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一学习方法范文

高一学习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一学习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一学习方法

第1篇:高一学习方法范文

想要学好英语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重在大家的积累和运用,高一英语学习的正确方法到底是什么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一英语学习方法和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英语学习方法和技巧一、高中英语学习特点:

1.词汇量:

高中英语的特点是知识点散,词汇量大,需要学生不停地花时间去记忆、巩固和应用。高考英语要求会使用约3500个单词和400至500个习惯用语和搭配,与初中相比,明显词汇量增多。此外,学生会发现以前初中学过的词汇在高中英语里要求对其搭配和用法进行拓展。

2.语法从零碎语法变为系统语法:

除词汇量之外,高中英语阶段的语法也和初中不同。初中语法考察的层次较浅,很多语法知识只要死记硬背基本上可以解决问题。但是高中英语的语法却更系统化,更复杂化。难点主要集中在三大从句(包括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和名词性从句)、倒装句及非谓语动词,要求学生对语法系统的掌握及灵活应用。

二、高中英语学习方法:

1.单词与词汇:

单词与词汇学习是高中英语学习的重要部分,因此一定要加强学习,从而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学习单词时要注意单词的词性与词意,比如常考的有一词多义、熟词生义等。最好准备一个生词本,积累做题时遇到的生词,结合课后单词进行课内和课外记忆,不断提高词汇量。同时,在词汇的学习中我们要注意提高对词汇的理解和应用,不仅要提高记忆水平,还要提高对词汇的应用,可以通过写作来提高词汇的应用能力。

2.语法:

高中的语法需要系统记忆,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学生英语学习的困境主要在于语法知识难以理解,导致他们学习英语兴趣的降低,夸大了英语学习的难度。语法的学习对于分析阅读中的长难句至关重要,如果没有一定的语法基础,就无法理解文章的具体意思,对英语学习造成了很大障碍。因此,在课堂上我们要认真跟上老师的思路,系统完整地学好每一个语法点。建议同学们在系统的学习语法后做大量语法题进行巩固。

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准备一本合适的英汉字典。

词典选择方面,常见的牛津或朗文英汉词典就可以。词典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平常学习英语就要注意通过词典找答案,积累一些常见单词或词汇的用法,从而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

2.每天坚持一定量的英语学习。

英语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我们要保证每天定时定量的学习。这样的话也能保持我们的语感,增强学习的信心。

3.扩大英语的课外阅读。

根据自己的水平和爱好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建议可以阅读一些英语杂志、英语报纸以及一些简单的英语小说,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

高一英语记英语单词的方法1、找到单词中熟悉的单词或部分单词。

比如:canyon 峡谷,这个单词中有熟悉的单词:can,on或者是any.

2、把熟悉的单词意思和要记单词意思进行联想,目的是记忆单词拼写和意思。

比如,上面的例子中,用can 能够、on 在上面,跟峡谷进行联想:能够走到峡谷上面吗?

3、想象或回忆第二步的联想。

能够走到峡谷上面吗?那里有很多宝藏哦,不过很难过去。

4、回忆单词的拼写和意思。

能够 can、上面 on,峡谷的拼写是canyon.

以熟带新法就是这么简单,我们来举3个例子。

remain 剩余物

熟悉单词main 主要的,主要的拿走,剩余物不要了。

vacation 假期

熟悉单词cat 猫,猫也有假期?

attend 出席

ten 十,有十人出席。

高一英语学习的正确方法1、单词是基础,多背单词是没错的,但是不要死背,不要把大段的时间用于背单词,利用遗忘曲线增强记忆效果,多看几次比集中背效果要好;

2、高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掌握句型时态规则,非常重要,掌握规则用得好,不用多做题,节省时间学别的科目;

3、培养语感,适当的多读、多背课文,最好是在初中是就有意识的培养;

4、为了考高分,还要学习一些应试技巧,尤其是阅读理解方面的;

第2篇:高一学习方法范文

没有好的高一,必然没有好的高考;没有高一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就没有高三的从容自信!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一物理学习方法建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高一物理学习方法建议一、熟练记忆物理规律、定义、公式等。

很多同学有一种误解,认为理科知识以理解为主,根本不需要记忆。理科知识以理解为主,这一点正确。但是不需要记忆就不对了。同学们牢记这句话:背过公式不一定会做题,但背不过公式一定不会做题。

二、掌握物理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中学的物理规律并不多,但是物理现象和过程却千变万化。只掌握了基本概念和规律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如假设法,理想化法,等效替代法,隔离法与整体法,独立作用原理以及合成原理等等。

三、一定把老师补充的知识学好。

老师补充的知识课本没有,所以有同学认为老师补充的知识不重要,可学可不学。这种理解是错误的。比如,高一上学期老师肯定给同学们补充一个知识点:力的正交分解法。这个知识高中教材中没有,但是高考里面的标准答案都是正交分解法来解析。所以,老师补充的内容一定要认真做好笔记,不懂的一定要搞明白。

四、做好笔记,建立好改错本。

做笔记同学们一开始都能做到,但是不规范。笔记本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不要综合笔记本,每科一个笔记本;不要让记笔记耽误你的听讲;下节课上课之前一定要浏览一遍笔记本。改错本就是把平时的错题改正的本子,要注意:把原题抄下来;不看老师答案看自己能否做出来;简要写出错误原因和解题的思路。

