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道路施工技术论文范文

道路施工技术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道路施工技术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道路施工技术论文

第1篇:道路施工技术论文范文

城市道路养护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规划、设计、施工、养护、路况监测和评价等方面。

(一)规划

评价现有路网状况,提出需改善的项目,确定需改善项目优先次序,制定计划并编制预算。

(二)设计

收集原材料、交通、环境、费用等数据,对需改善项目提出设计方案,进行结构分析和经济评价后,提出费用-效益最佳方案。

(三)施工

编制招标文件,提出施工要点,组织道路工程施工,控制施工质量。

(四)养护

提出养护要点,编制养护计划。

(五)路况监测和评价

进行道路日常巡检,确定控制或评价路段,定期监测路况变化。城市道路养护管理工作分属不同的管理层面。如规划活动主要指整个路网的投资决策和计划安排,设计和施工活动则涉及各个工程项目的技术管理。城市道路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就是在监测路况取得道路服务状态数据的情况下,不断做出与道路有关的各项管理决定,并加以实施。

二、城市道路养护管理的作用

城市道路养护管理的目的是为了经常性保证道路及其附属设施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从而保证道路安全快速通行和服务等功能的实现。通过对城市道路的养护管理,起到以下作用:

(一)及时了解和正确评价道路状况和服务水平

根据道路状况和服务水平,及时安排维修保养、中修、大修等工程,合理安排维修养护资金,保证道路完好。通过养护调查建立相应的技术状况数据库,为城市道路的运行管理提供完整、科学的技术数据,并将数据分析处理后为决策服务。

(二)提前预防道路设施病害发生

及时治理随时出现的损坏,防止微小病害的进一步扩大,尽可能延长道路设施的使用寿命,延缓大修周期,降低运行管理成本。

(三)及时发现并弥补道路设施先天不足或使用缺陷道路设施在建设期间,由于设计或其他原因,造成使用过程中出现道路排水、通道设置等方面问题,只能通过后期的养护维修加以弥补。

(四)减少或杜绝意外损害和伤害

对道路设施进行科学、到位的养护管理工作,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杜绝由于设施病害、维护不当等原因给道路使用者带来的意外损害和伤害,避免由此发生的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三、城市道路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城市道路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护管理体制落后、养护管理资金严重不足、养护管理体系不健全、养护机械化水平低和法规、标准建设滞后。

(一)养护管理体制落后

1、不能对道路设施实施统一管理

当前,许多城市存在着多个养护管理部门,这样就人为把统一的设施划分不同区域管理,显然不利于道路设施养护管理的统筹考虑、整体安排。同时,由于各部门职责交叉,经常会出现面对问题、责任,互相推诿扯皮的情况。

2、管养不分,责任不清

现行管理体制下,养护管理部门既是城市道路养护的管理单位,又是养护的生产者。管理者责任不清,经常就养护计划与养护资金的分配发生矛盾,一旦发生质量问题,很难追究责任。

3、有限养护经费用之不当

每个养护管理部门为了应对养护资金的不足,均成立了施工企业,造成冗员过多,养人包袱沉重。

4、缺乏竞争与创新

现行管理体制下,缺少市场压力与变革的动力,容易导致资产流失、非生产人员膨胀、队伍素质下降、行业管理职能削弱等问题。城市道路养护质量主要靠内部机制来保证,在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的情况下,直接导致养护管理技术不能创新、养护水平难以提高,道路完好率始终处于不理想状态。

5、企业失去活力

许多养护管理部门成立的施工企业既具有企业身份,又要负担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责任和义务,要服从以社会效益为主的行政指令,这就束缚了企业活力,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也无法调动企业积极性。

(二)养护管理资金严重不足

城市道路养护资金是保证城市道路养护管理工作正常开展、道路设施完好满足功能需求的重要基础条件。由于城市道路的公益属性,其养护资金完全靠政府财政投入。但是,在大多数地区,城市道路养护资金每年的支出额只占所需资金的一半左右,每年城市道路增长的幅度远远高于养护维修资金的提高幅度,可以说养护资金处于严重不足的状态。

(三)养护管理体系不健全

1、缺少完备的路况数据

正确、全面的路况数据可以反映路网使用状况的实际水平,从而对路网的使用性能做出正确评价。许多地方缺乏完整而详的城市道路历史数据档案,如各种路面结构、养护历史数据、路面的使用性评价数据等,而这些信息对于科学的养护决策而言是必需的。

2、现有档案信息管理手段落后

许多城市道路养护管理部门都存有该部门成立以来所管辖道路设施的档案,但是档案的借阅、查询及保存工作仍然采用人工方法,工作效率低。由于借阅频繁,资料破损比较严重。

3、没有建立定期路况检测、评价机制

多数城市道路路况数据的采集是以“道路完好率”为主,表征的是养护工作质量,并不能准确反映路面结构、损坏、平整、抗滑等多方面的使用性能。

4、养护决策制定的主观性

许多城市道路养护管理工作由于没有建立相应的信息化管理和辅助决策系统,缺乏决策方面的先进技术支持,以往的养护决策往往依靠经验做出,无法从路网整体角度出发,对整个路面使用寿命周期进行对策类型和实施时间的优化,人为因素很强,所得出的决策无法保证最优。这样的决策不能使有限资金得到最好利用,也不能提供最优的路面状况。

5、缺乏养护工程监理体系

由于许多城市道路的保养小修和中修工程并未进入招投标市场,而是由养护管理部门直接实施,虽然具体施工时有养护管理部门的质检科监督工程质量,但是缺乏第三方、无利害关系的专业监理公司的监督,工程质量的保证体系还不完备。

(四)养护机械化水平低

1、设备种类单一

目前城市道路养护管理部门拥有的设备大都是功能单一的小型维修机械,种类单一,缺乏大型多功能养路机械,致使道路养护维修机械化水平较低,制约了道路养护维修质量。

2、养护维修设备数量少

许多城市道路养护管理部门,道路设施技术装备率距建设部1992年颁布的《城市道路桥梁和排水设施养护维修机械装备标准》规定的1500元/千平方米相距甚远。

3、既有设备工作性能不高

许多地方现有的养护维修设备都是国产养路机械,大部分购置年代较早,功能比较单一。经过十多年的使用,设备性能已经严重衰减,故障率较高,一些设备还超过了报废期限,严重影响了养护维修工艺的可靠性和施工进度。

4、设备更新改造慢

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交通量迅速增长,路面破损越来越严重,道路的养护工程量也越来越大。但是现在路政管理使用的机械设备多是使用20多年,甚至30多年的。

5、机械化程度低

由于设备的缺乏和陈旧,道路养护工程机械化程度较低,大部分养护维修工作处于半机械半人工操作状态,相当一部分道路病害来不及处理,很多道路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

(五)法规、标准建设滞后

1、缺少有针对性的规范、标准

目前,城市道路养护维修领域还缺少有针对性、具有地区特点的各类养护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养护保障、养护定额等规范和标准技术体系,造成养护工程费支出缺乏严格的考量标准,随意性较大;养护质量的考核仍沿用一般的“道路完好率”指标,缺乏整套完整的评价体系,不能满足现今城市道路全方位养护的客观要求。

2、《城市道路管理条例》急需修订

建设部颁布的《城市道路管理条例》于1996年实施,距今已十多年之久,应该根据实际进行调整,尤其是体制即管理者是谁的问题,近十年的改革发展,市政工程的投资来源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工程养护主体条块分散、独立管理、各自为战,工程养护的操作层没有市场准入资格限制,造成水平参差不齐,任意队伍都能披挂上阵,养护市场缺乏规范。

四、解决问题的措施

(一)扩大资金筹措渠道

从目前来看,可供城市道路养护管理的资金来源渠道主要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中提取;有选择地出让部分基础设施的使用权和经营权;合作路桥经营权;吸收增量资本;合理收取各种占道费;征收出租房税;建立以养路费为主的道路用户税费筹资体制;国家或省支持的城市管理的专项资金;关键路段设置轴重检测设备;居民收入调节税的征管;修建具有优质服务设施的车辆清洗站;修建优质设施污水处理厂;修建地上或地下大型停车场;修建优质服务设施城市道路等。

(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提高城市道路养护资金的使用效率,花更少的钱办更多的事,达到更好的效果,也是节省资金的有效办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高资金效率:加强资金的使用管理;提高养护决策水平;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节约成本;严格审批养护工程变更等。

