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资金流动产生价值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1定价风险
所谓定价风险,就是并购过程的收购方对被收购企业的获利能力以及现今资产价值进行适当的估计,并在估计之后由于发展其超出了企业自身的承受能力而使企业在后续的活动中不能够获得足够的回报弥补其收购价格。对于这种定价风险来说,其同企业价值的评估风险以及企业的财务报表风险存在较大的联系,由于企业并购价格是根据企业自身财务报告等决定的,而如果被并购企业在定价时对于影响价格方面的信息不完全披露或者不披露,都会使最终并购的价格受到很大的影响,并因此使并购之后的企业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另外,对于这种评估工作来说,其本身也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且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很大影响,而这种因素的存在,就会对并购方产生不同程度的安全风险。
1.2支付风险
在并购价格确定之后,企业则需要开展支付工作。对于一般的企业来说,其所具有的支付方式主要有换股并购、现金支付以及混合支付这几种方式,而这种企业所采取的并购方式也同其可能面对的债务以及融资风险存在较大的联系。首先:现金支付方式将产生资金流动性以及支付风险。一方面,这种现金方式的应用是一种具有即时现金特点的负担,会对企业产生较大的现金压力;另一方面,从被并购一方看来,这种无法推迟资本利得的确认和转移实现的资本收益,也会使其无法享受税收优惠,所以也不是很希望使用这种现金的方式支付并购款项。另外,如果企业选择了股权支付的方式,也会对企业原有股东的利益不同程度的产生一定的损害。
2煤炭行业并购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2.1融资问题防范措施
对于企业所存在的融资风险,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防范:首先,需要选择正确合理的融资手段。对于煤炭行业来说,其本身就是一种高投入同高风险并存的行业,在并购过程中所需要的资金数额非常大,仅仅依靠企业内部的资金往往存在较大的困难。对此,就需要企业在开展并购工作时能够从多个角度筹集资金,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并购工作的筹资数量以及筹资结构等进行合理的安排,确保资本成本的最小化以及结构的合理化。其次,需要制定正确、合理的融资策略。煤炭行业自身是一种资本密集类型的行业,而正是这种属性的存在使其在开展并购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现金。面对此种情况,就需要企业在并购工作开展之前就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融资计划,并在利用杠杆融资的同时需要对杠杆这种方式进行融资所能够获得的收益以及这种方式可能造成的债务风险进行充分的考虑。另外,从宏观方面来说,也需要对资金一旦没有在规定期限中筹集到位的情况以及应对方式进行全面的考虑,确保资金数量同期限间能够具有良好的协调性;最后,企业也可以借鉴杠杆并购的方式进行融资。在发达国家中,杠杆并购的方式较为流行,并获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对于我国来说,所具有的融资环境以及行业特点同发达国家相比毕竟存在一定的差异,对此,就需要我们能够对这种杠杆方式进行针对性的运用,对于所采取的主要融资方式依然为债务融资,而由单一债务融资方式所引起的风险则可以通过杠杆方式的运用对其进行解决。
2.2定价问题防范措施
对于企业所存在的定价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需要对企业所具有的核心业务与能力进行查找,并保障在核心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对于目前来说,我国煤炭行业并购的方式基本是一种横向的类型,即大型企业去并购其他中小型企业,在这种并购方式中,大型企业将能够较为顺利的对人才、技术等进行投入,并以此降低了并购工作所存在的经营以及财务风险;其次,应当对目标企业所具有的经营、财务以及安全等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对于并购企业来说,其通常都是在战略发展的角度开展并购工作。而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企业能够对目标企业所具有的潜力进行全面的评估,看其是否对企业自身的未来发展具有价值。同时,也需要通过先进并购定价模型的应用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进行全面的分析,并以此帮助我们对最终的并购价格进行更为合理的制定。
2.3支付问题防范措施
对于支付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对企业自身的情况进行慎重的考虑,避免因为资金处理方式的不合理而使企业在支付并购资金之后出现资金流动的不足甚至资金链断裂的情况;其次,资金的支付时间也需要我们能够引起重视。这就需要企业能严密监控资产的负债表与现金的流量表,对债务期限与对应现金流进行认真的分析,确保资金时间与资金数量的对等;最后,在支付方式方面,应当将现金支出尽可能的减少,并以此降低资金流可能存在的风险。当前,煤炭行业并购在大部分情况下是根据宏观经济的调控政策需要而展开的,这样的大背景下,并购方的企业可借助政府机构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对并购资金进行支付,将现金支付的概率降低,以减少资金流动产生的风险。
3结束语
关键词:财务战略;内容;环境因素;规划;制定与实施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0-01
引言
近年以来,由于经营环境的巨大变化,实行有效的战略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繁荣发展的首要问题。战略管理思想作为一种新的管理平台,已经逐步渗透到营销、生产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各个职能领域。然而,由于目前的财务管理理论并没有把企业战略作为一项关键性的或决定性的因素给予正式的和明确的考虑,结果导致目前的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不能完全适应战略管理时代的要求。
一、财务战略的内容
财务战略,是指为谋求企业资金均衡有效的流动和实现企业整体战略,为增强企业财务竞争优势,在分析企业内外环境因素对资金流动影响的基础上,对企业资金流动进行全局性、长期性与创造性的谋划,并确保其执行的过程。其内容包括筹资财务战略、投资财务战略、营运资本管理财务战略和股利分配财务战略四个方面,其中营运资本财务战略多体现为日常的财务管理活动,其战略性偏弱,而筹资、投资和股利分配则以其活动少、资金量大等特点拥有较强的战略性,是财务战略的重点内容,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筹资、投资及收益分配。
二、内外部环境对财务战略内容的影响
(一)外部环境分析
财务战略外部环境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对财务战略的制定和执行有直接或重大影响的关键环境因素,主要指各种经济环境因素;一类是对财务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产生间接或微弱影响的次要环境因素,如政治法律环境、科技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等。
(二)内部环境分析
从外部环境分析可以得出特定产业的平均盈利能力,但企业能否盈利还取决于其自身因素。财务战略的内部环境分析主要是为了评估企业的资源和战略价值,发现优势和劣势并分析其成因,以确定竞争优势,充分挖掘潜力。波特的价值链理论将企业内的价值活动分为基本活动(primary) 和支持活动(support) 两大类,从而指出了企业价值活动对利润的影响和贡献,这种方法对认识企业的内部环境有着重要作用。
三、财务战略必须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
企业总体财务战略思想必须着眼于企业未来长期稳定的发展,具有防范未来风险的意识。财务战略选择必须考虑经济周期波动情况、企业发展阶段和企业经济增长方式,并及时进行调整,以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这就要求财务战略的选择必须与经济周期相适应、与企业发展阶段相适应、与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相适应,并且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调整。
