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有机化学课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Web3D;有机化学;虚拟仿真;教学效果
有机化学是认识微观世界和研究生命科学的基础。在药学本科专业教育中,有机化学是后期生物化学、分析化学、药物化学和天然药物化学等课程的基础。因此,有机化学的教学一直受到各医药高等院校的重视[1-2]。但是,有机化学教学内容中所讲授的结构、立体化学和反应历程等往往都是立体的、抽象的和动态的,传统教学中的教学模型、图片均无法清晰、明确地表达有机化学中这些动态的和立体的内容。有些院校自己开发了一些模拟小软件,但这些软件是以平面的形式展示,尽管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动态和立体的问题,但对于有机化学的立体结构和电子的变化仍然无法形象展示。以上这些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导致有机化学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都存在讲解和理解双方面的困难,成为教师最难教和学生最为难学的课程之一。随着网络技术和3D技术的迅猛发展,基于网络的3D虚拟现实技术(Web3D)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教学当中,并受到许多院校的重视[3-6]。Web3D是一种互联网上的计算机可视化技术,是网络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的结合。其中X3D是Web3D一种重要延伸,它采用构件化的设计思想,具有很强的可扩展性,数据编码格式严格的一致性等,是一种开放的、可扩展的、可交互的和有统一应用程序模型界面的标准[7]。目前,许多院校都开发了基于Web的网络化学课程[8-9],但是3D交互的有机化学课件仍然处于空白状态。Web3D的技术和性能特点,非常适合用于开发和制作有机化学中的分子结构、反应历程、立体化学等的3D交互虚拟动画。而且,目前许多专业编辑软件可以用来编辑Web3D内容,如Java3D、Culture3D和3dMax等。基于此,笔者尝试开发了一些基于Web3D的交互式有机分子结构和有机化学反应历程的3D虚拟仿真模型,这些模型可以达到与真实分子结构相近的逼真效果。那些在微观领域或肉眼观察不到的现象也可以通过Web3D技术实现可视化,直观地呈现给学生,并给予学生多重认知刺激,使其对知识的接受与记忆更加容易。笔者将制作3D虚拟仿真结构应用于本科教学中,获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就这些模型的制作(以杂化轨道模型为例)及其使用效果作一概述。
1基于Web3D的有机分子结构虚拟仿真模型制作
笔者以碳原子杂化轨道的3D虚拟仿真模型制作为例,介绍基于Web3D的交互式3D虚拟仿真分子的制作过程。1.1碳原子杂化轨道3D模型的制作碳原子杂化轨道3D模型的制作首先要建模。三维建模是制作复杂场景动画的第一步,是虚拟现实开发的基础。完整的三维建模一般要经过建模、材质赋予、动画制作、渲染输出等过程。利用Web3D的X3D标准制作,在建模过程中省去了动画制作过程笔者采用3DSMAX的建模软件。3DSMAX中提供了多种建模方法。常用的建模方法有多边形建模、面片建模、Nurbs建模等。结合有机分子结构的特点,可采用多边形建模方法。考虑到网络传输的速率,需限定多边形的数量。多边形的边数量越多,占用的内存资源也越大,通常不要超过三万个面,并设置了模型表面的不透明度、自发光等材质属性。以碳的sp2杂化轨道制作为例(图2),其模型包含三个杂化了的sp2轨道,它们的对称轴在同一平面上,彼此间的夹角为120°,和一条未参与杂化的p轨道。未参与杂化的p轨道与三个sp2杂化轨道对称轴的平面垂直。首先,建立p轨道模型。由于p轨道是对称的而且建模后还要涉及交互部分的操作,故只建立p轨道的半边模型作为开发单位。以3DSMAX2011编辑软件,为3DSMAX定制统一的单位厘米建模。将建好的轨道模型进行导出,经3DMAX导出后的虚拟场景文件格式为.wrl。再利用X3DEditor3.2开发工具进行二次转换,即把.wrl文件转换成.x3d文件,转换后的文件名为p.x3d。其次,将创建好的.x3d文件在X3DEditor编辑软件中利用X3D的<Inline>内联节点和<Trans-form>节点进行引用组合,形成最终的p轨道模型。最后,创建sp2杂化轨道模型。在X3D程序设计中,编写X3D源程序时,由于创建的节点造型复杂,使X3D源程序过长或过大,给程序编写和调试带来诸多不便,因此,X3D标准中引入了<Inline>内联节点,将一个很大的X3D源程序拆成几个小程序,整个程序框架更加结构化、模块化。使用内联节点引入到X3D编辑环境后,再利用<Transform>节点的位移、缩放等属性对原型进行修改,可通过编写代码实现。此外,在建模过程中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①在建立模型之前,要注意相关资料和素材的收集,包括有关实验的文字叙述、实验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实物模型等;②在建模过程中,要与专家沟通以保证建立的虚拟仿真结构的科学性;③建模过程要符合规范,如建模单位及坐标系的设置,对象模型的命名要规范等;④建模需考虑占用系统内存的问题,在保证效果的基础上尽量减少模型的内存占用率,以提高建模效率;⑤注重模型资源的二次开发,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中“积件”的思想,可以对已经开发出的虚拟场景、对象模型进行分类整理,为其建立相应的模型库来存放。当进行新的模型开发时如果再用到类似的模型部件,可以对模型稍加修改后重新利用。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建模中的重复操作,提高开发效率。1.2虚拟仿真动画的交互实现虚拟仿真动画交互的实现是Web3D中的一项重要功能。笔者主要通过Script脚本节点编写程序来实现交互功能的扩展,可以利用JavaScript和Java语言等提供扩展交互的支持。笔者仍以sp2杂化轨道模型中电子云仿真的实现为例,简介Web3D的交互实现。电子云是形象化描述电子在核外出现的概率密度。