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业产业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所谓农业产业化,可以定义为:围绕一个或多个相关的农副产品项目,组织众多主体参与,进行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活动,并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一个新的产业体系的过程。其中,经济利益是各方主体追求的共同目标。在相互合作参与过程中,各方结成了较紧密的经济利益关系,这是农业产业化最为本质的东西。
如何建立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内部合理利益机制呢?有必要先认识一下农业产业化组织建设过程的一般规律。农业产业化体系的组织建设就是围绕一个或几个农副产品项目的生产经营而组织各方主体参与的过程。因此,农业产业化从形式上看是不同经济主体的合作。它不仅是不同生产经济活动的组合,也是各经济利益主体的组织结构的重新组合。
制度经济学认为,任何经济结构的发育都是由各利益集团谋求利益的活动促成的。在经济结构发育的可能性中,永远都存在潜在的经济利益。如市场规模的扩大和交易额的增加、新技术在生产上的成功运用,都会使某些成本的增率递减,或者在成本方面作等量的投资可以引起收入有更大程度的增长。这就要求变革现存的经济组织方式去获取潜在的利益。于是,主体利益集团中一些人看到了这些潜在的利益,具有创新精神的一些人(或是个人、集团,也可是政府部门)组成行动集团,根据最大利润原则进行几种创新方案的比较选择,并充分估计到预期成本后开始制度创新。这就是农业产业化形成原因的最好注解。
农业产业化按组织结合的特点分有三种表现形式:一为松散式,二为过渡式,三为紧密式。松散式表现为,农户和龙头的结合没有任何经济约束,某一相互联系的经济活动,是通过纯粹的、偶然的市场活动进行的。这种关系既不稳定也互相不负责任,相互之间的关系和交易的对象随时可能变化。过渡型表现为各经济主体通过某种经济约束或协议进行交易活动,这些约束常常是合同或契约,期限可长可短。相互之间的经济联系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协约由各方协商,经营和管理职能仍保持在各个相互独立的经济主体之内,但龙头企业起制导作用。紧密式的产业化除具有上述过渡式的特点外,参与的各方不仅有经济约束,更重要的是各方经营管理的独立性已经丧失,作为共同的出资方,组成新的企业主体,各自的经营管理权部分或全部丧失,生产计划、组织管理、经营策略、利益分配等为总公司或集团决定,各方进行统一的活动。在农业产业化刚刚起步时,很多经济联系都只是简单的甚至是无任何约束力的协议。但随着农业产业化的逐步发展,这些经济关系都必须按照规范方式进行规定,以理顺经济责任和权利。同理,市场经济和社会分工的发展,也必将促使农业产业化的组织形式由松散式向过渡式、紧密式发展。
建立合理的利益机制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有着必然要求。在产业化中,各利益群体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很难自动地取得相互间的利益平衡。在利益总和既定的前提下,各利益群体将依据其所处的地位对利益进行分割,而在这个利益共同体中,农民的竞争力总是最弱的。这就决定了各种以减少农民以外的利益群体拥有的利益来增加农民利益的办法,肯定会遇到种种阻力。因此建立合理的利益机制是农业产业化建立和发展的关键。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平衡工具或者手段往往是以利益在各环节上的分配是否合理为依据的。
利益机制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利益如何创造,二是利益如何合理分配。前者是后者的基础,是依据;后者对前者有促进作用,是利益机制的关键。创造利益的最直接主体,分为农户和加工、运销企业两级,他们都为整个体系的利益形成做出了贡献,都有必要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生产水平,创造更多的利润。在农业产业化初期,在产业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龙头企业对广大缺技术、少资本的农户的培训、扶持尤为重要。龙头企业自身经营管理效率的提高和规模的不断壮大是整个产业发展乃至生存的关键。但影响体系利益规模的还有其他外部的因素,如市场环境、产业风险、经济区位等。在利益分配过程中,由于农户处于出卖原料的地位,作为价格的接受者,一般难以得到正常的利润,常常需要对其进行保护。加工和运销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资金投入多,周转快,利润较大,资金利润率常高于农业生产。为扶持农户生产,与之签定经济合作协议是分配利益时常常采用的方法。在这里,通过协调渠道或中介组织进行相应的监督,对于协议的公平合理是必要的。关于其他相关的经济技术服务部门如畜牧部门,其参与利益分配的方式常常是与产业化的结合方式有关。在松散式或过渡式的产业化形式中,服务费用往往是直接向农户收取,农户把它计入生产成本并转入农产品收购价中;或者是龙头企业与之签定协议,按协议收取费用。而在紧密式的产业化中,服务部门的服务支出作为一种投资入伙,按协议或按股份分取所得利益。
另一方面,在利益的分配上,除了要求公平合理外,还要求从产业整体出发,使得一定规模的利益刺激能够产生规模效益,使整个系统创造的效益最大化。这其中应该还包括为提高经济效率而相互寻找代表更高生产力的主体,并在自愿基础上进行的结合活动,这就是效率原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常在发展之初,龙头企业资金报酬率是最高的,而农户与各服务环节的资金报酬率相对要小,这是由工业化生产和农业生产的一般生产率水平差异决定的。所以在此阶段,利益分配偏向于加工厂,而当加工厂达到一定发展水平时,其边际报酬率会下降。为稳定生产基地和服务体系,利益分配就应向农户和各服务组织倾斜。这是一体化建设中利益分配总是难以平衡的根本原因。
二
任何成熟的农业产业化,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许多共同性,即:以市场为导向,实行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龙头企业按照市场需求,与农户签定产销合同,建立生产基地,提供配套服务;农民按合同生产、交售,企业按合同收购、加工,把产品销往国内外市场;利润在各个环节合理分配,生产者、加工者、销售者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沾的经济共同体或农工贸一体化。
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以下几项是关键性的工作:
1.明确各主体的职能和义务,划分各方权、责、利在农业产业系统中的关系。从性质上划分,所谓主体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个人。
政府部门。组织发动一个项目,特别是在当地商品经济尚不发达,龙头企业十分缺乏,国营农副产品加工销售单位经济力量薄弱的时候,政府的领导和协调就显得十分重要。这种作用表现在:①组织有关部门就某一项目进行市场分析和可行性论证,资金、信贷、人员的安排和计划;②对项目进行重点扶持和管理,在龙头企业建设与管理、基地建设、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给予财税支持;③作为产业化体系各方利益的监督者和协调者,对一体化内部各组织间的经济协议和利益分配提出建议,对经济纠纷进行公正的裁决;④对职能部门进行相应改革,为产业化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经济环境。需要指出的是,用政府行政命令组织服务组织会使产业内部交易费用过高,这已被相当多的实践所证实。所以,政府部门的角色、作用必须慎重处理。当农业产业化充分发展,或者跨越行政区域时,政府部门的这些行政性作用将逐步被觉悟的、有经济能力的各“经济人”之间的理性协作所取代。
企事业单位。作为投资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其经营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单位本身,而且影响到从事这一行业的广大农户和其他企事业单位。加工厂在努力提高经营水平、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对原料供应者——农户的生产也进行相应扶持,以取得农户的长期信任,获得稳定的货源。
农户。作为原料生产的主体,迫切要求与加工销售企业结成利益分配公平合理的共同体关系。
农业产化经营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按市政协办公室的通知要求,为从总体上把握和摸清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为领导完善决策部署提供服务,推动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我们对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发展现状
嵩县地处豫西深山区,全县辖16个乡镇,53.4万人业人口,其中农业人口49万人,耕地面积46.8万亩,人均不足1亩,是新世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近年来,我县立足山多地少,农业人口比重大,种植结构单—的实际,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调整和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重大举措,作为农民增收和富民兴县的重点工程来抓。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自愿为原则,以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内抓林、药、牧、烟、菌等特色产业培育,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对外抓劳务输出,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并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和专业市场,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明显成效。
1、特色产业初具规模。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力求一乡一品”的工作思路,各乡镇结合实际,积极发展特色产业,木植街食用菌、白河山萸肉、饭坡小辣椒、大章黄姜、九店花川、何村小杂果、旧县烟叶、车村夏包菜、桔梗,闫庄黄牛、花生等一批特色产业乡村应运而生,目前,全县基本形成25万亩经济林,17万亩中药材,35万头只优质肉牛肉羊,2万亩烟叶,600万袋食用菌和8万名劳务输出等六大特色产业基地。特别是我县4年新发展中药材11.8万亩,全县中药材面积突破17万亩,种药农户达到了3.5万户。全县中药材交易市场年经销各类中药材8000吨,实现销售收入7000万元,种药农户增加收入4640万元,占农户纯收入的28.3%。
