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预防传染病的措施范文

预防传染病的措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预防传染病的措施

第1篇:预防传染病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春季;传染病;预防

【中图分类号】R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615-02

在我国,春季是常见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这与气候以及病菌的生存环境息息相关?由于我国处于北半球,当春季来临时,气候温度仍然较低,也使得人们集中于室内活动,彼此接触较多?再加上门窗长期处于关闭状态,室内与外界的空气不流通,较高的室内温度给病菌的繁殖带来有利条件?春季传染病种类多危害大,因此,需要认真分析传染病类型,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一、春季常见传染病类型

春季发生的传染病种类较多,而且对人体有很大的危害?这些传染病不仅对成人健康不利,也会损害到儿童,特别是由于儿童的抵抗力较弱,患病的概率更大?在春季,常见传染病主要有下面几种类型:

1.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因流感病毒引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疾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传播途径:这种疾病的主要传播方式是通过空气飞沫传染,也可以通过被病毒感染的物品来传播?病毒分为甲?乙?丙三种类型?

临床症状:主要是头疼?咳嗽?发热?全身酸痛?畏寒等?

易感人群:一般人群都易感染流感,被感染后,都有一定的免疫力,但是维持的时间不长,病毒不断发生变异,因而会出现反复感染发病?

2.麻疹

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般在冬春季节最易发生?如果没有经过麻疹疫苗接种人群在接触后,90%以上均会发病,麻疹患者年龄多分布在1-5岁?

传播途径:唯一的传染源是病人,病人通过的眼?鼻?口?咽等处的分泌物如眼泪?痰?鼻涕等来进行传播,患者尿和血液中也都存在着麻疹病毒?

主要症状:人被麻疹病毒传染后,经过10-11天的潜伏期,开始出现打喷嚏?流泪?眼红?怕光?打喷嚏?咳嗽等症状?第4天开始从耳朵后面开始出现玫瑰色的斑丘疹,2-3天内皮疹在全身出现,随后疹退,脱屑?其他症状也逐渐消退?

易感人群:一般人群普遍容易感染麻疹病毒,但更多见于婴幼儿,但随着广泛接种麻疹疫苗发病年龄有后移趋势?

3.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消化道或者呼吸道飞沫来进行传播,如果直接接触病人皮肤或者粘膜疱疹液也容易感染手足口病?

主要症状:首先出现发烧症状后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明显有疼痛感?部分患者也出现咳嗽?流鼻涕,头疼?恶心?呕吐等症状?如果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等?

易感人群:一般婴幼儿和儿童为易感人群,患者年龄段多分布在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但容易成为感染孩子的感染源?

4.高致病性禽流感

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以呼吸道损害为主的感染性疾病?

传播途径:禽流感病毒主要靠空气传播,通过病禽的分泌物?排泄物?血液?衣物?种蛋等来进行传播?

主要症状:人感染禽流感病毒后,经过1-7天的潜伏期,出现头痛?发热?流涕?咳嗽?咽喉疼痛等症状,有些病人病情严重腹痛?腹泻?结膜炎?高温39度等症状?

易感人群:一般人群都容易感染情流感,12岁以下为发病率较高的年龄段?

二、常见传染病预防措施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春季常见传染病已经都可治疗,只要做好个人卫生,认真学习了解相关传染病的预防办法,就能够很好的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1.常见传染病针对性预防办法

(1)流行性感冒预防措施

当前,流行性感冒是春季最常见的传染疾病,而且流感病毒变异较快,类型众多,对流行性感冒最有效的预防办法是接种流感疫苗,这也是国际上公认的有效预防措施?同时,要注意增强自身体质,不要在人群密集的地方长时间逗留,避免人与人之间的传染?

(2)麻疹的预防措施

预防麻疹比较好的方法是接种麻疹疫苗,对儿童来说,在5?6个月大小时接种一次,在7岁时再接种一次麻疹疫苗,能够很好预防麻疹病的发生?另外,要尽量减少与患麻疹病的人群接触,流行季节少到公共场所,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

(3)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

预防手足口病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并且注意房间内的通风,多开窗保持空气流通?另外,要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若出现病情后应当及时就医?

(4)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预防措施

由于高致病性禽流感主要由禽类传播,因此,要尽量少接触禽类,在食用禽类肉制品时,应当彻底煮熟,对蛋类也要进行加工,不宜生吃蛋类?对存放的禽类食物要熟制品与生鲜分开,不能放在一起,避免病菌污染?

2.其他预防措施

针对春季常见传染病,还可以通过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范:一是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经常洗澡?洗手以及及时更换衣物等,养成不随地吐痰的好习惯,不随地扔垃圾,要经常开窗通风,保证室内空气流通?当接触传染病患者后,应当及时洗手,或在接触过程中佩戴口罩? 二是形成科学的饮食习惯? 春季比较干燥,要注重补充水分,同时要多吃一些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如蛋类?鱼?奶等?多吃含有维生素C的水果蔬菜,提高抗病能力,增强抵抗力?三是加强群众对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春季传染病多发,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对相关知识的缺乏,不能很好的采取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因此,医疗机构和政府相关部门要注重对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使每个人都能认识到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春季发生的传染病种类较多,而且对人体有很大的危害?但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春季常见传染病已经都可治疗?医疗机构和政府相关部门要注重对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个人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重增强自身身体素质,认真学习了解相关传染病的预防办法,就能够很好的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保持健康的体魄?

