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一生物范文

初一生物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一生物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一生物

第1篇:初一生物范文

关键词:初一生物;直观教学;实践

初一生刚踏入中学大门,会接触一些陌生的学科,生物则是其一。初一学生学习生物时,通常有较大的好奇心。初一生物知识较为浅薄,大多数简单的叙述、插图。让学生在直观观察中了解各种生物知识,这样启发性的教学对于勾起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通过“看图”来培养学生的兴趣

初一生非常热衷于“看图”,图片能够简单直观的介绍事物,生物老师想要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就必须迎合初一生的心理特征,进而为学习生物提供有力保障。为了能够使学生感兴趣,将定量的插图插入到教材中,这些插图就好像沙漠中的绿洲,给枯燥的生物课点缀了色彩。而怎么充分利用这些插图进行直观教学就是我们要探讨的问题。

运用各种指导性插图来引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启发学生从插图中获取新知识。教科书中内容可以由插图直观的呈现出来。在对插图展开学习时,当看到插图的第一眼,就知道接下来要学习学习什么知识;第二是对插图的整体进行直观的观察,引发其兴趣,对整个插图的内容进行总括,获取插图的整个轮廓。第三,对插图中的每个符号、文字叙述等进行仔仔细细的观察,进而能够在插图中获取相关的知识,通过看图就可以直观形象的把应当学习的内容印到脑海中。例如在对《周围的生物世界》这一节课展开教学时,看到标题后映入眼帘的就是一个不一样的生物世界,插图上有鸟、蝴蝶飞舞、草木丛生、鱼在河中畅游等画面展现给学生,学生就会将这些画面引入到脑中,并且掌握了生物的概念。

二、通过“一看二想”来培育学生的思维和观察力

作为有较强实践性的生物学科,其中的知识大部分是从观察整个自然世界而得出的,因此学好生物就需要学生有一项基本功即观察自然界的生物现象。初一生有较高的求知欲,非常向往自然界,这对于老师展开观察实物课有非常大的帮助,在课后的“想一想”往往会依据本章节所学的知识,将很多自然界实物列出来,让学生指出这是什么?在观看时到底要怎样观看,应当观看哪个位置?等这些问题一提出来,就会引发学生的联想,使学生发散思维,在老师的指引下积极主动的展开思索,进而使思维发散能力提高。例如上《叶的结构》这一节课时,按着课后的“想一想”专栏中的题目,老师号召同学们去采集一段与茎相连接的叶子带入到课堂中,并提出以下要求:①对叶片的形态进行观察;②仔细观测叶片有哪几部分组成;③哪个部位是叶子的主干;④在太阳下,将叶片拿起来放在朝着太阳的头上来仔细观察叶子的分布。大多数学生都能够给出正确的观察结论。其中一位学生说道:“老师,我采集到的叶片,叶子是扁平的很宽,叶子包含叶柄和叶片两部分,有的叶子中还附有小型的托叶,整个叶子是以叶片为主,通过在太阳底下观察可以看到叶脉像蜘蛛网。”有一位同学站起来又说到:“老师我所收集的叶子与他的叶子有所不同,叶脉接行,且这个叶子也没有托叶。”老师很赞同的点了点头,然后就提问道:“为什么整个叶的主要部分是叶片?”其中站起来一个同学说:“老师,因为叶子平而且宽,整个叶中就是它面积最大。”在讨论重学生获取了很多关与叶的知识,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力,而且也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最后老师做了总结,并指出:大部分单子叶植物的叶片是平行脉,而大部分双子叶的植物叶片是网状脉,并且叶都是由叶柄、叶片和托叶三部分组成,不过不是所有的叶子这三个部分都齐全。

总之,初一生想要学习好生物这门课程,必须要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基础,使他们感受到生物不是枯燥、乏味的一门课程,而是充满趣味性的学科,所以运用直观教学法让学生能够通过直观的看图、看实物来体会到学习生物的乐趣,为学生深入学习生物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第2篇:初一生物范文

    我要含情脉脉地向您递交我的这篇生物考试检讨书。我这次生物考试取得了90分,虽说不是很低,但有些错误完全是可以避免的。 我知道自己这次不是满分,归根结底的原因是自己平时不注意认真学习生物。诚然,我在平时真的是没有花多少时间与精力在生物科目的学习上,这才最终导致我的生物成绩不是很好。