电子云的形状与原子轨道类似,也就是说,设计电子云的仿真时既要满足电子云的密度分布又要满足电子云的总体形状。为了达到此效果,可同时设置N个电子。当点击开始触发器时,这N个电子同时运动,当点击停按钮时,设置N-1个电子的透明度为100%,只保留单个电子的不透明属性。本场景中设置了15个电子,这样在视觉上即达到了电子云的效果,在逻辑上又不违背科学性原则。电子的运动是不规则的,简单地利用X3D位置插补器来预先设定运动路径的话需要人工设置成百上千个三维坐标,这样不仅会给开发进度造成时间上的浪费而且也会造成整个文件的数据量偏大从而影响在网络上的传输效果。利用X3D的新特性SAI交互机制,在<script>节点中设置一段应用程序,让计算机根据时间触发器的运行机制随机产生三维坐标。在程序中设置Y轴方向上电子的运动情况,不仅实现了上述功能而且保证了电子云的整体形状跟杂化轨道形状一致。其他轨道上电子的运动算法基本类似,只需改变程序中的个别参数即可。考虑到电子云效果而又不过多影响内存资源的情况,本场景中在每个p轨道上设置了15个电子,1s、2s轨道上各设置了2个电子,每个电子的运动都是随机的。至此,电子云的交互效果制作过程就此完成,每个电子都能实现各自轨道上电子云的效果。交互按钮功能的实现采用X3D为<TouchSen-sor>检测器节点提供的isActive属性,当单击或移动鼠标时发送事件。按下鼠标左键并保持该状态时,isActive=true,放开时,isActive=false。利用这一属性当用户单击开始触发器后,若观察电子云状态时,不可能使鼠标一直处于选取状态,再设计一个开关程序就很有必要。这样就可以实现控制电子的运动与停止功能。
2Web3D交互式有机化学虚拟仿真模型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使用
一直以来在有机化学教学过程中,面对抽象的概念、原理只能用文字、图片、二维图形或动画进行描述,无法向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感性认识,致使知识的表达和理解困难。采用Web3D技术制作的虚拟有机结构和有机反应历程恰恰可以解决这些问题。这些交互式虚拟仿真模型,既可以在网络教学如慕课中应用,还可以单机版使用。学生或教师可以在计算机上通过鼠标拖动、旋转来选择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原子、分子或反应过程的立体结构、电子运动和转移等。结合多年的有机化学教学经验,笔者制作了基于Web3D技术sp3、sp2、sp杂化,乙烯、乙烷分子等结构,以及乙烯与Br2的亲电加成等反应历程的交互式3D虚拟仿真模型。以碳原子sp2杂化结构和乙烯分子的形成为例,在sp2杂化碳原子虚拟仿真结构中,可以通过点击触发点来激活sp2杂化轨道中的电子运动,清晰的观察到电子运动的范围。与传统的教科书中图片式模型相比,直观逼真,动态展示。通过观察电子运动的范围,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sp2杂化碳原子在形成双键时的成键方式和成键特点,有助于理解有机化学的重要思想:结构决定性质。笔者将这些Web3D虚拟仿真有机结构应用到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对2011~2015连续五个年级的临床、药学和生物技术等专业的1035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030份。问卷内容包括对虚拟现实技术的了解情况、使用Web3D虚拟有机模型的教学效果调查两大部分,主要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其中对于“是否对本课题开发的Web3D虚拟仿真有机结构模型和有机反应机理模拟感兴趣”的情况调查中,85%学生选择了感兴趣,说明绝大多数学生对开发的仿真模型和反应机理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对于“Web3D虚拟仿真动画是否有助于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提高有机化学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调查中,91%选择了效果较好;4%选择了效果一般,说明大多数学生对本课题开发的Web3D虚拟仿真对加深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持肯定态度;对于“是否有助于理解有机化学反应中的核心部分:电子的转移”调查中,95%的学生选择了“是”,3%的学生选择了“一般”,说明Web3D虚拟仿真对于加深对有机化学核心知识的理解是非常有帮助的。
3结语
综上可知,本文所述的交互式3D虚拟仿真有机原子或分子结构以及有机反应历程,将抽象的分子式形象化,由平面变为立体,由静止变为运动,使重要的有机化学枯燥抽象的知识点变得具体形象,解决了有机化学教学中存在的讲解和理解双方面的困难,显著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质量。这些基于Web3D的交互式3D虚拟仿真结构,可以应用于互联网,作为网络课程、慕课等网络教学形式重要的辅助教学手段,拓展了其应用的潜力。
参考文献
[1]张大志,金永生,赵靖霞.教学助理制度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实践[J].药学教育,2007,23(4),38-40.
[2]任琴会,韦复华,杨莉莉.提高有机化学教学方法的探究[J].广州化工,2016,44(1),208-209.
[3]卞敏捷,高珏,高洪皓.Web3D可视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5,25(6),141-143.
[4]刘锴,WEB3D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J].无线互联科技,2012,7,239.
[5]廖瑞华,李勇帆.基于情感计算和Web3D技术的虚拟学习环境实现的关键技术研究[J].计算机系统,2011,2,82-85.
[6]李伟群.虚拟现实技术在新一轮高职教改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13):85-86.
[7]林冬梅.X3D新一代WEH交互式三维图形规范[J].计算机系统应用,2004,(10):23-25.
