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三村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三类村”建设工程,就是根据现实基础和客观条件,把全乡12个行政村的乡村振兴建设,按照合理比例划分为达标村、先进村、标兵村三个类型来推进,利用3年时间集中攻坚突出短板,实现乡村面貌大变样、农民生活大提升。
一、总体要求
(一)建设思路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聚焦提升农村整体面貌阶段性目标,集中攻坚卫生整治、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乡村治理四个方面突出短板,实行政府主导、村级主责、农民参与、部门包保、社会支持推进机制,继续发扬脱贫攻坚精神,组织镇村干部和群众实干苦干3年,实现乡村面貌大变样、农民生活大提升,努力让全镇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日子。
(二)基本原则
镇村联动,村级主责。上下齐抓共管,形成合力。镇里负责总体统筹推进,重点抓好谋划设计、督促检查、考核验收。镇党委和政府承担建设主体责任,组织村级具体实施推进。
聚焦重点,分类推进。着眼补齐现阶段农村突出短板,集中攻坚卫生整治、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乡村治理四个方面,分类别、分领域探索可行路径和多元建设模式。
规划先行,要素配套。充分考虑各村自然条件、经济基础等差异,区别制定各类村建设规划,配套落实财力物力等要素。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杜绝形式主义,严控脱离实际的举债建设。
全程监管,质量为重。建立健全全程考核机制,科学评价和验收每年度建设任务和每项工程质量,确保“三类村”建设工程充分体现高质量发展理念,真正成为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三)建设目标
“三类村”建设工程,利用3年时间集中攻坚。从2020年初全面启动,至2022年底全面验收。分类确定建设标准,按年滚动推进,全程对标对表考核。通过点上不断突破,推进面上整体跃升,进而实现乡村面貌大变样、农民生活大提升的阶段性目标。
标兵村。3年创建1个,占行政村总量8%左右。其中,2021年完成1个。主要选择综合发展水平走在前列和脱贫攻坚取得突出成效的行政村,以打造全面小康标杆村和乡村振兴示范村为核心,通过抓提升、上水平,实现生产生活生态协调振兴。
先进村。3年创建7个,占行政村总量58%。其中,2020年完成2个,2021年完成2个,2022年完成3个。主要针对资源禀赋、发展基础、后劲潜力比较好的行政村,以完善基础设施为核心,通过抓硬件、攻弱项,实现基础设施基本配套。
达标村。3年创建4个,占行政村总量33%左右。其中,2020年完成2个,2021年完成1个,2022年完成1个。主要针对基础比较薄弱、发展相对滞后、内生动力不足的行政村,以彻底改变脏乱差面貌为核心,通过抓“六清”、补短板,实现村屯常年干净整洁。
二、重点任务
(一)标兵村
1.卫生整治。建立长效保洁机制,做到有队伍、有设备、有经费、有监督、有评比、有奖罚,屯内屯外没有卫生死角,实现村屯卫生常年干净整洁。全村农户无害化厕所改造完成85%以上。
2.基础设施。
(1)村内道路。所有自然屯之间主路全部硬化,实现屯屯通;所有自然屯内主路、干路、巷路全部硬化,实现户户通。
(2)排水渠系。各自然屯内可根据实际需要,规划建设排水渠系,主渠、干渠标准样式统一。
(3)院墙大门。每个自然屯都进行统一规划,实现农户院落整齐划一;每条街上的农户院墙、大门标准样式统一。
(4)路灯亮化。所有自然屯内主路两侧、广场周围全部安装路灯。
(5)村屯绿化。所有自然屯内主路、干路、巷路两侧全部栽树绿化;所有农户大门前、院墙边全部栽花种草;村部、广场周围绿化美化具有景观效果。
3.产业发展。特色主导产业基本形成产业链模式,村民能够从中实现多环节就业、多元化创收;高标准农田、现代种养园区、产地初加工、休闲农业等某方面取得突出成效,对当地现代农业发展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庭院经济形成“一村一品”格局,统一推行绿色有机生产标准,打造出1个区域知名品牌。
4.乡村治理。村党支部有凝聚力和战斗力,战斗堡垒作用成效突出;村内政务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制度,村务监督机制健全规范;村部必须高标准实现村级组织规范化服务“六星一网”工程各项要求;村规民约健全并有效执行,村民自治走向制度化、规范化;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30万元以上;全村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等各类典型农户比例达到50%以上,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符合“五有”标准,全年开展活动不少于24次。
(二)先进村
1.卫生整治。建立长效保洁机制,做到有队伍、有设备、有经费、有监督、有评比、有奖罚,屯内屯外没有卫生死角,实现村屯卫生常年干净整洁。有“厕所革命”任务的村,农户无害化厕所改造完成85%以上。
2.基础设施。
(1)村内道路。所有自然屯内主路、干路全部硬化;巷路砂石铺垫平整。
(2)排水渠系。各自然屯内可根据实际需要,规划建设排水渠系,主渠标准样式统一。
(3)路灯亮化。村部所在自然屯主路两侧安装路灯。
(4)院墙大门。各自然屯每条街上的农户院落整齐一致;主路、干路两侧农户的院墙、大门率先达到标准样式统一。
(5)绿化美化。所有自然屯内主路、干路两侧栽树绿化;主路、干路两侧的农户大门前、院墙边栽花种草;村部、广场周围绿化美化。
3.产业发展。优势主导产业基本形成“一村一品”格局,与域内外龙头企业有效对接合作;以抗旱为主等生产设施显著改善,基本实现旱涝保收;至少创建1户规范运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经营组织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庭院经济实现全覆盖,基本实现定单生产模式。
4.乡村治理。村两委班子和谐有战斗力,落实上级决策成效明显;村内公共服务设施基本配套,村级政务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村规民约建立并规范执行,能够有效推进村民自治;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全村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等各类典型农户比例达到30%以上,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符合“五有”标准,全年开展活动不少于18次。
(三)达标村
1.卫生整治。建立长效保洁机制,做到有队伍、有设备、有经费、有监督、有评比、有奖罚,屯内屯外没有卫生死角,实现村屯卫生常年干净整洁。有“厕所革命”任务的村,农户无害化厕所改造完成85%以上。
2.基础设施。
(1)村内道路。所有自然屯内主路实现硬化;干路、巷路砂石铺垫平整,保证群众日常出行顺畅。
(2)排水渠系。各自然屯可根据实际需要,规划建设简易成型排水渠系,保证雨水及时排出屯外。
(3)院墙大门。所有自然屯农户的院墙完好整齐、大门端正整洁,保证院内没有废弃建筑物。
(4)绿化美化。所有自然屯内主路、干路两侧栽树绿化,保证成活率达98%以上。