二.高一物理八类学习方法一、观察的几种方法

1、顺序观察法: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

2、特征观察法:根据现象的特征进行观察。

3、对比观察法:对前后几次实验现象或实验数据的观察进行比较。

4、全面观察法:对现象进行全面的观察,了解观察对象的全貌。

二、过程的分析方法

1、化解过程层次:一般说来,复杂的物理过程都是由若干个简单的“子过程”构成的。

因此,分析物理过程的最基本方法,就是把复杂的问题层次化,把它化解为多个相互关联的“子过程”来研究。

2、探明中间状态:有时阶段的划分并非易事,还必需探明决定物理现象从量变到质变的中间状态(或过程)正确分析物理过程的关键环节。

3、理顺制约关系:有些综合题所述物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是诸多因素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综合效应”。

要正确分析,就要全方位、多角度的进行观察和分析,从内在联系上把握规律、理顺关系,寻求解决方法。

4、区分变化条件:物理现象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发展的。

条件变化了,物理过程也会随之而发生变化。在分析问题时,要特别注意区分由于条件变化而引起的物理过程的变化,避免把形同质异的问题混为一谈。

三、因果分析法

1、分清因果地位:物理学中有许多物理量是通过比值来定义的。

如R=U/R、E=F/q等。在这种定义方法中,物理量之间并非都互为比例关系的。但学生在运用物理公式处理物理习题和问题时,常常不理解公式中物理量本身意义,分不清哪些量之间有因果联系,哪些量之间没有因果联系。2、注意因果对应:任何结果由一定的原因引起,一定的原因产生一定的结果。因果常是一一对应的,不能混淆。

3、循因导果,执果索因:在物理习题的训练中,从不同的方向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进行因果分析,有利于发展多向性思维。

四、原型启发法

原型启发就是通过与假设的事物具有相似性的东西,来启发人们解决新问题的途径。能够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原型可来源于生活、生产和实验。如鱼的体型是创造船体的原型。原型启发能否实现取决于头脑中是否存在原型,原型又与头脑中的表象储备有关,增加原型主要有以下三种途径:1、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并争取用学到的知识予以初步解释;2、通过课外书、电视、科教电影的观看来得到;3、要重视实验。

五、概括法

概括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方法。它的基本特点是从同类的个别对象中发现它们的共同性,由特定的、较小范围的认识扩展到更普遍性的,较大范围的认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概括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高级形式的、科学的概括,这种概括的结果得到的往往是概念,这种概括称为概念概括;另一种是初级形式的、经验的概括,又叫相似特征的概括。

相似特征概括是根据事物的外部特征对不同事物进行比较,舍弃它们不相同的特征,而对它们共同的特征加以概括,这是知觉表象阶段的概括,结果往往是感性的,是初级的。要转化为高级形式的概括,必须要在经验概括的基础上,对各种事物和现象作深入的分析、综合,从中抽象出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属性,舍弃非本质的属性。

六、归纳法

归纳方法是经典物理研究及其理论建构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要解决的主要任务是:第一由因导果或执果索因,理解事物和现象的因果联系,为认识物理规律作辅垫。第二透过现象抓本质,将一定的物理事实(现象、过程)归入某个范畴,并找到支配的规律性。完成这一归纳任务的方法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审慎地考察各种事例,并运用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以及探究因果关系等一系列逻辑方法,推出一般性猜想或假说,然后再运用演绎对其进行修正和补充,直至最后得到物理学的普遍性结论。比较法返回

比较的方法,是物理学研究中一种常用的思维方法,也是我们经常运用的一种最基本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实质,就是辩析物理现象、概念、规律的同中之异,异中之同,以把握其本质属性。

七、类比法

类比是由一种物理现象,想象到另一种物理现象,并对两种物理现象进行比较,由已知物理现象的规律去推出另一种物理现象的规律,或解决另一种物理现象中的问题的思维方法,类比不但可以在物理知识系统内部进行,还可以将许多物理知识与其他知识如数学知识、化学知识、哲学知识、生活常识等进行类比,常能起到点化疑难、开拓思路的作用。

八、假设推理法

假设推理法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这就要求我们针对研究对象,根据物理过程,灵活运用规律,大胆假设,突破思维方法上的局限性,使问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主要有下面几方面内容:

1、物理过程假设

2、物理线路假设

3、推理过程假设

4、临界状态假设

5、矢量方向假设。

三.高中物理概念学习法一个物理概念,它是某类型物理现象的概括;是物理知识的核心内容之一。学习物理概念应该注意:

1.归纳概括

就是将物理进行分类比较,将同一类型的物理现象的共性找出来,概括并能说明这一类型的物理现象的本质特征。例如;“质量”概念,各个物体的物质组成不同,但“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就是物体的共性,即质量,与物体的形状,所处的状态,地理位置和温度无关。

2.实例联系

抽象概念的理解是困难的,如果把“概念”放在实例中去记忆,去理解,就要简单得多,也就要容易区分相关因素和无关因素,找出共同特征。如“蒸发”概念,对应水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且需吸热,就能够很快地对“蒸发”概念理解透彻。

3.内涵与外延

第3篇:高一学习方法范文

要学好任何一门课程,都要有适合自己的、良好的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才会得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要学好物理课,首先要重视各学科的横向关联作用,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一物理基础的学习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一物理基础的学习方法改变观念

