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朝花夕拾的读后感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朝花夕拾》是鲁迅爷爷对往事的回忆,有趣的童年往事、鲜明的人物形象,一件一件往事,同时也抨击了囚禁人的旧社会,表现了鲁迅爷爷对艰苦劳动人民的惋惜、同情,也表现了对当时社会的厌恶。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最新朝花夕拾读后感六百字,欢迎阅读!
最新朝花夕拾读后感六百字1当看完这本书后,忽然觉得奇怪,文中讲鲁迅童年,为什么名为《朝花夕拾》呢?了解了背景后才知道,这是鲁迅先生的晚年作品,全是回忆童年的。朝花夕拾,犹如清晨时还挂着露珠的鲜花到傍晚去拾取,虽然失去了盛开时的艳丽和芬芳,但夕阳的映照却使它凭添了一种韵味,那若明若无的清香则更让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
童年的鲁迅很喜欢去百草园:那里有各色植被,各色昆虫,简直就是孩子们玩耍的好乐园,但长妈妈却说,百花园中有极凶恶的赤练蛇和美女蛇,把儿时的鲁迅吓个不轻。
文中用较多的笔墨写了长妈妈,算是除父母外和他最亲近的人,作者原来不怎么喜欢长妈妈,甚至还有点讨厌她,叫她“阿长”,但她并不生气,一直真心待“我”。如今我记忆最深的是长妈妈给我买《山海经》,长妈妈不但不记仇,还时时惦记着我。
连休假都不忘记给我买书,真的像对待孩子一样对待儿时的鲁迅,于是鲁迅先生在结尾写到: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爱无言,但长妈妈却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爱,她用爱呵护着鲁迅先生的童年,呵护着他的成长,以爱付出收获的是作者脑海中不可磨灭的印象及感恩。
我们的童年有父母的呵护与关爱,鲁迅先生的长妈妈也如此,童年就如梦一般,是人生中的矿山,埋藏在我们的心中,但却掩盖不住它那金色的光芒,童年的梦是七彩的梦,童年的歌是欢乐的歌,童年的脚印一串串,童年的故事一撂撂。
回味童年,将品到的是纯真无暇,一切都是那么的天真烂漫,另人回味!
最新朝花夕拾读后感六百字2手捧着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品味着从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年少轻狂”的童真,神情似乎也飘向了那份曾经属于我们的逍遥日子……
《朝花夕拾》正如它“另类”的名字一样,这本脍炙人口的巨作,是鲁迅先生在风烛残年的岁月里写下的。人老了,累了,回味童年的点点滴滴,心中还是会有当初的味道,想必还别有一番滋味吧!清晨绽放的鲜花有了晨曦会显得更加娇嫩,大阳西下时去摘取,失去了刚刚盛开时的娇艳与芳菲,却使她平添了一种风韵,那若有若无的清香在风的导送下,让人浮想联翩,像是在品尝一道佳肴,细细咀嚼,幼年时童真的味道留在心头,慢慢荡漾开来……
鲁迅先生是一代文学巨匠,他的童年,少了乡下孩子的粗狂,多了一份知书达理;少了城里孩子的娇气,多了一种大度气派。他怀念在百草园中无忧无虑的日子,与小虫子为伍,仿佛这样的童年才够味。趁大人们一愣神,便以神不知鬼不觉的速度,钻进百草园,油蛉为他低唱,蟋蟀也会来伴奏,鲁迅的童年似乎在一首大自然的圆舞曲中度过的!
枯燥乏味,是先生对三味书屋最好的诠释,稍稍偷懒一会儿,也会被寿敬吾先生的一句:“人都到哪里去了?”喊回来,整天除了读书还是读书,乏味无趣……
从书卷里散发出的天真烂漫,不经意间似乎也把我感染了,或许鲁迅先生的文章真有什么魔力吧!他用一个孩子处世不深的目光探寻了我们的内心,引起了我们的共鸣。
我们的.童年渐行渐远,留下的是一段美丽的回忆。读《朝花夕拾》,去领略一下鲁迅的童年,慢慢体会其中的幸福童年味吧!琐碎的记忆在《朝花夕拾》里重现。不一样的年代,一样的快乐童年。我不由自主的赞叹,赞叹先生的文采,那如诗如画的情景,让我陶醉。
最新朝花夕拾读后感六百字3感掩卷三思,唏嘘不已读完鲁迅的《朝花夕拾》,不禁让我抚书轻叹,鲁迅不愧为一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笔锋如刀,言语幽默而辛辣,分析精辟;一针见血,他对当时社会不公现象的批判让当政者如“骨鲠在喉”既吐不出也咽不下。
在《狗、猫、鼠》中的一段让我叹服“禽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不妨说是凶残的罢,但它们从来就没有竖过“公理”、“正义”的旗子使牺牲者直到被吃的时候为止,还是一味佩服赞叹它们。”结合现实世界,这段话难道还不值得人们深思吗?充满童真又让人身同感受的《五猖会》中,最后一句话,让我沉思和玩味。
书中写到“我至今,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有学者说鲁迅用最后一句话作为文章的画龙点睛,表现出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含蓄地批判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但这种不合理,不是依然发生在我们当代学生身上吗?那我们应不应该像鲁迅那样对这些不合理,发出我们内心不满的呐喊呢?但我不会,这是得益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一句简单的“虎毒不吃儿”可证明一切。
也许我们会像鲁迅一样对父亲的严厉和冷漠不理解,但几千年以来“学而优士”是中国的传统思想。如果不是父亲的严厉,也许鲁迅不会成为一代文学家,也许只是一个不学无术的富家子弟,或像祥子一样是只卖力气的人。和鲁迅童年相比也许我们更不幸,在日新月异的高分数下,在提倡赢在起跑线上的口号下,又有谁不把好的成绩,好的文凭作为踏入社会的王牌呢?在先进科技信息高速发展的年代,又有谁愿意去想没有好文凭的后果呢?
