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质量经验交流汇报范文

小学质量经验交流汇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质量经验交流汇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质量经验交流汇报

第1篇:小学质量经验交流汇报范文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素质教育为主题,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发展为目标,以教法和学法改革为重点,以构建和推广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为突破口,通过深入持久地开展“高效课堂、有效学习”活动,争取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全面提高教师专业知识能力和课堂教学能力,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推动全市教育优质、快速、健康发展。

二、采取三项措施,努力提高教师专业知识能力

(一)加强教师业务培训。要加强教师学科知识培训、教育教学理论培训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培训,不断提升教师业务知识水平。各单位要积极安排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级培训,促进骨干教师快速成长。外出培训教师要撰写学习体会,通过报告会或观摩课形式向其他教师传递培训成果,扩大培训效益。市、镇、校三级要在组织好省市全员培训的同时,结合实际,强化专业能力培训、教材培训以及新教师岗前培训等各类专项培训,增强培训实效性和针对性,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业务知识能力。

(二)鼓励教师学历进修。45周岁以下的教师均应达到相应学段的规定学历水平,支持教师在学历达标的情况下继续进修。鼓励小学教师进修专科以上学历,初中教师进修本科以上学历,高中教师进修研究生以上学历。争取到“十二五”末,全市小学85%以上的教师取得专科以上学历;初中80%以上的教师取得本科以上学历;高中10%以上的教师取得研究生学历。各级各类学校要制定激励政策,调动教师的学历进修积极性。

(三)加强教师专业知识能力测评。各学校要坚持以考促学、以评促学,积极采取考试、评议、考察等多种方式,加强教师专业知识能力测评。要在充分征求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校教师专业知识能力测评方案,原则上每学期组织一次,测评成绩记入教师业绩档案。教体局将对各单位的教师专业知识能力进行抽测,抽测成绩计入单位年度绩效考核。

三、抓住五个重点,大力加强课堂教学研究

(一)加强备课研究。要坚持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倡导“三步”备课法,即个人初备后提出问题---集体研讨解决问题---二次备课形成个案。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发挥个人潜能,对教案进行个性化修改和补充。课后做好反思。每学期每位教师至少编写一个精品教(导)学案,教体局将每学年组织优秀教案评选活动,实行逐级推荐评选。各级要利用校园网、教育网建立“精品教案展示栏”,实现资源共享。各单位要建立有效的备课评价制度,加强备课检查,确保备课实效。

(二)加强教学模式研究。各单位要按照新课程标准,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完善小学阶段“问题引领式”、初中阶段“10+35”式、高中阶段“七步教学法”和“三个一半到三分之二”等教学模式,并要尊重教师首创精神,探讨更多更有效的模式。教研室要牵头组织各学段、各学科、各课型的教学模式研究,年度要初步建立一套涵盖各学科的基本教学模式。

(三)加强教法研究。各级要组织教师开展多层面、全方位的教法探讨与研究。一要树立正确的教法选择理念。教法的选择要紧密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个性特点、学生认知规律和教学环境,按照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确定。二要以教学模式为载体,深入研究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多种教法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优化组合,实现优势互补,提高教学实效。三要组织教师结合同课异构等教学活动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教研室和学校要抓好优秀教法案例的评选,及时将优秀教法案例编订成册,推广应用。

(四)加强学法研究。教师要围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小结等环节入手,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提高学习能力。学校要定期举行学生学习方法经验交流会、教师学法指导经验交流会,切实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主动发展。

(五)加强小课题研究。要降低教研重心,树立“问题即课题”意识,针对教学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与困惑开展研究,有效促进课堂教学。学期初,各科教研员要汇集日常听课、座谈、调研中发现的问题,精心设计小课题,随教学计划下达基层。学期中,各学校要结合实际,认真组织教师分析、实验,探索有效解决策略。学期末,教研室要组织交流活动,汇集小课题解决策略并抓好研究成果的推广。

四、开展三项活动,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水平

(一)开展听评课活动。要把听评课活动作为教师之间相互交流研讨的基本形式和大面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组织教师广泛开展。学校要倡导教师积极开放课堂,通过相互听评,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听评课活动要抓好三个结合:一是与“师带徒”结合,徒弟每周听师傅课不少于2节,师傅每周听徒弟课不少于1节;二是与教研活动结合,各教研组(备课组)要利用教研活动时间,每周听课至少1节,进行集体研讨,有效指导课堂教学。三是与学校交流活动相结合。学校之间、镇办之间要结合教师和学科教学实际开展相互听评课活动,促进城乡交流、校际交流,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学校领导要积极参与听评课活动,每周至少1次,确保听评课效果,促进听评课活动常态化。

(二)开展课堂教学监测活动。学校要负责抓好本校教师的课堂教学监测,重点采用“汇报课”和“推门听课”两种方式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监测。汇报课即每位教师每学期准备1-2节汇报课;推门听课即不打招呼随机听取教师授课,原则上每学期抽取1-2节。汇报课与推门听课的监测成绩纳入教师绩效考核。镇办教委要采取推门听课等多种形式抓好本镇中小学校的课堂教学监测,监测成绩纳入中小学校的绩效考核。市教研室负责对各镇办和市直学校的课堂教学进行监测,监测成绩计入镇办和市直学校的绩效考核。各级领导干部要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监测活动,原则上市教研员每周到学校推门听课不少于2天,每学期到各镇办(市直学校)推门听课不少于一轮;教委副主任每周推门听课至少1节,校长及业务领导每周至少2节。

(三)开展优质课评选活动。市、镇、校三级要每年组织优质课评选活动,上学期组织校级和镇级评选,下学期组织市级评选,通过层层组织评选,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教学氛围。优质课评选要严格坚持“专业知识能力强、课堂教学水平高、教学成绩优秀”三项基本标准。评选采取自下而上的程序,层层选拔,逐级推荐。评选过程中要坚持公开、公平、民主,所有教师全员参与。原则上市、镇、校三级分别按照教师总数的5%、10%、20%左右的比例评选优质课,评选结果与教师晋升职称、评先选优、绩效考核和申报推荐示范课(公开课)挂钩。

五、抓好三级检测,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要建立市、镇、校三级教学质量检测体系。市级教学质量检测由教研室负责,主要采取调研等方式组织,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调研;镇级教学质量检测由镇(办)教委负责,每学期均要对辖属学校教学质量进行调研检测,并要不断创新调研方式,确保调研效果。校级教学质量检测由学校负责,要同时抓好考试与考查两类学科的质量检测。各级质量检测分别纳入镇办、学校和教师的绩效考核。

各级要不断完善教学质量检测方法,按照《省普通中小学考试管理规定(试行)》,突出抓好各级各类考试,完善考试实施细则,细化考试环节和流程,保证考试效果。要利用好检测结果,每次考试和调研后,均要进行认真分析,反思教学不足,改进教学管理,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六、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课堂教学管理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各单位要切实提高认识,科学统筹,严密组织,抓好工作落实。教体局将成立由局长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该项工作的领导。各单位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认真制定实施方案,采取有效措施,推进课堂教学工作高效、有序、规范开展。

第2篇:小学质量经验交流汇报范文

高素质的教育呼唤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要想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因此多年来我校始终把教师专业化成长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教师搭建研究平台,以此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下面就把我校在这方面具体做法跟各位领导做以汇报。

1.创新管理 率先垂范 营造严抓质量氛围

创新是做好领导工作的基本要求。我校领导班子在校长的带动下,都具有永不满足、不断进取的素质和无私无畏、敢冒风险、经受得住压力的勇气;班子成员有想法、肯实干、顾大局,有带动全体教师进步的责任意识。要求教师做的领导自己先做,(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我们领导先要不断学习),利用每周的班子例会时间专题研究教学常规管理工作,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商定有力整改措施,层层做好督促指导工作。

2.创造条件 促进学习 提高教师人文素养

知识就像一瓶鲜牛奶,不学习,就会发酸发臭。我们有意识地营造氛围,创造条件,促进教师主动学习。

2.1让读书成为教师生活的智慧方式成立"教师读书俱乐部"。每学期学校要向教师推荐优秀教育书刊,平时学校组织老师们以学年组为单位轮流向大家介绍自己的阅读心得。学校定期举行以课本美文为主要内容的青年教师朗读大赛(照片)。通过培训和学习,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得到显著提高。而今,许多老师在谈论历代优秀教育家时,都会滔滔不绝地讲起孔子的 "因材施教",陶行知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等教育思想精华,教师们从孙波那里老师那里学到了"";从王小波老师那里知道了"把复杂的事情做简单,把简单的事情做经典。"……,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已深入到每一位教师心中。