(三)实现道路养护管理信息化

城市道路养护管理信息系统需要实现以下功能:

1、档案存储的电子化

存储完整、系统、准确的路网基本数据和路况调查数据,能够迅速、及时地查询有关管理信息、数据、资料等,为道路的规划、设计施工和养护提供依据,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效率。

2、对道路使用性能进行监测和评价

通过监测采集系统,定期采集城市道路动态数据,通过客观资料对路面技术状况进行评价,说明道路的现有状况,以便及时采取适当的养护对策措施。

3、对道路的养护状况进行评定

通过对路面技术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价,以及阶段检查和年度检查的结果,对道路养护状况进行等级评定,以考察和评价设计、施工和养护工作,为改善和更新设计、施工、养护方法提供依据,并据此对承担道路养护维修任务的养护作业公司进行奖惩。

4、科学制定养护计划

根据道路状况给出养护对策,制定养护全市道路整体养护计划,并给出不同投资水平对路网状况和服务水平的影响,以科学客观的数据作为申请养护维修资金的依据。

5、根据养护资金的限制,给出最优养护策略

根据下达的养护维修资金数额,合理有效地分配投资,提供费用-效益最佳方案。

6、养护计划所涉及养护项目的具体实施方案

养护计划中具体养护项目给出最佳的养护实施方案,据此对承担道路养护维修任务的养护作业公司的方案进行评价。

7、预测路网技术水平状况

利用具有一定可靠度的道路使用性能预测模型,预测各种养护改建对策的后效,以及路网内的路况今后发展变化情况。

(四)机械化发展对策

1、需要配备完善的主要设备

(1)路况数据采集设备

路况数据采集设备主要是给城市道路养护管理部门配备,进行路况数据采集和评价。主要包括:多功能道路检测车和FWD(落锤式弯沉仪)。

(2)日常养护与维修机械主要是承包小修保养作业的养护企业配备,进行道路养护维修作业。主要有:多功能沥青路面养护工程车、稀浆封层机、沥青补缝机、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沥青混合料摊铺机、路面铣刨机、路面切缝机、振动压路机、挖掘装载机、自卸汽车、平地机和多功能水泥路面维修车等。

2、发展机械设备租赁市场

为适应城市道路养护维修市场化的需要,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大修工程和改扩建工程及部分中小修工程所需的大型机械设备,由于设备复杂、费用高、闲置时间长等问题,一般从费用效益的角度考虑不予购置,而是通过社会租赁市场解决。其主要的实现方式有三种:

(1)养护机械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公路管理部门以在公路建设投资期和运营期内购置的养护机械为资本,采取投资入股或者委托经营的方式,由一些具有养护资质及信誉的公司进行开发经营。这种方式适用于公路专用养护设备。在保证自身正常养护的前提下,公路管理部门只负责检查、监督养护质量和设备的使用、保养、维修情况。而经营公司负责机械设备的管理、使用、维护及经营活动。公路管理部门除享有设备的优先使用权和保证权外,还定期收取设备的折旧费和经营利润分成。

(2)养护机械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

公路管理部门将设备一次性分配给下属的养护作业单位,设备的使用、保养、维护由下属作业单位自行管理,或者对外租赁经营,而管理部门只负责对养护质量及设备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这种方式适用于公路管理部门内部运作,适合于保障型养护设备及部分专用养护设备。公路管理部门只收取设备的折旧费、大修费,不负责设备的保养和管理费用。养护作业单位的设备的保养和管理费用除依靠养护经费外,还可以通过对外出租或者承包工程获得。

(3)依靠外租养护机械解决养护维修

这种方式适用于养护租赁设备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由于设备资源丰富,便于租赁,可以减少因购置设备支付的大量资金,节省设备的保养和管理费用。但是,如果因为某种原因设备无法及时到位,就会影响正常养护作业。

(五)法规、标准建设对策

《城市道路管理条例》是道路养护管理的根本依据,结合当前形势发展和十余年的实践,其第三章“养护和维修”部分应进行修改和调整,增加养护和维修招投标管理和实施监理制的有关条款,确立市场化的管理模式。

第2篇:道路施工技术论文范文

导线截面与输电线路表面的电场是呈反比例关系,故而将大截面导线应用到输电线路中会产生较高的市场效益。而且,运用大截面导线的输电线路,其产生的无线干扰和噪音污染也会大幅度下降。在架设大截面导线的时候,应力承受上强度更大,也会增加一次性资金的投入,但是其使用年限要远远高于一般截面导线,可以保证输电线路长期正常运行,因此,在输电线路中运用大截面导线前景可观。

2当下输电线路大截面导线张力架施工技术

2.1紧线施工技术流程

紧线施工是导线放线工程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在对直线塔进行紧线施工时关键是要掌握好时机,当张力放线完成之后必须及时利用收紧设备进行紧线操作。同时,当导线张力完成导、地线展放之后,需要进一步调节导、地线弧垂,直到与设计要求符合。

2.2预紧线操作

在紧线操作之前,必须将散落在不同放线区段的剩余导、地线抽回。为便于后续紧线施工的进行,在计算导、地线弧垂比的时候其结果要大于标准值10%左右。预紧线操作的施工流程和注意事项需要考虑放线区段的不同情况。如果是属于同一放线区段,在对几个耐张段进行跨越的过程中,应注意其区段内的全部耐张段要同时实行预紧线操作。而如果是属于整个放线区段,耐张度要依据标准值进行弧垂测量,导、地线的预紧线的操作要在牵引场或者张力场进行。

2.3紧线原则

如果是耐张段两侧需要紧线,那么第一步是在其一侧进行耐张塔软挂,然后在另一侧对耐张塔进行紧线操作,且把耐张段作为单位执行紧线操作。如果紧线线段不在同一个耐张段,那么就要对每个耐张段进行分段紧线。通常情况下,相同紧线段力的不同耐张段可以进行同时紧线,也可以按照先耐张段距离先远后近的顺序进行紧线操作。紧线与反向临锚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在紧线的操作过程中需要重视反向临锚的设置,具体表现有以下四点(具体如图1所示):(1)紧线尽可能地与直线夹接近,同时要对反向临锚的卡线器进行固定;(2)为了保证直线悬垂串一直保持竖直的状态,可以通过调整在反向临锚中钢丝绳的张力;(3)在临锚工具的选择上要根据承受所有紧线张力程度,其中就有过轮临锚和反导线本线临锚,选择反向临锚需要承受25%紧线张力;(4)在锚线的设置上与杆塔施工设计要求吻合,通常情况下锚线角度的规定值是不能超过20°。

2.4导线升空

导线的升空操作必须在本紧线段紧线未完之前,并且是将直线当作牵张场地。导线升空操作通常情况下是在操作档上完成。在导线升空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的一点是,不能因为本紧线段紧线导致前段紧线断弧垂、同相内的子导线之间的弧垂差以及相间弧垂差产生改变。

2.5耐张塔紧线

耐张塔紧线主要有两种,即地面耐张塔和中间耐张塔,其分类依据就是导线在锚线中的位置。其中中间耐张塔紧线就是在放线施工段内的两端牵张场边的耐张塔已经挂线,然后在施工段的中间进行耐张塔的紧线操作。在对中间耐张塔紧线之前,可以利用常用锚线工具将耐张组装串和导线连接,然后在两边锚线卡线器的区域内进行断线。

2.6附件安装

在大截面导线的施工技术中附件安装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其直接影响了大截面导线施工的工程质量。针对附件安装施工技术应当注意在进行导体连接的过程需要在机械强度够强且是低电阻,导体连接处不能有尖角的存在。在接头制作的过程中,只要电缆主体包含内屏蔽层的,那么压接管导体的接头内屏蔽层就需要进行恢复,以此将连接管内连接头内屏蔽层连通,同时需要空出一些电缆内半导体屏蔽。当对直线塔进行附件安装的施工中,需要处理好落滑车以及安装线夹的安装施工;在附件安装中使用落滑车的时候应使用钢绳将其落下。

