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封面设计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在国外,CD唱片的封面设计非常有讲究,有专业的设计团队。在我国,随着人们审美品位的不断提高,不少CD唱片出品公司以及设计师也开始尝试各种表现手法进行创新设计。针对210个CD唱片封面样本,笔者通过对样本的分析和整理,对CD唱片封面设计进行界定和类型划分。笔者从下面从几个方面结合实例谈谈CD唱片封面设计中的视觉表现形式。
1.以歌者形象为主体的表现形式
CD唱片封面设计中最为常见的表现手段就是以歌者形象为表现主体。设计者主要在CD唱片封面中展现歌者的人物形象,让消费者能够直接从封面了解唱片的歌者是何人,这样的表现形式能让人们在购买唱片的同时对这名歌手有更深刻的外形印象。这也是一种侧面宣传艺人、提高其知名度的宣传手段。
2.手绘插画风格的表现形式
手绘插画的历史久远,近几年开始被运用到CD唱片封面设计中。手绘插画表现用线条使得形态清晰,它的特性是表现较为自由。这种直接的手绘风格使CD唱片封面显得简单纯粹,充满了童趣和装饰性,更让人们感受到音乐的自由气息。
3.以自然风景为主体的表现形式
这种表现形式充分表达空间,以深远为贵,用有限的空间表现无限的意境。在210个样本中,有12个CD唱片封面是以自然风景为主体的,经研究,笔者发现它们的特点是强调天空,特别是云彩。这样的表现形式重在写意,追求简洁空灵,以配合CD唱片中音乐的风格。
4.纯字体的表现形式
字体是CD唱片封面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CD唱片封面设计者将字体转化为一种图形符号,字体之间互相协调并转换,在整个空间里显示了很强烈的视觉构成主义和有规则的形式,创造出一种简洁质朴的版面艺术风格。通常这种表现形式的CD唱片封面,都以歌者名字或专辑名字作为主体,让消费者一目了然。
5.数字技术处理的表现形式
随着技术的发展,数字媒体技术前所未有地火热。过去一些无法实现的表现形式,如今都可以用电脑技术实现,这解决了以往CD唱片封面设计低技术、单一问题,使其感染力更强大,进而满足了人们想要一探究竟的心理和变化多端的视觉审美要求。一般采用数字技术处理表现形式的CD唱片封面都是采用电子迷幻、神奇空灵的画面作为主体,表现一种非现实的境界,或使唱片封面充满科技感。
6.简洁构成的表现形式
此表现形式是设计者将文字或图形作为元素,在CD唱片封面中经过精心组织和构成,运用点、线、面的原理形成一种简洁构成的表现形式。这样直截了当的画面,既表达了唱片的基本信息,也给人以视觉冲击力。
7.观念摄影的表现形式
观念摄影即用摄影来讲述观念,是融合了人们主观对生命的意义、社会的意义、人与人交往意义的思考的综合体。其表达拍摄者对某一事物观点和思想方式,通过照片提出对人生、社会更深刻的思考。用观念摄影作为封面,是摄影艺术家、唱片封面设计师和音乐人表达对时代变迁的心境。
二、唱片封面设计中男女歌者的差异
笔者在虾米音乐网中采集的2008年到2013年的录音室CD唱片封面中,男歌者46人,占100个CD唱片封面;女歌者52人,占110个CD唱片封面。首先,男歌者的唱片封面表现形式种类很多,几乎所有的表现形式都有。在男歌者的100个唱片封面样本中,以歌者形象为主体、手绘插画风格、以自然风景为主体、纯字体、数字技术处理、简洁构成和观念摄影的表现形式比例为53:11:10:9:7:2:8。男歌者的CD唱片封面设计呈现出百花齐放、风格迥异的视觉效果,起到推动音乐和平面设计发展的作用。其次,女歌者的CD唱片封面表现形式种类比较少。在女歌者的110个唱片样本中,只有一个以自然风景为主体的表现形式和两个纯字体的表现形式,其余107个都是以歌者形象为主体的表现形式。
三、男女歌者在以歌者形象为主体的表现形式中的差异
以歌者形象为主体的表现形式可分为三类:一是展现歌者个人形象,二是展现歌者艺术气质,三是展现环境情怀。将CD长篇封面设计的此类表现形式归纳成毗邻轴,能看出男女歌者形象的表现形式在共性中又存在差异。首先,在以女歌者形象为主体的表现形式中,展现女歌者个人形象的最多,其次是展现环境情怀,最少的是展现歌者艺术气质。在107个样本中,展现歌者个人形象、展现歌者艺术气质和展现环境情怀的比例是92:5:10。其次,在以男歌者位主体的表现形式中,展现歌者艺术气质的最多,展现个人形象的最少。在53个样本中,展现歌者个人形象、展现歌者艺术气质和展现环境情怀的比例是8:32:13。
四、结语
科技期刊的所刊登的内容都和技术以及科技创新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其封面设计也要给人和内容文字相互统一的技术美和科技美。所谓的科技美是指科技期刊所刊登的内容中定理要足够的简洁,理论要足够的充分,也就是说科学美主要是一种形式美和数学美,技术美则是技术和艺术之间的统一,这必须要将精神和物质、审美和功能有效的统一起来。科技期刊因为其有着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其封面的设计应该遵循美观和协调的基本审美原则。
2科技期刊封面设计过程中所应该注意的问题
2.1首先期刊的名称要规范和醒目
首先文字的形势要足够规范,刊名必须要占到封面的主导地位。关于刊标在封面设计的运用大多是诠释了刊物的品牌和内涵,这会影响到刊物本身在某类型和某区域的文化特征,使得期刊本身也可以得到很好的宣传。
2.2刊物字体在选择的过程中要能够体现刊物的不同精神
不同的字体会营造出不同的气氛,比如正楷体现了庄重,而行书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了流畅,电脑宋体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的是规律和严谨等等。在科技期刊封面设计的过程中,不同的刊物字体的编排和加工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了不同期刊的特色。
2.3图案的选择要能够体现出期刊本身的一些特色
图案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视觉符号语言,因为其所作者简介:陈旭(女),本科,中级,从事美术编辑工作。通讯作者:张少先,E-mail:835188940@qq.com展示的各种不同的个性化的效果而体现着不同期刊的办刊特色。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应用比较巧妙的构思来丰富期刊的展示效果,良好的设计不仅仅可以通过丰富的图案深刻的揭示出期刊的主题,同时可以提升期刊本身的审美价值。《测绘科学技术学报》就特别设计出了一种能够表征期刊本身特点的图案凹凸雕刻般的地球,并将这个设计固定在期刊的封面构图之中。这不仅十分清楚的表达了科技期刊所应该具备的个性美,同时还能够将内容和形式、简单和深刻很好的融入到一体,这使得科技期刊的封面所表达的内容更加的深刻,也更容易被理解。
2.4不同的色彩能够在期刊封面设计中创造出不同的效果
