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村官思想工作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思想方面
参加工作至今,已经一个月了。一个月,在历史的长河中,只不过是小小的一滴水滴,然而,在人生的征程上,我却度过了一段宝贵的时光,蓦然回首,沉心静思,颇有几分感触、几点感悟。
(一)从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思想转变
一个多月的工作对我来说感触最为深刻的就是自己不再是一名学生,而是一名走向工作岗位的员工。告别了学生生活,来到了一个新的环境,一切都是从零开始。以前是学生,自我主义比较强,现在在基层工作,不能再有这样的观念了,要以人民群众为主,要有集体主义,关心三农的发展。在处理事务方面也不能随便了事了,要做到精益求精,把领导安排的工作做到最好。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所以首先在思想上做好了接受新挑战的思想准备。加强学习,注重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提高。从小事做起,克服浮躁心里,沉下心来踏实苦干。深入群众,深入基层,立足本职,发挥自身优势。
(二)尽快地使自己从基层工作的“门外汉”转变成“内行人”。
曾以自己是“象牙塔”中的一份子感到骄傲,而现在,应以自己是选调生中的一员而自豪。从学校到地方,从学生到干部,从理论学习到具体工作,这一转变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过程。而过程的第一步就是思想认识的转变,也就是由“务虚”向“务实”的转变。只有思想认识到位,工作才能积极有效地开展。所以,当借“解放思想见行动,更新观念促发展”的东风,从思想上自我解放,自我转变,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进入角色,早日担起为人民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的重任。
(三)继续学习,不断提高。
学生生涯的结束,并不代表学习生活的终结。恰恰相反的是学习生活刚刚开始。刚从学校毕业走上工作岗位,要学习的东西很多,既要向书本学习,又要向实践学习,既要向领导学习,又要向同志学习。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提高,不断进步,不断完善。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学习将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只有不断学习,才能紧跟时代步伐,不被社会淘汰;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执为民之政、兴国之政。作为选调生,作为机关工作者、经济建设者,人民需要我们学习,我们自己更应该自我加压,奋发图强,努力拼搏,勇攀高峰,成为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带头人。
(四)端正态度扎根基层锻炼,努力提高工作水平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乡镇是整个社会的缩影,通过乡镇工作可以了解和熟悉社会,掌握生活和发展的能力,只有在基层,切实了解百姓所思、所需、所为,工作才能少走弯路、少出偏差、少有失误。我认真珍惜锻炼的机会,力求在工作中增强本领,在实践中提高能力,在磨炼中增长才干。
二、工作方面
(一)尽快熟悉情况,了解工作流程
做为刚刚步入行政工作的新人来说,在很多方面都是不熟悉的。来曾溪乡一个月以来,为了能够尽快的了解乡情,掌握行政工作的流程,能够更快的适应行政工作,一方面在闲暇的时间学习了一些相关资料,向有经验的前辈和同事请教自己不懂或者迷惑的地方。在这里也感谢领导和同事对我耐心的教导。另一方与一些领导和前辈下乡,能更为感性的了解我乡关于经济类产业的情况和农民的生活状况并参加到劳动当中。
(二)按时参加各项会议,并做好会议记录
严格要求自己按时参加举行的各项会议,端正态度做好每次会议的记录。通过会议能够了解乡上近期和长期的工作安排,也为更好更快的了解情况适应工作奠定了基础。
(三)认真及时完成领导安排的工作
还记得,当我第一次来到衡阳市委党校的时候,心里既兴奋又紧张。
兴奋的是:来到党校的时候,市委组织部的领导非常关心我们的生活,为我们准备了丰盛的三餐,宾馆式的宿舍,实用的培训课程和学习资料。更让我感动的是,市委组织部的领导,还对我们外地来的大学生村官进行沟通、谈心,让我们感受到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组织是永远会关心和照顾我们的。
担心的是:一方面我不是衡阳人,不会说衡阳话,到农村工作以后会不会适应,别人说话慢点还听的懂,说得太快,就象是在听外语,听得我一头雾水,满头星星!另一方面,我们在学校主修的专业与农村工作似乎不对口,对农村的工作经验几乎为零,村民们会怎样看我们大学生村官呢?
尽管在我心中有许多矛盾,但是经过了一番思想斗争以后,终于我还是坚定信念,只要我努力向村干部学习工作方法,先当村民后当村官,真心实意的为村民服务,入乡随俗,融入村民,相信村民们一定会理解和支持我的工作的。
于是,我带着梦想启程,准备全力以赴的投身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担任好大学生村官一职!