初中物理知识相对比较浅显,并且内容也不多,更易于掌握。再加上初三后期,通过大量的练习,通过反复强化训练,提高了熟练程度,可使物理成绩有大幅度提高。但分数高并不等于物理学得好、会学物理。

如果学习物理的兴趣没有培养起来,再加上没有好的学习方法,那是很难学好高一物理的。所以,首先应该改变观念,降低起点,从头开始。

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思维的动因之一,兴趣是强烈而又持久的学习动机,兴趣是学好高一物理的潜在动力。培养兴趣的途径很多,从学生角度:应注意到物理与日常生活、生产、现代科技密切联系,息息相关。

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的物理现象,用到了很多的高一物理知识,如:一根直的筷子斜插入水中,看上去筷子在水面处变弯折;闪电的形成等等。

提高听课效率

高一物理学习期间,在课堂中的时间很重要。因此听课的效率如何,决定着学习的基本状况,提高听课效率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课前适当的预习。2、课堂中要善思多疑.3、要认真审题,理解物理情境、物理过程,注重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迁移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一怎么学好物理的方法01见物思理,多观察,多思考,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物理讲的是“万物之理”,在我们身边到处都蕴含着丰富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物理知识。只要我们保持一颗好奇之心,注意观察各种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多抬头看看天空,你就会发现物理中的“力、热、电、光、原”知识在生活当中处处都有。一旦养成用物理知识解决身边生活中的各种物理现象的习惯,你就会发现原来物理这么有魅力,这么有趣。

02学会从“定义”去寻找错因。打好基础。

对于基本公式,规律,概念要特别重视。“死记知识永远学不好物理!”最聪明的学生都会从基本公式和概念上去寻找错误的根源,并且能够做到从一个错题能复习一大片知识——这是一个学生学习物理是否开窍的最重要的标志!

03把“陌生”变成“透彻”!

遇到陌生的概念,比如“势能”“电势”“电势差”等等先不要排斥,要先去真心接纳它,再通过听老师讲解、对比、应用理解它。要有一种“不破楼兰誓不还”的决心和“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研究精神。这样时间长了,应用多了,陌生的就变成了透彻的了。

04把“错题”变成“熟题”!

建立错题本,在建立错题本时,不要两天打鱼三天晒网,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尤其注意建立错题本的方法和技巧,要有自己的创新、智慧以及汗水凝结在里面,力求做到赏心悦目,让人看了赞不绝口,自己看了会赞美自己的杰作。并且要常翻常看,每看一次就缩小一次错题的范围,最后错题越来越少,直至所有的“错题”变成“熟题”!以后再遇到类似问题,就会触类旁通,永不忘却。

05不管学那一部分内容都要抓住重点,抓住主干,这是最重要的。

俗话说“打蛇打七寸”,抓住要害就等于抓住了命脉。而每一本书、每一单元、每一节课、每个练习都有关键考察点和关键的解决方法。这些就是物理中的“命脉”所在。比如“所有平抛运动和类平抛运动的问题只要抓住两个矢量三角形就可以很好的解决”;“所有的圆周运动的关键在于寻找向心力的来源”;“所有万有引力问题的解决方法主要是两大思路”;“恒定电路中的所有基本知识都可以归结为一个U-I图像”;“所有力学实验的基础是纸带问题”;“纸带问题的关键点只有两点:求加速度和求某一点的速度”;“电学实验的关键在于两大问题:电路选择分压式和限流式、器材选择”等等。

怎样学好物理的方法一、理解物理

学习理科离不开计算,在物理公式中对各物理量间的对应性以及确切的物理含义的理解要求很高,而对于初学者而言往往不可能一下子就理解得透彻,因此常常出现张冠李戴、乱点鸳鸯谱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物理量含义的确切理解。例如,对于功的计算公式W=FS中S的含义的考查有这么一道题:一位同学用50N的力,将重30N的铅球推到7m远处,这位同学对铅球做的功为:A.350J B.210J C.0J D.无法判断。初学者往往觉得选A或C,但一旦知道正确答案应为D,那么对S的含义自然是心领神会。哲学上讲,我们对事物的认知过程就是一个“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螺旋式上升过程”就体现在这里。

二、学会剖析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纵观课本上的实验内容,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课后小实验、小制作等,大大小小不下百十个,由此可见物理与实验的不可分割性,这么多的实验如何才能搞得清,弄得明呢?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其实无论什么样的实验,无外乎都有这么几部分组成,实验的目的、原理是什么?需要哪些器材?分几步进行?每一步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如何满足?要观察什么?记录什么?如何分析观察到的现象?整理记录到的数据?最后得到的结论是什么?例如在《焦耳定律》这节课中,书中一开始就给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灯泡接入电路中时,灯泡和电线中流过相同的电流,灯泡和电线都要发热,可是实际上灯泡热得发光,电线的发热却觉察不出来,这是为什么?”

