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合同管理模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由于经济合同种类繁多,涉及管理部门众多,各类合同的技术要求不同,以某公立医院为例,2016年全年,经济合同的种类就包括了承揽合同26项(10.16%)、技术合同17项(6.64%)、建设工程合同40项(15.63%)、买卖合同102项(39.84%)、委托合同63项(24.61%)、赠予合同3项(1.17%)、租赁合同5项(1.95%),共计256项。长期以来,经济合同由以书面形式在部门间流转、转签,由相关项目负责人(部门)发起转签,转签资料包括承载转签意见的转签审批单、合同及法人委托书、合作方资质文件、廉政协议书、招投标文件、党政联席会议关于合同相关项目的决策记录等相关附件。医院的重大经济活动必须经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并在年度预算范围内执行[1]。对采购附件及对外合作相关依据以及“三重一大”事项的附件审批管理,是经济合同签订合理性的原始基础,是经济合同签署审批的重要依据,也是防止廉政风险,规范医院采购行为,促进民主决策的有效手段。合同转签过程中,首先需要职能部门各负其责,对合作方资质、合同形式、内容和条款进行把关。医院律师、财务、审计、监察、运营等相关职能部门分别就合同的合法性、财务支出的合理性、医院经济行为的合法性、廉政风险以及预算执行把控等给出合理建议,在审批流转表上签署意见后返还发起部门进行修改并再次转签,最终合同模版由项目负责部门修改后按合同审批流程由主管部门、主管领导签字确认后履行。这种管理模式存在的廉政风险包括:(1)项目负责部门有合同发起、修改、提交审批权限,合同的最终把控在项目负责部门,可能存在最终签署合同未按修改意见修改,或审批时是合法合同,最终提交财务支出时为非法合同的现象存在。(2)合同的书面流转难以保留修改痕迹,流转过程可能存在相关文件丢失的现象,影响合同的后期归档。(3)合同审批时限较长,如果某个部门的合同审批负责人因为休假等因素不能及时查阅合同会严重影响合同转签速度。(4)若双方签约后合同原件未及时归档,而仅由主管部门保存,可能会由于工作疏忽或人员流动而丢失合同;一旦合作双方引起争议,医院需要维权诉讼时,往往因证据不足而导致败诉[2]。
二、基于自动化办公室系统的经济合同管理模式
为加快合同转签速度,规避可能存在的廉政风险,该医院在办公自动化系统中设计开发合同审批模块,将经济合同的必要因素如:合同编号、费用类型、名称、类别、金额、合作单位及联系人、合同起始时间、合同的要素(包括标的物、数量、质量、价款或报酬以及结算方式、验收标准、履行期限、地点方式、违约责任、合同的终止和解除、解决争议的办法)是否必备等信息在合同审批表中以框架式结构呈现,要求合同发起人必须确认填写。要求合同发起人上传待会签合同及相应的附件,如通过招标采购的合同需附招标公告、招标文件、投标文件、评标报告、中标公告、中标通知书等。重大采购项目还需附党政联席会议采购会议纪要,附件以PDF形式上传,一经上传确认后即在系统中留痕,修改权限仅限信息中心。审批模式的设计也由原来依次转签的串联模式更改为可同时会签的并联模式。党委院长办公室作为合同监管部门负责合同的初步审批和转签的发起,相关部门负责人通过办公自动化平台、VPN授权实现同时审批、远程审批并将审批意见通过系统反馈,审批意见及时送达合同发起人(发起人可随时查看审批意见,提前沟通准备材料),由合同发起人根据各部门意见对合同进行修改或补充上传相关附件文件,由审批节点负责人再次审批确认无误后,提交院领导按照审批权限审批。审批流程结束后,由党委院长办公室将最终合同从系统中下载打印用章后交由合作单位用章后返回。党委院长办公室可监督管理审批负责人的审批进度及审批质量。
三、新型经济合同管理模式的优势探讨
基于信息系统的经济合同审批流程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利用痕迹管理、第三方监管等规避了廉政风险。1.基于办公自动化系统的经济合同会签模式,不仅将合同相关附件以电子版形式全面呈现,还与医院的预算和采购审批系统相关联,在审批过程中可以通过点击预算审批查看审批全过程意见,对是否有预算及预算是否超标可一目了然的体现。为审批节点负责人提供了更多的参考以评判合同的可行性和合法性,极大地提高了医院资金的利用,很好地控制预算。2.自动化办公系统实现了远程审批的可能性,审批负责人的审批地点不受限制,可以在家、在单位或是在国外,审批的及时性大大提高。并联审批节约了审批时间,同时终端审阅各自依据审批重点提出审批意见后返回项目负责部门,有利于审批部门及时修改并上传,提高合同流转速度。从串联到并联的合同会签模式提升了合同审批的时效性,有效促进了医院预算的执行,体现了精细化管理在医院对外经济合同中运用的实际效果。与纸质合同转签时间相比,各行政相关部门合同审批时限从2007年的平均11.6天缩短到了2016年的平均2.8天。3.在签署经济合同时,要求同时上传廉政协议书,协议书对甲乙双方的廉政权利和义务进行明确的规定,同时要求合作方不可实施商业贿赂,如果实施将被列入商业贿赂不良记录,并指定合作方销售代表姓名,对合同的廉政管理也同时以书面的形式进行约定,有利于廉政风险的防控和风险发生后,为后续的处理提供相关的依据。4.合同订立阶段的主要风险可以分为两个方面,首先是合同形式上的风险,包括合同内容是否准确、合同要素是否完整以及文字描述是否严谨等。其次是合同实质上的风险,包括合同与国家的法律法规、医院的总体战略目标相冲突,合同内容存在重大疏漏或欺诈导致损害医院合法利益[3]。合同审批表内容均以模块化可定义模式设计,方便了合同的统计,对合同的类别、金额、合作方等进行统一的管理和分析,为项目负责人提供决策参考,为医院的后续管理提供经验和借鉴。5.合同的第三方管理规避了项目负责部门与合作方串通骗取医院利益行为的发生,医院先用章,公司再用章避免公司在先用章时对合同进行修改的风险。对合同签署者进行约定,也有利于合作方用他公司资质伪装骗取工程或项目的现象发生。6.与财务付款相关联,避免重复付款,对将来的经济形势预估提供可靠依据。总之,医院经济合同的管理是现代化医院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体现,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医院市场化进度的加快,对外经济合作的增加使得经济合同在医院经营活动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办公自动化系统的经济合同网上转签模式体现了合同的要素管理、提升了合同转签的科学化和廉洁性、有益于提升医院的运营和管理水平,为医院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值得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段丽虹,吕富杰,高如欣,等.谈医院经济合同的监督管理[J].中国卫生经济,2002,21(4):52-52.