2、龙头企业正在壮大。目前,全县已建成各类涉农龙头企业35家。其中洛阳顺势药业有限公司年消化中药材2250吨。车村山珍公司、木植街食用菌开发公司等已初步发展为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
3、服务体系正在形成。以小城镇建设为平台,催生了一批综合市场、专业市场、集贸市场。如车村的中药材市场、木植街食用菌交易市场、闫庄黄牛交易市场、何村小杂果批发市场都已初具规模,并影响和辐射到了南阳、平顶山等邻近市县,甚至到湖南、湖北等地。我县实施龙头带动,强化科技培训,创新服务体系。目前,全县中药材种植“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的产业化格局基本形成,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得以有效衔接,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4、管理机制基本完善。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县成立了专门的产业化办公室,并组织专业人员深入调研,制定了产业化发展规划,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的若干意见》,确定了今后3—5年全县农业产业化的工作目标、产业布局、实施措施。各乡镇都成立由主抓农业副乡长负责的产业化办公室。目前,全县产业化生产经营的组织和制度平台已经搭建。
5、合作经济不断发展。我县现已创建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包括专业协会)23个,建立经济技术服务组织22个,各类农民经纪人组织16个2000余人。其中有40余个中药材专业中介组织和1000多名农村经纪人,活跃于基地农户和市场之间。农村合作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的形成和壮大,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总体上看,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由于受诸多因素影响,整体发展水平很低。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农民收入增幅较慢,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经济作物在农业中的比重较低,农村经济特色不明显,农民增收缓慢且不稳定。2000--2004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496元、1530元、1645元、1736元、1924元,比上年增幅分别为5.6%、2.3%、7.5%、5.5%和10.8%,明显表现出收入增长的不稳定性。
2、基地建设滞后,规模效益不明显。受长期以来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经营的传统模式影响,导致产业规模小而分散,很难形成种养大户,客观上制约了产业化发展,不利于形成规模,形成基地。在中药材发展上,虽然种植面积有10多万亩,但1000亩以上的连片种植很少。同时,乡镇之间产业化基地建设还不平衡,部分乡镇尚没有形成自己各具特色的产业基地,规模效益始终得不到显现。
3、龙头企业少,带动能力弱。一方面嵩县工业化程度低,对农业反哺能力有限,另一方面,县内缺乏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大型骨干工业企业。现有的产业化龙头企业除洛阳顺势药业有限公司外,大部分属企业规模小、装备差,没有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龙头企业,这在客观上影响和制约了产业化的发展壮大。
4、资金投入明显不足,产业启动速度慢。由于我县财力薄弱,对产业化的投入明显不足。民间资金没有真正启动,还没有形成一套聚集收拢社会闲散资金的机制。
5、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户与龙头企业、龙头公司和中介组织之间关系松散,还未形成规范、完善的技术服务体系。注册专业中介组织较少,农民经纪人大部分文化层次在高中以下,素质低。销售渠道不畅、造成丰产不丰收等现象,不同程度上挫伤了群众发展农业产业化的积极性。
三、建议与对策
针对我县产业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发展中,应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把发展农业产业化提升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来认识,增强紧迫感,树立扶持产业化经营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观念。要正确认识,科学对待,为发展农业产业化扫清思想认识障碍。
2、大力发展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引导农民有组织地走向市场,有效克服农民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一是要把发展龙头企业与培育区域主导产业结合起来。二是企业必须确定立足农业谋求发展的经营思路,避免不切实际盲目上项目,铺摊子。使龙头企业向大(带动面大)、高(技术含量高)、长(产业链条长)的层次发展。三是要以工业化的理念谋求发展,运用工业生产的方法管理农业企业,以市场引导生产,以流通带动生产。按照谁有能力当龙头就扶持谁的原则,实行定点培植、重点引进,尽快培育一批特色龙头企业。
3、抓特色产业培育,扩大生产基地规模。要坚持“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相对集中,高产高效”的原则,以提高质量,优化结构为重点,把林业和中药材作为全县产业化发展的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尽快建设一批千亩以上连片林药种植区,发展一批林药专业大户、基地村、重点乡镇,不断提高产业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因地制宜培育和兴建一批有地方特色的优质产品和产业基地。通过3—5年的努力,把农业产业结构调优,规模做大,推动农业产业化不断向深度进军,力争两年内建成以洛阳顺势药业有限公司为龙头,以20万亩中药材为基地的豫西中药材种植大县。
4、完善组织体系和机制建设。通过有意识地组建经济合作组织、中介组织、专业市场,将产业发展的诸环节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确保产业按照一体化的方向顺利发展。以小城镇建设为载体,下大力气抓好农副产品直销市场建设,实现千家万户的分散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市场之间的有效对接。积极组建各类专业化中介经纪人队伍,鼓励更多的有经营才能的人参与到产业化营销体系中去,实现农副产品的转化增值。通过组织体系的完善,带动基地建设,推动产业发展,最终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农机化作为一项先进的综合性科学技术,其本身就是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是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标志;而农业产业化作为一种农业经营方式,是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旨在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和效益。可以说,农业产业化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农机化。纵观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无论美国、加拿大、荷兰还是日本,这些世界位居前列的农产品出口国,其农业快速发展的过程,就是农业集约化、产业化发展的过程,而大规模地集约化经营农业,无一例外离不开农机化。因此,农机化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农机化可以解决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农业生产既面临自然风险,又有市场风险。组织化、机械化程度较低的农业生产,一般规模小、主体分散,信息不灵、经济实力脆弱,难以抵御农业生产的“双重风险”。而农机是一项重要的农业科技措施,是农艺技术转变为现实生产力所必需的科技载体。农业增产技术推广应用离不开农业机械。农机推广提高了生产效率,有利于将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实施规模化经营,提高组织化程度,增强抵御“双风险”的能力,增强农产品规模竞争力,同时还可以将大量剩余劳力转移到农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是发展运城市农村经济的重要途径。其次,农机化可以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农业在相当程度上是社会效益高、经济效益低的弱质产业,现有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比较效益高的非农产业流动的现象,使农业处于投入不足、发展后劲乏力的困境。农机化提高了农业专业化水平和技术水平,并通过农业产业化,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融为一体,延长了农业生产的链条。通过机械化多层次的精深加工和规模经营,使农产品工业化,既提高流通效率,又实现重复增值,这样的“以工补农、以工建农、以工带农”方式,进一步推进了农业产业化向纵深发展。第三,农机化可以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增产增收。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果业、种植业、设施农业等都需要机械化作业,不仅可以减轻劳动强度,而且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机器取代手工劳动,可以抓住季节,不误农时,把农事活动安排在最适宜的时间内,延长作物的生长有效期;又可以提高作业质量,比人畜力操作更符合作物生长的需求,为农作物的生长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还可以为采用先进的农艺技术措施创造条件,促进作物丰产,增加农民收入。第四,农机化可以促进农产品流通,搞活农产品销售市场。农业产业化关键是农产品流通形成商品化,否则,产品无法实现社会价值,生产目的就无法实现。传统的农产品流通受交通运输条件制约较大,而目前农村运输机械发展十分迅猛,使农业运输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促进了农产品流通和信息传递。农业运输在产业化经营中把农户与公司连接起来,促进了农工商一体化、贸工农“一条龙”的发展。实践证明,农机化是实施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手段。对于运城市这样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地区来说,无论是农作物种植、农业运输、机械脱粒、农副产品加工、储藏、保鲜,还是设施农业、观光农业等新型农业科技工程的实施,都需要加快农机化发展。
