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成本核算员实习工作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高职;成本会计;实训教材;改革
一、高职成本会计实训教材的重要性
(一)成本会计的重要性决定了高职成本会计实训教材的重要性
在当前,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已进入了微利时代。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其重要的竞争战略就是低成本战略,企业必须在不断提高或不降低产品(劳务)质量的前提下,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降低产品(劳务)成本,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而成本核算、分析和管理越来越重要,也即成本会计越来越需要,相应地,成本会计人才也越来越需要。高职教育的宗旨是要为社会培养高技能实用性人才,其重要特点在于突出实践教学环节,而实训教材是高职学校实施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因此,随着成本会计越来越重要,成本会计实训教材也越来越重要。
(二)成本会计内容的特点决定了高职成本会计实训教材的重要性
成本会计是为企业服务的,而企业生产特点和成本管理要求各异,导致了成本会计有一定难度,有诸多成本核算方法和费用分配方法,且每种方法都有相应的适用范围和计算公式。如企业成本核算方法有基本方法和辅助方法,而成本核算基本方法又分品种法、分步法和分批法,其中分步法又有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逐步结转分步法又分逐步综合结转分步法和逐步分项结转分步法,逐步综合结转分步又可按实际成本结转或按计划成本结转,而且由于逐步综合结转分步法的结果不能正确反映成本的构成情况,还需进行比较麻烦的成本还原工作。面对如此繁多的方法,高职学生们大多是一片茫然和混沌。为使学生增强感性认识,理清思路,巩固理论知识,必须让学生进行模拟实训,这也决定了高职成本会计实训教材的重要性。
(三)成本会计实习难度决定了高职成本会计实训教材的重要性
比较而言,会计专业学生的实习难度是较大的,对成本会计的实习更难。由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会计专业的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习是较难落实的,有的学生即便落实了实习单位,也由于实习时间短或单位业务少,难以熟悉成本会计核算的整个流程,甚至根本没有成本会计方面的业务,达不到成本会计实习的预期目的。另外,目前的会计模拟实验室中,对成本会计的内容涉及的也很少很简单,同样难以达到成本会计实习的目的。为了解决成本会计实习难的现状,唯有加强成本会计实训教材的建设。
(四)成本会计师资现状决定了高职成本会计实训教材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的大部分会计专业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有较强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实践经验和实务知识,特别是成本会计教师,实务知识更是欠缺,很难把理论和实务有机结合起来,教学效果较差。尽管高职院校都试图采取一定措施来提高会计教师实务水平和能力,如组织教师外出培训或引进企业会计人员,但是,与成本会计学生难以真正走进企业实习一样,在校成本会计教师真正走入企业的难度也很大,而靠引进个别教师也难以改变大局。因此,成本会计师资缺乏实务知识的现状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有效改善,这也决定了高质量高仿真的成本会计实训教材的重要性。
二、高职成本会计实训教材的现状
(一)缺乏综合性
简言之,成本会计就是从费用到成本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成本核算基本方法的确定是关键,确定成本核算具体方法后,就要遵循核算流程进行一系列的费用归集和分配工作,各项数据之间有严格的承接、勾稽关系,这决定了成本会计实训内容的综合性和系统性。而目前大多数实训教材恰恰最缺乏综合性和系统性,教材中的各个实训单元或模块的内容是割裂开来的,相互之间没有任何联系,学生完成所谓的实训后,对数据的来龙去脉、对成本核算流程、对产品成本的形成过程仍然根本没有概念,掌握的知识及技能还是支离破碎的。
(二)缺乏实践性
既然是实训,即有实际训练之意,要和实践有机联系起来。由于学生不能真正走入实际的企业,通过实训教材看到的实训内容更应该具有实践性,最起码应该具有仿真性,应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目前成本会计实训教材设计的实训内容在实践性方面是比较欠缺的,与实际生产情况脱离较远。教材中的企业是假设的“某企业”,且每个实训单元或模块都预先给出了大量假设数据,学生无需一步一步归集和分配费用,只需依照教材中的公式或例题套一下即可。这种实训教材严格来说只能算是习题集,这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收效甚微,甚至会误导学生,以为成本会计都有现成的数据等在那儿,当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时,面对实际的成本核算问题时,就显得无所适从。
(三)缺乏职业性
高职教育就是职业教育,成本会计实训教材必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但目前绝大部分成本会计实训教材都忽视了这一点,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没有成本会计岗位工作内容和职责的介绍,不利于学生了解成本会计岗位工作职责及其在财会会计和管理会计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只重视成本计算工作,忽视原始凭证的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以及会计报表的编制等会计方法,更没有融入成本计划、成本决策、成本控制、成本分析、成本考核等内容,不利于训练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和管理能力;第三,缺乏对企业组织形式和生产过程、工艺以及企业成本管理要求的介绍,不利于训练学生根据企业特点选择成本计算方法和费用分配方法、标准。
三、改革成本会计实训教材的思路
(一)总构想--编写成本会计案例实训教材
成本会计案例实训是案例教学法在成本会计实训过程中的具体应用。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启发式教学方法,近年来已广泛运用于许多教学领域,特别是哈佛商学院的工商管理案例教学更是闻名于世。为体现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针对目前成本会计实训教材中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成本会计实训教材必须是案例实训教材。
(二)改革思路
1.选取真实企业作为案例企业
为增加案例的仿真性、可信度,方便介绍企业组织形式、生产特点及成本管理要求,同时也为了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并产生一种归属感和责任感,笔者认为必须选取真实企业作为案例企业。当然,考虑到成本会计的很多资料属于企业商业秘密,教材中的数据可以模拟。
2.校企合作编写教材
为体现高职教育的实践性,改变编者闭门造车的现状,必须由校企合作编写成本会计实训教材。笔者认为,这种合作可以是广义的,有企业人员参与即可。先以学校教师为主提供主要编写思路和大纲,企业人员辅助介绍企业概况、工作流程和岗位分工职责,提供各种真实的单、证、票、账等资料,再由教师加以整理和变通后,变成实训资料。
3.案例应具备综合性、一体化