2.2开设"撰写读书微博"和"金汤大讲堂"活动。利用校园网、金汤论坛、教育在线、教育博客等网络平台,开辟读书专栏,上传读书体会和活动案例,互相交流,互相鼓励。老师将自己的读书感悟变成文字或语言,通过网络和讲座的形式向老师和学生宣传讲读,以起到好书共享的目的。

2.3让网络成为教师成长的崭新舞台借助网络,教师们可以感受到最前沿的理念;可以实现最广泛的交流;可以描绘出最绚丽的教育。我校校园网的全面开通和电子备课室的配备,为每位老师的网络学习提供了硬件保证。如今,我校很多教师人人有博客,班班建博客,风生水起的网络互动促进了学生、家长、教师在网络空间中深度交流沟通,使老师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加得心应手,视野更为开阔。上学期期末我校进行了班级博客交流活动,通过展示,各班级的博客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3.搭建平台 优化教研 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路上来。"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学习和研究。只有不断地创新教研工作,才能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3.1聚焦课堂教学,搭建教师研究平台"同课异构"自从2007年开始我校采取了同课异构的教研模式。同一节的内容由不同老师根据自己的实际,自己备课并上课。听课的老师就通过对这几节课的对比,找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然后反思自己上过这节课所经历的过程或没上过的为自己准备上这堂课进行第二次备课。这种教研模式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帮助极大,也很受教师的欢迎。近几年来我校开展的四-六年级"作文教学研讨"在全区教育教学现场会上做了展示、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研讨"等教研活动就是采取的这种新型的教研方式。

3.2"同课多轮""同课多轮"就是让同一名教师针对同一教学内容在短期内进行多轮授课与反思。我校开展的"同课多轮"教研活动大致做法是有针对性地对一些教师进行"磨课"。参与"磨课"的教师一类是骨干、品牌教师,另一类是青年教师。通过这种多次"磨课"活动,极大地提高了我校骨干、品牌以及年轻教师的业务能力。一些教坛新秀脱颖而出,不少值得推广的教学模式和颇具示范价值的好课频频诞生:比如我校创设的"猜想-验证"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已作为经验在全区进行推广,在丹东市举办的"聚焦课堂 减负增效"座谈会上,我校这一经验进行了现场汇报,姜晓坤老师运用这一教学模式所执教的数学课在市创新杯大赛、省教师技能大赛中获得佳绩,同时被邀请在省数学科研开题会、全国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上做课。

3.3同事互助观课同事互助观课就是教师同事间互助指导式的听课,我校的同事互助观课主要是通过开展"师徒"结对(结对的"师徒"尽量安排在同一组内)的方式,充分发挥"土专家"和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把履行培养、指导青年教师成长作为他们的责任。通过这种"师徒"观课活动,有效促进了我校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近年来我校部分青年教师正是通过这种同事互助观课的形式,使她们在教学中迅速成长起来,像美术教师梁婷婷、佟玲;音乐教师王振华、张林;科学教师马丽莉等在参加国家、省、市级赛课及教学技能比赛中均获一二等奖。

3.4教学问题课题化,提升教师研究层次。我们把向教师征集到的课堂上有争议却又一时难以解决的教学问题上升到校级"小课题"进行研究,学校要求教师人人有课题,让科研走近每一位教师。对于校级"小课题"的研究一学期内要求出成果,定期举行小课题经验交流会。在这些小课题的研究中,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孙波老师坚持十年之久引领学生走"阅读、习作、做人"的读书之路,她主持的《培养学生语文读书策略》课题研究被评为市级一等奖,在丹东市科研现场会上进行成果,作为先进经验在全市进行推广。三年级徐杰老师的《培养小学生写字习惯的要求》、二年级王晓波《小学生生活作文的研究》在全区小课题拉练中做了经验交流并获奖。通过教学问题课题化研究,有效地增强了教师的问题意识和研究能力,解决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一些难点和热点问题。

3.5新型教研文化,激活教师群体智慧。随着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的建立和活动的开展,教师间自觉教研意识明显增强,学校开放、合作的文化,个性的文化已逐渐形成。如今,只要有公开课,教室里总是坐满了听课的教师,同时,一种充满生机的"聊文化"应运而生:课堂外,办公室里,老师们渲泄着工作的喜忧;经验交流会上,他们讲述着自己的教育故事、教学随笔和反思。这种"聊文化"是非制度的,而正是这种非制度文化,决定着学校校本教研的命运。而今,教学研究活动中教师自主教研、自觉研究已蔚然成风,教师之间彼此都能敞开胸怀,进行不拘形式的对话明显增多,教师间合作备课,你教我评已成自然。学校的特色文化,教师的个性风格得到有效的彰显。以我校教师的话为例:青年教师崔媛媛如是说:"以往开展教研活动让我们发言时,我们总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害怕说错被人笑话,现在不同了,我们都愿意把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惑以及对教材的理解说出来和大家一起探讨,这些问题总能在交流和探讨中受到启发或得到解决,教研对我们青年教师帮助确实很大……"。

3.6在引领中提升,全面启动名师工程。正因为形成了这种浓厚的教研氛围,我校全面启动名师工程,成立名师工作室,培养一批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有独特教学风格的名师。与此同时,充分发挥名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龙头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以此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全面提升学校教育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这项工程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在丹东市小学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推进会中,我校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展示了平时工作的一段剪影,这种研究团体的交流与互动,实现了资源共享、思想碰撞,最终达到了共同提高。

4.常规检查,扎实有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有布置无检查――落空,有检查无要求――悬空。为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采取普查和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师的教学计划落实情况、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课后辅导等工作进行检查、评比,对没有落实工作或工作不到位的教师进行督查,增强教学常规管理的实效性,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教学常规检查小组的主要做法是:

4.1每月召开一次会议,总结教学常规落实情况;

4.2每月不定期到课堂听课,同时检查教师的教案并与授课教师交流意见;

4.3不定期检查教师作业布置和批改情况;(1)教师要有选择地布置作业,作业分量和难度要适当。避免机械的重复训练,杜绝把作业作为处罚学生的手段。(2)对学生练习、作业的批改,做到及时、细致,记录好学生的共性和个性问题,重视讲评,提高练习课质量。语文、数学、英语的作业原则上有布置就要有批改。(3)提倡教师作纠错集,即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记录,并认真分析及时讲评;鼓励教师对学困生坚持面批,并与家长保持联系,了解学生的家庭作业完成情况。

4.4不定期抽查教师业务档案、教研专题发言稿、教学反思、公开课情况等工作的完成情况。

4.5及时了解教师课外辅导情况。要求教师加强平时课内辅导,让学困生获得较多的发言、表演、锻炼的机会,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辅导。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予以更多的关心与帮助,加强学法指导,使其树立信心;对少数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提出新要求,着重培养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第3篇:小学质量经验交流汇报范文

一、一年来的重点工作情况

1.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得到加强

建设一支思想过硬、团结务实、能干事、干好事的领导班子,直接影响着学校发展的方向、速度和未来。对此,学院领导非常关心。在学院组织部的直接领导下,经过考察、评议,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推选陈皓、高喆两名同志任副校长,成立了新的学校领导班子。新领导班子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把学校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着力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秉承老班子的优良作风,工作积极主动、任劳任怨,工作踏实,工作成效突出,圆满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推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2.中层管理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

今年暑期,经学院组织部批准,在自愿申请基础上,经过民主评议、学校考核,完成了新一轮中层干部聘任工作。新的中层管理队伍,是在过去三年磨合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组合,有些岗位进行了调整,有些岗位也吸收了部分年轻成员。调整后各岗位工作人员很快进入角色,积极开展工作,用他们实际工作成效证实,这次中层调整是成功的,广大教师和学校领导是满意的。对学校中层管理,本年度进一步加强,改进目标管理中的过程管理,要求各科室不定期汇报、交流工作,“工作简报”应用于过程管理是我们今年管理的一大亮点。我们还改进了中层科室考评方案,实行“群众投票、领导打分、实绩考察”的方式,实行全面客观的评价,有效的调动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管理效率。