3.乡村治理。村两委班子和谐稳定,能够落实上级各项决策部署;村级政务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村规民约建立并有效执行;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上;全村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等各类典型农户比例达到20%以上,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符合“五有”标准,全年开展活动不少于12次。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镇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承担日常工作。镇党政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具体责任人。各村各部门要主动认领任务,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形成分线作战、合力推进的工作体系。
(二)落实建设计划。按照“三类村”建设标准,细化出每个年度的任务单、时间表、路线图。标兵村在选点布局上,优先考虑公路铁路沿线、旅游景区的行政村。加强“三类村”工程档案管理,逐步纳入农业大数据信息平台。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确保食品药品安全”。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农村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积极开展了农村药品“两网”(药品监督网和供应网)和食品“三网”(食品市场流通网、监管责任网、群众监督网)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食品药品监管整体效能,切实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和省委、省政府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决定将农村药品“两网”和食品“三网”并网运行,统一建立农村食品药品安全责任网、监督网、流通网(以下简称“三网”),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明确食品药品“三网”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食品药品“三网”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科学监管理念,切实加强对农村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领导,落实食品药品监管责任,加大农村食品药品安全责任网、监督网、流通网建设力度,进一步整顿和规范食品药品市场秩序,努力构建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相适应的农村食品药品安全网络体系,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食品药品“三网”建设的工作目标是:构建职能清楚、责任明确、权责统一、运转高效,覆盖县乡政府、基层组织、职能部门及相关单位的食品药品安全责任网,全县责任网络覆盖率达100%;建立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县有监督员、乡镇有协管员、村有信息员的食品药品监督网,全县农村食品药品监督网络覆盖率达到100%;充分利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在100%的乡镇设立食品连锁超市,75%以上的行政村设置标准化农家店,鼓励大中型批发企业以连锁的方式,把安全放心的食品及时供应到农村市场;大力支持药品批发企业面向农村直接配送药品,鼓励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向农村延伸网点,实现全县乡村药品供应网络覆盖率达100%。
二、全面落实食品药品“三网”建设工作的各项措施
(一)建立农村食品药品安全政府责任网。按照“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要求,建立健全各级政府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各级政府要将食品药品“三网”建设纳入目标管理考核,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定期分析评估食品药品安全状况,制定监管措施和长效机制,加强监督检查,有效处置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各部门要密切配合,相互衔接,形成完整的监管链,切实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做到责任到县、到乡镇、到行政村、到组、到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对出现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事故的要追究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以及具体责任人的责任。
(二)完善农村食品药品安全群众监督网。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相关部门要大力加强农村食品药品监督网建设,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构筑各方积极参与、信息渠道畅通的群众监督网。扩大监管基础,落实监管人员,加强监管力量,各乡镇都要选配一批政治条件过硬、法律意识较强、有事业心、责任心、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员为食品药品协管员。每个行政村至少要配备一名食品药品信息员。各级各部门要充分发挥他们在农村消费者中的维权作用,在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宣传中的宣传作用,在打假治劣中的举报协管作用。要积极创造条件,为他们做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提供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真正做到县、乡(镇)、村三级联动,监督、协管、信息三网并行的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的食品药品监管网络。在各监管部门现有食品药品安全信息网络的基础上,有效整合监管资源,逐步形成统一的农村食品药品安全信息网络,实现农村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及时传递、资源共享。鼓励群众提供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建立农村食品药品安全举报奖励制度,探索实行购买假劣食品药品先行赔付制度,形成全社会、全方位的群众打假治劣的良好氛围,以保障农村饮食用药安全。