3大截面导线张力架施工注意事项

有一些事项对大截面导线张力架施工质量有直接影响,在施工时必须重点注意这些事项,避免出现施工技术问题,从而导致工程质量不过关。注意事项主要有以下六点:(1)大截面导线的每一项施工都需要精密的计算,所以在对施工工具进行选择时需要保证其高精确度的同时,涉及到的任何工序都必须进行施工计算;(2)在明确各级绳牵张力的时候应结合计算每个防线段牵张力的值,以此来明确控制档位置和各级绳与可控制点之间的间距;(3)如果在输电线路中使用的大截面导线是1000/80,其外径就是43mm。当处于施工阶段的时候,在张力机的选择上要注意其轮槽的宽度和间距,禁止出现导线和网套连接器产生摩擦的问题;(4)在进行施工方案设计的时候,应对各个工具的规格进行明确的显示,便于提高选择施工机具的效率性和准确性,进而为施工的顺利进行提供设备的保障;(5)为了保证大截面导线施工的工程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应对大转角放线滑车采取预防偏移的措施并需要专业人员的监督;(6)对大截面导线采取适当的防磨损技术,也是保证工程质量的环节之一,借此可以进一步增加输电线路的使用时间。

4结语

第3篇:道路施工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道路桥梁;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道路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命脉,由于其特有的灵活性和优越性,发挥着其他运输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对桥梁的施工技术要求越来越严格,由于施工队伍在技术方面的差异,道路桥梁在施工技术上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我们就一些常见问题加以讨论,希望对提高工程质量有所帮助。

一、我国公路桥梁的发展现状

公路桥梁不仅在交通运输事业中占重要地位,而且在发展国民经济,加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促进文化交流和巩固国防等方面的作用也不容忽视。随着科技的进步,工业化水平的提高,桥梁工作者更加热衷于桥梁建设的研究。现代高速公路上迂回交叉的立交桥、高架桥和城市高架道路,几十公里长的海湾、海峡大桥,新发展的城郊高速铁路桥与轻轨运输高架桥等都是现代桥梁的新生产物。世界各国著名城市的大桥,是现在科技水平的标志,也是作为城市人们的骄傲。桥梁建筑从单纯简单的交通线上的实体工程的角色,而演变为作为一个国家科学技术、综合国力的综合体现。

二、施工技术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桥梁建设取的成就有目共睹。桥粱建设的总体实力不断增强增强,水平普遍提高,但地区、单位之间发展不均衡。桥梁建设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1、公路桥梁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分析

(1)桥梁工程中的材料问题。桥梁建设中使用的钢筋质量的好坏不仅会关系到道路桥梁的功能的发挥和使用寿命,甚者还会危及人们的人身安全。在公路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造成钢筋锈蚀的主要原因有:钢筋原材料的质量问题、使用环境因素、施工中的管理不善等。

(2)公路桥梁的裂缝现象。很多公路桥梁常会出现裂缝现象,这样既影响到美观也带来了安全隐患。造成原因有:原材料质量的问题;混凝土使用不合理,如工作人员不重视混凝土强度等级、混凝土存放不当,如过度曝露、长期在湿潮环境中等;一些施工人员不按科学配合比处理混凝土、不重视必要的养护,导致出现干裂的现象。

(3)桥梁铺装层松散脱落问题。桥梁铺装层松散脱落问题对车辆的顺利通行有重要意义。其问题集中体现在工作管理人员施工工序控制不严、走工作流程、单纯注重表面质量;缺乏对桥面铺装层的妥善保养的意识,不能按维修周期进行维修,此外,我国交通繁重和运货超载现象的日益严重,都加重了桥梁铺装层的负荷。

(4)工作人员的素质需要提高。一些施工人员工作态度不认真、技术不扎实还会常出现眼高手低的现象对桥梁施工的质量问题也至关重要。

2、常见桥梁结构的问题

桥梁结构中主要有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等。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用配有钢筋增强的混凝土制成的结构。钢筋会阻碍混凝土硬化时的自由收缩,在混凝土中会引起拉应力,由于混凝土的极限拉应变值较低(约为0.15 毫米/ 米)和混凝土的收缩,容易出现裂缝,此外,当温度高于200 毅C钢筋混凝土结构不宜使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是在荷载作用之前对结构构件施加压力,使截面产生预压应力以全部或部分抵消由荷载引起的拉应力的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具有抗裂能力强、抗渗性能好、硬度大、抗剪能力和抗疲劳性能好的特点,但生产工艺复杂,技术要求高,成本高。

三、提高道路桥梁施工技术的有效策略

1、道路桥梁施工中的混凝土技术

(1)混凝土搅拌。搅拌主要是为了确保钢纤维混凝土在混凝土基体中能够均匀分布的重要手段。因此,在钢纤维混凝土的路桥梁表面施工中应采取机械搅拌手段,一般选取反锥式或者强制式搅拌机。为了确保钢纤维混凝土能够均匀搅拌,投料应按照一定顺序:水泥- 粗集料- 钢纤维,其中纤维应分三次分别投入,并干拌均匀后再加水,一般搅拌时间为2-3 分钟。

(2)浇筑和振捣。在浇筑钢纤维混凝土时,要保证浇筑是连续进行的而且浇筑的接头不显眼。为确保钢纤维的二维布置,适合选用平板振动设备。如果选用振捣棒时,钢纤维最好呈竖直的条状排列,可保证钢纤维边角的混凝土密实,有利于抵抗板体的温度应力、收缩应力以及符合应力的传递。

2、道路桥梁过渡段的施工技术

(1)合理选择路堤填料。在建筑台北路提前,要有目的性的选择建筑路段填料,对可能充当填料的土壤类型进行对比,主要对以下内容进行对比:一对土质的塑料和液限进行检测;二不同类型的土质,在相同的压实机下,受力相同的压实度,这时要增加土壤压实变数和土壤厚度之间的关系,通过检测了解各种土壤的材质,对比出最适合作为填料的土壤;三从经济利益方面讲,建议就地取材,适合选择渗水性好或者容量大的砂砾土壤。

(2)提高压实强度。应该认识到,台背路堤填土和锥坡填土一起进行,并按照设计宽度一次性完成填土,在分层填筑时,每一层的压实厚度不能超过15cm。正确的施工顺序是:卸土、洒水、推土机平整、人工平整、压路机碾压、检测压实度。在压路机的碾压过程中,既要确保压实度符合要求,又注意保护台身。

(3)道路桥梁施工的路基排水技术。通过道路桥梁建设质量的基本要求可知,路基的稳定性和强度受水的影响很大,因为水的侵蚀路基容易产生病害。所以,在不威胁到当地环境以及农作物需求的立场考虑,要增强道路桥梁的排水作业,形成能够和本地排水系统相协调的体系,防止因为各种原因造成的水病害,给路基、路面带来不必要的损害。道路桥梁的排水体系主要牵扯一下几个方面:一地面排水。经常采取的地面排水设备就是建筑边沟、截水渠道、地表排水通道以及急流通道。大多要执行保护措施,大多使用泥浆砌石加固,而且在此措施中水泥混凝土得到了大范围的推广运用。现在大部分道路桥梁多是在水网地段的路基处建设,以前一直使用的每遇到沟壑设涵的方法也有很大的改革,增加了对桥梁两边沟壑的部署,减少了涵洞是穿过道路路线的数量,有利于提升桥梁路基的品质。二路面排水。其主要任务就是把降落在路面的雨水快速的排除,降低水分渗透到路面里面的概率,防止雨水对路基的侵蚀。对路面排水,就是集体排水,在路肩的外侧使用拦水袋或者预制板,还有就是分散排水,在我国西被地区,地势平坦,除了硬化桥梁的路肩并且加强固定边坡外,还要预