3. 成功召开工会一届三次会议,规划学校第二个三年发展目标,完善学校制度建设

2009年暑期,我校隆重召开工会一届三次会议,在热烈、祥和、民主的气氛中,教师代表积极为学校发展献言献策,共同谋划学校发展,共商学校发展大计。会上通过了《第二个三年发展规划》《学校章程》《中层科室考评方案》《教师考评方案》等规章制度。《第二个三年发展规划》为学校今后发展明确了目标,让我们在新的起点上又开始了新的征程。《学校章程》《中层科室考评方案》《教师考评方案》等规章制度,是我校制度建设再上新台阶的标志,是我们多年经验的提升。

4.圆满完成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按照济宁学院党委的统一安排和部署,2009年3月至7月,学校深入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开展好学习实践活动,确保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学校专门成立了学习实践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全体党员会议,认真制定了《济宁学院第二附属小学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整个活动紧紧围绕“如何全面实施以校为本的新基础教育改革”,“如何深入探索儒家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小学教育完美结合的特色发展之路”开展。经过全体党员的共同努力,圆满地完成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上级“规定动作”,并在活动内容、活动形式和活动实效上有所创新,有力地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5.重点做好甲流防控,建设学校安全工作长效机制

今年,面对甲型流感不断蔓延,威胁师生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不利局面,全校师生一起行动,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绝不松懈,健全防控机构,制定防控方案,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制定《济宁学院第二附属小学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预案》,加大力度开展防控知识宣传,建立家校防控机制,坚持做好晨午检和跟踪调查,消毒,通风、零报告等一系列具体措施。在全校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有效控制了疫情,保证了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

6.加强班级管理,强化习惯养成教育,树立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

本年度,为深化学校发展,学校调整了工作思路,把工作的着力点落脚到“班级”和“课堂”。学校提出“德育以孔子仁爱思想为核心,以争做少年君子活动为抓手”,重点落实在班级管理。为加强班级管理,学校组成以校长、分管校长、级部主任、班主任为主的德育队伍;实行班主任交流月例会制度,总结推广班级管理经验,改进教育方法;抓好执勤队伍建设,加强执勤总结、反馈、表彰;开展“校园志愿者”活动、“零废纸活动”、“特色班队建设活动”、“班级文化建设活动”等;充分利用校园之星评比、流动红旗评比,进一步强化、规范班级管理。本年度还坚持每月开展一次班级主题班队会观摩活动,班级主题班队会给教育一片新天地,给学生一个大舞台,班主任老师的精心筹划、良苦用心,孩子们的真诚执着、自信大方给每一位观摩教师都留下深刻印象。

7、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充分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系列活动。本学年开展了春、秋季运动会、校园吉尼斯比赛、举办了首届水果节、开展了读书月活动、第三届全校学生才艺大赛,举办庆祝建国60周年师生书画比赛、建队六十周年“红色故事演讲比赛”等,成功改选了少先大队委,加强了学生干部的管理。

组织开展了教工乒乓球比赛、羽毛球比赛、篮球比赛等多种多样的文体活动等;召开了 “三八妇女节”庆祝及表彰大会;重阳节慰问退休教职工、组织外出活动,教师节庆祝活动等。

8. 增进学校、家庭、社会联系,构建联动新模式

09年上半年家长委员会成功进行了第二次改选,下半年又分级部适时召开形式不同的家长会。组织有经验的教师为家长做家庭教育方面的专题报告,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增进家校沟通交流合作,共同促进学生成长。同时,外聘了曲阜市公安局、司法局、驻区部队、地税局等多家单位领导担任我校校外辅导员,开展活动,增进交流,服务学校。

9.实施“决胜课堂”战略,加强校本教研,提升科研水平,锻炼教师队伍

加强课堂教学常规管理,严格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考试等教学环节的管理,根据各班级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加强重点学科、薄弱学科、重点年级、班级的质量监控与跟踪管理,组织全体教师上好常规课、通评课,期末分项测评、业务检查、家长、学生问卷调查稳步实施。本学年中,学科领导、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经常性进行跟班听课,进行教学调研和指导,并专门召开了一年级和毕业班教师会议、教学研讨会议。

继续深化校本教研活动。“说、上、评”教研活动卓有成效地开展;“精品备课夹”工程提升了教研水平;常规课堂教学的督査工作,促成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学经验交流会和班主任管理经验交流会,让经验实现共享;观摩课、评优课、示范课等教学比赛和教学展示,让课堂展示了风采。

继续深化国家级课题《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省级课题《走近孔子》、《我的月亮》等品牌课题的管理。本年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实验》等五项曲阜市级课题顺利结题;《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结题申报工作也已完成。

持续开展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工程。一是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培训。09年中,我校派出大批学科教师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参加了徐州全国“同课异构”教学研讨会、南京“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语文、数学、学校管理研讨会、《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研讨会等。二是鼓励部分教师报名参加了济宁市继续教育网上培训,组织全体教师参加了曲阜市教育知识竞赛等。三是评选部分教师参加第一批电教骨干教师培训等措施。加大了教师培训力度,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10. 实施开放办学,积极开展教育教学及管理交流。

李校长到香港参加孔教学院儒学研讨活动;朱彩霞老师到香港支教;我校与青岛师范附属小学、日照五莲职小开展了三地的教学联谊活动;和曲阜市书院街小学和田家炳小学的“同课异构”教学观摩活动。

我校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和建设先进经验赢得了多方关注, 09年来到我校指导参观交流的领导和同行络绎不绝。我们迎接了美国、加拿大、台北市、香港教育参访团参观访问;接待了上海卢湾区、济宁一中分校、梁山泗水等县教育局三十多个参观考察团。

我们还邀请山师大于教授、张茂聪教授、曲师大唐教授探讨学校发展思路。邀请山东教育编辑部陶继新教授来我校指导传统文化建设工作。聘请LDC项目发起人康长运博士为我校顾问。

11.加强幼儿园管理,深化幼儿教育科研工作。

在做好幼儿园常规工作的基础上,精心创设的环境,体现教育性、艺术性;充分发挥青年幼儿教师的优势,针对幼儿的良好习惯养成、自理能力培养、学习兴趣的激发等方面,设计长远研究课题。针对幼儿特点,注意动静结合、室内外结合、知识性与趣味性结合,设计科学合理的幼儿系列游戏活动,通过不同层次的游戏活动,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12、其他几项工作

加强档案和人事管理,建立起全体教师成长档案袋,做好各项证件及各级业绩荣誉统计和管理工作。加强财务管理,全面改进后勤服务工作。加强对外宣传,更新网站,充分利用校报、网站、媒体,加大教育宣传力度。开始筹建数字化校园建设,逐步实施无纸化办公;开通了济宁市教育局公文传输系统,到现在为止已经初步实现应用办公现代化。学校一方面努力开源节流,一年来多方筹措资金,努力为学校进一步发展争取更多的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第4篇:小学质量经验交流汇报范文

【摘 要】教师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的中小学教师培训在取得一系列成就的同时,教师培训的质量和效果问题却突显出来,其主要表现为:培训内容泛化、培训方式单一、质量监控薄弱。本文在对“翻转课堂”特征及其核心价值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要解决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引入“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不失为一种可行且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 “翻转课堂”;教师培训;启示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4)04-0026-05

教师培训的质量和效果问题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在当前我国进行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培训的效果问题突显出来,成为广受关注的问题。这是因为,本轮课程改革是一次“深度变革”,广大教师对培训有了内在的需求和新的期望,而一旦当前现实无法满足这种新的期望,教师就容易产生失望情绪,这种消极情绪在教师集中培训时,更容易得到感染和传播。事实上,在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问题概括起来主要还是体现在三大方面:培训内容泛化、培训方式单一、质量监控薄弱。其根本症结还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的脱节。具体地说,就是在教师培训中培训者如何传授理论知识,并让这种理论知识和教师已有的实践性知识产生共鸣,最终成功地应用到具体教学中去指导教学实践。由于中小学教师培训普遍存在着理论性过强而实践性不足的问题,因此很难在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上发挥作用。通过培训,不仅不能充分激发教师的内在需求动机,反而进一步强化了传统教学的固有模式,新课程中的新观念、新方法没有被教师真正地掌握。

“翻转课堂”的特征

2007 年,美国科罗拉州的林地公园高中两位化学教师( Baker J. Wesley) 成为勇敢的先行者,在化学课上大胆使用“翻转课堂”,并取得了成功。2011年,萨尔曼?可罕和可罕学院的“教学视频”受到无数人的喜爱,“翻转课堂”的方法逐渐在美国流行起来并引起争论。“翻转课堂”教学借助于信息技术实现了对传统课堂教学教师知识传授和学生知识内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翻转,让学生在课堂外观看教师设计开发的精简明晰、富于个性的“教学视频”或“讲座”,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安排学习进度,教师提供在线辅导。实现知识传授通过信息技术辅助即在课外通过观看“教学视频”的方式来完成,知识内化则在课堂时间以师生、生生之间协作的方式完成练习或家庭作业的学习任务。