一是调整企业财务投资战略,加大基础项目的投资力度。企业经济真正的长期增长要求提高资源配置能力和效率,而资源配置能力和效率的提高取决于基础项目的发展。虽然基础项目在短期内难以带来较大的财务利益,但它为长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所以,企业在财务投资的规模和方向上,要实现基础项目相对于经济增长的超前发展。
二是加大财务制度创新力度。通过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现代企业财务制度,既可以对追求短期数量增长的冲动形成约束,又可以强化集约经营与技术创新的行为取向;通过明晰产权,从企业内部抑制掠夺性经营的冲动。
四、财务战略规划
企业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利润、现金流的支持,业务的拓展与市场的推广也必须依托财务战略与财务统筹,从而企业必须制定一整套完整的财务战略规划。与财务活动内容相对应的财务战略规划应该包括投资财务规划、融资财务规划、企业研究与开发财务规划、股利政策财务规划等内容。这些规划内容既可以对企业日常财务活动产生指导意义,又可以支持企业的产品战略、产业战略和市场战略等。战略规划是对战略的细化与落实,因此应该是一套完整的战略规划,包含从规划目标、项目及背景分析、资金需求分析、资金投放安排、执行团队安排等操作安排。
五、财务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财务战略的制订与实施就是依据企业整体战略的要求,按照一定的程序,通过对财务环境及财务能力的分析,编制财务战略方案,并组织实施与控制。
(一)财务战略的制订程序
制定财务战略首先要对财务战略环境进行分析,即要收集各环境的信息及其变化过程与规律,分析预测环境的未来状况及其对资金流动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如影响的性质、程度、时间等;其次要分析企业自身的财务能力,并结合企业整体战略的要求,编制、设计具体财务战略方案;最后通过对各战略方案的评价,选出满意的方案。
(二)财务战略的实施与控制
财务战略的实施与控制也就是努力遵照前面所述的各战略原则,以此为指导思想,评价各分期目标实现情况,进行有效地控制。制订与实施前,除了考虑财务战略要求,还得关注组织情况,即建立健全有效的战略实施的组织体系,动员全体职工参加,这是确保战略目标得以实现的组织保证;同时明确不同战略阶段的控制标准,将一些战略原则予以具体化。在进行具体的战略控制时,要遵循以下原则:优先原则。对财务战略中重大问题优先安排,重点解决;自控原则。战略实施的控制要以责任单位与人员自我控制为主,这有利于发挥其主动性与创造性;灵活性原则。尽量采用经济有效的方法迅速解决实施中出现的问题;适时适度原则。要善于分析问题,及时反馈信息,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实施过程中努力确保各项工作同步进行,进度差别不大,从而利于内部协调。
此外,财务战略实施完毕后,应对其实施进行评价,这是回头分析企业的预测、决策能力的很好途径,同时也为以后发展积累管理经验,吸取教训,为下一步财务战略管理奠定基础。
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和主要储备货币发行国,其货币汇率的变动对于当前世界经济稳定和复苏的影响不言而喻。总理就曾明确表示对中国的外汇储备在美国的资产十分关心,希望美国作为经济大国,切实负起责任,保持赤字的适度规模,从而保持汇率的基本稳定。
尽管全球经济已走到后危机时代,复苏的曙光愈渐明朗,然而美元贬值之势足以让世界再度恐慌。到底该如何看待当前的美元汇率变动?笔者认为,可以从根源寻找经济周期中美元汇率的变动规律,从而更好地认识美元汇率形势。
供求变化是根源
汇率,即货币在国际上的相对价格,它的实质是本国货币与外币价值之比。这一特殊价格,在最表层上,也是由供需力量决定的。外汇供求究其来源,一部分是经常账户余额,另外一部分是国际资本流动形成的。可以说,外汇供求由经常账户与国际资本流动两方面决定。
在经常账户中,主体是货物服务贸易与各种转移支付,由于后者占比较小,故常常以贸易收支代表经常账户。影响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因素是汇率变动的预期,其主要决定于利率、投资回报率和经常账户状况,其中投资回报率既可以是实体经济的投资回报率,又可以是股票和债券市场的金融资本预期回报率。另外,避险因素、货币供应量的短期相对变化也会对资本流动产生很大影响。
美元汇率规律性波动
学术界内已经有了大量对汇率理论的分析文章,在此笔者仅对经济周期中的汇率变化进行分析,并希望可以对投资给出实际指导意义。
在经济周期中,当经济快速增长,投资的短期上升和价格高涨会引起利率升高,并且,由于对未来经济发展看好,而使预期投资回报率上升。另外,名义利率会因政府控制的货币供应量变化而受到很大影响,投资回报率也受到技术革命等因素的影响。同时,避险因素、货币供应量的短期相对变化也会对资本流动产生很大影响,而且,政府对汇率的干预也将改变汇率变动预期,而汇率变动本身也会成为汇率变动的因素。由于因素复杂,为简化分析,此处暂不考虑政府对汇率变动的影响,那么,在短期的经济周期中,汇率变动的框架具体如图所示。
在股票市场中,影响股价变动的主要因素,一个是流动性,一个是基本面预期,且股价的变动范围存在一个终极约束,也就是股票所代表的内在价值。与股票市场类似,在外汇市场中,影响汇率的因素主要是资金流动,即经常账户和资本流动的叠加,但目前由于经常账户占投机资本的比例非常小,一般主要考虑资本流动的影响,而资本流动主要受到汇率变动预期的影响。决定汇率变动预期的主要因素按重要性可分为:经常账户状况、利率和投资回报率。汇率波动范围的终极约束就是购买力平价,外在表现就是经常账户状况,这也是为何经常账户状况是影响汇率中期变动最重要因素的原因。
在经济衰退、复苏和扩张繁荣期,经常账户、利率差、避险情绪以及投资回报率的相对变化都会呈现出一种规律性的变动,而彼此因素间规律性变动的叠加就造成了汇率的起伏。NBER(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的数据显示,在1982-2000年之间美国出现过两次经济小幅的调整(类似于中国2002-2008年的经济上升周期中出现了2005年高位调整),这对汇率市场带来了影响。在《金融与经济周期预测》一书中,作者对经济周期进行了更细的划分,1984-1986年,美国经济经历了一个高位调整的增长率衰退期,而1995年左右,美国同样经历了一次经济的小幅调整。在这几次经济调整期间,美元汇率都呈现出相应的调整态势,表明其波动在经济周期中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关于影响因素的规律
经济周期中,经常账户的规律性变化可以从总需求和总供给方程式上来分析。总供给=消费+储蓄+进口=总需求=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出口,用符号表示为:Y=C+S+M=C+I+X,或者S+M=I+X。在经济衰退期和复苏早期,储蓄S上升,而投资I下降,这就导致(X-M)呈现扩大的迹象,即经常账户顺差(或逆差)扩大(或收窄)。
就利率差和相对投资回报率方面而言,从1970年以来,美国、欧洲、日本之间的经济衰退和复苏就遵循比较规律的变化。美国的经济衰退领先于欧洲和日本,复苏也早于欧洲和日本。由于各国间经济复苏、扩张和衰退中的时间差而导致了各国之间的利率差和相对投资回报率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动。
此外,从经济衰退早期开始一直到复苏晚期,避险都是资本流动的一个主导因素之一。由于减息周期和加息周期与失业率的相关性较强,因此可以把失业率趋势性见底回升作为衰退开始的标志,把失业率趋势性见顶回落作为复苏期结束的标志。进入加息周期和减息周期之后,利率差将取代避险成为主导资本流动的主要因素。由于美国经济衰退和复苏都比欧洲要早,这就造成了避险资金在美国和欧洲之间的流动,从而影响美元汇率。通常情况如下,美国经济衰退,避险资金流出美国,美元贬值;危机传导至欧洲,避险资金回流美国,美元升值;美国经济复苏,避险资金重新流出,美元贬值,直至确认失业率见顶回落之后才能缓解。
美元汇率变化的经典形态
在分析完经济周期中经常账户、利率差、投资回报率的规律性变化之后,结合经济衰退期和复苏期避险资金的流动,可以发现,美元汇率呈现出以下两种经典的形态:
一是经常账户顺差的背景下,经常账户造成了升值预期。具体而言,由于美国和欧洲经济衰退和复苏之间的时间差因素,导致避险资金在美元和英镑等之间的切换。