关键词:“学案”教学;优化;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4-027-2
在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今天,课堂教学中实施“学案”教学已被许多学校所采用,而对“学案”功能和设计的认识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试从“学案”教学的功能角度,浅谈其在优化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一、“学案”教学的概念与特征
所谓“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教学就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为主体,教师的指导或辅导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1]。“学案”教学的特征是:①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了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等新课程理念;②教学重心由只重视教法研究转变为突出学法研究,课堂教学方式由讲授式转变为问题式、过程式、体验式、点拨式等多种方式的复合式。
二、发挥“学案”教学功能,优化课堂教学
1.整合重组教材,优化教学内容。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是新课改对一线教师的要求之一。如果说教材是对课标的一次创造,那么“学案”就应是对教材的一次再创造,再创造的过程是一个利用和整合教材,拓展和开发教材,内化和活化教材的过程。教师在设计“学案”时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教学内容的连续性、递进性进行编制。
2.重视学法指导,优化教学过程。“学案”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不是简单的提供教学流程和相关参考资料,强迫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而是要着力引领学生培养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方法和学习习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一套“五步三维一体化”学案教学模式,“三维一体化”是指教师、学生、学案是整个学习活动的三大要素(维度)。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和组织者,通过学案的设计,帮助学生设定任务,并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给予必要的帮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结合学案主动去发现、探究、理解和掌握研究内容所反映的事物性质、规律以及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最终实现知识的建构;学案作为学生的认知工具,能够提供学习目标、思路和需要让学生了解学习内容的有关背景等。学生了解了这些内容,形成自己理解的学习活动方案,作为学习主体主动地学习才会有可能。教师、学生、学案三者的有机结合是实施该模式教学的基础和关键。
五步教学流程具体如下图所示。
(1)个人预习――自学。“学案”在设计时应体现出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深入挖掘知识点的能力价值,这样学生在提前拿到学案预习时就能对将要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有更为清晰的了解,在预习自学时就能解决一部分问题,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就可以集中有限的精力来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
(2)小组合作――互学。这一环节主要是解决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的疑问。讨论交流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只须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而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教师点拨环节中帮助学生解决。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学案,针对学案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避免草草了事或形式主义,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教师点拨――导学。教师点拨是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精讲精析,突出点拨导学的特点。精讲在内容上要具有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应根据学生自学,讨论交流过程中反馈的信息展开。在方法上应具有启发性,学生经过老师的适当点拨能解决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达标训练――助学。“学案”设计了一定的达标练习,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练习的设计应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练习题要求学生当堂完成,让学生通过练习既能消化、巩固知识,又能为教师提供直接的反馈,以便其及时发现练习中出现的问题,给予指正,做出正确的评价。讲评时应把重点放在学生学习的难点上,根据练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5)反思领悟――会学。作为教学过程的最后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内容、学习活动进行总结反思。教师可提示学生:想一想,本课学习了哪些内容,主要探究了哪些问题?通过本课学习得到哪些启示,还有哪些疑问?可将启示、疑问在学案上写下来,或者当堂交流,或者在课后请教老师、咨询同学。长期坚持这样做,能够逐步引领学生形成反思性学习的良好习惯。
3.发挥主导优势,优化教学方法。设计学案时应研究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方法,以确定对学生进行指导的方向和策略;研究知识规律,特别是知识点的衔接,以确定知识流通线、学法指导线和能力培养线;研究知识运用范围,特别是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面,以确定学生训练的方向与内容。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确保学生学习中主体地位的落实,实现学生学习的最大效益,最大限度地实施师生的“互动―探究”。
学案应该是一份引导型的自学提纲。而设计问题是引导学生探索求知的重要手段,是学案设计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依据学情,精心构建问题。问题的设置要有一定的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要通俗明白而准确,还要具有一定的层次和梯度,要设置坡度,循循善诱,拾级而上。在学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轻松地探索并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三、关于“学案”教学的几点思考
1.从“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这个角度考虑,“学案”在设计时应该符合学生主体性学习的需要和规律。具体地说,学案应能促进学生理解学习的任务,弄清需要解决的问题,明确学习目标;应能引发学生对学习思路和学习过程的思考,按照一定顺序提示如何展开主体性学习活动,适应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从而建立新型的“教”“学”关系,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2.学案是以纸质的形式印发给学生,便于学生对学习活动进行整体设计,便于引领学生阅读、思考、交流、表达,便于学生总结反思,保存资料。但是,学案容量小,也缺乏形象、直观、动态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必须与其他教学手段结合应用。如可以应用挂图、投影、录像、模型等呈现直观形象的教学情景,可以应用小黑板、投影仪等开展一些变式训练,可以应用实验仪器等开展一些实践活动,可以应用实物投影等展示、交流学生的学习成果,从而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有利于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3.在进行“学案”教学时,教师应避免对“学案”教学功能的认识功利化,以学案代替教学,以学案代替作业,致使学案过分详细化和形式化,补充大量知识点,这无疑会增加教师的工作负担和学生的课业负担。由此,我们在编制学案时要充分考虑课标要求、学生特征(需要)、教材内容、教学环境等方面问题,合理、高效、有选择地开展“学案”教学。
4.在进行“学案”教学时,教师应指导学生重视学案的整理和保存。精心设计的学案,既有指向学习目标的知识要点、围绕重点内容的问题探究,又有学生对学习过程与结果的总结反思,是很有价值的学习材料。要指导学生依次整理、保存好每堂课使用的学案,并作为重要学习资料,在后续学习、考试复习时充分利用,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学案的价值,重视学案的使用。
教学实践表明:运用“学案”教学,转变了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学力”,优化了课堂教学,顺应了新课改要求。因此,有理由相信“学案”教学在优化课堂教学实践中将会得到更广泛地应用。
[参考文献]
[1]房宏.实施学案导学 实现增效减负.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0(11).