不同颜色的应用也会产生不同的封面设计效果。比如红色在中国的传统文化理念中主要体现的是严肃和庄重,而黄色相对红色来讲要更加的跳跃和柔和,会给人一种希望和光明的感觉。目前很多科技期刊的封面案例采用和改造简单别致的色彩形象来揭示出较为丰富的内涵,这些都打破了创作者自身的思维定式,进而创造出更加生动和独特的艺术形象来。
3结论
社会的高速发展推动了科技的发展,以电脑、网络、多媒体为代表的高科技开始出现在社会的各个角落。越来越多的平面设计者开始采用电脑——这种先进的设计工具进行日常的设计和创作,在这种高科技的推动下,现代平面设计呈现出更加多元的发展趋势。现代平面设计领域也展现出一种全新的创作形式,并开始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创造风格,如个性化风格、可持续化风格等。这些,都极大的丰富了现代平面设计的艺术内涵,给了受众更多的、不一样的切身体验和深刻感受。
二、新艺术直线风格运动及直线风格的特点
在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在世界艺术领域里掀起了一场新艺术运动,该运动在世界上产生了十分广泛的影响,并在有些国家中表现得非常强烈。如西德奥等国,其中,以英法两国表现得最为活跃。在新艺术运动的风潮中,涌现出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如《古尔宫》、《米拉公寓》等等。新艺术运动使得线条艺术开始受到广泛的关注。线条就是力量,这种审美观念开始成为艺术设计的一种潮流思想,在新艺术运动中,线条装饰倾向性开始出现。由于线条有直线、曲线两种表现手法,因此新艺术运动线条风格也形成了直线派和曲线派,前者以英国麦金托什和哥拉斯哥派等为代表,后者以法国和比利时为代表。直线风格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特点:
(1)直线和曲线相融的设计风格。此类直线风格是以麦金托什等为代表的。此派设计者深受日本浮世绘影响,热衷于对线条的运用。他们总是能够通过简单的直线和几何图形来凸显设计主题,彰显设计意图。在设计上,往往是用几何图形来做框架,然后用直线进行纵横交错式的布局,再加入少量的图案装饰。后来麦金托什开始意识到,利用曲线和直线融合能够达到更好的设计效果,因此,他开始尝试利用曲线来连接纵横直线的相交部分。并渐渐开始把这种融合风格应用到海报设计和一些室内装饰设计中。
(2)方形网格设计风格。这类风格的代表人物是奥地利分离派的代表霍夫曼,他的设计风格深受麦金托什的影响。他在设计中喜欢采用垂直和网络方法进行构图,这使得方形成为他所设计作品的重要设计元素。例如,他在椅子的设计中,采用整齐的格子装饰,让椅子既有庄重感,又有现代感。在他的装饰设计中,纵横直线和方格网状装饰设计风格开始形成。
三、直线风格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启示
1.变繁为简,注重直线基本设计元素的运用
随着现代人审美意识的不断增强,审美观念的不断变化,现代平面设计风格也开始呈现出日渐复杂的特点。在平面设计中出现了个别图形设计崇拜,把平面设计当作了图形设计,而忽略了平面设计中点、线、面这些基本的元素。事实上,平面设计应该是万变不离其宗的,不应该脱离点、线、面这些基本的设计元素。直线作为一种设计倾向,具有自然简约的特点,学习和利用直线风格能够让现代设计者们重新审视直线的魅力,让他们树立严谨简洁的设计思想,从而遵循设计原则,利用直线来作为情感的表达符号。
2.培养批判和开创精神,形成独特风格
现代平面设计者要富有批判精神,对当前平面设计中的一些盲目追风现象,要敢于批判,不能盲目跟风。要积极学习新艺术运动的直线风格成果,汲取可贵的艺术设计理念和风格,并在此基础上努力的实现创新,形成自身的直线设计风格,从而将直线风格与时代文化相融合,充分地应用到现代平面设计中。在平面设计中利用直线风格时,可以通过线条的清晰勾勒来体现色彩的层次感,增加色彩的立体感,进而形成平面化装饰的风格,传达出一种给受众一种明快简洁的视觉感受。
3.讲究秩序的构图方式,凸显设计主题
现代设计师在应用平面设计风格时也不能滥用,特别是在版式上,要体现一种秩序感。要达到这种效果,设计者可以多采用竖版构图方式进行构图,突出边线轮廓。在整个平面构图中,要注意文字的缩减,构图元素的凸显。这种构图方式看似简单,但是能够做到主次分明,能够传达比较清晰直观的设计意图。
四、结语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各种“快餐式”文化和“快餐式”设计,变化日新月异,在整个社会的流水线上,快速出现,快速消失。人们生活的节奏也越来越快,快到我们只剩下拥有看图识信息的时间,于是“读图时代”便到来了,而我们正处在一个图像成为主因的时代,即视觉文化时代,被日益丰富的视觉形象包围。视觉性文化的兴起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全球化推动的浪潮下它将是全球文化裂变的核心纽带,从视觉性文化的角度来看,以传播文娱信息,丰富人类生活为主要任务的唱片封面设计,它的形式性,功能性和意义性,不仅仅是一个时代的标志性产物,更是艺术与商业的双重诉求;也是人文气息和大众需求的艺术化身;构建和刺激着人们的视觉和精神世界。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视觉文化的变迁是如何影响唱片封面设计的呢?他们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和价值关联?这将是本文重点分析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
视觉文化;唱片封面设计;相关联系;历时变化;视觉转向
1视觉文化的概念简介
我们将以图像符号为构成元素、以视知觉可以感知的样式为外在表现形态的文化统称为视觉文化。“视觉文化”中的“视觉”二字不指那种简单的“看”,而是一种“有意味的看”,是对那些“有意味的形式”的一种主体性和自觉性的“视觉鉴赏与意义解读”。这种“鉴赏与解读”的对象并不仅仅局限于艺术,但必然与艺术发生某种紧密的关联。
2唱片封面设计中视觉性的结构分析
唱片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而作为视觉文化出现的唱片封面设计大概是在40年代左右开始流行,一开始主要是为了起保护功能而做的包装,后来慢慢与唱片的推广结合起来开始进行新的设计表现的尝试。直至今日,他已变成整个唱片产业链中不可缺的组成部分。