典型的案例发生在1950年以前。当美国衰退,资本流向英国,美元贬值。随后,危机传导到欧洲,资金流回美国,美元升值。美国经济领先指标见底回升,市场风险偏好增加,资金流出美国,美元贬值。美国失业率趋势性见顶回落,经济复苏确立,利率差和相对投资回报率(美国相对欧日复苏更快)吸引资金回流美国,美元较大幅度回升。随着欧洲等经济复苏和美国经济进入中后期,吸引资金流入美国的相对的投资回报率和利率差减弱,美元升值速度放缓或止升。
二是经常账户逆差大于储备货币需求的背景下,经常账户逆差造成了贬值预期。具体而言,由于美国、欧洲、日本在经济衰退和复苏之间的时间差因素,导致避险资金在美元和欧元、日元等之间的切换。
典型的案例发生在1973年以后。当美国衰退,资本流向欧洲和日本,美元贬值。随后危机传导到欧洲和日本,资金流回美国,美元止跌或升值。美国经济领先指标见底回升,市场风险偏好增加,资金流出美国,美元贬值。美国失业率趋势性见顶回落,经济复苏确立,利率差和相对投资回报率(美国相对欧日复苏更快)吸引资金回流美国,但由于经常账户逆差过大,美元仅表现为贬值幅度放缓、止跌或小幅回升。随着欧洲等经济复苏和美国经济进入中后期,吸引资金流入美国的相对的投资回报率和利率差减弱,美元重新进入到快速贬值状态(同时期,经济中后期大宗商品供应偏紧+美元贬值因素双轮驱动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
可见,在经济周期不同的发展阶段,美元汇率波动随着各影响因素的规律性变动而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因此,只要持续关注几个关键指标就能够对未来美元汇率走势做出判断。
【关键词】现金流量 现金流量管理 企业价值 价值创造
中图分类号:F234.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企业价值一直是投资者与企业管理者所关注的重点。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将盈利至上作为企业价值创造和衡量的标准,同时也是财务管理的首要目标,但随着时代不断进步,企业间竞争愈发激烈,为达到短期目标,会计利润纵控制,不仅使得公众对于企业价值评估愈发困难,“盈利至上”这一顽固的思想也阻碍企业进一步发展,给其带来了负面效应。1975年美国最大的商品零售企业W.T.GRANT公司破产,其破产原因是过度看重企业的会计利润,忽视现金净流量,在1974年其营业净利润近千万,但是其现金流量在破产前五年的净额为负值;2001年美国安然公司的破产也是现金流量恶化导致。此后诸多公司发生类似事件引起了相关学者关注,会计利润不再是衡量企业价值的重要因素,现金流量对于企业价值的评估更加有效,现金流量与企业价值的关系也愈发鲜明。
关于企业价值的研究,外国学者以MYERS、JENSEN、MC-CONNELL&SERVAES为代表分析企业债务结构,股权结构对公司价值的影响,采用托宾0值作为度量企业价值增长的指标;国内很多学者将企业高管、经理人的薪酬激励,股权激励、社会责任以及资本结构等方面与企业价值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但是对于企业价值与现金流量相关性的研究较少。1998年3月财政部颁布《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要求上市公司披露现金流量的相关信息,现金流量这一新观念也被理论界与实践界广泛关注;企业的价值就是现值与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企业如何进行价值创造,稳定快速的发展,吸引投资者注入资产,关键在于其本身价值在未来能否给投资者带来预期收益,而预期收益就从企业现金流的质量反映。本文从实证角度对上市公司现金流量与企业价值相关性进行探讨。
一、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现金流量能够准确反映企业资金流动情况,决定企业经营状况好坏,较高的净现金流量表明企业发展稳健性良好,有较强的盈利能力以及偿债能力,在保证企业正常运营的同时,有实力进行价值创造,使得企业价值逐步提升。
通过理论分析可知现金流量与企业价值存在相关性,学者夏志华(2014)认为现金流量信息能够检验企业价值,从现金流量挖掘财务信息并做出决策,是判断投资的工具;赵春光(2004)采用收益模型对企业现金流量价值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结论指出现金流量有价值的相关性,在2001年后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相对于会计利润有增量的价值相关性。
关于现金流量对企业价值到底有怎样的影响?陈志斌、韩飞畴(2002)研究得出现金流量决定企业价值创造,并提出现金流量战略性、战术性管理方式,为价值创造最大化提供可行途径;夏雪花(2007)基于沪市房地产行业对于企业价值与现金流量关系的研究表明二者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同时指出要增强企业获取现金和偿债能力以及指定相关销售政策来提升企业价值。根据上述理论与实证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现金流量对企业价值提升有正面影响。
二、研究方法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11年-2013年3年的数据作为样本,数据源于CSMAR数据库中的上证A股1052家企业,剔除数据不完整以及被ST的公司后得到1005家上市企业的年报数据,为排除极端值或异常值对研究结果影响,本文对每个变量实施了上下1%缩尾处理,此次研究没有对行业进行控制是为避免行业性质不同导致研究结果的特例性。
(二)变量选取和相关定义
1、被解释变量
本文被解释变量是企业价值,参考MITCHRLL&LEHN的方法采用相对价值指标,从CSMAR数据库中取得托宾Q值B衡量上市公司的价值,排除不便准确计量的无形资产与商誉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同时将境内上市外资B股也包含在市值中计算,使最终数据更全面、准确。
2、解释变量
企业的现金流量分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筹资以及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而企业价值主要由企业经营活动的质量决定,筹资以及投资活动的好坏也可以从企业运营中体现,本文选用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来衡量企业现金流量,借鉴相关研究选取的指标,并根据实际情况,选取净资产现金回收率与现金流量比率来衡量企业现金流量。
3、控制变量
根据众多文献对企业价值影响因素分析,影响企业价值的因素有很多;根据于少磊、李小建(2014)对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研究得出二者呈正相关,本文采用资产负债率来衡量企业资本结构;鲜文铎、贺琴(2004)在对企业价值影响因素的研究得出企业内部因素盈利能力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因此采用资产收益率代指盈利能力作为控制变量;借鉴多数学者关于企业价值研究经验,公司规模用总资产对数表示,营业总成本的对数形式表示企业成本规模,销售收现比率控制企业销售质量;根据和春军等学者(2006)对上市公司价值评价模型的构建与实证的研究,参考其对价值评价模型选取的解释变量财指标,流动比用于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以及资产变现能力,同时控制企业运营能力以及成长性对企业价值产生影响;最后选用销售净利润率控制销售获利能力。具体变量名称及计算见表1
(三)研究模型
在上述假设和变量设置的基础上,基于自变量,控制变量以及因变量的关系建立以下模型
TBQit=αi+β1RONWCit+β2ROAit+β3LEVEit+β4SIZEit
+β5NPMSit+β6GROWit+β7SCRit
+β8COSTit+β9OCit+β10CRit+μit……(1)
其中,为常数,指企业,代表时间年份
三、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及分析
本文利用SPSS19.0对自变量进行描述统计得出频率直方图以及描述性统计表,见表2
根据表2中平均净资产现金回收率为0.04,标准差约为0.077,样本离散程度较小,整体趋势一致性较强,随着经济发展较为成熟,企业资产生现能力逐步稳定,但其均值仅为0.04,偏度为0.806,说明样本企业整体资产生现率偏低,对经营风险可能产生的损失不够重视,风险预防控制能力较弱,导致经营风险损失比率较高,净资产现金回收率仍然有待提高;现金流量比率均值为0.15,标准差为0.28,离散程度相对于净资产现金回收率较大,由于企业经营状况不同,导致偿债能力差别较大,但大部分企业对于负债的重视程度较高,积极偿还企业负债,增强公司信誉,在如今较强的竞争压力下,较低的负债率以及较高的偿债能力为企业赢得更多投资者青睐;托宾O值B的极大值与极小值相差明显,标准差为0.76,样本公司价值悬殊较大,是由于公司的经营目标和管理方式不同,大部分企业经营业绩仍较好。
