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建筑技艺范文

建筑技艺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筑技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建筑技艺

第1篇:建筑技艺范文

目前,对于米脂传统石雕技艺的保护与研究,主要针对它的物质载体“石雕”和相关雕刻技法,而忽略了其产生、发展的物质空间环境。因此,在保护方法上也往往采取比较单一的形式,如通过博物馆进行实物展示和技艺展演等,这种保护形式对弘扬米脂传统石雕文化虽然能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这种保护形式与研究视野却使其失去了它所生存、发展的物质空间,因此对于米脂传统石雕技艺的保护应充分考虑其所依托的物质空间载体,使其得到整体性保护。

纵观米脂传统石雕技艺的历史发展,其轨迹始终与建筑密切相关,从最初技艺产生的萌芽发展阶段到明清时期的成熟发展阶段,它其经历了初期石窑建造,汉代墓室建造与画像石雕刻,宋代石窟雕刻与造像,直至明清传统建筑环境中广泛应用的石质构件(图1)与造型。它们反应了米脂先民面对恶劣自然环境,长期所形成的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建筑营造思想,是其传统建筑环境发展精髓的重要表现。而广大民众对于石雕技艺的高度认同,也使其逐步成为一种民俗文化,扎根于百姓日常生产生活之中。

米脂传统石雕通常聘请工匠上门打制完成,这与当代社会的商品购买形式形成鲜明对比。因此,对于米脂传统石雕技艺而言传统建筑环境便成为承载其技艺过程的重要物质空间载体。诸如门墩石狮、门墩石鼓(图2)、炕头石狮(图3)等石雕,它们与百姓生产、生活紧密相关,还具有典型文化寓意,因此对打制空间具有一定要求与规范。根据石雕寓意的不同打制环境可划分为:一,室内打制空间。仅限于炕头石狮打制,由于其实用功能与文化寓意与幼童成长直接相关,打制空间多选则雇主家中主窑或幼儿居住的窑洞中完成,这种打制空间形式与幼儿初期成长阶段的生活空间相对应,反映了当地百姓对石雕文化寓意的美好展望。二,室外打制空间。此类传统石雕文化寓意多针对院落宅基风水,打制场地采取在院落中搭建临时工棚形式。工棚搭建分为正方形与长方形,具体形制、高度、面积可根据打制石雕的具体体量进行自由调整。搭建方法采用“杨木”柱子生根,并用70公分宽的白色老布围绕一周便可,大门用白色土布帘搁挡,棚顶加草席子用来防雨,并插红色小旗以示工程启动。

米脂传统石雕打制技艺对建筑空间的需求,以不同石雕文化寓意与内涵而划分。石雕打制空间,可根据其石雕体量的大小,对长、宽、高进行较为灵活的自由控制,以此形成最为经济、合理的石雕打制空间。而文化寓意与心理诉求的融入,使得米脂传统石雕技艺在打制过程中,无论在室内或室外搭建的临时空间都较为注重私密性。并在百姓之中形成较为程式化的石雕打制规范。另外,在米脂传统石雕打制过程中,相关仪式、庆典空间和工匠起居空间,也有其对应的物质空间载体,是对传统石雕技艺进行整体性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传统建筑环境方面,自古以来窑洞一直是米脂百姓最为主要的居住形式,从县内大量保留的传统建筑环境遗存可以看到,无论是传统聚落遗址、古城传统聚落空间、传统村落、民居等,都是窑洞居住文化的重要构成之一。这些传统建筑环境不仅反映了当地百姓利用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理念,同时又映射出黄土高原窑洞建筑文化那古朴、沧桑、厚重的底蕴。例如距米脂县城东16公里的姜氏庄园(图2),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动土兴建,历时13年,光绪十二年(1886年)竣工。庄园布局由上院(主庭),中院(中庭),下院(管家院),左、右暗院,碾院,葡萄院等大小7座院落构成,可谓黄土高原窑洞院落与北方四合院相结合的民居典范。其寨墙、铺地、水道、拱窑等均以石质材料为主,此外雕刻精美的门额石刻,门墩石狮、门墩石鼓随处可见,可谓陕北石雕艺术中的精品。

建筑是人类居住环境的物质载体,任何建筑环境都蕴含有与人类历史发展相关的大量非物质信息。米脂传统石雕技艺作为米脂先民工程技术、艺术创作、传统生活方式的集中展现,其技艺过程、打制习俗,以及相关仪式都与建筑环境密切相关。将传统石雕技艺这一典型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建筑环境环境进行整体保护,是对文化遗产原真性保护的有利支持。其传统石雕技艺的历史发展、石雕民俗文化、石雕技艺过程等非物质信息,都应是对米脂传统建筑环境实施原真性保护的重要构成之一。

对于米脂传统石雕打制技艺的保护而言,它与很多传统手工艺相比具有很大不同之处,只有明确其技艺过程的特点,才能更加真实的对它进行整体的原真性保护与展示。其主体价值特征体现于:一,依附性。多数具有文化寓意的传统石雕都依附于传统建筑环境完成打制工作,而其物质表现形式传统石雕又作为建筑环境中的重要构成元素,依附于传统建筑环境而存在。二,短暂性。通常传统手工艺的制作都具有稳定、持续、长久的特点。例如陕西长安北张村造纸工艺,它长期生存于传统村落、民居当中,并且对村落环境、布局以及民居形式具有一定影响,技艺表现形式具有持续、稳定等特征。而米脂传统石雕技艺在打制环节上过程较为短暂,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三,艺术性与工程性。米脂传统石雕技艺不仅具有独立的艺术保护价值,同时它又是建筑营造技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集聚艺术性与工程性。四,民俗性。米脂传统石雕技艺打制过程中相关的祭祀、庆典,也是传统建筑环境保护中不可忽视的非物质信息。它是传统石雕技艺精神、情感的重要表达形式,是一种民间信仰、灵物崇拜、民间禁忌,去除其迷信的外壳,我们看到的是人类求善的“道德内核”[4]。

