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小学课外辅导书范文

中小学课外辅导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小学课外辅导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小学课外辅导书

第1篇:中小学课外辅导书范文

一、班级图书角可以激发兴趣,热爱读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阅读的第一原动力,只有对课外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阅读。我们渴望读自己喜欢的书,其出发点主要是满足自己的兴趣需要。我们开始是没有十分切实的目标的,不是为了完成某一个真切的任务而去读书,而主要在于从中获取生活信息,满足个人情趣。班级图书角则充分符合学生阅读的心理要求,因樵谕际榻嵌潦椋形式上有别于课堂,体现一种休闲与放松。在课堂中的许多时间里学生总是抬头挺胸,坐得端端正正,一堂课下来身体会觉得很累。可是,在图书角阅读时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形式去读书,不必像上课那样坐得规规矩矩,可以席地读、倚墙读、站着读、坐着读,怎么舒服怎么方便就怎么读,让阅读成为自己在班级休闲时候的一份美味快餐。而且学生能够通过图书角看到更多的新书,不仅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也促使他们更加热爱读书。

二、班级图书角可以扩大阅读范围,增加阅读量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要扩大阅读范围,增加阅读量不是件容易的事。一是学生的课外阅读书不多。很多学生的课外书籍大多是《作文大全》《小学生优秀作文选》《小学生同步作文》之类的作文辅导书,而这都是学生买来模仿写作文用的。只有少数学生有《十万个为什么》《四大名著》《科学世界》《故事大王》等有利于学生阅读的书籍篇目。二是课外阅读的时间少。课堂上的阅读时间肯定没有,放学后不是被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所占去,就是由于处理不好学习、读与玩的关系,白白地浪费了时间。一般每个学生都购买大量的课外书,看完以后就放在家里,这实际上是一种浪费,针对以上情况,所以在每个学期开始可以动员学生把自己的书献出来,这样,图书角就多出几百本书,通过班级图书角,学生轮流交换也可以看到更多的图书。为了更好地维护图书角的书籍,老师布置好专人负责保管、借阅。所以,有了图书角后,如何帮助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从有限的时间里挤出一些来供课外阅读用也是十分重要的。图书角全天向学生开放,学生只要有时间,随时随地都可取书来读。每天早晨、课间、放学前后、自习课都可以是读书的时间。比如,课间十分钟学生便可以到图书角阅读课外书;每天中午放学回家,老师可让学生把图书角的书籍借带回家,抽出至少半小时的时间来读课外书……这样一来,既扩大了阅读范围,又保证了足够的阅读时间,增加了阅读量。

三、阅读图书角的书籍应该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读书方法

为了发挥图书角的作用,增强学生的读书效果,提高他们阅读课外书的兴趣,老师要组织学生使用好图书角,定期开展读书活动。首先要教给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方法,指导学生会选择图书,会写读书笔记引导他们把书本上那些精彩的字、词、句、段、篇,或读后感记在笔记本上,以丰富写作语汇。围绕学生阅读的重要书籍,定期开展好读书征文活动,选出优秀的征文进行展评,以激励学生参加阅读的兴趣。还要定期开展名书推介活动,向学生宣传介绍新购买的图书,增强学生阅读的针对性。另外,我们知道读书的兴趣在于培养和引导,老师如果在教室里陪着学生一起读书,会极大地提高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另外,也能了解学生读书的动态,对不爱读书的学生加以引导;学生读书遇到问题时,教师可以及时为他们解惑答疑,同时针对他们读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当面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来提高他们的读书效果和读书效率。

总之,班级图书角以其灵活性和实用性成为学校图书室的重要补充,运用好班级图书角,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班级读书氛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他们为终身阅读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2篇:中小学课外辅导书范文

关键词: 中学图书馆 资源共享 现实意义 实现途径 具体措施

中学图书馆资源共享,是指由各中学图书馆共同分担一部分职能,以达到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的目的的一种运行方式,即读者可以获得最大化的材料和服务,而各校图书馆可用最少的经费提供尽可能多的资料和服务,以提高和完善中学图书馆职能。共享的资源可以是实物、人员、资金、馆藏等。

一、中学图书馆现状

目前中学图书馆资源普遍大而全小而全,经费紧张却各自为政,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各个馆都希望能争取到更多的经费发展自己,而合作办馆、资源共享的理念却停留在理论阶段,很少付诸实施,感觉好像总是担心自己现有的资源被别人白白利用了,殊不知合作办馆才是中学图书馆发展的最好途径。