防因为植物皮被而挡住了排水的道路,要经过布置沟壑、硬化路肩等措施解决。

(4)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技术。建设道路桥梁施工时进行的安全管理问题,是确保道路桥梁质量合格过关的重要保证,其工作是相当精细的。在进行道路桥梁建设时,施工现场牵扯到很多项目的协调工作、建设周期过长、设备和材料投入比较大的入特点,所以施工中的安全问题不能不重视。首先要设立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施工现场要求遵守的安全规则,确定每个岗位的职责,对于安全执行进行奖罚制度,一定要把奖惩落实到实处。对于遵守安全规则、把安全管理放在第一位的部门或者个人进行奖励,创造良好的安全建筑环境;第二加强现场施工的安全检查,除了规定的每月检查、每季度检查以及年度检查之外,对于日常检查要有所增强,对现场施工使用的火、水、电要随时检查,还要加强对防盗、防爆、机械设备、用电安全的日常检查,这也是保证建筑能够安全顺利进行的有效措施。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公路桥梁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公路的拓宽对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只有加强道路桥梁工程施工问题的防范,才能保证道路桥梁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第4篇:道路施工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字】公路工程,路基工程,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 U21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就带来了我国城市公路工程的发展。我国公路工程较过去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各地的公路工程也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伴随着公路工程建设的发展迅速,道路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水平也有了很大地提高。尽管如此,但由于道路建设工程数量的不断增加,参与施工的企业和人数也随之增加,因其水平参差不齐,施工操作又不很规范,施工中的质量监管体系也不健全等诸多因素造成了一系列的质量缺陷。因此,加强公路工程路基工程的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二、公路工程路基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公路工程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交通的顺畅与否,所以越来越得到政府的重视。作为城市公路工程的基础,路基的施工质量直接决定了道路的施工质量。由于路基经常受到地质、水、降雨、气候、地震等自然条件变化的侵袭和破坏,以及不断受到行车的碾压,抵抗能力差。因此,路基应具有足够的坚固性、稳定性和耐久性。

2.1施工测量

施工测量指的是在工程开工之前及施工过程中,根据设计图纸在现场进行恢复道路中线,并定出构造物的位置等。施工测量的目的是将图纸上所设计的建筑物平面位置、形状及高程标定在施工现场地面上,并在施工的过程中指导施工,使工程严格按照所设计的图纸进行建设,路基施工过程主要包括:导线、中线及水准点复测。施工测量中,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应认真熟悉图纸,检查图纸与设计是否存在误差;为了满足路基施工期间需要,应在中线复测中增设临时水准基点标高及加桩的地面标高;在每道工序的施工测量放线时,要保证纵横断面定位精度,使后期施工路基及构造物的定位和几何尺寸满足设计质量要求;要避免施工损失,就必须仔细查找路面下覆盖的各种管网路线。

2.2填方路基

(1)在路堤填筑前,选择一填方路段作为试验段,在试验段内测定土的松铺系数、达到不同压实要求所需的压实遍数、设备的最佳组合、每台班最大完成工作量及每台班最合理完成工作量等技术参数以指导生产。施工前进必须进行试验路铺筑,对设计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此路段路基填筑平均高度80cm时,对原地表面清理与挖除后,将表层翻松30cm,然后平整压实(压实度≥93%)后填筑;当路堤填土高度大于80cm时,对原地表面清理与挖除后,将路堤基底整平处理并在填筑前进行碾压(压实度≥85%)后填筑。

(2)在进行摊平的施工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到每一寸土的填筑,同时要使其保持一定的路拱,这样可以确保在路基施工过程中,如果有水分流过就可以很快的排水疏通。一般而言,每寸填土都需要超过相应的标高下所施工的路基的宽度,在笔者多年的施工过程中认为,超过50cm为佳,如此,可以很好的让路基边缘的压实度得到很好的保证。

2.3路基填筑

填筑过程中首先要控制层厚,每层压实厚度根据试验段确定的最佳铺填厚度进行控制。土石方运到施工作业段摊铺后,用尺量测松土厚度,每填一层都应超出路堤的宽度,并有足够的余宽,以确保路基边缘的压实度。压实的分层厚度、压实机具类型、碾压(夯击)遍数,均应视土的类型、湿度、设备及场地条件而定,以达到规定的压实度为准。有条件的应做试验,以取得施工参数。压实标准采填筑过程中首先要控制层厚,每层压实厚度根据试验段确定的最佳铺填厚度进行控制。土石方运到施工作业段摊铺后,用尺量测松土厚度,每填一层都应超出路堤的宽度,并有足够的余宽,以确保路基边缘的压实度。

2.4路基压实

(1)压实应先边后中,以便形成路拱;先轻后重,以适应逐渐增长的土基强度;先慢后快,以免松土被机械推动。同时应在碾压前,先整平,由路中线向路堤两边整成2%--4%的横坡。在弯道部分碾压时,应由低的一侧边缘向高的一侧边缘碾压,以便形成单向超高横坡。前后两次轮迹需重叠12到20cm。应特别注意控制压实均匀,以免引起不均匀沉陷。要特别注意的是,分层压实的压实厚度每层不应超过20cm。同一水平层应采用同类材料,不得混填。出现路基弹簧土时,应将弹簧部分挖出晒干后再回填。路基边坡应同路基一起全断面分层填筑压实。

(2)在公路工程路基工程施工中,一定要保证达到压实标准。由于施工方法不对,路基的压实度达不到设计要求,使路面产生病害。防治办法就是不同的土质不能混填,分别对不同的土质进行压实试验,压实实验要准确,应通过铺筑试验路获得相关的技术参数来指导施工,确保压实质量,在施工过程中,经常检验纵横坡度,保证每层土的厚度均匀,压实度均匀,坚持桥头涵洞处规范填土,保证达到压实标准。

2.5 路基排水

在公路工程路基施工过程中,路基的排水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一般而言,公路工程路基的排水需要综合考虑到多种情况,首先需要考虑到路基所经过的地方地下水,农田排灌等多种因素对于路基的影响,其次,要充分考虑到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和技术将路基上的水分最大限度的排除到路面之外,简单而言,就是如何最大程度的减少各种水分因素对整个路基施工过程中的影响,如此,可以很大程度的让雨水等迅速的从路基流走,不会对路基产生很多的下渗损害,更有利于保证路基的稳定和坚固,同时,也能够让路基,路面的整体功能和最为基础的性能得到维护。

在进行公路工程路基施工过程中,可以遵循下面几点来进行路基的排水,并保证路基施工的质量。首先,可以采用结合当地的具体地质水文实际情况,适当的把路基的最小填土高度提高,或者是在路基的底部适当的设置隔水层。在进行这种工序施工过程中,可以在路面施工之前就开挖临时的排水沟,如此,可以很好的让地表水被顺利排出,同时,也一定程度的让地下水对地面路基的影响降至最小,在此同时,可以再路基的底部铺一些低剂量的石灰,设置一定的稳定层等,这些方法都可以对整个路基的排水起到很明显的效果。

其次,针对如何排除地面路基的水分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第一,可以充分利用路基边上的各种横坡,边沟,边沟的急流槽等,通过利用这些可以再第一时间将路基上的水分迅速的排除出去,第二,可以综合考虑到施工情况,设置中央分隔带纵向的碎石盲沟、软式透水管及横向排水管,将施工期进入中央分隔带的雨水及运营期中央分隔带的下渗水迅速排出路基之外。

三、结束语

公路工程路基工程施工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同时,由于施工场地狭小,交通流量影响大,且工艺比较复杂,因此,在施工中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同的环境条件的制约。所以,要合理选择施工方法,严格施工程序,始终坚持技术标准,注意加强施工管理,就一定会提高路基路面的耐久性。

参考文献:

[1]陈庆兵 公路工程中路基施工技术综述 [期刊论文] 《价值工程》 ISTIC -2011年9期

[2]舒朝忠 姚怀会 浅议公路工程中路基施工技术 [期刊论文] 《建材与装饰》 -2012年9期

[3]刘英 孙甲琦 周丽丽 公路工程中路基施工技术综述 [期刊论文] 《技术与市场》 -2012年7期

第5篇:道路施工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道路桥梁;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前言

近年来,在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情况下,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动着我国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但是由于道路桥梁施工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给国家和居民带来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也为交通运输的安全埋下了隐患,因此,在道路桥梁施工存在的问题上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不断探索新的解决方案,才能保证路面上车辆的安全出行。

一、我国道路桥梁工程分析

桥梁的整体结构还是比较复杂的,它的基本结构是由五个“大部件”与五个“小部件”组成。不要小看这几个小部件,它们都是构建桥梁的重要结构,没有它们的支承是很难形成一个完美安全的桥梁建筑中。所谓五大部件是指桥梁承受装载汽车或其他作用力的桥跨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它们要通过所承受作用的计算与分析,保证通过的车辆能够安全行驶,是桥梁结构质量的保证。这五大部件是指:一、桥跨结构是路线遇到障碍中断时,能够跨越这种类似障碍的结构物。二、支座系统,它支承上部结构并传递荷载于桥梁墩台上,它应保证上部结构在荷载、温度变化或其他外界因素作用下所预计的位移功能。三、桥墩,是在河中或岸上支承两侧桥跨上部结构的建筑物。四、桥台,设在桥的两端,一端与路堤相接,并防止路堤滑塌。为保护桥台和路堤填土,桥台两侧常做一些防护工程。另一侧则支承桥跨上部结构的端部。五、墩台基础,是保证梁墩台安全并将荷载传至地基的结构部分。基础工程在整个桥梁工程施工中是比较困难的部分,而且常常需要在水中施工,因而遇到的问题也很复杂。

