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怎样写作文提纲范文

怎样写作文提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怎样写作文提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怎样写作文提纲

第1篇:怎样写作文提纲范文

谈起作文,老师头疼,学生色变,怎样写好作文一直困扰着大部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效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训练的过程,那么怎样才能提高作文的写作水平呢?在我十几年的语文教学经历中有了一些体会,我觉得作文教学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

一、培养学生“积累应用”的能力

积累是应用的前提,应用是积累的延伸。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我总是鼓励学生阅读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并对学生的阅读范围进行指导,给学生推荐感兴趣的和那些对写作有帮助的课外读物。我还让学生把课文中、课外读物中优美的词语、精彩的段落标出来,把它写入摘抄本中,长期不断地进行积累,让他们在作文时有词可用、有话可说。为了增强学生对摘抄文段的记忆和语言的表达能力,我规定全班同学每天上课前和放学后背诵一段精彩的句子进行语言训练,让学生把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句连成一段话,或者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同学听。经过长期的训练,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背诵能力,而且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把他们平时积累的文字充分地应用到实践中。

我还让学生通过写日记来积累素材。因为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都可以写进日记里,让学生在自己的日记里无拘无束地表现喜怒哀乐,写出他们的真实情感。培养学生观察事物时养成积累的好习惯,及时记录下自己的生活内容和感受,让学生的生活与实际相结合,作文语言才真实,情感才丰富。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为写作文积累了大量素材。

二、培养学生“学习写作”的能力

学生对词语的积累只是写好作文的前提,要使学生的作文能力有明显的提高,还需在写作方法上对学生进行点拨,还要教会学生怎么对摘抄的那些精彩语句进行运用,使文章有亮点。

记得一位教学专家曾经这样说,学生开始写作文的时候犹如初学自行车,给他一辆自行车,让他自己先去探索骑行,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你再教他骑行的办法,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写作训练中我也是如此,我给学生一个作文题目后,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写,作文交上来后,我十分注重对学生习作的批改,进行激励性评价,用红笔把学生作文中的精彩词句画出来注上批语,让学生知道哪些地方写得好受到了老师的肯定,哪些地方需要修改。然后我再给他们范文,让学生自己去对比借鉴,学习别人的写作特点和语言运用等,这样有助于学生趁热打铁地修改作文,经过练习后学生的作文就好多了,为学生写作积累了经验。

我教给学生写作文时要学会审题、构思和怎样写好作文。通过审题明白文章的体裁、范围,确定下中心,然后围绕这个中心做文章,就一定能扣紧题目,绝不至于跑题。通过审题还可以变大题为小题,变宽题为窄题。具体方法有两个:一个是把题目内容加以扩充,即在题目前加上修饰语,如《我最喜爱的》可扩充为“我最喜爱的动物”“我最喜爱的歌曲”“我最喜爱的人”等,从中选择一个自己最熟悉、最有体会的题目来写。

另一个是给作文列提纲,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整理思路,也就是作文的构思过程。构思过程是围绕事先确定的中心展开想象,通过想象可以变远为近、化零为整,甚至“无中生有”。通过想象和联想获得深刻的哲理,由现实生活想到历史事件,由平凡小事想到祖国命运等,可以说,充分展开联想才是写好作文的重中之重,因此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是快速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

三、培养学生写作文要“融入思想性”

写作文要有强烈的自我认同感,作文不能含义不清,思想一定要鲜明、观点也要准确,一个好的作文要融入作者独立的思想,做人要做独立的人,有自己的观点,有自己的爱好,不人云亦云。我主张学作文得先学“做”人。试想一个情趣低下、生活乏味的人,是不可能写出昂扬向上的好文章的,只有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他对自然、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才能完整。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不仅教他们写作文,更重要的是教他们去做人,只有这样,学生的作文才会真正的提高。一个人思想境界如何,对社会、对人生的看法认识如何,往往决定所写文章思想认识水平的高低。

以上是我对学生如何写好作文的三点体会。需要补充的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也是调动学生写作欲望的一种方法。学生的情感很容易流露在外,教师要及时捕捉,和他们建立师生情感。

经过一段时间的写作训练,学生的阅读量有了一定基础,积累的知识也比较丰富了,作文技法也有了,这样他们写的作文就会言之有物,语言丰富生动有情趣,充满了活力,作文才会千姿百态,各具特色。

参考文献:

第2篇:怎样写作文提纲范文

选择合适的题

北京十一学校语文高级教师张洪旗说,参加中考时,考生首先要从给出的2个话题中任选其一,选择的时候需要一定技巧。考生要选择材料最丰富,与自己生活最密切相关的题目,这样在写作的时候才能做到“有话可说”。平时写过的好作文如果贴近考试题目,也可以拿来用。张老师建议考生,在选择体裁时,最好选记叙文,因为这是考生在初中阶段练习最多的文体,写起来也比较容易把握。

其次,作文要想不跑题,重点在于抓住关键词,寻找好素材。考生要认真审题,明白题目的设置要求。现在大多数作文题都是话题型,考生先找出题目中的关键词,再寻找自己记忆库中最好的、最适应题目的素材使用。动笔之前,考生打一份腹稿,理清思路,想明白要将重点放在哪部分适合。如果有时间,还可以列出一个提纲,开头怎样写、中间分几段、结尾怎样收题等都可以在事先考虑清楚。