综上所述,传统石雕技艺作为米脂传统建筑环境中所承载的重要历史信息,是构成米脂传统建筑环境典型性地域建筑文化特点的重要非物质因素。而传统建筑环境又是承载传统石雕技艺传承、发展的重要物质载体,是传统石雕技艺保护的重要物质空间。对于两者相互依存的发展关系体现在:一,米脂传统石雕技艺作为建筑营造中石质工艺制作的重要环节,不仅具有独特的文化与科学价值,同样也体现着人类早期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是传统建筑文化、传统民间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个民族、地区永恒的历史见证,凝聚着民族之性格、民族之精神、民族之真善美;二,米脂传统石雕技艺其产生与发展与建筑环境之间有着必然联系,并始终围绕“建筑”这一脉络不断发展、成熟。从早期石窑、汉代墓葬、宋代石窟,最终形成了明清时期石雕技艺的大众化、民俗化特点,并广泛服务于百姓日常生产、生活;三,米脂传统石雕中多数石雕的打制过程通常依附于建筑环境完成,并根据不同文化寓意的石雕规范其打制空间。但由于其打制工艺私密性、短暂性的特点,往往打制技艺及环节等相关信息被人们所忽略,但传统建筑环境却是承载这些历史信息的重要物质空间载体;四,米脂传统石雕技艺虽然具有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属性,但传统石雕又作为技艺的物质表现形式,大量遗存于传统村落、民居当中,体现于建筑结构、建筑装饰,或服务于百姓日常生产、生活。因此,传统建筑环境不仅是承载这些相关物质信息的重要载体,也是传统石雕技艺的物质凝缩;五,米脂传统石雕技艺不仅体现了先民在工程技术等方面的成就,其打制过程中祭祀、庆典等活动与石雕造型、装饰纹样等都具有鲜明的文化寓意。[5]它们是民众精神生活的真实写照,反映着集体和社会的人群意愿,是对一个地区在社会发展、生产水平、经济特点等方面的集中展现,是透视社会生活的广角镜,是一种具有民俗性质的文化现象。而建筑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空间载体,这种文化现象也同样是对传统建筑人文文化的展现。

通过传统建筑环境对传统石雕技艺进行保护,不仅是对历史信息、传统石雕技艺和过程的再次呈现,也是展示米脂传统建筑中石雕艺术与工艺的重要环节,是对传统建筑文化,建造设计、技术等方面的整体性保护,是传统建筑环境原真性保护中必然应当涉及的重要因素。二者的结合将为建筑文化遗产保护注入新的血液和增添新的活力,将为传统石雕技艺保护营造其原真性的生存空间。[6]

* 本文为国家软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08GXS5D128。

注释

[1]米脂县志编辑委员会:《米脂县志》,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32-35

[2]何国建:《昊天厚土-米脂人文探微》,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173

[3]杨豪中、卢渊、王志平:《米脂传统石雕及其整体性保护》,《美术观察》,2008.9:114

[4]仲富兰:《中国民俗文化学导论》,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57-59

[5]卢渊、杨豪中:《米脂传统建筑石雕民俗文化探微》,《飞天》,2010.8下:78-79

[6]杨豪中、张蔚萍、卢渊:《非物质与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研究――陕西凤翔泥塑及其建筑环境保护》,《建筑文化》,2007,6:36-38.

第2篇:建筑技艺范文

关键词:设计、建筑艺术、技术和艺术

中图分类号: S611文献标识码: A

建筑艺术的形成和发展不只是物质因素的作用,同时可能是,甚至更主要的是文化因素促成的结果。欣赏建筑艺术时,我们要时刻把产生它们的时代的、民族的、地域的文化土壤联系起来,这样就会产生更深刻的感受。

一、设计作为一种有旨趣的艺术

一切艺术都追求美,但是,“美并不是艺术的对象,而是艺术自身的肌肤和血肉,是它自身的存在。”海德格尔的存在论现象学,力图超越主客二分的认识论,为艺术与美的显现奠定了崭新的基础。设计艺术也是如此。作为一种造物活动,设计(Design)是人类的一种有目的的创作活动,是针对一定目标所采用的一切方法过程和达到目标产生的结果的总和。这里所说的“设计”主要指狭义的涵义,即指相关于艺术与美学的语境,尤其是与美术和艺术造型独特地相关。

人类的造物活动由来已久,并与人类的艺术创造密切相关。人类早期的造物活动与远古时代人类的生存分不开,也常常在远古艺术中得到表征。就语义而言,设计指意欲、设想和计划,指人在从事创造活动之前的主观谋划过程。设计基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创造出具有一定审美价值和实际功用的器具或物品。因此,设计是有目的、有预见的艺术活动。人在设计活动中,已有了未来创造活动和所造器物的大致构想或蓝图。在很大程度上,设计的旨归规定了设计活动。

当然,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设计艺术又不同于一般的工艺用品,也就是说,如果设计艺术的产品有目的的话,那么,此目的既不是外在的,如日常用品;也不是内在的,如宗教中的信物。也即,作品是自身的目的;或者说,作品自身就是目的。同时,由于要涉及到功用,设计必须合乎机理,是一个合规律的创制活动。合规律就是要合乎事物自身的机理,无论就方法而言,还是针对质料来说。否则,设计品就实现不了其功用目标。正因为如此,而对审美对象来说,美的要素则是规定性的,这正是它与技术对象的区别。设计艺术既不是技术,也不是纯粹艺术。

现代艺术尤其是现代设计艺术,早已超越了康德关于审美的无目的的合目的性思想。在设计活动中,实现的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一般认为,合规律性是合目的性的前提,合目的性是合规律性的旨归。但在存在论现象学看来,仅仅从手段―目的却不能提示设计活动的本性。规律主要指涉自然科学,对艺术的揭示倒不是恰当的。

二、建筑艺术的文化内涵

由于建筑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巨大的艺术表现力量以及它与人类文化的深刻的同构对应关系,杰出的建筑艺术作品都是文化的最鲜明、最深刻也是最长久的体现。不同文化圈的人群会有不同的建筑观念,不同的建筑艺术手法、趣味,不同地域、民族、阶级,不同时代,建筑艺术作品都有不同的面貌,反映出深刻的文化内涵。