“翻转课堂”始终秉承以“学习者为中心”这一基本理念,体现学习个体的选择性和自主性,学习过程的自觉参与性,以期达到在学习时间内课堂教学的高效性。“翻转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把课堂作为师生间进行面对面讨论和作业辅导的场所,学生展示、提出问题,师生间以共同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互动和对话,在课外以“教学视频”平台为媒介通过信息网络实现学生与“教学视频”、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对话。从知识传授与互动的课堂空间扩大至网络空间的传授与互动,延伸了课堂教学对话,实现教学对话主体的多极化,扩大了传统意义上“教”与“学”空间。

翻转课堂在教师培训中的优势

1.“翻转课堂”的内涵符合现代教育的核心价值观“翻转课堂”秉承“以人为本、以学习者为一切学习活动的中心”,其核心理念有二:一是“让每位学生按照自己的步骤学习”,这是提升学习绩效的最根本保证,揭示出网络环境下课堂学习的一般本质;二是互动的个性化指导。教师通过在教室里巡查或者学习管理平台监控,适时地给予学生个性化指导。当两个核心理念相互配套转化为方法论时,就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性化课堂。教师培训从其本质上说同样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培训。其培训过程必定是一种建构的过程,是一种活动的过程,并且是处于丰富的情境中。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支撑的“翻转课堂”,为学习者创设了广阔而自由的培训环境,突破了传统培训的形式,拓展了教师培训的时空维度,在此基础上,以“人本主义”思想为指导,相信参与培训的学习者是能够为自己的培训负责,同时要以参训学习者的自我需要为培训基础,阐述自己的问题,决定自己的行动。这样,参训学习者就有责任地参与到培训过程中,容易全身心地把情感和理智投入到培训中,并对自己的培训成果做出评价。这样也就基本实现了“人本主义”所主张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形式。

学习共同体(Learning Community)是指一个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成员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在学习共同体中,学习者和辅导者、学习者彼此之间都在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分享知识、构建知识。在交流沟通过程中,学习者可以看到彼此理解问题的不同角度,促使他们进一步反思自己的思想,重组自己的知识结构。“翻转课堂”教学借助于信息技术实现了让参训教师在课堂外观看培训专家设计开发的精简明晰、富于个性的“培训视频”,让他们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安排学习进度,实现学员与培训材料的首次“对话”。随后专家提供在线辅导,学员之间利用网络平台就视频内容进行互动讨论,实现学习共同体成员之间的二次对话。在集中面授的时候,学员在课堂上参与集中讨论、互动的过程中,更是可以得到培训专家和其他学习者及时有效的帮助与支持,产生共同学习的向心力和集体归属感,既实现学员、专家之间的有效互动,同时也实现课堂与课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有效延伸和衔接,优化了学习方式。

2.“翻转课堂”适合成年人的学习方式

成人学生通常是带着职业的实际需要和工作中要解决的问题来参加学习的,大多希望能够学以致用。基于这样的特点,成人学习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往往能够保持较强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具有较坚韧的学习毅力。在教师培训时,正是参训教师这种明确、有针对性的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给予教师培训较为持久的推动力,让他们利用工作之余自觉地充电、学习。在“翻转课堂”上,参训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时间合理安排学习,提前通过观看培训专家录制的视频,在培训的网络平台上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同时,参训教师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或者疑惑提炼出来,有针对性地整理自己的思路,先期在网络培训的平台上通过在线方式或者留言方式和培训专家及其他学员进行互动交流,寻求帮助。

成人学习的另一个特点在于成人有自己的经验基础,学员往往要基于自身的经验去理解和接受培训者的观点。借助以往的教育经历和工作经历中形成的工作经验和知识积累,成人学习者在新的专业课程学习中,通过理解消化、反思总结,比较容易实现构建和完善更高层次的知识体系。这个特点一方面决定了教师培训中培训者和学习者之间的角色定位——培训者是引领者,而学习者是基于经验的学习者。这就要求学习者在培训中不是记录培训者的观点,而是将培训者的观点与自己的经验和认识在认知层面的连接后形成自己的观点,然后进行现场对话或书面表达,只有内化到学习的认识结构中去的培训者的观点或思想才会有价值。另一方面也要求教师培训过程中要创设多元化、具有探索性和挑战性的学习活动,特别是创设学习者之间互动交流的平台,让学习者在经验与经验的碰撞中发现矛盾、问题、不足,再在培训者的观点、思想指引下去分析、整合和解决。“翻转课堂”的最大优势恰巧在于,通过前期的理论前置,学习者网络自主学习的方式,大量宝贵的课堂时间不再被理论的讲授所占用,在培训课堂中参训教师作为被培训者,有足够多的和培训专家、其他学员面对面的交流时间和平台,他们可以利用课堂这一互动讨论的机会,说出自己的疑虑,阐述自己在实践、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请培训专家、其他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帮助他们答疑解惑。

3.“翻转课堂”利于教师知识的建构

在教师培训中,从培训对象来看,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和教育行动的主体。教师以其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为其专业,专业情意的鲜明性、专业知识的综合性和专业能力的全面性构成了教师专业特点。一位优秀教师的成长,除了具备坚实的教育教学理论的显性知识,还需要在大量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不停地实践、反思,通过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与环境的对话与交流,逐步生成属于个人独有的教育经验,这就是教师的隐性知识。参训教师往往具有丰富多样的个性化知识和经验,而他们又总是带着种种教育教学经验和教学实践问题来参加培训,教师培训的内容就要求与其自身职业发展及个人内在世界的提升相联系。借助“翻转课堂”模式而进行的教师培训恰好能够很好处理教育教学理论的传授和教师自身个性化知识和经验的关系。尤其是通过最大化地利用集中面授的课堂时间,培训者与学习者之间就培训前期的理论、学习者自主学习中的困惑开展对话,培训者基于学习者的观点进行引导,学习者基于培训者的讲解和引导积极地进行思考和反馈。培训过程必然成为培训者与学习者两个主体间交流理解的过程。根据社会学中互动理论,主体间的理解必然是在彼此互动中生成意义,并形成理解,最终达到视域的融合,二者之间是互为主体的关系。因此,只有在培训中学习者和培训者之间形成了互动参与的状态,才能保证双方彼此理解对方的话语脉络,实现培训内容的生成,才能真正保证参训教师将学到的教育教学理论与自身的工作经验和教学实践相互融合,在进一步内化各种理论的基础上,重新去建构更具个性和开放的教师知识体系。同时,教师需要通过不断地教学实践,最终发展自己的教学机智和实践智慧,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4.“翻转课堂”的课程方式有助于解决中小学教师培训的主要矛盾

针对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存在的培训内容泛化、培训方式单一、质量监控薄弱三大问题, “翻转课堂”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似乎刚好凭借其自身特点和优势,为我们提高教师培训质量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培训内容是教师培训活动的要素之一。教师的培训内容,应该根据社会的客观需要和教师的主观需要来制定。客观需要是指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地方教育机构、教师所在教学单位在教师教育方面的政策法规以及对教师在教育改革和发展方面的要求和标准,即可理解为国家需要什么样的教师、地方教育机构需要解决教师的什么问题、所在学校和岗位需要教师具备怎样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等。主观需要是指教师根据社会和岗位要求与自身教学素质、教学能力相对比所产生的一种提升自我的内在需要和期待。培训内容的制定,应该是在满足主客观需要的基础上,整合主观需求和客观需求,形成较为综合的教师培训内容。“翻转课堂”在集中培训之前,培训专家可以借助培训的网络平台,先期对参训教师的特征进行调查分析,包括被培训者的目标及需求、特点及预期,并让参训学习者提供他们认为最重要、最相关的信息。据此,培训者可以在综合客观需要和参训学习者的主观需求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培训课程和课程支持服务,并以此录制相关课程的视频内容,上传到培训的网络平台,供学习者在集中培训之前进行随时随地的自主学习,既提高培训的灵活性,也提高培训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

