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关于山的诗范文

关于山的诗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关于山的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关于山的诗范文

一、事由与原委

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地处秦巴山脉腹地,汉江中上游,是座因车而建因车而兴的山区城市。随着汽车、旅游、化工、医药、建材、农副产品等行业的大力发展,经几十年建设,一座座新的厂址和一片片的厂房拔地而起,城市的发展已初具规模;随着湖北省把十堰市打造成鄂豫陕渝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战略的实施,这就给十堰市国土资源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土地状况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与机遇;为了适应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的迫切需要,根据十堰市地形特点,近年来,市政府坚持慎重、适度利用山体资源的原则,科学规划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就山依势、因地制宜的开挖整合部分荒山,一座座山头、山梁在这变迁中消失,通过山地治理与整合,新增建设用地达数万亩,大大缓解了城市的工业、住宅、水、电、路城市公共配套服务行业等建设用地的供需矛盾;此项举措已得到湖北省的肯定,被誉为节约集约用地“十堰模式”,国家国土资源部对十堰不占用耕地治理山地建设发展城市给予了充分肯定和支持。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开挖山头、坡体影响周边山地的生态景观,造成山体。伴随雨季的到来,存在地质灾害隐患,容易引起水土流失,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反而制约了社会与经济的健康发展。为此,要大力加强开挖山体的治理工作,已成为十堰市城市建设和发展经济的一项重要任务。山体的治理和植被恢复是迫在眉睫的大事,采取科学合理适宜的有效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和生态恶化,促进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改善该地区的生态环境,确保南水北调一江清水供京津,支援国家建设,造福于社会。

二、现状与对策

目前十堰市开山整合土地资源后出现的山体分布在北京路、东环路、浙江路、郧十路、发展大道、凯旋大道、建设大道、中岳路、林荫大道、东风大道、许白路、重庆路、上海路、丹江路以及各类工业园(区)等地段,分布在市中心的几百平方公里。为了治理山体,防止生态环境恶化,近几年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采取了一些措施,有一定的成效,但治理面不广,力度不够,有的项目完成了,山体却仍然存在,治理有难度,还有做表面工作的现象,成效不佳。为了尽快改变这一现状,一是加强领导,政府的相关部门联动协调一致,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把治理山体与相对应的开发项目的规划、审批、监管、技术材料、档案、验收、评审以及发放各类证书捆绑在一起,制定和完善地方法规,使山体的治理工作便于可控性、可操作性、有抓手;坚决打击随意开山挖石行为,建立有效的监督监管长效机制。二是要合理、适度、慎重、科学的利用山地,山体治理纳入规划设计。三是山体的治理要经济、适用、因地制宜。根据山体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采用不同的治理方案,山体是岩石的,要对岩壁整理改造、装饰,使岩面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像天然的山体或岩石,建造像天然一样的各式景点,改变岩壁的外观,依岩坡就势加以利用,雕像塑造成叠石、叠山、石峰、悬岩、峦岭、洞谷、峭壁、幽路,成为景观资源,供人们休闲;还可以利用陡峭、落差大的岩壁建专项运动场所,如攀岩运动项目。四是对山体能重新建耕作层和土壤改造的,要根据山体的实际分别建带状、网状、沟、槽、穴、框格、毯带或整体进行客土喷撒或客土回填,确保水土不流失,以便种植植物;根据已重建的耕作层和土壤改造后实际情况,要因地制宜的选择喷播、移植生长快的乡土化、地带性的乔、灌、草、藤植物,进行植被恢复,如十堰地区非常适应种植葛藤、爬山虎、刺槐、刺柏、马尾松、二花、金针、茅草等植物,这些植物耐旱抗寒,投入少,成本低,以利于植被恢复工作的进展,有效的治理坡体,优化环境。

三、结束语

第2篇:关于山的诗范文

关键词:封山育林,对象,目标,措施

 

封山育林是根据植被群落是的自然演替理论,通过人为禁止植被的继续破坏,针对森林植被的恢复状况,采取适宜的人为促进或改进措施,恢复和提高现有植被的生态功能。为提高豫北石质山区封山育林成效,迅速扩大森林资源和提高森林覆盖率,需要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封山育林技术措施,得到迅速成林,高质高产的目的,现根据我们多年来的分析,对安阳县西部山区封山育林应该采取的技术措施提出一些见解:

1、封山育林的理论基础

安阳县西部属太行山浅山区丘陵区,山峦起伏,沟谷纵横,属山地、丘陵向平原过渡地带。山地土层厚薄不均,多为阳坡薄,阴坡厚,土壤为褐土。区内年平均气温为13℃,一月份最冷,极端最低气温-21.7℃,七月份最高,月平均气温26.9℃,极端最高气温42.9℃。平均日照时数为2526小时,日照率57%,无霜期一般为200天左右,年均降水量606.1毫米,但年际变化甚大,最多年份达1182.2毫米,最少年份仅271.9毫米,充足的光照和丰富的热量有利于多种林木生长,但因降水集中致使山区水土流失严重,旱涝灾害频繁,冰雹、霜冻、大风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

区内植被覆盖度低,原始植被均已遭破坏,现多为次生植被,草本主要有白草、黄背草、地柏、羊胡子草、篙类等;灌木有酸枣、黄荆、山皂荚及人工紫惠槐等,乔木植物主要有侧柏、臭椿、刺槐、苦楝等,有少量油松、黄连木片林。

区内均有稳定的森林群落,小南海水库周围多为侧柏林地、油松林地及黄连木疏林地,漳河沿岸则多为黄连木疏林地,并多为纯木。其余的广量分布灌木林地,阳坡为黄荆,阴坡为山皂荚,均以片林形式出现。

2、封山育林对象

封山育林对象主要是急需封育的次生林和次生林受严重破坏形成的残林迹地;生有稀疏乔木和幼树的灌木丛;有防护意义的疏林地。具体种类有①林地内存有30%的灌木丛并有每亩4株以上的母树,或有足够数量的萌芽,萌蘖能力的伐根以及残留幼苗、幼树较多的地段②附近种源丰富,已有足够天然更新的幼苗、幼树的区域③水库周围、河流流域内具有一定天然更新能力的疏林灌丛。

3、封育目标

根据石质山区植物群落的演替规律,依照中低海拔地区的特点,确定以侧柏、刺槐、火炬混交林为封育目标,对条件较好的地段则可以以山桃、山杏等培育特色经济林为目标。

4、封育措施

补植补造:在封育区域内,土厚缓坡地段,补植侧柏、火炬;在沟堰、荒坪点种山桃、山杏。

嫁接措施:可对酸枣嫁接大枣,山皂荚嫁接皂荚等。免费论文参考网。

地产林改造:对经过封育后长期不能成林或目的树种少的地段要进行改造,可进行平茬复壮,如对山皂荚、黄荆等进行平茬复壮,以增加萌蘖能力。

采取飞、点结合营林模式,对地势险要地段要进行飞机播种造林,较为平缓地段则以山桃、臭椿为主,以早日实现封育目的。免费论文参考网。

封育管护措施:对林农交错区进行人工禁封,主要以栽植水泥桩铁丝网为主,目的在于禁止人畜上山。在主要路口建立封山育林碑牌,涂写明显封山育林标语。对主要封育区域要按照每600亩左右一个专职护林员标准设置护林人员,并进行责任承包,工资从地方护林经费中解决。

做好护林工作要结合护林防火、病虫害防治部门加以重点看护,严防森林火灾和病虫害的发生。免费论文参考网。加大对毁林案件的查处力度,要对封育区内发生的毁林案件及时查处,公开处理。