抓住题目关键词

那么,怎样才能抓住题目关键词呢?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金传富老师教给考生一个小窍门:在写作前,先把题目中要围绕的那个词画个圆圈,随时提醒自己要围绕这点来写。金老师说,考生在写作时,要中心明确,文中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应围绕中心阐述、发挥。写作中,考生可以使用各种写作技巧,但这些技巧都必须为充分阐释、支持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无论文章总体上分几个层次,都要或多或少、或松或紧地围绕中心来写。这种方法无论在任何文体中都是适用的。

丰台分院冯爱平老师说,写文章不但选材要紧扣题目,组织结构上更要注意点题,一般情况下,开头点题、文中扣题、结尾收题,能做到这3次呼应就可以,关注开头、结尾与中心的联系,更便于阅卷老师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议论文写作也是同理,先找好要写的中心论点,再围绕这一论点用各种方法论证,这样即使选材上有些偏,也能够保证文章收回到中心上来。

写作文有“五个一”

第3篇:怎样写作文提纲范文

关键词:作文草稿;语文素养;高度重视

一、现状及成因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作文写作中,列提纲、打草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现今的作文教学中初中生写作文前“打草稿”的现状怎样?笔者就自己任教的学生“打草稿”的情况做了调查与研究,通过对问卷的数据整理与统计,结果如下:

从现状调查和学生交流中,发现以下规律:

大部分学生没有打草稿的习惯。72人中只有3人完整打草稿,大多数同学只是写简易提纲,若老师强调要打草稿,一些同学就从写好的作文中随便抄几句到草稿纸上应付老师。

男女生在打草稿的比例上存在着一定差异。男生完整打草稿的比例是零,从不打草稿的比例高达31.9%,而女生从不打草稿的比例只有2.8%。

成绩好坏与打草稿有密切的联系。成绩较好的学生有打草稿的习惯,打草稿时写得相对完整、详实;成绩较差的学生缺乏打草稿的意识。分析发现,草稿纸书写不完整、马虎的学生,思维也比较缺乏条理性。

二、实践和探索

每次带初一的班,笔者都会花上半个学期的时间指导、强化学生写作文要打草稿。以记叙文为例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实践和探索。

1.“草”中淘金,激发兴趣

作文从不打草稿或只是在草稿纸上乱涂几个字的同学,大多数对写作没有兴趣。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特别关注这一类学生的作文草稿。看着他们零乱的草稿和低分作文,我不去指责他们没有精妙的构思、细致的描写、入微的情感表达,而是使用“放大镜”和“显微镜”去“草”中淘金,即使只淘到几个字词、个别句子,也要当众大声地交流出来。

2.合理分组,共同创作

要想让不同层次的同学都爱上打草稿,要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切实指导他们如何打草稿。这一过程的教学,我也充分运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首先是合理分组。按照近阶段的语文成绩,先将学生分层,第1层次的学生为1号,第2层次的学生为2号,以此类推,将全班同学分成4个层次。再将学生分组。按照蛇行排列的方式进行编组,每个小组4名学生,分别是1号至4号,1号是组长,也是组内语文成绩最好的。这样分成的小组,基本保证了各小组实力基本相当。小组内部学生的实力有强有弱,这样才能以强带弱,达到共同进步。

其次是共同创作。作文训练课上,各小组同题作文。要求各小组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在25分钟时间内完成初稿,再用5分钟的时间勾连修改,15分钟的时间交流。小组合作创作流程如下:第一步:七嘴八舌审题。学生读懂作文题目后,小组成员讨论题目允许写什么,自己积累的材料哪些用得上,怎样写才会出新等。第二步:不拘一格选材。根据小组讨论审题达成的共识,小组成员人人动笔,将浮现于脑海的只言片语、形象的比喻、恰当的事例、含蓄的哲理及时写下来。第三步:勾连成文修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收集的材料,小组组长用序号勾连一下,标出记录的材料将在文章的哪个地方使用。草稿大致成文之后,教学生运用俞映潮的《作文草稿修改技巧》中教的方法去修改。即一删,二改,三增。删去重复的、空洞的、与主题无关的内容;改换开头、结尾的句子,改动部分结构,改正文中有误的语言因素等;增加细节,增加深化主题的手段。在15分钟的交流中,老师做好首席评论,评出最佳立意奖、最佳选材奖、最佳成文奖。这样,优胜组尝到成功的喜悦,创作激情更高;暂时落后的组“磨刀霍霍”,期待下堂作文课上的较量。

3.加强交流,收获成功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经常让那些考场上作文草稿打得详实、考场作文得分高的学生交流观点,谈谈打草稿的经历与感受。黄同学的作文《小篮情深》在统批中得到了56分的高分,在交流写作经验时他说:我喜欢观察周围的人,尤其是我的妈妈。妈妈是个家庭主妇,我就观察她做饭、看我吃饭的表情、动作,在这次考场作文打草稿时,我脑子里马上浮现出妈妈烧饭、看我吃饭时的音容笑貌。我在草稿纸中写道:“妈妈看我吃饭时总是一个姿势:很端正地坐在桌边,双手叠放在桌子上。眼睛很少离开我,那温柔的眼神简直能把我融化了。如果哪天我把饭一扫而光,她就像中了五百万大奖一样高兴得手舞足蹈。”黄同学还说:通过前期打草稿,后期在正式作文纸上可以一气呵成,卷面整洁也是这次得高分的原因。我把黄同学修改细致的草稿纸和批了56分高分的作文纸张贴在班级学习栏里,从同学们羡慕的眼神里和啧啧称赞的声音里,我深深知道:这比刻板地说让他们“打草稿”效果好万倍!

