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老年心理学论文范文

老年心理学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老年心理学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老年心理学论文

第1篇:老年心理学论文范文

沟通技巧也是需要我们尤为关注的,这也是使病人满意,让治疗工作更加顺利所不可或缺的。在沟通过程当中,应当尽量注意语言的亲切得体,给患者留下较好的第一印象。同时,应当充分考虑到病人的自尊心,在回答和询问过程当中,用语应当包含同情和关心,用礼貌而热情贴心的话语拉近与病人的关系,反之,生冷、硬、粗俗的话收到的则是完全相反的结果。[2]自然坦诚的和病人交谈,不装腔作势,不模凌两可,言语的通俗易懂往往能够收到较好的交谈和沟通效果。其次,对非语言沟通技巧如各种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等也都可以有效的促进和病人之间的沟通,面部的微笑可以让病人感觉到亲切,握手和轻轻拍肩等动作同样可以使得病人感受到护士的关怀,以此减轻病人在患病期间的孤独感,配合治疗。充分考虑到病人的需要,将服务进行于病人开口之前,给病人以更为贴心的感觉,这些都是护士在工作当中所需要关注的要点和努力的方向。

二、生活护理是关键

伴随着临床护理技术的不断提升,生活护理则应当成为护理过程中的所需要尤为关注的地方,也是整个护理的关键所在。根据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病人特点,在饮食当中应当符合低脂低盐的治疗性饮食要求,部分老年人对此持反对态度,尤其是对于已经习惯吃较咸食物的农村病人尤为反对。这时就需要我们根据病人的病情对其进行耐心细致的讲述,让他们了解低脂低盐饮食的重要性,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让他们能够积极配合医生和护士的治疗,早日康复。另外,由于年龄原因,老年人都存在味觉减退和牙齿松动等情况。所以,在老年人的饮食提供上,应当尽量保证食物的柔软,为老年人提供易消化和咀嚼且饱含纤维的多样化食物。同时还应根据老人情况适当的使用缓泻剂,达到防止便秘和促进粪便软化排出的目的,针对心梗病人还应当对其加强嘱咐,让他们排便不宜用力,避免对病情的加重。在强化生活临床护理的同时,我们还应当对病人用药之后的各种反应做出密切观察和记录,心血管系统疾病药物对中年和老年患者来说有较多的区别,因此,我们应当根据老年人的肾功能减退等等年龄特点和具体情况,严格控制剂量,仔细观察变化,重视老年患者的生活护理,从而实现辅助其早日康复的目的。

三、健康指导是辅助

“人人要健康,健康为人人”这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一句话,对病人实施各方面的健康教育也是临床护理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3]为了让健康教育发挥作用,辅助治疗和康复,我们应当将其融入整个护理工作当中并持之以恒的开展,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根据病人的健康需求和患病情况,我们可以就具体情况采用示范教育、文字教育以及口头和形象教育等,也可以将多种教育结合起来以实现更好的教育效果。通过这样的教育过程,让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老年患者也能够充分的了解到自身患病相关的一些医学知识,这不仅有助于他们在住院期间的配合治疗,同时这些简单医疗知识的普及对病人出院后对疾病的良好防范也有了极大的效果,减少了相关疾病的复发率,实现保护健康的目的。

第2篇:老年心理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高职护生;实习后;临床能力;提升

一、临床能力现状

(一)调查工具和对象。我们采用自制的《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实习后临床能力调查问卷》[1]对学校408名高职护理实习返校学生(学生组)和医院232名带教老师(带教组)进行调查,有效问卷634份,其中学生组403份,带教组231份。问卷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调查的主要目的及专家意见建立,问卷分为6个维度共60项条目,每个条目的Cronbach’s α系数均大于0.7。问题全部是单选题,有很强、强、一般、差和很差5个答案等级,对各等级分别赋予5、4、3、2、1等5个分值。本次调查结果如下。

(二)结果。(1) 护生临床能力基本达到教学目标。实习后护生临床能力的6个维度学生组和带教组评价各项均分均在3分以上(临床护理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健康教育能力、社区护理能力、专业发展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6个维度学生组评价情况为3.727±0.470、3.209±0.414、3.441±0.538、3.159±0.535、3.228±0.502、3.242±0.483,6个维度带教组评价情况为3.700±0.515、3.300±0.455、3.368±0.484、3.059±0.401、3.071±0.426、3.131±0.417),临床护理能力的评价无论是学生组还是带教组评价得分均最高,位于6个维度之首(见表1);60个条目中,50个条目V分>3分,其中基础护理操作能力均分为4分。结果说明高职护生实习后临床能力基本达到了学校教学目标的要求,护生实习后临床能力总体不是很强,临床护理能力在六项能力中比较强。(2) 护生专业发展能力和社区护理能力较低。在本次调查中,专业发展能力和社区护理能力显示相对薄弱。社区护理能力评价两组得分最低,位于6个维度最后(见表1),该维度7个条目有3个条目(独立进行社区评估、独立为社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在社区独立开展健康咨询)均分