(三)加快建设农村食品药品流通网。采取政府推动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办法,进一步规范农村食品供应体系,建立质量安全保障、服务方便快捷的农村食品安全流通网络,改善农村食品消费环境,提升农村食品消费水平,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以“万村千乡”工程为载体,大力支持商贸龙头企业到农村发展连锁经营网点,建立食品配送和供应网络,在乡(镇)集镇开办连锁超市,在具备条件的村开办标准化农家店。要采取有效措施,实行统一动态的管理模式,培育一批管理规范、诚信经营的农村食品“示范店”。充分利用农村现有信息服务网络,在县、乡(镇)、村三级建立信息站点,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市场供求、交易及价格等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制度,完善农产品国内外市场供求、价格信息、农村电子商务、农产品网上展销等服务功能,提高农产品流通信息服务水平。
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方参与,依法规范”的原则,按照合理布局、方便群众购药的要求,深化农村药品流通体制改革,积极支持药品批发企业向农村直接配送药品,鼓励连锁公司向农村延伸网点,巩固、完善和扩大集中配送、连锁供应网络,鼓励在没有医疗网点的村开办药品零售店,允许乡镇卫生院为本辖区边远地区的卫生所(室)配送药品。建立起一个渠道畅通、流通规范、保证质量的农村药品供应网络。
食品药品企业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503号令,切实担负起食品药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强化员工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强诚信建设,确保生产经营的食品药品质量安全可靠。
(四)建立统一规范的食品药品质量检测体系和安全信息机制。将现有分散的食品质量检测方式整合起来,建立全县食品药品快速检测中心,由食品药品综合监管部门制定统一的食品质量检测计划,定时在县电视台、三峡秭归在线及县食品药品网络上统一,引导公众安全消费。
(五)推进农村食品药品“三网”建设与“新农合”的有机结合。积极推进农村食品药品“三网”建设与“新农合”有机结合,探索解决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有效途径。要把有一定规模、管理规范的药品零售企业纳为“新农合”定点单位,方便群众就近有选择地购药,纳入“新农合”的报销范围,使农民用上安全、质优、价廉的放心药品。
(六)强化食品药品“三网”建设的各项保障。各乡镇人民政府要落实农村食品药品“三网”建设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实行专款专用,保证“三网”建设的有效运转。要做到“八有”,即有固定办公场所、有机构牌子、有联系举报电话、有工作制度和职责分工、有工作记录、有辖区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档案、有电脑、有经费投入。
(七)切实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各乡镇人民政府、各相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电台、网站、墙报、黑板报、标语等方式以及各种会议,加强对食品药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食品药品安全的质量意识和法律意识,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的自我保护能力。县行政学院要把食品药品安全纳为对乡镇、村干部培训的内容,增强各级抓好食品药品安全的法制观念和管理水平。
三、切实加强食品药品“三网”建设工作的领导
今年3月中旬,农业部分赴30个省区市开展新农村建设“百村调研”。到5月上旬结束时,调研的村将接近200个。
通过此次“百村调研”,形成了一个共识,即新农村建设必须要多搞雪中送炭,少搞锦上添花,尤其不能搞专供人参观的盆景。新农村建设要在以下3个方面着力: 一是产业强村,突出发展生产的重要位置,关键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如四川仪陇的黄氏寺村、虎嘴村,人多地少,自然条件差,能过发展獭兔养殖业,半年多的时间就使当地农民大幅度增收,使那里的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二是科教兴村,强化科技和教育的地位。两年来,农业部通过实施科技进村入户,如测上配方施肥、“三电合一”、科技书屋等工程和项目,为农民提供了实用技术,农民增收显著。此外,科教兴村不仅仅是往下送,调研中也发现了农民的创造力。在河北定州市翟城村,一个农民在路边用帆布搭起小农机修理棚,不但修理小农机,还出售他自己发明制作的用于麦田的单轮犁,一个人用手推,可以代替3个人的劳动,很受当地农民的欢迎。
三是生态建村,突出沼气建设对新农村建设的综合作用。农业部提出把沼气与畜牧业打捆发展的思路,即把生态建村和产业强村结合起来,大力发展沼气事业,以此带动村容村貌的建设。一个沼气池,节省的薪材相当于3.5亩的薪炭林,可减少2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年产沼液沼渣25吨,可满足3亩无公害瓜菜的用肥。目前,全国农村持证上岗的农民沼气工达15万人,已经建成1700万个农村户用沼气池,每年可为农民增收节支80亿元。沼气建设的重大意义,还体现在用较短的时间就可实现“三大改变”,“两个减少”:即改变农业生产方式,特别是畜牧业的增长方式;改变农民的生活方式,不用烟熏火燎,不破坏资源生态,减少家务劳动;改变村容村貌,尤其是村庄的卫生条件会有很大改善。降低了流行疾病的发生率;降低了动物疫病的发生率。
在新农村建设中要特别注意以下5个问题:一是等、靠、要的思想观念。这种问题反映在一些落后地区的农民身上,同时也反映在一些地方干部身上。因此,要进一步解决新农村建设的思想认识问题。二是包办代替的做法。少数地方忽视了农民的意愿,没有调动和发挥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只盯住村容村貌做表面文章的做法。个别地方不注意生产发展,不着力培育主导产业,那就只能搞面子工程。区此,必须首先解决好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问题,村容村貌要在产业发展中不断改善。四是过多过滥地立招牌的做法。有的地方工作刚刚起步,牌子却立得又高又大,花花绿绿,华而不文,这种做法不应该提倡。五是试点示范与整体工作脱节的观象。个别地方集中力量搞点,但―些点上蛇做法和经验是“好看不耐看,好听不可学”。
一、思路目标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增加贫困人口收入并实现脱贫致富为目标,突出统筹城乡发展主线,大力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工程、贫困户安居工程、贫困户增收工程、贫困户能力建设工程和社会扶贫工程,全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制度,以北部乔山地区和秦岭北麓山区为重点,加快解决集中连片贫困问题,努力提高全县贫困地区农业现代水平、农民生活水平、农村环境水平。