真实的成本会计核算工作是非常复杂的,会计人员面对的资料是庞杂的,是最原始最基本的原材料领料单、职工考勤记载、固定资产卡片或登记簿、水电费通知单等,不可能有那么多现成的数据。因此,成本会计实训教材的案例必须是综合性、一体化的,是“从一而终”的,除提供原始的模拟数据(可以比实际情况简化些)外和必要的经济业务外,每个实训环节或模块都不得再提供所需要的数据。学生要利用这些原始数据,结合企业特点选取合适的方法归集和分配方法完成材料费用、薪酬费用、其他费用、辅助生产费用、制造费用等模块的实训,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对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期末在产品之间的费用分配工作,最终计算出完工产品成本。尽管为了训练需要,要分成多个模块,但整个实训是一个综合实训,各个实训模块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是不可分割的,数据之间存在着很强的勾稽、逻辑关系。
4.要适当介绍企业
成本会计之所以比较难,其主要难点在于计算方法和费用分配方法繁多,如成本计算有三种基本方法--品种法、分步法、分批法,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期末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有六、七种之多。为什么存在这么多方法?是因为不同企业的企业规模、所在行业、业务流程、组织形式、成本管理要求不尽相同,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不同方法。在成本会计案例中介绍企业的目的,除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外,更重要的就是要训练学生根据企业特点选择成本计算方法和费用分配方法的能力,这是作为一个成本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5.案例的选择要具有典型意义
这里所说的典型意义,不是指案例企业的规模或名气,而是指案例企业的生产特点。其典型意义体现在,通过对该案例实训后,学生能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成本会计的重要内容,从而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笔者认为,选取采用分步法核算产品成本的企业较具典型示范作用,因这种方法是比较复杂、综合的,基本能涵盖成本会计的知识要点,能比较全面训练学生的成本核算能力。
6.要尽量融入财务会计的核算内容
由于目前很多成本会计实训教材实训内容和要求很简单,让学生产生了一个误区,以为成本会计与财务会计是两回事(甚至以为成本会计不需要审核凭证、不需要登账),以为领用材料、自制半成品的数量、价格以及职工薪酬等都是现成的数据,是不需要计算的。为消除这种误会、全面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一定要尽量融入财务会计的核算内容,除让学生遵循会计核算流程审核和编制会计凭证、登账和编制会计报表外,还应训练学生确定领用材料数量和价格的方法、计提折旧的方法、计算职工薪酬的方法等,甚至可以融入计算个人所得税的方法,这些方法在成本会计中是没做重点介绍的,但并不表明在成本核算中用得不多,因此必须加以训练。
7.教材内容要做到循序渐进
成本会计的核算本来就比较复杂,案例实训因其综合性,更增加了实训的难度,整个实训如一个系统工程,因此,成本会计实训教材内容有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该先简要介绍成本核算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让学生先回顾理论知识,为进入案例实训做理论准备,否则学生面对庞杂的原始资料时根本无从入手;然后再进行先导案例实训,这个实训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成本核算的基本流程,掌握产品成本计算的最基本方法--品种法,为综合案例实训打下基础;最后才是综合案例实训。只有通过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才能达到成本会计实训的目的,做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真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培养出社会需要的真正掌握成本核算和管理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永欣.高职教育会计实训教材的开发与改进[j].价值工程,2009,(7).
[2] 孙革新,张利.对高职会计专业实训教材建设的研究[j].北方经贸,2009,(4).
地点:4408教室
实习目的:了解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熟练运用各种成本计算方法,提高成本核算的实际操作能力,巩固会计学基本理论知识,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实习内容及过程:本次实习共三项内容:
1、成本的归集与分配
2、各种成本(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的计算方法
3、编制成本报表,进行成本分析
一、生产成本的归集与分配是本次实习的重头戏,是中心环节。成本归集与分配过程实际上就是成本计算过程。在本次实习中,我们按照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先后对材料费用、职工薪酬、、其他费用、辅助生产费用、制造费用、废品损失、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等七个板块进行了练习。
1、材料费用方面,用于生产产品的原材料及主要材料,通常是按照产品分别领用的,可根据领料凭证直接计入各种产品成本的“直接成本”项目,但有时一批材料为几种产品共同使用,,应根据一定的分配方法分配计入各产品成本。如表1-4铸造车间对煤进行的分配和表1-5组装车间对304进行的分配。
2、人工费用方面,分配工资和福利费应划清计入产品成本与期间费用和不计入成本和期间费用的工资和福利费的界限,应按成本项目进行归集,生产工人的计入生产成本,车间管理人员的计入制造费用,厂部管理部门的计入管理费用等,若生产多种产品,应按一定的方法进行分配后分别计入各成本项目。如表2-14中,按生产工时将工资分配到不同的产品中。
3、辅助生产费用,是为企业的基本生产服务而发生的费用,最终要分摊到各受益单位在本次实习中,主要运用交互分配法对供气车间和机修车间发生的生产费用进行分配,交互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要分两次进行:
(1)、交互分配:以(总费用/总劳务量)作为分配率在辅助生产车间内部进行分配。
(2)、对外分配:以[(总费用+转入-转出)/对外劳务量]作为分配率在辅助车间以外的各受益单位之间进行分配。
4、制造费用的分配,将在生产环节发生的制造费用按一定的方法(工时比例、定额材料比例、直接材料比例等)分配计入各有关产品的基本生产成本项目中。
5、废品损失计算,这是一种非常规的,存在于特殊的企业中的会计核算工作,在核算时,将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和可修复废品发生的费用计入“废品损失”账户的借方,将受到的赔款和废品残值计入“废品损失”账户的贷方,然后结转出净损失。
7、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的计算时成本核算的最后一项内容,企业应根据月末在产品数量的多少、各月数量变化大小、各项费用变化大小和定额管理的基础的好坏,选择使当地分配方法。在本次实习中,我们采用的时约当产量法,将在产品折合成产成品数量后,按比例分配,计算出在产品和完工产品的成本。
二、各种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运用时第二项内容,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生产特点,生产组织经营类型和成本管理要求具体确定计算方法。,其中品种法时最基本的方法,其核算程序与上述所列成本费用归集分配的程序基本相同;而分批法按批别作为计算对象,时一种订单生产,成本计算期与核算报告期不一致,一般不考虑在产品和完工产品的分配问题;分步法是以生产步骤作为计算对象,适用于大量大批生产。