思考之二:农机化在农业产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运城市是全省的农业大市,小麦种植面积33万多hm2,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稳居全省第1位,是全省主要的粮食、棉花、水果、蔬菜生产基地,同时,也是一个农机大市,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运城市农机化事业伴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改革的深入,取得了长足发展,其农机化主要指标名列全省前列。截至2014年底,全市农机总动力累计达到708.4万kW,农机原值达到48.67亿元;全市主要粮食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8.96%,超出全省平均水平5.27个百分点,超出全国平均水平7.97个百分点;全市农机经营总收入达到13.3亿元,其中纯收入7.81亿元。应该说,运城市农机化工作,不仅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农业规模化生产和节本增效,而且加快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了农民增收,为繁荣农村经济、推进运城市现代农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综观全省乃至全国农机化发展,运城市目前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存在着不少问题。突出表现在:缺乏宏观调控政策,政府引导性、政策性投入仍显不足;农机装备结构不合理,特色农业产业机械化水平偏低;全市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不健全,服务体系不完善。据调查了解,各县(市、区)乡镇虽都设有农机管理机构,但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基础设施明显不足,农机鉴定、推广、监理、维修体系不完善,农机安全隐患依然存在,农机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等等,这些都有待于在今后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逐步加以解决。
思考之三:农机化在农业产业化中应采取的对策
企业化主要设计到农业方面的两大类企业,一个是生产型企业,一个是服务类企业,所以我很希望农业真正走近现代化是对生产型服务型企业的配合和发展,减税是非常应该的,但是真正要走向现代农业恐怕还是企业化的问题,所以我对在座的生产型的企业和服务型的企业抱有很大的希望,所以想利用这个机会,就农业方面的企业的由于问题跟大家进行沟通。
有这样的几个问题进行沟通:
一、现在活跃于农业生产型企业服务型企业民营企业的问题。
现在我们农业方面数量上80%都是民营企业,但恐怕农业方面的民营企业现在存在这样几个问题需要我们讨论。
1、融资问题。
最难的还是农业领域的企业,农业领域的民营企业融资非常难,据说现在民间现金有1万多个亿,大规模的存在于民间信贷,所以我觉的对于这类企业的经营方面的放开恐怕不仅仅是银行政策和所谓直接融资的问题,恐怕有一个重要问题是民间信贷的问题,我一直呼吁我们要放开民间信贷,原因是对大量的农业类的企业其实很多的融资都与此相关。如果你要搞市场经济必须放开民间信贷,因为市场经济有两个最基本的特征,
1、财产权
应该承认民间信贷的问题,不成为这个问题,民营企业到最后非常艰难,恰恰这类企业往往是适合于民间信贷的,所以考虑民间信贷放开的问题,如果不放开,民营企业永远走不出困境。我在内蒙,有的同时告诉我,你讲的民间信贷大量存在于我们这个行业,没有法律的依据,一旦被发现就是非法的,完全限制了,我想应该放开,否则的话这类企业的融资问题可能解决不了。
所以我想融资难的问题是这类企业遇到的重大的问题,是我们没有把经营当成服务业,只有当成服务业的时候才能推动企业的发展。我们的存款很高,很多企业还喊没有钱,就是我们的金融没有作为服务业,尤其是农业产业化没有任何的标志没有任何的表现这是不对的,真正做到工业反哺农业就是要融资,最终的结果还是要靠这类企业的不断扩大才能最终让农业成为产业,否则是不行的。
所以我一直呼吁,对金融方面考虑到农业类企业的问题,他们融资起来非常困难,而且稍微一出动就违法法律,要研究和考虑这个问题,这是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融资问题目前最重要的是民间信贷尽快放开的问题,同时应该把工业反哺农业的提一定要落实到融资上来,否则这将是一个口号的问题。这个是这类企业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
就是税收的问题。
因为农业企业和别的企业不同,往往收支于正格的自然环境,所以在税制上要享受很大的优惠,比如我去搞饲料的企业,他告诉我,我这个饲料到底怎么定价,不能考虑成本和利润的问题,我还要考虑我的农户的问题,如果我的饲料价格不降我没办法我的农户,无论是生产和服务的农户企业,都应该在税收上享受很大的优惠,但是现在这种优惠还是很低,因为他肩负着对整个农业带动和推动的问题,不仅是自己利润的问题,还有一大堆农户的带动和推动,如果这类企业税收很重要的话很难完成这种公共政策的功能。
既然农民的农业税可以减免,与农业相关的,与农产品相关的企业也要考虑税收的问题,现在我们对外资优惠了这么多年,应该考虑中国农业的问题,在税收政策上是不是更多地考虑公共政策的性质,应该适当地在税收上予以调整,最近我跑了这类企业10多家,我的感觉还是税收太重,应该税收进一步降低和优惠,将有更多的社会资本从事于这类企业的投资,带动农业产业化将是非常有意义的。
最近我碰到我们这方面管税的一个同事,我讲,这方面应该进一步加大,因为这方面的税收优惠如果不加大的话,那么这类企业成长不起来的话,还是政府的面对那么多的农户就会有问题,面对企业的时候政府要解脱出来,这个时候农业将不是一个行政的问题而是一个产业化的问题,但是在税收上必须进一步优惠,我的计算比一般工业的税收优惠50%。我们这一方面的政策实际上还不行,还要进一步进行税收的优惠问题。
三、这类企业的法律地位的问题。
作为这类企业的法律问题,就是指从事于农业领域的这种民营企业财产在法律的保护上我们还不到位,还经常侵犯这类企业的各类问题,尤其对这类企业发展中间可能设计模糊的政策比较多,所以他的法律地位一直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我想他的财产法律地位要进一步推广,宪法虽然修改,但是民法还没有完全达到。如果连最基本的法律地位对没有,他不可能进一步扩张,那么中国的农业产业化就非常难以实现。这是我们一定要认真完成和思考的问题,要考虑这个问题。
最近与到有关的法律纠纷,我觉得对民营企业在某种意义上刑法和民法中间还有歧视的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恐怕下一步很难,尤其是对这类企业的法律保护,比别的工业类企业更为重要,因为最近我发现,这类企业他主要是涉及到考虑政策的模糊性比较强。
四、这类企业真正的社会问题。
就是我们在价值理念上一定要承认所谓的私人财产。我碰到一个地方的官员说,我要解决的首先是普通老百姓的问题,我很吃惊,现在还碰到这类问题,这种仇富心理还存在的话对企业的成长非常危险。我们认为我们没有真正认识这类企业。
有个人来投资,是考察这个地方的仇富心理重不重,我们的价值观念一定要调整,调整不够尤其这类和农业相关的企业更正调整不够,刚才讲到这位同志的讲话我非常吃惊,如果用这种观念处理问题的话,我想为农业的产业化做出更大贡献的企业可能非常不容易尽快地成长起来,所以我想价值理念的承认非常重要。尤其在目前的条件下,我们出现了两个现象,收入分配不公,主要是垄断,这是最主要的问题,千万不要把收入差距过大作为最主要的问题,会引发一种社会情绪,人们极需要一种缩小差别。
最近泰国围绕选举,搞了两个政策,一个叫终生社会医疗保障政策,就是交30万一辈子看病不花钱,同时给每个农村一大笔钱,泰国是穷国,拿这么多钱搞这个政策,所以在目前的情况下我觉的没必要对待这个问题,千万不要情绪化,这样的话非常不利于企业目前的情况。所以我们最需要解决的是收入不公平的问题。
五、这类企业怎么自我提升的问题。
我们一方面给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让他能进一步扩大,但是也有自我提升,自己如果不提升自己的话,我想我们恐怕也难尽快地发展扩张。怎么样自我提升,最主要的问题还是要正确对待财富的问题,我们这方面企业出问题,我觉的一个很大的问题是没有形成现代财富观念,这对企业的成长非常重要,就是能正确对待财富,不能正确对待,最终就会出问题,使人统治载负,当人统治财富的时候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我觉的企业很大的问题就是正确对待财富。从目前看,有6条:
1、拥有财富千万不要无视法律。有钱了一定要注意法律的问题,因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我们这类企业成长不容易,保护他们更为艰难,要能够自我保护就一定要考虑法律问题。
我发现这类企业出了一些问题,因为对法律的认识有问题,老是考虑把谁摆平的问题。我感到非常痛心,因为很多人成长起来了,而在法律面前倒下去了,非常可惜。外资到中国投资注意,非常注意法律问题,他们到中国投资的可行性报告两个理由:1、有没有法律障碍,2、能不能赚钱。如果有法律障碍再赚钱也不干。我们应该向老外学习,要注意法律,最近农业产业化问题召集地方政府,就是法律障碍,要注意这个问题,有人说政府让的,有法律政府让干也不干。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尤其是农业和地方政府,不是以政府为准的,而是以法律为准绳。我们有的人有点钱忘乎所以,所以我们要求企业有常年法律顾问,不是帮助你打官司,常年法律顾问是防止你进行纠纷的,这是法律顾问的主要职责,所以律师分两种:1、防止纠纷的,2、替你打官司的。
我们更要注意国际化的法律跟我们的差异,比如对自然人的财产和法人财产的法律是不一样的,比如有两千万,办一个企业,这个企业是法人资格是法人财产的问题,原来是私人财产。包括母公司和子公司也有明确的规定。
我最近接近这类企业,我感到非常担心的是要注意法律问题,我们这类企业就这么一点点,中国农业的产业化就要靠企业发展的不仅仅是减税的问题。
正确对待财富的第二个要点:就是拥有财富千万不要无视社会功德。
不要搞伪劣产品,尤其是农业类的企业,无论是服务的企业,还是生产型的企业,设计到人的生命的大事,更要注意这个问题,所以你们看到农产品的市场非常大,象北京这么大的市场,吃什么都不知道,吃菜叶绿的更有问题的,都不知道吃什么,为什么?大家注意谁能取决于天下谁就有更广大的市场。