5、几点建议

封山育林是林业科学的一个术语,绝非意味着粗放经营,不能同护林防火混同起来,封山是手段,育林才是目的。

封山育林是一项恢复和扩大森林资源的重要措施,要将其作为一项林业生产指标层层落实。

封什么样的对象,育又采取什么措施,这样的规划设计和技术问题,尚需进一步研究,各级林业规划设计和科研部门,应尽快落实方案。触及封山育林利害关系的主要是割灌与放牧。为了搞好封山育林,必须采取实际步骤,解决林区居民的实际问题,不能再“活封、死封”上搞表面调和。对烧柴问题,要从能源上找出路,林区要尽量利用主伐和间伐剩余物,非林区则要营造薪炭林,对放牧问题,应规定合适的牧场,不盲目发展畜牧业。

要特别强调发展林区的商品经济,把封山育林获得的林下经济植物、野生动物和菌类等合理利用起来,增加群众收入,才能根本解决林业上采伐育培育的关系问题,保证封山育林的成果。

第3篇:关于山的诗范文

关键词:O3;NOx;气温;日照;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X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0)09-0110-04

1 引言

环境空气中的臭氧(O3),不是由污染源直接排放的污染物,它是氮氧化物(NOx)和碳氢化合物(HC)等一次污染物在紫外光照射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二次污染物,是光化学烟雾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目前,许多国家都把臭氧浓度作为光化学烟雾污染的重要指标来实施监测[3]。光化学烟雾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和刺激性,它降低能见度,对人体的眼、喉、鼻,对动物、植物、各种材料都由很大的危害。

20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工业的迅猛发展,中国汽车油耗增高,污染控制水平较低,以致造成汽车污染日益严重。部分大城市交通干道氮氧化物(NOx)严重超过国家标准,汽车污染已成为主要的空气污染物,一些城市汽车排放浓度严重超标,已具有发生光化学烟雾的潜在危险。随着中国汽车拥有量的激增,大城市氮氧化物污染逐渐加重,发生光化学烟雾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中山市也面临同样的情况,因此,有必要对中山市O3的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并研究它与前体物NOx和相关气象因素(主要是气温和日照)的关系。

2 中山市空气质量数据统计

中山市有4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点,均配有O3 和NOx等项目的监测仪器,还配有各气象参数的监测系统,O3 和NOx采用美国TE公司的49C型和42C型监测仪,气象参数采用METONE气象监测系统,根据4个站点每天的监测数据统计全市各项目的小时值和日均值。本研究统计了2009年各项目的小时平均值共24组数据,日均值共365组数据。

3 结果与分析

3.1 各项目的变化特征

3.1.1 月变化特征

从图1、图2和图3可以看出O3、NOx、气温和日照的月变化趋势,各个项目都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气温和日照的四季变化比较突出,都是夏季较高,冬季较低,这也可以证明气温与日照有直接的关系。NOx的浓度在夏季较低,冬季较高,这与一般的污染物浓度的季节变化是一致的,因为夏季的气象条件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而冬季则反之;O3的浓度变化则刚好相反,在气温较高、日照较强的夏季较高,冬季较低,这现象可能与O3作为二次污染物的生成过程有关[2]。

3.1.2 时间变化特征

从图4、图5和图6可以看出O3、NOx、气温和日照的时间变化趋势,各项目也有明显的日变化规律:气温和日照都有白天高夜间低的特点,正午12点,太阳辐射最强烈,日照达到最高值,气温也在午后14点达到最高值,只是比日照最大值出现的时间滞后了2h,这是因为大气需要时间加热才可升温;NOx的浓度白天较低,夜间较高,这与白天的扩散条件比较好,夜间的扩散条件比较差有关;O3的浓度日变化规律与气温和日照的日变化规律相似,与NOx的浓度的日变化规律相反,夜间比较低,从0点到7点处于浓度较低的阶段,只有轻微的波动,在7点后O3浓度开始大幅上升,在午后的14点到15点出现1天的峰值,随后O3浓度又逐渐降低,日变化趋势与气温的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日变化规律与其他研究结果一致[ 1,4~6 ]。O3浓度峰值比日照最大值出现时间也滞后了2h,这说明O3的产生与太阳辐射密切相关,白天浓度高,夜间浓度低,而且O3是由于太阳辐射而形成的二次污染物,只是反应同样需要时间。

3.2 各项目的相关关系

3.2.1 O3与NOx的相关性分析

从图1和图7可见,O3与NOx浓度的季节变化存在很好的负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8079,相关性可以用方程y=-1.0454x+0.1737来表示。在季节变化规律中,NOx的最高值所对应的O3浓度最低,出现在12月(冬季期间), 而O3的最高值对应的NOx浓度最低,出现在7月(夏季期间),说明夏季7月份前体物NOx生成二次污染物O3的反应比较强烈,发生光化学烟雾的可能性比较大,冬季12月份反应比较弱,发生光化学烟雾的可能性较小。

进一步从图4和图8可见,O3与NOx浓度的日变化存在较好的负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6502,相关性可以用方程y=-4.064x+0.3069来表示。在日变化规律中,O3与NOx浓度的最高、最低值的反对应关系不如季节变化规律中的明显,但大致还是相互对应的,特别是O3浓度的最高值基本对应NOx浓度的最低值,出现在一天的14点左右,说明一天中的14点左右前体物NOx生成二次污染物O3的反应比较强烈,发生光化学烟雾的可能性比较大。

O3的形成过程,除了与NOx有关,还与太阳辐射等条件有明显的关系。从图2、图3、图9和图10可见,O3浓度与气温、日照的季节变化存在非常好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是0.9538和0.9104,都在0.9以上,相关性分别可以用方程y=0.0051x-0.0089和y=0.0007x+0.0297来表示。在季节变化规律中,O3浓度与气温、日照的升降趋势非常一致,特别是最高值都出现在7月份左右(夏季期间),最低值都出现在12月份左右(冬季期间),这进一步说明了夏季7月份前体物NOx生成二次污染物O3的反应比较强烈,而这强烈的反应是在夏季较强的太阳辐射下进行的,冬季由于太阳辐射比较弱,因此反应也较弱,二次污染物O3的浓度也就比较低。

再从图5、图6和图11分析O3浓度与气温、日照的相关性,可见O3浓度与气温的日变化同样存在非常好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268,相关性可用方程y=0.0213x-0.4095来表示。在日变化规律中,O3浓度随着气温的升高而增加,当气温达到日最高值时,O3浓度也达到极值。O3的生成是前体污染物(NOx等)在太阳辐射的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产生,而气温也随着太阳辐射的增加而升高,只是气温的增加较太阳辐射滞后了2 h,因此气温和O3浓度的日变化规律非常相似,气温可以作为衡量O3污染水平的重要指标[1]。

3 结论

O3浓度、 NOx浓度、气温和日照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趋势。夏季O3浓度最高,气温和日照也最高, NOx浓度则最低; 冬季O3浓度最低,气温和日照也最低,NOx浓度则最高。O3浓度、NOx浓度、气温和日照小时值变化呈现明显的日变化规律。O3浓度、气温和日照白天高,夜间低,NOx浓度则反之,O3浓度在午后的14点到15点出现峰值。O3与NOx浓度的季节变化存在很好的负相关性,日变化也存在较好的负相关性,一年当中夏季7月份和一天当中的14点左右的时间前体物NOx生成二次污染物O3的反应比较强烈,发生光化学烟雾的可能性比较大。O3浓度与气温、日照的季节变化存在非常好的正相关性,O3浓度与气温的日变化同样存在非常好的正相关性,无论是一年当中还是一天当中的时间,生成二次污染物O3的比较强烈的反应与较强的太阳辐射有直接的关系,日照强度高,气温就高,O3浓度也高,而气温可以作为衡量O3污染水平的重要指标。

参考文献:

[1] 陈 魁,郭胜华,董海燕,等.天津市臭氧浓度时空分布与变化特征研究[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0(1):17~19.

