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雨巷原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作者】李煜 【朝代】五代译文对照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2、译文
城乡居民意愿生育性别偏好差异
由此来看,农村居民在只能生育1个孩子时,男孩性别偏好表现得最为突出[3]。“2002年全国城乡居民生育意愿调查”同样反映出在性别偏好方面的城乡差异。农村被调查者的意愿子女性别比为117.72,城市为103.94。在“想要1男1女”的被调查者中,农村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小城镇、城市;“只想要男孩”的人当中,农村的比例远高于城市和小城镇;“只想要女孩”的人中,城市的比例最高,农村的比例最低。调查结果表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和实际生育需求以及生育行为之间的主要矛盾在于性别结构而不是数量,农村大部分超生行为都与想要男孩有关[4]。“2006年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在理想子女数量性别组合上,城市中持无所谓态度的育龄妇女占39.56%,农村为27.71%。在城市被调查者中,至少想要一个男孩的育龄妇女占54.49%,农村为69.30%,农村高于城市14.81个百分点。总之,从意愿生育性别偏好来看,城乡居民的意愿生育性别男孩偏好均明显减弱,但两者之间的差异依然存在。(二)城乡居民意愿生育性别偏好差异将进一步拉大随着城市居民意愿生育性别偏好向女性偏好转变,城乡之间的差异可能进一步增大。城市化加大了养育男孩的成本,这个成本首先体现在高房价上,由于城市房价企高不下,城市居民戏称男孩是“建设银行”,女孩则是“招商银行”。言外之意,生男孩的父母要置业买房、筑巢引凤。其次,体现在教育成本上。相对于女孩,父母在男孩身上投入的教育成本(经济成本、心理成本)更多。再次,城市化削弱了儿子的优势,部分城市居民观念由“养儿防老”向“养老防儿”转变。城市化,特别是城市高房价改变了我国家庭传统的“重男轻女”观念,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表示,他们更愿意选择生女儿。据对北京市的一项调查发现,当代城市青年在性别偏好方面出现了转变。选择“男女都一样”的占80.62%,选择“男孩”的占7.53%,选择“女孩”的占11.85%[5]。女孩偏好略占优势。
影响城乡居民意愿生育性别偏好差异的因素意愿
(一)生产力方面生育性别偏好,特别是男孩偏好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生育性别男孩偏好的形成与我国当时低下的生产力水平以及落后的生产方式相适应的。由于我国至今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城乡之间差距较大。与城市的工业化、现代化相比,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整体上还比较落后,在部分农村地区,以体力劳动为基础的小生产方式至今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劳动力的多少、体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个体家庭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从而不断产生对劳动力尤其是男性劳动力的强烈需求,进而引致农村居民意愿生育性别偏好。(二)文化因素1.传统生育观念的影响“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我国封建宗法制度在人们思想观念上的反映。尽管封建制度早已消除,然而传统观念一定程度上依然扎根于人们的头脑中。生育性别偏好深受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和熏陶。儒家文化宣扬“多子多福”、男性“传宗接代”。在农业文明中,男性劳动力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主导作用,男性的这种经济地位在宗族社会中有了社会制度上的保证,我国儒家的家族文化就是以父系路线而展开的。在家庭里,这就使父系制度基础上的男性单性继嗣成为可能,这主要体现在男性姓氏和财产的继承、随夫居的家庭模式和偏重父系的亲属体系。从汉族的姓氏谱系来看,都是随父姓,甚至女性出嫁以后也要随夫姓;在财产继承上,是男性单系继承,女性被排除在外;结婚后要随夫居,女儿出嫁则成为夫家的人,没有男孩,女孩再多,也是“孤老”[7]。时至今日,在部分农村地区,女性“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的现象依然存在。另外,尽管法律规定所生子女既可从父姓也可从母姓,然而现实生活中所生子女多随父姓不随母姓的习俗,使人们认为生女不算有后。总之,“传宗接代”等传统生育观念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和一定人群中将长期存在。2.