2.1外观图文色彩板式是唱片视觉设计中的表层结构唱片封面是介绍唱片特定内容的包装形式,它作为音乐载体的组成部分,是展示音乐文化形象的一种特殊媒体,唱片封面设计是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一个独立的门类,同书籍装帧设计一样是通过图形与文字相结合的形式来表达特定的内容。与书籍装帧设计不同的是,唱片封面不仅承载着视觉的审美,还要能够准确传递音乐的内涵,有着自己鲜明的独特性,以强烈的视觉效果吸引着每一个唱片购买者。怎样在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之间找到一个非常恰当的切入点,这是唱片封面设计的关键。唱片封面设计中所用到的最直观的设计元素便是外观图文色彩符号,不同时期的人们有着不同的喜好和审美标准,以及不同的音乐题材有着不同的设计要求,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条件下,产生出不同的符号和当时语境下的流行元素,这些具有特定语境意义的图文符号经过不同形式的组合排列,呈现出不同的封面设计风格,而这些又是受当时特定时期的视觉文化的影响。例如在20世纪40到50年代,美国知名摇滚音乐歌手,猫王,飞机头和喇叭裤,属于自由潮流的象征,就是属于当时在社会中很流行的特定元素。到了20世纪60到70年代,美国又升起了一位新的摇滚歌手,迈克杰克逊,由于歌手个人喜好品味不同,和时间空间语境的变化,在这个时期受到当时视觉文化的影响,又出现了新的设计元素,军用徽章,宇航服,白衬衣,黑色礼帽,黑色眼睛等,以及经典黑白色,红与黑的刺激性视觉色彩搭配。直至21世纪,美国女歌手LADYGAGA的出现,使人们在新时期受到新的视觉文化的影响,多彩眼影,鱼鳞水晶服装,涂鸦纹身,行为艺术,数字艺术下的科技迷幻色彩等,这些图文符号元素,又适合这一时期的视觉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代表着人们的视觉和心里审美追求和当时的视觉时尚定位。
2.2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因素是唱片视觉设计中的深层结构就像上面说到的,任何类型的文化都有其外在结构样式和所表达的内容与意义。一个产品也是一样,构成其的完整性的不仅仅是外在造型色彩材质,更重要的是功能和产品背后的寓意。主导和影响唱片封面设计中表层结构背后元素的力量,就是不同语境中的具体社会背景,经济文化和政治因素。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摇滚乐歌手猫王的唱片封面设计和20年后,迈克杰克逊的唱片封面设计为什么会有所差异,直至21世纪,为什么他们和新一代的摇滚乐歌手的唱片封面设计又会出现更大的不同?以及这些歌手们自身在发展历程中,自己的音乐唱片封面设计也慢慢发生着变化,这些除了歌手们的自我爱好和品味的不同,又是什么样的深层次结构主导和影响着具体特定时期的流行元素和当时视觉文化,最终具体落实在对唱片封面设计视觉的影响。20世纪50,60年代的美国,刚刚经历了战后的短暂繁荣,人们对未来充满了向往和信心,社会心理是暂时的安定,满足,并追求者时髦和自由,这一时期以猫王为代表的摇滚音乐的唱片封面设计则显示出静谧和安逸的幸福感,清新的文艺风格,但同时又透漏出对时髦的探索,对自由和美好的追求,唱片封面设计的整体风格偏向端庄雅致的古典主义风格;而到了20世纪70-80年代,美国则开始经历二战后的第一次经济危机,出现了高失业率,通货膨胀等社会问题,人们的心情苦闷、彷徨、对未来充满了担忧和恐惧,而这一时期的年轻一代就需要找到宣泄的途径,想要解放内心的灰暗悲伤和孤独叛逆。又随着这一时期主要的艺术风格的兴起,如波普艺术后现代主义等,以及朋克和嬉皮士风格的兴起,这些都为这一时的视觉文化表现增加了更多的方式。因此这一时期以迈克杰克逊为代表的美国摇滚乐的唱片封面设计,主要风格是新奇怪诞,又充满了神奇和魔幻的感觉。视觉表现形式也更为夸张大胆。直至21世纪,美国经济发展稳定繁荣,物联网时代,经济科技综合锅里成为了世界第一,社会心理普遍自信洋溢起来,并成为探索宇宙,高科技研究的领军队伍,而此时这些经济社会元素在这一时期的摇滚乐唱片封面设计中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以LADYGAGA为代表的这一时期的美国摇滚乐,唱片封面设计的整体风格为数字化时代的科技迷幻风格,炫酷而神秘莫测,变幻多端,视觉表现更为以来网络科技特效。
2.3符号学角度下,唱片封面设计中视觉性的外延性和内涵型解析从符号学的角度来讲,唱片封面设计的视觉性同样也是具有外延性和内涵型的。不同的图文符号色彩板式组合的方式,反映出在特定时期人们的审美标准和对潮流时尚的聚焦选择在另一方面,在唱片封面设计的视觉性背后,这些唱片中的图文符号又反映出不同人们的消费层次和需求。例如20世纪70年代流行的迈克杰克逊在当时发表的专辑,唱片封面设计中用自己经典的太空漫步舞蹈动对月球探索热潮的兴起,同时这些动作和服装也是人们对未知未来的追求,神秘的,新奇领域和生活的向往,对自己内心世界的一种解放,更重要的是对自我表现的一种满足等。又例如在21世纪,随着物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视觉文化也席卷而来,数字化艺术开始弥漫扩散,在LADYGAGA为主的现时代摇滚音乐唱片封面设计中的科技迷幻风格,充满了涂鸦和行为艺术的怪诞另类,而这些也正是对现在错综复杂的网络视觉文化下人们社会心理的一种另类描述和诠释。在某中程度上,LADYGAGA唱片封面设计中所用到了的所谓“雷人元素”,也正是对某些社会现象和人物心理的一种夸张表现。数字化时代下视觉文化的变化对唱片封面设计的影响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让数字化艺术开始兴起泛滥,新时期视觉文化也因此有了新的展现方式和表现内容。唱片的封面设计成为了新时代视觉传达数据信息的载体数字化是视觉文化的技术升级,新的视觉文化给唱片封面设计带来了新的设计元素,让唱片封面设计有了新的视觉体验受新时代视觉审美标准影响,数字化唱片封面设计成为新时代视觉设计的主流。
3现代视觉文化背景下,唱片封面设计的视觉转向
3.1艺术风格的视觉转向从20世纪50年代的21世纪初期美国摇滚乐为主,以猫王,迈克杰克逊和LADYGAGA三位摇滚乐代表为例,美国摇滚乐的唱片封面设计的艺术风格主要是从端庄雅致的古典主义慢慢发展到简洁清晰的现代主义,再到新奇怪诞的后现代主义和波普风格,直至转向现代的炫酷迷幻高科技特效风格。
3.2表现形式的视觉转向收到现代视觉文化多元化和多变化的影响,唱片封面设计的视表现形式则主要从理性细腻保守,慢慢到大胆夸张,更加注重感性,个人风格特征的表现。形势更为个性化,表现形式创新化,更为注重网络形式的表现;视觉内容设计表现更加广泛,更有不同专业的交叉性表现。
3.3审美标准的视觉转向在大数据时代下,数字艺术的兴起,现代的视觉文化的审美标准更多是倾向于虚拟的网络界面应用,对现代音乐唱片封面设计的审美视觉转向也更为关注多虚拟网络技术的应用,关注视觉形式,有更多的特效表现内容上可以设计更多更专业的内容,例如弱化视觉控件,能最大限度地让消费者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效率地掌控视觉信息,省时高效,视觉体验更加优质完整。
参考文献
[1]张凌浩.符号学产品设计方法.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12
[2]尹定邦.图形与意义.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7
[3]王寿之.世界平面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3