    其次,这次考试的失利也有原因在我的考试态度上。考试当中我存在马虎大意的情况,就连一些很基础的题目也没有做对,这就很说不过去了。身为一名学生,我竟然没有把握好生物的基础知识,我知道自己犯了错误。这次考试我如此失利,在我个人心头上也是非常懊恼的。我恰恰是败给了自己,假如我平时多注意巩固一下生物知识,这次考试也不会如此糟糕。

    可是我坚信:“一次失利不会永久失利”。请老师相信我,我一定要从此次错误当中吸取经验教训,今后努力学习一定要在生物科目上取得优良学习成绩。

第3篇:初一生物范文

一、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农学、医学、林学、环境科学等科学的基础。

二、生物科学的新成就:

1、试管婴儿;2、杂交水稻;3、克隆技术;4、基因工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生物技术强国之一。

三、环境问题:

1、森林正在减少,乱砍滥伐。森林火灾的此起彼伏,大面积毁林。

2、工厂排放的废水,海洋、河流、湖泊受到污染。

3、沙尘暴

初一上册生物知识点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维持生存。

2、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还具有其他特征。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判断下列哪些是生物,哪些不是生物?

机器人 钟乳石 珊瑚 珊瑚虫 太阳 水 树 人 动物

第二节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一、调查的一般方法:

1、明确调查目的。2、选择材料用具。3、方法步骤:

(1)选择调查范围。(2)分组。(3)设计调查路线。(4)调查记录。(5)归类整理分析。

二、生物的分类。

1、按形态结构分:植物、动物、其他生物;2、按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3、按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第一节 生物圈

一、生物圈的概念: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有生命活动的领域及其居住环境的整体,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一个家。

二、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三、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第二节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一、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分两类:1、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2、生物因素。

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所有生物的生活都会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当环境中一个或几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三、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很多其他生物的影响。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

四、探究实验的步骤:

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

五、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方法是:对照实验。

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第三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如:蚯蚓松土。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

三、在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影响着生物的生存,生物在生存和发展中不断地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在不断改变;生物也在不断进化,适应环境。生物和环境的相互作用造就了今天欣欣向荣的生物圈。

第四节 生态系统

一、定义: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

1、生物成分: 消费者(主要指动物) 2、非生物成分:阳光、空气、水等。

分解者(主要指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

构成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

三、食物链的定义: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生物与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称为食物链。

四、食物网的定义:一个生态系统中,多条食物链交错连接,构成了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能够沿食物链积累。

五、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使得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保持相对的稳定,但是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超过该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第五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1、森林生态系统2、草原生态系统3、海洋生态系统4、淡水生态系统5、湿地生态系统6、农田生态系统7、城市生态系统8、河流生态系统等。

二、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1、生物圈中的各种生态系统,由于地域相隔,表面看来好像毫不相干,但实际上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2、整个生物圈在结构和功能上是一个整体,它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3、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

初一上册生物知识点第二单元 生物和细胞

第一章 观察细胞的结构

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

一、显微镜的构造。

二、使用显微镜的方法步骤:1、取镜和安放2、对光3、观察

三、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越大,看到的细胞数量越少。

第二节 观察植物细胞

一、玻片标本。

1、 种类:切片、涂片、装片

2、 制作:需要载玻片和盖玻片

二、植物细胞的结构。

1、 模式图。细胞主要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细胞质内含有液泡、叶绿体

2、细胞壁的作用:起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

3、西瓜甘甜可口主要是因为西瓜的细胞液中含有大量的糖分。

4、植物细胞的各种结构分别具有各自的功能,它们协调配合,共同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

第三节 观察动物细胞

一、人和动物的细胞形态不同,基本结构是一样的。

动物细胞模式图。主要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

二、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在结构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是: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不同点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植物细胞有液泡,动物细胞没有液泡;植物细胞有叶绿体,动物细胞没有叶绿体。

第二章 细胞的生活

第一节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一、细胞中含有两类物质。

1、 无机物:水和无机盐 2、有机物:糖、脂类、蛋白质、核酸

二、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膜能够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

