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田径比赛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摘 要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归纳分析法,通过对第31届奥运会田径比赛各项目比赛的回顾与总结,对各国运动成绩进行了数据统计发现:本届奥运会田径比赛奖牌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项目特征;美国是本届奥运会的大赢家,除男、女短跑之外,仍保持传统优势项目;牙买加在短跑项目实力超群,独秀一枝;除个别项目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占据中长跑强项;此外新人辈出呈现新老交替之势;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历史性突破但整体实力较差局面仍没改变。
关键词 里约奥运会 田径赛事 回顾 总结
随着肯尼亚选手基普乔格获得男子马拉松比赛冠军,2016里约奥运会田径比赛迎来收官。美国以13金10银9铜奖牌总数32枚的成绩高居榜首,中国田径队顶住压力,不畏强敌,顽强拼搏以2金2银2铜6枚奖牌的成绩排在第四,创造了中国参加奥运会以来田径赛事最佳战绩,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让国人兴奋,但是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自己存在的不足及同一些体育强国的差距。
一、赛事回顾
(一)超级巨星统治依旧
短跑巨星牙买加闪电博尔特是里约奥运会赛场上最为闪耀的明星,他成为了完成男子100米、200米、4×100米接力三项卫冕的历史第一人,并拿到了个人第9枚奥运金牌。长跑巨星英国著名中长跑运动员法拉赫包揽男子10000米和5000米比赛冠军,同时也继伦敦奥运会之后完成了对这两个项目的卫冕。波兰选手弗洛达奇克以82.29米的成绩打破女子链球世界纪录。
(二)后起之秀创精彩
女子短跑赛场则迎来了新的王者,牙买加选手汤普森包揽了女子100米、200米两项金牌,击败了卫冕冠军弗雷泽和荷兰名将斯佩尔斯;南非运动员范尼凯克在男子400米比赛中,以43秒03的成绩夺冠,并打破了尘封17年之久的世界纪录;麦克劳德在2016年男子110米他以13秒05的成绩第一个_过终点,获得牙买加在男子110米栏项目上的第一个奥运会冠军。
二、总结
(一)项目成传统区域性格局
美国是田赛项目的最大赢家,他们拿到了女子铅球、男子跳远、女子接力、男子三级跳远、女子跳远、男子铅球等5枚金牌,男子十项全能比赛中,名将伊顿以8893分打破奥运会纪录的成绩夺冠;牙买加在短跑项目100米、200米保持传统优势,同时突破了110米跨栏获得金牌;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几乎统治中、长跑项目,其他国家表现稍显逊色,但不缺乏亮点。
(二)中国取得成绩概述
中国田径队在里约奥运会上拿到了2金2银2铜的历史最佳战绩。在男子20公里竞走的比赛中,王镇和蔡泽林包揽冠亚军继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陈定之后,再一次在该项目中折桂;女子20公里竞走的比赛中,刘虹和吕秀芝分别拿到金牌和铜牌。女子链球比赛中,张文秀以76.19米的成绩为中国田径队再拿1枚银牌,在投掷类项目仍具备较强竞争力。
(三)中国最佳突破与发挥欠佳
中国男子4×100米接力虽然没能拿到奖牌,但同样创造了历史,他们以37秒90的成绩获得第四名,首次闯入奥运会八强就表现出了很强的竞争力。在男子跳远和男子跳高两个项目上,中国田径队同样拥有冲击奖牌的选手王嘉男和张国伟,但是他们在各自项目中都没能发挥出最高水平。今年的里约,中国田径2枚金牌平了历史最好成绩,6枚奖牌更是创造了参加奥运会以来的最辉煌战绩。
三、赛事反思
(一)赛事安排的不合理
纵观本次奥运会虽总体完美但也有瑕疵之处:在赛程安排上奥运会男子400米栏预赛,赛事安排在中午12:00,在35℃的高温下进行,这对运动员提出较大考验,很难发挥正常水平或超常水平。因此一个大型体育赛事组织安排的合理性是体现举办方的业务能力水平,也是体现专业性和人性化,有利于运动员的水平发挥,本届奥运会笔者认为赛程的设置有待进一度考虑。
(二)运动训练系统化和技术至关重要
在精彩纷呈的比赛中,不是所有的优秀运动员都是幸运的,如:世锦赛冠军由于只会单腿攻栏,不会左右开弓,这对于400米栏运动员来说是非常致命的,一旦体能下降将势必会影响跨栏节奏,果然在比赛过最后两个栏节奏打乱造成到小碎步,绊到栏架,影响成绩最终导致预赛惨遭淘汰,主要原因还是运动能力有所下降和训练水平不够,为此加强运动员系统训练保持竞技能力和技术的完善至关重要。
(三)判罚争议
美国田径队在里约奥运会上最大争议出现在女子4×100米接力预赛,因为掉棒失误错失晋级资格的她们赛后申诉成功,美国通过以训练的方式单独重赛的方式挤掉预赛第8的中国女队重新获得决赛资格,并最终夺冠。按照规则完全不合符,也是史无前例,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践踏。仅仅因为对方是美国,接到如此判罚我国田径协会官员也表达我们非常遗憾的接受了这个不公正的判罚。试想如果是上次我国刘翔在世锦赛中被罗伯斯打手犯规申诉,结果可想而知判罚还是不会改变。只有综合国力的强大才能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要增我国在国际大赛主动权,提升自我项目的竞技能力,才能解决本质问题。
参考文献:
首先是三个突破:
1、经过体育组教师的努力,特别是来校支教的魏小甫老师的努力,我校在晋安区第28届中小学生田径比赛中以骄人的234分获团体总分中学初中组第一名的好成绩。在此次运动会田径比赛场上我校运动员有四人五项破晋安区中学生同年龄组该项目的区纪录。
2、在福州市第二届田径锦标赛上我校运动健儿虽在前几天不显山、不露水,在赛程过半后开始发挥,经过努力,历史性的第一次跃居福州市初中组团体第八名的佳绩。让在校师生为之一振。
3、我校本学期从集美大学师范学院分配来一位美术专业的本科生,使我校的美术教学及美术学科活动等等工作有了历史性的开展。
三个突破之余,体育组成功举办校体育节,校的合唱队在区级比赛中也获得较好成绩,。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还不能够有的放失地开展各项工作,以下是工作中的不足:
1、在场地的安排上,我们体育组还不能比较合理地利用学校的场地资源;
2、校本教研时间,不能同组进行集备(音乐、美术仅一位担任教学任务的教师);
3、对音乐美术的指导在组内没能完成任务,对年青教师鞭策和提携做得不够;
4、体育组有两位教师参加本学年的职称晋级工作一人落选;可见组内锻炼不够;
5、体育室被大水冲垮后,教师没场地进行授课,只能三个年段挤占乒乓球桌进行授课,缺乏组织安排;
今后也就是下学期的一些工作思路在此也做个粗线条地安排:
1、保证每周一次的校本教研,严格进行校本教研的把控,力求有数量更有质量。
2、对场地进行轮转式安排,以更好提高每位体育教师对教材的熟悉度。
关 键 词:社会体育;残疾人体育;医学分级;功能分级;IPC田径分级卡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5)01-0054-04
The evolution of disabled sport classification concep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evaluation of IPC track and field classification cards
WEN An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Xi’an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Xi’an 710032,China)
Abstract: The author expatiated on the course of evolution of disable sport from medical classification to functional classification, introduced the use of classification cards in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disable track and field competitions, comparatively describe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hree versions of classification cards, discussed causes for these changes, pointed out abilities which domestic classifiers should have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se changes, and finally summed up that the changing of disable sport classification concept and the ever increasingly emphasized classification foothold should be limited by disability incurred functions instead of by the types of disability themselves.