参考文献

[1] 邢敏.春季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与护理[J].《药物与人:相约健康》2014年第01S期.

[2] 王宏臣.春季常见传染病预警[J].《家庭教育:幼儿版》2012年第4期

[3] 一帆.有效防范春季传染病[J].《父母世界》2010年第3期.

第2篇:预防传染病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传染病;防治措施;管理方法

随着社会经济全球化进程推进和人口流动激增,大大加快了各种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当今传染病主要有三个特点:①新型传染病不断出现;②多种已被控制传染病卷土重来;③传染病暴发流行的速度和范围比以往快而广[1]。因此传染病的防治措施与管理方法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我院认真贯彻落实传染病相关规章制度,依据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和早治疗原则,积极采取各项有效的传染病防治措施与管理方法,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加强领导,贯彻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进行规范化管理

健全医院传染病管理的组织体系,由医院的主要领导来担任主任委员,成立传染病专门防治管理组织,制定完善一系列传染病防治管理规章制度,使传染病的防治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使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实现法制化、规范化。积极加强医院与全国及各医院传染病监测、控制网络体系的建设,加快传染病管理软硬件建设,杜绝外源性的传染病感染, 减少内源性感染,把传染病暴发扼杀在萌芽状态。加大对医院传染病感染防治管理投资力度, 加大人力、财力、物力全方位投入。

2做好宣传教育培训,加强对传染病防治管理专业队伍的建设

医院要广泛宣传普及传染病防治管理知识, 教育工作人员积极重视医疗活动中隔离防护原则, 学习传染病学、传染病防治方法、灾害医学、消毒隔离与防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知识,提高防治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与业务技能,了解各种传染病传播途径, 采取针对性的隔离措施。重视传染病的职业防护、患者与医务人员安全, 提倡标准预防理念, 监督落实各项防治管理措施。举办各种专题学习班,分层次地做好对工作人员的培训,积极加强对传染病防治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经考核后取得合格证书才能上岗;同时增强防治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邀请专家学者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进行讲座和通过传染病监测预警的信息, 使医院领导与所有医务人员准确了解掌握国内外传染病疫情单位动态,熟悉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尤其是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提高传染病防治管理人员对传染病的认识,及时更新知识网络,促进防治管理工作的开展。

3建立健全医院传染病防治管理组织与报告网络

通过对传染病防治管理组织的建设和完善,形成健全的组织体系,传染病防治管理组织不定期的召开工作会议,审核制定医院传染病防治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传染病防治管理的工作计划及其贯彻落实情况,做好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处理瞒报、漏报、误报传染病疫情人和事。从上到下建立科学合理的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报告网络,确定医院传染病疫情的报告程序: 传染病患者诊治医生科室传染病监测员( 监测小组) 部门监测的负责人医院传染病感染管理科医院传染病领导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提高工作上报的效率,以便尽快的采取相关措施[2]。

4建立完善的传染病监控网络与应急机制

在医疗行政部门的指导支持下, 对传染病防治管理控制工作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计划, 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可能暴发流行传染病的应急预案和消毒防护隔离制度,建立一套完善的科学应急反应系统,传染病防治管理系统应包括监测预警系统、感染控制系统、指挥系统、医疗救治系统、组织宣传系统、科研训练系统和后勤保障系统,各个系统相互支持配合,合力出击,发挥其最大效力。建立传染病监控网络, 实时对传染病相关情况进行监控,做好收集传染病感染基本数据、调查分析传染病暴发流行情况、监测传染病感染的有关危险因素、监测和预测传染病发生、调查传染病流行病学, 追踪传染病病原体、环境卫生学、消毒隔离措施和评价防治管理工作效果等一系列工作,发挥监测预警的功能[3]。监督检查及反馈传染病各防治管理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并对传染病感染事件进行充分调查并提出有效的控制、改进、处理建议。

5迅速有效分析传染病疫情与感染事件,加强快速反应能力

加强对于国内外及本院传染病疫情相关信息的有效紧密跟踪,快速的捕捉与传染病相关的各类信息, 及时对传染病疫情与感染暴发事件进行分析, 通过传染病监测预警信息机制及时的相关信息。对重大传染病疫情流行趋势准确的做出初步预测, 结合国家传染病应急处理方案与医院应对各种传染病暴发的相关预警等级标准, 医院传染病防治管理主任委员会召开专门的工作会议,共同研究提出相应预警处理方案与预防措施, 在应急状态下,及时的把传染病疫情和本院传染疫情及防治管理工作汇报给相关领导,提高传染病的预警能力,并迅速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管理措施,为医院对传染病暴发流行进行快速有效的防治管理做好相关准备与赢得先机[3]。