三、细胞质中的能量转换器。

1、 叶绿体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2、 细胞都含有线粒体,线粒体将有机物与氧结合,经过复杂的过程,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3、 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是细胞中的能理转换器。

第二节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一、遗传信息的定义:上一代能把控制生长发育的信息传给下一代,这样的信息就叫做遗传信息。

二、遗传信息储存在细胞核中。由克隆羊的故事可以得出这个结论。

三、细胞核中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是——DNA

1、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一种叫做DNA的有机物。DNA存在于细胞核中。

2、DNA的每个片段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这些片段叫基因。

四、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

1、每一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的数量是一定的。如人体细胞内含有23对染色体。水稻有12对。

2、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3、DNA上的遗传信息是指导和控制细胞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一系列指令,也是生物体建造自己生命大厦的蓝图。

第三节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一、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分不开的。

二、细胞的生长:新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通过不断地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

三、细胞的分裂:一个分成两个,两个分成四个。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

第三章 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第一节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一、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1、 在发育过程中,某些细胞各自具有了不同功能,它们在形态、结构上也逐渐发生了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2、 组织的定义: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3、 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

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

肌肉组织:由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舒张功能。

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构成,能够产生和传导兴奋。

结缔组织: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

二、组织进一步形成器官。

1、 器官的定义: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例如:大脑、胃、心脏、肝、肺、肾、眼、耳等。

三、器官构成系统和人体

1、 系统的定义: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

2、 人体的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这系统协调配合,使人体内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能够正常进行。

第二节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一、植物体是由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最终形成植物体。

二、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1、 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三、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

1、 分生组织:位于根尖的分生区就是分生组织。

2、 另外几种: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

第三节 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

一、单细胞生物:身体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大多数生活在水里,有些生活在我们身上。

二、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和生活。

以草履虫为例:如图。草履虫的结构和生活。

三、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有利的一面:1、多数浮游生物是鱼类的天然饵料。

2、 草履虫对污水净化有一定作用。

有害的一面:1、人体内寄生虫危害人类健康。如:疟原虫、痢疾内变形虫等。

2、单细胞生物大量繁殖造成赤潮,危害渔业。

第四章 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

一、病毒的种类。

1、根据它们寄生的细胞不同,可以将病毒分为三大类:

一类是专门寄生在人和动物细胞里的动物病毒,如流感病毒。

一类是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里的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

一类是专门寄生在细菌内的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如大肠杆菌噬菌体。

二、病毒的结构和生活

1、病毒的结构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的。没有细胞结构。

2、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的细胞里。离开了活细胞会变成结晶体。一有机会侵入活细胞就会重新开始生命活动。

三、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病毒靠寄生生活,给人类、饲养动物、栽培植物带来了极大危害。

如:流行性感冒、肝炎、艾滋病、口蹄疫、鸡瘟都是由病毒引起的。

疫苗预防疾病。疫苗是经过人工处理的减毒病毒。

单元小结

1、 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 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是绝大多数细胞共有的基本结构。

3、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核内含有遗传信息。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

第4篇:初一生物范文

1 有效备课是前提基础

1.1 有效备课要求教学目标明晰、具体、精确。传统备课中常用了解、掌握、理解等动词描述的教学目标,学生因太抽象而不知所措。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标已不同于传统的教学大纲,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三维目标”应达到怎样的“度”,需要准确了解。备课时应尽量用知道、说出这样的动词。

1.2 有效备课要求对学生学情进行把握,考虑学生的求知热情。学生并不只是一张白纸,教师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有效备课更要强调“如何让学生对学习这些知识保持热情”。因为学生的学习状态并不限于知识水平,而在于求知热情。

1.3 有效备课要求对教材有效利用,并“再度开发”。教材是众多学者、专家心血的结晶,是经过精挑细选、反复洗练的。教师必须给予重视,充分利用教材,进行教学设计。但传统的备教材中,教师一般主要是分析本节内容在本章中的地位,教材重难点,与前后知识的联系等。而有效备课应更强调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情绪状态对教材进行“再度开发”。即对教材内容重新选择、组织和排序,也就是说教师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2 有效讲授