[2]徐 莲,马民涛,金 毓,等.北京地区O3 与NO2 的偏相关分析[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16(2):67~71.

[3]唐孝炎.大气环境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

[4]洪盛茂.杭州主城区大气臭氧对空气污染指数API的影响[J].中国环境监测,2010,26(1):46~52.

[5]张予燕, 张 群, 薛光璞.南京地区空气NO2与O3污染分析[J].江苏环境科技,2007,20(2):20~22.

第4篇:关于山的诗范文

【关键词】 食管裂孔疝 诊断

食管裂孔疝(hiatus hernia)是指腹腔内脏器(主要是胃)通过膈肌食管裂孔进入胸腔所致的疾病。本病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40岁以下发病率约为9%,60岁以上发病率约为69%,男女之比为(1~2):3,西方国家食管裂孔疝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亚洲国家。

1.病因

(1)裂孔周围组织和膈食管膜弹性组织萎缩:使食管裂孔松弛增宽,并且膈食管膜和(或)食管周围韧带松弛失去其固定食管下段和贲门于正常后置的作用。如年龄增长退行性变所致、慢性疾病所致和先天性横膈角发育不良等。

(2)腹内压力升高和胃内压力升高:使胃的上部易被推入食管裂孔而发病。如肥胖、妊娠、习惯性便秘、负重、弯腰、慢性咳嗽、腹水、剧烈呕吐、暴饮暴食和频繁呃逆等。

(3)其他:如胸腹部创伤、手术等,牵引裂孔周围组织,致裂孔扩大而发病。食管溃疡纤维化并进一步瘢痕形成、食管下段肿瘤均可导致后天性食管缩短,引起短食管型食管裂孔疝。

2.病理生理 食管裂孔疝是在食管裂孔松弛增宽的基础上形成的。不同类型的食管裂孔疝发生的原因也各有不同:滑动型裂孔疝的主要原因是膈食管松弛和食管周围韧带松弛、膈食管裂孔弹簧夹作用的减弱和各种病因所致的食管缩短。食管旁疝的主要病因为食管裂孔扩大和腹腔内压力增大。

食管裂孔疝(主要指滑动型)时,由于①食管胃连接部疝入胸腔,而使食管与胃的夹角(His角)变钝,贲门口失去活瓣抗反流屏障作用;②食管下括约肌(LES)移入胸腔,丧失了针对腹内压力增加而产生的适应性增高反射;③腹段食管变短,整段食管腔内压力降低;④膈食管裂孔的弹簧夹作用减弱,减弱抗反流机制作用,并发食管裂孔疝。裂孔疝本身常无症状或稍有疝囊较大压迫胸腔内临近脏器时而产生的不适感觉。食管裂孔疝所致的胃食管反流最终可导致反流性食管炎发生,而食管炎的发生发展又可致食管纵行肌收缩,引起牵引性食管裂孔疝,而加重以上病变。所以食管裂孔疝和反流性食管炎两者互为因果,互相促进。

3.检查

(1)X线钡餐检查:X线钡餐检查是诊断食管裂孔疝的重要手段。其主要X线征象为:

1)滑动型裂孔疝

①膈上疝囊征:胸透时在膈上、心脏左后方可见一圆形或椭圆形束状影,直径约≥5cm,含气;若囊内不含气体则表现为左侧心膈角消失或模糊;吞钡时可见囊内有钡剂充盈,并可见胃黏膜征象。

②食管下括约肌环(A环)升高和收缩:A环表现为疝囊上方一宽约10cm的环状收缩。A环在正常情况时不显示,出现裂孔疝后可呈收缩征象,构成疝囊的上端。

③膈上疝囊内可见胃黏膜皱襞征象,并经增宽的膈食管裂孔延续至膈下胃底部。

④食管胃环(B环,Schatski环)出现:B环是滑动型裂孔疝的特征性征象,表现为疝囊壁上出现深浅不一的对称性切迹。B环的形成是食管胃连接部暂时性收缩而成,此环的出现表示食管胃连接部移至膈上。正常人此环位于膈下,钡餐检查时不易显示。

⑤间接征象:膈食管裂孔增宽>2cm;钡剂反流至膈上;食管胃角(His角)变钝;胃食管前庭部呈尖幕状。

2)滑动型裂孔疝:滑动型裂孔疝并非固定存在,所以在检查时应重复多次,应在胃充盈下连续服用钡剂,并应采取特殊(如仰卧头低足高位并增加腹压;俯卧位,上腹部垫高;胃充满后立即弯腰),这样可以提高检出阳性率。

3)食管旁疝:食管旁疝发生时胃泡影像一部分进入膈上,位于食管的左前方,在食管下端左前方形成较大压迹;而贲门仍然位于膈下。

4)混合型裂孔疝:混合型裂孔疝可见以上两种征象。

(2)内镜检查:此项检查一般不能直接观察到裂孔疝,故不作为常规的诊断方法。主要表现有:①食管腔内有潴留液;②齿状线上移,距门齿常

4.临床表现 食管裂孔疝症状的轻重与食管炎的程度和疝囊大小并非完全一致。滑动型裂孔疝患者常无症状,常在X线钡餐造影时发现疝囊,有症状则以胃食管反流症状为主;食管旁疝的症状主要是以机械性压迫为主;混合型疝则具有前两型裂孔疝的症状。

(1)胃食管反流症状:主要表现为剑突下、胸骨后疼痛,疼痛可向颈、耳、上胸、背部、肩部放射,疼痛可轻可重;同时可伴有烧心、泛酸、反胃、上腹部饱胀和嗳气;平卧、弯腰、饮酒、咳嗽,饱食或进食酸性食物后症状加重;站立位时症状可减轻。

(2)疝囊压迫症状:疝囊较大时压迫心、肺、纵隔,可产生胸闷、气急、心悸、咳嗽等症状,甚至可产生晕厥症状;疝囊压迫食管时可有进食停滞感或吞咽困难。

(3)并发症症状

1)出血:主要是由于合并食管炎和疝囊炎所致。多为慢性渗血,表现为黑便,重者可发生贫血;合并重度食管炎和食管、胃溃疡时可发生剧烈呕血,量大时可致循环衰竭。

2)穿孔:主要是疝囊内溃疡穿孔,表现为剧烈胸痛、气急,发生率为7%。

3)食管梗阻:多是由于食管炎并发的食管痉挛、溃疡、瘢痕狭窄所致,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吞咽疼痛和食后呕吐。

4)疝囊扭转嵌顿:罕见。较大的食管旁疝因胃底、胃体疝入胸腔,而贲门部仍在膈下,而发生的疝囊扭转或嵌顿。表现为突然剧烈上腹部疼痛伴呕吐,大量呕血而不能吞咽,重症者可致休克甚至死亡,一旦发生疝囊扭转或嵌顿应急诊手术治疗。

5)食管冠状动脉综合征:本综合征的发生是由于食管疼痛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引起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可出现胸闷,心前区压迫感等表现,心电图可表现为心肌缺血改变。

