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幼教专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由于我国幼教专业声乐课程的设置目标与专业声乐学院差异巨大,所以幼师从小培养幼儿的方式也存在差异。专业声乐学院培养出来的音乐人才,是具有独立演唱能力和表演能力的专业人才。幼教专业声乐教学培养出来的是具有音乐综合素质的专职幼儿教师。这两者的培养目标、教学重点不同,幼教专业声乐教学课程设置的侧重点是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和发声方法,训练和强化幼儿歌曲演唱的方法,并让幼儿掌握教师的教学内容。在我国现阶段,幼教专业声乐教学正在朝着盲目模仿专业声乐学院的教学模式,强调专业性的演唱技巧和发声方法,对儿童歌曲演唱学习严重忽视。这种教学模式的发展,导致学生在日后走上幼师的工作岗位后,与实际教学内容不相符,甚至会影响学生的工作质量。
二、影响幼教专业声乐教学的主要因素
1.幼儿入学音乐零基础
由于幼教专业声乐教学的培养目标不同,主要是培养幼儿的音乐综合能力。部分家长只是考虑学生将来的就业发展方向,而没有考虑到学生是否真的喜欢音乐。家长盲目地把孩子送到学校,大部分学生对声乐都没有了解。学生没有音乐特长和天赋,更没有接触过声乐这门学科,部分学生存在五音不全的问题,对音准、音调这些基础知识不感兴趣。因此,幼儿教师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很难整体把握学生学习歌曲的能力,在音乐教学中出现困难,幼儿也会逐渐失去学习欲望。
2.专业幼儿教师严重缺乏实践经验
依据目前幼师状态来看,大多数专业幼师都是刚从音乐学院毕业的。这些幼师踏出大学校门就进入另一个幼儿校门,她们在音乐学员接受的知识是专业性较强的学习,并没有接触过幼儿声乐教学的相关知识。部分幼师虽然能对艺术歌曲很好地把握,但由于没有幼师实践的工作经验,导致在声乐教学中无法实施真正才华,局限于音乐学院所学的内容教导幼儿。
3.声乐教学授课时数严重不足
幼教专业声乐教学的平均课程时数一周仅有2~3节,教学目标难以完成,教学难度可想而知。教师对声乐教学的内容只能是稍作点拨,学生能达到幼师的要求也只是少数。此外,很多教育机构在安排声乐教学时,没有考虑到学生人数多、基础知识参差不齐的原因,一般采取集体授课。教师不能因材施教,不能针对性地对学生指导。
三、提高幼教专业声乐教学的对策设想
1.明确教学目标,设置教学重难点
幼师应该始终把培养下一代的优秀幼儿教师作为教学目标,一切从幼儿声乐教学的实际需求出发,培养幼儿丰厚的艺术修养。在实际教学中,针对幼儿学习歌曲的能力,多以中声区为主,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呼吸和歌唱习惯,逐步培养幼儿学习声乐的兴趣。在教学内容上,幼师的声乐教材不能完全照搬专业音乐学院的标准,要抓住幼教专业的特点,结合声乐技巧和声乐教育,培养幼儿的声乐素养。
2.建立科学全面的评价制度,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和专业音乐学院的学生相比,幼教专业的学生艺术基础和艺术素养都比较差。因此,幼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声乐表演和校园组织的艺术性活动,充分肯定和欣赏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幼师必须多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不再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而是要全面、多角度的评价,挖掘学生潜能。
3.加强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和特长
关键词: 幼教专业 钢琴教学 自考 教学改革
钢琴是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教学中必修的课程之一,专业技能性强。我试从幼教专业的特点入手,结合自考特殊的教学对象及常见教学现象,对幼教专业钢琴教学的改革提出一些看法,与同行探讨,以期更利于幼教专业钢琴教学的完善和发展,培养技术过硬的幼儿教师。教学改革首先应是教学思想观念的改革,然后是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及考试方式的改革。
一、明确目标,更新观念
幼教专业钢琴教学改革的基本思想是以能力培养为基础,突出“师范性”,防止向“专业化”看齐。因此,改革后的教学模式要“偏重基础训练,加强键盘实践”,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偏重基础训练,是指在教学中强调让学生掌握钢琴演奏的基础知识;加强键盘实践,是指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键盘实际能力,即演奏能力和伴奏能力。特别是伴奏能力是很多学生的弱项,教学中可通过适当选用教材,加进伴奏指导,要求学生通过直接参与伴奏实践等方法进行有意识的训练。比如:当学生弹到拜厄时,已涉及伴奏形式,老师就可以分析伴奏的形式及所适合的儿童歌曲,为学生掌握即兴伴奏奠定基础。也可在上声乐课时让学生自伴自唱,让学生涉及不同的调式,从而提高即兴伴奏水平。
二、提高能力,创新模式
(一)教材的改革
合理地选用教材是达到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因此,幼教专业钢琴教材的选用应具有鲜明的目的性和实用性,既要考虑整个教学体系的科学性、系统性,又要突出实用性的特点。在此原则的基础上,对教材的选用,应注意以下几点。
各种风格的作品应均有涉及。幼教专业钢琴教学的目的之一是使学生通过钢琴基础课的学习,开阔音乐视野,提高音乐修养。
基本指导思想是让学生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作家的代表作品的学习来了解音乐的不同风格及民族特色,提高音乐修养。例如:巴洛克时期可通过巴赫的作品,进行复调技术训练;浪漫派以后的各个作曲家,各种不同体裁的钢琴音乐具有丰富的内容,各民族乐派的代表作又鲜明地体现了各民族典型的音乐风格,等等。之所以主要选用中小型乐曲,是因为学生的程度不高,以其所能达到的技术难点为“度”,争取让学生都有所涉猎。虽然考试曲目大纲规定在钢琴基础教程2中,但平时可通过小汤、大汤、钢基1等多种教材的学习来打好基础,提高幼师生的教学能力。
(二)教学形式和方法的改革
传统的“一对一”个别授课方式在实际的教学中有很多局限性,幼教专业教学可尝试采取将集体课、小组课、个别课三种教学形式相结合的授课方式。近几年学前教育的音乐实践课的授课时间基本安排在一年左右,前小半年以集体课为主,后大半年以小组课、个别课为主。所谓集体课,就是以班级为单位,每周进行一次集体课教学,主要讲授钢琴演奏,钢琴的基本知识、伴奏的基本知识、教学法内容,以及钢琴作品的分析,等等。这些钢琴学习中的共性问题在大课中一次性讲述,省去了教师对每个学生讲授的无谓的重复,而且可讲授得更系统,更有条理。很多学生一起学习,可引导其讨论,启发其思维,形成互帮互学之风。虽然艺术实践考试分美术和音乐,学生自选一项,但在开学初进行始业教育时就需要对学生提出这样的要求:幼教专业的学生,音乐、美术都是需要学习的,这对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有很大的帮助,有音乐美术特长的学生在就业方面就相对具备更多的优势。集体课主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为以后的小组、个别教学奠定基础。小组课可把程度相近的三五个学生放在一块授课,相互比较、相互学习,对共同存在的演奏错误,教师只需小组提出,这样既为教师节省了时间,又让学生相互督促改正,提高效率。
(三)教学评价的改革