[4]梁远书.CD封套设计艺术.湖南美术出版社.2004.9
[5]梁远书.CD封套设计艺术.湖南美术出版社.2004.9
[6]周宪.视觉文化的转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6
[7]姜萌.唱片的构成要素.商业广告.2009.1
[8]孟艺.科技时代现代音乐唱片封面设计新风格研究.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21世纪是科学与艺术紧密结合的时代,高校学术期刊具有科学性与权威性,在封面设计中创新意识的增强即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和谐表现。学术期刊的创新原则首先要体现在封面设计中,这不仅是时代的特征要求,同时也是学术的科学展现。
(一)专业学术性
高校期刊是学术权威的体现,就期刊的封面设计而言就是要遵循其学术性的原则。学术期刊与普通的生活休闲类杂志、文学艺术类杂志、娱乐时尚类杂志等截然不同,在封面设计中一定要体现庄重、严肃的学术气息,整体设计要体现出大方、雅致、清新脱俗的书卷气。设计师要充分了解高校学术期刊的定位,首先从学术的角度出发,打造特有的学术氛围,再用艺术的语言表现,营造出独特书卷气息。
(二)具有时代感
科学的发展是与时俱进的,学术论文同样要体现时代性,及时发现当下的社会问题,研究最具前沿的科技信息是高校学术期刊的使命。高校学术期刊的封面设计就是要紧抓时代脉搏,体现出现代感。封面设计中各个视觉元素要简洁、流畅,力求把积极向上、高速发达的时代感表现而出。抽象的视觉符号给人以无穷的想象空间,醒目单纯的色彩为我们带来乐观向上的心态,这些都是现代设计中常用的视觉元素。
(三)体现特色化
高校学术期刊因其研究方向不同、定位不同,所以也会形成不同的风格特色。期刊的封面设计禁忌常常更换,每期发行的期刊在大体格局与版式设计不变的前提下,细节设计可以略有调整,以体现出发行时间不同,为读者带来新鲜感。高校学术期刊与普通期刊有许多不同之处,太过媚俗或时尚、张扬都不能体现学术特色。期刊的封面设计创意要结合学校的特质、体现刊物的宗旨、展现地方的特色为核心,使其更具特色化。
(四)宣扬主题化
高校的学术期刊基本上都会有文理版之分,多数情况下它们的封面没有太大区别,往往只是在封面的色彩或文字内容上稍作改动,这样就很难体现出期刊的主题,从而失去特色。如哲学社会版的期刊封面,在设计中要更具文学气质与感性色彩,而自然科学版就要更加理性化,给人以客观、公正、清新、自然之感。同一高校,不同专业类别的期刊一定要统一并富有变化,这样才能使书籍的主题更加突出并吸引读者。
二、高校学术期刊封面设计的艺术创新
(一)字体编排
在学术期刊的封面中,文字信息是至关重要的,如刊名、副标题、期刊号、编辑名称、出版社名称、学校名称等,这些文字信息都是封面中重要的视觉元素。众多的信息只有精心的设计与编排才能既不失美感,又主题突出,使读者过目不忘,乃至爱不释手。如郑州大学出版的《美与时代》。《美与时代》目前是全国有重要影响的美学和艺术学学术期刊。封面中刊名设计独特醒目,字体干净利索,封面信息主次清晰,同时又透着一股清新时尚之美,阅读中为我们带来赏心悦目之感。在这份学术期刊的封面上引人注目的无疑是刊名的设计,字体把杂志主题与时代感体现的淋漓尽致,副标题、刊号、出版日期、内容简介等系列文字信息编排合理、条目清晰,不仅有很好的导视作用,同时与刊名设计衔接得当,在整个封面设计中使装饰与阅读功能合二为一。这使《美与时代》在大多数直接引用学校名称字体或名人题字的学术期刊的封面设计中脱颖而出,美不胜收。
(二)色彩搭配
色彩在视觉传达中有着优先于图形与文字的优势,是人类情感的直接体现。色彩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作用,左右我们的情绪。不同色彩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同时又可以使读者产生不同的心理影响。在学术期刊的封面设计中,色彩的运用不仅对呈现期刊的风格特征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与所表达内容的合理搭配还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山西大学学报》,期刊采用棕色为封面主色,色调素雅而沉稳,显示出该校的悠久历史与文化背景。中式竖向的编排,学校古老而富有特色的建筑图片,以及行云流水般的书法背景无不与怀旧的色调相得益彰,透露出该校的独特风格韵味。再如《陕西大学学报》的封面设计,黑白红的色彩搭配强劲有力,色块分割构成简约时尚之美,烘托出一种宽松开放的办学理念和学术氛围,使其在众多学术期刊的封面设计中脱颖而出。当读者第一眼看到就能够被这种强有力的色彩搭配所感染,并激发出阅读的冲动,从而使读者进入一个思考与探索的阶段。对于期刊封面来说,色彩所赋予的感染力,给阅读者带来的情绪影响是直接而重要的。作为设计师不仅要对色彩应用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同时也要对该校的历史、办学理念、专业特色等做全面了解,这样才能合理运用色彩语言,设计出让广大读者喜爱的期刊封面。
(三)插图应用
快节奏的生活使我们走进“读图时代”。精美的插图使人们在阅读中拥有了更直观、形象的阅读方式,与此同时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变得更加便捷。“读图时代”的来临也使当代书籍设计发生改变,这种设计的变化也直接反应在高校学术期刊的封面中。插图就是一种图形元素,它的表现形式多样,如绘画、电脑制作、摄影图片等,都可以作为学术封面的插图使用。插图早于文字出现,是一种比文字更为形象的视觉语言。学术封面中的插图可以将抽象的文字语言转化成亲切形象的视觉符号,使读者直观、准确、形象、快速地了解书籍所要传播的各种信息,以此获得愉悦的阅读体验。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出版的专业学术期刊《装饰》一书,生动的图形语言作为封面设计的主体,不仅使读者对每一期的内容具有准确直观的了解,同时也美化了期刊的封面,实乃一举多得的优秀设计典范。具有敏锐洞察力的《装饰》,每一期都采用最新的资讯信息设计封面,从而拥有了更高的关注度,赢得读者喜爱,以此显示出该期刊的学术真实性与资讯快捷性。如本年度4月的热点话题是苹果的创始人乔布斯离世与iphone4s的成功上市,这成为《装饰》在2012年4月封面的设计主题。又如2012年7月伦敦奥运会如期而至,奥运会徽成为该月的期刊封面,同时期刊内容也会针对奥运主题事件展开评论与研究。正是准确地运用了图形语言,读者才能透过《装饰》了解更多、更广、更全面的艺术评论研究,使得该期刊在其专业领域树立起学术性的权威地位。由此可见,学术期刊的封面插图设计不仅有美化版面的作用,同时也是期刊学术定位与精神面貌的展现。如果说读书能开启人们的心智,那么读图则能是视觉的享受,插图具有多姿多彩的表现方法与艺术形式,能够轻而易举地把复杂的信息转变成简洁的图形语言,使阅读成为一种轻松愉悦的审美体验。
(四)纸张与印刷工艺