6加强医院各部门、各科室之间的协同合作

在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进行中,医院各部门、各科室之间紧密配合、实现高效协同、优势互补、如在传染病疫情的报告、预警工作中传染科和医疗部门的协同合作,在传染病疫情的报告、咨询培训、消毒隔离防护中, 传染科和临床及门诊科室之前相互配合;传染科与临床检验科室之间信息共享、协同合作、共同学习研究,传染科和后勤部门在建筑、环境、食品、垃圾处理等方面的密切协作。传染科和统计、流行病学科室在进行流行病学的调查统计分析、计算机中心监测预警的软件系统开发研制方面等之间合作,使得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顺利推进,高效运转。

7加强对传染病的相关科学研究,做好与国际接轨

医院不仅需要提供技术咨询,采取有效的措施做好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还要加强对传染病的相关科学研究。加强对患者、环境中传染病病原体, 特别是对于传播速度快、毒性较强的传染病病原体感染机理、快速鉴定技术和分子流行病学等相关研究, 更好地指导传染病的监测和控制;开展对医院环境微生物学的监测评价研究, 并结合医院传染病感染实际发生情况, 形成一套完善、切实有效的病区微生物学安全性的评价体系。同时加强和国际间交流合作, 及时动态掌握传染病全球流行趋势, 以及国际上先进的传染病知识及防治措施。保持国际医院、研究学会等组织的联系、交流合作,建立全球性的信息合作关系[5]。

8 严格规范各种医疗行为,及时做好督促检查

医院要根据国家对传染病感染管理的相关规定, 控制患者就医流程、医务人员临床诊治、护理等医疗行为全过程,严格要求医疗药械消毒、医疗废物的处理、防护用品、一次性的医疗用品、清洗设备、空气净化设备、环境监测产品等和传染病防治管理相关仪器物品质量, 并对物品储存、使用和用后处理做好管理, 确保传染病防治相关用品安全可靠性。对新进入医院的消毒设备、药品及时进行检测,细化医院消毒灭菌的操作规范, 及时做好督促检查,规范医院医疗行为, 防止在传染病的诊治过程中出现交叉感染。督促医院加强相关硬件设施的建设, 加强隔离诊室、病房建设, 配备相关的仪器设备,确保传染病防治管理取得实效。

9结论

传染病作为严重威胁身体健康的疾病,它不仅是患者个人问题,而且是社会公共问题,具有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等特点,如果控制不当,会带来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虽然现在许多传染病已经得到控制,但是新传染病又不断出现,因此传染病的防治管理工作是一项非常长期的艰巨任务,必须要从心里上引起重视,严格规范医疗行为,积极加强宣传教育培训,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管理措施,提高对传染病的认识和防治管理水平,降低传染病发生率与危害性。

参考文献

[1] 陈静,裴红生,凌汉栋,等.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的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 14(12):1385-1388.

[2] 国家喜,马良,陈迁,等.综合性医院应对突发传染病的科研管理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14 (12):1382-1384.

[3] 翁孟武.性传播性疾病[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感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19(9):25-27.

[4] 朱庆生. 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J].中国护理管理,2010, 3(4):5-8.

第3篇:预防传染病的措施范文

1 存在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

1.1 自我防护意识差。在接产和处理待产产妇和新生儿过程中,未遵守职业防护原则,未执行职业防护程序。

1.2 接产及处理产妇等操作不熟练,未按操作流程进行工作。

1.3 对防护制度掌握不好,不能按要求执行防范措施。

1.4 工作人员少、频繁倒班、未充分休息、机体抵抗力差,增加职业暴露的机会。

2 常见环节

2.1 接诊急产产妇时,未做好接产所需物品的准备及个人防护用品的充分准备。

2.2 产程中进行一些操作时,如人工破膜时、行会阴神经阻滞麻醉及侧切时、胎儿娩出及胎盘剥离娩出时,发生羊水及血液喷溅的可能性较大。

2.3 为产妇及新生儿进行静脉注射,静脉采血时。

3 防范措施

3.1 提高自我防护意识,重视各项规章制度,勿存在侥幸心理,对潜在的危险因素具有预见性,严格遵循标准预防原则。标准预防即凡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均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3.2 熟悉各项护理及接产操作规程,严格按照流程进行各项操作,重视理论学习与技术操作培训。对于一些容易发生血液、体液喷溅、针刺伤的操作,应保证有充足的光线,操作时小心谨慎,勿慌张,避免一些意外伤害。

3.3 纠正不良操作习惯,如注射或穿刺后的针头复帽或随手乱放,用过的剪刀尖端未闭合,未按要求穿防渗透工作衣、戴面屏,导致一些意外伤害。

3.4 接触孕产妇时,做好各项防护措施 进行有可能接触血液、体液的操作时,必须戴手套,发现手套有破损时,立即更换,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在进行人工破膜、接产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及羊水喷溅到面部时,助产人员应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护目镜或面屏;对有可能喷溅到身上时,穿防渗透性能的工作衣,穿过膝且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鞋套或高腰胶鞋;手部有破损时,在进行操作过程中必须戴双层手套。