三、第三项内容是成本报表的编制与分析。这是一项将报表数据转化成有用信息,帮助使用人改善决策的工作。没有固定的分析程序,主要有比较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两种。在本次实习中,采用的是比较分析法,通过本期与上期、本期与上年同期、本期与历史先进水平相比,找出差距,分析原因,从而制定出降低成本和费用的、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的良策。
心得体会:
【关键词】课程目标;课程设计;工作任务;工作过程
《成本会计》课程是会计、财务管理等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无论从课程体系,还是从企业会计工作实际看,该课程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从课程体系看,《成本会计》课程居于会计、财务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的中心地位,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继《基础会计》与《财务会计》后的又一门专业主干课程,同时为后续的《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等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从会计工作实际看,成本核算与管理是企业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成本会计》课程所讲述的成本计算、成本分析、成本控制等是企业成本会计岗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高素质的成本核算与管理人才已成为企业人才需求的热点。
一、课程目标
《成本会计》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成本核算能力、成本控制能力、成本分析能力的高素质应用性专门人才。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良好的职业素养。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这是会计专业人才职业素养构成的前提和基础。(2)完善的知识体系。高职学生的知识体系应根据所对应的职业和岗位设定。从目前来看,成本会计课程应培养学生成本计算、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等方面知识和技能。(3)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应用性技能型人才,教育应体现职业性。成本计算、成本核算、成本分析与控制应是每一个毕业生所应具备的基本技能。(4)较强的创新和创业能力。成本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工具和重要组成部分,成本会计人员应具有团队意识、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设计理念
《成本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在进行课程设计时,根据成本会计岗位工作内容和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职业分析为起点,通过校内外财务专家座谈、访谈等形式,明确岗位工作内容和职业能力要求,根据理论以“必须、够用”为度,实践以“强能、致用”为本,在课程设计上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把企业成本会计课程划分为十项基本任务,在十项教学任务教学实施过程中,科学设计教学环节(见图1)、模拟工作过程、突出实践教学、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实现教学与工作岗位、工作过程的有效对接,努力做到通过工作实现学习。具体来讲包括:
一是突出应用性。根据教育部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要求,强化学生能力培养,着力体现知识的应用性。
二是突出新颖性。课程内容一方面体现成本会计的最新成果,另一方面将新颁布的会计准则和其他会计财务法规贯彻其中。
三是突出实用性。课程内容力求简明实用,针对高职教育特点和培养规格要求。难度适宜,繁简适中。
四是突出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课程分十项基本任务,内容涵盖成本核算原理、成本核算方法、成本控制与分析,保持成本会计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五是融“教、学、做”于一体。课程讲述过程与成本会计模拟训练密切结合,实现了虚拟条件下的工学结合,学生边讲边练。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六是充分考虑成本会计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内容与联系,既要能够使专业课程体系前后衔接,又要避免课程问的内容重复,防止教学过程中的无效劳动。
三、课程设计思路
首先基于成本会计工作过程,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以工作任务为导向,整合、序化学习内容。把企业成本会计课程内容划分为十项基本任务。对每项任务,按照任务目标――岗位分析一工作内容――任务实施的思路,让学生明确工作内容,了解完成任务所需具备的知识与能力。使学生带着任务参与学习过程,从而增强学习的兴趣与动力。每一项任务实施内容包括学习目标、岗位分析、教学教案、电子课件、巩固练习、单项实训、案例分析等,构成一个完整的学习单元(见图2)。学生通过学习任务的有效实施,能够掌握成本会计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各岗位的具体业务操作流程和技能,并通过职业训练获取职业能力。
四、课程内容设计
合理确定学习单元。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与效率。以企业成本会计工作岗位分析为起点,深入研究各成本核算岗位工作需要的知识、素质、能力要求,按照“专业――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工作过程”的逻辑路径,确定课程教学内容,将成本会计教学内容划分为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控制三大模块,十项基本任务(见图3)。
任务一:成本会计入门。通过该项任务的实施,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概念、成本核算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以及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等。
任务:材料及动力费用的核算。培养学生材料及动力费用归集及分配的知识与技能。
任务三:人工费用的核算。培养学生职工薪酬的计算、结算、分配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任务四:辅助生产费用的核算。培养学生辅助生产费用归集与分配的知识与技能。
任务五:制造费用、废品损失与停工损失的核算。培养学生制造费用、废品损失与停工损失归集与分配的知识与技能。
任务六: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的分配。培养学生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的知识与技能。