目前,我市幼师专业实践考试一年一次,放在浙师大本校考,采用的是传统的“演奏考试式”,只需学生完成考纲上的规定演奏曲目即可,由教师当场评分。这种考试只能检查学生对演奏技术的掌握情况,虽然给学生提高演奏能力提供了锻炼机会,但不能代表其运用钢琴为教学服务的能力,比较机械化。因此可以考虑把学生考试成绩的评定尝试以下几个部分的结合。
1.平时正常教学中可组织一次汇报演出,让学生有上台锻炼的机会,展现自己,找到信心,信心的树立不仅对其他文化课的学习有帮助,而且对以后的人生和工作都非常重要。
2.组织一次模拟考试,可同时作为成教成绩,考试的内容和形式应同正式考试雷同,让学生在模拟中找到不足,积攒考场经验,可在正式考试中发挥得更游刃有余。
3.为提高学生日后的教学能力,可在校考中加上视奏考试和即兴伴奏考试。在传统的演奏练习曲、乐曲各一首的“演奏式”考试基础上加进视奏考试内容(视奏曲目的程度比考试的乐曲程度低两个层次左右),检验其演奏及视奏的能力,由教师当场评分。这种考试既能检查学生的演奏技术学习情况,又能检查学生在短时间内分析乐曲风格及钢琴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即兴伴奏能力考查,即要求学生为同学弹声乐考试伴奏,由钢琴和声乐老师共同为其评定伴奏分。这样既能解决声乐考试中伴奏难找的问题,又能给予学生伴奏实践及检验的机会,综合考查了学生运用钢琴的伴奏能力。
三、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它的内涵是必须从塑造教师人格做起。教师的人格对学生起着身教与楷模的作用,在钢琴教学中,师生关系就是师徒的关系,教师对学生影响很大。因此,教师人格的塑造尤显重要。学生普遍存在着钢琴基础差的问题,要在一年中让没基础的学生或程度差的学生掌握考纲上所有曲目是很有难度的,所以教师一定要有耐心,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虽然考试曲目不变,但学生每一年都在变,所以怎样在有限时间内提高教学效率是我们无时无刻需要考虑的。
为更好地实现幼教专业钢琴的教学目的,教学改革必须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实践中探索经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考试通过率,为幼儿音乐教育培养出合格的师资。
参考文献:
关键词:玩具;幼教专业;教学;幼儿
玩具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好朋友,被视作是重要的教育工具。孩子们的玩具不仅仅只是在商店购买得到的商品,幼儿园里的玩具更多的是老师和孩子们共同制作完成的杰作。作为一名幼教专业的学生必须学会制作一些简易的玩具,以适应工作的需要。在幼教专业实用美术课程上,玩具制作的教学要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识玩具制作的要求
幼儿园玩具设计与制作综合了绘画、手工及教育学、心理学为一体。玩具的制作要有助于促进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发展,例如幼儿的好奇心、想象力、动手能力的发展。造型要形象生动,色彩鲜艳,有趣味性和艺术性,符合幼儿的喜爱。突出玩具的教育性,能增长幼儿见识。在幼儿园,通过玩具和游戏,孩子们模仿成人的行为、动作,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周围生活,发展感官,听觉、视觉、触摸觉及运动觉。在课堂上老师通过玩具开展有趣的互动教学活动。孩子们通过参与制作玩具的过程,来体验动手的快乐,锻炼手的协调能力,学会相互合作。同时通过探讨、研究、交流活动,培养幼儿细致耐心、克服困难的好品质。玩具的制作还必须符合安全、卫生、经济的要求。特别要注意防止幼儿在参与制作、游戏的过程当中划伤、碰伤、刺伤等意外的发生。
二、重视玩具制作前的准备
在幼教专业美术课中,玩具的设计制作要考虑玩具使用的对象及使用的环节,有目的性、针对性地制作玩具。制作的前期准备除了备材料、备工具,还应该备幼儿活动设计、备幼儿情况分析。幼教专业学生必须深入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及年龄、认知特点,根据幼儿年龄班加以区别玩具的使用和类型。例如小班幼儿玩具制作不易太复杂,要有简洁的造型,明亮的颜色;中班幼儿玩具要丰富幼儿感知;大班玩具以发现探究性为目的。自制玩具的内容不宜脱离幼儿的认知及周围生活,要选择幼儿经常看到的且喜爱的物体。如车辆、动物、房子、娃娃等,这样玩具才能调动幼儿动手动脑的积极性,主动加入活动中。幼教学生还必须熟练地掌握和应用各种材料,了解不同材料的肌理和特性。如常用的材料有泡沫、皱纹纸、吹塑纸、各色卡纸、布、毛线、树叶、种子等。可充分利用废旧物,因材施艺,一物多用。
三、玩具制作要不断尝试新的方法
玩具制作的教学方法要创新。如以《头饰》一课为例,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们的创新意识与创作热情,我设计了以班为单位的讲故事活动,请同学们自编幼儿短剧、设计角色形象、制作各种头饰,并告诉他们将挑选出优秀节目参加学校的文艺活动,课后,同学们纷纷行动起来。这种教学设计,不仅实现了玩具设计制作课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性,更多地是培养实际运用的能力。
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动手的兴趣。例如在《蛋壳造型》一课中,我通过播放动画片《蛋壳奇遇记》,让学生看到生动有趣的动画蛋壳造型,学生带着童趣童心动手制作,设计的造型生动形象。多媒体教学设备还能将广泛收集的制作素材、图例资料一一展示,启发学生的制作思路,并清楚具体地展示制作过程。
创新方法,还体现在使用材料的创新和构思的发散思维上。玩具制作离不开材料,但是材料的选择不是唯一的。例如,制作立体玩具,我让学生先了解卡纸具有一定的厚度和支撑性好的特性,再请学生寻找还有什么能替代卡纸做玩具造型,学生们提出很多新发现,比如现成的纸箱、纸盒甚至卷筒纸的纸芯就能代替卡纸,这样就解决了学生在准备材料上的局限性。多角度分析、发散思维是开展设计的核心。在《纸杯造型》课中,我让学生观察纸杯侧面、底面、内面等角度,并启发学生用多种手段处理材料,如切割纸杯、套叠纸杯或串联纸杯,有的学生在纸杯侧面画图案,加上耳朵、胡须做出了漂亮的小动物,作业效果格外精彩。
关键词:中职幼教;办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1)05-0147-03
中职幼教专业,是我国特殊历史时期的必然产物,它在现阶段我国幼儿教育师资严重缺乏的情况下,对师范类幼教专业办学的极大补充。中职幼教专业是为社会培养幼教师资力量而开办的,这一直是中职幼教专业的办学方向。
一、中职幼教专业的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幼儿教育越来越重视;再加上近年来农村外出务工人数急剧增多,人们对幼儿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幼教事业因此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大量幼儿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这种形势下,我国专门培养幼教师资的师范类学校加大了人才培养的力度,但也远远未能满足社会对幼教师资的需求,幼教师资的缺口仍很大。中职幼教专业的办学,极大地补充了师范类幼教专业培养人才的不足,尤其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更是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目前,中职幼教专业人才的培养,作为对师范类院校培养不足的一种补充,既有其乐观的一面,又受到许多客观条件的制约。在目前普高扩招、职教招生相对困难的情况下,中职幼教专业的招生却一枝独秀,出现爆棚,同时中职幼教专业的毕业生就业也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但是,我们不能被表面的繁荣所蒙蔽,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职幼教专业培养的人才素质以及就业质量等深层次的问题。目前,国家教育部已经明文规定,逐步取消中师教育,大力发展高等师范教育。中师教育已遭淘汰,不言而喻,职业中专学历的幼教师资将成为不合格的师资,只能应聘充当保育员,没有上课的资格。因此,这种情况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中职幼教专业的进一步发展。