行业的快速发展必然导致市场竞争激烈,众多竞争者的不断涌入,并且未来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尚不明朗,建材市场的竞争也日趋白热化。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求发展,客观上要求企业必须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运营效率。现有的很多建材市场,虽然经营实现了专业化,但是从信息机制上还没有摆脱原有的管理模式,市场内部没有形成完善、有效的激励和约束的信息化管理机制,导致市场发展的动力不足,影响市场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为提升市场管理的技术水平和更新管理理念,提高市场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降低管理成本,本课题结合我国建材市场的发展趋势、建材市场管理的工作特点以及市场管理的实际需要,采用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与结构化的设计方法,使用PowerBuilder开发语言及SQL Server 2000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了一个具有合同管理、收费管理、财产管理等业务的建材市场管理系统。本文重点介绍合同管理模块的分析设计过程。
1.需求分析
1.1 合同管理
在整个市场管理中,合同管理主要管理的是市场与各业主间的合同关系管理,主要设计到的信息包括了业主信息,营业房信息,合同约定条款如合同有效期限、双方约定的标准费用等。考虑到市场规模大,业主数量多,并且市场与业主间的合同关系随着合同有效期的变更,市场管理部门员工的变动,依靠原有的手工记录和人工管理,显然会造成数据的混乱,导致整理、查询和使用的困难,在时间、人员和材料上的造成巨大的浪费。
1.2 合同管理模块将实现的功能
集中管理市场与各经营业主间的合同约定,并能及时提供合同到期提醒,保证市场处理合同业务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2.合同管理功能模块设计
业主租用营业房,必发生合同关系,合同号贯穿整个业务流程,它将业主、营业房联系起来,合同的管理涉及合同的签定、更改、终止、查询、打印等。
功能模块:
(1)合同登记。字段有:合同号、业主名、签定日期、开始日、终止日、房号、标准费、支付间隔月、备注等;功能有:新增、删除、修改、保存、取消、退出等;设计表:contract、contractdetail。
(2)合同查询。按签定日、开始日、终止日、合同执行状态查询。
(3)合同到期提醒。按合同到期前7天,系统提示到期合同信息。
(4)合同报表。合同报表的样式设计、打印;涉及合同详细内容(contract.contract_info)。
3.合同管理业务流程分析
市场与业主签订租赁合同,合同中,将业主、营业房和收费联系起来。登记了合同的签订日期、合同执行的开始和终止日期,市场可以根据此日期设定,查询及时了解合同的执行情况(进行或结束)。见图1
4.合同管理数据流程设计
图2 合同管理数据流程图
说明:合同管理模块中,市场与业主签订的合同条款中,涉及到了业主数据(姓名)、营业房数据(业主租用的营业房编号)、今后合同具体实施当中需要预先设定的标准费、支付间隔月份、合同进行时间、水电初始度数等数据。从而进行合同登记,产生了具体的合同数据,得到经过整合处理的合同报表数据,以供查询和储存。为了保证对合同的有效管理,特别是规范好合同的履行时间,还可根据合同登记时的时间规定设置合同到期时间的提醒数据。这样,合同管理的基本功能得到实现。
5.E-R图设计
一、构建新计价模式下的合同优化管理模式
1.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合同形式
(1)单价合同,可分为:固定单价合同和可调单价合同。
(2)总价合同,可分为:固定总价合同和可调总价合同。
2.工程量清单类别
(1)准确工程量的工程量清单。即工程量清单中给出的分部分项工程量和列项是相对准确和完整的。目前实行计价规范和在施工图基础上进行招标,招标人一般应当提供相对准确的工程量清单。
(2)近似工程量的工程量清单。即工程量清单中给出的工程量为近似工程量,列项也可能并不完整。目前实行计价规范和在施工图基础上进行的招标,一般不应是近似工程量的工程量清单。
3.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工程款结算和支付
(1)一般结算和支付方式
A方式:结算当期实际完成的工程量*综合单价+合同约定的其他应付金额。合同中需要约定工程量的计算和确认的程序和有关要求,一般由承包人提出,发包人审核确认。
B方式:按付款计划支付。即承包人按月进度或招标文件中约定的形象进度节点或阶段(但相邻付款最长不宜超过45天)制订付款计划,经发包人认可后产生合同约束力,作为工程款结算和支付的依据之一。合同中约定的其他应付金额纳入最近的一期付款中支付。合同条款中应当约定付款计划编制的具体要求、审核和调整的程序等等。
(2)单价合同:实行单价合同时,一般采用A方式支付工程进度款。
(3)总价合同:实行总价合同时,一般可以采用B方式支付工程款,也可以采用A方式。
(4)国家有关管理部门对工程款结算和支付有规定的,应当执行其有关规定。
4.变更的计价方式
(1)可以精确计量的变更的计价方式。以独立报价形式,由承包人提出,经发包人确认后产生合同约束力;按计价规范的计量,按工程量清单已有单价计价,适用于同样的或类似的工作;以工程量清单已有单价为基础进行合理调整后的单价进行计价,适用于类似的性质但施工条件不同的项目,单价调整应合理地考虑差别因素,由承包人提出,经发包人确认后产生合同约束力;按零星工程的计量和计价方式处理。
(2)不可精确计量的变更的计价方式。零星工程和不可精确计量的变更可以是独立报价或根据实际成本加酬金的方式进行结算。
(3)在合同中无适用的变更计价方法,而双方无法就变更的计价达成一致时,可以向建设工程造价管理部门申请调解,也可以根据合同中约定的解决争议的条款提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
(4)变更计价办法的应用。变更计价的办法可以在合同中约定多种方式并存,同时约定一个优先顺序,当优先的计价办法不适用时或合同双方达不成一致时,再依次采用其他约定的变更计价方法。
二、新计价模式下合同优化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1.我国目前合同管理现状
(1)评标方法不合理。我国目前工程招标评标基本上都采用综合评分法。这种评标方法,不论企业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有多高,其成本多低,并不能根据自己的实力来获取报价的高分值,而是决定于标底和其它投标单位的报价,并不能实现企业的自主定价权。