食管裂孔疝患者常无特殊体征。当存在有巨大疝囊时可在胸部叩诊时发现鼓音区和浊音区。饮水后或震动时可在胸部听到肠鸣音和溅水声。部分患者可有胸骨压痛和剑突下压痛。

5.诊断 本病主要依据临床症状、X线和内镜检查进行诊断。

6.鉴别诊断 应与心肌梗死、心绞痛、食管下端贲门癌、消化性溃疡以及胆管疾病进行鉴别。

参 考 文 献

第5篇:关于山的诗范文

一、民事诉讼地域管辖概述。

地域管辖,又称土地管辖或区域管辖,是指确定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与权限①。地域管辖是在级别管辖确定的基础上划分同级法院之间审理一审民事案件权限问题。现行民事诉讼地域管辖的确定,主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根据行政区划;二是根据当事人或诉讼标的和人民法院的关系。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地域管辖可以分为一般地域管辖、特殊地域管辖、专属管辖和协议管辖四种。除专属管辖外,其他管辖中被告住所地的法院对案件均有管辖权。总体上体现了一种以“原告就被告”为原则,“被告就原告”为例外,兼顾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消灭的法律事实所在地来确定管辖权的立法思想。

二、现行民事诉讼地域管辖存在的缺陷。

1、重被告轻原告,显失公平。从《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二条至第三十一条的规定,可以看出绝大多数案件被告住所地的法院均有管辖权,而原告住所地法院能管辖的案件十分稀少,明显地漠视了原告的权益。从审判的实践看,民事案件的判决结果原告胜诉的占绝大多数,它反映出了现实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即在绝大多数的民事纠纷中,原告往往是合法权益的受侵害者,而被告往往是侵害他人合法权益、不履行法定或约定义务的人。这就要求我们在民事诉讼地域管辖制度的设置上,充分体现保护原告的权益,把便利原告进行诉讼和合法权益的实现作为设置民事诉讼地域管辖的重要因素。而现行民事诉讼地域管辖制度,却恰恰相反,把所有的便利都让给了被告。特别是跨区的诉讼中,原告往往要千里迢迢到被告所在地的法院“打官司”,疲于奔命不说,而且在食、住、行方面要花费大量的财力。而被告却可以座等家中,以逸待劳,利用地缘优势,使其在诉讼中处于有利的地位。特别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当他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由于受到民事诉讼地域管辖制度的制约,许多人从时间上和经济上无力承受诉讼所引起的沉重的负担,而只能无奈地放弃诉讼。这种以被告为中心的民事诉讼地域管辖制度,在诉讼的便利上,存在轻原告重被告,漠视了原告的权益问题,有失公平。

2、为地方保护主义提供便利条件,损害了人民法院公正的形象。按照现行的民事诉讼地域管辖规定,绝大多数民事案件,被告住所地的法院均有管辖权,这就为地方保护主义提供了便利的条件。由于众所周知的体制上的原因,人民法院的人、财、物都受制于当地的政府。当本地的企业和部门作为被告时,为了本地区和本部门的利益,当地政府和领导往往以“注重案件的政治效果、社会效果”、“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等借口,对法院施加影响,要求法院依照其意志为本地当事人服务。而法院迫于压力,往往在管辖权上大做文章。对只有被告法院才有管辖权的案件,则故意拖延,不予立案,使原告告状无门;对共同管辖的案件,则以应由被告住所地管辖为由,乱提管辖异议,与他人争夺管辖权,为其实施地方保护提供条件。绝大多数案件的被告,往往是侵权或不履行义务的主体,过多地把案件管辖权划入被告住所地的法院,也给当地法院的公正司法带来负面的影响。一方面,公正司法、树立法院的公正形象,是人民法院建设的目标,也是法官所应恪守的职业道德;另一方面,法院又必须与当地的政府和部门保持良好的工作关系,以保障法院审判工作的正常开展和法院机关的正常运作。而当地的企业或部门作为被告时,由当地法院来审理,这就使法院陷入尴尬境地。不依法审判又难以回避法律本身的评判,和上诉审、再审的检验;依法审判可能招致地方保护主义者的不满,进而在人事、财政等方面陷入不利,会使法院的工作长期处于不利的局面。最后,法院只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与本地当事人结成了利益共同体,成了案件的利害关系人和地方保护主义者谋取非法利益的工具。正是由于地方保护主义对公正司法的破坏,使人民法院背上了司法腐败和司法不公的骂名,严重损害了人民法院公正的形象。

3、有些被告就原告的管辖规定,违背了便利当事人诉讼的原则。被告就原告的管辖规定,是原告就被告原则的例外,是对几种特殊情况下,为保护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便利原告诉讼而作专门规定。但是这些规定,放在当今的社会背景下去考量,并不一定给当事人带来便利,相反会增加当事人的经济负担。例如,对被监禁的人提起的诉讼,由原告住所地或经常居住地的法院管辖。假如被告在省外的监狱服刑,原告要提起与被告离婚的诉讼,只能由原告的住地法院管辖。按照通行的做法,至少要有一名法官与一名书记员随同原告一起到监狱里开庭,处理原、被告的离婚纠纷。按照现行的诉讼费收费办法,法院人员的差旅费应由当事人承担。如果由被告监禁地的法院来管辖,原告只需一人前往,其支出的费用,相对于原告住所地的法院管辖就要少得多。可见,现行的有关被告就原告的管辖规定,缺乏灵活性,有些甚至给当事人增加经济负担,或损害当事人的利益,已不适应在新的条件下诉讼管辖的需要。

三、民事诉讼地域管辖的修正与完善。

(一)民事诉讼地域管辖制度修正与完善的原则。

对民事诉讼地域管辖制度的修正与完善,应当综合考虑市场经济的因素、司法体制因素、审判制度因素和引发民事纠纷的成因。并应贯彻以下原则:其一、公正与效率的原则。管辖的确定要体现公正,使人民法院能够保持中立,不因管辖问题而使法院与当事人发生利益牵连,导至裁判不公,是非颠倒。同时,要保障有利于人民法院在较短的时间内作出裁判和对裁判的执行。其二、便利双方当事人诉讼、注重便利弱势群体诉讼的原则。管辖的确定,要尽可能地便利双方当事人的诉讼,注重保护弱势群体的诉权,从管辖规定上满足弱势群体通过司法途径解决争端、维护合法权益的需要,真正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第三、确定性与灵活性并重的原则。管辖的规定应具体明确,以免发生因管辖不明,法院之间相互推诿或相互争夺,使当事人疲于奔波,投诉无门的情况发生;同时,考虑到民事案件种类繁多、情况复杂,规定不能过于死板,给当事人留有更多的选择余地。第四、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凡依法应由我国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不放弃管辖权,以体现独立国家的司法原则,维护国家主权,保护人民的利益。

(二)民事诉讼地域管辖的修正与完善的具体设想。

1、对一般地域管辖规定的修正。

(1)将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二条第一款修改为:“双方当事人的住所地或经常居住在同一法院辖区的民事诉讼,由该人民法院管辖。”当事人在同一辖区,由辖区的法院管辖,这样规定符合惯例。

(2)将第二款修改为:“公民对法人或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原告住所地、经常居住地或被告的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法人或其他组织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还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的人民管辖。”

(3)在第二款后面增加一款为第三款:“公民之间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辖;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被告财产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4)将原第三款列为第四款,并修改为:“共同诉讼中,一方或双方当事人中既有公民又有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依据以下原则确定管辖法院:原告方当事人中既有公民又有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按照法人或其他组织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确定管辖,被告方当事人中既有公民又有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按照公民对法人或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确定管辖,双方当事人中既有公民又有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按照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提起的民事诉讼确定管辖。”上述第二至第四款,主要是解决跨区诉讼的管辖问题。第二款依照 “法人就公民”的原则来确定管辖法院,这样规定有利于公民个人、特别是弱势群体的诉讼需求;同时,由于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法律意识和经济能力都比较强,不会因经济问题使其难以参加诉讼,便利于人民法院对案件的审判。第三款依照“原告就被告”原则来确定管辖法院,符合通常的惯例;同时,在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的诉讼中,将被告财产所在地法院确定为管辖法院,便利于人民法院对裁判的执行,提高审判的效率。第四款规定保证案件管辖的确定性。