也许父亲的冷漠和严厉正是他们仅为人之父的责任。鲁迅的《朝花夕拾》的确有着许多让我们借鉴、学习和深思的地方。
最新朝花夕拾读后感六百字4在看了《朝花夕拾》之后,我对当时的旧社会有了新的认识,我也认识了一个真鲁迅。
鲁迅,他弃医从文,因为他知道,学医只能治好他们身体上的病,不能改变旧社会的人的落后,迷信的思想,所以他选择了从文,《朝花夕拾》便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
在《朝花夕拾》一书中,衍太太这个人物也多次出现。《琐记》一文中有这样几句话:“假如头上碰得肿了一大块的时候,去寻母亲罢,好的是骂一通,再给擦一点药;坏的是没有药擦,还添几个栗凿和一通骂。衍太太却决不埋怨,立刻给你烧酒调了水粉,搽在疙瘩上,说这不但止痛,将来还没有瘢痕。”衍太太看似十分好心,可烧酒是烈性的,不但不能治伤,还会使伤更重。衍太太还教小鲁迅偷东西来卖钱:“也许你没有留心。到大厨的抽屉里,角角落落去寻去,总可以寻出一点珠子这类东西……”
与衍太太形成对比的人物,正是鲁迅的保姆——长妈妈。当小鲁迅想要一本《山海经》时,长妈妈看似不在乎,却已经牢记于心了。过了十天或一个月。长妈妈便把《山海经》买来了。你可能会认为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是长妈妈不识字,把《山海经》读成了“三哼经”,这肯定会造成一定的麻烦。而且,当时正值过年,店铺都关门了,想要去买“三哼经”,必须要敲一敲书店的门……可见长妈妈是多么疼爱小鲁迅啊!
但在书中,鲁迅本人并没有直接写出衍太太与长妈妈的性格特点,还用了相反的语句来描写她们。在描写衍太太时,作者鲁迅先生仿佛在赞扬衍太太的好,实际上他却用了讽刺的手法,写出了衍太太的自私、虚伪。而在写长妈妈,看似在写她的不好:睡觉摆成“大”字形,迷信……实际上,作者通过描写,长妈妈的“不好”,写出了长妈妈对自己的照顾,这也是本书的亮点之一。
鲁迅笔下的《朝花夕拾》让我仿佛回到了那个年代,看到了他身旁的善与恶……
最新朝花夕拾读后感六百字5鲁迅回忆的童年很美,像空中飞舞的肥皂泡《狗猫鼠》讲述了一个孩子眼中的世界,并借此对当下做出了批判。“我”清算猫的种种罪行,同情被踩死的隐鼠但当作者得知是长妈妈害死隐鼠的时候,他十分生气地叫她“阿长”并对她态度冷淡。从中作者也批判了很多像猫一样的伪君子,体现了他的爱憎分明。
阿长是“我”童年时的伙伴,虽说是保姆,却时时刻刻为“我”着想,即使再难也要满足“我”的愿望。《阿长与〈山海经〉》里,长妈妈是“许多旧式女人的一个”,作者虽“不大佩服她”,却也对她有深切的同情。阿长虽然只是个普通的农村妇女,虽然“喜欢切切察察”,但她对“我”的爱是最真实,最淳朴,最令人动容的爱。
鲁迅曾描写过有趣的无常,回忆了旧时的琐事,刻画了美丽的百草园,表现了旧时的记忆带给他的温暖,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孩子眼中最纯真的世界
但仅仅是回忆,还不能被称为著作,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它对旧社会的批判,对伪君子的讽刺。
我印象最深的是《二十四孝图》。其中所讲的“老莱娱亲”“郭巨埋儿”都让人感到十分不舒服,甚至可以说反感。这分明就是封建主义所提倡的虚伪的“孝道”!而且不光是“孝”,连教育制度都是十分虚伪、摧残儿童天性的。私塾先生不许孩子们看图画书,一天到晚都是“之乎者也”地念孩子们不懂的东西,所谓的“圣贤之书”,只不过是又一样抹杀孩子天分的东西罢了。关于这一点,《五倡会》中也有提及:“‘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这是一个封建父亲对于孩子的无知,也是封建教育失败的体现。鲁迅批判了父母,同情了孩子。
而在《藤野先生》中,鲁迅所批判的范围就不仅仅是国内了,还涉及到当时的日本。鲁迅表达了他对藤野先生的尊敬,也对他的一视同仁而感激。日本学生对中国的偏见是很大的,因此他们在“漏”字上画圈,看电影时大笑。着也使“我”醒悟并弃医从文。
《藤野先生》学生读后感
"在我认为我师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鲁迅先生这样说。
他是谁?没错,他就是令所有学生都爱戴、敬重的老师——藤野先生。
这篇《藤野先生》出自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文中,鲁迅描述了当时“爱国的”“清国留学生”在日本的生活窘况:备受那些具有狭隘民族观念学生的排斥,这是鲁迅厌恶不已的。
在这样的状况下,作为日本老师的藤野先生,他对来自中国的留学生鲁迅没有任何傲慢与偏见,没有用大家固有的弱国、腐朽形象去看待、嘲笑鲁迅和他的同胞们,反而在教学上更加地关心和照顾鲁迅。
虽然有时候藤野先生自己不修边幅,但对于自己的学生,却生怕他上课记不全讲义,每周仔细地帮鲁迅修改讲义,对鲁迅的学习,关怀的细致入微。
鲁迅画解剖图时,血管位置不正确,藤野先生不仅给他重新改正,而且还幽默地告诉鲁迅,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什么样子就要照原样画,藤野先生教学一丝不苟,严谨认真。
藤野先生是一个纯粹的教育者,他对每个学生都有着热切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和一颗播种知识的心。
小而言之,是为学生,就是希望学生们能学有所成,走出一片广阔的天地。
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医学能发展得越来越好,挽救更多人的生命。
这大概就是鲁迅在很长时间后还能记着和感激藤野先生的原因。
虽然教的时间不长,但在鲁迅心里,在我们读者的心里,藤野先生的人格是伟大的,令人尊敬的。
《藤野先生》学生读后感
在周六早晨灿烂的阳光下,我阅读了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是鲁迅去日本留学时,遇到的一位良师益友。藤野先生虽然穿衣模胡,但治学严谨,同时,他也乐于接受新知识。他给了鲁迅很大的激励和勇气。
不仅鲁迅先生对藤野先生敬佩,我对藤野先生也很敬佩。他治学严谨,那怕一丁点儿错误也给学生及时指出。鲁迅做笔记时把下臂的血管移了一点位置,认为那样很好看。藤野先生在检查笔记时发现了,和蔼地指导鲁迅解剖图不是美术。我应该向藤野先生学习,学习他那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待工作一丝不苟的精神。以后在学习上我要认真对待,学习藤野先生一丝不苟的精神,那怕一点儿不明白的问题,也要打破砂锅问到底。不犯低级错误,对简单的问题,拿出100%的认真态度来对待,不能因简单而大意失荆州。
鲁迅从积贫积弱的中国来到日本,藤野先生不仅没有瞧不起他,还关心他笔记能否记得上,鲁迅的笔记先生一看就是三年。但凡读到这里的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动于藤野先生的伟大,这种伟大穿过时空,与日月同辉。
得知鲁迅就要离开日本了,藤野先生把自己的一张照片送给鲁迅,照片背面还写有“惜别”二字。后来,每当鲁迅写作累了,正想偷懒时,在灯光下瞥见藤野先生黑瘦的面容,便使鲁迅有良心发现,增加了勇气,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厌恶的文字。可见,一位好老师多么重要啊!能让人终生受益,源源不断地给你力量。我就有一位好老师,在别人不相信我、看不起我的时候,只有他一直鼓励我激励我,给我纠正错误,给我指点动作要领,给我指导锻炼技巧。就是他,让体弱瘦小的我有了今天的体育成绩——体能测试四个项目拿到了两个第一。我是多么开心啊。感谢您,敬爱的好老师!