8月15日,我正式走马上任,担任车江镇恒星村村支书助理工作。
在这里有绿波荡漾的万顷田野,有一望无垠的广阔天空,有75150部队独特的气息,更有大城市看不到的乡土风韵。踏上这片沁人肺腑的热土,我感到这里的一切都十分新鲜,令人神往。
但是在担任村官工作的日子里,我才真正体会到了,村干部的工作并不象想象中的那么悠闲,村里的事情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
我深深体会到村干部的工作繁多,村里的事情复杂,熟话说村干部的工作“大事三六九,小事天天有”。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村干部的工作“上管天文,下管地理,左管生儿育女,右管油盐酱醋!”在我上任的这三个月时间里,村里大到全村农网改造,稻田平整,集资修路,招商引资,塘坝维修工程,改水、改厕、改厨工程,沼气池建造等;小到两口子吵架离婚,村民打架、吵架等事情;村干部事无巨细,一手包揽,村民第一时间想到的、最信任的是村干部,而村干部必须在第一时间处理这些事情。
虽然村里的事情繁多、复杂,这让刚开始农村工作的我,还摸不着头脑。但是我每天虚心向村支书学习、讨教,怎样做村民喜欢的“官”,怎样处理村里大小事情等等。任何事情我都细心观察和思考。
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在担任村官工作的日子里,我每天都将所见、所闻、所感写到工作日志本上,以下是这三个月的工作情况总结与体会:
1、8-11月份,招商引资700多万,引进2个六合铁选厂。在这期间,我利用网络资源,为村里收集、查阅资料,拟定合同,跟投资方谈判具体事项,跟村干部一起做好周围村民的思想工作,最终成功引进两个企业。
2、9月份,集资修路硬化我村永丰组1公里水泥路,我们多次召开村民大会,我跟着书记一边向上级部门请求拨款,一边做好村民集资的思想工作,终于在9月底通户工程按期完成。
3、10-11月份,感觉事情特别多,冬季征兵、冬季计划生育、农网改造前期测量等等。
尤其是计生的工作,计划生育工作被人称为“天下第一难事”,确实如此!这是我自身参与计生工作的真实体会。在计划生育工作中我发现,计生工作长期以来得不到农民的配合,是计生工作难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提到计生,最难的是结扎、抚养费征收,村民听到计生就皱眉头。的确,计划生育看似很残酷的,长期以来的一些强制措施搞得人心惶惶,农民对计生干部的态度可想而知,计划生育的工作难度也可想而知了。
4、在担任村官工作的日子里,我在村里参与处理民事大纠纷、小矛盾也特别多,诸如,村民出车祸,村民打架,小两口闹离婚,村民与部队冲突等等,各种纠纷,层出不穷,好在老百姓信赖“父母官”,大小纠纷基本可以在村委会的调解下化解。
马雅昕:义无反顾回“农门”
今年24岁的马雅昕,2008年7月毕业于新疆伊犁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后,她放弃了在一所小学教书的机会,来到伊宁县萨木于孜乡英阿瓦提村,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
“很多人包括我的父母起初都不理解我的选择。他们认为,一个农家孩子师范大学毕业,在城市里安安稳稳当个教师多好,何必要回到‘农门’做事呢。不少村民也对我持怀疑态度,一个小毛孩子,又没有农村工作经验,能干成什么事!”面对各种质疑和不解,马雅昕没有动摇,她觉得能为家乡农村的建设出一份力是她长久以来的愿望。
在熟悉村里的情况后,马雅昕发现村民最欠缺的是知识和信息。于是,她利用自己懂电脑的优势,借助“三农信息服务中心”这个平台,从网上下载了国家、自治区、自治州以及县关于农业、农村、农民的一系列政策以及相关的农业知识,打印出来后挨家挨户地做宣传、做讲解。同时,为了提高村民的素质,她整理了村文化室的报夹,订阅了一些报刊杂志,让村民们能从中获取更多的信息,增长见识。
全县开展推进林果业种植伊始,英阿瓦提村的很多村民对此不理解,认为种植收益不大,投入还有风险,积极性普遍不高。马雅昕和村里的几个干部制作了很多宣传标语,走村串户做村民的思想工作,她找到了村里几个有威信的人,告诉他们开展此项工作的意义,并和村干部一起走入田间为农民种植果树,在马雅昕苦口婆心的教育、宣传和实际行动中,全村的林果业种植完成了计划面积。
努尔古丽:把自己融入广大村民中
愉群翁回族乡上皇宫村大学生“村官”努尔古丽・艾沙江对初到农村工作的情景记忆犹新。那个时候,对工作流程的茫然无知及生活上的不习惯,让她感到迷茫。尤其是许多村民都把文静的努尔古丽・艾沙江当成一个孩子,这更让她信心不足。