二、临床能力提升对策

(一)深化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临床能力。(1)强化基本操作技术和急救技术。实施项目教学,以任务引领、理实一体化、学生为主体开展实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充分发挥高职学生的思维特点优势,提高学习效果;以省级、国家级护理技能比赛促进护理教学, 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运用高仿真模拟人系统进行救护训练,学生在教师设计的病例引导下,将单一的技能训练转变成综合护理知识的运用,在强化学生临床实践技能的同时不断提高她们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2)加强健康教育和人际沟通实践教学。一是增加《护理健康教育》、《人际沟通》课程教学的实践课时,使护生掌握基础理论、策略和形式。二是加强临床教育实践,使学生掌握不同的个体在不同时期对健康教育方面的需求,能采用不同的形式开展健康宣传品的制作、专题讲座和家庭健康教育;通过案例、情景、临床实践等让学生主动建立主导的护患关系,使护生找准沟通切入点,正确应用沟通技巧和方式,使专业知识得以真正有效应用。(3)多种途径培养评判性思维能力。采用融入生命教育的案例教学法, 提高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使学生具有更强的综合分析应用能力,更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校院合作开展开放式专业性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反思日记教学,构建“学习-实践-学习”的良性机制,促使学生面对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进行思考,提出疑问,促进了护生学习,提高职业能力。总结复习性概念图示训练,促使学生进行评判性的思考,学会从整体的角度看待病人。实习过程顶岗实习采用临床真实环境和更符合护理伦理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判性思维的训练,体验病人病情动态变化,做出对应处理,将理论与实践及时有效结合。

(二)加强社区护理教学,提升社区护理能力。(1)完善社区护理课程体系设置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护理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注重于临床,社区护理教学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滞后于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需求,学校教育无论在学时安排、教材建设、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等方面与社区护理人才培养需求尚欠匹配, 因此,学校进一步完善社区护理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开设具有社区护理特色的课程,如社会医学、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社区人文与关护、老年保健学、老年临床医学、老年心理学、信息学、社会调查研究等,培养知识层面上合格的社区护士。(2 )重视实践教学。加大社区实践比例、增加社区实习时间,以家庭病床为依托开展社区护理实践,积极组织学生深入家庭开展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六位一体”综合服务,鼓励学生把所学知识有针对性地运用于各家庭,如建立健康档案、健康调查、儿童预防保健、营养饮食情况、妇女保健等。

(三)转变能力评价观念,培养专业发展能力。(1)强化专业认识。专业发展能力是衡量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指标,是专业发展的内在潜力和岗位竞争实力。专业发展能力培养对推动护理学科发展与建设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次调查发现护生实习后专业发展能力薄弱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各医院实习带教的主要内容是各种技能的训练,对科研、管理等专业发展方面关注较少;学校教师对高职护生的专业发展、长远的规划缺乏较深的理解,学生在护理科研、护理管理课程教学中实践训练较少。为此学校和医院双方加强认识,重视护生专业发展能力的培养。(2) 完善评价模式。有关调查表明临床学习环境对护生专业能力发展呈正相关关系,与临床护理教学的评价体系也有关。实习前采用临床能力培训模式,即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模式+教学计划开发+行为导向教学法进行培训。实习过程中以临床能力为核心,构建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建立临床能力指导评价体系,规范实践教学环节标准,倡导反思式学习,逐项完成实习任务。

(三)开展项目培训。针对调查中发现的专业发展能力比较。薄弱的6个条目,开展《护理科研设计》、《科研论文》和《创新》等项目化讲座,即强化培养某种能力提升计划的专题讲座,进行创新作品设计和科技查新实训,组织学生参加创新比赛,并形成能让实习护生模仿实践的实施项目,通过项目任务的实施完成,提升预设能力。

总之,要从根本上提高护理人才素质,适应时代要求,能力培养是关键。在校的学习是基础,一年的临床实习至关重要,院校双方仍然要共同努力,在坚持临床护理能力教育为重点的基础上,加强社区护理、专业发展能力培养,使护生的临床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