合上书,我发现,像藤野先生这样的人,其实很多……
《藤野先生》学生读后感
《藤野先生》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先读时并没有什么感触,只当是普通的回忆老师的文章来看而已。但我想鲁迅的作品是值得我们摘录在自己珍藏的小本子里,反复阅读的。在一遍遍的品味中,我似乎不断地从每个句子里都能发现新的瑰宝,对于这篇文章也有了更深入些的体会。
《藤野先生》回忆作者在仙台留学时期的生活,记叙了作者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的过程和对他的怀念。鲁迅初到东京时,看到的是清国留学生在饱含中国人的耻辱的上野公园的樱花树下的身影,听到的是留学生们傍晚学跳舞的喧闹。这让鲁迅甚为厌恶,也正是这样,他去了仙台,在那与藤野先生相识。藤野先生的衣着模糊,他为鲁迅添改讲义,他就正解剖图,他关心解剖实习,他了解中国女人裹脚。在这一个个片断中,我看到了那个对学生要求严格的藤野先生,那个对鲁迅关爱有加,毫无民族偏见的藤野先生,那个对科学严谨求实的藤野先生。这样一位有着高贵人格的老师,也难怪鲁迅说:“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它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9―0120―01
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阅读名著对提高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和人文素养非常重要。《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名著阅读题在近三年各地中考中连续出现,所占分值为4分。考查范围广泛,考查方式灵活,题型难度逐年增大。通过对我校中考生调查发现,学生名著阅读的答题情况不容乐观,平均得分较低,有些学生甚至得零分。如何来解决这一问题呢?笔者通过自身的探索和努力,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培养阅读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学生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
1.以身示范。“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阅读也是如此。首先教师要爱读书。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胃口择优推荐,把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经常带进教室传阅,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平时阅读中,老师要言传身教,把自己阅读时流露出的热情、趣味与学生共勉,让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氛围中,体会到阅读的乐趣,以养成阅读的自觉性。同时,要靠语文本身的魅力去打动和吸引学生,在有目的和对象的阅读中逐渐培养兴趣,逐步品味到语文的形象美、意境美、思想美,感悟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2.营造氛围。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学生放任自流,肯定没有收到实效的。教师要利用课堂有意识地赏析名著的精彩部分,把学生的阅读名著的胃口调动起来;积极开展课前5分钟“名著推荐”活动,让学生推荐名著的精彩片段,或推荐一位作家,让学生写读后感,特别优秀的在全班欣赏;或利用录音机、电视等视听媒体多让学生“听”书,诱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互相带动激发,养成读名著、谈感受、话乐趣的良好氛围。
3.活动引导。巧妙地组织各种活动,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展名著知识竞赛、读书比赛、手抄报,制作读书卡片等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如在引导学生阅读《骆驼祥子》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影片,设计一次语文活动,或出一期黑板报,班会课上让学生讲讲老舍的故事,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感受,体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亲近名著,热爱名著,让名著温暖他们的心灵。
二、明确阅读目标 古今中外的名著,卷帙浩繁,不可能博览全部。应重视《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篇目,对其推荐阅读的篇目和教材中要求了解的人物、相关故事情节和主题等要了然于胸。如七年级上册:《朝花夕拾》《繁星春水》,七年级下册:《童年》《昆虫记》等,还有一些经典的作品如《格列佛游记》《西游记》《水浒传》等,这些名著都是学生所感兴趣的,进行合理安排。每学期至少要有计划地阅读三至五本名著。另外,教师还可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度,有目的地向学生推荐名著。如,学习《爸爸的花儿落了》可向学生 推荐林海英的《城南旧事》,学习《在沙漠中心》可向学生推荐圣埃克絮佩里《 小王子》。这样,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三、讲究阅读方法 读书有了方法,就像拿到了知识宝库的钥匙。由于名著的内容大都远离学生的生活,加之篇幅较长,学生要真正读懂读完并非易事,因学生进入中学之后的课业负担太重,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对于提高学生阅读的乐趣更为有益。
1.略读,精读。略读就是略观大意,知其梗概,不要固执,咬文嚼字,前后贯通了解大概内容。如一些外国作品,常有大段的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可以采用此方法。精读就是要用心阅读体会,常识性的知识要记准,精彩片段要反复品读,欣赏佳句,读出自我感受。从而获得知识,受到感情的熏陶。阅读初期,一般以略读为主,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以后,进行有选择性地精读。对于必读书目要精读,逐章逐句地阅读,细嚼慢咽,精彩片段可以朗读、背诵、摘抄。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故书不厌百日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就是这个道理。
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阅读教学一直是重难点,而拓展阅读对学生视野的开阔、思维的启迪有着重要的作用,是阅读教学当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可小学语文的拓展阅读教学因材料选择、训练方法和阅读方法的不同而迥然不同。笔者结合多年一线教学实际,对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进行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拓展阅读 阅读教学
“大语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不是一个圆形的完整结构,学完了课文并不意味着知识学习的结束,而应该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又一个开端,这也是拓展阅读的开始。拓展阅读正确有效地实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和丰富课外知识,还可以提升写作水平等。阅读的重要性贯穿着人的一生,小学阶段是学生打基础,培养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笔者认为,小学拓展阅读,可从以下几方面加强。
一、拓展阅读材料选择要有所侧重
小学生还没能力完全自主制定拓展阅读目标、计划,不能一味任由学生课外自由发展,自由选择爱好阅读。教师要有计划地组织阅读活动,根据学生实际,以书籍来源和需要而定,向学生推荐有益的读物和所要完成的阅读目标。
如,教师推荐的读物要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学习水平和阅读能力而定,给低年级学生推荐的读物要侧重趣味性,给高年级学生推荐的读物可侧重文学性和知识科普。教师还可以课内带动课外,推荐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读物,充实阅读内容,拓展学生阅读面,如,教学《少年闰土》之前可推荐鲁迅的《朝花夕拾》;教学《开国大典》之前可推荐相关历史书籍等。最后,教师要拓宽学生的读物渠道,开阔学生视野,推荐的读物不能单一。在学生具有一定阅读能力的时候,引导他们涉猎一些介绍历史、地理、社会知识和科普小品类的儿童读物,尽可能让他们博览群书,提高认识自然、认识社会的能力。
二、拓展阅读方法要得当
拓展阅读,不能一味精读也不全是泛泛而读,囫囵吞枣而过,要方法得当,粗度细读要有所选择。还要注意学生阅读信息的反馈,让学生养成“无笔不读书”的阅读笔记习惯,及时查看学生的阅读笔记,指导学生采用有效的阅读笔记方法。