二、中学图书馆资源共享的现实意义

(一)学校教育教学的需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小学图书馆宣言》指出,中小学图书馆是保证学校对青少年和儿童进行卓有成效的教育的一项必不可少的事业。学校图书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可以为学校教育教学整体改革提供智力支持,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阵地。2009年我市进行高中新课标改革,教学内容、教学任务有明显变化,新课标的实施对中学图书馆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如图书种类需求增多。新课标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改变原有高中的教学结构。改革初期,教育教学需要大量相关图书,以提高备课质量,但现有学校藏书往往已经无法承载其应有的各项功能,学校的教育教学将受到一定影响。这就需要建立校际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以满足学校师生和学校教育教学的需要,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教育新形势。

(二)缩小教育差距,优化教育资源的需要。

长期以来,重点中学与普通中学,城市中学与乡村中学,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不均衡,通过共享中学图书馆资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小这些差距,为资源欠发达的中学提供优质的阅读资源,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措施之一。

(三)学生思想教育的需要。

中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时期,阅读具有独特的思想教育作用,通过优质图书的引导,可以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但是目前,多数中学图书馆的馆藏图书不向学生借阅或是很少向学生借阅,当然其中有中学升学压力的影响,但是图书资源不足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在这种情况下,要加快中学图书馆资源共享的步伐,早日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四)增加资源储备,缩小经济开支的有效途径。

中学图书馆购书经费不比地区级专业图书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中学图书馆更是面临图书资源匮乏的情况,而资源共享意味着每一所中学图书馆不必购买所有的文献资源,通过互联网或者其他有效途径就可使图书馆由原来的仓储积累、备用资源的基本结构,转变为选择积累目标资源的运作模式,在丰富中学图书馆图书资源的同时,大大缩减学校开支,减轻经济压力。

三、实现中学图书馆资源共享的途径

(一)建立中学图书馆联盟。

这里所说的图书馆联盟,是指以实现资源共享、利益互惠为目的,受共同认可的协议和合同制约的联合体。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以及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建立了数量众多的图书馆联盟。在我国,图书馆联盟建设起步时间较晚,虽然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但在数量和规模方面与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

就中学图书馆而言,图书馆联盟的建立,主要是指中学图书馆间建立的小型联盟。之所以选择中学图书馆间建立合作,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1.各中学图书馆服务对象相同。中学图书馆主要服务对象为在校就读的学生和任课老师。

2.馆藏图书有针对性,比如教师备课用书,针对中高考及各阶段学习的习题册,与教科书相对应的课外辅导书,适合中学生阅读的文学科普图书,等等。

3.便于管理。由于学校教育的特殊性,中学图书馆联盟可以由教育主管部门主管或者协助管理,利于联盟有序运行。

(二)加快数字图书馆建设,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随着网络的发展,中学教学手段也由以往的书本讲授这一单一途径扩展为多种方式,其中网络教学以其形象性、开放性、互动性等特点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这就对相应的数字图书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实现中学图书馆资源共享的具体措施

(一)发挥计划经济的强制力。

在我国,图书馆联盟不应仅仅依靠市场经济运作,更需要计划经济强有力的支持。例如设立一个主抓中学图书馆联盟建设的部门,通过法律法规将市内各中小学图书馆如何合作办馆固定下来,并强有力地推行下去,肯定会加快中小学图书馆资源共享的进程。

(二)各校整理现有图书资源,进行电子化管理。

各中学图书馆对自身现有图书进行统一编目,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对图书资料信息进行电子化管理。

(三)对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集中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中学图书馆大多缺乏专业图书管理人员,以致图书编目、分类等工作混乱,因此有必要对中学图书馆管理人员进行系统、全面的培训,以调动图书管理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提高学校图书馆员素质。

培训内容包括现代图书馆的发展与作用、如何利用现代化的图书馆、参考咨询、图书馆数字化工作、图书著录标准等图书馆专业知识。

(四)改善网络环境,为建立大型数字图书馆做准备。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上网阅读已成为中学生获得知识的一大途径,中学图书馆也应顺应这一趋势,加快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这就对我们提出了两个方面的要求:(1)图书馆馆内藏书、资料数字化,且编目明晰,以各区或市为单位实现全区或全市中学图书馆管理数字化,达到一定区域内图书的“通借通还”。(2)网络技术支持。根据国外图书馆的经验,虚拟参考咨询服务至少应建在百兆网络基础上,才能收到较好的视频和音频效果,并保证双向交流的质量。

中学图书馆的资源共享任重而道远,希望全体同仁共同努力,争取早日实现这一目标。

参考文献:

[1]宋燕.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问题的研究综述.现代情报,2010,6.