三、成效与心得

1.把握学生写作心态,提高了语文成绩

作文草稿给了我们把握学生写作心态和情绪的平台,利用这一平台可以走进学生心灵深处,找到沟通和教学的挈机,激发学生热爱写作,从而提高语文成绩。这是我2010届送出去的两个初三毕业班的学生,共72人,其中男生48人,女生24人。三年前在吴中区18所学校中语文成绩排名是在第14位,三年后跻身第4位。这跟我三年来坚持让学生打草稿,并对草稿加以研究、充实、修改有密切关系。

2.培养了学生深入探究的习惯

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相信学生都不甘落后于人,一定会开动脑筋。热烈的讨论氛围会更大程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拓宽学生思维的空间,这比闭门造车,一个人苦苦思索效果要好得多。如果能坚持下去,相信学生在写作文时会逐渐养成展开思路、深入探求的习惯,并且这种良好的习惯还会迁移到孩子将来进一步的学习和工作中去。

3.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文打草稿,给学生提高语文素养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在这一作文教学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通过优秀作品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第4篇:怎样写作文提纲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写作教学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提高初中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应该从生活出发,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并善于从生活中总结出经验与感悟。这样才能写出学生自己的真情实感与个性特征,以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写作教学的有效性。

一、模仿与创造

局部训练要遵循先易后难、由小到大的循序渐进的原则,这样可以使学生的写作易于入手;模仿则应着重解决怎样写的问题。有了内容,怎样把它表现出来,这对初中生而言仍是一件难事。充分利用课本上的范文,让学生先仿写,进行“比葫芦画瓢”式的练习,是符合读写迁移的规律的,也是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的。这也好比幼儿学说话,只有先学别人说,逐步积累后就渐渐会用学来的话自己说!

如教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学生对百草园的描写十分感兴趣,我就依据课后练习题让学生做“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的片段描写训练,写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学生对此训练兴致很浓。有的描写小桥流水,有的描写小学校园,有的介绍老家的一片果园,有的介绍自己的书房。这些作文写得具体、活泼而且充满趣味。有些同学做了局部模仿之后,意犹未尽,又写了自己儿时的乐园,童年的趣事等。学生谢飞,以《钓鱼》为题,写自己第一次跟父亲去水库钓鱼的情景,写得活泼、动人,富于生活的情趣。明显看出,文章已经从单纯的模仿,走向了创造。

随着写作能力的提高,模仿的难度也要逐步加大。引导学生,由局部到全面,由形式到内容和技巧进而有所创造,灵活运用。当然,学生“比葫芦画瓢”的写作,开始难免留下模仿的痕迹,然而只要不是照抄,便能有所得,慢慢就会水到渠成,把所学的东西化为自己的。

二、注重阅读,积累素材

仅靠广泛地阅读是不够的,积累素材时还必须掌握正确有效的方法:一是选取适当的阅读材料。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感兴趣的认真研读、欣赏,使学生得到能力的培养、艺术的熏陶和情感的陶冶。二是教会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鼓励学生投入到社会生活中去,如参加社会实践,积累常用的谚语,留意周围的标语、广告词并随时记录到自己的生活笔记中去。学会了品味生活,才会使生活中的语言积累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并得到永久储存。三是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勤动笔往往会促进人对生活的感受和提高思维质量。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包括摘录好词好句、编写写作提纲和写读后感。写读后感尤其有用,能使阅读活动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调动学生的思维想象、情感活动的有效参与。对所读之书还要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

三、力求有序,注重技法

某些学校现行作文教学的弊端,就是作文的无序化。教师随意出题,学生盲目写作。其是针对教学大纲的哪一点,要达到何种训练效果,学生昏昏,教师也未必了然。日复一日,长期低层次机械性的写作训练,严重挫伤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制约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为改变这一弊端,我尝试实施“网络一体化”作文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所谓“网络一体化”作文教学,就是把中学作文教学看作一个整体,把教学目标分解到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使学生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有的放矢,真正做到循序渐进,学有所得,写有所获。

在力求作文教学有序的前提下,教师还要认真向学生传授写作技巧。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范文引路,巩固迁移”的教学方法。所谓“范文引路”,就是师生共同搜集一些精美文章,在课堂上师生一同鉴赏,赏其语言,品其技巧,然后让学生有意识地吸收借鉴,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之中。这样读写结合,以读带写,有仿入门,有法可鉴,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所谓“巩固迁移”,就是通过一段练习学生熟练掌握了某种格式后,教师因势而导,鼓励学生“同中求异,同中求变”,写出更多的富有个性的丰富多彩的文章来。

四、排除学生心理障碍,提高写作热情

“写作真难!”这是很多初中学生发自内心的烦恼。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那么怎样才能消除农村初中学生对作文的畏惧情绪呢?笔者认为应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是生来就有的,需要教师指导其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

怕写作文是初中学生的一种通病,很多学生害怕作文写不好,怕教师在课堂上点评,而不乐于动笔。针对这一问题,我在作文教学课中,耐心开导学生写作文的用意,写作文就是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出来,把自己经历的事情写清楚,把自己觉得感动的人物描绘出来,在写作中表露自己真实的想法就可以了。我并不需要给学生很多理论性的指导,“开头、中间、结尾”如何如何,中心怎样怎样……更不需要那些条条框框,只是要求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只要中心明确,目的清楚就够了,这样学生不但会产生轻松感,而且会对作文充满信心。贪玩是初中学生的天性,抓住这一特点,我引导学生在“玩”中写,在“玩”中积累材料,在“玩”中收获。这种“玩”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条理地进行。