受教育程度不同的影响据2006年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调查资料估算,从理想子女性别组合来看,文盲、小学、初中、高中或中专、大专以及上文化程度育龄妇女中持无所谓态度的育龄妇女所占比重分别为16.38%、22.70%、34.20%、42.41%、42.35%[8]。由此可以看出,文化水平越高对子女性别持无所谓态度的比例越高,从侧面说明意愿生育性别偏好越低。2000年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抽样调查显示,30岁以下女性的平均上学年数,城镇为10.4年,农村为7.0年,前者比后者多3.4年。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全国(城市、镇、乡村)6岁及6岁以上人口受教育程度状况如表2所示。由表2可以看出,城市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所占比例大于镇,镇大于乡村。城乡人口受教育程度不同势必带来意愿生育性别偏好的差异。3.歧视性别的影响(1947)指出,在父系社会中,女孩子不但在教育上得不到和她们兄弟们同等的注意,甚至在出生时即被溺死,或很小就被抛弃或出卖的。女子在社会地位上的低落,无疑是导源于这种歧视的。从受教育年限来看,2000年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抽样调查显示,2000年,女性平均上学年数为6.1年,比1990年提高了1.4年,与男性的差距由1.9年缩小到1.5年。其中,城镇女性上学年数的均值为8.7年,比男性少1年。从工作方面看,据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在高层人才所在单位里,20%存在只招男性或者是优先招男性的现象,30.8%存在“同等条件下男性晋升比女性快”的情况,47%在技术要求高和有发展前途的工作岗位上男性比女性多的问题。(三)社会因素1.城乡男女社会地位不同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认同“男人应该以社会为主,女人应该以家庭为主”的男女比例分别为61.6%和54.8%。在城市地区,男女社会地位已基本实现平等。但在农村地区,男女两性社会地位相差悬殊。农村男性继续扮演着“家庭经济支柱”、“养老依靠”和“社区政治活动参与主体”等多重角色,“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角色分工依然存在。正是由于男女社会地位的差异,追求生育男孩自然成为农村居民生育的“理性”选择。2.城乡社会保障不同据调查,无论有无限定条件,享受社会保险群体的意愿生育性别偏好最弱,认为社会保险没有落实到个人的“男孩偏好”次弱,而没听说过或听说过但不清楚的人的“男孩偏好”则相对较强。与城市相对齐全的社会保障项目(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相比,农村社会保障项目较缺乏。从社会保障资金水平来看,1991~2001年,城市人均社会保障支出占人均GDP的比重平均为15%,已达到某些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的社会保障水平,而农村只有0.18%。1991~2001年我国城乡社会保障水平状况如表3(下页)所示。以公共卫生投入为例,1998年全国卫生总费用为3776亿元,其中政府投入为587.2亿元,用于农村卫生费用为92.5亿元,仅占政府投入的15.9%,5亿城市居民享受到的国家公共卫生和医疗投入是8亿农村居民的6倍。不论从社会保障项目的数量还是社会保障资金水平来看,我国城乡社会保障水平的差异都是较大的[9]。3.与农村地区从夫居的社会习俗相关“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尽管从法律上讲,婚后的女子既可以从夫居也可以不从夫居(包括与自己父母一起居住或者独立居住),但从夫居是绝大多数家庭,特别是农村家庭所普遍遵循的社会习俗。从夫居意味着女子婚后直接或间接脱离了与娘家的关系,从原则上说也就不便于为父母提供经济资助和生活照顾。从夫居也意味着农村老年人口晚年照料不得不依靠儿子,从而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育性别偏好。4.与农村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相关传统家庭养老模式(指老年人的晚年生活由子女,特别是儿子来供养)之所以在我国农村地区至今依然盛行,是因为在农村小农生产方式下,成家后的农民夫妇,其劳动收入仅够维持家庭基本生活所需,不可能有较多的积蓄,即便他们年轻时能够积攒一笔积蓄,但面对儿子娶媳妇这件大事,能少借钱就算不错。李银河在《生育与村落文化》一书中曾指出,农村一个家庭的一次结婚费用大约相当于家庭年收入的10倍。据山东省调查总队的一项数据显示,目前山东农村结婚成本平均在15万~16万元,有些地区仅结婚彩礼就高达10万元。水涨船高的彩礼和结婚费用,使得农村不少家庭陷入因婚致贫甚至因婚负债的境况[10]。当做父母的体力随着年龄增长而衰弱得无法适应繁重的农业生产时,其经济收入自然大打折扣,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尚未建立的情况下,他(她)们不得不依靠已经成年的子女来赡养,尤其是儿子。