第3篇:中小学课外辅导书范文

关键词:高中数学,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CAI

多媒体教学,又称CAI教学。90年代以来,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计算机教学向多媒体环境和超文本信息组织方式的方向发展,一台计算机系统,能同时呈现声图并茂的教学内容,这样丰富了教学活动的内容,也使教学模式由传统的人――人系统模式向人――机――人系统模式转化。数学是一门知识广度和深度以及抽象性都较强的学科,高中数学更是集数形关系知识与一身的学科,而CAI教学的交互性、可控制性、大容量性、快速灵活性等特点恰恰符合了这一高中数学教学的要求。在此,本人着重就高中数学多媒体教学模式及模式的实现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高中数学CAI教学的基本模式

CAI课件应用于教学可以分为两大类型,一种是辅助式,一种是主体式。目前,高中数学教学中普遍运用的是辅助式CAI课件,即计算机在教学过程中的某一个或几个环节,如模拟演示、辅导、练习、复习、测试中发挥作用,主要是针对教学某一部分内容的需要而设计的。它是教师优化课堂教学过程选择的教学媒体之一。而主体式CAI教学则主要是当今出现的网络教学,它可以代替教师的全部或大部分工作,学生主要通过和计算机的“对话”获得知识,巩固知识,增长能力。教师的任务是通过计算机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调整学习进度。主体式CAI课件在设计上要求比辅助式CAI课件更加周密、细致、全面,教学中对硬件的要求也更高。

高中数学CAI教学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基本的教学模式:

1.形象展示教学模式

因多媒体计算机集动画、声音于一体,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借助计算机,演示各种静态和动态的数学过程,通过声形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如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传统教学往往是教师通过繁琐而抽象的语言来讲解,而学生又往往无法理解和掌握教学中的难点和宏观的概念,然而通过演示,学生对空间的概念等几种面体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可以从抽象的文字记忆转化到形象的图文记忆中来。在这一过程中,计算机只是做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学生和计算机之间并无交互过程,但计算机演示的动态数学过程,尤其是那些用其它教学媒体很难或无法表示的数学现象,能丰富学生感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由于市场上现售的数学软件并不能完全适合高中数学教学的需要,所以,数学教师可以自己动手制作课件或在网上下载相应内容的数学课件,在教学中进行演示,能起到了很好的、针对性的效果。

2.人机会话教学模式

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学习者。现代教学提倡的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一关系,要求学生是一个主动的学习者。因此,学生通过和计算机的对话获得知识,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计算机既是教材,也是教师,在CAI教学课件中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指导思想,对教学目标的理解,对教材的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采取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的运用,同时,教师还要对学生通过多媒体计算机反馈的信息加以针对性的处理。数学是一门综合较强的学科。它要求学生除掌握课本知识外,还要了解相关的其它基础知识。因此,这种CAI课件容量大、交互性强,课件的设计要求更周密、更能全面地体现教师的教学意图。这种CAI课件比较适用于网络教学,当然,网络教学对教学硬件的要求较高,要求计算机处理信息的速度较快,具有较强而迅速的交互功能,如果计算机之间实现联网,就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教师也能通过计算机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获得反馈信息。这种CAI课件在程序结构设计上的指导思想是刺激――反应――强化:先展示教学内容并提出问题(刺激),然后要求学生回答(反应),确认学生回答是否正确,展示正确内容(强化)。如果学生没有达到规定的要求,计算机再重新演示教学内容并出示和前面水平相当的题目,要求学生回答。如果学生已经达到了规定的要求,计算机将进入下一单元的内容。如一个课件可设有学习目标、要点疏理、阅读材料、过关检测、导航台、留言板等几大板块,这符合认知理论、人工智能理论等现代教学理论。这些CAI教学课件,比较注重知识的条理化、系统化、图形化,但在知识的启发性方面还不够,随着CAI教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变化,CAI教学软件的设计,应从单纯的程序教学法逐步发展到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强调启发式教学、体现发现法等教学方法,较好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发展了CAI的教学优势。