培养与提高初中生的写作能力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我们只有从各个方面不断探索与改进,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对此,我们应百倍努力。

第5篇:怎样写作文提纲范文

关键词:主体;过程;作文;综合

新课改进行得很快,传统的有益经验与新时代结合,使作文教学更符合现代社会。当今的作文评价,不再单纯地给个分数,而是多样化、多元化、深化了。

作文评价,一开始是单纯给个分数的百分制,后来发展到等级制。

百分制:0~59分为不及格,60~79分为良好,80分以上为优秀。这种评价方式至今仍有很多教师在用。他们觉得,这样更能把全班学生的作文成绩准确对比出优劣。甚至后来,把扣分融入百分制,结果出现这样一个成绩――负分。有这样一个学生,在中段考的作文上恶意写了几十字。教师评价如下:字数不够,扣××分;错别字××个,扣××分;离题,扣××分;严重失实,扣××分;粗话脏话多,扣××分;立意带恶意,扣××分……结果,作文得负××分。这虽是很少的现象,但估计很多教师都遇到过这样的学生和这样的作文。教育性要贯穿教学过程,“授业”与“传道”须同步进行。作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和道德因素,同时教师对此的态度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正因为考虑到思想方面,想到百分制在“排名对比”上有很大的弊端,对学生的思想成长不利,然后逐渐出现了等级制。

等级制在国内外有多种方式,基本模式是:评价给A、B、C或D,象征着优、良、中、差。在这基础上,分细点可以A+、B+、C+、D+,以此类推,可以多种多样。这样做简单明了。

当今,教育都在提倡变学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重视教育的过程,评价要恰当。于是,作文的评价发展到当今的综合评价模式。

一、评价的群体

教师是评价的主体,但不是唯一。评价中,让学生参与评价,体现了评价的多元化。如,除老师的评分外,还有学生本人的自评、别的学生的他评,甚至还可以是家长评。

二、评价的划分

评价要评整个作文过程,而不是单纯的书面结果。通常分四点。当中要包括态度、情感、技能、能力以及结果等几个方面。

1.准备阶段

教师布置作文任务后,在学生动手写作文之前,应有一个准备阶段。准备阶段可以是选题、查资料、咨询、设计写作提纲、听老师引导示范等,达到下笔之前先立意,要写什么,怎样写,做到心中有数,俗话称之为“意在笔先”。

2.过程

写作的过程,包括修改,直到完稿。其中,是独立完成,还是合作完成,或是有人指导完成。这一项既体现了写作的积极性和其他态度,又可以从中看出学生的合作能力,然后培养中学生的合作能力等。

3.结果

结果可以说是对书面的评价。这里用到传统的评价划分,多少项自己决定。如:(1)没错别字(3分),错别字少(2分),多错别字(0分);(2)语句通顺(5分),语句有些许不通顺(3分),语句多不通顺(0~1分);(3)段落层次分明(10分),段落层次基本分明(5分),段落层次不够分明(0~1分);(4)中心突出(10分),中心基本突出(5分),中心不够突出(0~1分);(5)离题(总分不及格);(6)以后的,可以是字数的要求、是否使用了工具(如视频、图片等)、题材的典型等等。其中的分数值也可以酌情安排。

4.创新

一般来说,写的是当今的事,就“比较新”,有点类似“新闻”。新鲜的事,总是让人比较感兴趣。如果题材、角度、表达方式、语句特色等比较新颖,都是创新的体现。这一步比较困难,要求可以降低,分数适当。很多传统的,不是不好,非要“创新”它、颠覆它,刻意去创新,也不好。必须从中规中矩做起,在标准的写法能写好的基础上才好去创新。在修改阶段可以试试看,如写记叙文,通常,我们都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这也是初中阶段的常见写法。如果学生知识面比较广,会用插叙、倒叙等手法来写,就属于创新的表现。

三、评价的意义

中学生在写作方面已经有一定的基础,如果还在字、词、句、篇、意这几方面来评价,就显得比较“老土”。而现代作文评价,(1)充分体现学生的积极主动性;(2)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旨在体现学生创作的过程,重点放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对探究过程和方法的理解,对探究本质的把握。不能把是否探究出结论或结论是否正确作为唯一或最主要的评价指标。通过评价促进学生探究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提高,并使这种方法最终养成良好习惯;

第6篇:怎样写作文提纲范文

一、 丰富生活空间,寻找源头活水。

生活是作文之源。叶圣陶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因此,作文教学必须与学生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联系起来,从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方面去拓宽生活范围,认识生活,感受生活,从而产生表达的需要。

1. 担当家庭成员角色,在劳动中积累素材。现在的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切,为了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用在学习上,家庭里的琐事,诸如买菜、拖地、洗衣等,一律不让孩子动手,让孩子失去体验生活的机会,所以,学生们写起家庭生活总是枯燥乏味。我们可以布置学生利用周六、周日的时间,在家里完成一些家务劳动,如扫地、整理房间、到超市购物、烧饭等,家务劳动任务由简单到复杂,并提出一定要求,让学生写一些日记或主题作文,学生有了亲身的生活经历,他们写起来,内容上没有难度,语言上更富有真情实感。

2. 引领学生走进经典,在阅读中积累素材。我们的学生现在大多过着学校、家庭两点一线或教室、食堂和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对社会了解的机会比较少,感悟人生比较肤浅,这就需要通过阅读弥补他们的不足。我们要指导学生阅读经典,引领他们走进经典。可以结合语文教材的主题单元,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活动。如初一新生入学,可以结合“亲近文学”这一主题,向学生推荐名家名篇,组织学生做读书卡片、举行写读书心得比赛等活动;还可以利用网络阅读、收看专题电视节目“百家讲坛”途径,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从而达到激发阅读兴趣,积累写作素材,提高语文素材目的。