培训方式是指对教师培训时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它应该与受训教师获取知识、技能、情感和价值观的方式是统一的。针对培训方式单一的问题,“翻转课堂”采用混合式的学习模式,既包括传统的集中面授,也包含其他手段的远程学习方式,既有理论的前置自学,更有针对理论的互动课堂讨论与分享。其优势明显:学习者可以利用前期的网络平台,完成对相关理论的学习,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先期消化理解部分教育理论知识,也可以思考、总结理论学习中的困惑;在集中面授的时候,学习者可以得到教师和其他学习者及时有效的帮助与支持,正是“翻转课堂”上师生的互动参与才使得培训者与学习者站在平等对话的位置上,在理论与经验的交互中实现内容的生成。

应对培训监管薄弱这一问题,“翻转课堂”通过前期网络平台中的师生在线讨论实现了培训教师对被培训者的训前指导,培训中的课堂答疑、分享、展示等多种课堂活动,实现参训教师内化前期培训理论,以及培训后学员可以继续通过网络平台拾遗补漏、复习、拓展提升、反馈培训效果,并整理归档;培训教师则通过批阅、辅导学习者作业和评价学习者学习效果,统计反馈的教学数据,进行培训后期的监管。总之,“翻转课堂”正是通过集中面授和远程学习这一混合培训模式,正是借助线上、线下相结合这一方式,正是利用理论前置、自主选择加课堂答疑、分享的教学活动形式,极大地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

借助“翻转课堂”重构中小学教师培训

1.训前设计模块

训前,培训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对参训教师进行培训需求调查分析,确定培训主题,制定培训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培训课程的设计和视频录制。因为教师职业享有公认专业的基本特征,受该专业领域的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的成熟度所支撑。因此,教师培训应考虑选择具有严密性与科学性、超越具体情境、具有普遍性和原理性的知识。课前的视频内容中,应关注和选择对教师专业发展有价值的理论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的东西和学科研究中的前沿动态,又要结合教师自身的主观需求。参训教师在集中培训之前,利用“视频”平台学习内容和安排学习进度,实现自主学习;在学习者看完教学录像之后,应该对自己的收获和疑问进行记录。学习者可对教学视频进行快进或者倒退,可暂停立刻记下自己的疑惑并进行思考,同时也可以将自己的收获记录下来,以便和同伴进行分享交流。这种教学模式中存在同伴交流和与师生交流两种。学习者可通过网络平台与其他学习者进行相关问题的交流,培训专家亦可在“视频”平台对学习者进行辅导和指引;培训教师亦可实现“训前抽查”与“二次准备”。

2.集中培训设计模块

“翻转课堂”的特点之一就是在最大化地开展课前预习的基础上,不断延长课堂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关键就在于如何通过课堂活动设计完成知识内化的最大化。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获得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通过人际协作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过程。课堂的对话和讨论,需要教师做出精心的准备和细致的观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此,培训专家在设计课堂活动时,应充分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要素,发挥学员的主体性,帮助其完成对当前所学知识的内化。

在培训课堂的具体操作方面,我们可以采用两种方式:一是小组协作讨论学习,二是培训专家“培训答疑”交流会。小组协作学习时,培训专家需要根据课程内容和学习者观看教学视频、训前提出的疑问,总结出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学习者根据理解与兴趣选择相应的探究题目。在此过程中,培训专家应该有针对性地指导学习者的选择题目。根据所选问题对学习者进行分组,其中,选择同一个问题者将组成一个小组。然后,根据问题的难易、类型进行小组内部的协作分工设计。在翻转的课堂环境中小组合作的优势是:每个人都可以参与活动中;允许和鼓励学习者以低风险、无威胁的方式有意义地参与;可以为参与者提供与同伴交流的机会,并可随时检查自己想法的正确性;提供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集思广益。学习者经过独立探索、协作学习之后,需要在课堂上进行汇报、交流学习体验,分享成功和喜悦。同样,为高效利用集中培训的课堂时间,学习者展示汇报的方式,也可采用翻转模式,即学习者在课余以小组为单位,将自己汇报过程进行录像,上传至网络平台,培训专家和其他学习者在观看完汇报视频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评价。

利用“培训答疑”交流会进行集中培训时,我们可以设计“培训专家答疑”和“经验交流分享”。“培训专家答疑”是学习者向培训专家提出自己的问题,这可以是课前学习培训内容中的理论问题,也可以是教学实践中遇到的教学问题。通过这种“培训专家答疑”的方法,学习者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教学理论知识的解答。“经验交流分享”则是组织一些优秀的一线教师,让他们用自己的经验、经历向被培训的教师传授教学智慧或策略。

3.训后设计模块

课堂学习活动结束之后,培训专家要求学习者把学习成果上传到网上,让学习者之间互评共享,最后要求培训专家对整堂课的学习内容的知识脉络进行梳理、归纳、总结,并对学习者的学习成果做出评价,鼓励其再接再厉。学习者可以通过“视频”平台拾遗补漏、复习、拓展提升、反馈培训效果,并整理归档;培训教师则批阅、辅导和评价,并统计反馈的教学数据,进行反思、修订。通过这样的网络平台不仅实现学习者自主学习、理论知识的吸收内化,而且通过学习者与学习者、学习者与专家之间的有效互动,使“视频”的设计和开发在动态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更新和完善,最终实现课程与教学的普遍有效联结和课堂教学的高效益,且实现有序、可持续地循环。在这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减少了重复性劳动,可以把更多的精力和重心放到对培训的细致分析中,并为学习者提供相应的学习支持。

结语

第5篇:小学质量经验交流汇报范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2A-0046-02

2010年8月,“基础教育教师素质提升综合改革实验”项目如新种子一样,播种在了鱼峰区这片土地上。“小学数学能力提升项目”以学科(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以关注学生差异、分层评价为切入点,旨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与以往的研究不同,这个项目给教师提供了可操作的载体――《数学分层测试卡》。《数学分层测试卡》将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为三个层次,课上学生只要完成相应层次的练习,就能获得“100分”的成功体验,从而增强学习自信心。课题实施以来,我城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深化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课程改革为中心,强化教研工作的“研究、指导、管理、服务”意识,更新教研理念,实现由“输血”向“造血”机制过渡,改进教研方式,转变教研作风,为学校发展注入了活力,为教师发展搭建了平台。

一、搭建校级领导参研平台。促进课程领导力的提升

城区教育局和教研室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校级领导到一线课堂、一线教研活动进行指导,真正发挥学校领导在课程与教学上的领导力。许多校长,亲自下到课堂,参与了团队的研课、听课等过程,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一些学校还以校级领导分组蹲点等方式,参与到每个团队的研究中。研讨会上、课堂上校级领导的亲临指导,实现教学专业上的领导,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更极大地鼓舞了士气,给教师们树立了研究的榜样。从亮点行动(2010年10-11月)到课堂调研(2010年11-12月),校级领导充分发挥在项目研究与教学方面的领导作用,成为推动项目发展的中坚力量。

驾鹤路小学校长和岩村路小学校长,从动员老师参研,到团结老师研究,带领团队实践,都起了领导作用,有效地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为团队的全面、和谐和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校级层面的有力保障。东环路小学季宏校长亲自组织研究团队,把握团队研究的方向,进行宏观管理与指导,并参与数学团队的研究,在管理意识、监督指导工作上做得相当到位。水南路小学蒋雪蓉校长,在繁忙的校长事务工作中,抽出时间,从备课、研课,到展示交流,全程参与,既是专业的引领者,又是具体工作的管理者,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二、搭建城区级团队研修平台,促进校际交流学习

项目组成立以来,我城区积极行动,召开了课题负责人会议、骨干教师培训会、课题研讨交流会。通过研讨,各校课题负责人一起领会了项目精神,明确了具体要求。各学校的校长、主任和骨干老师大力支持,成立了由各学校骨干教师组成的城区学科教研团队。通过“亮点行动”、备课组比赛、学科文化交流展示、教研文化评比等活动,发挥团队教研的优势,开展团队集中研讨,搭建校际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带着赏识的眼光走进课堂观课、听课和记录,围绕亮点展开深入的讨论。从亮点的行动现象谈到亮点的思想、策略和本质,发现与挖掘各校学生与老师、教学与教研的亮点,开阔了教师的工作思路,有效促进了实验项目的推进,有效地分享了各校团队的成功经验,促进了教师团队整体水平的提高。