优秀的设计要通过到位的纸张材料与高超的印刷技术才能够显现出来。纸张材料的选择不仅为设计锦上添花,同时从另一个方面表现出刊物的质量。由于高校学术期刊的庄重性、严肃性,选择一些有质感的纸张作为封面,能大大增强刊物的形象定位和设计水准。另外,选择与纸张材质相协调的印刷工艺,更能使封面设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摈弃毫无质感的纸张材料与粗糙的印刷方式,使学术期刊的封面在第一时间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为原本刻板严肃的学术期刊赋予生动形象的性格色彩,使其具有生命力与感染力。当然,纸张与印刷工艺的选择要以适合该期刊的学术定位为准,太过复杂或成本过高的材料和工艺要慎重选用。总之,学术期刊的封面设计与其他期刊相比需要相对严谨、低调、质朴的设计风格与表现手段,切记要避免那些华而不实、哗众取宠的过度设计产生。
三、结语
一、 毕业论文(设计)文本结构规范
1.毕业论文(设计)内容结构
⑴ 中、外文摘要 扼要叙述本论文(设计)的主要内容、特点,文字要精练。中文摘要约300字左右,外文摘要不宜超过250个实词;关键词要符合学科分类,一般为2-4个,每个词均为专业名词(或词组),一词在6个字之内。
⑵ 目录
⑶ 正文 包括选题背景、方案论证、过程(设计或实验)论述、结果分析(含技术经济论证)、结论或总结。
选题背景:说明本课题的来源、目的、意义、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应达到的技术要求;简述本课题在国内外发展概况及存在的问题,本设计的指导思想。
方案论证:说明设计原理并进行方案选择,阐明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设计方案(包括各种方案的分析、比较)以及所采用方案的特点并进行技术经济论证。
过程(设计或实验)论述:指作者对自己的研究工作的详细表述。要求论理正确、论据确凿、逻辑性强、层次分明、表达确切。
分析:对研究过程中所获得的主要的数据、现象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结论或总结: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归纳和综合,阐述本课题研究的结论和尚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开展研究的见解和建议。
注:文科及其它学科,可根据学科特点,参照上述结构制定统一的正文结构规范。
⑷ 致谢
⑸ 附录 包括与论文有关的图表、计算机程序、计算书、运行结果,主要设备、仪器仪表的测试精度等。
⑹ 参考文献。
(7)任务书
(8)毕业设计(论文)评定意见表
下载列表: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基本规范要求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申请表
开题报告要求
2.工作量要求
⑴ 论文(设计说明书)字数不应少于7000字;
⑵ 原则上查阅文献5篇以上。
3.排版基本规范要求
⑴ 正文撰写规格
① 论文开本及版芯
论文开本大小:210mm×297mm(A4纸);
版芯要求:左边距:30mm,右边距:25mm,上边距:30mm;下边距:25mm,页眉边距:23mm,页脚边距:18mm;
② 标题
论文分三级标题:
一级标题:黑体,三号或16pt,段前、段后间距为1行;
二级标题:黑体,四号或14pt,段前、段后间距为1行;
三级标题:黑体,小四号或12pt,段前、段后间距为1行。
上述段前、段后间距可适当调节,以便于控制正文合适的换页位置。
③ 正文字体及页眉、页脚
正文字体:正文采用五号宋体,行间距为18磅;图、表标题采用小五号黑体;表格中文字、图例说明采用小五号宋体;表注采用六号宋体。
页眉、页脚文字均采用小五号宋体,页眉左侧为“中国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右侧为一级标题名称;页眉下横线为上粗下细文武线“ ”(3磅);单面打印时页码排在页脚居中位置,双面打印时页码分别按左右排在切口一侧。
物理量应按规定采用斜体,单位字母采用正体,其他英文、罗马字符一般采用Time New Roman正体。
④ 图纸、图表要求
文中所列图形应有所选择,照片不得直接粘贴,须经扫描后以图片形式插入。图纸、图表布局合理,整洁,线条粗细均匀,标注规范,注释准确;工程图纸必须按国家规定标准或工程要求绘制。其他详细要求见附文。
⑵ 参考文献
为了反映文稿的科学依据和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严肃态度以及向读者提出有关信息的出处,正文中应按顺序在引用参考文献处的文字右上角用[]标明,[ ]中序号应与“参考文献”中序号一致,正文之后则应按引用序号刊出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的著录,按著录/题名/出版事项顺序排列。
期刊:著者.题名.期刊名称,出版年,卷号(期号):起始页码
书籍:著者.书名.版次(第一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始页码(选择项)
其他参考文献的著录详细要求及示例见附文。
装帧设计因图书的存在而存在,是一种外延形式,是图书本体的包装。装帧设计即刻意地精致和完整一本图书的全部,是在完成图书的整体美。在直观的美感中,感动读者,感动他人。没有主题就没有创意,书装艺术离不开书的主题。
坚持装帧设计的创作主动性,也要始终以主题为本,以完善图书的整体形态为要旨,自觉把装帧作为从属性的客体来定位、来做文章;倘若在创作中能不时提醒自己:他人会怎么认识这个主题,认识这件作品,假如美术编辑换一个角度、退一步思考问题呢,退一步才能海阔天空,才能为创作主动性的坚持提供更大的空间,从而在创作中做到游刃有余。
听一位做书的朋友说起,现在卖书,50%卖书皮。这话虽不十分贴切,但现在书商做书,对书装要求的苛刻是很难想象的。“虽说不是货卖一张皮,但是如果图书没有好品相,就一定不会畅销。”一些图书策划工作室,美术编辑的位置是举足轻重的。很多图书策划人不约而同地把美术编辑的作用放大到了几乎和文字作者“等量齐观”的重要程度,在接待图书作者、探讨稿件、策划出版时让美术编辑全程参与。装帧设计者要把手中的活做精做细,做得富有生命和个性,就必须在有限的空间里,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唯有主动,想象的空间才能自由、活跃、不拘一格。设计艺术是主观、能动、积极、活跃的行为,是从无到有的一种艺术体验,装帧设计若失去了装帧艺术家的创作主动性,作品将失去鲜活的生命力及观赏的价值。吕敬人先生的装帧作品《朱熹榜书千字文》之所以脍炙人口,除了他对装帧艺术独特的感悟能力和审美情趣外,与外界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试想如果因某些相左意见而对该作品进行“修正”,那这件作品能如此完美吗?
