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幼儿心理教育范文

幼儿心理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幼儿心理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幼儿心理教育

第1篇:幼儿心理教育范文

中图分类号:B84

近二十年的幼教实践工作中经常会接触到一些具有攻击或其他各种具有不健康心理问题的幼儿,我都会将其列为个案培养对象,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留意观察,随时记录,并针对其特殊行为和举止做出分析和反思。经过长期的总结和探索积累了些许经验和一点点心得,本次研究试图了解这类特殊幼儿的心理状况和相应的教育解决方法。

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的定义是:一种完整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伤残。而幼儿园里的问题幼儿往往是心理的不健康,其问题行为是指那些和普通幼儿的一般行为相比所表现出的过度、不足或不恰当的行为。通常包括以下几种情况:社会行为问题(如攻击、破坏、说谎、嫉妒、过度反抗或任性等),不良习惯(如习惯性吮手指、咬指甲、习惯性痉挛、活动过度、注意分散、反应迟缓等),生理心理发展问题(如遗尿、不自主排便等排泄机能障碍,偏食、厌食、睡眠障碍、抑郁、冷漠、焦虑、口吃等),多动症,小儿自闭症等。

通过我的观察,这些问题行为不仅影响幼儿的生活和学习,同时也阻碍了幼儿正常的心理发育和发展。多年的一线工作,我发现在幼儿期,因为各种原因形成的问题行为是普遍存在的。因此,我觉得自己可以在该领域进行尝试研究活动,并通过努力,帮助和促进幼儿以更好地的发展。但因自己的能力有限,在此仅仅将所遇到的较典型幼儿的不健康心理进行研究分析。

一、研究对象问题行为的表现特点及分析

(案例一)从小班带起的欣欣(女)小朋友常常会感到受挫折或不顺心,特别易怒,同时还会采取打人、冲撞、踢人、掷东西、大声哭喊、满地打滚(室内、户外、操场、平台随时随地)或其他类型的攻击行为。并且该行为发生的频率特别高,小班时,基本上是一天一次甚至一天多次。为制止和教育欣欣,我的身上也不知挨了多少次她的拳脚了。

分析:

通过特意与家长接触沟通,我了解到该幼儿的大概家庭状况。欣欣的家是城中村且又是个临街的大院,居住人员复杂,父母职业较自由,闲暇时间较多,父亲常去打牌往往一打几个通宵,常常当着孩子引起家庭争吵打斗。另外,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也是采取最简单省事儿的方式:一哄骗许诺、二无原则溺爱、三粗暴镇压。这无疑说明欣欣的坏脾气是受到了家庭因素的严重影响。很早就被传送的家喻户晓的“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揭示了这个后天环境对儿童发展产生影响的道理。

在观察中,我发现欣欣的这种异常行为通常出现在自己的要求未满足和于自己愿望不统一之后。如:活动结束大家都整理玩具,而她却想继续玩却未被满足。于是,她就会将手中的玩具物品使劲地扔在地上,并且哭叫打滚以宣泄不满。或者夸大同伴的一丝丝不足跑来告状,却没有听到我给予的批评后,就会立刻暴怒,自己大声指责同伴。我认为欣欣虽入园较长时间却没有建立集体意识,无论活动、思考仍以自我为中心。

(案例二)

新来的彤彤(女)初次给人的印象是表情平淡,倔强任性,注意力不集中,不善于交往,易与同伴发生争执、口角,常伴有攻击行为(打、掐、抓、咬、撕扯),几乎每日发生多起。另外,彤彤的另一个行为也很是特殊---------神经性身体抽搐。(起初只是像发冷似的一天偶尔抽搐几次,后来频繁极了,间隔十多分钟一次,最严重时还会伴有不自觉的短暂叫喊。)

在与家长的交流沟通中,仅彤彤这种身体神经性抽搐的行为已让他们身心疲惫。由于查不到原因,在专家的建议下,父母24小时轮流监测记录孩子这一症状的发生频率和次数。偶尔,爸爸会因过分担心对孩子大声呵斥,妈妈则不停地勉励孩子自己克制,却无丝毫的改变。

既然孩子在身体上都是健康的,那我们就要从孩子的心理上分析原因:

心理压力是近年来人们经常提到的名词,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压力问题不可避免地从现代人的生活中突现出来,甚至连一向被认为是无忧无虑的孩子也开始感觉到外界压在他们身上的种种压力。

桑德森和瑞慕斯伯格博士在他们的著作《耐压力的孩子——父母必读》中详细分析了不易承受压力的孩子的特征,对照后我案例中的两个孩子特征明显。

上述的两个案例在教学活动中成了两个大麻烦。可是,有一个西方谚语说得好:“麻烦还不算是麻烦,如何解决吗反倒是真正的麻烦。”