3. 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在体验中积累素材。在我们的很多教师的作文课上,常常是按照单元作文教学的要求布置学生练笔,有的作文内容学生没有生活体验,如果让学生对陌生的事情进行作文,他们是难以写出切身体验的,也写不出好作文。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作文素材的重要的源泉之一,我们应有计划地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生活,积累作文素材。我们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学生中开展:做一天值日班长,当半天小交警,进行一次采访活动等。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能观察到很多的事情进展过程,感受世界的多姿多彩,体验探究的无穷乐趣,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内容的作文,就不会有无从下笔之感了。

二、 科学指导训练,提高写作实效。

写作是复杂的脑力劳动,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涉及到语言表达、情感态度、结构布局等很多方面,可以这样说,写作指导训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如果没有科学的方法,就不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借鉴模仿指导。模仿是人的天性,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让学生从“模仿”起步,对学生进行作文能力训练。吕叔湘说:“语文的使用是一种能力,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 范文可以非常直白地告诉学生某类文章该写什么和怎样写,这比任何指导都清楚明了,模仿范文是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必由之路。茅盾曾说过:“模仿可以说创造的第一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可从语句、片段简单的仿写开始,再到整篇文章仿写,也可以提供不同角度写法的文章,让学生在比较中去思考文章的写法,去训练写作能力。

2. “下水”示范指导。作文教学仅靠模仿范文的写法是远远不够的。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说:“有的作文虽然可以让学生按‘例文’去依葫芦画瓢,但‘画’的毕竟是‘瓢’,而不是‘葫芦’。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示范――写个样子给学生看看。”[2]教师只有经常写“下水文”,对选材、构思、立意等有了自己的思考,对学生的作文困难了然于心,对学生的作文指导才有针对性,学生作文才会少走弯路。于永正先生在三十多年作文教学中,坚持写“下水文”,采取“下水”指导的办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 系统训练指导。新实施后,全国出现多种版本的语文教材。这些教材都有意识地加强了作文教学,每个单元后,都有一个作文专题训练。但总体而言,规范有序的作文训练还不够明晰。作文训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可以根据不同年级学生情况,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系列训练:写作习惯的训练。一般包括善于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勤于阅读和积累的习惯,坚持写日记的习惯,列提纲打腹稿的习惯,反复斟酌修改的习惯等;写作知识的训练。主要抓住审题、立意、选材、构思、修改等环节进行训练;文章体裁的训练。要围绕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应用文四类文体进行训练。命题形式的训练。近年来,常见的命题形式有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等,各类命题作文要训练学生掌握基本要求。

三、 建立评价机制,增强写作信心。

鲁迅先生曾要求人们“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修改文是提高质量的重要步骤,俗话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在作文教学实践中,要通过科学的评价机制,激发写兴趣,增强写作信心。

1. 自评修改法。小声朗读自己的作文初稿,围绕作文要求和写作的重点修改草稿。读文章时,注意标点是否漏缺,使用是否正确;有没有错别字,有没有加字漏字;句子是否通顺、完整;是否有主次,重点突出……文章中的一些问题,通过朗读显露出来,通过及时的纠正、加工,就能基本达到训练的要求。树立学生“写好”作文的信心。

2. 互评批改法。魏书生老师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很多学生互相批改的好处,如“经过多次批改实践,学生不仅准确地记住了写作文的基本要求,而且对这些要求理解得越来越深刻。”[3]……他的作文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互评作文是切实可行的。教师在批改作文之前,可根据每次作文的特点或者本学期作文批改的系列训练要求,提出不同的批改重点,让学生围绕这些要求去相互批改。魏书生老师通过对学生长期互批训练,让学生逐渐掌握从“中心、选材、结构、表达方式”等十个方面写出具体评语。

3. 小组讨论法。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让小组成员依次朗读自己的作品,其他学生根据本次作文的要求,对文章进行鉴赏、评论,提出修改意见。这样做的好处是发挥了小组的积极性,同时可以使学生接触更多的文章,吸取更多的优点,使学生在相互启发下增长写知识,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又可以做到以好带差,提高集体写作水平。

第7篇:怎样写作文提纲范文

关键词:高三 作文教学 原点思考 宏观安排

“作文不需要教!”“花里胡哨的作文竟是满分作文!”同事高考阅卷归来,带回阅卷现场信息和满分高分作文,教研组组织交流研讨,满耳便是这样的言语。是啊,高三作文教学的困惑本来就不少,而今耳闻阅卷现场、目睹高分作文,怎不生此等感慨呢?