优秀的装帧设计就是一个路标,引导读者如何尽快找到图书的主题;就是一座桥梁,搭建了作者与读者的通途;它也是一种诱惑,引诱读者购买的欲望。有缜密思维的装帧设计的视觉引导,从一开始就能先声夺人,与读者展开一场读书定位的谈话。
2006年是国内市场大众健康类图书风行天下的一年,然则这些图书的命运却不尽相同。除了选题策划、营销策划、出版品牌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之外,装帧设计,甚至是封面设计,就已经在健康类图书销售的阵地上起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
要坚持装帧设计的创作主动性,坚持装帧设计的审美引导功能。现在不少出版社撤销了美术编辑室,请一些设计工作室、广告公司来设计。其视觉效果是不容置疑的,但细品味,大部分作品总觉得少了些什么:也许是书文化的底蕴,也许是对书的感觉,似乎明确的告白多一些,给人于启迪、于联想、于精神情感尚欠缺了些。
二、从“设计”到“做书”
做书,是选题的后策划,是在作者的原稿确立以后,文字编辑的加工和美术编辑的包装、制作行为。
目前,普遍的加工模式是文字编辑先对文稿进行编辑加工,后交美术编辑设计,如养路工的各分一段,责任分明。也因此,美术编辑常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也很难做出令人满意的设计作品。
美术编辑应改变被动的状态,甚至把自己的触角伸向文字编辑的领域。而不只是停留在书籍装帧的表皮打扮或简单的内文装饰这一层面。在选题策划时就应与文字编辑一起熟悉文稿的内容,探讨书的开本,策划书的形态和装帧方式,从抽象思维逐渐转变到生动具体的形象思维上来,尽可能多地采取合适的编排手段(如增加图表、插图,变动字号等),尽量将书稿做新、做活、做通俗。
美术编辑要完整一本书的策划意念,不应是单一的封面或版式的片面行为,在遵循该书策划者的初衷时,逐渐逐级发散自己的创作思维,成熟创作思路,时刻反省自己的加工行为,弥补文字加工的单一和欠缺,深入浅出,亦可相得益彰。《朱熹榜书千字文》是吕敬人先生的力作,无论从书的开本、形态,还是装帧材料的使用和三维与二维空间的连贯处理,都不难看出做书者为强化做书意识所尽的心力。其木板、羊皮、纸等传统书装材料,其激光嵌刻的汉字和古朴、实用的锁扣,经现代设计观念的结构和组合,令人叹为观止,而内文的散页装订,可挂贴、可描摹、可复印、可制版,对喜书者言,从收藏、从观赏、从教学均为佳选。我国出版的各类书法艺术书籍颇多,类中不乏精品出众之作,但《朱熹手书千字文》的出版,无疑从气魄上、外观上都力压群芳,为精品中之精品。
同样内容的一本书,同样的发行渠道,仅仅因为换了一张皮儿,把“面子”(封面)乃至“里子”(版式)做了一下改换,就有可能变滞销为畅销——这就是图书装帧的力量。那么,怎样才能让装帧设计更好地“拉动”销售力呢?这就需要美术编辑一定要“多管闲事”,不断地向文字编辑追问:“读者群体如何定位?大约什么定价?销售渠道都有哪些?……”这其实也就是美术编辑角色转变,从单纯的设计到有意识地做书。
笔者最近参与了社里一套孕产保健类图书的策划过程。孕产保健类图书在市场上可谓琳琅满目,同样选题的图书不计其数。很多的同题材畅销书也已深入人心。那我们的图书如何取胜?笔者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形式高于内容。
是“内容高于形式”,还是“形式高于内容”,永远是装帧设计人员苦苦寻求的问题。笔者个人认为,“形式高于内容”也是图书设计的突破之处。而且这种新的设计理念,在对很多图书的装帧设计上得到了空前的发挥。孕产保健类图书的读者对象主要是将为人父母的年轻读者,为了孩子舍得投资,同时他们也需要丰富实用的信息指导育儿过程。在装帧设计上,首先选用轻松活泼的暖色调,增加和读者之间的亲和力。开本选用大24开本,这样内文可以穿插大量的图片,使阅读更加轻松。设计上更贴心地增加了照片粘贴处、“每周感言”等。阅读结束后,此书也可以成为一本孩子成长的纪念珍藏书。选用厚度较厚、手感舒适的轻型纸,100多页的内容可以达到普通纸张200多页的厚度,从直观上给人一种视觉丰富的信息。该书现正在开发和制作阶段,这也是笔者有意识地参与做书,有意识地以装帧设计来引导文字加工的一种尝试。
美术编辑在图书的大出版空间中,不是不可为,而是大有可为。美术编辑需要转变观念,变被动的等、靠为主动的参与。
作为美术编辑要坚信:读者通过外在形式的启迪,诱发了阅读内文的欲望,而在阅读的过程中,又能体验到外在形式所给予的视觉的轻松和审美的愉悦。美术编辑的做书意识和方式在做书过程中举足轻重,作为内容的延续,装帧设计能够完成文字所不能替代的内容。
【关键词】游戏化学习;信息技术教学;行动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2)03-0091-04
一、问题与计划
笔者是新入职的小学老师,担任中高年段的信息技术课教学。在一个学期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喜欢上电脑课,但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总是偷偷地玩游戏,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怎样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成为一直困扰我们的难题。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先向科组的几位经验丰富的老师请教,了解到他们在课堂上常会采用“恩威并施”的办法:通过反面典型,让学生认识到沉迷游戏的严重后果;通过监控软件和课堂巡视,减少学生安装、运行游戏软件的机会;把玩游戏当做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奖励,疏导学生的游戏情结,强化学生的学习意识。
以上办法在我们的课堂实施了一段时间,学生偷玩游戏的现象有所改善,但学生为了得到玩游戏的奖励,对于学习任务只是敷衍了事,并没有多少投入。为此,我们开始寻求新的方式方法来解决我们的问题。
2010年12月,周老师参加了“数码游戏化学习学术会议(2010)”。与会代表介绍的理论和实践,让我们意识到可以借用游戏化学习的理念“提升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及其学习成就”。然而,这一鼓舞人心的领域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媒体和公众对游戏颇有微词,而且专家学者也难以拿出教育与游戏有机融合的成熟方案。因此,为了解决学生的学习动机问题,我们拟采用游戏化学习的理念和方式进行教学实践;为了最大限度地挖掘游戏化学习方式的效果,减少新型教学方式在实践探索中的偏差,避免教学事故的发生,我们还将借助学校开发的“区域教师专业发展平台”以及“Wiki协作备课”这一核心应用,以校际协作的形式进行课例研究。
二、研究方法
1.被试
参与本研究的被试来自嘉信西山小学四年级的两个平行班(每班50人),年龄在10岁左右。这些学生家境较为富裕,家中都配有电脑和网络,对于上网、玩游戏非常熟练,对于文字、图片的操作和处理也较容易上手。
2.活动与工具
通过课堂观察和课后随机访谈,我们了解到不少四年级学生爱玩“洛克王国”,因此,我们设想借用“洛克王国”游戏来重新架构――“封面设计(PPT)”一课。
为了融入游戏化学习的理念,并不断修正我们的教学实践,我们通过“区域教师专业发展平台”的“交互问答”模块就我们的问题进行征询(见图1),吸引平台中多个学校的教师参与,聚焦问题并以此为导向,在平台(以Wiki为核心应用,见图2)支持下,开展了以“行动.交流.反思”为主线的校际课例研究:(1)通过Wiki平台“封面设计(PPT)”一课的教学设计,吸引对该课题感兴趣的成员参与讨论,引发思考并完善;(2)由周老师在班级实施教学,现场听课成员面对面评课外,其他成员则通过Wiki平台上的教学录像观看,共同反思教学效果;(3)在反思的基础上重新修改教学设计(见图3),并在课上实施,如此往复几轮。
3.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以下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1)问卷调查法。对学生教学前、后的态度和知识技能进行调查,通过百分比进行统计和前后的比对分析,进行班内的纵向比较和班级间的横向比较,了解行动前后教学效果的变化(调查问卷见附录一)。(2)深度访谈法。通过课堂观察通过协作备课平台、QQ聊天、面谈等方式,获取协作成员对教学效果的意见和建议,进而深化对游戏化学习的认识,改进教学实践。(3)课堂观察法。通过执教教师对学生反应的观察,获取对学生的态度以及教学效果最直观的感受。(4)作品分析法。对前后两个实验班的作品比对分析,进而了解行动前后教学效果的变化。
三、研究过程