Key words: social sports;disabled sport;medical classification;functional classification;IPC track and field classification card
残疾人体育比赛是展现残疾人自强进取、融入社会、享受比赛、赢得尊重的社会活动。其最重要的特点是竞赛组织者根据残障对运动功能的影响程度,对参赛运动员进行医学或功能分级。残疾人运动员在不同组别中与自身残障程度相同或相似的选手进行比赛,组别的认定来自分级评估过程,分级评估由竞赛组委会所选调的分级师执行。
分级是保证残疾人体育比赛公平性的重要方法。残疾体育分级有两个重要内容:一是确定运动员是否符合最低参赛标准。因为不是所有的残疾都对运动产生影响,例如,仅半个手掌的截肢对短跑成绩不会产生显著的影响。二是根据残障程度对达到最低残疾标准的运动员进行级别划分。分级最重要的特点是其结果可能会在不同的比赛中发生变化。分级师根据分级规则对运动员残障程度进行评估,这一过程具有一定的主观因素,所以运动员一般情况下每次竞赛的分级结果会呈现出不同状态:N为新运动员;R为需要观察的运动员;C为可以确定的运动员[1]。分级的难点是分级师要在分级室内(赛前),对运动员比赛中的运动能力进行预判。这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分别是分级师对运动员运动水平的评估能力和运动员在分级评估过程中的运动能力的表现程度。一次比赛所选调的分级师只对此次比赛分级结果负责,下次竞赛分级师会对一些运动员重新进行分级。为更好解决以上问题,必须通过一种官方认可的方式对分级过程进行记录,于是国际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委员会(IPC)各单项协会,根据自己项目特征设计出用于记录分级过程的分级卡。
分级卡是每次比赛中分级师根据运动员残障表现进行询问和查体后对运动员基本资料、训练情况及残障表现进行记录的档案类文件。分级卡由分级师填写,由负责比赛组织的各级残疾人体育竞赛委员会保存,必要时可供分级结果争议处理及分级理论研究的表格类文字资料。
1 残疾人体育分级理念和历史沿革
20世纪40年代 Dr Ludwig Guttmann发现,残疾人体育运动是康复过程的延伸,向全世界推广残疾人体育运动,创建了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早期残疾人体育中的分级评估以医学诊断为基础,当时分级组织机构的组成分别是脊髓损伤、截肢和其它神经或整形科,这种分类也反映了康复医院的组织结构。运动员因医学诊断而获得级别,在此级别里参加所有比赛项目。例如,一名腰2平面(L2)完全性脊髓损伤所致下肢瘫痪而上肢躯干功能正常的运动员不能和双膝上截肢的运动员一起参加轮椅竞速比赛,原因是他们的医学诊断不同,但事实上他们因残障所致的对轮椅驱动力的运动受限是几乎相同的。
随着残疾人体育的发展成熟,残疾人体育不仅仅只是康复过程的延伸,越来越有自身的特色和魅力。在功能分级体系中,决定运动员级别的是运动员的残障对其运动能力的影响,而非诊断和医学评估。如,现在L2脊髓损伤的运动员和双膝上截肢的运动员一起参加T54级别比赛,因为他们在轮椅竞速时对轮椅的驱动力几乎相当。当前除国际盲人运动联合会(IBSA)外,IPC成员项目的单项协会大多数都采用功能分级体系。随着功能分级体系的广泛采用,残奥运动组织形式不断走向成熟。目前,全世界约有超过15 000名获得官方注册的残疾人运动员在27个IPC项目进行比赛,当然还有更大量的未参加国际注册的运动员。很多高水平运动员因为获得同行或社会的认可,从而获得高额商业赞助和经济收入[2]。2003年IPC开始了旨在发展准确、可靠和一致性强的,针对于具体运动的分级改革计划,《IPC分级条例》就是这项计划的产物[1]。
当前IPC田径比赛设项情况根据赛会规模随时都会有所变化,但一般情况下分为两大类:一是跑、跳、轮椅竞赛类级别命名时以T(Track)开头;另一类为投掷类,包括坐姿投掷与站姿投掷,命名时以F(Field)开头。田径项目主要分为盲人组(11~13级)、智障组(20级)、脑瘫组(31~38级)、站立比赛组(40~46级)(即能够自由行走的,比赛时采用站立姿势的残障人士)、坐姿比赛组(51~58级)(即比赛时使用轮椅或投掷凳的选手)。目前除盲人和智障组为医学分级,肢体残疾类均为功能分级。
2 新旧分级卡格式的主要异同
分级卡是在分级过程中记录运动员病史、训练史,残障类型及功能受限情况的重要文件。建立分级卡填写制度的目的是更便于系统化、规范化管理残疾人体育的训练、比赛,为今后残疾人体育科研进行纵向对比提供档案查询,建立我国残疾人运动员基本情况数据库。
我国从2007年起陆续在各项残疾人体育比赛分级过程中开始填写分级卡,项目不同分级卡的设计也不相同。以田径为例,以往国际、国内比赛填写的分级卡没有统一格式,IPC田径协会也没有提出统一要求,主要为主分级师根据当时分级手册内容要求及观察方法自主设计。例如,2006年的多次国际比赛所使用的分级卡有差异,但主要项目和内容相近。我国残疾人田径锦标赛和全国残运会田径比赛所使用的分级卡是根据2006年第6届残疾人世界田径锦标赛(荷兰)所使用的分级卡译制的。
自2010年3月起,IPC向全球田径分级卡(简称:10版分级卡),规定所有IPC授权田径比赛均要使用这一分级卡。此举措从形式上将分级卡统一起来,以便更好的存档和交流。2014年3月,IPC根据分级规则的变化,又公开了新的分级卡(简称:14版分级卡)。至此,我国残疾人田径比赛使用过的分级卡共有3种:07版、10版和14版分级卡。
07版分级卡主要内容分3大部分,一是运动员基本情况,一般包括年龄、性别、国籍(省)、病史、运动史、健康状况、医学诊断等。二是体征检查内容,主要包括截瘫平面,截肢类型,上下肢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度(ROM),躯干肌力及躯干运动;其它残疾类型,如痉挛、关节融合、脊柱畸形、双下肢不等长等。三是为该次比赛中运动员的级别和级别状态以及运动员、分级员签名等。
与07版相比,10版分级卡变化较大,其内容为4部分,除了以上内容外还增加了两方面内容:运动员在2012年伦敦残奥会后是否能达到最低标准的描述;需要进行场地观察运动员的场地专项观察描述和赛场观察描述。
第1、2部分内容分别为基本情况及查体结果描述。主要变化是:一是条目增多。需要填描述的内容增多,增加了影响分级的主要残障描述,次要病症如癫痫、哮喘、反射异常和其他。影响分级的其他因素如手术、肉毒杆菌注射治疗措施等。运动过程中使用的辅助设备,如绑带、假肢等。二是在级别类型上也有较大变化。在田赛组投掷类中,明确不同项目(铅球、铁饼、标枪)的对应级别,对参赛运动员的级别状态分类也更加精细。三是将脑瘫评估单列出来。10版分级卡专门用一个表格以描述脑瘫的表现,内容包括:脑瘫的类型和累及部位、痉挛级别、躯干运动、其它测试试验(如指鼻试验等)结果和运动功能的描述。四是新增了身材矮小者的身高和臂长栏。五是增加了对运动员运动功能的描述。六是加强了对分级过程的规范,如:明确给出了有意不表现运动能力和不合格栏。第3、4为新增内容。第3部分内容主要描述运动员是否有资格在伦敦残奥会后参加IPC田径比赛。共分为A(伦敦残奥之前是否合格)、B(在伦敦残奥会后是否合格参与跑、跳、轮椅竞速项目)、C(在伦敦残奥会后是否合格参与投掷项目)、D(当前40、46级在伦敦残奥会后所属级别)4个表格。第4部分是对在分级室内无法确定级别的运动员需要进行场地实地观察过程的描述,内容包括运动专项观察描述和赛场观察描述。
与10版比较,14版分级卡最主要的变化是查体所获得的信息按照肌力减弱、关节活动度受限、肢体残缺、双腿不等长、肌张力增高、共济失调、手足徐动、身材矮小8种残障类型来分类填写。另外,由于伦敦残奥会已经举办,10版的第3部分内容的标题也随之发生变化。
3 分级卡填写内容的变化及国内分级师应该发展的能力