很多小学生耐心不足,读书浮光掠影而过,读不得法,只求数量不求质量,只为完成任务而读。因此,教师可引导学生,采取读、思、讲、写的方法,如此能收到较好的阅读效果。即阅读之前,可先看楔子、导读和目录部分,猜测文章大致内容才进行阅读,根据文章内容选择粗度还是细读;在阅读过程中,可记下心得体会,也可摘抄文章中优美句子、励志名句等作为写作素材积累;读完了要及时反思文章所讲述内容,结合自身体会,试着写读后感或简短的评论;可把文章内容转述他人,在口述过程中加强印象和对文章的理解。这样的读书方法,符合有一定阅读能力的高年级学生。但低年级的学生也可使用其中一些方法,如粗读,读完之后转述文章情节给他人听,摘抄词句等,例如《一千零一夜》《皮皮鲁和鲁西西》等,可要求学生读完之后把故事完整表述出来。定期举办相关的读书沙龙、故事会等阅读反馈活动,让学生把读过的书籍、感谢及时地同学分享。这样,学生在阅读时候就不会泛泛而读,更能吸引他用心记住文章主题、人物情节等,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拓展阅读能力要培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也是鼓帆,也是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没有帆,也就没有风。阅读就是在独立的知识海洋里航行。”小学生的语言基础较低,一口不能吃成胖子,拓展阅读能力的培养也不是朝夕之事,要落到实处持之以恒地坚持。
《新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动,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来自不同家庭的学生,心理、智力、经历的不同造就了阅读的个性化,每一次拓展阅读都是学生个性化和文本的碰撞感受。教师在引导学生深入阅读的时候,要了解学生阅读实际,区别对待,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自由选择阅读,自由徜徉在阅读的世界中,感悟文字中的真善美。如在课堂教学当中涉及到拓展阅读时,无论是课前导入还是课后相关内容的拓展阅读,设置的相关教学目标要有层次性,符合学生学情,让后进生也能找到问题答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常涉及到迁移能力的培养,在引导拓展阅读时,能力的迁移一般从与课文内容相类似或关联的文章开始,预设一定的阅读目标和要求,引导学生完成。更可以在此基础上发挥学生的自主创造性,让学生自由发挥,展开想象,有创造地阅读,即升华读后感悟。这样拓展阅读的进行,对于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大有裨益。
小学生心性未定,拓展阅读又多半是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学生心理上会产生懈怠;深入阅读才能真正加强能力的培养,可也需要更多的精力和毅力,需要老师一贯的督促和指导。教师不定期地以多种方式收集反馈拓展阅读成果,如举办十万个为什么竞赛、小小辩论赛、故事沙龙、评选最佳读书笔记、创办读后感板报等等,不断激发学生兴趣,加强学生热情,才能促使学生长期坚持拓展阅读。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重在方式的实施:选材要侧重、方法要得当、能力要加强培养,更重要的是教师的坚持,把这些方法真正落实,才能有所成效。
【参考文献】
【1】陈红专.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浅谈【J】.当代教育论坛(下半月刊),2009(08)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帮助我们迅速的了解自己的所需要的信息,但是很多时候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并没有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阅读也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而语文课堂应该给学生打开一扇门,让学生看到门外面广阔无垠的语文世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自由地翱翔于知识的天空。
1 初中语文尴尬的阅读现状
1.1阅读教学过于形式化
虽然下课改以来,人们喊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但是在很多初中的课堂上,教师为了注重教学质量和教学目标,还是继续沿用着传统的教学模式,依旧教师在课堂上主动的传授知识,而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传递的信息。教师为了达到一定的升学率或者一定的教学任务,在教学方法上趋于保守,填鸭式以教师为中心、以考试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大行其事。很多时候教师都会将多年的教学材料进行一定的修改,然后继续使用,然而这种修改并没有引用最新的教育材料,而教学也达不到与时俱进的目的。教师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在阅读中同样是被动的,很多时候学生的理解感悟都被教师给出的标准答案所替代。从而使得学生课内外的阅读量,无法形成积累。
1.2阅读教学过于程式化
“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要提高学习成绩,其他的事情都是可以缓缓的。”很多学生和老师都抱着这样的思想,所以学生成为了学习的机器,他们学的和老师教的都是如何阅读,如何有技巧的答题,如何才能拿分。这就造成了阅读尴尬的现状,学生的阅读仅仅只是为了答题,那么学生肯定缺少了语文阅读的乐趣,也就少了阅读的主动性。另外,学生也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可能会觉得课外阅读就像是浪费自己的学习时间,从而不愿意进行课外阅读。
2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的良师益友”,阅读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好的月的能够使学生获得人生的体会以及提高道德修养。加之初中生正处在补给养分的最佳时期,对文学素材的需求量相当大,科学有效的加强学生的阅读培训,能健全他们的人格,让其得到自我提高,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
教师需要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征集图书在教师里面布置一个读书角,学生每人贡献一本书,大家相互交换着阅读,那么学生就能够有大量的阅读机会,相信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很容易就会发生质的变化。其次,向学生和家长宣传阅读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和家长对于阅读的认识,让阅读融入家庭。另外还可以举办“我是‘故事大王’”的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班级的良性竞争。让阅读深入人心,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的习惯,让阅读成为学生心灵的摇篮,让学生在阅读中知道自己的不足、看到自己努力的方向,让学生真的能够活到老、学到老。
3 “以写促读”的教学策略
3.1以写促读教学策略的作用
语文课本中的教材内容大多具有丰富的人文精神和独特的情感魅力。教师如果在阅读教学中,能够做个有心人,使得阅读和写作联系起来,写作能够帮学生进行思维的整理,当遇到困惑时,会进一步的刺激学生进行阅读,从而不断的获得新的知识,弥补自己的不足。
3.2以写促读的重点
当今社会对于学生读的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所以说以写促读的重点是阅读,因为阅读的更具有实用性。初中语文教学要培养的并不是要求学生都能够成为作家,所以不应该那么注重技巧的培养,而应该更加重视真情的流露。同样的,当我们在对文章阅读的时候,实际上是在与作者进行对话,阅读是思维的碰撞和心灵的交流,在阅读过程中,应该让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积极的对话状态,让他勇敢的进行续写、改写或者点评,让学生在思维的撞击过程中,去理解作者,理解文章,只有这样的教学,才是鲜活的。
3.3以写促阅读的广度
有些文章具有很高的思想性,教师在课上的时候也会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但是往往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只能局限于表层,无法进一步的理解文章的深度。这个时候如果让学生进行写读后感或者带有评论性的文章,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肯定会仔细琢磨。比如由于《朝花夕拾》是白话文,所以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点困难,所以可以让学生写《朝花夕拾》的读后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问候着那个,理解作者。比如学生在学习《隆中对》之后,对诸葛亮有了一定的好奇。这时,让他们改换情节,进行流行的穿越体写作, 学生自然热情高涨, 一时之间, 回到三国者有之, 诸葛亮来到现代者有之, 学生的潜能被挖掘之后,迸发出的智慧是让人惊叹的。写作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促进了阅读的灵活性。