在认真搞好集中连片移民扶贫新村建设的同时,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着力解决农村“三无户”安全住房问题,“十二五”期间,全县力争解决370户“三无户”安全住房问题,其中年解决45户“三无户”安全住房问题。
二、原则方法
按照“政府主导、整合资源、先行试点、有序推进”的工作原则,以镇村为单位,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原址改造和集中安置相结合,科学选址、安全实用、统一规划、分户建设,户均建房面积50平方米左右。
三、建设户型
根据“三无户”家庭实际情况,以经济、安全、实用、美观为原则,控制规模,区别情况,分类实施。房屋设计要做到防震、避灾、避险,节能环保,水到锅头,土炕改吊炕,结构、色泽体现当地风俗和生活习惯。“三无户”住房建设要做好规划,根据适当集中原则,每个乡镇可建设适量的10户以上的集中居住点,便于基础设施配套。户型分为三类(建房参照图纸附后):
1、属单人单户不符合进入敬老院的“三无户”,每户建一间半,设计面积30平方米左右。
2、2—3人的“三无户”,每户建两间半,设计面积50平方米左右。
3、4人以上能落实亲友帮扶资金的“三无户”,每户可建三间半,设计面积60平方米左右。
四、资金来源
按照城乡统筹和保障性住房建设要求,“三无户”建房面积平均每户控制在50平方米,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计其功,进行资源整合,统一组织实施。
1、市财政安排专项财政扶贫资金,每户补助1万元。
2、列入扶贫部门千村移民搬迁工程项目的农村“三无户”优先安排补助,按照建房每人补助3800元、每户补助1000元宅基地整理费,特困户每户再补助1万元。
3、住建部门农村危房改造项目必须向农村“三无户”集中,每年安排农村危房改造工程项目与全县“三无户”建房同步实施。
4、建房“三无户”中属于残疾人,并被残联确认的,残联部门每户补助5000元。
5、属于异地扶贫搬迁和退耕还林地区生态移民搬迁范围的农村“三无户”,纳入发改部门计划,给予政策补助。
6、农村“三无户”遭受自然灾害的,民政部门按规定给予补助。
7、县财政安排每户2000元配套资金。
8、组织动员社会、亲邻等给予资助。
通过以上项目资金整合,保障农村“三无户”安全建房所需资金。
五、工作职责
1、县扶贫开发办负责制定、下达全县农村“三无户”安全住房工程建设的实施方案、年度计划,负责工程的组织实施,监督检查并协调落实资金,做好联席会议制度的日常工作。
2、县住建局将年度“三无户”住房建设计划纳入危房改造工程规划,对工程进行监督、检查。
3、县残联对农村“三无户”中属于残疾人的,落实建房补助政策,做好检查指导工作。
4、县发改局对属于异地扶贫搬迁和退耕还林地区生态移民搬迁范围的农村“三无户”,优先纳入计划,给予建房补助,做好检查指导工作。
5、县民政局对遭受自然灾害的农村“三无户”,按规定优先给予建房补助。
6、县财政局及时落实县级专项资金,列入年度预算,加强项目资金使用的管理监督。
7、县国土资源局对农村“三无户”安全住房建设宅基地选址进行地质灾害评估指导,并按规定程序审批宅基地,免收宅基地使用费。
六、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县政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县发改局、民政局、财政局、国土资源局、住建局、扶贫开发办、残联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定期召开会议,协调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开展。全县“三无户”安全住房工程建设由县政府统一组织,县扶贫开发办牵头,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各乡镇负责实施。
2、严格程序。坚持“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调查摸底确定的“三无户”向村委会提出书面申请,由村组评议推荐,村委会审查,村民代表会议评定,对初步确定的“三无户”进行公示,经村委会上报乡镇政府审定后报县扶贫开发办审批。
3、明确方法。宅基地由镇村统一划定,统一规划,按照户建为主、评估公示、基层帮助、亲邻相助、政策扶持、政府补助,尽快主动、尽早入住的办法和要求做好组织实施工作。
4、整合资源。整合各类资金项目,直接补助到户,发挥最大效益。搬迁建房工程竣工后,由县扶贫开发部门一次性拨付专项补助资金,其它部门按规定及时拨付项目补助资金,此前要按各自项目管理规定进行检查验收。
加强农村“三资”管理推动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突出重点,明确任务,扎扎实实开展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工作;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工作取得实效。
会议指出,开展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工作,既是开展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需要,也是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客观要求。农村“三资”问题始终是农民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也是农村基层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的多发领域,主要表现在制度不健全、监管不到位、管理队伍不稳定、管理人员素质低等问题,从而导致和诱发了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各种不廉洁行为和违纪违法现象屡屡发生。因此,必须大力开展清理农村“三资”工作,完善管理机制,从源头上减少和避免农村基层干部违纪违法行为,有效地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会议要求,各乡镇、县直有关部门一定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要搞好宣传发动,认真传达全县会议精神,全面安排部署农村“三资”清理工作;统一群众思想,充分调动群众参与“三资”清理的积极性;充分利用电视、标语、公开信,宣传栏(单)等形式做好宣传工作。要开展自查自纠、摸清底数。要对属于农村集体所有的资金项目进行一次彻底清查,对资产、资源进行全面摸底、计量、盘点、核实、登记,全面澄清乡村资金、资产、资源底子。自查自纠工作过后,县清理规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组织人员深入乡村进行督查和重点抽查,对工作不力、进展缓慢、清理工作走过场的单位进行督促整改;对不符合清理规范工作要求的,责令其限期整改;同时并要求各纪工委和乡镇纪委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履行职责,加大对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力度,从中发现和查办一批典型案件;要进行集中整改。对核查分析中发现的各类问题,分门别类进行整改完善,该补记入账的补记入账,该退赔的退赔、该清收的清收、该纠正的纠正,该立案处理的立案,妥善处理好被擅自占用的集体资产、资源。在农村资源对外投资业务和农村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必须由集体决策,实行招投标制度,并建立健全对外投资内部控制机制,投资收益及时入账;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建立农村集体“三资”委托服务制度,实行村财乡管;规范财务工作流程,积极推行会计电算化;加强会计档案管理;完善财务公开、民主理财、资金审批、债务管理等制度,使农村财务管理步入正规化、科学化轨道。