三、搭建基地校发展平台,以点带面。促进均衡发展

为推动项目的深入实施,我城区部分实验校积极开展了‘‘校际互动,联片教研”活动。教研室在活动中提出了“三先三后”的基本要求,即校内“先”问题式小专题备课,校际“后”联片交流;教研员“先”对骨干教师进行活动意义与目标、方向性与操作性指导,骨干教师“后”组织、参与校际联片交流;教师“先”修改充实提高,城区“后”择优成果汇编。“三先三后”使智慧共享更加有效,帮助学校和教师解决实验中的困惑,实现教学研究对教学实践的反哺作用,培植和推出一批教坛新秀,使一批能力强、经验丰富的教师走向名师行列。校际差距在逐渐缩小,一些研究薄弱校的学科领头人也逐步成长,走向成熟。他们带领的学校的研究团队,在青年教师培养上、在学科课程研究上、在教材解读和教学设计上,实现了质的飞跃。

四、搭建示范校发展平台,发挥学校引领作用

一是在启动中发挥引领作用。南宁培训后,我城区在驾鹤路小学开展了课题研究启动展示活动,以引领解决项目开始前的问题。展示活动中,晏晓梅老师以《数学分层测试卡》为载体执教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一课,将“分层教学、分层发展、分层评价”的理念落实到具体教学实践中,起到了项目研究示范引领作用。二是在研究过程发挥引领作用。2010年12月赴京观摩培训后,东环路小学发挥“一人培训,全员受益”的原则,让参与培训的韦萍老师移植北京指导专家孔晓兴执教的《扇形认识》研究课,进行了汇报展示活动,使全体实验教师进一步加深了理念认识。三是在经验提升中发挥引领作用。2011年6月开展“用好载体,体验成功,内涵发展”的经验交流会。以“小专题讲座前引领一学情与内容分析奠基础课―例展示与课堂观察研过程一课后专项分析汇报重提升”为教研模式,骨干教师执教展示,研究总结教学经验,解决实际问题,发挥最大教研效能。

五、搭建研究平台。让教研活动成为教师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行动研究

常态调研不仅是观察与分析的研究,更是一种教学管理的引导。为了引导开展行动研究,我们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三课”上,即课题、课堂、课例。其一,从课题上抓源头。关注课题,深入研究,重点突破,以小问题形成小专题,以小专题促进课题,在“小而精”上下功夫,突出问题诊断与策略研究,注重解决教师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如白云小学以五年级《三角形的面积》为载体,让老师们讨论:什么是基本练习?什么是综合练习?什么是拓展练习?经过激烈地讨论,最后形成了“如何有效理解《数学分层测试卡》”的研究主题。其二,从课堂上抓落实。关注“家常课”,关注课堂过程,关注平时的努力,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在常规中创特色,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其三,从课例上抓典型,从行动上抓方法。关注典型课例,关注典型课例的内涵与基本模式的构建。对日常课例研究,我们明确提出发展三要内涵,教学四个分层,研究四个同步的原则。教学设计、课堂实施与课堂观测、课后评课交流等,皆以此为准则,引导大家扎实开展有深度的教学研究。内涵发展做到“实话厚”三要,即把握学科本质,学科内涵要实;把握人本内涵,学生发展要活;把握教育本质,素质发展要厚。现阶段主要进行四个分层的教学,知识教学一能力训练一习惯养成是课堂目标的分层;问题情境―数形结合一抽象本质―解释应用是教学过程的分层;基础练习一综合练习一拓展练习是练习过程的分层。每位学生都要发展,但不求一样发展,这是

评价过程的分层,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多一把尺子,校园就多一批成功的学生。换一把尺度,人生就多一份成功的自信。在项目研究中,我们还对《数学分层测试卡》的研究列为一项重要内容,提出了四个同步。一是分层测试卡和教材同步解读,读懂学习内容;二是分层测试卡的使用和课堂教学活动同步,读懂学生情况;三是分层测试卡的使用和育人活动同步,读懂素质教育;四是分层测试卡的使用和教研活动同步,追求个人与团队的双赢发展,读懂教师成长,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课题实验,效果明显。经过一年的实践,小学数学能力提升项目已深深扎根在鱼峰区小学课堂上。该项目以育人为本、提高质量为目的,转变发展方式,让优质成为品牌,载体与目标协调发展。《数学分层测试卡》让学生收获成功;“课”与“人”协调发展:《数学分层测试卡》让后进生重拾学习自信心;能力与习惯协同发展:《数学分层测试卡》让中等生向更高目标迈进;个体与团队双赢发展:《数学分层测试卡》让学优生学习更有成就感。比如,《比例的意义》一课中使用分层测试卡的基础题做为学生课前预习和前测。项目组专家对温海澍老师的大胆尝试,注重学情分析。利用卡读懂学生的研究给予了充分肯定。韦莉老师在《圆柱的认识》关注学生的差异,班上的学困生都能通过基本练习获得一颗小星星,赢得与别人一样的成功,中等生和学优生也有了在能力和思维上拓展的空间。水南路小学的课,学困生在完成卡中的基本练习时,便得到一百分;敢于挑战综合练习的,可以获得一个笑脸图,这样大大提高了学困生的积极性;完成基本练习又完成综合练习,就获得2个100分,如果还能挑战拓展练习的,便可以获得大拇指图崮。这些做法专家给予了充分肯定。教学方法常用常变,但用好卡,体验成功的理念不变,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目标不变。

第6篇:小学质量经验交流汇报范文

笔者带领本县教师培训团队,在总结骨干研修和主题课例式全员培训经验的基础上,协同教育行政和教研科研部门,紧紧围绕县教体局“以阅读为基,创建书香校园;以自主为基,构建高效课堂”这一整体思路,以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为中心,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全体中小学校长和教师进行分类、分层、分岗培训,以点促面,深化培训模式改革,助推全县中小学课程改革深化。

一、分类组织 面向全员

课改初始阶段,主要开展通识培训转变校长和教师观念。而在课改深化、理念落地课堂的今天,只有分类分层、分学科、分年级、分课型的精细化培训,才能保证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基于此,我们把教育干部培训和教师培训两大类,细分为名校长工作室引领、骨干校长高级研修、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班主任培训、骨干教师高级研修和学科教师全员培训六大类32 个项目,其中初中语文、数学教师培训项目,已细化到年级、单元直至课型。

(一)教育干部培训

一是对新任的164名小学校长进行以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知识和技能为主要内容的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培训分为集中培训提升理念、实地考察互助诊断、跟踪问效考核评价三个环节。二是组织79名具有丰富管理经验、有较高理论修养和较强研究能力、办学取得一定成效的中小学校长(名校长、骨干校长),分3批去重庆市南岸区进行为期一周的校长跟岗“影子”培训,旨在培养教育教学管理专家。三是建立10个名校长工作室,充分发挥名校长工作室在校长队伍建设中的辐射、引领和示范作用。四是坚持每学期一期的中小学校长论坛制度,樾3そ涣骶验和启迪智慧搭建平台。

(二)教师培训

按照“集中县培初中保全员,重在引领校本研修;小学培养种子教师,乡镇开展全员培训”的教师培训整体思路,分学科、分层次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如初中语文、数学教师主要开展全员培训,把全县的初中语文、数学教师分成若干个班级,每班50人,在进修学校进行短期集中培训,通过专题讲座、自主研修、互动研讨、课例观摩等形式进行全员培训。小学数学以主题式磨课研课的形式,培训教研组长,然后教研组长再辐射到其他教师。小学语文教师重在对学校的学科负责人进行培训,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展开研讨,进行教学设计与课例观摩。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依托香港天邻基金会开展“英语口语坊”专题培训,中小学美术教师开展以笔会为主要形式的展示交流和研讨活动。

二、课题引领 尝试实验

我们以县立项课题“探寻课改理念落地农村课堂的路径研究”为抓手,探索两条路径:一个是县级教师培训机构业务引领和组织服务的策略和措施路径,一个是学校学科课堂改进的研课磨课校本路径,试图为我省县域教研培训深度融合,服务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和课堂教学改革探索出一条新路子,为我省进一步深化农村县域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一个行动案例。

实验行动的思路是:确定47所课改实验基地学校,紧紧围绕“课堂教学改革”这一中心,基地校校长―课改项目负责人―学科负责人―学科教师分层组班研修,研修成果及时运用于课堂教学改革,课改实践检验修正研修成果。

行动的第一步是, 47所课改核心校校长齐聚进修学校,用三天时间,围绕“高效课堂的特征”“如何有效利用评价机制,提高教师参与课改积极性”“高效课堂创建中如何体现育人功能”等六个问题,分组展开深入研讨,并在反复的汇报展示与补充完善中达成共识,在校长这个层面,统一认识,生成愿景,为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奠定思想基础。

