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音乐教学范文

小学音乐教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音乐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音乐教学

第1篇:小学音乐教学范文

关键词:器乐教学;小学音乐;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3-040-01

音乐教学的传统模式就是将传授知识、训练技能放在首位,单纯地训练学生识谱、视唱和唱歌,教学内容单调,方法也比较简单。器乐教学只是在课外进行,学校组织少数学生学习器乐演奏,其目的也只是为了演出比赛。而现代的教育观念,尤其是素质教育认为,音乐教学是以审美为核心的普及性的艺术教育,可全面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其中会演奏乐器是感受、理解、欣赏、表现音乐的一种能力。所以现在要求乐器进课堂,每位学生都会演奏一种乐器。通过器乐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器乐教学在音乐教育体系中,既是学生学习音乐和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又是开发其智力的重要途径。从生理上分析,学生在演奏器乐时,美妙音乐影响其情绪,情绪又影响着荷尔蒙的分泌,进而影响大脑分析能力和记忆能力,由此可见通过演奏美的音乐不但能影响和激发学生的情绪,促进智力的开发,还能陶治情操,美化心灵。

一、器乐教学乐曲的选择

任何器乐教学,都是通过一定乐曲的练习进行的。而小学器乐教学乐曲教材的选择受到乐器品种的约束,特别是许多优秀的大型经典曲目虽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但是由于该乐曲主奏乐器学生不能掌握,或由于长度和难度等原因,它们无法直接进入器乐教学课堂,而且还要尽可能避免那些枯燥无味练习曲的出现,所以应该以学生熟悉和喜爱的歌曲与乐曲作为练习教材,最好是我们音乐课里面学过的歌曲。选择既适合学生器乐,又具有审美价值的乐曲,是十分重要的。当然为了拓宽学生的器乐曲目和加强操作实践,器乐教学还应该和唱歌结合起来。学生在唱歌教学中所学习的歌曲,一般都是艺术精品,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他们通过学习演唱后,不仅对歌曲的曲调比较熟悉,而且对歌曲的内容和情感表现也都能了解和掌握。在这种前提下,如能用自己的乐器器乐出来,是提高学生器乐兴趣和发掘优秀器乐曲目的有效方法。

二、选乐器,激发学生学习乐器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源泉,也是学习乐器的源泉。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诱发其学习的兴趣。所以我们一定要选择适合学生的乐器以及乐器的普及性。由于小学音乐课是综合性的审美教育,又采用了班级课堂教学形式,因此,选用的乐器应该是简易型的乐器。但是简易不等于简单,它既要易学易奏,又必须有一定的质量保证,符合音乐审美的需要和要求。此外,在制作上也要力求工艺精细,能够给学生一个美好的视觉形象。

器乐教学的乐器品种应该是比较宽泛的,没有固定音高的乐器和有固定音高的乐器,都可以选择一些进行学习。就小学音乐课的器乐教学来说,仍然存在一个合理选择问题。“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器乐教学中,必须根据小学的实际情况来选用乐器,才能保证器乐的顺利进行。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学习简易乐器的演奏。易教易学符合小学生认知规律,贴近学生生活,所以我们音乐课中引入竖笛和口风琴,因为这些携带方便,经济实惠,从培养学生能力出发,我们还提倡让学生自制简易乐器,以达到乐器的普及。

三、学方法多样化,让器乐教学有声有色

器乐教学中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把器乐教学作为一种音乐美的探索、表现和鉴赏过程,在指导学生学习乐器技能时,尽量避免那些枯燥的纯技术训练,将器乐技巧融于音乐作品之中,通过乐器和乐曲所蕴涵的美感来激发他们学习器乐的信心。所以在教学方法上我归纳了一下几点:

器乐讲解示范法:这是器乐教学新授课中常用的基本教法之一,是教师结合乐曲,简介乐器的特点和基本演奏的方法。主要通过教师本人对器乐演奏的姿势、指法、呼吸等要点进行规范性的操作表演,使学生能够通过看和听直观性的了解该乐器又能及时纠正学生错误;既方便、灵巧、有趣,又能立竿见影获得器乐教学实效。

器乐综合训练法:这是在以器乐为主的综合课中常选用的基本教法之一,能将各种器乐教学手段与不同的训练方法有机结合起来综合运用,培养与提高学生独奏与合奏能力。能集中优势,用时短,收效快,便于学生综合音乐素质的提高。

器乐合奏指导法:由于器乐教学是通过课堂集体教学形式进行的,因此器乐练习和器乐的形式应该以齐奏、合奏为主。这些器乐形式虽然不能像个别教学那样可以集中精力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但是它不仅有助于训练学生的合奏能力,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品格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器乐演示法:只有激发学生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学习情绪,教学才会取得最佳效果。当然,器乐课堂教学也并不排斥少数有兴趣爱好专长学生的能力发挥,如安排他们领奏、休息时请他们独奏表演等,既满足了这些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也为大家提供了相互学习和观摩的机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想方设法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

器乐教学的真正目的在于辅助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艺术形象思维,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而不是培养演奏家、音乐家。只要能辅助教学,为教学提供有利的服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都应该加强。这不仅能促进其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更为课堂音乐艺术形象的塑造增添更亮丽的光环,给人以美的熏陶和美的享受。

参考文献:

[1] 龚春燕等主编.小学课堂新模式探索.1999.