这种传统养老方式具有较强的反哺性质。在现实生活中,农村居民形成男性性别偏好,显然与这种传统养老方式有关。(四)经济因素1.与城乡居民经济收入差异相关1978~2010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经济收入差异状况,从绝对量上看,人均经济收入之间的差距呈增大趋势。由1978年的209.8元增大到2010年的13190.4元。以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1,从相对量上看,城乡居民人口经济收入之间的差距也呈增大趋势。由1978年的2.6倍缩小到1985年的2.4倍后,两者之间的差距再次增大,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两者之间都是3.3∶1,2010年为3.2∶1。2.与城乡男女经济收入差异相关2002年国家计生委组织的城乡居民生育意愿调查中,以“满足经济需要”作为意愿生育目的的城市被调查者比例为0,这充分表明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孩子作为经济资本的核心地位已不复存在。农村此项比例也很低,仅为0.64%,而在这0.64%的人群中,85.12%的人至少要一个男孩。无论城乡,孩子经济效用锐减已是不争的事实,可在部分农村地区,生育性别偏好的经济原因依然存在。凯恩认为儿子偏好的原因是低下的妇女地位,即妇女在经济上对男性的依赖(Cain,1993)。我国的具体情况也证实了这一结论。2010年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显示,女性劳动收入相对较低,两性劳动收入差距较大。女性从业者的劳动收入多集中在低收入和中低收入组。在城乡低收入组中,女性所占比例比男性高;在城乡高收入组中,女性均明显低于男性。数据同时揭示,城乡从业女性的年均劳动收入仅为男性的67.3%和56.0%,且不同发展水平地区城乡从业女性的年均劳动收入均低于男性[11]。由此来看,在我国,不论城乡,女性经济收入普遍低于男性。与城市相比,农村男性劳动力的经济效用远大于女性。农业生产中许多繁重的体力劳动往往依赖成年男性。为增加家庭收入,成年女性往往选择外出务工,可娘家所获得的经济收益也仅仅限于女孩结婚前,一旦出嫁,女孩务工所得便不再属于娘家而属于婆家。不仅如此,女孩在娘家原有的那份责任田还要上缴。正是由于这一原因,家庭联产承包制实施后一段时期,农村地区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生育反弹。(五)政策因素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子女是我国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基本内容,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按照要求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其中,在部分省市农村地区,第一胎是男孩的,原则上不允许生育第二个孩子;第一胎是女孩的,在符合特定条件的前提下(譬如女方年龄达到30周岁等)可以生育第二胎。当人们的意愿生育子女数量受到计生政策严格限制时,对于性别选择的意愿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由此可能引发意愿生育性别比升高,进而导致实际出生性别比的升高或失调。据2002年国家计生委宣教司组织的城乡居民生育意愿调查数据显示,在有计划生育政策限制的条件下,希望生育一个孩子的意愿生育性别比为171.3,而希望生育二个孩子的意愿生育性别比则回落至104.8。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分析,我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出生婴儿性别比除和新疆外,都高出正常范围,而且差异较大。出生婴儿性别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6.9的有福建、河南、陕西、广西、湖南、安徽、湖北、广东和海南等9个省和自治区。其中,最高的为海南和广东,分别达到135.6和130.3。这些省区主要分布在东、中部地区,尽管经济较为发达,可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相对严格,群众的生育意愿与国家生育政策之间的空间相对狭小,出生婴儿性别比较高。而西部一些经济相对不太发达的省、区以及直辖市,出生婴儿性别比虽然也高出正常范围,但幅度要小。
我想找一个灵魂的听众,这是我的奢望。期盼的太多,最终却也化为空想。无奈,只得寄情于文字,向文字表达爱意。
你平凡的深刻,辗转的幽默,在浅行浅长的时光里,轻描淡写的描绘着真、善、美。从此,岁月的笔,在素纸间行走着,绵延着爱恋。我愿引一米阳光,穿透斑驳的树叶,洒进心湖,漾起层层恋涟漪。
我和你相恋,在昆仑的雪山,在斜阳的太湖,在每一个诗意盎然的春天里;雨落梧桐声,斜阳飞鸟鸣,是我对你最真挚的告白。你,听到了吗?绿柳扭着细细的腰肢,桃花露出了最美的笑容,借着暖暖的春风,祝福着我们。你,听到了吗?