法国作家雨果在著名的《巴黎圣母院》中说过:"人类没有任何一种重要的思想不被建筑艺术写在石头上。"雨果称建筑是"石头的史书"。俄国作家果戈里说过:"建筑是历史的年鉴"。他们都认为建筑艺术反映人类深刻的文化。当代艺术家简森在《世界美术史》中说:"当我们想起任何一种重要的文明的时候,我们有一种习惯,就是用伟大的建筑来代表它。" 欣赏建筑艺术时,我们要时刻把产生它们的时代的、民族的、地域的文化土壤联系起来,这样就会产生更深刻的感受。对于中国建筑艺术家来说,应把创造既有时代性又富有中国特色的新的中国建筑文化,当作自己责无旁贷的任务,一方面要学习、吸收西方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的表现手段,同时更重要的是要继承吸收中国传统的优秀艺术作品。西方文明对神灵的崇拜、对宗教的敬畏深深影响了他们的建筑艺术,突出建筑本体、风格多样变化和直指苍穹的艺术造型等个性特征在西方宗教建筑上表现得非常充分。从最早的多神教神庙到后来的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教堂和礼拜寺,以及文艺复兴以后的宗教建筑,几乎无不如此。中国传统建筑,从整体到构件,大都采用木质材料。这种不同于阴冷的石头的材料,具有让人感觉温暖、实用、轻捷的特点,传达出一种入世的生活气息。建筑的文化内涵表明,建筑艺术风格的形成和发展不只是物质因素的作用,同时可能是,甚至更主要的是精神文化因素促成的结果。欣赏建筑艺术时,我们要时刻把产生它们的时代的、民族的、地域的文化土壤联系起来,这样就会产生更深刻的感受。

诚然,密斯在建筑上的成就与贡献是无庸置疑的。但是由于他受到本世纪中期社会经历的局限,过多地强调了理性的秩序,以致影响了大量的现代派建筑趋向单调的语法形式。其次是在晚期由于一味追求永恒抽象的形式,使现代派建筑失去了象征的符号,缺乏传统的联想来表达建筑的精神意义。再次是轻视环境的特性,往往以普遍性来代替特殊性,因而缺乏生动活泼的艺术意境。所有这些极端的建筑观点终于导致了后来建筑界的争议和受到抨击。

三、建筑艺术和谐的比例

结构的精美、施工的完美,结合建筑自身的内在美,这便是密斯.凡德罗建筑的特征。选择一种结构是自由的,但是一旦选定了,它的自由度只能在它的限度范围之内了。密斯.凡德罗表达他的手艺的方法就是细部处理,同时这些细部又表达了建筑的整体性。

建筑作为一种艺术,它不能象结构的精确与施工的完美那样容易被认识。在密斯作品中,实现美的要求正是他的目标。在空间概念和细部装饰之外,匀称的比例是非常重要的。希腊古典建筑之所以成为典范正是它各部分构件比例的匀称与组合的和谐。19世纪时曾有许多人为了发现古希腊建筑美学的秘密而测绘了大量的建筑遗物,但是遗憾的是并未能找到美的公式。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大师阿尔伯蒂曾对建筑的美学原则提出过独特的见解,他说:“所有建筑的美基本上都是从三个东西中产生出来的,即:数目、形状和各个不同部分的组成。”他认为“建筑艺术问题就是要是一定数量的部件连接统一形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本身必须有各个部分的精神和力量,否则各个部分就一定会相互冲突与不一致,就会破坏和谐。”

密斯.凡德罗的结构精确与施工的完美的特点都是在建筑的细部与整体中体现出来的,这种特点的目标就是美的原则,而美的原则又是寓于各个部件与细部的比例之中的。他巧妙的掌握了和谐的比例,使的结构构件已升华为建筑艺术。

四、设计中的技术和艺术

设计艺术既不同于一般器物的制作,又不同于纯粹艺术品的创作。纯粹艺术往往具有非功利性的特点,更多地是按照审美的需要,采取纯粹艺术的一般方法去创作。设计艺术的技艺,既涉及到一般的技术问题,又必须充分吸纳艺术创作中的一般经验和做法。设计艺术涉及到工艺问题。工艺在此指将原材料或半成品经过艺术加工制作为成品的技艺。在艺术起源的早期,技术与艺术并没有什么区分,在古希腊曾经也是如此。古希腊把有技术的人统称为艺术家,柏拉图把写诗的与做糖果的看成是一样的人。在古希腊,技术有两层涵义:一是认识、洞见;二是工艺、艺术。后来,由于分工的细化,艺术逐渐从技术和一般的制作活动中区分开来,并形成了有专门人员即艺术家从事专业创作活动的专业部门。

第3篇:建筑技艺范文

一、传统剪纸艺术的历史、发展、用途

1.传统剪纸艺术的由来

中国的剪纸艺术,传说起源于西汉,汉武帝为了纪念去世的宠妃李氏,请民间的术士使用麻纸(因为当时人们只会用麻纤维造纸)剪了一张李妃的影像,用于追思,据说这就是中国最早剪纸的由来。东汉元兴元年,蔡伦用树皮、麻头及敝布、渔网等植物原料,经过挫、捣、抄、烘等工艺,大批量造纸,纸张日渐进入寻常百姓生活中。剪纸因此有了便宜的纸张材料,逐渐普及民间,镂空形式的花纹也日益发展得丰富多彩。

2.传统剪纸艺术的发展

我国考古到的剪纸艺术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的,例如我们熟知的《木兰辞》中就有一句“对镜贴花黄”,其中的“花黄”其实就是用纸剪成的装饰品,可见当时的剪纸技艺已经很娴熟。隋唐以后,剪纸艺术开始繁荣。专门描述剪纸的诗句从唐代开始出现,例如《采胜》诗中写道:“剪采赠相亲,银钗缀凤真。叶逐金刀出,花随玉指新”。到了宋代,剪纸开始普及。明清时期,是剪纸发展的高峰期。到了近现代,剪纸艺术不断被创新运用。

3.传统剪纸艺术的用途

目前,全国各地的剪纸各具特色,即使对同一事物的剪纸,北方剪纸体现出的是淳朴豪放,南方剪纸表现的则是精致秀美。在过去,剪纸大多被用作祭祀祖先和丧葬时所用供品的装饰物,与祭品或与死者一起下葬或在葬礼上燃烧。现在,剪纸则充分发挥装饰作用,每逢过节、婚嫁迎娶,人们常用剪纸装饰门、窗、墙、灯、镜子等,寓意福寿康宁、吉祥如意、生意兴隆、阖家欢乐等。有的剪纸还用在礼品包装上起点缀作用,甚至作为艺术礼品赠送给国内外友人。