2.1 有效讲授要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讲授首先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方法一是创设情境,方法二是把教学目标告诉学生。在传统的讲授中,教师一般不会将教学目标告诉学生,而有效讲授要求教师告诉学生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所要达到的目标,因为学生只有知道自己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

2.2 有效讲授要求给学生指明学习的重难点。在传统的讲授中,教师只有讲到重难点内容时,才会提醒一下。但由于目前的课堂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式多样化可能会造成学生只关注形式的热闹和参与的开心,却抓不住核心内容,所以有必要在课堂教学的开始时,进行中和结束时给学生指明学习的重难点。

2.3 有效讲授要求保持一定的节奏。好的讲授总是保持一定的节奏,保持与学生能力相适应的“教学节奏”,这种节奏既能使教师的“讲授”变得轻松,又能使学生借助某种暗示效应而更有效地记住、理解某些知识并形成相应的价值观。例如:在讲授重点内容时,故意稍作停顿,可以引起学生注意或使学生有时间进行思考,但教师必须尽量避免在不重要的地方作长时间的停留,还要避免离题太远,与教学主题无关的叙述。

2.4 有效讲授要求控制教学过渡。当教师在改变话题、活动时出现的教学过渡,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课程的顺利进行,不好的过渡会极大地妨碍教学时间的有效使用。因此,教师应保证过渡有条理、简洁,并且要预先准备好与过渡有关的材料。

3 有效提问

3.1 有效提问要求问题保持大众性。提问能引起大多数同学的思维共鸣,学生跃跃欲试,争先恐后要求回答,课堂气氛可立即活跃,提问要向全体学生发问,抽答面要广,这就要求所提问题必须具有大众性。提问之后要留有时间给学生思考,在适当的时候(如课堂气氛活跃时),可以适当增加提问的难度,但难度不可过高。教师可以相应进行引导。

第5篇:初一生物范文

一、构建生活化的学习氛围,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生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并加强师生间的互动流和学习,打破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以为讲课,而学生一味地听和做笔记的学习模式。因为教学是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的事,所以需要两者有进一步的学习交流,因此这就需要一个互相尊重、融洽的一个课堂学习氛围。而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是需要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沉闷气氛,从而营造出一种较为宽松、愉悦的课堂学习环境,这样有利于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和技能。而在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校教学要更加注重课堂教学中的生活体验,加强日常生活与学科教学中的实际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会有效利用这些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从而使初中的生物课堂教学充满着无尽的生活气息。

二、设置生活化的学习情境,进行探究性的学习

部分理论学者认为,学生对属于自身知识的构建是建立在自身实际生活经验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当学生走出课堂学习之后,并不是对周围的事情一无所知,而是通过日常的学习、生活以及各种社会活动而逐渐形成了对不同社会现象的个人看法和理解。由此可见,学习不仅仅是由外部向内部的一种知识传递和转移,更是一种对自身经验知识的主动性构建的过程,也就是说是一种对自身生活经验和自身已有知识的一种相互间的作用,进而不断丰富着自身的经验知识。所以,教师一定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对生活处处留心,并收集到对教学有价值意义的信息资料,从而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对教材有深入的分析,设置更贴近,现实生活的课堂学习情境,这样就可以将物理学习中的问题有笑容如到教学实践当中,让物理的课堂教学更加富有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资源丰富课程资源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学校教学的过程实质上是教师对学科教材进行二次架构的系统性工程,再加上学生的实际情况也不尽相同,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科教材进行适当的取舍,是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另外,教师还要注重对教材进行相关生活素材的补充,但这种内容的补充不能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而应该是起到丰富学生物理知识的引导作用。例如,在学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时,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性的引导,让他们真生体会到大自然的真实现象,也可以让学生在进行体温调节时让他们真实感受到室外的寒冷和室内的温暖,并发现和察觉自身身体的真实变化。可见,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引导的时候一定要让学生有意识感受生活中的生物知识,充分利用好学校中的教学资源,例如图书馆、实验室以及绿地等资源,让学生会主动将课堂中的学习到的知识有效地运用到现实的生活实践当中。只有这样,生活化的教学才会更好地接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工作,进而可以有效实现教师对学生课文阅读进行反复性的学习引导,让学生能够真正做到在课文阅读的过程中联系生活实际,真正得到生活的感悟。