对比07、10和14版分级卡发现主要变化有以下几点:第一,更为精细。确定运动员的运动功能受限的原因来自《IPC分级条例》所列的3大类(视力障碍、智力障碍和肢体运动障碍),共10种残障类型(视力障碍、智力障碍、肌力减弱、关节活动度受限、肢体残缺、双腿不等长、肌张力增高、共济失调、手足徐动、身材矮小)[3-5]。第二,更为客观,要求更加严格,更强调责任意识。如需要分级师签名处增加了3处。第三,更加强调脑瘫类运动员的特殊性。由于最低参赛标准的变化,14版分级强调处于临界位置运动员残障信息填写的准确性。第四,强调运动专项观察(赛前观察)和赛场观察的重要性,要求以书面的形式对其运动表现进行记录,同时要求观察者签名。
10、14版分级卡中增加的内容都能在《IPC分级条例》中找到相应的条目。此条例是2007年11月IPC委员大会通过的,并于2008年2月向全球。对比3个版的分级卡可以发现,07版分级结果产生主要来自病因,如截肢、脊髓损伤等,14版分级结果的产生则主要来自外部表现,即残障导致的运动受限,如肌力降低、肌张力增高等,而10版是两者之间的一个重要过渡。
通过分级卡的变化不难发现IPC分级理念的变化。首先,分级卡变化的直接原因是分级规则的变化,从2006年起分级规则一直发生着变化,分别有06、07、09、13、14[6-9]5个版本,分级卡填写内容的差异性也直接来自分级规则的变化。其次,从形式上看,版面从最初的2页到现在的5页,支撑分级结果所需要填写的信息不断增加和完善,说明IPC越来越关注分级的重要性,越来越关注分级过程对公平竞赛环境的影响。再次,从本质上看,逐渐通过残障为分级导向,以功能分级取代医学分级。由于明确致残病因的诊断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必要时还需借助大型医疗设备。另外,病因种类繁多,如根据病因分类设项,项目种类将难以计数,同时,各组参赛人数分布将出现明显不均匀。这些都不符合运动会的操作特点,也很难实现公平原则,只有通过功能分级才能解决这一难题,而功能分级的依据是残障所致运动受限而非残疾病因。
随着分级卡的变化,在分级实践过程也会带来变化,这些变化要求分级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能力。首先,提高分级评估问诊和查体能力。要求分级师尽可能迅速明确运动员的病因和主要的功能受限。其次,分级师必须提高运动的现场观察能力和借助录像设备分析运动员运动技术、关节活动范围的能力。这要求分级师在进行场地观察时,能准确地把握观察和摄影的角度和时机,拍摄出有质量的录像,以备分级小组讨论时回放使用。最后,分级卡作为档案类文件,有一定的严肃性,要求填写时使用医学、运动学术语,一般在IPC授权的比赛都要求用英文填写。及时准确地填写运动员的一般情况、运动障碍表现(如脑瘫患者的基本表现和场地观察表现等),都要求分级员有较高的语言组织能力和专业英文水平[10]。
通过对新、旧分级卡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当前分级理念变化主要有3点:首先,以分类学基本概念为前提,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所提供的《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级》即ICF所列残障种类,确定能够参加IPC比赛的残疾类型,使IPC比赛组织工作更为标准化[11]。其次,强调残疾所致功能受限对运动能力的影响,而非仅仅考虑其医学特征,力求通过分级评估将残障对比赛成绩的影响最小化[12]。最后,IPC倾向于让全社会将他们所管理运营的各项比赛理解为体育赛事而非仅仅为康复手段,从而折射出让残疾人通过公平竞赛享有体育竞争所带来乐趣的人文理念[13]。
参考文献:
[1] IPC Classification Code and International Standards.International Paralympic Committee[S]. http://
/sites/default/files/document/120201084329386
_2008_2_classification_code6.pdf,2014-03-20.
[2] The history of Classification.[EB/OL]. International Paralympic Committee. http:///
classification/history,2014-03-20.
[3] Tweedy S M,Bourke J. IPC athletics classification project for physical impairment final report-stage 1[S]. http:///sites/default/files/document/120725114512622_2010_07_16_stage_1-classification_
project_final_report__for_2012_forward.pdf,2010-07-16.
[4] Tweedy S M. Taxonomic theory and the ICF:foundations for a unified disability athletics classification[J]. Adapted Physical Activity Quarterly,2002(19):220-237.
[5] Tweedy S M. Biomechanical consequences of impairment: A taxonomically valid basis for classification in a unified disability athletics system[J]. 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2003(74):9-16.
[6] John Brooke. IPC athletics classification handbook 2006[S]. http://paralimpicos.es/web/2008PEKPV/
deportes/.../clasificaciones.pdf,2013-08-20.
[7] Tweedy S M,Bourke J. IPC Athletics Classification manual for Physical Impairments 2008 C 2010[S]. Bonn:IPC Athletics,2007-12-01.
[8] International Paralympic Committee. IPC Athletics Classification Riles and Regulations 2013 [S]. http:///sites/default/files/document/130130093340111_2013_01_30_2013_ipc_athletics_+rules_regulations_final.pdf,2013-10-20.
[9] International Paralympic Committee. IPC Athletics Classification Riles and Regulations 2014[S]. http://
/.../files/.../140203155650367_2014_01_21
_ipc+ athletics+classification+rules+and+regulations_
final+2014.pdf,2014-03-20.
[10] 毛晓荣,毕学翠. 我国残疾人体育医学与功能分级师队伍的现状分析[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9,25(2):10-14.
[1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and health[S] http://
who.int/classifications/icf/en/,2014-02-20.