二、传统剪纸艺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需求的日益发展,剪纸艺术已经受到很多世界知名设计师的青睐,设计出别具一格的作品。我们依然还记得2010年上海世博会波兰的“精剪馆”,备受国人关注。它纯白色的外墙,上面是镂空的花纹,远看上去,宛如一个贴上了民间传统剪纸的不规则的盒子,特别是在夜晚,打开房间的灯光,整个建筑呈现和白天截然不同的形状,最突出的是在光线照耀下的镂空部分,将剪纸的感觉演绎得淋漓尽致,让我们一下子就会想到中国民间的传统剪纸。其实,波兰建筑师Wojciech Kakowski在设计时,他的灵感就来自波兰和中国的传统剪纸艺术。

三、传统剪纸艺术在建筑与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1.剪纸与建筑园林设计在色彩上的选择借鉴

通过搜集资料、分析图片发现,我们一般都会把对比色运用到建筑设计中,风格明快鲜艳又富有层次感。苏州博物馆的设计师贝聿铭就受到中国传统剪纸艺术的启发,他在建筑设计中采用了白色与褐色两种颜色,使博物馆的线与面构成了强烈的视觉对立。这种错落的装饰效果突破了灰色建筑的单调感。而剪纸艺术正是通过面积不同的白色镂空,再加上线条粗细、曲线变化的调和来体现装饰之美。

2.剪纸与建筑园林设计在廓形上的选择借鉴

建筑设计的基础是整体的廓形,以简洁大方的整体廓形来承载繁复变化的局部设计,可以使整个建筑简中有繁、繁而不乱,更显雅致。剪纸作为一种镂空艺术,将其运用于建筑设计中,既可单独使用,也可多层叠加,这种设计手法简洁又不失细节。

第4篇:建筑技艺范文

内容极为丰富。本文首先论述了我国民间艺术的分类,进一步探究了民间艺术在我国现代及传统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民间艺术、建筑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民间艺术”是由“民间”和“艺术”这两个很富有弹性的概念组合而成,因此内容极为丰富。中国传统民间艺术流传于历代民间,为劳动人民的生活而服务,为劳动人民所喜闻乐见的艺术风格,有着丰富的内涵,它所形成的宝贵文化和独特风格对当今建筑设计有着重大的影响。建筑设计,是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本身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中国民间传统文化作为建筑设计灵感的源泉,更能促进现代建筑创作和发展。

二、民间艺术的分类

1、生产劳作类

指那些应用于人们的生产劳动中,在造型、结构、质地和装饰上具有形式美感或审美因素的各种农业生产工具、渔猎养殖工具、交通运输工具、手工业工具及其他多种加工工具等。

2、生活用品类

主要指民众在日常生活中所创造和使用的各种材质的餐饮厨炊用具、及其他生活用品等。

3、宅居陈设类

主要是民众居住的宅居和村落周围的桥梁、牌楼、戏台、祠堂以及平民的陵墓建筑,还有包括建筑构件的各种砖、木、石雕刻饰品和室内各类家具物品的样式、陈设等。

4、穿戴服饰类

如服装、饰品、鞋帽,以及印染、刺绣、挑花、织锦等相关工艺及服饰用品。

5、装饰美化类

主要是在节令活动、人生礼仪等民俗活动中的年画、窗花、布画、杂画和室内装饰品,这既是中国民间在年节喜庆之际,用来辞旧迎新、祈福纳祥的民俗艺术品,也是广大民众用来美化环境、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情感愿望的一种最为普及的艺术样式,是一份十分珍惜、丰厚的文化遗产。

6、娱玩教化类

民众在戏曲的演出和民间社火游行中所使用的面具、脸谱、皮影、木偶及相关的戏文艺术品,它们不仅是戏曲表演所用的道具,还是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品。

7、信仰祭祀类

它们大多是民众对诸神信仰所雕刻、绘画的各类神像、神马,在信仰祭祀活动中制作的各类面花、纸扎等供品及供具。

8、游艺竞技类

游艺与竞技组成了人类生活轻松、美好的一面。游艺娱乐民俗活动中所创造使用的舞具、道具、乐器以及相关的表演形式,以及民俗活动中常见的灯彩、竞技及其他杂艺品等,均体现了制作者、使用者与欣赏者的审美心态和情感因素,具有深厚的美学意义和价值。

三、民间艺术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

目前,建筑界对中国民间艺术文化及中国古典元素在建筑设计的应用方面做了有益而大胆的探索,中国民间艺术文化及中国古典元素已经被欧美本土文化吸收和繁衍,而这一部分元素是比较容易融入目前国内的建筑设计和规划设计中。西方城市规划设计中号称最先进与最具人性化的自然曲线路网和中国民间图案中的纹路有共同的地方,那就是讲求简洁而有力度美。根据这种想法参考龙纹和凤纹作为规划路网的参考,获得了非常出色的效果。同时,现代的快节奏使人们对民间元素细节的繁琐程度有着一定的承受极限,东方文化中最经典和最有代表性的元素是能被多数人所接受的,如汉唐民间艺术元素等。

北京的凯晨广场借鉴中国传统建筑及民间艺术中常见的Z、L 型饰纹作为设计思路,以及佛教中吉祥如意的万字符,将汉字中偏旁部首的笔划拆解为最基本的横平竖直,重新组合形成一系列相互交错的 Z、L 型,以求在长安街上创造独领的立面效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成为西长安街的地标性建筑。SOM 事务所设计的上海金茂大厦借鉴了中国元素中的塔式建筑,获得了“节节高”这一符合中国传统审美心理的设计造型,诠释了信息消费时代的都市建筑景观的新理念。而王府井饭店的标志将传统的民间中国结与建筑墙壁上的装饰融合起来,使这个标志既有中国文化的情结,又具备现代设计的特点。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设计的北京香山饭店运用江南水乡的青砖灰瓦白墙色调,使现代建筑加上文化情怀,形成了一种共鸣。这些作品挖掘出了中国民间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的精髓和韵致,让我们感到了一种似曾相似的感觉。