(2)工程款支付方式和结算方式不合理。由于合同双方对风险管理意识淡薄,合同管理水平低,施工中工程变更、签证较多,以及我国一直使用预算定额等原因,在工程款结算方式中,双方一般都约定竣工后按照预算定额据实结算。这样,中标价与工程结算没有关系,对承包商没有约束力,不能真正实现公平竞争,从而导致招投标过程不断发生各种腐败问题。
(3)合同纠纷解决渠道不畅。按照合同纠纷的解决方式有和解、调解、仲裁和诉讼等方式。对于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纠纷而言,我国几乎没有经营性调解机构,仲裁机构屈指可数,专门从事建筑工程合同纠纷的仲裁机构更是少之又少,甚至有些地市根本就没有,诉讼解决纠纷在时间上拖之又拖。因此,施工合同纠纷发生后,多以承包商让步而和解,否则,承包商陷入工程款拖欠的泥潭。
2.优化新计价模式下合同管理的有效措施
(1)规范评标方法。对于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招标工程应强制采用合理低报价的评标方法。在评标过程中,采用先评技术标,后评商务标的两阶段的评标方法,不论技术标还是商务标均采用“封闭判卷”的方式进行评标。另外,为了保证评标委员的公正性,加强评委的责任心,提高评委的职业道德水平以及评标能力,本人认为应采用评标人员注册职业化的方法,以解决评标过程“短、平、快”的不负责的态度。
关键词:项目管理模式:FlDlC合同条件:对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TU72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0)07-0134-02
1 前言
FlDlC合同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理解为进行项目全过程管理的描述,即一种项目管理模式。由于其科学性、公正性、严谨性,FlDlC合同条件在国际上享受盛誉。该合同有机融合了建设管理经验、技术、管理、经济和法律等相关内容,对业主、承包商、咨询工程师各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详细划分,为国际承包商、金融组织以及项目业主所广泛纳用。 目前国内承包商在参照FlDlC合同条款的过程中,大部分仅停留在“照搬照抄原文”的阶段,不能全面深入了解该合同中项目管理模式和技巧的使用。随着我国加入WTO,涉外工程逐渐增多,国家大力投资工程建设,这些都对如何规范国内工程项目管理与国际惯例和市场接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正确理解FIDlC合同中项目管理理念和技巧,客观认识我国项目管理模式在实际应用中的不足,借鉴FlDlC的项目管理模式弥补国内与国外项目管理水平的差距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推动我国项目管理水平更上一层楼。
2 FlDIC合同条件中的管理模式
在FIDlC合同条件规定的管理过程中有两个要点:第一是以咨询工程师为核心,第二是以合同条件为根本。
2.1 以咨询工程师为核心
2.1.1 工程师的界定 《FlDlC合同条件》第1.1.2.4款规定:“工程师”系指由雇主任命并在投标书附录中指名,为实施合同担任工程师的人,或有时根据第3.4款[工程师的替换]的规定,由雇主任命并通知承包商的其他人员。”我国《施工合同范本》第1.8款规定:“工程师:指本工程监理单位委派的总监理工程师或发包人指定的履行本合同的代表,其具体身份和职权由发包人承包人在专用条款中约定。”通过对比,可知国内外“工程师”不同点有以下三方面: 1)FlDlC合同中工程师由雇主任命,而我国工程师,即总监理工程师是由工程监理单位委派的。 2)FIDlC合同中的工程师仅限于咨询工程师,而我国工程师除总监理工程师外,还包括建设单位的代表。 3)FlDlC合同中的工程师全过程进行项目管理,而我国工程师只在施工阶段进行监理。 2.1.2《FlDlC合同条件》中的例证 《FlDIC施工合同条件》第3.3款规定:“工程师可(在任何时候)按照合同规定向承包商发出指示和实施工程和修补缺陷可能需要的附加或修正图纸。承包商仅应接受工程师或根据本条受托适当权利的助手的指示。……”。我国《施工合同范本》第29.1款规定:“施工中发包人需对原工程设计变更,应提前14天(任何时间)以书面形式向承包人发出变更通知。变更超过原设计标准或批准的建设规模时,发包人应报规划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重新审查批准,并由原设计单位提供变更的相应图纸和说明。承包人按照工程师发出的变更通知及有关要求,进行下列需要的变更……”。 从以上两条规定不难看出FIDlC合同中工程师所有权利比我国总监理工程师大。具体表现在: 1)《施工合同范本》限定了发包人需要在14天以前发出变更,而FlDlC合同中,任何时候工程师都可以发出变更指示。 2)FlDlC合同中变更的指示由工程师发出,而我国《施工合同范本》中变更指示由发包人发出。 可见在变更管理中,咨询工程师取代了我国的发包人,体现了其核心作用。 除此之外,关于暂列金额的规定也体现了咨询工程师的核心作用。类似的例子在FlDlC合同中有很多,在此不一一举例。总之,工程师才是FlDlC合同中项目管理的核心。
2.2 以合同管理为根本 cFlDlC合同条件本质上就是合同管理。建设业主和承包商在签订承包合同后,双方按合同约定进行项目建设,并各自履行职责行使权力。我国的合同管理看起来与此并无本质的区别,但真正履行合同时,国内外合同管理却大不相同。
2.2.1 合同条款详略程度不同 以我国使用最广泛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为例,其所有条款仅共计47款,通用条款部分总宇数仅计16598宇。而《FlDlC合同条件》考虑了近百年来土木建设的经验,将项目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情况全部详细写入一个个条款中,为履行合同管理提供了良好依据。
2.2.2 对合同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同 在我国,少有业主或承包单位中主要领导认真研究合同,他们常常通过各种方法处理本该是合同管理能够解决的问题。在我国特殊国情下,他们将更多的关注放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没有对合同管理足够的重视。 在《FlDlC合同条件》下,情况则不尽相同。不同于中国人以人为本及以和为贵的传统,外国人更加重视法律、合同、规则等文件。作为国外的项目管理人员,首要的事情即研究合同并熟悉合同,所有事情都以合同为依据,按照合同办事。
2.2.3 履行合同的程度不同 合同履行状况在我国建筑领域内并不可喜。首先,在国内建筑工程安全施工和质量控制存在严重问题,不认真履行合同是重要原因。关于安全和质量问题在合同中已明确规定,认真履行合同则该类问题会大大减少甚至杜绝。其次,我国建筑领域工程款发放中拖欠问题严重,已成为建筑市场的顽疾。而对工程款的拖欠就是不正当履行合同管理的表现。再次,在工程进度方面我国很大程度上受人为控制,而不是依据科学和合同。脱离计划进度,也是不恰当履行合同的表现。