游戏化学习的想法得到了领导的支持,并且外校两名有经验的老师也加入进来。借助“Wiki协作备课”模块,在充分吸取老师们意见的基础上,对教学设计进行了多次调整与修改。经过四年级两个班的两次教学实践及三个轮次的交流与反思,基本实现了由外在的教学情境改变到内在的教学策略的提升,进而实现了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业成就的双赢。
1.改变教学情境:初试锋芒铩羽归
(1)设计
《我的洛克王国――封面设计(PPT)》教学设计刚挂到“协作备课”板块上,就得到老师们极大关注,许老师质疑:从教学设计不能看出游戏对教学内容的支持作用,更多只是借用游戏的一个形式。外校的蒋老师提出了同样的质疑,并按他的理解上传了亲自设计的教学设计,这份教学设计将“洛克王国”的故事情景贯穿在插入艺术字一插入图片一插入白选图形.综合运用等教学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游戏中完成学习。
对照蒋老师的教学设计,我们发现我的教学设计过于简单化,只在新课导入部分引用了几张“洛克王国”的图片,虽然这样做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初期的积极性,但是在促进学生掌握本课重点及突破难点上显然帮助不大。我们重新研读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同时也好好地玩一玩“洛克王国”游戏,真正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与魅力,从游戏中分解出对教学有帮助的内容与形式。再在老师们的意见的基础上,在“协作备课”板块上对初稿中的教学活动进行了大的调整(见图4),选取“洛克王国”的人物和场景,构建一个包含任务的故事情景,再将“背景选取――艺术字修饰――自选图形美化――图片的叠放次序”等小任务,设计成为不
(2)实施
带着协作完成的教学设计,周老师满怀信心地走进四年(8)班。课上前5分钟学生也是情绪高涨,然而其后的表现却给我们当头一棒。任务才刚刚布置,学生就大声嚷嚷:“老师,行啦,行啦,快点让我们自己做吧!”“老师,我知道怎样做,不用教啦!”令人难堪的是,更多的学生从课堂提示中发现了“洛克王国”游戏秘密所在,连一些好学的孩子也简单、马虎地提交作业,偷偷玩开了游戏。
(3)反思
课堂上出现的情况让我们始料不及。我们借助问卷获取的数据对问题的根源进行了初步分析。对教学前测和后测的数据进行比较(见图5),可以发现大部分学生在课前已经掌握了教学重点(分别是:设置背景图片占88%,插入艺术字占93%,修改艺术字的颜色占76%,插入自选图形占91%,调整图片的叠放次序占51%)。由此,我们认为本次教学失败的原因在于教学重点过于简单,教学难点设置不当。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通过“协作备课”版块向团队成员陈述了教学情况,并将课堂录像上传到平台。许老师认为学生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其原因是老师设置的任务过于简单,缺少一个由易到难的梯度,让学生认为这些内容已
全部掌握;而且老师利用“洛克王国”游戏来建构教学内容,暗示学生们游戏可能也是学习工具之一,强化学生课堂游戏化的意识,从而让学生认为在课堂玩游戏成为自然而然的事。许老师建议,有目的设计一些认知陷阱,提高任务的难度,让学生对新旧知识的产生巨大的认知反差,有利于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外校的杜老师则提议,操作技能的掌握可以改为学生自主探究的形式,有的知识点在word中已经学过,而与ppt大同小异。因此,设计合适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在操作中体验,从而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4)改进
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以及老师们的建议,我们开始试着从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方面提升学生的兴趣和思维的参与度,也开始从游戏的进入到教学的内核,尝试将游戏与教学进行融合:通过拓展、延伸教学重点,设置具有一定难度梯度的任务,让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
我们对“协作备课”板块上的教学设计进行了修改(见图6),在“背景选取一艺术字修饰一图片插入一自定义动画”等不同难度的闯关小任务中添加一些陷阱或关卡,让学生完成挑战的同时对重点知识有了拓展和延伸,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丰富其学习内容,并在课堂上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利用小贴士自主探究和操作,获得更多的体验,收获更多的喜悦。
2.教学策略调整:重整旗鼓得凯旋
当周老师站在四年(5)班时,心中难免有些紧张和不安。然而,一堂课下来却让我们倍感欣慰,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在任务驱动下,通过学生的体验式学习,教学顺利突破难点,让每一位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为了更好地了解课堂教学实情,通过课堂的突发事件处置得失,修订教学行为,我们根据课堂录像认真做了一个课堂实录,并将课堂中的随机事件整理出来上传到平台,让我们团队的老师进行点评。许老师认为本课的教学难重点处理得当,更为突出的是,老师不仅善于利用“洛克王国”的情景,而且很好地借用其闯关游戏,设置具有一定难度梯度的任务,推动学生积极地、主动地闯关,从而创造性地完成任务,教学效果佳,同时也指出教学组织语言比较平淡,教学活动环节之间缺少过渡,让教学减色不少。而碧桂花城学校的蒋老师则认为以学生熟悉的游戏为情景切入教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为本课任务的完成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教学内容的游戏化方面有了较大的跨越,真正实现了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实践中感悟、在操作中掌握,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有效地掌握技能。当然,老师在课堂节奏把握上少些火候,活动安排稍显小、碎些。
老师们的评论给了我们极大的鼓舞,让我们坚定了游戏化学习的探索方向,并为认识的深化和实践的改进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建议。
四、结果与讨论
自身宣传是农业科技期刊提高自身知名度的重要手段。期刊进行自身宣传最常见的方法是刊登征订、征稿启事,在此基础上,还应利用期刊自身的特点,刊登期刊特色、突出封面形象、参加各种活动等,以此增强期刊的竞争力,以期在媒体融合过程中求得自主和发展。1.1展示办刊业绩。无论是给期刊投稿的作者还是订阅期刊的读者,自然都青睐于学术水平高、影响因子大的期刊,这类期刊知名度高、影响范围大、编校质量高,是学科领域的核心期刊。因此,农业科技期刊适时将自身刊物的特色展示给外界,也是对期刊的一种宣传。期刊可以在封面、封底或版权页的显著位置标识期刊的获奖情况、期刊的办刊业绩,或者逐一列出被国内外各大数据库收录情况,或者适时适版报道有关刊物的影响因子以及论文被引情况等。这些期刊特色都是本刊区别于他刊的显著特征,是作者、读者了解期刊的一种捷径。1.2突出期刊封面。封面是期刊的窗口,是编辑工作的延续,是设计者艺术构思的结晶,能形象直观地体现期刊的办刊水平和质量。纵观农业科技期刊封面的形象设计,大都显得平淡,缺乏艺术创意。因其学术性较强,内文排版格式要求严谨、规范、统一。而一个具有艺术气息的封面对严谨规整的农业科技期刊来说,就是点睛之笔,是艺术与学术的完美结合,构成了期刊整体的艺术审美效果。农业科技期刊封面设计主要应体现雅致、大方、简洁、严谨、协调等风格。其封面艺术设计首先应考虑形式美的构图原则,其次要强调构思立意,运用期刊特有的刊名字体、刊标等要素整体构图,形成具有期刊自身特色的艺术形象,一些老牌期刊的封面之所以能够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正是因为其将期刊“经典性”或识别性极强的要素一脉传承的缘故,这本身就是对期刊的一个很好的形象宣传。1.3举办各种活动。“好酒也怕巷子深”,为扩大期刊影响,编辑部除了要做好自身的组稿、编校、印刷和发行等出版活动外,还应积极进行自身的宣传。