第2篇:小学音乐教学范文

小学音乐教学中应当转变传统的教学思路,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改变以往在课堂教学中单纯的教师灌输的模式,积极探索和实现互动式的教学方针。互动式教学是最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一种教学方式。因为在这种教学中学生能充分的与教师开展互动学习,学生以平等的角色参与到音乐互动教学的模式当中,在其中他们能够获得巨大的成就感和角色感。因此互动式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而且这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针能够更加有效的推动教学开展的全部过程。当前互动式教学在语文数学等文化理论课中的应用较多。在音乐教学中应用不够成熟。教学经验的积累也不是特别丰富,因此虽然有一定形式的互动教学开展但是还不能完全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为此在今后的互动教学中应当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首先应当针对教师素质进行全面的培训提升。当前,小学音乐教学中互动式教学开展不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素质和理念存在很大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他们不能最为有效的实现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积极性调动最为有利的一些因素和环节。其次,关于互动式教学模式的设施技巧缺乏积累。由于长期收灌输式教学思维的影响,教师在互动式教学的实施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现实经验。而且这些教学过程的实现也成为影响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不利影响。

二、优化有利于小学生的教学环境

小学音乐教学的教学对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少年儿童学习受环境影响因素较大,因此探索小学音乐教学的新思路应当将教学环境的优化作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教学环境优化首先应当对教学环境的内涵和外延做系统的认识和整理。教学环境可以包括学生深处的物质环境,和他们触摸不到的软环境。其中物质环境是构成整个教学环境的基础所在。这对整个教学环境中所以来和开展的教学业务也存在很大的关联性。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优化过程中应当以学生的需求为重点,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在教师内布置与音乐教学相关的教学设施和海报,在平时的课外活动中设立专门的歌唱环节,促使小学生对音乐教学的内容产生兴趣。教学环境中除了要设置学生已经完成的教学知识之外还要不断的扩大教学内容与其他事项之间的联系,在这样的基础上加强教学内容优化与其他教学环境的对立关系,成为影响和调动整个教学任务的关键和基础所在。此外对于教学软环境的建设还应当树立科学的教学方案,确保教学能够深入到学生精神领域,以文化树人的理念将现金的叫教学理念与学生需求整合为一个统一的层次。而且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还应当不断加大教学过程对整个教学任务的联系。确保他们的教学能够不断的将这一过程与整个教学任务捆绑为一个有机整体,从而提升音乐教学的失效性与教学质量。

三、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调动小学生学习音乐课程的积极性始终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点问题,调动学生积极性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为此,音乐教师应当对当前学生的课堂表现首先做一个全面的调查研究,并在这样的基础上更加有效的完善教学过程中应当承担的全部教学任务。而且教学过程对整个教学任务的实现还应当发挥应有的机制和作用,使他们能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建立一个可靠的机制,确保他们的教学对于整个教学任务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影响。而且这也是整个教学任务过程中应当解决的首要问题。教学方法的制定和革新应当针对当前学生积极性受影响的几个重点方面,一是课堂教学的局限性。长期的课堂教学,单一的教学模式束缚了小学生的天性。为此应当适当的延伸课堂外延,而且应当对整个教学任务进行合理的规划,确保他们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完成教学计划能够实现和达到的具体层面。这样才能确保整个教学对今后小学生音乐学习积极性的影响。以此来推动小学音乐教学对教学任务的优化和完善。当前小学音乐教学中普遍存在乐理知识教学开展难的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学过程对教学阶段性的影响较大,不能单独的将教学任务与教学效果捆绑在一起。而且这为教学任务的实现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促进机制。

四、加强小学音乐教师队伍建设

第3篇:小学音乐教学范文

学生置于游戏之中应该是最快乐的,游戏对于这个阶段的学生来说总有着不可拒绝的吸引力,他们渴望在游戏中获得乐趣,获得成功,获得老师和同学的称赞。因此,音乐与游戏的结合也是快乐教学的重要表现方式之一,科学合理的游戏设置理应成为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游戏的过程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智力,更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提升了课堂教学实效性。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游戏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游戏形式应灵活多样化;第二,游戏内容应简单易操作;第三,游戏应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二、音乐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