3 国内项目管理模式特点
3.1 以建设单位为核心 在我国,建设投资主体主要是国家,由于这种投资属性,在我国项目管理必然是以建设单位为核心的项目管理。
3.1.1 建设单位风险的转移 由于国家投资主体的地位,建设项目的风险很多时候不是由决策领导者来承担,而是由国家承担。因此建设单位的领导者自然会相对淡漠项目投资的质量、成本、安全等的控制。而在国外,投资主体常常是私人、或者具有股份性质的公司,如果项目失败,建设单位决策者自己将要自食其果。所以,对建设项目中的任何一个要进行的决策,建设单位领导者自然都会慎重考虑认真对待,进行反复论证研究之后才会作出决策。 在国内,建设单位领导者多数情况下进行的都是盲目决策,很少经反复论证研究后才做决策。例如某些领导者因政绩原因擅自缩短工
期,这种行为是不合理不科学的,往往造成低劣的质量及高昂的成本等恶果。究其根本原因就是最后的风险由国家来买单。 虽然关于决策者特定条件下风险的承担我国法律做了相关规定,例如《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五十四条规定:“违反本条例规定,建设单位将建设工程发包给不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勘察、设计、施工单位或者委托给不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工程监理单位的,责令改正,处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但实际上决策者承担的责任受到的处罚与其造成的损失乃至从造成损失的过程中获得的好处是不成比例的。
3.1.2 建设单位的债务人身份 根据建筑工程分包在《合同法》上的性质,施工承包合同为一个双务合同方当事人是互负债务的,承包单位有义务按照合同约定修建工程,而建设单位有义务及时支付工程款。由于债权人是建设单位,债务人是分发包人,因此,施工单位会想方设法应对建设单位,一般情况下不敢对建设单位有所怠慢,目的就是及时收回工程款。把握住施工单位担心收不回工程款的心理,建设单位时常会以工程款延迟或不支付要挟让施工单位去完成某些不在其职责范围内的任务。建设单位同样的要挟手段也适用于针对监理单位、设计单位等,这更加助长了建设单位的核心作用。
3.2 监理的弱势地位 在国内,监理工程师与FlDlC合同中的工程师是相对应的,但两者行使的权力以及职能范围却相差很多,我国的监理是处于弱势地位的,下面对导致监理弱势的三方面原因进行分析。
3.2.1 合同范本的规定 从第二部分工程师的界定分析中可知,《FlDlC合同条件》中咨询工程师为核心,赋予了工程师很大权利。尽管在实际操作中合同当事人双方在合同专用条件中可以对通用条件中的相关内容进行调整,但也不能对工程师的权利做大规模修改,不能背离FlDlC精神。而我国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中对我国的:“工程师”即总监理工程师的权利的赋予与《FlDlC合同条件》相比局限了很多,可以说我国总监理工程师的权利与FlDlC合同中咨询工程师的权利对比可谓相去甚远。
3.2.2 我国法律的规定 我国的监理单位实质上为建设单位的人。《建筑法》第三十二条规定: “建筑工程监理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及有关的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和建筑工程承包合同,对承包单位在施工质量、建设工期和建设资金使用等方面,代表建设单位实施监督。……”。 确定了监理单位人的身份,依据我国《民法通则》第六十三条规定: “人在权限内,以被人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被人对人的行为,承担民事责任。”这意味着建设单位的授权决定着监理单位的权限。在实际当中我国尚无哪部法律法规明确建设单位对监理单位授权的底线,利益驱使下,一般建设单位不愿过多地授权给监理单位。这就从法律的角度决定了监理单位处于弱势地位。
3.2.3 我国的特殊国情 国内监理工程师是对施工阶段进行监理,具体体现在对工程质量、进度、成本、安全等的管理上。而控制的核心表现为签字权。即未经监理工程师签字,工程的进展不应得到承认。施工单位无法获得工程款,但实际当中并非如此。 在我国大多数工程的进度由建设单位甚至是政府部门控制,并非监理工程师。而由于建设单位的非理性投资行为、施工单位有绕过监理从建设单位处取得工程款的能力、政府部门的干预、糖衣炮弹的攻击等等,监理工程师在成本和质量的控制中的诸多环节难以全面防范,显得苍白软弱。
关键词:后勤管理;合同聘用人员;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1-0098-02
高职院校的后勤部门负责整个校园的美化绿化、卫生防疫、资产、通信、基础建设等管理工作,承担着供能、维修、医疗、饮食等繁重服务任务。它有两个属性:教育属性和企业属性。这两个属性决定了高职院校的后勤企业不能像其他的服务企业一味追求利润最大化,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追求社会效益。此外,后勤企业还要处理好与学校的关系,在坚持为教学、科研和师生服务的同时,稳步将学校后勤工作推向社会,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后勤运行模式。
随着中国高校规模的迅速扩展和用人需要的不断增加,高校劳动关系呈现出复杂化和多样化的趋势,这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也使得高校编外人员管理面临着新的问题。当前学校后勤员工队伍中,由于存在聘用制员工偏多,整体素质偏低、职工队伍不稳定的现状,给后勤的管理服务和企业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后勤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也就显得尤为必要。聘用制员工占后勤大多数,毫无疑问是后勤员工队伍的主体,如何正视聘用制员工队伍的现状,发挥聘用制员工的积极性,已经成为摆在学校后勤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目前高校使用编制外合同聘用人员状况
目前国家针对高校实行的是编制管理,但编制管理难以满足高校不断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后勤部门的用人需求。高校通过使用编外合同聘用人员来保证自己的运转态势。高校使用编制外合同聘用人员一般没有专业背景,素质较低,服务水平和质量很难达到学校持续发展的需要。还有另外一个问题是有些正式工作人员占着位置不干活,把工作推给编外合同聘用人员来做。这样,很容易导致紧缺的地方没有人干,使得学校整体发展受到影响,身份歧视、待遇不公的现象存在。
(一)整体素质偏低,复合型人才缺乏