行动的第二步是,举办高效课堂核心校项目负责人培训班,围绕高效课堂,进行问题研讨与创建高效课堂行动实施方案的制订,通过自主研修、互动交流与诊断、专家讲座与点评等形式,使课改项目负责人对高效课堂创建中的核心问题达成共识,同时通过制订、完善与研讨,对自己本校的高效课堂行动实施方案有一个明晰的认识。

行动的第三步是,举办学科负责人高级研修班,组建学科研修共同体。学科培训分为四个阶段:首先在培训前组织教师进行了互动研讨,任务分工,针对所领任务分组进行思考交流,并拟订初步的小组培训研修计划;其次在培训期间,通过每天的课前互动,课上听讲交流,课后分组研讨,对培训内容充分消化吸收,并逐步完善小组研修计划;再次在培训后,参训教师按照研修计划,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滑县学科教学实际,开发培训课程专题,形成对学科教学的深入认识,建立学科培训初步的课程资源库;最后选出基地学校,分乡镇连片开展培训研修活动,以专题讲座、研课磨课、经验交流等形式展开,把培训学习成果嵌入课堂实践,促进高效课堂的创建。

三、落地校本 进入常态

教师培训的价值取向定位于教师专业发展,最终成效落地在常态课堂质量提高和学生的发展上。教师外出培训的时间有限,教师专业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主要途径是以校为本的自主研修。基于以上认识,我们把引领中小学校校本研课磨课,作为课改理念落地常态课堂的主要抓手,主要做法总结如下:

一是通过进修学校举办磨课研修班和外出送培,为中小学培养种子教师,在校本研修中起到引领辐射作用。

二是通过举办校长、主任、学科负责人培训班,研讨校本研修的方案制订、组织方法以及操作流程等。

三是充分发挥课改核心校的基地作用,组织不同学科的研课磨课研讨活动。

四是抓好典型,以点带面。城关镇中心校组织全乡教师,将磨课研修活动融入日常教研教学中去,总结出“三周磨一课” 的经验:教研组围绕某一教研主题,确定研课磨课课题,组织全体组员历时三周打磨,历经学课、说课、研课、讲课、议课和结课六个打磨环节,最终形成精品课,形成精品教案。枣村乡、八里营乡组织全乡教师,主动到进修学校开展磨课研修,回去后结合实际,尝试校本磨课研课实践,白道口镇、四间房乡也充分发挥种子教师的引领作用,自主开展校本磨课活动。这些乡镇在探索以校为本的研课磨课研修道路上,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对全县立足校本的研修活动起到了引领作用。

第7篇:小学质量经验交流汇报范文

一、我校基本情况

为了保护眼睛的健康,积极预防十分重要。如果已得近视,更应加强预防措施,只有通过预防,配合治疗,才能可能防止近视度数加深。预防近视,必需抓早,抓实。

二、具体措施:

(一)加强领导

(1)成立“亮晶晶”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地贯彻、执行学校贯彻《方案》的计划。

(2)成立学校卫生值日小组,由各班的卫生员及眼操指挥员共4人组成,专管班内的防近工作。

(二)组织全体教师学习“防近方案”实行岗位责任制每学期第二周前组织全体教师学习“防近方案”及《中小学生学生近视眼防治工作的岗位职责》1次,并印发岗位职责人手一份,实行目标管理。

(1)把是否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读写姿势,注意保护学生的视力列为听课,评课的重要内容。

(2)“防近”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到期末对视力有所提高的班主任实行奖励。

(三)学校与专业眼科医院联系,由医院的专业医生对学生进行视力检查,对视力有问题的学生做记录,发信给家长建议家长带孩子进行治疗。

(四)、建立制度,加强宣传教育

(1)加强宣传教育制度,形成“保护视力重要,珍惜眼睛光荣,为振兴中华,保护眼睛,提高视力”的舆论。通过卫生课、黑板报及定期进行防治近视眼的讲座,对各年级学生进行教育,以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A、每期开学的第一周定为“防近宣传周”

B、每星期有一次学校广播时间,宣传“防近”知识

C、每月出版一次的卫生黑板报要有“防近”角。

E、每学期进行一次防近讲座。

F、每次家长会要作“防近”内容。

G、期末工作要有“防近”内容。

(2)视力检查制度

每季度全校检查视力一次,全年共检查四次,以进行视力监测,抓好“临界视力”和“轻度近视”的矫治、降低发病率和患病率。

(3)眼保健操的检查评比制度

每天上午第二节课、下午第一节课后,由学校用广播乐曲统一指挥全校学生做眼保健操各一次,(要求各班进行做操记录,作为学校“文明班”评定的一项内容)做眼保健操时要求该课授课老师要在行间进行巡视,随时矫正学生的动作,力求学生按准穴位,保证质量。

(4)学生的体检制度。

按规定全校学生由保健所每年体检一次,由卫生老师逐人立档。

(5)学生座位的调整制度

各班主任应按前、后、左、右,高矮远近合理调节的要求,每月调整学生的座位一次,以避免学生的斜视与近视。

(五)、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增强学生的体质。

(1)保证学生的课间休息时间,教师要依时下课,做到不拖堂。

(2)认真执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中“中学生每天学习时间不超过7小时”的规定。严格控制学生的课外作业量,向45分钟要质量。

(3)严格控制测验和考试次数。

(4)加强体育活动的领导,坚持,“两操”“大课间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以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抗病力。

(六)、采取措施,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

(1)要求全体老师课堂教学贯彻教学卫生要求,注意学生对用眼卫生“三个一”的执行情况。

(2)课间要求学生到室外活动或远眺。

(3)教育学生读书看报看电视时间不要过长,每半小时要做眼保健操或闭眼眼球操一次。

(八)、控制看电视时间,加强节约视力,合理使用视力的教育。

(1)要求学生除星期六和星期日的晚上以外,其余的晚上一般不看电视

(2)中午一律不准看电视。

(3)教育学生看电视时要注意位置与距离。

(九)、把“防近”列入“三好学生”评定条件

凡视力在原基础有大幅下降(下降三行视标以下)者不能评为“三好”学生

(十)做好防近工作经验总结及交流工作

每学期末进行“防近”工作考核,总结经验,期初进行经验交流。

(十一)、贯彻预防为主和防治方针,改善学习条件

(1)改善采光设备,教室的光管由4支增至6支。

(2)保证教室的墙壁洁白,黑板彩不反光的玻璃黑板。

(3)绿化、美化、净化校园,为学生创造一个优美的舒适原学习环境,开阔学生的视野。

(4)对已患上假性近视的学生认真进行矫治(由卫生导师每天集中使用“矫正仪。进行矫治)。对已患上近视眼病的则通知家长带到医院检查配戴眼镜。(德正医院)

(十三)、学校、家庭密切配合

①每学期召开全校性家长会一次,重点班家长会一次,会议上向家长汇报防近工作及宣传防近知识。

②老师家访要向家长反映学生的视力保护情况,指导家长做好学生的视力保护工作。

③给家长印发学生用眼卫生及保健操说明书,使家长能更好地配合学校近视眼的防治工作。

第8篇:小学质量经验交流汇报范文

所谓“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是指现今社会形势为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提供了空前良好的机遇和发展空间。特别是“十”中所指出的,提高普及教育水平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重心是紧抓教育质量。类似的提法还有很多,归根结底就是让我们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更好地发挥自身作用。装备工作应秉承“为应用而配置,为育人而装备”的使命和口号。也就是说教育装备工作者在面对新时期的历史机遇时,要力争改变工作方式和工作思路,紧扣时代主题,利用教育技术装备促进实验教学的发展。很多人把教育技术装备同实验教学分开讨论,这样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我们不单单要把实验教学同装备工作紧紧地捆绑起来,还应促成二者深度和全面融合。我们应当认识到教育装备工作已经从边缘的位置走到了中心,我们要在更重要的位置发挥更关键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加强和改进教育技术装备工作。

首先,加强和改进教育装备技术工作是推进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我们要实现基础教育的两个重大转变,一是由普及到提升质量和内涵,二是由低水平和片面的质量观到全面的质量观。以实验教学为例,到现在为止还有很多学校开不起科学课,更别提做实验了。做实验是为了改变传统死记硬背的教育方式,我们要利用现代化的手段改变教育方式,让学生能更有兴趣、更具现代化气息地接受知识。我们甚至可以理解为,做实验与否能反映出学校的教育质量高低。