四、民间艺术在传统建筑中的应用

中国民间艺术在建筑艺术、园林艺术上具有突出的成就,民间的能工巧匠们创造了大批优秀的建筑。中国古建筑上常有的三雕”艺术—砖雕、石雕、木雕,反映了民间工艺的特点。如安徽西递民居正门都砌有门楼或门罩,上面镌刻着优美的图案,在厚度不到一寸的青砖上,雕刻了众多的人物和花鸟飞禽,神态逼真、栩栩如生、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徽州高超的砖雕艺术。西递村也有着丰富多彩的石雕作品,石牌坊、石狮、石雕窗、图案等令人称绝。石雕作为雕塑造型艺术的一种,也是必不可少的景观内容,一般分为园雕和浮雕。其立意、选型、用材等从整体环境入手,强化空间特色,反映了当地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木雕艺术主要反映在民居内部结构的装修上,如梁、枋、斗拱、屏风、隔窗、栏窗等。如现东源乡政府(原霭如公祠)花厅的精美的木雕精品,表达了房主人在精神上的追求。广州陈家祠(现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集中体现了广东民间建筑装饰艺术的精华,室内外建筑构件上巧妙地采用了木雕、石雕、砖雕、陶塑、灰塑、铜铁铸等工艺装饰,造型形象生动、手法纯熟、图案多变,是一座博大精深的民间工艺建筑宝库。

“东方意象”一直是中国民间艺术的特质,未来建筑的语境将走向更多的观念意义和自我设计和制作的天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这与民艺的观念性和手艺性相类似。这两个特征使得建筑设计与民艺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创新离不开传承”,民间工艺的审美关切民族的历史性。民间工艺品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论述民间艺术的性质特征,用中国传统的文化元素充实头脑,通过作品来表达寓意,延续古老中国的传统和历史。柳州著名的古建筑东门城楼是广西境内所剩城楼中年代最早、最为完整的一座,由拱形城门和谯楼两部分组成。全楼呈长方形布局,八重檐歇山式屋顶,穿斗式木结构体系,顶脊有双鳌朝珠造型,沿檐均饰以花雕,两层瓦面共有 12个鱼龙变化的卷曲翘角,楼外脊上的龙吻兽饰、高层上端的引形瓦阁、屋角的凌空飞檐均气势雄伟,造型优美。谯楼的二层即顶层以悬臂梁柱为平衡支架,梁柱饰有花虫鸟兽,梁架纵横交错,全部用榫卯相接。楼内四周采用方格式连锁花窗,下层楼柱竖立于城门圆形基础之上,防腐防潮。此楼出檐浅、简单实用、古朴大方,独具明清建筑稳重、严谨的风格,富于南方古建筑的特点。东门城楼将广西的传统民间艺术,如壁画、图腾等加以丰富多彩的表现,体现了广西少数民族建筑的特点,其中干栏式建筑、鼓楼和风雨桥等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均得以运用,大量采用了柳州的文脉传统、历史源流、乡土民俗风情等元素,利用纪念性、怀古性、符号性等手法来表达设计师自己的乡土思想与意图,再加上自然环境的引入,整个东门城楼的设计将不同文化环境的独特差异和背景加以深刻的理解与领悟,注重城楼的文化内涵,是对民间艺术的一种延续,体现了当时高超的营造技术和独具匠心的设计技巧(图 1~图4)。

五、结语

中国传统民间艺术流传于历代民间,为劳动人民的生活而服务,为劳动人民所喜闻乐见的艺术风格,有着丰富的内涵,它所形成的宝贵文化和独特风格对当今建筑设计有着重大的影响。中国五千年传统文明的力量在各个领域尤其是建筑设计和规划设计领域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美好的前景,将中国民间传统文化作为建筑设计灵感的源泉,更能促进现代建筑创作和发展。结合当下的设计,把民族精髓的东西,包括由中国古老的生活方式所积淀下来的种种设计观念、设计方法挖掘出来,体现本土特色和民族的设计语汇,完善现代建筑设计,是目前建筑学界需要重视的问题。

参考文献:

张堃:《论传统民间艺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河北大学, 2007年

陈秋实:《中国传统民间建筑装饰艺术研究》,扬州大学, 2009年

第5篇:建筑技艺范文

设计很大程度上是相通的。相对来说,建筑师设计建筑更为全面,涉及面更广,目前还没有哪一项设计的复杂度超过建筑。所以建筑师做产品设计存在一定优势,因为建筑师受到的训练比较全面。出现这种现象也是社会对建筑师的认可。

作为建筑师,您为什么愿意参与产品设计?

不能说愿意,只是有机会的话不会拒绝。建筑师做一些产品设计,也可以让业主来体验、感受、传递建筑师的价值观:空间研究是有价值的,继承空间是有力量的,它是科学,也是建筑学的核心;某些产品对建筑师而言,有特殊的情感诉求;尊重文脉和人的情感,设计的价值是昂贵的,一定比材料贵。但建筑师是我的职业,其他是业余,一个人有业余,是一种最好的状态,我想不仅是做一位建筑师。

您如何看建筑设计与产品设计的关系?

建筑更复杂,其实建筑有时也可以看成一个产品,当中有许多相通的地方。比如都是对材料的运用,建筑师可能会发现更多可以利用的材料。建筑教育本身就是一个设计教育,包括艺术上的、设计上的。我觉得建筑师做设计从理念上讲是一个回归,不应该被看作跨界。

建筑师做产品设计的特点和优势是什么?不足之处又是什么?

优势应该是对材料建构的把握更理性。不足之处便是技艺环节上,建筑师需要增加相关知识。比如我做皮包,就要对皮革知识进行了一个深入学习。

您印象最深的一件建筑师跨界设计的作品是什么?

密斯·凡德罗的作品,他的设计脱离纯形式做形式,用材料变现形式,运用得十分巧妙。

您最希望挑战设计的产品是什么?