(5)将民事诉讼法的第二十三条第一款修改为:“下列民事诉讼,由原告或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原告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原告或被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并将第一项修改为:“(一)对自然人提起的有关身份的诉讼。”这样规定,更便利于在特殊情况下,当事人解决纠纷,更具有灵活性。同时,修改后的第一项,比原先的规定更完善,更合理,适用范围更广。

2、对特殊地域管辖规定的修正。

将民事诉讼法中的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六至三十二条中“或者被告住所地”几个字删除,取消被告住所地法院对上述各类案件的法定管辖权,改为由原告选择管辖。可在上述各条的末尾加上“原告向被告住所地法院起诉的,由被告住所地的法院管辖。”由于特殊地域管辖,主要是针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经济活动中产生纠纷的案件的管辖问题作出规定,取消被告住所地法院对这类案件的管辖权,有利于最大限度地防范地方保护主义。

(三)建立民事诉讼地域管辖的选择管辖制度。

1、建立民事诉讼地域管辖的选择管辖制度的必要性。司法公正与地方保护主义根本对立,要保障司法公正就必须彻底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对公正司法的破坏和干扰。尽管产生地方保护主义的原因来自多个方面,如体制、法官素质、历史文化传统等,但最根本的原因是利益的冲突。如果案件的审理结果与当地政府、部门和审理的法院存在着利害关系,就很难避免地方保护主义对审判的干扰,很难想象这样的审判会是公正的。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种机制或办法,能够隔离这种利益的牵连关系,彻底消除地方保护主义产生的根源。民事诉讼地域管辖的选择管辖制度,正是利用这样的机制,通过转移地域管辖权至第三地的办法,使案件的审理结果不可能与审理法院所在地的政府、部门及法院本身产生利害关系,能够从根本上消除地方保护主义,促进司法公正。

2、民事诉讼地域管辖的选择管辖制度的优越性。为了保障司法公正,解决跨区诉讼的地方保护主义问题,有人提出,借鉴外国的经验,在我国建立双轨制的法院体系;有人建议,设立特别巡回上诉法院。与上述措施相比,民事诉讼地域管辖的选择管辖制度更具有优越性。第一,同样能够为跨区诉讼的当事人“提供一个不偏不倚的管辖法院”。第二,无须设立新的审判机构,减少国家的财政支出,符合国家机构精简的原则。第三,引发法院间的竞争,促进司法公正。法院审判公正、效率高,当事人就乐意选择其解决纠纷,法院受理案件数多,诉讼费收入就高,这势必引发法院间的竞争,促进司法公正。第四,使法院能够保持中立,对案件作出客观公正的裁决,当事人即使败诉,也能心悦诚服,有利于当事人自觉履行法院的判决。

3、民事诉讼地域管辖的选择管辖制度的可行性。从理论和审判实践两个方面来分析,民事诉讼地域管辖的选择管辖制度是切实可行的。首先,我国是一个法制高度统一的国家,国家只有一部宪法,国家法律的效力遍及全国,地方性法规不得与宪法和法律相抵触,保证不同地区的法院审判民事案件适用法律结果的一致性。其次,有统一的司法制度和司法体制,各个地方、不同级别的人民法院都是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其作出的裁判的效力也遍及全国,对不同地区的当事人都具有拘束力和执行力。第三,民事诉讼地域管辖的选择管辖制度的适用,会导至管辖法院与双方当事人住所地相分离,给审判带来一些不便。但是,现行的民事诉讼管辖规定,同样会产生大量的管辖法院与双方当事人住所地相分离的民事诉讼,如上诉审、适用特殊地域管辖的案件、专利纠纷案件,等等。审判实践证明,这些案件都能及时审结。因此,只要对民事诉讼地域管辖的选择管辖制度的适用规定必要的限制条件,如诉争标的额要达到一定的数量,必须选择邻近被告住所地第三地法院管辖等,这一制度在审判实践中就切实可行。

4、民事诉讼地域管辖的选择管辖制度的具体设想。民事诉讼地域管辖的选择管辖制度,是指跨区且诉讼标的较大超过一定数额的民事诉讼,适用管辖规定只能由一方当事人所在地法院管辖时,允许当事人选择一无任何地方保护主义色彩的法院进行诉讼,使原有管辖权的法院丧失案件管辖权,无管辖权的法院取得案件管辖权的地或管辖制度。其具体的设想是:在兼顾两便原则、两审终审制及级别管辖不变的前提下,双方当事人住所属同一中级法院辖区而分属不同基层法院辖区,且标的较大超过一定数额时,赋予一方当事人在中级法院辖区内选择一邻近另一方当事人住所地的第三地法院管辖的权利;属同一高级法院辖区而分属不同中级法院辖区,赋予一方当事人在高级法院辖区内选择一邻近另一方当事人住所地的第三地中级法院辖区内法院管辖的权利;双方当事人分属不同高级法院辖区,且其标的超过一定数额时,赋予一方当事人选择一邻近另一方当事人住所地的第三地高级法院辖区内法院管辖的权利。

民事诉讼地域管辖制度在民事诉讼法律制度中居于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文明进步,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人民法院在调节社会的利益冲突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司法公正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和追求的目标。尽管实现司法公正的途径有很多,但从地域管辖制度入手,对一些不适应当今社会条件和容易导至地方保护主义的管辖规定进修正与完善,不仅使其更加科学合理,也能有效地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对公正司法的干扰,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注:

第6篇:关于山的诗范文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控制措施

内部控制是衡量现代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是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风险管理细化和延伸了内部控制。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早已出台,相关的应用指引、评价指引和审计指引呼之欲出,但是,对于国内庞大的事业单位群体,却没有一个权威的内部控制标准,而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关注却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事业单位由于其特殊性,完善内部控制、加强风险管理具有更重大的意义。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内控体系不健全,风险管理水平低下,如何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成为亟待研究的课题。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特殊性

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由于事业单位并不受企业破产法等的影响,且人员经费等多为财政全额或差额拨款,相对于企业来讲风险较小,风险种类也相对简单。作为社会服务组织,它必须要有端正健康的形象,所以它更需要有健康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是贯穿于事业单位经济活动全过程的各种制度、方法和程序的自我调控体系。具体来讲,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旨在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效果和风险防范能力,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完整,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实现事业发展目标,促进单位可持续、健康发展。

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包括以下基本内容:(1)法规制度控制;(2)组织机构控制;(3)人员素质控制;(4)职务分离控制;(5)授权控制;(6)目标计划控制;(7)内部会计控制;(8)财产管理控制;(9)业务程序控制;(10)内部审计。各单位事业的快速发展,筹资渠道的愈发多元化,但各单位仍然存在资产管理混乱、预算管理随意、财务监督不力、会计核算不规范、会计信息失真、控制程序紊乱等内部控制不健全的现象,导致其面临巨大的财务风险。在这种形势下,健全内部控制,加强风险管理成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十分重要和迫切的任务。

二、建立完善有效的内部控制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内部控制制度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单位制度建设的基础工作。事业单位要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在结合单位实际的情况下,设计单位内部控制时一般应充分考虑以下原则:

1.全面控制原则

内部控制是一个正在进行并贯穿整个单位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受到单位各层级人员的影响,实现对经济活动的全面控制。单位的运行系统是由各个环节组成的,其内部控制系统也应与之相适应,如果有一环节缺失,则控制链会断裂,从而影响内部控制系统作用的发挥。