所以做出品牌农业就是这个意思,品牌农业的意思就是指真正相信里面不会有假,我们现在恐怕要建设这类企业,能不能从组织到生产一直到销售,包括农业产品的技术上也不会对人的身体有害,我们知道减肥药,最近在减肥药在中国的市场很广阔,大夫说,减肥药的技术有三类:一是通过中枢神经,二是通过消化系统起作用,一天不吃,当然能减肥,意义不大。三是通过吸收系统。这类技术人们最相信,农业产品一样,你的产品以什么技术为切入点,告诉大家,尤其在这方面要遵守社会功德,不要无视社会功德,中国人每天要吃喝,谁能从技术和品牌做出样子来,谁就有广阔的市场,很可惜我们这样的企业非常少,最起码不要危害人身体的健康,对我们来说这条很重要。
3、拥有财富千万不要无视社会责任。
任何企业都要拥有社会责任,不是我们讲的捐赠,社会责任就是讲你必须完成你拥有的责任,比如要为市场提供非常优良的产品,为政府提供税收,提供劳动机会,一定要注意社会责任,该交的税还要交。应该的责任要承担。
4、拥有财富一定要注意人权。
人权面前人人平等,要注意人权的问题,别一以为有钱就可以侵犯别人的人权,在人权面前人人平等。同时对外也应该考虑的问题,比如低调发展的问题,实际上有钱了不是张扬的问题,可能更应该低调,尤其是中国目前的形势下,更应该低调,这样才能维持企业不断扩大。
最近东北发生了一件事情,晚上开车可能喝点酒,一个行人把他的车撞了一下,本来这个事情很小,下来跟这个人吵架,这个行人不想进了想走,他说不行,不仅撞上了,最终这个行人死了,好不容易做成了一个大企业,因为这个问题太不值得了。千万不要一时来劲出问题,要注意人权的问题。尤其在过渡时期,转轨经济时期更要注意问题,我们希望于这个刚刚形成规模很小的农业类的企业,一定不要因为这些问题而损害了我们的企业,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
5、千万不要无视学习。一定要注意不断地学习,不学习不行,一定要注意更多的推进自我的学习。
因为世界发展很快,如果不学习你肯定会被淘汰掉,你们看到国际上的企业在不断地变化,不仅我们改革发展人家也在不断的调整,要看到它们的背后,要注意学习,我们有的时候不注意学习,前不断时间有的同志问我,国外的CEO是董事长还是总经理,我说是个怪物,因为跟我们的构成不一样,因为他非常厉害,他的构成非常厉害,总经理的权利加上50%董事长的权力。他的权力非常大,我们现在把自己也叫CEO。
6、拥有财富千万不要无视事业。
这类企业更多地要沿着这个方向走,不要在这个领域赚钱了,投资别的,追求所谓的利润没有多大的意义。事业比有钱更重要,我们这样的企业可发展的东西很多。我讲的是价值趋向,坑落地继续投资于这个产业更好一点,所以我是寄希望于在坐的无论是服务型还是生产的,能够在农业产业化进一步发展。
所以我很希望这类企业能拥有财富要重视事业的问题,不要把自己的价值趋向研究他,不要因为为了赚钱而去仅仅追求所谓高利润,高利润当然要追求。版权所有
农业产业化是指遵循发展农村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自然资源保护与其开发增殖的实现可持续利用相协调的原则,基于生态系统承载能力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当地生态区位优势及产品的比较优势,在农业生产与生态良性循环基础上开发优质、安全和无公害农产品,生态、经济和环境效益高的现代化农业产业。21世纪的现代经济及现代产业发展具有两大新特点,一是世界经济发展的知识化(包括信息化在内)已成为现代经济及现代产业发展的大趋势;二是世界现代经济及现代产业发展的生态化,这两大新趋势的有机统一成为21世纪现代经济及现代产业发展的希望所在。生态型产业将成为21世纪世界的主流产业,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也必然要顺应这种产业发展趋势。生态农业产业化基本具有农业产业化内涵,其发展类型同样主要表现在主导要素和组织载体的不同形态,农业产业化生产主体是农户,经营主体是企业经济组织或相关组织等市场中介组织,企业与农户有不同形式的利益联结方式,共同促进市场农业的发展,包括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主导产业带动与中介组织带动等多种组织形式,各组织间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享”的利益共同体。
生态农业产业化引导和组织分散的农户进入社会化大市场,将现代科学技术导入农业,提高农业专业化、社会化和商品化水平;重新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重组生产要素,增加农业附加值,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引入现代农业的组织管理模式,在组织制度创新与完善中发展和壮大农户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实践证明,生态农业产业化如同农业产业化一样均可突破所有制界线,将国营、集体和个体融汇在一起,形成多组分、多方位和多层次的经营体制;其生产组织已突破行政区划的界线,形成跨乡、县、区、省甚至跨国的联合企业;管理技术已突破行业部门隶属关系的界线,将农、工、商、贸和科教诸行业部门连结起来;生产区域已突破城乡分割的旧体制,把城乡紧密结合在一起,实现城乡之间资金人才、技术、土地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1~5]。生态农业产业化与农业产业化的主要区别一是生态农业产业化应提倡产品生产与产业的多样化,通过产业结构的动态调控实现结构的“柔化”。表现在一个区域范围,所生产的产品虽发展有主有次,但不仅仅拘泥于一个,而是多个,其目的是增强对外界经济环境(市场)风险的耐受性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二是生态农业产业化要把整个区域内的产品生产链条相互连接,形成原料到产品,废弃物变原料的资产业相互交织,资源高效利用,无废弃物或少废弃物的清洁生产网络,真正发挥区域的整体功能;三是生态农业产业化生产的产品应是健康安全化的无公害、绿色或有机农产品,在注重产品安全性的同时与名优特品牌战略相结合;四是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前提是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专业化,在倡导基地建设的同时侧重通过建立与规范三大体系,即环境友好(双赢)的生态农业技术与集成的农业生产技术体系,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链接的政策法规与有效机制的宏观调控管理体系,包括产品质量标准、生产技术规范、环境与产品监测网络、产品质量控制与监测体系,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接口、农民转化为工人的接口。
2生态农业产业化技术对策
由于各级党政的大力支持重视,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呈蓬勃发展的迅猛态势,对提高农业效益和市场化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总体上还处于产业化初级阶段,发展中还存在一些误区,制约着农业产业化的健康发展,主要表现在:1、指导思想上的急功近利和短期行为,一些地方不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产业化,上项目广泛周密的调研和科学规划不够,对本地区的优势和特点抓得不准,盲目模仿,跟风发展,干部自作主张搞“万亩果”、“万亩藕”、“万亩茶”、“万亩鱼”工程,靠行政行为一哄而上,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成效甚小。2、科技含量低,管理水平低,产业结构趋同,规模小,带动效应低,标准化程度低,质量难保证;松散型多,紧密型少,提供的多数还是初级产品、粗产品,高耗能、高污染、低收益十分普遍,我国农产品产后产值与采收时的产值之比为0.38∶1,而中等发达国家达到3∶1,与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的差距更远;同时,与农民的利益共享机制不够合理,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3、政府支持的越位错位。政府是应该大力支持的,但不少地方好心没办成好事,把“产业化”及业主当成包医百病的良药和救世主,从土地、信贷、税收、财政等给予多种形式的优惠政策和优厚待遇,树立起一些农民高攀不上典型、盆景,堆金积玉形成了许多畸形“龙头企业”,红极一时便昙花一现,销声匿迹,给农民造成损失,产业化变成了“惨业化”,农民谈产业化色变,产业化业主成了“红色资本家”的代名词;事实上造成了市场扭曲,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农民真正需要的扶持服务却得不到。4、农民组织化程度低、模式上的简单划一。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的最大制约因素是组织化程度低,特别是宏观层次的。因为只有宏观层次的产业组织才能充当社会化协作和社会化服务的载体。充当农民代言人的合作(联合)经济组织、专业协会或其他中介组织的发育很不充分,势单力薄,很不完善;“龙头企业+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在实践中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这种微观组织化模式下的农业产业化,把农业产业化的概念简单化、形式化了,已对实际部门产生了严重的误导效应,比如,有些地区一谈产业化就是建“基地”,抓“龙头”,搞“公司+农户”。其结果造成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龙头企业凭借各方面的优惠政策和大量扶持,迅速做大做强,形成区域“垄断割据”获得超高额利润,而产业经营中农户始终处于被挤压剥夺的弱势地位,商业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本性使农民不可能获得应有的平均利益,个别的业主为了暴利,甚至肆意打压价格;有的企业纯粹为了套取财政资金,也成了一些官员权钱交易,产生腐败的温床。
二、借鉴国外农业产业化的有效形式