3.5 使用后的锐器应注意安全放置 绝对禁止将使用后的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帽,可以放置于一个专门的弯盘内,接生完毕后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内,使用中的利器盒装放量达到3/4时,应关闭开口,密闭运送,做无害化处理。

3.6 对于产妇分娩所产生的医疗废物应装入双层黄色塑料袋内,由专人回收处理。医疗器械用含氯消毒液进行初步浸泡处理后由供应室统一回收消毒无菌。

3.7 做好环境的清洁、消毒处理 对于感染及检验结果未回的孕产妇,接产前,预先准备好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放于专门的容器内,对于喷溅于台面、桌面、地面上的血液、体液立即进行稀释消毒。产房门口铺一块用2000mg/L的消毒液浸透的垫子,减少因工作人员进出而造成交叉感染。

3.8 当受到伤害时,必须进行有效的处理和治疗。如不慎被锐器刺伤,应立即挤出残血,清水冲洗,碘伏、酒精消毒创口。对HIV阳性者,除做好消毒外,在24小时内用上抗HIV药物;对HBSAg阳性者,除做好消毒外,应在24小时内及1个月后注射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同时皮下注射乙肝疫苗,并立即上报感染管理科。

3.9 定期检测 医院产房的助产士应定期检测肝功能、抗HBV、抗HCV、抗HIV等项目,并注射相关的疫苗。

第4篇:预防传染病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 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特点;预防控制;易感人群;健康教育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13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2927-02

呼吸道感染指的是病原体经过人体的咽腔、鼻腔、支气管、器官等器官侵入人体而引发的传染性疾病。具有潜伏期短、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发热传染性强、难以控制等特点,是对人类生活具有较大威胁的传染病类型。上世纪末,许多发达国家都对水痘、肺结核等传染病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和研究,我国也在非典后做出相应的隔离防护标准,使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有所成效,但是随着不同类型呼吸道疾病的逐渐发生和发展,对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始终不能放弃。本文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呼吸道传染病的相关传染特点,及其有效临床预防和控制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中所涉及的研究对象是2010年5月――201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过严格的临床检查并确诊为呼吸道传染病;其中男性患者5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21-72岁,平均(5314±253)岁;临床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发热、乏力、全身酸痛、头痛、流涕、咳嗽、水痘、风疹等。

12 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患者入院接受治疗期间的临床资料,将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史、临床症状、用药情况等有效信息录入excel表格,进行系统研究[1]。主要针对患者的发病特点、传播途径等进行,并根据患者的不同病症特点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总结有效预防和控制呼吸道传染病的措施。

13 统计分析 本组研究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均数±平均数(χ±s)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2 结 果

经本组研究发现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传染源表现为呼吸道传染病、阴性传染源、动物等,经临床对症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具有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

31 感染源 经本组研究发现,呼吸道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类型十分复杂,种类繁多,主要表现为病毒、细菌和衣原体等,其中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病毒,下呼吸道感染主要是由细菌和病毒引起[2]。呼吸道传染患者是引发呼吸道感染的主要传染源,特别是水痘、麻疹、百日咳等不具备携带病原状态的传染病,携带病毒的患者是其主要传染源。其次,健康带菌人群和隐性感染也是传染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感染源。此外,禽鸟类等动物也会携带较多病毒或细菌,是导致人类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感染源。

32 传播途径 猩红热、麻疹、肺结核、水痘等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尘埃、飞沫、气溶胶等方式传播,其中飞沫传播方式只是在患者与传染源距离很近或接触时才能被传染,在无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只要与感染源之间的距离保持>2厘米就能绝对防治感染[3];此外,部分呼吸道传染病也可以经过间接接触传播。

33 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呼吸道传染病,特别是儿童、婴幼儿、来年人等,其中季节性呼吸道传染病在冬季和春季比较多发,主要原因表现为季节性的门窗进步,房屋内空气不流通,气候变化大等。

4 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由于呼吸道传染病的易感人群较为广泛,且不易治疗,反复发作,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具有较大影响,如何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是医疗卫生机构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具体的措施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41 隔离 隔离带有感染病菌的患者是治疗呼吸道传染病的一项有效措施,传染病患者是导致呼吸道传染病传播的主要感染源,有效的将病毒携带者、传染病患者等隔离治疗可以从根本上减小健康群体感染传染病的几率。

42 追踪接触者 接触传染病患者的人群会携带细菌、病毒等,根据消息的监测信息确定影响其影响人群和范围,加强对密切接触者的观察和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新病例,并及时予以相应的治疗。

43 带菌患者用药治疗 对携带喜剧行呼吸道传染病的患者给予药物治疗,疫情发生时可以给予敏感的预防性抗生素治疗。

44 保护易感人群 季节交替是发生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原因,冬春季节应对易感人群进行疫苗接种,疫情爆发时要对老年人或儿童等抵抗力低下的人群进行急性接种或给予预防性药物治疗[4]。

45 环境处理 生活环境对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结合传染病的感染源、污染范围等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进行必要的环境处理,保证生活环境的清洁、空气流畅,并给予必要的消毒处理。

46 健康教育 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于发展与患者对其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关系密切,加强对易感人群的将抗教育,使之了解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原因、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告知其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是预防和控制呼吸道传染病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 邓小雁衢州市44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A]第三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论文集(第九卷 预防分卷)[C]2011,18(07):109-110

[2] 于亚军各地要做好冬春季突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工作[N]呼和浩特日报(汉),2012,13(04):198-199

第5篇:预防传染病的措施范文

为了有力地保护全校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学校发展,维护学校稳定,将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依法纳入科学、规范、有序的轨道,形成工作常规,根据省、市、县有关加强学校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工作的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学校传染病防治措施及应急预案.