2.重要性原则

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经济活动和高风险事项。考虑事业单位的特殊性,应侧重于资产管理和专项资金监督管理。

3.制衡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内部控制的核心思想是相互牵制,牵制是一种约束行为,有约束才能防范风险,控制不良行为的发生,保证目标的实现。

4.适应性原则

内部控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应当与单位的规模、业务范围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环境的变化、管理要求的提高及时加以调整。别人的成功经验,全盘拿过来不一定有用,事业单位发展的不同阶段,外部环境的变化,经济活动的调整等,内控都要随时地修订和完善。

5.成本效益原则

任何制度的建设都需要支付一定的成本费用,在建立和实行单位内部控制时,要根据单位特点和单位规模,制定适合的内控办法。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成本小于效益,是任何理性的管理活动都必须遵循的法则。

三、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事业单位在现阶段仍无法摆脱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管理体制的束缚,基础性管理工作薄弱而致使工作效率低下。具体而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1.管理层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事业单位管理者的思想意识、关于本单位管理及内部控制的认识理念,对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起到绝对关键的作用。但是,一些单位的领导对内控意识不强,重发展,轻内部控制,对内控知识也了解甚少,认为内控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一些单位虽然建立了内控制度,但内部控制大多数时候侧重于事中和事后控制,而对事前风险的预测和控制较少。

2.组织机构设计、岗位设置不合理,弱化了财务管理

单位内部普遍存在机构臃肿、管理层次多、工作效率低等一系列问题。另外,在组织机构中,比较重视纵向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而对横向间的协调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财务部门与同级各部门间缺乏必要的交流,财务部门的工作仅限于记账、算账、报账,对单位重要事项的决策、实施过程和结果了解很少,没有对业务部门实施必要的财务控制和监督。一些单位的岗位安排不合理,存在一人多岗,不相容岗位兼职现象,存在记账、保管、决策及经办人员没有很好地分离制约,出现管理漏洞。

3.内控制度执行力度不够

有的单位虽然有比较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流于形式,更多的是“有章不循、有律不依”,将已制定的制度挂在墙上,变成应付检查的条文,未能发挥其有效的作用。比如未按用途使用资金,日常支出挤占专项资金;大额现金支付现象也比较普遍;经费支出不按开支标准执行,仍是实报实销。另外,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比较困难,比如领导层凌驾于内控制度之上,对于各种内控制度的执行应付了事,更加忽视存在的问题与风险,没有发挥起到自身岗位所应有的责任,使内控制度的威慑力下降,单位其他成员也不重视。又如,有的制度执行人员素质不高,能力不强,执行力度有限,造成内部控制制度失控。

4.预算控制薄弱

编制预算时基础数据不够准确,使得预算不够科学;尤其是在编制专项预算时,文本内容不够规范、完整,明细编制较粗,资金调剂空间较大。预算执行时较随意,与预算脱节,降低了预算的约束控制力。尤其在专项预算执行时,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突击花钱,列支范围比较模糊。缺乏及时有效的绩效评价,对资金使用效果的监督力度不够,没有实现动态的监督管理。

5.内部审计制度不完善和外部审计监督力度不够

内部控制是立—执行一评价一反馈的动态循环过程,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缺少。没有有效的监督和评价机制,内部控制制定的再完美也失去应有的调整反馈的作用。对于内部控制的反馈,最有效的是进行内部审计,但作为事业单位往往内部审计制度不完善,大部分内部审计是事后监督,是被动的内部控制。很多单位缺乏规范的内部监督机构,有些已建立的也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无法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同时内部审计部门工作的着眼点主要在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查证上,工作都集中在财务领域,而未深入到管理领域。虽然我国已形成了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在内的外部监督体系,但其监督效果有限。

四、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针对性措施

笔者认为,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要主抓重点,针对本单位的工作实际,抓本单位的薄弱环节。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进一步增强内控意识,更有效地设置组织机构和岗位

单位负责人是单位的第一责任主体,因此,要建立健全内控制度且使其有效实施,必须提高管理人员的认知程度,强化“第一责任主体意识”。单位负责人要带头学习有关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法律法规,营造良好的控制环境氛围,自上而下的推行内部控制措施。加强各部门和人员之间的相互配合、协调、沟通,把内控制度纳入日常的工作意识中间去。同时,关注组织机构和财务部门岗位的设置,加强不相容职务分离的控制,切实加强财务部门的管理和监督职能,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

2.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

严格一致地保持诚信行为和道德标准,任何人不得凌驾于控制制度之上。对于已制定的制度单位领导层要带头执行,形成良好的控制环境,为员工树立一个表率。一个成功的单位可以不是最智慧的,但一定是执行最到位的。

3.加强单位文化建设,提高全员素质,挖掘员工的积极潜能

事业单位要提供高效的公共服务,就要加强单位的文化建设,让员工有与事业单位共同的价值观,有良好的精神风貌和道德风尚。一方面要加强财务人员素质建设。强化风险意识,提高业务能力,经常组织财务人员学习,使其能够有效地运用先进的财务管理手段来防范与控制财务风险。比如通过学习,财务人员能很好地按财务基础规范的要求进行账务处理,能有效地进行预算管理、收支管理、政府采购管理、资产管理、合同管理等。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其它员工的素质建设。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是一个全局参与的工作,不是靠某个部门的力量就可以完成的,只有全员参与到内控建设中,才能提高内控的效果。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有效发挥员工的积极潜能、主动抑制消极因素,使内控管理落实到位。

4.加强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监督手段,是内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夯实基础,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据批复的预算在单位内部进行指标分解,发挥预算对经济活动的掌控作用。确保预算严格有效执行,建立预算分析机制,各部门定期对预算执行的进度和效果进行研究,解决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财务部门对预算实行动态的监督管理,加强预算执行情况的绩效管理,强化决算编报的真实、完整、准确、及时。

5.完善内部审计控制和加强外部审计监督

这项控制很重要,而且很有必要。单位内部的经济活动、管理制度是否合法、合规、有效,都应由内审机构进行评价,也就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提高内部审计部门的地位,在确保内审部门的相对独立性的前提下对各部门的经济业务每月进行审计。同时,加强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的合作,形成有力的监督合力,充分发挥审计机关、社会审计机构的权威性的监督作用。

总之,事业单位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组织,其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有自身的特点,要从管理层认识、制度执行力度、人员素质、预算管理、内外部监督等方面提高内控的效果和风险管理水平。内部控制可以不断规范单位行为,对单位经济活动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事业单位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刘玉荣:建立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之我见[J].理论研究,2011-11 P102.