从对部分学校的调查情况来看,后勤聘用的社会用工占职工总人数的70%~80%,与学校教学、行政人员相比,后勤人员学历水平、专业技术职称普遍偏低,绝大部分没有专业技术职称,既掌握管理知识又掌握经济理论,既懂管理又善经营的中高级管理人才和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人才明显短缺。而且有相当一部分人员不理解、不适应新的企业化管理模式,不能满足社会化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二)思想消极,培训体系不规范
由于现行的人事制度,薪酬分配体系、社会地位、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其个人的期望值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因此聘用制员工思想状况复杂,普遍存在精神风貌、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创新意识、集体荣誉感较差,得过且过,临时做事的思想严重。
此外后勤员工的招聘、使用过程中,没有整体的培训规划和目标要求,普遍存在狭隘的实用主义思想,对诸如岗前、岗中培训和技能考核重视的力度不够,培训工作不能做到经常化,培训与上岗、培训与考核达标不能做到有机结合。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走走过场,达不到提高员工素质和技能的真正目的。
(三)激励机制不健全
虽然后勤社会化改革已推行了十余年,但“按需设岗、合同管理、以岗定薪、绩效挂钩、考核付酬”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没有得到真正实施,劳动保障体系在企业内部没有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建立得到科学、严格的建节,对大多数的聘用制员工还存在着一定的偏见和歧视,同工不同酬的现象较为普遍。现有的激励机制也只是简单地与经济利益挂勾,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严重挫伤了聘用制员工的积极性,激励作用大打折扣,激励效应无法形成。
二、编制外合同聘用人员管理模式的探析
规章制度是后勤管理和服务开展的制度保障,它为后勤管理人员提供行事的准则,对后勤管理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为后勤管理计划的制订、实施的进行、评价的开展、奖惩等提供依据。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对后勤管理的正常开展作用重大,是后勤管理中不可缺少的制度性保障。后勤管理的规章制度包括后勤考核制度、激励制度、监督制度、奖惩制度、人事制度等等。
高职院校后勤管理工作面临的紧迫任务是以人为本,加强人的管理。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使后勤的管理制度化。让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使管理更加科学,服务更加规范。随着后勤工作的不断深入,要定期对工作进行总结分析,查找管理漏洞,适时完善后勤相应的制度。在制度细化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要稳扎稳打,切切实实做好此项工作。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一)细化岗位职责
将后勤工作内容层层落实到每个具体人,明确每位员工的工作职责和服务对象,把后勤工作任务实实在在地细化到人,做到后勤工作事事有人管,件件有人抓,细化岗位责任,有助于加强对员工工作的监督考核,促进后勤工作的开展,从而提高后勤服务的整体质量。
(二)细化服务标准
制定为教学、为科研、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的相应标准,服务质量的优劣是衡量后勤管理是否完善的重要标志,也是决定其能否长久地立足于高职院校后勤服务市场的重要因素。在细化服务标准的过程中,要着重在制定优质服务标准上下功夫,始终把服务对象的需求放在首位,根据不同的服务对象,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服务标准,让细化服务标准成为优质服务的制度保障。同时,细化服务要与后勤队伍的整体建设相结合,教育员工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自觉提升服务标准,让师生实实在在地享受着后勤提供的优质服务,促进高职院校的后勤健康有序地发展壮大。
(三)细化员工培训机制
培训学习是提升员工队伍素质和形象的关键因素,是将后勤人力资源变为人力资本最重要的环节。目前后勤队伍的整体素质以及广大师生员工对后勤服务的需求决定了需要加强员工队伍素质培训,不断提升后勤队伍的综合素质。为此,需要制订完整的员工技能培训工作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特别是对新员工,在他们上岗之前,对其进行全面的岗位细化标准的技能培训,经测试合格者,颁发上岗证,方能上岗工作;对老员工,也定期组织岗位技能深化培训,不断制定出新的工作标准和要求,进一步提高老员工的服务技能;对后勤管理干部要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和科学管理方面的培训以及相关业务能力的培训。
(四)创新用人机制大胆引进大学毕业生
引进人才是前提,留住人才是关键。大胆引进人才。以提高后勤队伍整体素质。不论出身,不拘一格,大量吸收大学毕业生和专业技术人员,乃至优秀农民工,充实后勤队伍,是改变现有后勤队伍结构的根本措施。打破束缚人才积极性、创造性发挥的体制,建立有利于各类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用人机制。目前不少高职院校在公寓管理、饮食管理、接待服务管理方面大胆引进大学生和职业经理。人员素质、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得到大幅提高。如同济大学、西北民大等很多高职院校采取招聘大学生做公寓管理员,便是用工的一大进步。
另外,高职院校后勤管理人员素质状况。人是后勤管理中最为能动的因素,是后勤管理和服务的实施者、控制者,决定着后勤管理和服务的质量,因此后勤管理中人员的素质非常重要。
在高职院校后勤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和不懈努力,后勤已经形成了多种运行管理模式,而与之相配套的,只有一支高效、文明、和谐的后勤队伍能为其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的学习、生活、工作提供各种保障服务。
参考文献:
[1] 吉恒军.新时期人才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J].领导科学,2003,(5).