由此,需要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跟哪些因素有关系,这便是焦耳定律实验的目的。如何进行研究呢?联想到物体间热传递的规律和温度计的制作原理便设计出了如课本图9-7所示的实验装置,由此便把电流放出热量的多少形象地转化成了液柱上升得高低,这便是该实验的原理。分析可知该实验需分三步进行,分别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大小、电流的大小、和通电时间的长短的关系,在这三步中,当我们研究电热与电阻的关系时,就必须保证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而电阻不同;当研究电热与电流的关系时,就必须保证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而来改变电流;当研究电热与通电时间的关系时就应该保证电流和电阻的大小相同而通电时间不同。那么书中又是如何达到这些要求呢?在第一步中采取的办法是把两个不同阻值的电阻接成了串联电路;在第二步中采取的办法是比较同一个烧瓶中液柱上升得高低,而用变阻器来改变它的电流;至于第三步就无须多说人人明白,然后通过观察每一步中条件改变前后液柱的升降情况便得出了焦耳定律的内容。在平常的学习中,如果我们对每一个实验都能这样环环设问、层层剖析,那么对整个实验过程就会了如指掌、默然于胸,还有什么能难倒我们呢?

三、学会琢磨

能不能学好物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你对物理概念能否理解得透彻,物理概念因其抽象性,总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感,比如“能量”、“惯性”等等这些概念,单靠老师的“言传”并不能传神地表达出概念的真谛所在,而只有自己做到了“意会”才能真正领略出它的全部内涵,这种“意会”的感觉就只有靠我们对概念的反复分析、琢磨才能体会得到,所谓“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意义正在于此。例如“摩擦力”这个概念,书中是这样下定义的:“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经过分析,我们可首先找出概念中的关键字句,“互相接触”、“相对运动”、“接触面上”“阻碍相对运动”然后琢磨、体会这些字句的含义。“互相接触”说出了摩擦力产生的首要条件,并由此可联想到它与重力、磁力等的不同,但是不是互相接触的物体就一定有摩擦力呢?显然不是,一个“当”字揭示出了“摩擦力”的产生必然是伴随着“相对运动”,那么什么是“相对运动”呢?“相对”二字应该是指这“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由此意识到判断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之间是否产生摩擦力的依据应该是看这两个物体是否发生了“相对运动”而不是看这两个物体是否发生了“运动”,“接触面上”告诉了我们摩擦力产生的位置,而“阻碍相对运动”则说明了“摩擦力”的作用和方向,它的作用是阻碍“相对运动”而不是“阻碍运动”,那么它的方向就应该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而不是与“运动”的方向相反,并由此可恍然悟到摩擦力并不总是阻力。经过这样的反复分析、琢磨,我们对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位置、作用、方向自然就会清楚、透彻,哪里还会有似是而非之感呢。

四、调整情绪

我们都知道“感情的力量是神奇的”,它在学习中的作用犹如化学中的催化剂。对一个学生而言,能试着喜欢自己的老师,那将会终生受益非浅。学习的过程本就是艰辛的,甚至在大多数学生看来是个单调、枯燥的过程。如果再有情感的反面效应,那么什么样的方法都将是徒劳无效的,如果我们能在枯燥的学习过程中寓于神奇的感情力量,那么,我们的学习生涯不就其乐无穷了吗?

五、归纳总结

第4篇:高一学习方法范文

我们都知道高中数学的理论性、抽象性强,就需要在对知识的理解上下功夫,要多思考,多研究.

一、指导提高听课的效率是关键

1.课前预习能提高听课的针对性.

预习中发现的难点,就是听课的重点;对预习中遇到的没有掌握好的有关的旧知识,可进行补缺,以减少听课过程中的困难;有助于提高思维能力,预习后把自己理解了的东西与老师的讲解进行比较、分析即可提高自己思维水平;预习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2.听课过程中的科学.

首先应做好课前的物质准备和精神准备,以使得上课时不至于出现书、本等物丢三落四的现象;上课前也不应做过于激烈的体育运动或看小书、下棋、激烈争论等.以免上课后还喘嘘嘘,或不能平静下来.

其次就是听课要全神贯注.

全神贯注就是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

耳到:就是专心听讲,听老师如何讲课,如何分析,如何归纳总结,另外,还要听同学们的答问,看是否对自己有所启发.

眼到:就是在听讲的同时看课本和板书,看老师讲课的表情,手势等动作,生动而深刻的接受老师所要表达的思想.

心到:就是用心思考,跟上老师的数学思路,分析老师是如何抓住重点,解决疑难的.

口到: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回答问题或参加讨论.

手到:就是在听、看、想、说的基础上划出课文的重点,记下讲课的要点以及自己的感受或有创新思维的见解.

若能做到上述“五到”,精力便会高度集中,课堂所学的一切重要内容便会在自己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3.特别注意讲课的开头和结尾.

讲课开头,一般是概括前节课的要点指出本节课要讲的内容,是把旧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的环节,结尾常常是对一节课所讲知识的归纳总结,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本节知识方法的纲要.

4.要认真把握好思维逻辑,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坚持下去,就一定能举一反三,提高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还要特别注意老师讲课中的提示.

老师讲课中常常对一些重点难点会作出某些语言、语气、甚至是某种动作的提示.

最后一点就是作好笔记,笔记不是记录而是将上述听课中的要点,思维方法等作出简单扼要的记录,以便复习,消化,思考.

二、指导做好复习和总结工作

1.做好及时的复习.

课完课的当天,必须做好当天的复习.