高科技手段应用于课堂教学的现象已屡见不鲜。当前形势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利用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作用,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在高科技手段的支持下为音乐教学提供更多的课堂学习素材,创设最佳的课堂教学氛围,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此外,多媒体技术不仅包含了文字和图像,更结合了声乐音频与视频的效果,在提供视觉享受的同时也是现代化课堂发展的必然要求。新奇有趣的画面,极具震撼效果的视听,正是当前小学音乐快乐教学的指向所在。

三、音乐与兴趣的结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科学的兴趣指导下,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小学音乐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作为一门艺术类科目,音乐课程给予学生的应是一种感官享受与审美情趣的完美结合,力求在不断进步的过程中让学生真正学会在音乐欣赏中体验音乐带给他们的无限乐趣。学生的兴趣不尽相同,教师应通过不同的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再以这些为依据开展自身的教学设计。找到兴趣之后积极参与是关键,只有参与到活动中去,才能将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进而提高自身的音乐修养。

四、音乐与唐雪婷动手能力的结合

音乐带给我们的绝不仅仅是听觉的享受,它对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小学音乐教学中关于打击乐器的讲授对于学生来说是新奇有趣的,也是音乐基本实践技能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施过程。在快乐教学的理念指引下,教师可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动性,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己动手制作打击乐器。课堂上,教师可安排学生用自己制作的打击乐器来演奏某段旋律,甚至可以让学生自我即兴发挥演奏一段旋律,这对学生来说都是一种尝试和突破的过程。制作材料可以是简单的,例如小瓶小罐或是铅笔盒、小竹筒等,然而学生却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尽全力完成自己的“作品”。音乐教学中,课堂教学的情境是极其重要的。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辅助工具来体现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和启发性,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拓展思维,大胆想象,敢于创造。这不仅大大提升了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是快乐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实践。

第4篇:小学音乐教学范文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改革;研究

当前,我国的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我们的实践教学中应当将态度和情感进行有机结合,通过小学音乐教学提升学生的价值观和思想观,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这也将是今后我们的教学工作者工作的重心。总的来说,小学音乐教学改革对于小学生今后的发展十分重大,所以,其改革也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当前小学音乐教学发展的现状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普通人对于音乐的认识相对来说较为肤浅,许多人认为我们学不学音乐无关紧要,一个人的音乐素质好,与他自身的天赋有着极大的关系。在小学里,音乐课作为一门副课,许多时候待遇比体育课还要差,往往一个星期只有一节,许多教师认为音乐也不用参加升学考试,有时候它还被其他科目给占据。

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学生能学到的音乐知识十分有限,教学效率严重低下。另外,老师在课堂上采用的教学模式大多较为传统,灌输给学生的多数是理论知识,往往会忽视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情趣。这样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扼杀了学生去发现音乐之美的创造力,使学生觉得音乐课可有可无,学习的兴趣也不大。

二、小学音乐教师改革的措施

1.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在我们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师往往会有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自己就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就像一个装满水的水壶,而学生是需要水的水杯,教师的责任就是将一个个空杯给灌满。介于这样的原因,教师在教学时多采用“灌输式”的方法,这种方法相对于音乐这门较为活泼生动的课程而言,难以让学生对课堂产生兴趣。

因此,要改革音乐教学首当其冲的就是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师应摒弃传统教学观念里不合适的教学观念,试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根据每个学生自身所具备的不同的音乐素质,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制订不同的教学方案,使学生在学习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

2.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多时候一个学生学习一门课程成绩的好坏,往往取决于学生对这一门课是否有兴趣,良好的兴趣是成功的开始。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教师教学时可以尝试着营造一种和谐、自然、轻松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边玩边学,对小学音乐这门课程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欲望。

此外,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教师还应该多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在展示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给予表现优秀的学生以表扬,鼓励表现不好的学生不要气馁等。教师还可以在课下布置作业,让学生参加一些音乐文化活动,了解与音乐文化相关的故事等,通过这些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爱上音乐课。

3.拓展教学内容

在传统教学中,课堂内容仅为课本上的一些知识,老师教授给学生的音乐知识多是课本上的知识,局限性较强,再加上学生的教材有一些会跟不上时展的需要,教师讲课多喜欢照本宣科,因此,课堂上毫无生气,十分沉闷,学生学起来也没有动力。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气息浓厚、生动活泼的课程,教师在课堂上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结合学生的自身发展,制订出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不能仅仅将音乐课上成一堂只是教学生唱歌的课,而是应该让学生增长知识,例如,在教授学生音符、五线谱时,可以让学生去听一听二胡、钢琴、吉他等不同乐器演奏同一首歌时所产生的效果差异。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多了,也陶冶了他们的情操,感受到了音乐的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有所提高。