二、我国道路桥梁施工存在的隐患

近几年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也随着大力发展,道路桥梁的施工也越来越多,各类大桥完工也越来越多。然而,却也逐渐出现一种趋势,那就是施工速度越来越快,施工周期越来越短。如此一来,安全问题很可能也会随之而来,因为道路桥梁对安全性、耐久性都有着很高的要求,如果设计、施工周期太短,势必会减少安全性方面的考虑,很多隐患可能就在不知不觉中留下了。比如有些施工方因为承包价格较低,为了保证足够的利润,经常会采取将工程分包给资质低、经验不足的工程队,以此降低成本,如果层层分包,就会发生较多的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等现象;另外,当今市场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假冒伪劣现象,钢筋、器材、水泥、基础工程材料等等道路桥梁施工各个阶段所需材料都有可能用到假冒伪劣产品,如果遇到黑心包工,再加上监管疏忽,难免会出现将不合格材料用于工程,最后的结果必然是工程质量无法达到规范要求和设计标准,道路桥梁安全性也就得不到绝对保证,更别说必要的安全冗余了。

三、道路桥梁施工中的技术分析

3.1桥梁翻模施工技术

道路桥梁施工的顺利进行需要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翻模施工技术就是一种比较古老传统的技术。翻模施工技术是用大的塔吊来提起大块的钢模通过工作平台支撑在钢模板的牛腿支架上的机器控制的,然后用塔吊缓慢地将工作平台和模板一起提升起来,并安排施工人员在工作平台的上下两层都进行模板的加工工作。翻模施工的模板一般分3层,每层都控制着一定的安全高度。模板通过工人用手扳葫芦提升安装,具体是每浇一层混凝土支一层模板,比较古老的桥梁都是采用这种翻模施工技术。

3.2桥梁滑模施工技术

与传统的翻模施工技术相比较,滑模施工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施工技术,滑模施工技术相对比较成熟,逐渐在道路桥梁施工建筑中占据主导地位,成为一种新型道路桥梁施工技术。具有程度高机械化管理体系。滑模施工技术的原理是利用爬升式千斤顶提升模板及工作平台,随着混凝土的不断浇注,同时不停向上滑动的原理施工。在继续浇筑的过程中,必须先对施工中的细缝进行细致完善的处理,不能因为一个小细节处理不好,而导致施工过程失败。这都是我们要在桥梁施工中需要注意的。

四、道路桥梁施工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4.1提高桥梁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

桥梁施工的原材料对于施工质量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是原材料的选择问题。从外观上对于工程使用最普遍、工程量较大的沥青混合材料。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及沥青混合料的拌和对于桥梁的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不合理,油石比较大,已铺筑的路面会产生壅包和泛油。油石比较小,路面会出现松散;矿料的质量不好,集料的

压碎值和石料的抗压强度太差和细长扁平颗粒含量过高,使路面混合料的稳定度降低,容易出现路面的各种病害。沥青混合料的拌合不均匀,有时当拌和设备出现意外情况,刚开炉或料温低,含水量大时,会出现料温不均匀现象;当筛分系统出现问题时,造成骨料级配发生较大变化。有时也会出现花白料,使路面难以摊铺成型;温度过高造成沥青老化,不能保证

沥青混凝土摊铺质量。由以上的介绍情况可知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及沥青混合料的拌和尤为重要,它直接决定着桥梁路面的质量安全问题,需要得到我们足够的重视。

4.2加强道路桥梁的施工安全控制

道路桥梁的安全对于所有人都是相当重要的,尤其像桥梁建筑这种大型施工技术,它的本意是造福人类,决不能因此而伤害了人类发生无法挽回的悲剧,所以我们必须注意建筑的安全这方面的问题。进行施工建筑的工作人员必须携带安全带,防止出现意外事故,还要给施工人员购买保险,以防万一。在施工外侧隔离安全带,挂上安全网,防止高空落物伤人。加强用电网安全管理,施工重地的电量需求非常大,我们一定要确保用电安全,安装漏电保护器,停止施工时要切断电源。选择具有高级技能的工程师来操作施工,任何操作技术人员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安排专职的安全员随时进行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排除。对于使用的钢筋材料一定要严格把关,不能因为节约成本而忽视质量安全问题。时刻把人命安全放在首位。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经济飞速发展,这对我国交通运输的容纳力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公路的拓宽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会产生巨大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科技化的创新时代。我国的综合国力在各个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升。显而易见我国的桥梁建筑工程领域的发展是相当良好的。在桥梁施工中,各个环节密不可分,我们需要注意各个关节的问题,因为它会影响整个桥梁建筑施工的进度和质量安全。我们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创新出一套全新的科学理念,时刻注意各个方面的问题,促进我国桥梁建筑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余明林. 论桥梁施工中的技术质量问题探讨[J]. 科技创新导报, 2009,(06) .

[2]汪凌云.北京市五环路京山铁路钢砼组合箱梁桥的体外预应力设计[D].钢桥科技论坛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2006.

[3]张春雨.道路桥梁施工中易发问题及对策[J].工程技术,2011(13).

第6篇:道路施工技术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公共道路事业是运输事业发展的基础,是运输事业发展的载体,因此公共道路的路基和路面的安全和质量问题是确保交通运输业畅通的重要保证。将从公路路基施工技术和基底处理技术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并提出几项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质量的控制措施,以供参考。

1 引言

随着我国公路运输事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公共运输道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保证道路的安全问题,质量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保证公路的质量安全问题,道路路基路面的压实施工是首要的关键因素,如果公路路基压实工作没有做好,会在后期的公路实际使用的过程中遇到很多麻烦,产生许多的问题,因此,要想保证公共道路运输安全,就必须加强公路路基的基础施工问题,做好路面压实施工技术工作。

2 路基基底处理压实技术

公路路基基底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公路的质量和后期使用问题,目前我国的公路施工中会因为施工路段的存在软土路基、湿土路基和黄土路基等不良的地质环境情况影响到道路的质量问题,进而造成交通安全隐患,因此,在进行路基基底施工前一定要充分考虑路段的地质、类型和气候条件等方面的原因。

2.1 施工前的材料、技术和设备准备

在进行路基基底施工前,要做好一切填土和压实施工的前期准备。对施工现场周边的杂草、妨碍物彻底清理;材料员要选择符合国家规范要求的沙土和粘土作为路基的填充材料;施工技术人员要在施工前进行土液塑试验及击实试验,从而确保填充土质可以用于本路段的施工要求;准备好一切施工设备例如: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压路机、平地机等。

2.2 路基的填土压实施工技术

2.2.1 过湿的土质的压实要求

对于过湿的土质来说,应该按照设计的压实度的标准,根据设计提供的数据,进行2%~3%的实际降低压实;将其土层的天然稠度降低到1.1以下,液限控制在40以上,进行下路床的填料施工作业时,应使用轻型的压实标准;进行填料性质的改善,于土中增加对生石灰的使用量,也可以采取对新型的吸水材料的加固。

2.2.2 黄土路基的压实要求

对于黄土路基的压实施工技术,应该尽量使土中的水分不断进行扩散固结来进行挤密压实土体的功效,使黄土土质不断进行加固,保证黄土路基的压实效果能够达到最好,其中对于冲压的遍数的要求是30遍左右,要保证含水量达到最佳水平,进行路堤的边沿压实时应该保持较慢的速度,防止施工机车滑下路堤,对于掉头出现的褶皱现象应该注意二次返压。

2.3 不同横坡的基底处理技术

(1)在横面坡度低于1比5时,可以直接进行路堤的填筑,并且利用沁水挡墙或者浆砌片石对路基进行防护。

(2)在横面坡度介于1比5到2比2.5之间时,要在自然地面上挖不小于2米的台阶,如果基底面的覆盖层较薄必须要先做好覆盖层的清除工作再挖台阶。

(3)在横面坡度大于1比2.5时,就要先做好路堤整体基底和下层滑动的稳定性检算,确保抗滑动系数不小于规范要求中的规定值。对于不符合标准的基底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支档防护如下:

植物对于土壤具有很好的固定作用,可以有效的防止水土流失,因此在进行路基边坡防护设计时,经常采用种植植物作为防护设计。在植物防护设计中还分为:骨架植物防护、空心块植物防护和锚杆混凝土框架植草防护。

①骨架植物防护:常用于地质较为松软且风化较为严重的岩石边坡,通过骨架植物防护可以有效的防止边坡因遭受雨淋的侵蚀而形成沟槽,这种防护设计对边坡的风化地质层起到稳固的支撑作用。

②空心块植物防护:通常用于全被风化了的岩石路基边坡,这种防护设计通常采用六边形的混凝土预制空心块把边坡分割成小块儿进行支撑防护,这种设计方法更具有抵抗雨水的侵蚀能力,对于边坡的支撑也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因此,这种防护设计具有既美观又易施工,防护效果更佳的优点。

③锚杆混凝土框架植草防护:这种防护设计通常用于没有不良结构面和没有经过风化破碎的岩石边坡,这种方法既避免了边坡因开挖卸荷造成的楔形破坏,又兼顾了骨架植草防护,具有便于造型、绿化美观等优点。

2.4 进行有效夯实工作

进行夯实,必须用技术较高的夯实机,将8~40吨位的夯锤吊到6~25米的高度,使其自由下落,将地基进行有效的冲击夯实,使土层和内部的空隙能够不断结合,防止气体、水的溢出,使路基能够达到结实紧密,加强其地基的承载能力,使路基的土粒更加紧凑,保证路基的结实程度能够达到最好水平。

3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的控制工作

3.1 加强相关人员技术及各项素质的培养

对于公路压实施工中的相关人员的技术要求应该进行不断提升,帮助他们进行系统性的技术学习,技术操作人员应该对相关养护技术的全面知识的学习,在进行实践操作过程中,能够发现自身的不足,并且能够根据自身的知识积累,进行有效的改正。管理者应该加强对员工各项素质的培养,使员工在进行相关的养护施工中,能够勇于面对各项困难,把公路路基压实工作真正当成是自己的事来做,并且通过自身的素质的不断进步与提升,带动其他员工的发展,使大家在养护过程中能够承担起自己的一部分责任来,使养护工作能够有效的进行下去。

另外,管理者和技术施工人员都应该有创新意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发现施工时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不断进行纠正,并能进行相应的技术革新,帮助自己在进行施工过程能够克服种种困难,不断进步,并且在进行技术的革新创造过程中,能够联系实际,学习当前最新的公路养护技术,帮助自己在进行施工的同时发现积极有效的改善措施。

3.2 管理者拓展资金筹资路线

管理者应该把技术施工放在首要位置来抓,严格保证技术的稳定性和优越性,并且能够保证技术施工的资金筹资及时到位。这就要求管理者能够将资金的筹集进行有效细化分析,使公路养护重要性能够被更多人所熟知。

管理者应该加大对公路路基压实施工技术工作的宣传力度,使政府清楚公路路基建设的重要性,在进行施工作业中保证技术资金的及时到位。如果技术施工作业进行一半,就因为资金的缺失,而被延误,车辆就不能够正常行驶,会耽误更多的工作开展,不利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所以管理者应该站在大局来考虑问题,将施工延误的严重性报告给政府,使政府也能够得到足够的重视。

3.3 施工中进行有效监督工作

在施工过程中,管理者应该按照技术的开展实施,进行严格的控制与有效的管理。施工之前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对员工的技术进行现场演练,并且开展技术比武活动,使员工能够精通各项施工技术。其次,要加强对员工素质的培养,使员工能够勇于承担责任。

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把握施工各个环节的细节工作,对于施工过程不当的技术施工工作进行严厉的惩罚,促进施工队伍的技术进步。并且对施工中的材料和施工工具进行严格地看管,保证员工不浪费工程中的一丝一毫。明确发展目标,帮助员工改善施工环境,给员工提供一个优良的作业环境。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留给员工,在进行严格员工管理工作中,管理者应该严于律己,保证员工的各项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4 结束语

做好公路路基路面压实的施工工作,需要施工单位从技术上、人员培训上和设备操作上引起高度重视,注意其中的路基填土压实、路基高度施工和边坡的防护工作,使公路路基的建设得到有效的质量控制,从而保证我国公路道路事业的健康稳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普江.公路工程路基施工质量控制的探讨[J].华章,2011,(20).

[2]钟树森,包丽荣.也论公路路基的施工质量控制[J].华章,2011,(01).

[3]苏新文.试析公路路基施工工程全过程质量监理[J].才智,2009,(28).

[4]廖国华.公路道路路基施工质量控制的探讨[J].才智,2010,(23).

第7篇:道路施工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路桥过渡段;路基;施工技术

我国已投入的各等级公路的路桥过渡段,普遍存在桥头跳车的现象,即使差异沉降很小,对行车安全、速度、舒适度都有直接的影响。尤其在高填方地段、软土地基地段及路面排水条件较差地段该现象更易发生。容易引起桥头跳车现象影响路桥沉降的因素为:路桥过渡段路基的沉降造成路面标高的变形。

路桥过渡段的质量问题不仅关系到行车安全,而且桥头跳车也会使桥梁本身受损,增速桥梁问题的发生,如出现伸缩裂缝、损坏桥台台背等。所以掌握好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尤其重要,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遵循相应的施工技术要求,按照施工标准进行施工,以保障工程质量。

1 路桥过渡段路基沉降类型的分析

1.1 不均匀沉降。一般引起路桥过渡段出现不均匀沉降的原因是坡度处理上有问题,或者是因为桥台和路基的过渡段没有处理好,产生台阶型不均匀沉降,不均匀沉降会使车辆行驶明显感觉到颠簸。

1.2 中间低于两边。如果路基结构的承载力不够,车辆多次行驶后产生的荷载使路面出现中间低于两边的变形情况。长期如此,就会路桥行驶功能会越来越差。

1.3 沉陷或变形。路桥过渡段很容易出现沉陷和变形的问题。桥台、引导错台等下沉,甚至会出现路面不平、裂缝或者积水问题。这些问题都会给车辆行驶带来行车不稳定、强烈颠簸、严重噪音等问题。

2 路桥过渡段地基变形机理分析

2.1 台背地基变形机理。桥涵结构地基土壤的空隙大、强度低、含水量大、压缩性大,所以桥头段的路基多发生变形。一般来说,桥头段路基填筑高度会高出5-10 cm,但是这增加的一部分又给基底增加了荷载,进而容易发生地基沉降。也就是说,在土容重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地基沉降变形的可能性随着填土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2.2 路堤变形机理。黏性土常用在公路施工中的台背回填,但是土体的压实度也就是实密度常常受到现场施工条件的影响。而且土方的含水量也达不到施工要求,会埋下沉降的隐患。公路在施工过程中受到自重和车辆荷载作用,路基密实性会随之增加。土体的弹塑性会有别于混凝土浇筑的桥台,因此两者的刚度不一样,很容易产生不同的塑性累积变形。

2.3 桥头搭板导致的沉降。桥头搭板会出现弹性支撑,支撑点在牛腿上,路基的部分土体,因为靠近桥台,承受的应力也相对较小,所以产生不均匀受力。在纵向层面,汽车荷载会不断运动,路基应力将会出现两个峰值,一个在汽车荷载作用的位置,一个在搭板支撑的路基段。特别是汽车移动到搭板末端时,路基的纵向应力随之变大,塑性变形程度也最大,常常容易发生过量沉降现象。

3 路桥过渡段路基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3.1 搭板。路面厚度和刚度随着车辆负荷而慢慢变化,通常情况下,搭板的设计长度大于80cm,板可以和路基顶面保持平行,使桥面层底标高和搭板顶面标高相同,不仅能够解决桥梁和路基刚柔过渡问题,还能保持桥台连接处和搭板相同的标高。搭板在设计的过程中要考虑台背地基、台背回填材料、台背回填高度与其他结构物的相邻情况等多种因素。搭板混凝土顶面和基层顶面之间保持的距离要大于10cm。