中职幼教专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办学经验及办学基础。首先,从师资上来看,经过多年的实践锻炼和在岗培训,老师们已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学历及专业能力也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这是中职幼教专业人才培养的良好基础。其次,虽然中职幼教专业办学硬件条件薄弱,但是经过多年的积累,一些基础设施已基本具备,比如钢琴、风琴、电子琴、舞蹈室、画室等。最后,中职幼教专业已培养了一大批毕业生充实到幼教师资队伍,与社会用人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建成了稳定的实习基地和就业网络。
二、现阶段中职幼教专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中职幼教专业的办学不够规范
中职幼教专业从创办至今,虽然在办学形式上逐步走向规范,但由于缺乏统一、具体的标准,致使中职幼教专业在班级人数限额、课程设置、课时安排等方面仍然很不规范。
(二)中职幼教专业的师资队伍力量较薄弱
人才培养的关键是要有强大的师资力量作保障,但是中职幼教专业的人才培养在师资方面比较薄弱。首先,专业技能课教师多数是从音乐或舞蹈等艺术院校毕业的,对幼儿教育和幼教师资的培养目标和要求等缺乏深入系统的了解,往往在专业技能训练方面本末倒置或把握不住要点,不利于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其次,学校对现有师资的培养也缺乏常规的机制及措施作保证,教师的专业成长往往只能靠自我提高。再次,从数量上来看,现有的师资远远未能满足实际教学的需要。一方面由于生源充足,学校为了效益而盲目扩招,致使学生人数太多;另一方面,教师人数的补充受到编制方面的限制,造成师生人数的比例悬殊,教师的工作量大,繁重的课时任务使得教师疲于奔命,根本无暇顾及教学质量的提高。还有,中职幼教专业人才的培养缺少高素质的学科带头人。最后,由于编制等方面的原因,高素质的师资难以引进。以上几方面的因素导致中职幼教专业的师资力量总体上较为薄弱。
(三)中职幼教专业的办学投资少,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落后
中职幼教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需要相应的硬件作为办学的保障。但是,现阶段国家对中职学校办学的投入相对较少,这使得中职学校的办学条件普遍较为艰苦。首先,现阶段教学硬件的投入满足不了急速增长的学生人数的需要,并且现有的硬件设施,其技术先进性较差,使用频率高,又缺乏必要的维护措施,因此设备的损坏率非常高。其次,由于教师数量的缺乏,对于一些需要小班额上课或一对一个别指导的课程,大多采用全班集中授课的形式,这一点与中职幼教专业的培养需求极不相称,从而使得人才培养的质量降低。最后,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教学方法普遍落后,基本上仍是以传统的讲授法、练习法为主。缺乏学生开展实操活动所需的场地、设施、材料,导致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普遍不强,这也是中职幼教专业人才培养的一大障碍。
(四)中职幼教专业的教材使用不规范
目前,虽然国家对中职幼教专业的教材进行了统一规划,但各学校在教材的选择和使用上比较混乱。有的学校不是根据幼教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而是根据学校自身的师资和设备情况来选用教材,而且缺乏相配套的教参、练习册和实操材料。有的专业课如手工课、礼仪课等没有专门的教材,由教师自定内容授课,学习内容较为随意,难以保证学生学到全面系统的专业知识。
(五)中职幼教专业办学缺乏政策的支持
如前所言,国家不承认中职幼教专业的办学资格,使中职幼教专业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由于中职幼教专业毕业生不是师范生,不能申请教师资格证,这无论对学生的就业还是对学校的生存发展无疑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即使在目前中职幼教专业的招生及就业异常火爆的情况下,我们也不能不清醒地看到这个严峻的事实。
关于国家不再承认中职幼教专业的办学资格,笔者在此谈谈个人的看法。取消中师教育、大力发展高等师范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但我们的教育决策首先要考虑到现阶段中国的国情。我国幅员辽阔,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因此在教育决策方面要注意因地制宜,不宜搞一刀切。首先,在很多中西部省份,培养幼教师资的正规学校数量较少,远远未能满足广大的乡镇和农村幼儿园对幼教师资的需求。其次,由于传统观念影响、城乡差别、工作环境和待遇等原因,许多正规幼师学校的毕业生不愿意到条件相对艰苦的乡镇就业,进一步加剧了乡镇幼教师资紧缺的状况。最后,“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农村地区的学前教育。这意味着未来几年农村地区的幼教师资缺口将会更大。在这种形势下,不应不分情况地一律中止中职幼教专业的办学资格。而应该区别对待。在需要暂时保留中职幼教专业的地方,积极扶持中职幼教专业的办学,在师资和办学投入等方
面向其倾斜,并创造条件为中职和高师的合作办学铺平道路。
(六)中职培养的幼教专业师资缺乏文化底蕴
中职的生源相对较差,大多是文化水平不高、缺乏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而中职学校又普遍缺乏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氛围,学生重技能练习,轻文化学习,缺乏基本的科学、人文、历史和地理常识。这些中职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造成中职学校培养的幼教专业人才缺乏文化底蕴的根源。
三、对策及建议
针对中职幼教专业办学中存在的不足,我们必须找出问题的根源,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不断提高中职幼教专业的办学水平。根据调查研究以及笔者学校多年来办学积累的经验,提出如下对策及建议:
(一)规范对中职幼教办学的管理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规范管理是现阶段中职幼教办学规范化的前提。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对中职幼教专业的课程设置、课时安排、技能水平要求、考核标准等作出具体的、统一的规定,使学校办学有章可循。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还要积极和人事、财政等政府有关部门加强沟通和协调,为学校的办学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解决学校办学的实际困难。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根据中职幼教专业的办学现状,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措施与步骤,不断加强中职幼教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提高办学水平的根本保障。根据笔者所在学校的探索和实践,比较切实可行的做法是:首先,通过聘任、借调等形式引进优秀的专业人才,充实师资队伍,满足基本教学的需要;其次,有计划地对现有教师进行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素质,并形成常规机制,这是提高师资队伍素质的重要方式;再次,根据需要。聘请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作为兼职教师,补充专业教师的不足,同时充分利用这种双向交流的机会,促进专职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最后,有计划、有步骤地在现有教师中挑选专业经验丰富的、有培养前途的中青年专业教师,作为专业学科带头人进行培养,为专业的发展壮大培养后备力量。
(三)逐步加大教学设施投入
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教学资源,再争取上级的财政支持和社会的支持,逐步加大教学设施的投入,这是中职幼教专业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只有逐步改善教学环境,才能谈得上教学质量的提高。要考虑学校的长远发展和社会责任。根据自身的师资、设备情况确定招生规模,不应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现状地、盲目地扩大招生,以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
(四)双管齐下,规范中职幼教专业的办学
学校要主动“走出去”,积极向幼教专业办学经验比较成熟的师范类学校学习,借鉴它们的成功经验。对于教材建设,在选用全国统编教材的基础上,鼓励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就业需要适当补充内容,或编写校本教材。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幼儿园教育纲要》《幼儿园工作规程》等幼教工作法规,深刻领会其精髓,并用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多开展集体备课和观摩交流活动,互相切磋,共同提高。同时还要注意“请进来”,邀请用人单位、行业专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到校检查指导工作,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不断完善、规范中职幼教专业的办学。
(五)积极寻找中职幼教专业发展的新路子
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中职幼教专业必须突破现状,向培养高素质、高层次人才的方向努力。在这方面笔者所在城市作了积极的尝试,具体做法是:由政府部门牵头,把相关学校的相关专业合并起来,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和重组,从而提高办学的规模、层次和水平;再有就是引导并组织学生参加广西师范大学和玉林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大专函授班学习,给学生指引了自我提高的方向,学生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国家认可的专科学历证书,为学生尽快申请教师资格证找到了出路。此外,鼓励有技能专长的学生报考对口的高等院校,这也是提高幼教专业人才培养层次的重要途径。
(六)提高中职幼教专业学生的文化素养
关键词:教学能力;最近发展区;反馈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2-0072-02
随着国家对于学前教育的重视和投入的不断加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数近几年来在激增,但在进入工作岗位后,还是存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困难,所以在职前阶段,如何有效地培养他们的教学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有学者认为,教师的教学能力主要由下面五方面构成:①基本素养;②学科知识背景;③对所教知识结构的认知;④对学生认知发展的认知;⑤学科教学能力。下面将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些指导策略。
一、树立整体教学意识
一节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一般在20到30分钟之间,整个教学环节要环环相扣,紧密衔接,但学生在模拟教学过程中,缺乏整体教学意识,整个教学设计是零散的,每一个环节是单独存在的,相互之间缺乏衔接,原因在于他们缺乏对教学活动过程驾驭的经验,他们更多关注具体的教学环节的把握而忽视了教学环节间的衔接,这种做法导致了幼儿在教学活动中没有获得完整的活动经验。如学生在一节集体歌唱教学环节中,第一个环节是导入,接着是教师示范,紧接着让幼儿做游戏,在歌唱游戏中结束,这样的教学环节更像是一个水果拼盘,每一种水果看起来美味可口,可是缺乏整体的主题线索,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就很难达成。
二、找到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它是由维果斯基提出来的,他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的是学生独立活动时所具有的能力水平;而另一种是学生的发展潜能,就是通过别人的指导可能达到的新水平,两个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这个理论给我们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指导,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有挑战性的内容,使他们像摘桃子一样,“跳一跳,够得到”。通过自己的努力思考解决新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幼教师范生往往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有困难,内容的难易程度不好把握,太简单对幼儿没有挑战性,调动不了幼儿的积极性,但内容太难又会让幼儿有挫败感,所有在内容的选择上应首先考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如在不同年龄段进行《夏天来了》的主题活动选择的内容应该有所侧重。
三、把握幼儿的兴趣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教育的首要原则就是兴趣化原则。适宜唤醒理论告诉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要让幼儿的脑处于最佳的唤醒状态,它的条件是兴奋集中于与现实活动关系密切的脑区,与现实无关或关系疏远的脑区,则处于相对抑制的状态。无论唤醒程度过高或过低,兴奋和抑制都趋向于扩散。因此,在不适宜唤醒的状态下,幼儿不可能集中注意地观察、体验和思考,也就不可能产生有效地学习。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幼儿的兴趣点,使他们的大脑处于最佳唤醒状态,幼儿感兴趣的应该是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相关的并且熟悉的内容。