【关键词】练习 数学 教材 有效性 针对性
练习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数学练习起着形成和发展数学认知结构的作用。优化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也是实施素质教育中一个值得认真深入研究的课题。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练习的内容和形式,既要整体考虑练习方式,又要考虑练习的具体内容,把握好练习的度和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小学数学练习不应该是强加给学生的负担,而应该是学生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的一种自觉的学习需要。面对新的教学要求,笔者在数学教学中积极尝试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数学练习课教学,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练习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指向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它是教学设计中必须考虑的要素。数学教学的目标一定要着眼于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规定学生在一节课结束后要掌握哪些知识与技能,使哪些情感与态度得到发展。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的起点,全面了解课程标准对学段的目标,并在客观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制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在设计练习之前,一要深入钻研课标,确定本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二要深入研究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在设计练习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要求,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确定练习内容。如教学数学概念、公式、法则后,首先要安排巩固性练习;然后是发展性练习,扩展知识的应用范围,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最后是综合练习,沟通新知与其他知识的纵横联系,促进知识网络的形成,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练习设计应与教材习题紧密结合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教师要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关注学生,造性地用教材。教材只是教师教学的一个凭借,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加工、改造,充分有效地利用教材中的例题和练习,从而增强课堂练习的有效性。对教材的二度开发是很有意义的,而且是必需的。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自身就要有创新意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结束后一般都有以巩固和反馈为目的的巩固性练习,如计算题、基本应用题、简单图形题等,以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牢固。而在复习课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化、条理化的整理,也往往会用归纳要点、列表总结、对比辨析等方式设计巩固性练习。相对新授课的巩固性练习,复习课的巩固性练习涉及的知识点更多,知识内容更系统化,也更具拓展性。在设计巩固性练习时,必须要注意紧扣大纲要求和教材内容,知识点清晰,形式活泼多样,切忌出现大量机械性的、重复性的练习。
三、精心设计练习,拓宽探究空间
练习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巩固新知,形成技能技巧,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数学练习必须精心设计与安排,因为学生通过练习不仅可以掌握数学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要充分发挥数学练习的功能,设计练习时除了由浅入深、难易适当、逐步提高、突出重点和关键、注意题型搭配外,还应强化习题的趣味性和开放性。因为灵活多样、新颖、有趣的练习,能使学生克服厌倦心理,保持强烈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维;而开放性的练习能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的机会、成功的机会,能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发展。数学练习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充分发挥各种练习的独特作用,力求活而不难,易中求深,使各种练习相互协调,从而产生正向效应。在讲究练习的质与量的同时,还要采取恰当的练习形式,通过最优化的设计使学生保持高效、持久的学习动力。例如,在教学表内乘法口诀时,我们要求学生能熟练地进行计算,即看到或听到“几乘几”的算式,就能不假思索地说出结果,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反复练习;如果只是机械地反复背诵,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味,所以练习的形式应多样化。
四、练习要有针对性和灵活性
关键词:新课程;化学;教学改革;思考
一、教师的观念应由化学教学向化学教育转化
高中化学新教材学科难度明显下降,知识面和新科技的介绍有大幅度的增加,课时大幅下降。新课标所赋予化学教学的任务明确指出:化学教学的第一任务,就是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公民。为此承担化学新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者——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转变。要从注重具体的化学学科知识点的严谨性、深刻性转变为进行化学教育的大教育。化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化学,并能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不能只注重化学学科本身的知识结构,而要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使学生可以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中的有关问题,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的贡献,学会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治理污染、合理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使化学教学更清醒,充分体现化学教育的功能。传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一个个具体的化学知识点,而更是可以与具体化学背景联系的实际问题或思考方法。
二、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方式进行不断更新
化学学科本身有自己的优势。化学现象的千变万化、化学产品的丰富多彩、实验手段的多样性……而学生本身就生活在充满化学产品的时代,新的化学科技产品不断出现……这一切作为进行化学教学的材料和内容很容易激起学习化学的兴趣,也可以成为化学问题的探究对象。化学教学中应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化学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
1.课堂形式多样化。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和不同知识内容的特点,化学课的课堂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检测方法多样化。为了巩固和检测课堂效果,考试和作业是必不可少的形式。在平时的教学中,很多同学听见考试就头疼,作业抄袭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为了转变这种现象,教师应该多动脑筋,尽量使作业和检测改变过去单一呆板的模式。
3.化学实验功能的多样性。化学教学中学生获取化学知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实验,实验能力对于一个人终身的发展意义重大,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新教材中增加了很多学生实验,演示实验,在教学可多发挥实验的功能,不仅做好新课标要求的实验,还可以包括活动与探究中的探究实验和需要探究的实验。
三、完善教学手段