任务七:产品成本主要计算方法。培养学生掌握与运用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和辅助方法。
任务八:成本报表的编制。培养学生编制成本报表的技能。
任务九:成本分析。成本分析是根据成本报表揭示成本变动趋势,为进一步加强成本管理提供信息支持。本部分培养学生成本分析的方法与能力。
任务十:成本控制。主要介绍标准成本控制方法。通过该项任务实施,使学生了解标准成本的含义、分类、控制方法等;理解标准成本系统的账务处理方法。
五、实践教学设计
《成本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根据成本会计工作特点,在十项教学任务实施过程中。实现教学与就业岗位、工作过程的零距离对接,构建与落实“专业见习――课堂训练――软件模拟――手工实训――顶岗实习”为内容的实践教学体系。根据认知原理。在课程学习之初,通过企业专业见习,建立感性认识,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根据熟能生巧的原理,利用课堂练习和成本会计模拟系统对学生就所学内容进行反复演练。练好基本功,实现“学中做”。通过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实现“做中学”,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职业能力,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宗旨。
(一)课堂训练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学习知识需要经常练习。我们把课程
教学与练习融为一体。一是通过电脑利用模拟软件反复训练,二是利用真实的账表进行手工模拟训练,增强感性认识。通过课堂训练,做到学会、会做。
(二)分岗位模拟实训
模拟企业实体、模拟企业业务进行分岗位仿真训练,主要是通过手工训练和软件实训室模拟实训,通过角色扮演,在各个成本核算岗位上模拟训练。将所学知识系统化。
(三)综合实训
在成本会计模拟实训软件中,专门设计了综合训练项目,将全部课程内容连在一起。课程结束后,让学生按照实务操作步骤进行训练,并提交实训结果。给出学生成绩,并记八课程总成绩。
(四)课程见习、顶岗实习
主要是到企业等实训基地观摩或参加实际工作,由校外兼职教师进行现场指导和训练,检验在校学习的实际效果。
通过以上实训环节的实施,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锻炼,对成本计算的方法、程序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基本上能胜任成本核算岗位的工作,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六、教学手段设计
(一)广泛运用案例教学
在对企业成本核算工作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广泛搜集和整理教学案例、实训项目等内容,科学采集、编制现实经济生活中成本会计理论与成本会计实践紧密相连的、生动直观的、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的教学案例,通过在教学中加大案例教学力度,让学生了解成本会计实践工作中可能碰到的实际问题及解决方法,引导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从而提高成本会计实践操作能力和决策能力。
(二)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制作成本会计课程教学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室和成本会计模拟实训软件,将课程教学与会计软件紧密结合,即学即练,并以真实的原始资料和凭证账表为依据,实现了真实工作背景下的学、做统一。利用成本会计软件模拟系统,彻底改变过去“一本教材、一支粉笔”的教学方法,做到讲练结合、学做统一,实现多维立体的教学模式。
(三)利用角色扮演、分组学习教学模式
在教学任务实施过程中,划分学习小组,让同学分别扮演不同岗位的不同角色,针对各角色所承担的工作任务进行学习与工作。如材料费用的核算,可让同学分别扮演仓库保管员、车间领料员、材料核算员等,并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锻炼学生成本会计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关键词:独立学院 成本 分类 控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2-108-02
一、独立学院的基本特征以及必备的办学条件
独立学院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
独立学院是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拥有独立的校园和基本的办学设施,实施独立的教学组织和管理,独立招生,独立颁发学历证书,独立进行财务核算,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在性质上是一所完全独立的院校。其经费由举办方通过各种方式筹集得到。
教育部“26号令”中明确规定,申请筹设独立学院,必须提交不少于500亩的国有土地使用证或国有土地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材料;参与举办独立学院的社会组织,应当具有法人资格,注册资金不低于5000万元,总资产不少于3亿元,净资产不少于1.2亿元,资产负债率低于60%;参与举办独立学院的个人,应当具有政治权利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个人总资产不低于3亿元,其中货币资金不少于1.2亿元。
二、独立学院成本核算的必要性
教育部“26号令”强调指出:普通高等学校对独立学院投入的学校名称、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可以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从独立学院的办学结余中取得合理回报;独立学院使用普通高等学校的管理资源和师资、课程等教学资源,其相关费用也要按照双方约定或者国家有关规定列入独立学院的办学成本。独立学院出资人依法可以从独立学院的办学结余中取得合理回报。因此独立学院必须立足自身特点,探索一套科学的管理体制,加强生均培养成本的核算,最大限度地提高投资效益,促进民办教育事业快速稳步发展。
三、独立学院成本的分类
独立学院的办学成本,指在培养学生知识、技能和各项综合素质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耗费。具体包括人员经费、公务费、业务费、修缮费、固定资产购建使用费等内容。
在进行成本核算前,必须对成本进行适当的分类,一方面可为成本核算提供具体的指标,另一方面也对成本控制提供相关的信息。成本的分类,一般有以下几种:
1.按计入成本的方式,可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指在培养学生过程中发生的、可直接计入成本计算对象的那部分费用。如直接从事教学、科研、教辅人员的工资、福利、津贴等,直接用于教学、实验、实习的各种耗材及设备使用、维修、检测费,直接用于学生的奖助学金、学生活动费以及其他可以直接计入成本的各项支出。
间接成本指在培养学生过程中发生的须采用适当方法分配计入生均成本的公共事业性支出。如行政管理费、后勤服务费、固定资产使用费、修缮费,以及其他间接用于教学和科研的各项支出。
2.按成本归属的范围,可分为办学总成本和生均培养成本。办学总成本指在一定时期内培养学生所发生的各种资源耗费的总和。独立学院在培养学生过程中发生的所有费用,除了一些应跨期摊配和购建长期资产的开支,都应计入办学总成本。总成本包括学年度总成本、各专业学年度总成本和各专业学制总成本。
生均培养成本指每培养一个学生所应分摊的成本。即使是同一学校由于专业不同其生均成本也不尽相同;相同专业不同学年度其培养成本也会存在差异,根据成本核算要求,必须把不能直接计入成本计算对象的间接成本分离出来分配计入生均成本。