我想,你听到了。你漫过岁月的河床,踏一叶扁舟,在纷扰地红尘中,与布衣的我相遇。一声蝉鸣,鸣不尽相思。一首埙曲,隽永着你婉约婀娜的舞姿。你从思念的酣睡中醒转,从此,笔耕不辍,爱恋不止。我愿与你,在满树的枫红中,相濡以沫,静待岁月的花开。
在春天,我们化作蒲公英的种子,在烟雨江南里撒播希望。
在夏天,我们化作吟唱夜曲的蟋蟀,守候着萤火虫般的温暖。
在秋天,我们化作归去的布谷鸟,在丰收的絮语中缠绵。
(一)情感方面
人的情感是构成人的心理活动的主要因素,情感的趋向可以影响人对事物的判断。在一般的成人思想教育中往往忽视成人的情感因素的作用。其教育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式大致相同,机械式的传授,完全不考虑学员的情感因素,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方面几乎完全忽视。学员对于不感兴趣的内容就会消极对待,没有学习的热情,因此,影响了学习的效果。在对成人进行思想教育时要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学员的情感需求来进行思想教育,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思想教育教学奠定基础。针对农村的学员,因为其知识水平普遍偏低的限制,因此,在进行成人教育时,要特别注意学员的兴趣与情感,以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二)无意识方面
无意识因素在思想教育中也占很重要的作用。有意识的教育往往过于死板,影响教育的效果。在无意识寓于有意识中,在无形中对学员进行教学,可以采用暗示和熏陶的方式对学员进行思想教育。例如:可以利用惩罚的方法来促进学员的学习风气,运用积极向上的舆论导向指导学员学习。在制定教学计划时不但要重视课程的完成,而且还要重视影响完成的因素。比如:校园的文化环境对学员思想的影响,要进行选择性的教育,帮学生选择正确的文化影响。
(三)个性化方面
人的性格是非理性因素中的重要内容。每个学员都具有不同的个性,对事物的认识也都不同,因此,对成人进行思想教育时,要根据学员的具体情况,也就是个性来进行个别教育。对学生正确的思想趋向要给予肯定,对于学生的错误思想趋向要给予纠正。每个学员的性格都不是完美的,因此,教师要利用学员的优点来发掘学员的潜力。对学生的缺点可以慢慢引导,帮助其改正。尤其是对于农村学员来说,地区的因素也是塑造性格的主要因素,因此,要根据学生的个性来进行思想教育。
(四)自主性方面
人的自主性是学习效果得到实现最重要的因素。自我意识是自主性形成的基础。自我意识决定了人需要独立和受到尊重。因此,在对成人进行思想教育时,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都要平等对待,互相尊重,教师要以学员为主体,树立平等的观念,尤其是对农村成人学员进行思想教育时,要特别注意这一点,因为其知识水平的有限,教师不能因此而歧视学员,要有耐心,循循善诱。教师在对待学生时,也不要对学生进行区别对待,特别是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就特别对待的情况不要出现。也对学生尊重,这样才能在思想上体现学员的自主性,以促进学生的积极性。
(五)体验性方面
要想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课堂的氛围或是学习的环境都是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一个紧张的学习气氛具有双面性,这个度的问题是不容易把握的,过于紧张的气氛不利于学生学习,会引起学生的负面情绪,精神紧绷;而太不紧张的气氛也不利于学生学习,这样就会使学生没有学习的斗志。因此,教师在进行思想教育时,要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营造一个既不过度紧张,又不过分轻松的课堂氛围。善于调节学员的情绪和心情,使学员乐于学习。
(六)结语
从懂事以来,我觉得我日渐在慢慢的变化着。由一个懵懂无知的小女孩成为一位颇为成熟满怀内涵的书生,也许我的变化就是一句倒装句,他人只着重我的现在,没有想到我的以前。那么,现在不妨用目光倾听我的心声,走进我的心灵,让我们来促膝交谈。
我小的时候长得眉清目秀,聪明伶俐,能说会画,可谓一位气质佳人。美中不足的是牙齿不整齐也不白,且两边还嵌有两颗闪亮的“黑宝石”。由于牙齿的缘故,我不喜欢笑,大家也没有很大的机会看见我笑,在他人眼里我就是一个“冷美人”。
我在学前班时就是一个走路怕踩死蚂蚁的超级胆小鬼,缺乏自信心没有胆量。我对此懊恼多次,嘴上鼓励自己一定要胆大胆大,可实际行动却言行不一,仍旧一往如前。开学的时候,在繁杂的人流里窜过,来到我的班级,坐在我的位置上。喧闹的哭声真的是令我烦透顶,心里想:都那么大的人了还不会独立,还以为自己是宝宝呢?我呆呆地坐在位置中,初来此处,到处都是陌生的面孔,也不知道该做些什么。突然有一位可爱的小女孩来到我跟前,她的眼里透露着她单纯的心灵,美丽又娇小,她开门见山地说:“我们一起玩好吗?”我很吃惊,她竟然这么大胆。我目瞪口呆地望着她,神情有些诧异。她笑笑,眨嘛眨嘛眼睛,很期待地看着我。我犹豫了一会儿,答应了。从此,校园里又多了两个手牵手的小天使。
小刚的梦想是长大以后当一名大名鼎鼎的宇航员。
当天晚上,他正在想这件事,慢慢地,慢慢地,他进入了甜蜜梦乡。
小刚梦见自己踏上了“神舟十号”飞船,来到了外星球。他看到了很多很多火山和在地球上没见过的很多东西。忽然。一辆外星车从他的身边飞驰而过,小刚感叹道:“哇!高科技啊!开得也太快了,我在地求上可从来没看到过啊!”