3.复习与练习教学模式

授完某段教学内容后,采取CAI教学方式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复习与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这类CAI课件,一般先呈现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通过动态图形、文字、声音的刺激,强化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然后进入练习状态,通过大量的习题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除以上几种基本教学模式外,CAI还可以用于教学的其它环节,如在课外小组活动中,通过游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竞争的意识;利用计算机,研究利率问题和最优规划模型等,使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利用计算机大容量的存储处理信息的功能,教师可以分析课堂教学过程,建立题库、资料库,备课、编制练习题等。

二.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的实现

1.CAI课件的制作

普通CAI课件一般采用的是Authorware、方正奥思、microsoftpowerpoint、MacromediaFlash等软件制作的;而网络CAI课件一般多采用HTML语言(超文本语言)、java语言等来编辑制作的,其中MicrosoftFrontpage、MacromediaDreamweaver、MacromediaFireworks、MacromediaFlash等软件是最经常使用的。目前,国内的Internet传输速度还难以承受文件最较大的AVI、MPEG、DAT等格式,教师制作时要有意识地运用文件最较小的GIF、VOX、SWF、class等文件格式。随着Internet宽带网的发展,CAI课件的优点将会一览无遗。当然,无论普通CAI课件还是网络CAI课件,其优势的实现与否,关键在于课件的设计、使用是在怎样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进行的。它要涉及教育学、心理学、美学、计算机应用等多门学科和领域,以及对课件使用者的控制信息。一般课件编制的流程可分为:选择课题、确定目标、创作稿本、收集制作素材、编制程序、调度运行等环节。

2.硬件设施的实现

(1)校园网络。校园计算机网络即校园网,是CAI教学最直接的应用工具,它是一种学校内部专用网络,其根本目的是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提供先进实用的计算机网络环境。我们校园网的建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高速主干ATM网的建设。②中心网站的建设(包括WWW服务器、电子邮件服务器等多种服务器。)③计算机机房和多媒体教室等子网的建设。计算机机房和多媒体教室是教师利用CAI课件进行课堂教学的第一线,也是接入Internet的基本元素。④主干网与Internet相连。⑤各子网或单机与主干网相连。

(2)Internet网络。我校已经与宽带网连接,现在学校所有微机都能上网。

3.CAI课件的使用

制作完成的CAI课件用于教学中,形象展示、,教师指导、学生自学、课堂讨论和教师答疑是我们教学中的主要环节,也是CAI课件的优势所在。CAI课件中,学生自学、答疑有实时和异步两种模式。异步模式主要是学生根据教师制定的学习目标进行自学。学生自主的通过不同的途径进行学习;主要使用教师设计好的CAI课件进行自学或读教材或看课外辅导书,也可通过网上邻居或学校的数学论坛与同学和老师讨论进行相互交流;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实时模式主要利用类似Internet聊天室实时双向交流;实施学生质疑、课时检测实现实时反馈,及时答疑。

三、高中数学CAI教学模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综上所述,CAI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更是一种独特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模式。如何发挥CAI教学优势,使其与学科教学内容紧密地结合起来,成为CAI教学的关键。在高中数学CAI教学模式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树立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

要在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观的指导下开展数学CAI教学,明确开展数学CAI教学不仅仅是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其目的主要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扩大学生数学知识面,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培养学生数学应用知识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原有的数学知识基础上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因此,在数学CAI设计及教学过程时要力图体现这一教学指导思想。

2.选择适于数学CAI的教学内容,科学、周密地设计课件。

由于一个CAI课件要花费大量的智力劳动,因此首先要选择适于CAI的教学内容,在计算机硬件可能的情况下,要力图更好地体现CAI动画模拟、交互性、个别化等教学特点,充分发挥CAI的教学优势。如教学内容尽量形象直观,切忌书本搬家;图形、动画要美观、清晰,声音要悦耳动听,色彩要符合美学要求;合理、适当设问,启而不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设计同一教学目的下的不同分支程序等等。使CAI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能力方面发挥最大动效。