关键词体育课余训练
中学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田径训练作为中学课余体育活动的一项特殊组织形式与活动,在促进中学课余体育锻炼,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热情,促进学生身体与心理健康发展,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优秀体育人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如今提倡青少年身心健康,我们如何更好的提高中学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田径训练水平,应该是我们中学体育老师深刻思索的问题。
一、现阶段中学体育课余训练的困惑
1、学生课业负担重,训练的系统性得不到保证,这是直接困扰体传校田径课余训练的最主要原因。中学阶段特别是高中阶段(15―17岁)时期应是具有田径才能的运动员展露头脚的时期,也是运动成长具有极为重要的专项训练阶段。此阶段的训练时间,训练强度,训练量都将大大增加,唯有如此才能为运动员今后取得优异成绩打下坚实基础。然而这时期正是高考制度下最为繁重的时期,文化学习和课余训练产生了激烈的矛盾。由于社会环境、升学就业压力迫使课余训练让步,运动训练时断时续,甚至是被迫中断课余训练。
2、地方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对青少年竞技体育运动不重视,是中学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田径课余训练发展的最深层原因。现如今,城乡的体育设施依然落后,全民的体质测试水平,特别是青少年体质依然下降。其根本上在于地方各级政府及教育的主管部门对体育不重视,更何况课余的体育训练了。田径运动是最为彰显人的能力与价值的一项运动,受众广,参与人数多。然而在现阶段中,青少年田径比赛随意更改,推迟,取消,特别是在教育系统内普遍存在的。
3、各运动项目对运动等级评定的不一致性导致田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课余训练中参训运动员的积极不高。在青少年体育竞赛中,球类项目比赛运动员技术等级评定是根据本次比赛的等级和球队所获的名次而定的,其标准是浮动的,有太多不确定因素。田径竞赛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是明文规定的,成绩是电子计时的,都是客观、准确的。懂体育的人都知道田径项目及其它计时项目运动员技术等级是较球类项目来说是最为可靠的。各项目对运动等级评定的不一致性,导致运动员在升学进入高校单招考试中的不公平,影响了田径运动员今后的发展。
4、教练员工作负担重、专业性不强、训练效率低。现阶段中学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田径课余训练的教练员都由体育教师担任。由于既要完成好教学、教改任务,又要兼顾田径课余训练;既要上好体育课,提高广大学生身心健康,又要选好、训练好运动员,展现他们运动潜能,身心疲惫。另外田径课余训练和田径体育教学应属于不同专业领域的两个范畴,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科学,随着科技发展,科技在田径运动训练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二、提高与改进中学体育课余训练的措施
1、提高思想认识,坚持“体教结合”,各部门协调配合,促进中学体体育传统学校田径训练发展。《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学校应当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开展课外体育训练和比赛,培养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主体性教学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中学体传校田径课余训练实际上就是使具有田径特长的中学生运动员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具体形式与内容。“关注每一名学生发展”、“以生为本”是主体性教学的核心内容。各个部门只有真正认识到改进与提高中学体传校田径课余训练,不仅是国家体育后备人才和学校体育发展需要,而且也是具有田径运动天赋学生运动员的内心需求。我们发扬体育部门在科技和经验方面的优势,坚持“体教结合”,通力协作,才能为中学体传校田径课余训练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与平台,为其健康发展提供可靠保证。
2、完善中学体传校田径课余训练规章制度,确保田径课余训练工作有效务实。 完善的中学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田径课余训练的规章制度包括有:《田径课余训练考勤制度》、《田径课余训练备课制度》、《田径课余训练赛前集训制度》、《田径课余训练参赛制度》、《田径课余训练运动员补课制度》、《田径课余训练奖惩制度》等等。只要是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我们不怕订得细,细而不乱、细而不繁,因为这都是为促进田径课余训练发展的,都是为确保教练员和运动员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的。
3、减轻教练员工作负担,加强专业培养,提高训练的有效性。田径课余训练是一项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它与正常体育教学差距很大,运运员的肌肉类型,机能发展规律,素质敏感期,个性特点,运动技术的经济性等等都是体育教学中不曾深入了解的知识。更何况随着科技发展,田径训练的科学性不断向前发展。田径课余训练教练员固步自封,闭门造车是绝对不能的,必须加强专业培训,了解运动训练领域的科技发展动态和科学的训练方法,并且不断总结经验,整合原有的训练理论,研究探索适宜不同运动员,不同项目类型的科学的训练理论和方法,提高田径课余训练的有效性。
关键词:田径运动; 发展现状;训练对策
中图分类号:G8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7)06-0840-03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Training Countermeasures of Chinese Track and Field
XU Xiangjun
(Track and Field Teaching Section, Capital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Beijing 100084, China)
Abstract:As the biggest event of Olympic Games, track and field attract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of all countries, because there are 46 gold medals in this event. Although China has once got one of the gold or silver medals of track and field in Olympic Games, we should realize that Chinese track and field is not strong and far behind those advanced countries of track and field. The ability of winning gold medals of track and field should be improved. With many research methods, the performances of top eight athletes in each event of 2006 World Cup of Track and Field and Chinese athletes' best performances in each event of track and field in 2005 are analyzed, in order to gain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track and field, find the problems in Chinese track and field, and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rack and field.