第7篇:关于山的诗范文

山区;小口径长输管道;试压;清管

1.山区小口径管道试压的主要技术难点

伴随着我国西气东输一、二线的全面竣工和三线工程的开工,我国在能源运输方面全面进入管道阶段。在长输管道建设的高峰期,长输管道的清管和试压是管道施工中的一个重要工序,如何安全经济的完成清管和试压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问题。经过综合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山区小口径长输管道的区别于其它管道,有着以下几个难点:山区管道山高路陡,试压设备出入困难,水源分布不均匀,上水困难,试压管段划分困难。管道口径小,使用热煨弯头多,弯头角度大,通球时易卡球。管道敷设起伏大、高差大,导致通球试压压差大,对管道易产生危险。针对以上几个难点问题,本文提出几点解决方案。

2.施工过程中的的技术要点

管道分段要科学合理。对于山区、丘陵段等起伏大的地貌,在清管试压过程中无论是气阻还是高程产生的水压差都非常大,对于设备及管道的安全性要求都是非常高的,针对这些问题,管道清管长度的划分显得很重要,划分的合理性决定了清管试压的工作量的大小及工作进度。因此,除了应遵循GB50369的分段要求外,根据我们以往的施工经验,在清管试压的分段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般情况下,以不同的地区类别作为一个试压段(30km以内),在经过环向压力屈服强度核算后,也允许不同的地区类别的管段合并为同一试压段。当一个试压段中含有两段相邻等级地区的管道试验压力可按较低管道的标准进行。当阀室及站场两端管道壁厚有变化时,且长度通常在300m以内的可与前后主管线一起试压。清管分段的长度尽可能的短,在起伏大的地区一般不超过10km,根据空压机的工作压力和几个起伏段的高差,在几个起伏的最后一个高点安装放空阀(放空阀安装的位置应从清管的起点开始起算)。局部地段强度试压可采用先做气压试验,再进行清管,最后利用管内存留的高压空气进行起伏大、设备难以到达的管段的清管施工。如果一个起伏段高差较大,可把这个起伏段单独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清管,可在清管段的末端设计一个排污段,并把清管段与排污段之间用带孔厚钢板隔开(防止清管器进入排污段),这样管段内的污物可以流到排污段并经过末端的排污阀排走,既完成了清管,又可使管道内充满高压空气,从而可以作为试压介质继续进行压力试验。

合理选用清管试压设备。高压压风车。当采用高压压风车对管道进行升压试验时,高压压风车的排量不宜小于8m3/min,工作压力不小于20MPa。

清管器的选择。清管:采用直板清管器,刚性轴,配8片双向聚酯盘;也可采用鬃刷清管器,配4片杯形皮碗加尼龙鬃盘刷。扫水:直板加皮碗清管器,配8片双向聚酯盘。干燥:吸水清管器,开放孔聚氨脂泡沫清管器。所有清管、测径、注水、排水清管器建议配备电子跟踪装置,以便于确定清管扫线过程中清管器运行的准确位置。

上水设备。注水泵:原则上要求在600米扬程时泵的排量达150m3/h以上,以防在试压管段内夹杂空气。升压泵:一般为注塞泵,原则上要求能将压力升到试验压力1MPa以上,应当维持稳定的加压速度,并应在出口配备流量计。水过滤器:要求能在规定的压力下满足规定的流量(一般条件下在1.0~4.0MPa条件下为350L/s),在需要时能清除淤泥,并配备有0~1.5MPa的压差表,测量通过滤网的压差。

仪表。压力天平:可采用电子式或液压式,量程0~30MPa,精确度高于0.1%额定压力。压力图表记录仪:记录表盘直径为300mm,量程为20MPa,能24小时制图。压力表:弹簧管型,表盘直径150mm,量程为1.5倍的试验压力,0.2MPa增量。环境测温仪:普通温度计,在试压时测量环境温度。电子温度测量装置:在水压试验时附在管道上,测量管壁温度和土温,测量精度应达到0.5℃。

清管的过程控制。施工现场准备。清扫前,在管道两端开挖操作坑,在操作坑开口两侧1m处打设两排钢板桩,钢板桩采用拉森型啮合式钢板桩,顶部预留200mm于地面以上。这样可以隔离管沟附近的地下水,降低坑侧地面载荷对沟壁的压力。用1.2m3单斗在试压管段两端开挖操作坑,操作坑规格为6m?m?m(经验值,可按不同管径及要形进行调整),进行收发球简的安装。

启动压风机、顶球运行。打开阀门,启动压风机向管内充气,同时记录两头压力表读数的变化情况和气体的流量,当压力表的读数高于压风机2的输出压力时,停下压风机2,启动压风机1继续向管内充气。清管器运行速度控制在4~5km/h,工作压力0.05~0.2MPa,如遇阻可提高压风机的工作压力,但最大压力不得超过10MPa。

跟踪仪跟踪。启动压风机前,按照通球扫线前确定的跟踪点安排人员蹲守,用通过检测仪检测,一旦清管器通过,立即通知下一班蹲守人员,并做好记录,转移到另一蹲守点。

球运行至收球筒后,阀门1开始大量排气,说明清管顺利完成,待气体排尽,压力回零后可打开收球筒,取出清管器,检查清管器皮碗的外型尺寸变化、划伤程度,对磨损较大的皮碗进行更换。对低频信号发生器充电检修,准备下一管段的清扫。

试压过程控制。

建立上水系统。沉降池、泵基础打设好后,建立上水系统。在每个试压段管段的首末端安装放空管线、压力表和温度计套,在首端还应安装压力自动记录仪、压力天平、试压进水管和控制阀门。在整个管路的酋、末端设收,发球装置,以便于试压后取出清管球、试压水排放及管路的吹扫。

管线试压。试压时为对水源进行综合利用,可几个管段用管进行连接后,中间用阀门隔开,第二管段的试压可利用第一段的水。在第二试压管段末端先后装入两套清管器,中间用空气隔开,利用压风机将两套清管器推至第一、第二试压段分界,连通上水流程,启动离心泵,向管线内注水,以水压驱动两套清管器分别向两端前进,清除管线内空气。清管器到达管段末端后,关闭放空阀门,注满水后24小时,待水温一致,接高压泵车开始进行水压试验。水压试验按以下程序进行,并做好试压记录。稳压时间应在管道两端压力平衡后开始计算。在环境温度较低时,试压完成后立即对试压合格管道进行清管,并将试压设备及阀门内的水放尽。管道试压合格后,切割连通阀门,在管道两端安装收发球筒,重复清管步骤,清除管道内积水,至少清管两次,直到管道内无游离水为止。

3.卡球的处理技术

管道清管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出现卡球,如何处理,有以下几点建议:

如果清管器卡在管道内,要设法进行增压推动,但增压不得超过设计压力,而且不能增加到收发球筒的额定压力。如果确定造成卡球的原因是含水,可以采用更高的压力来推动清管器。如果更高的压力也不能使管内清管器的运动,则必须进行割管取出清管器,判断卡球位置可采用电子跟踪仪,也可采用经验公式进行判断,公式如下:

第8篇:关于山的诗范文

2 格陵兰海岸附近的冰山大小不一,大的如同一座岛屿,面积相当于一个小国家;小的很难被人发现,但是会给船只带来危险。

3 冰山是极为宝贵的淡水资源,可惜目前人类还没有办法利用它们。

4 北大西洋航道上漂浮着成百上千的冰山,“永不沉没”的泰坦尼克号就是撞到冰山而沉没的。虽然现在科学技术已经可以很大程度地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但是有时意外还是难免。

5 冰山的英文“iceberg”一词很可能来源于荷兰语中的“ijsberg”,意思就是“冰山”。 当时一位荷兰商人,从事的正是冰山瓶装水的生意。他的公司品牌为“Iceberg Water”(意为冰山水),基本上就是瓶装的冰山融水。每年他能卖出5万瓶冰山水。

6 冰山是以形状来分类的。平顶冰山具有陡峭的边缘和平整的顶部,如同高原;非平顶的冰山则更多地具有不规则的圆顶、尖顶和倾斜的边缘。

7 北极的冰山具有3 000~ 6 000年的历史。

8 冰山一般呈现白色。不过,在一些年代久远的冰山内部,巨大的压力把空气挤压出来而使冰山晶体化,失去了反射光线的能力,于是当太阳光穿透冰山时,光谱中低能量的红绿光被吸收,只剩下具有较高穿透力的蓝紫光,让冰山呈现出了蓝色。