3.在数学CAI课件制作过程中,要与教学紧密配合,制作多种类型、多种功能的智能型教学课件。如可开发用于教师课堂演示的,显示大规模、长时间、瞬时数学过程和现象的二维、三维动画等模拟课件;对于教学条件较好的学校,可开发数学多媒体教学课件,充分发挥计算机声像和存储量大的优势,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和课堂信息容量,改变课堂信息环境,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和真实,教学效率得以提高。可设计交互性较强的数学会话课件,以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实现个别化教学;对目前市场上用于学生辅导、复习、练习、测试的数学软件,要更新内容,舍去大量的死记硬背及陈旧的知识,注重学生基本技能和能力的培养和测试,精心设计,丰富图形、动画、色彩、声音内容,使其有更优良的界面;开发用于教师使用的图形开发工具,表格、文字处理工具、图形库、资料库、题库等等,以便于教师根据本校实际自己设计课件。过去一段时间里,中学数学CAI的发展受到了种种条件的限制。对CAI有更清醒和深刻的认识,是在中学开展CAI教学的前提和关键。计算机辅助教学不仅仅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它更体现和代表了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社会的发展将使计算机深入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经费的不断增加、计算机软硬件设备的日益完善,中学CAI教学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四、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环境——虚拟实验室

目前,我们初步构建了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环境——高中数学虚拟实验室,它由硬件、软件、潜件三部分组成。

1、硬件:

我校校园网配有思科交换机、浪潮服务器、长城客户机、千兆主干100M到桌面等硬件设施,并将多间多媒体教室[①演播式多媒体教室(配有高配置电脑、投影仪、录像机、高性能DVD机、无线话筒、电子教鞭等);②交互式多媒体计算机机房(配有服务器、教师机、学生机的局域网,安装了winschool交互教学系统)]、电子阅览室等连为一体。

2、软件:

我们在校园网络中配置以下应用软件系统:网络光盘资源共享系统、网络视频点播(VOD)系统、Internet资源共享系统、视频广播系统、屏幕广播系统、师生网络学习与创作的编辑系统、新一代高中数学教学软件系统、新一代高中数学网上测试和评估软件系统。

我们开发的“新一代高中数学教学软件系统---各种类型积件库和积件组合平台”,它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⑴按照与当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密切程度,将高中数学教学素材资源库分为最常用库、次常用库和扩展库三类,并配合方便、快捷、自动、智能的光盘和网络检索方法。

⑵建立短小精悍、符合积件组合平台要求的接口式的“高中数学微教学单元库”。

⑶建立高中数学虚拟积件资源库,供广大教师直接调用该教学资源网上的素材用于课堂教学。

⑷将各种资料的呈现方式进行归纳分类,设计成供教师容易调用与赋值的图标,形成“高中数学教学资料呈现方式库”。

⑸组建“高中数学教与学策略库”。将不同的策略方式设计成可填充重组的框架,以简单明了的图标表示,让教师在教学中根据需要将不同的素材、微教学单元与不同的资料呈现方式和教学策略方式相结合,以产生“组合爆炸式”的效果,适应于各种教学情况;让学生在学习中根据自己需要将不同素材、微教学单元与不同的资料呈现方式和学习策略方式相结合,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主观能动性,进行积极的探索和认知学习。

⑹组建“工具软件库”(安装了方正奥思、Authorware、MicrosoftPowerPoint等工具软件与几何画板、数学实验室、Mathcad等数学实验工具软件。)

⑺组建类似于“傻瓜照相机”的特别适合于课堂教学使用的积件平台——高中数学积件组合平台。该平台的软件的基本特点是:

(a)无需程序设计。

(b)方便地组合积件库与各类多媒体和网上资源。

(c)面向全体高中数学教师和高中学生,易学易用。

我们开发的“新一代高中数学网上测试和评估软件系统”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测验试卷的生成工具

测验试卷的生成工具有随机出题功能,可以为每个学生产生不同的试卷,以防作弊。

(2)测试过程的控制系统

系统主要完成对网上测试过程的控制,如在需要时锁定系统,不允许学生进行与测试无关的浏览,控制测试时间,到时自动交卷等。

(3)自动批改即时反馈功能

系统对测验提供了“自动批改即时反馈功能”,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答案提供个性化的反馈内容。系统允许教师通过对一些问题加权,进一步控制测试环境。

(4)自动记分系统与智能系统

系统还提供自动记分系统,在学生作完测验系统自动判分之后,自动将成绩登录,进一步系统还可以自动提供反馈信息,自动建议学生下一步的学习内容;再比如提供邮件分类系统,对发到教师课程邮箱的信件进行分类,自动区分哪些是学生递交的作业,记录学生递交的时间是否及时,再进一步提供智能系统,自动分析邮件内容,进行归类,或自动解答或提供给老师统一解答。

(5)测试结果分析工具

系统根据每道题中的知识点和学生的答题情况,对具体学生给出诊断,对下一步学习提出建议。该系统还可以根据考试测验的统计数据,运用教育评估理论分析题目的质量,如区分度、难度等。

3、潜件:

我们重视对研究人员和实验班学生的培训。研究人员以自学为主,采取专题培训、讲座、讨论和外出参加培训等多种方式,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特别是建构主义“学与教”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理论、建构主义认知工具理论,更新教学观念和思想,掌握教育实验研究方法;学习现代信息技术,掌握多媒体与网络教学方法和多媒体与网络教学软件开发方法。实验班学生由课题组成员和计算机教师共同进行培训,计算机教师负责培训学生电脑基本操作与输入法,我们负责培训学生几何画板、数学实验室等数学实验工具软件的使用。

五、基于网络环境下高中数学“创设情境”的策略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与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学科,不同的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是人类几千年来积累的间接经验,它具有较高的抽象性,要使他们理解性地接受、消化,仅凭目前课堂上教师的口耳授受是不可能的。这就迫使教师改变教学观念,探索教学技巧。本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从以下几方面创设高中数学教学情境。

1、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好奇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创设真实情境,把创设情境看作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并作为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而多媒体技术正好是创设真实情境的最有效工具,如果再与仿真技术相结合,则更能产生身临其境的逼真效果。

教师利用以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

例如笔者在上“立体几何”导言课时,利用多媒体电脑展示“让所有立体几何图形都动起来”课件。

学生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兴趣与好奇心,有效地降低学生对立体几何的恐惧感。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

2、创设质疑情境,变“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固有需要,…”而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性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提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应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

例如笔者在上高二数学“正方体截面”课时,学生通过网络访问教师放置在服务器上的“正方体截面”课件,积极参与活动,继而提出探究性问题:“屏幕上浅蓝色的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在一个正方体中,类似于这样的三角形有几个?”,“如何截正方体才能得到正三角形?”,“上述三角形截面之间有何联系?”,“用一把无比锋利的刀猛地朝一个正方体的木头砍下去,它的截面将是什么形状的图形?”......

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更能有效地加强学生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无处不有数学知识的存在,从而让学生懂得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运用,让学生把学习数学当作一种乐趣。另外,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给学生发展的空间。

3、创设想象情境,变“单一思维”为“多向拓展”

贝弗里奇教授说:“独创性常常在于发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研究对象之间的相似点,而原来以为这些对象或设想彼此没有关系。这种使两个本不相干的概念相互接受的能力,一些心理学家称之为“遥远想象”能力,它是创造力的一项重要指标。让学生在两个看似无关的事物之间进行想象,如同给了学生一块驰骋的空间。

一位留学生归国后说:如果教师提出一个问题,10个中国学生的答案往往差不多,而在外国学生中,10个人或许能讲出20种不同答案,虽然有些想法极其古怪离奇。这说明,我国的教育比较注重学生求同思维的培养,而忽视其求异品质的塑造。有研究认为:在人的生活中,有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的想象力,它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挖掘发展想象力的因素,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多向思维拓展。

课本上的图形是“死图”,无法表现二次曲线的形成过程,而黑板上的图形鉴于技术原因很难画得准确,更何况有谁能让黑板上的二次曲线连续变化呢?又有谁能一给出离心率就马上显示相应的二次曲线呢?笔者用《几何画板》设计并创作“离心率与圆锥曲线的形状”课件,由学生通过网络访问教师放置在服务器上的课件,让学生独立探索。

4、创设纠错情境,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

“错误是正确的先导”,学生在解题时,常常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对此,教师应针对学生常犯的一些隐晦的错误,创设纠错情境,引导学生分析研究错误的原因,寻找治“错”的良方,在知错中改错,在改错中防错,以弥补学生在知识上的缺陷和逻辑推理上的缺陷,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增强思维的严谨性。

学生常常想当然把平面几何的有关性质照搬到立体几何中,教师在黑板上很难表示清楚,无法使学生满意。笔者用《几何画板》设计并创作“边对应垂直的两个角”课件,由学生通过网络访问教师放置在服务器上的课件,让学生自主探索,自己纠错。

5、创设实验情境,培养数学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高中数学教学应鼓励学生用数学去解决问题,甚至去探索一些数学本身的问题。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运算能力,还要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与数据处理能力,加强在“用数学”方面的教育。最好方式就是用多媒体电脑和诸如《几何画板》、《几何画王》、《几何专家》、《数学实验室》、《Mathcad》工具软件,为学生创设数学实验情境。

例如笔者在上高二数学时,用《几何画板》设计并创作“圆锥内接圆柱”课件,由学生通过网络访问教师放置在服务器上的课件,让学生独立进行实验。探索内容包括:圆柱在圆锥内如何变化?如何用平面几何解决立体几何问题?如何作出截面?圆锥底面积如何变化?圆锥体积如何变化?圆锥内接圆柱中有体积最大的吗?有的话,如何求?