搞好“一个建设”:就是搞好农村工商所建设,夯实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农村工商所建立在农村,扎根在田野,是工商部门的一线窗口,是沟通党和政府与广大农民群众的桥梁。他们长年累月置身于广大农民群众之中,对农村状况最清楚,对农民需求最了解,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最明白,同农民群众打交道最多。工商部门的红盾护农、经纪活农、合同帮农、商标兴农、权益保农、政策爱农、市场助农要靠他们一一落实。因而,必须搞好农村工商所建设。从2006年起,永济市工商局大刀阔斧地对农村工商所进行整改,把原来14个工商所调整为6个,其中农村所占5个:执法人员也由原来每所3-4人,调整为不低于8人:所所都实现了“八有”:有办公场所、有服务大厅、有集体宿舍、有食堂澡堂、有文体活动室、有执法车辆、有微机电脑、有一套完整的制度,从而改善了客观条件,有利于工商所的职能发挥,保证了基层工商人员在繁重的一线工作中,生活无忧,心情舒畅,为就近服务农民、建设新农村奠定了坚实基础。
建起“一个小组”:即建起永济市工商局服务新农村建设指导协调小组。该小组由三名具有农村工作经验、又懂工商业务的人员组成。每年至少深入农村一次,以如何帮助“三农”为主题进行调研活动,确定帮扶思路、帮扶对象(项目)、帮扶办法,为领导决策及全局工作提供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在日常工作中,负有协调、指导职能,为股所开展帮扶工作出主意想办法。
坚持“三种帮扶”:就是找上门热情帮、发现问题积极帮、动员力量想法帮。
找上门热情帮。对于找到工商部门进行咨询、办事的群众,实行首办责任制,谁接待谁负责,微笑服务,热情接待。为方便群众办理营业执照,该局在市区的市民服务大厅设有专门窗口,面向市区群众办照:从有利于农村广大群众办照需要出发,把办照权利下放到农村工商所。对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开辟了绿色通道,特事特办。专人帮助。
发现问题积极帮。为搜集了解农民群众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永济市工商局主要采取两个途径,一是每年春节过后,都要在农村开展一次全方位的调研活动:日常调研由局服务新农村建设指导协调小组同相关股室单项调研。二是工商人员无论在什么场合,听到看到群众在增收致富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都要主动伸手帮助,不讲条件。这在永济市工商局已形成一股良好风气。2007年,涉及千家万户果农利益的中外合资企业――永济安德利果蔬汁有限公司准备在7月份果品上市前投产,要在省工商局注册,因不了解有关程序,不知如何准备资料,十分着急。当副局长知道后,立刻向局长汇报,派出企业股副股长薛国亲自陪同:两上太原,及时领到营业执照。企业负责人十分感动,亲自送上一面“心系企业情似火,务实高效显真功”的锦旗。
动员力量想法帮。为更好地促进新农村建设,永济市工商局不仅自己履行各种职能,而且想方设法动员相关部门齐心协力帮助。去年,他们在农村调研商标富农问题时,发现农民商标意识普遍淡薄,农产品附加值不高,缺少市场竞争力。该局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活动,结合各种专业合作社的建立,积极向市新农村建设领导办公室建议,为一些有实力、有品牌的农产品免费送商标。当年就送上7个。今年筛选工作正在进行,数量上不封顶。为农民送上无形财富,为农产品插上腾飞的金翅膀,这在全国还是首例。省、国家几家报刊予以报道推广。
抓住“四个重点”:即固守制高点、找准切入点、巩固支撑点、挖掘闪光点。
1、固守制高点,把服务新农村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该局在局所两级广泛开展大学讨论活动,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战略部署上来,充分认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把握思想制高点,提高行动自觉性,增强全体干部职工服务“三农”工作的紧迫性和责任感。结合本地实际,出台了《永济市工商局关于开展“1214”红盾惠农工程的实施方案》,为发挥工商职能,优化农村消费环境,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做了系统安排和详细部署,目标具体。操作性强,全局迅速形成了一种争先恐后办实事,服务“三农”比贡献的浓厚氛围,有力地促进了服务“三农”工作的深入开展。
2、找准切入点,积极探寻服务新农村建设的结合部。
为了有的放矢地服务新农村建设,永济市工商局每年春季都要组织全体人员,深入乡村进行调研。询问农民增收中遇到的难题,了解农村经济发展中碰到的障碍,征求对工商部门的需求和建议。然后,围绕“以所为主。局所联动,以点带面,整体推进,以新求进,务求实效”的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思路,按照农户多、影响范围广、增收增效快、农时季节紧。确定农村所辖区内各自具体的帮扶对象,找准服务的切入点,增强了工作的针对性,任阳村是方圆闻名的辣椒生产基地,南城工商所就将培训规范辣椒经纪人、进一步搞好辣椒市场流通作为工作重点:涑北地处城乡结合部,是永济市最大的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地,北城工商所就将开展红盾打假护农、为农民提供放心农资作为工作重点:永济市是全国驰名、世界闻名的芦笋生产加工重要基地,蒲州工商所就将实施商标富农、争取注册永济芦笋证明商标作为工作重点。尤其是卿头工商所以中西部最大的肉鸡加工企业――粟海集团与养殖户签订的肉鸡收购订单作为工作重点后,加大帮扶力度,促进农企双赢。有力扶持了肉鸡产业的健康发展。他们在运城市工商局合同科和该局市场股的指导下,钻鸡棚,同养殖户促膝座谈,询问履行和完善合同的意见和建议:进企业,讲解合同规定,反馈调查结果。按照企业“保证肉鸡产业发展,维护收养双方权益,利益分配尽力倾斜农户”的良好愿望,召集合同管理人员、养殖户代表、法律专家、企业代表多方座谈会,对合同内容逐条分析。对解释不清楚的、权利义务不明确的、容易引起争议的条款予以修改和完善,拟订出符合《合同法》要求和双方意愿的订单合同文本。从2006年7月到今年。粟海集团先后与秦、晋、豫三省9000余个养殖户签订合同21000余份,合同金额48300万元。为
农民直接增收4900余万元。这一做法在山西省,乃至全国都产生了一定影响。
3、巩固支撑点,扎实推行“以所为主,局所联动”的服务模式
