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监管立法论文范文

监管立法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监管立法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监管立法论文

第1篇:监管立法论文范文

关键词:WTO监理

一、竞争格局的变化

面对WTO的诸多中国监理企业,并不是在同一层面上参与国际竞争的,其监理工作水平也参差不齐。造成这不一平衡既有中国经济本身发展的原因,也有在监理行业形成过程中企业生态环境不尽相同的原因。概括地说,可以用“龙形经济”来分析。

“龙形经济”原本是用来比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多层次性和差别性。用在本行业中可以看成如下观点:

首先,我国监理行业经过十余年发展,已经形成了相当的社会影响和社会效应,正如巨龙出水,前途无量。然而,由于行业发展的不平衡,既有高高入云的“龙头”企业,在某些方面己具备同国际级企业竞争的实力。但也有尚未离开水面的"龙尾巴",仍经常陷入管理混乱和财务困境。

在这一背景下,加入WTO必然带来国际建筑管理/顾问企业与我们在多个层面的激烈竞争,其中尤以人才竞争与品牌竞争为甚。

人才竞争

这种竞争已经有北京、上海、成都等国内几大城市和化工、水电等几个部门初露端倪。许多优秀人才昨天还就职于国内企业,今天就已在为跨国企业服务了。究其原因,经济体制是根本。因而要适应这类竞争,首先须理顺体制、搞活机制,充分体现以智力服务的行业特色,崇尚以人为本。还须从外语、电脑的使用能力、人才竞争、员工培养等多个视角来看待和解决问题。

品牌竞争

这是目前国内监理行业最为欠缺的。进入WTO之后的竞争将在一段时间内给国内同行形成严峻地挑战,然而其结果将如“凤凰涅盘”一般,导致真正的国内名牌的诞生。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

1)目前,国内尚无国际级的监理服务品牌。而真正的国际品牌,不仅包括知名度,还包括信任度和美誉度。

2)我国现在的监理服务体制不利于国际品牌的形成以及全面提升。

3)品牌竞争的结果将促使国内监理行业的格局发生变化,进而形成任何现有国际品牌都无法替代的具有本土特征的名牌。

二、监理行业发展策略

高加低市场竞争策略

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监理企业如果没有项目管理以及对高科技项目的运作实力,将是没有前途的。这决定了国内监理企业必然要发展“高”的一面。但是,由于国内市场的广阔、投融资渠道的多元,特别是社会配套制度的不够完善,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还必然从事着最为基础的施工监理,包括现场的质量监理。并以此形成“低”的一面。所谓“高加低策略”就是融合这两种形态的矛盾存在,也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矛盾存在,才能使企业具备本土化优势以及多种服务大跨度组合的可能性。

比较优势策略

比较优势策略也有人称其为“乒乓球策略”。大家都知道,中国的乒乓球运动,自从六十年代崛起以来,长盛不衰,多次都把所有奖牌收入囊中,而其他运动都难望其项背。究其原因,是因为中国人独特的体质特征、雄厚的后备人才和广泛的全民基础。由此,我们反观监理行业,也应充分发挥我们的比较优势,如人力成本低、本土化特色强、专业基础扎实、吃苦耐劳等众多优势,在竞争中增加活力。

企业生态策略

我们认为企业的生存要讲生态学,如同自然界中“物竞天择”的法则一样。大家都知道:老虎是强大的,却几近灭绝;老鼠是弱小的,却生生不息。一个企业是要做“老虎”,还是做“老鼠”,应从“适者生存”的角度来看待这一问题。大不等于强,可能很脆弱。小不等于弱,只要有特色,就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综合效益策略

在综合效益策略中,可以根据企业经营中常碰到的问题分为人力资源管理策略、生产管理策略、企业财务管理策略。在人力资源管理策略中,应特别注意高、中、低各类人才的合理组合,薪资的安排,激励机制的建立。在生产管理策略中,应力求有脚踏实地的生产管理方法和与国际接轨的质量管理体系。应特别强调严格的考核、检查制度和顾客反馈信息的及时处理。企业财务管理策略则应根据监理服务业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财务管理模式。应特别注意项目合同、人员、收费之间的关系,合理安排用工。以求总体效益的最大化。

三、应避免的几个误区

在面对WTO的中国监理企业发展中,应特别注意避免几个理论及认识上的误区:

全盘否定的误区

日前,在我国监理水平行业中,有不少人情绪低落,怨天尤人,大有对十余年监理事业的发展全盘否定之势。甚至从"监理"的概念及由来大加分析,偏执于其含义的不完整以及与当今形势的不符。笔者认为这一误区对个人、企业、行业的发展都是有害的。监理行业的诞生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和客观的作用,同样监理理论的发展也需要我们不断去完善。否定了过去,带来的将是理论上、法规上混乱和行动上的不一致。

夜郎自大的误区

正如有些业内人士过分悲观一样,也存在一些业内人士夜郎自大,没有意识到WTO将带来什么。甚至没有对WTO的规则做一些分析,而盲目地认为自己是某某部委下属企业,某某厅局下属公司,不从体制、机制上变革,导致人才被埋没、业主要受气。这种现象在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尤其普遍。笔者所在企业在全国各地有多家分公司,从当地监理项目的操作中深有体会。这一误区,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国内企业从观念上适应进入WTO的步伐。

第2篇:监管立法论文范文

1.清除影响和制约社会管理创新的各种障碍

部分政府工作人员的贪欲和对公共权力的滥用,在创新社会管理上不可避免地形成诸多不应有的人为阻力。检察院可以采取以下三项措施来清除障碍:一是不断加大查办职务犯罪工作力度,将阻碍社会管理创新的腐败分子绳之以法,以清除隐匿于社会管理机体中的毒瘤。2011年以来某县检察院共立查各类职务犯罪案件56案81人,有效地遏制了职务犯罪的发生,为该县营造了一个清廉高效的发展环境。二是以执法办案中发现的问题为切入点,积极发挥检察建议在参与社会管理中的作用。2011年以来发出检察建议48件,对在履职中发现的一些部门管理漏洞认真分析,形成针对性、操作性强的检察建议,纳入有关部门的管理。三是对政府重大工程、重点项目、政府采购招投标等活动进行现场监督及跟踪巡访,从机制、制度、管理和监督等方面及时提出意见建议,并督促其整改落实。

2.防范处置因司法不公引发的突出社会矛盾

公平正义的失衡和司法人员道德的失范极易引起公众的不满,特别是在通信、网络技术发达的当今社会,因有关部门执法不公、不严而引起的事件更易受到人们关注和炒作,进而演变成。法律监督是宪法赋予检察机关的神圣职责,是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手段,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和需求。只有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才能杜绝因司法不公而引发的新的社会矛盾,整个社会的发展环境才能得到净化。

3.营造促进社会管理有序运行的良好治安环境

首先,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创造良好法治环境。2011年以来,某县检察院共批准和决定逮捕各类刑事犯罪案件177案252人,提起公诉354案470人,批捕、准确率均达100%;次之,认真落实检察环节各项综合治理措施,积极配合有关部门,重点抓好违法犯罪多发人群、网吧等重点人群、行业的管理,进一步健全社会治安防控网络。第三,积极开展法律宣传。通过赠送法制宣传资料、举办法制讲座、开展法律服务等多种形式进行普法宣传,不断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增强依法办事的自觉性,从而达到预防和减少犯罪发生的目的。