一、防治措施

1、建立健全报告制度

传染病在本地发生、传播后,各点值班教师每日八点前向医务室通报宿舍人数及健康状况.

2、确保饮食饮水安全,做好消毒保洁工作.

学生宿舍进行全面大扫除、及消毒工作,不留死角.宿舍做到每日清扫,办公室、寝室定期进行消毒.

3、利用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传染病防治及健康教育的宣传.

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宣讲对“传染病的防治方法,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4、做好对住校生的健康监护工作,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5、学生或管理教师在家中出现风疹、流脑、麻疹、流感等传染性疾病,应及时就医并向学校请假,不得带病上学、上班.经医院诊断排除传染病后才能回校上课、上班.

6、学生或管理老师在宿舍内出现传染病,要求其立即戴防护口罩、手套,到学校隔离室休息,请医务人员作初步检查,需转医院治疗的立即转传染病医院.学生出现传染病症状的,班主任要立即通知其家长,由家长陪同去医院,家长不能到校的,由班主任教师护送去医院(护送人员都要穿好防护服,戴口罩、手套).如果是本校教职工出现传染病,也要求戴防护口罩、手套,初步检查是传染病的立即转送定点医院并通知其家属,家属不能到校的由校领导及工作人员护送去医院(护送人员都要穿好防护服,戴口罩、手套).

7、学校对传染病人所在寝室及所涉及的公共场所进行消毒,传染病人密切接触的学生、管理老师进行隔离观察.防止疫情扩散,迅速切断传染源.

8、传染病人在医院接受治疗时,禁止任何同学、同事前往探望.

9、发现传染病人后,应迅速向全体师生公布病情感染源及其采取的防护措施,让广大师生了解情况,安定人心,维护学校稳定,树立战胜传染病的信念.

二、具体传染病的防治措施

1、甲肝的防治

(1)、通过健康教育课,增强学生健康意识,使学生了解甲肝的传播途径,各种临床症状,预防措施等.从而能切断甲肝的传播途径.从根本上预防甲肝型肝炎的传播.

(2)、加强宿舍的卫生检查,尤其是对厕所等易造成甲肝传播的途径进行定期检查,厕所里保证水龙头有水供应.

2、风疹的防治

(1)通过健康教育课,增强学生健康意识,使学生了解风疹的传播途径,各种临床症状,预防措施等.从而能切断风疹的传播途径.一旦发现风疹坚决予以隔离治疗.

(2)加强宿舍卫生的管理,保持寝室通风透气,寝室清洁.

3、沙眼的防治

(1)、通过健康教育及讲座等,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平时注意用眼卫生.

(2)、如发现沙眼患者,应及时指导.

4、腮腺炎的防治

(1)、通过健康教育课,增强学生健康意识,使学生了解腮腺炎的传播途径,各种临床症状,预防措施等.从而能切断腮腺炎的传播途径.

(2)一旦发现腮腺炎患者,应予以隔离治疗.

5、水痘的防治

(1)、通过健康教育及讲座等,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2)、如发现水痘患者,应及时指导用药.

三、应急预案

1、加强宣传教育

利用多种形式加强对肺结核、沙眼、风疹、麻疹等传染病的防控宣传工作,充分利用科普宣传材料,板报等宣传春季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使全体师生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正确认识传染病对人类的危害,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预防各类传染病的传播.既高度重视,又不能盲目恐慌,一定树立必胜信心.

宿舍要经常保持通风换气,干净卫生.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传染病的关键,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打喷嚏或咳嗽时掩住口鼻.

2、制定、落实防治措施

(1)、学生或管理教师在宿舍内出现传染病,要求其立即戴防护口罩、气垫手套,到学校隔离室休息,请医务人员作初步检查,需转医院治疗的立即转传染病医院.

(2)、在宿舍内发现有传染病的学生或教职工,应在第一时间内送学校医务室进行隔离观察,并马上打“120”电话,送定点医院诊治.

(3)、学生或管理老师在家中出现传染性疾病,应及时就医并向学校请假,不得带病上学、上班.经医院诊断确认康复后才能回校上课、上班.