努尔古丽・艾沙江深知,既然选择到农村工作,就必须把自己融入到农村生活中,把广阔的农村天地当作锻炼提高自己的大课堂。在这种信念的支撑下,在愉群翁回族乡有关负责人和上皇宫村干部的帮助下,她用最短的时间调整了心态,与农民交朋友,向经验丰富的村干部学习。渐渐地,努尔古丽・艾沙江成功地融入到了村民当中,许多村民有事也喜欢找她帮忙。
努尔古丽・艾沙江对于在工作中面临的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难题,总有着清醒的认识:“其实出现的这些困难我是有心理准备的,这对于一个刚到农村的大学生来说也是挺正常的。但我觉得,要摆正自己的心态,用积极的态度去克服这些困难,解决这些问题。”
工作了半年,当地人是怎么评价努尔古丽・艾沙江的呢?上皇宫村支部书记皮尔沙掩饰不住对努尔古丽・艾沙江的喜爱:“这个女孩子不错,勤快、能干,人朴实,虽然是维吾尔族孩子,但汉语说的很好。希望她珍惜在农村基层工作的机会,好好地锻炼自己,不断地成长。”
艾克拜尔江:在农村工作能磨炼意志
一个城市孩子去当“村官”,图的是什么?艾克拜尔江・塔力普说:“在农村工作能磨炼我的意志,让我获得丰富的基层实践经验。”今年24岁的艾克拜尔江・塔力普,2007年毕业于新疆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08年考取了“村官”,被派到巴依托海乡茶依群组村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兼团支部书记。
艾克拜尔江・塔力普还记得第一天走进村里的办公室时,自己心中洋溢着一种对工作的热情和兴奋。然而,初到村里时,艾克拜尔江・塔力普却不知从何做起。一些年长的村干部告诉他:“要做好农村工作,就要学会与村民们打成一片。”艾克拜尔江・塔力普把握一切与村民接触的机会,和村民们一起下地干活,一起清理垃圾,和别的村干部一起学着做思想工作,化解邻里纠纷和矛盾。渐渐地,村民们都说:“这个城市巴郎不娇气!”
为了相互学习、增进交流,也为了更好地宣传巴依托海乡,艾克拜尔江・塔力普和同批的几个“村官”相互配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建立了一个“巴依托海乡政府网站”,里面栏目涉及到了农村和农民的方方面面。艾克拜尔江・塔力普说:“网站没开多久,栏目虽多,可内容却不是很充实。但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这个网站一定会成为一个宣传政策的平台,一个相互学习的平台,一个交换信息的平台。”
袁明:割舍不下的还是农村
袁明出生于1981年,是这批大学生“村官”中年纪最长的一位。2003年7月从新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后,先后在国美电器从事家电销售,其后又到了一家主营水暖器材的企业做销售。为了满足自己日渐浓厚的思乡之情,2008年,在外漂泊的袁明回到伊犁,到伊宁县吉里于孜镇墩买里村任村委会主任助理。
“我生长在农村,对农村有割舍不下的感情,做大学生‘村官’就是想有一种踏实的感觉,即使面对困难,也希望去尝试、去努力。”袁明说。
袁明常常到村里农民家中或田间地头了解情况,询问农民在种植农作物和销售方面有什么困难,他还经常从网上下载一些相关知识和信息传递给村里的农民,并将一些村民的销售信息传到网上,拓展农作物、养殖家禽的销售渠道。
袁明喜欢搜集资料,在日常的工作中,无论是开会还是做具体工作,他都会带着相机,记录下墩买里村的点点滴滴,为创办村文化宣传栏作准备。
袁明告诉记者,农村是一个大舞台,关键是要看演员如何去演。“作为我来说,已经找到了农村基层工作的切入点,那就是做好本职工作,发挥专业优势,运用集体智慧,真心为民服务。”
大学生村官不回避问题
大学生“村官”眼中的沈浩
朋友、兄长和导师——大学生“村官”眼中的沈浩
来源:中国人事报(1月11日)
沈浩走了,永远离开小岗了。沈浩精神留下了,永远守望着小岗的发展。忆起和沈浩一起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小岗村的3名大学生“村官”仍历历在目。
带领农民发展致富也是创业
2006年3月,安徽科技学院大三学生苗娟和她的12位同学,做好了三番五次说服沈浩,接受他们在小岗村创业的思想准备和游说台词。当他们见到沈浩后,发现之前的顾虑多余了。“好啊,小岗非常欢迎你们。”听完他们的想法,沈浩爽快地答应了。当天的情景,苗娟仍记忆犹新,“他穿件旧T恤,很土很朴实,就跟农民一个样,根本不像省城来的人,没有一点官架子,没有一点距离感。”