二、善于观察和正确引导帮助孩子摆脱心理压力

(一)参与运动可减轻压力下幼儿的不良反应

这个前提是先要和幼儿有充分的交流,让其先接纳老师,喜欢老师,信任老师(这一点只要有爱心和足够的耐心),然后,就是和孩子一起参与共同游戏,他会很乐意接受。

案例一中的欣欣在户外活动时总是像一条晒太阳的蛇,软软地靠着或蹲坐着只看并不参与,多次鼓励并不见效。后来,到她游戏时,我便拉着她的手一起跑或跳,起初她仍是很抗拒,但后来便扭扭捏捏地随着我一起参与,两个学期后,欣欣已经能自觉的参与70%的游戏活动了。而每次只要欣欣自己参与,我都会在大家面前特意表扬称赞她,从而让欣欣获得轻松、自信的愉觉。

(二)自信心的获得为幼儿减压

根据伯恩的相互作用分析理论,在我们每个人的人格发展历程中,都会面临这样四种基本的人生态度:“我不行,你行”;“我不行,你也不行”;“我行,你不行”;“我行,你也行”。这四种人生态度的形成,以及其发展的过程,也正是我们自信心获得与发展的过程。

(三)提供和创造一切机会让孩子融入集体中,消除心理压力

对其问题行为多包容、多理解,因材施教,给予其更多的关怀和照顾,时刻注意孩子的情绪变化。不使其异常行为过分暴露在集体或其他幼儿面前,常常让其感觉到:老师喜欢我、小朋友喜欢我。

(四)家园配合,巩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家长是幼儿教育中不容忽视的后备力量,任何活动的展开如能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幼儿健康心理的养成也不例外。

通过努力和准确的分析及适当的教育措施,三个月后,彤彤的多种问题行为都消失了,孩子的父母亲特别开心,感激,我也感到十分欣慰。

问题幼儿是存在着较严重心理障碍的孩子,也是更应得到特别关心照顾的群体,做一个细心的教育者,认真的观察和准确的分析都是十分重要的。关于问题幼儿的“心理教育”的理解,高岚的《幼儿心理教育与辅导》一书中所讲的“三个打鱼人”的故事便说明了其深刻的内涵。也正是这个故事,让我明白,在幼儿身上,有着心理教育的起点和希望,展现了心理教育的真正意义与价值。

参考文献:高岚《幼儿心理教育与辅导》;

第2篇:幼儿心理教育范文

1.人际关系出现障碍

幼儿的自闭症情况就是产生孤独感,与群体不合,因此,缺少与他们交往或者沟通的能力。有许多的幼儿自出生后不久就会出现上述的特征,表现为对父母不亲近,当亲人对其呼唤的时候,没有反应,也不喜欢他人接触自己,当他人表现出要拥抱他的行为时,他会做出抵抗。同时,自闭症幼儿在一定的程度上,无法对亲人和陌生人做出清晰的划分,也不会主动地去接触其他幼儿,缺少交往技能,也不会与他人进行对视,这些都是自闭症的表现。从在交往的过程中会回避他人的视线这点看,自闭症幼儿看人一般不会用固定的眼光,看人时用斜视或者是余光等等。

2.言语发育受到损害

自闭症幼儿出现语言障碍的几率十分高,一旦受到损害那将是一种全面的损害,主要表现为六个方面:(1)常常表现出沉默,一般不使用语言进行交流,由于语言使用受限,能够表达的词汇十分的有限,更甚者终生都不会利用语言表达。(2)运用语言的能力受到损害,只有当他人与患儿交流的时候,必须回答的时候才会提出维护语,或者常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自言自语,也有幼儿在语言表达的时候词语运用不灵活,颠倒使用代词,使人不明白他所要表达的意思。(3)语言表达十分刻板,并且不断地重复,或者是模仿他人的语言行为。(4)说出的语句语调不一致,表现为节奏上的障碍。(5)受到自我刺激,常常发出尖叫声,发出他人完全听不懂的话。(6)除语言交流外,无法再使用其他性质的交流。

3.心理行为十分刻板

自闭症幼儿对于周边的环境有十分刻板的要求,这些要求是固定不变的,并且在环境内会进行重复的固定行为,利用特殊的动作来表现自己,这些都是他们显著的特点。幼儿对生活模式的要求也很高,每天必须要进行固定的生活,不仅是对生活环境的刻板要求,连同家居的摆放位置,每日的固定饭菜,以及移动时必须走固定的路线等等,若是环境一旦发生细小的改变,他都可能表现得十分焦虑,或是十分的愤怒。自闭症幼儿可以在自己的世界内专注地玩游戏,例如,不断地摆弄积木或者将一部电影反反复复地看许多遍。对于正常幼儿喜欢观看的动画片,患儿则表现的毫无兴趣。

4.智力和认知上的缺陷

自闭症幼儿与同龄的正常幼儿相比,反应力相对比较迟钝,只有少数的幼儿在智力发育上能够接上正常儿童的标准,但在某一个特殊的领域上,可能会超越正常同龄儿童做出较高的反应水平。例如,有些患儿对于机械事物比较感兴趣,因此,在这方面的记忆能力较强。还有患儿对于同龄儿童阅读较为困难的书籍能够毫不费力地阅读,虽说能够掌握更多的词汇,但是却无法通过语言表达出来。