第6篇:预防传染病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流行传染病;控制;预防

流行传染病自古以来就有所记载,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很多传染病都已经得到控制,可以预防。但是传染病的病菌也在不断进步、变异,很多都具有了抗药性。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流行的过程,即病原体从感染者排出,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侵入易感者机体而形成新的感染,并不断发生、发展的过程[1]。现探讨流性传染病的控制及预防方法。对本地区2013年3月~2014年3月常见流行传染病的病况进行调查分析,与采取控制及预防措施后流性传染病的发病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3月~2014年3月调查本地区正常的成年人对流行传染病结核、乙肝的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在实施控制及预防措施后,在进行统计并与之前进行比较。

1.2流行传染病的控制及预防方法

1.2.1控制传染源 在传染病病发时,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控制感染源,隔离患者。许多传染疾病在高峰阶段或之前就会排出大量的细菌和病毒。避免人群过度集中,减少集体户外活动。对于乙型肝炎、菌痢这种病原携带者也是感染源的疾病,更要注意防范。

1.2.2切断传染途径 控制流行传染病的一大重要方法就是切断传染途径。对于冬春季好发的呼吸道传染病,为避免感染,应当定时开窗通风,避免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对于各种肠道传染疾病,要做到卫生饮食,养成个人卫生习惯,消灭"四害"。

1.2.3人工免疫 加强人工免疫,进行预防接种是预防流行传染疾病的主要手段。需要将疾病的生物制剂接种到人体,使机体对该种疾病产生特异性,提高人体的总体免疫水平[2]。如脊髓灰质炎、麻疹、乙肝都是通过防预接种进行预防的。

1.2.4改善卫生条件 改善周边生活环境卫生条件是控制预防流行传染疾病的重要方法。改善环境,消除病菌的生存条件,对城镇、农村居民的饮水进行消毒,做到饮水安全;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努力贯彻《食品卫生法》,坚决拒绝有害食品流经市场;做好城乡垃圾污水及粪便的排放与处理工作,将强无害化处理;对医院及致病性微生物实验室进行严格管理,防止感染病菌扩散[3]。

1.2.5健康教育 提高公民对流行传染病的了解认识,加强健康教育也是控制和预防疾病传播的有效方法。可通过电视、网络、传单及讲座等方式宣传普及有光流行疾病的传播途径、危害性及预防等相关知识。

1.2.6完善传染病长效控制机制 加大传染病的监测力度,包括传染病发病、死亡、传染病病原等情况。完善传染病防止机制,包括卫生监督系统、疾病防制控制体系、信息情报系统及公共卫生治疗救助机制等。有必要时还可开展对流行因素、流行规律的研究[4]。加强国境的卫生检疫,防止国外的传染病流入国内。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软件SPSS12.0对此次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的对比检验法,用χ2检验法对比计数资料,P

2 结果

实施流行传染病预防控制管理后本地区流行传染病的发病率明显下降,与之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常见的流行传染疾病例如结核病、病毒性肝炎等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具有严重的影响。现在各种病菌不断变异又形成了很多新兴的病菌,其危害性更加强大,极容易造成暴发流行。

通过上述研究,加强对流行传染疾病的控制预防,做到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进行人工免疫、进行健康宣传、完善传染病长效控制机制等,可以有效控制、预防流行传染疾病,明显降低其发病率。

参考文献:

[1]YangChanggui,shrimp,Ou Xiulian.Shenzhen city community preventionprevention vaccination and infectious disease operation Cost research[J].Journal of community medicine,2010,7(9):1-3.

[2]should believe loyalty.Cixi city analysis of epidemic encephalitis B in seasonal incidence of circular distribution[J].Zhejiang Preventive medicine,2011,23(6):35-36.

第7篇:预防传染病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农村传染病;预防控制;问题;对策

1前言

农村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的疫苗接种,开展相应的健康教育宣传或培训工作,进而提升人们自我传染病保护和预防的意识,减少并控制农村传染病的发生。根据相关的统计,我国在2014年1月所发生的法定传染病为457766例,其中1157例死亡,其中甲类传染病中不存在死亡和发病的病例,乙类传染病中的的发病数较多,为272005例,其中1136例死亡;丙类传染病的发病率数为185761例,其中21例死亡[1]。本文对农村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行分析。

2农村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关于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宣传工作缺乏全面性就目前我国部分偏远的乡镇农村而言,居民普遍存在传染病防范意识薄弱的问题,并未认识到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重要性。这与政府相应部门的宣传教育工作存在较大的联系,部分管理者因为缺乏对相应传染病预防知识、法律和政策等的了解。因此,在宣传教育的过程中,并没有做到全面、系统的宣传教育,最终导致居民对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知识缺乏认识。

2.2开展工作的经费不足尽管近几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对农村传染病预防和控制下拨的经费逐渐增多,但总体而言,大部分地区仍然存在资金匮乏的现象,致使传染病预防和控制资金的缺口比较大。尤其对于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因为资金缺乏,用于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医疗器械,以及基础设备均比较差,对于大型的、新进的医疗设备也不能够及时购买。因此,当出现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其应对能力严重不足,并且在传染病疫情监控和监测方面也表现出较大的缺陷。