4.加强帮教管理感化挽救工作凝聚社会正能量

一是积极协调法院、司法、公安等部门,加强对被依法判处管制、宣告缓刑、暂予监外执行、剥夺政治权利、裁定假释等并在社会上服刑的罪犯的矫正,积极参加社区矫正工作,对监外执行罪犯进行考察,及时发现纠正存在的问题。2011年以来,某县检察院将监外执行罪犯全部纳入微机管理,实现了对监外执行罪犯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二是积极参与青少年群体的教育保护工作,完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办理机制,成立未成年人犯罪专案组,强化案后回访帮教,跟踪未成年犯的改造情况及改造效果,以上法制课、成立帮教对子等形式,开展法制宣传进校园等活动,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三是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落实安置政策,帮助解决刑释解教人员就业、生活、家庭等方面的困难。

5.开展工作创新为促进社会管理增添动力

一是积极探索“检调对接”,对当事人有和解意愿、案件具备和解条件的,积极引导、促成当事人和解。同时,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执行和解、行政调解有效衔接,实现工作合力的最大集结。二是积极参与对网络虚拟社会的建设管理。安排专人开展日常检察动态与网络舆情监测,及时收集涉检舆情,快速发现网上有害信息,正确引导网上舆论,有效制止各种网上炒作等损害检察机关形象的公共事件发生。三是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机制,加强信息交流,畅通发现渠道,促进相关部门认真履职。

6.推动社会管理制度机制建设不断健全完善

结合检察机关在执法办案中发现的问题,特别是针对承担社会事务公共管理职能的政府部门发生的失职渎职犯罪案件,因社会事务公共管理部门管理问题引发的刑事犯罪案件等,定期提出关于完善社会管理制度的年度综合报告,促进社会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三年来,在县检察机关推动下,县政府及各部门共制订、完善有关社会管理制度23项、健全机制9项,增强了社会管理的针对性、实效性。

二、检察机关促进社会管理法治化亟待解决的问题

1.两法衔接缺乏有效支撑

实现刑事司法与行政执法的有效衔接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实践中,部分行政执法部门中仍存在有案不立、以罚代刑等问题,直接影响社会管理法治化推进,必须从制度层面给予大力支撑,建立刑事司法与行政执法的无逢衔接,加快建设信息共享平台,积极推进依法行政。

2.职能发挥缺乏统一整合

检察机关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涉及反贪、反渎、民行、预防、刑检、宣传等多项业务部门。但目前各业务部门在履行职责时缺乏有效沟通,难以形成整体合力,工作力度不强。如发送检察建议,就存在各部门各行其是,缺乏整体性、统一性考虑的问题。机关内部缺乏一个有效整合各项业务,统筹开展社会管理创新的专业部门或机构。

3.办案效能未能充分发挥

虽然检察机关每年都要查处大批职务犯罪案件,但从近几年案件统计数字可以发现案件数量是呈上升趋势的。为什么案件会越查越多,排除党和国家对查办职务犯罪工作高度重视,不断加大打击力度等因素之外,查办案件所应有的警示、教育、预防等办案效果没有得到有效发挥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4.源头问题没能及时得以梳理

要善于把握促进社会管理的源头性、苗头性问题。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善于密切联系群众、与基层接触广泛的传统优势,对一些具有普遍性、区域性的社会管理问题深入研究、系统梳理,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有益参考,从源头上促进党委政府重大公共政策不断完善,努力消除不稳定因素,减少不稳定事件的发生。

三、检察机关促进社会管理法治化的基本途径

2013年1月,对做好新形势下政法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提出全力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过硬队伍建设的要求。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和重要批示,必须更加注重法治在社会管理中的保障作用,更加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破解社会管理难题,提高社会管理创新水平。

1.提高认识,准确把握检察机关在社会管理体系中的角色定位

检察工作与推进社会管理相辅相成,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检察工作也是社会管理工作。列宁曾经指出,如果没有一个能够迫使人们遵守法权规范的机构,法权也就等于零。社会管理本源于政府职能,检察机关源于宪法的授权体现法律监督地位。检察机关在社会管理中的角色,就是正确履行宪法赋予的法律监督职能,为社会管理提供充分司法保障。人民检察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立足点、切入点在于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既不能游离于社会管理工作之外,又不能越俎代庖于行政事务之中,主要是依据宪法赋予的法律监督定位充分发挥监督作用,以党的十精神和重要批示为统领,围绕法治中国建设这一崭新目标,以卓有成效的法律监督促进依法行政,为促进社会管理法治化服务。

2.立足源头,最大限度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有价值参考

检察机关要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关于加强社会管理的一系列指示和部署,积极参与到重点工作中去。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指导实践,以法治目光审视社会管理体系构建,通过法治方式促进管理创新。着眼服务社会建设大局,结合执法办案和履行各项检察职能,对普遍性、区域性的社会管理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向党委政府提出对策性建议,对重大建设项目及重大公共政策的调整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促进重大公共政策完善,从源头上减少不稳定因素的发生;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五进两服务大走访活动”等,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及时发现倾向性苗头性的民生诉求,积极向党委和政府建言献策,协助党委和政府把住政策源头;在执法办案过程中,对于发现的社会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积极向政府和有关部门提出检察建议,完善内部制约监督,完善社会管理和服务。

3.严格履职,充分发挥执法办案促进社会管理法治化的推动作用

检察机关要有效履行批捕、、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诉讼监督等职责,切实担负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者、捍卫者的重任。一是着力促进法治政府建设。健全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加快建设信息共享平台,及时监督纠正有案不立、以罚代刑等问题,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充分发挥查办案件的惩戒作用,严肃查办和积极预防国家工作人员在产业转型升级、公共资源出让、国有资产管理、城镇化建设等过程中,失职渎职等职务犯罪,促使公职人员依法履职、审慎用权;把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摆上更加突出位置,广泛进行预防宣传,营造廉政建设的良好氛围,促进行政权力依法规范行使。二是努力促进执法办案效果的最优化。以法律眼冷静观察社会事务,洞悉每一起案件背后的深层次的社会关系、利益与矛盾,消除矛盾双方的对立,尤其是要深查司法不公背后的腐败问题,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安宁。正确把握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准确把握宽严适用的范围和标准,积极推进量刑建议、刑事和解、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等工作,减少社会对抗,维护社会稳定。

4.积极参与,大力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建设

一是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作用,对社会矛盾和影响稳定的因素及时进行排查,提出处置突发事件的预案;二是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深入开展对重点地区的排查整治,对排查出来的黑恶势力、两抢一盗等犯罪案件,适时介入侦查,依法快捕快诉;三是突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配合有关部门构建社区防控网、街面防控网、卡口防控网、内部单位防控网、农村防控网为主体的五大防控网络,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提高社会管理控制能力;四是加强对三类重点人群的教育管理,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潜在的突出问题,提高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服务功能。

5.夯实基础,提升基层社会管理法治化、科学化水平

第3篇:监管立法论文范文

1引言

自力式调节阀是一个新的自力式调节阀种类。相对于手动调节阀,它的优点是能够自动调节;相对于电动调节阀,它的优点是不需要外部动力。应用实践证明,在闭式水循环系统(如热水供暖系统、空调冷冻水系统)中,正确使用这种阀门,可以很方便地实现系统的流量分配;可以实现系统的动态平衡;可以大大简化系统的调试工作;可以稳定泵的工作状态等。因此,自力式调节阀在供热空调工程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这种阀门在我国出现时间不长,所以对其适用条件还研究不够,本文试作一些分析,算作参加对这个问题的讨论。