4 阅读中的“意会”与“言传”
4.1关注学生阅读的“意会”
初中语文教学的特点就是要求学生能够意会文章的内容,因为语文不仅仅是一种语言,而是一种字里行间透出的文化。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体,它虽然和知识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是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文本的精神,能够感悟和体会到作者的思想和精神。例如,有一个教师在讲《岳阳楼记》的时候,他首先就是读课文,将文章大概思路理清,然后对文章进行分段,然后重点解析文言文字词,接着翻译句子和课文。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虽然可以和学生进行一定的互动,也使得学生理解了整片文章的内容。可是我们发现, 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围绕着文本的表层进行的,学生根本就没有体会到作者的情感世界,更加无法去领会作者的精神世界了, 当然也无法通过这种精神对话构建自己的人格了。这样的教学注重了知识的传授,但是忽略了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
4.2重视学生阅读的“言传”
在课堂上,教师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词语非常的困乏,比如在学习《紫藤萝瀑布》的时候,学生只能看到作者描写的紫藤萝的茂盛和勃勃的生机,而无法看出作者内心的痛苦,也许学生能够看出作者的一丝痛苦,但是也无法将情感联系文本,无法表达心中的所思所感。新课改以来,为了调动课堂气氛,很多教师想尽办法,让学生融入自己的课堂,但是这也产生了很多误区,使得语文课有点不像语文课了。虽然很多课堂充满了欢快的气氛,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但是却无法提高学生的能力。
4.3建立“意会”与“言传”的纽带
“意会”与“言传”是相辅相成的,我们需要将两者进行有效的结合,这样才能提高语文的素养。一方面,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其实就是理解作者的“意”,另一方面教师通过“言传”,帮助学生来“意会”文本,教师恰到好处的点拨,就像是纽带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5 总结
面对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教师只要做个有心人,以真情对待自己的学生、抱着负责人的态度对待每一节课,那么学生的语文学习阅读将不会再面对这样尴尬的现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不管是以写促读、或者是言传意会,都是要求学生能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给学生一片广阔的阅读蓝天, 让学生快乐的阅读,经过师生和家长共同的努力,阅读将成为我们每个人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褚宏伟.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与思考[J].成功(教育),2010(07):271-272.
[2]王太梅.初中语文“以写促读” 教学策略初探[J].教育导刊,2012(11):86-88.
[3]祁燕.论初中语文阅读中的“意会”与“言传”[J].读与写杂志, 2012(09):51.
1、用课本做引线,引发学生阅读原著兴趣
首先利用课文抛砖引玉。《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教学建议”“评价建议”以及“课外读物建议”中对名著阅读教学都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苏教版初中阶段“名著推荐与阅读”要求学生阅读的名著有:《汤姆・索亚历险记》《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水浒传》《格列佛游记》《朝花夕拾》等,体裁涉及童话、小说、散文。因此,教师首先要围绕《课标》,善于利用课本资源,把其中的章节作为切入点,只要找准了切入点,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可以调动起来的。
其次,课本后面的“名著导读”,也是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一个途径。在“名著导读”中,首先是对每本著作的主要内容和写作背景的介绍,然后有“阅读建议”,最后是“精彩片断”和“点评”。读了“精彩片断”,再看主要内容的简介,许多学生都会产生一些探究的想法。如引导学生读《水浒》时,就是利用课后的精彩片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让学生了解了鲁达路见不平,帮助金氏父女逃过卖肉屠户镇关西的欺侮,三拳打死了镇关西的故事,认识了鲁达豪爽仗义的性格特点。这时教师可以就此进行拓展,告诉学生这只是《水浒传》中关于鲁达的一个故事,他还有“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等故事,也都非常精彩,这样学生就会自己在课外去找原著来看。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是喜欢展示自己的时候。所以,我们可以组织朗读比赛、读书笔记展评、佳作推荐、人物评论、读书心得交流、读书知识竞赛等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其中,从中受到良好的情感熏陶,提高各种技能。如我曾经开展过阅读名著的“专题性读书活动”。每月拟一个专题供学生自由选择书目。可以按照作家的风格,也可以按作品的特点或时代特征拟专题,如“走进鲁迅”“我了解的文化名人与名著”“我喜欢的外国名著推荐”等,专题学习小组中的同学分工合作,读书、查阅资料、积累,最后,全班在探究中交流读书成果。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老师在此过程中适时作出点评,用中肯的评价、鼓励的话语去激发他们发表见解的热情。还可通过名著阅读知识竞赛、讲名著故事接力比赛来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
3、利用好图书馆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学校的图书馆,是一个不容错过的资料宝库。我们可以给学生借阅“名著解读”等书籍,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的阅读名著。现在改编自名著的电影、电视剧也越来越多,我们可以让学生观看这些音像资料,了解名著内容,同时告诉他们,这些经过改编的东西,有些内容已经和原著不相同了,难道你不想看看原著还写了什么吗々这样,学生怀着积极的心态到作品中去,阅读的效果可想而知。
二、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1、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现在对习惯于阅读漫画等“文化快餐”的学生来说,较长篇幅的作品使他们望而生畏。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对阅读方法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读书的方法如默读法、跳读法、精读法、略读法、速读法等,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如圈点批注法、摘录法、提纲法、写心得体会法等。我在上名著导读课时,常常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读、写、抄、评,评介鉴赏,让学生逐渐掌握阅读名著的门道。当学生习惯用某种正确的方法解读文本时,学生就拥有一把打开名著大门的钥匙,能够自由地进进出出,将里面的风景看个究竟。
2、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阅读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摘抄名言警句、精彩语段是写读书笔记的基本要求,我们要求学生把阅读中感受最深、启发最大的内容写成简评或读后感,使学生养成读书动笔的良好习惯。
三、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名著世界就像一个万花筒,里面的作品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古典的,有现代的,无论是哪类作品,都展示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以及人们当时的生存状态和文化精神追求,对青少年人文素质的提高都有极大的作用。在学生初一入学时,我根据苏教版推荐的名著目录,有目的、有计划给学生列一份推荐书目,让学生按自己的眼光去判断,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不管选择什么名著,只要乐于阅读,善于阅读,都能从中摄取丰富的精神营养。
(教育局纪检监察室的监督举报电话:682XXX65、682XXX59)
各位家长:
大家好!