“农业产业化”是二战后发达国家兴起的,国外农经理论把农工商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经济现象简称“农业一体化”(AgriculturalIntegration)。美国、法国、意大利、日本等都实行了高度集约的农业产业化,美国实行“农业一体化”有三种模式,一是垂直一体化农业公司,即把农工商置于一个企业的领导之下,组成农工商联合体。二是大企业或大公司与农场主通过合同建立起合同型农业和加工业企业。三是农场主自己建立加工增值和销售的企业、商业组织。通过这些形式形成了一个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有机联系的一体化经营体系,从而使美国农业在加深加工和提高专业化水平的基础上加强了各部门的配合协作。美国的农业合作社遍布全国的农业领域,为美国农业的高度集约化经营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国的农业合作社是个体农场主(农户)为了增强经营活动能力和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在完全自愿的基础上成立的,是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三位一体互助合作经营性质的组织,具有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职能。其组织成员由合作社董事会、理事会选聘使用。农业合作社不像私营公司以营利为目的,也不像政府部门可以进行无偿服务,而是在商品交换原则的基础上,以社员获利为基本宗旨,作为农户的组织代表,在合作社内,生产环节是一家一户经营,相互之间只存在质量竞争,而不存在价格竞争,产前、产后服务,特别是加工、筛选、销售环节是合作社负责经营,社员按照入会时的承诺把自己的产品全部交给合作社,按统一标准进行筛选、分级、包装、销售,合作社成员一起分担加工过程的各种费用,然后根据各人售出的情况,共同分享利润,如果亏本则共同承担。法国实行的是农业联合体,一类是建立农产品购销服务合作社、农业生产合作社和农业信贷合作社;一类是将工业、商业、金融等与农业有关的部门用合同或经济控股形式组成农工商联合体,法国约有1/4的农户与私人公司、合作社或国家机构签定此类合同。日本农业就其社会化服务看,主要依靠农业协同组织,使农产品从农场到超级市场,形成了一套科学、有序、高效的产业化体系,从而推动了高效农业的发展。
三、发展对策
我国“农业产业化”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一些行业中也有过成功的实践,在90年代后得到大马力推进。借鉴吸取国内外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成功经验,扬长避短,对促进产业化良性循环发展至关重要,可以简单概括为:引导在政府,启动在市场,转动在龙头,成龙在服务,关键在主体,保障在基地,活力在创新,稳定在机制。为此,农业产业化要做到三个转变,处理好三个关系,抓好三个关键。
1、做到三个转变:
①必须尽快从传统农业以生产者为中心转移到现代农业以消费者为中心。产业化的目的是实现多元主体效益,效益来自市场,来自消费者,市场是商品生产的唯一依据,是刺激生产的根本动力,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紧紧把握市场需求,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实施名牌名品战略,潜心研究市场,为市场而生产,在市场中求效益。
②从小而全的经营理念转变为分工协作,规模推进,用现代化的经营理念、经营方式来管理指导农业产业化,用抓工业的思路抓农业产业化,以信息化推动农业产业化,打破行政区划为基本经济单元的体制局限,面向国际国内大市场配置资源。从发达国家和先行地区的经验表明,一个高效的农业产业化体系在产值构成上表现出,畜牧业产值大于种植业,农产品加工产值大于种植业和畜牧业产值的总和,为此必须正确把握重点环节和重点项目,在生产过程中进行标准化生产、加工,以提高品质和效率。
③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健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政策、法规、标准、服务体系。农业产业化已由自由竞争走向资本垄断、技术密集、跨国竞争发展的新阶段,我们希望形成橄榄型的产业化经济形态,而不是中间(龙头)畸形膨胀,两端(农户和消费者)异常细小的经济模式。政府部门作为农业产业化组织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依照法律法规发挥宏观控制,制定规则,引导,协调,创造良好环境和有利条件,强化服务,市场监督管理等重要职能,构建科学的发展保障体系,政府搭台,龙型组织及农民唱戏。要健全完善统一的稳定的财政、税收、信贷支持政策,制定产业化区域战略发展规划布局,根据优势资源和市场取向对农业结构进行多环节的全局性战略调整,制定产业化促进法、反垄断法等法规制度,促进龙型组织间形成有序的充分的市场竞争;建立健全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产品技术质量标准化体系,加强完善检测监测手段,增强社会化服务功能和提高服务质量,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坚实的技术质量保障体系(技术壁垒);政府的经济投资支持应从直接生产领域退出,主要用于关键性、基础性、公益性的设施、设备、科研攻关及社会化服务环节,让企业和农户成为市场的主体,促进综合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提高和良性循环发展,而不是过分偏爱和干预,不是嘴上喊着市场经济的口号,实际另作一套。加强对各级领导、有关部门、农民产业化知识的培训学习,提高本领和驾驭能力,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帮忙而不添乱;加强各部门的分工合作,齐抓共管,切实为农民排忧解难,避免“九龙治水水更大”,“梢公多了打烂船”的现象发生。农民愿意办能够自己办的事情应尽量交给农民自己去办,尽量避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府包办一切的做法。这样做既有利于引导农民走向成熟,又有利减轻政府部门的负担。
2、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是产业化与农民的承包经营自的关系。产业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必须在尊重农民自身权益的基础上进行,应通过一户带动一村,一村带动一片,当农民看到效益后会自觉主动跟着干,积极性就会高涨,以产业化为名强行收回农民的承包地或搞“两田制”,是违反《土地承包法》和有关政策规定的。二是产业化与农民减负的关系。产业化切忌盲目讲场面,做样子,图虚名,花样翻新瞎折腾,今年挖塘养鱼,明年填塘种果,后年砍树种粮;农民最怕巧立名目强行摊派、乱集资,加重农民负担。三是产业化与综合效益的关系。既要放水养鱼,也要讲投入回报,既要看农户和企业的利益,也要讲产业化对财政的贡献;不能再走“先发展,后治理”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眼前利益的老路子,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碧水青山,要走良性循环发展的可持续“绿色产业化”之路。
3、抓好三个关键:
一是大力发展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的全面商业化经营的过程,我国农民家庭经营户平不超过0.4公顷,是极小的微型经济,当前农业一半左右还是自给自足性生产,与全面商业化相差甚远。因此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核心是如何从微观企业走向宏观组织化,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的产业效率,其突破口在于理性培育社会化产业组织体系,形成社会化大生产的紧密完整的产业链。把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结合,用合作制推进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实现农业腾飞的现实选择,国内外实践的效果表明,世界上以“土地为主体型”的农村合作制几乎无成功的先例,而以“流通和服务为主体型”的合作制则长盛不衰,要重视这一深刻的国际经验,彻底否定和摒弃传统的农村合作模式。同志指出,要发展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再也不能搞那种剥夺农民利益、归大堆的所谓集体经济了,要充分尊重农民的生产经营自、财产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大力培育新型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产业化企业家队伍,产业化的关键是选准、办好能够开拓市场,带动千家万户的龙头组织。有了具备较强经济实力和服务手段的龙头组织,才能开拓市场、扩大规模、带动基地、联结农户。龙头组织可以是合作社、专业协会、专业市场、中介组织、企业。“农业综合开发集团+农户”是农业产业化的重要组织形式,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对农业产业化的基础支撑作用和孵化器作用。农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应是产业化的主要组织模式,它通过自愿联合型载体组织农民共同进入社会化大市场,形成自我组织、自我服务、自我约束、自我保护、自我发展的组织体系,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增强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从而获得最大的经济收益。应大力提高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水平,合理分工协作,形成规模优势互补,突破面面俱到自给性生产模式和生活方式,要使农民在市场上买生活资料,比自产自用划算。形成不同特色的专业村、专业乡,通过两种形式上市,一种是农民自己办加工业、办贮运、办销售,通过处理、加工、包装、贮运一条龙直接上市,进入超级市场或专业批发市场,大部分利润由农民所得;如果条件不具备也可由工商业办农产品加工企业。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城镇化;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3.1 [文献标识码] B
一、前言
现代化的转型升级,必须依托高度发达的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水平。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镇社会逐渐转型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要想保持健康快速发展,必须缩小城乡经济社会的差距,促进城乡的统筹协调发展。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核心作用在于减少农民数量,增加农民收入,富裕农村。同时有利于统筹城乡建设,缩小城乡差距,转移多余的农业人口进入小城镇,城镇化水平得以提高。推进农业产业化,统筹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是解决新时代农村问题的有效途径。
当前国家鼓励加快新农村建设,把新农村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极大有利条件,农村发展遇到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加之国内产业转移,城镇居民数量逐渐增加,加速消费结构升级,农业发展产生了广阔的市场需求。我们一定要抓住有利契机,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进一步提升城镇化水平。
二、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的相互关系