4.进行实践教学

在学习过程中,大多数知识都可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将教学与实践将结合,对于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例如,在平时,学校里可多举行一些歌唱、乐器比赛,让学生能够有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们追求的并不是学生取得了多么优秀的名次,而是为了让学生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会有极大的提高。

总之,小学音乐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这是适应时展的必然要求。改革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个人情操的陶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小学音乐教学改革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我们的教师不断地去摸索,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只有找到了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学生才能学有所得,改革也才能体现出它的意义。

参考文献:

第5篇:小学音乐教学范文

纵观我国目前的音乐教育,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象:许多音乐教师把音乐课教学目标的重点放在了音乐知识的认知和音乐技能的训练上。在某种程度上,衡量一堂课成功与否,主要看一节课学生掌握多少乐理知识,唱会多少歌谱。而这样是否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呢?当我们从教育学、心理学角度,从该学段学生的特点、新课程标准要求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来审视音乐教育时,显而易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审美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在感悟音乐中陶冶情操,才是音乐教学追求的主要目标。

因此,音乐知识的认知活动和技能训练活动不应该成为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音乐耳朵”才是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核心。音乐教师如能从美育的本义出发,研究、运用音乐的陶冶教化功能,那么就能通过各种艺术活动,诱发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使学生在丰富多彩、优美动听的音乐中认识美、接受美,以美引善、以美导真,从而真正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美的熏陶,进而使他们潜移默化地在精神状态上、性情上、理想抱负上有所促进。

因此,音乐的教学方式应是感受性的、浸润性的、游戏性的,是其他学科所不能代替的。其教学方法更与一般知识不同,它更多地强调感性陶冶的作用。有句名言一针见血地说出了音乐的受教方式:“当赏心悦目(耳)之际,正是潜移默化地起美育感化作用之时。”这就直观地说明了,受教育者的内心应该在欣赏和创造“美”的活动中,尽量地按照一个理想的模式有效地发展。

在中小学的音乐课堂里,学生的音乐基础是参差不齐的,其中不乏音乐感觉一般的普通学生,更有“五音不全”者。对于这类学生的教学,音乐知识、音乐技能的传授必不可少,但过分强调这方面的训练,可能会使他们对音乐的兴趣、热情消耗殆尽,对音乐产生厌倦感。这时,教师就要努力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自身基础上获得创新性的发展。如音乐欣赏,同样的音乐往往可以让不同的学生产生不同的联想,特别在不公开作品标题和不进行引导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应允许学生对相同音乐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只要学生听后引发出了符合自己心情的联想与想象,教师就应当给予承认,因为音乐的作用就在于引发听者的心理反应,而这种反应并非仅仅局限于该段音乐的标题。在音乐教学中给学生一个能使想象自由驰骋的空间,不仅不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而且有可能收到意外的效果。“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音乐欣赏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心活动,并且是带有很强主观性的。谁能说“五音不全”的学生没有丰富的内心情感世界?学生的内心世界如天空的云彩,是多姿多彩的,而音乐就具有这种巨大的对于学生个性差异的“兼容”作用。

当然,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教师普遍有重知识认知和技能训练的倾向,这也有其客观原因。一方面,学生的音乐感受力等素质的发展和提高,的确是一个难以考测的能力素质,目前教育界还没有一个认可的评估标准和考测办法。如果教师的教学重点放在了对这种能力素质的培养上,教学成果难以显现,更不易被人们认可。这样,实施这种素质教育就缺乏动力和大环境的配合。另一方面,诸多学校管理者缺乏对音乐教育目标及音乐教育特点的科学认识,教学引导上,特别是教学评估上死搬硬套语文、数学等学科的评估方法,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是以音乐知识掌握的量,识谱、歌唱等技能的提高程度等内容来衡量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成绩。

在这种导向作用下,学生音乐感受力的培养被弱化了,真正要实现的教学目标被忽视了。所以教学实践中的这种倾向应该予以纠正。当然,我们决不排斥音乐知识与技能,而是指能在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前提下,又能关注知识与技能目标,而不是仅仅关注其中的某一方面。

第6篇:小学音乐教学范文

【关键词】音乐;教学;审美;兴趣

目前很多小学校实施音乐教学仍然沿用“循规蹈矩式”教学法,先教音准、节奏,再教感情和表现手法。这种教法把认知与感情因素、技能与审美因素分割开来,忽视了“表情在音乐教育中占着中心位置,音乐教育应当从表情开始”(美国著名教育家穆塞尔语)的原则。音乐教育不是音乐家的教育,很多国家推崇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音乐教学法,值得我们借鉴。小学音乐教育的魅力,并不在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是充分表现在感染、激励、教育、启迪等效应上。因此,教师必须善于诱发学生发现美、感受美,使之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