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赋予化学课堂教学更广阔的空间。模拟微观世界中分了、原子、电子的运动已成为可能,通过模拟实验过程使学生获得仿真操作的技能和体验,使教学活动更形象、更直观、更生动。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也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如果教师仍然采用老办法,不但不能适应教学的需要,同时也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效果也只会事倍功半。
分析检查阶段是学习实践活动承前启后的关键阶段。分析检查阶段既是学习调研阶段工作成效的检验和深化,又是抓好解决问题、完善机制阶段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全体党员要继续保持在学习调研阶段的热情和干劲,统筹兼顾,再接再厉。要继续深入学习,按照总书记所强调的:坚持把深入学习、提高认识贯穿始终,进一步增强参加学习实践活动的内在动力,做到学习实践活动进度服从质量,能快不能慢,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严格按照区委、区教育局党委的要求和幼儿园整体部署推进下阶段的活动。
二、主要任务
分析检查阶段有三个关键环节,一是开好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二是开好党员组织生活会;三是搞好分析检查报告的群众评议工作。三个关键环节环环相扣,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中心任务”就是要突出抓好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主题是分析查找本园和个人在“做合格教师,办人民满意的幼儿教育”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重点围绕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形成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两个环节,梳理提炼问题、深刻剖析原因、理清发展思路、创新发展举措,形成高质量的指导我园今后科学发展的分析检查报告。
三、时间安排
分析检查阶段的时间安排:2009年11月中旬~2009年12月下旬。
四、工作安排及方法步骤
1.组织开展“回头看”工作(11月中旬-11月下旬)。针对第一阶段的学习实践活动,着重开展四个方面的“回头看”工作:一看党员参加学习实践活动是否做到了全覆盖;二看科学发展观是否进了课堂;三看学习调研阶段的各项任务是否全面完成;四看是否认真查找了在办园理念、办园思路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在认真开展“回头看”工作的基础上,对学习实践活动第一阶段的工作全面总结,形成书面材料。
2.继续深化学习调研工作(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在整个分析检查阶段,要继续深入学习我园《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实施方案》规定的学习内容和所发的三本资料,坚持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与推动实际工作相结合,把深入学习、提高认识、解放思想贯彻学习实践活动的始终。同时要紧密联系工作实际,结合查找突出问题,进一步深化、细化调查研究工作。
3.召开转段动员大会(11月30日)。根据《区教育第二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二阶段的工作安排》,制定分析检查阶段工作方案,认真召开由全体党员参加的转段动员大会,回顾总结学习调研阶段工作,全面部署分析检查阶段任务。
4.做好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的各项准备(12月上旬)。领导班子在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前要做好充分准备:一是继续采取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对征求到的意见要认真汇总、梳理,分别整理出对个人和班子的意见。二是领导班子成员之间深入开展谈心活动,通过谈心,沟通思想、增进团结、找准问题、形成共识。三是领导班子成员分别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分析检查存在的突出问题,今后努力方向和整改措施,撰写发言材料。党支部在组织生活会前,党员之间也要相互谈心,交换看法,做好充分准备。
5.组织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和党员组织生活会(12月中旬)。以紧扣“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打造精品幼儿园”为主题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民主生活会上,领导班子成员要结合分工,重点查找个人和班子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查找党性党风党纪方面教职工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深刻分析原因,开展严肃认真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在党员组织生活会上,要紧扣“做合格教师,办人民满意的幼儿教育”的主题,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分析查找自身差距和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对专题民主生活会既要严格要求,提高质量,又不搞人人过关,注意保护党员和领导干部科学发展的积极性。会后,要将专题民主生活会情况进行总结汇报。
6.起草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12月上旬)。撰写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要做到“四个写清楚”:一要写清楚在学习调研基础上,紧密联系工作实际,进一步明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我园提出了哪些具体要求、形成了哪些共识;二要写清楚我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情况,包括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产生突出问题的主要根源;三要写清楚我园科学发展的主要思路,列出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可以立即解决和经过努力在一段时间内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新举措;四要写清我园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改进作风的具体措施。分析检查报告要突出“检查”和“分析”这两个环节,明确发展思路和改进措施两个重点,落脚点放在我园的科学发展上,避免写成工作总结或工作报告。起草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时要系统梳理与我园有关的问题和建议,使分析检查报告符合我园的实际,体现教职工意愿。
7.反复修改完善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12月中旬)。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初步形成后,要通过有效形式征求教职员工意见,然后召开园党支部扩大会议,讨论修改分析检查报告。园党支部扩大会议召开前,要将分析检查报告送到参会人员手中。开会时要组织讨论,确保参会人员能够充分发表意见。
8.认真组织开展教职工评议(12月下旬)。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基本形成后,要组织教师代表参加评议。评议内容着重从以下方面进行:一要评议领导班子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深不深,调查研究和听取意见的范围广不广;二要评议领导班子查找的问题准不准,原因分析得透不透;三要评议领导班子对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路清不清,制定的工作措施行不行等。
9.修改完善并公布分析检查报告(12月下旬)。对教师评议中提出的意见,要认真研究,充分吸收正确的评议意见,并通过一定形式公布对领导班子的评议结果和修改后的分析检查报告。
五、具体要求
1.要继续深入学习,深化调研。学习调研工作要贯穿于分析检查阶段的始终,学习调研阶段活动进行的深不深是分析检查准不准,透不透,清不清,行不行的基础。因此,党员干部在第二阶段仍然要把深入学习调研作为一个重要的活动内容。
2.要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党政主要负责人要共同对第二阶段的工作全面负责,切实做好日常组织协调工作,注意掌握推进节奏,确保各个环节的工作要求落到实处。
3.坚持以查促改、以评促改。