四、使用正确的反馈语
教师运用反馈的方法是为了让幼儿及时了解自己对学习任务所作出的反应,并能够让幼儿学会根据自己的反应与教师要求的反应之间的差异作出主动的调整。在反馈的时候主要反馈积极的方面并且对不同的对幼儿用不同的反馈方法。比如对于幼儿的回答,不能仅仅用“你太棒了,你太聪明了,真棒!”这类没有具体指向的反馈语言,这样的反馈语长期且大量使用,会使幼儿对回答问题丧失兴趣。教师应该针对不同的回答给予具体指向性的一些反馈,如:“你今天能主动回答问题太勇敢了!”“你的想法很有创意!”等这类反馈语,教师长期坚持使用这样的有效反馈语言能够让幼儿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除此之外,教师要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使用不同的反馈方式,如对小班孩子除了反馈语言的使用外,还可以加上一些体态语言,比如抱抱、亲亲他们,或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对于中大班的孩子,尽量使用以语言反馈为主的精神奖励,培养其正确的学习动因。
五、善于使用体态语言
体态语,顾名思义是通过手势、动作姿态、面部表情、眼神等非语言行为来传情达意的一种交流手段,它不仅能替代语言交际功能,而且能扩大人们的交流范围,表现或掩饰人们的内心情感,使语言表达更生动和形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善于使用体态语,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本文着重谈目光语和表情语。
1.目光语。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它除了能获得外界信息外还能传递情感,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人们经常说此地无声胜有声,表明了无声的语言有时候更有分量,所以教师要重视目光语在教学活动中的使用。比如在教学活动开始时,教师可以环视教学活动区,关注幼儿的状态。在教学活动进行当中,如发现有注意力不集中的幼儿,就要果断地暂停教学活动,用眼神注视这些幼儿几秒钟,幼儿会马上纠正自己的行为。
2.表情语。教学活动中除了目光语外,也可以适当地使用表情语。人类的许多情感都能通过面部表情而得以体现。幼儿教师有时要像演员一样,用丰富生动的表情去吸引幼儿,这样教学活动的效果会更好。通过观察发现,有经验的老师不管以何种方式导入活动总能精神饱满并且表情丰富,教师在教学活动进行顺利的情况下会始终保持这种轻松的状态,我们看到老师的这种情绪会潜移默化地感染幼儿,使幼儿能兴致盎然地投入活动中。
六、恰当使用幽默
教学活动讲求艺术性,教学的艺术性要求教师具备幽默感。面对幼儿这样的特殊群体,幼儿教师更应恰当使用幽默。怎样算是具有幽默感呢?我们发现有些教师的幽默感是与生俱来的,他们能在教学活动的组织中以幽默的语言吸引幼儿的注意,能用幽默的方式化解教学活动中的突发事件。但我们也发现部分教师是通过后天的学习使自己变得有幽默感的。以下是笔者观察到的一个教学片段,教师讲“小猴找车轮”的故事,他问幼儿:“如果你的车轮不见了,你会怎么办?”有位幼儿回答:“轮子,轮子,你在哪儿?”教师是这样反馈的:“你可以问:轮子,轮子,你在哪儿?轮子就出来啦,神奇的轮子!”我们看到幽默的话语既活跃了教学活动的气氛,又让幼儿巩固理解了“神奇”这个词的含义。幼教专业的师范生应该适当使用幽默来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
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范生,在学校阶段要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的,应该从多个方面不断提高,如掌握扎实的教育学专业知识,多看有经验教师的教学视频资料,在教学教法的课程中,利用微格教学,进行自我反思,同时教师要给予积极的指导。
参考文献:
[1]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学科学出版社,2005.
[2]胡萨.反思作为一种意识[J].教育研究,2010,(1).
[3]陈帼眉,姜勇.幼儿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幼教专业是为培养幼儿教师专门设计的学科,随着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和家长的重视,幼教专业成为目前很多职业学校和教师进修学校重点建设的学科,在学科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通过对教学结果进行总结发现了一些教学实践问题,这些问题将影响幼教专业的教学质量,有必要对其进行分析和探讨。
1、幼教专业音乐课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1.1 幼教专业音乐教师力量不能满足课程设置的要求。目前的幼教专业音乐课教学存在这样一个问题,除了幼儿师专院校之外,其他中职学校,包括进修学校在内,在幼师专业音乐课教师和学生数量、课程设置方面都存在矛盾。首先,由于学校扩招和职业技术培训的热度增强,幼师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多,而成熟的教师数量增长的却比较慢;其次,在专业幼师学校中,音乐课包括至少四门专业课,每门课都应该有专业的教师进行讲授,这些教师应该配置独立的教研办公室并且拥有专业指导性较强的教材,但由于师资力量的缺乏和幼师音乐课发展的比较缓慢,即便是进修学校也存在一名教师担任多门课程的现象,这使得教师的备课、教学任务十分繁重,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完全发挥自己在某一专业上的实力。
1.2 幼教专业音乐教学重技巧而轻能力。要提高国民音乐教育的质量必须从幼儿园抓起,从建立一支合格的幼儿教师队伍抓起。但受专业院校教学体系和模式的影响,在幼师职业培训中普遍存在着重音乐技巧训练、轻教学能力培养的弊端。比如,有的音乐老师对幼教学生教唱许多声乐曲,强调正确发声训练;键盘老师要求学生多进行手指音阶训练、弹奏一些中外名曲等,这些教学实践可能使学生的某一项音乐素质得到大幅度的提高,表面看来,学生的音乐能力是有所发展的,但是,这些音乐专业素质性训练忽视了幼师专业的音乐教育的“师范性”特点。幼师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毕业后,到幼儿园去做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教给幼儿一些简单的音乐技能,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和素质,因此,对幼教专业的音乐教学应该重视对学生的教学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使学生成为音乐家。
1.3 幼教专业音乐教学缺乏实践性。随着幼教专业音乐教学重技巧而轻能力的问题导致的另外一个问题讲就是幼教专业音乐教学缺乏实践性,这里的实践性并不是学生对歌曲的演唱、对舞蹈的编排或者对乐器演奏能力的掌握,而是学生对未来职业的实践,也就是教学生如何去“教学”。包括进修学校在内,很少有幼师培训学校能够为学生提供合适的职业能力实践基地,也不能以幼儿园学生为“试验品”去检验幼师培训的结果,这导致很多学生接受幼师培训之后,仅拥有职业理论和职业技术,却缺乏表现的能力,在工作中处于“茶壶煮饺子,有口倒不出”的状态。
2、造成幼教专业音乐课教学实践问题的原因