更让苗娟意想不到的是,一个星期后,沈浩亲自来到安徽科技学院。找到她和十几个同学,围坐在学校的草坪上交流起来:“小岗村之所以发展不起来,就是因为村民的思想落后,小岗需要像你们这样有思想、有技术的新生力量,去引领他们发展。”
经过2个月的市场调研,苗娟等3位同学最终确定来小岗村发展双孢蘑菇大棚种植。沈浩积极协调,为他们腾出28亩土地,每个大棚还给予5000元的创业补助。然而,搭建大棚的成本需要2万多元,对于在校读书的大学生来说,缺口仍然很大。沈浩又拉着他们去见县委领导,为每个大棚争取到1万元的财政贴息贷款,解了燃眉之急。
架好大棚,苗娟去奶牛场购买培育菌种的牛粪,老板看她是个黄毛丫头,根本不愿理她。回到村里,苗娟把遭遇跟沈浩汇报了。第二天,沈浩便开车带着苗娟到奶牛场,找到场长商谈,签订了长期供应牛粪的合约。出菇以后,沈浩又四处帮助联系销售渠道。
“沈书记在我眼里,既是一个平易近人的领导,更是一个知心的朋友。”苗娟说,2008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蘑菇大棚暂时遇到困难,她被安排到村里任党委副书记。可苗娟不甘心,还是想去创业。沈浩找到苗娟做思想工作:“办蘑菇大棚是创业,在村里带领农民发展致富也是创业,这种创业更有价值。”
不能因为在农村就放弃理想
在赵玲的办公桌里,精心保藏着两本学习十七大精神的辅导书。这是沈浩借给她的,再也没有机会还给他了。
“他经常把他读过的好书借给我们,还要我们坚持写日记、写工作计划,对工作要有自己的设想,不能因为在农村就放弃理想。”在赵玲眼里,沈浩就像一个热心的兄长。赵玲刚到小岗村时,住的平房特别热,沈浩帮她们装了空调,还配置了电脑和网络。
在工作中,赵玲也犯过错误。2008年7月的一天,赵玲在办公室接到一个传真的电话,操作后没成功传过来,也就没管了。后来,沈浩接到对方的电话,来到办公室要传真。赵玲说传真机坏了。沈浩走过去,调试了一下机器,传真机上出来十多份传真,许多工作都被延误了。沈浩严厉地批评了赵玲一顿。气消后,又耐心地对她说:“年轻人在工作中,要细心点,要注意细节。”还推荐一本《细节决定成败》的书让赵玲去读一读。
到村里办事要多走路
2008年8月,汪静静从大学来到小岗,担任书记助理。沈浩就像导师一样,手把手地教她农村工作方法。
2008年10月,大严组的一位妇女来村里办理小孩落户证明手续,对方的准生证、医学出生证明都没有,按照规定,汪静静不肯出具证明。那妇女竟胡搅蛮缠,破口大骂起来。汪静静委屈得流泪了。沈浩把她叫到办公室,倒杯开水安慰她:“在农村做工作,要做好受委屈的思想准备。你们每天看到我都是笑容满面的,其实你不知道,我一个人回到房间的时候,也有很多辛酸委屈。但第二天,依然要以最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去。”
小岗村行政区划调整后,最远的组离村办公地有十来里路。尽管有车,但每次下村组办事,沈浩都是走路下乡。汪静静不能理解,沈浩告诉她:“到村里办事的时候,一定不要坐车去,要多走路,村民看你开车来,就和你拉开距离了,就不愿跟你交谈了。”
来任职之前,对村了解并不多,只知道这是一个大约有两千人的大行政村,离镇驻地也不远,仅此而已。记得刚来报到的第一天,在路上,我一直在想象着村的面貌。心里既想赶快看到它,又有点害怕看到它。想尽快看到它,因为它将成为我未来三年工作和生活的场所,总有些期盼。有点害怕看到它,其实也就是我的顾虑。这样大的一个行政村情况会不会很复杂,群众基础和干群关系怎么样;村属于山区,经济是不是很落后,想到一些山区连水都喝不上,那村的生活环境是不是也很恶劣呢;村风民风又怎么样啊,我能干好吗?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涌入了脑海。
刚回过神来,车已经快到村口了。从远处看去一片绿郁葱葱,进了村子,映入眼帘的是整齐划一的一排排的房子,干净宽广的路面,房前屋后绿树成荫,空气清新,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事实证明我先前的顾虑都是庸人自扰了。到了村委会,是一座二层的楼房,很是气派,一切工作都安排的那么井然有序。我被村干部们昂扬的斗志和团结的氛围深深打动了。我想赶快了解这个集体,融入这个集体。从他们身我看到了希望,更增添了工作的信心。
来到村里头几天,一切都还不熟悉,只能在村委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每天早上早到会,扫扫地,烧开水,倒烟灰缸,刚开始的时候,村里的干部们都觉得过意不去,都说这些小事不能让我做,但我觉得没什么。在我看来,只有做好点滴的小事情,才能做好大事。同时,在村干部们不忙的时候,主动向他们请教工作经验,向他们了解村里的基本情况。