2.3社会发展因素的影响在社会不断发展下,农村和外界的接触更加广泛,外加居民缺乏相应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的意识,加大了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的难度。农村传染病的传播在近年来集中到中小学等场所中,但目前仅有极少部分的中小学具备控制和预防传染病传播的能力,在有关银川中小学农村中小学传染病的调查中,共对184所学校进行调查,但设有相应防控机制的学校仅有138所,为总数的75%[2]。

2.4农村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的工作体系缺乏系统性目前大多村级医疗机构,以及部分乡镇卫生院,因为经营效果不佳,并且基础设施和经济条件较差,工作人员总体医疗水平偏低,致使整体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体系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不能够较好的发挥预防和控制农村传染病的作用。

3农村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3.1加强宣传的力度为提升村民的传染病预防和控制意识,首先应做好相应的传染病宣传和教育工作。对农村传染病的法规、防制法律和相应的政策进行教育宣传,进而促使居民能够养成较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提升防病意识。

3.2结合多种筹措途径解决资金问题在解决农村传染病工作的资金问题时,需建立起相应的经费保障机制。政府应根据我国经济增长趋势,对应的增加对农村传染病预防和控制资金的相应投入。与此同时,还应完善农村卫生医疗机构现有的基本设施设备,对用于传染病监测和检查的相应设备进行及时的更换,进而提升传染病预防和控制效果的提升,将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工作作为出发点,落实好开展专项工作的资金。此外,还可通过多种渠道进行资金筹措,借助媒体,向具备相应能力的个人和企业寻求帮助。

3.3找出农村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中的主要矛盾进行重点管理在开展农村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时,应将工作的重点区域放在中小学等人员比较集中的地方,并注重对易感人群的防范。此外,各级政府还应注重对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和服务单位的管理和监督,确保相应的部门能够做好隔离、监控和预防等具体化的工作,进而防止交叉感染。同时还应注重对农村公共环境卫生的改善。

3.4促进农村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的完善为构建系统完整的医疗卫生保障体系,需注重传染病应急处置机构和基层医疗机构的建立健全,并充实工作开展所需的硬件和软件设施,同时选用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而提升整体专业技术水平,最终达到提升各地区卫生院和疾控中心基层服务的能力。除改善人员结构之外,还需掌握传染性疾病的感染过程和病原生物学,重点熟知传染病中流行病学的特点、重点流行环节、传染途径和易感人群等,进而能够制定预防和治疗的措施,并能够对群众进行相应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3]。

4结束语

解决农村传染病预防和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于促进人们的健康,以及社会的和谐具有有重要意义。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注重相应预防人员结构的优化,并注重其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以促进人们整体健康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郭拴增.当前基层预防保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2,4(3):178-179.

第8篇:预防传染病的措施范文

一、预防措施:

1.学校有效开展预防传染病的卫生健康教育,组织力量消除鼠害和蚊、蝇等虫媒昆虫以及其他传播传染病的或者患有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动物的危害。

2.学校有计划地建设和改造公共卫生设施,对污水、污物、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改善饮用水卫生条件。

3.学校配备设立专门的卫生室和校医,承担本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和疫情管理工作。

4.学校响应防疫站的号召,定期为学生接种疫苗。

5.供水单位供应的饮用水要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

6.学校食堂符合食品卫生法的标准,建立严格的食堂管理制度,做到食物新鲜卫生,场所定期消毒并做好“除四害”工作。食堂人员都有健康证。

7.如学生或教师被认做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在治愈或者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来校上课或从事学校工作。

8.任何人在学校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都应当及时向学校校医或学校领导报告。医疗保健人员发现甲类、乙类和监测区域内的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必须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时限向当地卫生防疫机构报告疫情。卫生防疫机构发现传染病流行或者接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炭疽中的肺炭疽的疫情报告,应当立即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立即报告当地政府,同时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9.学校有关主管人员和校医,不得隐瞒、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疫情。

二、应急措施:

1.在学校发现甲类传染病病人和病原携带者,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病人、炭疽中的肺炭疽病人、非典患者和疑似非典患者、禽流感患者以及疑似禽流感患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部门协助治疗单位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2.对除艾滋病病人、炭疽中的肺炭疽病人以外的乙类、丙类传染病病人,非典患者和疑似非典患者,禽流感患者以及疑似禽流感患者,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

3.对疑似甲类传染病病人,在明确诊断前,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

4.对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污染的场所、物品和密切接触的人员,实施必要的卫生处理和预防措施。

5.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当地政府应当立即组织力量进行防治,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必要时,报经上一级地方政府决定,可以采取停课的紧急措施。

三、监督和责任:

1.学校上下人人重视,层层把关,领导起带头作用对传染病防治工作行使监督管理职权。

2.校医要对传染病的预防、治疗、监测、控制和疫情管理措施进行监督、检查。

第9篇:预防传染病的措施范文

进入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交通的日益发达,人员的流动性也越来越大,许多新的传染性疾病在流行[1],如几年前的SARS、近几年的禽流感、甲流感等;而且之前的传染性疾病如结核病、性病等发病人数也呈上升趋势。预防和控制各种传染病的流行是一项长期持久的工作,对我国居民开展预防传染病知识教育可以提高人们对各种常见传染病的知晓率,有利于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是临床的常见病、特殊性病种,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有效手段,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采用各种形式开展预防传染病知识教育是必需的和必要的,而健康教育对传染病患者的作用也日益受到重视[2]。现就预防传染性疾病的重要性、掌握传染病知识的必要性及防控的长期性作如下综述。