永济市工商局认识到:服务新农村建设,战场在农村,阵地在基层,农村工商所理所当然地成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排头兵、主力军。为此,他们扎实推行“以所为主,局所联动”的服务模式,加强对基层所的指导支持,充分发挥基层所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唱主角、挑大梁、干实事,成为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有力支撑点。一是定期召开股所长会议,对建设新农村工作的重要性反复讲、常提醒,要求作为当前和今后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认真部署、合理规划,增强了所长们的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二是明确责任。在服务工作上。股所任务责任达到一目了然,局内各股室主要职责是安排、督促、指导、协助,基层所是帮扶“三农”工作的实践者、作为者。三是要求基层所对辖区实际情况吃透摸准。选好重点,要突出特色。四是局所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将任务细化分解到基层,使他们心中有压力,肩上有担子,工作有目标。五是局领导和各股室实行分片包所,分兵把口,为基层所开展工作充当靠山,增强信心。由于该局坚持“股室抓指导、基层挑大梁、联动成合力”的做法,北城工商所在红盾护农中推行的种子留样备查工作、卿头工商所在合同帮农中的规范格式合同工作、虞乡工商所在维护农民权益上实行的“一会两站”建设工作等都开展得有声有色、成效明显。
4、挖掘闪光点,开拓创新,确保服务新农村建设工作全面开花结果
今年——市的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紧紧“巩固、深化、拓展、提高”的原则,突出延伸监管体系,规范供应渠道,完善保障措施,服务“新农合”的要求,一方面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将这一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实行目标管理,加强工作领导,加大经费投入;另一方面,以云梦县为试点,落实工作措施,持续深入推进,努力完善“三个网络”,提高“两网”建设层次。
1、完善三级监管网络。建立以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为主,农村药品协管员、信息员为辅的农村药品县、乡、村三级监管网络,并充分发挥监督网络在农村药品监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一是调整充实“两员”队伍。在去年每个乡镇已聘请1名协管员、每个行政村已聘请1名信息员的基础上,今年根据其作用发挥情况,对“两员”队伍作了调整充实。据统计,今年全市共调整“两员”202人,把一些政治思想好、工作水平高、协调能力强、热心支持药监工作的同志调整充实到“两员”队伍中来,确保“两员”队伍数量不减少、素质不降低、功能更增强。二是加强“两员”队伍培训。上半年,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共举办“两员”培训班8期,共培训人员1572人。此外,——市局、孝昌、应城等县市还举办了药品从业人员培训,提高从业人员守法经营意识和药品从业水平。三是强化“两员”队伍管理。通过与“两员”签订聘请协议,明确权力与义务,颁发“两员”聘用证书,建立“两员”工作档案,给予其一定的报酬或奖励等措施,进一步规范“两员”队伍的管理,充分发挥其作用。目前,全市100的乡镇和100的行政村监督网络覆盖到位。坚持“监督关口前移,监管网络下延”,充分凝聚社会监管合力,大力加强农村药品市场整治,严肃查处违法违规经营、使用药品的行为,切实保障农民用药安全。
2、完善药品供应网络。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方参与、依法规范”的原则,不断完善农村药品供应网络,通过增设农村药品供应网点,切实满足农民购药需求。积极鼓励药品批发企业向农村延伸网点,鼓励结合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在没有药品供应的农村设立“便民药柜”,实行农村药品经营业态多元化、竞争主体市场化。据调查,目前全市100的乡镇和95的行政村供应网络覆盖到位。在供应网络的建设过程中,大力开展“规范药房”建设活动,督促医疗单位改善药房条件,规范药房管理,保证药品质量。应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卫生、工商、地税等部门联系,将建设农村便民药店纳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给予扶持,促进其发展。大悟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县“农合办”沟通,正在争取将一批“诚信药店”和符合条件的农村药店纳入“新农合”的报销范围,促进了“诚信药店”建设。
3、完善“两网”建设宣传网络。努力构筑多层次、立体化的宣传网络,使“两网”建设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仅应城、汉川、孝昌3个县市就在主要交通干道旁竖起大型宣传牌30个,刷写大型墙体宣传广告42幅;应城市和大悟等县市统一制作了《药品质量监督岗》,公布了相关协管员和信息员的信息,将其悬挂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乡村药店前,方便群众投诉举报;应城市开展入户宣传,共发放宣传资料1万余份,在应城网上开辟药监专页,制作了电子地图,对农村药品实施动态管理。
关键词:农村;三资;财务;规范;要求
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资源和资金(以下简称“三资”)管理历来是农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是农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是影响农村发展和稳定的重大问题。加强农村“三资”管理既是搞好整个农村民主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解决当前农村矛盾和建立农村市场经济体系的需要。近年来,各地把加强农村“三资”监管和深化民主管理作为农村工作的一件大事、要事来抓,先后实行了村级会计制;成立了村级民主理财小组;制定了各项管理制度。各乡(镇)成立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服务中心,经过几年来的工作实践,笔者认为要实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管理规范化管理应从以下六方面来抓,供大家参考。
一、健全和完善农村集体“三资”和财务管理各项制度
1.村级要建立和完善的管理制度
财务管理制度;“三重一大”管理制度;民主决策四议两公开;财务公开制度;集体经济合同
管理制度;民主理财小组工作制度;村务公开制度;项目工程招投标操作程序;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党员大会制度;两委联席会议制度;两委成员廉政承诺制度;民主评议制度;村务工作过错追究制度;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制度;村干部廉洁自律“十不准”。
2.“三资”服务中心要建立和完善的管理制度
集体资产管理工作规范;集体资源管理工作规范;集体资金管理工作规范;三资服务中心工作职责;招投标工作职责;三资服务中心责任追究制度;民主决策四议两公开(六步工作法);避免和控制集体白条支出管理规定;村级大额度资金使用标准。
以上各项制度的制定要按照法律法规及政策制定,要具有可操作性,并随国家政策规定的变动而随时更改内容。所有制度要上墙,并打印装订成册。