复习的有效方法不是一遍遍地看书或笔记,而是采取回忆式的复习:先把书,笔记合起来回忆上课老师讲的内容,例题:分析问题的思路、方法等(也可边想边在草稿本上写一写)尽量想得完整些.然后打开笔记与书本,对照一下还有哪些没记清的,把它补起来,就使得当天上课内容巩固下来,同时也就检查了当天课堂听课的效果如何,也为改进听课方法及提高听课效果提出必要的改进措施.

2.做好单元复习.

学习一个单元后应进行阶段复习,复习方法也同及时复习一样,采取回忆式复习,而后与书、笔记相对照,使其内容完善,而后应做好单元小节.

3.做好单元小结.

单元小结内容应包括以下部分.

(1)本单元(章)的知识网络;

(2)本章的基本思想与方法(应以典型例题形式将其表达出来);

(3)自我体会:对本章内,自己做错的典型问题应有记载,分析其原因及正确答案,应记录下来本章你觉得最有价值的思想方法或例题,以及你还存在的未解决的问题,以便今后将其补上.三、指导做一定量的练习题

第5篇:高一学习方法范文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 存在问题 解决方法

高中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起跑线,而高一年级又是高中阶段的开始,因此对学生在整个高中阶段的学习很重要。初中生经过中考的奋力拼搏,带着充足的信心、旺盛的求知欲来学习高中课程。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们普遍感觉到高中数学并非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易学,而是太枯燥、抽象,比如函数、指对数函数,等等。一些初中的数学尖子,经过高中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数学成绩却呈下降趋势。渐渐地,他们认为数学太抽象难懂,从而产生畏惧感,动摇了学好数学的信心,甚至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从以上可以看出,探索如何搞好高一的数学教学很重要。下面我就如何搞好高一的数学教学谈谈看法。

一、存在的问题

1.初、高中知识的内容有差异。新课标对初、高中教材的内容都做了较大的改动,而不少高中教师并没有接触过初中教材,因而对初中教材的内容并不是很了解。虽然在课改后初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大大降低了,但那些在高中学习中经常应用到的知识,如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立方差公式,二次不等式的解法,等等,都需要在高一阶段补充学习。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了解学生在初中学了哪些知识。有些知识在初中没有学过,而高中却要用到,这就要在教学中做补充;还有的知识在初中只要求学生略微了解,但在高中却是重点,需要在教学中加以重视。

2.初、高中数学的特点有差异。不少学生反映集合、函数等概念难以理解,觉得很抽象。确实初中数学知识点少、内容浅、难度不大、知识面窄。高中数学知识广泛,既是对初中数学知识的推广和延伸,又是对初中数学知识的完善。它抽象性、理论性更强,如集合、函数等概念,就是理论性、抽象性很强的概念,一些初中数学基础很好的学生也难以适应。而且初中阶段很多教师将题目的解法制定了统一的步骤,如解一元二次方程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等。学生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学习方式。而高中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学生一时间找不到好的学习方式。

此外,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又有一个明显的不同,即在教材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高一上学期就要学习必修1、必修4两本书,上课的时间紧迫,不少学生跟不上这样快的进度。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

1.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初中数学知识是基础,应在此基础上学习高中数学知识。高中数学教师要熟悉初中数学教材,做到心中有数。在引入新知识、新概念时,注意旧知识的复习,用学生已熟悉的知识进行铺垫和引入。如函数的概念,教学中不但要注意对旧知识的复习,而且应该讲清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旧知识的复习中,更好地接受新知识。

2.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在处理教学内容时多举实例,增强教材趣味性、直观性。如高一数学学习集合知识时,集合是一个学生未接触过的抽象概念,若照本宣科,势必枯燥无味。我认为在讲集合的运算时,可以这样引入:“某人第一次到新华书店买了高一的数学课本、语文课本和英语课本,第二次买了高一的数学课本和物理课本,问这个人两次一共买了几种课本?学生会回答应是4种。然而为什么不是3+2=5种呢?这里运用了一种新的运算,即集合的并的运算,{数学课本,语文课本,英语课本}∪{数学课本,物理课本}={数学课本,语文课本,英语课本,物理课本}。可见,这一问题中所研究的对象已不仅仅是数,而是由一些具有某种特征的事物所组成的集合。这样学生的注意力便被吸引,其对学习集合的知识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还可以使抽象的教材“活”起来,使学生容易理解。此外在课堂教学中应多让学生参与,给学生讨论发言的机会,并适时点拔,让学生多感受多体验,使学生想学、会学。

3.教会学生合适的学习方法。高中数学很难学,题目都有一定的难度。由于高中的知识比初中难了很多,为数不少的高中生容易急躁。有的同学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有的同学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点成绩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针对这些情况,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绝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这就是为什么高中要上三年而不是三天。这就要求学生要有战胜困难的心理准备。此外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不行。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些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如课前要预习、课堂听课效率要高、课后要及时巩固、学习时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情等,并要求学生掌握。学生自己也要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的学习方法。

总之,只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找出合适的教法和学法,就一定能教好和学好高一数学,从而为以后整个高中的数学学习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第6篇:高一学习方法范文

关键词:高中数学;总结归纳;举例

进入高中以后,我发现很多身边的同学不能适应数学学习,进而影响到学习的积极性,以致成绩一落千丈。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很多。我认为造成这样的原因注意是学习方法不等当。高中数学学习的方法有很多,我认为学习数学养成归纳、总结的习惯是很必要的。归纳总结知识的方法,即可以加深对知识的记忆、理解,使知识系统化、程序化。有助于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从而为学好数学奠定了基础。那么如何进行归纳总结呢?