通过一段时间的了解,村里的基本情况已经掌握的差不多了。我们村位于镇驻地西南约六公里处,村里大约有常住人口人。村里充分发挥地理位置的优势,注重发展林业,鼓励村民承包山林,促进村民增收。而且形成了一条绿化带,为村子形成了一座绿色屏障。我跟村里的干部们也去过两次,山林景色很美,空气也非常的清新,一点也不比一些旅游景点的山林差。村民们大都相处融洽,友爱互助。
大部分的村民和干部都能很好的团结在一起,为发展村子共同努力,当然也不乏极少数的个人因计较得失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工作。这极少数的人应该是我们以后做思想工作的重点对象。村容村貌也在不断改造,房屋规划齐整,路面加宽整修,而且还为村民增添了娱乐设施,整个村子已经焕然一新了。村里为确保治安稳定,平安建设,还在街道上安装了摄像头。经过村民和干部的共同努力,村里已经被市连续两年评为“文明村庄”。
基本情况了解了,已经让我有了做好工作的信心,有信心不能代表就能做好,要想进入角色,做好工作,必须要让群众认可你。所以,只待在村委会是不够的。要到群众里面去,要先为村民,后为村官。因此,我经常走街串巷,自报家门,主动跟乡亲们打招呼,聊聊家常,谈谈心,看看他们的生活,听听他们的声音,
北京联合大学是一所建校近30年、学科门类较齐全的市属综合性应用型大学。近年来,校党委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深入分析生源特点,提出“办学为民、应用为本”的办学理念。学校根据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围绕服务,在创新思想政治工作上进行了探索:
一是教育管理服务化,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立足于教育,辅之以管理。管理制度的建立要以导向为前提,以服务学生的成长为目标,依照科学化和规范化的原则,实施严格有序的管理。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把管理和服务有机结合起来,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强调服务,并不意味着对学生的一切包办代替,而是教管结合,教导结合,教养结合。学校积极拓展德育途径,以党团建设、形势政策教育、学生军训、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主题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日常思想工作为渠道,达到以党团建设培养学生、优秀典型引导学生、严格管理规范学生、第二课堂锻炼学生,全面提高了学生的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素质。
二是强化学生主体权益服务,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范畴。首先要维护学生权益。作为教育消费主体的大学生应具有相对应的权益,包括知情权、环境资源的使用权、学习权和申诉权等。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要时刻重视是否保护学生权益,并把它作为我们工作的重要内容。构建完善的学生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并完善了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网络中心、后勤服务中心等学生服务体系,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全面服务。
雪中送炭暖了民心
绿水河的穷,常常让王英艳鼻子发酸。76岁的肖兴志大爷和老伴谢和菊住在残破的土墙房子里。7年前。谢和菊一病不起,用尽了家里的积蓄,为了给母亲治病,儿女们纷纷外出打工,家里只有孤苦伶仃的老两口相依为命。五组村民杨琼英因残疾生活无法自理。因家庭贫困。李天富每天只能睁着纯真的大眼睛望着那向往的校园……
很快,王英艳成了留守老人家的常客,帮他们打扫卫生,陪他们聊天谈心。每次去,她都要在场镇上买点猪肉、蔬菜给老人们改善生活。为了解决杨琼英的实际困难,王英艳多次到县民政局为杨琼英争取到了600元的“生活救助”补贴。去年中秋节,王英艳买了月饼陪肖兴志老两口过节,妈妈打了好几次电话催她回家团圆,她却哽咽着说:“妈妈,你还有姐姐和弟弟陪着,可肖大爷他们没有一个儿女陪在身边。中秋是我们的,也是他们的呀!”那个晚上,谢和菊大娘拉着王英艳的手动情地说:“你就是我们的亲闺女呀!”