二、对幼儿进行心理干预策略

1.干预幼儿的非语言交际行为

语言表达能力正常的幼儿在开展语言学习之前一般都是利用非语言的手段来进行交流的,但是自闭症幼儿在使用非语言交际行为的时候,常常使用那些十分原始的、常人无法理解的动作来进行沟通。因此,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将自闭症幼儿的这些行为定位为希望引起人们的注意力,满足其交流沟通的需求。因此,我们在对自闭症幼儿进行训练的时候,要着重对其非语言交际行为进行培训,纠正他们的行为。例如,教导患儿在表达的时候用摇头或者点头的姿势表达自己的需求,利用指点来表示自己想要什么或是想表达什么,或是做出其他的一些交际行为以达到象征性的作用。我们应该将重点放在对患儿的动作训练上,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帮助幼儿可以通过指示动作将自身与环境之间形成一种信息交换的过程,促进患儿发展认知能力。

2.共同注意能力训练

自闭症幼儿在共同注意上存在极大的问题,他并不能够充分地发现他人注视点的不同并做出调整,也不能同时地关注二者以上的事物。因此,在进行早期训练的时候,教师要时刻对自闭症幼儿的注意点进行关注,在训练的过程当中,教师发出指令后,要帮助患儿进行注意力的引导,确认注意力的集中。首先要训练的内容就是让患儿对事物保持共同注意。例如,在大厅的中央放置一把椅子,让患儿共同注意,然后听从教师的指令,当教师下达“坐下”的指令后,就立马执行。

3.社会性情感的沟通训练

第3篇:幼儿心理教育范文

一、加强幼儿心理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1.幼儿心理教育可以使教师充分了解幼儿的心里想法

研究并不断加强对幼儿的心理教育可以更加充分的了解幼儿心里想法。幼儿教育工作者要想做好幼儿教育活动安排,亲密接触幼儿就必须科学的掌握幼儿的心里想法与心理变化情况。对幼儿的心理特性进行掌握是幼儿活动能够顺利进行的必要前提,所以应该予以认真的重视。在幼儿的世界里,世界是新奇、有趣的,他们对于周围环境和各样事物有其自己独特的认知,往往对于一个事物会奇思妙想,并提出很多问题,教师在这个时候就需要充分掌握这些幼儿的心里独特想法,耐心的解答幼儿提出的各种小问题,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是非观,形成好坏之分、善恶之分。

2.过心理教育促进幼儿学习

幼儿的学习规律是分不同时期的,不同时期的幼儿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和程度大不相同,所以对幼儿进行教育一定要结合幼儿的实践发展情况进行。只有确保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知识讲解教育才能使幼儿充分的学习到相关知识,否则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教育结果。而目前的很多家长和教师往往忽略了幼儿的发展规律,一味的要求高成绩,在幼儿时期就对其进行晦涩难懂的知识教育,即使在短期内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效果,但就长远来看却大大的影响了幼儿的良性教育发展。

3.通过幼儿心理教育可以帮助幼儿创造舒适的成长环境

幼儿心理变化是有一定的表现形式的,经过多年的幼儿教育实践工作可见,只有使幼儿生活在快乐、和谐、轻松的环境中才能建立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其更加的开朗、活泼。而一旦幼儿生活在吵杂、枯燥的环境中,则会出现很多消极心理,甚至导致幼儿产生自卑心理,出现不合群现象。通过对幼儿的心理表现的观察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舒适健康的成长环境。

二、观察方法在幼儿心理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1.通过观察日记记录幼儿的心理情况

使用日记记录形式是观察方法之一,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就曾采用这种方法记录她第一个孩子出生后心理变化情况,由此写出了著作《研究儿童心理学》[3]。通过日记形式记录幼儿的成长轨迹和心理变化可以有效的获取幼儿的心理信息,对于针对性的心理教育意义重大。日记,可以记录幼儿的日常生活,包括课上回答问题的表现以及课下游戏时的情绪变化。长期的记录可以是教师明确幼儿喜欢怎么样的课堂教学形式以及游戏活动,并对幼儿的心理特征和情绪变化都能做好总结,以此来充分了解幼儿。但是由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尚未被广泛采用到对幼儿的心理教育工作中。

2.记录典型事件方法

典型事件记录方式是观察法中对特定事件进行研究记录的一种方法,该方法时间限制较小,可以随时记录幼儿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通过事件发生的原因、事发过程以及发生之后幼儿的表现记录来观察幼儿的心理情况以及变化。比如,可以记录两个幼儿之间的矛盾过程,通过矛盾双方的年龄、性别、家庭、矛盾发生原因、发生经过以及事件的最终结果等记录来观察幼儿在其间的心理发展情况。根据观察到的事件内容以及心理总结可以发现幼儿的实际心理所想,这样就可以在今后的教育中尽量规避这些问题,减少矛盾的发生率,降低纠纷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3.记录幼儿行为的发生率