继续在深化学习上下功夫,要把学习贯穿于活动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在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增强科学发展信心、凝聚科学发展共识上取得新进步,切实达到党员及广大教职工受教育的目的。在深入分析问题上下功夫。要深入分析班子和个人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党性党风党纪、师德师风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对分析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能及时解决的及时解决,暂不能解决的明确序时进度,逐步解决。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重点,抓紧制订出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家长、服务幼儿的新举措。对管理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清理,健全完善,为下一步整改落实阶段的工作打好基础。对作风上存在的问题,一律严肃查处,确保整纠到位。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教学设计 高效课堂 构建策略
新课程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根本宗旨,把高效课堂的构建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为更好地渗透新课程理解,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学生个体的情感、体验和领悟,通过优化教学设计营造情趣充盈、活泼生动、风采依依的课堂教学氛围,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一、深刻理解课程标准,合理制定教学目标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我们要深刻理解《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2修订版)》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所阐述的课程目标,准确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并根据任教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思维习惯,结合自己的教学智慧和教学经验,制定出与新课程相对应且符合学生心理发展实际的教学目标,见下表。
例如对于《卧薪尝胆》一课我就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明确具体的三维教学目标实现了对教材的“再加工”、“再创造”,为课堂教学双边活动预设了方向,确保了教学内容的基础性、示范性和针对性,更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有力地推动了高效课堂的构建。
二、灵活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求知的内在力量,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要素。我们必须在教学设计中适时创设与小学生心理特点和课时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新颖而生动的教学情境,让情境带来的新、奇、趣触动学生的兴奋点,促使学生对语文的认知逐步由好奇变为兴趣,引导学生轻松、和谐、愉悦地掌握语文知识,进而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在教学《美丽的南沙群岛》时,针对学生对课文的描述缺乏感性认识,理解困难,导致学习状态被动的客观现实,我在教学设计中突出了直观教学情境的创设,从网上搜集了与课文对应的视频资料,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播放。水天相连、碧波浩渺的壮观景色和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海洋生物给学生一种强烈的视觉震撼,心灵的琴弦被拨动。在此情景渲染的浓烈氛围中,学生以主动的心理情绪参与教学活动,通过对情境的再加工,深刻领会南沙群岛的迷人景色和富饶物产。
三、精彩演绎课文内容,活化师生双边交流
认知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知识对流和情感对流两条并行的主线,情感对流是知识对流的前提和催化剂。现代小学生思想活跃、知识面广泛,内心充满求新、求异、求变的意识和欲望。鉴于此,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必须以学生的心理需求、感性取向和接受能力为出发点,遵循以情促知、以知增情、情知交融的原则,变讲读课文为学生自己演绎课文,努力实现课堂教学形式的新颖多样,以课堂教学充盈的情致和韵味,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强化师生双边交流,促进师生情感共鸣。
对于《小稻秧脱险记》一课,我组织学生在初读课文后,以小组为单位,以合作改编课文为小剧目,让学生分角色尽情发挥,用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等方式展示课文内容,表达内心情感。对课文的演绎不仅平添了语文学习的新意和趣味,给学生一种轻松、畅快的心理感受,而且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引领和指导,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更有利于学生领会课文的内涵,感受课文的意境美、语言美和立意美。
四、引导问题合作探究,促进学习方式变革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把“改变学习方式,提升学习水平”作为构建高效课堂的切入点,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问题的发现和驱动,引导学生开展教学问题的小组合作讨论、操作、交流等一系列合作探究活动,在热烈而有序的合作探究中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
比如教学《三袋麦子》时,我就在引导学生自读后,设置了如下探究问题:①课文中有几个你不认识的字,能否借助字典读准字音?②这篇课文以什么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③三个小动物对一袋小麦各自作了怎样的处理?④土地爷爷向三个小动物询问各自处理小麦的情况后的不同表情说明了什么?⑤你对哪个小动物的做法最赞成?为什么?并组织学生对这些教学问题展开合作探究。有问题做导向,学生学有目标,议有方向,自然地由被动转为主动,高效课堂的构建因而水到渠成。
五、实施激励教学评价,增强学生学习自信
【关键词】 中学化学;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1
化学科学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基础科学。[1]新课改的全称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世纪末,国务院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2]在中学化学教育中如何反映化学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根据学生的认识发展特点,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是化学教育改革应关心的问题。化学学科课程改革的目的在于构建一个开放式的、多样化的、具有选择性、主动性的课程体系。化学课程改革更加注重基础性、社会性、人文性和发展性。化学课程改革的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知识能力的全面性,学生素质发展的差异性。在教学实践中要求注重如下方面的转变。
一、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课程改革后的高中化学教材难度降低,关于生活中的化学知识的介绍有大幅度的增加,课时大幅下降。课改后的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化学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公民。[3]因此,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发生转变,要从注重具体的化学学科知识转变为进行全方面的化学教育。
二、教学方式的更新
1.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化学课堂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化学课堂教学可以采取的教学方法很多,如:探究——讨论式教学法、启发——讨论式教学法、程序教学法、单元结构式教学法、发现法、自学辅导法、实验探究法等。多种形式并用可以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从而进一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并且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里应该注意根据教学实际,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做到教学形式为教学内容服务,并且要保证学生的能动作用,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使教学形式多样、教学内容新颖,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教学评价多元化