农业产业化是以整合农业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实行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一体化经营方式,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或农民自主决策的合作社等为组织形式,以主导产业为重点,面向国内外市场的集约化生产方式。对于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对农村的城镇化发展,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城镇化是实现农村工业化的载体和农业现代化的显著标志
生产基地的集约化和农业人口向城镇的迁移,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既相互制约,又相互支撑,彼此之间相互依存。采取大规模、机械化、集约化现代产业化生产方式,对人员素质,管理规范化要求高。生产资料的集约化使用,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排斥了低素质劳动力,迫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业生产方式转移,在获得一定经济补偿后进入城镇居住就业,从而推动了城镇的形成。
(二)农业产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对应关系
推动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必然大力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使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从农业生产领域剥离出来,相关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同时得到了促进,提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广阔空间。此外,进入城市的农业人口,提高了生活质量,城镇化进程得以进一步推动。另外,农村城镇化也必须以显著的农业产业化成果为支撑。农村城镇化集聚了的各种要素资源,是打造农业规模化龙头企业的必要条件。
(三)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对城市化进程的积极推进作用
农业产业化对农村城镇化起主要支撑角色,一是农业产业化大大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导致农业剩余劳动力出现。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中逐渐形成第二和第三产业。农业的产业化为农村小城镇生产和生活提供原料、资金、市场和食物,农村小城镇的发展进一步增加商业交易的商品供应的需求,从而促进小城镇进一步的繁荣。二是高度的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导致非农业产业相对集中,空间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的叠加等因素,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进一步促进了农村城市化。
三、当前我国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面临突出的问题
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农业产业化虽然取得一定成效,城镇化推进取得一定成果,但是存在土地利用效率低,耕地资源紧张,城镇化盲目扩张等问题。农地产权的明确界定难、农村工业化水平低,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困难等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
(一)农业工业化和城市化f调发展的影响力难以发挥
在推进农业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战略中,两者发展不对称、不协调,忽视了两者之间存在的内生机理性。突出表现在:一是农村乡镇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项目的布局不科学。国内各地区虽然逐渐建立了产业集聚区,但农产品加工企业聚集不科学带来规模化效应差,生产加工范围窄,产业链条短。二是简单地规划和发展小城镇建设,缺乏配套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和乡镇企业的大力支持,小城镇经济发展缓慢。三是小城镇产业的人口吸纳能力弱。由于城镇化水平低,农产品加工业和服务业落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空间和产业转移缺乏依托,导致人口向小城镇转移受阻。
(二)产业结构升级困难
产业结构升级困难,难以全面实施农业产业化,使经济不发达的状况难有起色。我国城镇化规模小且分散、发展水平低,难以发挥城镇的聚集效应。小城镇财政收入全部投入行政支付也难以维持正常性开支,小城镇人均行政管理成本高,城镇化水平低、规模小,经济积累有限,促进产业化的财政支出困难,城镇化的聚集效应难以显现。城镇严峻的就业状况和相对狭小的就业空间,使农村人口比重大,文化素质低的劣势更加突出,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形势更加严峻。
(三)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受城镇化水平整体滞后的严重制约
以土地为依托的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处在徘徊之中,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农村土地难以集中,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被严重阻滞,最终难以发挥社会发展的整体效应。
(四)城镇化资源聚集能力不强
由于农业工业化的支撑能力弱,城镇化缺乏相应的产业支撑。全国农业龙头企业规模小、数量少,辐射带动能力弱,产品质量档次欠佳,难以满足农业生产和消费大国的要求。农产品加工企业在资金、技术方面欠缺,发展后劲不足。运行机制有待改进和管理体制有待理顺,与农户利益分享制度欠缺、关系松散、业务流程规范性程度偏低。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加工技术含量低,对周边产业的拉动差,出口能力需进一步加强。
四、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对策
协调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一致发展,需要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的“三大”功能:一是服务升功能,发展城镇第二、三产业,吸纳剩余农村劳动力就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二是流通贸易功能,农业转移人口从农产品生产者转变为农产品消费者,对农产品消费需求进一步加大,对农产品的贸易提出进一步要求,农业产业化对产品的销售贸易环节管理更加现代化;三是加工功能,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的商业价值,利用现代的农业技术手段,实现农业的产业化升级,提升农业产业化的“智造”技术含量;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是新型城镇化的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和战略方向。
(一)处理好新型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的关系
当前,应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城镇化建设。优化城镇布局和形态,坚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避免城镇盲目扩张。继续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为农业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创造条件。二是农业转移人口就业问题要积极妥善予以解决,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农民权益保护,打破城乡居民身份壁垒,改革户籍制度,建立和完善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制度。三是强化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改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状况,政策上继续强农惠农富农,生产要素要在城乡之间合理有序流动,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四是拓宽融资渠道。改变单一靠政府投入的格局,建立包括政府、企业、集体、个人的多元投资机制,引导和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和农产品基地建设。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吸引多元投资主体特别是返乡创业农民工参与农业产业化。
(二)结合当地农产品优势和特色,实施区域布局规划,优化农产品生产结构
一是集约利用各种资源,整合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节省分散经营成本,支持龙头企业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以及兼并、收购、租赁、转让等多种形式的改革,实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增强企业发展后劲。二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城镇产业结构,发挥城镇体系的聚集和辐射效应。城镇布局要科学规划,依据自身的资源条件、区位优势和人才聚集等因素,以优势产业和特色资源为基础发展支柱型产业。形成有层次的城镇体系结构,各个城镇要发展支撑产业,健全城镇功能,发挥城镇体系的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应。
(三)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缓解农业人才的结构性缺陷