对幼儿行为的发生率进行记录,目的在于记录并观察幼儿很多常见行为的发生情况,通过发生频率的计算最终制作相应的记录单,这样就可以有针对性进行行为规范。比如,详细记录幼儿窃窃私语情况、动手动脚习惯、烦躁不安情绪以及冲动行为等。对这些常见的行为进行研究分析,可有效的提高教师对幼儿心理的了解,并对幼儿教育、教学有一定的帮助。教师可以通过规律的掌握来有效的吸引幼儿的课堂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

第4篇:幼儿心理教育范文

关键词:幼儿;健康教育

人们,尤其是父母对幼儿的物质生活、知识学习比较重视,却往往忽视了幼儿的心理健康。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应该是预防和发展,对象应是全体幼儿。通过多种途径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提高幼儿的整体心理素质,维护和增进幼儿的心理健康水平,这是当前我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策略。

一、幼儿时期的心理特征

幼儿自2岁以后,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在某种程度上有了自己的是非标准与行事态度,会有反抗、自私的行为出现,对成人的要求,往往不那么顺从听话。此时若是过多地限制或干涉幼儿的行为,会对幼儿性格的发展形成不良的影响。随着幼儿的逐渐成长,一方面,他们不仅身体获得了良好发展,也变得更加活泼好动,活动时变得灵活,对周围生活也熟悉了,主意也多了起来,能够靠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具体形象的思维活动,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另一方面,幼儿的有意行为开始发展,他们能够听懂成人提出的一些要求,能抑制自己的某些行为,在玩游戏前会想一想玩什么,怎么玩,对外界的观点和看法开始变得敏感,容易受家长及教师的影响。家长和教师要根据幼儿的这些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二、重视幼儿的问题性教育,提高其心理素质与能力

在幼儿教育的实际工作中,应当注意以幼儿间实际发生的问题为教育素材,对幼儿进行讲解、分析,组织他们在矛盾、冲突的情境下,自己可能会如何做,应如何做才更恰当、有效。抓住实际正在发生的冲突事例进行更具体、更直接的方法指导,并让幼儿实践、运用这些方式,这就是问题性教育。问题性教育要求教师在幼儿教育实践工作中,转变对幼儿身上发生问题的价值的认识,对幼儿交往中各种性质的行为保持敏感,善于从幼儿的具体行为和幼儿间发生的事件中选择出恰当而重要的教育点,并精心设计有关的教育活动。教育中要注意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注意引导幼儿自己思考解决冲突的多种方法,尽量不要包办代替。同时要组织幼儿讨论、进行角色扮演及情境模拟实践,交流自己扮演不同角色时的心理感受和做出不同情绪行为时的亲身体验。这些都是进行问题性教育的有效方法。

三、用多种教育形式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1.组织课堂教学,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故事、儿歌、讲述、谈话、情境表演等手段。由于幼儿完全不具备心理健康知识,更意识不到一些不健康的心理所产生的严重后果,因此,教师应通过组织课堂教学活动,让幼儿清楚哪些因不健康心理表现出来的情绪、性格及行为方式对他们的身心发展是有害的,还要让他们明白应该怎样做才是对的。课堂教学形式有多种,这要因内容而异。如对在幼儿当中比较突出的、带有普遍性的以自我为中心、不懂谦让、不会分享的心理,就可采取情境表演的集体教育形式,由师生共同参与表演错误的行为方式,然后通过共同讨论让幼儿续编应该如何去做。如此幼儿就能更好地内化教师对他们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

2.通过组织各种游戏活动,在实践中让幼儿多参与、多锻炼。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认知上,应该着眼于幼儿的情感体验和形成健康行为。而游戏活动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幼儿内在的需要。因此,这就需要教师有的放矢地安排一些内含心理健康教育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多参与、多锻炼,让他们通过情感体验和亲身感受受到教育。比如在户内游戏活动方面,教师可安排一些大型纸浆画和集体绘画活动,这样孩子们的交流能力和协作精神就会得到锻炼。在体育游戏方面,如《走独木桥》、《抢占阵她》的游戏,可培养幼儿大胆、勇敢、不怕困难的性格。

四、拓宽教育途径―――家园密切配合,巩固和发展幼儿健康心理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位老师,也是最亲近的人,对幼儿的影响非常大。所以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不应仅仅局限于幼儿园中,而应与家庭密切合作,共同为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如果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往往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实施“家园共育”,开辟“家长园她”栏目,向家长宣传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新问题、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争取达到教师、家长思想上的共识,让家长对幼儿健康心理教育重视起来。

2.利用“家园联系册”,使家长和教师可利用书信的形式交流。这种积极的沟通使教师和家长对幼儿在家和幼儿园的表现都有了充分的了解,更加有利于对幼儿的健康心理教育,而且对教师与家长只有在接送孩子时才有的短暂交流做了弥补。

3.开办家长学校,请专家和骨干教师进行专题报告,使家长对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

4.通过家访活动,巩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教师应根据本班幼儿心理方面的具体问题,制定出家访计划,和争取对全体幼儿进行家访。了解幼儿在家的真实表现,指导家长教育幼儿的科学方法,使其更好地参与到幼儿健康心理教育活动中来。