按照自力式调节阀的控制参量可以分为四类:①控制网路中某个部分的流量;②控制网路中某个部分的压差;③控制热交换装置的出水温度;④控制供暖或空调房间的温度。本文以前两种自力式调节阀为讨论对象。

2验自力式调节阀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1自力式流量控制阀

自力式流量控制阀的作用是在阀的进出口压差变化的情况下,维持通过阀门的流量恒定,从而维持与之串联的被控对象(如一个环路、一个用户、一台设备等,下同)的流量恒定。自力式流量控制阀的名称较多,如自力式流量平衡阀、定流量阀、自平衡阀、动态流量简称阀等。各种类型的自力式流量控制阀,结构各有相异,但工作原理相似。这里以ZL47型自力式流量控制阀为例,介绍其结构和工作原理。

图1ZL47自力式流量控制结构示意图阀

ZL47型自力式流量控制阀从结构上说,是一个双阀组合,即由一个手动调节阀组和自动平衡阀组组成,如图1所示。手动调节阀组的作用于设定流量,自动平衡阀的作用是维持流量恒定。

对于手动调节阀组来说,流量,式中KV为手动调节阀阀口的流量系数,P2-P3为手动调节阀阀口两侧的压差。KV的大小取决于开度,开度固定,KV即为常数,那么只要不变,则流量G不变。而P2-P3的恒定是由自动平衡阀组控制的。比如进出口压差P1-P3增大,则通过感压膜和弹簧的作用使自动平衡阀组关小,使P1-P2增大,从而维持P2-P3的恒定;反之P1-P3减小,则自动平衡阀组开大,使P1-P2减小,维持P2-P3的恒定。

手动调节阀组的每一个开度对应一个流量,开度和流量的关系由试验台试验标定,并配有开度的显示和锁定装置。

2.2自力式压差控制阀

自力式压差控制阀的作用是维持施加在被控对象上的压差恒定。这里介绍ZY47型自力式压差控制阀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ZY47型自力式压差控制阀按照安装在供水管还是回水管上,分为供水式结构和回水式结构,二者不可互换使用。这种阀门由阀体、双节流阀座、阀瓣、感压膜、弹簧及压差调整装置组成。图2a为回水式结构示意图,图2b为其安装位置示意图。

(a)

(b)

图2ZY47型自力式压差控制阀回水式结构及安装示意图

当网路的供回水压差P1-P3增大,则感压膜带动阀瓣下移,使得P2-P3增大,从而维持P1-P2(施加于被控环路的压差)恒定;反之,P1-P3减小,则阀瓣上移,P2-P3减小,使P1-P2不变。

若P1-P3不变,而图2b所示的环路内部阻力发生变化,比如某一支路判断,则环路的总阻力增大,在这个瞬间P2减小,

P1-P2增大;但随之感压膜的受力平衡被打破,阀瓣下移,压差控制阀的阻力增大,而使P2又回升到原来的大小,即P1-P2不

变。可见,无论是网路压力出现波动,还是被控对象内部阻力发生变化,自力式压差控制阀均可维持施加于被控对象的压差恒定。

3系统的运行调节方式与自力式调节阀的选择

(1)当系统的运行调节采用热源主动进行的集中量调节(比如随室外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流量)时,不能采用自力式调节阀。因为这种调节是通过改变水量实现的,因而调节时改变了系统的水力工况,所以若采用自力式调节阀,势必造成有的阀能正常工作,但被控对象流量过大(超过此时的热负荷所对应的流量),有的阀全开仍达不到流量要求,有的阀因两端压差达不到启动压差而不能正常工作,即再现流量分配的混乱。显然,由于自力式调节阀的存在而造成了系统集中调节的不能实现。

这里若采用手动调节阀(比如平衡阀),则系统总流量增减时,各支路、各用户的流量可以同比例增减,即系统的集中调节可以传达至每一个末端装置。

(2)当系统的运行调节为抽调节时,可以采用自力式流量控制代和自力式压差控制阀,因为这种调节方式只改变供水温度,而与系统的水力工况无关,即在不改变系统的水力工况的情况下,把调节传达到每个用户和设备,采用自力式流量控制阀,可以吸收网路的压力波动,维持被控负荷载的流量恒定。采用自力式压差控制阀可以吸收网路的压力波动,以及克服内扰(被控环路内部的阻力变化),以维持施加于被控环路上的压差恒定。

(3)当系统采用分阶段改变流量的质调节时,虽然每个阶段流量不变,但若采用自力式调节阀,每个流量阶段要对控制流量或控制压差进行设定,给运行管理带来很大不便,所以不宜采用。

4点被控对象的内部调节与自力式调节阀的选择

4.1有内部调节

如图3所示,在一个环路入口处装设自力式流量控制阀,则环路流量恒定,那么环路中的一个支路进行流量调节,其调节量必然全部转移到其他支路上去。比如支路2关闭,则支路1和支路3的流量增大,两支路的流量增量即原支路2的流量。显然,装设自力式流量控制阀使各支路间出现较大的调节干扰;环路的水力稳定性很差。

图3自力式压差控制阀与电动二通阀的配合使用

而若如图2b所示,在环路入口处装设自力式压差控制阀,由于可以保持环路的压差(即P1-P2)恒定,将大大减弱各支路间的调节干扰。如果环路中干管的阻力相对于支路的阻力可以略不计,则可把干管视为静压箱,各支路的调节互不干扰,即一个支路的流量调节对另外支路的流量不产生影响。实际上,由于干管阻力的存在,例得各支路间的调节干扰不可避免,比如一个支路关小,其它支路的流量均将程度不同的有所增加。但在设计合理的情况下一步,这种干扰是微弱的。系统设计时对于被控环路的干管采用相对较大的管径,且在干管上不再装设其它阀门尽可能减小干管的阻力,可以使各支路间的调节干所降到最低程度,使环路具有较好的水力稳定性。

对于分户热计量的供暖系统,强调用热调节的自主性,而又必须从设计上考虑尽可能减轻各用户是的调节干扰,所以家采用自力式压差控制阀。

4.2无内部调节

在被控制对象无内部调节时,因为内部阻力不变,所以压差恒定必然流量恒定,因而装设自力式压差控制阀和装设自力式流量控制阀,具有同样的效果,都可以起到吸收网路的压力波动,保持被控对象流量恒定的作用。这种情况下,二者可以互

换。

对于采用集中质调节的供暖系统,一个支路上连接多个用户,无疑在支路入口处可以装设自力式压差控制阀。但如果各用户的调节是不经常的、无规律的以及相对于支路的总流量来说调节所产生的影响是轻微的,则也可以把支路的流量视为恒定,采用自力式流量控制阀。

对于二者均可采用的场合,推荐采用为自力式流量控制阀,因为流量控制阀可以直接设定和显示流量,且无需连接导压

管。

5自力式压差控制阀与电动二通调节阀的配合使用

电动二通调节阀的选型应遵循两个原则:①系统为设计工况时,阀门全开的流量稍大于设计流量(有的文献[1]认为应在开度90%时为设计流量);②阀权度足够大,文献(1)认为不能小于0.3,文献(2)认为不能小于0.5。对于第①个条件往往难以满足,因为同一种电动阀相邻两种口径的流通能力(即全开时的流量系数)大约相关60%,所以往往找不到流通能力恰好符合要求的口径,而只好选偏大的口径。那么对于口径偏大的电动阀,一是可能造成较多的时间阀在较小开度甚至接近于关闭的状态下工作,使阀的控制不稳定和不精确;二是全开状态不可避免(比如系统启动时,以及大的扰动出现时),而全开将使被控环路出现过流,同时使其他环路流量不足。