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创设多种教学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使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充分地互相交流,民主地、和谐地、理智地参与教学过程,这正是师生相互作用的最佳形式,因而也是发挥教学整体效益的可靠保证。

六、基于网络环境下高中数学“提出问题”的策略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要成为数学教学的一条重要目的和一条基本原则。在教学中要激发学习数学的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要启发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善于独立思考,要学会分析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使数学成为再创造、再发现的教学。”

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贯彻落实这条基本原则、实现这一教学目的呢?我认为,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的能力,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切入口、突破口,尤其在网络环境下更是这样。然而,我们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究竟如何?

通过对2000多名高中学生的问卷调查,我们发现:60%的学生不善于分析实验过程中出现异常现象的原因,45%的学生不能够经常提出一些与众不同的观点,52%的学生当其他同学回答问题时,不能发现他的不足,56%的学生不能够指出老师讲课中的错误。这说明学生提出问题能力不强。

1、产生的原因

⑴、教学观念陈旧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统治着数学教师的思想,控制着数学教师的言行。许多教师过分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忽视对能力的培养,培养出来的学生“高分低能”。

⑵、教学模式单一

中国教育一直深受凯洛夫的“讲授—接受”教学模式的影响,大多数数学教师仍采用“粉笔”+“题海战术”的传统模式。教学过程中,教师无视学生学习中产生的疑问,把自己的思维粗暴地强加于学生,用统一思维模式训练学生,至今未摆脱依靠“教题型、背题型、考题型”来升学的模式。学生消极、被动、机械地学习,缺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⑶、教学手段落后

大多数学校没有先进教学设备,许多教师不会使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甚至不会使用幻灯机。仅仅靠教师的口授和板书,已无法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好奇心。

⑷、提问技能缺乏

学生缺乏提问的技能,想提问却不知该如何问,提的问题要么与所学内容关系不大,要么不是关键问题,要么与自己所想的不吻合。

⑸、评价体系失效

目前,高中数学仅采用“考试”这一种评价方式。试卷上全是现成的问题,只要求考生解出来,而从未要求考生提出问题。长此以往,学生质疑、提问的能力不但得不到培养,反而受到抑制。

2、网络环境下“提出问题”的策略

多媒体网络技术猛烈地冲击着高中教育,它将改变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最终导致整个教育思想、教学理论甚至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网络环境下,教师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经过多次探索和试验,我们采取以下几种策略:

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

我们利用多媒体电脑向学生展示科技发展史尤其是数学发展史,让学生意识到重要的问题历来都是推动数学科学前进最重要的力量,“疑问是发现之母”,创新来源于“问题的提出”,“数学问题的提出是数学发展的源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爱因斯坦),“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哈尔莫斯)“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布鲁巴克)......让学生体会到:一个善于提出问题并表现出非凡的“提问”才华的人,其发展前景将是非常乐观的。

(2)、创设“提出问题”的情景

要使学生能够提出有价值的“好问题”,需要教师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会观察、分析、揭示和概括。多媒体技术正好是创设真实情境的最有效工具,如果再与仿真技术相结合,则更能产生身临其境的逼真效果。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利用以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实验室中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

创设多种教学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使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充分地互相交流,民主地、和谐地、理智地参与教学过程,这正是师生相互作用的最佳形式,因而也是发挥教学整体效益的可靠保证。

⑶、指导学生掌握“提出问题”的方法

①课题质疑法

数学学习目标尤如指南针,为后面的学习指明方向,我们可从知识的产生、运用,以及知识的前后联系上去质疑。

例如,上“等比数列求和公式”课时,我们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进行质疑:“什么是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是什么?”、“如何推导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如何构造‘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模型解应用问题?”等。

②因果质疑法

任何事物的原因与结果之间都有必然的联系,即有“果”必有“因”,有“因”必有“果”。我们可以从“结论”入手提出问题,也可以从“条件”入手进行质疑。

例如,2000年高考数学第18题:如下图,已知平行六面体ABCD—A’B’C’D’D的底面ABCD是菱形,且∠C’CB=∠C’CD=∠BCD=60度。当C’D/CC’的值为多少时,能使AA’垂直于平面C’BD?请给出证明。

我们设计制作了课件,在课件中设置了三个按扭,并将分析、推导过程隐藏在教学情景中。学生

利用此课件从“结论”入手提出问题:“当AA’垂直于平面C’BD时,C’D/CC’的值为多少?”