五、建立科学的幼儿心理档案,对幼儿心理健康水平进行科学的评价

第5篇:幼儿心理教育范文

【关键词】新时期;创新;心里健康教育;幼儿

对孩子进行学前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因为这个时候孩子的心里发展成长道德的发展正处于非常关键的时候,幼儿的心里健康将会对孩子们以后的认识、情感、个性和道德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新时期对于幼儿的心里健康教育又出现了不同的指导理念,针对新时期的不同理念可以提出一些积极有效的创新策略。

1幼儿园在进行学前教育的时候开展幼儿心里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1忽视对幼儿进行心里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从幼儿园和家庭的角度出发,对于孩子的身体健康和机能的培养是比较重视的,但却往往忽视了孩子心理健康方面的培养和教育。没有充分的认识到孩子在情绪情感态度以及社会交往能力的不足之处,这样就会导致孩子的生理和心理不能保持同步。

1.2没有专门的课程关于幼儿心里健康教育

在幼儿园目前开设的课程当中,没有专门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不能及时对幼儿的心里问题进行及时系统的辅导,导致一些幼儿出现心里问题。由于缺乏专门的课程对幼儿进行有效的辅导,导致幼儿缺乏一定的指导,不能对自己进行一个客观的判断,以致出现问题。

1.3只对个别有心里问题的幼儿进行辅导,忽视全员教育

幼儿园长期以来对于幼儿心里健康教育问题上不够全面化和系统化,仅仅针对一些有问题或者是具有不良品性的儿童,而忽视了全体幼儿的心里健康培养。对于新时期的幼儿心里健康教育来说,更重视的是全体学生的心里健康发展而不是只针对个别的幼儿。

1.4仅仅重视幼儿园的教育而忽视了家庭的教育

虽然幼儿园对孩子的学前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不能仅仅依靠幼儿园对其进行教育,应该考虑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其实家庭教育对于幼儿的心理教育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家庭的教育和社会文化的影响使得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得到一个有效的延伸和效果的评价,使得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持久性的发展和培养。

2新时期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策略

2.1转变幼儿的教育观念,把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幼儿的各个活动中去

对于幼儿园的老师来说,一定要转变教育观念,在新时期树立一个幼儿教育的创新理念,一切以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作为主要的目的,并且对幼儿日常生活中的情绪和情感态度和社会交往能力,把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各项活动中去,使幼儿可以得到全方面的教育和发展。在对幼儿教育的课程设置上也应该注意平衡知识的培养和心理教育的比重,这样可以让心理健康教育和知识技能的培养同步进行。可以在幼儿当中开展一些符合幼儿知识水平的讲座既可以学习新的知识又可以满足幼儿的心理需要,达到学习和心理教育同步的目的。

2.2积极创设适宜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

一定要创建一个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环境,这样就可以给孩子们提供一个积极向上、和谐民主的环境。好的环境对正在处于身心发展的幼儿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具体的实践当中,应该对幼儿进行适当的疏导教育,让幼儿可以对事物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和看法,从而对自己做出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评价。

2.3不仅要关爱个别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还要促进全体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在对幼儿的心理健康进行教育时候,不仅要重视个别有问题的幼儿还要从全体出发,关注全员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通过一些日常的活动展现出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这对幼儿以后上学起着一个基础作用,良好的学前教育促进了学生未来的健康发展,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培养了幼儿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心理。

2.4建立幼儿园、家庭、社会多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持久、动态的发展

对于幼儿的学前教育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不仅仅只关注在幼儿园受到的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也同样重要。要通过这些建立一个良好的沟通和联系,使幼儿的学前教育有一个好的延展性和发展性,让孩子不同程度的接受教育,结合幼儿所处的人文环境做到因材施教,对于幼儿当中出现的不良行为要及时查找原因,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指导,不仅从幼儿园做起也从家庭和社会做起。

3结语

在新时期如何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这是一个动态持久的过程,对于老师来说都提出了一个挑战,他们要与时俱进,改变以往的态度,在教育实践的过中不断的提出创新的策略,关爱幼儿的健康全面发展,不仅要培养幼儿的知识和技能还要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这对幼儿未来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说学前教育是有必要的,为以后的教育成长提供了一个基础,让孩子们以一个积极健康的状态面对未来。

参考文献:

[1]方文艳.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若干问题探析[J].上海教育科研,2007,(10):66-67.

第6篇:幼儿心理教育范文

一、柔性管理是教师心理特征的需要

(一)幼儿教师的职业心理特征

首先,就幼儿教师的工作特点而言,教师除了要完成教学任务,还要照顾幼儿的一日生活,而自我学习、收集资料、教育教研以及家访等工作都很难在“八小时工作时间”内在特定的办公地点完成,也就是说幼儿教师的工作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他们工作的数量和质量也很难用一个标准的尺度来衡量。

其次,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使教师的心理具有求知进取、善于思考、喜欢说服、讨厌压服的特点。“为人师表”的社会期待和强烈的自尊心,促使教师能自觉地严于律己,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尤其是职业成熟度较高的教师,有着追求事业成就的强烈愿望,其事业心、责任感强烈而持久。他们不仅希望得到孩子的喜爱,家长的认可,也希望得到领导的肯定。如果置教师的工作特点和心理特点于不顾,动辄向老师施加压力,使老师连基本的“人格自尊”和“人身自由”都没有,势必会使其产生逆反心理和反抗行为。这种反抗行为即使不表现出来而埋于心底,也会产生情绪上的不安而导致工作情绪的消极。