Key words: track and field; development situation; training countermeasures
田径运动作为奥运会的第一大项备受各国的关注。在雅典田径场上两次升起五星红旗,尤其是刘翔在110 m栏夺得的冠军,打破了现代奥运史上欧美男子选手在短距离项目上的垄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田径健儿在雅典奥运会上取得了两枚金牌,但总体实力还不容乐观,较世界田径强国有较大的差距,田径对我国奥运金牌的贡献率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在2008年北京奥运上要实现我国竞技体育的全面腾飞,早日实现体育强国的梦想,田径运动的快速发展则是最重要的助推器。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我们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和逻辑推理法对2006年第10届世界杯田径赛的各项目第一名和前八名成绩,我国田径2005年度各项目最好成绩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
2 分析与讨论
2.1 我国径赛项目与世界杯成绩对比情况
2005年由于是我国体育重大赛事全运会的举办年,可以说是我国竞技体育水平的一次全面检验,比赛成绩也反映了我国现阶段的田径发展现状,表1是2005-2006年8月为止我国田径径赛各项目最好成绩及该成绩与第10届世界杯田径比赛冠军成绩的对比情况[1]。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男子径赛项目中只有110 m栏项目具有与世界强手竞争的水平,其他项目均无法参与国际大赛的争夺。表1中的男子1 500 m成绩,由于在世界杯这样的比赛中,运动员更加注重冠军的争夺,往往在比赛中采用一定的战术,成绩有时就不是很好。女子长跑项目是我国田径的传统优势项目,但自第28届奥运会后,尤其是第10届世锦赛上我国女子长跑项目的表现差强人意。2005-2006年我国最好成绩较世界水平有较大差距。令人担忧的是,我们在研究中发现,我国女子5 000 m的成绩近几年呈现下滑趋势,2001年第9届全运会5 000 m前三名的均值为893.9±3.232[2],较第10届全运会高3.2%。前八名高出1.7%(909.7±11.962)[3]。目前形势对我国来说非常严峻,一方面是我国水平徘徊不前,另一方面是非洲选手的快速进步。在集团竞争中非洲女子长跑,尤其是埃塞俄比亚女子选手已经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在第10届世锦赛上,5 000 m前8名中非洲选手占了七席,前四名均为埃塞俄比亚选手;10 000 m比赛中非洲选手占了五席,前三名均为埃塞俄比亚选手。我国的邢慧娜只分别位居第五和第四名[4]。这次世界杯我国女子长跑更是没有资格派出选手参赛。3 000 m障碍、3 000 m和5 000 m均是日本选手,这从另一个层次上说明,我国女子长跑项目的传统优势已经逐渐失去。
2.2 我国田赛项目与世界杯成绩对比情况 田赛项目是我国田径运动员进入奥运会前八名较多的项目群,在近六届奥运会上共有20人次进入前八名,其中男子为14项,女子为6项。进入前三名的有4人次,分别为男子跳高和女子铅球[5]。表2是2005-2006年我国田赛运动员的最好成绩与世界杯田径赛成绩的对比情况。分析表2我们看到,在我国的田赛项目中,男子有六项成绩超过上届奥运会的第八名,女子有13项。但在我们过去取得过较好成绩的项目上,如男子跳高、女子投掷项目和跳跃项目成绩较最好时期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我国运动员在参加国内比赛时往往成绩非常优秀,但参加重大国际赛事时成绩却差强人意。雅典奥运会就是一个明证,在参赛的52名运动员中,除刘翔和邢慧娜发挥突出夺得金牌外,其他无人进入前三名。田赛项目更只有张文秀夺得女子链球的第七名,其他运动员均无缘前八名。据统计,在这届世界杯赛上,我国参赛的12名运动员能够发挥或接近最好成绩的不足41.7%,比赛能力不强和大赛经验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运动员在世界大赛上正常发挥的“瓶颈”。
2.3 我国竞走、马拉松发展现状
表3是我国2005年度马拉松、竞走项目前三名成绩与世界三个最好成绩的对比情况。可以说,我国无论是男子竞走项目,还是女子项目均有一定的优势和潜力。从中国田协公布的2005年度成绩排名看,我国男子50 km竞走的优势最大,前三名的成绩也是2005年世界三个最好成绩,而且在世界前十名的排名中,我国运动员占据了三席。有时由于我国运动员参加世界大赛较少,导致积分不高排名偏后。男子20 km竞走我国选手与国外优秀选手也无明显的差距,其中世界第二好成绩是由我国运动员所创。女子20 km竞走虽然有俄罗斯名将伊万若娃走进了1:26:00的大关,但我国选手也有两人进入世界前十名。这几个项目也是国内许多专家认为是在2008年奥运会上最有实力夺金的项目。女子马拉松、男女20 km和男子50 km竞走前三名的成绩均超过了雅典奥运会冠军的成绩。
但大家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虽然在这几个项目上我们拥有世界一流的选手。也曾在奥运会夺得过冠军。但这几个项目受裁判、场地和气候的影响较大。尤其是竞走项目,我国运动员多次在世界大赛上被判罚。技术缺陷始终困扰着我国运动员在世界大赛上的表现。
3 我国田径训练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各省市的全运会战略对我国奥运战略的影响 对于各省市体育局竞技体育工作的核心就是四年一届的全运会,体育局的主要领导、训练主管部门、教练员、运动员其政绩和工作业绩都围绕全运会进行评估,奖励、住房、晋级和运动员的上学就业都与全运会的成绩挂钩,更有的地方与教练员签订全运会成绩指标协议,完成指标,高额奖金、住房。完不成指标侧就下岗。这种做法的结果必然导致教练员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全运会上,其运动员的多年训练计划也都是以全运会为目标制定的。此外,为了完成任务有些教练员就采用非法手段,给运动员服用兴奋剂。这也是在全运会前兴奋剂事件频频发生的关键所在。由于全运会的四年周期与奥运会的四年周期相错一年,即奥运会在我国全运会的前一年举行,这时我国运动员还处在全运会训练周期的攀升阶段,其竞技状态和比赛能力都没有达到最佳状态,所以就导致我国田径比赛的一个怪现象,即全运会好多单项的比赛成绩都高于奥运会冠军的成绩。有学者做过统计,若拿第8届全运会的成绩与第27届奥运会的成绩作比较,有7个项目19人次超过奥运会的前三名,有14个项目39人次进入前三名[7],这种现象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应该肯定的是全运会是我国竞技体育最高最重的体育赛事,是推动我国竞技体育快速发展的重要平台。但如何把全运会与奥运会衔接紧密,让我们的运动员能在奥运会上表现出全运会一样的高水平就需要我们的决策者来长远考虑全运会的会期设置和比赛安排。
3.2 我国田径运动总体技战术训练水平不高 运动技术是指符合人体运动科学原理,能充分发挥身体潜在能力,有效地完成动作的合理方法[8]。技术训练的目的是在于掌握、提高、完善专项运动技术,从而使运动员得以发挥最佳的运动能力[9]。在实际训练中,我们教练员往往注重运动员的能力练习而忽视技术的精雕细琢,即使技术训练也是经验训练为主,缺乏科学的技术诊断的反馈信息,运动员往往练了很多年专项技术仍然很粗糙。在训练中,很多教练员急功近利,注意力偏重于如何使运动员在短期内出好成绩,采用超大量或非常规手段进行训练。而不注重钻研、了解项目特点和训练规律,改进和创新训练手段和方法,这就使得许多运动员的成绩昙花一现或伤病缠身,过早的结束运动生涯。田径运动训练是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和方法对运动员身体、素质、生化和生理特征进行改造和提高的过程,教练员不仅要精通本专项的技术特征和生物力学特征,懂得运动训练的普遍规律,还要善于创新,在汲取他人成功训练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完善自己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此外,在我国竞技体育教练员的人数比例上,田径教练的人数太少。国家体育总局的肖天、梁晓龙等人在《中国高层次教练员培养与成长的战略格局》一文中指出,田径46个小项目国家与省市两级教练人数之比,与我国最优势项目相比较,两者相差近20倍。正是因为高级教练员人数的严重不足,我国田径运动的整体水平才如此低下[10]。可见,田径教练员总量和专业能力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田径发展的瓶颈。