对于这种情况,一个简单的解决办法是与电动阀串联一个平衡阀,消耗一部分压差,从而使电动阀在接近全开时流量为设计流量。但这样处理又可能使阀权度过小,即不符合第②个要求。如图4a所示,负载(可以是一个环路,一个用户,一台设备等)入口压差为80Kpa,设计流量为8.5T/h,设计工况下负荷的阻力损失为40Kpa。则所选电动阀在设计工况下的压降应为40Kpa,流通能力应为

图4自力式压差控制阀与电动二通阀的配合使用

根据文献[1]中给出的ZAP型电动阀的参数表,ZAP-32B的流通能力为12,ZAP-40B的流通能力为20,所以只能选ZAP-40B,流量特性按线性考虑,则设计流量对应的开度只有68%。如图4b所示,串联一个平衡阀,使二通电动阀在全开时达到设计流量(为了分析和计算的方便,这里姑且以全开时达到设计流量考虑),则由可算得,此时电动阀门压降为ΔP=18Kpa,平衡阀的压降为80-40-18=28Kpa,电动阀的阀权度为显然阀权度太小。阀权度过小将导致阀工作时的压差变动范围较大,阀的工作特性严重偏离理论特性,使控制的精确度变差。此时可如图4c所示,与电动阀串联装设一个自力式压差控制阀(此图是ZY47型压差控制阀供水式结构的连接方法)。压差控制阀既可以代替平衡阀的作用,使电动阀在接近全开时达到设计流量,又可以保证电动阀上的压恒定,即阀权度接近于1,阀的工作特性与理论特性基本吻合,使电动阀工作稳定,控制精确。本例中仍按电动阀全开达到设计流量考虑,电动阀的设定压差应为18Kpa。压差控制阀可以保证电动阀始终在这个压差下工作,剩余压差、网络的压力波动及负载的压和变化,均由压差控制阀吸收。

6平衡阀与自力式调节阀的配合使用

一般而言,装设了自力式调节阀的地方,不需再装设手动平衡阀,但在如下两种情况可以考虑二者串联装设,配合使用。(1)每一种自力式调节阀都有其可以正常工作的压差范围,超出这个范围,就不能很好发挥应有的功能,甚至不能工作所以当作用于自力式调节阀的压差过大时,可串联一个平衡阀,吸收一部分压差,以保障自力式调节阀的正常工作。

(2)手动平衡阀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可以进行流量的测定(实际上是测压差结合阀的特性算流量),所以手动平衡阀可以说是一个"诊断"工具。因而对流量的精确程度要求较高的系统,为了监测被控对象的流量,监测自力式调节阀的工作是否正常,从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可以与自力式调节阀串联一个平衡阀。并且,平衡阀的判断和泄水功能也是自力式调节阀所不具有的。

7结论

(1)对于质调节系统可根据恒定流量和恒定压差的需要,选用自力式流量控制阀和自力式压差控制阀。

(2)对于热源处主动进行集中量调节的系统,因运行调节时改变了系统的水力式工况,所以不能采用自力式调节阀。这时,若采用手动平衡阀,系统总流量变化时,各支路、各用户、各末端装置的流量同比例变化,即系统的集中调节可以传达至每一个末端装置。

(3)当被控对象有内部调节时,装设自力式流量控制阀,将使被控对象内部的各支路间出现较大的调节干扰。而装设自力式压差控制阀,既可吸收网路的压力波动、又可以使被控对象内部各支路音质调节干扰大大减弱。因而被控对象有内部调节时,可装设自力式压差控制阀,不可装设自力式流量控制阀。对于分户热计量的持调节供暖系统,在一个向多户供暖的支路入口处,宜装设自力式压差控制阀。

(4)被控对象无内部调节时,装设自力式流量控制阀和自力式压差控制阀,具有相同的效果,二者可以互换。当二者均可采用时,推荐采用自力式流量控制阀。

(5)自力式压差控制阀可与电动阀配合使用,以维持电动阀上的压差恒定,从而使电动阀工作稳定,控制精确。

(6)有时平衡阀与自力式调节阀可串联装设,配合使用。

参考文献

第4篇:监管立法论文范文

1.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建立合理的组织架构,系统化管理合同。

笔者所在的公司实施总法律顾问制度,由公司一位高管担任总法律顾问,下设法律事务管理部门,配备专业的企业法律顾问。法律事务管理部门在公司逐步实行综合归口与分级、分类相结合的合同管理体制。例如在公司市场营销部、物资采购部、科技部等有合同业务的部门,设立了兼职合同管理人员,分类专项管理其本部门的合同,逐步对公司的合同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系统化网络管理。在管理手段上,公司的合同管理涵盖合同管理制度建设、合同审查、合同文本管理、合同专用章管理、合同档案管理、合同考核、合同兼职管理人员培训等多个方面。

2.深入分析,健全合同管理制度;优化流程,强化合同管理职责分工。

法律顾问首先从合同管理建章立制开始,对原有的合用管理办法在实施中的效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评估。在此基础上,修订公司《合同管理办法》,梳理了合同管理核心流程,对合同的订立、签订权限和职责审查、合同履行与评估等方面进行明确和规范。对公司合同管理制度的修订,即是对公司合同管理内部控制的完善,旨在达成《内部控制指引》的目标要求,即规范和加强合同管理,确保合同谈判、签订、执行、变更、解除等过程合法有效,印章保管、使用合理规范,防止未经授权的经济行为,降低运营风险,保护公司合法权益。

3.充分注重事前防范,做好合同条款法律审核、示范文本推广。

有效的事前防范不仅可以为企业节约大量的管理成本,而且有助于企业全面提高管理水平。笔者所在公司的合同审查,由项目责任部门、归口管理部门、财务部、法律部等各个专业部门各司其职对合同进行把关,有效地将合同订立纳入公司的各项管理之中,有效地实现风险的控制和事前防范。法律顾问一年中审查各类合同逾两千份,都逐字逐句严格审查,重大项目则在项目前期就参与谈判和论证,把好“事前防范”这一关。合同示范文本有利于规范公司某一类合同的签订,在合同签订这一环节进行法律风险的防控。法律顾问坚持开展了相关合同示范文本的推行工作,根据公司合同种类合同业务量特点,相继制定了《采购合同》、《加工承揽合同》、《设备维修合同》及《技术开发合同》等示范文本。法律顾问首先查阅了以往大量的合同,进行归类整理;然后提炼总结完成合同示范文本草案,再与相关部门进行了交流讨论,最终修改定稿。以技术合同为例,示范文本不仅明确合同内容,还从法律专业的角度对签订和履行环节、技术项目进度、履行期限和方式、双方权利义务、验收标准和方式、价款支付以及在知识产权归属等重要内容上做出相应说明,包括合同签订内容表述指引和法律风险说明及提示。从管理的角度上,实现在合同内控管理流程与管理、研发的具体结合,提高合同签订的水平和效率。

4.细化合同专用章管理,严格公司合同档案管理。

法律顾问的严谨与细致等优点,还应发挥在公司合同章及合同档案的管理工作环节之上。应明确合同专用章的用印审批相关要求,以及外带合同专用章的原则、申请程序、携带使用要求。合同文本明确记载着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在一定时期内具有重要的保存价值,生效的合同文本应纳入经营档案管理。建立完善的合同档案管理制度并分类保存并不可少。正由于此,对于审结用印的合同,笔者所在的公司以书面目录和电子文档两种方式建立了合同台帐,及时记录合同编号、承办部门、合同名称及对方当事人等信息,并要求各业务部门妥善保管合同订立及履行过程中的有关资料。形成便于查找的电子信息和纸质合同档案,使合同自始至终都处于受控状态。事实证明,完整合同档案的建立,也便于总结合同履行情况,吸取经验和教训。