预留反向坡度是设置搭板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将搭板和桥台的连接处的标高设置成相等的,将路面的连接段标高提升,形成一个预留反坡度。反向坡主要根据道路桥梁之间的沉降差,即确定坡度大小,在线路纵断而处于平顺状态的前提下,确定该道路桥梁工程的路基沉降差。

3.2 连接桥台和搭板。(1)在搭板和台背间布设水平拉个和竖直锚栓可以防止搭板沿着纵向滑移,导致桥台处凹陷。工程中常用22号钢筋、设置的钢筋之间的距离是75-80 cm。为了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可以保持限制位移和水平拉杆方向上的一致性。(2)支座通常采用板式橡胶,间距控制在80cm左右,在搭板近台端下方铺设油毡垫层,大约1-2 cm厚度。(3)倒角主要是为了防止搭板转动损伤道路及路面结构,将近台端上缘和牛腿上边缘为成角。(4)使用填缝材料避免雨水渗入,常用的有油浸甘蔗板、玻璃纤维等。

3.3 后台填筑。道路桥梁的桥台沉降和桥头填土往往都会有一定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很容易导致接口产生阶梯状缝隙结构,使车辆行驶容易产生颠簸。后台填筑需要注意的问题非常多,包括路基路面的填实和压实工艺等,最主要的施工技术要严格、精准,才能确保施工质量。填料的选择要根据土壤的液限和塑限进行联合测定,再进行筛分和击实试验。填实材料中砂性土和石灰土硬度高,压实性好,经常在工程中大量使用。如果填实材料和压实工艺没有达到工程需求,将会引起路面沉降,影响到行驶车辆的安全性,甚至对路桥本身产生较大的冲击力。

3.4 路基路面。控制桥头跳车的重点是控制桥背软弱地基施工。软基处理的技术工艺众多,包括超载预压法、减少附加应力法、排水固结法、深层搅拌法、高压喷射注浆法等,这些技术的本质是提高地基承载能力,减少沉降。软土质桥台通常采用桩基础来进行加固。因为如果软土质层较厚时,回填材料会出现侧向挤动的现象,对基桩实施水平压力,使桥台产生水平位移或者转动,对伸缩缝和支座都有较大的影响,甚至损坏桥而和桥台。这种情况下,应使用轻质填料,增强地基土或者桩基。

3.5 台背排水。桥台路基渗漏是造成桥台跳车的一个因素。水分子会降低路面结构和地基结构的稳定性。所以台背施工的过程中要根据台背资料、施工降雨特征、渗水量等设计一个良好的排水方。台背填筑的时候可以在基底上设置泄水管或者盲沟,把水排向路基外或者桥头锥坡外。

4 结语

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产生不均匀沉降、出现桥头跳车已经成为道路施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且对交通安全等各个方而危害较大,施工过程中要根据施工环境条件和技术条件,做出合理设计。再加强各个施工环节中的用料、顺序、机械、作业而等,进行综合防治,减少桥头跳车、车辆颠簸等状况,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参考文献

[1] 马丽莎,尹晔.当前路桥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探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07).

[2] 何杨闽,傅程辉.有关公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施工技术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07).

[3] 马东旭.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5(01).

第8篇:道路施工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施工技术;施工管理;措施;应用

一、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的含义

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是指针对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复杂技术工作而进行的一系列组织和管理活动。

现场施工技术管理是在遵循现场施工客观规律为基础,在通过不断的加强科学的管理、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准确的施工调度来对工程施工进行有效合理的安排,从而实现建筑工程现场施工过程的安全有序,达到缩短施工工期、控制工程项目造价、确保工程项目质量的目的。

二、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作用

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是确保工程整体进度和质量的重要环节,其重要是不可或缺的。我们应该加大力度对工程进行科学有效的施工技术管理,这样能够使工程施工确保遵循客观规律进行,施工企业也可以迅速的提高自身的现代化的施工技术水平,提高施工人员的整体专业素质,在施工中可预见性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哪些技术问题和不足之处,及时向相应的施工技术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大家一起进行制定科学的改进措施及解决一些技术难点,把施工过程中中的技术隐患及时消除,最终达到保证工程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的目的,也使企业最大限度的控制好工程造价,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三、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任务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涉及面十分广泛,人员众多管理非常复杂、困难,其重要的技术管理工作有以下几项内容:

1、运用先进技术保证现场施工全过程符合施工规律,保证施工全过程的正常有序;

2、积极引进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技术,保证施工全程建立在先进技术的基础之上,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

3、充分发挥施工技术人员、施工材料和工程设备的潜力,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有效控制施工全过程的成本造价,实现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4、发挥现场施工技术应有的作用,提高工程施工的现代化技术水平,及时发现和解决工程项目中的技术、质量问题,消除安全隐患,从而确保工程质量,同时使整个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得以提高。

四、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的原则

1、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经济利益最大化

工程的经济利益最大化是建筑企业投资的最终目的,在工程施工现场我们要坚决克服相对简单的生产及进度的施工观念,在确保施工进度的同时,运用先进科学的现场施工技术管理及有效的措施,使工程确保施工的安全和质量,把工程造价成本控制到最小,企业也就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2、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科学、实效

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应该遵循科学、实效的原则,应用最先进的、现代的施工技术,按照实际需求施工操作方法和施工作业流程对工程进行安全有序、保质保量的现场施工,从而实现施工现场的资源合理、实效、优化的配置,使施工技术、施工设备及施工人员的能力得到最大的发挥。

3、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标准、规范

工程施工现场必须要建立完善的施工技术标准和规范,这是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的最基本原则。实际现场管理过程中我们要尽量克服传统的主观意识,强化下级服从上级的服从意识,确保工程的各个施工项目都能够有条不紊、协调有序,从而,把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效率及效益从基本上得到提高。

4、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创新发展

建筑业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市场对建筑业的发展空间需求越来越广阔。在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的发展道路上,我们要积极的创新、适应市场的动态性和多变性的需求。

1)大力宣传、提升企业文化,创建企业品牌效益;

2)注重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层的适时充实及更新工作;

3)加强管理创新,大步向前的开拓企业市场,新不断推进企业的改革与创;

4)积极抓好施工人员、施工设备、施工建筑的协调工作,使现场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完整、统一,使其充分发挥并使之发展。

五、强化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技术管理的措施

1、健全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的管理制度,优化操作各项规范

建筑企业要从本企业实际入手,在执行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制订一套符合本企业实际的现场施工技术管理制度,例如: 《工程现场施工技术图纸的学习会审制度》、《工程现场施工技术方案的施工企业参与制定制度》、《工程现场施工材料的检验制度》、《程现场施工技术的档案资料管理制度》等,以及确立关键环节的限值和具体的作业指导书,让一线施工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操作工人的行为都有相应的准则作为约束。

2、加强施工前的技术管理

2.1 施工图纸会审工作

施工图纸作为施工的重要依据,尤其在建筑施工技术管理过程中,涉及到诸多复杂的技术,土建专业、水电专业等交叉施工频繁,对图纸会审工作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应由建设单位、承包单位以及各分包单位共同完成图纸核对工作,并协商相关事宜,提出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在施工前予以解决,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2.2 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针对图纸与施工要求,参与施工的人员需在开工前完成技术交底工作。技术交底即根据科学组织、合理工序实行作业的重要制度。除了基本的图纸设计之外,还涉及到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设计、安全防范手段、施工要求、操作流程、质量标准等,如需采取新材料、新设备、新结构、新技术等,还应注意满足特殊要求,在施工前详细交底。

2.3 完善工程技术档案管理

施工前指派专人负责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工程技术档案收集管理工作,技术档案主要包括:结构工程验收记录、设计变更记录、工程质量事故及处理记录、竣工图等。其中,竣工图应在每一各分部工程竣工后,分阶段绘制,当工程竣工后,则移交建设单位,同时报送上级主管部门与城市建设档案馆备案。

3、施工现场的施工技术管理

3.1 提高施工技术管理队伍专业管理水平

要结合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技术管理措施,不断完善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的组织机构,落实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责任,提高现场管理队伍的专业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施工技术人员的才智,从而保证现场施工的质量、进度和安全。逐步的把我们的施工技术管理队伍建设成一个具有现代化的、高技术的、高素质、高管理的一流队伍。