2.1 学校资金和人力配置不均衡。很多职业学校将资金用在扩大学校规模、建设学校图书馆和相关基础设施方面,以此吸引学生,达到扩大招生的目的,而进修学校一般将资金用在教学设备引进和教学设施改善方面,以求为学生提供更加良好的教学环境,而这些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幼教专业的实际教学能力。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知识、掌握能力的指导者,始终是教育发展中最重要的资源,学校资金和人力配置不满足幼教专业发展对教师的需求,始终不能使幼教专业的教学有所改进。
2.2 教师的教学思想老旧。进修学校幼教专业的教师多数都是老教师,尤其在音乐教学方面,很多教师以自身优秀的音乐素养和教学能力为傲,力图把自己的知识都传输给学生。然而,现代教学中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教师的角色也因此从能力的传输者转换成学生能力发展的指导者。由于进修学校教师的教学思想仍处于“教学就是传输知识”的层面,导致大部分教师忽视对学生的“如何做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
2.3 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待改进。阅读教材、进行理论学习、按部就班的进行音乐知识学习是目前进修学校培养幼师音乐素质的主要方式,由于学生本身的音乐素养参差不齐,这样的教学模式是必须的,但是,教师们的教学方法仍是古板的,这导致学生的职业能力缺失,在无法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的情况下,学生的职业准备能力基本上是“零”。
3、针对幼教专业音乐课教学实践问题的对策
3.1 调整音乐教师和教学课程的配比。调整音乐教师和教学课程的配比是解决师资力量与课程设置矛盾的基本方法,这就要求各职业学校和进修学校在资金使用方面进行调整,在学校建设中节省部分资金,或者对引进教师、进行教师培训设置专项资金,用以招聘成熟的、专业能力强的教师,或者对现有教师进行专业能力培训,使教师资源和课程设置达到“一对一”的匹配,解决教师教学任务过重、一名教师担多门课程的问题。
3.2 加强对音乐教师教学思想的培养。进修学校的教师虽然是“培养教师的教师”,但是教学是“教学相长”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为了解决教学思想老旧的问题,学校应该针对幼教专业的音乐教师进行教学思想改善培训,通过去先进学校听课、学习现代教学中关于教学思想改进的材料、鼓励教师进行改善教学思想的实践和研究,使教师体会到改变教学思想对教学的指导作用,使教师通过教学思想的改变,体会到学生能力的增长,体会到教学的乐趣,从而使幼教专业音乐教学重点从学生音乐技巧培养转移到教学能力培养上。
3.3 采用现代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进修学校的幼教专业音乐教师还应该学习更多的现代教学方法,通过在课堂上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以弥补学生实践的不足。例如,采用“我当教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进行幼儿园音乐教学模拟,将音乐教学课变成“幼教实践课”,使学生一边学习音乐,一边当“幼儿教师”。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同时掌握教学的能力,使学生对未来的职业有所了解、有所期待,以增强他们对职业的准备性。
论文关键词:幼儿教师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艺术技能课程;专业实习
幼儿教师教育专业课程设置问题是幼儿教师教育改革的核心,它决定着幼儿教师教育机构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决定着幼儿教师的整体质量,尤其是专业课程的设置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保证。就幼师层面来看,我国1995年的幼师课程计划中第一次允许各校自主设置课程,自此,不同的幼教机构开设的课程有所不同。
近年来,大专层次的幼儿教育成为当前幼儿教师教育的主流,为了了解当前我国大专层次幼儿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总体情况,笔者通过网络资料的搜索,获得了大专层次幼儿教师教育机构的课程计划与招生简章2O份,对当前大专层次幼儿教师教育机构的课程设置总体情况进行了网络调查。尽管由于从网络中获得的课程计划或招生简章写作格式和内容不完全一致,有的包含了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以及课程分类和全部课程,且有完整的计划表,有的则只列出了课程名称不能完全反映课程设置的准确情况。但是,课程的出现率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反映人们对课程的重视程度。
1调查分析
本研究按照网络文本中课程的出现率来确定职前幼儿教师教育机构对不同课程的重视程度,共分为五个等级:
很重视——出现率80%以上;
较重视——出现率60%一79%;
一般——出现率35%一59%;
不太重视——出现率10%一34%;
很不重视——出现率低于9%。
1.1专业基础理论课受到普遍重视。值得重视的是,专业基础理论课中的传统“三学”被给予了很高程度的重视,其原因主要在于这三门课程在建国以来的第一次幼师课程计划和高师学前专业课程计划中就出现了,而且多次的课程计划变革并未对这三门课程做大的变动。因此,这三门课程一直延续得很好,只是“幼儿卫生学”的名称有一些改变,在95教学计划中改成了“幼儿园卫生保育”。
此外,幼儿园管理、幼教科研方法和儿童文学的出现率也相对较高,前者出现率高与培养目标有关,正如第一章所述,“培养幼儿园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陈述率是很高的,所以,需要以相应的课程来配合;幼教科研方法出现率较高的原因主要是当前幼儿园教育改革的需要,也反映了当前我们对培养研究型教师的重视,事实上也反映了对教师通过研究进行专业发展以及幼儿园通过研究提高教育质量的需求在教师教育课程中的反映,而且,这门课程有普通教育科研方法的理论体系做支撑,在教学中也容易把握;儿童文学是幼儿园进行语言教育的重要基础,而语言教育在幼儿园中又占据重要地位,因此,重视儿童文学也是必然的。
幼儿园游戏和幼儿园课程是与当前对幼儿教师的需要紧密联系的课程,但重视程度并未达到理想的水平。原因之一是这两门课程与其他主干课程的内容重合。幼儿游戏已经被包含在学前教育学中,幼儿园课程则是在近年来课程改革开始之后出现的一门比较新型的学科,而且,其体系与学前教育学、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等都有重合之处,因此,在课时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只好舍弃;原因之二就是观念和认识的问题,虽然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是有关文件中早已规定的,但在实践中,并没有真正将一日生活游戏化,因而,教师也无需掌握太多的关于游戏的知识和技能。因此,课程和游戏问题虽事关重大,但重视程度仍不够。
其他的一些课程没有广泛出现的原因可能有两种类型:一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一些新兴的学科在出现,其价值和意义还有待进一步验证,如儿童心理健康与咨询;第二种原因是:一些旧有的学科体系不健全,如幼儿教育心理学、学前教育法规,或学科内容不稳定,如学前比较教育学,或学科内容与其他学科重合,如学前教育评价等等,因而导致施教中的困难。