一、每节课的小结

老师讲的每一节课一般都围绕1-2个中心问题,要根据不同的内容做出恰当的总结。比如要注意挖掘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对于公式要注意成立的条件及使用的范围,这是说明性的小结;对典型例题总结出一般性的规律和方法。

二、单元的小结

通常概念、公式的学习是局部的、分散的,因而在头脑中呈零乱无序的状态,难以形成有规律的清晰的认知结构。因此,当每一单元结束时,若能将这些知识,方法以一个新的角度串联起来,就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结构。

三、知识间的总结

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总结的层次应再提高一步。既要注意知识纵向,横向各个层面的联系,又要重视其程序化的科学组织,使大及中形成系统性的知识网络。 通过课堂小结、单元小结、知识整体的串联,一定会在我们的头脑中形成数学知识的立体的网络,那一道道的习题不过是我们网中的一条条小鱼。数学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下面我就线性规划做一总结举例:

线性规划主要考查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区域面积和目标函数最值(或取值范围);考查约束条件、目标函数中的参变量的取值范围等等;其主要题型有以下五种类型。

类型一:求二元一次代数式最值(取值范围)

例1:设x,y满足约束条件,求z=x-2y的取值范围

解:作出不等式组的可行域,作直线x-2y=0,并向左上,右下平移,当直线过点A时,z=x-2y取最大值;当直线过点B时,z=x-2y取最小值.由得B(1,2),由得A(3,0).zmax=3-2×0=3,zmin=1-2×2=-3,z∈[-3,3].

方法点评:作出可行域,求出交点坐标,代入目标函数,求出最值。

类型二:求二元一次分式最值,二元二次代数式最值

例2:变量x、y满足

(1)设z=,求z的最小值;(2)设z=x2+y2,求z的取值范围;

解由约束条件,作出(x,y)的可行域如图所示.由,解得A.由得C(1,1).由,得B(5,2)

(1)z==. z的值即是可行域 中的点与原点O连线的斜率.

(2)z=x2+y2是可行域上的点到(0,0)的距离的平方.可行域上的点到原点的距离中,

dmin=|OC|=2,dmax=|OB|=29.2≤z≤2

方法点评:常利用目标函数的几何意义来解题,常见代数式的几何意义有:①表示点(x,y)与原点(0,0)的距离,表示点(x,y)与点(a,b)的距离;②表示点(x,y)与原点(0,0)连线的斜率,表示点(x,y)与点(a,b)连线的斜率.

类型三:知目标函数最值,求参数值

例3:已知a>0,x,y满足若z=2x+y的最小值为1,则a=________.

解:作出不等式组表示的可行域,易知直线z=2x+y过交点A时,z取最小值,由得zmin=2-2a=1,解得a=.

方法点评:知目标函数最值,求参数值,转化为找出最值点坐标,代入目标函数。

类型四:最优解有多个(不唯一)求参数值

例4:x,y满足:,若z=y-ax取得最大值的最优解不唯一,则实数a的值为( )A.或-1 B.2或 C.2或1 D.2或-1

解:由y=ax+z知z的几何意义是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

(1)当a>0时,要使z=y-ax取得最大值的最优解不唯一,则a=2;

第7篇:高一学习方法范文

关键字:高中数学;课堂;导入方法;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5(c)-0000-00

前言

对课堂导入方法的研究,能够从理论角度上进一步提升数学教学水平。恰当的使用课堂导入法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把学生的精力集中在要学习的问题上,减少注意力的分散和非智力因素对于学生学习的影响,二是可以帮助学生复习以前的知识,通过知识的前后关联来温故知新,从而可以使学生更加系统的对整个数学的知识体系把握的更加全面具体,理解更加深刻到位,所以对于课堂导入方法的研究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1导入方法及案例分析

数学课堂导入方法多种多样,接下来粗浅的分析几个操作起来简单并具有代表性的几种方法,分别是直观点题导入法、情景故事导入法以及以旧换新设疑导入法。

1.1直观点题导入法

顾名思义,就是直接点题,也可以称为直接导入法。老师用简练的语言以及通过一些教育设施的恰当使用,直接引出课堂的主题。学生知道这一节课要学习什么,思路就不会跑偏,直接进入到学习的状态。这种引入方法的使用,也可以保证整个课堂都有一种干练简洁的氛围,知识的传授速度也会很快,量也会很大,学生的注意力可以保持高度的集中。例如在学习三角函数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直接引出去课堂要学习的主题。老师的开场白可以是:“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知识还是三角函数,以前研究的是特殊角的三角函数,那么今天呢我就要学习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求法,同学们都做好准备了么?”这样就是直接将要学习的主题告诉了学生,学生也知道今天要学习的重点是如何求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所以在讲课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目标就能够达成一致,教师教的有重点,学生学的有重点,这样的课堂上讲课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2情景故事导入法