3.按成本所反映的经济内容,分为人员经费、公务费、业务费、修缮费和固定资产使用费。人员经费指支付给教职工的工资、奖金、福利费以及按国家政策要求支付的各项费用,如住房补贴、工会费、社会保障费等。
公务费指用于行政管理方面的日常支出,包括行政、后勤以及各系部的办公费、差旅费、通讯费、水电、卫生、绿化费等。
业务费指在完成教学计划过程中所支出的各项费用,包括教学组织、教材编审、教改、课程建设和科研所需费用,教学、实验、实习所需耗材,学生奖助学金、活动费等开支以及招生就业等各项费用。
修缮费指校园校舍及仪器设备日常维护所需要的费用,以及教学、实验、实习所需设备的日常维修等费用。
固定资产使用费是使用固定资产所应承担的费用,包括折旧费以及购建固定资产的资金占用费,如贷款利息、投资利润等。独立学院的固定资产主要有土地、房屋、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
4.按成本习性,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指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减变动而发生相应增减变动的成本,如工资、水电费、办公费、实验实习材料费以及为保证学校正常运转而支付的各项日常开支。变动成本总额与学生人数成正比例关系,学生人数增加变动成本总额也随之增加。
固定成本指学生数量在一定范围内增减变动时,是一个相对不变的常量,如固定资产使用费、修缮费、行政管理费。生均固定成本与学生人数成反比例关系,学生人数增加则生均固定成本减少。把办学成本按其习性分类,有利于对办学规模和成本进行预测,是加强成本核算,提高资金利用率的重要指标。
四、独立学院成本核算体系
独立学院具有企业和高校双重性质,可以参照企业会计制度,结合高校的具体情况进行成本核算。核算体系的具体内容包括:
1.确立成本计算对象。以各系、部、处、室来归集办学费用,以各系各届各专业毕业生为成本计算对象,以专业年级开设成本明细账,归集各专业各学年的办学费用,公共性费用分配计入成本计算对象,学生毕业时将其4年的办学费用汇总计算出生均单位培养成本。
2.确立成本计算期。根据学校的特点,以每年8月1日到次年7月31日作为成本计算期,有利于各系各届各专业学生成本的归集,也便于各项工作的安排布置。
3.以成本所反映的经济内容设置成本核算明细账,如人员经费、公务费、业务费、修缮费、固定资产折旧费等。以各专业、年级设立辅助账,按月编制经费支出明细表,年末据以编制会计报表,每年7月底核算办学成本,根据办学总成本计算生均成本,编制成本报表,便于成本的分析和控制。
4.正确处理好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的关系。独立学院实际上就是投资者投资办教育,具有企业和高校双重性质,需参照企业会计制度,结合高校特点建立一套科学的成本核算体系,以权责发生制原则作为成本确认的基本准则,设置待摊费用和固定资产折旧科目。
五、独立学院成本控制的有效办法和途径
1.编好预算,制定成本定额。在已形成的办学规模和收入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编好财务计划,制定科学的成本定额,是有效控制成本的重要内容。财务预算包括综合预算、部门预算和分项预算;预算的编制可采用零基预算法;支出定额的确定,可参考上年的数据;取消简单的“基数加增长”的编制方法,根据预算年度所有因素的预测情况以及轻重缓急程度来测算各项目的支出需求,预算和定额一旦确定,原则上不能轻易变更。对于计划外项目,须经院长办公会集体研究批准后方能列支。根据预算及成本定额,对每月经费开支的情况实行跟踪,一方面可以检查、分析和评价各部门预算定额的执行情况;另一方面还可以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增强各部门的成本管理控制理念;同时对日常经费开支所出现的偏差及时予以调整,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优化经费支出结构。
2.严格控制人员经费开支。人员经费是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日常经费支出的半数以上,加强对人员经费的控制,需从人员的调入、使用和工资分配制度等方面入手。独立学院的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都是在市场机制下运行的,具有相当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首先,人员调入必须根据各部门工作需要申报,由院领导集体研究,引进既符合要求又能胜任岗位的优秀人才。
其次,人员经费的控制,要求机构设置精简高效,长期聘用人员以不少于岗位所需人员的60%为宜,其余40%可外聘相关高校优秀的在职或退休教工兼任,这是节约人员经费的重要途径。同时还要完善考评机制,充分调动教职工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资成本。
此外,工资分配制度是人员经费控制的重要内容。应采取总量控制与机构设置、人才结构体系控制相结合的原则,形成人员经费控制的系统工程。
3.公务费、业务费按部门、分项目落实到人。每月各部门责任人要将费用开支明细表逐项对比分析,把成本控制在办学的全过程,要充分利用网络通信,尽量做到无纸化办公,在节约办公经费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将公务费、业务费与目标管理、年度考核挂钩,形成人人讲节约、事事求效益的良好氛围。
4.严格控制修缮费和固定资产使用费。影响修缮费和固定资产使用费的最主要因素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规模越大所需要的费用就越高,加强控制的基本方法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从学院的发展与实际需要出发,在满足办学条件的情况下,从严控制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只有这样,修缮费及固定资产使用费才能得到更好的控制。
第二,提高教室和仪器设备利用率。为使固定资产得到充分利用,需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1)购建固定资产时必须经过多方论证,对可行性方案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避免重复低效。(2)对已购建的固定资产,要做到合理使用,延长使用寿命,提高资源利用率。(3)对使用率不高或闲置的固定资产,应采用租、并、转的办法,减少资金压力。
第三,要加强资金成本控制。由于独立学院完全依靠社会力量投资办学,投资金额巨大,回收年限较长,需要向银行贷款,为了减少利息开支,必须严格控制贷款规模,将资产负债率控制在60%以内。
总之,为保证独立学院健康有序的发展,实行办学成本核算,注重办学资源合理利用,加强办学成本的有效控制十分必要,对独立学院的长期稳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6号.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99号.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
3.企业会计制度(2011版)
4.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
实训内容:1. 各种成本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2. 各种成本基本计算方法(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的综合训练。
一、生产成本的归集与分配是基础部分,它对以后几章内容有很大作用。成本归集与分配过程实际上就是成本计算过程。在本次实习中,我们按照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先后对材料费用、职工薪酬、其他费用、辅助生产费用、制造费用、废品损失、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七个方面进行了分章做题练习,经过实习我基本能够对这些费用进行分配。在这些章节中难度不大,只要掌握了一些方法,在加耐心做题训练,就能熟练掌握了。可以说这些章的内容不难,学好了这些,以后的部分学习起来就容易了。