一、塑造心灵之美

音乐理论家舒伯特在《关于音乐美的思想》一书中指出:“人的心同时也是大音乐家的共鸣板,如果心不起作用,那么音乐家永远也创造不出伟大的东西。”对人类心灵—情感美的表现,是音乐美的基本特征之一。这个特征使音乐美成为最内在、最纯净、与人的心灵直接相通、最耐人寻味的一种艺术美。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音乐的直接理解需要更直观、更形象、更生动的中间媒介来展示,中间媒介能够缩短他们与音乐之间的距离。否则,会因为对音乐的理解过于肤浅而导致注意力不能高度集中。这就需要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桥梁或纽带作用。使学生天真、单纯的心灵能够进入音乐的殿堂,也让美的音乐更好地滋润他们幼小的心田。而情感则渗透在教学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角落。教师一个关切的眼神,一曲激情昂扬的范唱,一段委婉深情的语言描述,都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情感,从而获得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当学生沉浸在美的教学氛围中,并为音乐作品折射出的优美、壮美、甜美以及人类社会千姿百态的美所感动时就会产生心灵中真、善、美的连锁反映,得到情感的升华。

二、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的音乐基础是参差不齐的,其中更有“五音不全”者。对于这类学生的教学,音乐知识、音乐技能的传授必不可少。但若过分强调训练技能,也将会使他们失去学习音乐的兴趣,消耗他们的学习热情,甚至会使他们对音乐产生厌倦心理。为了让他们能在自身的基础上获得个性发展,为他们营造自由、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十分必要。良好的学习氛围能使他们在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同时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音乐课的教学过程也是音乐实践的过程,不同的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想象力会有一定的差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不同的生活阅历,建立民主、平等的和谐关系。在教学中灵活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使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从而完成教学计划,达到教学目的。过去我们在教学中注重知识传授,采用灌输式教学,不允许学生有不同观点,禁锢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阻碍了探索与创新。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在教学中要舍得花费时间开启学生勇于发现和探索的闸门,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并允许标新立异。新的课程观认为“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为了培养专门人才,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而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则是以班级为单位,按学科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组织教材施教。显然,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立性受到限制,学生学习的探索性和创造性也受到制约,同学之间缺乏交流,合作、动手机会少。传统的音乐教学,是教师唱“独角戏”,学生不参与。学生往往成为被动的听众和机械的模仿者,主体地位和独立性都受到限制。久而久之,学生会慢慢丧失自主的学习心理,对音乐失去兴趣。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展示学生的个性,摆正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把教师从“教书匠”的角色转变成音乐实践的主体,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

三、提高审美情趣

高尚的审美情趣表现为健康、纯正、明朗、自然,它体现出文明社会的人的精神力量和文化修养。而音乐审美中的低级趣味则把精神性的审美活动降低为官能的满足,把获得生理作为惟一的终极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讲,音乐审美情趣的高尚健康与庸俗低级,不仅仅是个人的兴趣和爱好,它还直接影响着人的思想境界和精神文明程度。音乐教师应把音乐作品中的优秀之作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在音乐欣赏中找到美的东西。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学生的注意力一定要高度集中,做到“全神贯注”。学生演唱或视谱的过程也是训练集中注意力的过程,而且知觉和动作要相互协调。

四、和家长说几句话

年轻的父母们都愿意让自己的孩子了解一些音乐知识,会一件或几件乐器,以培养他们广泛多样的兴趣爱好。现在的家长不再象前些年那么功利性强,让孩子学习音乐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比赛能够获奖,考试可以加分等,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家长越发多了起来。但是,家长们似乎又踏入了另一个误区,那就是在孩子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过于注重音乐技能,而每年的音乐考级似乎又助长了这种关注。父母们在一起攀比的是谁的孩子过的级别更高,选择的曲目更难,而忽视了孩子欣赏音乐的品位,忽视了培养孩子音乐趣味的重要性。

第7篇:小学音乐教学范文

1.让学生在趣味中学到音乐知识

音乐知识是一种枯燥、难记、易忘的知识,在小学阶段更为突出。所以教师必须根据小学生文化知识比较单一,好奇心强,善于模仿,求知欲强烈,有时间、有精力、有兴趣的年龄特点,在加深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逐渐上升为理性认识。先将枯燥、抽象、难记、易忘的理论知识形象化,根据各种音乐知识的不同特点,编制一系列的小故事、顺口溜,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在讲四分音符(5)时,讲述这样一个故事:在奇妙的音乐王国里,一个名字叫四分音符的小姑娘唱歌最好听,大家都夸她,于是她骄傲了,也瞧不起小伙伴,后来大家因为她的骄傲都不理她了,于是她一个人一拍一拍地唱着单调的音。小伙伴给她编了一段顺口溜:“四分音符太骄傲,伙伴朋友全不要,光杆司令一个音,唱完一拍哈哈笑。”这样学生通过故事和顺口溜能很容易的记住四分音符的形状是光杆司令,时值是一拍。