老师通过讲述和本节课的主题有关的典故、名人故事等或者生活中有关的现象来引出本节课所要讲解的内容,可以提高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兴趣,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枯燥的学习过程中增加点趣味,并且从生活入手,使得学生对知识更容易理解,让学生明白知识源于生活,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是有用的这一理念。例如在学习垂直定理的过程中,老师可以以工地上的重力锤为例引出:“在工地上,同学们都可以看见在砌墙的时候,会有一个重力锤悬在墙体的一侧,这样做的的目的就是保证砌的墙和地面保持垂直,那同学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就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垂直定理有关系。”这样老师就可以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同时学生们在脑海中会出现重力锤悬在墙体上的画面,更加明白什么是垂直,以及垂直定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这样可以使得数学变得更加形象具体,不再是抽象难以理解的,数学课堂也会更加有趣,更加引人入胜。

1.3以旧换新设疑导入法

温故而知新,是我们一直提倡的学习方法,课堂导入法也可以借鉴。而以旧换新设疑导入法就是这个理念的体现。利用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引出对新的知识的疑问,并且通过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将新旧知识合二为一,可以是学生可以通过新旧知识的对比,迅速掌握新的知识点。这样引入方式可以降低新知识的抽象程度,新知识更加形象化,学生理解起来也更容易,运用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例如在学习对数函数的性质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引出“对数函数性质”这一课堂主题。“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很多种函数的性质了,那么以前研究函数性质的时候我们都是从哪些方面着手的呢?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对数函数的性质是不是也需要从这些方面来入手呢?同学们考虑一下。”然后老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最后进行总结要从定义域、值域、单调性、特殊点等方面来研究对数函数的性质。这样,从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自然而然的引出想要研究对数函数需要入手的方向,这样的课堂和以前的课堂有一个衔接,新旧知识也形成一个对比,可以降低学生对于新的知识点的理解的难度,对于旧的知识也有了更高一层次的认识。

2结语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上一个好的开端也是这一节课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正确的课堂引入方法对于数学的学习更是很重要的一点,正确的数学课堂引入方法对于数学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但是也有几点需要注意,首先老师必须重视这个引入环节,其次要保持课堂引入方法的高效性,如果引入所占的时间太长的话,就是得不偿失了,最后就是要有针对性,根据不同的课程、不同的教学目的、不同的教授对象,采取不同的方。总而言之,课堂导入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要重视起来,用适当的方法,让他为整个教学起到好的服务作用。

参考文献:

[1] 温建红. 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内涵及特征[J]. 数学教育学报. 2011(06)

第8篇:高一学习方法范文

论文关键词:高职 英语 翻译教学

论文摘要:在翻译教学方法上,大多数教师仍采用传统的师徒相授的教学方式,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容易使翻译显得沉闷和乏味,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不利于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意识地选择和使用一些教学方法,可以增强学生在学习翻译技巧时的认知意识,从而获得翻译教学的成功。

高职英语翻译教学现状

在翻译教学方法上,大多数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先让学生翻译一段,然后教师批改学生译文,继而讲评,最后教师再给出标准译文。这样的教学过程其不合理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学生没有理论基础,缺乏学习技巧。由于材料是教师所选,学生在心理上处于被动接受地位,不是主动配合教学。由于讲评由教师说了算,学生和教师不能进行必要的讨论和交流,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容易使翻译显得沉闷和乏味,另外教师给出的标准译文极大地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利于翻译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更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几乎成了所有翻译教学的通病。如果理论和翻译技巧不能有效地指导翻译实践,学生对翻译教学就不感兴趣。同时理论教学弱化,学生对理论消化能力不足,只停留在具体例句的模仿上,不能娴熟地利用理论指导实践,做到举一反三,致使实践环节与课堂理论教学脱节。

翻译教学方法

翻译训练活动是一种自觉地防止母语负迁移作用的活动。但是防范的心态是增强学习者焦虑的根源,不利于学习。学习者会谨小慎微、如履薄冰。实际上越是大胆实践的人、越是敢于利用原有认知结构创造性地融合的人,外语的进步就越快。将外语夸大为一种完全与母语不同的人就形成一种暗示,即学习时充满错误。虽然正视了错误,但并不是完全积极的进行修正,以下是笔者的一点教学心得。

首先,翻译训练要注重经常性与系统性。英语教学不应只注重单词解释、篇章的简单翻译和练习,而应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翻译内容的专项训练。同时可以借助外语专业翻译训练的理论。其次,翻译训练应兼顾趣味性。翻译训练不应完全依赖于书面材料,可通过多种媒介,如电影、电视、录像、新闻等途径,丰富多彩地展开。再次,翻译训练要强调跨文化性。这主要是针对翻译训练的内容选择来说的。翻译材料内容的选择要注重异国文化特征的强化。通过中外文化的对比既进行了翻译练习,又进行了一次文化交流。反过来,对异国文化的深入了解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翻译原文,再用汉语表达原文之意。最后还应该加强对母语文化修养的培养。翻译训练要求教师加强跨文化交际、语言对比和翻译方面的训练,把握翻译训练的技术程序。这样才能避免传统翻译法的弊端,将这一教学路径放在培养国际双语交流人才的背景中加以改进,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目的。