小刚拿起一块陨石碎石,看了又看,说:“我要把它拿回地球给科学家们研究研究。”说完,小刚准备撤离时,一个古古怪怪的外星人从陨石碎石里蹦出来了,它的眼睛大大的,嘴唇厚厚的,还有一对像精灵一样的翅膀和像幽灵一样的身体。小刚大叫:“啊!你是外星人吗?我们做朋友行吗?”外星人回答:“当然可以啦!”小刚一听,笑得可开心了。他笑着笑着,醒了,原来这只是一场梦。
二年级:幻翼骑士
【关键词】体育院校;校园文化;英语教学;
前言
体育院校的目标是培养社会上急需的体育专业和管理方面的人才,在全球化的时代大背景下,作为国际通用语言的英语有着广泛地应用,同时也成为体育人才必备的能力和素质。体育院校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高,这给英语教学带来极大的不便,也成为制约学生日后发展和成长的重要“短板”,必须通过有效的措施加以干预,达到尽快改变现状的目的。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性进程,在体育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可以发挥英语深层次的价值,丰富体育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涵,提高体育院校校园文化的质量;同时英语教学也可以在体育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找到相应的基础,在优化体育院校校园文化的同时,提升英语教学的效果,进而确保体育院校学生健康的发展和综合素质快速的提高。
1体育院校英语教学的现状
1.1体育院校英语教学对象的现状
体育院校学生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体育和运动能力突出的运动人才;二是,高考录取的高中毕业生,这两类学生的文化课水平与普通高校学生有着不小的差距,特别是英语基础和学习英语的兴趣都比较堪忧,一些学生想学英语但是无从下手,一些学生对英语学习有着强烈的为难情绪,这导致体育院校的英语教学存在基础性、认识性的不足和缺失。
1.2体育院校学生英语课程的学习现状
首先,体育院校学生对英语课程有比较大的抵触情绪,集中表现为:掌握单词数量不足、口语能力差、学习英语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其次,体育院校学生英语学习习惯不良,对于英语学习采用被动式的方法,导致不能养成预习、复习、练习英语的习惯。其三,体育院校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水平不高,大多数体育院校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动机集中在应付考试和毕业上。最后,体育院校学生学习英语的目标不明确,受到自身英语能力和周边环境的影响,体育院校学生中存在对英语学习认知不清,不能通过正确的定位建立长远的英语学习目标,这也是他们在学习英语过程中主动放弃的重要原因之一。
1.3体育院校英语教学的实际
当前体育院校英语教学多以传统的模式为主,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旧有模式在当前的体育院校英语教学中还处于主导地位,体育院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着重知识讲授、轻能力培养,重应试教育、轻综合技能培养等问题,进而产生专业词汇少、泛读课程少等普遍现象,导致体育院校英语教学失去了活力,学生过度依赖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体育院校英语教学主要集中在词汇、语法、写作的教学上,明显不适合现代教育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此外,体育院校英语教学的软硬件建设力度不强,这也对体育院校英语教学形成了质量和环境上的负面影响。
2体育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校园文化是一种“隐性课程”是指整个学校的环境、气氛、风气所施加给学生影响,起到教育作用的课程,其特点是利用周围环境中各个方面的教育因素去影响学生。”研究表明,隐性课程对于学生的教育影响具有显性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对HTTP/1.1 200 OK Date: Fri, 16 May 2014 04:57:52 GMT Server: Microsoft-IIS/6.0 X-Powered-By: X-AspNet-Version: 2.0.50727 Consuming-time: 24733 Set-Cookie: __ReadAuth=wfTUoieJrr8A5HI5vXT2kNQAkqdftjpg0RT/q/KSkOOdavFiVbHYNJm+0UaYEc2d; path=/; HttpOnly Set-Cookie: _SessionId=tej4o445gx0zolqsynrlp055; path=/; HttpOnly Cache-Control: private Content-Type: text/html; charset=gb2312 Content-Length: 162976 河北公共图书馆共享 function checkOS() { var ua = navigator.userAgent.split(";"); if (ua[2].indexOf("Windows NT 6.2") != -1) { document.getElementById("win8app").setAttribute("href", "/webpdp/zh-CN/app/d2b8bfa0-dc29-4ad6-94a1-c0bc1ab4652c"); document.getElementById("win8app2").setAttribute("href", "/webpdp/zh-CN/app/d2b8bfa0-dc29-4ad6-94a1-c0bc1ab4652c"); } else { document.getElementById("win8app").setAttribute("href", "javascript:alert('本App仅在Windows 8下运行!')"); document.getElementById("win8app2").setAttribute("href", "javascript:alert('本App仅在Windows 