冷静想来,有两大问题始终制约从小学到高中的作文教学:一是写作序列,有关“写什么”“怎样写”等问题的;二是评分规则,有关“写得怎么样”等问题的。这两大问题,在高三作文教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本文针对前一问题,就“如何组织高三作文教学”问题做一阐述,后一问题将另文表达。

没有一个学生天生就会写作文的。于是乎,对教师来说,“教”学生作文总是少不得的。当然,“教作文”的途径有千条百条。单就高三作文教学的安排来说,据我们研究,就有随意型(训练不作规划)、分块型(或按传统的块,或按作文题型,或按基础与发展等级训练)、高深型(设计诸如“掌握基本技法”专题的训练)、见风型(通过猜题押题来训练)、话题型(设计诸如“诚信”“自我”等话题的训练)等不同安排。

这些安排,代表着不同的高三作文教学思考,自有其存在的价值。然而,在学界倡导和实践“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和评价”的语境下,这些安排的视角都嫌偏窄,且均从单纯的“应试”出发,远离写作本真的“家”,忽视学情的分析和判断。

那么到底该怎样安排复习比较好呢?也许我们需要专家那样的思维!即要立足于培养一个高中毕业生应具有的写作素养,从写作基本功的查漏补缺出发,尽最大可能做系统的、整体的思考,其中至少涉及课程标准、命题趋势、文体学、写作学、学生这样五个原点视角。

一.从《课程标准》看,倡导“真写作”是高三作文教学的原则底线

高考作文题万变,但万变不离其宗。其“宗”是什么?就是《课程标准》《高考说明》。《课程标准》是教学的依据,也是评价的准则;《考试说明》则是《课程标准》下有关评价的指导性文本。《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之“表达与交流”总有9条,其中前6条是关于写作的,转换到《考试说明》,就是“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的要求。

倡导“真写作”是《课程标准》的要求。比如《课程标准》中的“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课程标准》第1条),就是对写作本真问题的表述。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丰富思想和情感体验,是“真写作”的应有之义。忽视这一条,我们是否就该说这样的写作是“伪写作”。《萌芽》主编赵长天大声呼吁“学生作文应正本清源”,就是针对当前作文教学的“伪写作”而发的。

“真写作”是生活的表达,“真写作”需要“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课程标准》第2条)。高三作文教学,就应该“让学生理会写作的本原意义,让学生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好文章,学会自由地表达、真实地表达、个性化地表达、创造性地表达”(赵长天语)。当然,由于两个文本的纲领性质,不具有直接的程序操作性,我们不可能据此做出训练序列的安排。但至少,作为教师自己应明白,并通过渗透让学生明白,好作文是生活、生命的表达,拒绝假大空、八股文,这是高三作文教学应该坚持的。

二.把握命题趋势,为选择训练题型、确定写作话题作参考

高三作文教学,其终点是现实的,那就是高考。作为高三语文教师,追问命题趋势,无可非议。把握命题趋势,可以从两方面进行,而相应的安排策略,也可由此派生。

1.命题形式的把握,可为我们选择训练题型作参考

这是最为直观的趋势把握。自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30多年来,高考作文题的题型依次出现四种类型:命题作文(含新命题作文,即材料+命题)、材料作文、话题作文、题意作文(或称新材料作文)。各种题型各有长短,猜对明年考什么题型,并没有什么大的价值。因此,围绕题型的训练,不可能作为主体。

但把握命题形式不是没有意义的,其意义在于可以帮助我们选择训练题型。如分析2007-2012年高考作文题型,我们知道,2007-1011年的主打题型是命题作文、题意作文,而2012年除江苏卷以“忧与爱”为题的新命题作文外,其他均为题意作文。为此,高三作文教学,就不该选择话题作文、材料作文来训练,但也不能依据2012年对“命题作文”的冷遇,就放弃命题作文的训练。注意,新命题作文、题意作文均出现“材料”,需要加强材料阅读与审题立意的训练。

2.命题内容的把握,可为我们确定写作话题作参考

全国卷和各省自主命题卷,对于命题内容有其不同的喜好和取向。高三语文教师,需要研究本地选用试卷的作文命题内容趋势。从全国整体看,其趋势有:(1)命题始终体现着时代性、社会性、生活性、人文性和哲理性;(2)取材越来越贴近考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3)内涵具有丰富性和拓展性,重视探究和自主创新能力,材料的阅读和审题难度在加大。

有鉴于此,复习训练中,要重视观察周围人和事,关注人类和世界,思考社会和人生。尽管学生年龄轻,其生活阅历有限,多数学生学校、家庭两点一线,其生活积累不丰厚,但十七八的成长经历,不能说没有感悟,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写作的训练,提要钩沉。

从考场作文看,这正是近年来所欠缺的,如浙江高考作文阅卷大组组长、浙江大学陈建新教授所说:“一些考生对社会和生活缺乏思考,也不太会在生活中发现美。他们也能说一些冠冕堂皇的话,但一看就不是发自他们内心的。”为此,可将积累生活、思想、感情和作文基本功训练结合起来,让高三写作拥有快乐的寻找、哲理的回顾和畅意的表达。

三.明确文体类别,为学生选定各种文体的样例

据近年来高考阅卷反馈看,“四不像”作文泛滥。即如近三年浙江省高考高分作文,文体特征并不鲜明,且高分作文均为空泛的议论、抒情秀,怪不得师生齐声感叹“花里胡哨的作文竟是满分作文”,此足为浙江省高考作文阅卷导向、高三作文教学的“高危漏洞”。

为什么会出现这一问题?我们认为,这与高考“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或“文体自选”有关,这一导向的“误读”,使中学六年忽视基础文体的训练。另一方面,也与《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对文体的表述过于笼统而又缺乏必要的专家解读有关。

1.《课程标准》《考试说明》文体表述的缺失

“文体”一词,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文章的体裁”,按此可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应用文。“文体”还可以是“文学的体裁”的简称,按我国的传统划分,包括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

从文体学这一角度看,《课程标准》的表述并不明确。在“课程目标”部分,“阅读与鉴赏”要求“能阅读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表达与交流”要求“进一步提高记叙述、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都是大类的文体概念,不足以指导写作教学,不利于作文复习的安排。