四、实现生物作业的生活化

第6篇:初一生物范文

[关键词] 生物课堂教学 教学观念 学生 教师

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一种全新的理念去组织、指导学生学习生物课,与学生一起转变、学习、探究、提升,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探讨,笔者对生物教学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转变教学观念,把握生物学科的特点,积极创新教学思路和方法

教师应不断创新思路和改进教学方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既要高容量,又要思路清晰,条理分明。作为生物学科教师讲课语言要简练精当、专业,重点、难点和疑点要重点讲;善于归纳知识结构和内在联系、知识归类和知识规律、解题思路和作题技巧等。在讲解过程中,教师注重启发学生思考质疑,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迁移。加强知识的纵横联系和迁移运用,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和提高应变能力。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1.突出生物学思路创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思路比方法更重要。教学中,我首先注重培养学生养成按照生物学的特点去观察、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让学生自己开动脑筋,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建立知识网络,对学过的知识作出规律性的概括和理论上的总结,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以初步培养学生灵活、敏捷、创新的思维品质。

例如,在归纳总结“植物的光合作用”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让学生写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根据反应式找出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有机物和氧),条件 (叶绿体和光)。根据反应式描述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分析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因素,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引导学生回忆“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让学生明确试验目的、现象及结论。

梳理光合作用反应式中每一环节的实验,例如,如何证明二氧化碳和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重点理清实验方法,变量的设计。

知识总结归纳之后,学生掌握光合作用反应式这一条主线,就能把光合作用的内在联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建立清晰的知识网络。

注重知识归类,反思学习思路,既训练顺向思维和直觉思维能力,又培养逆向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这是培养学生思路创新、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2.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把握准教学深度,加大课堂密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课堂教学在照顾到大多数学生发展的同时,还要尽可能地加大课堂知识信息容量,适当增加课堂密度,以期产生“拉动效应”。

为此,教学中我根据学校的条件,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加大课堂容量和密度。如在复习《被子植物一生》时,课前做成课件,按照植物体一生的发育过程,把整部分知识有机整合在一起,不仅增加了课堂容量,而且按照事物发展的顺序,学生易于掌握。难度过小,学生提不起兴趣,思维不活跃,不能引起共鸣;难度太大,学生也会望洋兴叹,丧失兴趣。

一般教学难度应控制在“抬头可见,跳起可取”的程度,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不断地在学习中得到成功的喜悦,起到提高学习效果的作用。

3.协调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关系。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这就要注意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主体作用的协调发挥。教师必须研究学生掌握生物学知识的规律性,增强预设性,避免盲目性,有的放矢地设计好教学程序,从而尽可能指导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悟出道理。

教师在关键、难点处适时、适当的、巧妙的点拨,就会激发出学生的创新思维火花,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把学生当作学习发展的主人,重新确立学生的主体性,把课堂还给学生

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教学无非是“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使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毫无疑问,这就是让我们明白,教师的教学职责主要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不能满足于学生“学会”,更要指导学生“会学”,更要激发思维,变“教”为“导”,以此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陶行知先生也提倡对学生实行“六大解放”:把学生的眼晴、头脑、双手、嘴、空间、时间都解放出来。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课堂变成学生演奏的大合唱,教师只是乐队的指挥。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是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的具体落实。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和自,尽量多给学生以时间和空间,强调“发现――探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参与者、合作者的身分和学习共同学习,教师良好的认知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认知方式,而学生时时闪耀着思维火花的认知方式,也不时地对教师的认知方式以触动。

如在学习“探究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时,我们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上独立完成本探究活动的全部过程,学生提出的问题十分地有趣、有见解,学生作出的假设也十分有个性,

学生自己制定出实验计划,并独立实施了整个实验,学生们最后都得出了光因素这一重要结论。

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上,教师是参与者,组织者,参与整个学习活动,不再是一个孤立的主导者,学生也不再是总受制约的主体者,师生之间可以有更多的眼神交融、语言交流。