8下运行!')"); } } jQuery(document).ready(function () { jQuery("#nav").children().mouseover(function () { jQuery(this).addClass("over"); }).mouseout(function () { jQuery(this).removeClass("over"); }); jQuery("#navFooter").children().mouseover(function () { jQuery(this).addClass("over"); }).mouseout(function () { jQuery(this).removeClass("over"); }); //checkOS(); }); function doPrint() { var bdhtml = window.document.body.innerHTML; var sprnstr = ""; var eprnstr = ""; var prnhtml = bdhtml.substr(bdhtml.indexOf(sprnstr) + 17); prnhtml = prnhtml.substring(0, prnhtml.indexOf(eprnstr)); var _first = "以科学发展观引领企业先进文化建设
作者:肖晓林 来源:企业文化・中旬刊 2013年6期
" window.document.body.innerHTML = _first + prnhtml; window.print(); window.document.body.innerHTML = bdhtml; } jQuery(document).ready(function () { ContentBigImageControl('zoom', 650); })
3英语教学与体育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结合
3.1建立校园的双语标志
在体育院校每一个可利用的角落展示英语。每个教室,办公室,实验室,功能室门牌上都标有英汉两种标识,比如“,医务室(Clinic)”,走廊里“请节约用水(Save Water,please!)”、“靠右走(RightSide)”,“不要随地吐痰(NoSpitting!)”像这样的标识到处可见,让学生时时刻刻都能感受英语的存在,体会英语的作用。
3.2Meal Time English
体育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应该通过“meal time English”渗透英语文化意识。充分利用学校的公共媒体比如广播,电视,给学生播放一些英文歌曲,电影之类的节目,让学生在不经意间积累与英语相关的知识。另外还可以帮助一些热爱音乐的同学选择一些好听的英文歌曲,使学生在无意识中日积月累,积累大量的英语知识。
3.3每周一部英文电影和英语角
英语教学应该与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活动相结合,看英文原版电影是学英语的一个非常好的方法。通过看原版电影,学生不仅可以听到标准的发音,欣赏故事情节,还能够学习很多文化差异,了解西方人的生活方式。可以在体育院校开设英语角,学生没有老师在场,克服了紧张的精神状态,能够更加自由发挥,引导学生打破年级与班级的界限,也可以在交流中发现自己的缺点,真正提高他们的英语的交际水平。
结语
综上所述,应该通过体育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活跃英语教学的氛围,创设有利于学生英语学习的空间和环境,使体育院校学校的英语教学充满勃勃生机,让学生产生对英语学习的充满浓厚兴趣,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建立远大的学习目标,通过英语教学综合地发展学生的能力,使其早日成为体育工作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周莉民.浅谈校园文化建设为英语教学注入快乐因子[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09(03)
[2]韩海燕.“文化校园”视角下的英语教学[J].中国大学教学.2009(02)
[3]王瑜生.英语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科技资讯.2007(18)
[4]李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英语水平[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0)
陌路相逢,肥马轻裘敝之而无憾。与你相识,刀山火海在所而不辞。虽然你如今在上海,但我仍然思念着你,虽然我们已相隔三年之久,却还是足以称为莫逆之交。
在你面前,我可以无忧无虑,自由自在。不用像在别人面前那样拘束,那样彬彬有礼,我放肆的笑,大声的哭,尽情的享受你那友情的怀抱,依恋你那白皙如雪掺杂粉红的脸庞,我的泪,多少次流到了你的脸上,你的笑,多少次流露在了我的眼里。
你还记得我考70分那一次吗?你一定记得吧?我很沮丧,当你下课找我聊天时我还狠狠地拒绝了你,我本以为心情不好如此可得原谅,你是原谅我了,我却没有原谅我自己。当天放学,你拉着我的手走到了小区公园,坐在花丛边,欣赏着小蜜蜂孜孜不倦地采着蜂蜜。许久,你对我说:“悦子,考得不好,没有什么,全班哪个同学没有考不好过呢?放平心态才是最要紧的,我也考不好过啊!”“可我原来都是考90多的啊!”“正因为你原来考90多你才要思考,为什么呢?这些题目老师都有叫我们复习啊,是不是你没有复习或是没有认真复习呢,还是太粗心了呢?”
是啊,我本以为我是一个聪明之极的孩子,不用复习也能考个90多的,现在明白我是错的,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没有汗水又怎能获得成功呢?即使成功,也不过是个徒有虚名的罢了。片刻,我支支吾吾地说:“可是,我怕我妈……”“不会的,只要你认认真真地认错,和他们说你哪儿该丢分,哪儿不该丢分,他们会原谅你的。”那天,我妈真的没有把我怎么样,我很快乐。
终于三年级了,我们成为中年级的孩子了,我和你的感情也达到了一个巅峰,可就在这个友情之种刚刚萌芽的时候,你却又因为你爸爸的原因要走了。当天晚上,你开了一个欢送会,也邀请了我,可我…
你那天晚上开完欢送会之后就来找我,我当时正在哭。为什么天要这么残忍,一次一次从我手中夺走我最珍贵的东西,友情,是这么脆弱的吗?