通过各种讲座突出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性

首先教育的对象除了辖区居民,还包括传染病患者。在各种讲座及各种宣传中,要强调预防的重要性,避免一些重治疗轻预防的思想。在宣传和讲解中可以通过曾威胁全球的霍乱、天花、鼠疫、结核病等的流行,后通过各种预防措施有效地控制了传染的实例,从而引起居民对预防传染病的高度重视。同时应让居民看到,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而且,从最新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我国已有老年人1.78亿,进入老龄化趋势,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老年人由于身体各器官的衰退,对疾病的抵抗力也随之下降。因此,更需要加强预防工作,通过宣传,可以让居民了解和掌握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及普通的常见传染疾病预防知识,做到让疾病患者及家属了解消毒隔离方法及隔离时间、传播途径等,患了传染性疾病要及时到医院治病,更要重视防病。基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人员也要适应新形势下社区居民对防病的需要,成为高素质的防疫工作者,不仅要学好预防医学知识,更需要掌握技能并在沟通中开展防治传染病宣教工作。

预防传染病的实用性

开展预防传染病知识教育除了要进行预防传染病重要性的宣传外,为了提高讲座效果,提高居民的学习积极性,在宣传时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在讲座中突出与居民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突出预防传染病的实用性。如结合平时日常生活、工作、购物、旅游等实例,进行有实用性的宣传,讲解日常生活、工作、购物、旅游中必要的传染病预防知识。同时结合季节如春末夏初,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如手足口病、肠道传染病、甲肝、风疹等传染性疾病,也大有流行趋势,要让人们认识感觉到宣传的传染病预防知识是非常实用的,让居民感受到所学的知识就在身边。要提醒居民,一旦有传染源存在,极易造成大范围的流行。因此,为了控制疫情,特别重在平时的预防措施。同时对居民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如增强体质,提高疾病的防御能力,避免过度劳累,加强体育锻炼,勤洗手,不吸烟,保持室内清洁及空气流通;生活中注意食品卫生,保存食物时要注意生、熟分开。

讲座中强调预防传染病的长期性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和发展,过去一些常见的传染病如霍乱、天花、鼠疫等由于防控措施得力,因此,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而一些新的传染性疾病,如前几年的SARS、近几年的禽流感、甲流感和在幼儿中流行的手足口病等,SARS的暴发说明人类同传染病的斗争远没有结束,任何忽视传染病控制的观点都是十分有害的,因此,传染病的防控工作任重而道远,是一项复杂、长期、艰巨的工作,据相关资料显示,目前全球传染病发病率大幅度回升。所以说传染病的预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长期性工作,通过加强预防传染病的宣教,可以减少传染病的发生及流行,同时通过宣传,可以提高居民的素质,从而决定着未来辖区内预防传染病工作成败,可以从各方面引导居民的群体意识及爱国卫生思想,结合环境污染的状况,让大家观察身边那些不环保、不文明的行为和现象。

讨 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流动人口的日益增加,如不对辖区居民进行有效的宣传与健康教育,一旦发生传染病疫情,将导致传染病的蔓延,因此,针对各年龄层次的人进行有计划的系统、规范的健康教育,对提高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人们的传染病知识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采用各种形式开展预防传染病知识教育是必需的和必要的。通过总结,认识到系统的传染病知识健康教育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首先有利于患有传染病的患者对传染性的了解及防止传染他人的意识。据相关文献报道,90%的患者及家属不了解消毒隔离方法及隔离时间、传播途径等,而且大多数患者得知患了传染性疾病容易产生绝望情绪,不肯配合治疗等,经过系统的健康教育后,消除了患者及家属的恐惧心理,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积极配合治疗[3]。

进入21世纪,对诸如传染性疾病等多种疾病的治疗方式已从单纯的治疗转变为以医疗、预防、保健相结合的模式。对辖区居民及传染病患者进行针对性、系统的传染病健康教育,不仅可提高患者的信心,对增强患者的道德意识、法制观念、社会责任感均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也可以使患者学会保护自己,也学会对他人负责[4,5]。传染病再度肆虐的严峻现实,传染性疾病仍然是发病率高、危险性大的疾病,时刻在威胁着人们。

参考文献

1 黄哲梅,洪婉媚,李剑妮,等.传染病患者疾病知识认知和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及对策[J].现代临床护,2005,4(2):37-38.

2 林奕,李力,徐岩,等.肺结核患者的心理调查与护理干预研究[J].中国防痨杂志,2007,29(4):306-309.

3 朱玉霞,彦文娟,王雅玲.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健康教育效果评价[M].全国传染病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2008:53.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