手表,目前正在联系,有可能合作。本身自己很喜欢手表,一款呈现精密细致的完美品质的手表也有“时间建筑师”美誉,想要挑战看看。

设计师专用包

数次带队到欧洲考察,对国内白领痴迷国际名牌箱包无法理解。为此,曹晓昕专门研究了这些包,发现做工精美,但并不适合设计师的日常工作,对于设计师而言不够“品”。于是,萌生设计一款设计师专用皮包的想法。

第6篇:建筑技艺范文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空间的维度和时间计算的方式正发生着巨变,这直接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当然,也影响了反映这些方式的建筑。当此状态下,高层建筑设计的创新主题和文化理念主要变化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关注场所与环境以体现高层建筑文化特质的兼容性。二是,注重信息空间意义的表达以体现高层建筑文化特质的动态性。三是,注重形态文化创新以体现高层建筑文化特质的开放性。四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高层建筑生态特质文化构建。五是,解构主义主导的后现代高层建筑话语。六是,现代高层建筑文化观念的有机重构。

(1)形态文化:形式语言创新策略。建筑形态代表建筑的艺术价值,在塑造高层建筑主体视觉形态时,应遵循整体性、简洁性和易识别性三原则。如加拿大多伦多市政厅(图1),由一低一高的两片单弧围合圆形的大厅组成,具有市政建筑的象征和隐喻意义。亨利•考伯创作的西班牙伊斯巴修大厦(图2)也显示了形式的理性之美。

(2)新技术文化和美学新价值:技术与美学策略。在当代社会中,信息技术和边缘学科的发展使得各学科不断相互渗透、交融,处于信息时代的高层建筑美学比以往任何时代更加频繁、更加显著地受到其他学科的影响。聚合的建筑“技术——文化”系统内各体系自身都具备完整的结构、层次和功能,并形成具有不同功能的子系统(图3)。由各体系间相互关联所构成的大系统具有整体意义,这种意义用以表达建筑特征和属性,由此形成多元、综合而又完整的建筑表意系统。建筑技术的本质在于人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合乎规律与目的的统一,是人的自身力量通过自由自觉的创造活动的感性的对象化。高层建筑在表达力学逻辑、科技理性和经济性的时候,也表现了结构艺术美。结构科学的美感来源于结构形式和受力特征及其材料的配置之美,结构形象的表现力来源于力学逻辑的清晰和形式的创新,如德国慕尼黑22层的BMW公司办公大楼;法国的Jakob+Macfarlane,DominiqueJakob设计小组提供的台北艺术表演中心国际竞赛数字化设计方案(图4)。

(3)地域文化:整体地区(场所)策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层建筑形式与风格日益多元化,同时也意识到地域性文化的价值所在,出现了众多较好结合地域文化特征的高层建筑。这种结合地域文化特征(民族精神、地区生活习性以及地方风俗和信仰等)的趋势融合了现代建筑的诸多优点,同时又很好地延续和继承了文脉和传统。如,北京工商银行新楼(图5)由一座“凹”字形楼房和其内含的一座弧形楼组成,配楼与主楼合围成大圆环。“天圆地方”的母题既代表了中国的传统建筑特色,又隐喻了中国古钱币的造型和传统的金融文化,从而超越了传统符号的简单模仿,在建筑形式和空间中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4)生态文化:基于环境的策略。人类所需要的并不是一股脑地抛弃先进技术,而需要一个根据生态原则筛选的技术发展,从而为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新的和谐做出贡献。迄今为止,只是局限于废弃物的处理和能源生产方面,但是,由于费用的逐渐降低,可以预见到信息技术也将包括进来。尤其是在生态项目的应用方面,这种技术对信息收集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鼓励了非集中化的决策。如,马来西亚HITECHANGA广播大楼为抵御热带强烈的阳光而采用可动“面罩”与开敞庭院相结合的设计,表现了特殊环境下的独特的生态建筑形态文化(图6)。再如“,未来系统”在创作“绿鸟”(图7)时希望以此来尝试改变摩天楼的节能效率低的缺点,探索通过在城市中心建设摩天楼来解决当代城市发展所遇到的问题。

(5)摩天楼的新价值观念和文化氛围:规模化策略。以规模发展创造优质、高效、特色、创新的高层建筑创意策略也是导致目前乃至将来高层建筑竖向高度摩天化、水平群体城市化倾向的主要因素。如,西班牙建筑师哈韦尔•皮奥斯(JavierPioz)和罗莎•塞尔维拉(RosaCervera)设计的摩天城(仿生)超群大厦是一个科学革新项目。

2结语

第7篇:建筑技艺范文

关键词:工艺技术;建筑品质;建议;主观因素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一、影响建筑品质的主观因素分析

(一)社会因素

(1)建筑活动中的社会角色

建筑的决策者通常是由那些能够在建筑活动中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支持的一方来担当,建筑师则更多的是扮演参与决策的技术专家或服务者。正因为这种社会角色分工存在的必然性使得建筑活动不仅是单纯的造物活动,同时也是执行者与决策者在建设目标、建设方式等方面的博弈,这个过程必定会受到执行者与决策者在社会活动中的工作职能的影响。

(2)市民文化与大众审美

市民文化和大众审美是一个地区长时间积淀下来的意识形态方面的共性特征。这些特征是地理环境、人文环境、气候环境、生活习惯、、历史事件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于工艺技术的表达具有选择作用。客观的工艺技术在文化特征与大众审美的综合作用下,具有了民族精神与地域性特征,避免了工艺表现的趋同性,从而保证了建筑工艺表现的艺术价值。

(二)行业因素

中世纪末期,为了与不断涌入城市的逃亡农奴竞争,并最终维护已有利益、保护辛苦学来的手工技艺,各行各业手工艺人联合起来成立了行会。不断完善的行会制度,逐渐形成了各行各业对于职业精神与职业素质的要求和行业内部的运营机制。如果将建筑师的职业实践作为建筑理论的一部分进行研究,那么职业精神、职业素质以及行业内部的运营机制必然对建筑品质的塑造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引导与督促作用。

(三)个人因素

建筑活动具有艺术创作的主观性与偶然性。建筑并不是一个单向的、精准的数理推导过程,而是在满足特定的功能要求、技术要求的基础上,自由发挥建筑师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进行创作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建筑师的个人能力、文化背景、审美情趣、成长环境等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其对于工艺的选择与应用,进而呈现出不同的工艺表达方式。这种个人因素的影响存在于每一个建筑活动中,其作用方式、影响结果又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性和偶然性。