③联想质疑法

我们常常根据两个对象或两类事物在某些方面(如特征、属性、关系等)相同或相似之处,产生联想,并由此入手提出问题:这些对象在其他方面是否也有相同或相似之处?为什么?

例如,我们在指导学生学习高二数学必修课上册中的“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时,用Authoware5.5、PowerPoint、几何画板设计并创作直线与圆、直线与椭圆、直线与双曲线、直线与抛物线等课件,放在数学实验室中,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访问。学生边看边产生联想,并提出问题:“上述问题之间究竟有何联系?”、“直线与上述圆锥曲线位置关系的本质属性是什么?”、“如何利用方程组解的情况来判断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

④方法质疑法

当学生做完数学习题时,我们引导学生对解答方法进行质疑:“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这种方法能解决哪些类型习题?”等。

例如,学生学习立体几何时,常常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畏惧感,不知道该如何学?我们精心设计了一组课件,学生仔细观察这些课件后,自然会提出问题:“研究立体几何的最根本方法是什么?”(将“立体几何”问题转变为“平面几何”问题)

⑤比较质疑法

高中数学课程中有很多仅一字之差而又联系的概念,这些概念的掌握有一定难度,并且很容易混淆。我们可引导学生边比较边质疑。

例如,学生在学习棱柱时,常分不清“平行六面体”、“直四棱柱”、“正四棱柱”、“直平行六面体”等几何体,我们设计并制作了课件。学生通过观看课件,对上述几种棱柱进行比较,并由此提出质疑:“直四棱柱是正四棱柱吗?”、“直平行六面体是正四棱柱吗?”、“上述几种棱柱之间有何联系?”。

⑥批判质疑法

进行批判性质疑就是不依赖已有的方法和答案,不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而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判断,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其思维更具挑战性。它敢于摆脱习惯、权威等定势,打破传统、经验的束缚和影响,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生的理解与思维的发展。在获取初步探索的结果上,要培养学生对已明白的事物继续探究的习惯,永不满足,进行探究性质疑,这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内在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品质。

例如,2000年高考数学第18题,学生从“结论”入手提出问题:当AA’垂直于平面C’BD时,C’D/CC’的值为多少?

通过一系列计算,可以计算出C’D/CC’=1。

我们引导学生对上述解答过程进行质疑,

“可否先连结AB’、AD’、B’D’,可以证明平面BDC’和平面AB’D’垂直三等份线段A’C,进而可证明棱锥B—CB’C’是正三棱锥,于是C’D/CC’=1?”、“本题第三问是否可以改为求出使AA’垂直平面C’BD成立充要条件,并给出证明?”。

⑷指导学生掌握“提出问题”的方式

①学生自我设问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不同学生会由此对同一种问题形成不同理解和看法,各人的接受能力也不相同。我们在数学实验室中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并指导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独立地提出问题。

②学生之间设问

学生在数学实验室进行自主学习数学课程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这时候他可以网络向其他学生询问。对于某些方面的数学教学内容,教师有必要组织学生通过网络进行学生之间的互相提问。通过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动,他们会看到各种不同的理解和思路。而且在此过程中,学生要学会理清和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理解他人的想法,学会相互接纳、赞赏、争辩、互助,他们要不断对自己和别人的看法进行反思和评判。通过这种合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洞察。

③师生之间设问

教师提问——发电子邮件

在数学实验室,教师可以通过教师机的监看功能观察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进程,及时了解学生当时的学习状况。并通过它的控制功能不离开座位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个别辅导,及时地发电子邮件给指定的学生,向他个别提问,也可以发电子邮件给部分或全部的学生,向他们提出共同的问题。

学生提问——发电子邮件

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也会碰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除了可以通过网络向同学询问,也可以发电子邮件给教师请教。

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活动的程序、方法、形式和教学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对于教学来说,没有任何单一的策略能够适应所有的情况,而有效的教学必须要有可供选择的各种策略因素来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者只有掌握了较多的不同的策略,才能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良好的教学方案。因此,在教学时要灵活运用上述“提出问题”策略,并匹配最适合学习者学习的网络技术,充分利用交互技术和网络的多维性来优化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何克抗(2001):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思考,中小学电教,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