图式教学法人一生下来就在与外部世界的交流过程中开始认识周围的人和事,然后,在大脑中形成不同的模式。这样的认知模式是围绕不同的事物和情景形成的有序的知识系统。人们把这种知识系统称为图式,它是人的头脑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的组织形式,是人们赖以认识和理解周围事物的基础。图式是一些知识的片断,它以相对独立的形式保存在人的大脑记忆中,对语言的理解其实就是激活大脑中相应的知识片断的过程。如果面对的新信息在大脑中没有现存的类似图式,就会对理解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将“图式”引入翻译教学方法的研究之中,使学生能成功激活脑海中与文本相关的图式以求得对原文的正确理解。在练习翻译时,文本内容可以激活学生头脑中相关的图式,这有助于学生预测文本下一步可能出现的情景。翻译时如缺乏背景知识或不能恰当地运用背景知识,就不能成功地激活图式,理解就会受到影响,所以学生在对原文理解的过程中应成功激活脑海中与文本相关的图式,以求得对原文的正确理解。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需要激活图式才能正确理解的语言,然后根据这些材料进行翻译。

推理教学法推理是从已知的或假设的事实中引出结论,它可以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思维活动出现。推理是文本的内在特征,不是学生凭借想象所做出的随意行为,翻译时有些文本需借助推理才能进行正确理解。翻译时人们在看到文本内容后,往往会根据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做出推理,这些推理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信息,把文本中的所有内容都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充分理解每个句子。翻译时采用推理教学法可以增加信息的容量,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促进语言的理解。教师要有意识地给学生介绍一些常用的推理技巧,如从文本的整体结构进行推理,从作者的暗示及上下文线索中进行推理,利用文本中的解释和定义对某些词句进行推理等,以上这些推理理解技巧一定要和正确地识别语言结构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否则这种推理就成了脱离文本的主观猜测。

猜词教学法 学生的概念能力在翻译中起重要作用。所谓概念能力是指在理解原文过程中将语言文字的零星信息升华为概念的能力,是把原文材料的认知转变为最佳理解过程的能力。一个学生在词汇贫乏时,词句、段落不能形成概念,对关键词不理解的情况下,得不到文字信息的反馈,就会对内容胡乱猜测,所以要指导学生使用猜词策略。翻译中的猜词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1)根据词的构成猜测生词词义,这是常用的方法,它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构词法知识,特别是词根、前缀、后缀的意义;(2)根据意义上的联系猜测生词词义,句子的词语或上下文之间在意义上常常有一定的联系,根据这种联系可以猜测词义;(3)通过换用词语推测生词词义,在文本中常会出现使用不同的词语表达同一意思、难易词语交换使用的现象,由此可猜测词义;(4)利用信号词,在上下文中起联系作用的词语叫信号词,注意这些词语对猜测生词词义有很大作用;(5)结合实例猜测生词词义,有时,下文中给出的例子对上文中提到的事物加以解释,可以结合例子中常用词猜测所要证明的事物中的生词词义。

语境教学法 语境就是指语言文字一经使用后所处的言语环境,它既指言语的宏观环境,也指言语的微观环境。微观语境是词的涵义搭配和语义组合,它使意义具备特定的义项;宏观语境是话题、场合、对象等,它使意义固定化、确切化。在翻译中,既要兼顾微观语境,又要兼顾宏观语境,两者相互结合才能确定词语涵义。语境的实质是认知的,是人的记忆中的百科知识与反映在短期记忆中的具体的交际情境和说话人的言语刺激作用的产物。翻译中学生除了利用自己的语言知识获得句子涵义之外,还要根据原文语境中提供的各种信息进行思考、推理,以形成自己对词语意义的认知,然后确定相应的译文并准确表达出来。语境在翻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翻译中的理解和表达都是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的,语义的确定、选词造句、篇章结构以及语体形式都不能脱离语境。因此,语境是正确翻译的基础。教师在指导学生翻译时,必须紧扣语境,反复揣摩,译文表达也必须密切联系语境。

翻译教学方法是指对翻译教学所采取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方法,既包括直接作用于翻译教学中的特殊思路,也包括间接支持翻译教学的一般思路。毫无疑问,在翻译教学过程中,无论是优秀的学生还是其他的学生都有意识或下意识地选择和使用了若干学习方法。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优秀的学生往往选择使用了一些与其他学生不同的学习方法,是什么因素制约着学生对翻译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呢?影响学生翻译教学方法选择和使用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学习者的英语水平;个人特征;学习环境;学习方法及观念;学习时间等。这些因素互相依存、互相关联,共同构成影响方法运用的因素,从而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成绩。因此,教师应从这些因素着手,增强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认知意识。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的优势和弱点,他们只有扬长避短,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弥补自身的某些不足,获得翻译教学的成功。

参考文献

[1]刘明东.图式在翻译过程中的应用[J].外语教学,2002,(6):55-58.

[2]王甦,汪安圣.认知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308.

第9篇:高一学习方法范文

一、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特点的变化

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不少学生反映,集合、函数等概念难以理解,觉得离生活很远,似乎很“玄”。确实,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中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以及以后要学习到的函数语言、空间立体几何等。

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高中学生产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另一个原因是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中新生感到不适应,导致成绩下降。高中新生一定要能从经验型抽象思维向理论型抽象思维过渡,最后还需逐步形成辩证型思维。

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又一个明显的不同是知识内容的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因此要学会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形成板块结构。使知识结构一目了然;由一例到一类,由一类到多类,由多类再到统一。

二、科学地进行学习

高中学生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只有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才能提高学习成绩。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订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等多个方面。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