为确保每位学生过上一个安全、文明、祥和的假期,根据舒兰市教育局《关于做好2010—2011学年度中小学寒假工作的通知》的有关精神,为了使学生在寒假度过快乐有益的时光,鼓励学生在寒假中亲身体验社会、家庭生活,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接受锻炼,增长才干,在实践中把良好的品德不断地内化为自身素质,学校从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出发,开展好寒假小学生德育教育社会实践系列活动。现将我校同学们假期学习生活情况及安全注意事项安排如下,请各位家长协助学校做好如下工作:
一、寒假时间:从2011年1月10日起,至2月27日止。2月27日开学准备。2月28日正式上课。
二、加强安全教育工作,确保寒假期间不出安全事故。
1、交通安全:遵守交通法规,文明走路,文明乘车,不乘坐非客运车辆,不乘坐无牌无证及无安全保障的车辆,避免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
2、生活安全:安全使用煤气、电器,注意不暴饮暴食,不吃“三无”食品,防止食物中毒。注意煤烟中毒,注意晚上家里炉子不压煤。
3、活动安全:不玩危险的游戏,不在危险的地方玩耍。不玩火,不放烟花爆竹,注意防止爆炸和失火。严禁到水库、大河、山上等地滑冰和游玩。
4、网络安全:教育孩子在家安全上网,控制孩子的上网时间,做到文明上网,不上不健康的网站,不沉迷于网络游戏。教育孩子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打架闹事,不赌博,不参加封建迷信活动。远离拒绝,不进各种成人娱乐场所及网吧、电子游戏厅,不看书刊及音像制品。
5、自我保护:要教育子女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防范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防止受骗上当。遇到敲诈勒索、拦路抢劫及时告诉父母或打电话报警,不接受陌生人的小恩小惠,不被陌生人的甜言蜜语所迷惑,防止被拐骗。
6、传染病:重点做好流感、手足口病、流行性脑膜炎、出血热、腮腺炎、水痘等冬季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和诊治工作。特别是对手足口病,家里要做好防范,教育孩子不到人多、空气不通畅的场所,乘车时带口罩。家里要定期通风,不接触有病人群等。
三、督促孩子认真学习,按时完成寒假和学校德育作业,培养子女良好学习生活行为习惯。
1、具体内容:
低段(1-2年级):为父母捶捶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背诵复习《三字经》;继续阅读《宝葫芦的秘密》、《三毛流浪记》、《稻草人》、《成语故事365 》,阅读《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中外现当代童话》、背诵20首古诗。
中段(3-4年级):为父母叠被、洗衣服、扫地等;背诵复习《弟子规》,并且理解践行《弟子规》,继续阅读《小学生作文大全》、《寓言故事》、《成语故事365》、《红岩》、《中国民间故事》、《三寄小读者》,阅读《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中国古今寓言》,背诵20首古诗。
高段(5-6年级):随父母上一天班或到父母所干活处参与劳动,体验工作的辛苦和劳动的光荣,为父母做一次饭;背诵弟子规,并且理解践行《弟子规》;继续读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千字文》、《论语》、《皮皮鲁传》;阅读鲁迅《朝花夕拾》、冰心《繁星•春水》,老舍《骆驼祥子》、笛福《鲁滨逊漂流记》、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罗曼•罗兰《名人传》、高尔基《童年》、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背诵20首古诗。
2、检查方式:
(1)、学生可跟体验父母所付出的辛劳和奉献,并将自己的体验实践写成心得体会(一至三年级100-300字;四、五年级300-500字),开学后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感恩父母”实践体验交流主题班会,并上交材料。
(2)、3-6年级写出500字左右的读后感,开学后组织开展“践行《弟子规》、谈心得”主题班会活动。
(3)、开展古诗文诵读汇报活动,学校结合学生背诵20首古诗内容,评选出学校班级古诗文诵读优秀个人或先进班级。
(4)、学生在家温习《三字经》、《弟子规》,学校假期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学生在家具体践行情况。
3、督促孩子寒假期间,生活要有规律,按时作息,和孩子一起制订合理的生活时间表。引导子女正确消费,鼓励子女参加家务劳动,抓住春节走亲访友机会,在文明礼仪、公共意识、尊老敬幼等方面进行有意训练,注意孩子读写姿势,督促孩子要注意保护视力。
4、充分利用寒假时间,在做好德育作业的同时,倡议孩子假期参与“五个一”活动:(1)养成一种节约的好习惯,在生活中寻找节约的小窍门,不乱花钱,不互相攀比学习和生活用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2)学会并掌握一种安全自救自护的技能;(3)改掉一个自身存在的陋习,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做一个活泼、健康、向上的学生。(4)每天积极参加一次体育锻炼。(5)每天观看新闻,了解国家大事。
各位家长,孩子平安、健康的成长,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最后衷心地祝愿各位家长新年快乐、全家安康!