(二)幼儿教师心理需要的主要表现

1.自尊的需要。

自尊心不同于虚荣心,它是人对自我的一种肯定和对自身人格与尊严的维护。幼儿教师可以说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不仅要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还要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这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技能技巧,还要善于学习,积极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工作琐碎而辛苦。然而,教师从不惧怕和吝啬体力和脑力的透支,也很少计较物质的回报,但却很在乎自己的劳动是否得到同行的认可和家长的好评。

2.交往需要。

人类是群居在一起的,每个人都有合群的愿望。教师的劳动既有个体性更有合作性,教师与领导、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幼儿、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人际交往频繁,他们更希望工作在一个团结融洽、充满欢乐和谅解的群体里。

3.成就需要。

教师的工作既要受到幼儿园内部的考核,又要随时受到孩子和家长的评价,并且这种考核和评价不但会影响教师的物质待遇,而且还决定教师在家长中的声誉。因此,教师很看重工作效绩,很少有人甘于平庸;教师也是最有进取心的群体,对自己已经取得的成就总有一种不满足感。

二、营造柔性管理氛围应遵循的原则

(一)科学与人本相结合

从管理发展史看,幼儿园管理经历了从传统管理到科学管理,再到人本管理的不同阶段。进入21世纪,管理在理念和原则上进入了一个综合的时代,即科学与人文的结合。所谓科学管理主要是以法理为基础的规章制度。所谓人文管理就是按照现代人的本质特点和需求,营造能够激发和强化每个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文化氛围,使大家在团结、和谐、温暖、愉快的人际关系中努力工作,实现自身的价值。科学与人本的结合与统一,为幼儿园创造了既科学有序、有章可循,又生动活泼、充满健康的工作环境,大大地激发了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竞争与协作相结合

合理的竞争是教职工工作动力与活力的源泉,而友好的协作是工作取得成功的有效保障。可以通过评先进、评优秀、评职称,给予各种奖励来开展各种竞争,激发每个教职工的积极性;同时,还要重视个体团结协作,鼓励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在鼓励协作上,可以采取以下方式:组成教研组,进行教研合作;组成“传帮带”组,进行老教师、优秀教师“传、帮、带”年轻教师、落后教师的协作等。对于评奖所激发的竞争,经过不同形式的协作,可以得到正确地引导,从而形成了既蓬勃向上,又乐于助人的良好局面。

(三)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

园长要时刻关心教职工的物质生活,努力创造条件,提高他们的生活待遇,给予物质激励,这是现代管理的物质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会使人心涣散,人才流失。同时,园长更要重视对教职工的精神激励,包括用自己的表率作用感召人,用真诚的关心、表扬和荣誉来激励人等等。在物质激励方面,要努力为教职工提高物质待遇,而在精神鼓励方面,要时刻装着教职工的疾苦,谁家有困难,谁的身体不好,要主动热情去帮助,去看望,使每位教职工都感到园长和领导班子是他们靠得住的人。

三、实施柔性管理的措施

教师的任何积极行为都是在心理需要的支配下完成的。管理教师就要注重对教师心理活动的研究和把握,寻求入情入心的工作方法。

(一)树立“以师为本”的管理思想

树立“以师为本”的思想,其实质就是要重视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使教师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人性得到最完善的发展。“以师为本”就是要让教师在幼儿园事务中体现出主人翁的地位,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参与幼儿园的管理。这一方面可以激发其主人翁意识和工作责任感,激发其主动精神和创造意识,提高教师的自我价值感,增强工作效率;另一方面由于教职工参与幼儿园管理,增加了管理的透明度与可信度,增强认同,使全体教职工对幼儿园的管理更具信任感和归属感,使每个教职工明白个人的成长、发展与幼儿园事业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提高教职工的自豪感、责任心和使命感。

(二)采取柔性管理的的三大策略

1.实施因人管理,发挥教师的内在潜能。

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每个人身上都有与众不同的特质,都有巨大的内在潜能。是否能够展现每个人的特质,尤其是发挥巨大的内在潜能,是衡量管理者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之一。教育工作是最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幼儿园实施因人管理,可以使每个教师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模式,可以展现每个教师与众不同的特质,可以发挥每个教师的内在潜能。在实施因人管理时可以根据每个教师的特质和潜能,提供相应的岗位,发挥他们的特长,并为教师的成长制定相应的计划。每个教师的原有素质和能力不一样,所以其成长的速度也就不一样,应当注重创设宽松自由的人际关系氛围,根据老师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计划。