[2] 王守军.高校后勤改革理论探索[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在《亲子之间》及其姊妹著作《父母与少年》中,他提出亲子间沟通障碍的解决方法。金纳相信父母所说的话会影响儿童的自尊,为了尝试使此影响为正向的,他发展出一套特别的技巧以处理亲子间的冲突。
在后来的一本书《师生之间》,金纳把这些概念推展到教室去,教师就像父母一样,有能力建立或破坏儿童的自我概念。这本书提供建立一个安全、人本主义以及建设性教室环境的沟通技巧。
对照我的班级管理经历,我认识到德育工作重在实效,关键在于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学生观,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以人为本,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进行自我教育,使学生在他人教育的引导下,养成自我教育的习惯,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才能让学生的个性心理、人格特征正常、健康地发展;智慧潜能和才干才会在有计划、有步骤的挖掘下得以发挥;各方面的素质教育才能得到逐步提高。
在这些教育理论和思想的指导下,我在德育工作中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下面是我的一些做法。
一、沟通从心开始
我非常愿意与学生交流和沟通,学生每周的周记叫做“心灵的沟通”,一般每周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讨论和交流,也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烦恼或意见写出来,如果哪位学生觉得实在没有什么好写的也可以不写,不给学生条条框框的约束,让学生各抒己见。在初中时代,学生已经对男女同学有了一种特别的心理反映。如何建立正常的、自然的同学关系是一个极为敏感的问题。学生中出现了比较要好的男女同学,经常在一起玩,甚至在课堂上出现了不注意听讲,传纸条的事情。如果采取堵截、生硬的批评方式,教育效果会适得其反。为此,我特意举行主题讨论活动,通过写周记,选出精彩的十多篇读给大家听。讨论中,大家畅所欲言,公开坦诚把平时不愿说、不敢说的话如实写出来,最后达成共识,明确了同学间应该怎样交往,什么是真正的友谊。
二、自律和同伴教育相结合
许多班主任满腔热情,势必躬身,早晚跟班,无所不管,甚至充当“管家”、“警察”或“保姆”的角色。我也曾经这样。这种管理有利,但弊大于利。管得过多过死,容易造成学生依赖性强,创造性、独立性差,缺乏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能力,也容易使班主任陷于杂务,疲惫不堪,不利于其自身的完善和发展。
陶行知说:“教是为了不教。”
魏书生认为:“管是为了不管。”
其思想从根本上说,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做到“管放结合”。其实,班主任要管的方面主要包括:制定班级的长期目标,把握班级工作的整体思路;培养一支强而得力的干部队伍,并加以指导监督;做好个别学生及全体学生的思想工作,增强班级凝聚力、向心力;协调多方面关系,形成教育合力。因而,学生能干的,我坚决不包办不插手。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同时,大胆放手,把一些具体事务摊派下去,建立层次分明的立体型管理体系,如公物维修、活动组织、班干部选换等等。管大放小、管主放次,授权负责,分层管理,既有利于班级的建设和发展,又有利于学生个性完善、能力的提高。
我的工作原则是:必须负责召开第一次班委会,落实分工,做好落选的同学的思想观念工作,对落选的同学,我会在全班给他们发纪念品,感谢他为班集体所付出的一切。
三、团结就是力量
摘要:本文通过对绩效管理的传统方法与新模式的比较分析指出,由于传统的绩效管理方法过分注重企业的财务指标,而财务指标只能衡量过去发生的事情(滞后的结果因素),但无法评估企业前瞻性的投资(领先的驱动因素),因此随着新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传统的绩效管理方法逐渐显现出其局限性。国际上一流公司的管理实践表明,绩效管理越来越多的被用作“战略实施的工具”。绩效管理的作用在于将企业战略目标转化为可衡量的绩效指标,然后将绩效指标从企业、部门到员工个体层层分解,以支撑和实现企业战略。本文介绍的新的绩效管理模式——平衡计分卡正是从财务、客户、内部管理和学习发展四个角度来审视企业业绩,反映了财务和非财务衡量方法之间、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之间以及外部和内部、结果和过程、管理业绩和经营业绩等多个方面的平衡。
关键词:绩效管理传统方法平衡计分卡
Abstract:Thispapercomparesthetraditionaltoolsofperformancemanagementwiththenewones,analyzestheirdifferencesandcomestoaconclusionthatthetraditionaltoolsgivetoomuchemphasisonacorporateentity’sfinancialindexes,whichcanonlymeasurepast-occurredevents(delayedresultfactors),butcannotevaluateitsforward-lookinginvestments(leadingdrivingfactors).Asaresult,withthearrivalofthenewknowledgeeconomy,thelimitationsofthetraditionalvehiclesofmeritmanagementbecomeincreasinglyprominent.Thefrontlineexperiencesofmanymultinationalcompaniesprovidetestimonytothefactthatperformancemanagementisincreasinglybeingappliedas‘atoolforstrategyimplementation’.Itsmeritslieinthatitcansupportandrealizeacompany’sstrategyportfoliobytransformingitsstrategictargetsintosolidperformanceindexesthatcanbemeasuredandassessed,andbreakingthoseindexesdownintodifferentlayersupfromacompanyasawholetodifferentdepartmentsandindividualsforapplication.Anewperformancemanagementmodelintroducedinthisarticle,i.e.balancedscorecardisaperfectexampleincase.Itexaminesacompany’soperationfromtheperspectivesoffinance,clients,internalmanagementaswellaslearninganddevelopment,reflectingastateofequilibriumbetweensuchmultiplefactsasfinancialandnon-financialmeasures,long-termandshort-termtargets,internalandexternalstructure,resultandprocess,managementachievementsandoperationachievements.
Keyword:PerformanceManagement,TraditionalVehicles,BalancedScorecard
关键词:护理管理;数据共享;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0-0075-02
Based on the MVC Pattern of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Nursing Management System
XU Hao, GAO Zheng, YU Man
(The Eye Hospital of We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Information Centre, Wenzhou 325000, China)
Abstract :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recent years, the hospital nursing work also has carried on the certain reform: change the way that the previous manual work, the 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alize data sharing hospital nursing management, gradually establish a informationization of hospital nursing management mode.