征求意见表:
关键词:比较 阅读 名著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9-0085-02
我曾看到过一则材料《世界读书日:各国阅读现状PK)),文章介绍了中国、英国、日本、冰岛等不同国家的阅读现状,经济越发达的国家,对阅读的兴趣越浓。反观我国对近年社会阅读氛围,民众认为“越来越淡”者居多,比例为40%;认为“越来越浓”者为31%,另有18%的认为“没变化”,越富有的人越认为读书无用。看了这则材料,不得不令人深思,读书真的无用吗?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当意识到该怎样改变我们国人的阅读习惯,尤其是该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是尤为重要的。我在农村学校从教十几年,对农村孩子的阅读更是担忧,诸多农村家长认为:只要考出好成绩就可以了,会不会读书又无所谓。再加之在网络信息高速发展之时,更多的孩子选择的是网络,迷恋的是游戏。
自新课改以来,初中语文教材有了很大的改变,与以往不一样的是,教材增加了“名著导读”,每学期向学生推荐两至三本国内外名著,而且在中考中也增加了名著的题目,简单的以选择题形式,如2011年的金华语文中考卷名著题:以表格的形式判断作品、人物、人物性格特点之间的搭配是否正确。难的如2010年的金华语文中考卷名著题:根据提供的材料,填写相应的人物(名字)或故事名称。其中两段材料分别选自《骆驼祥子》《简・爱》,如果学生没有看过作品,是难以解答的。只有走进名著,学生才能对答如流。然而令教师举足无措的不是学生没有阅读的时间,而是如何让学生对所推荐的名著感兴趣。教材中推荐的名著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尤其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内容之多,人物之杂,语言文白相间,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农村学生没有阅读的基础,要走进名著天地,关键在于教师的引领。我在实践的过程中,我采用了比较阅读法,让学生在比较中享受阅读的味道,感受名著的魅力。
比较,是唯物辩证法常用的分析方法,由于客观事物相互间的联系是多层次、多角度,甚至是立体交叉的。让学生在比较中阅读名著,可以提高他们养成搜集资料、合作探究的好习惯,提高分析概括能力,加深学生对事物认知的深度,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第一部曲:影视作品与文学作品的比较
我在阅读周汝昌《献芹集》一书中,曾经看到作者在书中介绍《红楼梦》这部电影,他赞美了演员的演技,尤其是电影的两位主人公,他们把人物的性格特点演绎得栩栩如生,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人,即使是没有看过原著的人也会为之动容,这就是电影的魅力。的确,影视作品与文学作品相比更能吸引人的眼球。影视作品集视觉、听觉、感觉于一体,它比文学作品更直观,理解起来较文学作品更容易,能够让人更快地感受人物形象,感知故事。但他也指出了电影作品的不足之处,尤其在细节的处理上,比如书中有个情节是宝钗扑蝶,在影片中却成了宝玉扑蝶,这与人物形象有些不符。
在评论时大家尚且知道利用影视作品与原著进行比较,我们也何不利用这一巧妙的方法带领学生阅读呢?现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除了电影,电视剧更是人们喜欢的娱乐。对名著的拍摄更是多得不可胜数,就《西游记》都已有三个版本。而且学生的生活与电视、电脑紧密相连,甚至许多电视台为了提高自己的收视率,往往会在假期轮番播放《西游记》《水浒》《红楼梦》……我们就可以利用这样的有利条件,让学生在电影、电视中先熟悉作品中的人物,然后引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让他们从文学作品中寻找与影视中不同的细节。
我们的学校是农村寄宿制学校,所有的学生都要参加晚自习,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时间可以给学生播放改编自名著的影视作品。如人教版教材八年级推荐的名著《骆驼祥子》,这部小说的时代背景是学生所不熟悉的,而且小说的主旨是学生难以把握的。要促使学生去阅读这本小说,我就利用张丰毅主演的《骆驼祥子》让学生在晚自习时观看,让他们从影视中感知原著中的人物,了解祥子三起三落的过程,然后顺势利导,让学生看原著,在此基础上,选择烈日暴雨下的祥子拉车的内容让学生比较,学生在这时候就不会觉得无话可说,而是能够认真地分析,通过朗读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特色,影视的直观带给学生的是视觉盛宴,而文学作品主要是借助形象的文学语言丰富学生的感知,培养学生的想象联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写作能力。影视中可以给人直观的是祥子、虎妞等人物的个性,对环境的展示虽直观但难以给人真实感觉,尤其是烈日这一独特的环境,“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的,无精打采地低垂着。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的发着些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与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的大,小贩们不敢吆喝,柏油路化开;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也好像要被晒化。街上异常的清静,只有铜铁铺里发出使人焦躁的一些单调的叮叮当当。……”作者抓住街上的柳树、马路、尘土、狗、骡马等景物,运用拟人、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烈日下炎热的场景,让人仿佛身临其境。这就是文学作品的魅力,是影视作品无法言喻的。
第二部曲:历史作品与小说作品的比较
人教版初中语文“名著导读”中推荐的名著有16部作品,如诗歌作品《繁星》《春水》;寓言故事《伊索寓言》;回忆性散文《朝花夕拾》;书信集《傅雷家书》;其中最多的就是小说体裁,有9部,占推荐名著的60%。小说这一体裁又有很多的分类,按题材分为历史小说、现代小说、科幻小说、推理小说、神魔小说、言情小说、侦探小说、武侠小说等。当中最受学生欢迎的是科幻、神魔、推理、言情等题材,最不受欢迎的是历史小说,如我国四大名著中《三国演义》,如何让学生能对这样的作品感兴趣?我认为最好的方法是将历史作品和小说作品进行比较,让他们在比较中深入品读。
虚构性是小说的本质。“捕捉人物生活的感觉经验”,是小说竭力要挖掘的艺术内容,其感觉经验愈是新鲜、细微、独特、准确、深刻,就愈是小说化。简而言之,小说就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与个人生活的一种文体。史学作品虽然也是经过一段时间,人们对历史事件进行的整理与还原,也含有个人的主观感彩,但与小说相比又相对的客观、公正。而且许多与历史相关的小说都有史学的基础,如《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所著,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三国演义》反映了丰富的历史内容,人物名称、地理名称、主要事件与《三国志》基本相同。它一方面反映了真实的三国历史,照顾到读者希望了解真实历史的需要;另一方面,根据明朝社会的实际情况对三国人物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夸张、美化、丑化等等,给予读者一些启发。
在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中,编者在编排时很有特色,第五单元是古典小说,如《杨修之死》,第六单元是史学作品,如《隆中对》。而且编者在编写《隆中对》课后练习时也设了这样一道题:有关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策”的内容在《三国演义》的第三十七、三十八回中也有相关描述,请你参照课文阅读,看看小说进行了哪些艺术加工。此题意在于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相关文学作品,一方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另一方面初步体会史家笔法和小说家笔法的差异。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我在教学《陈涉世家》时,也根据这一方法,寻找现代文学家矛盾的短篇小说《大泽乡》。这种比较不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了不同文体的特点,更拓展了他们语文的知识,拓宽了他们的阅读视野。
第三部曲:名家解读与自我解读的比较
莎士比亚说:“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是的,每个人在阅读后都会有自己的理解,这与个人的经验和阅历有关。在指导课外阅读时,我要求学生不光只用眼睛看,还要学会思考哪些文字语段是我欣赏的,学会摘抄。隔段时间要求学生写写自己的读后感。然而初中生,尤其是农村学生,他们的阅读缺乏基础,阅读量少,知识面比较狭窄,学生在谈感受时内容比较单一,如“现在有多少人像杜小康那样,天塌下来也不服输、不畏困难呢?现在我们可以为了那些算错了的分数而流泪;为了别人抢了你的位置而流泪;为了没有得到想要的东西而流泪。还有多少人,在面对不如意的时候,遭遇困难的时候,受到别人冷嘲热讽的时候,把泪水默默收下,把悲伤化为坚强的动力,面对困难勇往直前。”这段话是我们班语文成绩优秀学生的读了曹文轩的《草房子》之后的感受,学生对作品的解读只停留在对人物形象的把握上。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兴趣 阅读方法 阅读习惯