为巩固和检测课堂效果,作业与考试是必不可少的形式。在日常教学中,学生会对考试产生抵触心理,抄袭作业的现象也经常发生。为了转变这种不良现象,教师应进行教学反思,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评价方法。例如,采取课前十分钟测验、化学小组竞赛、化学实验竞赛等使学生对化学学习感兴趣,增长知识面,同时自觉地掌握相关的化学知识。这样学得既愉快又轻松,在学习中掌握了学习化学知识的方法,为今后更好的学习奠定基础。
3.化学实验功能的多样性
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和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扎实的化学实验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课程改革后的化学教科书中增加了许多学生实验和演示试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发挥实验的教学功能,不仅要做好课程标准要求的实验,而且要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教学功能。可以对实验现象展开问题的讨论,让学生动手实验,检验结论的正确或错误;可以改进实验装置,使现象更加明显或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等。总之实验可在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所以应当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教学作用。
4.学习内容的丰富性
化学教学不但要完成化学知识的教学,更要将化学知识溶于学生日常生活的背景中,使学科知识成为为生活服务的手段和方法、为此要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新版化学教材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内容,教师要在此基础上,最前沿的科学技术信息,将具有时代气息的化学知识传递给学生。同时还要注意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增强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完善教学手段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赋予了化学课堂教学更广阔的空间。通过模拟化学反应过程可以使学生获得仿真操作的体验,使抽象的化学教学更形象、更直观。从而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也极大的提高了教学效率。
1.重视教学的直观性
在讲授有机化学取代反应、加成反应等内容时,如果只用语言讲述既费时又费力,学生还觉得抽象难理解。在讲授这类抽象的教学内容时,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使物质的微观结构跃然于荧屏之上,并且可以将化学反应实际的过程用生动形象的动画表示出来,学生感到生动有趣,同时对知识的理解也更加透彻。对于讲授有关工业生产、环境污染、自然现象等与生活相联系的内容时,可以放映相应的影视资料,或是带领学生到室外亲自体验相关的内容,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2.重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与实际生产和生活相联系的学科。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日益完善,多媒体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化学课堂教学。[4]多媒体教学方法有很多,比如自制或利用现有的化学课件、截取电视相关资料,利用录像、投影等,还可建立习题库、实验录像、课件库等。作为化学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拓宽教学思路、完善教学方法,从而使化学课堂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四、结语
新形势下的化学教学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思路,使教师从思想上进行转变,用行动上跟随教育发展的步伐。这就要求中学化学教师转变观念、拓宽思路、改变方法,以全新的思路、投入到化学新课程教学中。
参考文献
[1]刘晓萍.浅谈新课改下高中化学的改革[J].考试(教研版),2013,01:189.
[2]邓阳,王后雄.论新课程下化学“双基”教育价值的新内涵[J].化学教育,2013,02:6-9.
一、教师要注重两个转变
1.工作重心的转变。新教材摒弃传统教材的弊端,更注重知识的应用性,在知识传授上重视以“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等形式出现,强调了学生主体性,注重了实践和创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的工作重心也发生了转变。我将工作重点放在五个方面:一是研究课程标准,二是研究教法,三是研究学法,四是研究学生的个性特点,五是研究对学生的评价。
2.教师评价方式的转变。由于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注重学习过程而不是结果,注重情感的体验而不是单纯的知识的掌握,改变了过去教学单一的以分数评价学生的局面,因此化学教师要侧重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注重每个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评价,并注意从学习态度和情感方面去评价,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化学学习的主人
化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是《化学课标》提倡的有意义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注重知识的生活性和实践性。化学课题生活化,问题引入情境化是化学新课程的特色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生产和生活实际,设置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从情境中获取信息,用化学思考方法去建立模型,然后进行解释,应用和拓展。要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化学活动,经历教学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科学探究与合作学习。要注意培养学生倾听他人的发言,善于陈述自己的想法,勇于修正他人的观点,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见并修正自己的想法。当不同见解难以统一时,应学会各自保留自己的见解。在进行科学探究与合作学习时,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有秩序地发表意见,不影响他人的讨论。如果分小组活动,人员的组合要采取轮换制,使每个人接触面广泛。小组成员可以轮流代表小组发言,小组之间可以随机交流帮助。
三、准确把握知识的深广度,避免随意扩展内容
教师头脑中要有三个阶段的知识,整合核心知识,提高教学时效:清楚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的内容和程度,知道学习在必修模块中要掌握的程度,了解在选修模块还有需要哪些进一步的延伸。
四、分析栏目功能,合理运用教材中各种栏目
教材中栏目的设置,蕴含着教与学的方法,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了解、借鉴教材倡导的教学基本方法,选取素材创设学习情境、设计学习活动,考虑教学设计要点,有助于教师驾驭教学过程。
五、创设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活动
多样化活动:实验、探究、交流讨论、调查参观、资料收集加工、自学、文献探究、网络查询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综合运用多种学习方式。每种学习方式各有长处和短处,运用得好都会发挥其他学习方式不能代替的特殊功效。
六、正确处理STS知识,改变教学策略
知识情境化:“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从自然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应用”。两大好处: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能力,体会知识的价值;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转变教学策略,强调“元素观”、“分类观”、“转化观”。研究一种物质―看组成元素―看物质类别―判断物质性质―研究不同类别物质之间的关系。
七、重视化学实验