《考试说明》作文基础等级要求之二为“符合文体要求”。那么可写哪些文体呢?2008年及以前的版本,其总要求为“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文体表述还是清楚的。但2009年《考试说明》则表述为“能写实用类(包括论述类)和文学类文章”,2011、2012年表述为“能写实用类、论述类和文学类文章”。与《课程标准》一致,而带给师生的困惑反比2008年前大了。

2.高考作文可选文体的辨定

进一步分析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一般认为,实用类文体包括传记、新闻、通讯(含特写、报告文学等)、科普文章及应用文(如启事、合同、广告、诊断报告、说明书)等,论述类文体包括论文、杂文、评论等,文学类文体包括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

将三大类文体拆分,文体种类是明确了,但这样的分类颇不利于写作复习训练,要解决作文“四不像”必将徒劳。为此,结合学生阅读和写作实际,我们将高考作文可供选择的文体分为:记叙文(写人叙事)、抒情文(写景抒情或托物言志)、哲理文、说明文、议论文。其中“说明文”的命题、写作难度都较大,一般多不选用。

为此,在考场只要熟悉记叙文、抒情文、哲理文、议论文这四种文体就可以,这与《考试说明》不矛盾,足以应对2012年福建卷、湖南卷那样写“议论文或记叙文”的要求。

3.为学生选定各种文体的样例

鲁迅先生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中说:“‘小说作法’之类,我一部都没有看过,看短篇小说却不少。”在《不应该那么写》中说:“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这种方法,鲁迅先生称之为“实物教授法”。

要让学生的作文写出“文体特征鲜明”的作文,训练中就要提供足为“文体特征鲜明”的样例。我们不主张以考场高分作文作为样例,更不主张采用书市上“马二先生”(《儒林外史》中的典型人物,本名马纯上,因屡试不第,以给书坊选取八股文为职业)“高考满分作文秘诀”中的“范文”,正所谓“取法乎中,仅得其下”。

能够作为学生作文样例的,最佳的还是教材内外的名家作品,个中之理无需赘述。在阅读复习、教材重温时,教师做些点拨,引导学生写作中借鉴之。在基础文体训练时,可以印发(并可点评)典型的样例给学生学习、揣摩,如:

记叙文:(1)朱自清《背影》;(2)汪曾祺《金岳霖先生》;(3)斯特林堡《半张纸》。

抒情文:(1)朱自清《荷塘月色》;(2)老舍《想北平》;(3)归有光《项脊轩志》。

哲理文:(1)劳伦斯《鸟啼》;(2)曹文轩《前方》;(3)林清玄《生命的化妆》。

议论文:(1)《谈骨气》;(2)鲁迅《拿来主义》;(3)苏洵《六国论》。

如此明白高考可选的文体,通过针对性训练,补好文体这一“短板”。

四.引入评分规则,建立操作流程,强调读者意识

荣维东博士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写作教学的三种范式:(1)基于写作就是“写文章”的“结果—文本”取向写作教学;(2)基于写作就是“认知过程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作者”取向写作教学;(3)基于写作就是“自我表达和社会交流”的“交流—读者”取向写作教学。他由此认为,应构建基于整合取向的写作课程。高三作文教学,确乎需要三种范式的介入。

1.关注写作的结果(文本),引入评分规则

这就是依据好作文的标准,评判某次习作的优劣。但是,传统采用教师评改法,在教学任务紧张、班额较大的今天,细批细改实不简单,更何况,学生对细批细改也并不领情。根据《课程标准》“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的要求,我们采用自改、互改和师批结合的方法。

那么如何实现自改、互改和师批在同一套话语体系(标准)下对话呢?我们引入表现性评价的方法,为四种基本文体制订评分量表,如记叙文可从“故事”(10分)、“叙述”(15分)、“情感”(15分)、“语言”(10分)和“常规”(10分)等五项分等评价,实践证明这是行之有效的。具体操作可参考笔者发表于2012年第4期《基础教育课程》的《评分规则:运用于写作教学的全程》。

2.关注写作的过程,建立操作流程

高考时,学生能用于写作的时间一般为60-70分钟。在有限的时间内,需要为学生(至少是大部分学生)提供一个科学可行的操作流程。这流程大致包括六步,即审题、发散、聚敛、谋篇、行文、修改。流程的训练,可以采用集中训练(1-2次)与分散训练相结合的方法,分散训练可与基础文体训练结合进行。

3.关注写作的语境,强调读者意识

第三种范式是“交流一读者”范式,即基于与读者交流的写作,它由四个要素构成,即话题、目的、读者、角色。这四个要素构成的语境决定着文章的中心、内容、选材、详略、文体和语言等。夏丏尊在上世纪曾介绍日本文章学家五十岚力氏的“六W说”。所谓六W者,就是写作当思考六个问题:(1)为什么做这文(why)?(2)在这文中所要述的是什么(what)?(3)谁在作这文(who)?(4)在什么地方作这文(where)?(5)在什么时候作这文(when)?(6)怎样作这文(how)?