5.狠抓合同管理考核,加大公司内部合同管理检查的力度。

为有效防范合同法律风险,公司法律事务部门形成了对各一级建制单位合同管理情况进行年度现场检查的贯例。检查内容主要涉及各单位内部的合同管理职责分工、合同审查、签订及履行情况、合同文本管理、合同台帐管理、合同评估、合同印章管理以及上年度合同检查整改等情况,并与相关负责人和兼职合同管理员进行座谈交流。检查会形成《年度合同管理现场检查情况通报》,逐一分析各单位在执行公司合同管理制度中尚存在的问题,评价相关部门合同管理工作,提出改进意见;重点是促进各业务单位对合同履行和合同评估、部门合同管理方面工作的开展和规范。对于不认真执行公司合同管理制度和审查程序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绩效考核负评价。合同考核和现场检查工作,能督促各单位执行公司合同管理制度,在合同履行中诚实守信和全面履行。合同经办部门逐步重视对合同执行中的质量、安全、进度等履约情况的跟踪处理,注意利用后履行抗辩权、同时履行抗辩权和不安抗辩权等合同履行原则,依法保障自身权益。

6.注重法律知识普及,加强合同管理人员培训。

公司合同管理的每个环节涉及到不同部门的人员,人员的素质保证是合同管理的重点。笔者所在的公司在各单位设有兼职合同管理员30多人,法律顾问对合同兼职管理员和经办人员建立了培训机制,每年组织一次集中培训。培训围绕“合同法律风险防范”的主题,结合实务、配合案例宣讲基础法律知识,剖析合同从签订到终结的全过程,针对各环节进行风险防范提示,还制作令人喜闻乐见的PPT、动画片在公司内部宣传媒介上播放,以强化学习效果,增强了法律意识。法律顾问对合同管理人员培训的加强和重视,一方面促使公司合规文化生根开花,另一方面使合同管理工作有了法律武器保驾护航,从深层次地巩固了公司的合同管理内控体系。

二、结语

第5篇:监管立法论文范文

《防水施工企业管理》软件是一个集管理、统计、成本核算为一体的综合性管理软件。它以成本核算为中心,对工程、材料、人工、管理费用等进行汇总统计分析,以达到管理企业运行的目的。1.1软件逻辑统计的依据1)根据“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组成”(建标[2013]44号文件),对各项费用进行分类和统计;2)根据专业防水施工企业特点和习惯,对部分费用进行科目调整。1.2软件运用环境1)操作系统:MicrosoftWindowsXP以上;2)数据库:MicrosoftSQLServer2000以上;3)软件架构:C/S各操作用户安装软件客户端。1.3软件组成《防水施工企业管理》软件的主要模块有:工程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财务管理;劳资管理;基础数据;系统管理。每一个模块分为录入、查询、统计三个通道。1.3.1工程管理模块工程管理模块主要有三个功能:①承接业务后建立项目;②施工产值录入;③施工产值、项目人工、项目材料使用的统计。如表1所示。1.3.2采购管理模块采购管理模块主要作用是,材料采购相关数据的录入。采购并不是入库,材料入库时的入库单据必须与材料采购相对应,否则材料无法入库。采购与付款相关联。1.3.3库存管理模块库存管理模块主要包括材料的入库、出库、退回、盘库的录入和库存材料状况查询。如表3所示。1.3.4财务管理模块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包括付款、收款的记录,各种开支的记录,应收应付款记录等。通过各种原始数据的录入,可以得出项目的盈亏情况、企业的利润情况、行政费用开支情况,以及各种经济数据。财务管理模块包括财务信息登记、财务记录单查询、财务查询统计等3个子模块和33个项目,项目明细从略。1.3.5劳资管理模块劳资管理分为管理人员的工资和工人工资两部分,劳保支出和股东分红也列入劳资管理。1.3.6基础数据模块基础数据是将一些常用的数据统一归类,以便单据录入时选择。如员工姓名用于工资单制表,材料名称用于材料采购与出入库。另外一些期初数据也在基础模块中设置。如表5所示。1.3.7系统管理模块系统管理模块主要用于权限管理和结账。权限包括录入权限和查询权限,做到数据的录入只能由专人操作,重要数据只能由高级别人员查看。结账是对每月的录入内容确定,以达到按月统计的目的。年度结账也一样,不进行结账就不能进行下一阶段的录入。这样避免了数据随意修改的问题。如表6所示。整个软件有7个主要模块,15个子模块,91个项目内容。通过20多个数据的录入,可以得到30多个报表和数据分析结果,企业各部门和相关领导随时可以查询各种数据,实现及时、正确、高效的目的。

2软件主要界面截图

软件开启界面(图形可换)、主界面、工程项目登记、施工产值统计台账、项目人工工资月报表、项目材料耗用台账、工程收款登记、行政管理费用台账、企业成本收益台账等主要界面的截图见图1—9。

3其他说明

第6篇:监管立法论文范文

关键词:软件工程管理开发人员组织结构用户

一、引言

软件工程管理目前还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究其原因:首先是人的传统观念,工程管理不为人们所重视;另一方面软件工程是一个新兴的学科领域,软件工程管理的问题也是刚被提出的。同时,由于软件产品的特殊性,使软件工程管理涉及到很多学科。因此.对软件工程管理,人们还缺乏经验和技术。但事实证明,由管理失误造成的后果要比程序错误造成的后果更为严重。很少有软件项目的实施进程能准确地符合预定目标、进度和预算的,这也就足以说明软件工程管理的重要。

二、软件工租,理的内容

目前软件生产自动化程度很低,在开发过程中人是起决定性的因素,因此,软件工程管理很大程度上是对人的管理。我们可根据软件产品的特点.分析软件下程管理的具体内容,它包括对开发人员、组织机构、用户、文档资料等方而的管理。

(一)开发人员

软件开发人员一般分为:项目负责人、系统分析员、高级程序员、初级程序员、资料员和其他辅助人员.根据项目的规模人小,有可能一人身兼数职,但职责必须明确。不同职责的人,要求的素质不同。如项目负责人需要有组织能力、判断能力和对重大问题能做出决策的能力;系统分析员则要有概括能力、分析能力和社交活动能力;程序员需要有熟练的编程能力等。人员要少而精,选人要慎重。软件生命期各个价段的活动有分工又互相联系。因此,要求选择各类人员既能胜任工作,又要能相互很好地配合.没有一个和谐的工作气氛很难完成个复杂的软件项目。

(二)组织机构

组织机构不等于开发人员的简单集合。这里的组织机构要求:好的组织结构、合理的人员分工和有效的通讯。软件开发的组织机构没有统一的模式。下面简单介绍三种组织机构。

1.主程序员组织机。IBM公司提出的主程序员组是软件系统结构化思想在组织上的体现。它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全组的协调和统一。一位高级工程师(主程序员)主持计划、协调和复审组的全部技术活动。技术人员(一般25人)负责分析和开发活动,一位后援工程师支持高级工程师的工作,并且在该项目继续进行时,可以代替高级工程师工作,以减少可能的损失.

2.专家组。专家组强调每个人的才能,把每个人都看作是某一方面的专家,由这些专家组成一个开发机构。这种组织结构虽然能发挥所有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但往往有可能出现协调上的困难,选择这种方式要慎重.