二、巩固“三资”清查工作成果,建立真实准确标准化“三资”台账
1.“三资”清查资料要分类登记造册,经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会议审议、张榜公示后无异议的交由三资服务中心备案。
2.在清查基础上建立村集体土地台账;集体资产台账;集
体资源台账;平均承包土地台账;机动发包台账;册外地承包台账;土地流转台账;土地流转登记簿;承包合同台账。
3.实行电算化管理,建立农村“三资”台账数据库
三、“三资”服务中心管理标准化
1.乡(镇)建立三资服务中心,设主任1人,副主任1人,副主任由乡(镇)农经站长担任,设专业服务人员3-5人。三资服务中心人员要具备农村会计和农村审计从业资格(要有《会计证》和《农村审计证》)。
2.实行“三资”和帐务双,中心统一为各村设立帐户,村级财务所有资金往来统一由中心按程序拨付。
3.“三资”服务中心人员要熟悉农村会计业务,在微机上能熟练操作服务业务。
4.“三资”服务大厅供水;供电;安全保密等配套设施齐全,并做到室内卫生干净,物品摆放整齐,要有桌牌;名签;工作证和工作记录。
5.“三资”服务大厅配置符合工作需要的微机;打印机;传真机;扫描仪;复印机;信息查询系统等办公设备。
6.规范档案管理。“三资”服务中心及村要设立档案室,要设置三资资料档案专柜;财务管理档案专柜;村印章集中管理专柜。加强对会计凭证;账薄;报表;资产台帐;财务计划;经济合同;财务公开底稿;审计文书等文字材料以及电子数据等档案管理。服务中心要将资料及财务资料及有关的业务资料要实行硬盘备份或光盘刻录存档,所有备份资料要标明备份日期和内容分类归档。定期备份三资数据库资料,并及时上报农经总站。
四、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的标准
1.严格执行村级财务预决算制度。三月末之前要制定出本年度财务收支预决算方案,履行民主议事程序后报“三资”服务中心批准,经中心批准后方案一式两份,一份村委会留存,一份报中心备案。乡“三资”服务中心要按季度检查预算执行情况并填制报表,按季度上报农经总站,并在村进行公开。年度终了,村级组织必须对全年的财务预算执行情况特别是对收支定额的执行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检查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按照乡“三资”服务中心的统一格式,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组织财务决算。决算表要在村进行公开。
2.严格执行《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统一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设置会计科目,进行会计核算。不允许夸年度;跨季度记账,因故跨年度的票据入账要经理财小组审核后公式七天后群众无异议再报三资服务中心审核,要按会计年度记账。村级账目按季度结账,每年二末前结完旧账建立新账。
3.账簿票据规范化。统一使用省监制的标准化票据和帐薄凭证。
①收款票据。统一使用省统一监制四项专利票据(吉林省农村经济组织标准凭证),由“三资”服务中心加盖收款专用票据章,“三资”服务中心统一管理;统一编号;统一登记;统一发放,各村使用时向“三资”服务中心申领。
②支出票据。各项开支均要有规范的原始单据,对个别无法取得规范原始单据的需经乡农经站长同意,方可用其他单据。对于自制的支出票据,各村到“三资”服务中心申领。
③村级账簿按省要求设置不能多设和少设。
④村级要在“三资“管理软件中打印出记账凭证和成套帐,打印出的帐页要装订成册,账簿内启用页及目录齐全。
4.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所经济活动手续必须齐全,要制定村报账员报账规范;现金员操作规范;会计员操作规范。所有财务事项都应当按照工作流程规范进行账务处理。财务事项发生时,经手人必须取得;效的原始凭证,注明用途并签字盖章;经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审批同意并签字盖章;交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同意并签字盖章;报账员上报乡“三资服务中心”经中心负责人审核后加盖帐前审核章,由会计人员审核记账;按程序实行财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5.按期编制报表,每季度及时向市农经总站报送财务报表及相关资料。服务中心要每季度上报代管村级的“三资”数据库和村科目余额表汇总表,年末上报资产负债汇总表和收益分配汇总表。
6.实行电算化管理,使用农业部认定或监制的符合新《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标准的农村财务会计电算化管理软件,建立健全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
7.建立健全民主理财、民主监督制度。按规定程序成立村民主理财小组,明确理财小组职责,制定民主理财办法,定期召开民主理财小组会议,开展民主理财工作。
①村级财务收支实行“联签会”审制度,村各项支出的原始凭证,经手人要签字并注明其用途,该村民理财小组审查盖章;小组成员签字后,由村级主管财经领导签批,再由村报帐员按期报到乡农经站,经会计审核,审计人员审核盖上帐前审核章后方可入帐核算。经村民理财小组审核确定为不合理财务开支的事项,有关支出由责任人承担。
②实行民主理财工作登记制度,民主理财小组在审核时应有详细记录,民主理财记录由理财小组填写, “三资”服务中心要统一记录表样,记录一式两份一份由理财小组存档一份交“三资”服务中心备案。
五、村级民主议事程序规范化
村集体大额资金使用,重大决策,重大项目,重要岗位人员聘用,集体资产资源出售、租赁、承包程序要严格按照民主决策“四议两公开”履行民主议事程序。四议两公开会议记录、报告单和公告要一式三份,一份村委会留存,报“三资”服务中心两份,一份订入传票一份装订台账。集体资产资源出售、租赁、承包需要公开竞标的。要成立竞标领导小组,主持竞标,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村民代表及党员参加,保证公开、公平、公正,严格按招投标程序进行。竞标结束后,适时公告竞标结果。不需要竞标的,要按照《土地承包法》发包程序进行发包,无论任何形式发包的都要签订书面承包合同,合同条款要齐全、内容要完整、权利义务要清楚、手续要完备,并要求本乡农村承包合同管理站进行鉴证。并报“三资”服务中心备案。
六、财务公开规范化
1.村财务公开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农村的实际情况和农民群众的要求,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公开内容,逐步实现农村有关经济事务的全方位公开。当前公开的重点是村范围内“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情况,粮食直补,玉米水稻良种补贴,集体土地征用补偿及分配情况;村级债权债务状况,财务收支;册外地;机动地发包等。
2.要进一步规范和创新公开形式,要坚持实际、实用、实
效的原则,在便于群众观看的地方设立固定公开栏,同时也可以通过广播;电视等形式进行辅助公开。要设立群众意见箱或意见反馈卡。由理财小组负责听取群众意见。并将反馈卡(表)上报乡“三资”服务中心。
3.财务公开记录由理财小组及时填写,在记录填写时要将公开内容填写详细,同时将群众反馈的意见填写清楚,一式两份,一份村委会留存,一份报“三资”服务中心备案。报“三资”服务中心后装订存档。