二、当代中国建筑实践中影响建筑品质的主要因素

(一)建筑师的技术展开与工程控制能力有待于提高

对于当前中国建筑实践而言,非技术性因素是影响建筑品质提升的关键因素。其中,首当其冲的是建筑自身的职业能力,特别是建筑师的技术展开能力和工程控制能力有待于提高。

首先,与国外优秀建筑师相比,中国建筑师选择适应性技术的能力欠缺。以盖里为例,他的作品是典型的参数化设计成果,建成效果也得到了世界广泛的认可。他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本人及与其相配合的专业设计团队采取了一系列的适宜性工艺技术。

其次,中国建筑师在技术落实环节的工程控制能力不足。在建筑实践过程中,凡是建筑专业的问题都是可以控制的,但这些问题不是单纯的功能和空间问题,更多的是与各专业技术相关的交叉问题。解决这些交叉问题既需要建筑师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同时也需要建筑师对建筑相关技术有全面的、清醒的认识。当然,作为一个集体创作行为,建筑师自身职业能力的充分发挥必须在良好的行业运营机制下才能够实现,于是又引出了当代中国建筑实践中影响建筑品质的另一个因素,即建筑行业运营机制。

(二)建筑行业验收与反馈机制有待于完善

建筑活动是一个极复杂的多系统合作过程,其行业运营通常包括“可行性研究――规划与建筑设计――商业合同――施工――竣工验收――保养与反馈”六大部分内容。每一部分工作内容都有对应的评估系统与技术支持系统,对建筑师各环节的工作进行了严格监督,保证整个建筑设计流程的有效运营。然而,在中国当前的建筑实践中,由于建设周期短、工期紧张,通常不能保证建筑活动全过程按照标准运行,特别是在“竣工验收”和“保养与反馈”阶段,缺乏良好的、行之有效的保障机制。这造成了建筑工程质量得不到有效的监督与保障、工艺经验得不到及时的总结与反馈,阻碍了建筑品质的提升。

(三)市场对于建筑精致性的需求不明显

在市场规律逐渐发挥主导作用的建筑活动中,缺乏对于精致性的需求是当前建筑品质不高的原因之一。理论上讲,建筑的精致性需求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其一是业主方对商业价值的需求;其二是施工方在技术突破方面的需求;其三是设计方自我实现需求。在当前中国的建筑实践中,这三方面对于精致性的需求都不明显。

(四)建筑产业链需要进一步系统化

建筑工艺需要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产业协同工作,它们彼此之间存在良性竞争和合理的经济制约关系,这有效地督促了相关厂家进行技术改进,保证了建筑工艺的圆满完成。而中国的建筑行业还没有形成如此精细、严谨的技术体系。尽管近几年建筑行业相关技术厂家正在向专业化、精细化、系统化的方向转型,然而健康产业链的形成却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三、提高建筑品质的几点建议

(一)工艺系统架构

具体而言,工艺系统的知识构架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第一个层面与工艺技术相关,它包括材料知识、工法知识、设备知识、施工知识、构造知识6个子系统;第二层面与意识形态相关,它包括设计理念、比例形式、象征意义3个子系统。技术层面的各个子系统直接关系到是建筑的实施过程,是建筑品质塑造的必要条件。而意识形态层面各子系统则是建筑师希望通过建筑传递出来的精神含义,是建筑能够得到大众认可的感观依据。两个层面各个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协同工作,最终实现工艺经验的圆满完成及其与判断经验的耦合。

(二)适宜性技术调整

建筑工艺与制造业相比较为保守,对于建筑工艺体系中单项技术的提升与调整并不是一味地追求技术指标的刷新,而是要针对建筑所在地的整体技术水平和环境特征进行适宜性调整与可行性技术开发。适宜性的技术调整与可行性的技术开发能够在特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发挥技术优势,塑造工艺表达的地域性特征,实现高品质的建筑需求。

(三)产业链整合

当代技术体系是一个自组织系统。按照经济学家理查多.龙西尼(RiccardLeoncini)的观点,当代技术系统是按照自组织演变模式和选择机制向前发展的。一个系统的进化是其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连续、平稳地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换的过程。而健全的产业链是各个子系统之间协同工作的基本生产模式。在建筑行业内部建立、健全系统化的专项技术产业链有助于建筑品质的提升。

结语

建筑品质的研究主体是建筑师,研究对象是建筑的工艺技术呈现。建筑品质问题的内涵是建筑活动中所必需的技术条件,而外延是与建筑活动相关的人文环境。建筑师判断建筑品质的基本原则是在特定的媒介条件下,工艺经验的圆满完成以及其与判断经验的耦合。影响建筑品质提升的因素由主客观两方面组成。论文从主观方面进行了必要的分析,针对中国当代建筑实践的现状问题,提出了提升建筑品质的意见。

参考文献

[1]秦佑国.细部设计概论:兼论工艺技术[J].建筑创作,2010,01:176-179.

第8篇:建筑技艺范文

关键词:热带环境;室内建筑设计;要素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热带建筑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而目前有关之建筑设计法规与系统还尚未健全。研究本身建筑气候特性及节能设计条件,对于改进建筑设计标准、建立具地方特色的规范十分重要。建筑设计的成效不单倚赖节能标准,而且还要配合其它节能推广政策和措施。 分析现有建筑设计标准的发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建筑设计的规划和设计方法

1.热带环境的室内建筑设计概念

建筑设计对社会和经济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减轻大气污染、降低经济增长对能源的依赖。无论在世界上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建筑节能都被视为环境工作和能源政策的重要部分,并且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

要推广建筑设计,政府和有关机构的循循善诱、政策指导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环境之实质得益在商业环境当中,未必能够实时体现于发展商、设计者和投资人身上,所以往往比较困难去说服他们把环境设计放在较优先地位(香港的情况便是很好的例子)。建筑设计标准的出现和堀起,就是针对这些情况,鼓励节能之建筑设计和运作,保证建筑具备一定水平,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位处热带气候的地区,尤其是发展中的国家和都市(包括我国很多城镇),在建筑设计上起步比较晚,很多方面仍有待摸索与发展。可是它们所面对的问题其实极为严峻,因为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建筑能耗的迅速增长已经使能源供应呈现紧张,同时也带来一连串环境和社会问题。积极推广建筑设计、建立合理的建筑设计标准是刻不容缓的工作。 要把这工作搅好,可以吸取其它地区和国家的经验,同时也需要按本身气候特质、实际情况和经济条件来制定合理、实效的节能标准与政策。