3.民主组织.民主组织由从事各方面工作的人员轮流担任组长。很显然,这种组织结构对调动积极性和个人的创造性是很值得称道的。但是由于过多地进行组长信息“转移”不符合软件工程化的方向。

(三)用户

我们是为用户开发软件的,在开发过程中自始至终必须得到用户的密切合作和支持。作为项目负责人,要特别注意与用户保持联系,掌握用户的心理和动态.防止来自用户的各种干找和阻力。

1.用户不积极,不配合。这种表现通常来自对采用先进技术持怀疑态度的用户,他们心理上的抵触情绪会在行动上表现为消极、漠不关心。在需求阶段,做好这部分人的工作很重要,通过他们中的业务骨千,才能真正了解到用户的要求。要使他们认识到: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是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使用计算机将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让他们掌握新的技术和方法去取代某些可能过时的或淘汰的专长。

2.用户求快求全.这种表现来自对使用计算机持积极态度的人.他们中一部分人希望一个早上就能用上计算机,并且全能用上计算机。要他们认识到;开发一个软件项目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软件工程不是靠人海战术就能加快的工期。另外,即使计算机能够处理的事情,系统也不能下于包罗万象,贪大求全。要根据现有的条件量力而行。如果系统大而全,必然会很复杂,开发时间就拖得很长,因此可能会导致一个系统的失败或性能太差.

3.用户需求变化.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用户可能会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和修改以前提出的要求。从软件工程的角度不希望有这种变化。但实际上,不允许用户提出变动的要求是不可能的.因为一方面每个人对新事物有一个认识过程,不可能一下子提出全面的、准确的要求:另一方而还要考虑到与用户的关系。对来自用户的这种变化要正确对待:要向用户解释软件工程的规律,并在可能的条件下部分或有条件地满足用户的合理要求.例如:软件需求分析阶段结束后软件的设计口标已经确定,这时用户要求的重大变化要导致设计目标的变化,特别是到软件开发的后期,一般不可能满足这种变化的要求。要向用户解释清楚工程的内在规律,但对用户提出的如性能等局部方而的要求,只要是合理的,就要加以考虑。

4控制。人员控制是对开发组织内部人员控制。就是要保证开发人员的积极性和稳定性。人员的频繁更换或流动将会大大增加软件出错误的机会。至少要保证软件项目每一期工程或软件生命期每一阶段中人员的相对稳定性。同时注意发挥每个开发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经费控制要编制详细的经费预算。并在各阶段进行经费的核算。在经费上失去控制,软件项目就没有经济保证。质量控制与各阶段的复审在意义和作用上是一致的,在此不再叙述。

5.文档资料。开发过程的各种活动后都要反映在文档资料上。每一个阶段的文档资料是以后各阶段工作的基础,又是对前面各阶段工作的复审。软件工程管理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对文档资料管理来实现的。因此,要把开发过程中的初步设计、中间过程、最后结果等建立成一套完整的文档资料。文档标准化是文档管理的重要方面。

第7篇:监管立法论文范文

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对高速公路突发性事件研究起步较晚,应急机制建设还不完善。但是,我国高速公路突发性事件应急机制的建设速度较快,继交通运输部2005年制定颁布实施的《公路交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后,交通运输部又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之上于2009年制定并实施了《公路交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初步形成我国高速公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形成了一套比较健全的应急管理机制。但是,不可否认由于我国高速公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起步较晚,在实践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

1.1缺乏完善的应急反应机制

按照我国国家突发性事件管理条例规定,我国突发性事件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国务院。但是,由于受到人员、编制以及经费问题的影响,大部分突发性事件管理部门的职责起到的作用仅仅是预警作用,针对出现的高速公路突发性事件难以作出有效反映,不能够及时独立的解决已经出现的问题。同时,我国突发事件的处理上涉及到了诸多的政府行政部门,在突发事件的处理上缺乏统一的调度,导致办事效率低下,针对突发事件很难及时的进行合理、妥善的解决。除此之外,虽然在我国中央已经初步形成了科学的高速公路突发事件应急机制,但是在地方却还为形成系统的应对措施,应急机制的建立只是在做表面文章,难以真正的取得实际效果。

1.2高速公路突发性事件应急机制

建设中信息化建设缓慢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应用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并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但是,在我国高速公路应急机制的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对信息化建设认识严重不足的现状。由于信息化建设的滞后,导致了即使高速公路发生了突发性事件,信息也不能够及时的传播出去,对于及时处理突发性事件,减小事件的影响极为不利。

1.3应急管理观念淡薄

我国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再强调要实行安全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原则。但是,在我国高速公路突发事件的处理上,总是是缺乏预见性,难以做到防患于未然。在高速公路突发性事件发生以后,所做的也不是去寻找出现问题的具体原因,而是急着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忙着相互推卸责任。这就导致了我国告诉公路突发性事件,经常出现,每次都妥善解决。但是,每次都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究其原因还是管理者的观念问题。

2我国高速公路应急体系研究

针对我国高速公路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存在的这些严重的问题,必须要提出有针对的解决措施,才能避免因人为因素导致的高速公路突发性事件的发生,才能减少因不可抗因素导致的高速公路突发性事件带来损失。如此,才能推动我国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行。

2.1完善我国高速公路管理机制

高速公路突发事件具有复杂性、多样性以及影响范围广等特点。针对高速突发事件我们要建立多部门共同协作的应急管理机制。要坚持“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要加强对高速公路突发事件的统一调度,实现各部门之间的团结协作,同时,也要注意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同时也要分级管理,要做到条块分明。

2.2建立信息化网络系统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互联网在人的生活中所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在高速公路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建设中,要注意加强信息化的建设。信息化系统的开发与建设,可以全天候,无间断的对高速公路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就可以及时将消息传递出去。如此,可以提高管理部门的反应速度,能够及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解决,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同时,高速公路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信息化建设,可以及时将路况传达给社会公众,减少高速公路突发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

2.3转变管理理念

我国高速公路应急管理机制的建设,工作人员的管理理念严重滞后。高速公路应急管理针对的是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才会采取积极的措施,减小事件的影响较少损失。与此相对我们高速公路突发事件的预警机制建设速度明显滞后。高速公路突发事件往往会引起严重的后果。因此,必须转变管理理念,针对高速公路突发事件,我们要防患于未然。将可能存在的危险消灭在萌芽状态。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切实减少高速公路突发事件的发生频率,维护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行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3结语

第8篇:监管立法论文范文

一、企业税务会计的发展、作用及特征

企业税务会计逐渐从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中分立出来,成为相对独立的会计分支,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开始的。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后,企业税务会计被人们当作一门学科加以研究。美国著名会计学家亨德里克森指出:“很多小企业,会计的目的是为了编制所得税申报表,甚至不少企业若不是为了纳税根本不会记账。即使对大公司来说,纳税也是会计师们的一个主要问题。……税法对于提高会计实践水准具有极大影响,并促进一般会计实务的改进及一致性的保持。……通过税法还可以促进会计观念的发展。如促进寻求更好的折旧方法和存货计价方法,澄清了计税收益的实质和所应包括的,范围等等。”可见,企业税务会计对于企业利用税法取得合法利益以及确保不固纳税方面的任何疏漏而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具有重要作用。我国从1994年税制改革以后,税务管理得到加强。增值税凭专用发票抵扣税额方法的实行,使应纳税额的核算逐步走向规范化。对此,各地税务机关试行了在企业财务会计人员中培训办税员,指定取得办税员合格证的会计人员办理纳税事项办法。这一办法,完善了企业涉税事项的会计核算,可以说是建立我国企业税务会计的初步探索。