(二)回归分析
根据模型(1)对净资产现金回收率与企业价值进行回归分析,见表3。
从上表经验数据可知该模型通过F检验和P检验,P值为0.000,在0.01的显著水平下,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的线性关系是显著的。通过表3显示,经过T检验在0.01的显著水平下净现金资产回报率P值为0.002,二者存在显著差异;β值为0.735,系数为正表明净资产现金回收率与企业价值正相关;提高企业现金净流量使得企业价值同向增加,即企业提高资产利用率,加强资产产生现金流入的管理,控制经营风险,减少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积极采取措施收回应收账款可以提高企业价值;此次研究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不存在抽样误差;由此说明假设H1成立。
由于净资产现金回收率指标用于衡量现金流量,因此该结果表明现金流量对于企业价值提升有正面影响,企业在进行经营活动时应关注现金流动情况,现金流入大于流出时,企业价值会随着净流量的增加而提高,只有存在多余的现金企业才有能力进行价值创造,用充足的资金购买市场上的生产要素,为价值创造提供必要条件。公司价值随公司规模的扩大逐步提升,在公司规模扩大时,有效的企业管理方式以及合适的运营模式保证规模逐步扩张时,企业也能稳健发展;资本结构的增加导致企业价值的减少,由权衡理论分析,企业负债超过一定比例后会使企业价值降低,说明目前企业负债率较高。
四、稳健性检验
由于净资产现金回收率与企业价值正相关,并作相关回归分析得出现金流量与企业价值正相关,为进一步验证上述研究结果的准确性,本文将自变量现金流量比与企业价值进行回归分析(见表4),并建相关模型如下:
IBQit=αi+β1OCFRit+β2ROAit+β3LEVEit+β4SIZEit
+β5NPMSit+β6GROWit+β7SC
+β8COSTit+β9OCit+β10CRit+μit……(1)
α,β均为常数,i指上市公司,t指时间
根据表4,F检验的P值为0.000,在0.01的显著水平下,该模型总体线性关系显著;在控制变量不变的情况下,现金流量比β系数为0.19,为正,现金流量比与企业价值正相关;T检验中现金流量比的P值为0.003,小于5%,现金流量比率与代表企业价值的托宾Q值差异显著,回归方程有意义,现金流量比衡量企业现金流量,再次证明现金流量对企业价值提升有正面影响。
五、结论与建议
关键词:现金流量 分析 企业管理 作用
目前,很多企业都面临着资金紧缺的状况。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管理者及其各个部门的负责人都开始密切关注企业的资金流动状况。企业管理者及管理部门需要充分了解企业的现金流量状况,才能充分的掌握企业的现金流动规律,切实提高企业的现金使用效率,为企业的经营、投资提供依据,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现金是企业的血液,现金的循环是企业的立足之本,现金流量分析在企业的管理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现金流量分析的含义
现金流量分析主要是分析现金的净流量,它是对现金的流入和流出之间的差额进行的测算、分析及评价。一般情况下,现金流量都是一个正数,它反映的是净流入;很少情况下,现金流量是一个负数,它反映的是净流出。现金流量分析则是对企业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筹资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及非经常项目现金流量四部分所产生的结果进行的分析,它能直观的反映出企业的现金是流入大于流出,还是流出大于流入,以及企业现金流动的合理性及效益型
二、现金流量分析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企业的正常运行
对于企业来说,现金是它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它仿佛是企业的血液,对企业的经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判断企业的运行是否正常,现金流量分析的指标衡量显得尤为重要。企业拥有足够的资金是成功的强大保障。同时,通过现金流量分析还可以判断出企业经营的好与坏。
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企业的现金流量也可能发生问题。比如:企业的财务结构失衡、企业中固定资产占所有资产的比例过高、流动资产的水平过低、负债过高等情况,这些一方面是由于企业的管理者对经营活动管理不善所造成的,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企业负责人没有采取合理的筹资、融资、投资等方式,使现金流量没有发挥出积极的作用。因此,企业的现金流量分析在企业的运行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管理者及各个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使现金的流出和流入达到基本平衡的状态,从而,确保企业经营活动顺利开展。
(二)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投资决策水平
企业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指企业进行资金筹集活动时,伴随着企业的资本及其债务规模的变动所出现的现金流量;企业投资活动现金流量是指企业购建和处置长期资产活动时所产生的现金流入和流出。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在投资时最关注的问题是投入的资本获利能力的大小,而获利能力的大小一般是通过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以及每股净资产等指标反映的。这些指标的计算又都是基于会计制度中的权责发生制下计算的净利润。在现金流量分析时制作的现金流量表反映了企业日常运行的状况,从而能够分析出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自我盈利的能力等,这样从表中就很容易的能够得到企业投资决策的依据,为企业的投资活动做出正确的引导,保障企业对外投资质量。
(三)有利于企业分析存在的潜在投资风险
企业的任何投资活动都是存在风险的,投资项目所产生的现金流量也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对投资项目的风险处置有以下两种方法:第一,调节投资项目的现金流量。即将投资项目所产生的不确定的现金流量转为确定的现金流量,利用现金流量指标对其进行评价,并对这些指标进行对比,通过对比结果对项目进行取舍。第二,调节投资项目的折现率的方法。将企业投资的项目所产生的各个年度的不确定的现金流量采用符合投资者需求的报酬率的净现值指标,利用各个项目投资所获得的净现值指标进行对比进行取舍。
(四)有利于企业评价价值
现金流量分析主要是分析企业的净现金流量,它是评价企业价值最有效的手段,它将企业年度内产生的所有的现金流量,以成本的方法进行贴现,进而测算出企业的价值。和利润相比,现金流量更适合贴现,因为现金流量更能准确的反应企业的经济状况,对企业的价值进行评价,使企业能够更客观的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并且操作性很强。
(五)有利于企业提高盈利水平
现金是企业的一项特殊的财产,因为现金的流动性很强,它能够衡量企业的应变能力和短期偿债能力。其次是现金本身的获利能力很低,它只能够产生极少量的利息收入,但是现金存量如果过高的话,就有可能使企业损失机会成本。因此,企业的现金流量既要满足企业的基本现金需求,又不能有过多的囤积,要拥有合理的现金流量。这就需要企业的管理者对企业现金的流动性和收益性之间做出一个权衡,找出这个最佳的平衡点,有效的组织现金流量,这样才能够有利于企业提高盈利水平。
总之,企业的管理是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财务管理又以现金管理为核心。因此,企业管理的实质就是最大限度的获取现金收益。企业的现金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现金流量的分析,直接关系到企业日常运作的好坏,它远远比利润还要重要。企业获得足够的现金流量是企业顺利运营的强有力支撑,否则,企业就无法正常运行,甚至会面临破产。因此,现金流量分析在企业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力.浅议现金流量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意义和作用[J].中国外资,2012年20期