如主动策划主办全国性或地方性学术交流会议,积极参加各种信息交流活动;针对学科领域或社会共同关心的热点、重点课题进行专题策划,展开专题报道[1];与广告客户紧密联系,适时适地举办杂志推介会或广告客户答谢会等,加强与作者、读者、广告客户之间的联系,为三者之间创建一个交流沟通的平台。策划举办各种学术会议、积极参加信息交流活动,这些措施都是办刊活动的拓展和延伸,以促进期刊社与外界的联系,提高期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1.4参加专业会议及展会。期刊编辑既应该是杂家也应该是领域内的专家。期刊编辑部要积极参加期刊界的学术交流活动,以了解更多编辑、出版的专业知识,同时也应尽可能多地参加相关领域的科研专业会议,兼顾知识的“内”“外”结合,这是一个结识各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和现场宣传期刊的便捷途径[2],每年举办的大型期刊展览会以及图书展览会等都为期刊提供了展示机会,也为期刊的宣传发行工作带来了契机。这对提高期刊的发行量,扩大期刊的知名度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今后期刊的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会议或展会中宣传期刊时要注意突出期刊自身特有的“经典性”的要素、标志,从而体现期刊的品牌特色[3]。
2利用传统媒体进行宣传
在新媒体不断融合的背景下,传统媒体强大的内容生产力,在报道内容的深度、力度、广度方面都是新媒体所不能比拟的,传统媒体仍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广播、电视、报纸、杂志是传统媒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农业科技期刊应充分利用传统媒体进行有效的宣传[4]。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是一种简便快捷的信息传播手段,但期刊界鲜有用之宣传的先例。农业科技期刊可以充分利用电视信息传播快,覆盖广的特点做些尝试。报纸、期刊都是用平面静态方式表现的传播媒体。报纸具有非强制性传播的特点,且宣传的形式多样,可信度高,出版周期短,读者有较大的主动性和选择权。因此,农业科技期刊可以有选择性的做一些宣传,如报道、广告、征稿启事、征订启事等。期刊大多具有专业性,有自身相对固定的读者群,杂志的重复阅读率及传阅率最高,利用其宣传信息保存时间长,且视觉表现力强,有艺术美感,印刷精美。农业科技期刊要选择一些在行业内影响力大且与自身定位略有不同的同类优秀期刊做宣传,由于其发行量较大且受众目标基本一致,会有很好的宣传作用。
3利用新媒体进行宣传
新媒体是互联网时代利用现代化通信技术发展起来的信息传播形态,交互性强,传播信息量丰富、及时,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5]。新媒体具有很多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强大功能,可以个性化的承载所需要的信息,同时具有强大的互动。这些特点彻底改变了传统媒体单一、单向的传播方式。在互联网、4G手机全面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环节中的今天,利用新媒体传播信息及时快捷、内容表现形式多样化、存储信息量丰富等优势对期刊进行多层次、多方位的展示。利用电子目录、网站、网页、微博、微信等新媒体适时组织开展微策划、微直播、微调查等活动,实时采集、即时发稿。3.1电子目录宣传。电子目录是农业科技期刊宣传的新手段[6]。电子目录以其制作成本低、内容灵活、便于快速浏览和传播,能有效提升农业科技期刊的辨识度和影响力[7]。期刊电子目录其本质为网页或HTML文件,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浏览,可以按照需要进行灵活调整。电子目录是以整期目录的形式呈现,通过邮件群发、博客、微博、微信等形式广泛地推送到特定领域读者。读者就能及时地了解期刊的内容,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期刊的显示度。电子目录可以借助多种媒体进行传播,不同的传播途径有不同的效果。3.2网站、网页宣传。在新媒体时代,利用网络技术进行宣传是最经济、效率最高、最容易被接受的方式,信息网络传播已成为最新的传播方式。农业科技期刊可以依据主办单位以及各大数据库的网站建立期刊网页;也可利用数据库优先出版平台,将优秀的论文提前纸刊在网上出版;抑或在网上推出电子版,方便读者阅读下载,以及利用网络互动性的优势开展学术交流活动。这些是农业科技期刊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及其优势,把传统期刊的平面展现转变成具有网络特点的动态的、主体的和全方位的展现[8],以提高期刊知名度和扩大影响力的一个有效的宣传手段。3.3微博、微信平台宣传。近年来,因微博、微信互动性强的特点而被期刊社作为宣传手段。由于微博用户众多及病毒式传播的特点,期刊每期的内容在纸刊出版之前,就微博上摘要,以引起读者对期刊的关注与期待[9]。微信是现阶段使用最广的一款移动社交软件,到目前为止,其覆盖率已经高达80.76%[10],成为了信息传播的一个便捷的工具。目前,已有许多农业科技期刊通过微信公众号进行宣传和推广,这也为农业科技期刊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宣传平台。随着微信公众平台的不断完善,推送功能必会更加成熟,农业科技期刊通过建立自己的“微平台”,能够及时同步更新期刊,同读者实时互动交流,同时还可以进行新技术、新产品的[11],加上期刊自身权威性、专业性的特点,展示期刊自身特色,提高期刊办刊水平,以促使期刊长效发展。3.4软文宣传。软文作为一种全新的互联网站传媒推广机构因以传播为过程,又称为“新传播软文传媒”。软文的定义就是它不是很直白的硬广告,要做技术性的处理,比如趣味性、故事性、权威性等。目的是提高可信度,最终提升转化率。近年来,很多的农业科技期刊也逐渐开始了软文宣传的尝试,期刊首先要有一个涵盖期刊价值的广告语,以尽量诠释期刊的商品性质;其次配有一定的插图,以突现期刊的内涵,将期刊的内容放大出来,以利用版面的冲击效果让读者产生兴趣。这样的软文宣传首先在传统媒体上,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深入,充分利用网络这个平台在互联网上有计划、有目的地对自己的期刊进行广泛的传播、推广,利用新媒体的资源优势更能突显软文宣传的精髓。
4结束语
农业科技期刊的宣传是提高期刊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可以为期刊带来更宽的知名度,是提高期刊质量的关键因素[12]。新媒体的融合发展给农业科技期刊宣传带来了更多快捷的宣传方式,通过自身宣传、传统媒体宣传、新媒体宣传等多元化的宣传策略来提升期刊的影响力,有助于农业科技期刊可持续稳定发展。
作者:贺晋瑜 聂磊云 张志玲 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参考文献
[1]朱大明.略论科技期刊的自我宣传[J].编辑之友,2003(S1):55-56.
[2]张静.科技期刊数字化品牌建设及推广策略[J].编辑学报,2013(3):287-289.
[3]李建军,崔建中,高昊.科技期刊编辑办刊角色的转变[J].编辑学报,2008,20(4):343-345.
[4]高健,陈新石,游苏宁.应充分利用大众媒体宣传科技期刊[J].编辑学报,2008,20(3):235-237.
[5]李翠哲.新媒体时代传统期刊可持续发展思考[J].今传媒,2015(5):69-70.
[6]廖光勇,李春,沈颖,等.电子目录对科技期刊的宣传与传播[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12):1495-1498.
[7]陈培颖,任艳青,欧彦,等.科技期刊强化宣传推广的若干策略[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8):886-891.
[8]黄晓楠,陈雯.“微时代”高校科技期刊的发展思路[J].武夷学院学报,2016(4):107-109.
[9]韩军艳.科技期刊如何利用微博助力自身发展[J].中国传媒科技,2012(16):118-119.
[10]王谦.科技期刊运用微信公众号的传播推广研究[J].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3(5):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