2.实施放权管理,为教师提供弹性的工作空间。

现代管理理论认为,权利和责任是难以分割的,有权利才会产生责任感,没有权利很难产生责任感。园长适当放权,实施放权管理,一方面可以将自己更多的精力投放到更重要的工作中,另一方面,可以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使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妥善安排工作,进而形成自己特有的教育教学风格。因此,实施放权管理,要给教师自主安排活动的权利。如改变过去全园统一安排班级一日活动的规定,允许教师根据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和教学实践自主安排班级一日活动;要给教师合理安排资金的权利。如购置玩具和图书时,请教师根据本班资源情况与需要自主购置玩具,这不仅给了教师一个更自主的空间,还大大减轻了行政人员的工作量,也使幼儿园的资金得到更合理的利用。

3.实施互动管理,形成全方位的交流平台。

第7篇:幼儿心理教育范文

关键词:幼儿 心理健康 幼儿心理健康的教育形式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科技日新月异,竞争日益激烈,社会的生活节奏变得也越来越快,不仅是成年人的工作,幼儿的教育也变得紧张跟力不从心起来。如摘要所论述,幼儿是21世纪社会经济建设的社会发展的主力军,这些孩子的综合素质发展的如何,特别是心理素质是否随着社会的日益强大也变得强大,将直接影响到21世纪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幼儿的生命的保护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这里所说的健康不仅指幼儿的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指幼儿的心理健康。幼儿的心理健康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并且不可懈怠,不仅家庭要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幼儿园也要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甚至走进幼儿教育的课堂都是很必要的。然而通过我多年的观察和实地考核,不少地区的幼儿心理教育做的并不到位,甚至有不少地区为了典型培养一些反应比较快的小学生,经常忽略其他反应稍微慢一些的小学生,本人认为,这种做法绝不可取,必须摒弃。所以本文从我国幼儿心理教育的现状出发,根据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通过各种途径,有针对性的提出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及如何正确、有效的进行幼儿心理健康的教育。

一、现阶段我国幼儿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现阶段我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幼儿教师的有压力

在日益竞争的压力下,我们会经常听说幼儿教师的压力逐渐增大,他们经常抱怨:“这些孩子不好管教”、“孩子太调皮”、“孩子不听从管教”等,这些老师表现的工作中积极性不高,还经常抱怨,工作没有可以值得使他们提高提高他们积极性的地方,“愁死了“、”累死了“成了他们的口头禅,这表明我国幼儿教育的老师的心理也不是和健康,熟知,一个心理不健康的老师,怎样会教导处心理健康的学生呢?在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当中,大多数老师还普遍存在着自卑心态和嫉妒的心理,幼师之间的竞争已经形成了不良的恶性竞争,严重不利于幼师心理的健康发展。由此可见,在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幼师的心理教育也极为重要。

需要说明的是,在如今的社会造假普遍存在,比如现在讨论的幼师的问题,在现阶段的幼师教育工作中,不少幼师几乎没有幼师的工作证,幼师没有经过系统的幼儿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由于基本功不行,在面对幼儿的一些了心理健康问题是往往也是手足无措,不能对幼儿表现的心理障碍进行有效的矫正等。

(二)重视不够、观念落后

1996年3月9日原国家教委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第12条就明确提出“幼儿园必须切实做好幼儿生理和幼儿心理卫生保健工作”,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仍然与国家的政策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即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我们所有幼教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第一,我们利用幼儿园的一些教学设备,加强宣传,加强引导,让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养成良好的习惯。第二,我们要经常和家长进行沟通,让孩子们在家里的时候也能受到良好的教育。这样对孩子们的心理健康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现阶段幼儿心理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幼儿的心理教育仍然是表层现象

在大多数幼儿教师看来,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孩子的思想问题,是思想的不健康 ,所以大多数老师就从思想教育出发,引导幼儿的心理健康。更堪忧的是,幼儿心理健康问题被教育工作者认为家庭的问题,不是他们所能及的,所以干脆就把这些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交给了家长,在幼儿园阶段就不在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了。即使有些幼儿园还在关注这些孩子的心理健康,也只是表象工作,甚至有的幼师还强迫孩子说,那样做不对,这样做才对及应该怎么去做等等,严重扼杀了幼儿的心理想法,如果长期这样下去,不仅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没有丝毫的帮助,甚至较大的负面影响也会接踵而至,比如幼儿会表现的没有主见,有自己的想法也不敢讲出来等等。

(二)幼儿的心理健康的具体表现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细心进行观察,你几乎就可以发现,几乎每个孩子都时不时的有这样的表现,如:多动症、吮吸手指、焦虑、忧郁,发呆等,这些从某些方面也说明了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幼儿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只能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办园水平,师资力量,并且主动和家长一起,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引导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现在社会一些不好的现象对孩子们造成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龙素华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初探 《甘肃教育》2011年19期

[2]姚本先 邢贯荣 高英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初探 《安徽师范大学 安徽毫州市幼儿园 》2007年5月19日

[3] 古淑青 赵荣霞 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及教育现状分析 《学理论》2012年09期