1.2各科教法和活动设计类课程受重视程度较低。从调查结果看,对这类课程的受重视程度都在一般以下。原因主要在于幼儿园各科教学法与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是两个不同教学计划的产物,前者是从5O年代延续下来的,后者是从95计划开始的。由于单纯的活动设计难以满足幼儿教师掌握教育活动组织策略的需要,因此,目前这两种课程的开设存在?昆乱现象,有的是按照原有的六科教学法开设,有的是将其合为“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一门科目,有的是选择某些教学法再加上活动设计。另外,《纲要》又提出了五大领域,与原有的“六科”不一致,因此,有的学校又按照五大领域开设五大领域教育,但由于五大领域中将科学与数学合并,美术与音乐合并,而他们之间又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有的学校又将五大领域与原来的六科教学进行了融合。这样,导致大家在这类课程的设置上差异较大。
特别应该注意的是,在这类课程中,有三门课程的受重视程度处于偏低状态,即幼儿园玩教具制作与环境创设、幼儿体育与健康教育、幼儿社会教育。这三门课程内容本身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为什么它们受重视程度偏低?笔者分析认为,一是由于这三门课程内容的局限性导致的。其一个共同特点是内容重要,但构成一门学科又显得单薄,因此,目前较难构成一个较为独立和完整的体系,因而容易被忽视;二是受传统定势的影响,幼儿健康教育和社会教育不属于六科教学法,同时,教育者还没有把创设环境的技能作为幼儿教师的一项重要的专业技能,误认为只要有了美术技能就会创设环境,而没有意识到在环境创设中所包含的教育意蕴。由此也可以看出,我国大专层次幼儿教师教育机构缺乏对教育理论转化为教育实践技能和能力的重视。
1.3艺术技能课分科细,受重视程度高。美术和舞蹈是这类课程中达到“受重视程度最高和较高”的两门课程,这与长期以来我国幼师教育中重视艺术技能课的传统是相一致的。在调查结果的显示中,音乐类的课程受重视程度一般,但这并不是由于人们真正的不重视造成的,而是由于对音乐学科的分科过细造成的。本来在教学计划中只是一门音乐,却被分成了音乐、乐理与视唱、键盘、声乐、幼儿音乐、音乐欣赏等不同科目,有的还分出了器乐、管乐,甚至有的还将视唱与练耳分开,这种分割导致了出现率的下降,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出现率并不能完全说明人们的真实重视程度,一门学科被划分得如此之细,已经可以对其重视程度窥见一斑了。
有的学校注意到了幼儿的特点,因此,在学科中意图突出这方面,表现在幼儿音乐、幼儿舞蹈、幼儿美术等学科设置的提法上,这是一个好的趋向,但也可以看出,出现率是不高的。此外,对幼儿音乐和舞蹈的创编提得也很少。可见,在艺术技能课的教学中,仍然是突出教师本身的艺术技能,而没有更多地考虑这些技能怎样转化为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或其他教育的策略。
1.4专业实习课程出现率最低。在有关课程计划和招生简章中,只有20%的大专机构提到专业实习,这个比例还是所有层次中最高的。这个事实充分说明很多幼儿教师教育机构并没有把专业实践看作真正的课程,并未认识到专业实践在教师教育中的重要性,可见,忽视实践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2建议
基于以上的调查结果,特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要扭转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艺术化倾向,提升准教师教育能力。
多年来,在幼师课程以至于大专课程设置中都存在着严重的艺术化倾向,这与过去我们对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的认同有关,因为幼儿园用人标准取向和价值取向的偏差导致了各个幼师教育机构对艺术技能课的绝对重视。在传统观念中,幼儿教师的技能技巧往往被当作幼儿教师能力结构的突出特色而夸大。而事实上,艺术技能并不是幼儿教师最重要的能力。许多实践观察和研究发现,优秀的幼儿教师不一定是技能型的,教师之问的能力结构具有个体差异,有技艺突出的技能型教师,有偏爱思考的科研型教师,有长于上课的教学型教师,有擅于组织的管理型教师……同是技能型教师,有的突出音乐技能,有的善于绘画,有的擅长舞蹈教学等,这也构成幼儿教师各自不同的教育教学风格和特色,因此,不能在课程设置上强求一律,尤其是艺术技能课,一般要求有前期的基础,否则,要达到一定水平需要相当的功夫,如果学生把时问和精力都投放在一些自己并不擅长的项目上,往往造成不仅难以补短,而且更难扬长。
当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目标实现更需要教育活动能力强的教师。传统的幼儿园教育把幼儿教师的职业技能放在重要的位置而忽视教师的教育活动能力,而现代教育目标的多元化及强调培养创造性的人才,对教师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教育能力更为重视。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对幼儿教师能力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一个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必须要有过硬的教学基本功,但基本功不仅仅是艺术技能,除了唱、弹、跳、画之外,还包括说、写、操、编、做等,涉及到语文、音乐、舞蹈、美术、体育、计算机、教育学等多个学科。事实上,幼儿园教育所需要的艺术技能并不是很高,要求高的恰恰是怎样通过这些方法组织幼儿的学习,幼儿教师应该具有更高的教育水平和艺术,而不是自身的艺术技能,教育水平并不必然取决于艺术技能水平,艺术技能水平也并不必然决定教育水平。
因此,幼儿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既要发扬原幼师能歌善舞、能说会画的传统优势,又要跳出只重技能技巧的“技工型”培养模式,避免艺术技能课程的过分细化,不能按大学艺术专业的要求进行训练;可以通过拓展性课程让学生自由选择来发展他们的某种艺术特长,使得他们能够有一技之长,适应市场需求;在幼儿园实际运用的艺术技能上下功夫,加强其“幼师性”,使学生在掌握基本功的基础上,重点放在学生创编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上,如幼儿歌曲创造、幼儿舞蹈创编、游戏创编、幼儿健美操创编和幼儿手工制作及幼儿科技活动设计等,提高学生的动脑和动手能力;切实加强艺术教育类课程,尤其是要加强学前美术教育和音乐舞蹈教育等相关艺术教育类课程的建设,关注这些课程对教师艺术技能养成的作用,注重教师怎样教的学习,而不是自身艺术技能的获得。
其次,要加强教学实践环节,改革教学方法,提升准教师的实践能力。
要充分认识实习的重要意义,拓展实习的时间和空间。建议调整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学时比例,将实习的课时数加大到至少16周,以发挥实习环节在培养幼儿教师专业能力方面的巨大作用。同时,要拓展实践的空问范围。通过组织学生多种有益的教学实践演练和比赛、短期社会实践活动等,改变传统的将实践局限于幼儿园的状况,让学生接触不同的幼教场所和社区机构,接触家庭,注重对过程的控制,开拓实践的空间;也要改变将学生局限于某个班级教室的状况,让学生广泛接触不同班级和不同年龄的幼儿,接触幼儿园的不同的场所,使学生在不同的实践心理场中获得广泛的社会实践经验。
为使幼儿教育专业学生了解幼儿园的教育与教学工作的特点,进一步提高专业技能,为将来的幼儿教育工作积累经验,2012年12月10日~2013年1月10日,XX级幼儿教育专业学生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前往实习基地幼儿园进行短期见习。这次见习分别在花都世纪中英文幼儿园总园及花都世纪中英文幼儿园分园、格林童话幼儿园等几所幼儿园进行。
见习期间,同学们严格遵守幼儿园管理制度,每天早晨六点起床,下午五点半下班.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积极认真地进行见习活动,努力做好园方交给的各项工作,表现出较高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幼儿园老师的高度评价。