又如:顿音记号可编顺口溜:“头戴三角帽,活泼又灵巧,唱得快而轻,短促又跳跃。”学生就可以记住顿音记号是在一个音符头上顶着一个三角,演唱时短而跳跃。

渐强:渐强像只小喇叭,嘴巴越张口越大。

渐弱:渐弱喇叭倒着拿,声音越来越小了。

形象的描绘,生动的讲述,加上老师在黑板上简单的勾画,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此基础上引入准确的音乐术语,学生便理解得快,掌握得牢,从而提高学习音乐知识的积极性。

2.以兴趣为先导,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首先要激发其兴趣。兴趣与信心总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产生了兴趣,才会自信地歌唱。兴趣不是天生的,要靠后天的引导和培养。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

2.1创设情境,引导参与。

音乐课有其自身的特点,每首歌曲更有其音乐情境。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创设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通过语言描绘、图画再现、音响渲染、扮演体会、设悬置疑等多种途径,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使学生乐此不疲地投入唱歌学习中。

2.2借助游戏,寓教于乐。

游戏是孩子表现生活、学习的重要方式,是孩子们喜爱的一种活动,他们常在游戏中以最自然的方式抒感、表现自我。音乐课如果只停留在让学生被动地听唱歌曲的层面,那必然会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如果在游戏中学唱歌曲,如:边唱边做开火车游戏,边唱边玩拍球游戏,边唱边做红灯、绿灯游戏,则不仅能减轻学生唱歌时的心理压力,而且能体验唱歌的乐趣。

2.3开展竞赛,激发兴趣。

小学生的好胜心、荣誉感、表现欲特强,他们总希望自己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课堂上教师要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音乐竞赛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这种竞赛活动既可以是学生之间的较量,又可以是师生之间的挑战;既可以是男、女生之间的比拼,又可以是各小组之间的竞争。这些竞赛或以独唱、齐唱的形式进行,或以表演唱的形式开展;或者要求接口唱,或者要求编词唱。

3.根据课堂目标制定环节目标

抓住课堂目标的总体走向之后,细化每个教学目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根本途径。在每堂音乐课中,课堂靠环节目标实现,环节目标靠课堂目标统一,这是有效教学的原则。它们的关系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没有总体课堂目标,课堂教学组织就不明了,会显得乱,但仅有课堂目标,没有环节目标,教学就会显得空洞。所以有了课堂目标后,制定环节目标必须注意,环节目标有若干,都为实现课堂目标而服务,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坡度,让学生的思维经过“爬坡”的过程,不断激起学生“跳起来摘果子”的热情和欲望。

4.训练定点有效——突出重点

在教学中,先讲什么,后讲什么,重点讲解、示范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教师应心中有数。如果教师主次不分,“胡子眉毛一把抓”,想全面开花而不能,教学重点突不破,教学难点攻不下,那么教学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要提高教学效率,我们不能一遍一遍地机械地教唱,否则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更会导致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上音乐课。如在教唱《看大戏》一课时,为了弘扬民族戏曲文化,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我事先布置音乐教室通过“训练定点”,把教学难点在教唱歌曲前提前渗透,采用击拍法、示范法、比赛法、练习法巩固,为歌曲的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新课导入新奇多样

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精心设计的导入就像歌剧中的序曲、乐曲中的前奏一样,能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特定的情境中,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其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当然,导入没有固定的模式,为了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新课导入应新奇多变:从旧知识导入,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明确学习的目标;运用直观演示导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为学生搭建过渡的桥梁;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引入,使其有一种亲切感;悬念式引入,可以激起思想波澜,产生学习的强烈愿望;讲故事引入,变学生好奇为浓厚的兴趣……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不会感到“老生常谈”,从而在学习中始终保持一种良好的精神面貌。

第8篇:小学音乐教学范文

针对现今小学视唱教学存在的问题,以视唱教学的识谱、音准、节奏、强弱四个重要环节为基础,从教师备课、教学结构、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来改进教学,以诱发学生的音乐审美感受,从而达到以美育人的目的。