[2]唐成因.现金流量分析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J].财经纵横,2011年第17期
通过优化资产配置把非流动资金融资为流动资金,调整资金结构,增加资金净流量,资金分配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企业应本着“公平、公正、合理”的原则,坚持“岗薪相符、技薪相符、职薪相符”的分配方式,充分激发和调动全体职工的劳动创造性和积极性,以促进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增强企业实力。
我国企业资金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一)缺乏资金管理意识,效率低下目前,我国许多企业财务资金管理中最突出的问题表现在:一是虽然大多数企业管理者对资金的重要性都有广泛的认同,但其缺少资金时间价值观念和现金流量观,缺乏详细的资金使用计划和财务分析方法,有时会导致资金链条断裂,严重的会给企业带来破产的可能性。二是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与内部多层次管理机构分散占用的矛盾突出,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下。有的企业各个部门多头开户,资金失控,沉淀严重,急需的资金无法及时到位,调剂资金余缺的能力较差,银行贷款余额居高不下,财务费用有增无减。(二)信息失真,难以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一个企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水平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生命。然而,目前我国相当多的企业信息严重不透明、不对称,出于各自的利益,企业各层面都在截留信息,人为制造信息孤岛,甚至有些部门还会提供虚假信息,使得汇总起来的信息普遍失真,会计核算不准,报表不真实,合并的会计报表不能真实反映子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以致企业的高层决策者难以获取准确的财务信息,做出及时准确的判断。(三)监督、控制、考核不力在我国许多企业中存在着财务资金监管不到位的情况,有些企业只是注重事后监督,往往忽略了事前和事中的控制,只有加强事前、事中控制,才能提高资金利用效率,而事后控制却是在资金已经出现缺口的情况做出的补救措施。虽然有些企业也制定了多种监督制度,但因监督者没有掌握企业财务资金全面情况的必要信息和手段,故而难以及时有效地发挥作用。
(一)供应链融资的相关定义供应链融资相关企业融合成一个整体,形成一条供应链。根据把握供应链上资金、物流和信息流等信息,以核心企业的信用为基础,以每单笔交易的自偿程度为依据,对供应链上单个企业或上下游多个企业提供的全面金融服务。在供应链当中,从供应商到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再到客户之间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此外,供应链在采购原料、制作和最终成品销售给客户,也是一个系统的过程。
(二)供应链融资的运用
1.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融资问题。新时期供应链融资方式是中小企业在工程建设融资方面的主要贡献。中小企业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流动,而目前贷款方式又比较复杂和烦琐。供应链融资摆脱了传统融资模式的束缚,通过供应链的整体运作,依靠核心企业的信用基础,扩大协作范围,提高融资能力,使企业解决了融资困难的问题,节省了时间和费用,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完成。
2.降低风险。供应链融资一方面拓展了中小企业工程建设信贷的市场交流,同时也降低了金融机构运营的风险。这是由于核心企业的信用基础作为担保,并掌握整个供应链的详细资料,保证了资金的运转,降低了道德风险。而且单个企业置于整个供应链中,降低了个体的风险,因供应链整体的抗风险能力高于单个企业,提高了金融机构对其信贷风险的控制能力。
二、供应链融资的模式
供应链融资是以核心企业为切入点,通过“供应—生产—销售”展开,为供应链中上下游的分销商体系融资的一种模式,相比产同融资方式具有创新性,使银行贷款、核心企业、供应商和分销商之间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供应链融资由企业经营包括采购、生产和销售三个阶段,推出采购阶段的预付款融资模式、生产阶段的动产质押融资模式和销售阶段的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三种融资模式。
1.预付款融资模式。采购链是供应链的第一步,是需要大量融资的阶段。在此过程中,企业在工程建设的融资方面,既可以采用传统的贷款方式,也可以运用预付款融资、动产信托融资、融资租赁、买方信贷等新型的融资方式。在这之中,预付款融资是最主要的模式,是生产者用尚未生产出来的产品作为保证,以此来获取产品需求者的资金,是商品与货币交换的一种模式,这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同时满足了生产者和需求者的利益。
2.动产质押融资模式。在企业的生产阶段中,机器等股东资产以及半成品所占用的资金,都是一笔不可小看的数目。传统的方式一般都是将机器设备作为抵押获取贷款,新型的动产质押融资模式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原材料仓库融资、半成品仓库融资和存款仓库融资等模式,这对于工程建设是特别有帮助的。银行根据企业提供的仓单,分析货物价值提供相应的贷款。这样一来,企业的融资方式就更为广泛了,信息也更加透明,可信度也较强。
3.应收账款融资模式。销售阶段中赊账问题企业需要更大的资金需求,应收账款融资模式是最为适宜的融资模式,以企业持有的账款为抵押,获取借款的方式。极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小企业在工程建设融资中急、少、缺、特的难题,同时也能使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获得新的利润增长点。
三、供应链融资面临的风险以及控制
(一)供应链融资面临的风险在供应链体系中,中小企业由于融资方式和信用状况等原因造成资金短缺问题经常会影响到整个体系,既错失了商机,又增加了风险。1.信用风险。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发展不成熟,在经营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导致无法偿还贷款,造成金融机构的损失,具有一定的风险。2.操作风险。在供应链融资的过程中,需要提供详细的信息交流,对于信息的管理与掌控是关键的环节,一旦操作失误,就有可能会造成资金的损失等后果。特别是在对企业信用的调查、资产的确认与资料的审核等环节中,需要大量的信息控制,在管理这些信息方面具有一定的风险。3.法律风险。供应链融资涉及到银行等金融机构和大量资金的周转,具有很多的法律约束。因此在一些业务合同、责任确定和贷后管理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风险。
(二)供应链融资风险的控制1.严格管理操作体系。在供应链融资的交易过程中,真实性是融资成功的关键因素。商业银行要严格监督管理企业信息和交易行为,防止虚假与欺骗行为。通过对背景资料的严格审核,考察其真实性,加强交易过程的监督,保证交易合同的真实性与合法性,保证彼此的利益。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强化风险控制能力。2.增强与第三方的合作。在成本核算和分散风险等专业化方面的内容需要一些专业人士进行更为有效和系统的评定和审核过程。商业银行应该聘请一些专业的机构或团队对供应链与企业的适应情况进行分析,提出适应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融资模式,减少在这其中产生的风险。3.推进供应链运转过程的风险跟踪。企业的运营是一个可持续的发展过程,因此要通过对风险的进行追踪。对债权账款要追踪监控,抵押物等资金流动以及物流的情况也要随时跟进,保证银行与客户的整体利益,及时掌握产品的销售与回收情况,降低彼此的风险。
四、总结
关键词:施工建筑企业;财务支付风险;规避风险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2