3.3 运动员比赛能力有待提高 根据雅典奥运会我国运动员报名成绩预测,110 m栏、女子5 000 m和10 000 m、男女竞走和女子链球有冲击奖牌的实力,其他项目也有进入前八名的潜力。但比赛结果出人意料,除刘翔和邢慧那场水平发挥取得冠军外,在参赛的52名运动员中有近54%的运动员比赛成绩不同程度的下降[10]。据统计,这届世界杯田径赛,我国运动员正常发挥其水平的只占41.7%,参加国际大赛发挥欠佳已经是困扰我国田径运动员的老问题了。影响运动员水平的发挥因素很多,不仅有气候、场地、竞争对手、比赛时的心理状态和赛前训练调控等,还有运动员参加大赛的经验积累。但最根本的问题还是赛前的适应性训练和运动员的综合调控,要给运动员提供参加高水平比赛的机会,让他们逐渐积累比赛经验和提高自己的比赛能力。
4 我国田径运动的训练对策
4.1 发挥举国体制的优势
2008年奥运会不仅是我国体育界的一件大事,也是全国人民的大事。办好这届奥运会是我国各行各界的共识。要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展现我国田径运动的风采,就要充分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契机,把田径运动的水平提高到新的高度,为我国实现体育大国的目标做出贡献。发挥举国体制的优势是实现这一目标最有力的保证之一。“举国体制”的核心是政府在推动竞技体育中的作用和其采取的推动方式[11],政府可以通过行政手段将有限的资源短期内向一个目标领域倾斜,从而确保目标的实现。
4.2 找准突破口,实现跨越式发展 我国田径运动在奥运会上取得过金牌的项目有女子竞走、女子中长跑和男子110 m栏三个项目;除此之外,进入过前三名的项目有女子铅球和男子跳高。通过分析我们认为,我国目前的传统优势项目女子竞走、中长跑其总体实力近几年有下滑的趋势,尤其是女子中长跑,非洲军团已经全面超越了我们,且有逐渐拉大与我们的距离之势,尤其是埃塞俄比亚选手整体实力不容小视。110 m栏虽然我们有世界纪录保持着刘翔和史东鹏,但欧美强国具有很多的优秀选手,如法国的杜库雷、美国的约翰逊、阿诺得和巴西的加西亚与刘翔都在一个水平层次上,临场发挥将成为取胜的关键。近几年,我国男子竞走一枝独秀,提高迅速,男子50公里2005年的世界前十名我们占据三席。只要解决好技术问题,相信在本土作战,会有好的成绩。全面分析我国田径运动的发展现状,我们认为在08年奥运会上有实力争得金牌的项目有男子50 km、20 km、女子20 km竞走、女子马拉松和男子110米栏。
4.3 努力提高训练的科技含量 科学训练这句口号我们已经喊了很多年,但在实际训练中我们的科学训练却落实得不多。教练员的训练经验固然是训练的宝贵财富,但一味的躺在经验上就有被淘汰的可能。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训练理论和训练手段创新业日新月异,从训练到恢复,计划制定和负荷安排,技术的合理性,以及运动员对训练的反应都离不开科学的监测和诊断。科研人员要深入训练一线,解决教练员所关心的问题,已达到科学训练的最佳效果。
5 结 论
1) 我国田径运动发展呈现出良好的态势,男子110米栏、马拉松、竞走项目是目前我国具有一定优势和潜力的项目,也是08年奥运会最具夺金潜力的项目。但我们需要尽快解决竞走技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2) 我国女子中长跑水平有下滑的趋势,非洲女子长跑已经占据了集团优势,逐渐拉大了与我国的距离。田赛项目是我国在08年奥运会上的得分重点项目,女子投掷项目具有一定的实力,铁饼和链球有望冲击奖牌。
3) 各省市的全运会战略对我国的奥运战略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全运会赛期安排不利于运动员准备奥运会的比赛。
4) 我国田径技战术训练总体水平不高,运动员低强度重复训练过多,优秀运动员比赛能力有待加强。
参考文献:
[1] 省略.cn.
[2] 第9届全运会田径成绩[J].田径,2001(10):62-63.
[3] 第10届全运会田径比赛成绩[J].田径,2005(12):59.
[4] 第10届世界田径锦标赛成绩[J].田径,2005(10):63.
[5] 徐国伟.第28届奥运会我国田径运动的实力分析[J].贵州体育科技,2005(1):39-42.
[6] 省略.
[7] 周志雄.对中国田径运动发展中若干问题的分析[J].首都体育学学报,2001(9):54-58.
[8] 体育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4.
[9] 田麦久,武福全.运动训练科学化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1.
【关键词】田径运动 归因分析 内控因素 外控因素 焦虑感 习得性无助感
【中图分类号】G80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1-0196-02
一 引言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海德是归因理论的奠基人,他从根本上把影响人的行为的原因分为两部分: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按照他的分析,人们对一件事件的解释不是归因与个人,就是归因于环境的原因。二者的区别是:个人原因是个体自身的原因,如人格、心境、态度、动机、能力以及努力等;而环境原因则是外界情境的原因,如运气、工作条件等。需要注意的是,活动结果的内部和外部归因不是活动分析的终止,还要与其他心理过程互相作用,导致特定的情感体验、对未来的期望和行动选择等。
归因分析是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判断和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在田径训练和比赛中,教练员对运动员训练效果及运动成绩的正确归因分析将激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训练和比赛中并不断进取。只有做到这点,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相反,偏差、错误的归因分析将使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多走弯路。下面,笔者将根据近两届带队参加我省大学生运动会田径比赛所总结的训练和比赛经验,从归因分析的角度来谈谈田径运动训练和比赛的相关问题。
二 关于田径运动归因分析的控制点问题
归因问题的分析大多集中在控制点上。在田径运动训练和比赛中,教练员和运动员总是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被某些因素控制着,这些因素便是他们的控制点。它们可能是外部因素,也可能是内部因素。在田径运动的训练和比赛中影响着教练员及运动员训练和比赛的导向。
1.要正确认识内控因素和外控因素
内控因素是指教练员和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强烈倾向于将其经历中各种积极或消极因素看做是自己个人行为的结果,因此,这些因素处于主动控制之下。外控因素是指教练员和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强烈倾向于将其经历中各种积极或消极因素看作与自己个人的行为无关,因此,这些因素是个人无法控制的。
笔者近两届带队参加我省大学生运动会田径比赛,共有12名队员(6男6女)参赛。比赛获得第一名2个(其中破1项省高校记录),第二名2个,第三名2个,其他名次不计。我们发现,具有高内部控制点的运动员在取得好成绩的同时,主要的归因分析是他们自己能够控制的一些因素,如努力程度、技能发挥水平、注意范围等。而高外部控制点的运动员在出现问题时主要的归因分析是认为裁判、对手、观众等他们自己无法控制的因素,本来可以获得较好名次的却未能取得。因此说,高水平的田径运动员多数应为内控型的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他们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在控制和把握一些可控因素上,如技术、战术、思维、期望、注意的范围和方向、唤醒水平、对失望的反应等,而且还能有效地应付诸多不可控的因素,如天气、裁判、对手、场地、比赛时间等,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他们能迅速重新将注意转向可控因素上。这就要求教练员要选好队员,经常在训练中给予良好的心理导向,从而使之能在训练和比赛中鉴别出哪些因素是可控因素,哪些因素是不可控因素,不断发展和完善其控制能力,最终在训练、比赛中更能沉着、有效地排除干扰,实现最终目标。
2.归因分析的焦虑唤醒与控制点
无论是内控型或外控型的运动员在比赛前和比赛中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感。对内控型运动员而言,极端的内控型运动员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认为自己无法控制外部环境因素的作用,在赛前同样能体验到与外控型运动员相同的极高焦虑感。但内控型运动员往往比外控型运动员更能现实地处理好成功与失败的问题,对自己的努力更有信心,这为进行自我调控打下了坚实基础,从而使赛前焦虑水平降低。在比赛中,我们总结发现高焦虑与外控点之间有可靠相关,实际的或主观的缺乏控制都会导致焦虑。这要求教练员选材时更要重视运动员的性格、气质特征,尽量挑选内控型运动员,并在日常训练中进行正确的归因分析和心理调控,逐步培养运动员勇于面对困难、勇于承担责任、勇于接受自己行为所产生的结果、勇于改造和提高自我等能力。