3.2 认真学习、严格管理、坚决执行

对于国家颁布的现场施工管理制度和标准要及时地组织认真学习,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施工规范和标准来完善现场施工技术管理制度,从而坚决依法执行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工作,避免违法违规施工行为的出现。

结束语:

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技术管理工作中,还涉及许多的因素,不管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因此我们施工企业要通过采取先进的技术管理措施,充分运用新技术和新设备,促进施工技术的现代化进程,注重技术管理,培养技术人才,合理运用管理的职能与科学的方法,结合本企业的实际,大胆创新和实践,把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做好,把在施工技术管理中常出现的问题扼杀在萌芽中,确保工程的质量、进度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孙联伟工程项目施工技术管理[期刊论文]-西部探矿工程 2001(z0)

第9篇:道路施工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桥梁,发展,施工方法,桥梁施工技术

 

1桥梁施工技术发展简史

1.1桥梁施工技术悠久的历史

我国在桥梁建造技术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的成就根据史料考证,在三千年前的周文王朝代,就有在渭河上架设浮桥和建造粗石桥的文字记载。隋、唐时期,是我国古代桥梁的兴盛年代,其间在桥梁型式、结构构造方面有着很多创新,可谓“精心构思,丰富多姿”。宋代之后,建桥数量大增,桥梁的跨越能力、造型和功能又有所提高,在桥梁施工方面充分表现了我国古代工匠的智慧和艺术水平,成为我国桥梁建造史上的宝贵财富。解放初期,我国的公路、城建部门在恢复、改造和新建公路与城市道路上改建和新建了数量可观的桥梁,使通车里程比解放前有了成倍的增长。但由于起重设备的限制,装配式桥仅在简支梁桥上使用,其他类型桥梁的施工仍多采用土牛胎、竹木支架、拱架现浇或砌筑施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施工机具、设备和建筑材料的发展,桥梁施工技术得到了不断地改进、提高。

1.2现代桥梁施工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桥梁结构的迅猛发展

从武汉长江大桥到南京长江大桥,在桥梁工程技术发展上是一个大进步。在南京长江大桥桥梁施工中,通过试验研究并设计制造了一系列关键性的施工机具设备,创造了一些新的施工工艺,如管桩下沉、钻孔洗壁、循环压浆、悬拼调整、高强螺栓安装等,保证了工程按质量要求完成。60年代中期,悬臂施工的方法从钢桥施工引入到预应力混凝土桥施工以后,摆脱了建造预应力混凝土梁桥只能采用预制装配和在支架上现浇施工的单一局面,促进了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的发展,相继有预应力混凝土T型刚构桥、连续梁桥、斜拉桥等结构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全国各地出现,从而使预应力混凝土桥成为我国桥梁工程的主要类型。

桥梁的其他施工方法,如转体法、顶推法、逐孔施工法、横移及浮运法等都在70年代中得到应用。90年代以来,我国的交通事业和桥梁建设出现了一个全新的时期,突出体现在高速公路建设和国道系统的畅通以及桥梁技术、桥型、跨越能力和施工管理水平的升华。

2桥梁施工方法概述

2.1桥梁基础施工

一般来说,桥梁基础工程发展到今天,己经不受水文、地质条件的控制,所重视的是工程结构本身和经济效益。目前国内己经拥有了合符我国国清的一整套施工工艺及相应的设备,而特大桥梁基础已经向“组合基础”发展。扩大基础、桩基和沉井在各自的发展中又彼此“联合”[1]。这种联合就是根据不同的水文、地质来发挥各类型式的特点而组成的一个整体,故出现了很多基础形式。桥梁基础工程由于在地面以下或在水中,涉及水和岩土的问题,从而增加了它的复杂程度,使桥梁基础的施工无法采用统一的模式。但是根据桥梁基础工程的形式大致可以归纳为扩大基础、桩和管桩基础、沉井基础、地下连续墙基础和组合基础几大类。

2.2桥梁上部结构的施工

桥梁上部结构的施工方法,70年代以后随着预应力混凝土的广泛应用,已经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在钢筋混凝土桥梁的时代,可以说主要是现场浇注的施工方法。由于桥梁类型增加与跨径增大,构件生产的预制化,结构设计方法的进步、机械设备的发展,由此而引起施工方法的进步和发展,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施工方法。主要有:就地浇注法;预制安装法;悬臂施工法;转体施工法;顶推法施工;移动模架逐孔施工法;横移法施工;提升与浮运施工

3几项桥梁施工技术介绍

3.1预应力混凝土工程

《规范》12.6.6预应力筋编束规定,预应力筋由多根钢丝或钢绞线组成时,同束内应采用强度相等的预应力钢材。编束时,应逐根理顺,防止互相缠绕。钢筋的冷拉工艺采用控制应力或控制冷拉率的方法。从受力分析来考虑,编束时,梳理顺直,可防止钢丝或钢绞线在穿孔、张拉时由于互相缠绕紊乱而导致的受力不均匀现象。当受力不均匀时,将使有的钢丝达不到张拉控制应力,而有的则可能被拉断,造成预应力损失。论文参考。《规范》l2.10.3后张法张拉第2条规定,预应力筋的张拉顺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未规定时可采取分批、分阶段对称张拉。主要从受力角度要求后张法多根(束)预应力筋张拉时,应使张拉的合力作用线处的构件核心截面以内,防止构件截面产生过大的偏心受压和边缘拉力。对称张拉可避免或减少偏心力矩,宜分批、分阶段对称地进行。论文参考。另外,按控制应力先张拉的预应力筋会因后批预应力筋张拉时所产生的混凝土弹性压缩而引起应力损失。综合考虑张拉力的影响,可减少预应力损失。预应力工程施工关键是如何正确地建立起设计要求的预应力(即结构的内应力),而其最大的影响因素就是应力松弛带来的危害。为保证施工质量,预应力张拉必须严格按照程序规定执行且张拉后立即做好灌浆的准备,这些对控制应力损失的减少都非常关键。张拉过程中不仅要控制好应力值,而且要随时抽查预应力筋的增长值,同时要按照对称、均匀的方法进行张拉,张拉完并封锚以后,即可开始灌浆的工作,灌浆不仅减少应力的损失,而且封闭孔道,减少预应力筋的损失,并且使其与结构共同作用,提高结构的抗裂性。

3.2临时支座的预制

在桥梁施工中,临时支座大多数采用预制的长方体混凝土块,在相应位置对称放置两块,待湿接头混凝土达到强度后,再凿除,这样施工由于预制的混凝土块薄厚不均,摆放位置错动,以及梁板本身制作尺寸的误差,容易把临时支座压坏、压碎、挤动,影响梁板的标高或造成梁板位置偏离[2]。有些临时支座由于梁板的拖动,紧靠在台帽里侧不易凿除,即使凿除后也不易清扫,给施工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临时支座的作用是减小和防止支架产生有害于施工的沉降。是否需要给支架设临时支座,一要看支架落地处是否坚实;二要看支架的荷载是否大;三要看施工的周期是否长。一般,雨天之后要检查支架、支座变形。这一点,常被经验缺乏者忽视。

3.3承台施工

为了开挖桥台基坑,必须选择有效的降水措施。根据市场的调研和现场的布设条件,采轻型井点降水措施是最经济最可行的办法。论文参考。因为实际中布设为分级井点,所以必须加以严密的计算。同时项目部准备了一套辅助方案,如果第一套方案有难度,那么准备在回填土的外侧再筑两道临时围堰,以降低水源方向水位的高度。施工流程为:测量放样→井点降水→基坑,开挖→浇筑垫层→承台钢筋制作→模板制作→混凝土浇筑→养护。根据施工的环境特点及设计图纸,结合以往的施工经验,决定对基坑开挖采用轻型井点降水方式。井点的平面布置主要取决于地下水的补给方式,基坑的平面形状和要求降水的深度。井点的平面布置形式有:单排布置、双排布置、环型布置和U型布置。

4结语

在桥梁建设中,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宜的施工方法和技术。现代桥梁建设的施工技术发展突飞猛进,不断地涌现出了先进的技术、设备和高科技材料。当然在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仍会遇到各种新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探求新方法、新技术。

参考文献:

[1] 唐咸富. 桥梁施工技术[J].科技创新导报,2008.(04)

[2] 刘严才. 成都市三环路成绵立交桥施工技术[D].西南交通大学,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