Key words: nursing management; data sharing; information system
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逐步进入了互联网+的时代,然而医院信息化相对其他行业的信息化而言较为落后,医院的成熟信息化还需要一段漫长的路要走。大部分医院都在不断的转型,将原先手工的工作模式逐步转为电子化、信息化模式,消除信息的孤岛,共享健康数据。护理工作作为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的管理转向电子信息化也是可不容缓[1],护理管理的工作信息化不但减少了护士的填写相关文书所消耗的时间,也减少了纸张等的浪M,同时做到了数据的共享而不再像以往需要纸质文书相互传阅。
1 系统设计
结合当前已出现类似系统主要使用的先进技术,确定本系统使用的架构是基于Web应用的B/S架构,可以快速实现在移动端可使用,减少IOS系统和安卓系统的开发的工作量,将IOS和安卓的开发放到二期再去处理。设计过程中,采用MVC设计模式的思想,做到显示和逻辑代码的分离,便于后期的迭代优化。后台数据的存储则选择SQL SERVER 2008,该平台具有可信任、高效的、智能的等特性。开发平台及环境选择.Net平台及Visual Studio 2010,开发语言为C#。
什么是MVC?MVC全名是Model View Controller,是模型(model)-视图(view)-控制器(controller)的缩写,一种软件设计的经典案例,用一种将界面显示、业务逻辑以及数据模型进行分离的方法从而组织代码,将业务逻辑聚集到一个部件里面,在改进和个性化定制界面及用户交互的同时,不需要重新编写业务逻辑,如图1。MVC 设计模式分离了程序的显示、控制和模型,使程序结构变得清晰而灵活,更具有易于扩展的特点,可适用于多用户的、可扩展的、可维护的、具有很高交互性的系统[2]。
2 系统功能
护理管理系统主要包括用户管理模块、文档管理模块及基础设置模块,相应模块均拥有相应的子功能。
以下对系统功能做个简单的介绍:
1) 用户基本信息维护:维护护士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学历、工龄、出生年月、所在病区、联系电话及职称等信息,确保护士信息的正确。
2) 护士排班:各病区的护士长录入每周的护士排班,还有统计夜班护士的功能,因为夜班护士会有工资的补贴。
3) 文档书写:各个类型的文档护士长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填写完成,同时需要提交给护理部进行审核。文档类型包括:业务学习、来院进修护士、查房教案、护理人员论文登记、护士继续教育、奖惩事件登记等等文案。
4) 文档审批:护士长将部分填写的文书提交给护理部进行审核,如奖惩事件登记,护理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则文书正常归档,若审核不通过,则会通知护士长重新填写,并重新提交,护士长可以看到护理部反馈的信息,然后针对反馈信息进行修改,然后重新提交。
5) 文档上传:上传一些文档供各个病区相互下载分享。
6) 角色设置:将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配角色,如护士长、护士等角色,再根据去分配权限,这样便于后期用户菜单和权限的维护,不必针对一个人进行设置,而是针对一个角色进行设置。
7) 权限管理:设置用户对各个文档书写的权限,比如业务学习文档的增加、删除、修改、审核等功能。
8) 工作站菜单权限设置:由于管理员、护士长、护士进入系统后菜单会有不同,所以通过该功能自定义工作站的菜单,不需要开发多个工作站给不同的角色使用,仅用配置的方式便可以搭建出不同的工作站菜单。
9) 基础数据设置:配置一些基础数据的功能,如奖惩事件的基础数据源等。
3 系统流程
3.1基础设置
首先管理员先根据实际情况将角色分别护士长、护士、管理员、护理部分为四个角色,然后根据相应的职责将工作站配置出管理员工作站、护士长工作站、护士工作站及护理部工作站,然后设置相应的操作权限,最后将操作权限和工作站与角色做关联。其次维护护士的相应信息,包括名字、职称、入院时间、学历等等信息,随后将每个人加入到相应的角色中。第三设置基础数据,比如奖惩事件的类型等等。
3.2业务流程
用户通过登入界面进入相应的工作站,如果用户用多个工作站时,系统会弹出列表供用户选择进入相应的工作站。在用户进入工作站时读取用户相应的权限,以便后续操作的控制。
登入系统后,护士或护士长填写相应的文书,比如查房教案的文书,填写好后提交文档让护理部审核,护理部若审核通过,则护士或护士长可以将文书进行电子归档,若护理部审核不通过,填写相应不通过的原因,护士或护士长可以看到原因再进行相应的修改,再次提交审批直至通过。护士或护士长或护理部人员可以通过条件查询出相应的文书进行查看。
当护理部需要各病区的护士学习相关的知识内容时,可以将相关的内容文档上传到服务器上,相关人员可以查看到上传的文书并进行下载文档进行学习。如果有新来的护士,则相应的病区护士长新增护士信息到系统,同时病区护士长仅能看到本病区的护士不能看到别的病区的护士信息。若护士需要调到别的病区时,需要护理部将护士的病区重新选择即可。
4总结及展望
信息技g是提高医疗卫生服务于管理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3],从业务层面来看,自从使用了护理管理系统,护理管理工作从原先的手工刀如今的系统,从主观到客观,都有了很大的改变,使护士管理更加具体化、科学化和综合化[4]。审核及查看也便于护理部的操作,做到实时监督各病区的护理工作。在一定的程度上规范了护理文书的书写,提高了护理的质量及其水平,最终实现“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患者”的目的[5]。
从系统层面来看,系统运行状态良好,逐步提升了护理管理工作的质量。不过虽然满足了用户的需求,但是目前仅用了网页实现跨平台的操作,所以未来将会考虑在IOS系统和安装制作相应的APP,更加方便用户,加强用户的体验。
参考文献:
[1] 张海川,王盼卿,陈家文,等.基于SOA的装备保障领域信息系统集成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06,22(6):57-59.
[2] 任中方,张华,闫明松,等. MVC 模式研究的综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4(10):1-8.
[3] 齐卫东,姜峻,程薇.江西省医院护理管理系统设计[J].中国数字医学,2010,5(8):74-76.