实验是实现中学化学教学目的的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和方法,贯穿于中学化学的全过程。实验是一种探究性活动,是有效实施中学化学教学目标的重要而必要的前提条件,对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在以往教学中,为了节约时间,有时实验是“黑板上讲”,“黑板上做”,很少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在新课程下,教师应认识到实验不仅是一种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的直观手段,而且是使学生激发兴趣,掌握知识、技能和科学方法的重要途径。更强调实验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把学习过程看作是一种科学的探究过程,在对问题的探究中不断地获取知识,同时使学生切身体验科学家的科学探究过程。因此,教师应充分挖掘实验教学的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实验探究提供条件,注意启发引导,做学生的引导者、鼓励者、支持者。
八、教学手段的不断完善
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赋予了化学课堂教学更广阔的空间。如果教师仍然采用老办法,不但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反而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效果也会事倍功半。应该按照以下方法不断完善教学手段。
一、根据学校办学定位规划课程建设
根据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立足省会,面向河北,辐射全国,“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结合,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办学定位,结合河北省要实现由医药大省向医药强省的转变,把石家庄市建成国内有较高知名度的“药都”的实际,我们将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服务制药等行业作为主要服务面向。有机化学是化工系化学制药、药物制剂、精细化工等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理论和生产实际密切结合的应用性很强的课程,针对此,我们课程组教师多次到华北制药集团、石家庄制药集团、以岭药业、石家庄炼油厂、神威药业等企业调研,确定有机化学在生产中应用的知识点和基本技能,制定出了不同专业的教学大纲及课程培养目标,目的是使学生获得从事化工技术职业岗位必需的有机化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化工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为从事化工生产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以“培养能力、突出实用”为原则构建教学体系
1.根据专业特点,构建合理的理论教学体系
根据高职高专特点,针对各专业培养计划和人才培养规格,不同专业各有侧重,并突出专业特色。制药、制剂和精化压缩脂烃的介绍,加重立体化学、糖类、氨基酸等知识的描述,增加萜类、甾族、硫醇、硫醚、磷脂等与医药相关的知识。在对映异构和杂环化合物、生命有机化合物等内容上要结合生产实际作为重点。而环保专业则可淡化,在各类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鉴定方法上有所加强。在教学内容选择上本着基础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加强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为原则,构建合理的教学体系,淡化过深的反应机理,强化与实际的联系。
2.一条主线贯穿有机化学教学过程
有机化学的主要特点是知识体系庞大,教师必须根据专业特点,遵循大纲的基本要求,不拘泥于教材,精选教学内容。总结出贯穿有机化学教学的主线,即把结构―反应规律―反应活性连成一线,围绕主线精讲各章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关系。通过几个章节的训练以后,再学到后面章节的内容时,学生自然就会根据结构分析新化合物的性质,从而达到“受人以鱼,不如受人以渔”的目的。
3.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教学,为工学结合打下基础
有机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密切,在教学中广泛应用生产实例,有助于学生建立应用的概念。例如讲授烷烃的裂化反应、醇与硝酸的反应、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等与企业密切相关的知识,我们分阶段带学生到实习基地参观,邀请企业技术人员讲授部分内容,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了解了有机化学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
三、实现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触,深化实验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的设计是以基本技能为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实践课程体系,应以严谨的课堂训练为主,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基础训练主要有蒸馏、分馏、减压蒸馏、重结晶、萃取等,还要加强相关实验理论安全意识、环境意识的培养。改革训练环节,更新实验内容,将传统的有机实验整合为认知实践、综合实验、岗位实践三大模块。
认知实验:参观学校的中试车间,到石家庄制药集团、华北制药集团、石家庄炼油厂、石家庄油漆厂等实训基地参观;在实验室完成萃取、蒸馏、回流、重结晶等实验。由实训车间专职教师、企业技术人员、实验教师共同辅导。
综合实验:在实验室完成。实验之前,教师讲解;实验中,两名教师对学生个别辅导,及时回答和处理学生的问题,对出现问题的实验,教师要指导帮助他们查找原因,解决问题。实验完成后,分组评定成绩。
岗位实践:由特聘为课程指导小组成员的企业技术人员和实验教师共同讨论,采用与企业密切相关的题目,在中试车间和实验室完成。开放实验室,在课余时间,以学生为主,企业技术人员和教师共同辅导。
在实验室的开放过程中,最大限度地缩短了与企业之间的距离,在我们中试车间进行的多个实验就是一个小型的企业生产过程,强化了有机化学课程在专业中的作用。我们的学生就业竞争力明显增强,以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到多省、多家制药厂、精细化工企业就业,反映良好。同时开放实验使得企业技术人员、实验教师、理论课教师组成一支知识覆盖面广、技术全面、实力雄厚的学术团队,对学生的开放活动组织、技术指导全面把关,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实践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
1.通过实验引入有机化学理论
有机化学实验起到了研究有机化学特性规律的作用,通过实验,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引出有机化学理论,再用理论去进一步指导实践。
2.课堂引导与课外辅导、讲座相结合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引导,教师在进行理论教学时,有机反应要结合生活和生产实际,介绍其在各方面的应用,扩展学生的视野,拓展他们的思维,使他们的思维不仅局限于课堂,要了解有机化学理论在企业生产中的作用。对于有机反应中的新工艺、新技术,邀请企业专家结合就有关内容进行课外讲座;或播放相关生产操作的录像。以上深受学生欢迎。
3.以学生为主体的讨论式教学
对每一节课堂教学进行整体设计,通过实验现象、已学过的知识或生活常识提出问题,组织学生通过讨论寻找答案,同时让学生参与交流,对不同的思路进行分析,确定各自的优缺点,并组织学生发言,进行归纳总结,得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通过讨论,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表达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4.理论教学与实验室开放、产学研相结合
我们培养的是技能型应用人才,学以致用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开放实验室,与企业密切结合,让学生在学校的中试车间进行小范围的生产操作,进行生产实践,是将书本上的理论转变为技能的最佳途径,对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起到了良好的收效。
5.自制了丰富的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课件内容新颖,信息量大,能反映有机化学的特点,对于难以理解的结构和机理采用立体形式加以演示,学生容易理解。除了主课件外,配有模型、图片、实验录像等。
6.丰富网络资源
在校园网上提供了丰富的网络资源,包括教学大纲、教学实施计划、章节练习、综合练习等内容,对学生进行重点内容的辅导,指导学生在网上查阅资料,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环境。
7.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库和相关资源
利用已有成熟的教学资源库,加大丰富有机化学的教学内容,扩展学生的视野。同时给学生提供相关的期刊和网站,使其了解与有机化学联系的新知识、新技术,了解最新的科技发展前沿知识。
五、考试方法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