3.归因分析的性别差异与控制点
在训练和比赛中,我们发现女运动员较男运动相比,更倾向于外控型。具体表现为:失败时过多地自我指责能力差、外界环境干扰等;成功时则认为是幸运伴随或获胜过程的简单性,而非努力所得。总的来说,女运动员对自己的评价较低,对成功的期望较低,对失败总会进行外部的归因分析(如气候、场地、对手、裁判等),而过少地进行内部归因分析(如自己的努力程度、能力的表现、比赛中的注意力等)。在两届大运会中,笔者有三名所带的女运动员便是这样,比赛中完全有机会冲击冠军的,但总认为是自己能力有限,不愿尽最大努力,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最终只获得了第二和第三名。而男队员较多地表现出对胜利的渴望,比赛中基本上都竭尽全力去奋斗。因此,教练员在平时训练和比赛的归因分析中应更多的激发女运动员对胜利的渴求和欲望,注重逐步培养其竞争意识及努力战胜对手、战胜自我的信心和勇气。
三 要注意习得性无助感的归因分析及其预防和矫正
田径运动训练和比赛的习得性无助感的归因,是指在田径运动的训练和比赛后对其结果很少有或根本无法控制,从而产生一种无助感受的分析和判断。对运动员而言,这种无助的感受是在训练、比赛中习得的经验和感受。
1.习得性无助感的归因分析
习得性无助感会使运动员把每次训练和比赛成绩的不理想或不及别人归因于客观上无法改变的因素。主要表现为:(1)归因于缺乏能力而不是缺乏努力;(2)归因于外界因素,如恶劣天气、裁判不公、外界因素干扰等因素;(3)对技术技能的改进和提高不愿冒风险,从而产生一种信心不足和无奈感;(4)将自己看做是不断的失败者,从而造成成功的经验越来越少,而无助感越来越强,最终导致对目标失去信心和勇气,甚至最终退出训练和比赛。水平越低,无助感表现越突出,高水平运动员在不同场合也会出现此类情况。因此,教练员要认真了解每位运动员的情况并及时进行调节,以便帮助其达到正确的心理定势。
2.习得性无助感的预防及矫正
相对而言,能力方面的归因是稳定的,而努力方面的归因是不稳定的。教练员要注意利用此点去鼓励运动员,以帮助其避免和消除无助感,相信通过努力自己能做得更好。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预防和矫正:
第一,要尽量给运动员积极有效的反馈,以培养运动员学习的兴趣、动作的正确概念及比赛节奏的把握。具体可尝试:(1)训练时尽量给运动员积极有效的反馈,避免对运动员因表现的好坏而出现情绪上的波动;(2)要帮助运动员发现在某些方面自己存在的优势,一直被队友和教练看好;(3)在训练和比赛时要经常运用非语言的沟通方式给运动员以激励,如微笑、竖起大拇指、拍拍肩膀等;(4)避免用讽刺、侮辱或大声吼叫对待运动员的失误或失败。
第二,可通过比赛或模拟比赛的形式帮助运动员提高自己的可控能力,并建立积极的心理定向,让运动员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另外,也应不断培养运动员的内控倾向和动机倾向,强调个人努力程度是运动技能和成绩提高的重要决定因素,以此引导运动员产生更多的动机效果,创造出更好的成绩。
第三,归因分析应实事求是。教练员要了解和掌握每一位运动员的实际水平及其所具备的最大潜能,准确进行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目标设置,对结果的归因分析努力做到实事求是。
总之,归因理论认为:不同的归因分析会直接影响田径队员将来的期望、情感和行为。因此,教练员一定要帮助运动员建立积极的归因分析,通过有效的引导形成积极的归因方式,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我是髙材1105班的徐玉杰,来自江西景德镇。从小热爱体育,特别喜欢篮球,特长是篮球和短跑。一直活跃在学校各类的体育活动中。上学期进入院篮球队,这学期进入校田径队,在院里篮球队担任主力控卫。在家人的支持与鼓励下,从小就开始体育锻炼,身体一直都很好,并在各种大小型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以下是高中时获得的一些荣誉: 2007年参加景德镇市高中生田径锦标赛跳远项目,以6.25米的成绩获得第一名, 2008年代表景德镇浮梁一中参加景德镇市高中生“三好杯”篮球赛,荣获第二名。代表景德镇浮梁县教育局参加景德镇市第七届运动会400米项目少年甲组比赛获得第一名。除了参加比赛,平时也喜欢看别人比赛和参加各种裁判的工作。作为一名运动员,对于各种项目的专业知识也有所了解。高中的时候,曾在市级篮球赛,中担任过副裁和司线,在学校组织的篮球排球田径比赛中担任过各种裁判,有一定的裁判经验。来到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学校给了我很多展现自己的机会。上学期开学不久,凭着自己多年的篮球底子,我进了院篮球队,与篮球队的战友们一起集训,使我的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虽然在校篮球联赛中失利,但过程是充实的,充满激情的,能为学院效力,我感到无比的自豪。在校田径运动会,我荣获个人100米第一,4x100米第一,跳远项目第6名的好成绩,纪念“一。二九”长跑运动会中夺得团体第一,为学院增光添彩。
在运动会后,还有幸成被田径教练相中,进入校田径队专攻短跑项目。一切的成绩终属于过去,以后的道路还要自己坚定的向前走,在未来的日子里,我还要坚持训练,争创一名能为学院增光优秀大学生,在不久的将来为国家和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相信:机遇不只需要等待,还需要自己努力去创造。另外我觉得现在应该要全面发展,当代合格的大学生应该是各方面素质都很强,所以自己以后在各方面都会努力的去严格的要求自己,在学习上,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在课前做好预习,在课后进行笔记整理,每个学期都会制定较为科学的学习计划,合理的安排时间,不断总结,并加强改进,坚持“一专多能”的学习策略,在学习好本专业的同时,积极主动的学习其他的知识,以提高自我综合素质,从而适应未来“多元化人才”的要求。在生活中,我要坚持作风简朴,能够与同学们和睦相处,感觉就像一家人,在同学有困难需要帮助时,能够积极主动的前去为他分忧解难,同时,我也要做一个活跃分子,积极的参加系部开展的各项活动。在工作上,能够“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作为院文艺部副部,以系部大重为重,工作一丝不苟,能够较好的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工作,在做好本部门的工作的同时,积极协助其他部门开展各项工作,并对自己的工作不断进行总结完善,从而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办事能力。
以前的我,在体育方面,也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我进步得慢。于是,我就拼命地挤时间,拼命地训练,视训练为一件快乐的事。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就像海棉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会有的。”我相信,只要我肯吃得苦中苦,就一定能成为人上人。体育不仅要讲究时间的安排,还注重效率的多少。所以,为了提高我的训练效率,我询问了一些同学,又上网查找了一下有关资料。还有,训练的效果如何也要看一个人的态度怎样。我们老师说过“态度决定一切”。
一、努力学习理论知识,紧跟时代步伐
在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注重学习是使自己不被社会所淘汰的最有效的手段。积极参加业务学习。平时,我能积极利用课余时间,认真学习自费订阅的《小学体育教师》、《四川教育》等教育类刊物,从刊物中汲取营养,领略教育改革的趋势和方向,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移植到自己的教学中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认真学习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对课改要求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促使自己彻底改变陈旧和落后的教育观念。
二、尽心尽职,干好本职工作。