在现今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企业整个运营的行为过程就是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而在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不免为此产生各种各样的债权债务关系,例如企业与各种银行或者非银行的金融机构间的借贷、还款收支结算;企业和其他企业间因商品交易,或者劳务交易等产生的贷款收支结算;企业发放债券集资而跟个人、其他企业单位产生的借款还款的债务关系。债券关系一旦形成,债务人就必须在债务规定的期间内进行还款。这样才能保证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维护自身的商业信誉、提升自己的信誉度。如果企业在还款时,出现还款不足或者还款困难的情况,企业就会受到来自债权人的巨大压力,进而对企业正常的生产活动带来影响。这就是本文要讨论的企业的财务支付风险。
对于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根据其企业的特点及经营活动范围来看,建筑企业的财务支付风险可能来自以下几个方面:材料、设备的供应商;建筑分包商;商业银行;政府部门,如税务机关。而在这几个方面中,尤其以商业银行和政府相关部门的压力或者说风险较大。
一、财务支付风险的成因
建筑企业的财务支付风险的成因有很多。既有来自生产运营方面的,又有来自筹资融资集资方面的,内因外因皆俱。现在就罗列一部分原因:
1.实际收取的资金没有到位。铺垫资金不到位是导致企业出现资金短缺的重要原因。最近几年以来,我国已经开始逐步施行资本金制度,但是仍然有部分投资者没有向建筑施工企业注入足够的流动资金,无法满足企业正常运营。这样便致使企业在运行时出现先天不足。前期资金投入不足,导致流动资金出现紧张。企业的支付能力自然会不尽人意,出现拖欠债权人资金的情况,最终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
2.虽然我国已实行市场经济多年,但是计划经济时代所遗留下的问题还在。很多建筑企业至今还没有从完全适应经济体制的转变,思维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缺乏还款支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的债务日积月累,支付也就愈加困难,最终积重难返。
3.我国的投资管理体系不够完善,存在一定的欠缺。部分建设项目往往出现资金未能及时到位的情况,无形中将项目投资的风险间接的转嫁到了建筑企业上,给建筑企业带来了不必要的资金负担。
4.部分建筑企业在发展过程并没有进行流动资金的积累。于是后期出现企业规模很大,但企业实际可支配资金却很少,从而对企业正常的运营活动产生了影响。企业的发展壮大必然要求原始资金的积累,然而当前我国部分建筑企业却十分缺乏这方面的意识。
5.资金在运转周期过长,不够灵活。资金使用率低,大量资金沉积。资金周转效率低下,流动资金未能真正流动起来,影响到短期债务的偿还。
6.建筑企业内部的资金使用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其资金的管理权限太过分散或下放。很多建筑企业通过分级模式来对资金进行管理,一笔款项想要到位就得进过内部好几道甚至上十道环节,这样难以保证支付款项能够很快及时的到位。
7.建筑企业自身运营出现问题。部分建筑企业因经营不善,效益出现下滑甚至出现亏损运营。不仅流动资金缺失,同时企业自有资金也出现了短缺的情况。效益的低下使得企业难以偿还财务,只好拖欠债务。导致企业的信誉度大幅下降,贷款愈加困难。而没有新资金的注入,企业的发展受阻,扭亏为盈越加困难。使得企业支付能力更加低下。而由此,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二、预防财务支付风险的方法
因为施工企业财务支付风险来自多个方面,所以预防财务风险的措施也涉及到了很多方面。建筑企业除了需要国家必要的宏观调控管理手段外,其自身也应该建立起相应的预防措施:
1.不断提高风险意识。经营风险伴随着每个建筑项目,只是风险大小上有所区别。建筑企业可以有效地借鉴业主防范风险的方法:施工时,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出具其开户银行的履约保函及预付款保函。建筑施工企业在参加建筑项目时,应首先树立风险意识。如果是风险比较大的建筑项目,建筑施工企业应注意在源头上进行预防。在承接工程项目的时候,企业应通过合同形式来保证企业自身的利益,避免企业利益受到侵害。同时企业应该选择同材料商和项目分包商共同分摊项目风险,尽量将可能出现风险小化细化。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的降低风险。
2.建立健全财务支付风险预警系统。了解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如何可以通过财务支付能力来进行判断,同时债务人也可以依据企业的债务支付能力用来判断这个企业债务风险的大小。通用资产负债率、速动比率及流动比率是现今判断企业财务支付能力的三项通用指标。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情况往往更加复杂,光凭这三项指标无法得到一个令人信服的数据。所以,建立一个相对完整完善的现金支付能力评估系统就显得十分必要。此体系应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付现能力的评估,确定企业能够进行现金支付的比率。结合企业实际,分析企业现金流动的负债比(即运营现金流入与流动负债总额的比率)、现金债务总额比(即经营现金净流入与债务总额的比率),确定企业现金支付比率的大致范围。在实际情况低于比率下限时,企业要及时补足现金;在实际情况高于比率上限时,企业可以适当减少现金的持有量。
(2)对变现能力的评估。速动资产里存在着可以短时间变现的资产。对这部分资产,企业应该及时予以评估,特别是能够在一年的时间内真正变现的那部分。同时应评估企业应回到的账款的账龄,对其中一些拖欠时间较长,回收困难甚至无法回收的账目做出处理,不用对其做变现分析;而另一部分账款可以用预收工程款进行抵消处理,扣除虚拟的部分。将实际应收得的款项记入现金预流量中,科学客观地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
(3)对现金流量的预测和评估。制定企业内部现金预流量表后,企业应进一步分析近期的债务支出款项。通过列表的方式,对其进行分类排队,列出轻重缓急,一一应对。在分析评估的同时,企业也应该综合考虑当前国家的财政、税务、金融管理等相关的经济税收政策,将国家对企业的影响引入支付列表,并具体体现出来。
3.建立高效安全的资金管理使用系统。企业要想增强抵抗风险的能力就必然需要提高资金的运行效益、强化对其的监管,进而保证资金的使用具有合理性和安全性。随着建筑企业的规模扩大、手中承建的项目逐步增加、业务范围越来越广,旧有的资金分散管理体系已经不合时宜,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而新兴的集中式资金管理系统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建筑企业的资金流动比较特性,具有分散性,因此集中式资金管理系统是建筑企业的必然选择。它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
(1)施工项目的资金由公司总部进行总体控制。相关施工项目部同施工企业是一种形式上的关系,项目部的主要职能是对建设项目的负责,保证施工任务优质高效的完成。所以,企业可以采取现场成本控制的方式对施工项目进行管理,明确项目部实际可用资金的数额。而项目经理则在这个既定的数额范围内完成施工任务。项目如果出现资金短缺或资金富余的情况,可由总公司的资金管理中心进行调度。
(2)建立资金结算中心。资金分散是每一个建筑公司都存在的现象。工程项目繁多,资金流入散乱,很容易出现大量资金分散沉积于各个独立的银行账户上。使得这部分资金难以整合,造成资金浪费,资金流动性低下,资金流向不明等各种问题。因此,建筑企业应该适时建立一个统一的资金结算中心,将散乱的资金整合起来,将资金的零散沉积转化为整体积累,强化对资金的调度,明晰细化资金的流向,彻底改变资金结算支付散乱的局面。建立资金结算中心,对企业资金管理,规避支付风险都具有重大的积极的意义。
(3)明确资金管理者的位置和作用。总会计师、财务经理及财务主管等在资金管理中的位置、作用、职责权限都需得到明确。只有确立相关管理人员的位置,才能有效的保证资金管理的合理化明确化,减免支付风险发生的几率。
4.用好用活企业自身的存量资产。每一个企业的实际持有的现金都是有限的,其更多资金都是以现有的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的形式存在。我们称之为存量资产,这才是一个企业的真正实力。所以企业要想实现其资本运营,关键就在于如何用好手上现有的资源。企业依靠存量资产进行资产的累积,才是解决企业财务支付风险的根本所在。而建筑企业如何用好用活自身的存量资产,可以通过几下几点开展工作:
(1)摸清自家身底。建筑企业可以对自身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深入化的资产核算工作,切实了解自身存量资产的多寡,掌握真实情况。充分评估存盘资产的变现能力和变现价值;
(2)依据实际工作生产活动的情况,清理企业施工用的设备。淘汰老旧无用的设备,变卖技术落后、效率低下、维修成本高的设备。投入资金购买关键设备,避免对流动资金的无谓使用,提高流动资金的利用率;
(3)企业法人的财产权应得到充分使用。清理掉一些效益低甚至没有效益的项目,同时处理掉该做损失处理的项目,变现能够变现的项目,最大限度的活化企业存盘资产;
5.提高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建筑企业提升自己的经济效益、实现利润的最大化,才是降低或解决企业财务支付风险的根本所在。企业仅靠优化自身结构,深化内部改革,依靠国家政策扶持等手段,是无法真正意义上规避财务支付风险。唯有外部资金的不断注入,即企业实现大幅盈利才能解决企业的资金困难,规避企业债务风险。
三、结束语
支付风险是每一个建筑企业发展中必要遇到的问题。建筑企业要想预防财务支付风险的发生,就必须要建立健全自身的支付风险预警系统,实现资金管理集中化,用好用活自身的存量资金,同时有效提高自身经济效益。企业在财务活动中,应该根据支付风险预警系统所给出的信息及时灵活地做出反应,有效地规避风险,使企业健康有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成木.论施工企业财务支付风险的防范[J].科技经济市场,2006(04):83-84.
[2]石立.施工企业财务支付风险成因及防范探讨[J].公路与汽运,2004(04).
[3]俞芝瑜.企业财务风险分析及其防范[J].当代经济,2006(01):76.
[4]张运建,王忠帅.浅议企业财务危机管理与防范[J].商场现代化,2011(33):49.
【关键词】虚拟经济 研究综述 实体经济
一、概念的提出
国内外对虚拟经济的研究源于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他在《资本论》中详细论述了“虚拟资本”的概念。马克思认为虚拟资本是在借贷资本(生息资本)和银行信用制度的基础上产生的,包括股票、债券、不动产抵押单等。虚拟资本本身并不具有价值,但是它可以通过循环运动产生利润(马克思称为某种形式的剩余价值)。虚拟经济是指与虚拟资本以金融系统为主要依托的循环运动有关的经济活动,简单地说就是直接以钱生钱的活动。实体经济则指与实际资本的循环运动有关的经济运行模式,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及与其相关的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东南亚金融危机后,以成思危为代表的一批学者从虚拟资本理论出发,提出了虚拟经济的研究课题,希望能更好地把握当代经济运行规律。近年来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也印证了这一研究的现实意义。
二、国外的研究
国外对虚拟经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符号经济、金融与经济运行等方面,同时对于虚拟经济的定义和研究有三类范畴,中文都译作虚拟经济。第一类范畴是Fictitious Economy,这是指虚拟资本以金融平台为主要依托的各种活动;第二类范畴是VirtualEconomy,指的是以信息技术为依托所进行的经济活动,包括众所周知的电子商务,有人建议将它译作拟实经济。第三类范畴是Visual Economy,就是用计算机模拟的、可视化的经济活动,把经济活动做成模型,然后在计算机上进行模拟。这三类范畴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国内所指的虚拟经济主要是第一类范畴(Fictitious Economy)。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德鲁克最早正式提出了符号经济的概念。他认为整个经济仅由符号经济和实体经济组成,符号经济是指货币和信用,实体经济是指货物、工作和劳务。Bernanke,Gertler提出了金融加速器理论。由于信贷市场摩擦的存在,企业资产负债状况的改变会引起投资的变化,投资的变化进一步引起下一期产量的变化,从而造成宏观经济波动。
三、国内的研究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虚拟经济的界定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将虚拟经济划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广义的虚拟经济泛指与传统的物质生产相对应的一切虚拟活动,包括体育、文艺、银行、保险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活动,房地产(除去建筑业创造的价值)、教育、广告业等;狭义的虚拟经济专指所有的金融活动和房地产业。二是将虚拟经济定义为与人为虚拟资本以金融系统为依托的循环运动有关的经济活动或虚拟资本以脱离实物经济的价值形态独立运动的经济,大体上有证券、期货、期权等虚拟资本的交易活动;以信息技术为工具所进行的经济活动(virtual economics);计算机模拟的可视化经济活动(visual economics)。三是将相对于实体经济之外的虚拟资本的持有和交易活动。另外,还有的学者将虚拟经济定义为“权益经济”,即以有价证券方式持有并交易“权益”所形成的经济活动。
刘骏民(2004)从传统理论经济学视角对虚拟经济的定义,他把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作为出发点、借用资产定价模型等相关理论构建虚拟经济的理论框架。他将虚拟经济定义为:以资本化定价为基础的,由心理和观念支撑的价格系统,它的运行特征是具有内在的波动性。成思危(2003)从系统工程和复杂科学视角对虚拟经济的定义,他认为虚拟经济是与实体经济相对应的一种经济活动模式,是虚拟资本以金融系统为主要依托循环运动的经济活动,是直接以钱生钱的活动。吴立波(2006)从金融视角对虚拟经济的定义,他认为虚拟经济主要指金融领域中以牟取价差为目的的金融投机活动(但不包括为实体经济提供融资和风险分担等服务的金融服务),还包括以金融业为基础的房地产及文物珍品等的投机活动。
四、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是虚拟经济研究的核心问题,主要包括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作用、虚拟经济风险的产生与防范。
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作用。罗良清,龚颖安认为市场流动性与实体经济发展匹配的虚拟经济可以促进实体经济的资金融通和资源配置优化,而缺乏控制所造成的流动性过剩或是缺乏流动性则会将实体经济推入大量失业和长期衰退的深渊。在理论方面,王爱俭认为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具有双重作用。积极作用:满足实体经济发展的资金需要;转移风险、降低交易成本;更好地揭示和传递实体经济的信息,提高实体经济运作的效率;提高社会运行效率。消极作用:增加了实体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和投机风险;大量投机行为使资金停留在活期账户上,减少进入实体经济的资金,降低资金有效利用率;虚拟经济的过度扩张会造成经济的虚假繁荣,严重时就会导致金融危机。实证方面,刘金全在VAR模型中分析货币供给行为和实际产出行为,得出结论: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无论是货币供给规模还是价格水平的波动,都存在着对实体经济规模和增长的正向作用和影响;实体经济对虚拟经济也具有显著的反馈影响,反馈过程具有一定的规则性和灵敏性。