在材料费用方面,分配费用比较简单,比如一批材料为几种产品共同使用,应根据一定的分配方法如按材料消耗定额或材料定额费用分配,从而计入各产品成本;人工费用方面,应按成本项目进行归集,生产工人的计入生产成本,车间管理人员的计入制造费用,厂部管理部门的计入管理费用等,若生产多种产品,应按一定的方法如实际工时进行分配后分别计入各成本项目;辅助生产费用方面,在本次实习中,主要运用交互分配法分配,这里用的方法相对来说难度比前面的大,不过最重要的求分配率;制造费用的分配方面,将在生产环节发生的制造费用按一定的方法如工时比例、定额材料比例,分配计入各有关产品的基本生产成本项目中;废品损失计算,在核算时,将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和可修复废品发生的费用计入“废品损失”账户的借方,将受到的赔款和废品残值计入“废品损失”账户的贷方,然后结转出净损失;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的计算是成本核算的最后一项内容,也是很难很重要的部分在实习中我们主要用约当产量法,定额成本法和定额费用分配法来做,在这里我们花费了好多时间。
二、各种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综合运用。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们只是讲了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其中品种法是最基本的方法,好多企业都用这中方法,在实习过程中花费了好几节课;而分批法是按批别作为计算对象,是一种订单生产,成本计算期与核算报告期不一致,一般不考虑在产品和完工产品的分配问题;分步法是以生产步骤作为计算对象,适用于大量大批生产,分步法是最难的,分步法分为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分步法实际是品种法的多次应用,最难的部分是要成本还原,学习了这些方法后老师带着我们对这些方法分别做了综合训练。
心得体会:
1.经过一周的实习,让我真正体会到成本会计是一项巨大而复杂的工作,它最考验一个人的耐力与细心,每一个过程都是非常的复杂与繁琐,所以一定要养成细心做事的习惯;
2.经过实习,使我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和熟悉了现代成本会计核算各个环节的基本内容,加深了我对成本会计核算基本原则和方法的理解,使我对成本会计操作的基本技能更加熟练,为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照明灯具厂会计专业实习报告 为期半年的实习结束了,在这半年中我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可谓是受益匪浅,这半年将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经历。作为学习了近三年财务知识的我们,对会计知识可以说已经是耳目能熟了。所有有关会计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结构体系,我们都基本掌握。但这些只是纸上谈兵。倘若将这些理论性极强的东西搬到实际中应用,我们也可能无从下手。
以前,我总以为自己的会计理论知识扎实较强,正如所有工作一样,掌握了规律,照芦葫画瓢准没错,那么,当一名出色的会计人员,应该没问题了。现在才发现,会计其实更讲究的是它的实际操作性和实践性。离开操作和实践,其它一切都为零! 我实习的单位是一家以生产照明灯具为主的制造企业。我在财务部实习成本核算,由于成本核算在会计工作中,核算量很大,而且对数据的正确性要求很严格,不允许出差错。所以工作起来不是很轻松。在工作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差错,但正是这些问题和差错的出现与解决,让我认识到了会计工作的性质,和工作中应坚持的仔细认真的工作态度。刚开始的几周,感到压力确实很大,感觉做会计怎么这么难啊,但是我记住了老师说过的一句话:万事开头难,尤其是会计,只要做两个月熟悉了它的流程后,再做起来就容易了。正是在很大的压力和不断出现的差错中,我不断进步,逐渐熟悉了成本核算的基本流程,工作起来也越来越顺手,正是勤奋好学认真仔细的工作态度,使我的工作得到单位领导的认可和赞许。 工作之余,我还坚持不断学习,并于今年5月份成功考取了会计上岗证,还报了自学考试,虽然我现在已经离开了学校,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已经放弃了学习,我会一直努力,用自己的汗水和努力,来报答学校和父母的培养。
最后感谢学校对我的培养和给我的这次实习机会,我会努力工作,积极进取,不辜负学校和父母对我的期望。
综合复习与巩固成本会计课程所学的理论知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和提高会计核算的实际操作能力。
加深对成本会计核算过程以及核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为毕业后从事会计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实习内容:
本次实项内容:
1.各种成本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2.各种成本基本计算方法(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的综合训练。
一、生产成本的归集与分配是基础部分,它对以后几章内容有很大作用。成本归集与分配过程实际上就是成本计算过程。在本次实习中,我们按照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先后对材料费用、职工薪酬、其他费用、辅助生产费用、制造费用、废品损失、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七个方面进行了分章做题练习,经过实习我基本能够对这些费用进行分配。在这些章节中难度不大,只要掌握了一些方法,在加耐心做题训练,就能熟练掌握了。可以说这些章的内容不难,学好了这些,以后的部分学习起来就容易了。
在材料费用方面,分配费用比较简单,比如一批材料为几种产品共同使用,应根据一定的分配方法如按材料消耗定额或材料定额费用分配,从而计入各产品成本;人工费用方面,应按成本项目进行归集,生产工人的计入生产成本,车间管理人员的计入制造费用,厂部管理部门的计入管理费用等,若生产多种产品,应按一定的方法如实际工时进行分配后分别计入各成本项目;辅助生产费用方面,在本次实习中,主要运用交互分配法分配,这里用的方法相对来说难度比前面的大,不过最重要的求分配率;制造费用的分配方面,将在生产环节发生的制造费用按一定的方法如工时比例、定额材料比例,分配计入各有关产品的基本生产成本项目中;废品损失计算,在核算时,将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和可修复废品发生的费用计入“废品损失”账户的借方,将受到的赔款和废品残值计入“废品损失”账户的贷方,然后结转出净损失;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的计算是成本核算的最后一项内容,也是很难很重要的部分在实习中我们主要用约当产量法,定额成本法和定额费用分配法来做,在这里我们花费了好多时间。
二、各种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综合运用。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们只是讲了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其中品种法是最基本的方法,好多企业都用这中方法,在实习过程中花费了好几节课;而分批法是按批别作为计算对象,是一种订单生产,成本计算期与核算报告期不一致,一般不考虑在产品和完工产品的分配问题;分步法是以生产步骤作为计算对象,适用于大量大批生产,分步法是最难的,分步法分为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分步法实际是品种法的多次应用,最难的部分是要成本还原,学习了这些方法后老师带着我们对这些方法分别做了综合训练。