第7篇:初一生物范文

一、新课导入法

教学实践证明,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导入新课是关键的一个环节。

1.通过复习旧知识的方式导入新课。从旧知识导入新知识,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明确探索的目标,是生物教学最常用的导入方法。如在讲“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一节时,通过复习茎的结构以及韧皮部、木质部的构成导入新课,为学习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作铺垫。

2.利用直观演示,让学生从观察实物和教具的方式导入新课采用直观教学,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为学生架起由形象向抽象过渡的桥梁。教师若在教学中运用实物、标本、挂图、模型等直观教具导入新课,可以使学生通过视觉心领神会,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活跃课堂气氛。

3.利用创设情境的方法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情感具体生动的情境,能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引起他们激动、愉快的情绪。教师利用图画、音乐、幻灯、电视、录音等手段作为导言,为学生再现教材提供情境,激发他们的情感和兴趣。

此外,还可以通过典故、广告词等知识导入新课。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和完善教学方法,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使生物课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一门学科。

二、实验教学法

研究表明,人的创新能力和右脑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大脑左右半球的功能都得到平衡发展,两大脑半球的活动相互密切配合,人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高度发展。而右大脑半球功能的开发主要靠能体现形象性、直观性等特点的各种实践活动。因而实践活动在培养创新能力方面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杨振宁教授也曾经指出:“对人类来说,毕竟百分之九十的科学活动是实验,而且科学中最重要的基础是实验,对那些特别擅长动手的学生来说,应认为擅长动手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因为有这种能力,他们就很有可能在适当的学科中从事很有意义又很重要的事业,取得扎扎实实的进展。”鉴于此,我发挥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优势,努力构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大厦”。一是做好课堂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善于观察,培养学生创新观察能力。二是创造条件、改进实验,开齐开好所有的学生分组实验,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独立动手操作,使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三是调整分组实验的时间,改新课后的验证性实验为新课中的探索性实验。如“叶绿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通过调整,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分析、归纳能力。四是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训练学生的实验思维能力。

三、鼓励质疑法

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体现出学生对教学过程的一种积极参与,通过调动已有知识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在求知中蕴蓄突破,标志着学生由被动学变成主动学,从学会走向会学。科学发明创造往往是从质疑开始,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心理学研究表明:疑,最易引起思维的不断深入,有疑才能不断拓宽学生的思路,才能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创新。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质疑,使之养成质疑的好习惯,大力培养学生创新潜能。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五彩缤纷的生物界。奥妙的生命活动规律和形形的生命现象为学生质疑提供了丰富的源泉。作为生物学教师,首先要创造一个优良的教学氛围,构建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教师要向学生讲明主动提出问题的好处。另外,列举一些名人和同学中由于善思好问而取得巨大成就和优异成绩的例子,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榜样。其次,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难。应对敢于大胆提问的学生给予表扬。对于提问者,问题即使很简单或是没什么意义,都必须认真解答,与此同时,认真研究学生的思路,并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怎样问才更有意义,教给他们提问的方法。对于学生提出的富有思考性的问题可根据情况因势利导,及时组织大家讨论。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如果一时难以回答,要实事求是地给学生讲清原因,并在课后给予回答。总之,学生能否质疑,质疑水平的高低,老师的态度和方法非常重要、非常关键。正确的态度永远应当是鼓励和引导。通过鼓励,使学生从不敢提问到“敢于”提问;通过引导,使学生逐步做到“善于”提问。

四、联系教学法

1、加强生物与社会的联系。生物课程标准中提出“使学生理解生物与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因此,生物教学中,教师应把学生放在现实生活背景中,引导他们解决问题、理解生物学知识在科技、社会中的作用。反过来,社会科技又促进了生物科学的发展。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除正常的实验外,我还有意地让学生多动手,使学生的实验技能得到充分锻炼。例如在学习“叶的形状”这一节时,我让学生课下动手做一套叶序的模型或叶镶嵌的模型,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用家中的废旧材料(硬纸板、易拉罐)或粘贴、或捆扎做成对生、互生、轮生等各种叶序模型,下一课时带到课堂上来,对制作合格的给予表扬和鼓励,存在问题的给予纠正。当学生看到自己制作的模型受到老师的重视和学生的赞许时,都感到一种成就感,做的不好的不甘示弱,决心下一次一定做好。