关键词:统计学;互动;渐进式;实训
《统计学原理》是高职院校财经管理类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笔者强调“基础技能”,是因为它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统计学原理》是高职财经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统计学原理》的有关内容将在财经管理类的相关专业课程中得到运用,因此,《统计学原理》教学必须为相关专业课的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二是《统计学原理》是一门技能课,它虽不是统计的具体专业技能,但它是统计的基础技能,它的统计资料搜集技能、统计资料加工整理表现技能、统计的分析指标与统计分析方法技能、统计分析报告的撰写技能等都是从事管理工作不可或缺的,因此,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并能熟练地运用以解决实际问题。所以,《统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必须加强统计基础技能的训练,单项统计基础技能的训练是必要的,而综合统计基础技能的训练更加必要。笔者在多年的高职《统计学原理》的教学实践中,对加强统计综合基础技能的训练进行了不同的探索和尝试,其中互动渐进式综合实训模式为一种效果较好且较为可行的实训模式,此模式不一定成熟也不尽完善,在此提出仅供同行借鉴。
互动渐进式高职《统计学原理》
综合实训模式的内容
(一)高职《统计学原理》中基本技能的内容
高职《统计学原理》的基本技能包括四大模块:一是统计资料的搜集技术,主要包括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统计调查的组织方式,统计调查的方法与技术等。二是统计资料的加工整理表现技术,主要包括统计分组的方法,分配数列的编制,统计整理结果的图表绘制技术等。三是统计分析指标与统计分析方法技术,主要包括五个内容:(1)统计静态分析指标,包括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标志差及其系数的计算与分析。(2)动态数列分析技术,包括动态数列的编制,动态数列分析指标的计算与应用,动态数列的趋势分析等。(3)统计指数分析技术,包括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的编制,指数体系的建立及其因素分析。(4)抽样推断技术,包括样本的抽取及必要样本数目的确定,抽样误差的计算,抽样估计的方法等。(5)相关关系分析技术,包括相关系数的计算与分析,直线回归方程的建立与分析等。四是统计分析报告的撰写技术,主要包括统计分析报告写作的结构格式、说理方法和表达方式等。高职统计基础技能的综合实训就是将上述四大模块的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结合实际资料加以训练。
(二)互动渐进式高职《统计学原理》综合实训模式的设计
互动式的设计《统计学原理》综合实训的互动包括学生间的互动和师生间的互动两个方面。
1.学生间的互动。一是将正在学习《统计学原理》的学生(简称新生)作为调查者,已学过《统计学原理》的学生(简称老生)作为被调查者,形成新老生间的互动;二是将新生分成两个调查组,分别调查不同的对象,调查组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借鉴,形成新生间的互动。
2.师生间的互动。在综合实训中,学生是主体,教师不能包办,只起指导作用。具体做法是:综合实训前,教师设计好综合实训的总体方案,综合实训中具体的实训操作由学生自行完成,但教师不是撒手不管,而是适时指导,形成师生间的互动。
渐进式的设计渐进式实训模式是相对集中式实训模式而言的,集中式实训模式是待学生学完《统计学原理》的全部内容后,集中一定的时间,把《统计学原理》的有关内容综合在一起进行实训,而渐进式实训模式是教师事前给出综合实训的总体设计方案后,按照《统计学原理》内容的先后顺序及内在逻辑联系,分阶段依次进行。具体做法如下:
1.教师事前设计好综合实训计划。综合实训计划设计的内容很多,这里重点阐述以下两项内容的设计:调查对象的设计。确定的调查对象,即老生,不仅要有足够的数量,而且要兼顾专业面。一般应由本系的三个或三个以上专业的老生所组成,每个专业的学生人数各大于等于30人。调查项目的设计。调查项目必须由教师统一确定,其目的是为以后的统计相关处理及计算分析做准备。根据《统计学原理》综合实训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调查项目一般确定为:性别,专业,是否对统计学感兴趣,学习《统计学原理》时是否经常参阅有关资料,课后用于《统计学原理》的学习时间,入学时的数学成绩,《统计学原理》的考试成绩,相关专业课的考试成绩等。
2.实训的时间按《统计学原理》内容的顺序依次进行。(1)资料搜集阶段,在教师事前拟定的调查对象和调查项目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个人或集体(前述的调查小组)要完成以下几项工作:第一,设计一份调查方案;第二,设计一份调查问卷;第三,抽取学生样本单位;第四,在学生调查组长的领导下利用课余时间搜集样本单位的原始资料和往届此类调查的历史资料。(2)资料的整理阶段,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适当的统计分组,在分组基础上编制相应的整理表和绘制相应的统计图。(3)统计分析阶段,在完成《统计学原理》相关内容的讲授后,在对调查资料统计整理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并进行相关的统计指标的计算与分析。(4)统计分析报告的撰写阶段,在前面有关统计指标计算分析的基础上撰写千字左右的统计分析报告。
在上述综合实训每个阶段的前、中、后,老生都要对新生进行指导和评价,并给出成绩。综合实训的每个阶段后,新生之间要相互借鉴和评价,并给出成绩。教师在综合实训中要适时指导,在综合实训后根据新老生的相互评价的成绩给出总体评价成绩,并按照一定的权重计入学生该课程的学期总成绩中。
互动渐进式高职《统计学原理》综合实训模式的探析
实训中教师是指导,学生是主体。教师是指导指的是教师在综合实训中不能包办,而是适时指导。综合实训中教师事前给出的综合实训计划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布置好资料的搜集工作至关重要,其中调查项目的确定是关键中的关键,因为调查项目的具体资料是以后各项实训内容的准备。学生是主体指的是在综合实训中调查方案的设计、资料的搜集、资料的加工整理、统计的相关计算与分析及统计分析报告的撰写等均由学生自行完成。教师是指导,学生是主体,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实训中学生间的互动有其独特的作用。新老生间的互动不仅能使老生指导新生,起到“以老带新”的作用,而且还能促进老生巩固所学的内容;新生间的互动可以使他们“比、学、赶、帮、超”,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实训采取渐进式的实训模式,按教学的内容顺序适时安排,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及时消化与理解,而且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学生边学习边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式实训模式由于内容多、知识点多,在短时间内将相关内容综合在一起,不仅难度大,且容易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和倦怠情绪,结果是效果差。
渐进式的实训模式是综合实训,而不是单项实训。它虽然是在学完《统计学原理》某个内容后所进行的实训,但不是《统计学原理》个别实训内容的简单拼合,而是在学生实际调查的基础上,依据学习掌握的统计的基本技能,按照《统计学原理》内在的逻辑联系有机地融合起来,统一起来,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统计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统计学原理》的校内综合实训是高职教育教学“产学结合”办学模式的具体运用。“产学结合”不是狭义的产业部门的生产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相结合,更不是机械地把学校教育搬到产业中去或把产业部门的生产延伸到学校中来,而是在高职教育教学中把实践与理论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具体形式或途径。“产学结合”的途径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它需要根据不同学科的内容与技能要求来确定。如前所述,《统计学原理》阐述的是统计的基础技能,不是统计的具体专业技能,因此,把《统计学原理》的“产学结合”简单机械地搬到企事业中去,搞形式上的结合是不必要的,而且也是不可能和不现实的,把上述校园内活生生的“产”与《统计学原理》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产学结合”效果。
参考文献
[1]程伟.论互动教学中的师生关系[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