心得体会:
1.经过四周的实习,让我真正体会到成本会计是一项巨大而复杂的工作,它最考验一个人的耐力与细心,每一个过程都是非常的复杂与繁琐,所以一定要养成细心做事的习惯;
2.经过实习,使我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和熟悉了现代成本会计核算各个环节的基本内容,加深了我对成本会计核算基本原则和方法的理解,使我对成本会计操作的基本技能更加熟练,为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以前没有学懂的一些东西,在这个实习过程中我基本把它们弄懂了,可以说这是对我所学知识的复习和深化;
4.实习中以前教我们财务会计的那个老师采用的方法就是让同学来讲,同学讲后又亲自来给同学讲,我认为这种方法很好,它可以锻炼同学的能力又可以督促同学的实习,同学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来给同学教授好的方法和知识。
实习中不足:
1.我们在实习的过程中只是根据实习教材做题训练,虽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做一些题,但是没有到校外企业进行实习,没有在实际环境下亲身实际操作过,以后工作中碰到有些实际东西我们仍然不会做;
2.在实习过程中因为认识上有许多不足,要达到理论与实际的真正结合仍需加强训练,并投入更多的实践。
实习建议:
1.我希望学校给同学联系到校外企业进行实习,只是在教室里做题和讲题不太好,并且有时会让同学感觉到很枯燥;
综合复习与巩固成本会计课程所学的理论知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和提高会计核算的实际操作能力。
加深对成本会计核算过程以及核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为毕业后从事会计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实习内容:
本次实项内容:
1.各种成本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2.各种成本基本计算方法(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的综合训练。
一、生产成本的归集与分配是基础部分,它对以后几章内容有很大作用。成本归集与分配过程实际上就是成本计算过程。在本次实习中,我们按照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先后对材料费用、职工薪酬、其他费用、辅助生产费用、制造费用、废品损失、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七个方面进行了分章做题练习,经过实习我基本能够对这些费用进行分配。在这些章节中难度不大,只要掌握了一些方法,在加耐心做题训练,就能熟练掌握了。可以说这些章的内容不难,学好了这些,以后的部分学习起来就容易了。
在材料费用方面,分配费用比较简单,比如一批材料为几种产品共同使用,应根据一定的分配方法如按材料消耗定额或材料定额费用分配,从而计入各产品成本;人工费用方面,应按成本项目进行归集,生产工人的计入生产成本,车间管理人员的计入制造费用,厂部管理部门的计入管理费用等,若生产多种产品,应按一定的方法如实际工时进行分配后分别计入各成本项目;辅助生产费用方面,在本次实习中,主要运用交互分配法分配,这里用的方法相对来说难度比前面的大,不过最重要的求分配率;制造费用的分配方面,将在生产环节发生的制造费用按一定的方法如工时比例、定额材料比例,分配计入各有关产品的基本生产成本项目中;废品损失计算,在核算时,将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和可修复废品发生的费用计入“废品损失”账户的借方,将受到的赔款和废品残值计入“废品损失”账户的贷方,然后结转出净损失;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的计算是成本核算的最后一项内容,也是很难很重要的部分在实习中我们主要用约当产量法,定额成本法和定额费用分配法来做,在这里我们花费了好多时间。
二、各种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综合运用。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们只是讲了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其中品种法是最基本的方法,好多企业都用这中方法,在实习过程中花费了好几节课;而分批法是按批别作为计算对象,是一种订单生产,成本计算期与核算报告期不一致,一般不考虑在产品和完工产品的分配问题;分步法是以生产步骤作为计算对象,适用于大量大批生产,分步法是最难的,分步法分为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分步法实际是品种法的多次应用,最难的部分是要成本还原,学习了这些方法后老师带着我们对这些方法分别做了综合训练。
心得体会:
1.经过四周的实习,让我真正体会到成本会计是一项巨大而复杂的工作,它最考验一个人的耐力与细心,每一个过程都是非常的复杂与繁琐,所以一定要养成细心做事的习惯;
2.经过实习,使我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和熟悉了现代成本会计核算各个环节的基本内容,加深了我对成本会计核算基本原则和方法的理解,使我对成本会计操作的基本技能更加熟练,为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以前没有学懂的一些东西,在这个实习过程中我基本把它们弄懂了,可以说这是对我所学知识的复习和深化;
4.实习中以前教我们财务会计的那个老师采用的方法就是让同学来讲,同学讲后又亲自来给同学讲,我认为这种方法很好,它可以锻炼同学的能力又可以督促同学的实习,同学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来给同学教授好的方法和知识。
[关键词]仿真教学 成本会计 成本会计实践 成本核算
引言
“成本会计学”是财会专业的重点课程,也是大部分学生学成就业后的主要工作岗位—成本核算。本课程理论性强,动手能力要求高,但要教学过程中又难以实践化。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者能用实例讲解理论,促进学生的理解,使学生掌握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准确进行成本核算,为以后就业奠定良好基础。成本核算过程是枯燥、繁琐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各种分配方法、大量的计算公式感到“力不从心”。就业后,学生大多反映 “实际用的和学的不一样”。因此,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在“成本会计”授课中教师应结合课程特点,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成本会计”教学难以让学生接受的原因
1.成本会计这门课程理论空洞,学生不理解数据的来由,就单纯的计算,单纯的照着成本会计的一般的核算过程来,收集费用,分配费用,然后在分配费用过程中选择分配归集方法,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定额法等等,但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课堂老师说,什么样的企业用什么样的方法,他们靠死记,完全不能理解,为什么这个企业用分批法,那个企业用品种法。由于书本上分配方法,费用归集方法各种各样,很多方法又是相似的,导致他们混乱了,一本书学完后,脑袋里有了很多种方法,可是确不知道何时用,怎么用,一到企业,更是慌了,甚至会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一个核算过程中只要用一种方法的,却同时出现了好几种方法的现象。