我还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动手制作植物标本和昆虫标本,学生从采集标本、整理、干燥一直到定型需十几天时间,他们在做标本的过程中边学边做,使学习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在一起,使所学的知识更扎实。质量高的标本在全年级巡回展出,并留在实验室供教学使用。

通过以上各种措施,使学生越学越有兴趣,有的学生立志将来考北大生物系,专门从事生物研究工作,做一名生物科学家。

第8篇:初一生物范文

生动的课堂教学语言,不仅能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课堂质量提升的重要保证和基本前提。根据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结合生物课学科属性及其特点,重点就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语言艺术,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和感悟。

关键词:

生物教学;语言艺术;形象化

在新教育理念之下,教师的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初中生物教学集科学性、趣味性、实验性于一体,而语言是学生思想的直接体现,是教师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的媒介和载体,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成败和教学效果。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既要运用具有直观性、节奏性和艺术性特点的有声语言,还要通过板书、板图及教师的表情、动作等无声语言,使声、形、色、情、趣融为一体,多方位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这样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他们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知识,提高教学效率。

一、生物课堂语言具有科学性和严谨性

生物学语言是用于描述生命体和生命现象的符号系统,生命体本身从形态、结构、行为、生理、生态等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美丽,这要求教学语言具有独特的魅力。生物学概念的准确、精练,使人们对生命现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如,基因的概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是有遗传效应的DN段。这个概念揭示了基因的化学本质是DNA,同时又反映出并非DNA的任何片段都是基因,只有遗传效应的DNA才是基因,基因又是遗传物质DNA的功能和结构单位。所以生物学概念的准确、精练是生物学语言美的核心。

二、生物学语言要形象化

初中生物教材的内容决定了生物教学过程中必须使用许多直观教具———挂图、标本、模型、实物等,同时还需要有相应的形象化语言。教师要对学生的一般水平和心理状况有所了解,使教学语言能够适应大多数学生;同时根据学生的水平进一步把学生难以理解的专业术语变成学生易于理解的形象化语言。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地组织,再用相应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

三、生物学语言要有节奏性

切实控制好课堂语言的快慢节奏,声调的抑扬顿挫以及力度的强弱是集中学生注意力的关键。例如,讲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时,由于这部分内容较多,知识点比较分散凌乱,不同的细胞结构之间又相互关联,学生理解起来不容易,理解的前提是先要记住这些内容,再组织了一场快速抢答比赛,看谁记得快,记得多。学生通过紧张而热烈的强答,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强化了记忆。

四、生物学语言要有趣味性、艺术性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使用趣味性语言,增强语言的艺术性,这样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使其兴趣盎然。例如,用“望梅止渴”的典故引导学生理解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区别及联系,学生的兴趣就比单一的解释要浓厚的多。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运用一些幽默性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生物学语言要有图表的直观性和简洁性

在生命科学知识中,会用到很多文字替代不了图形和表格,形象生动地阐释生命现象。例如,作为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基础的细胞分裂,其过程复杂,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图解,却生动地展示出其中染色体变化的过程,让人们惊叹于生命现象的奇妙。另外,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植物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等复杂生理过程以及酶的活性于温度、pH值的关系、生长素的作用与其浓度的关系等生命现象,都是以简洁的图解直观地表现出来,充分体现出生物学语言的直观美、简洁美。

六、生物学教学语言的机智性

生物学教学语言的机智是指教师创造性地运用心理学原理和教学规律,及时、巧妙、灵活地处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偶况,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课堂教学的师生双方都是活生生的人,任何精心准备的教学安排,都有可能出现一些偶况。例如,教学语言或操作上的失误、学生行为的失当、教学环境的突然改变、学生回答问题意外或者学生提出一些始料不及的问题,出现教师难以回答的局面等等。在这样的情形之下,教师要冷静思考,机智巧妙地处理,不仅要化解尴尬,还要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展示出教师的魅力,这是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