广大农村虽然存在着巨大的适龄就业人口,劳动力资源丰富。但是教育水平普遍偏低,劳动技能缺乏,与城镇就业岗位要求不符。从长远看,成为城镇化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必须减少农村人口,使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到城镇,推动农业产业化、城镇化的同步快速发展。树立“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和基础教育工作。提高其教育质量,农村人口综合素质需大幅度提高,实用的技能型人才需大量培养,农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赖以依靠的人力资本基础才能真正建立起来。农村教育、科技、经营、卫生、生产、金融等多方面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要切实加强,使农村实用人才的总量与结构与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相适应,推动农村生产效率的提高,促进特色农业的发展。
(四)改革农村土地制度,创新城镇土地使用制度
改革农村的产权制度,降低农民的进城成本。农村方面,改革农村现有的产权制度,进城的农民可以转让或者出售其土地的经营使用权,取得定期的土地财产的收益权作为进城就业的保障,推进城乡统筹缴纳养老、医疗等保险,农民进城就有了基本的经济基础。城镇方面,健全城镇的土地利用制度,使农民享有土地作为财产的所有者的收益权。当农村土地由农用转为其他用途时,将其土地的增值收益返还给农民。积极采取股权合作,允许农村集体土地作为股份参与城镇开发,使土地作为一种资产投资使用,农民能够得到土地作为生产要素投入带来的收益。
五、结语
缩小地区差距、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等是我国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问题。新时代下我们要统筹协调发展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推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参 考 文 献]
[1]郭建宇.农业产业化研究的国际比较[J].生产力研究,2007(8):27-30
我区为了摆脱原有单一渠道、低价位的散户销售模式,建立了品牌营销模式。通过打造品牌,将龙头企业推向市场。根据市场需求,大力实施品牌战略,集中打好绿色牌、生态牌、特色牌,有效地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在品牌建设过程中,主要以7大主导产业为基础,以行业排头兵企业为依托,集中整合、培育、扶持、推介一批农产品品牌。如在茶产业中,“谢正安”牌、“千秋泉”牌、“紫霞”牌和“洪通”牌成为安徽省著名商标。谢裕大茶叶股份有限公司“谢正安”、黄山光明茶业有限公司“老谢家茶”2个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在畜牧业中,创立了“汪四坑”土鸡、“徽厨”臭鳜鱼2个畜禽水产品牌。在蜂产业创立了“徽黄”、“宏星之光”、“西溪南”、“黄山天鸽”、“黄山蜜源”、“文峰塔”、“绿绕园”等7个品牌。在苗木产业创立了“徽源”牌果品苗木类商标。在蔬菜产业创立了“徽鲜”品牌。在油茶产业创立了“裕籽贵”、“康贝”“、恒绿”3个茶油品牌。
2扶持龙头企业,促进行业发展
我区为充分发挥企业的模范带头作用,实现资源的充分调配,通过选择一批发展潜力大的本土龙头企业作为重点扶持对象,建立“一企一策”的政企联系制度,集中投入、整合做大,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全区现拥有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茶产业有5家“:谢正安”牌、“漕溪”牌、“老谢家茶”牌、“紫霞”牌和“洪通”牌。蜂产品加工龙头企业4家,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苗木业现拥有黄山茶花生态发展有限公司、黄山市徽州三友园艺有限公司、黄山绿源农林开发有限公司3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目前,全区各类农副产品加工企业40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1家,市级龙头企业14家,规模以上企业达27家,年营销收入2亿元以上企业1家,亿元以上企业8家。
3发展多渠道经营模式,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农产品生产出来后,经营模式和经营渠道直接决定着其经济效益。我区通过发展各类农民合作组织和“订单农业”等方式,龙头企业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逐步从松散型向紧密型发展,呈现龙头企业带动型、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型和订单农业等形式。目前,全区已组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23个,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92个。合作社涉及茶业、蔬菜、畜牧、蜂业、苗木、竹业、油茶等7个主导产业,并向加工、运输、销售等领域延伸。订单农业得到较快发展,徽州区蜂业合作社、谢裕大茶业和光明茶业、安凯农副产品产销协会等20多家合作组织,合同联结率达55%,利益返还达到20%。
4发展电子商务,搭建农业产品流通平台
为破解农产品流通领域“买难卖难”现象,我区根据农业产业化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特点及规模,以企业自主开办的电子商务工作平台为基础,引导省、市级龙头企业及合作社加大对农产品电子商务建设投入,增加电子商务销售功能,提高市场竞争力。为加大对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扶持力度,徽州区出台了扶持政策,确定了全区发展电子商务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明确了相关单位职责和工作责任。强化培训指导,按照“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展各类电子商务培训。推动区内企业与高校、大型电商合作,引入专业的电商培训机构进入我区开设分校。打造电商基地,整合区内电商资源,引进实力企业成立专业电商公司,充分利用即将搬迁的谢裕大博物馆,将其打造为线上销售、线下展示相结合、业务培训、物流配送相结合的电子商务基地。同时加强与黄山学院对接,打造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同时,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引导农特产业企业加大网络销售投入,依托途马网黄山馆网络销售平台,将成熟的茶叶网络销售经验覆盖到蜂产品、土特山珍等其他农特产品上。
5加大投资扶持力度,做好各项服务工作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农企对接;农型工业化
中图分类号:F1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06)03-0039-03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农业与非农产业相比,呈现出明显的弱质性特点。
在中国农村,单纯依靠传统的人力种植技术和以纯农业生产,必然导致农村总体经济发展的迟滞,而要改变农村发展,必须要求农村走新型的农村产业化道路。农村产业化将是继后,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的又一项重大改革,也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农业产业化的实施能有效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其核心是发展农业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下面以周庄为个案,进行深入探讨。
“农企对接”:兴化周庄农村产业化道路的探索
兴化市周庄镇位于兴化、姜堰、江都三市交界处,是地级市泰州市的北大门。全镇面积9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近8万亩,5.8万人口。20世纪90年代初,周庄镇就大力着手发展农业和农产品深加工的新型农村工业,走上了一条以“龙头企业”为基础,“农企对接”型农村产业化道路。
第一,周庄镇农型工业化的道路:“五个一”工程
“农企对接”,走新型的农村工业化道路,是周庄镇的立镇之本,也是周庄镇农村产业化的最大特色。他们结合本镇土地肥沃、传统农业发达,盛产棉花、小麦、木材等主要农产品等特点,发展出了“五个一”的“农型化工业”,即“一朵花”、“一根草”、“一颗麦”、“一粒玉米”、“一棵树”。
“一朵花”:周庄镇盛产棉花,种植面积逾万亩。围绕着棉花,周庄镇建立棉花轧花厂、油籽厂、药棉厂等一系列围绕棉花加工的企业。“一根草”,即麦草加工,该镇双蝶集团用麦草造纸然后再以此为原料生产包装纸板箱,销售超亿元。该企业现已成为苏北地区最大的包装生产企业之一,并拥有苏北地区最先进的七层瓦楞纸板生产线,产业结构也由制纸板延伸到造纸、彩印等。“一颗麦”:即麦子加工,成就了周庄镇另一支柱产业――啤酒麦芽。目前周庄镇有两家啤酒麦芽厂,一家是苏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正阳麦芽公司,年产量是8万吨;另一家是永顺泰麦芽公司,年产量5万吨。这两家企业的麦芽生产,带动了当地优质大麦的大面积种植。“一粒玉米”:就是加工玉米成淀粉、再加工淀粉成麦芽糖。“一棵树”:鼓励农民种植意杨,为板材厂提供原料,配套生产家庭装潢用的各种线条、木板、装饰板等。这“五个一”撑起了周庄镇农企对接之农型工业的框架。
找到自己的优势资源,以市场为导向,逐步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工业结构体系,已成为周庄镇工业发展的方向,也成为周庄镇人的共识。据统计,2004年全镇实现社会总产值24.8亿,国内生产总值4.33亿元,列兴化市第三位。工业总产值7.2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72.5%;其中,农产品深加工值达3亿元,占工业产值的46%。以农业和“五个一”为主导的工业一起,托起了新的周庄,2004年,该镇农民人均纯收入5328元,其中农型工业的贡献率达60%。
第二,周庄镇“龙头型”工业化道路的优势
目前,周庄镇有省级集团公司2家,规模都在亿元以上;固定资产在千万元以上的企业6家。大型龙头企业及农企对接的农工型企业建设,为周庄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首先,“龙头型”工业化促进了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分工的深化。周庄镇在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创办农型加工工业时,就积极扶持当地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发展。“龙头型”企业的发展不仅有效转移了该镇富余劳动力,而且还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农业与农村的社会分工。周庄镇实施的企业+农户型工业,既稳定了工业生产的农产品原料来源和社会化服务劳动力供给,也保障了农民收入的稳定性,增强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