2.教学过程中理论多,实践少。财会专业是应用型专业,成本会计又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学科,不仅需要掌握成本核算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更需要在实践中学会针对不同生产特点、组织形式、管理要求,进行综合的成本核算与分析。由于企业成本核算的保密性,企业不可能让学生接触到成本核算,学生到企业去实习成本会计是不现实的。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大部分学校开设了“成本会计实验”,但往往是资料以“语言”的形式出现,在实际工作中需要通过原始凭证得到的数据往往直接给出,容易造成理论与实际脱节,学生总是在模仿教师讲授的步骤,反复进行核算程序的演练。学生到就业单位,感觉什么也会,又觉得无从下手,缺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几年成本会计的教学和我几年在企业的成本会计工作经验我认识到,学生出现这样的情况,究其原因是,我们大多数的成本会计实验都缺乏数据的收集及整理过程中。学生没有通过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就很难切身的了解这个实例企业的工作环境,具体的生产经营过程。不了解这些,学生就没办法切身的去为这个企业想,为什么它要选用这个成本核算方法,这样核算有什么好处,避免了什么坏处,核算过程中要注意什么细节,要如何完善?这导致学生一套实验做完后,只是将课本上的核算方法及公司套用了一下,根本起不到锻炼他们思路的作用。笔者在企业在工作过程中总是能快的上手,我的工作心得是,思路比较清晰。每个企业的成本核算思路都大相径庭。
3.教学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现代化现代教师教学大多采用多媒体教学,都是统一的电子教学课件,大版版的数字计算,公式选用,案例分析都是用PPT的形式给我们的学生看,导致理论及公式更是生硬,课堂毫无生气,教师没有主动带着学生跟着他的思路走,甚至教师本身都没有思路,照本宣科。
4.教师本身缺乏成本会计工作实践经验。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力量,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和业务水平。成本会计课程对教师的要求相对较高,教师不仅应具有较高的成本会计理论知识,而且还应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现代高校教师大部分是从课堂走上讲台,对企业生产工艺流程、生产组织特点以及管理要求都不太了解,知识主要来源于课本或网络,授课时“照本宣科”,侧重于数据的计算与账务处理,很难把理论和实际工作有机地联系起来,授课不生动,影响课堂效果。就算把这些教师放到企业里去做学生未来要做的活,他们都不一定做得好,一份工作,自己都做不好,怎么能教别人做好呢,显然我们的教师是很有必要先去参加真正的实践,再回来教学的。这样才能讲得让学生信服。
二、改进“成本会计”教学的几点建议
1.充分利用校内校外资源,让学生了解成本核算流程。由于各企业成本核算不尽相同,教师在授课中首先让学生有感性认识,了解不同企业的成本核算流程。有条件的学校应组织学生到管理完善的工厂参观学习,让学生看明白一件完整产品是怎样从原材料成为产成品的,了解分步生产、分批生产是怎么回事。进入工厂前,为防止“走过场”,教师应编写好指导手册,让学生明白该注意看什么;若条件不允许,教师应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搜集有关成本岗位责任的资料,结合有关生产影像资料,上课时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正处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促使学生了解工作职责,加强责任心,同时达到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2.仿真实训,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所谓“仿真实训”,就是找一家典型企业,提供企业的基本情况,把企业某一期间的生产经营管理的原始凭证“复制”出来,也可以适当加工整理,在讲授“成本会计”时,介绍企业情况,使学生“身临其境”,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如仓库保管员、领料员、填制记账凭证的会计人员、登记账簿的会计人员;让学生明确材料收入、发出的流程,从原始凭证“读”出内容,收集数据,整理数据,让学生按着自己的原始思路进行成本核算,并就核算结果,进行成本分析,找出提高利润、节约成本的途径,充分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和计算方法的理解和吸收。一些重复的事项可以省略,每个流程取一两张原始凭证即可,重在体现其工作流程,锻炼学生工作思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及与人沟通能力,克服其到企业后不知从何下手的感觉。学生一整套做完后,教师应该要求写实验总结。要求写出其在实验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及想法分歧等等,然后将实验核算过程及结果,以及总结一起收集,进行系统的查看,涉身处地的想象学生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提示他们在哪里应该转变思路,然后请做得好的学生上次去示范演讲,讲讲他的具体操作思路,及为什么这样做。这样才能真正锻炼到学生的成本核算思路。
3.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不单纯是理论,更应该加强教师的实践工作经验积累,教师应该有充分的实践案例在头脑里,要达到每一种方法都有一个自己非常了解的企业案例,有一套非常清晰的核算思路,认真备课,提高课件质量,让课堂教学生动有趣。教学过程中就应该重点在培养学生的工作思路,而不是简单套用公式,会用各种方法计算就行。学生要学的,根本不止这个,也不是这个。他们要的,是到一个企业,该如何开展工作,是思路的问题,不是套公式计算。所以要求我们的教师是一个企业工作经验非常丰富的人,如果过去一直都没有到企业去实践过,学校应该主动要求这个教师去企业工作,给他们补贴,鼓励他们去做,这样才不会误人子弟,才是对学生付责。
采用仿真教学,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一种挑战。对教师来讲,不仅要具有较好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有一定的材料搜集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要深入企业,熟悉业务流程,设计出接近实际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课件。对学生来说,不仅要掌握基础理论知识,还必须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投入更多的学习时间并能合理分配时间,不能顾此失彼。这样才能使“仿真实训”教学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参考文献]
[1]马建英.试论高职“成本会计”教学改革探析[J].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11(8)
[2]王俊生.成本会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3]于福生,王俊生,黎文珠.高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探讨[J].会计之友,2008(23).
[4]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材编审委员会.新编成本会计实训(第三版)[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