七、生物教学语言的激励性

第9篇:初一生物范文

【关键词】导入 发言 走进教材 思考

每逢丹桂飘香的好季节,就是新学期的开始,看着那一个个可爱活泼的初一新生,心里真是特别的激动和开心。与其说开学是学生焦虑综合症的开始,倒不如说是老师们不适应的开始。如何在新学期的第一课让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喜爱自己的课,一直是困扰老师们的一个难题。下面我针对如何上好初中生物第一课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一、在上课之前,导入是非常重要的,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一个优秀的教师常常会利用1-2分钟的时间巧妙引入课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节新课,尤其是初中生物的第一课,如能通过主意新颖、出人意料、富有情趣的引入,学生就能产生浓厚的兴趣,关注所要学的内容,并从此喜爱生物课。例如:教师在讲授《致同学—走进生命科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鸟语花香的视频,然后提问学生:“其中的鸟儿、花草树木都有生命吗?大家坐的椅子和用的书本有生命吗?”学生通过思考一下子就能明白原来生物都是有生命的。接着教师可以再分别播放一段关于种子发芽、植物开花和动物繁殖(家猫生小猫)的视频,让学生体会生物学主要是研究生物体的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这样一导入,学生的参与心里就被充分调动起来了,课堂氛围自然就热情高涨起来。

二、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发言

我觉得目前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初一的学生其实还很天真、很自主、很想上课表达自己的观点,可是很多老师为了控制课堂纪律混乱常常镇压或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到了初二,上课举手发言的学生越来越少,到了初三几乎没有学生愿意发言了。所以教师应该还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和发言。最近我有幸听了一位出国培训回来的老师的讲座,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有关英国中学的教学课堂时间分配理念,他们非常地重视教学课堂中老师和学生的时间比例,他们提倡TTT20%(教师讲话时间)和STT80%(学生讲话时间)。因此我觉得开学初的第一堂生物,教师通过引入生物概念以及研究的方向以后,宝贵的时间都应该留给学生,让学生看图说话和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师生共同得出总结:生物与我们的生活事息息相关的,它为我们提供了生存的基础。

三、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素材,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使学生真正地走进教材

“生物在给我们提供生存基础的同时,还在生产和生活中,给了我们哪些启示呢?接着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图片引入仿生学,仿生学——模仿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基本原理,制造全新的或改善已有的机械、仪器、建筑、工艺等方面的科学。例如:生活在海洋中的腔肠动物,如海蜇、水母等,有一套预测风暴的报警装置――钙质平衡石,人们模仿这些装置,设计制造的风暴预警仪器,能提前15小时预报风暴,并能指示方向。模拟苍蝇的翅膀及其运动模式,制造出微型飞行器,可用于灾难救援、电子侦察等。模拟蟑螂的运动方式制造出的机械蟑螂,有望在太空探索或排除地雷方面起重要作用。北京车站大厅是仿蛋壳、龟壳的薄壳结构。紧接着,教师可以再介绍一些比较高水平,高科技的例子。例如:细胞核移植技术、转基因食品、试管婴儿、袁隆平与杂交水稻、生态农业(果园养鸡)等。教师可以选择一个让学生讨论,例如“转基因食品”,其实在市场上,我们购买的很多食用油和水果蔬菜都是转基因的,譬如说:金龙鱼的转基因大豆油、转基因的玉米油、水果店里畅销的圣女果(小番茄)、菜市场里转基因的生菜等。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和相关资料给学生视觉上的震撼,甚至还可以让学生分组实验,有计划地进入各大超市和菜场,做一些简单的实地考察,真正地利用生物课所学习的知识去感受生活、从实践中更好地学习生命科学。

四、教师还应该给学生留些思考的悬念

虽然人类凭借自己的智慧,揭开了一个个生命之谜,但人类对生命的奥秘还“知之甚少”,还面临着许多难题。例如:我们能找到“第二个地球”生存吗?人长生不老吗?人类什么时候能够战胜各种癌症?转基因食品对人体有害吗?当然,人类社会还面临着人口增长、环境污染、资源匮乏、疾病危害以及生态平衡被破坏等问题和挑战,这些问题的解决很大程度上都必须依赖于生命科学。通过一番这样的语录,教师可以充分调动起了学生走进生命科学殿堂的兴趣,为以后的生物课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罗军兵.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课堂参与式教学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7.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