虚拟经济风险的产生与防范。在理论方面,贺京同、李大勇分析了虚拟经济的行为基础——资本化定价方式,提出了适合现代资产定价的理论模型,并指出要降低虚拟经济的波动性,就要正确认识虚拟经济的实质,减小虚拟经济的微观主体——企业整体资产价格的不确定性。刘晓欣、马笛指出,金融杠杆的推广导致风险传染链条深入到整个经济的各个方面,金融机构之间的资产负债表将金融业的脆弱性带给了整个经济。应创新金融监管理念和监管方法,将股票市场、债券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等投机活动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重视对经济过程的观测,动态地监测资金流动,监测系统性风险的形成、传导、蔓延及爆发过程,及时判断引发危机的节点及关联点。实证方面,王国忠将价格、重复交易量与真实的货币流量结合分析,建立交易资金流量模型,把经济系统分为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两个子系统,在借鉴资金流量核算表与资金的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依SNA的标准对经济按部门进行分类得到一个基于交易的资金流量分析表。它可以明确地显示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相互之间的资金流量情况,可应用于经济危机的预警分析与宏观决策,为研究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短期动态关系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刘裙,丁授,马岩以股票指数波动率作为宏观经济量化指标反映经济波动新的变化,从经济结构化的角度指出股票指数高波动对新经济悖离的原因,实体经济是价值创造,而虚拟经济侧重于增值,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非生产性劳动与生产性劳动的比例应该有一个阂限值,阂限机制应向金融体系延伸,即金融创新特别是金融衍生工具绝不能脱离实际需求,避免高杠杆倍数导致衍生品交易失控所积累的系统性风险。
五、虚拟经济对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影响研究
孙宝文等(2005)提出从宏观经济调控角度来看,应密切关注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间的关系,防止虚冷实慢、虚热实伤、虚过实祸。“实为核心、虚实并重、双向治理”应是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缪匡华(2006)认为虚拟经济的发展是不可阻挡的,经济越是虚拟化,就越需要有效的宏观经济管理和政府的适度干预。不仅需要有长期性的制度性建设,也应该注意短期对经济的调控。王健(2007)认为我国虚拟经济对宏现经济的影响越来越深,宏观经济发展中出现了证券化率高与间接融资率高并存、虚拟经济发展吸引国际流动性进入、通货膨胀与人民币升值并存、股市与楼市出现“跷跷板”关系、流动性过剩与资金流出并存等特点。针对这些新特点,为了实现宏现经济稳健发展,我们要采用平衡的财政政策和有弹性的货币政策。徐京平(2008)认为我国虚拟经济存在“虚拟不足”的现象,即虚拟经济不能完全满足实体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应从宏观上进行调控,使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在总量和规模上达到平衡,实现虚拟经济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
六、发展我国虚拟经济的对策研究
优化虚拟经济内部结构。发展和完善多层次多结构的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加强债券市场建设,提高企业债券融资比例;重视外汇市场建设,逐步扩大外汇市场业务;逐步发展金融衍生工具市场。
保持虚拟经济适度、协调发展。虚拟经济如何发展才算得上适度发展?李薇辉(2009)认为适度的虚拟经济必须符合本国市场环境,实体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及要与产业结构提升相协调。虚拟经济适度发展时要注意以信用制度为前提,以实体经济作支撑,不断规范金融市场,增强宏观调控的有效性以及加强金融监管。在产业选择上,虚拟经济要以高新产业、高增长产业、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为对象,重视扶持民营中小企业,并为之提供虚拟化支持;在区域产业调整上,虚拟经济发展要有助于部分资本从传统产业和高成本地区撤出,转入新兴产业和低成本地区(王斌等,2008),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虚拟经济的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相协调。
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我国虚拟经济发展不成熟,在监管方面仍然需要重视。马桂婵(2006)针对我国虚拟经济的发展程度和现状,提出要明确监管机构的职责,找准市场监管的重点,不断加强监管的手段。卢仁远(2010)还认为政府应设立专门的机构或委托科研院所进行监管理论体系创新与建设,统领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及其相关的政府或准政府机构,对虚拟经济系统进行监管。
完善金融创新。我国金融自由化程度还比较低,金融创新缓慢。伴随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国家应支持并鼓励金融创新产品的研发与应用,为企业提供多种金融避险工具。同时,作好金融衍生工具的规模控制,完善相关金融创新的法律法规(缪匡华,2006)。
七、总结
虚拟经济发展的趋势不可逆转,但虚拟经济正逐渐成为我国实体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规范和发展虚拟经济变得十分迫切。因此必须将虚拟经济纳入我国宏观调控,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宏观经济政策,确保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综合以上文献,发现目前的研究有重要的理论贡献,但也存在不足:
学者们普遍认为目前我国虚拟经济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尚不发达。这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我国虚拟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及存在问题,更好地结合国情找到发展对策。
有学者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应坚持以下几项原则,一是低水平原则,农民工的实际收入一般低于城镇职工,因此,应当根据农民工的自身收入特点,制定专门的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政策。二是分类原则,根据流动性大小,将农民工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已经城市化的农民工,他们已在城市生活多年,有相对固定的工作和相对稳定的收入。第二类农民工是以务工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以务农收入为辅的农民工。第三类是流动性较强的农民工,常年流动于不同的岗位于不同城市。第四类是以务农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以务工收入为辅的农民工,他们将来仍以土地为生活基础,生活在农村。三是广覆盖原则,我国农民工数量多,收入差距大,因此,应该建立一个多层次的、覆盖所有农民工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四是灵活性原则,农民工的流动性,决定了需要设计一种全新的养老保险模式,使得流动性较大的农民工在调换工作后,能够较方便的转移其养老保险账户全部存储额。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关系着我国几亿农民工的切身利益,落实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缩小农民工与城镇居民的在养老保险上的待遇差距,在政策上给予农民工群体关怀和适当倾斜,实现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量化解决。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的有效落实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并能引导我国经济朝长远健康有序和稳定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 (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2]冀光恒,张建军.当代虚拟资本的新发展及启示[J].生产力研究,2008,(21).
[3]刘骏民.从虚拟资本到虚拟经济[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