王英艳每个月只有900元工资。对于一个年轻女孩子来说,还不够买一身高档的服装。但自从到绿水河当“村官”后,王英艳没买过一件像样的衣服,她把省下来的钱资助贫困的老人、失学的孩子。李天富在她的资助下重返了校园,当孩子朗朗的读书声响起时,躲在教室窗外的王英艳已是泪流满面。
授之以渔富了百姓
四周高山环绕的绿水河村条件落后,村民靠天吃饭。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留守村子的都是老弱妇孺,整个村子沉寂得没有一点生气。“一定要让绿水河富起来,一定要让绿水河的老百姓富起来。”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王英艳提出“修建村道和发展产业致富”的思路。
王英艳所提的发展思路得到了镇领导的肯定和支持。由政府补助、村民筹资的村道开始了风风火火的修建,仅用了4个月时间,绿水河村新建水泥路1.5公里、泥结碎石路2.4公里、便民路一公里。在村道建设中,王英艳和村支书、村主任一道坚守在公路建设第一线,严把质量关,提出了有益于公路施工的建议,受到施工方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詹祺则暗下决心:既来之则安之,既然自己选择了这条路,就必须坚定的走下去,而且必需走好,走出一条金光大道!詹祺明白,要想干好农村工作,仅有满腔的热情是不够的,还必须像沈浩那样熟悉农村、融入农村、和村民们打成一片。于是,在刚进村的第一天,詹祺顾不得收拾自己简单的床铺,放下行李便挨家挨户走访群众、了解村情民情。
在走访调研中,詹祺发现,村里的果品种植以葡萄和草莓为主,葡萄的栽种面积相对较大,而草莓只有二三十亩,但植草莓的经济效益比葡萄要高得多。詹祺还发现,村民们种植葡萄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病虫害防治技术不过关且销售较困难;虽然草莓效益高且不存在病虫害防治技术问题,却只有少数种植户懂技术,其他人则不敢轻易试种。因此,葡萄和草莓的种植规模始终没有大的发展。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詹祺决定从扩大草莓种植面积入手,改善果农种植结构和经济效益。
俗话说治病要“对症下药”。詹祺开动脑筋,动员起全部的知识储备,一个“成立草莓合作社带领种植户抱团发展”的想法逐渐形成。
在当地镇、村(后为社区)领导的支持下,经过多方筹备,由詹祺发起,一个叫做“三合输草莓产销专业合作社”的新型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诞生,詹祺也被社员们一致推选为合作社理事会理事长。
合作社成立之初成员只有十几户,大部分农民对合作社怀有疑虑从而持观望态度。詹祺心里明白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只有让观望者看到入社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效益,才能从根本上打消他们心中的顾虑。于是,詹祺暗下决心,寻求新的突破。
针对草莓种植户种植技术不高的现实,詹祺先后5次邀请县农委和安徽科技学院的专家、教授来到合作社,为社员讲授草莓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有了技术就有了丰收的保障。当年,合作社的草莓种植效益达到亩均8000元,创造了当地一个小小的神话。詹祺本人也通过接受培训和向有经验的种植户请教,系统地掌握草莓种植技术,从门外汉变成了行家里手。一个村民眼中的“嘴上无毛,办事不牢”的毛头小子,被社员们亲戚地称为我们的“草莓村官”。
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村民们种植草莓的积极性有了极大提高,纷纷要求加入合作社。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合作社的草莓种植面积也由原来的二三十亩发展到了近300亩,社会员增加了数倍达了50多户。
为了进一步提高草莓品质、产量从而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在詹祺的悉心组织下,三合输草莓专业合作社对种子、化肥等农资进行统一采购。这不仅节省了种植户的时间和精力,更重要的是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例如,仅化肥一项,每年就为合作社节约成本近2万元,让社员们切实尝到了组织化的甜头。
一般情况下,草莓的正常上市时间在6月份左右。一个偶然的机会,詹祺发现春节前后市场上的草莓价格要比6月份前后高三至五倍。于是,如何才能让三合输草莓合作社的草莓也能在春节前后上市成了詹祺日思夜想的问题。
经过调查,詹祺了解到,春节前后上市的草莓均是通过温室大棚的栽种的。在合作社社员大会上,当詹祺兴冲冲的动员大家改变种植模式发展草莓温室时,大家疑虑重重,不敢贸然试种。因为当地种植户尚元一人掌握这项技术,生怕建温室大棚成本高、技术和市场风险大。