2.热带环境下室内建筑设计风格极其相关要素

2.1 热带环境下的室内建筑设计风格

热带风光秀丽,环境优美,民俗文化资源丰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了热带居民的热情如火的性格,同时也孕育了绚丽多彩的热带室内设计风格。从目前来看,我国的热带室内设计风格已经基本形成。室内设计主要体现自然之美以及浓郁的民族特色,独特的自然魅力和热带风情使得它在当今简约风格大行其道的环境下,还能不断的取得成功。从热带室内装饰风格的具体体现来看,主要包括自然的取材以及斑斓而又高贵的色彩搭配。热带室内设计崇尚自然,喜欢原汁原味的材料,摆阔印度尼西亚的藤,马来西亚河道中的水草以及泰国的木皮等等。在设计上,总体风格应该是风格鲜明、精致小众而不乏品质感。彰显出精品建筑室内环境特有的品味。通透的空间被竹帘掩映,提供了清新舒畅的自然空气,也有效地遮蔽了阳光的暴晒,而内部则提供了丰富的休闲健身设施,为居住者带去运动的快乐。在异国情调的设计氛围中,晨昏雾绕,将新与旧、传统与现化的艺术交替融合,绽放出令人心醉的火花。

2.2 热带环境下室内建筑设计的元素

(1)色彩元素

热带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各种奇花异草争奇斗艳,活力十足。热带的室内设计风格往往会在色彩方面运用比较大胆,如下图所示,不管是饰品还是墙面,色彩都非常的丰富,而且跨度很大,往往我们只需要看到这些色彩,而不需要去分辨其他元素,就能够判别,这就是热带风格的室内设计。

(2)材料元素

上文已经大致介绍了,在热带环境下的室内设计中,多见原木、藤、树皮、竹子等天然材料,这与热带环境十分不开的,一方面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热带风情。

内部采用当地的石材和木料为装饰材料,不仅打造出舒适宽敞的空间,也具有相当的异国风情。热带大部分地区盛产木材,设计师就运用未经粉刷装饰的木料来打造染柱、门窗、吊顶、桌椅,衣柜。木料保留了原始的状态,搭配在色调朴素的白墙灰瓦间,显得特别有生命力。东南严盛产的藤竹制品也被大量运用在空间中,清凉舒适的藤竹搭配色调单纯朴素的布艺,使空间流露出休闲度假的格调。

可以设计出田园诗歌般优美的建筑,坐落在随风摇曳的热带树丛中,如同隐密在森林中的小屋一般,低调、复古,也不乏现代设施。树皮和草叶装饰的斜屋顶下,是使用当地最好的材料建造技艺构建。

(3)饰品元素

任何风格的室内设计都往往需要借助一些饰品传达设计者需要表达的意愿,热带环境下的室内设计也是如此,在这种设计风格中,布艺饰品是非常常见,而且能够点缀气氛的小道具。布艺抱枕,缤纷的色彩,柔软的材质,能够将热带风格的大量使用的原木、藤等较深、较为硬朗的视觉感受柔化,起到平衡视觉感受的作用。除此之外,以竹帘、树根、朽木片、枯树干、莲蓬、棕榈叶、芭蕉叶为材料的饰品也能起到点缀的作用。

(4)图案元素

热带风格的室内设计中,图案元素也是表达设计理念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一般在选用图案方面,与田园风格的设计有类似之处,只是在图案的配色方面,相对较为艳丽。

3.热带环境室内建筑设计的要点

3.1 风格的统一

任何设计都要讲究风格的统一,热带环境下得室内设计也是如此,在色彩、材料、饰品以及图案的选择方面,要根据设计的中心思想,统筹兼顾,协调各个元素之间的关系,使其能够烘托出统一的热带风情。比如在材料的应用上,大多以纯天然的藤竹柚木为材质,纯手工制作而成,比如竹节袒露的竹框整理架,带着几分拙朴,地地道道的热带风情,利用柚木可以做成原汁原味的柚木家具没有任何修饰,却仿佛藏着无数的禅机。

3.2 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的融合

一个好的室内设计首先是要能够体现建筑设计理念,充分的发挥甚至是挖掘建筑设计的优点,弥补建筑设计的弱点的设计。这一原则同样可以适用于热点环境下的室内设计,而且热带环境的特点也决定了我们的室内设计有许多不同于其他环境下的设计需要注意的事项。比如热带环境下,气温、湿度都会要高于其他环境,我们在做室内设计的时候,也需要充分的考虑这些因素,根据建筑设计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材、配色以及内部的环境的改动等。

3.3 注重体现区域文化

热带地区的区域文化是非常有特色的,多年的历史积累、、自然环境以及生活习惯使得热带地区的区域文化与其他地区的文化有着较大的差异。没有文化底蕴的设计时没有生命的,也是没有任何的价值的。因此,在室内设计中,我们也要注重体现这些文化内涵,彰显设计的灵魂和生命力。

4.结语

热带环境下的室内设计是一个较新的命题,在简约风格大行其道的今天,如何根据热带环境的特殊性,热带区域文化的差异性,利用好相关的设计元素,做好热带环境下的室内设计呢?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给广大同仁一些启示。

参考文献:

[1]马世泰,任泽粟. 浅析室内设计的地域性――以沈阳地区室内设计为例[A]. 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下)[C],2010.

[2]王晨光,朱峰,任明广. 居室设计中的中国传统元素[J]. 家具与室内装饰,2008(12).

第9篇:建筑技艺范文

美人娟娟隔秋水,濯足洞庭望八荒。

鸿飞冥冥日月白,青枫叶赤天雨霜。

玉京群帝集北斗,或骑骐驎翳凤凰。

芙蓉旌旗烟雾乐,影动倒景摇潇湘。

星宫之君醉琼浆,羽人稀少不在旁。

似闻昨者赤松子,恐是汉代韩张良。

昔随刘氏定长安,帷幄未改神惨伤。

国家成败吾岂敢,色难腥腐餐风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