其次,加强和改进教育技术装备工作也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迫切需要。它要求我们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快缩小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城乡教育差距,很大程度上是在实验教学和装备水平中体现。国家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今年中央财政投了200多个亿用于中西部薄弱学校的装备改造工程。这几年教育装备领域的迅速发展,与中央财政投入是分不开的。每年有很多展会在全国各地召开,且场场爆满,直接反映出了教育装备行业的市场需求。国家希望通过对教育装备实验教学领域的投入,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

第三,加强和改进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还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迫切需要。简而言之,就是在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其中包括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方法、教育手段和教育管理等方面的现代化。可以说没有实验教学,就没有教育现代化。以陕西薄弱学校变化为例,过去的教室仅仅配备一块黑板,学生被动地坐在教室中听教师讲课;而现在学校配备了多种专业学科教室,通过简单的设备配置就为学生营造出一个个可以主动学习、动手学习的园地。无论是配置电子琴的音乐教室、摆放着画板的美术教室,还是具备实验条件的化学、物理教室,都让学生有了自主进行实验的条件。我想即使拥有了如此的改变与成绩,这些学校仍然具有很大的提升与发展潜力。

本人很欣赏张生处长(四川省教育厅技术物资装备处处长)的发言,他认为装备工作可以促进甚至带来中小学教学的改革创新。后有为主任(南京市教育装备与勤工俭学办公室主任)所讲的用技术与形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观点和做法也确实能使学校办学形式、内容、方法产生变化。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教育装备工作是教学改革的主力军,在这方面我们也大有可为。在这样的思想引领下,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同时,积极探索在广大农村通过现代远程教育进行教学和学习的模式,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2013年,教育部计划建成6.7万个教学点,实现教育资源全覆盖,让很多学校把开不起的课程开起来。

为了让信息技术发挥实质性的作用,实现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我们对信息技术的课程设计、教材开发、教育资源开放等方面做出研究。基于首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展演活动的巨大影响,我们推行本次应用展演的成果巡展,策划以“大篷车”车队的形式到各地巡演,发挥其成果作用,与各地学校进行交流。这样的巡演对于中西部农村学校会起到很大的作用,促进信息技术在中小学的应用。为了做好这些活动,教育装备工作部门要紧紧围绕服务于中小学实验教学开展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技术装备管理工作的专题研究。我们委托四川省教育厅技术物资装备处做前期准备工作。其一是收集、整理和分析全国各地中小学有关学科实验的目录、结构和要求等方面的情况,提出全国中小学有关学科实验目录及其新结构的建议。其二是收集和整理各地有效发挥实验教学育人功能、保证中小学实验质量而采取的措施,提出全国性的提高中小学实验教学质量管理和监控的建议。其三是收集和整理各地落实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实验室规程》,推进中小学校实验室标准化建设的经验,提出加强和改善中小学实验室建设,促进中小学实验室建设工作走向标准化、科学化和现代化的建议。其四是收集和整理各地中小学实验教学仪器设备配备管理从标准制定、招标采购、进校验收到使用跟踪等关键环节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系统提出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仪器设备配备管理工作的建议。

另外针对图书书目问题,开展中小学图书馆(室)配备核心书目专题研究。研究制定《中小学图书馆(室)配备核心书目》是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核心,对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图书馆(室)书目选定工作的管理,合理配置图书,规范中小学图书馆(室)图书配备工作,对建立公开、公正、透明的书目选定机制,加强中小学图书馆(室)标准化建设,对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全局性的重要意义。具体工作内容有:第一,收集、梳理和分析全国各地中小学图书馆(室)配备书目的现状;第二,通过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组织有关专家参与论证,提出研制《中小学图书馆(室)配备核心书目》的原则、结构框架和选配方案;第三,提出《中小学图书馆(室)配备核心书目》的征求意见稿;第四,在《中小学图书馆(室)配备核心书目》征求意见稿的基础上,对教学点、各类小学、初中学校、完全中学和高级中学等不同规范不同类别学校的图书馆(室)提出必配书目的指导性建议。

下面谈一谈2013年技术装备工作的具体安排建议。

第一,应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

加强交流检查,大力促进教学实验仪器和设备的利用,加大对改造计划实施成效的宣传力度。召开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经验和成效交流工作会。结合教育部―中国移动2012~2013年项目的实施开展检查汇报工作:3~4月,广西柳州、江西吉安、海南五指山、安徽安庆;5~6月,河南信阳、湖北黄冈、吉林白城、黑龙江齐齐哈尔、内蒙古兴安盟、四川成都;7月,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云南临沧。

第二,要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和技术装备管理工作。

筹备召开全国基础教育技术装备工作会议,重点组织研制《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基础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若干意见》。开展全国工作经验交流和专题研究,明确思路、抓住重点,为今后5~10年工作奠定基础。以应用为导向,充分拓展教育技术装备展示的平台,开展两项活动:一是全国中小学教师实验能力观摩展演活动,3~10月各省做完,11月初进行全国活动;二是中小学实验教学优秀案例展示活动。

同时启动《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的修订工作:重点做基础性和趋势性的研究,发现和总结国内中小学图书馆建设和管理的优秀经验,借鉴世界主要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的经验成果。

第9篇:小学质量经验交流汇报范文

管理见成效 学校上台阶

学校坚持民主集中原则,充分听取师生意见,先后制订了《教学管理工作制度》、《教师综合考核方案》、《教师工作评价和考核细则》、《毕业班管理办法》、《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方案》等若干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依。特别是《学校教学奖惩“八看”“二不准”》的推出,为学校“加强过程管理,注重结果评价”的管理模式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理论依据。“八看”“二不准”涉及学校德育、教学常规、课堂教学评价、学生学习情况评定、教师工作成效评价等方面,覆盖面广,触及程度深,有效地加强了教育教学的过程管理,改变了教师随意、散漫的工作作风,一度成为学校创新管理的指导纲领。这些制度细化了学校的管理,强化了学校的法制意识,实现了以制度见管理、以管理求质量、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的新格局。通过过程管理和检查,结合考评,加强了学校解决问题的实力和实现办学目标的能力,彰显了制度建设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导向作用,为学校的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强化建队伍 师资大发展

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培养目标是:力争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爱生敬业、专业基础扎实、有较强的教研能力和科研能力,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为此,学校高度重视教师的培训提高。一是上网学习。要求教师上空中英才网观看视频、阅读文章,或下载成功课例、经验文章等,每周检查教师上网学习的时间、内容,并开展反思活动。二是参加现代教育示范校的培训。学校先后安排100多人次参加上海方略举办的高效课堂培训。三是加强校本培训。由学校领导及骨干教师对教师进行“提前读写”、“主动教育”、“赏识教育”、“愉快教育”等教学模式的培训。开展公开课、评课、教研活动、经验交流等活动,提高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四是走出去学习标杆学校的成功经验。先后派出70多人次到山东、上海、南京、武汉、昆明等地培训学习。正是这种良好的氛围,促使教师在教研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迄今为止,教师在报纸杂志上累计达150多篇,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普遍提高,一个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队伍初步形成。

明确目标 深入教改

学校在借鉴“主动教育”、“赏识教育”、“愉快教育”等模式的基础上,形成了特有的“源学而导”的教学模式。源学而导的“源”有两层含义:从“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教育思想来讲,学生是教师工作的源泉;从教学方面讲,教师的“教”源于学生的学。我们认为只有让学生相对独立学习后,教师再进行有效的引领,才有更大的效益。“源学而导”教学模式由“三模五步”构成,“三模”即教学活动分成自学生疑、导学释疑和自省提升三大模块。教学过程分为“五步”导学法,即“确定向导、依向自导、合作互导、汇报主导、达标评导”。这个教学流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也突出了教师的主导性。其核心在于教师对学生的有效引领,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真正的体现和充分的发挥,强调通过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教师根据学生所学并指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德育见特色 育人新起点

学校为创建德育特色构建了“机构健全――课程渗透――活动强化――环境熏陶――实践养成――管理保证”的运行机制,形成了“学校是家庭是社会”一体化的全新教育网络,切实保证德育工作有序展开,高效运作。

一是养成教育常抓不懈。学校要求“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狠抓学生养成教育,以《中小学生行为规范》、《小学生一日常规》、《学生养成教育十不准》严格要求学生,制订德育一日常规表,将纪律、卫生等用分值记录,每天早、中、晚有人轮值检查,公布检查考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