受到先进科学技术的影响,在手机、平板电脑等先进智能设备的影响下,人们已经开始忽略了阅读的重要性。加上受到传统理念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师过分的对语文教学成绩进行重视,从而忽略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为了改善这种不良的教育教学状况,帮助学生积累更加丰富的语文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范围,就有必要在语文教学中做好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通过创设问题环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受到传统语文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在授课时过分的重视语文的工具,从而在课堂中习惯性的使用填鸭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模式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让同学们带着问题读文章,从而帮助学生活跃思维,使学生在阅读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发现文章的情感脉络,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比如,在《》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事先预设“圆明园作为我国结出的文化建筑,为什么会被西方列强付之一炬呢?”这种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并借助问题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待学生阅读完毕后,有的同学在读后感中写道:中国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但是由于当时的历史l件,以及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导致国力衰退。落后就要挨打,我们应该吸取历史教训,发展科技,我们要从小树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雄心壮志,为了祖国强盛、人民富裕,而不断充实自己,练好本领,报效祖国!
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设置疑问,为学生培养主动设置问题的能力与习惯。比如在《小英雄雨来》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大家都知道抗日英雄小雨来,那么你们觉得在阅读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们要对那些问题进行探究呢?”等一类的问题,此时同学们就会勇于回答,比如说“要探究日本鬼子的惨无人道的行为!”、“要积极的向雨来同学学习那种顽强抗敌的精神”等,接着教师应该要求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然后将雨来抗击倭寇的典型行为等标识出来,进而通过阅读设疑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注重对学生阅读方法的培养
阅读教学的重点不是让学生去读,而是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因此,传统的大众阅读教学方式,所取得实际效果始终不尽人意。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能够明确这一点,并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传授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习读书。因此,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要大胆的引入多篇联动教学手法。在教学中可以以典型文章为主,在帮助学生掌握了此类文章阅读技巧的基础上,及时的引导学生去对同类文章进行阅读分析,从而让学生及时的巩固刚学到的阅读技巧,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比如,在《燕子》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本册书中与《燕子》相关的文章集中到一起进行教学,将《荷花》《翠鸟》《珍珠泉》等相同类型的文章集中在一起进行实教。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出对燕子细节描写的相关词汇、句子、段落,其次带领学生分析他们存在的特点。再次,通过对问题的归纳、总结、思考分析,让学生得到“描写事物必须抓住特点”的重点思想。最后,引导学生对《珍珠泉》《翠鸟》《荷花》等进行阅读分析,让学生通过已经掌握的阅读技巧,找到荷花、翠鸟、珍珠泉的描写特点。
三、完善课外阅读教学工作
课外阅读教学是为学生培养独立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课外阅读教学可以有效的弥补课堂阅读教学时间不足的缺点、帮助学生打开阅读的视野、积累更多的阅读知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陶冶学生的个人情操等作用。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后抽出一部分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或者在放学后、假期的时间里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学习。同时教师要明确阅读范围,在题材的选择中应该以民讲故事、通话、寓言故事、名人轶事等为主。比如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鲁宾逊漂流记》、《朝花夕拾》、《格列佛游记》等一类的书籍,从而让学生在课外阅读学习中饱览中外优秀美文,丰富学生的语言能力与词汇基础,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及写作能力。
四、为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传授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之外,还应该做好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工作。通过实现学生边阅读、边思考的方式提升阅读教学效果,让学生在阅读学习中成长,在成长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带着问题朗读课文,当遇到关键性词句的时候用笔将其划下来;或者让学生把觉得优美的语句或者具有启发性的句子用笔摘抄下来等方式,为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比如,在《景阳冈》一课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在读懂人物特性的同时又能从课文中学到知识,首先可以让学生通篇快读文章,了解各段落大意;然后要求学生仔细阅读各段落内容,在阅读时划出能够体现“武松”勇敢、机智、豪放及无所畏惧性格的描写片段。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文中的语言、动作以及神态描写对塑造“武松”性格的影响,让学生在整个阅读的过程中充分的了解整片文章的写作形式及段落结构,使学生学会带着问题有目的性的去阅读文章,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的分析各段落大意,并通过摘抄、标记等方式记录可能的问题答案,从而为学生培养良好的终身阅读习惯。
五、结语
良好的阅读能力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因此在进行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中,教师不仅要抓住课内教学机会,还要做好学生的课外阅读、延伸教学工作。通过科学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贾双喜.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加强小学阅读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6,(22).
[2]张鲲.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吉林教育,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