其次,大型龙头企业解决了周庄镇农户分散经营与大市场衔接的矛盾,有效避免了个体农户分散经营的风险性。农业产业化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可以上联市场,下联农户,根据市场信息,指导农户从事生产。如春蕾集团搞定点农业,与村集体签订合同,通过村集体与农户相联,即实行“企业+村集体+农户”的组织形式。春蕾集团提供种子,并且建立农业技术推广站进行技术方面的指导,提高大麦生产的技术含量,保证产品的质量。农户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种植作为麦芽材料的大麦,而不是传统的品质较低的大麦,生产与市场直接相联。双蝶集团在造纸、包装、彩印之外,还搞木材加工,其意杨加工一年收购2万多方意杨树木,直接促进了农户大规模种植意杨。这样,龙头企业为农户提供信息,农户就可以按市场信息来选择农产品生产。
再次,农型工业化提高农业整体经济效益。周庄镇将农业的生产、加工、销售融为一体,可以有效地实现农产品的多次增值和减少各种成本,增加农民的收入。春蕾集团把农户生产的大麦加工生产成麦芽,再销售给啤酒厂,这就极大地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双蝶集团生产包装材料,其主要原料来源之一是麦草,这不仅提高了农民种植小麦的附加值,而且还减少了焚烧麦草带来的环境污染。与此同时,龙头企业还促进了本镇劳动力的就地消化,给当地农民提供了既便捷又实惠的就业机会。近几年来,永顺泰集团每年在劳动力方面要支付30万元,双蝶集团消化劳动力800多人,属于本镇的达600人。
“农型工业化”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经过10余年的探索和实践,兴化周庄镇突出本地资源优势,通过对农副产品的工业深加工、龙头型大企业+农户的经营模式,以适当延伸产业化链条获取更高利润增长,已走出了一条较为成熟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新路子。但是,受多方面的制约,“农型工业化”还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一,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仍然有限。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要靠龙头企业带动,但目前周庄镇真正与农户构成经济互动关系的龙头企业不多。龙头企业少、自身经济实力不强、带动能力有限、组织化程度低等不足,就影响了农业服务体系的健全,影响了进一步为农民和农业服务的水准,也制约了企业本身的发展和培育名、特、优、新之“拳头产品”的能力。此外,一些龙头企业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把原料供应伙伴的选择范围放到了周庄镇以外的更大范围,这就严重影响了本镇农民在“农企型工业”中的地位和利益,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经济共同体仍旧难以形成。
第二,农型工业化生产附加值低,科技人员匮乏。周庄现有的农型企业中,农型工业科技含量不高,产品附加值小,利润率明显偏低。无论是双蝶集团的造纸、纸箱生产和彩印的一条龙生产线,还是周庄镇两家麦芽厂,其利润空间并不高,平均利润率仅为3%左右;企业严重缺乏有技术、懂管理、善经营的科技管理人才;龙头企业缺乏科研创新能力,这都影响和制约了农企工业发展的后劲。
第三,投资不足,产业发展资金紧缺,农户与公司之间的行为缺乏规范约束机制。政府投资有限,而农业产业化对社会投资者的吸引力也不大,农业领域能够吸纳的非农产业的投资总量十分有限,在农村内部,大多数农民对农业产业化的投资积极性也不是很高。究其原因,在于周庄农业产业化实施过程中农户与公司之间的行为缺乏规范机制,农户与公司之间没有建立起健全的投资利益分配机制,尚未建立起保护双方利益的稳定调节器。
第四,龙头企业难以建成规模化、区域化的基地。从周庄镇现有龙头企业基地建设来看,规模化区域化基地的建设仍没有体现出“布局区域化,经营集约化,服务系列化”的原则。如春蕾集团现在的原料来源更多的是依靠外来的大麦,本地的原料基地已经趋于萎缩,这主要是以前的原料基地是与兼业户合作,不仅分散、规模小,而且对农业技术、资金的投入以及产品质量也不够重视。
总的来说,兴化周庄镇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还只处于“初级阶段”,农型工业仅限于农产品一次到二次加工,无法实现深层次开发和多层次转化增值;农型工业科技含量低,整体利润率水平偏低;农型工业化龙头企业与农产品生产基地或农户之间还没有建立起合理的利益分配关系,尚未形成较为规范而稳定的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共同体。
农业产业化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通过将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接整合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通过对周庄镇农业产业化的现状、成就及存在问题这一具体案例的综合考察,我们认为,周庄镇特色的农业产业化与农型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在实践中注意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增强认识,理顺体制,加快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镇政府要切实做好引导工作,避免凭主观经验带来盲目性和局限性;加强宏观调控,对产业化发展进行规划布局。对符合产业规划布局的龙头项目,应积极支持,实现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从政策上规范农业产业化主体中企业和农户行为,完善对风险运行机制、利益分配机制等的监管。
第二,大力扶持龙头型企业,加强龙头企业的带动力,争创名优品牌。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要坚持从本地实际出发,结合本地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明确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办好大型龙头企业,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1)继续扶持大型龙头企业。按照扶强扶优的原则,优先扶持产业化水平较高的龙头企业,在当地经济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还要积极鼓励有优势有能力的龙头企业走出去,进入国内市场、国际市场。目前周庄镇双蝶集团已迈出了第一步,但仍需要加强;(2)积极培育新型龙头型企业。目前周庄镇龙头型企业的数目仍很有限,要加快当地新型龙头企业的培育,还应根据自己的优势,尽快培植出一批带动、辐射能力强的大龙头企业。(3)扶持和鼓励一些有实力的龙头企业与科研单位、市场营销部门合作,提升产品质量,加大企业产品知名度宣传。既要打造出具有本地优势的名、特、优、新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又要积极打造出具有国内影响力甚至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
第三,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产业化质量和产品利润。要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产业化进程,必须吸收大量科技人员并让科技人员有用武之地。科技人员进入农业产业化领域后要逐步实现传统农业科技向产业化科技转变,改变以前只抓提高产量增长的状况,转而向提高质量转变;要利用现有的各种农村职业技术学校、农民培训班等培训条件,对产业化结构内部的大批具有高中、初中、小学文化程度的农民进行技术性培训,重点培训他们掌握规范的种植、养殖等技术,以提高务工农民的整体素质。
第四,开拓资金来源渠道,建立有效的投资体系。政府要切实有效地开拓资金来源渠道,实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机制:(1)已纳入产业化链条的龙头企业和农户应该坚持自力更生、内涵挖潜为主,盘活资金存量为主,走低投入、高产出、快积累的路子,加大农业产业化的投入;(2)尝试建立风险基金。风险基金的来源可以以龙头利润中的提取为主,市、县、乡三级财政补贴,农民支付一定的比例。风险基金的设立既增加了投资来源,又能有效地帮助农户抗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3)制订优惠政策,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工商企业及国外资本对农业产业化的投资,尤其注意吸引外资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4)当地金融部门对发展农业产业化所需资金要积极给予支持。在具体方法上,龙头企业所需资金可采取先向上级申报项目批准、然后向银行贷款来解决,这样可以提高龙头企业和银行之间的互信水平。同时政府应该加强监管,促使企业和银行之间实现良性借贷。
第五,努力加强龙头型企业基地化建设。建设稳固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是实施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基础,是推动农业生产在家庭经营基础上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方向转变的有效途径。从周庄镇现有龙头企业基地建设来看,规模化、区域化基地的建设仍没有体现出“布局区域化,经营集约化,服务系列化”的原则。为此,龙头企业要通过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的方式,与乡镇、村社、农户结合,建立较为稳定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同时围绕龙头建基地,应当突出特色建基地,把基地建设同主导产业的形成与龙头企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使农业产业化在重点产业上形成气候。在具体组织上,可以提倡发展集体统一经营的专业基地,达到连片生产、规模经营的目的。这种依托于集体化组织的区域化基地既有利于外商的投资合作开发,也有利于高科技、新品种的推广应用,以实现农科教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