9 《海贼王》“水之七岛”篇章里的卡雷拉社长名叫“冰山”。

10 许多人会误认为冰山是一种巨大的海冰。事实上,冰山是发源于陆地上的地地道道的冰川冰,只不过后来跑到海洋里了。

11 目前唯一有组织编号的是南极一带的冰山。

12 冰山运动的主要动力是风,其次是洋流。在风速影响下,冰山的运动速度可以达到44千米/日。

13 飘浮在海面的巨大冰山,看似寒气袭人、十分荒凉,其实却是生物的聚集地,热闹非凡。

第9篇:关于山的诗范文

【关键词】城市供水;供水管网;微生物;二次污染

城市供水管网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是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被称为城市的“生命线”。它的维护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市民的日常生活、工厂企业的生产运转。在经济发展、城市化建设日益加快的今天,供水管网存在的问题不但影响居民的用水安全,也影响了供水企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1 影响城市供水管网水质的因素

城市供水是城市命脉,它为城市的生产、生活提供必需的条件。供水管网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随着用户对水量、水质要求的提高,供水规模的不断扩大,如果能够运用计算机实现供水的动态分析、模拟,了解城市管网的现状,及时获取其运行数据信息,在对城市管网设计和进行科学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影响城市供水管网水质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管网对水质的影响

据调查,城市供水管网由于年久老化,管材选用不当,管道内防腐措施不佳,致使管内壁腐蚀和结垢严重,是影响管网水水质的重要原因之一。特别是网管内壁由于腐蚀等原因往往形成沉淀和结垢,增加了内壁的粗糙度,减少了供水的过水断面,从而增加了水头损失并且降低了输水能力;增加了水的色度、浊度和臭味,降低了氯的消毒作用。

1.2 pH对水质的影响

在水泥压力管或水泥里的管道中pH值常常发生增高的现象,在流速较低、pH值偏低时,砂浆中的碱渗出造成pH值的升高。

1.3 微生物对管网水质的影响

耐氯藻类等微生物易在管网中繁殖并且消耗消毒所用的氯,使得水中的有机物浓度增高,而且这些有机物又成为藻类微生物繁殖的必要营养物质,使得水质有所变化。

1.4 二次污染

目前我们大多数的供水企业把提高水质的大量工作用于净水厂的净化处理工艺上,忽略 了给水管网产生的二次污染问题,别是对回流污染重视程度非常欠缺。例如:当出厂水中铁、锰严重超标时,铁、锰会逐渐沉积在管壁上,当水质存在腐蚀性时,会对金属管道腐蚀产生铁锈积 结在管壁,而当水的流速、流向急剧变化时,沉淀物会受到冲刷出现所谓的"黑水"和"红水";当水中暂时硬度较高时,钙、镁离黄子产生的沉淀物在管道内形成水垢,是细菌、微生物繁殖孳生的场所,进而形成生物膜,生物膜老化 剥落引起臭味及色度的增加,造成了水质二次污染。

2 改善城市供水管网水质措施

2.1 对城市供水管网管材进行改造

由于技术和经济上的原因,以前埋设的城市供水管道,相当一部份未做内防腐,导致管道内壁结垢,个别腐烂穿孔,严重影响水质的管段及时改造。要保证管网水的合格,除出厂水首先要达标合格外,其管网材料选材也极为重要。近年来新型供水管材不断推陈出新,在确定管道安全可靠运行的前提下,可采用钢筋混凝土管、钢管、铸铁管、球墨铸铁管、PE管等管材。对于新敷设的给水管道工程和维修工程,必须严格按国家规定执行,从设计选材、接口形式都要精心研究,探索采用新型材料。从目前来看,球墨铸铁管是广泛推广的优质管材,从其材质的特性上看,有强度高、延伸率大、抗腐蚀、抗老化等优点,使用寿命可达50年以上,其接口采用柔性橡胶圈接口,安装方便,应力释放能 力强。为了节约金属消耗,国家建设部等有关部门早已提出推广使用新型管材,如PVC、PPR、PE等管材,该类型管材具有重量轻、运输、安装方便、造价 低、耐压强度、流体阻力小、耐腐蚀性强,不影响水质,受到广大用户喜爱。

推广应用新型管材主要是在管材选择、设计施工、维护管理等方而进行改进完善。据调查目前我国城市供水管网中铸铁管占80%以上,近几年逐渐淘汰了灰铸铁管,大量使用球墨铸铁管,球墨铸铁管是已经成为城市供水管网的主要管材。由于供水管网的建设费用通常占供水系统建设费用的50%~70%,因此如何通过技术经济分析确定供水管网的建设规模,恰当选用管材及设备是管网合理运行的保证。在国内各城市供水管网中,球墨铸铁管目前宜适用于DN300~1200mm之内比较经济可行。目前迫切需要用新的管网材料(涂层)去装备新铺管线及更新己有管线。但是在选定供水系统中使用的各种材料时,必须从毒物学及微生物学两方面充分进行研究,通过进行水质析出试验,考察材质对水质的影响。

2.2 提高出厂水水质及其稳定性

为了控制管网水质恶化现象,长期以来一直采用余氯量来抑制管网水中细菌繁殖.但研究表明,氯消毒并不能完全抑制生物膜在管网中的生长繁殖。因此现在更多的考虑是降低出厂水中有机物含量,提高出厂水的生物稳定性,截断微生物的能量来源。细菌等微生物的生长有其适宜的pH环境。水在出厂前需要进行稳定性处理,投加稳定剂,把pH值调整至7~8.5,可以提高水的化学稳定性,这种方法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提高出厂水的 PH、控制合理的出厂水碱度、总硬度、盐量及进一步提高有机物的去除率是保证出厂水、管网水生物及化学稳定性、提高管网终端用户水质的关键。

2.3 加大对管网水中微生物的消毒力度

一般情况下,与水质恶化有关的腐蚀主要受生物过程调控。抑制微生物在输配水系统内生长,首先要防止微生物由于处理不彻底或发生二次污染从外界进入管道。为此,可对消毒工艺和消毒剂类型进行调整。二氧化氯等消毒剂的氧化性强,杀细菌孢子和病毒等微生物的能力超过氯且除菌杀毒效果良好,可先用其对原水进行初级消毒,过滤后再投加氯,确保消毒效果.氯胺反应活性差,但稳定性好,在水力停留时间长的夜间可替代氯使用,达到持续杀菌的目的。抑制微生物再生长的其他措施包括对水进行深度处理,降低微生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如铁)的含量,使微生物因营养缺乏而不能繁殖生长。

2.4 做好二次供水污染的防范

改进蓄水池(箱)工艺结构 ,采用防污染的卫生材箱,防锈垢、防止微生物滋生,必要时采用二次消毒措施。采用新型无吸程、无负压管网叠压二次供水设备减少污染机会。加强对二次供水蓄水池在设计、施工、管理中的监督管理,对蓄水池(箱) 定期清洗、消毒,通过对管网的冲洗,可有效降低颗粒物在管道内的净积累量,将管网水的浑浊度控制在标准值以内。冲洗过程中,可通过适当增加消毒剂用量,以杀死冲洗后重新悬浮的微生物,冲洗后适当增加腐蚀抑制剂,促进管道内表面保护膜的形成。特别是对管网末端、消火栓或排水阀等应进行定期排水冲洗。

结束语

管网水质问题是十分复杂的问题,如何使水在输配水输送过程中不受污染和防止其自身不发生或少发生变化,改善城市供水管网水质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加快市政供水管网改造势在必行。供水企业应合理选用管材,保证所选管材不会带来管道水质的二次污染,提高出厂水水质及其稳定性、加强管网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保证供水行业的健康发展,保证广大用户的供水安全。

参考文献

[1]徐兵,贺尧基;改善城市供水管网水质的实践与探讨;给水排水;2002年 第12期;

[2]傅金祥,李彤岩;我国城镇供水水质安全面临的问题与保障对策[J];给水排水;2003年01期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