我担任年级体育教学工作,深感肩负责任之重大,虽工作繁杂,但不敢懈怠,唯恐有负家长和学生。为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营造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等。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好的内容进行思想教育,培养爱祖国、爱社会的情感,力争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第四,教学中能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鼓励,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取知识。
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我还积极做好分管工作。体育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学校办学水平评估的好坏。因此,要提高办学质量,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就必须努力提高学校的体育比赛成绩。为此,开学初,我就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订了一份详细的体育工作计划,合理做好体育组的训练分工。通过学习,我充分体会到学校体育工作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督促我上好每一堂体育课,做好运动员的选拔工作,既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又要为运动队选拔后备力量。
同时,积极开展好群众性体育活动。十一月份,体育组认真组织、精心安排,成功举办了本年度冬季田径运动会,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也为运动队选拔了一批后备人才。
第三:狠抓运动队管理,全面提高运动水平。在运动员管理上,既要体现“严”字,又要有爱心。学期初,我就针对各队的实际情况,制订了一套各队考核奖励制度对运动员的出勤、训练情况及比赛情况进行全面考核,每周一进行总结评比,文秘写作网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全面提高了训练效率,平时,我能协助各运动队交流,谈心,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教育的机会。针对队员们的学习成绩下降,训练时间不能够保证等现象,积极做好与班主任、任课教师的交流,极力争取他们对训练工作的支持。在我的不懈努力下,训练工作逐渐走上了正轨。
三、严格执行学校常规,做教师的表率。
一学期来,我能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坚持早到校,晚离校,自始至终协助做好工作,坚决服从上级安排,做好各项工作,与教师搞好团结。
摘 要 青少年是田径运动后备人才的重要储备。因此,青少年的田径训练是培养、选拔高水平田径后备人才的重要途径。本文以田径运动训练量和训练强度的关系为出发点,在结合心理素质和身体机能的基础上,阐述了青少年田径训练的特点,并对青少年田径训练量和训练强度的提出了新的思考。
关键词 青少年 田径 训练量 训练强度
一、引言
田径是世界上最为普及的体育运动之一,同时也是历史最悠久的运动项目,正所谓“得田径者得天下”。作为奥林匹克运动最古老的竞赛项目,田径一直以来以其“速度、耐力、高度和远度”的特点,充分践行着“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格言。青少年是田径运动优秀人才储备的重要载体,青少年的田径训练更是培养、选拔高水平田径后备人才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等多种原因,青少年的田径训练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如何根据青少年身心发育的特点,消除田径训练中的不利因素,探索全新的田径训练方法,从而最大程度地提升青少年田径运动的发展水平,成为摆在青少年田径训练面前的重要课题。
二、田径训练量与训练强度的关系
田径训练过程中,训练完成的时间和距离决定了训练量,完成的速度和效率决定了训练强度。一方面,科学合理的训练量将有效保证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始终保持在一个合理的空间范围内,使运动员长期处于田径竞赛的状态中。另一方面,充分且必要的训练强度可以增强运动员身体和心理的紧张感,有效保证运动员田径运动的兴奋点。
然而,训练量和训练强度并不是越大越好,简单的增减训练量和训练强度都将直接影响到田径运动的训练效果。过分地强调训练量而忽视训练强度,会使训练无法突破现有状态,从而达不到预期的训练效果,难以实现质的飞跃。过多地倚重训练强度而减少训练量,会使运动员难以保持一个平稳的训练状态,加剧运动员身体状态的起伏,失去了量的基础。因此,正确把握训练量和训练强度的关系对于田径训练的有效性至关重要。只有训练量和训练强度在科学合理的训练模式下共同作用,训练的效果才能最大程度地得到体现。如跳高运动的最好水平是2米,那么,安排训练时,就应以2米或适当超过2米为标准进行强度训练。经过一段时间刺激后,其身体机能就会不断适应这个强度水平,并且感觉越来越轻松。此时,再逐渐配以训练量的增加,则青少年的跳高运动水平就会得到明显的提高。
三、青少年田径训练的特点
青少年是人类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介于童年与成年之间。通常情况下,青少年的年龄范围为14-28岁。这个阶段,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运动系统和运动机能还不完善,心理素质和身体机能也正在逐步走向成熟。因此,这个阶段的青少年处于通过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达到竞技技能提高的关键时期。然而,由于这个阶段的青少年的身体素质还处在不断调整变化过程中,试图简单地通过增强训练量和训练强度的方法从而达到竞技机能提高的目的并不可取,甚至是有害的。
事实上,青少年的田径训练必须在结合青少年身体机能和心理素质的基础上,严格遵循提高田径竞技技能的运动规律。由于青少年群体的年龄跨度较大,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亦应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对于年龄较小的青少年,应该采取训练量较大、训练强度较小的训练方式。对于年龄较大的青少年,应该采取训练量较小、训练强度较大的训练方式。这样才更符合青少年身体机能的增长,符合田径训练的运动规律。
四、对青少年田径训练量和训练强度的思考
提高青少年的田径技能,训练量和训练强度是最关键的主要因素之一,但并不是全部。正确规范的指导思想、因地制宜的训练模式、科学有效的检验方法,配以训练量和训练强度的有机结合,青少年的训练效果才能够得到扎扎实实的提高。
首先,正确的指导思想和训练原则是提高青少年田径技能的前提。青少年的田径训练应坚决杜绝急功近利、盲目追求成绩的错误指导思想,应根据青少年现有基础和水平科学引导,保证田径训练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有效性,保证训练的数量和质量。另外,不能片面地追求运动成绩,从而忽视对运动保护的重视。更不能简单强调青少年的身体训练,从而忽视心理训练。
其次,因地制宜的训练模式和训练方法是提高青少年田径技能的基础。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对田径运动训练负荷的承受能力是不同的,负荷的变化亦应是循序渐进的。年龄较小的青少年宜采取负荷较小的训练模式,年龄较大的青少年宜采取负荷较大的训练方法,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最终达成预期的训练目标。
再次,训练量和训练强度的有机结合是提高青少年田径技能的关键。青少年田径技能提升最主要的途径就是通过科学合理的田径训练,而田径训练最主要的载体就是训练量和训练强度。训练量和训练强度的有机结合将在心理上和身体上锻炼青少年的意志和能力,从而达到提高青少年田径技能的最终目的。
最后,科学有效的检验方法是提高青少年田径技能的试金石。田径训练的间接目的是提高身体素质,但直接目的却是参加田径比赛。所以,要以比赛作为检验田径训练科学性和有效性的试金石,将训练和比赛结合起来。通过比赛,查找田径训练中的缺点和不足,每次比赛后都能够做到对技术和经验的科学总结,以此作为改进训练模式和训练方法的标准。
五、结束语
训练量和训练强度是青少年田径训练最主要的载体,是提高田径训练效果的重要途径。只有在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和训练原则的基础上,充分尊重田径训练的运动规律,坚持科学有效的训练模式和训练方式,做到训练量和训练强度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提高青少年田径训练的效率,从而提高青少年的田径技能。
参考文献:
[1] 叶向东.浅谈田径训练量与训练强度观念的创新[J].现代交际:下半月.2012(1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