与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相比较,企业税务会计的特殊性体现在三个万面:

(一)企业税务会计要在税法的制约下操作

对于企业财务会计核算方法、处理方法等,企业可以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并结合自身生产经营实际需要加以选择。但作为企业税务会计,必须严格按照税法(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运作,受税收规定制约,不能任意选择或更改。例如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在固定资产的折旧上、可在现行财务制度规定的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限总和法等几种方法中选择,采用其中一种;在存货核算中,企业可在加权平均法、后进先出法、先进先出法等五种方法中选择。但企业税务会计只能依照税收规定的固定资产折旧方式及存货核算方法进行核算,并需报税务机关批准或备案。也就是说,企业的经济行为和财务会计核算涉及到税务问题时,应以税收规定为依据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财务会计制度与税收规定要求不一致时,应以税收规定为准绳,进行必要的调整。

(二)企业税务会计是反映和监督企业履行税收义务的工具

企业税务会计作为会计学科的一个分支,对企业以货币表现税务活动的资金运动过程进行系统。全面的反映和监督,具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和特殊性。因为税收规定的计税依据与企业会计记载反映的依据并不总是一致的,处理方法、计算口径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差异。对此,企业税务会计应有一套自身独立的处理准则,通过税务会计工作所反映出来的情况,保证企业的税务活动按照税收规定进行,使应纳税金及时、足额地解缴,防止偷、逃、骗、欠税问题发生,保证企业认真、完整、正确地履行纳税义务,避免因不熟悉税收规定、未尽纳税义务而受处罚所导致的损失。

(三)企业税务会计具有税收筹划的作用

企业税务会计不仅仅是对税务资金运动的反映和监督,而且能通过税负因素分析等方法,使纳税人更加明确地利用合法手段来达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目的。具体地说,是指企业税务会计依据税收的具体规定和自身生产经营的特点,筹划企业的经营方式及纳税活动,使之既依法纳税,又可享受税收优惠,实现企业不多缴税、减轻税负的目的。

二、设立企业税务会计的必要性

(一)设立企业税务会计是税收制度与会计制度的差别日趋明显的必然要求

目前,企业纳税仍然依赖于财务会计的账簿和报表,其财务人员在申报纳税时,头脑中往往没有税务资金流动的清晰、完整,系统的观念,导致在多层次、多环节、多税利的复合税制下显得无能为力。在较多的情况下只能机械地接受税务机关的指示或处理。在现实情况下,企业税务会计只能成为财务会计的简单附属,而财务会计又不能全面行使税务会计的职能,二者互相牵制,影响了各自职能的充分发挥。

现行的税制已日趋完善,它与会计制度的差别越来越明显。(l)目的不同。财务会计所提供的信息,除了为综合部门及外界有关经济利益者服务外,更主要的是为企业本身的生产经营服务;而企业税务会计则要根据现行税收规定和征收办法计算应纳税额,正确履行纳税义务。例如纳税申报和税款解缴是税收资金运动的结果和终点,是税务会计应反映和监督的重要内容。由于各税种的计税依据和征税方法不同,同一税种在不同行业的纳税人之间的会计核算方法也不尽一致,所以反映各种税款缴纳的方法各不相同。企业应按税收规定,结合本行业会计特点进行正确的核算。(2)核算基础、处理方法不同。当前企业会计准则和财务通则规定,企业的财务会计必须在“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中选择一种作为会计核算基础,一经选定,不得更改。而企业税务会计则不同。因为根据税收规定,在计算应税所得时既要保证纳税人有立即支付货币资金的能力和税务机关有征收当前收入的必要性,又要考虑征收管理方便,所以税收制度是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的结合,是实施会计处理的“联合基础”。例如房产税,商品房一经售出,即使购买方未付清房款,房地产商都得按“权责发生制”记入收入;但税法考虑到房地产商支付税款能力,规定根据房地产商是否收到房款来确定纳税时间,即以“收付实现制”作税务会计基础。又如企业计提上缴主管部门管理费时,先按权责发生制加以提存,到年终时,如未付出,按税收规定则应按收付实现制予以冲回,并入本年损益,缴纳所得税。(3)计算损益的程序和结果不同。企业税务会计从经营收入中扣除经营成本费用的标准与财务会计不同。如财务会计把违法经营的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折款从营业外支出科目中列支,即准予在利润结算前扣除,但税收规定则不允许在计算应税所得时扣除。(4)企业税务会计坚持历史成本,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而这种价值正是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进行核算的重要内容。(5)企业税务会计要对纳税申报、税款解缴、税款减免、税收筹划进行专门核算。而企业财务会计则把以上项目作为附属,这些差异,成为税务会计单独设立的前提条件。

(二)设立企业税务会计是完善税制及税收征管的必然选择

一是企业配备既懂税收规定、又精通会计业务的专门税务会计人员,根据税收规定和生产经营情况及时计算、申报纳税,及时、正确履行纳税义务,有助于保证国家税款及时、足额上缴。

二是有利于分清税企权责,使税务人员从繁杂的财务账簿、报表检查中解脱出来,利用更少的人力全面高效地履行税务机关应有的职责。

三是有利于税制结构的完善。企业税务会计相对独立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之后,企业税务人员能对企业税务资金的运动情况进行潜心研究,有助于税务机关发现税收征管的薄弱环节及税制的不完善之处,从而促进税收征管走上法制化和规范化的轨道,进一步加速税制完善的进程。

(三)设立企业税务会计是企业追求自身利益的需要

企业作为纳税人应忠实地履行纳税义务,不得片面地为了追求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和纳税额的最小化而乱挤成本、扩大费用开支范围、扩大或多报免税产品、转移销售收入、多提专用基金、搞两套账、私设小金库等,更不能搞明拖暗抗、明漏实偷。企业在自身法人地位得到承认的前提下,一方面要认真履行纳税义务,另一方面也应充分享受纳税人的权利,如有权申请减税、免税、退税;有权请求税务机关解答有关纳税问题;有权对税务处罚要求举行听证;有权向上一级税务机关提出复议;对上一级税务机关的复议决定不服时,有权向人民法院;对税务人员营私舞弊的行为,有权进行检举或控告;有权在税收规定容许的前提下确定企业类型、企业经营方式,以减轻自身税负等。要充分享受纳税人的权利,必须熟知税收规定,不仅要熟知税法原理,更应精通各税种的实施细则、具体规定和补充规定等;不仅要站在征税人角度熟知税收规定,还应站在纳税人角度正确进行有关纳税的会计处理,并适时做出符合企业利益的、明智的财务决策。

(四)设立企业税务会计是企业正确处理企业与国家之间分配关系的最佳途径

企业因自身利益的需要在企业会计学科领域中研究企业纳税及其有关的财务决策和会计处理,首先,是为了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执行税收规定。不能片面地只为缓缴税、少缴税、不缴税。纳税人应树立牢固的纳税意识和责任感,正确处理企业和国家之间的分配关系。在政策允许下,企业争取获得纳税方面的优惠待遇则属常理。其次,如果现行税收规定中存在某些“灰色地扩,纳税人从自身利益出发,采取避重就轻、避虚就实等策略也属合乎情理和法规之举。目前,国际上合理避税已很普遍,纳税人树立避税意识,既是明智之举,也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当然税务机关在税务实践中,对发现的税收立法、执法中存在的漏洞和问题,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堵塞漏洞。从这个意义上说,设立企业税务会计是强化征纳双方的管理意识和竞争意识的有效途径。