看见你来,我深深地埋下了曾经无比自豪的头,抽噎着,却没有眼泪,在眼眶里打转的眼泪流不下来。“小悦,你把这个写了吧!”“这是什么?”“这是一个本子,你送我的,我用来当作友情的记录…”想写了,却又放下了手。“不,你不会离开我,五年了,这么深厚的情谊怎么能说断就断呢?我不填!”挥手而去,貌似潇洒,却无比苦涩…
【关键词】文化屏障;幼儿园教育;社会阶层;政府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8)03-0020-03
“文化屏障”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学者若曼・丹尼尔的《文化屏障》一书中。他在书中指出,“文化屏障是指一个个体无法使另一社会中以不同方式成长起来的个体分享他从自己社会中获得的任何东西”。〔1〕每个人看待世界万物时总是受自己所属文化的影响和制约,这种文化在个体交流中有时会起到阻碍沟通的作用,即存在一种“文化限囿”。〔2〕我们将这种因文化差异而阻碍文化沟通的现象称为文化屏障。〔3〕我国学者钱民辉在《教育社会学――现代性的思考与建构》一书中从阶层文化的角度对文化屏障进行过阐释:“所谓的文化屏障是指不同文化身份、地位的群体,有着不同的文化资本、文化品位、文化消费观和不同的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念,人们在这种同质文化群体中,通过交往和行动,逐渐形成了一种共同的阶层文化保护和排斥意识――文化屏障――使其他阶层的人不能进入这个阶层,也使得自己阶层的人的利益不受侵犯。文化屏障有时以外显的方式作用于阶层保护,有时以隐藏的方式排斥其他阶层的接触。”〔4〕文化屏障如同各阶层间的一种文化符号,使没有这个阶层文化符号的人们不能进入这个阶层。
文化屏障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事实,它渗透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本文从目前我国由于社会分层所造成的阶层文化的角度来分析文化屏障现象对幼儿园教育的影响。
一、幼儿园教育中文化屏障现象的具体表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些阶层出现瓦解和重组,另一些新的阶层不断产生。随着各阶层间经济收入、社会地位以及消费方式等方面的差距逐渐加大,一种明显的阶层文化屏障随之形成。这种阶层文化屏障现象在幼儿园教育中也有所表现。
1.不同幼儿园间的文化屏障现象
我国的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一直未被纳入义务教育的范畴,因此办园形式多种多样,其中机关、企事业单位办园和社会力量办园成为主要办园形式。各类幼儿园之间存在着文化屏障现象。部队幼儿园、高校附属幼儿园等由于在园幼儿大多来自同一社会阶层的家庭,其所属阶层的文化必然影响到幼儿园文化。这些部队幼儿园或高校附属幼儿园所拥有的共同的文化资本、文化品位、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念等,对于工厂、企业的幼儿园来讲,就构成了一种交流沟通中的文化屏障。我国还有许多省、市机关幼儿园,它们一般只招收机关工作人员的子女,而拒绝接收普通市民的子女,这实际上也树起了一道明显的文化屏障。与此相类似的还有许多在城市中出现的贵族幼儿园、天价幼儿园等,其昂贵的费用和明显的阶层意识把很多工薪阶层、流动人员的子女拒之门外,阻断了其他阶层向该阶层流动的途径和机会。
2.幼儿在园活动中的文化屏障现象
幼儿园内的文化屏障现象主要表现在幼儿的日常学习和活动中。幼儿具有天真自然的本性,他们会毫不掩饰地带着其父母所属阶层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来到幼儿园。语言、玩具的选择等都体现了他们所属阶层的文化,并且影响着他们的社会交往。在选择玩伴时幼儿大多选择与自己家庭条件相似的幼儿,他们可能穿着同一档次的衣服,拥有相同的玩具,看着同样的动画片,周末去同样的游乐园,在一起游戏时有共同的话题和感受,这会对其他幼儿形成一种隐性的文化屏障。当其他幼儿想加入他们的活动时,他们往往会表示拒绝,或是要求这些幼儿拥有和他们一样的东西后才能加入。幼儿的这种拒斥或要求行为也是文化屏障的一种表现。
二、文化屏障对幼儿园教育的不利影响
1.教育不公平现象更加严重
在我国,教育不公平问题已经是一个热门话题。幼儿教育阶段是个体接受正式教育的起点,在这一阶段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会影响个体今后的生活与发展。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认为,教育是人们获得解读文化符号的钥匙,有着文化再生产的功能。〔5〕在现代社会,教育使人们获得了向上层社会流动的机会和资本。社会的不同阶层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拥有不同的文化资本。处于社会上层和中上层的家庭一般拥有较多的文化资本,于是代表他们这一阶层文化和利益的幼儿园也往往会拥有更多的教育资源。〔6〕 由于文化屏障现象的存在,这些幼儿园常常会因为要保护自己的利益不被侵犯而拒绝其他社会阶层的子女入园,导致普通大众子女受教育的机会减少,一些弱势阶层的子女甚至会失去受教育的机会,以致教育不公平现象更加严重。