一、发挥自身优势,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当前,“三农”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甚至下降。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供销社要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参与其中,发展农业产业化,为增加农民收入展现作为。
(一)整合有效资源,大力培育农业龙头
培育支柱产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农民增收,龙头企业是关键。供销社要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以经济利益为纽带。以企业效益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对供销社现有的优势资源进行整合发展,全力培育市场竞争能力较强,带动幅射面较大的农产品加工、流通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组织引导农民按市场需求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优质和标准化的农产品基地,形成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不断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扩大农产品销售,增加农民收入。上虞市供销社结合当地产业特点,以完善机制、强化管理等加大对茶叶龙头企业的培育力度,促使做大做强做优,几年来通过采取联村建立茶园基地、更新茶叶品种、打造品牌特色等一系列的运作,特别是通过构建“公司+农户+基地”的茶叶产业发展模式和“舜水仙毫”茶叶知名品牌的打造,有力地提高了当地茶叶的知名度,带动了当地茶叶的产业,使舜水仙毫茶叶的销量每年增加20%以上,有效地增加了茶农的收入。
(二)采取多种形式,积极扶持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
根据农业产业发展趋势,“遵循政府有导向、当地有资源、农民有要求,自身有依托”的原则,充分利用供销社的人才、资产、设施、经营网络等资源,组织、联合、引导农民特别是农民经纪人、产销大户和社会力量组建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推进农商协作。发展专业合作社要注重与龙头企业合作,鼓励龙头企业与专业合作社相互参股。形成“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新模式,提高专业合作社产品的附加值,使农民真正能够从加工和流通环节中得到收益。上虞市供销社结合自身实际,先后投资创办了茶叶、龙浦葡萄、二都杨梅、南美白对虾等7家特色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资金支持、争取政策、提供信息、争创品牌等不断提升专业合作社的产业幅射带动能力。2008年系统扶持创办的7家专业合作社,人社社员达453户,带动农户4215户,全年帮助农民实现收入7836万元。
(三)发挥网络优势,促进农产品销售
农产品卖难是农民增收难以实现的一大难题,为此供销社要充分利用现有遍布城乡的经营网络,推动地方优质农产品进市场、入超市,让农民生产的农副产品卖出去,切实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服务平台。上虞市供销社从解决农产品卖难入手,前几年投资2000多万元兴办占地面积80余亩,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的农副产品、水果批发交易市场,为地方农产品走向大市场,满足当地城乡人民的生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为进一步完善市场的功能,提升档次。目前市社投资3.5亿元,加快实施农批市场改扩建工程。以适应农业产业化快速推进,更好地服务“三农”。与此同时为打开农产品销路,市社积极利用大通连锁超市销售网络。实施一网多用。双向流通,着力在做好日用消费品下乡同时,推进农产品进城流通,至今已有50多个地方特色农产品在超市门店上柜销售。
二、完善服务体系。着力促进农村流通现代化
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供销社要积极适应农村生活区域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按照城乡通开、设施现代、加强自营、强化连锁、管理规范的要求,加快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在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上实现新突破。
(一)积极构建农村日用消费品网络,为农民提供安全的消费环境
充分利用供销社网络资源,结合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以建立物流配送、集中采购、连锁经营、加盟销售为主要形式。以自办、联办、招商合作为途径,加快发展农村便民超市。实施“小超市、大连锁,小网点、大网络”战略。全面推进农村日用工业品流通网络建设,塑造崭新的供销社形象。上虞市供销社紧抓“万村千乡”工程的契机,从2004年起专门组建大通超市公司,积极组织实施农村放心店工程,已先后在全市21个乡镇开设32家连锁超市,305个行政村开设了486家村级放心店,农村放心店的覆盖率达94.5%。几年来通过规范管理和强化措施,农村放心店的知名度不断得高,经济效益稳步增长。获得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二)加强农资连锁配送网络体系建设。确保为农民提供放心的农资商品
当前假冒伪劣农资商品在农村泛滥,市场价格混乱,农民权益受损。供销社要充分发挥农资供应主渠道作用,积极实施以社属专业公司为龙头,以配送中心和直销店为骨干,以连锁经营为手段,加快系统内外资源整合,构建农村农资连锁经营网络,平抑价格,稳定市场。打击假冒伪劣农资,努力降低农民生产成本。近年来,我们按照“六统一”的模式,投入资金,加强对现有“农资放心店”的改造,并在此基础上,积极筹建全市农资配送中心。加强农业生产资料现代物流设施的投入,与此同时,积极开展送肥到到户、送农资科技知识下乡等多种方式的农资优质服务,抓好化肥淡季储备,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有效提升系统为农服务的功能。
(三)积极发展综合服务社,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加快对村级综合服务站、“双代店”及其它网点的改造,采取自办、职工回村领办、与村委会联办、与其它组织和个人合办等多种形式组建综合服务社。发展适合农村、贴近农民的新型业态,成为供销合作社现代经营网络终端。实施“一社两店人村服务工程”,围绕社区需要。在做好农业生产资料、日用消费品供应和农产品销售服务的基础上,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技术培训、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等多种服务,逐渐成为新农村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