视唱教学教学模式音乐聆听"视唱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单纯让学生学会视唱的技能,而是要通过学习技能的过程和学会的技能去感知音乐、鉴赏音乐、理解音乐,去审美。让学生受到美的陶冶,以健康其身心,完善其人格,提高其素质。这个目的和美育乃至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完全一致的。也就是'中学音乐教学大纲'中提出的:'突出音乐学科特点','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意识,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视唱教学简而言之就是培养学生看谱即能唱,也就是排除听唱法和教唱法的那种对音调的直接模拟,独立地把乐谱转化成有声的歌唱的能力。"视唱能力是学习音乐不可或缺的一项基本技能。无论是学习声乐、器乐,还是单纯的欣赏音乐,都必须具有一定的视唱基础,否则就不能更深入地理解音乐、感悟音乐。视唱教学贯穿中小学音乐教育始终,包括近年来新开设的高中音乐欣赏课也离不开视唱,对欣赏曲目的主题、主旋律的视唱无疑会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完善欣赏的过程。"正因为视唱如此之重要,近年来,教师们对它予以了极大的关注,也都在想方设法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水平,应该说这些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不能否认的是这些尝试和努力的成效并不显着,步伐还很缓慢,视唱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

那怎样才能使视唱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前提是要教学得法,即有赖于正确的科学的方法,具体来说,应抓住以下四个环节:

1.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上课就能抓住学生的心,使之在一种自然、宽松、愉快的氛围中,产生主动学习的强烈愿望,使他们充分感知教学目标,无疑将会对后面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教师在把握教材和大纲要求后,课前让学生自己动手收集资料,调查了解与教材内容相关的人与事。把课程资源拓宽到课堂之外,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充分调动学生资源、社会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主动探求的欲望。例如,在暑假期间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学生对自己生活区的社团文化、文艺活动进行走访调查。同学们回校后讲了不少的体会,甚至有的同学还以此为题材写了歌曲,在同学们中传唱,同学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更浓了。可以用游戏、课前预备、故事、多媒体等为学生创设情境,有利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也可以唤起学生原有的认知图和情感体验,能从情感上激发学生对教材的共鸣,为下一阶段的体验进行情感储备。再如上《在农场里》一课时,利用多媒体、故事的引入展示农场里的意境图,引发学生回忆,从情绪上产生亲切感,然后再迁移到农场里还有什么动物?让学生懂得应保护大自然,善待每一种动物,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值得注意的是,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要向学生提供一个能合适地进行体验的环境,既可以是真的,也可以是模仿的(如模仿不同动物的摸样、声音),关键在于引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之产生兴趣;消除环境中的不相关因素,从而使学生能够把主要精力集中于当前所要学习的知识体验和探求上。

2.学会识谱

要做到视谱即唱,首先必须识谱。识谱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学习音乐,它是学习音乐的必备工具。识谱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全面掌握乐理,能识别各种音乐符号、标记,并了解它们的确切含义。只有这样,看到一份乐谱,才能根据记谱法准确辨认出乐谱中的调与拍子、音高与时值、节奏与强弱等,也才能把无声的谱转化为有声的唱。当然了,识谱也是要讲方法技巧的,首先应从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发育的特征入手,"学生的认知规律不是'先理性后感性',即'先教识谱后听音乐或唱奏音乐',不是'先发展视觉后发展听觉',而是'听觉先于视觉'"。如教歌之前先将要学的歌曲录音放给学生听,进行歌曲的"整体输入",经过几遍这样的听,虽然歌曲还没学,学生们却能轻声跟唱了,达到了"似曾相识"而还不十分"熟悉掌握"的状态。心理学家称之为"引起进一步探索的最佳状态"。乐谱只是音乐信息输入的载体,还不是音乐本身,机械地练习识谱、唱歌所学到的是死板的歌曲,很难让人感受到音乐的美,也不会激发人们内在的情感,应让学生通过听、唱、奏、拍、跳等大量的音乐实践活动,在感受、理解音乐的过程中自然地去熟悉乐谱。

3.把握节奏

第9篇:小学音乐教学范文

一、对双语教学的理解和认识

1.概念的界定:

“双语”的英文是“Bilingual”。根据英国著名的朗曼出版社出版的《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所给的定义是:A person who knows and uses two languages.In everyday use the word bilingual usually means a person who speaks,reads,or understands two languages equally well(a balanced bilingual),but a bilingual person usually has a better knowledge of one language than of the other.(一个能运用两种语言的人。在他的日常生活中能将一门外语和本族语基本等同地运用于听、说、读、写,当然他的母语语言知识和能力通常是优于第二语言的。)

所谓“双语教学”,是指将学生的外语或者第二语言通过教学和环境,经过若干阶段的训练,使之能代替或接近母语的表达水平。具体包括几种形式:

(1)学校使用一种不是学生在家使用的语言进行教学。这种模式称为:浸入型双语教学。

(2)学生刚进入学校时使用本族语,然后逐渐地使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其他学科仍使用母语教学。这种模式称为:保持型双语教学。

(3)学生进入学校以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然后逐步转变为只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教学。这种模式称之为:过渡型双语教学。

2.双语的教育目标:

“我国双语教育的目的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构建和谐世界,而培养具有中国灵魂和世界眼光的双语人才。”其次是人才培养目标,“我国现阶段人才培养目标是:汉外语兼通,中西文化兼容的国际人才;善于学习借鉴,文理知识兼容的复合型人才;德才兼备,身心健康,且善于合作的创新型人才。”而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胸怀全球的观念,能够理解、尊重不同的民族、风俗和文化,要具有本民族、本国家以外的音乐文化知识,在不同的文化环境充满自信地与不同的民族坦然相处并与之交流、合作等。因此,音乐双语教育已不单纯是语言的学习,而是一种文化的传递。

二、双语教学的实践

2006年,我承担了辽阳市《小学音乐课中的双语教学》这一课题的研究和实践。Z在实践中以音乐课特有的形式,将双语教学与音乐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用音乐来增加双语的娱乐性,用双语来扩大音乐课内容的涉及面。

1.课堂上常规教学用语使用双语,使课堂用语显得丰富有趣,富有变化和色彩,有较强的吸引力。通过教师在课堂组织教学中,运用恰当的英语表达,给学生以模仿的空间,经过学生反复不断地模仿和使用,最后达到自由地用浅显的英语与教师和同学进行沟通。

如简单的开始和结束:

“listen,the bell is ringing. the class is beginning.伴着音乐声,同学们演唱着中英文的《师生问好歌》进入课堂“hello,boys and girls.are you happy?class is over.see you next time.”

评价和赞美学生的话:“good,good,very good!”“so clever.”

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的话:“who can try?”

学生跃跃欲试的表示:“teacher, me. teacher, me.”

下课时:goodby boys and girls!

学生对教师发出的问候,简单的开场白,以及用体态语言帮助下的英语表达能做出相应的反映、反馈和回答。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开口说,开口唱,切勿有错立即纠正,充分肯定学生大胆回答和提问的举动,消除使用双语的心理障碍,变老师要我说,要我唱,为我要说,我要唱。

2.学习和欣赏优秀的中国儿童歌曲和外国儿童歌曲。杜绝一味学习英语歌曲,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舍弃的做法。象《找朋友》、《国旗国旗真美丽》等都是生动有趣的儿童歌曲。对这些歌曲的学习以中国文化为背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环保教育、友爱教育等等传统美德教育。像《do re mi》《let’sing together》、《可爱的家》等歌曲,沉积了外国文化中优秀的艺术素材和表现手法,学生通过对歌曲的学唱和表演,接近世界各国的文化,有利提高自身艺术修养。如在教授《可爱的家》一课时,我搜集了《可爱的家》的英文歌词,在教会中文歌曲的前提下,又教给大家英文版本的,同时介绍了歌曲的时代背景和歌词大意,同学们学习兴趣可浓了,作为老师,心里更始欣慰万分。

3.中国优秀歌曲中穿插英语对话或融入个别单词,使歌曲变得风趣、幽默。用中国传统歌曲创设新的交际情景和氛围,使双语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如在《老鼠和大象》一课中,我除了常规教学用英语外,还把大象elephant,老鼠mouse,猫cat等小动物的英文单词教授了一遍,同学们不仅会唱了歌曲,而且还学会了好多动物的单词,大家非常高兴。最后,同学们带着自制的头饰载歌载舞,在一片欢声笑语中结束了本课。

学习重点乐理知识时,我也会出现重要的词汇。对这些词汇的理解,除了可以用汉语解释外,还可以通过手势、肢体来帮助学生理解。如我在让学生听辩音的高低时,就提问:“which is higher? which is lower?”同时加上右手上举和放在胸口两个动作,学生就很明了什么是“higher”什么是“lower”。

4.用恰当的体态语言(body language)来辅助教学。优美直观的教学方式能让音乐和英语教学中的美感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达到艺术的享受。音乐教学是艺术教学,它是通过节奏、旋律、肢体表现来全面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的。同时课堂顺畅的交际活动还需要恰到好处的体态语言来帮助实现。我在教授每一堂课、每一个重要环节时,都不忘用 动作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这对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理解老师的教学意图,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起到了非常好的辅助作用。

三、双语教学的体会

在音乐课中实施双语教学是完全可行的,而且能够推动英语和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强烈兴趣。课堂上,教师不再是单一知识的传播者,而是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良师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