经过一番苦口婆心的思想工作之后,终于有两户村民同意试试。詹祺心里明白:这一试,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2009年下半年,詹祺自掏要饭,带领两位愿意一试的种植户来到草莓之乡安徽省长丰县实地考察学习。学习结束后,詹祺和两位种植户信心十足,决定立即引进了两座钢构草莓大棚。
为了一炮打响,从架设大棚到铺盖薄膜,从育苗栽秧到田间管理,詹祺对每一个环节仔细把关,生怕出现一丝差错。每当遇到雨雪天气,詹祺寝食不安、不分昼夜,挨家挨户查看大棚情况,甚至放弃久已盼望的年假回家享受天伦之乐,选择了与草莓一起过年。在詹祺看来,这两座大棚内就是自村民们致富的希望年在。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两座大棚的草莓获得了丰收,并在春节后成功上市,且每公斤卖到了35元的天价!每个大棚单季收益近2万元,这是合作社又创造的又一个神话。
看到大棚草莓带来的巨大效益,詹祺笑了。而那些心存疑虑的社员却坐不住了,纷纷找到詹祺,表示要上温室大棚。当年,合作社就建起草莓大棚50多座,占地面积近100亩,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反季节草莓园。
为了节约成本并保证建棚质量,詹祺以合作社的名义统一订购了建大棚用的钢管、薄膜等等材料,此外还向上级主管部门等多方争取资金,在草莓种植园内整修了一条1500米的水泥路,开挖了一个水塘,从而保证了草莓的灌溉用水和运输的便利,为合作社草莓种植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新闻创新是新闻工作践行“三贴近”要求的需要
社会主义新闻媒体的属性是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要坚持为人民服务,就必须了解受众的阅读习惯和真正需求,以更加灵活和生动的形式来实现新闻的宣教功能。近年来,社会处于一个信息大爆炸的年代,各类资讯充斥,大众获取信息的渠道与途径越来越多样化,对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个性化。在这种背景下,肩负着我们党和群众喉舌作用的新闻媒体,就不能再像过去那样板起面孔一味说教了,而需要在新闻传播的手段、形式与内容上进行不断的创新。近年来,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我国的新闻媒体自觉或者被动地进行了一些改革和创新,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例如央视对其“王牌”栏目“新闻联播”所做的几次改版凸显“亲民”的风格,就是新闻创新的一种表现。
新闻创新,说到底就是要在新闻采写、编排和报道(播出)的过程中贯彻“三贴近”原则。新闻工作要做到“三贴近”,就要求新闻工作者“沉”下去,到基层去,到群众生产生活的一线去发掘新闻素材,采写新闻报道,真正了解老百姓的所思所想,只有这样才能采写出鲜活生动、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作品来。同时,在编排栏目时要注意观照受众的阅读习惯,少上会议报道,多关注民生议题,让版面于群众,将镜头对准人民,将党的宏观政策与老百姓的民生细节紧密相连,只有这样,才能引起群众的阅读兴趣,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也才能得到更好的贯彻执行。
坚持新闻创新是信息时展对新闻工作的要求
当今社会已步入数字时代,各种电子产品层出不穷,各类新的传播载体和传播形式不断出现,特别是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一日千里发展迅猛。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改变着人们获取信息的习惯。在这种情况下,新闻媒体一定要紧跟时代的步伐,适时调整、改变自己,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党和人民喉舌的作用,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新闻资讯需求。
河南科技报社积极应对信息时代对新闻工作的新要求,在办报思路上不断进行调整,积极尝试并运用新兴科技手段为办报工作服务,取得了一些突出的成绩。2006年,报社以自己发展起来的“科技110”为基础,建设、开通了“中国科技110网”、“中国农技110网”,特别加强了“科技110在线”栏目建设,邀请专家在线回答读者有关科技知识的问题,深受网民的喜欢。后来报社又开通了“河南科技报短信平台”,与报纸的每一个版结合,回答读者关于农业科技知识与信息的咨询;建了种植、养殖、市场信息、求医问药等多个QQ群,由编辑在线解答、解决读者的难题;2008年报社与中国移动农信通合作,建设了“河南农业手机报”,以彩信形式向农村读者宣传党的科技和“三农”政策,普及科技知识,现已拥有用户数万人,在我省农村的影响力日益增大。报社还与北京的XPULS公司合作,开通了《河南科技报》电子版,实现了纸质报纸网络化。《河南科技报》在发展数字报纸上的尝试与探索,一方面扩大了报纸的影响力,拓宽了发展渠道;另一方面也使报社编采人员的工作思路得到了很大的改变,创新意识进一步得到了增强。