教学见习是幼儿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重要的环节。经过一个月的见习,同学们了解了幼儿园一日生活常规,熟悉了幼儿园工作特点,并通过实习能把所学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综合运用于幼儿教育和教学实践中,培养了对幼儿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初步能力。同时,通过听观摩课、与幼儿园老师进行交流,同学们学到了很多宝贵的幼儿教育与教学工作的经验。
通过见习,同学们认识到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要更努力地学习专业知识,提高实践能力,为将来的幼儿教育工作打下坚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幼儿教师专业化途径
幼儿教师专业化是现代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幼儿教师专业化主要经历三个阶段即职前教育、人职培训和在职教育。探讨这三个阶段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对提高幼儿教师专业水平,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都有很大帮助。
一、职前教育阶段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
职前教育主要指师范教育,一般由幼师职业中专和师范大学实施。其发展途径主要有:
1.建立新型培养模式,幼师教育不仅要提高“学历”还要提高“学力”。为了使教师队伍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转变,目前两到三年的师范学院文凭正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三到四年的学士学位以及硕士学位教育。但是澳大利亚KenGannicott教授和DavidThroaby教授在《教育质量和学校教育的效率》中曾谈到:“至今没有证据表明教师资格水平的提高能导致教和学效率的任何提高。”由此可见,形式上提高学历水平,专业化水平未必能够随之而提高。所以,幼师培养不仅要在形式上提高学历,还要在素质上提高其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
2.调整课程结构,加强学校教学与幼儿园教育的衔接,完善幼师实习制度。职前教育要促进学生学科专业性和教育专业性的发展。但是,我们常常过于强调学科的学术性与专业性,过于重视理论教学而轻视专业技能教育。对于完善幼师实习制度,我们需要明确教育实习的地位和作用及各部门的责任;建立固定的实习场所;设立专门的实习辅导机构,制定合宜的实习时间与计划。
3.健全幼师资格认证制度。美国霍姆斯小组曾在《明天的教师》中指出,要严格掌握师范教育的毕业标准和教师录用规格,只有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才能当教师。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纷纷采取措施,试图建立由教师的学历制度、执照制度和职务晋升制度组成的教师资格认定体系。我们只有逐步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幼儿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注重对教育教学能力的考查,对幼儿教师资格考试严格把关,才能保证幼师专业化的质量。
二、入职培训阶段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
西方许多国家已把新教师的入职教育加以规范化、制度化,并形成了一系列有效的人职教育课程和模式,从培训主体上看有导师制、岗前集中培训模式和学校中心模式;从培训方式上看有集中培训和分散培动I模式。以美国为例,现已基本形成了由定向课程、支持和辅助、训练课程、评价等四个环节构成的新教师人职培训模式。
我国人职培训通常以师徒帮带的教学活动形式来进行。目前,人职培训又有了新模式即微格培训,指通过一个缩小了的、可控制的教学环境,对准备成为教师或已是教师的人,提供一定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技能技巧的培训。
三、在职教育阶段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
幼儿教师在职教育是对具有中等以上教育程度的在职幼儿教师所进行的再教育。
1.幼儿教师在职进修
在职进修是幼儿教师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对其自身来说也是必须履行的义务。在职进修一般有全日制脱产进修、部分时间翻半脱产进修和业余不脱产进修。在职进修的活动形式和内容也是灵活多样的,一般有课程学习与编制、学科会议、专业讲座、研讨会、示范观摩课、展览活动和参观等。定期参加在职进修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是非常必要的,它不仅提高幼儿教师的学历。也大大提高幼儿教师的科研能力。
2.幼儿园园本培训
幼儿园园本培训的基本组织形态是以园为单位建立研究和学习共同体。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引领是开展园本培训的三种基本力量。为了结合好这三种力量,研究者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方式。
(1)行动研究。即为弄清课堂上遇到问题的实质.探索用以改进教育教学的行动方案,教师以及研究者共同进行调查和实验研究。行动研究要求幼儿教师从自身教育实践中寻找科研课题,以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动性来促进其专业成长。由于行动研究是在研究中采取行动,在行动中实施研究,所以极其适合幼儿教师使用。
(2)反思性教学。即教师在先进的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借助于行动研究,不断地对自己教育实践进行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努力提升教育实践的科学性、合理性,并使自己逐渐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是建立在实践一反思取向的理论框架下。教师专业成长是要教师个人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再反恩中澄清概念和问题,修正自己的教学设计和行动方案,从而实现自身的提升和专业上的发展。通过反思,幼儿教师能够对保教行为中一些不确定因素进行研究,矫正有失偏颇的教学行为,引发更有价值的思考与行为重建。
四、对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的思考
1.目前职前教育和在职培训被认为是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中两个独立的阶段,这就人为地割裂和孤立幼儿教师成长的连续过程。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连续过程应该是职前教育、入职培训和在职教育逐渐实现“一体化”的过程。“一体化”不仅指的是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一体化,还有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的一体化;