三、建立我国企业税务会计应注意的几个基本问题

(一)我国企业税务会计应遵循的原则

1.遵循税法的原则。企业税务会计所反映的企业的税务活动是否合法、正确的标准只能是国家税法。因此,在企业税务会计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税法中有关计税依据与会计处理的规定,这些规定涉及到账簿、凭证、会计基础、会计年度、计算单位和申报制度,特别是涉及到资产会计处理”,这方面的规定更加详细。企业税务会计活动的全过程,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税收法规。

2.灵活操作原则。这里所说的“灵活操作”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企业在进行税务会计活动中,对于那些与企业纳税关系相对重要的会计事项,应分别核算、分项反映,力求准确;而对于那些与企业纳税关系相对次要或无关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纳税资料真实性的情况下,则可适当简化或省略。二是指核算与监督相结合。因为纳税申报期一般是在企业会计核算终了之后,如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从事生产、经营的机构、场所应当在每次预缴所得税的期限内,向当地税务机关报送预缴所得税申报表;年度终了后四个月内,报送年度所得税申报表和会计决算报表。”因此,企业既要在日常的会计活动中正确核算各种应纳税金,又要做到核算和监督相互配合,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及时发现并纠正不符合税收规定的行为,以免企业遭受处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寻找适度税负原则。税务会计的一项重要目标就是为企业管理人员、投资者及债权人提供准确的纳税资料和信息,以促进企业生产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对此,企业的税务会计人员应深刻理解现行税收规定的有关精神,在符合或不违反的前提下,进行税收筹划。国家的税收政策是根据全国的经济情况制定的,具体到某一地区、某一行业、某一产品、某一项目,可能因主、客观原因而使经济状况相对悬殊,有的可能获得推迟纳税期或减免税照顾,有的就可能不予照顾。企业一方面要综合权衡各种投资方案、经营方案与纳税方案,使其形成最佳组合,从而达到利润最大化或每股收益最大化的目的。另一方面,企业税务会计活动,从企业经营收入的取得到利润的形成以及计税、纳税都要真实反映、正确核算,不允许任何隐匿收入和利润的现象发生,正确处理国家与企业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及时、足额地向国家缴纳税款。

4.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即会计核算总体上的客观性、可比性、一贯性原则,会计资料信息质量方面的相关性、及时性、明晰性原则,会计修订方面的谨慎性、重要性原则。它们体现着社会化大生产对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是对会计核算基本规律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二)我国企业税务会计的对象、内容及核算方法

具体地说,企业税务会计的对象就是纳税人在其生产经营过程中可用货币表现的与税收相关的经济活动。在实际工作中企业税务会计应包括以下内容:

1.确定企业税务会计的纳税基础,即税务登记、变更登记、重新登记、注销登记和纳税申报。

2.流转税、所得税两大税金的会计处理及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环节应纳税种的会计处理。

3.企业纳税申报表的编制及分析等。

(三)我国企业税务会计应遵循的基本制度

1.财务会计制度是根据《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及《企业财务通则》的要求制定的,与其它专业会计一样,税务会计也必须遵照执行。只有当这些制度与税收规定有差别时,才按税收的规定执行。

2.纳税申报制度。纳税申报制度,是企业履行纳税义务的法定程序,按规定向税务机关申报缴纳应缴税款的制度。企业税务会计应根据各税种的不同要求真实反映纳税申报的内容。

3.减免税、退税与延期纳税的制度。企业可按照税收规定,申请减税、免税、退税和延期纳税。按照税务机关的具体规定办理书面申报和报批手续,应附送有关报表,以供税务机关审查。批准前,企业仍应申报纳税;减免税到期后,企业应主动恢复纳税。

4.企业纳税自查制度。企业纳税自查,是企业自身监督本单位履行纳税义务,防止和纠正错计税、少缴税、欠税的一种手段。企业内部对账务、票证、经营、核算、纳税情况等进行自行检查,以避免应税方面的疏漏而给企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四、对设立企业税务会计的几点建议

要把企业税务会计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中分立出来,其中虽然涉及许多方面的问题,有些甚至还要补充和修订《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等等。但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日益完善和普及,企业税务会计的具体操作并不是一件繁琐的工作。田会计电算化给税务会计所带来的便利、快捷和高效必将成为税务会计迅速普及的巨大推动力。

目前,企业税务会计在我国基本上还处于构想阶段,如何让其初具雏型,笔者认为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人才方面

如果说税务会计的最重要的目标是促进企业生产发展,提高经济效益,那么税务会计的业务素质则是税务会计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核心和保证。税务会计作为融会计知识、税务知识、法律知识及其相应的实际工作经验为一体的高智能活动主体,首先需要社会为其提供充足的业务培训机会:

l.在高等教育中开设与“税务会计”相关的课程,培养具有较深会计理论、税收理论及法律理论功底的专业人才。

2.税务机关应给企业税务会计常年提供咨询服务和培训的机会,以使企业税务会计及时掌握最新的税收规定和征管制度。

3.企业应树立正确的纳税观念,选拔符合税务机关和企业要求人员担任税务会计,并为其提供培训、调研机会,保证税务会计质量的不断提高。

(二)组织方面

健全的组织形式是保证企业税务会计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的必要条件。就我国现状来看,要设立企业税务会计,还必须建立注册税务会计师协会,定期组织税务会计资格考试,保证企业税务会计具有一定水准的执业素质;并对税务会计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为完善税收规定和企业决策提供参考。另外,还应制定约束企业税务会计行为的条例或规定,以减少企业税务会计不合法行为的发生。

第9篇:监管立法论文范文

    梅老师,你好。这次给您写信的目的是想向您请教硕士论文选题的问题。马上要开题了,可是自己还很茫然,不知道该选什么方向,什么选题,就只有个大致的想法,我对专利这块儿比较感兴趣,以后工作也想在这个领域,了解到您也研究这方面,希望您能给我推荐推荐。谢谢您!

    你好,你所提出的选题的事情,我觉得主要要考虑以下因素:第一,你已有的积累;第二,当前的热点;第三,体现出“小题大作”。但选题也不能太小。第四,应该具有可以创新的地方,包括研究方法上的创新、研究结论上的创新等。就我对专利的理解,它包括专利法和专利管理两个领域,由于你们是民商法硕士,所以最终的学位论文,应该是突出法律研究的特点。但是,考虑到专利研究必然有政策、战略和管理的内容,所以,进行相应的学科交叉更好。也就是,在专利法研究中引入政策学和管理学的视野。因为并不知道你自己的积累到了什么程度,自己又有哪些观察和想法,所以我仓促提出一些题目,可能会制约你的研究视野。所以,你有了具体想法后可再与我交流。就我个人的研究兴趣而言,我最近对“专利政策法律化”很感兴趣,这其中有些选题,我觉得很少有人研究,值得去探讨。

    例如:(1)专利资助政策的法律化研究;(2)政策学视野下的专利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3)政策学视野下的专利行政执法研究;(4)绿色专利法律促进制度研究;(5)展会中的专利保护制度研究;(6)重大科技专项的专利制度研究;(7)协同创新中的专利权利益分享制度研究;(8)职务发明专利权归属研究;(9)专利促进法立法问题研究;(10)促进企业创新的专利政策法律化研究。当然,除了上述选题外,还有很多专利法的题目可写,关键要靠自己去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