新闻创新是进一步做好党的新闻工作的需要
在当前国际国内新闻业竞争空前激烈的大环境下,一个新闻单位要想实现更好地为党的宣传工作服务的目的,就必须坚持不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通过发展增强实力,增加影响力。
河南科技报社近些年来在工作中大力倡导创新,以敢于创新的勇气和不断创新的精神带动报社走出低谷,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特别是在新闻工作中,报社倡导“替政府解忧,为农民说话,帮农民办事”的思路,用以指导新闻采编工作,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组织策划实施了多项具有良好效果的宣传活动,受到省委、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好评。报社这些年来策划开展的“‘关注县域经济发展,推动中原崛起’全国科技记者河南行”、“河南地方畜禽品种保护现状调查”、“科技列车大别山行”、“河南地方物质文化遗产现状调查”、“大学生村官系列报道”、“河南粮食足天下”等一大批新闻宣传活动,均以不同于传统的新闻创新手法组织和开展,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与此同时,河南科技报社还积极探索、创新事业发展之路,提出了“立足报纸、壮大实力、扩大服务”的发展思路。报社成立了“心连心艺术团”,以“专家白天送科技,演员晚上唱大戏”的形式,平均每年组织送科技、文艺下乡活动30多场(次);开通了“科技110”服务热线,建立了快速反应队伍和机制,随时随地为农民提供科技咨询和技术应急服务,现已成为全国闻名的科技服务“三农”平台;开办了“河南省科协科技进修学校”,每年开展科技培训数百起,培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近万人,为提高我省农村劳动者素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报社以“科技110”为依托,整合各种资源,在全省建设了一个融技(术服务)、信(息流通)、物(资配送)为一体的“中国农技110协作网”,现已在全省发展县级服务中心80多个、乡级服务站1000多个,发展农村科技协作员近万人。
报社这些在事业发展与新闻工作中的创新做法,一方面有效扩大了报社的影响力,提高了服务党和政府新闻工作的能力与水平;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报社事业的发展,增强了报社的实力。2005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河南科技报社“全国报社管理先进单位”荣誉,2006年再度授予报社“全国新闻出版行业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出版发行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07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与国家邮政总局联合编发工作快报,在全国推广介绍河南邮政与河南科技报联手服务“三农”的成果和经验。
总之,在当前新的形势下,新闻媒体一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强化创新意识,跟上时展的步伐。李长春同志在200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就明确提出,经济基础、体制环境、社会条件和传播手段的深刻变化,使得宣传思想工作的环境、任务、内容、渠道和对象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新技术手段的广泛应用,使得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网络、手机等新兴信息传播渠道迅速兴起,既为宣传思想工作提供了新的手段和途径,同时也对传统主流媒体的影响力产生了冲击,对传统的管理方式提出了挑战。如何准确把握新形势下新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在内容、方法、手段和机制等方面积极探索创新,采用新技术、开辟新渠道、占领新阵地,进一步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这是当前新闻工作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