中都很容易造成相应的安全隐患。互联网的发展使得电力内网很容易遭到黑客的外部袭击,一旦促成此类事件的发生,将会直接导致电力系统的数据和相关业务瘫痪。目前,很多电力系统的内部人员对网络安全的意识不深入,绝大数人员还不清楚现今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依旧停留在过去的认知水平,因此,对电力内网中的信息安全技术问题的认知仍不够充足。缺乏对电力系统中的重要数据的保护意识。

2 电力内网中的信息安全技术需求

供电企业中的电力内网信息系统有各种各样的防护措施,但是,内网信息系统仍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部分电力公司不注重电力内网的保护,连最基本的防火墙以及病毒软件都没有安全。信息安全技术讲究的是全方位的维护,若有一个环节有差错,那么所有的环节都会出现问题,所以电力内网的信息安全应该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从而防止各类恶意行为的攻击。电力信息系统的内外网分离制度有助于更好的保护内网的安全。技术人员采用高强度的防护产品进行保护,可以切实的保障电力内网系统的安全。电力系统的内部网络针对的是供电企业工作人员的日常办公,例如审计、技术评标、会计核算、office 办公等。电力系统的信息内网与外网相互隔离可以大大的确保电力内网的安全。每个办公业务系统数据都根据相应的具体需要,分配在电力内网的服务器中,来保障他们的安全。技术人员把大部分的业务分配在电力内网中可以尽可能的保护电力信息系统的内网安全。因此,电力内网的安全至关重要。

3 如何应用信息安全技术来保障电力内网的安全

目前,供电企业的信息内网有很多的安全问题,这些安全问题大多数是由安全管理的疏忽造成的。当前内网信息逐渐庞大,技术人员在注重内网技术发展的同时,也要密切关注信息内网的有效管理和内部网络维护功能。因此,为了更好的解决电力系统的安全问题,需要不断的发展和完善电力内网的信息安全技术,进而避免给供电企业带来经济上的损失。

3.1 安全接入电力内网

电力内网最常见的安全隐患是技术人员在进行电力内网的连接时违规操作导致电力内网出现安全问题。技术人员在进行电力内网的连接时忽略了对电脑终端的安全检查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筛选,造成了电力内网在接入时遇到了恶意病毒的入侵,从而引起了电力内网的接入不正确,这对电力内网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因此,为了保障电力内网的安全必须在接入内网时保障连接正确,并对其进行及时的身份验证。只有从源头保障了电力内网的安全,才能有效的杜绝电力内网被恶意的破坏。切实的做好一切准备来保护终端的安全,预防一切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从而使信息安全技术更好的服务于电力内网。

3.2 保护系统漏洞

大部分的供电企业内部网络的安全问题是由于内网系统的漏洞引起的,内网系统的漏洞是计算机的常见问题。然而在计算机进行系统漏洞的补丁安装时是恶意病毒软件入侵电力内网的最佳时。而供电企业并没有意识到病毒的危害,所以给电力内网造成了很严重的攻击,甚至导致了内部网络的瘫痪,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黑客对计算机系统软件攻击的手段也越来越新颖,所以办公人员在安装系统补丁时一定要进行排查,防止让病毒有机可乘。这就凸显了信息安全技术的作用。通过信息安全技术的应用,可以保护电力内网的正常运行,并利用信息安全技术来建立一个可以监控内网的信息系统,对供电企业的内网运行计算机组件进行相关数据的安全管理,对出现的一系列恶意病毒进行一个报警的工作。信息安全技术的运用是设计一个完善的监控系统的基础,是确保电力信息内网安全的保障。信息技术打造的监控系统可以利用安装杀毒软件、系统更新文件和特制防火墙来进行内网的有效监控,从而确保电力内网的安全运行。

3.3 信息安全技术可以避免工作失误带来的系统安全问题

在供电企业内部常常会出现工作人员滥用IP地址,乱设置IP地址的现象发生。这种行为可以使IP地址冲突,导致电力信息网络的工作异常。IP地址的紊乱甚至会使恶意病毒入侵,盗取内网的安全文件,给公司造成大量的损失。除此之外,工作人员随意使用移动硬盘等操作会带来内网系统的安全问题。因为移动设备的工作环境随着移动硬盘而改变,因此免不了在接触内网计算机时带来病毒,盗走供电企业的数据信息,甚至导致整个内网系统的瘫痪。信息安全技术的应用可以使 IP 地址固定,避免失误操作带来的经济损失。对不明接入的移动硬盘也可以进行扫描杀毒等操作来对移动设备进行预处理。从而避免病毒的入侵,大大的提高了电力内网的安全性,避免了给供电企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和安全威胁。

4提高信息网络技术措施

4. 1网络检测

网络检测技术对网络信心安全至关重要, 主要防护原理是通过检测用户在网络上的相关活动,并对这些活动进行分析,从而可以实现监测用户是否存在违规操作,如果发现,可以及时通知有关人员进行纠正。

4.2 防火墙技术

网络防火墙是最为常见的保护技术,其主要的保护原理是:将不信任网络与信任网络区分开,避免不安全网络接入计算机系统,从而影响计算机的正常运行,采用一些强制实施安全策略,以保障电力信息网络系统的安全,促进供电企业的正常发展。

4.3 网络防病毒

健全的网络防病毒机制的建立,对于防止病毒侵害供电企业的信息网有着重要的意义,机制的建立可以很好的保障电力信息的正确性和安全性。实现这种防护的方式是:将基于网关、服务器的防病毒软件客户端,安装在网关、服务器及计算机终端上。健全的防病毒软件的安装,可以从各个环节来实现对电力信息系统进行防病毒保护, 避免病毒入侵到电力信息中,从而威胁电力信息的安全可靠性。

4.4 物理隔离

物理隔离装置发挥着防火墙的作用, 对电力信息网络的不同区域进行有效隔离,这种隔离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比如隐蔽性,如果网络安全系统出现问题,这种装置还能发挥有效的作用,对保证电力信息网络安全系统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