[4]王彩凤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早期教育(教师版)》2011年第Z1期

第8篇:幼儿心理教育范文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05―0025―0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如今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个阶层的关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幼儿未来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及时对幼儿心理问题进行矫正、帮助,能够提高幼儿的自信和心理素质,同样也是每一个幼儿教师的工作目标。本文重点以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为出发点,探究如何实现有效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 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方式有问题。受我国传统家庭教育观念影响,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能够吃好、穿好、身体健康就是对孩子最好的呵护,家长往往对孩子的投资主要侧重在衣食健康中而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得现代家庭教育轻视了幼儿的行为习惯培养、情感需求。在幼儿园教育中,往往由于多种因素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例如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教师往往过多重视活动特点而忽略了幼儿的身心特点;过多重视自体功能而忽略了幼儿的德美教育;过多重视动作熟练度而忽略了幼儿的个体差异。这一系列的错误教学方式,不仅错过了在关键时期幼儿的意志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而且还导致幼儿对体育活动失去兴趣。

2. 缺乏健康的人际关系教育。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离不开在幼儿园所接触的人或事,而在幼儿园中,幼儿的人际关系教育主要是在教师与幼儿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第一,师幼之间的关系不和谐。很多幼儿由于年龄较小,对外界的人或事比较陌生,缺乏家庭中的安全感,非常渴望外界人能够对自己理解、尊重。然而很多教师在处理师幼之间的关系时,往往是自上而下的处理方式,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以主观的兴趣、目标出发,幼儿往往都是被动接受,使得幼儿很容易产生敌对情绪、不安全感、无信任感,从而表现出焦虑、退缩、不安等情绪,对陌生的环境感到不知所措。第二,幼儿之间关系不和谐。幼儿从家庭走到幼儿园,从家庭生活转变成集体生活,由于年纪小、交往能力差、个体差异等因素,使得很多内向的幼儿往往在幼儿园被漠视,这让幼儿感觉到孤立无援,如果得不到及r的开导、帮助,很容易造成心理障碍。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解决对策

1. 加强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辅导水平。作为幼儿教师,应该学习心理学论,将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作为任职幼儿教师的重要因素,并且幼儿园有义务培养教师的心理辅导水平。通过加强幼儿教师的辅导水平,能够有效建立起师幼之间的和谐关系,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实践与研究,才能够真正了解幼儿的心理状况,这也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奠定了基础。同时,不同地区可以成立幼儿心理咨询机构,定期邀请专业的心理专家进行心理教育培训工作,并且定期开展有关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文化活动,从而实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工作。

2. 加强家长的心理教育培训工作,加强家长和教师之间的沟通。幼儿最初的成长环境是家庭,并且通过幼儿的心理状况能够体现出家庭状况。一个良好、温馨的家庭能够给幼儿提供积极、稳定的心理状态。家长作为家庭的主导者,对幼儿健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样也是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所以,幼儿园应积极展开家长心理健康培训工作,让家长能够更多地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尊重幼儿的心理想法,保证能够与幼儿保持良好的沟通。同时,家长与幼儿园要保持畅通的沟通渠道,加强二者之间的亲密合作,共同帮助幼儿建立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

第9篇:幼儿心理教育范文

1.1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不高

幼儿教育心理学大多考验的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但是一般大多中职学校的学生多对舞蹈、美术等艺术方面感兴趣,缺乏理性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书本的内容缺乏充分的认识。因此对于幼儿心理教育这门课的学习丝毫不感兴趣,没有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这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是个很不利的因素。

1.2教师教学模式单一

现在中职学校幼教专业的教师自身缺乏实际幼儿教育的经验,空有满腹的理论基础,因而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是一味地给学生传授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很少考虑到学生实际的专业学习能力。外加幼儿教育心理学这门课本身就难懂枯燥,学生不会应用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不懂如何应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去。教师教学模式单一、教学经验不足都是目前这门课程所存在的问题,导致学生的吸收效果差。

2.提高幼儿心理教育教学质量的方法

2.1丰富课堂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应多注重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让原本枯燥的幼儿心理教育学这门课增加趣味性。作为老师,我们可以引入一些新的元素,让学生充分了解这些幼儿的思想,比如通过播放ppt,播放小视频等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寻找到能够让学生自己去思考的点。多给学生做一些有关心理学的小测试,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2.2积极参加幼儿教育实践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这不仅是对于学生的要求,更是对于教师的要求。老师和学生双方都应多与幼儿打交道,从而充分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一方面对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很有帮助,另一方面对于幼教专业学生的专业水平的提高和专业能力的培养都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关中职学校可以在暑假开展义务的幼儿支教活动,让每一位幼教专业的学生充分融入到这样的活动中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锻炼自己与孩子交往和相处的能力,无形中对他们自身的专业水平都有很大的提升,多与孩子交流,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得恰到好处。

2.3转变思维模式,实现全面发展

通过前面的论述可以了解到,幼儿教学心理学这门课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要打破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思维方式,不能只顾生搬硬套,而是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去全方位、多层次地考虑问题,锻炼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幼教专业的学生,我们要热爱自己的专业,了解幼教这一专业的就业前景,做好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要充分认识到自己如今对课程的掌握水平在自己今后的就业中都会体现出来,相信在自身全面发展的同时必定能对这门课有着更深层次的了解。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