高三作文教学,如能摆脱功利,如《课程标准》所说的“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也许可以引入这种范式,至少一点,就是强调作文的读者意识。“交流—读者”取向的写作教学法正好弥补了学生的这一思维缺陷。

五.切入写作学情,为学生提供有效的训练支持

现在的学生写作学情如何,这是我们组织高三作文教学必须思考、无法回避的问题。

如何收集学情,并依据学情寻找对策呢?以我们的实践,主要有三条途径:一是来自考场作文的阅卷反馈;二是教师日常观察(包括问题征询、月考阅卷等);三是个性化诊断(面批作文、问卷调查)。这里重点说说后两条途径。

1.师生日常训练所遭遇的问题

从对我校重点中学的学生访谈得到的信息看,学生觉得作文之难,难在五个“不知道”:(1)不知道是否离题,总不能深入把握题意,提炼作文的主题;(2)不知道写什么,每看到作文题,大脑空空如也;(3)不知道什么体裁,一写就被指为“四不像”;(4)不知道如何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5))不知道往哪儿用劲,以提高高三写作的效率。

究其原因,表层是表达能力的欠缺,深层则是思想、情感的贫乏。这与当今浅阅读(即使是教材中理当精读的文章也偏向浅阅读)有关,也与学生缺乏“闲心”观察和思考生活有关,与中学阶段写作训练量不足(《高中课程标准》要求课外练笔不少于2万字)有关。

对此,高三复习阶段,我们认为:(1)用好教材,会考复习不要放弃教材重温,重温时要引导学生从思想、情感、素材、语言等方面的积累;(2)用好阅读训练的材料,现代文(实用类、论述类、文学类)阅读训练时,不要只是做训练题,要善于点拨可资借鉴的写作内容;(3)组织学生每周写一点随笔,鼓励学生记录高三的生活也为了“拳不离手”;(4)教师要精心策划每一次写作训练,要力求有收获,那种重复、低效的训练要少做。

2.学生个体写作情况的调查

就写作来说,人各有短长。朱自清曾这样分析自己:“我觉得小说非常难写;不用说长篇,就是短篇,那种经济的,严密的结构,我一辈子也学不来!我不知道怎样处置我的材料,使它们各得其所。至于戏剧,我更是始终不敢染指。我所写的大抵还是散文多。”

大作家如此,高中学生更是如此,这就是高考作文命题提供允许学生“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的原因所在。有选择的自由,相伴的是选择的艰难。高三学生,有相当一部分并不了解自己的长与短,自然“不知道往哪儿用劲”,对这部分学生做个体诊断就十分必要。在面批等常规方式外,我们设计了调查问卷《我的作文优势在哪里》,通过一系列问题,调查三个方面:(1)擅写什么(话题与素材);(2)擅怎么写(表达方式与文体);(3)如何写出个性(发展等级的追求)。连用五年,颇受好评,篇幅所限,这里不作赘述。

六.基于原点思考的宏观安排

以上用大量的文字,阐述了课程标准、命题趋势、文体学、写作学、学生等五个方面的思考,并逐一提出了解决之策。现在,需要统整这些对策,为整个高三作文教学作出可行的宏观安排。我们将整个宏观安排切分为6个模块:基础认知模块、写作积累模块、文体训练模块、写作流程模块、个性写作模块、限时训练模块。

1.基础认知模块。做任何事情,大处着眼,都可以从“现在在哪里”、“要去哪里”“怎么去”三个方面发问,高三作文教学,教师、学生都需要明白“现在在哪里”的问题。这个模块,从学生角度来说,需要:(1)了解《课程标准》《高考说明》有关写作的要求,把握高考作文命题的基本趋势;(2)了解写作复习最核心的知识背景(题型、文体、题材);(3)填写《我的作文优势在哪里》的调查问卷;(4)确立自己写作训练的目标和行动措施。

所以如此,一是知彼(高考要求,命题趋势,题型、文体、题材等基础知识),二是知己(素材优势,擅长文体,发展追求)。可以安排1-2课时的时间,通过讲座的方式,让学生“知己知彼”。当然,“知己”三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每次作文的诊断和一点点的改进。

2.写作积累模块。写作积累不仅仅是“素材积累”。要解决学生“没有东西可写”的问题,远不仅是“素材”问题,诸多复习用书所附的写作材料、作文中堆砌中外成功人士的故事,你就可以知道,貌似“丰富”背后的“苍白”。因此,我们认为,写作的积累当包括:

(1)积累内容:立意(思想、情感)的积累;素材的积累;语言的积累。

(2)积累途径:必修和选修课本;阅读训练;你的生活;你的课外阅读。

(3)积累方法:摘录和记录,定期整理,适时重温,写作训练时快速调用。

积累是项长期的工作,我们没有时间为积累而积累。积累除了记录自己当下的生活(包括社会上发生的事)之外,都可与阅读训练、课外阅读等相伴而行。

3.文体训练模块。前文已述,需要训练的文体类型主要就记叙文、抒情文、哲理文、议论文,而且提供他们经典例文学习揣摩。学生学习揣摩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应该让学生知道某种文体怎样算好的,自己处在哪个层面。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再引入自评互评机制,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能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4.写作流程模块。可分建立审题、发散、聚敛、谋篇、行文、修改六步程序。重点的环节,如审题等,可以安排一定的时间,集中或分散进行。更多则通过基础文体训练、月考作文、自选题作文等多种方式进行,以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5.个性写作模块。在四种基础文体训练的基础上,从“写什么”“用什么文体写”两方面,培育自己的写作个性,做到既能写四种基本文体,又能在某一种文体上别有擅场。这一步可安排在第二轮复习中,结合流程训练进行。

6.限时训练模块。进入高三后,阶段考、模拟考明显增多,语文试卷一般都有作文,这是我们很好的实践演习,理应借此训练正确的作文程序和较快的行文速度。建议实践考场60分钟安排法:第一步,审题,约5分钟;第二步,立意选材,列出写作提纲,约10分钟;第三步,挥笔成文,40分钟左右(20字/分钟);第四步,检查,约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