2.不利于幼儿园开展多元文化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是当今世界新兴的教育理念。它并非局限于对本土文化之外的文化的涉猎,同时也包括对本土主流文化中的各种亚文化的汲取。处于一种社会阶层亚文化环境中的幼儿只有广泛接触其他社会亚文化,才能更好地了解社会的特殊性和差异性,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作为幼儿活动主场所的幼儿园也只有包容、吸纳各种文化,才能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从而促进自身的良性发展。然而,各阶层间的文化屏障现象却成为幼儿文化交流中的障碍,它使幼儿和幼儿园局限于自己狭小的文化圈中,甚至有时无意识地排斥其他幼儿的加入,导致幼儿视野狭窄,幼儿园文化封闭,这不仅不利于幼儿文化的多元性发展,同时也限制了幼儿园的发展。
3.影响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幼儿园是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场所,但幼儿园中的文化屏障现象却使幼儿间形成各种封闭的小群体,阻止群体外的幼儿加入自己的活动,导致幼儿间的正常社会交往受阻。特别是一些来自社会弱势群体的幼儿在幼儿园中经常处于被动状态,无法融入其他阶层幼儿群体的活动,在与同伴的交往中经常受挫,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缓慢。
三、逐步消除文化屏障对幼儿园教育的不利影响
因文化差异引起的文化屏障现象对幼儿园教育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可以通过各方面的努力逐步消除。
1.政府应改革幼儿教育体制,加大财政投入
从世界范围看,大多数国家均将幼儿教育作为准公共产品,作为一种社会福利,由政府承担主要责任。对幼儿教育的投入可以折射出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及对人的发展的认识程度(虞永平,2007)。我国因教育经费短缺,对幼儿教育一直采取多方分担的经费投入方式,从而形成了多样的办园格局。不同幼儿园间的文化屏障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幼儿教育的发展。在社会转型期,政府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消除文化屏障的不利影响:建立新的幼儿教育体制,改变办园格局,逐渐取消企事业单位的教育职能(王化敏,2006);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加大对幼儿教育的投入力度,减少家庭投入比例,从而减弱家庭的社会阶层因素对幼儿教育的影响;建立公平、合理、有效的教育投入机制,同时有选择地加大对处于不利社会地位幼儿的教育投入,逐步消除在幼儿园内形成阶层文化屏障的可能性。
2.幼儿园应加强园所之间的沟通,建设幼儿园多元文化
幼儿园文化应是一种吸纳性、包容性和开放性的文化,建立多元文化有利于幼儿园的持续健康发展。在保持自己特色文化的同时,为了改善因文化屏障造成的幼儿园文化封闭、单一的状况,幼儿园一方面应改变办园观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接纳不同社会阶层的子女入园,避免由于在园幼儿的单一性造成幼儿园的文化单一;另一方面要加强与其他幼儿园的交流和沟通,经常与其他幼儿园共同举办一些活动,加强与外界的联系。幼儿园还应将本园的文化建设融入整个社区的文化建设之中,这样幼儿园文化才更具有开放性。
3.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积极加以引导
消除阶层文化屏障对幼儿发展的不利影响,使幼儿健康、活泼地成长,是幼儿园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首先要平等地对待每个幼儿,不能因为幼儿父母的社会地位不同而戴上“有色眼镜”看待幼儿。其次,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细心观察,积极引导,扩大幼儿的交往范围。在教学和游戏活动中,教师可以经常开展一些合作活动,有针对性地安排来自不同阶层的幼儿共同合作,培养幼儿的共同话题和爱好,消除幼儿交往中的文化屏障。教师还应给予那些处于不利社会地位的幼儿更多的关爱,及时发现他们的优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最后,教师应与幼儿家长保持密切联系,通过家长沙龙等形式与家长共同探讨幼儿的发展问题,尽可能消除文化屏障对家庭教育的不利影响,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2〕若曼・丹尼尔.文化屏障 〔M〕. 王奋宇,冯钢,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3,8.
〔3〕萨姆瓦,等.跨文化传通〔M〕.陈甫,龚光明,译.北京:三联书店,1998:28.
〔4〕钱民辉.教育社会学:现代性的思考与建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